浏览
4040作文
329写作基础:写一个人的记叙文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导语:写人的记叙文怎么写呢?有哪些方法可以更好地写好一个人的记叙文呢?我们来看看吧!
记一个人的写人记叙文,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通过写一件事写一个人。有的文章写人只写了一件事,写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画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事例是很多的,通过一件事写人就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写。
2、要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
3、要把事情写具体。用一个典型事例记叙一个人,应该把这一事例写具体,这样人物形象才能丰满。
4、为了使读者对人物了解得更全面,使重点记叙的这件事有充分的依据和坚实的思想基础,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文章的开头可以对人物作简要的介绍。
(二)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使用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就显得比较单簿,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及其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的明白,再现得充分。
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2、概括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在一篇简短的作文中要用几件事写一个人,不可能将每一件事详细叙述,因此一般可以彩杨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即先概括交代一些事例,再具体记叙一两件事。
(三)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
通过对比方法写一个人,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变化;第二种是对一个人的认识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品质;第三种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比,突出歌颂其中一个人。
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要注意:
(1)要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特点。
(2)要写出人物的真实表现,不要捏造事实,采用拔高或贬低的方法。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考研英语写作基础知识之标点与书写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考研英语大纲对于考研英语作文的评分标准有明确规定,其中一项标准表述如下“标点符号反映语言准确性的一个方面。评分时,要视其对交际的影响程度予以考虑。如书写较差,以致影响读者理解,将分数降低一个档次”。还有一些考生英语基本功不太扎实,在进行英语写作时甚至出现一“逗”到底的情况,没有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以下是英语写作基础知识之标点与书写详细内容:
一、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有助于明确或强调句子的意思,而且,考研英语作文评分标准中要求考生在写作时使用的标点符号要正确,因而有必要学会正确使用各种英文标点符号。此处提出一些基本规则,在学习写作时应特别注意并牢记。
1. 结构完整的句子,不论长短,后面都用句号。
2. 不要用逗号连接两个并列句;应用逗号加连词,或用分号。
3. 把逗号和句号分清:逗号带个小尾巴(,)句号是个黑圆点(.),不是一个圆圈(。),中文的句号才为小圆圈。
4. 在疑问句后用问号,但在改为间接引语的问句后不用问号:
“Have you done your exercise?” the teacher asked.
The teacher asked whether we had done our exercises.
5. 感叹句只用在需要强调的感叹句或表示强烈感情的词语后面。不要用得太多。
6. 直接引语应放在两个引号之间。说话人和表示“说”的动词可放在引语前面、后面或中间:
She said, “We have decided to take the examination.”
“We have decided to take the examination,” she said.
“We have decided, “she said, “to take the examination.”
注意上面三个句子的标点符号用法。第一句中的She said后面用逗号;第二句的引语后用逗号,she是小写;第三句在decided和she said后面都用逗号,而且引语的第二部分也用小写字母开始。总之,一面与和she said被视作一个句子,只是引语的第一词要大写。
二、书写
应细心书写,便于别人阅读。大写字母应稍大于并稍高于小写字母,a和o, n和u要分清,i和j上面要加一点, t要加一横。在逗号后空处约一个字母的间隔,在句号后则空处约两个字母的间隔。
如要划去一个词,不能用括号把它括起来,因为括号中的词还是要的;而要用粗线把它勾销。如果要增加一个词,应加在已写的一行词上面,不要加在下面,还要用清楚的符号表明加在何处。
常见的手写字体有两种:一种是所谓草体,即字母相连;另一种是所谓印刷体,即字母不相连。两种字体都可以,但最好坚持用一种。
篇2:高中生话题作文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小编导语:如何写好高中作文,对于学生作文的写作基础也要好好的训练,话题作文的基本要求:话题作文还是要审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关键要读懂话题关键词的意旨,若给出导语提示,还应划出导语中包含归结的关键语词。一般初学者,首先要注意让这些关键词贯穿在自己作文的始终,统帅自己的文意。如何写好高中作文,对于学生作文的写作基础也要好好的训练,实际效果又发现学生完全没有一般思想认识的基础,真正可见现在所谓合格教育的成效,和高中教学要求的“架空作业”。下面小编就来说说话题作文的写作基础。
一、文章形式的革命——夹叙夹议
尽快脱离初中只重记叙,笼统归结的写法。高中的作文记叙只向最高水平开一条缝,你得复杂记叙,融情思与哲理于一炉,有最动人的细节和最精美的表达,巧妙蕴含深刻的思辨和无穷的回味,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更不是学不会议论抒情的同学的避难所。所以,比自己多练议论,远比固守初中记叙的窠臼要有前途。高中的记叙必须简约,只提炼能说明自己观点的内核,而尽量舍弃叙述的完整过程与细节。叙,惜墨如金;而起始学写议,应力求具体多点分析阐述。
二、文章立意的升华——深入浅出
叙完笼统归结是初中模式作文的又一通病,常常文章的结尾具有宽泛的普适性,而缺乏对文章应有之义作具体针对性的挖掘阐发,常常文章的“穿鞋戴帽”大到可以套在无数篇文章上,却没什么真正的思考。高中作文倘使还用夹叙夹议,也要对叙的材料反复推敲,找出几例可以统一在一个观点里的材料,就材料的不同侧面来评析议论,最后上升归结出恰当切题、言之有物的中心。
三、文章表达的提高——点睛生花
好的文笔追求更高效率、更多意蕴。描述中就渗透情思与评析,这是较高水平的表达。一般的叙议分段,也应注意所叙材料紧贴自己的议论,议论应采取逐层推进,前后分界,避免相互缠绕。但又必须前后连贯,形成一个整体。在文章中一定写好精心组织的关键议论,努力使文章多处呈现运用一定修辞的文采。
话题作文训练举例
话题作文的基本要求:话题作文还是要审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关键要读懂话题关键词的意旨,若给出导语提示,还应划出导语中包含归结的关键语词。一般初学者,首先要注意让这些关键词贯穿在自己作文的始终,统帅自己的文意。
规定“题目自拟”,一定不要用话题作标题。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落俗套。2、标题不能过长,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对主标题加以限制。3、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
篇3:中职应用文写作基础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一、教材:
中职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应用文写作基础》(张金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第2版)
二、参考资料:
《应用文写作基础练习册》
三、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 15%
(二)单项选择题14%
(三)多项选择题10%
(四)简答题 16%
(五)改错题 15%
(六)写作题 30%
四、考试内容:
应用文写作基本知识和常见文书写作两个方面。考试以测试常见文书写作能力为重点,在理解、记忆、分析、综合四个层面上测试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要求:
为增强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兴趣,培养应用文写作能力,提高应用文写作技能。本课程重要章节的教学要求如下:
(1)应用文基础知识
了解应用文的主题的要求,选择材料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用文语言运用的要求。
(2)行政公文
1.理解《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中13种公文的名称和适用范围。
2.掌握通知的概念、分类、特点、结构以及写法。
3.掌握通报的概念、种类、特点、作用、结构以及写法。
4.理解报告的概念、结构、格式特点。
5.掌握请示的概念、结构、写法及与报告的异同点
6.理解批复的概念、特点、结构。
7.掌握函的概念、分类、特点、结构以及写法。
(3)宣传应用文
了解消息的含义、特点及其“六要素”。
(4)经济应用文
1.了解经济合同的主要特点、结构,掌握其写法;理解经济合同与意向书的区别。
2.了解广告的特点、种类、结构与写法。
(5)礼仪应用文
1.理解欢迎词主要作用、主要特点,掌握其结构、写法。
2.了解开幕词的特点、结构及写法。
3.了解祝词的种类、结构,掌握其写法。
(6)事务应用文
1.掌握推荐信、贺信、倡议书、申请书的结构、写法。
2.了解慰问信的概念及结构,掌握其写法。
3.了解计划、总结的种类、特点、结构,掌握其写法。
4.了解简报的概念,理解其特点。
篇4:写作基础技巧汇总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写作基础技巧汇总的内容,欢迎大家的查看!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篇5:大学毕业论文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9935 字
+ 加入清单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小编收集了大学毕业论文的写作基础,欢迎阅读。
目 录
一、明确任务………………………………………………1
(一)经济论文的概念
(二)经济论文的种类
(三)论文的必备条件
二、确立选题………………………………………………5
(一)选题的重要意义
(二)选题的原则
(三)选题应考虑的因素
(四)选题的方法
(五)可供选择的论文题目类型
(六)选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三、搜集资料………………………………………………16
(一)、材料――论文写作成功的基础
(二)搜集资料的途径
(三)资料的选取
四、拟定提纲………………………………………………26
(一)、编写提纲的意义
(二)做好编写提纲的准备
(三)编写写作提纲
(四)提纲的基本要求:
五、撰写初稿………………………………………………34
(一)执笔顺序
(二)撰写初稿
(三)对初稿的基本要求
六、修改定稿………………………………………………38
七、毕业论文的项目与装帧………………………………41
(一)论文的基本型
(二)毕业论文论文写作技巧视频的构成项目
(三)毕业论文的装帧
八、毕业论文答辩…………………………………………46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一、明确任务
(一)经济论文的概念
经济论文是用来进行经济科学研究和描述经济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毕业论文写作,是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它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得到经济科学研究规范的基本训练。要搞好毕业论文的写作,首先要弄清经济论文论文写作有技巧的概念是什么?
理解经济论文这一概念,要把握两点:第一,经济论文是探讨经济问题,进行经济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第二,经济论文又是描述经济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我们知道,经济科学的研究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且又需要描述出来为别人所了解。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思考问题,只凭脑子想,是想不清楚的,而要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地记录、整理、推敲、修改,这才能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逐步至于完善,达到课题的解决。这个研究过程离开写是办不到的。而研究成果的发表、交流以及作用的发挥、产生的效益,又必须写经济论文把它描述出来。所以,经济论文论文写作入门技巧既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的一种工具。
(二)经济论文的种类
由于研究角度和撰写论文论文写作小技巧的目的不同,经济论文论文写作秘籍可分成很多种类,从研究角度上划分,大体可以分为宏观经济论文和微观经济论文两大类;由于论文十大论文写作技巧的作者不同,又可以分为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等等。
1.宏观经济论文。所谓宏观经济论文,即凡是描述国民经济中带有普遍性、整体性的经济问题研究成果的文章,诸如有关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和计划工作的论述,有关按劳分配规律问题的论述等等。
宏观经济论文总是试图用一定的经济模式说明道理,而这些模式体现的是不同的经济基本特征,而不考虑复杂的细节,它要求的是思想明确,而不是数字精确。
2.微观经济论文。即凡是描述国民经济中带有局部性、具体性的经济问题研究成果的文章。例如物流、电子商务、商业、外贸等部门的某些生产技术或经营管理方面的论述,有关物资供应、产品销售问题的论述等等。
微观经济论文也可以说是对经济活动中具体的方式方法的论述。它要求论述具体,资料、数据、图表都是具体的。
3.毕业论文。即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它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毕业论文和平时的考试虽然都是对学生学习成绩测验的手段,但它们又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因为,平时考试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毕业作业却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整个毕业作业的写作过程——从选题、搜集资料(包括调查)、整理分析资料、筛选使用资料、确立论点、拟定提纲、执笔写作,一直到修改完成,都是同学们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自己亲自动手完成的。因此,毕业论文实用的论文写作技巧的写作,又是同学们第一次进行科学研究的尝试和训练。而培养同学们科学研究能力,也同样是我们的教学任务之一。
4.学位论文论文写作的基础与技巧。学位论文分为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三级。学士学位论文是写得合乎要求的大学论文,即能对研究的课题有一定的心得,能通过论文的写作反映出作者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硕士学位论文论文写作的技巧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写的论文,它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能从论文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博士学位论文是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写的论文,它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从论文论文写作技巧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相当熟练的科学研究能力。论文写作各种技巧
(三)论文的必备条件
论文是议论文中的一类,它是专门对科学领域中的某些现象(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的文章。因此,论文有以下一些必备条件。
1.科学性
论文必须具备科学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任务所决定的。科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必须根据科学研究这一总的任务,对本门科学中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探讨,揭示规律。
论文的科学性,在立论上要求作者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这一点与一般议论文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归纳可以表达作者各种各样的观点是不相同的。论文写作技巧学习
论文的科学性,在论据上要求作者花大气力,经过周密的观察、调查、试验,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充分,确实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这一点与一般的议论文可以在占有部分的资料的基础上,从中选取可资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作论据是不相同的。论文写作有什么技巧
论文的科学性,在论证上要求作者经过周密的思考,严谨而富有逻辑效果地论证。这一点与一般议论文论文写作秘笈可以比较自由地展开议论是不相同的。
要达到这些要求,使论文具有科学性,作者必须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以马列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来研究问题;同时需要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对科学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而且经过不断努力才能达到的。
2.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要求作者在论文里表述自己的见解。如果研究工作者只能继承不能创新,那么人类的文明和历史就不会有所前进了。英国《自然发展史》一书的作者斯蒂芬.梅森说:“科学总要发展,并有新发现,……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从事经济科学研究总是要有所创造,对经济现象经过周密的观察、调查、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或没有涉及过的问题,或者是在综合别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发现就是创造。创造是一切科学研究,包括经济科学研究的生命。只有创造,才能提出新问题,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动经济科学的发展。但是创造并不是轻易就可以做到的,无论是一种经营思想还是一种管理方法,每前进一步,都是要付出艰巨的劳动的。因此,发挥我们的创造力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既要认真谨慎,又要勇于进取。学习论文写作技巧
3.平易性
经济论文是进行经济科学研究和描述经济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这种成果的发表是为了应用于经济活动,指导人们的经济活动实践,因此,它就要求容易为人理解。无论是宏观的经济思想,还是微观的具体方法,在表述上都要本着“易懂”的原则。无论用哪种表达方式,都要写得易于理解,不仅专家能看懂,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也能看懂。做到这一点并非容易。因为经济论文讲的是复杂的、多样的、抽象的经济现象和理论,因此,要写得平易近人,深入浅出,是要经过刻苦的训练的。
二、确立选题
(一)选题的重要意义
写一般文章,不外乎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一是怎样写。写经济论文也是如此,一是确定研究什么问题,一是怎么研究。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及如何研究的内容,是无法动笔的。因此有人说选择好一个研究题目,论文就成功了一半,从上述意义上理解,这是有道理。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写什么和怎么写都是很重要,如果从文章写出之后产生的效果、起到的作用来看,那么写什么,也就是研究什么就尤为重要了。因为只有研究了有意义的课题才会有意义,否则,精力花费再大,研究得再好,论文表达再完美无缺,也是没有价值的。
(二)选题的原则
选题要依据这样的原则:在客观上有科学价值的,在主观上有利于展开的。
客观上有科学价值的,我们可以从下述这些方面开考虑:
1.亟待解决的课题
在经济学科的各个领域,总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有的是关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有的是科学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有的虽然是一般性问题,但迫切需要解决。经济科学研究应该首先注重到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经济科学上的新发展、新创造
在经济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新的创造是有科学价值的,这也是每个经济科学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和创造,都将使经济的发展向前推进一步。
3.空白的填补
科学的发展有其不平衡性。从学科建设上来看,由于某一时期侧重于某些学科的研究,而忽视了另外一些学科的建设,就出现了学科上的短缺、空白。而发展这些新的学科将会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这就需要填补。在一个学科范围内,也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一定时期,对某些问题的研究是注重的,研究的成果也比较显著,而对另一些项目却很少接触,于是就出现了需要填补的部分。从客观需要,从科学发展的全局需要来看,这是应该成为研究重点、选题对象的。
4.通说的纠正
通说是通行的看法,这是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包括现在提出来的一般的流行观点。纠正通说中不正确的观点,使人们得到正确的认识,这自然是有科学价值的。例如,有些谈到文艺批评的文章,喜欢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有的借它来论断“人民群众历来是文艺作品唯一判断者”;有的借它来论断“人民群众是文艺作品最权威的评定者”;有的用它来强调“开展文艺批评,要走群众路线”等等,都认为这句话表述的是马克思在文艺批评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这是很流行的一个通说。游离的《一个应该澄清的问题》一文,对这个从马克思原著中割裂出来的论断加以纠正,指出:第一,它把马克思的话解释错了;第二,它会在文艺批评的实践上引起混乱;第三,它也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对通说的纠正是很有科学价值的。
5.前说的补充
这是对前人研究的发展性研究,使它更为丰富、完整。富有创造性成果,在科学发展中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总是先提出某种假说或论断,而要经过不断的验证、补充、丰富之后,才能成为完整的理论观点。所以补充前说是有科学价值的,也是应该成为我们选择课题考虑的方面之一。
选题,首先要考虑选择有科学价值的题目,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但是,仅仅从这个客观需要来考虑选题是不够的。每个研究者还必须考虑到自己的主观条件才能选出适应的题目。所以,从客观上考虑是否有科学价值的同时,还必须从自己的主观上,即本人条件上考虑选择的题目是否有利于展开研究。
(三)选题应考虑的因素
