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苗族风俗习惯的作文(汇集20篇)

我们家乡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小编收集了家乡的民族风俗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136

作文

1000

春节的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帖对联、帖窗花、倒帖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有这样一首广为流传的春节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从民谣中可以知道辛勤劳作了一年的百姓对过年的期待和对来年幸福生活的美好展望。

在春节习俗中帖对联是必不可少的。对联也叫对联、胡桃,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春节帖对联这种习俗起源于宋代,对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而我家今年春节帖的对联是,上联:“喜得马年成骏业”,下联:“笑看羊岁展鸿图”,横批:“吉星高照”。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在帖对联的时候,“福”字要倒着帖,意思是:福倒。

春节习俗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大家慢慢去寻找,去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养成好习惯作文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上学后,我明白了很多事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坚持努力才能有进步,就比如说练字这件事情,那可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好的。

刚入学的时候我写字很慢,上课的时候听写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书写不过关,经常写了擦,擦了又写,反反复复,感觉浪费时间,而且考试的卷面也不整洁,总是写不好,看着别的同学写的`都很好,我心里很羡慕啊,可我写出来的字都是歪七扭八,简直像毛毛虫在跳舞呀,我真的很苦恼,妈妈告诉我写字一定要静下心来,先看字形然后下笔。只要有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才会越写越好。于是我下定决心每天坚持练字,不但要写好还要写的快。

写好字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开始我的握笔姿势都是错的,自己却一直不知道。写字时间久了就会手疼,握笔姿势如果是错的,字是写不好的。而且长期错误的握笔姿势手也会让手指变形,还要写字坐姿也很重要,坏习惯一旦养成改起来也需要耐心和坚持,但是我每天都坚持认认真真的练习。在老师和妈妈的帮助和监督下,我每天都在进步自己的越来越好了,我看着整洁的作业。真是信心倍增,我还要去继续努力,因为速度还是有点慢。但是我现在是经过医学一年的坚持努力,我就写字速度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

虽然有点小小的成绩,但是我不会骄傲 ,还要继续努力以后我还要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节习惯作文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就是腊月三十,也就是人们说的除夕、过年。今天可忙怀了我们一家人。妈妈买了好多的好吃的,奶奶做了我最爱吃的麻团、腊肉。至于爸爸呢,他一直在书房不知道忙一些什么东西。

可能是因为今天过年吧,从早上到现在鞭炮不停的响着。真希望,马上就可以黑天,这样我就可以看到漫天飞舞的烟花了。

我现在的年龄导致我已经收不到压岁钱了,关于这一点我十分的郁闷。是不是因为要过年,连太阳公公都特别高兴,所以今天才这么暖和。十冬腊月,竟然没有一丝的凉风。

新年快乐,愿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新的一年有新的收获。每一天都可以开开心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公路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带着人们迫切的心情,向各自的家乡飞去······

春节,是我们农材最盛大的节日,按照习俗,每个人都要在节日的前一天回家,为春节的欢庆做准备,不过我们春里的春民大多数都在外地谋业,所以回来时需要时间,因此,刚好在那一晚回到家是不太现实的,故节日那天的清晨,便是村里人回归的高峰期。没等起得早的太阳从地平线上爬起,村里的每家每户便亮起了灯。不论大人,老人还是小孩,都没有丝毫的倦意,神采奕奕。村里的人家便大大小小地行动了起来,挂鞭炮,粘红联,煮早餐···忙得不亦说乎。有的人家还提着几捆鞭炮,待到远处亲人归来,便高高的挂起燃放,亲人们在一片欢腾中相见。

按照我们村里的习俗,春节早上要吃一碗甜面的。村民们便将一碗满满的面倒入嘴中,甜而不腻,回味无穷。饶有味道地咂了咂嘴后,便在那依稀的黎明下,挂上红联。村里有这样的说法,谁家的红联要是挂得最早,那就是好运来的最快的。因此村民都争先恐后地将一张张鲜红的对联完好地粘在对应的门框上,大门上。

挂好对联后,人们便会放响第一个“庆年炮”,便是将一捆长长的炮挂在屋顶上燃放,有兴致的人家还会将鞭炮摆弄成“运”字形或“龙”字形等形状,以企盼新年能交好运,得大喜。就这样,当鞭炮挂好燃放时,天也差不多亮了,在一阵阵耀眼的火光和喜庆的炮声中,淡淡的阳光从云缝间撒下,如同世上最大的鞭炮绽放出最美丽的光芒。

而我们村最大的鞭炮在村里的广场上,四跟高达十米的柱子上,缠绕交织着一条长长的巨龙,巨龙张开那庞大的嘴在天空咙叫,在柱子上游走。随着太阳的升起,村民们便陆陆续续地聚集到广场上,仰望着半空中的巨龙,向着它祈祷心中最美好的愿望。不知谁点燃了巨龙的尾巴,巨龙在半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它吐出耀眼的火焰,火焰一圈一圈地将它的身体包围起来,正当它全身被火焰覆盖的瞬间,它变成了漫天飞舞的鲜花花瓣,在天空中缓缓落下。这是全村最美的好的时刻——点燃村里最大的鞭炮。观完这一出盛事后,村里人便带着自己的亲人,子女去到处游玩,渡过这一年中最美好的一天······

这就是我乡村的春节,它充满了喜庆欢乐与笑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习惯的力量作文

全文共 1202 字

+ 加入清单

习惯将伴随我们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还是做事。习惯一直干预着我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着我们的人生。

我也有坏习惯,比如就是不讲卫生,乱扔垃圾。比如说,作业写错了,撕下来,把那张纸揉成一团,随手往地上一扔,完事!吃水果,剥了皮,又是把果皮扔在地上,扬长而去。每一次,我都会被同学骂个狗血淋头,为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恼人的坏习惯改掉!

