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华成语故事推荐语(热门20篇)

每个人成长中都会有很多事,成长就像一朵五彩缤纷的花,伴走我走过童年的道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长的故事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6583

作文

1000

关于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下面为大家分享自相矛盾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自相矛盾

成语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

成语解释: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成语出处:《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成语用法:自相矛盾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成语辨形:矛,不能写作“予”或“茅”。

自相矛盾的故事

楚国与邻国发生了战争,楚王大购兵器、机械,以分发给新添兵勇,因此,楚国城中兵器行生意日益兴隆,许多人都靠卖兵器而发了财。楚城中有一人,平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却总想发财,这日见此情景,便造了些长矛和盾牌,也到街面上卖起了兵器。可是过了几日,他的摊位却一直无人问津。

原来啊,人们一见卖主是平日的游手好闲者,都担心矛和盾不好,这人一听说人们不买自己的兵器是为这,生气急了,第二日去卖,便想了个办法。次日,这人拿了一个铜锣,带上货物,走到人群密集处,便“咚隆咚隆”敲起了铜锣,同时大声吆喝着:“大家快来看啊!大家快来看啊!天下最利的矛!天下最坚的盾!快来看啊!”等众人都围过来,这人便取出一面盾牌,摊在众人面前,夸称说:“我卖的这盾牌,是天下最坚固的盾牌,不信大家来看看啊!这盾牌的坚固,大家从未见过,不管什么利器都不能将其刺穿,即使用天下最锐利的矛刺它,它盾面上亦不能被划伤,不留痕迹!”说着将盾牌在众人眼前晃来晃去,并让众人拍打细看。接着,此人又取出一根长矛,在众人面前舞来戏去,那矛早被他抹上了油,在阳光下明晃晃的,甚是漂亮。

他舞毕,又夸赞起他的矛来,他大声嚷到:“此矛诸位前所未见,乃是天下第一利矛,不论何物,与其矛皆为草木,轻挥其矛,物件皆为之而穿,就是天下最为坚固的盾牌,也能被其轻易刺穿!大家快来买呀!这里有天下第一矛、盾!楚国用之打仗定能大获全胜!”听完这人夸耀,众皆哗然,其人问道:“你们何不速买,为何大笑?”一位老者笑道:“既如你所说,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又会怎样呢?”其人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不能应答,众人更是哄堂大笑。一人提议说:“今日之事,甚是可笑,今后这等自相冲突的事,就称之为自相矛盾吧!”众人皆然其说。大家再看那人,早已悄悄溜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听成语故事大全:夜郎自大

全文共 1595 字

+ 加入清单

At the time of Han Dynasty, there was a small country in the south-west called Yelang, although it was an independent country, the land was small and the people were few. But since Yelang was larger than the adjacent area, and the king of Yelang had never been to another country, then he thought his country was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但是由于邻近地区夜郎这个国家最大,夜郎国的国王从没去过别的国家,他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

One day, when the king visited the border with his men, he pointed to the front and said: "What is the largest country here?" In order to appease the king, the men said: "Of course Yelang!"For a moment, the king looked up and watched the tall mountain, and said: "Is there still much higher mountain than this mountain?" The men replied: "There is no higher mountain than this mountain."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了!”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Later, when they came to the river, the king asked: "I think its the longest river in the world." "Our king is absolutely right," the men replied. Since then, the ignorant king had been more convinced that Yelang was the lar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Once, the Han Dynasty envoy came to the Yelang, the proud and ignorant king, who did not know that the country he ruled was only the same as a county in the Han Dynasty. "My country is larger than the Han Dynasty." he told the envoy.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对使者说:“我的国家比汉朝大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忠言谠论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忠言谠论

【汉语拼音】zhōng yán dǎng lùn

【近义词】:秉公任直、谠论侃侃、公正廉明

【反义词】:贪赃枉法

【成语出处】宋、孝宗、经进东坡文集序:“故赠太师谥文忠苏轼,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