一般说来,要选择有利于展开的题目,须考虑这样几个方面:
(1)要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客体的特殊心理倾向,认识倾向相对持久地稳定下来,构成人的兴趣。在科学研究中,它往往表现为人们对某个课题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课题能牢牢地吸引着研究者执著地研究下去,直到达到目的。它可以使研究者的工作变得更积极、更自觉、更有热情,从而更具有创造力。
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着产生和变化的客观基础。了解这一点,就会有意识地培养起个人与社会需要相一致的兴趣。
(2)能发挥业务专长
选择能发挥业务专长的题目是有利于展开的。这是选题中作者考虑自己的研究能力如何得以充分发挥的问题。论文写作技巧全攻略
无论专业水平的高低,每个研究者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从大的方面看,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其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此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者,都很难解决彼一学科领域中的问题。
选题要扬长避短。选己之所长,避己之所短,从自己的研究能力出发,选取能发挥出业务专长的题目,这样研究工作才能很好的展开,并获得优秀的成果。这就像一个举重运动员,万万不可去参加跳高比赛一样,在非己之所长的项目中是决不会发挥出优势的。
(3)有占有资料的条件
图书资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缺少资料的研究者很难写出有分量的论文,就像两手空空的厨师难于烹调出美味佳肴一样。所以,选题还要考虑资料条件,如果选择能获得丰富资料的题目,是会有利于研究工作展开的。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能够获得资料的多寡、优劣的程度是很不相同的。
譬如,以文献资料来说,最好是身边有藏书十分丰富的图书馆,甚至连比较稀少的资料也能很容易地查到。有这样良好条件的总在少数。而在一般情况下,资料条件就较差,即使身边有图书馆,图书资料也往往残缺不全,虽然有些资料可以靠馆际互借来加以解决,但我们选择一个偏偏身边无法得到的资料的题目,那搜集资料的工作就会困难重重,致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无法进行。
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在选题时考虑资料条件的问题。我们要尽可能选择有资料条件的,也就是易于获得所需要的资料的题目,这会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展开。
(4)能得到指导
刚开始搞研究的同学虽然学习、掌握了一般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但怎样运用所学到的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仅仅是个开始。对如何选题,乃至如何展开研究,还缺少经验,有条件的话,要找导师指导。
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的题目是有利于展开的。一方面,因为导师对本学科有广泛的见识,深刻的了解,有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知道什么是本学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什么是应该填补的,在什么问题上可以创造性地发展。另一方面,导师对对学生也很了解,知道已经学习、掌握了哪些理论、知识,有何程度的研究能力以及处理课题上的欠缺。这样,他们就会帮助考虑选择适合学生研究能力的题目。
(四)选题的方法
首先,选题要查阅文献资料,要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特别是我们已经确定研究范围部分的历史与现状。了解了研究对象的历史与现状,就会知道在过去与现阶段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这样就可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否则,即使是偶有所得,自以为是个好的题目,但很可能是前人早已经解决了的,已经没有研究价值了。
了解自己研究内容的历史与现状,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不是坐在家里靠手边的一点书和杂志所能办到的。要到图书馆里去,要查阅有关的专业目录、报刊杂志目录卡片,不断丰富、积累这方面的资料。这不仅是一次选题所需要的,而且是今后从事本学科研究工作的选题基础。
做文献目录卡片,有经验的作者是先从最近发表的新的文献资料调查开始的,按年一项一项写出来。从最近的开始调查,逐步再调查过去的,这是做文献目录卡片的一种好办法。因为调查近的、新的既容易入手,又会有兴趣。如果从过去的开始,对初学者说来往往不了解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多是从中途入手的。论文写作技巧的方法
卡片的写法是,记上作者、标题、杂志名、卷号、页码。若是单行本,要写上出版单位,报纸要写上发行的年月日。一套完整的文献目录卡,能使我们掌握本学科研究的全部成果的线索。以它来检索资料,能使小编们了解某些项目、某些问题的研究现状。这些工作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但它是有意义的,它是开始做研究工作重要的基础工作,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
在查阅文献资料,做目录卡或对目录卡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大脑的思维就已经开始工作了。有时,某些题目会触发我们确定某一课题。当然,这个思考过程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那些资料的触发,而是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对它积极进行加工,这是一种创造性想像,是会探索出新的课题的。
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把想到的记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记。这样就不致于使就突然来临的、又是瞬间即逝的灵感过后忘记,而且它会进一步触发你的思考,获得新的想像。正确认识论文写作技巧
(五)可供选择的论文题目类型
根据以往同学选题的情况,归纳一下论文题目可能采取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就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如根据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提出改革的设想。这是比较典型的一类论文题目,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选择这类题目时,要阅读有关的规章制度,对企业工作的有关情况、经验和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对本专业中某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通常要对传统的观点提出一些商榷的意见。研究这类问题要有针对性,要阅读已发表的有关争论文章,了解各方面的不同看法。
3.对有关业务方法问题加以研讨。这类问题比较具体,面比较窄,但要有细微的分析,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实际工作情况,不宜作笼统的议论。
4.总结实际工作中的新鲜经验。写这类题目,可以对某一个企业进行重点调查,从个别到一般,提出一些共同性的问题来。我们提倡同学们多写一些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调查报告,把实际工作的经验从理论上加以概括。
5.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应用。在这方面同学们可以把已经学过的一些相关课程同专业问题结合起来加以研究。
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并不是绝然分开的,它们往往是相互交叉的,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些其他可供选择的方面。
(六)选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题要尽可能早一些
论题选得早,时间充分,准备也会充分。这样工作起来就不至于忙乱,可以从容地、有条不紊地去准备。与此相反,如果论题选得较晚,总会有一种紧张的感觉。思维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是不可能在突击中很好地发挥的。同时大家知道,论题的选择,有时并不是一次就最后定下来的。有些时候,刚刚选定题目时,觉得能够写好,有把握完成,但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或因资料不足,或因论述困难等等,都会迫使自己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论题而重新选择。这时,如果第一次选题较早,时间还来得及;如果第一次选题就较晚,那么,重新选择论题的机会就不多了。
一般地说,同学们读完二年级,就应该考虑毕业作业的问题了。二年级之后,基础课和专业课已大部分开过,个人的专长与兴趣已经形成,在这时考虑毕业论文的论题,应该说是合适的了。
2、选题与主、客观的条件
这个问题是说,在选题之前,对个人的主观条件以及客观上能为自己提供的条件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这包括自己的业务专长,对所选题目的兴趣以及客观上能够为自己提供的资料、经费、时间等等。
我们知道,专长特长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只有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发现真理,有所建树。那么,我们在选题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比如,平时对企业管理注意得比较多,自己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又有一些体会,那么在选题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在企业管理及其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上确定选题。刚开始写论文论文写作技巧大全的人,往往都有一种对自己把握不定的困惑,觉得很多问题都可以成篇,而又都不尽满意,这就是对自己缺乏了解,而了解自己的专长在选题中尤为重要。
在主观条件中还有一条就是自己对选题的兴趣。对专业有兴趣的人,才能保持一种旺盛的钻研热情,促进专业的长进,而对专业不断的了解和积累,又会激发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只有对选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容易出成果。对选题的兴趣,直接关系到论文最常用的论文写作技巧的质量。因此要求同学们在选题时千万不要赶“时髦”、凑“热闹”,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在自己的业务专长和有强烈研究欲望的范围内选择论题。怎样提高论文写作技巧
客观条件就是指客观上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所提供的可能性,包括资料、时间等。论文写作技巧指南
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已经发表过的论文、专著、统计数据、观察记录等。第一手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己没有掌握这种资料,客观上又没有提供的可能性,那么对这个选题的研究就有困难。对已发表过的论文论文写作的要点与技巧和专著情况的掌握,也就是对选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把握,这是避免选题盲目性的重要保证。
时间,与我们作业写作的难度和篇幅直接相关。因此,选题的难度和长度一定要适中,要保证能够在允许的时间里完成。
3、选题应以专业课的内容为主
这是因为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的环节。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总结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所以,要求他们选择的课题应以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要超出这个范围,如果仅凭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脱离专业课的题目,是达不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目的的。
4、选题类型多样化
毕业论文是论文论文写作技巧有哪些写作的基本训练,它具有习作性质。所以课题研究类型是多样化的,也就是可以以多种形式来进行课题的研究,写出各式各样的学术文体的文章。例如,可以写专题论文、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报告,也可以搞实验设计和实验技术研究等等,范围是很广的。因为通过这些实践,都可以达到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目的。
课题类型之所以多样化,同时也由于毕业论文主要是在校内学习期间完成的,势必受到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经费等等条件的限制,不能不从实际出发,以多种样式进行。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5、选题的三种方式
目前高等学校毕业论文的选题,是以下述三种选题结合的方式进行。
(1)命题与自选题结合的方式
题目先由指导教师拟定,经教研室讨论确定,然后向全体学生公布,由他们选作。对多数同学来说,这是一种合适的办法。
(2)自选题
少数学习成绩优秀并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同学,能独立地选题,他们可以自己选。
(3)引导性命题
这是对少数学习成绩较差、缺乏科研能力,不能独立选题的同学所采用的方法。当指导教师拟出的题目公布之后,这样的同学望着揭示的题目,感到迷惑,心中无数,难以确定下来。这时指导教师就要给予一定的帮助。有经验的教师不是简单地为他们圈定了事,而是要很好地了解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情况,他们的兴趣爱好及所关心的方面,逐步引导他们确定一个题目。这么做是要花费一些时间的,但对提高学生的选题能力是一种很有效果的方法。
就学生本人来说,无论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如何,在选题过程中,除了自己独立地进行探索之外,都要主动地争取得到教师的指导。好多写过毕业论文的同志都有这种经验:在写论文论文的过程中,有三个环节特别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第一个是选题,第二个是制订研究计划,第三个是拟定写作提纲。抓住这三个关键环节,对论文的写作是最有益的。
6、选题要考虑适中
这是个如何掌握分寸的问题。要把课题选得恰到好处是不大容易的。所以要注意掌握分寸,要适中。
(1)选题的时间要适中
选题要尽可能早一些,因为早做准备,时间充分。但是,也不是越早越好,这要视作者的专业课的学习情况如何而定。从专业课的进行情况来看,一般的要从二年级就开始考虑,确定研究方向或选定题目,慢慢地准备,读书,查阅资料,积累材料。过早,因缺少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很难发现自己在哪个方面可以深入地钻研一下;过晚,若到最后一个学年才考虑选题,就显得太迟了,对完成论文是不利的。
(2)选题的难度要适中
选题的难易程度要合适。既不可过难,又不可过易。过难的课题,当然是很有科学价值的,如果能解决会对科学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这当然是很好的。可是,我们刚刚开始做研究工作,处理难度高的课题有困难。这就如让一个刚刚学会游泳的人创造记录一样,是他能力所不及的。不过,课题也不可过易,课题太简单又难于达到锻炼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的目的。一般说来,选题太难、过于特殊,想一举解决,处理一个难度很高的课题是主要的倾向,应注意防止。
(3)选题的大小要适中
选题既要量力,又要考虑到难度,有分量又能拿得起来;还要考虑到题目的大小要适中,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它。在大学里学习,支配时间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譬如,选修科目的多少,专业课学习的理解程度与所需要的复习、钻研时间等等,这些都必须考虑到学习时间安排里去。所以,在选题时,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精打细算地考虑好究竟能用多少时间来研究一个课题,再根据这个时间来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研究项目。这一点,在选题时不考虑到也会麻烦的。选题过大,必要的资料没有到手,计划时间很快用完了,草草收束,是写不出像样的论文的。选题过小,虽然时间从容,写得轻松,但又没能把力量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最遗憾的。
篇6:新闻写作的基础
全文共 4760 字
+ 加入清单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由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决定的。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如果新闻不能坚持真实性,新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时新性是时间性与新鲜性的合称。新闻写作不但要讲究时间性,还要给人以新鲜感。小编收集了新闻写作的基础,欢迎阅读。
(一)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由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1、坚持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如果新闻不能坚持真实性,新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
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要准确无误;新闻反映的事实的环境条件、过程和细节,任务的语言甚至动作都必须真实;新闻中引用的各种材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都必须准确,新闻中涉及到任务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都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注意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地辩证结合
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宏观也并非微观的简单放大。微观科学固然是客观科学的前提,但宏观科学更是微观科学的指导和保证。在很多情况下,单就某一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把它放到全局、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就失去了原来意义上的真实性。以点代面、用一个侧面否定另一个侧面、片面性、绝对化等都会造成新闻的“总体失实”。
加强作风建设,消除“客里空”影响
“客里空”是苏联剧作家考涅楚克的剧作《前线》中一个惯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的前线记者的名字。后来成未记者浮夸作风的代名词。1947年《晋绥日报》开展了长达四个月的“反‘客里空’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新闻界也曾多次以“客里空”为戒,端正作风。但“客里空”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为了追求生动感人,“合理想象”(Reasonable Imagination)增加许多不真实的细节;“合理预言”,加大提前量;夸大其词,胡编乱造;见风使舵,强扭角度。
提高记者素质,增强辨别能力
有时记者本意并不想造假,但由于素质上的欠缺,或粗枝大叶,或真假不辨也会造成失实。
2、坚持时新性
时新性是时间性与新鲜性的合称。新闻写作不但要讲究时间性,还要给人以新鲜感。
新闻姓“新”,时间性是新闻的本质特征之一。记者采访必须雷厉风行,随时处于待机状态,争取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在写作上则要坚持新鲜性:内容新(角度新、主题新),形式新(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新闻的最前面、寻找“最近点”)。
所谓“最近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一点”,即新闻所报道的“何时”要素是指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一点而不是指整段过程;二是“最近”,即新闻所选择的那一点时间应该尽可能是距离报道事件最近的,是事件发展过程的末端而不是前端。
3、坚持思想性
思想性也可称为指导性,即媒介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行为,最终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坚持思想性并不是在新闻中贴上几句政治口号就能做到。必须:
寓思想性于信息传播之中
受众首先是为了寻求信息才接触媒介,继而接受媒介所要传播的思想;思想性是蕴含在事实之中的,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并不是外加的、主观的东西。
思想性应与针对性结合
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思想性应与深刻性结合
有了深刻性,但如果对问题研究不深不透,对问题的表述如“钝刀割肉”,毫无尖锐泼辣的锋芒,不能“言人之所不能言”,也会大大削弱思想性的分量。
4、坚持简明性
简明是一切题材的新闻作品的最显著的特征。简练也是最高级的写作技巧,对记者来说,更是语言文字方面的最基本的基本功。美国新闻学者巴克赫斯特说:“写新闻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写得过于复杂。”为此他提出了一个“K
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原则”,要求“以最平实的预言,在最短的空间说完”。具体地说,简明性包含两层意思:
通俗明了
这是新闻作品写作上一个主要特征和主要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排除“拦路虎”,消除生僻艰深的字句;控制句子长度,中国学者认为,中文句子平均每句以7—20字为宜。
简洁凝练
这是比“短”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邓小平说:“可以不说的去掉,该说的就可以更突出。”
(二)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及认识依据
1、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
从新闻形成过程看,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集中表现为: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形式受制于事实,具体来说: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
立脚点先服从事实,再是要服从事实的报道;
服从事实,报道实事求是,对新闻写作来讲,是根本,是立足点,也是衡量一篇新闻作品成败的基本标准;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的报道,就是要全面把握新闻特性和新闻的传播需要,以事实为本,争取时效。
认识依据:
我们对新闻写作规律总的认识依据是: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报道这一规律,归根结底,决定于新闻对事实的依存关系和能动作用。
首先,新闻源于事实、报道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就是社会主义新闻学在新闻与事实关系上的基本观点;
其次,新闻虽由客观存在的事实构成,却不是事实原封不动的翻版,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体现了新闻对于反映事实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由新闻写作一般规律引申的问题
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
注意的问题之一: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之二:不能不顾及宏观事实,在微观中顾及宏观。
?主观意愿与客观反映的关系
主观脱离客观的表现:合理想象、表述不当
3、新闻写作的具体要求
新、快、短、活
如何把新闻写短?