我想:要使自己不乱扔垃圾,得有个东西放在抽屉里,不然,每一次扔垃圾都要往返与垃圾桶之间了,我才不会受这个累呢!唉!为了能想出这个东西,我可是把两个课间的时间都搭进去了呢!一天下来,我都快把脑细胞给用完了!真是伤脑筋!放学回家后,老妈就说:“儿子,去商店买一盒纸巾回来!钱放在茶几上。”话说我拿着钱,一路飞奔到商店,买回纸巾,又飞奔回来。当我正要把旧的纸巾盒扔掉的时候,我眼前一亮:这正好可以装垃圾呀!在纸巾盒的一个面上,正好有一个抽纸巾的口子,多么巧妙呀!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第二天,我就把它带回了学校。课间,我正在吃妈妈早晨给我的香蕉,刚吃完,正要把香蕉皮扔到地上,我突然想起今天我带了抽纸盒子!所以我立刻把香蕉皮放在了盒子里,那样以后我每次下课只要看抽纸盒子里有垃圾,我就扔到垃圾箱里,然后把抽纸盒拿回来接着用,从而我养成了好习惯。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反省自己,有一天我发现自己有时爱夸夸其谈,为了改掉他,我给自己选择了沉默,要求自己做到于人于己有利之言才谈。我为了保证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在计划里规定自己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阅读,使生活有条不紊。后来有同学经常说我表现出傲慢情绪,我又把养成“谦虚”的好习惯列入计划中。我每周选出一种缺点进行矫正,每晚必须作反省,每天记录自己努力的成果。有时坏习惯没有彻底改变,还没达到自己理想标准时,就再延长矫正一周,直到好习惯代替了坏习惯为止。

我有一个小学同学,他胃经常不舒服,后来得了胃病,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经常早上不吃饭。这个小小的习惯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但是却可以让他很容易胃酸。大家都知道很多的犯罪分子都不是因为他们想去犯罪,而是因为他们的习惯。有的人小时候习惯偷爸爸妈妈的钱,长大了习惯偷别人的钱,刚开始偷小钱,然后偷大钱,最后甚至抢劫银行等。这些都是一个坏习惯惹的祸。

我在想习惯的力量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习惯的力量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负面,这个完全看我们自己是养成了好习惯还是养成了坏习惯。养成了好习惯,当好习惯在我们身上产生了正向积极的作用,我们就还会继续养成好习惯,这样就会像蝴蝶效应一样,我们的人生就会因为这样的好习惯而变得美好。当然,有坏习惯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认为这个是坏习惯,更加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的坏习惯,但是就是不去改变和戒除,看着自己的人生就这样被坏习惯左右,最后一事无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作文800字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让我们去体会生活的细节,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感恩蔚蓝的天与洁白的云,是它们,让我们瞧上一眼便心旷神怡。伤心难过是平常到不过在平常的事情。我们会悲伤;会垂头丧气;会掉眼泪。我们低着头孤独的行走,心里面只有数不尽的苦痛。这时候的你不经意的一个抬头,进入你眼帘的,便是让你舒心的蓝天白云。一直以来,我都对天空有一种莫名的向往,我想去当一只小鸟。去拥抱蓝天,在白云上跳舞。向着那自由飞去。感恩蓝天白云,是它们,让我拥有好心情。

感恩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群辛勤的园丁,为了我们学到更多。日以继夜的为我们付出,他们无私的奉献着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我不由得想起数学老师说过一句话:“只要你们愿意学,我可以把我的一切都奉献给你们。”这句话可能听起来会有一些好笑,但心里面多少都还有一些感动。我们已经休息时,他们还开着台灯帮我们改作业,他们还在为明天的课做准备。感恩老师,他们对于我们的付出不亚父母。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感恩父母,诗经里面有句话让我感悟颇多——哀哀父母,生我够劳。父母那肯定是我最值得感恩的人,生我养我,教育我,包容我。是父母陪着我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是父母拉着我的手不离不弃一步一步带我走向成长的道路。这条道路上,我有时任性野蛮,我不讲理。我和他们吵架,我以那可笑的代沟为借口和他们争吵,我赌气关着房门成天成夜的不理睬他们。可当我冷静下来,当我看见了他们头发的银丝,当我看见了他们脸上的皱纹,当我看见他们那并不是很硬朗的肩膀,还有那渐渐弯曲的背。我的心里不由得为之一颤,岁月的痕迹在他们的身上愈发明显,而我却依旧的骄傲任性。我该醒悟,我该成熟。感恩他们对我的循循教诲,感恩他们对我的包容理解。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让我们学会感恩,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嗖、嗖。”伴随着一阵阵清脆的晌声,那美丽的烟花拖着美丽的尾巴在空中划下一道道拱门之后,“闪亮豋场”了,烟花在空中争奇斗艳,顿时把天空变成了大花园。

你知道今天怎么会这么热闹吗?原来今天是大年三十,也是“除夕”,明天就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一到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换新装。据说,这是为新的一年祈福,愿新的一年能够一帆风顺。

我站在门口看着烟花欣赏这一美景,突然,妈妈大喊了一声:“开饭了。”我便急忙跑过去,抻头一看,“哇,好丰富的饭菜啊!桌上摆放着鸡、鸭、鱼、肉等等,满满一桌子的菜,那香气扑鼻,我看了口水直流。我们一大家子的人欢聚一堂品尝着美味菜肴,听着春节联欢晚会里美妙的歌声,看着精彩的小品等等,全家人谈笑风生。电视里的主持人倒数着“十、九、八、七、六.....” “当一当一当”的零点钟声响了,这代表新的一年开始了,又代表旧的一年结束了。这一刻只听得外面爆竹掀天,“啪、啪、啪”地响害怕的孩子总是把耳朵捂起来,躲在父母的怀里,胆子大的孩子总是闭起眼睛倾听这声音。