【成语解释】忠恳正直的言论。

【忠言谠论造句】王主任为人正真,在工作中一贯忠言谠论,是一个人民的公仆。

【忠言谠论的成语故事

宋朝重文治,皇帝也给好书写序。如宋神宗为司马光《资治通鉴》写序说“ 朕惟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宋孝宗为《东坡全集》写序说“成一代之文章,必能立天下之大节。立天下之大节,非其气足以高天下者,未之能焉”。窃以为,苏东坡是个全才,尤其是开拓词的境界,贡献最大。诗也酣畅淋漓,文章则行云流水,书法与画画自成一体,但苏东坡作品是天分所致,难以学而及的,表现为文章几乎没有转折,一气呵成,相当流畅,读到前面就知道后面。这样的文章传播效率高,但也不免失去点回味,不如韩愈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壶中天地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云笈七籤·二十八治》。

离成都一千多里的地方,有一座云台山,相传那里是著名的道教圣地。

据道家书籍记栽,被尊为正一天师的张道陵,曾经带着三百七十名弟子来到云台山修行。不久,张天师看到道观没人管理,就派弟子张申为云台道观主持。在张申的悉心管理下,云台道观的香火越来越兴旺了。

当时有个名叫施存的人,一心学道,想成为一个长生不老的仙人。他听说云台山有张天师派驻的神仙壶公,便不远万里来到云台山向麥公学道。原来神仙壶公就是云台道观的主持张申,他所以称为神仙i公,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亊。

有一次,人们意外地发现,张申身上有一把酒壶,只要他念动咒语,壶中便会展现出日月星辰、蓝天大地、崇山峻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等各种奇境。更令人惊奇的是,到了晚上,张申把宝壶放在地上,念了咒语后,便钻进壶里住宿,尽悄享受里面的神仙世界。他把壶中的天地称为“壶X”。所以,人们称他为“壶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怀刺漫灭的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怀刺漫灭

成语拼音:huái cì màn miè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紧缩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刺:名帖,名片。身藏名片太久,以致名片字迹模糊消失。形容自视甚高,看不起他人。

成语来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祢衡传》:“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成语造句: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回:“若白白说些瞻依嫟就话头,就是司空见惯矣,不如学祢正平怀刺漫灭。”

怀刺漫灭的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平原郡人祢衡,字正平,年轻时十分有才华与文采,性情高傲与刚强,喜欢矫时慢物,少与人交往。兴平年间在荆州避难,建安年初,到都城许昌游历。刚到颍川时,朋友给他一个大人物的名帖,祢衡揣在身上,直到名帖字迹模糊也没去找他。

怀字开头的成语

怀刺漫灭

包含有怀字的成语

怀刺漫灭 匹夫无罪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朝三暮四的成语解释及故事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朝三暮四故事

从前,宋国有个老头儿,很喜欢猴子,他家里养了一大群。时间长了,他能了解猴子的脾气秉性,猴子也能听懂他说的话。老头儿愈发喜欢了,宁愿减少全家的口粮,也要让猴子吃饱。

由于猴子的食量太大,老头儿家里的存粮一天比一天少了。他想限定一下猴子吃食的数量。就向猴子宣布:“从今天早饭起,你们吃的橡实要定量,早上三个,晚上四个,怎么样,够了吧?”猴子听了一个个都呲牙咧嘴,乱蹦乱跳,显出很不满意的神色。老头儿见猴子嫌少,就重新宣布:“既然你们嫌少,那就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样总够了吧?”猴子听说早上从三个变为四个,都以为是增加了橡实的数量,一个个摇头摆尾,伏在地上,咧着大嘴直乐。

朝三暮四的寓意

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变为早上四个、晚上三个,总数还是七个,猴子却高兴得眉开眼笑,以为吃的东西增多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整体,要看本质,不要被不同的形式迷惑。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批评反复无常的行为。

朝三暮四文言文

宋有狙公者①,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②,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④。

俄而匮焉⑤,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⑥:“与若芧⑦,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列子》

朝三暮四的意思

①狙公——养猴子的人。狙(jū),猴子。

②解——理解,懂得。

③损——减少。家口——家中人口。这里指家中人口的食粮。

④充——满足。

⑤俄而——不久。匮(kuì)——贫乏。

⑥诳(kuáng)——欺骗。

⑦若——你,你们。芧(xù)——橡树的果实。

朝三暮四打一生肖

其实看了原文,大家应该也知道谜底了把,答案就是"猴"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画龙点睛成语故事主要人物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要人物是梁代画家张僧繇

成语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刮目相看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刮目相看的主人公简介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成语故事刮目相看的典故

刮目相看出自三国东吴军师鲁肃之口。

东吴吕蒙,勇敢善战,20多岁就已成为名将,但出身贫贱,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于繁忙的军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发愤读书,越 读越起劲。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断扩大,见解也日益深刻。军师鲁肃领兵经过吕蒙驻地,以为吕蒙是个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建议,吕将军进步很快,不能用 老眼光看他,还是去一趟吧!