a. 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
b. 空话少说
c. 一事一报
d. 语言准确、洗练
e. 善于删改
怎样把新闻写活?
a. 运用蒙太奇手法,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
b. 运用断裂式行文,多分段;
c. 多写视觉新闻
小知识点
断裂式行文:即择取事实点面结合,跳跃式行文;段落简短,叙事简洁,讲究思想的递进和丰富;讲究逻辑衔接,省去铺垫过渡等等。
(三)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是“用事实说话”(Let the fact speak itself)。我国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吴冷西说过:“新闻应该按新闻的规律办事——让事实说话。”这是对新闻写作基本规律的科学概括。
1、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事实”是客观存在,“说话”是主观意图。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形成了新闻写作中的基本矛盾。“用事实说话”正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用事实说话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是从具体的事实开始的,没有人先从抽象的概念来认识世界。人们要认同记者所说的“话”也只能是从记者向人们所报道的事实中去理解、去分析。
用事实说话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
自尊是人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自尊意味着人们不愿意事事听命于别人,每一个判断,都由别人替他做出。人人都愿意自己做出结论,自己做出判断。用事实说话,就满足了人们的这种自尊的要求。
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
胡乔木说:“我们人人都会发表有关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所谓“无形的意见”西方又称为“无声的意见”(Silence opinion)。“无形”或“无声”是因为“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胡乔木)如果新闻不是“无形”或“无声”地发表意见,它就会与文告、广告无异了。
?在现代新闻战中,用事实说话是取得主动权的唯一可靠的武器
对于各种各样的诬蔑、诽谤,唯有用确凿的事实方能予以粉碎;对于各种各样的误解、疑虑,也只有用生动的事实才能消除。
2、不善于“用事实说话”的主要表现
直接在新闻中发表感想和议论
虽然新闻并不一概排斥恰如其分的议论,但事实的叙述必须是主要的和充分的,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而不善于用事实说话者,则恰好颠倒了过来。大量的议论不但多余,而且空洞。
不交待消息来源
新闻中的“道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去讲,都必须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事实不充分,“道理”也就成为了强词夺理。西方新闻学家强调,要想让读者理解记者在稿件中所要表达的道理,首先就要使读者相信稿件中报道的事实,为此,就要交待每一个事实的来源,做到有根有据。而现在很多新闻稿,不但不交待消息来源,而且还经常武断地说:“某某社区的居民们一致表示……”“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赞扬……”这种写法曾经引起过许多外国朋友的反感。一位英国专家指出:两个以上的人不可能说完全相同的一长段话。记者用“广大群众说”这个提法,只不过是笨拙地借群众之口表达自己的意见。
不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
满足于铺陈廉价的形容词,却不会用生动的细节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知识点
消息来源(source),指新闻信息的出处,或提供信息的人。交待新闻来源或暗示新闻来源,可使读者知道新闻事实是从哪里来的,这样能增加新闻的可信度、真实性、权威性。但此事经常被一些记者忽略,没有新闻来源的新闻司空见惯。
海外记者在处理消息来源问题上,一般的做法是:让新闻事件参与者、新闻事件目击者、新闻事件知情者作为消息来源,并在文中指出。有时,为了保护消息提供人,可用暗示,但不能没有来源。马克思在1848年6月25日巴黎工人起义时,因为交通阻隔,《新莱茵报》无法获得准确消息,只好以号外形式报道《巴黎消息》:“科伦6月24日晚10时。23日巴黎邮件没有收到。据到达这里的信差说,当他离开巴黎的时候,群众跟国民自卫军的厮杀已经开始了。在离城不远的地方,可听到猛烈的炮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5卷/129页)这就是马克思对待消息来源的做法。
3、怎样用事实说话?
“藏舌头”
“藏舌头”是西方新闻界对“用事实说话”的新闻表达方式的通常的说法,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舌头”是新闻记者要通过新闻作品表达的思想、主题,要说的“话”,但这个“话”并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精选的事实和对事实的安排,让读者(受众)自己去感觉出来的。“舌头”如何“藏”?可以注意以下方面:
把要表达的意思“藏”在幕后。
把要说的话“藏”在新闻角色的口中。
把倾向性“藏”在背景材料中
把倾向性“藏”在对通篇新闻事实的精心组织之中
用事实说话的具体技巧
如果说“藏舌头”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宣传目的的话,那么,这里的一些技巧则主要是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这些方法都十分具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一般用第三人称叙述。这样可以减少记者站出来指手画脚地机会,容易做到客观公正;注明消息来源。对那些阐明事件的原因、预示事件发展趋势、解释事实之间内部联系的内容,一般要注明消息来源。特别是内幕新闻,不写明消息来源就无法使读者相信,甚至会以为是记者的瞎猜;对于有争议的、容易引起怀疑的事实,注明消息来源克增强新闻的可信性,同时也有利于读者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对于那些一时得不到官方证实,又十分重要的新闻,几乎每句话都应注明消息来源。消息来源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权威人士、消息灵通人士等。
注意报道的平衡性。对有倾向性的报道,千万不能顾此失彼,损害了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公正性。客观、公正、全面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用事实说话也要说全面、公正的话,不说片面的话。要既报喜也报忧,讲成绩也讲缺点。表扬时不要把成绩说得过满,批评时也不要一棍子打死,要讲出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报道有争议的问题,要如实报道各方面意见而不能偏袒一方。
再现现场。用记者亲眼所见到典型场景说明要说明的问题,也是用事实说话常用的方法。
捕捉细节。细节对于刻画人物来说,往往能生动真切地展现其个性特征、内心世界;对表现社会生活来说,以小见大,往往能说明能深刻地主题而又有很强的说服力。
通过对比。新旧对比、前后对比、横向对比,比数字、比现象,都是很有说服力的写法。
通过事实本身的逻辑说话。
通过别人的嘴说话。
通过背景材料说话。
篇7:音乐论文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1381 字
+ 加入清单导语:音乐是门艺术,写好音乐论文是门技巧,下面小编就跟大家介绍下写音乐论文的写作基础吧!
一、选题
1、选题的意义——选题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是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将要解决什 么问题的基础,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范围。选题确定的早,就等于早给自己 明确研究的任务和方向赢得了研究时间。
2、选题的原则
(1)适宜性原则——选题要根据的主观条件,选择自己专业范围内的、难易适 中、大小适宜的课题。
(2)创新性原则——选题应判断课题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是否是本学科研究领 域的“前沿课题” ,是否填补了本学科或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3)价值性原则——是指选题是否有学术价值、科学价值。
(4)把握性原则——选题应该建立在自己最擅长的学科上,这样对所需要研究 的问题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如果脱离所学专业,对自己研究的论题没有把握, 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写好论文。
3、选题的途径
(1)自主选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有价值的课题,或根据自己的需 要选择研究课题。
(2)借鉴选题——即被动选题,就是借鉴外界因素获得适合自己的选题。
4、选题的方法 选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专业方向而已,很难概括,但常用的有 以下四种:
(1)综合寻找法——就是对自己所占有的材料广泛阅读,对已有课题进行 综合选择,寻找出有研究价值的一种方法。
(2)主观设定法——就是先有主观设定,然后沿着一定的方向,查阅文献 资料,并进行必要的调查验证,证明自己的选题价值。
(3)借鉴深入法——广泛地研究、分析各种成功的课题,对他人已经研究 的有关论题进行反复咀嚼,看看还有哪些问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从而确立研究 课题的一种方法。
(4)实践总结法——从自己的实践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论题,把自己掌握 的理论知识应用在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中。
二、资料的搜集与梳理 资料的搜集与
1、搜集资料的意义——选题一旦确定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搜集和积累 资料。它们是写好论文的基础。有人初步统计过,一个研究者在科研项目中的时 间分配是:搜集材料时间占 50.9%,思考计划占 30%,撰写论文只占 19.1%。 因为资料是创造的源泉,是形成论文观点和表达主题的基础。撰写论文需要摆事 实、讲道理,事实即材料。
2、搜集资料的方法
(1)确定方向——确定好搜集的方向,才不会将自己置身于资料的“汪洋大海” 里,以至于淹没在一大堆与论题无关的资料中。
(2)文献检索——是指从储放文献资料的库房里找出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的 操作过程和方法。
3、资料的梳理
(1)阅读资料
(2)分类组合
(3)选择资料
三、撰写提纲
1、撰写提纲的意义
(1)明晰构思
(2)贯通文脉
2、提纲的基本内容
(1)标题(题目)
(2)中心论点
(3)分论点
(4)层次段落与所用的资料
3、提纲的常见形式
(1)简略提纲
(2)详细提纲
四、论文的写作
1、写作格式
(1)标题
(2)署名
(3)摘要——摘要是对论文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客观表述,是论文的缩影, 文字要简练、明确、不加注释,不做评论,一般在 300 字左右。摘要既要写得短 而精,又能包含与论文等量的主要信息。
(4)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出来的,最能体现文章内容特征、意义和价值的 单词或术语。一般是 3——6 个。写在“摘要”之下,词与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5)主题部分 A、引言 B、正文 C、结论 D、致谢 E、参考文献
篇8:2024最新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用文体的特点及写作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一、记叙文的特点与结构模式
1.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基本职能,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状态及其变化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文章样式。常见的散文、报告文学、消息、海报、通讯、特写、游记、人物传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日记、情况报告、调查报告、人物事迹材料等都可归入记叙文之列。
其特点有四个:(1)全面真实,没有虚构。(2)要素全面,选材典型。(3)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4)语言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
2.记叙文的结构模式
记叙文一般都是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事件或行为、情感的发端。
(2)主体——事件或行为、情感的发展。
(3)结尾——事件或行为、情感的结果与启迪。
二、议论文的特点与结构模式
1.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确定某种观点的正确与谬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的文章样式。常见的科学论文、杂文、文艺评论、政论文(有关政治问题的讲话、会议报告、发言、宣言、声明、社论、演讲词〉等都属于议论文体。其特点是:(1)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2)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说明、叙述等。(3)内容重在说理,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4)其构成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三个方面。(5)语言要讲求准确、简练、逻辑性强。
2.议论文的结构模式
议论文以确定或反驳一种论点的方式实现其写作目的,它所表现的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过程,其篇章结构模式一般为:
(1)开头——引论
这部分内容用于提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或指明形成这一问题的情境,具体内容可以是其中的一项或几项。
①直接提出问题或阐述观点;
②指明讨论问题的目的、意义、原因;
③从对有关背景材料的介绍说明中引出论题;④概述全文轮廓,提出中心论点等。
篇9:论文写作基础:怎么选题
全文共 6035 字
+ 加入清单选题是论文写作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小编收集了论文写作之怎么选题,欢迎阅读。
无论是搞科学研究还是写学术论文,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究竟要研究什么,那么,选题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论文写作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写作实践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选题是论文写作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第一,论文成败的关键;第二,写作活动的起点。
有人说,论文选准了题就等于写成功了一半,这话一点不假,也足可见选题的重要。所谓选准了题,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所选课题与作者的知识结构相适应,作者有能力把它完成,并且还能够发挥作者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是说作者所选的课题本身具有重要价值,值得研究探讨。上述两方面因素对选题来说是缺一不可的,否则,你选了很有价值的课题却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的课题只能是白选,或者所选的课题你有能力去做但其本身没有什么价值,这样的课题也等于是白选。可见,选题本身也是一门学问,也反映出一个人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的大小。掌握了这门学问,论文写作就会事半功倍,没有掌握选题的基本规则,论文写作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一般来说,论文课题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开创性研究课题,一类为发展性研究课题。
所谓开创性研究,也称探索性研究,即研究前人未曾涉及或未研究过的领域或问题。这类研究课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开创新领域,创建新理论;二是填补研究空白;三是研究那些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断出现的新课题。对于我们所涉猎的人文科学,特别是教育学科、艺术学科(尤其是我们这些从事实际工作的人),研究这类课题难度很大,精力和能力都有所不及。
所谓发展性研究,也称为开发性研究,即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研究,将现有成果加以深化、扩展和开发。发展性研究课题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深化、补充已有的观点;二是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三是赋予已有理论以新的意义。我们的论文写作主要选择的还是这类发展性的课题。
从总体上讲,我们在选题时至少应该考虑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选题是否有意义,没有意义的题目不要选;其次,选题是否有学术价值,没有学术价值的题目也不要选;再次,在所选题目内自己是否能够提出独到的见解,即能否出新,没有新意的题目最好也不要选;第四,选题是否适合自己的水平,不适合自己水平的题目不能选,这包括知识结构是否适应,研究能力是否胜任,研究兴趣是否浓厚,客观条件是否具备等等。
在具体谈怎样进行选题之前,请允许我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进一步说明选题对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意义。