我们沉浸在欢乐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430 字

+ 加入清单

倘逢放假,必定要回一趟水运。水运是均安一块小地,傍着河涌。

那年,恰逢关帝出游,就提早了些去。搁这,这个是那个的亲戚,那个是这个的朋友。整条街巷都是熟人,都聊得。我是很乐意回去的,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免做作业,敞着玩儿。

到了关帝出游的日子了,是要举行十五天,走十三个乡的,来水运就一天。各家各户能在家的都在家,都要见关帝一面,以求风调雨顺。

今日各家的孩子都被扣在家,得规矩地跟着长辈们等关帝侯爷来。我跟和仔也早早起了床,被扣在了家里。老人们是有许多事要做的,没得空管我们。

至于姑婆嘛,她也大早就赶去迎接关帝。边摆水果,嘴里念念叨叨:“阿囡你带和仔别乱跑。一会儿红裙队的过来记得要给她们递水果饼干,还有这些!”姑婆拿起红袋子晃了晃,“还有,还有阿公们,要记得给茶水。说话要说‘请’。”她拿起红衫塞到我跟和仔怀里,又碎碎念了一句:“刚才说的都记住了吗?得记住,不能忘。今天要规矩点,啊?”她一边叮嘱我,一边转身出门。她越来越小声地碎碎念,背影消失在巷口……

不久,几个穿红衣裹红裙的妇女拿着几炷香走来。每搁一段路便放一炷点燃的香,听旁的长辈说,这是“开香路”。还有红裙队们,当年结婚的新媳妇必须穿上龙凤裙褂恭迎圣驾,结婚多年的媳妇就穿上出嫁时带到夫家的红裙持香随行。弄完这个之后得等上一段时间。

最是机灵的迪迪和科紧不知几时从家里溜出来,站在黑妹姨婆的菜地跟我们挥手。我也冲他们招了招手。黑妹姨婆的菜地怕是要遭了殃,定是少不了一阵骂的。别家的小伙伴们也都站到了自家门口冲大家伙挥手,算是集齐人了。迪迪比划了几个手势,让我们在关帝来后去涌边集合。

措不及防的一串鞭炮响起。人群立马涌动起来。长辈们讨论着来交接的是哪个村的,孩子们不停问着关帝高不高长什么样。不久后,听到八音锣鼓柜的演奏声,人群顿时沸腾了。穿黄色红色衣服的老年男子抬着一对小香炉走在前头,红裙队紧跟在后面,浩浩荡荡几十号人的队伍排开,她们得迎接关帝侯爷。穿的也是讲究,同一样的红衫红裙,头顶草帽,草帽上都别着一小串黄皮叶。

终于看到被众人围着的关帝和侯爷了。两顶三百多斤重的帝王銮舆被众人齐心协力缓缓抬着,两座銮舆,是雕刻精美的小木楼。关帝和侯爷就坐在里边,长得都是黑脸威风凛凛。游行中銮舆手不时有节奏地上下颤动銮舆,大声吆喝,在人群中掀起一阵又一阵热烈的回应。演奏着喜庆乐曲的锣鼓柜紧随其后,卷起热闹的狂潮。年轻人都从家中赶来向前涌去,都想着帮忙抬起。更是希望能占到关帝的福气,辟邪消灾,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我只得带着和仔向后退去,两人的脖子却伸得老长,魂被勾了去罢。

不少平日相熟的街坊正热闹地打招呼闲聊,但即使不相识,也会热情地招呼进家门,派上大吉大利的利是。甚至有村民招呼举罗伞的人进屋转一转。队伍中还有穿着戏服的娃娃站在锦布包着的小台子上,被推着穿街过巷。

锣鼓喧天,万人空巷,街头巷尾,步履不停。

真是好一幅热闹景象!

“关帝”“侯爷”在众吆喝声中渐渐远去,继续他们的穿街走巷,为乡亲们带去美好的祝福。

我跟和仔丢下一桌子的水果食物,直奔岸边。迪迪领着我们拾队伍落下的黄皮叶,每人捧一大把,搬到岸边。他拿起叶撒下河:“这样,这样,可以带来好运哦。”“你怎么知道?”“肯定是这样,不然他们干嘛要拿那么多黄皮叶,还别在头上。”大伙赞同,把拾来的黄皮叶小心地撒下。

关帝出游一直延续到下午。秋的天黑得早。斜阳正好,洒落在漂浮的黄皮叶上,像是飘在水面的渔火,红得烈焰般。我相信它们可以带来好运,那么就一直这样好运下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家乡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呈献也有许多种,而枫泾古镇便是中国古老文化之一。每到元宵佳节,便会看见满街悬挂着的花灯,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元宵的气息,听着充满喜庆的鞭炮声。我最喜欢的习俗便是猜灯谜。

元宵当天,我们一家一起去枫泾古镇游玩。一到那里,我一眼看见的便是那喜庆的颜色——红色,就连湖面上的河灯都带着每个人的愿望一起飘向远方,长廊上挂着一排火红火红的灯笼,灯笼下飘着五颜六色的彩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谜语,我被这热闹的场景感染了。

