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宋史寇准传文言文注释【精选20篇】

读书好比沙漠行,写作好比留脚印,读书与写作一道大漠亮丽风景线。以下是小编整理读书与作文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浏览

706

作文

95

初中1-6册文言文古今异义字

全文共 3888 字

+ 加入清单

(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识:(古义:记 今义:知道,认识)

(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居:古:停留、过了.今:居住、住所.

(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益:古:更、更加.今: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请:古:“问”的意思.今:邀、聘、求之意.

(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走:古:“跑”的意思.今:行走.

(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故:古:副词,特意.今:事故、所以.

(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古:热水.今: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9)春社近(《游山西村》)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1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

(1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1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古:反而,难道.今:看;照管、注意.

(1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1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1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安:古:疑问代词“怎么”.今: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1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再:古:专指第二次.今: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1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1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2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

(21)芳草鲜美(《桃花源记》)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2)虽人有百手(《口技》)虽:(古: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23)两股战战(《口技》)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2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文理:古:文采和道理.今:文章内容和词句的条理.

(25)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古:无须,不要.今: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

(26)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

(27)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何苦:古:愁什么.今: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

(28)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29)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丝竹:古: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30)听妇前致词《石壕吏》致:古:对.说话.今: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31)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裙:(古义:泛指衣裳.今义:指裙子.)

(32)烈士暮年(《龟虽寿》烈士:古: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

(33)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一般:(古义:一种.今义:指普通.)

(34)年已蹉跎(《周处》)蹉跎:(古义:过时.今义:用于光阴白白地过去.)

(35)令名不彰(《周处》) 令:(古义:好的.今义:命令.)

(36)何坐(《晏子故事两篇》)坐:(古义:犯罪.今义:多用于“坐下”.)

(37)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其实:古:其:它的;实:果实.今:一个词,用来说明某一事实的连词.

(38)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小生:古:小青年,后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9)居数月(《塞翁失马》)居:(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今义:住.)

(40)死者十九(《塞翁失马》)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指一个数目“十九”.)

(41)请献十金(《公输》)金:古:古代计算金属货币单位,一两为一金.今:金银的金.

(42)高可二黍许(《核舟记》)可:古:大约.今: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许可、值得等.

(4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古义:简拔,选择.今义:简单.)

(44)休寝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45)盖为不识者(《荔枝图序》)盖:古:句首发语词,表示推论.今:盖住、盖子.

(46)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往往:(古义:到处、处处.今义:常常.)

(47)夜篝火(《陈涉世家》)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

(48)借第令毋斩《陈涉世家》借第:借:古义是即使,假使.今指暂用别人的钱或物.第:古义是仅、只.今表次序.

(49)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会计:古: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

(50)郁郁适兹土(《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适:(古义:往.今义:适合,适当.)

(51)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恶:(古:读wū,怎么,表疑问.今:罪恶,厌恶.)

(52)为我谢曰(《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谢:(古义:致谢.今义:常作礼貌用语.)

(53)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戾:(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54)经纶事务者《与朱无思书》经纶:古:治理,筹画.今: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55)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山河:(山:古义:指华山.今义:泛指一切山.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5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二章)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5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池:古:护城河.今义:池水,池塘.

(58)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语:(古义:告诉;说.今义:话语;说话.)

(59)子何恃而往(《为学》) 子:古义:敬称,相当于您.今义:儿子.

(60)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61)将非鬼也(《宋定伯促鬼》) 将:(古义:或许.今义:接近.)

(62)不习渡水故耳(《宋定伯捉鬼》)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63)得钱千五百,乃去(《宋定伯捉鬼》)去:(古义:离去.今义:到哪;前往.

(64)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65)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6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是:(古义:此.今义:判断词.)

(67)惟吾德馨(《陋室铭》) 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

(68)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形:(古义:身.今义:样子.)

(69)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形)

(70)曾不能魁父之丘(《愚公移山》)曾:古:并,尚且,连.都.今:曾经.

(7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二章) 举:(古义:被起用.今义:举起.)

(72)征于色(《孟子》二章) 征:古:表现,征给.今义:征求,象征.

(73)发于声(《孟子》二章) 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74)而后喻(《孟子》二章) 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

(75)入则无法家拂(《孟子》二章) 入:(古义:国内.今义:进入.)

(76)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钟:古:一种容器.今:计时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77)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开张:(古:扩大.今:(店铺)开始营业)

(78)引喻失义(《出师表》)义:(古:适宜,恰当.今:意义,含义.)

(79)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痛恨:(古:痛心,遗憾.今:极为仇恨.)

(80)不宜异同(《出师表》)异同:(古:差异,偏义复合词.今:不同与相同.)

(8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卑鄙(古: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82)由是感激(《出师表》)感激:(古:感动,激动.今:感谢.)

(83)当奖率三军(《出师表》)奖:(古:勉励,鼓励.今:奖励,嘉奖.)