我中师毕业参加工作后,有好几年曾热衷于自学音乐理论和歌曲创作,也出了一点点成果。后来有机会进修了英语,便开始做考研究生的梦,妄想从山沟沟里爬出来,这就面临一个选择什么专业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课题选择的问题。普通中师没有专业之分,无论考哪个专业都得从零开始,这倒也给自己在专业选择方面提供了便利。考虑到自己所从事的是教师职业,对教育多少有些感性认识,也考虑到考教育专业可能是冷门,专业知识相对来说比别的专业要容易(这显然是在瞎猜),于是就决定选择教育学专业,可以说,这是我所做的第一次大的选题。上研究生以后,面对教育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研究方向,我又反复权衡了自己的劣势、优势和兴趣,特别是分析了教育理论的研究现状,感到惟有选择“美育和艺术教育”这一研究方向,才是自己的唯一出路。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我这个不被导师看好的半路出山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发表了十多篇文章,正是这些文章坚定了自己考博士研究生继续学习的信心。凭心而论,并不是我的文章写得怎么好,主要是我的选题基本上都集中在美育、艺术教育领域,而这一领域正是我国整个教育理论研究的最薄弱之处,随便翻开国内的教育学术期刊,这方面的文章特别少(我是不是有投机取巧的嫌疑?的确是!)。后来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确定为中小学艺术教育,也是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的,包括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自身积累、客观条件等等。现在回过头来看,可以不夸张地说,选题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研究状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人生:不选教育学专业,就不一定能够考出来;不选美育与艺术教育方向,就肯定不能发表那些文章,也就难以获得继续学习的机会(因为博士生招生不仅看考试成绩,更要看已有的研究成果),也难以顺利完成学业。在这里我把自己作为一个例子提出来,只是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无论是对于科学研究或是写论文,选题这一关的的确确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上面谈了一点题外话,现在言归正传,具体谈谈究竟怎样进行选题。
选题可根据角度的不同以及个人特点来进行。一般来说,可以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题:
1.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选题。
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一般的选题范围,像我们的选题一般都是集中在音乐教育领域,并主要是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领域,因为我们大多从事普通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在自己的研究或工作范围内选题,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我是音乐教研员,那么,在教研工作方面我最有发言权;我是中小学音乐教师,那么,写有关中小学音乐教育方面的论文我掌握的材料就会比别人多;如果我是高师音乐系的老师,显然写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方面的问题别人应当比不过我。应该说,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但往往有的人选题时并不是扬长避短,而是有些喜新厌旧,总觉得做文章也有家花不如野花香的感觉,习惯于把兴奋点集中在别人的专业领域里。当然,一个人兴趣爱好广泛是好事,但是在广博的同时还得有专攻。因此,一般来说,我们首先最好是立足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在自己最为熟悉的方面进行选题,以后再来慢慢地拓宽。由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可能是行家里手,知识丰富,掌握的材料很多,因而这类选题在写作时应避免材料的堆积,避免知识介绍式的毫无创建的一般性文章,同时也应避免专业知识的炫耀。实际上,无论哪类选题,都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2.在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中选题。
这种选题应注意用发展的观点、全新的观念去研究和解决新问题,找出规律,正确预测发展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案。这种选题应避免就事论事,避免片面、狭隘、绝对和极端;应避免用旧理论、旧框框去套新情况、新问题;应避免用旧观念去理解新事物,同时也要防止专赶时髦的一窝蜂现象。比如,目前,教育界都在谈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我们选择有关音乐教育在转轨中的作用,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等这样的课题,这就是在新矛盾新问题中进行选题。但是,目前我们看到的关于这类选题的文章,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写作的角度上,大多千篇一律,确实有一窝蜂之感:总体上大都是谈音乐教育在转轨中、在素质教育中是处于多么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等等;在篇章结构上大多是先谈音乐教育在德育方面的作用,然后再谈音乐教育在智育方面的作用,在体育方面的作用等等。却很少有人能够来点逆向思维,反过来思考一些问题:如,目前我们的音乐教育在哪些方面不符合转轨的要求,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转轨和素质教育又对音乐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什么样的音乐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目前我们实施的音乐教育是不是就是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本身是不是也应该转转轨等等。总之,目前的情况是,绝大部分的文章对音乐教育唱赞歌的多,反思的少。毫无疑问,如果我们把后面的几个问题作为选题,那么选题会更有价值,也更能显示出作者的水平。我曾在《儿童音乐》上写过一篇小文章,正标题为“敢问音乐教育路在何方?”副标题是“——由‘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命题引发的思考”,这篇文章对上述现象做了剖析。此外,《中国音乐教育》1998年三期上刊登的“关于艺术教育功能的思考”一文,实际上也是谈的这个问题。
3.在热点焦点问题上选题。
由于这类选题所选择的热点和焦点,这本身就意味着更受人关注,因而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这类选题应避免现象罗列或泛泛而谈,应当用前瞻的眼光,用新的观念剖析其历史根源或现实的深层原因,应作出令人信服的理性分析,挖掘其蕴涵的意义,找出规律,指明发展趋势,或者提出对策。比如,“音乐考试”也算得上是音乐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尤其是当前艺术教育比以往更加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为此,《中国音乐教育》98年在“探索与争鸣”栏目开辟专栏讨论这个问题。第一期就发表了两篇强烈呼吁音乐课要纳入升学考试科目的文章,应该说,这两篇文章确有值得推敲的地方。文章一味地认为,只要纳入了升学考试科目,音乐教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就会一了百了,迎刃而解,似乎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完全是因为它不是升学考试科目所引起的,而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现阶段这样做的可能性有多大,特别是怎样去实施,文章不能心平气和地去加以论述。发这两篇文章,主要是从编辑的角度考虑,想借此引起大家的争论。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我们还特别写了这样几句“编者按”:“音乐课程是否应该纳入毕业与升学考试范围,其考试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界长期争论和探讨的问题,也是广大音乐教师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澄清认识,本刊拟从本期起就该问题开辟专栏进行讨论。望读者能从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的实际出发,就此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应该说,编者按里就已经明确提示了大家,下一步我们需要听到的是反面意见,遗憾的是,尽管也收到了许多参与讨论的稿件,但这些文章几乎都统一了口径。观点相同也不要紧,但必须有新的内容,能提出新的论据。直到第三期快要发稿的时候,我们才收到了一篇题为“音乐统考不可行”的文章,这篇文章写得不错,真正是从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当前我音乐教育的实际出发来谈问题,谈出了一定的道理,同时作者投稿的时期也赶得好,因此,文章很快就被发表了。这也提示我们,热点焦点问题大家都关注,都可能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论文选题,这时候,就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跑。或者你要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或者你要在与别人不同的层面上选题,或者你要从新的角度选题。总之,要力争出新。
4.在经常深入思考的领域里或自己的兴奋点上选题。
这类选题也许和作者的专攻学科并不完全一致,但只要有所创见,再进一步进行系统地研究,就有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许多自学成才的专家学者,许多由一个专业转入另一个专业的理论家、科学家的事迹都证明:只要对某一领域确有创见,不论是否是原有专业,都能做出贡献,论文的选题同样如此。老师们大都是长期工作在基层学校的骨干教师,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实际情况,对许多问题一定有过深入的思考(这些问题当然不一定都是音乐教学方面的问题),这是人所不及的,特别是那些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所望尘莫及的,这是一笔大财富,如果我们不以论文或其他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那么对自己和社会都将是一大损失。在经常思考的领域或自己的兴奋点上选题,如果不是自己的专业领域,那么,就应该特别注意,不要被自己认为认识较深,但实际上却远没有登堂入室的错觉所迷惑,否则,就可能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班门弄斧的尴尬场面。
5.在学科边缘或交叉点上选题。
6.在冷门盲点上选题。
冷门和盲点,或是因为远离当时的热点、焦点,或是一时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问题,或是尚未被人意识到的问题。其实,课题的价值并不在于是否赶一时的时髦,也不取决于在某一时刻是否为人们所关注,科学课题自有其本身的价值所在。冷门和盲点一旦其价值被发现,研究出成果,便会向热门和焦点转化。这类选题不仅很少与人撞车,而且容易获得成功,同时又可拓宽研究的视野。当时我选择美育和艺术教育这一课题,应该说就是在教育学领域中冷门和盲点上的选题。这类选题,只要大家留意并用心思考,还是不难找到的。比如,目前我国的艺术教育还很落后,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考试上,并一致认为归根到底就是由于艺术课程不是升学考试科目,结果忽视了一个更为深层的原因,那就是艺术教育的法规建设问题。为什么艺术课在很多地方形同虚设,可有可无,原因之一是艺术课教学还不规范,这又是因为它没有受到权威法规的制约。再有,目前社会上的器乐考级热一浪高过一浪,进而严重冲击了学校音乐教育的正确实施,原因之一也是没有受到法规的制约。但目前有关呼吁加强艺术教育法规建设的文章却很难看到,这应该说就是一个盲点。而实际上,《艺术教育工作条例》的制订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不久就会由国务院颁布,很显然,现在的盲点到时就是热点焦点。条例一旦颁布,随之而来的便是艺术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社会艺术环境、艺术教师、艺术教育的管理与组织、艺术教育的物质条件保障等各方面都将要制订具体的规定和实施细则,因此,如何规范上述各个方面,到时无疑又是热点焦点,但现在却是冷门和盲点。像这样的选题便是有远见的选题。另外,同样的一个问题,从一个角度去写可能是热点焦点问题,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写则可能是冷门盲点问题,这样,从第一个角度写的人就多,而从第二个角度写的人就少。比如,关于音乐教育的辅德益智功能,往往是从正面谈的多,这就是热点焦点,而从反面谈的少,即反过来看看,目前我们的音乐教育能真正辅德益智吗?这就是冷门盲点。
上面我们分六个方面谈了怎样进行论文的选题,这是一种大致的分法,因为事实上,这六个方面也存在着相互交叉的关系。我想,总而言之,对于初写论文的同志,选题时最好记住这几句话: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宽,宜单不宜众,宜冷不宜热,宜实不宜虚。对于有较好论文写作基础的同志,则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另当别论了。
这里我想就“宜小不宜大”多说几句。我们在选题时要注意把研究的范围缩小并加以限制,这样便于驾驭,容易把握。范围大了,不容易讲深讲透。王力先生在谈到论文写作时曾说:“应该写小题目,不要搞大题目,小题目反而能写出大文章,大题目倒容易写得很肤浅,没有价值。”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加拿大一位汉学家写了一篇文章,讲的是汉语唇音轻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够小的了,但他写了六七十页(约二万多汉字),很有内容,很深入。由此可见,选小题目,专谈一个问题,谈深谈透了就是好文章。
另外,不管从哪个方面进行选题,还有一个前期工作恐怕不能忽视,那就是查看文献资料。选择课题,必须以相关的丰富知识作基础,要了解本学科过去的研究情况: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了哪些经验或教训,获得了哪些成果。看看自己的设想与前人对这个问题的结论如何,自己是否有新的见解。同时还要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研究达到了什么水平,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如何进一步研究。如果对这些问题不了解,就可能重复研究别人已经完成的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就要走弯路,就要浪费人力、时间和精力。而这些问题都必须通过查看文献资料才能解决。
关于如何选题的问题就谈到这里,有时间的话,老师们不妨再去看看本书后面的附录二——“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获奖名单”,上面有近500个论文题目,对照上面所讲的,看哪些选题比较好,哪些又太一般化。
篇10:小学生写作基础
全文共 1767 字
+ 加入清单打好写作基础,练好写句子的基本功,要从把句子写完整、具体、通顺、连贯这几方面做起。下面是小学生写作基础,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把句子写完整
怎样的句子才算是完整的呢?读读下面的句子:
1.我们劳动。(谁,干什么)
2.小蚂蚁运送食物。(什么,干什么)
3.哥哥是一名少先队员。(谁,是什么)
不难看出:在一般情况下,句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半部分交代“谁”或“什么”,后半部分交代“做什么”“怎么样”或者“是什么”。前后两部分说全了,句子才算是一句完整的话。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知道什么是完整句,怎样的句子才算完整,这只是一个知识性的问题;落实在行动上,即平日在说每一句话,在写每一句话时,都要认真思考,反复斟酌,提高“完整”意识,不写残缺不全的句子,这才是最重要的。
二、把句子写具体
句子要完整,这是首要的。但在许多时候,句子只做到“完整”是不能准确表达意思的,还要做到“具体”。怎样的句子才算是具体的呢?读读下面这几组句子,体会一下:
第一组:
1、爸爸做工。
2.爸爸在工厂里做工。
分析:第二句写清了爸爸在哪儿做工。
第二组:
1.小蜜蜂飞来。
2.夏日,一只金色的小蜜蜂从远处嗡嗡地飞来。
分析:第二句写清什么时候,有多少,什么样,从哪儿,怎么样。
由上面这两组句子可以看出: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或后面,写清什么时候(时间)、有多少(数量)、在什么地方或从哪儿(地点)、什么样(形状或颜色)、怎么样(态势)、达到什么程度(情境)等,就写清了事物外形特点、活动特点,就把自己要准确表达的意思写出来了,这就叫做把句子写具体。这样的句子就算是完整、具体的句子。
学习把句子写具体,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能,需要同学们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点,准确运用词语,进行持久练习。
三、把句子写通顺
句子通顺,就是句意明白,读得顺口。具体来说,句子通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词要准确,经得起推敲。例如:我们把门口的泥土消除掉了。句中,“泥土”不能“消除”,只能“清除”掉。
2.句中词语排列的顺序要合理。例如:正在花上,有几只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这句话改成“有几只漂亮的蝴蝶,正在花上翩翩起舞”,句子就通顺了。
3.词语使用搭配要得当。例如:公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和五颜六色的鲜花。句中“生长”和“鲜花”两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公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4.句中各词语的意思不能自相矛盾。例如:我断定他大概是王小刚的哥哥。句中“断定”与“大概”矛盾,应删掉“大概”。
5.关联词语的使用恰到好处。例如:只有天下雨,地才会湿。“下雨”不是“地湿”的唯一条件,因此,第一句应改为:只要天下雨,地就会湿。
6.句意明白,合乎实际,符合情理。例如:博物馆里展出了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说“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不合实际,应改为:博物馆里展出了新出土的五千多年前的文物。
四、把句子写连贯
连贯,即句子之间连接贯通。显然,把句子写连贯,这是指写几句话(又叫“句群”)来说的。
翻开某些同学的作文本,段落中上下句不连贯的现象比比皆是,主要表现在:句子之间无顺序,承接不紧密,跨度大;上下句之间,被描述的对象(即“主语”)重复出现,不会运用“他(她)”或者“它”这些人称代词。怎样才能做到把句子写连贯呢?