在一个灯笼前我停下脚步,小心地摘下一张灯谜纸,上面写着:早上不说,晚上不说(打一字)。我开始认真思考起来:句中的两个“说”字说明应该是言字旁,然后……我有些迷茫,突然,灵机一动:对了,一天分早、中、晚三个阶段,句中提到早上不说,晚上不说,那不就是中午说吗?言字旁加上一个“中”,不对,没有这个字,但可以把“中”换成“午”,不就是“许”字吗?我兴高采烈地拿着彩纸给了志愿者姐姐,并说出了我的答案,志愿者姐姐朝我微微一笑,只见她从麻袋中拿出一个玩偶递给我,说道:“恭喜你!小妹妹。”

拿了奖品,我又迫不急待地找了一个花灯,小心地摘下,上面写着:金木水火(打一字)。我心想:金木水火……是土吗?不是少了一个土吗?我慢慢地走到志愿者姐姐面前,小声地问道:“请问是“土”吗?”她摇了揺头,说道:“不对,小妹妹再想想。”我又思考了一会儿,还是没能解出来,于是志愿者姐姐告诉是“坎”,我反过去再一想:少了一个“土”,而“少”或其他相关的字都和“土”字不能合成字,只有和“欠”合起来才组成“坎”,我这才恍然大悟。

通过今年的元宵节,我似乎明白了,猜灯谜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游戏,而是重于在让人灵感突至,悟出谜底时的拍案叫绝,而又回味无穷,源于汉字的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让我们增长知识,获知识在课堂之外,启迪智慧于娱乐之中,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传扬这种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春节终于到来了,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那充满年味的除夕夜。

除夕,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天,在远方的亲人要回到家,和家人团聚,吃上一桌团圆饭。表示一家人永远团团圆圆,相亲相爱,幸福美满。

除夕夜的年夜饭中当然少不了饺子,我也加入了包饺子的行列。

姥姥教我包饺子,拿饺子皮,放馅,捏皮。我觉得我学的差不多了,非要大展身手包饺子。我包的第一个饺子馅放多了,让我包了一层又一层饺子皮。姥姥笑我包的饺子皮太厚,咬一口还吃不到馅。而我却下定了绝心:我一定要把饺子包好!

之后我是越包越快,包的越来越好。终于包完了,可以下锅煮饺子咯!

我吃到了我自己包的饺子,真香!

吃完年夜饭,我们全家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窗外当然少不了鞭炮和烟花的‘交响乐’一会声低,一会声高,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天空成了一座‘花园’‘花的海洋’。璀璨夺目,火树银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天空不再是沉闷的黑色,现在的天空太美了

我还收到了大红包,真好。在此时我也许下了新年的愿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啊!多么欢快,热闹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的作文

全文共 3322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篇:彝族的风俗习惯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妇女地位较低。遗产由诸子平分,绝业一般归近亲所有。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此俗在凉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继续到建国前。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高的聘金,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夫死实行转房。建国前云南部分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公房制度,凉山彝族保持着严格的等级内婚。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建国前,凉山及云南沿金沙江一带居民仍行此葬俗。其他地区自明、清以来逐渐改为上葬

第二篇:侗族的风俗习

侗族民间建筑多为木结构。屋壁用杉木板安装,有的喜用桐油漆刷外壁。屋顶用杉木皮或瓦覆盖,屋檐洁白,有的还雕有花鸟图案。以三间三层为一幢最常见,中间的一间为堂屋,作为供奉祖宗专用,左右间可分成二至三间作火塘、卧室、厨房,楼上作粮仓和客房。有的屋旁加偏厦或一间配房,作煮猪食或做碓房、柴房之用。一般二至三小房家庭同住一幢大房子。多半男住楼上,女住楼下。锦屏启蒙地区,楼上住人,楼下喂养牲口。

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

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

手镯、腰坠等银饰。三江侗族女子穿长衫短裙,其长衫为大领对襟式,领襟、袖口有精美刺绣,对襟不系扣,中间敞开,露出绣花围兜,下着青布百褶裙和绣花裹腿、花鞋,头上挽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钗等。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男子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襟衣、系腰带,外罩无纽扣短坎肩,下着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赤脚,衣襟等处有绣饰。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绣品,其造型古老、绣工精制,图案严谨,色彩富丽,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聪慧和高超技艺。

侗族饮食均以大米为主粮,人们犹喜糯食。亲友来访,常以糯食相赠;婚嫁吉日礼品多为糯米所作,节庆的粽子、糍粑无不以糯米为本。南部地区山坡多,田地远,糯米饭既便携带,且不易馊,很多村寨以糯米为主粮。糯米分红糯,黑糯、白糯、长须糯、秃壳糯、旱地糯、香禾糯等类,同类又分不同品种。其中"香禾糯"是糯中之王,有"一家蒸饭全寨香"的赞誉。糯饭的食用,因其粘性大,不便以碗盛食,须得洗手干净,捏饭成团,正中史料中"以手搏饭"的记载。食用时,亦与食馍不用碗而以手抓同一道理。

这就是侗族,一个奇异的民族。

第三篇:黎族的风俗习

在少数民族中,我最喜欢黎族,因为我觉得黎族非常有特色。

首先,他们的服装就非常有个性。男子身穿无领对胸开襟,下身有穿前后幅布的吊前襟。腰间前后各挂一块麻织长条布,头上缠红布或黑布,形状有角状和盘状。妇女则穿队襟或偏襟,直领或圆领上衣,上衣边沿绣花并缀以贝壳,铜钱,穿珠等饰品,下穿桶装,头发扎成球形,插以骨簪或银簪,十分好看。

除了服饰外呢,他们的房屋也是别具一格,黎族的房屋一般呈船底形和金字形,建房屋材料是茅草,木料,竹子,红白藤,山麻等,房门开在房屋两端。这够独特吧!与我们这里简直是天壤之别!