(84)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所以:(古:用来…的原因.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85)临表涕零(《出师表》)涕:(古:眼泪.今:鼻涕.)

(86)以精力自致者(《墨池记》)精力:(古:精神与毅力.今:精神和体力.)

(87)又何间焉(《曹刿论战》)间:古:参与.今: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

(88)肉食者鄙(《曹刿论战》)鄙:古: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轻视,看不起.

(89)牺牲玉帛《曹刿论战》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90)忠之属也(《曹刿论战》)忠:(古: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忠诚.)

(91)小大之狱(《曹刿论战》)狱:(古:诉讼案件,罪案.今:监禁罪犯的地方.)

(92)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可以:(古:可以凭借.今:表示许可,可能.)

(93)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情:(古:实情.今:感情.)

(94)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再:(古:第二次.今:又一次.)

(95)滕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汤:(古:热水.今: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9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jiǎ):(古:借.今:虚伪的,不真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语文文言文词语解释_1500字

全文共 1372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赋于其上。属(zhǔ)予(y)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ng)倾楫(j)摧;薄(b)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予(y)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

2.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注释(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sh)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本文句末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名作文的时间。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太守。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经过。

(5)政通人和:政事通顺,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顺利;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该办而未办的事都兴办起来了。废,该办而未办的事。具,通俱,全、皆。兴,兴办。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就。增,扩大。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

(8)属(zhǔ)予(y)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作文,创作文章。以,用来

(9)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美好景色。

(10)衔(xi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纳。浩浩汤汤(shāng):水势浩大的样子。(11)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涯,边。际涯:边际。(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一天里气象变化多端。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阴,阴暗。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这。则,就。大观,雄伟壮丽的景象。

(14)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15)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那么。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16)南极潇湘:南面直达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到尽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校文言文请假条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昨夜尝有一梦,一白发叟见于吾前,谓吾曰:“城西十里许,景致异焉,此许有仙人可寻。”语罢,老叟飘然而出。旦日,是岁十一月朔。余三人者,载酒肴出游。天未明西行,数里许,穿小径,见密林,涉涧。涧水澄明,游鱼若空,时风和畅,禽鸟声无绝。

吾三人力竭,习地依泉而息。须臾,遂闻有洞箫惙然。索其源,见一庙立于山上。未几,俱驰去,失路,援竹而上。终至庙前,其名曰:丹青庙。吾等甚欢,一道士偕来,七十又奇,素发如雪,白眉黑须,与众人甚异。要吾等俱饮,吾等欣然而受。

道士曰:此酒甚奇,倘尘心未绝,杂念繁重者饮之,可去忧养心也;倘修心忘尘者饮之,亦可修仙成果也。吾奇奇之,亦想成仙而绝俗,道士与吾俱齿于市,吾亦隐于山林可好。于是,与道士酣饮,觉酒奇凉味甘。旋觉身轻,成仙也。道士又曰:此酒效可延三日,而绝于俗,汝须宿于此。

所以吾困于酒,无法归校,愿吾师假吾三日,定还。吾生当郧首,死当结草,吾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书以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文言文狼扩写

全文共 1165 字

+ 加入清单

霞光渲染了白云,一大团一大团的粉色,映得人心窝暖洋洋的。集市上的喧闹随着时间的流逝,也都渐渐静了。

"嗯,今天的肉卖得挺好,只剩了两块骨头没人要,看来今晚可以吃骨头,晚饭有着落喽!"屠夫抬头看了看大街已经没人了,便收拾着担子准备回家,心情如同那天上的粉云逐渐高涨,小康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可他不知道,就在他身后多了两双闪着寒光的眼睛。

渐渐的,月亮终于赶走了太阳,把皎洁的月光洒向了大地。屠夫的影子被拉得好长。他饶有兴趣地踩着自己的影子,一蹦一跳地往前走。这时,他停住了,发现就在自己影子的旁边又莫名多出了两团影子,他不觉扭头一看,妈呀!这一看不要紧,后面竟多出了两匹,屠夫吓得眼珠都要瞪掉了,他急忙转过头,握紧了担子,脚步也加快了两倍。我绝不能引狼入室,把两匹狼带回家伤害我的妻儿。不行,得赶快想办法甩掉这两匹狼。于是他便向家相反的地方走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那两匹狼依然紧紧的跟着他,他紧张地想:"这样拖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呀,唉,看来,只能把担子里的两块骨头先抛给它们,或许,这样能先拖住它们。"屠夫打开盖布,取出一块大骨头,眼睛一闭,手使劲一扬,一块骨头便划破天空"飞"到了两只狼的面前。一只狼停了下来,它先闻了闻那骨头,又舔了几下,放心下来了,便开始大吃大嚼。一只狼停了下来,可另一只狼则继续跟在屠夫后面,屠夫不得不把唯一的一根骨头抛给了狼。这下总算两只狼都停下了脚步。屠夫心里稍微松了口气,可随即,前面那只狼吃完后双双跟了上来。屠夫心里又是一紧,全身上下每寸皮肤都在颤抖。几秒钟后,两只狼全都跟上来了,屠夫的心理防备线快崩塌了,因为现在除了他自己身上的骨头,已经没有多余的骨头再来喂狼了。此刻对于狼是十分有利的,它们有可能采用一前一后的夹击战术,把屠夫包围在里面--太恐怖了!屠夫不敢再想下去。

