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华成语故事推荐语【热门20篇】

每个人成长中都会有很多事,成长就像一朵五彩缤纷的花,伴走我走过童年的道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长的故事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6639

作文

1000

冰山难靠成语故事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bīng shān nán kào

[成语解释]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典故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十一年》:“或劝陕郡进士张彖谒国忠,曰:‘见之,富贵立可图。’彖曰:‘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成语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特别宠爱杨玉环,封她为贵妃。这下杨家便鸡犬升天了,她的堂兄杨国忠也官运亨通做了宰相,还兼领四十余个使官,大权在握,朝廷选任官吏都在他家里私下决定。

当时,陕西有一个进士,名叫张彖(tuan)没有机会作官。他的朋友们都劝他去拜见杨国忠,那样立刻就能升官发财。可是他始终不去,反倒对劝他的朋友说:“你们都把杨国忠看得像泰山一样稳固,可是我以为他不过是一座冰山罢了。将来天下有了动乱,他就会垮掉,好比冰山遇到太阳化掉一样,到那时候你们就失掉靠山了。”不久,安禄山起兵叛乱,攻下京城长安,杨国忠随同唐玄宗逃往四川,在马嵬驿,被士兵杀死。杨贵妃也被缢死,杨家这座靠山果然塌倒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成语相濡以沫的故事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水干涸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呴:吐口水,吐沫。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就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与其称誉尧(仁慈)而非难(nàn)桀(斗狠),就不如恩怨两忘而与大道化而为一。《庄子·天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干涸了,鱼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来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但是在现实中,鱼是不可能出现相濡以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写一个成语故事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竹篮打水一场空

竹篮子小姐出了名的精致漂亮,纤细的竹篾编制而成的镂空花样,别提多美了,薄薄的竹篾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竹香,篮筐上的提手上包裹的红色布条,鲜艳夺目。

竹篮子小姐的邻居是锈迹斑斑的水桶大姐。竹篮子小姐自恃美貌,处处想占上风,压水桶一头。

这不,今天看到水桶大姐打了满满一桶水,心里很是嫉妒,非要和水桶比赛打水不可。

水井先生说:“竹篮子小姐,你和水桶比赛打水?可真不自量力呀!”竹篮子小姐不屑一顾:“哼!你以为我打不了水是吧?今天就让你开开眼。”

竹篮子小姐不由分说地跳进井里,井水“哗哗哗”地涌向竹篮子小姐那镂空的肚子里。竹篮子小姐得意洋洋地说:“看,我的肚子里满满的都是水。”竹篮子小姐顺着井绳向上爬,刚刚浮出水面,井水“哗哗哗”地从那镂空的肚子里漏了出来,竹篮子小姐的肚子瞬间空了。

水井先生岔着腰笑:“哈哈,漏了吧?来来来,水桶大姐,打一桶水给她瞧瞧!”老实的水桶大姐说:“算了吧,不比了,拿我的强项,跟竹篮子小姐的弱项比,没有什么意思。”可傲气的竹篮子小姐偏偏不认输:“丑水桶,你别走,咱们必须比一比!”水井先生和围观的人纷纷鼓励:“比一比,比一比!”

水桶大姐没有办法,只好打了满满的一桶水上来浇了菜地。竹篮子小姐二话没说,“扑通”一声,第二次跳进了井里,结果仍然是一滴水也没打上来。第三次、第四次……竹篮子小姐看到自己屡屡失败了,羞得满脸通红。

水井先生说:“你的肚皮是镂空的,根本存不住水。打水不是你的强项,不要再逞强了!”水桶大姐赶紧安慰她:“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虽说这次你失败了,但是其他方面你比我优秀很多,我还要向你学习呢!”竹篮子小姐频频点头:“以前是我错了,我不该瞧不起你。”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比赛的事情人们已经忘了。不知道为什么,“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这句话却悄悄地流传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历史成语故事阅读

全文共 1723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历史成语故事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道不拾遗

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yù)杀死哥哥卫桓(huán)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大臣石厚商量办法。石厚就去问自己的父亲——卫国大臣石(què),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可以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说:“陈桓公十分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的安排。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杀子是“大义灭亲”。

成语“大义灭亲”,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xùn)私情。

志在四方

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可以做一番大事业,就对重耳说:“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

重耳听了十分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走!”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

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成语“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居安思危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可以取消攻打郑国的念头。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收到这些礼物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大功臣魏绛(jiàng)。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强大,但是我们不可以因此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有备无患。”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成语“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全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马齿徒增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的牙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现一般用于自谦,意思是年龄虽然增大了,但学问没有长进,事业没有成就,白白地度过了日子。