鲁肃前去看望,吕蒙设宴招待。席上,吕蒙问:军师这次接受重任,和蜀国大将关羽为邻,不知有何打算?鲁肃答道:兵来将当,水来土淹,到时再说吧!吕蒙 听了,婉言批评说:现在吴蜀虽然结盟联好,但关羽性同猛虎,怀有野心,战略应该早定,决不能仓促从事啊!并为鲁肃筹划了五项策略。鲁肃听了,非常折服,并 拍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我总以为老弟只会打仗,没想到学识与谋略也日渐精进,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成语故事刮目相看的启示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成语故事刮目相看的延伸

【注音】guā mù xiāng kàn

【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简介】“刮目相看”初作“刮目相待”,意思是去掉旧的看法,改用新的眼光看待,始见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裴松引《江表传》:“(鲁)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近义词】另眼相看、另眼看待、刮目相待、肃然起敬

【成语举例】《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韦编三绝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韦编三绝

成语拼音:wéi biān sān jué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人读书勤奋。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韦:熟牛皮。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刻苦。

成语来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成语造句: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越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韦编三绝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韦字开头的成语

韦编三绝

包含有韦字的成语

韦编三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语鸣鼓而攻之的故事典故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典故】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释义】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用法】作谓语;指公开声讨

【近义词】鸣鼓而攻

【押韵词】穷通得失、倒行逆施、称物平施、费尽心思、抓拿骗吃、剿抚兼施、如醉如痴、力竭声嘶、命若悬丝、玩法徇私、......

【英语】convictanddenounceinpublic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的季康子主张改革农田制度,承认私人可以拥有土地,想试行按亩征税,他的属下冉求是孔子的学生,就让冉求去征询孔子的意见。孔子反对改变王法,冉求支持季康子的改革,孔子就号召他的其他学生敲着鼓去进攻冉求

【示例】此秀才中之异端,尔其鸣鼓而攻之!但念在天色已晚,可与同居中国,速领他到西小房去!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讲成语故事比赛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上个星期五下午,我们304班举行了讲成语故事比赛,班上共有20位同学参赛。为体现公平,贺老师特地请来了方何文浩、沈博、李博、陈奕萌的妈妈来当评委。

首先,小主持人章文昊走上讲台,给我们介绍了比赛目的和评分细则。当章文昊说:“有请一号选手吴卓凡上台,二号选手阮铭轩准备。”同学们就依次上台将自己精心准备好的故事讲了出来。有的讲得很流利,还加了自编的动作;有的讲得结结巴巴,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了。

终于到我了,我紧张地走上讲台,敬了个队礼,大声说道:“敬爱的老师、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我今天要讲的故事是《磨杵成针》。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讲的时候,由于紧张,我停顿了几次。讲完了,我又敬了个队礼,长吁一口气,轻松地走下台,坐到座位上,等主持人报我的成绩。当听到自己只得了8。925分时,我心里很失望……

经过两节课的激烈比赛和那些妈妈评委们的公正评分,比赛结果很快出来了。贺老师即时公布了获奖的等次。当我听到张婷婷二等奖时,心里特别开心,觉得这几天的努力没有白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爱势贪财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爱势贪财

成语拼音:ài shì tān cái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

实用性: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近代

成语解释:爱慕权势,贪图钱财。

成语来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

爱势贪财的成语故事

王熙凤背着太太她们为守备与张家调停婚约之争,张家父母见贾府派人来调停,自然爱势贪财,就把以前的婚约退掉,没想到他的女儿是个烈女,就自缢身亡。原婚约的男方守备之子听说金哥自缢,也投河而尽,让张李两家人财两空,凤姐坐得3000两银子。