或许是上天开眼吧。就在屠夫不远处有一座小山似的柴草,他眼前一亮,急忙迈开大步向那堆柴草奔去,蹲下身,又弯下腰,取出一把明晃晃的杀猪刀,紧紧握在手上。狼停住了,它们嗅到了危险的气息,眯起了黄棕色的大眼睛,发出咕噜声,小声商量了几句,其中一只便离开了,而另一只则像狗一样坐下来,眯起眼睛装出一副悠闲的样子,却在偷偷观察着屠夫。屠夫心想:这肯定是狼的阴谋,哼,我才不上当呢。宁愿与狼搏斗一回,我也不愿坐在这儿等死。随即便提着刀,一个健步跨过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狼的眼皮还未睁开时就被砍成了一半儿。屠夫还嫌不够,又加砍了几刀。看着满地狼血,屠夫终于松了口气,挑起担子准备回家。

突然,他意外看见另一只狼竟在打洞。屠夫大惊,急忙砍断了狼的后腿,杀死了狼。看到这儿,屠夫恍然大悟,第一只狼是想诱惑自己,让第二只狼乘机袭击自己,想着想着不禁大笑起来。

"哈哈,狼再狡猾,它终究是牲畜,骗术也就这么多,怎能与人匹敌?这是在给我们增添笑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改写初中文言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

全文共 4985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原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原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6、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原文: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7、苏武牧羊北海上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原文: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8、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9、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原文: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向。”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原文: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原文: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2、欧阳询揣摩古碑

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一块古碑,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原文: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13、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原文: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4、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15、孙权喻吕蒙读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等鲁肃经过寻阳时,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文言文乘船扩写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翻译: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文言文《狼》扩写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以宰杀牲畜为职的生意人,他每天都要带着宰杀好了的肉到街上去卖。有一天,这个屠户傍晚回家的时候已经卖完了所有的肉,所以担子里没有肉了,只有一些剩下的骨头。他高高兴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在路上遇到了两只凶狠的,它们紧跟在屠户的身后,一直走了很远。

渐渐地,屠户开始害怕了,他心想:“完了,这两只狼不是想把我吃掉吧!怎么办呢?”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他突然想起篮子里还有一些剩下的骨头,于是他便把骨头扔给了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后停了下来吃骨头,但是有两只狼,而屠户只扔了一个骨头,所以另一只狼仍然跟在屠户的后面。屠户没办法,只好再拿一个骨头扔给狼,虽然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但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了上来。屠户就又拿了一个骨头给狼。这样反反复复了几次,终于,屠户的担子空了,骨头没了,但是那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紧跟在屠户的身后。

这时,屠户的处境非常危急,他很害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而无法反抗。他的心跳的很快,他很害怕,心里不停地问自己:“这下怎么办?没有骨头了怎么办?它们一定会吃掉我的!怎么办?”还真巧,就在屠户环视四周的环境时,他突然看见田野里有一个麦场,农场主把柴草堆积在了麦场中间,覆盖得像小山一样。屠户突然灵机一动,心想:我跑到柴草堆的后面,拿着刀,他们要是敢过来,我就把他们杀死。于是,屠户就向着柴草堆跑去,靠在了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了屠刀。两只狼站在那里,不敢靠前,朝着屠户瞪眼。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安静地蹲坐在屠户面前。屠户不敢动,他打算找到合适的时机,把那只狼杀死。那只狼也蹲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也十分悠闲。屠户想:时机终于到了,我要杀死你!于是,他突然跳起来,用他的那把屠刀劈那只狼的头,又

连砍了几刀,终于把它杀死了。当屠户刚要走的时候,他突然想起还有一只狼呢。便转过身子看柴草堆的后面。他看见有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从洞里进去,来攻击屠户的背后。身子都已经进去一半了,外面只剩下屁股和尾巴。屠户立即拿起了刀,毫不犹豫地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此时屠户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然后,屠户就拿起担子回家了。

这两只狼也太狡猾了,但是一会儿它们就都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文言文版成语故事

全文共 185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很多都是来自古文的,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文言文版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1.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也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2.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叶公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到处雕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它,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3.拔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累得精疲力尽,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快跑到地里一看,苗都枯死了。

4.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5.买 椟 还 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

6.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7.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8.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部队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

9.爱屋及乌

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日:‘入般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何如?’

纣王死后,武王心中并不安定。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进了殷都,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如何处置呢?”姜太公说“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他家的墙壁篱笆也厌恶。大王你看怎么样?”