出处

战国·梁縠赤《梁传·僖縠公二年》。

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一心想要吞并虢国,但是攻伐虢国必定要经过虞国。晋献公怕虞国不肯轻易让路,这可是个大问题。

大夫荀息便对晋献公献策:“大王,依小臣之见,不如以骏马和美玉作为交换条件,贿赂虞王,以便向虞国借路。”晋献公没有做声,美玉和骏马是他的两样至宝,他实在有些舍不得。于是,荀息又说:“大王,骏马和美玉可以再夺回,而虢国却不可多得啊。”晋献公沉思半日,终于接受了大夫的意见。

虞王对晋国献来的美玉和骏马爱不释手,一口允诺为晋国攻打虢国让出一条路。于是晋国轻而易举地把虢国灭亡了。

但是,晋献公却一直闷闷不乐,荀息猜出了晋献公的心事,于是对晋献公说:“大王,小臣曾说过,‘骏马和美玉可以再夺回’,现在虞国对我们毫不设防,不如我们来个一网打尽,同时吞并虞国,夺回大王的两样至宝。”

晋献公同意。回师的路上,晋国果真又占领了虞国。荀息牵回骏马,手中捧着美玉走向前去,对晋献公说:“大王,美玉还是那块美玉,只是骏马的牙齿增长了。”(“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后人以此话引申出“马齿徒增”这句成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付之一炬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fù zhī yī jù

【出处】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唐·杜牧《阿房宫赋》

【解释】付:给;之:它;炬:火把。一把火给烧了。

【用法】作谓语;表示野蛮残暴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付之丙丁

【押韵词】十八层地狱、殚心积虑、视同一律、温香软玉、优柔餍饫、颠来播去、深见远虑、大同境域、浮名虚誉、长辔远御。

【年代】古代

【谜语】纸船明烛照天烧

【法文】livreraufeu

【俄文】преáтьогню

成语故事】唐敬宗时,朝廷大兴土木,挥霍无度,杜牧十分气愤,就写一篇《阿房宫赋》,讲述秦朝的阿房宫是十分的繁华,最后被西楚霸王项羽放火烧了三个月才烧完,借古讽今,希望能让当权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成语示例】除夕,京师富家竞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成语例句】

◎ 可惜好景不长,不久一系列的不幸接踵而至,当年夏天普法战争爆发,巴黎歌剧院被迫关闭;9月,正值盛年的列昂猝死于心脏病;三年后一场大火烧毁了巴黎歌剧院,连带所有保留剧目的布景和服装全部付之一炬。

◎ 1972年,金顶的古建筑群被人付之一炬,令佛学界、文物界人士痛心疾首。

◎ 2月2日上午,在天津市郊一片开阔地上,6000多公斤含有矿物油的禁售食品被付之一炬。

◎ 南来以后,为了安全,抛掉了不少部稿子,有的给埋在地里烂了,有的连埋都来不及,只好付之一炬。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网开一面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wǎng kāi yī miàn

成语故事】商朝初年,商汤外出,见野外有人张四面网网动物,他对天而祷告:“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商汤笑着说:“可以了。”就命人去掉三面网,说:“想左就左,想右就右,一切都入网。”诸侯们听说后称赞商汤德行很高能自动网罗一切。

【出处】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史记·殷本纪》

【释义】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人

【相近词】宽大为怀、宽宏大量

【相反词】小肚鸡肠、心胸狭窄

【成语造句】

◎ 当部队的纪律终于网开一面,那滋长着的东西冲破地壳的禁锢而迸发为火山。

◎ 高个乘警用俨然网开一面的语气说。

◎ 安全套应不应该被视为特殊的性保健用品而被法律网开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成语故事600字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划粥割齑

【拼音】: huà zhōu gē jīu

【解释】: 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

【成语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范仲淹的祖籍原来是陕西影州,迁到江苏吴县是后来的事情。他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十几岁时,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天的饭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伙食非常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坚决地推辞了。他的朋友没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

过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一次,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不是当个好医生,就是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这种不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让周围的人非常敬佩。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提出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虎的成语故事:暴虎冯河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仲由,字子路,年轻时就以勇力闻名。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孔子曾对别人说:“自从我有了子路后,再也没有人敢当面恶言恶语中伤我了。”

子路不好读书。孔子劝他,他说:“南山的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学习有什么用!”孔子说:“把它装上羽毛和箭镞,会射得更远。” ”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有一次,子路问:“夫子,您如果统帅三军,希望谁跟您在一起?”孔子说:“喜欢空手打虎、徒步过河(暴虎冯河)、自以为勇敢不怕死的人,我不喜欢。我要遇事善于冷静思考、千方百计争取成功的人。”