另外他们的饮食也很引人注意。他们最具有特色的是三色饭,三色饭是一种美食,由红黑黄三色饭,寓意来年平安,吉祥。它形态美观,极具黎族风味,让人垂涎三尺。他们的山兰酒就像香槟一样,想让人痛饮一番。

以上都是独具匠心的,但最吸引人的是他们的“鬼节”。一听这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让我来详细的介绍一下吧!鬼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竹竿舞,它是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在那一天黎族人会穿着各种各样的奇异服装,去给一些鬼祭祀(把神称为鬼的)。晚上,会把门大开着,让鬼自由出入,希望不要向他们有怨恨。

黎族就是这样有特色,我很喜欢!!!

第四篇:回族的风俗习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回回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从颜色上看,有无沿小白帽、小黑帽,大多数喜欢戴白帽。有的不戴帽子,用白毛巾或白布裹头,俗有缠头回回之称。还有的因教派不同、地区不同而戴角回回帽的,如有五角帽、六角帽、八角帽等。冬天,一些年老的回民,如阿訇不喜欢戴绵帽子,头上仍戴一顶白帽子,耳朵上戴一对绣花的青耳套(棉制或皮制)。上衣一般喜欢穿双襟白衬杉,有的还喜欢穿白裤子,白袜子,显得十分整洁、明快、庄重。

回族妇女的衣着打扮也很讲究。一般都头戴白色圆撮口帽,搭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不少已婚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色丝线织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几何图案。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乡称“马夹”)。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锈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戴盖头的习俗,源于阿拉伯国家,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在阿拉伯地区,原来风沙很大,水源缺乏,人们平时难以及时沐浴净身。为了防风沙,讲卫生,妇女们自己缝制了能遮面护发的头巾。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回族妇女戴盖头的习俗。盖头有少女、媳妇、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绿色的,嵌金边,上绣素雅花草图案;已婚妇女戴黑色的,只披到肩头;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披到背心处。回族妇女一般都穿大襟衣服。少女和媳妇很喜欢在衣服上嵌线、镶色、滚边、绣花,而且喜欢佩戴金银手镯、耳环、戒指,有的还点额,染指甲。看上去清新、秀丽、俊美。

回族男女都喜好穿青坎肩。特别是回族男的在白衬衫上套一件青坎肩,对比强烈,清新悦目,显得为文雅庄重。到了严冬,穿了棉坎肩或皮坎肩,再穿上罩衣,舒适方便,保暖而不显臃肿。高寒地区的回族还喜欢穿二毛皮衣、胎皮衣和老羊皮大衣。

近年来,城市的回族,特别是青年人,也和汉族一样,有不少人已喜着新潮时装,讲求款式新颖别致,色彩艳丽多姿。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由于教派不同,表现在服饰上有所区别。西北地区的回族男子喜穿对襟短褂,外套黑坎肩,下着长裤,年纪大的人扎裤腿。妇女的服装为右衽大襟衣,上窄下宽而且长,一般都过膝或及膝盖,下着长裤。青年妇女爱穿颜色鲜艳的服装。新教(派)妇女都戴盖头,盖头颜色因年龄不同而各异:婚前为绿色,婚后为黑色,老年为白色。老年妇女的盖头较长,少女和少妇的盖头较短,只披到肩上。盖头上还绣有花边和图案。西北回族人民称盖头为“古古”,用丝织品或棉织品做成,从头上套下,披在肩上,两耳盖在里面,额下扣扣,只有面部外露。老教(派)妇女一般不戴盖头。年轻妇女头扎红、绿色丝绸头巾,脚穿绣花鞋,并爱戴手镯、项链、耳环和戒指。男女外出必须戴帽和头巾,严禁露顶。 散居各地的回族人穿的服装与汉族相同,但一般信仰虔诚的人在平时或参加礼拜时,多戴黑、白帽。回族男子很注意胡须的修饰,一般在二十几岁开始留胡须,因教派不同而形式不同,有的只留下巴胡,也叫山羊胡,有的留全脸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的习惯是这样养成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一点一点地蜕变。或许离破茧成蝶还远,但梦不止,成长也不止。习惯,也就在成长途中悄然养成了。

我认为那是上天对你无限热情的馈赠。当你走过一段路回头,习惯,已经在了。悄无声息……

也许跟许多人一样,我喜欢阅读,特别是在晨间。我认为那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清晨的暖阳恰恰好地抹在你的书桌上,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我深感生命意义的美好。

或是一首小诗,些许是一篇短短的散文,很美,也很配。不只是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但我知道,我变得爱看书了,散文和小诗。

依稀记得一开始还小,读绘本。一幅幅童话般的画面,在眼前跳跃。直到绘本、故事书不再满足于我读书的欲望时,我走进了它——散文的世界。初读,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刚开始,我有点难以理解他所描绘的意境,好多字词,我咀嚼不出是什么滋味。懊恼、郁闷……

就这样好长时间不敢碰书。直至有一天,无意识地拆开新买的《繁星?春水》。起初只是被有些梦幻的插图吸引,但随手一翻,竟无法移去目光。

那是一首写春绿的小诗,在作者冰心的笔下,一点儿绿,搭一点色彩。简直了!一幅油彩……我的心,一瞬间内跳得快了起来。

抬头望向窗外,清晨的阳光洒在书的叶上。绿叶显得比花还娇嫩,好似能滴出水来。边缀点儿粉金,仿若含笑的少女,眉眼盈盈。

渐渐觉得,只有清晨,配得上如画的散文。也只有在那时候读书,才有种别样的韵味。

每天一点点,读了很多很多。这时候才猛然觉醒,习惯,在了。就连在学校,也会早早来到教室,趁着晨读前的时间,静下心来,读一会儿书,做一会儿我喜欢的事……

就这样,日复一日,我发现每天的动力,竟以来自清晨的阅读。若没时间品读,反倒如失魂般了。

这就应该是一种境界,打不破,永远有着淡淡的书香。清爽、干净。再捧起书,仿佛心已与此相通,一遍,把作者的喜悦、忧伤,全抓住了。我想,这就是书对我无限热情的馈赠吧!