爱字开头的成语

爱势贪财    爱屋及乌

包含有爱字的成语

爱屋及乌    爱势贪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成语铁杵磨针的故事及启示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铁杵磨针的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铁杵磨针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铁杵磨针的启示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三生有幸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有一个和尚,号国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过一处地方,看见一个妇人在河边汲水,那位妇人的肚子很大,已经怀孕了。圆泽指着妇人对李源善说:“这个妇人怀孕已经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儿子,可是我一直避着,现在看见她,没有办法再避了。三天之后,这位妇人已经生产,到那个时候请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婴孩对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这一笑作为凭证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再相会罢。”他们分别后,就在这一天夜裹圆潭果然死了,同时那个孕妇也生了一个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圆泽的话,到那位妇人家里去探看,婴儿果然对地笑了一笑。等到第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达天竺寺去寻访;

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旧情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现在一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别的缘份。或朋友闲在一种偶然的机会里或特殊的环境中相识,成为知己,又能够帮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来称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一鞭先著成语故事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ī biān xiān zhuó

【出处】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见《晋书·刘琨传》。

【解释】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先吾著鞭

【同韵词】以约驭博、闭关锁国、强死赖活、魂丧神夺、毂交蹄劘、才轻德薄、守约施搏、殴公骂婆、颠扑不磨、棋布星罗。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年轻有为的刘琨胸怀大志,想为国家出力,好友祖逖被选拔为官。他发誓要像祖逖那样为国分忧。后来他当官从司隶一直做到尚书郎。他曾经对亲友写信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成语示例】得脱穹庐似脱围,一鞭先著喜公归。 清·林则徐《送嶰筠赐环东归》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门无杂宾成语故事_300字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mén wú zá bīn

成语故事】晋朝太守刘耽的儿子刘惔学识过人,他能把著名学者孙盛的哲学文章驳得体无完肤,深得司马昱的赏识,被调到外地当官。他信奉老子与庄子的道家学说,主张清静无为,办事非常严肃,过着隐士般的幽居生活,从未有杂乱的客人上门。

【出处】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解释】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形容交友谨慎。

【用法】作宾语、补语;形容交友谨慎

【相近词】门无杂客

【成语示列】唐赵大夫崇,凝重清介,门无杂宾。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分庭抗礼故事

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抗”原作“伉”,对等、相当的意思,表示宾客与主人分处庭中两旁,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对待。后来比喻地位平等,互相对立。

【出处】:

《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

故事】:

一天,孔子和弟子门在树林里休息。弟子门读书,孔于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树林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并且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渔夫微微一笑,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渔夫说完,转身朝河岸走去。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追他!”孔子快步赶到河边,渔夫正要划船离岸,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两拜,说:“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过高深的教导,怎么敢不虚心地请求您帮助呢?”渔夫也不客气,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蔼。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贵的。以此用于人间的情理,事奉亲人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孔子听得很有启发,不住地点头。最后,孔子卑谦地对渔夫说:“遇见先生真是幸运。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授。请告诉我您住在哪里好吗?”渔夫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而是跳上小船,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送给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渔夫的船影,一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儿,听不见划水的声音,才惆怅地上车。子路对孔子出乎寻常的表现不理解,在车旁问道:“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还没见过像渔夫这样傲慢的人。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得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个渔夫撑着船篙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拜后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我们几个弟子都对您这举动觉得奇怪,对渔夫怎么可以这样恭敬呢?”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高兴,伏着车木叹口气说:“唉,子路,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听: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今天这位渔夫是懂得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不敬他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文言文的成语故事2:狐假虎威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翻译: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同仇敌忾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敌。”“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文王对宁俞在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后,命人私下询问他是什么原因。宁俞回答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同恨,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天子为了酬谢诸侯,在酒宴中赐彤弓,赋《湛露》,这是应该的。但如今我们卫国来到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学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沉默不言了。”“敌忾”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成语慷慨激昂的故事

全文共 179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kāng kǎi jī áng

【出处】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 汉·李陵《录别诗》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唐·柳宗元《上权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

【释义】慷慨: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情绪激昂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热血沸腾、意气风发

【相反词】委靡不振、无精打采

【押韵词】源深流长、坦腹东床、私设公堂、救过不遑、世事炎凉、歌声绕梁、时运则存,不用则亡、锦绣心肠、见羹见墙、拱手而降

【英语】vehement

【日文】慷慨激昂

【法文】soulevédenthousiasme

【语文同步】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功,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 鲁迅《〈呐喊〉自序》高中一册·课文·13