10.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兔子不可以重复得到,然而他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文言文寓言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叶公好龙】

语出《庄子·逸文》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这个成语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叶(今河南叶县)的叶公子高很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天上的龙知道了,就来到他家,龙从窗户上向里看。叶公一看见龙,吓得面无人色,失魂落魄。以后,人们就讽刺那些只是口头上说喜欢,言行却不一致的人为“叶公好龙”。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白龙微服的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1155 字

+ 加入清单

吴王想请百姓一起饮酒,伍子胥劝谏说:“不能这样。从前白龙从天上下到清冷的池子里,变成鱼,渔夫豫且射中了它的眼睛。白龙向天帝告状,天帝问:‘在这个时候,你待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白龙回答说:‘我下到清冷的池中,变成了鱼。’天帝说:‘鱼被渔夫所射是理所当然的,像这样,豫且有什么罪过呢?’那白龙是天帝豢养的珍贵动物,豫且是宋国身份低贱酶奴隶,白龙不变成鱼,渔夫就不敢射它。现在君王放弃国君的地位,而跟平民百姓一起饮酒,我担心将会有白龙被豫且射中一样的祸患了。”吴王这才放弃了这样的想法。

一席鸿门宴,引发后人最多感叹的,项羽为何不杀刘邦,到底是妇识短见还是丈夫义举?在现代楚汉研究中,主流看法多认为,项羽的确有妇人之仁,且不听臣言,狂妄无礼,刚愎自用,最终输给了刘邦,落得惨死乌江畔的结局。我们一起来看看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秦始皇死后,秦帝国暴虐苛政,民不聊生,老百姓群起而反之,各路英雄皆起兵逐鹿中原,欲取秦而代之。项梁、项羽叔侄起兵,推楚王孙熊心为怀王,恢复楚地,时刘邦率众来投。因此时的秦军主力,一在南越拓土,一在长城守边,故六国诸侯军得以借此机会整顿复兴。但不久,秦少府章邯率军平乱,先后打败并斩杀了陈胜、吴广、项梁等人,又邀击诸侯于赵国,战局迅速变得对秦有利。

在形势危急之际,怀王召集宋义、项羽、刘邦议事,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北上,消灭秦军主力,并慑服诸侯,再一同取道函谷关人关中;一路西进,经武关进入关中,取咸阳灭秦。怀王与宋义、刘邦约定,谁先人关中,就可以在关中称王。也正是这个约定,成了后来鸿门宴的诱因。

现在先来说说这两路联军。西路主将是刘邦,北路主将则是宋义。刘邦率领的西进军,一路智取力夺,居然先项羽打进关中。其实并非刘邦运气好,而是其本身就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刘邦是后来投奔楚军的,他的人马并非楚军主力,他手下的这支兵也大多是一些跟着他从沛县造反出来图口饭吃的老乡亲。他一边打仗,一边收聚陈胜、项梁战败后的散兵游勇,也收编了几个大城市投降的守军。纵使这样,刘邦打到咸阳时也才只有十万余人而已。如此,刘邦卓越的军事才能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刘邦深知民心的重要性,于是兴仁者之兵;他明白战场变幻莫测,于是熟谙诡谋之用。如此看来,刘邦能先项羽入主咸阳,靠的就不光是运气了。而且刘邦入主咸阳后,对手下将士约法三章:妥善安置故吏,不抢秦宫女人,不杀降顺将士,不贪府库财宝。当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刘邦更是做出了惊人之举——老老实实退军 霸上。

这又是刘邦高人一处的地方。其实一个人若想成功,他必先有的品质就是白知之明!刘邦清楚现在自己还不是项羽的对手,那么他只有把自己包装成一个道德完美的圣人,一位亲切的战友,一位身先士卒的前锋。正是自己的这份低调,让项羽在鸿门宴上找不到杀自己的理由。由此可见,刘邦的确非等闲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文言文《管宁割席》扩写作文

全文共 2360 字

+ 加入清单

管宁割席这则古代的寓言故事你应该听过吧,把它扩写成作文,应该怎样写呢。

管宁割席扩写作文

管宁是三国时期人,他从小做事就认真专注,从不分心。有一次,管宁和朋友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管宁十分认真,专心致志地阅读,可是华歆却不那么专注。忽然门外的大街上人声嘈杂,议论纷纷,说是一个有名的大官经过这里。华歆再也坐不住了,心想:出去看看也许可以交一个朋友。于是放下书本看热闹去了。管宁对这种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的态度很生气,于是拿出刀子,割断了坐在身下的席子,表示自己绝不和华歆一样,要和这种人绝交。

古人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现在的家长一定要有敏感度,不能什么地方都让孩子去。有一个大酒店的老板,他的孩子4岁读幼儿园,有一天,幼儿园的很多老师都来到他父亲的酒店。父亲一问才知道,这4岁孩子打电话邀请这些老师到酒店来吃饭,居然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是他父母的意思。他的父亲很惊讶,4岁孩子学的都是社会上的行为。后来父亲把他从海口转到北京某个幼儿园去了。