觉,习惯,在你的喜欢与热爱中,悄悄来到你身边了。他会不会让你有一霎的惊喜呢?反正,我感受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不假,我们家乡的许多习俗就和别的地方不一样,现在,我就来介绍家乡的葬礼吧!

葬礼就是家里的亲人去世了都要做的事,我们家乡的葬礼是非常复杂的,不像大城市只要人一去世就送到了火葬场去了。我们这里有人死了,要先给去世的人穿上寿衣,把遗体放在棺材里,放在灵堂的中央,前面摆上逝者的画像,供人们吊唁。家中有老人去世了,远方的儿女不管远近,就算在天涯海角,也要在这时候赶回来见亲人的最后一面。

亲人去世后,家里就要锣鼓班子来,锣鼓敲起来,悲哀的唢呐吹起来,周围的乡亲邻里,远处的亲戚只要得到消息,都会赶来吊念,帮助安排丧事活动。逝者的晚辈都头戴身披长长的孝布,在棺材前的一个火盆里跪着烧纸钱,他们心情悲伤哭泣着,叫着那位去世的亲人的名字。到了傍晚七点多,鼓锣声就不会停了,会一直响到天亮,还有人悲伤地唱着歌谣,这被我们这的人称为闹夜,就是有两个唱夜歌的人,一人提着锣,一个人挎着鼓,围着逝者的灵柩慢慢地转圈,踏着缓慢的节奏,用悲伤的声调现场自编的夜歌,内容大多是历史故事,更多述说逝者生前的功德,让现场的听众都心情都很沉痛。深夜一二点时,就会开棺见亲人最后一面,这是最悲伤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要去逝者告别,有的亲人甚至会爬在棺材上大哭,因为这是永别。

到了第二天,我们这里就会把棺材抬上山入土为安,时间有早有晚,上山和下葬的时间,必须按照道士事先算好的吉时才行,不像县城天还没亮就把人送上了山,这应该就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俗”吧!

送葬时,有一列长长的队伍,前面有亲戚晚辈举着花圈,后面就是抬棺材的和锣鼓班子。一声唢呐打破了寂静,锣鼓响起来,震耳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后面还有撒纸钱的跟着。棺材抬上了山,那里有早已挖好的井,在道士的指挥下就把逝者安葬在这里了。

埋坟的第一天傍晚时,逝者的亲人要到坟上去“烧包”,就是拿着一条用稻草编成的一个大辫子一样的东西,去给亡者烧掉,前三天每天晚烧一个,传说是为亡者死后怕冷就晚上一晚上烧一个,给亡者作伴,到了第三天就要建坟了,坟建好之后,这丧事才算完毕。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葬礼,你说是不是很有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景色迷人,物产丰富,每到过节时就分外热闹。

现在,我将带领大家来到我的家乡看看这热闹非凡的元宵节。元宵节是在正月十五,过节时处处张灯结彩,人们把各种各样的灯早早地挂到灯会上,让人们参观。参观后便来到旺火旁,正转三圈,倒转三圈,保佑自己及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万事如意、顺心顺意!

随后,人们来到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的脚尖碰着脚跟,肩膀擦着肩膀都到广场观看节目表演。人们有的跳舞,有的唱歌,十分的热闹。

在元宵节这一天里,人们还要放鞭炮,尤其是那些十分调皮的小朋友们。每人拿着一支点燃的炮竹,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他们玩的都十分开心。

我们每家每户都像办喜事一样,红火而又美丽。在这一天里,人们还要吃元宵,吃的元宵里面还有不同的口味。这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好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的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了。这广告可以不庸俗,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处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在家里,还有: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一些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铛,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要吃元宵,过了元宵节可能就吃不到元宵了,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可是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五就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着的时候。过了元宵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儿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作文800字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关爱,你关心他,我关心你,或许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习惯,可谁又曾想过,我们应该吧感恩当做习惯呢?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互不认识,但我们应该对每个人持有一颗善良的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可能从小到大对我们最不起眼的便是我们的父母,从我们出生到现在,他们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对我们不离不弃,以为他们对我们的爱都是理所当然,可谁又曾想过,当有一天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他们,我们不应该何去何从。他们对我们的爱可能很简单,很早起来给你做早饭,为你收拾行李,给你买衣服……

“当他们还在时,我们没有珍惜,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这是《大话西游》的一段话,以此送天下的儿女不要忘记父母,记得感恩。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能除了父母之外,陪伴我们最多的便是我们的老师,他们虽然没有给我们生命,但他们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拥有文明,不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文盲,什么都不会的粗人。虽然之前我们可能对他们很陌生,可相处久了之后,他们便像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一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

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难道他们真的是蜡烛吗?他们为何燃烧自己,为何要牺牲自我,这是一个问题。我觉得他们是园丁,辛勤耕耘着祖国的花朵。

或许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人,他们可能从我们的全世界路过,可能给我们生活留下痕迹,可能给我们留下伤害……可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我只希望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心怀感恩,其实感恩很简单,也许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也许是你送他一块糖,一支笔,或者是你陪他聊聊天、说说话。

当一个人一种行为保持21天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保持97天就会成为永久习惯,可能我们已经把帮助别人当成了一种习惯,我们总是能在别人有小困难伸出援手,可当别人遇到大麻烦时,我们便手足无措,袖手旁观。