后来子路在卫国做了官。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内乱,死了许多人。孔子知道了说:“哎,子路这一次有难了!”果然,子路一个人奔回京城,坚决要求惩处作乱的人,结果被杀。

暴虎冯河的故事延伸

【注音】bào hǔ píng hé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中的“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

【近义词】有勇无谋、贸然行事、匹夫之勇,赤膊上阵

【反义词】谨言慎行、深谋远虑、深思远虑、审时度势

【年代】古代

【例句】敌众我寡还要硬拼,简直是~。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暴虎冯河点评

故事里的子路是有勇敢的人,但是他这个人没有什么谋略,做事全靠着一股勇气,这也是他悲剧命运的原因。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加考虑,毛手毛脚,这样的效果往往是不好的,有可能会伤及自己的性命,所以我们都要三思而后行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语分庭抗礼故事

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抗”原作“伉”,对等、相当的意思,表示宾客与主人分处庭中两旁,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对待。后来比喻地位平等,互相对立。

【出处】:

《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

故事】:

一天,孔子和弟子门在树林里休息。弟子门读书,孔于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树林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并且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渔夫微微一笑,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渔夫说完,转身朝河岸走去。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追他!”孔子快步赶到河边,渔夫正要划船离岸,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两拜,说:“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过高深的教导,怎么敢不虚心地请求您帮助呢?”渔夫也不客气,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蔼。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贵的。以此用于人间的情理,事奉亲人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孔子听得很有启发,不住地点头。最后,孔子卑谦地对渔夫说:“遇见先生真是幸运。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授。请告诉我您住在哪里好吗?”渔夫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而是跳上小船,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送给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渔夫的船影,一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儿,听不见划水的声音,才惆怅地上车。子路对孔子出乎寻常的表现不理解,在车旁问道:“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还没见过像渔夫这样傲慢的人。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得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个渔夫撑着船篙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拜后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我们几个弟子都对您这举动觉得奇怪,对渔夫怎么可以这样恭敬呢?”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高兴,伏着车木叹口气说:“唉,子路,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听: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今天这位渔夫是懂得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不敬他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马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一: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泪如雨下。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连连嘶叫起来。

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有一次,他找来了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黄色的雌马。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这就是「伯乐相马。

马的成语故事二:

汉血马以前脖子流出的汉有红色物质,像流血一般,故称之。中国古代称为「大宛马」、「两极天马」,现称为「阿哈马」。二千年前,世界马种处于原始土种状态,中亚土库曼斯坦干旱少雨的沙漠绿洲中,已曾有十分优秀的快马——汉血马。

张骞出塞发现了汉血马。当张骞向汉武帝汇报大宛马后,武帝便命张骞带百余人的使团去了大宛国(今土库曼斯坦)求马,带一尊黄金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换回大宛马。结果大宛国不允,归途中汉使被杀,金马遇劫,大宛国是一封闭小国,并不知中国的强大,此种行为使汉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马的决定,从此爆发了两次大宛马战争。

李广利将军率兵数万人首次惩罚失利,第二次大获全胜,大宛国献出三千匹马给汉朝,二次战争始得大宛马,可见汉朝重视马匹到何种程度。当今纯血种中含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汉血马血统,而今汉血马是最长寿马,可活到二十三岁。

马的成语故事三:

古时候,在我国北方的边城住着一位老人,大家都喜欢叫他“塞翁”。

塞翁饲养了一匹壮马。一天,马走失了,邻居们都来宽慰他。他笑着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几个月后,走失的马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匹好马!邻居们都来祝贺。塞翁说:“怎么知道不能成为祸呢?”果然,他的儿子骑马时跌断了一条腿。邻居们又来劝慰他。塞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一年后,打仗了。村里的青年人都被强征入伍,十个有九个死在战场上。只有他跛脚的儿子留在了家里,保住了一条命。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有时反而可以变成好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舟中敌国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舟中敌国出处:这个成语故事,《战国策·魏策》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都有记栽。

舟中敌国这个成语故事,《战国策·魏策》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都有记栽。

战国时期,魏将吴起,卫国人。他精通兵法,曾有人将他和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并列,称为“孙、吴”c

魏文侯时,吴起被任为将军,颇有战功。文侯死后,他的儿子武侯继位,吴起连任将军的职务。一天,魏武侯和大夫们乘船经过西河。武侯望着滔滔河水和巍巍高山,心里很得意,对吴起说:“好啊,山河地势如此险要,这是保障我们魏国安全的天然有利条件啊!”可是吴起回答道:“不对,保障国家安全的条件,主要不在于险要的天然地势,而在于英明的政治^在德不在险啊!”