还有的家长抱着2岁多的孩子到洗浴中心听低俗的歌曲,带着孩子到舞厅、酒吧、麻将馆等地方。也许这些父母生活都比较富裕,但是不要因为自己有财富、地位而将孩子幼小的心灵染污了,这些地方家长都应该少去或者不去,更不应该让孩子去,因为“先入为主”,教育小孩要多多用心。对于身心没有帮助的环境不可进去,同时也不要交德性不好的朋友,而且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再用德性去感化周围的人,自己首先应该做到五勿:1.勿交无益身心之友;2.勿入无益身心之境;3.勿展无益身心之心;4.勿言无益身心之语;5.勿做无益身心之事。所以我们的言语行为和所接触的环境书籍,都应该不要造成自己内心的污染,防止污染相当重要。寺庙一入门是“四大天王”,他们都是表法的,“北方多闻天王”手里拿着伞,用伞挡住外来一切污染。就是告诫我们一定要防止污染,成人要有警觉性,对自己的小孩要保护好,每个父母应该是孩子的一把大伞,能够遮挡住一切的风风雨雨,使孩子不受污染,等到他德行的根基扎稳,再接触这复杂的社会,你才能放心。因为他已经能分辨是非、好坏、善恶了。

我们要了解,一杯清水滴了一滴墨进去,可能几秒钟就扩散开了,但是我们要想把这一滴墨汁从这杯水里提炼出来,需要多少时间?是这几秒钟的几十倍,几百倍不止,甚至根本做不到像滴墨前的水一样洁净。古人说:“宁可终年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所以污染的破坏力是非常大的,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要广结善缘,让这些亲朋好友,都是懂得教育的,要互相联系,互相帮忙,也可以达到“易子而教”的效力。可能家长自己跟孩子讲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听多了就有些不耐烦,但是这些道理要是从你的好朋友的口中出来,你的小孩会认为,噢!连陈叔叔、李阿姨都这么说,那我父母讲的话应该有道理,所以这些亲朋好友可能在“临门一脚”都可以帮助我们。因此经营好的环境,就可以有潜移默化的力量,孩子就会茁壮成长!

管宁割席扩写作文

每个人都有朋友,朋友是和你志同道合的人;是你失意时无言安抚你的人;是你高兴时与你分享的人;是你骄傲时提醒你的人,是你自卑时鼓励你的人……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朋友之间的故事-----管宁割席。

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朝末年的人。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他们俩人一起在园中锄地种菜,他们手拿着锄刀,在土地上快速的锄起来,锄呀锄,他们已经累得满头大汗,突然在他们面前的地里有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当作没有看见金子,和地里的瓦石没有区别,但华韵就不一样了:他赶紧扔下手中的锄头,飞快地跑过去捡起地下的金子,将金子举上天空,又用牙齿咬了咬,怎么咬也咬不动。于是他拿着金子兴高采烈地走了。

又一次,管宁和华歆同坐在席上,手拿书本,专心致志的读书。不一会儿,华歆有点看不下去了,便打了个哈欠,闭目休息,突然窗户外面传来擂鼓声,他迫不及待打开窗一看:原来是官爷。华歆叫道:“你看他们多威风啊。”,说着就跑出去看热闹了,而管宁还像原来一样专心地在读书。华韵回来后说:“那个大官很阔气,有金子好几十箱,我要是这样就好了,就不用每天辛苦干活、读书了。”这时,管宁拿来了菜刀,割破了席,坚决的说:“子非吾友也。”华歆蹲下来说:“我们不是朋友吗?” 管宁说:“我们志趣不同,不可成席。”华歆只好绝望的离去了。

故事讲完了,它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财,不能追逐名利,不能像华歆一样,而应该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学习要专注,还告诉我们要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我们的学习才能进步。朋友们,你们认为呢?

管宁割席扩写作文

管宁和华歆皆为魏晋之际人,且少时为同学,但二人在性格、志趣方面差别很大。

管宁志趣高尚,一心向学,无意仕宦。在汉末兵荒马乱的时代,避乱辽悔,聚徒讲学达三十七年久。魏文帝和魏明帝都召他做官,但他坚辞不就,以讲学终其身。

华歆却不同,对世俗的财、权看得很重,不讲节义,汉末做到尚书令。当时曹操以外戚身份执掌朝政,势力庞大,华歆就投靠曹操,并成为曹操的可靠爪牙,曾带人杀了献帝的伏皇后。华歆的卖身投靠换得了丰厚的回报:曹丕称帝建魏后,他官至司徒;至明帝时,做到太尉,并被封侯,权势显赫一时。

管宁与华歆的这种差别在早年就很明显了,华歆的品德和行为为管宁所不耻。

一次,他们二人在园中锄菜,碰巧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像没有看到一样,只顾锄地,视金子如泥土;而华歆却不同,看到金子后立即停了下来,拾起金子并珍藏起来。