人活在世上,就应该认认真真地活,别人有困难时,不管大小,一定尽自己全力帮助,让乐于助人成为习惯。这是人之常情,同样,当我们被别人帮助时,我们也应该把感恩当做一种习惯,还是那句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题记

不知是从那一天起,我开始懂得了时光不等人的残酷,我想抓住时间并对她:“说慢一点吧,再慢一点。”

母亲这一形象在我心里是最美的,无私且伟大。总觉得母亲就是自己的保护伞,无时无刻都庇护着自己。直到有一天,我无意间看到母亲的双手撑着沙发痛苦的呻吟着,母亲的呻吟声在安静的屋子里显得格外明显,我赶紧走了过去,用手扶母亲问道:“妈,你这么了?”母亲有点措不及防的看着我回答道:“没事么大事,腰疼而已,我已经贴了膏药了。”可我看的出来,母亲很痛苦。我也明白,母亲是不想让我担心,因为马上就要考试了。我也什么都没再说,只是叫她注意身体。

更不知道从何时起,我竟看到了母亲乌黑的青丝中夹杂了一丝雪白,平滑的肌肤上跑出了一条在皱纹……母亲在慢慢的老去……

是啊,母亲每日每夜地为全家操劳着,怎么能不老呢?母亲每天要做的事有很多:早上连太阳公公都还在睡觉的时候,厨房的灯已经亮了,母亲正在忙着给我做早饭;放学回家,总是看见母亲正在帮爷爷奶奶洗衣服,打理菜园……任劳任怨的母亲从没有过一丝抱怨。

母亲也常常教我们怎样做人,做事。她对我们说:“人要活得堂堂正正,要抬得起头,挺得直腰。”我从母亲哪里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也很感谢母亲陪伴着我成长,教会我做人。

什么都能等,什么都等得起,唯独孝顺父母不能等。父母用自己的白发换来我的青丝;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换来我纤细的双手;用佝偻的脊背换来我挺直的腰板。无私的奉献着,默默的付出,就像那悄无声息落下的落红一样,静静的滋润和孕育着下一代。所以同学们,抓紧时间,孝顺父母吧!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才知痛悔,趁现在还来得及,好好地珍惜和感恩自己的父母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坏习惯年级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我们身上的缺点,当面对坏习惯时,我们必须通过教育或其它手段来矫正。

“开饭啦!”妈妈刚把饭端上桌就开始叫喊。我和爸爸闻讯赶来。

望着桌上丰盛的午餐,我顾不得形象,抓起筷子就去夹菜,父母也纷纷动筷。我正咬着一块肉呢,突然发觉左手刺痛,我下意识一缩,望向左边,见爸爸手拈一根干净的牙签,“干嘛戳我?”我问爸爸,“你的左手并没有扶碗呢!”“这个嘛,不是能吃饭就好了吗?左右手没多大事。”我不以为然。“那可不是!左右手只有相互配合才行的。”爸爸摇摇头:“左手扶碗是个好习惯,左右手配合很重要,打篮球时,球员可以得心应手地将球换至左右手不仅因为训练,更有配合啊!你现在不扶碗,难道不觉得吃饭时碗的晃动会很麻烦吗?”我低头看看,好像有道理,我便乖乖地扶了碗。

写作业时,我仍把左手搭在腿上,任右手压着半边纸,让笔随着上下翻飞的纸一同起伏,正百般无聊时,又是一阵疼痛,来自左手,“嘶!”是妈妈!她那长长尖尖的指甲在我肉嘟嘟的手背上狠狠地掐了一下,“干嘛又掐我?”我不开心道,“真的很疼诶!”“我不弄疼你就不长记性,中午才讲的,你忘了?”“我没有哇!”我嘟囔道。“左手联系右脑,右手联系左脑!多活动双手相互配合可以提升大脑很多功能,你只顾右手,让左手懒惰,那右脑功能岂不会‘生锈’?”我默默点点头。

此后,无论餐桌还是课桌,类似这种带点疼的教育不再发生了,我也彻底改掉了这个“偏心”的坏习惯。

一个好习惯,可以让人的一生充满希望,而一个坏习惯,足以毁了人的一生。请体谅你的家长,接受带点疼的教育,改掉坏的习惯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好习惯伴我成长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一棵“习惯树”。经过我十年的精心培养,这棵树上终于结了许多果实,今天我就摘几颗果实和大家分享。

结的第一个果实是“读书”。以前我还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一旦妈妈叫我读书,我就跑到床上说:“我要睡觉了。”后来有一天,我们家要举行成语比赛,由我说成语,爸爸妈妈说成语的意思,我说金蝉脱壳(Ké),突然爸爸妈妈哈哈大笑,我问:“有错吗?”妈妈说:“你自己看一下拼音。”我看了一下拼音,发现是金蝉脱壳(qiào),我的脸顿时红到了脖子根,发誓以后要认真读书,从那以后,我慢慢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我要分享的第二颗果实是“准时”。以前一年级时,我每次都很晚到达学校,为的是多挤出几分钟多睡一会儿,随着挤出的时间越来越多,有一次我迟到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了我,我尝到了不守时的苦果,从此我养成准时到达的好习惯。

第三个果实是“坚持不懈”,我没上小学之前爸爸给我报了游泳培训班,起初我一直不想上,因为觉得太累。后来在爸爸的要求下,我上了几节课,却发现自己很感兴趣,于是坚持了下来,这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做事情要坚持。

习惯树上有好习惯果实,自然也有坏习惯果实,但是在漫漫的成长路上,我会慢慢地摘除坏习惯果实,让好习惯果实伴我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家乡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春节,人们都会把春联和窗花贴在自己家门前,据说这样可以辟邪,又可表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在我还小的时候,一回到老家过春节,爸爸就会拿出一张红色的纸,对折了几次,裁剪一些我看不懂的玩意儿:菱形、方形、圆形,奇形怪状,应有尽有。一开始我很奇怪:为什么把那好好的纸剪成那样?直到爸爸那张红色的纸给展开,一幅幅漂亮的花朵、福字出现在我面前,我才恍然大悟:这就是窗花!