1.合理安排顺序,使句子连贯。
有顺序,这是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的最基本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写几句话时,一定不能东一句、西一句,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总要围绕既定的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相关的句子组织在一起,使句子前后连贯。
2.学会运用“他(她)”或“它”这些人称代词,使句子连贯。
读读下面这段话,想一想,有什么毛病,怎样说才好:
妈妈的衣袖破了。妈妈赶忙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布包。妈妈先从布包里拿出一根针,一根青线,用牙咬了咬线头,把线头穿过针眼。妈妈又从布包里找出一小块布,贴在破了的地方,然后一针一线地缝起来。
读后,大家一定会发现:这几句话写的对象是妈妈,主要写的是妈妈缝补衣服时所作的准备工作,是按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只是由于这四句话的开头重复出现“妈妈”一词,因此读起来显得很拗口。如果把后面三句开头中的“妈妈”改成“她”字,这几句话就连贯多了。
这就告诉我们:在几个句子里,如果写的是同一个人物(或事物),后面再指这个人物(或事物)时,就可以用“他(她)”或“它”来代替。
篇11:2024最新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6441 字
+ 加入清单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
一、【结构】
1. 结构的含义
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是作者按照主题的需要,对材料所进行的有机组合和编排,又称谋篇布局。文章的结构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宏观结构,即文章的总体构思、大体框架;二是微观结构,即对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主次的具体设计。
作用:
①使文章言之有体。“体”指体裁。应用文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大都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结构形态,也叫程式。
②使文章言之有序。合理安排结构,就是根据一定的思路,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使之条理清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③使文章言之成文。通过精心安排结构,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从而增强其可读性。
2. 安排结构的原则
①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主题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图的体现,结构必须服从主题的需要,为表现主题、突出主题服务。例如怎样安排开头与结尾、怎样划分层次与段落、怎样设置过渡与照应、怎样确定主次与详略等等,都要围绕主题进行。这样,才能使文章组成一个严谨周密、内容形式统一的有机整体。
②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应用文是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作者对它的认识也遵循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性,也就表现为文章结构的基本形式。
③要适应不同文体的要求。文体不同,结构的样式和要求也会不同。应用文不同于文学作品,不同类型的应用文体结构方式也存在着区别。
3. 结构的要求
①严谨自然。指文章结构精当严密,顺理成章。要求作者思路清晰,思维严密,以主旨贯穿全文始终,不枝不蔓。层次段落的划分要恰当,组织严密,联系紧凑,脉络畅通,行止自如。过渡和照应要自然,不能刻意的雕凿,更不能牵强拼凑。
②完整匀称。指文章各部分要配置齐全,比例协调,详略得当,完整合理,重点突出,符合格式要求。如文章一般都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三部分比例要协调,主体要内容充实,不能虎头蛇尾或尾大不掉;对并列内容的处理,要注意处理好详写和略写的关系,以保证结构的完整和匀称,使之浑然一体。
③清晰醒目。大多数应用文不要求行文曲折波澜,而要求纲举目张、清晰醒目,以便读者把握要领或贯彻执行,所以常采用加小标题、写段首撮要、条目式等形式。这在一些法规性文体中最为明显。
4. 结构的内容
①层次与段落。层次是文章中作者表达主题的阶段和次序,是文章内容展开的次序。层次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是问题的各个侧面和作者思维的过程,又称为“意义段”、“逻辑段”、“章”、“节”等。段落,又称“自然段”,是组成文章、表达思想最基本、相对独立的最小单位。段落的形式是层次的再分割,是文章意思的间歇或转换,以换行为为标志。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层次侧重于内容的划分,段落侧重于文字形式的表现。有时一个段落恰好是一个层次,有时几个段落表现一个层次或一个段落内有几个层次。安排层次有两种模式:
(1)纵式,即思路纵向展开的结构方式。具体有两种类型:时间顺序式和逻辑顺序式。前者是按照事物的生产流程、事情或事件的发展过程或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不能事无巨细地记流水账,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逻辑顺序关系是按照事理内在的逻辑顺序安排层次。这种逻辑关系表现为: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宏观——微观,个别—一般等。按照这样的关系先后为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安排结构,就是逻辑顺序。
(2)横式,即思维横向发展的结构方式。表现在形式上,它是把整体划分为若干相对的层次,各层次之间互不交织、平等并列,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共同揭示了事物的整体面貌和主旨,或按照空间方位的变换,或按照材料的不同性质和类型,或按照问题的不同侧面等。这种结构形式,在应用写作中运用很广泛,述职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等均可采用。
②过渡与照应。过渡是指层次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照应是指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和关照,可以使文章结构周密严谨,浑然一体,还能使某些关键内容得到强调,突出主题。
一般情况下,当内容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时、意思转换时以及表达方式变化时,需要安排过渡。过渡的形式有段落、句子或词语。如上下文空隙大,转折也很大,常用过渡段连结。上下文空隙小,多用提示性的句子,如公文中,常有“特此如下通告”、“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为此,特制定本条例”等作过渡。在意思转折不大的情况下,多用关联词,如“因为”、“所以”、“但是”等作为过渡词。
在应用文中,常用的照应方法有:
(1)首尾照应,即在文章的结尾处,把开头交待的事或提出的问题再次提起,有的进一步加以概括、归纳、补充,如论文、总结、调查报告等。
(2)文题照应,即指在行文中时时照应标题,对主题加以强调、提示。如大多数公文标题中都包含着“事由”,文章内容自然要与标题相照应。
(3)文中照应,即文章自身前后内容间的照应,如某些细节和问题在行文中不断被提起,这样能强化印象,更好地实现作者的表达意图。
③开头与结尾。开头是全篇文章的第一步,可以起到统领全篇,展开全文的作用。结尾是全文的收束和结局,能帮助读者加深认识,把握全篇,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常见的开头方式有:
(1)目的式。就是将写作的目的和意义直接说明。一些公文常用这种方式,常用介词“为”、“为了”领起。
(2)根据式。就是开头阐明撰文的根据,或引据政策法令和规定指示,或引述全文,或引据事实和道理,常用“根据”、“按照”、“遵照”等领起下文。
(3)原因式。就是以交待行文的缘由作为开头,常用“由于”、“因”、“鉴于”等引出原因或简述某种情况作为原因,再引出写作目的。
(4)概述式。就是在开头部分对文章内容的背景、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加以概述。采用这一方式,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5)结论式。就是将结论、结果先作交待,再由果溯因。
(6)提问式。就是开篇提出问题,然后引起下文,常见于调查报告的写作。
(7)引述式。常用于有具体规定格式的文体中,如“合同”,或引述下级来文、上级指示精神,或有关政策法规,以此作为撰文的依据。如批复、函等常用这种方式。
常见的结尾方式有:
(1)自然收尾式。就是在主体部分写完之后,事尽言止,自然收结。
(2)总结归纳式。指在主体写完后,对全文的主旨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全文。
(3)强调说明式。是在应用文的结尾处,对全文的主旨意义、重要性进行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4)希望号召式。就是在结尾部分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展望未来,以鼓舞斗志。
(5)专门结尾用语式。就是在结尾处,采用特定的用语结束全文。
二、【语言】
1. 准确
准确,就是要正确地、恰当无误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内容,用词用语含义清楚,概念恰当明确,不产生歧义,不引起误会,无溢美之词,无隐恶之嫌。
要做到语言准确,必须要把握词语的分寸感和合适度。特别是要区分同义词、近义词在适用范围、词义轻重、搭配功能、语体雅俗、词性差别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要做到语言准确,还要注意语意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以免产生歧义,延误工作。如“大致尚可”、“有关部门”、“条件许可时”、“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等表达含糊的词应谨慎使用。
2. 简明
简明,指文字的简洁、明白,用较少的文字清楚表达较多、较丰富的内容,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做到简明,首先要精简文意,压缩篇幅,突出主干,把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其次要反复锤炼,提高概括能力,杜绝堆砌修饰语,适当使用缩略语,如“五讲四美”等。第三,要推敲词语,锤炼句子,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决不用两句话,一个词能概括清楚的决不用两个词。恰当地运用成语、文言词语等,也有助于语言的简明。第四,要注意用词通俗,不用生僻晦涩的字句。应该指出的是,“简”要得当,不能苟简,要以不妨碍内容的表达为前提,绝不能为简而生造词语、乱缩略、滥用文言,不能让人不明白或产生歧义,引起误解。
3. 平实
应用文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它的语言重在实用。一个字、一句话,往往至关重要。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应用文语言应力求平实。行文时多用平直的叙述,恰当的议论,简洁明了的说明。比如公文,它具有行政约束力和法定的权威性,因此,用语必须朴素、切实,不能浮华失实,不能乱用形容词或俚俗口语。
应用文写作要求用语平实,但平实不等于平淡。我国历史上保留下来的许多文章既是应用文,同时又是文学佳作。
4. 得体
应用文实用性强,讲究得体,一方面要适合特定的文体。按文体要求遣词造句,保持该文体的语言特色。如公文宜庄重,调查报告须平实,学术论文应严谨,社交文书需较浓的感情色彩,广告就常用模糊的语言,使用说明书则需具体实在,商业交际文书要委婉,合同书则要精确等。另一方面要考虑作者自己的身份,阅读的对象,约稿的单位,行文的目的,甚至与客观环境的和谐一致,恰如其分。比如需要登报或张贴的,语言要通俗易懂,需要宣读或广播的,语言应简明流畅、便于朗读;书信的写作,要根据远近亲疏、尊卑长幼的关系使用相应的语言;公文的写作要根据不同文种和行文关系而使用相应的语言,否则就不得体。总而言之,作者应有针对性地运用得体的语言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三、【种类】
应用文的种类繁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成不同的类别。
一、按其处理事情的性质划分
可以分为公务类应用文和私务类应用文。
公务类应用文是指为处理国家和集体的事务而写作和使用的应用文,即通常所说的公文。
私务类应用文是指为处理个人的事务而写作和使用的应用文,即通常所说的个人日常应用文书。
二、按表达方式划分
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应用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应用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应用文。
三、按使用领域划分
(一)行政类应用文?行政类应用文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和日常行政公文。
1.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国家机关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处理事务的文件,主要用来传达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指导工作,提出要求,答复问题,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传递信息。公文制作比较严格,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写作和使用时,要根据国家最新的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区分每类公文文种的行文要求和使用范围,确定适用的文种形式,确保其使用效率。
2.日常行政机关公文
日常行政机关公文是指上述国家法定的行政机关公文以外的一些事务文件。是指简报、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规章制度,介绍信、证明信等用来处理单位内部日常事务,与具体部门进行工作联系的应用文。它们的行文格式不像公文那样严格,制作也比较自由。日常事务公文不具有法定的权威,一般不单独行文,如有必要,需另行备文,按法定公文处理,否则只作为参考材料。有些日常事务公文还可在报刊上发表。
(二)专业工作应用文
专业工作应用文是指在一定专业机关或专门的业务活动领域内,因特殊需要而专门形成和使用的应用文。由于分工不同,社会各行各业经管的事务有很大的差异。这样,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便逐渐形成了一些与其专业相适应的应用文,称为专业工作应用文。专业应用文除了要遵守应用文的一般规则外,还有很强的专业特点,外行人是不能写好的,如财经部门常用的预决算报告、审计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外贸函电、经济合同等;司法部门常用的起诉书、判决书、证词、辩护词、立案报告、破案报告;文教部门常用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教学管理条例;医务工作常用的病历、处方、护理日志、诊断证明书、死亡报告;外事工作常用的照会、声明、国书、意向书、备忘录、国际公约、联合公报等等。
在各类应用文中,专业工作应用文涉及的面最广,发展最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为适应工作需要随事立体的应用写作新形式,也将会不断增多。
(三)日常生活应用文
日常生活应用文主要指个人用来处理日常生活事务和礼仪的应用文,如书信、电报、启事、请柬、讣告、日记、读书笔记。日常生活应用文与个人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活动关系密切,使用范围很广。日常生活应用文虽然也有一定的格式,但不十分严格,写作较灵活自由。
以上只是从大的方面来划分。如果进一步,还可根据行文方向、内容性质或其他管理文件的标准来划分。
四、【表达方式】
1. 叙述
叙述,指的是把人物的活动、经历和事件发展变化过程交代出来一种表达方式。在应用文写作中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应用文写作中叙述的人称,有第一人称(“我”、“我们”)和第三人称(“他”、“他们”)。使用第一人称“我”、“我们”系指作者本人,或作者所代表的群体、单位,如书信、请示、报告、总结等文体的写作,多用第一人称。有时,为简要起见,常使用无主句。有的应用文体,如新闻报道、简介、调查报告、会议纪要,为表明作者立场客观、公正,传播的信息真实、可信,常采用第三人称写作。
应用文中的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分叙等。应用文中记叙事件的发展过程,介绍单位的基本情况,一般都是按顺叙,即时间先后为序来叙述。其原因在于,应用文重在实用,不求委婉、曲折,故多采用直接的笔法叙事、说理。倒叙、插叙、分叙等用得较少,只在通讯、消息、调查报告的写作中才用得上。
应用文中的叙述要力求真实、准确,不带主观感情色彩;线索清晰,表述完整;以概述为主,尽可能用概括的语言说出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使读者了解其梗概。
2. 说明
说明,就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事物、事理及人物进行解说的表达方式。目的是使读者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成因、性质、种类、功能,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关系等有一个鲜明的了解和认识。
说明在应用文中使用广泛,如解说词、广告词、说明书、简介等文体,主要是用说明的方法来写的。其他文体如经济文书、科技文书、诉讼文书、行政公文等,也常常借助说明的方法解释事理,剖析事理。
说明的方法多种多样,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定义说明要求“被定义者”和“定义者”外延相等,用语简明准确,具有科学性,不能用否定形式,避免“同义反复”;解释说明要求抓住要领,言简意明;分类说明注意根据写作意图选择恰当的分类角度,再次分类只能依据一个标准,各类的总和要等于被分类的事物;比较说明运用时要求用来作比的事物与被比物要相似,有明确的相比点,尽量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举例说明要求事例典型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举例应扼要,只需概述介绍,不必具体铺叙;引用说明要求引文要有针对性,要贴切,所引资料要认真核实,使之准确可靠;比喻说明应力求准确贴切;数字说明要求数字准确无误,每个数据都要有来源;图表说明要求选择图表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表格的设计要合理,使人一目了然。
3. 议论
议论,即议事论理,是运用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进行逻辑推理阐明观点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主要特点是证明性,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或驳斥对方观点的错误。
在应用文写作中,议论经常使用。调查报告、总结、通报等文体,经常在叙述事实、说明情况的基础上,表明对人物、事件、问题的评价。指示、决议、会议纪要等公文,也常用议论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让下级机关和群众理解和执行。
应用文写作中的议论,与一般议论文中的议论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议论文中,议论是最主要的表现方法,贯穿全文始终,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齐备。而在应用文写作中,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说明,议论居于从属的地位,一般只是在叙述、说明的基础上进行。另外,应用文的议论,一般也不需要作长篇大论,不需作复杂的多层次的逻辑推理,也不一定具备论点、论据、论证这样一个完整的议论过程,而只是在需要分析论证的地方,采取夹叙夹议的方法,或采取三言两语的方式,点到即止,不作深入论证。
运用议论要注意,一要庄重,对任何事物的评价要实事求是,以理示人,以理服人。二要明快,要直截了当的阐明观点,不拐弯抹角,不回避矛盾。
篇12:散文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13789 字
+ 加入清单中国是一个散文大国。古今的散文大家和作品,享誉很高,下面是小编收集了关于散文的写作基础,欢迎阅读。
中国是一个散文大国。古今的散文大家和作品,享誉很高。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散文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散文创作持续热闹火爆,涌现了一批专事散文的作家,一些学者、诗人、小说家、评论家、艺术家也跻身其中,众多的大学生也喜爱读写散文。“‘五四’以来的中国散文史,无疑是继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散文这一座座峰峦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它最为重大的意义是企图号召整个民族,彻底地走向人性的解放,树立科学和民主、平等和自由的现代文明观念。多少散文家都通过自己洋溢着独特个性的笔角,在不同的领域之内,从种种不同的视角,程度不等地完成着这个神圣的使命。”(林非《傅德岷主编〈中国现 代散文发展史〉序》)
1998年6月,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研讨会认为:我国当代散文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表、出版了一大批优秀的散文,它们坚持对人生的始终关怀,坚持文学应该有益于人心世道,应该净化、美化和慧化人心,艺术上坚持众美并具、雅俗共赏的原则,成为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品位的精神食粮。同时,当代散文也面临创新与发展的问题。如今的读者对各类散文家及其作品褒贬不一,文坛上存在多种声音,表明散文创作同样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散文作者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对待他人和自己。散文作者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关注社会人生,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打动读者。散文属于高雅的精神产品,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应当有一个清醒的对抗“商品”的精神。散文的开放是精神的开放、境界的开放,对于境界的把握,应比读者高出一个层次。中外散文名家的成功经验证明,散文创作必须讲究风格和形式,没有风格的写作最终会失去创作的个性。
学习散文写作有两条途径,其一是从摹仿入手,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这种没有理论的盲目实践,往往事倍功半。其二是在阅读了一些散文,有了些感性认识,然后学习散文写作理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再阅读名家范文,然后从事写作实践,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我们应取第二条途径,即:阅读→研究→阅读→写作。
首先,要明白散文的定义。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总术》篇写道:“今之常言,有‘文’ 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所谓“笔”,就是指韵文以外的一切记叙性和议论性的文体,这些文体就散文。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 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我们这里要学习的主要是抒情散文,也涉及叙事散文和其它类型的散文。习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文化素养和爱好,或写作抒情散文,或作叙事散文,或写文化散文,或作智慧散文,或写游历散文,或作其它类型的散文。
其次,要认清散文的写作特点。散文是一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篇幅短小、体裁多样、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文体。在写作上,它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二)思想警辟,诗意盎然散文多是真情实感的产物,那些优秀的篇章,都有思想火花的闪耀,表现着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与精辟见解。徐迟说:“文学作品,应该有思想。散文也不例外。它要求有特别锐利的思想。即使是抒情散文,也要求有不但是锐利的,而且是特别锐利的思想。不到五百字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思想。抒情散文固然很多,写到这样的境界就并不很多。然而,这正是散文、抒情散文所应追求的境界。”“凡掷地作金石声的作品差不多总是包含着鲜明的思想、结结实实的思想。有闪光的思想之焦点,飞跃着不灭的思想之火焰的。”(《说散文》)我们读鲁迅的《雪》,可以学到鲁讯从飞雪和雪罗汉身上探索到的美好、光明以及与冷酷现实进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可以看出茅盾怎样从平凡的白杨树身上联想到北方农民的坚强不屈和英勇豪迈的形象;读袁鹰的《井冈翠竹》,可以领悟作者从普通的毛竹思考到井冈山人民的献身革命与建设的精神品质。秦牧说得好:“思想像一根线串起了生活的珍珠,没有这根线,珍 珠只能够弃散在地。” 散文的优秀作品还每每是诗意盎然的。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苏联作家巴 乌斯托夫斯基也指出:“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因此,高尔基对青年作者说:“我们的青年是否也可以试一下,热情地用散文来写人们,使得散文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为诗。”(引自《回忆高尔基》)杨朔的散文之所以写得那样好,原因之一就他“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他告诉我们:“不要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两个字。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诗力。你在斗争中,劳动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凡是遇到这样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他的名篇《荔枝蜜》、《茶花赋》、《海市》…… 都是诗意盎然之作,既是散文, 又是诗篇。