终于,管宁无法忍受华歆庸俗的行为,并主动与他严格分清界限。他们曾共同读书,坐在一块席子上。这时门外有乘车的达官贵人路过,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立即放下书出门去看,羡慕不已。管宁忍无可忍,拿出刀来把席子割成两半,分开而坐,对他说:“你实在够不上我的朋友。”

后来,“管宁割席”这一典故,用来指志趣不同,不能共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一文言文“三步走”学习法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一直是困扰初一学生语文学习的难题。对于刚上初一的同学来说,由小学没有文言文到初中接触文言文,在学习中抓不住学习的方法,往往投入很大,到收效甚微。高中文言文是高考的一项重要题型,所考查内容均为课外文言文,如果孩子在初中没有打好文言文学习的基础,高中学习会更为吃力。

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那么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三步走”的学习方法,更快速地提取出文言文中的有效信息。那么,“三步走”究竟怎么走呢?

第一步:不求甚解识大意。当拿到一篇文言文时,我们要先粗读一遍,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遇到不会的字词跳过去,直接阅读下文。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一篇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二是当遇到不会时,学生会纠结在那里,失去了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那么,当我们大致读懂了一篇文言文之后还是不能完全地理解文言文的深意,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咬文嚼字解字词。第一遍粗读之后,不会的字词就像是平坦路上的小石子一样,把我们的双脚咯的生疼,在这一步中,我们要扫除这些限制我们的障碍,彻底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在这一步中,学生要结合书下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并积累这些字词,为以后的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深入思考求真意。我们阅读文言文是为了读懂它,并且明确它告诉我们的关于人生的道理。我们古代的祖先是非常具有智慧的,这种智慧往往通过文言文和汉字传递给我们,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掌握古人的智慧,把它应用到作文或是生活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赵普文言文词语翻译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翻译对于部分同学来说有难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赵普文言文词语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文言文词语翻译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习:熟悉)(寡:少)

2.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及:等到)(以:用)

3.晚年手不释卷(释:放下)(卷:书)

4.阖户启箧取书(阖:关上)(户:门)(启:打开)(箧:书箱)

5.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临:面对)(处决:处理决断)

6.既薨,家人发箧视之(既:已经)(发:打开)

7.则《论语》二十篇也(则:就是)

8.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虽:虽然)(而:表转折,但是)(以:把)(为:当做)

9.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龌龊: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循:按照)

10.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尝:曾经)11.普明日复奏其人(明日:第二天)(复:又)(其:那)

12.碎裂奏牍掷地(碎裂:使------碎裂)(掷:扔)

13.普颜色不变(脸色)

14.跪而拾之以归(而:表修饰)(以:相当于“而”,表顺承)

15.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缀:连结)(初:当初)

16.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乃:才)(悟:明白)(卒:终于)

重点句子翻译: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的事物,学识很少,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用读书这件事劝他。

2.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译:赵普晚年的时候手不释卷,每次回到自己的府第,总是关上门打开书箱取书,整日读书。

3.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译: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很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当做自己的责任。

4.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译: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推荐那个人,(太祖)还是不任用。

5.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译:太祖很生气,撕碎了奏章扔到地上,赵普却脸色不改变,跪着捡起奏章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文学常识:文言文句式停顿规律

全文共 1795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文言文时,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节奏停顿的划分普遍感到困难,对试题中出现的关于文言文句式停顿知识的考查也感到头疼。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文学常识之文言文句式停顿规律。下面一起来看看!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文言文句式的停顿规律,做到顺畅朗读而不至于读破句呢?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同之处,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帮助辨认。

一、了解文言文句式的内容,读好停顿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结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这样,你就能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此句在文中之意是:(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朗读时应在“舌一吐”后停顿,即“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不能停在“而二虫”后,即“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如果读成后者,其句意就成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这样就不好理解了。

二、了解文言文词语特点,读好停顿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里常常是两个单音节词,词义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在文言文里,就要将两个单音节词分开来读,而不能错把它们当成一个词来读。

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中“可以”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能愿动词“可以”,所以在朗读时应这样停顿:“可/以已大风”;又如“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三、借助语法知识,读好停顿

在弄懂文言文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这样能把握文言文句中的一些自然停顿。

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例:

(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3)普/性深沉有岸谷。(《赵普》)

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例:

(1)恐/前后受其敌。(《狼》)

(2)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例: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3)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例:

(1)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今/南方已定。(《出师表》)

(3)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5.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例: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八则》)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四、除此以外,还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

(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2)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4)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5)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6)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7)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8)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五、弄清哪些地方不该停顿,对掌握文言句式的停顿规律,做到顺畅朗读而不至于读破句也很重要

一般地说,以下的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

1.偏正短语。例: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

例(1)中的“唐贤今人诗赋”是偏正短语,作动词“刻”的宾语;例(2)中的“日有”是偏正短语,作谓语。以上两例,在朗读的时候,都要连读。

2.介宾短语。例: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2)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核舟记》)