爸爸把裁剪好的春联贴在窗前,那扇小窗一眼望去就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爸爸让我也自己尝试着做一个,我按着他的建议,一步一步地剪下来,可最后一打开,却什么造型也没有,不过是一张充满破洞的红纸。看来这剪窗花,也不是谁都可以信手拈来的本事。

转眼间,爸爸又拿出两条长长的红纸。这次,我不用猜也知道——他要写对联。爸爸拿起毛笔,蘸墨、提笔,书写,一个个飘逸洒脱的行书,一气呵成,那些龙飞凤舞的字,我虽不能一一识别,但肯定都是寓意着美好。把对联放在窗前晾干,再搬出凳子放在门前,一脚踩上去,刷浆糊,贴春联。来来回回,几下子,就把写好的春联贴在了门前。

当春节时,走出家门,看到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着对联,贴着窗花,顿时就觉得那一条街的气氛都热闹起来。红红火火的装饰,像一条条腾飞的龙,带着人们新年最美的祝愿,翩飞如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恩成为一种习惯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但我们也应该知道什么是感恩,如何去感恩。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阳光、水源、没有父母,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那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当然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我们应该学会去感恩。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准则。中国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很难从口中说出“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然而,这不应该是借口把。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给我们所经历的坎坷。

古有云:“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在这世界上我们最应该感谢我们的父母。

而人也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终留下人生的一大遗撼,要想将来不后悔莫及,从现在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回报也不一定非的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不能一直呆在他们身边,我们时刻要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正如世纪老人巴金所说:“我是春蚕吃的桑叶就要吐丝。”春蚕付出了,也获得了,得到的却是人们的赞美与钦佩。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回报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一个可以依靠的家,让我们在这个幸福的家中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不愁吃穿,而我们却应该要懂得回报他们,就是应该好好学习,努力上进,不断开拓,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所以我们更应该感恩父母。

我们应该将感恩培养成一种习惯。在大千世界我们遇到的人或事有很多,生活一些细节你也可以是对别人的感谢。而我们不应该有这一颗冰凉的心,在世界上爱你的仁恒多当然你爱的人肯定也很多。哪怕是一个微笑你也可能让别人那一天的乌云全部散开

世界是美好的,我们应该学会感恩,让感恩成为我们的习惯。让世界充满爱。

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将把感恩养成一种习惯那么会有乞丐吗?会有盗贼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然我们从现在开始将感恩变成自己的习惯,不要离开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湘乡奇特的丧葬风俗作文900字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我来到湘乡几年了,虽然我并不了解这里有多少风俗,但湘乡奇特丧葬风俗却让我刻骨铭心。

我家住在涟水河畔,刚来湘乡时,隔三差五就见到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一个好大的阵式队伍从家门走过,我以为是什么游行表演队伍,结果邻居阿姨却告诉我,那是有人去世了,这是湘乡的风俗,哪家有人去逝了,都要大办丧事三至六天,当我怀揣不解之时,没想到我们一家却经历了这场奇特的丧葬风俗。

我最敬爱的奶奶是在湘乡去世的,还记得奶奶去世的时侯,干爸跟我们说:“我们湘乡的丧葬风俗跟你们北方不一样,你们看怎么办合适?”爸爸、妈妈毫不犹豫地对干爸说:“那就入乡随俗吧!请你帮我们把这事操办了吧。”

干爸一家是我们来湘乡最亲的一家人了,干爸他们不怕任何忌讳,把奶奶接到村里的家中,在那儿办了丧事,还为奶奶准备了一块墓地,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谢他们,就这样干爸为奶奶操办了一场我们从未见过的丧事。

首先干爸把“地仙”和做法事的都请到家里来,奶奶静静的躺在棺材里,我们都披麻戴孝地向奶奶叩拜,然后一连就是三天,还在院子里搭起一个小舞台,吹吹打打,唱唱跳跳,村里很多人在看热闹,可奶奶的去世,给我很大的打击,我一直沉浸在悲痛当中,我对此非常不解,干爸对我说:“湘乡人在这块乐土上一代代生息繁衍,这些风俗习惯也在秉承着老祖宗传下来的套路。家家都这样做,就想让逝者风风光光地步入天堂,也是我们对逝者最好的怀念方式。”虽然我不太习惯这种做法。但还是跟着走完这套非常繁索的流程,每次听师傅读“祭文”时,我们就要三拜九叩,听“祭文”的时候,必须跪成匍匐状,以示孝心,虽然我一句听不懂,可听师傅带着哭腔读“祭文”,我还是会泪流满面,十分想念奶奶,还有“拜桥”来超度亡魂,我们就跟着一跪一拜,跑来跑去,院子里用纸扎满了花花绿绿的房子、小人………奶奶还能听到、看到、收到这些吗?没人能回答我。我最最敬爱的奶奶永远离开了我,她再也不会回来了。

其实,湘乡人对待丧葬是相当重视的,而这一风俗也不是我一段、两段能描述完的,因为我经历了这一风俗,也看到周边很多这样办丧事的,因此我很不理解,这里的丧葬风俗还真的很奇特,记得北方如有亲人逝世,只是送到殡仪馆,开个追悼会,火化就完事了,非常简单,也许一方有一方的风俗吧!不管怎样,逝者为大。

我们只好入乡随俗了,尊重当地这奇特的风俗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