(三)短小精悍,自由灵活有人称散文是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就是因为它具有篇章短小精悍、形式灵活自由的特点。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多数是很短的,如韩愈的《马说》150字,柳宗元的《小石潭记》193字。现代散文的名篇多数也是很短的,如许地山的《落花生》482字,茅盾的《白杨礼赞》1074字。当然,较长的优秀散文也是有的,但它与一般记叙文相比,仍是精悍之作。所以散文写作要求做到短小精悍,以小见大,言近旨远。从形式上来看,散文较其它的文学体裁更为自由活泼、灵活多样。鲁迅在《怎么写》中指出:“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冰心在《谈散文》中说:“散文比较自由”。当然,这里说的“随便”、“自由”不是毫不经心、信手乱写。自由灵活的散文写作,是“装着随便的涂鸦模样,其实却是用心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散文写作自由、灵活这一特点,在写作上,首先指的是表达方式灵活自如,不局限于某一种表达方法。因而,散文写作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怒吼、抨击、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嘻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其次,写作者可以自由、灵活地选用各种体裁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任人选择,因人而异,都能写成佳作。 (四)形散神收,博而不杂宋代大散文家、诗人苏轼在《文说》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 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形散神不散”,这是许多散文作家的经验之谈。散文必须“散”,必须“博”,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行文时断时续,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时而侃侃议论,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伦理人情,这段写甲地,那段却写乙地。但是,它的“神”却是始终不散的,是首尾一贯的,是表现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杂”,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例如秦牧的散文《社稷坛抒情》,是既“散”又“博”的,然而,尽管它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却始终围绕着“歌颂赞美养育我们的土地和创造我们伟大民族文化历史的劳动人民”这一主题思想。因此,从形式上说,散文贵“散”,而在构思上、组织上,则散文忌“散”。散文写作具有的这一辩证统一的特点,使得它与其它文体区别开来。
(五)直抒胸臆,自具风格文学作品都是带有感情的,但小说、戏剧的作者,往往把自己强烈的感情倾注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物的爱憎褒贬,一般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散文则不一样,它常常象诗歌一样,每每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写胸臆,不仅使读者知其理、晓其事,而且悟其心、感其情,因此,散文要求作者写真情实感。真情是散文的生命,只有直抒胸臆,把真情实感捧给读者,才会赢得读者的喜爱。作家贾平凹在回答“散文创作要不要绝对真实”的问题时说:“这个问题争论很多,又都没有一定结论。我个人的体会,还是倾向于‘绝对真实’四个字。所谓真实,主要是指在感情以及运用环境和事件上。古人写的散文,题材也是很广泛的,但古人写散文,都是有感而发。今人写散文,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为写而写的现象,所以在绝对真实问题上就出现了所谓‘理论与实践上的不一致。’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散文就写得不那么成功了。当然,作为文学作品应该生活化,生活也应该作品化,散文尤是这样。”(《怎样写好散文》)
写作要“文如其人”,散文更是这样。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即使不署名,读者也能从风格上看出作者。如鲁迅的散文深刻、精炼、峭拔,虽然他写文章经常改换笔名,然而“何家干”的文章,明眼人一看就看出是鲁迅。郭沫若的散文气势浩荡,又清丽、缠绵。茅盾的散文与郭沫若的浩荡相反,表现为深刻而细微。还有,老舍的散文诙谐,冰心的散文慈爱,叶圣陶严谨畅达,方纪潇洒俊逸,等等。初学写作者一时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但是必须向这些各有风格的散文作家学习,经过多次的实践、创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散文风 格。
(六)惨淡经营,文采斐然优秀的散文不可能是“掉以轻心”写出来的,它们都是作者惨淡经营、刻意加工的结晶。秦牧指出:“一篇小小的散文也许写作时间仅仅是一两个小时,但却要求作家深厚的素养,而且不断扩大和丰富这种素养。把散文当作是‘小功夫’,‘掉以轻心’的写作态度,是很不利于我们散文创作的繁荣发展的。即使是怎样熟练的名作家,我们也要求他们在写作一篇小文章时,采取‘大象搏狮用全力,搏兔也用全力’的态度。”有些散文家提倡散文的“整体 美”,也是要求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惨淡经营”。整篇文章是惨淡经营、刻意加工写成的,它的语言就是精炼的,文采斐然的。这是由于作者运用的是散文笔调。那么什么是“散文笔调”呢?可以说,散文笔调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行文灵活自如,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它十分讲究文采。散文的文采不仅有华丽的,而且有朴素的。
学习散文写作,既要掌握华丽的文采,也要掌握朴素的文采。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徐迟的文章是很有文采的,他常用赋的方法兼用比、兴修辞,使得文采华美。但是他说:“只有写得朴素了,才能显出真正的文采来。古今大散文家,都是这样写作的。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而文采闪耀在朴素的篇页之上。”我们还要看到,不管是华丽的还是朴素的,散文的富有文采的语言都是从新鲜、活泼的口语中来的,也是对优秀的古代散文创造性的继承,也是作者仔细选择、锤炼和加工的结果。
第二节 散文的写作
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闪光。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 学。”(《早晨的太阳》序)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后来,他听一位花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不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 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一、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第二、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那末,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 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二是事物线索。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冰心的《樱花赞》。
三是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 石》等。
五是景物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天山景物记》、《西湖即景》。
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刘白羽写《长江三日》就以游程为主线来写,当然,全文还有一条哲理性的思绪线索:“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六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第三、创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如朱自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描绘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蝉声,又可味可闻。更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构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更需自己创新。过去就有一个青年作者发明出一种“散文快速构思法”,为《青春》、《采石》等刊物的编辑所重视。
三、巧于布局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这犹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常常无损大山的壮观。但是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结构十分重要。参观苏州园林,从它精巧的建筑布局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可以借鉴它的园林建筑布局来考虑散文的布局。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写道,苏州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作为散文的写作来说,也要这样讲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但散文布局有时则需讲究对称,或对比。叶圣陶又说:“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度都注意图画美。”那么,散文的整体布局要讲究艺术性,它的局部的布 局不是同样要讲究艺术性吗?至于布局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讲的线索问题也与布局有关。这里可以着重提一下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 “卒章显其志”,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初学散文写作,不妨学习这种布局 的方法。
四、明于断续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明于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贾平凹说:“记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写或者写得很少;空白,这正是你要写的地方呢。”他认为,“讲究了‘空白’处理,一是散文可以散起来,断续之,续断之,文能‘飞起’,神妙便显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来,古人也讲过: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看似胡乱说,骨子里却有分数。”(《怎样写好散文》)我们要多阅读古人优秀的散文作品,学习他人的断续技巧,在写作实践中多次运用之后就必然 熟能生巧。
第三节 散文写作的模式
记人散文模式
【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 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1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2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1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2联想发挥,更大意义。
【结尾】感慨
散文写作--构思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在探索,在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家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徐迟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抓住这“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更不能照猫画虎,每人应有每人的独特方法,但讲究构思,则对每一个作家而言,都是极重要的。
--语言
散文笔调的魅力,固然来自作家的真知、真见、真性、真情。但要将其化作文学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隽永的韵味,还必须依靠驾驭文字的娴熟,笔墨的高度净化。
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表情达意,朴实真挚。如堆砌词藻,就象爱美而又不善于打扮的女人一样,以为涂脂抹粉,越浓越好,花花绿绿,越艳越好,其实俗不可耐,令人见了皱眉。
散文作者,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要使语言能表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就牢牢记住被描写人物的动作、步态和语气。
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精辟的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
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杂杂,拖泥带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脚布,又长又臭。简洁,并不是简境,而是简笔;笔既简,而境不简,是一种高度准确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树木砍光了,山顶上光秃秃的,就在这里,修建起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内容,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
潇洒,对人来说,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对散文来说,是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便构成散文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
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副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但不论是朴素还是华丽,若不附属于真挚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无限的浮萍,变得苍白无力,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戏。
像生活的海洋一样,语言的海洋也是辽阔无边的。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散文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联想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
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特别是在散文创作及其它样式的文艺创作中,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散文家的灵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迁思妙得,得自长期积累。积累愈厚,愈发敏感。散文不是贵在触发吗?由此及彼是触发,对于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既是触发,也是联想。
深厚的积累,有助于触发的深化。要将“诗魂”变为诗,要从触发达到构思,还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要将许多旧经验溶化、抽象、加以重新组织,假若没有一定生活积累做凭依,想象、联想的翅膀则是飞不起来的。
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 有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
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
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
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如由火想到热)。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首先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境生情。作者给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这就离不开丰富而活跃的联想。
联想,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是此时此地的观察,与彼时彼地观察的融会贯通。没有这种融会贯通,便没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华、诗意的结晶。如果说,精细的观察,为作者采集了丰富的矿石,那活跃的联想,则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一个作家要想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广博的学识,不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底蕴,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个人爱好的广大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象蓬间雀那样在草稍上徘徊,而不能象大鹏那样展翅万里,海阔天空自由飞翔。
文体写作理论知识应由定义出发,定义中的要素可以衍生出写作的各种要求和方法。但是,不论诗歌,还是散文,传统认识集中体现在一般写作教材上,对其定义的认识既不准确统一,又片面地强调社会属性。 不合乎文体本质属性的传统文学体裁定义在本书中一概不提。需要的是最终表现作者个体生命本真的文体定义。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 中的 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正象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这就需要大胆无忌。正如鲁迅所说“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他还推崇曹操及魏晋散文的“力主通脱”。又如刘半农所说,散文要“赤裸裸地表达”。还如一些人所说,“我是怎样一个人, 就怎样写”,“心口相应,信口直说”, “反正我只是这样一个我”。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 这是定义的最大要素。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这就是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所有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应当强调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刘真的《望截流》,重点不是顺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设者业绩,而是一种回归历史进步主流的内心感受。散文一开始就使自己沉浸在一种突如其来的悲喜交集的感情体验中,由此生发联想——小时候跟着妈妈赶集差一点丢失,四十年代初一度离开部队,“文革”中被迫放下笔等。最后又面对横江截流的宏伟场面,激情满怀。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朗和确定。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只要弄清以上四点,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意、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它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可以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择使用。
记人散文模式
【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 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1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2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1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2联想发挥,更大意义。
【结尾】感慨
散文如何有所突破
现在散文写作比较“混乱”,谁也把握不住,好像也没有具体标准。在新时期文学中,最早诗歌曾经比较混乱,其实,换言之,最早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现在散文也有点百花齐放了,因此,我觉得这种混乱对写作者非常好!春秋战国,乱世出英雄,新人可以借机而出,出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最终形成了一批大家。而孔子思想统治天下后,天才英才一代又一代,却只能是注解其思想。
一要努力在题材上有新的突破--题材
文坛已有的模式很难打破,但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变迁,给我们的写作者提供了许多新的题材和写作机会,做“第一只早叫的公鸡”,挖掘新的体裁可以创造新的可能性,决不可拿着前人的范文来描红。我提倡个性化人生体验的表述,每个人都在与前人不同的时代与生活空间里活动,强化了个性,就也写出了新的时代特色,同时也找到了与前人的差别。
二要特殊的语言表达--语言
文学是用文字符号来表情达意的,现在的作家生在一个开放的好时代,可以随心所欲地写,要勇于推翻前人的套子。鲁迅等的成功是由于“无障碍运行”--旧的文言文刚退出了舞台,新文化运动就像一片处女地,谁先播种长出的就是谁的苗。我最初创作处于“文革”时期,言论都很受限制,又加上“三突出”、“样板戏”,文坛死气沉沉,“文革”结束后,作家首先就是“说真话”,只要说一些自己的话,很新鲜,于是,被人们记住了。现在有的年轻人不服气,说他们写的什么呀,其实,说真话也曾是很不容易的事,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大革命。如今也是这样一种情况,中国文学在思想上、在艺术上都进入一个全面开放的时期,比方说,散文界就没有什么别人动不得的大师,也许可以说,散文的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到来了。每个想成“大家”的人就是创造语言的人。说自己的话,把自己的话说得最个性,最艺术的人就是“一家”。
三是跨文体和新文体写作--形式
很多年轻人有自觉的意识,从事一种“另类写作”,要区别于前人的思想是存在的。网络上的语言是很多的,还出现了《计算机辞典》现在类似UP、VCD、WTO等,都是更为直接的语言方式。因此,如果完全真正保持纯洁性,散文很难写了。要尽可能地保持自己语言表述的特征。现在自由文体的写作在《人民文学》等文学杂志表现得很突出,《人民文学》版面上以小说为主转为以散文类作品为主了。《青年文学》的广义散文比例也很大,这种写作的扩张也拓展了固有的“美文”模式,这也是值得借鉴的。书本是个人思想的体现,而杂志则是在读者和作者中的一种价值取舍,所以,我请大家从杂志面貌的变化了解文坛动向。散文创作在形式上提供了类似“诸子百家”的局面和自由的空间,但写作者要明白自己在混乱中的选择和位置。
篇13:2024年四级英语考试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1427 字
+ 加入清单1.用形容词"very","single"等表示强调
eg.You are the very person Im looking for.