例(1)中的“于乱世”“于诸侯”是介宾短语,分别作“全”“闻达”的补语;例(2)中的“为予群从”为介宾短语,作“得”的状语。以上两例中的介宾短语,都不能拆开读。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1)在具体划分节奏的时候,注意不能划得太琐碎;(2)文言句式的停顿,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语境,反复研读,在正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才能顺当地找到正确的停顿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文言文狼扩写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一位屠夫,很晚才回家,担子中的肉全买光了,只剩下了几块骨头。途中遇见了两匹,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扔给狼一块骨头,一狼得到了骨头不走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扔了一块骨头,后面的那只狼得到骨头便不走了,但前面的那只狼已经把骨头吃完了,所以又跟了上来。骨头已经没有了,但两狼任然跟着屠夫,就像一开始一样。

屠夫非常害怕,担心两只狼前后夹击。环顾四周,发现田野里面有一麦场,卖场里堆着一堆柴火,像一个小山丘。屠夫靠在柴堆上,放下了担子,拿起屠刀。狼不敢再向前走了,瞪着屠夫。

不长一会儿,一狼走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前面。过了很长时间,那狼好像闭上了眼睛,很悠闲。屠夫突然跳了起来,拿刀向狼头砍去,之后又连砍好几刀把狼杀死了。正当屠夫要走的时候,看了一眼柴堆后面,一狼正在挖洞,想要从后面攻击屠夫。身子已经进去了半个,只露出了尻和尾巴。屠夫从后面砍断了他的大腿,将这只狼也杀死了。这时才醒悟到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以诱惑敌人。

狼虽然很狡猾的,然而不一会儿功夫,两只狼都被屠夫杀死了,野兽的狡诈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些笑料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扩写文言文乘船500字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在如此美不胜收的景色引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和好奇,迫不及待地和小伙伴抢先坐到船上。船老大将两只船桨分别搁在船尾左右的边缘上,两手紧握船桨的手柄,随着身子一起一伏的晃动,熟练的把船驶离湖岸。泛舟西湖,微风轻抚,游船在湖中轻轻摇摆,好似躺在摇晃不定的摇篮之中;在加上柔柔阳光的沐浴及青青湖水的滋润,不时还有鱼儿越出水面,更让我感觉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惬意!

不一会儿,船老大就把船划到了湖中心的“三潭映月”。远远望去,犹如三座微型的宝塔矗立在西湖中央,三座“宝塔”呈三角形状分布,船缓缓地驶近了“三潭映月”,仔细一瞧,呵!这哪是什么“宝塔”呀?明明是一个倒沉在西湖中的“水中鼎”露出水面的三只脚,据说中秋节时在“三潭映月”看月亮,能同时看见十七只月亮。听到这儿我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他们创造出来的奇迹感到深深的自豪和骄傲。

绕过“三潭映月”,船老大将船驶回岸边,我们继续向第二景点进发了。离开西湖已经很远了,我还依依不舍地回头望西湖,它真是太美了。难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有这样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抺总相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古风五年级文言文改写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魂伤,红绡香断,满怀愁绪谁明?

怎奈风送晚,月圆花影,楚楚悲情。

残灯难入梦,恨绵绵,枕浸珠凝。

冷夜谁相怜?瘦身损落空冥。

——题记

轻拂绿水梦难追,杨柳岸上鸳鸯羡,青丝缕缕逐春意,千条碧玉荡风帆。君可知?去年今日曾携手,柳岸桃花正香浓,婀娜舞姿添彩韵,妩媚柔情两相凝。缱绻柔丝结情意,淡月微波照心弦。桃面人花今不见,锦衣霓裳为谁舞?一丝苦意入心间,几许凄凉谁怜惜?今夕孤身寂,却是泪眼湿,临窗疏影暗,无语寄相思。叹多情,又多情,谁人知我泪残痕。不相念,又相念,谁人解我断肠魂。

桃花飘落的残红,将我的灵魂掩埋,拈一支素笔,将你画在心底,只为你,写下我一世的柔情。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你书一阕纸墨,挥毫流年的沧桑,满目酸楚如一缕清凉的月影流泻长空,你眉宇间淡淡的忧伤,颤抖我此刻的柔情,牵扯我无言的盈盼,风舞慢丝的惆怅,拂乱我静茹深海的心湖。我与你天涯的相逢,从此,沧海穿望成桑田,红颜孤守成荒凉。点点浮花幽怨柳,相思无奈落空楼。回首怨情深,终日泪凝眸。那满地飘落的残红,可否听见我此时的心痛?