吴起接着说:“从前三苗的地势,左依洞庭湖,右靠鄱阳湖,不能说不险要吧?只因不修德,夏禹把它灭亡了。夏桀统治的国家,南有伊水、洛水,北有壶关、羊肠,地势和复禹时代差不多,还是很险要,只因不修德,被商汤王灭亡了。商朝传到纣王,那时的国家,左边是太行山下的孟门,右边是漳河和滏河,常山在其北,黄河在其南,天然的地势也是很好的,只W不修德,周武王起兵把它灭了=由此看来,在德不在险的道理,不是十分明白的吗?如果您也不修德,那么地势再险要也同样是没有用的,即使现在和您同坐在-条船里的人,到时候也可能都是您的敌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典故成语故事7:狡兔三窟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代,齐国有位叫孟尝君的人,家中豢(huàn)养着许多门客。在这些门客中,有位叫冯谖(xuān)的人,常常一住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讨债,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把债券(quàn)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心里充满感激。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这样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cí)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成语“狡兔三窟”,意思是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窟。比喻藏身的地方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扯扯拽拽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chě chě zhuài zhuài

【出处】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求娶他,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车,自己不肯去。一回儿又有盗贼劫他,持刀执棍的逼勒。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

【解释】拉扯,用力拉,也指推推拉拉。

【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动作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拉拉扯扯

【同韵词】盛衰利害、不知自爱、素隐行怪、决胜于千里之外、屡战屡败、酒浇垒块、索隐行怪、丑腔恶态、大车以载、斩关夺隘。

【年代】近代

成语故事】妙玉自从与宝玉听了黛玉那凄凉的琴声后,恍恍忽忽地回到庵内,念完“禅门日诵”就在禅床上打坐,神不守舍地想起宝玉的话,心跳耳热,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梦中好像有许多王孙公子要娶她,媒婆扯扯拽拽的,甚至有强盗持刀执棍威逼她,大病一场。

【成语示例】那些将校不得不遵,只得上前扯扯拽拽。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四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惩一警百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惩:惩罚。警:警戒。惩罚一人,警戒众人。

出处

汉·班固《汉书·尹翁归传》。

故事

尹翁归是汉代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精通法律,年轻时做过监狱的小官。他的剑术十分高强,在平阳很有名气。

当时,在朝中执政的大将军霍光,原籍也是平阳。霍氏家奴仗着主子的势力,经常在平阳市场上胡作非为,地方官员害怕霍光,谁也不敢过问。尹翁归当上平阳市场的主管后,不畏权贵,严厉惩办了几个捣乱的坏蛋,使得霍氏家奴不敢再横行霸道。

有一次,河东太守田延年到平阳视察,召见平阳的地方官员。他让有文才的站到东边,会武艺的站到西边,以便根据各人的特长,分别给予录用。于是,大家都按他的吩咐,站到东西两边,只有尹翁归一人跪在中间说:“我尹翁归文武兼备,随你怎么录用。”田延年很惊奇,通过一番交谈,觉得他并非妄说,就调他去担任自己的下属。尹翁归到职后,敢于揭发奸邪,处理案件精明干练。

后来,尹翁归被提拔为东海太守。东海的治安秩序不佳,有个叫许仲孙的,更是作恶多端。尹翁归到达东海后,运用惩一警百的办法,采取果断措施,首先逮捕了许仲孙,在热闹的市场上公开处决。当地的大小豪强,胆战心惊,纷纷收敛恶迹,改过自新,东海的治安秩序很快就安定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水中捉月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水中捉月

【汉语拼音】shuǐ zhōng zhuō yuè

【近义词】:异想天开、痴人说梦、好高骛远、空中楼阁

【反义词】:踏踏实实、 安分守己、 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永嘉真觉禅师》:“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水中捉月_成语故事。”