你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
Red Army fought a battle on this very spot.
红军就在此地打过一仗。
Not a single person has been in the office this afternoon.
今天下午竟然没有一个人来过办公室。
2.用反身代词表示强调
e.g.I myself will see her off at the station.
我将亲自到车站为她送行。
You can do it well yourself.
你自己能做好这件事情。
3.用助词"do/does/did+动词原形"表示强调
e.g.The baby is generally healthy,but every now and then she does catch a cold.
那孩子的健康状况尚好,但就是偶尔患感冒。
Do be quiet.I told you I had a headache.
务必安静,我告诉过你,我头疼。
4.用"...and that","...and those",等结构表示强调
e.g.They fulfilled the task,and that in a few days.
他们在几天内完成的就是那项任务。
I gave her some presents,and those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前天我送给她的就是那些礼物。
5.用双重否定结构表示强调
e.g.There is no reason why this new immigrant should not have the same success.
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些新移民应该拥有相同的成功。
A man can never have too many ties.
一个男人有再多的领带也不为过。
I cant thank you too much.
我无论怎样感谢你都不过份。
A mother can never be patient enough with her child.
I am not unfaithful to you.我对你无比忠诚。
6.用短语"in every way","in no way","by all means","by no means","only too","all too","but too","in heaven","in the world","in hell","on earth","under the sun"等表示强调
e.g.His behaviour was in every way perfect.
他的举止确实无可挑剔。
The news was only too true.
这消息确实是事实。
Where in heaven were you then?
当时你到底在哪里?
7.用倒装句表示强调
8.用强调句型表示强调
It is that或 It is who
e.g.It was the headmaster who opened the door for me.
正是校长为我开的门。
It was yesterday that we carried out that experiment.
就是在昨天我们做了那个实验。
篇14:应用文作文写作基础
全文共 1729 字
+ 加入清单应用文作文是作文写作第一种类型,下面梳理了应用文作文写作基础,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结构的含义和作用
1.掌握结构的含义应用文的结构,是运用材料以表现主题的有序安排,是客观事物条理性在文章中的反映,为文章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文章的结构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宏观结构,即文章的总体构思、大体框架;二是微观结构,即对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主次的具体设计。
2.了解结构的作用结构好比文章的骨架,是安排文章的具体形式,是将材料化为文章的手段之二。结构是表现主题的手段,是准确表达主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引导读者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向导。写文章只有找到恰当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把主题和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有机的整体。其作用具体表现在:
(1)使文章言之有体。应用文大多有较固定的结构形态,它是人们在长期写作实践中经过选择,逐步找到的最适合表现某种内容的最佳形式,也称之为“程式”。如简报、书信和行政公文类文书,具有相当固定的惯用格式。
(2)使文章言之有序。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就是根据一定的思路,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使之眉目清楚地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使文章言之有文。精心安排文章结构,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从而增强其可读性。
二、安排结构的条件
1.了解思路的含义及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在文章结构的两重含义中,总体构思是具体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总体构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言有序”,是指对材料的安排要有次序,这体现了作者的思路。思路是安排结构的条件。
1、思路的含义
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路线,是作者在头脑中梳理、组织内容材料的过程和结果。它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自身条理性的观察、理解。
作者思路清晰,结构必然有条不紊;作者思路不清晰,结构必然紊乱。经过选择的材料,只有经过合理的组织安排,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准确鲜明地表现既定的主题。
2、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在写作构思阶段,作者的思维活动异常活跃。确立主题,选择好材料,并进而考虑如何表达主题和如何安排材料,由此逐渐形成一条清晰、连贯、独到的思维活动路线——思路。此时,文章的大体框架已在作者的头脑中“闪现”出来。等到作者用书面语言把思路表达出来时,文章的结构也就具体安排好了。因此,作者思路与文章结构的关系极为密切。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思路是形成结构的基础和内核。结构是文章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要使结构完整、严谨、匀称,动笔前,就需要作者匠心独运,形成清晰、连贯并具独创性的思路,进而“外化”成纲目清晰、严谨周密的结构。但是,文章反映客观事物,决不是对其原始形态的简单搬抄和复制,而是在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基础上的主观创造。因此,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思路。思路开阔而有创见,文章的结构就新颖独特;思路狭窄而落俗,会使文章的结构板滞僵死;思路紊乱,文章的条理就必然不清;思路松散,文章的结构就不可能严密紧凑。(2)结构是思路的体现和反映。结构是思路的外显形式和文字载体。思路严密清晰,文章结构才能完整、严谨、清晰,主题才能得以准确地表达;思路紊乱、疏漏和闭塞,文章则会逻辑混乱、言而无序、首尾不能圆合。
2.了解锻炼思路的基本要求及锻炼思路的方法
(1)注意思路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使之清晰、周密、连贯。清晰,指展开思路要有顺序、有层次,同时对材料要加以区分和归类。周密,指思路要周到、严密,没有疏漏和缺损,不要顾此失彼,自相矛盾。连贯,指思维活动过程及其表达不仅要注意外在的次序,而且要处理好各个意思之间存在的衔接、并列、转折、因果、总分等内在联系,做到气脉贯通、流畅。
(2)注意思路的灵活性、独创性,使之活跃、开阔、敏捷。活跃与开阔,是指思路的开展要打破思维定势,进行多向探索,使之灵活、新颖而富有个性。敏捷是指思路的展开、梳理直至成型这一过程应该灵敏、迅速,使文章结构紧凑、气势流转而顺畅。
(3)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一是养成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二是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应用写作主要靠逻辑思维,要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认识规律。
(4)写作前要通盘思考,立足于写作意图、目的和所用文体特点,确定如何起笔,主体分几个部分展开,怎样收尾。
篇15:2024公务员策论文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1048 字
+ 加入清单一、追根溯源——什么是策论文
所谓策论文,简言之即文章的正文部分以提对策为主。近几年的国考和省考文章命题中都有所涉猎,且题干或要求中已限定只能写策论文。例如:
[2013年国考地市]请以“让……大放异彩”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
要求:1.用恰当的文字替换“让……大放异彩”中的省略号部分,是指构成一个完整具体的文章标题;2.主题应与“给定资料”相关,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忌空谈政策;3.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4.字数800-1000字。
[2010年广东省考]针对材料中所反应的问题(仅限所给材料),以“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文章。
要求:措施全面,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二、明确规范——策论文的文章格式
作为申论的文章写作,行文规范是文章的基本要求,也是体现政府机关工作的基本特点。对于策论文写作理应体现以下之规范:
P1:开头 概括材料,分析主题、提出总论点
P2:分论点一(段首为对策性分论点)
P3:分论点二(段首为对策性分论点)
P4:分论点三(段首为对策性分论点)
P5:结尾 总结升华
从此规范可见,策论文的基本特点在于文章主体段落必须以对策加以呈现,望考生能谨记。
三、避免误区——策论文的注意事项
当前很多考生在写策论文的过程中有以下两个误区:
误区一:策论文即文章只能写对策,不能有分析。这是很多考生在文章写作常犯的一个错误,申论文章的写作在于说理,说理势必有理有据,因此自当有分析有对策,分析愈透彻,方显对策之针对性。
误区二:文章主体段落有对策即为策论文。申论文章角度的区分不在于文章篇幅的大小,对策多即为策论文,这是常见的误解。而根本性的判定文章是否为策论文在于段旨句是否为对策。
四、学以致用——策论文分论点来源
古语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管是作为考生平时的知识积累,或是来自于材料中主题所涉及的对策都可成为文章写作的分论点。
以2013年国考地市文章写作为例,材料中谈到了很多文化发展的对策,例:发展文化人才、搭建文化阵地、扶持本国文化事业、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都可成为本文写作的分论点,考生可根据对策与主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策之间的密切程度酌情筛选,确定分论点。
同时,考生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对于文化发展的对策也可以结合自身,从实际中出发,例如,扎根群众,提高文化自觉性;认真学习,提升文化自信;抵制西化,捍卫文化尊严等等,从这些方面进行论述,进而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文章写作亮点。
篇16:雅思写作基础
全文共 2609 字
+ 加入清单小编寄语:定语从句是雅思比较熟悉也是作文中出现最多的一种语法结构,甚至有的作文中只有简单句和定语从句两种句型,但是大家都这么写或作文中出现不止三次定语从句的话,会导致句型单一。那今天我们就来说下如何变身这些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综述:
在雅思写作这种半书面英语中,定语从句既可以修饰一个名词或部分代词,也可以修饰其前面整句话(这个时候定语从句谓语从句必须是单数哦,而且引导词必须是“,which”)。
比如:Anything which encourages language learning benefits society culturally and economically. 任何鼓励外语学习的事情有利于社会的文化和经济发展。这句话中的which 修饰不定代词anything。
再如:children spend much time watching TV,which gives rises to many health problems like obesity and poor eyesight.小孩花大量时间看电视,这样会引起很多健康问题,比如肥胖症以及视力下降。这里的which就在修饰其面整句话(children spend much time watching TV.)
改造定语从句的3大方法:
但是这样的句子在大部分的学员作文中出现的比较多,那怎么样让屌丝定语从句逆袭呢。其实有多种方法,今天我们先介绍大家容易掌握的3个方法。
1:如果定语从句修饰名词,而且定语从句的谓语动词是be动词,也就是N 关系代词BE 形式,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关系代词+be动词省略
比如:
A vast majority of people who are invited to the party are well-known scientists.
我们就可以把who are省略,改为:A vast majority of people invited to the party are well-known scientists.
这样我们就把原来普通的定语从句做定语改为了过去分词(非谓语结构的一种)做定语,而分词在书面英语中是一种常用而且比较书面的语法结构,所以建议想考6分以上的烤鸭们多多使用。
Employees who are from rural areas will confronted with many problems in major cities.(定语从句做定语)
Employees from rural areas will confronted with many problems in major cities.(介词短语做定语)
The number of students who cannot attend university is decreasing.
The number of students who are unable to have access to tertiary education is decreasing.
The number of students unable to have access to tertiary education is decreasing.(形容词短语做后置定语)
再比如:
Television which has been as on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inventions in the 20th century is now penetrating into every family.
Television, on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inventions in the 20th century, is now penetrating into every family.(同位语)
所以当作文中有多出类似的定语从句时,我们可以省略关系代词be动词或者把实意动词转化为be动词之后再省略,这样作文中就可以出现其他语法结构做定语,例如非谓语结构,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或同位语,而不单单是定语从句。那这样句型是不是就多样化了呢?
2:如果出现“名词关系代词实意动词”,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替换为:n doing sth 形式。
比如:
Education, which helps children develop their thinking and accumulate their knowledge , is a deciding factor of ones success.
Education,helping children develop their thinking and accumulate their knowledge , is a deciding factor of ones success.
We told them they were the victims who deserved sympathy the most.
We told them they were the victims deserving sympathy the most
3:如果作文中出现了“,which”修饰其前面整句话的时候怎么改呢?
A-非谓语结构做状语: SVO, (thus)doing sth
B-概括性同位语: SVO,a/an 概括性名词that SVO
比如刚才提到的例句:
children spend much time watching TV,which gives rises to many health problems like obesity and poor eyesight.
children spend much time watching TV, giving rises to many health problems like obesity and poor eyesight.
children spend much time watching TV,a bad habit that gives rises to many health problems like obesity and poor eyesight.
篇17:小学生的半命题作文写作基础指导
全文共 1830 字
+ 加入清单这篇关于小学生的半命题作文写作基础指导,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些年来,这类命题方式,已广泛而频繁地被语文老师运用到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去了,诸如《——迷》、《我当——》、《我第一次——》、《我学会了——》、《请到——来》、《——给我温暖》、《我常常想起——》、《——,真有意思》、《——的一堂课》。《——见闻》、《——一角》、《怎样学——》、《读——后感》等等,都属这类作文命题。
考试时遇上了这类命题样式,并要写好这类作文,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认真审题。大凡这类命题样式,命题者在题目的前后总会有比较具体的要求的,对横线上所填入的内容,更有明确的提示,而这些要求或提示正是正确、全面审题的前提,一定要仔细审清。
比如《我学会了——》这个题目,命题者对横线上填人的对象作如下提示:“凡是你生活、学习实际中确实学会了的,都可以写。审题时,可以从这一提示中确定选材范围(是生活、学习中的),确定写作对象(技能、方法)。
这样审明白了,心中有谱了,还得注意前面的“我学会了”。所谓“学会”,“学”反映一个过程,是“会”的前提,“会”,则反映了这一过程的程度和结果,是“熟练”和“能运用”的体现。“会”可以说是题眼,如果忽视了这一题眼,必定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文章的中心。认真审明“学会”的含义,对确定填人横线上的写作对象,很有作用。否则,你可能填人的写作对象只是“学了”或“会一点”,而不是“学会”。
二、是认真选材。这类作文的选材与在横线上填人的写作对象是一致的,只是前者具体后者概括而已。因而,要所选材料达到新颖独特,首先横线上填人的写作对象必须新颖独特,与众不同。
怎样才能如此呢?要有发散性思维,或者要有求异性思维。这就是说。面对考题,先进行一番发散性思维,即跳出命题者提示的写作对象进行广泛的思考,想到很多很多。然后集中起来,分析比较,逐一筛选。筛选的原则是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刻的,别人没有经历过,或根本想不到的。
这样的写作对象一经确定,选择材料也就有依据了。有一年,一所初中的作文考试题目是《我第一次———》,面对这样的考题,我们应该怎样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充分展开了求异思维呢?我们应该怎样写,才能得高分呢?