镜里观花影,水中望月天。素面谁相见?孤影暗自怜。尘缘未尽却殊途,空叹落花无。一夜寒风过,残秋画里图。人生短暂似花枯,魂去暗香余。望尽天涯愁绪飘,锦怨轻弹,飞上云霄。空明不解暗伤来,香翠飘零,恨水迢迢。陌断幽魂梦里招,泪溅苍穹,谁念瘦腰。愁颜暮锁黛眉低,漫浸相思,咽泣琼箫。谁在月下轻舞疏桐,弄得花落如雨?只恨离别,夜夜无穷尽。案上素笺,时光如锦,默默不语,不悦相期。灯火凄惶,曼华染香,云鬓横斜,倦依琴箫,尘世铅华,遍阅繁华锦簇,人间苍凉。

寂寞朝朝暮暮停,断雨残云,啼恨难平。浮生幽叹宿缘迟,谁赴情殇?转瞬凄零。高楼望断,看尽世人离合,然一曲凄然拨弦的却是我自己的悲歌离叹,凝眸问月,一纸的墨香,暗伤在红尘前世今生的水墨涟漪之中独自吟唱。香凝浅拭愁盈绪,一曲离歌尽悲欢,红尘残梦谁相忆?柳岸桃花断香魂。孤影凄怜,泪葬红颜。尽落尘烟,半世风情,人去岸空水自流,为君写墨一生还,瘦影生寒,寂守孤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文言文的成语故事1:曾子杀彘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译: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二、注释

全文共 1557 字

+ 加入清单

(1)左迁:贬官,降职。与下文所言“迁谪”同义。古人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

(2)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3)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4)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5)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6)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7)为:做。

(8)贾(gǔ)人:商人。

(9)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0)快:畅快。

(11)漂沦:漂泊沦落。

(12)出官:(京官)外调。

(13)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4)迁谪(zhé):贬官降职或流放。

(15)为:创作。

(16)长句:指七言诗。

(17)歌:作歌,动词。

(18)凡:总共。

(19)言:字。

(20)命:命名,题名。

(21)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22)荻(dí)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23)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主人:诗人自指。

(25)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一说移灯。

(26)掩抑:掩蔽,遏抑。

(27)思:悲伤的情思。

(28)信手:随手。

(29)续续弹:连续弹奏。

(30)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1)捻:揉弦的动作。

(32) 抹:顺手下拨的动作

(33)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4)《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5)《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36)大弦:琵琶上最粗的弦。

(37)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38)小弦:琵琶上最细的弦。

(39)切切:形容声音急切细碎。

(40)间关:象声词,这里形容“莺语”声(鸟鸣婉转)

(41)幽咽:遏塞不畅状。

(42)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难,与滑相对,有涩之意。

(43)凝绝:凝滞。

(44)暗恨:内心的怨恨。

(45)迸:溅射。

(46)曲终:乐曲结束。

(47)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48)帛:古时对丝织品的总称。

(49)舫:船。

(50)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51)虾(há)蟆陵:“虾”通“蛤”。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52)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

(53)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

(54)五陵:在长安城外,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

(55)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

(56)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红绡:一种生丝织物。

(57)钿(diàn)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银篦(bì):一说“云篦”,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

(58)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

(59)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

(60)颜色故:容貌衰老。

(61)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62)去来:离别后。来,语气词。

(63)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64)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65)重:重新,重又之意。

(66)唧唧:叹声。

(67)呕哑嘲哳( zhāo zhā):呕哑,拟声词,形容单调的乐声;嘲,形容声音繁杂,也作啁哳”。

(68)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69)暂:突然,一下子。

(70)却坐:退回到原处。

(71)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72)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73)掩泣:掩面哭泣。

(74)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学生文言文请假条汇总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敦敦吾师:

昨夜雨急风骤,风云异色,天气突变。因吾尚在梦中,猝不及防,不幸受凉!鸡鸣之时,吾方发现。不想为时已晚矣乎!病毒入肌体,吾痛苦万分!亦悔昨夜临睡之,不听室友之劝谏,覆加棉被一只,以至此晨之窘境。吾痛,吾悔!无他,惟恸哭尔!室友无不为之动容! 为学大业之成就乃吾毕生之追求也!又怎可为逃避病痛而荒辍学乎!遂释然而往学府。但行至半途,冷风飕飕而来,痛楚袭人。吾泪、涕不禁俱下。乃至生不如死之境。缠喘行之,终究将不支倒地。不得已,而借托友人之臂搀扶,返回吾寒舍!

上述诚表,为吾未至学府之缘由。吾师应懂,吾未到校。乃吾迫不得已之。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吾亦懂,吾未到校,吾师失一佳徒之苦。无吾,汝课索然无味哉!

汝苦,吾亦苦!!但,病痛不饶人,惜之谅之!如有幸再见吾师面,再听吾师之课,吾宁当负荆请罪,自辱其身! 呜呼哀哉!哀哉痛矣!

学生***敬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兰亭序注释

全文共 1392 字

+ 加入清单

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会:集会。

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毕至:全到。毕,全、都。

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咸:都。

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是日也:这一天。

惠风:和风。

和畅,缓和。

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所以:用来。

骋:使······奔驰。

极:穷尽。

信:实在。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趣(qǔ)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静躁:安静与躁动。

暂:短暂,一时。

怏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

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向:过去、以前。

陈迹:旧迹。

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喻:明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