成语故事】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从秦国逃回,访到义士荆轲与高渐离,请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一切准备就绪,太子丹率手下着白装送他们到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慷慨而激昂,感人肺腑,一行人洒泪告别

【成语举例】在东京聚首时,一谈到国事上来,总要谈得慷慨激昂,而且有点口角流沫。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成语例句】

◎ 江姐,人们对她并不陌生,从小说到戏剧,江姐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位慷慨激昂的革命者形象。

◎ 而同属于这一声腔系统的河北梆子则不用秦声,在北京语音中不用"上口字",唱腔适于表达慷慨激昂之情,常有数十句到上百句的连唱,行当、程式大体近似京剧,花脸常用假嗓。

◎ 他们大多能说会道,翻脸不认人,唯利是图,心狠手辣,特别是他们去谈生意时,忽而慷慨激昂,忽而悲天悯人,一会儿赌咒发誓,一会儿又欲擒故纵,装出一副对所谈的买卖似乎毫无兴趣的样子。

◎ 李基虚听了岳飞这一席慷慨激昂的话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当下毅然决然地说:

◎ 这样的精神风范,对于每个人会是无声的滋润,其效应绝不弱于慷慨激昂的登高一呼的激励,至少会是相同的。

◎ 在他丰富的姿态中,有时婀娜妩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有时粗豪雄健,使人感到慷慨激昂。

◎ 袁寿山这番慷慨激昂、冠冕堂皇演说,使在座的同行们目瞪口呆。

◎ 在那些诗里面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悲剧,也没有慷慨激昂的壮烈的情景,只是些小巧,和平,委婉的咏歌而已。

◎ 王芗斋正慷慨激昂地谈论着武术界的不平事,忽听客厅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 诵读陆游、辛弃疾的爱国主义诗词,我们就会有慷慨激昂、浩然之气填胸臆的感觉;品味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的田园山水诗,我们就会有恬静安适之感;阅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我们就会忍俊不禁,捧腹而笑。

◎ 《齐物论》中另一重要命题是"齐是非"("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云云);可是在《天下》、《胠箧》等篇中又力驳儒墨等家之说,慷慨激昂,可见在他看来,他与儒、墨之间还是有是非之分的,这就同"齐是非"不合了。

◎ 高明的演讲家在鼓动听众时,除了运用慷慨激昂的言辞之外,还常常配合挥手的动作,使其珠联壁合,相得益彰,完美地完成表情达意的任务。

◎ 由于这丑不像悲剧那样给人带来慷慨激昂,而是轻松愉快的嬉笑,尖锐深刻的嘲弄、揭露和讽刺,因此它必然具有情趣的戏谑性。

◎ 在20首波罗乃兹舞曲中,早期作品偏于技巧的辉煌和风格的华丽,随着阅历的变迁,这种舞曲在他笔下越来越悲壮宏伟,甚至有些慷慨激昂之气。

◎ 他在一份无政府主义刊物上发表了《人与现存社会》和《革命》的"造反"文章,并且到激进的工人俱乐部去进行慷慨激昂的鼓动演讲。

◎ 它明显地引入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汲取了我国北方音乐的巨大能量;内容具有批判意识,风格慷慨激昂,带有强烈的宣泄色彩;是刚刚萌生的乡土摇滚与传统民歌的折中。

◎ 会议室里,坐满了基地下属厂所等单位的领导,张贵田在慷慨激昂地作动员报告……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滴水穿石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dī shuǐ chuān shí

【出处】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释义】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用法】作谓语、状语;比喻坚持就是胜利

【结构】兼语式

【相近词】铁杵磨针

【反义词】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同韵词】绝妙好词、事核言直、好言甘辞、与世长辞、一诺无辞、万口一辞、天值地值、一文不值、高掌远蹠、众口一词。

【年代】古代

【谜语】屋檐下的石洞

【德语】steterTropfenhǒhltdenStein

【日文】雨垂(あまた)れが石(いし)を穿(うが)つ

【法文】àforcedepatienceonarriveàtout

【俄语】кáпляпокáплеикáменьолит

成语故事】宋朝崇阳县令张乖崖为官清廉,铁面无私。一次见县衙管理铁库的库吏从钱库里偷了一文钱,张乖崖认为数量虽小但性质严重,必须严惩。该官吏不服,张乖崖判他死刑并在判决书上写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成语示例】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