题目:我第一次———审清题意这是半命题作文,题目所给出的一半“我第一次”是对内容的限制,要求写生活中的某种第一次经历,题目中所要补充的一半,是习作者的亲身经历,如第一次种花、买菜、做饭、洗衣服、坐飞。机、制做科技小制品等。
确定文章中心记叙生活中的第一次经历的事情,说明从中所受到的教益或产生的欢乐心情。在生活中,我们经历的第一次太多了。但事情有大、小、好、坏之分,应该选择有意义的事情来写,第一次做事情做的成功,会产生喜悦;第一次做的失败,会留下深刻的教训。事情的成功与失败,都会对同学有教益。
为什么有的同学观察的非常细致,可写出的文章却有不少毛病呢?没有意义呢?主要是因为这些同学不会对材料进行加工、提炼。1、加工提炼材料。我们知道,作文的材料来自于生活,但生活和文章之间不能划等号。生活不等于文章。文章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分析之后写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观察生活,获得写作素材之后,还必须认真进行研究,哪些地方要补充细节,哪些内容应该舍弃,经过周密的思考,经过周密的分析,精心组织材料才能写出中心明确而又有意义的文章。
2、要学会在文中穿插写其他人物。写自己第一次经历的事情,要用第一人称,这样写真实可信亲切感人。为了避免叙述呆板,可以在故事中穿插有关的人物。我们发现不少的同学在作文中,常常只管写“我、怎样怎样做”,“我怎样怎样说”,忽视了有关的人和事,因市把故事写得呆板、枯燥。
其实生活中,我做事情往往会涉及到其他的人和事。如果在作文里能够有选择地穿插写有关的人,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叙事当中穿插写人,不要节外生枝、画蛇添足。穿插写其他人物,要能帮助突出中一心。叙事中穿插其他人物,但仍以写“我”为主。巧妙地穿插可以使故事的情节曲折动人。
3、会用点题的方法。在写人叙事的过程中,要学会用简炼的语言点清题意,这是小学生写作文的基本功之一。学会点题加强文题和内容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突出中心思想,在何处点题应当根据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性格的发展而定。可以在篇首、篇末或篇中点题之法,落笔重在故事情节的关键之处。在篇首点题,重在开宗明义;在篇未点题,重在深化中心;在篇中点题,重在因势利导。点题之笔要精炼,富有概括力,具有启发性。
篇18:写作基础中小学生作文常见的“线索”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导语:“线索清楚”是每篇最佳文章的第一感观。无论写人记事,都必须要用一根主线把前后内容串联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如果线索不清,所写的事将会如一团乱麻,看不出头绪。要掌握“线索清楚”这一技法,就必须懂得小学生常见的“线索”有哪些。
根据小学生的作文内容范围,可从以下五个方面了解行文的“线索”。
第一,以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为线索;
第二,以物体为线索;
第三,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第四,以作者思想感情为线索。
总之,不论以哪一方面为线索,都必须根据文章主题和材料的需要而确定,都必须理清思路和文章的脉络。特别对于记叙较复杂的事物,除抓住主要线索外,还要设计好次要线索;还有的文章可以涉及明、暗两条线。不管怎样设计文章,只要能把握“线索清楚”这一技法,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给人以清新、明白、有理有据的完美印象。
篇19:作文写作基础:应用文写作的语言
全文共 3469 字
+ 加入清单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作文写作基础:应用文写作的语言,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语言的特点
掌握应用文写作语言的特点,即语言的信实性、针对性、规范化和专门化
作者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各种文体语言的敏感和自觉把握、开拓上。应用文因其要交流业务、传递信息、宣传政策、一探讨问题,甚至需录存凭证的实用要求,其语言必然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
1、信实性
要使各种信息得到读者的信任,其语言就应信实可靠,去伪存真,弃浮留实,不言过其实,在真实中获得自己的生命。要做到语言的信实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掌握表述的分寸。在当用与不当用、偏高与偏低、偏大与偏小之间加以区分;事物的范围、性质要描述和归纳得恰如其分。要求表述的含义清楚,词语的内涵、外延明确,一切会导致歧义、多义和似是而非的象征、隐喻等等都应在排除之列,以免引起误解而致误导。如"成绩"与"成就"之分,"错误"与"缺点"之分,"大多数"与"绝大多数"的不同,"部分"与"大部分"的界限。
(2)表现要诚达。"诚",就是要求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不能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不能装腔作势,哗众取宠;"达",就是要求语言能原原本本地把内容表达清楚,忌浮言、假话。如介绍商品,性质、功能、售后服务、价格等都须实事求是,不吹嘘、不护短,才能在感情上取得顾客的信任。那些"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花言巧语,那种动辄"领导世界新潮流"、"誉满全球"的陈词滥调只会失信于读者,最终削弱商品的竞争力。
(3)数字要精确,字词运用要恰当。借助极富科学性和说服力的数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应慎重,不能混用。如数字发生变化时表达要清楚,"增加了多少"与"增加到多少"并不一样;有关数字的词语要概念明确,比如"以上"、"以下"、"不足"、"超过"、"小于"、"大于"的用法不应给读者造成疑窦,如不要在"100公斤以上的"、"100公斤以下的"之后给读者留下"100公斤的"该怎么办的问号。
2、针对性
即看对象说话。许多应用文的语言,受客观环境和政策法规的制约,都应看准表述对象,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不可千篇一律。给领导看的,要求语言庄重,文字简约;给群众看的,则要求深入浅出,语言通俗;介绍一件商品,要注意具体的对象、环境、内容和要求,做到随机应变,以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针对性强,就能使文章有的放矢,有助于解决问题。
3、规范化和专门化
应用写作的语言不同于其他写作,以书面语言为主。尤其在某些文种中,如命令等,只能用书面语言而不能掺杂其他语体,并大量使用规范化、专门化的词语。体现出以下特点:
(1)具有词语的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所谓词语的稳定性,是指某些固定的词语相对稳定地使用于某些应用文。如介绍信的开头总以"兹有"开启下文,许多公文的结尾都以"特此"收束全文。所谓词语的选择性大多数的应用文都有一套比较固定的规范性习惯用语,供人们在写作时选用。这些习惯用语多用于应用文的标题、开头、引文、过渡与结尾处。例如:开头用语中的鉴于、为、为了、由于、遵照、按照、根据、随着、兹有、奉、近来等;结尾用语中的本、为荷、为要、为盼、此令、此复、希即遵照执行、希酌情办理、现予公布。特此函达、以上报告,请审核、当否,请批示、以上妥否,请指示等。
(2)具有句法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所谓句法的稳定性,是指某些类型的句子在应用文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如总结中要汇报情况,请示时要阐述原因,求职信中要作自我介绍等,主要使用陈述句。应用文在有所陈述的基础上,往往要提要求,无论是上级对下级,还是下级对上级。如"以上通知,请遵照执行","以上请求,望领导批准为荷"等等。所谓句法的灵活性,是指在稳定性的基础上,适当地求新、求变。灵活恰当地选用句式,可使行文变化多姿,从而增强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外在美。例如,对事物下定义时宜用长单句、判断句;叙述事物时宜用短句;发号施令时宜用短句、单句、主动句。总之,选用什么样的句式,要根据表述内容灵活掌握。
(3)力求简洁,具有庄重感。应用文中,经常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如常用的有"经、业经、业已、兹、兹有、兹将、特、者、荷、取、于、而、则、为、为此、与之、依、逾、至、其、亦、以、尚、须、未、予、示、之……",可增强文章的庄重感。
(4)用图式替代语言文字。图式包括图、画、符号、照片、表格、公式等。在应用文特别是科技应用文中大量使用,成为一种常见的辅助书面语言,从而形成应用文语言的又一大特色。
二、语言运用的要求
掌握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即:语言要准确清晰、简洁明了、平实自然、得体妥帖、生动具体
1、准确清晰
准确,即用最恰当的词语和句子如实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思想。清晰,是指表达时要条理清楚,意思明白。具体应做到:
(1)用词造句要准确。用词准确是指能把握词语遣用的分寸感和合适度。应精选中心词,用准修饰语。能仔细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用法,对词义轻重。范围宽窄、程度深浅、感情褒贬、语体雅俗、词性差别等都能烂熟于心、姻熟于手。如:"分散"和"涣散"都有"不集中"的意思,"涣散"是具有贬义性质的形容词;"分散"是具有中间性质的动词。"士气涣散"就准确,"士气分散"就不准确。另外,应用文常用数字说明问题,揭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所以数字运用要准确无误。
(2)用词造句要通顺。指合乎语法,合乎逻辑。通顺也是实现语言准确的保证。
(3)要注意语意鲜明。有时由于特殊需要,还必须使用一些模糊语言,即用一些在外延上不确定、表意比较含糊,以及在运用上具有弹性的词语,如"近年来"、"各地"、"时有"、"大多数"。"有关部门"、"条件许可时"等。该类词语使用恰当,不仅能增加行文的灵活性,而且有助于准确地表达意思,但应谨慎使用。
2、简洁明了
(1)简洁。所谓简洁,就是用较少的文字清楚表达较多、较丰富的内容。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把话说到点子上。主要应做好以下四点:
一要善于观察事物,深刻理解事物,明确认识写作对象,把握住问题的关键。
二要反复锤炼,提高概括能力,杜绝堆砌修饰语现象;适当使用缩略语,如"五讲四美"等。
三要删除一切套话、空话、意思重复的话,向繁冗开刀。克服繁琐冗长的毛病是语言简洁的前提。
四要适当地采用文言词语及短语。文言词语(包括成语、典故)行文简练,富有表现力,写作时适当采用,言简意赅。然而,"简"要得当,"简"得让人不明白或产生歧义也不行。绝不能为简而生造词语。乱缩略、滥用文言以及一概排斥某些行文必需的程式化语句。(2)明了。所谓明了,就是指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一是一,二是二。要做到明了,一是要考虑周到,言尽意止;二是要注意用词通俗,不用生僻晦涩的字句;三是在运用数字的时候,只须写出计算的结果,而不须表述具体的计算过程。
3、平实自然
应用文用语应平易通俗,浅显流畅。说明事实、讲清道理即可。不搞"曲笔",不作夸饰,不堆砌辞藻,不追求华丽,不矫揉造作,不用生僻词语,以明白、实在、自然为上。
4、得体妥帖
(1)得体。应用文实用性强,讲究得体。主要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适合特定的文体。按文体要求遣词造句,用词、语气、语体风格应符合特定的要求。保持该文体的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如公文宜庄重,调查报告须平实,学术论文应严谨,祝谢哀问需较浓的感情色彩,广告就常用模糊的语言,使用说明书则需具体实在,商业交际文书语言要委婉,合同书的语言则要精确,颁布政策法令应庄重严肃,报喜祝捷要热烈欢快,提出申请该委婉平和,分析问题须有理有据。
二是语言适用于所写的应用文体的需要,做到需要文雅时,决不粗俗;需要委婉时,决不直露;需要明确时,决不含糊;需要模糊时,决不精确。
三是要考虑作者自己的身份,阅读的对象,约稿的单位,写作的目的,甚至还要考虑到与客观环境的和谐一致、恰到好处。比如需要登报或张贴的,语言要通俗易懂;需要宣读或广播的,语言应简明流畅,便于朗读;书信的写作,要根据远近亲疏、尊卑长幼的关系使用相应的语言;公文的写作要根据不同的文种和行文关系而使用相应的语言,否则就不得体。(2)妥贴。语言的妥帖则是指语言要合乎语法的一般规范。
5、生动具体
生动,即言词形象、逼真、有活力,能吸引人。应用文中有些文种的语言也是要求生动的,如讲话稿、调查报告、总结等。选择词语(尤其是动词的运用)时要精心,恰当、传神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引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如某篇调查报告中写当今择偶观时说:"婚姻的含金量增大了。"就十分传神。语言具体,可使文章内容有血有肉,说理深刻有力。其关键在于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
篇20:大学论文的写作基础要求
全文共 4359 字
+ 加入清单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小编收集了大学论文的写作基础要求,欢迎阅读。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在选题和观点上都必须注重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注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这也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人们只有深入到实际中去,同客观事物广泛接触,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从中发现有现实意义而又适合自己研究的新课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层出不穷,需要研究的问题遍布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对现实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敏感性,善于捕捉那些生动而具有典型性的现实材料,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从中引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毕业论文的价值。当然撰写毕业论文可选择的课题十分广泛,并不只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研究专业基本理论,中西方比较研究等。但无论选择什么研究课题,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历史的研究中吸取有益于现实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对外国的研究中,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或为我国的对外政策提供某些依据。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必须认真读书,掌握理论武器。李瑞环同志指出:“强调联系实际,绝不意味着否定读书的重要,恰恰相反,更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做到真正读懂弄通。否则,没有掌握理论,怎么谈得上理论联系实际?”(《求是》杂志1989年第24期)认真读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学好专业课,具备专业基础知识。这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相应水平的知识积累,才能理解一定深度的学术问题;同时,也只有具备了某一特定的知识结构,才能对某学科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讨论学术问题之前,必须“先有具备某种程度的知识”,否则,“没有凭借作为讨论出发的根据,于是他们只能徘徊于模糊空疏以及毫无意义的情况中”。(小逻辑》第三版序言)
二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成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虽然并不直接提供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答案,但它对我们如何正确地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当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
(一)立论要科学
毕业论文的科学性是指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科学研究作用就在于揭示规律,探索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拓前进的道路。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的科学性如何。
文章的科学性首先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而详尽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其次,文章的科学性通常取决于作者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既不容许夹杂个人的偏见,又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着边际地凭空臆想,而必须从分析出发,力争做到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再次,文章是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写作毕业论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运用前人提出的科学理论去探索新的问题。因此,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论,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如果对毕业论文所涉及领域中的科学成果一无所知,那就根本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二)观点要创新
毕业论文的创新是其价值所在。文章的创新性,一般来说,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术论文之所以要有创新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认识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则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如果毫无创造性,就不成其为科学研究,因而也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虽然着眼于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但创造性仍是其着力强调的一项基本要求。
当然,对学术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创造性的具体要求应作正确的理解。它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有新的发现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3也可以表现为从一个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观点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文章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的方案,这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种新现象、新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国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发布的《发明奖励条例》中指出:“在科学技术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才是发明,……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就,则是发现。”条例中对“新”作了明确规定:“新”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这些规定,可作为我们衡量毕业论文创造性的重要依据。
根据《条例》所规定的原则,结合写作实践,衡量毕业论文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考虑:
(1)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看法。
(2)虽是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采取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所提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以启发。
(3)能够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虽然没有更新的见解,但能够为别人再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
(4)用较新的理论、较新的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效果。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等。
(5)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较好地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学科中的问题。
(6)用新发现的材料(数据、事实、史实、观察所得等)来证明已证明过的观点。
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要求对前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而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否定那些陈旧过时的结论,这不仅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还必须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总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这种学习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剥,而是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和发展。
三、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
(一)论据要翔实
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仅有一个好的主题和观点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要有充分、翔实的论据材料作为支持。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是毕业论文有别于一般性议论文的明显特点。一般性议论文,作者要证明一个观点,有时只需对一两个论据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而毕业论文则必须以大量的论据材料作为自己观点形成的基础和确立的支柱。作者每确立一个观点,必须考虑:用什么材料做主证,什么材料做旁证;对自己的观点是否会有不同的意见或反面意见,对他人持有的异议应如何进行阐释或反驳。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切切实实是属于自己的,而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就必须有大量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
毕业论文的论据要充分,还须运用得当。一篇论文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研究工作所得,古今中外的事实事例、精辟的论述、所有的实践数据、观察结果、调查成果等全部引用进来,而是要取其必要者,舍弃可有可无者。论据为论点服务,材料的简单堆积不仅不能证明论点,强有力地阐述论点,反而给人以一种文章拖咨、杂乱无章、不得要领的感觉。因而在已收集的大量材料中如何选择必要的论据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要注意论据的新颖性、典型性、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其能否有力地阐述观点。
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篇章的点缀。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写作毕业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如果文章论证的内容,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科学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内容均是间接得来的东西的组合,很少有自己亲自动手得到的东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
(二)论证要严密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
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社会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1)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2)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3)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此外,撰写毕业论文还应注意文体式样的明确性、规范性。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普读物、可行性报告、宣传提纲等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写作方法上不能互相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