【成语解释】比喻空虚幻想,不能实现,资料《水中捉月_成语故事》。

【水中捉月造句】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水中捉月,而忽略基本的东西。

【水中捉月的成语故事】

窗外月光如银如霜,正笼罩在飘逸思绪的窗前。月光如水,静静地泻了满地。坐于窗前的我,思绪亦随月光拂了满地──窗前明月光,月是故乡明。这月光偏偏就有灵性,月光拂了满地,无人清扫。诗已拂了满地,有少数人捡起几句,风流不可一世。沐浴着这清凉如斯,亘古不变的慧光,任时间挟着思绪,落花流水地从心地中流淌过。于是乎,我有了一种冲动:把所有语言都融进唐宋文人墨客的华章锦句中——浅析唐宋文学中有关月亮的意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白头如新的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解释】: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邹阳有一次因为受人诬陷,被梁孝王关进监牢,准备处死。邹阳十分激愤,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一封信,信中列举事实说明:“待人真诚就不会被人怀疑,纯粹是一句空话。”

他写道:“荆轲冒死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可是太子丹还一度怀疑他胆小畏惧,不敢立即出发。卞和将宝玉献给楚王,可是楚王硬说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脚。李斯尽力辅助秦始皇执政,使秦国富强,结果被秦二世处死。所以谚语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双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头发都白了,也还是像刚认识时一样;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会像老朋友一样。”

梁孝王读了邹阳的信后,很受感动,立即把他释放,并做为贵宾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半途而废的成语故事及寓意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 是一个知书达理的贤慧女子。

有一天,乐羊子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块金子,心 里很高兴。

回到家里,他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妻子,并把金 子拿给妻子看。他的妻子看了看金子,又看看乐羊 子,然后温和地对他说:“我从前听人说‘壮士不饮盗泉之水,廉洁的人不食嗟来之食’。路上捡来的金子, 怎么可以拿回家来呢?”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很受感动,就把那块金子 又扔回到原来的那个地方。

第二年,乐羊子离开家人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 地方,去拜师求学以增强谋生的本领。

有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中织布,乐羊子突然回 到家中,他的妻子很惊讶地间:“你的学业这么快就 完成了?”

乐羊子呐呐地说:“学业还没有完成,可是我在 外画,天天想念你,所以回来看看。”

他的妻子听了以后,转身拿起织机上的一把剪 刀,哼哼几下把织布机上已经织好了的布剪成了两 段,乐羊子忙上前阻挡,他的妻子就对他说:“这织布 机上的布,是一丝丝地累积起尺、成丈、成匹,是长期 辛劳的结果,现在我把它剪断了,就等于前功尽弃, 白白浪费了时间。你读书求学,不是也和我纺线织布 一个道理吗?”

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所感动,于是又立刻离开了 家,继续拜师求学。

几年后,乐羊子终于完成学业,然后寸返回家乡 看望妻子。他的妻子高兴地站在门口迎接满载而归 的丈夫。

半途而废故事: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故事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拼音: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

成语用法:作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看到山上的树木杂草,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来源:《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造句:曾朴《孽海花》第25回:“我听了这话,心里觉得梦兆不祥,也和理翁的见解一样,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中听到风声或鹤叫声,看到草木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风字开头的成语

风声鹤唳 风马牛不 风吹草动 风风雨雨 风吹雨打 风声鹤唳

包含有风字的成语

风声鹤唳 疾风扫落 秋风扫落 人生如风 山雨欲来 天有不测 万事俱备 野火烧不 捕风捉影 春风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了《成语故事》,它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成语共有82个,它是按第一个字的音序归类的。有的成语比较好理解,比如胸有成竹,有的成语则需要探明出处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比如近水楼台,有的甚至失去原来的意义,比如朝三暮四。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成语是“八仙过海”。这个故事讲的是八个神仙过东海去参加蟠桃盛会。八个神仙有的把葫芦变成一叶扁舟,有的把花篮当船,其他几位神仙也把自己的宝物投入大海,最有趣的要算张果老,他从一只小箱子里拿出一只纸驴,吹了口仙气,它就变成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小毛驴了,他倒着骑在驴背上渡海。在渡海的过程中,他们各显神通,最终都顺利地渡过了东海。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各自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本领。

成语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符号。读完这本成语故事,我说话的时候就会用到我读过的这些成语,妈妈经常会说我:“你还挺会用词的。”写文章的时候,我也会用到这些成语,我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也夸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文章词句很生动。这就是我读《成语故事》这本书的收获。希望大家也抽空多学成语,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雅人深致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ǎ rén shēn zhì

【出处】纡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解释】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的言谈举止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雅人清致

【同韵词】夸父逐日、流芳百世、干霄蔽日、饱食终日、清天白日、造谤生事、瞻云就日、专权恣肆、青藜学士、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谢安与子侄们聚会,问他们《毛诗》中最精彩的句子。谢玄说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安则称赞“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说该句包含着高雅人的情致。

【成语举例】雅人深致,使见者意消;与骂座灌夫,自别是一流人物。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