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华成语故事推荐语【精彩20篇】

每个人成长中都会有很多事,成长就像一朵五彩缤纷的花,伴走我走过童年的道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长的故事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6549

作文

1000

任人唯贤成语故事_900字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任人唯贤”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用人只凭德才。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于。

齐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另一个叫公子小白,他们各有一个很有才能的师傅。由于襄公荒淫无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纠跟着他的师傅管仲到鲁国去避难,公子小白则跟着他的师傅鲍叔牙逃往莒国。

不久,齐国发生大乱,襄公被杀,另外立了国君。第二年,大臣们又杀了新君,派使者到鲁国去迎回公子纠当齐国国君,鲁庄公亲自带兵护送公子纠回国。

公子纠的师傅管仲,怕逃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因为离齐国近,抢先回国夺到君位。所以经庄公同意,先带领一支人马去拦住公子小白。

果然,管仲的队伍急行到即墨附近时,发现公子小白正在赶往齐国,便上前说服他不要去。但是,小白坚持要去。于是管仲偷偷向小白射了一箭。小白应声倒下,管仲以为他已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回鲁国去护送公子纠到齐国去。

不料,公子小白并未被射死,鲍叔牙将他救治后,赶在管仲和公子纠之前回到了齐国都城,说服大臣们迎立公子小白为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再说管仲回到鲁国后,与公子纠在庄公军队的保护下来继任君位。于是,齐、鲁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鲁军大败,只得答应齐国的条件,将公子纠逼死,又把管仲抓起来。齐国的使者表示,管仲射过他们的国君,国君要报一箭之仇,非亲手杀了他不可,所以一定要将他押到齐国去。庄公也只好答应。

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往齐国。一路上,他又饥又渴,吃了许多苦头。来到绮乌这个地方时,他去见那里守卫边界的官员,请求给点饭吃。

不料,那守边界的官员竟跪在地上,端饭给管仲吃,神情十分恭敬。等管仲吃好饭,他私下问道:“如果您到齐国后,侥幸没有被杀而得封任用,您将怎样报答我?”

管仲回答道:“要是照你所说的那样我得到任用,我将要任用贤人,使用能人,评赏有功的人。我能拿什么报答您呢?”

管仲被押到齐国都城后,鲍叔牙亲自前去迎接。后来齐桓公不仅没有对他报一箭之仇,反而任命他为相国,而鲍叔牙自愿当他的副手。原来,鲍叔牙知道管仲的才能大于自己,所以说服齐桓公这样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分鞋破镜的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fēn xié pò jìng

成语故事】宋人程怀鹏举被掳到张万户家作奴隶,娶张所掳宦家女某氏作妻。某氏见程怀鹏举才貌非凡,不是久居人下的人,多次劝程逃跑。程怀疑妻子受张唆使试探自己,向张报告,某氏因此被逐。某氏临行,脱下绣鞋一只与程交换,期望日后相见。

【典故】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南朝陈徐德言娶陈后主妹乐昌公主为妻,公主有才貌。陈亡之际,德言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镜,夫妻各执一半,相约日后合镜相会。

【释义】比喻夫妻分离。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夫妻之间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分钗破镜

【反义词】破镜重圆

【同韵词】白日梦、心安神定、有幸有不幸、打牙打令、哑子做梦、挟主行令、积善余庆、帘窥壁听、祝鮀之佞、班师得胜、......

【示例】明·陶宗仪《辍耕录·贤妻致贵》载,宋程鹏举被虏于张万户家为奴,……娶张所虏宦家女某氏为妻。……妻临行,脱绣鞋一只换程鞋一只,期望日后执此相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呆若木鸡的成语解释及故事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dāi ruò mù jī

【出处】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庄子·达生》

解释】獃:傻,发愣的样子。獃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呆板。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呆头呆脑、目瞪口呆。

【反义词】活泼可爱、神色自若。

【押韵词】间不容息、寸阴可惜、同休共戚、跂行喙息、旰食宵衣、二者必居其一、百无失一、发昏章第十一、以防万一、感今怀昔。

【年代】古代

【谜语】最愚蠢的鸡

成语故事】西周时期,纪渻子专门为宣王养斗鸡,宣王一再催问纪渻子养的斗鸡如何样了?40天过后,纪渻子养的斗鸡像一只木头做的,不惊不动,别的鸡见它都吓跑了,这只鸡天下无敌。

【示例】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呆若木鸡。 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成语造举】

1、旁边的光绪呆若木鸡,面如土色。

2、他们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往往能处危不乱,急中生智,化险为夷,而那些心理素质欠佳的军人则可能恰恰相反,他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常可能手足失措,目瞪口呆,呆若木鸡、或者乱作一团。

3、阿明坐在前座,一副呆若木鸡的样子,范学锋几次想叙述我们昨夜如何把阿明架回酒店的经过,均被阿明厌烦地打断,范学锋又提到他跟BAR里的某小姐约好了如何再见面,阿明恶狠狠地说:"白给也不要!"又说:"那二锅头肯定是假酒,以前上学喝个半斤八两的一点事没有。"

4、如果面对一个缺乏想像力的人,音乐也只好呆若木鸡地矗在那里。

5、王强被闪电击中了,呆若木鸡。

6、蒲松龄听着呆若木鸡,待髭神停口后,蒲松龄似被彻底摧垮了,突然,他拍案而起。

7、这噩耗犹如晴天霹雳,使小青蛙呆若木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故事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鼓励人们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样才能做个明白人;如果只信一个人的话,就如同在暗夜中一样,心中无数。

出处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魏徵传》。

故事

唐太宗时的谏议大夫魏徵,有很高的学识,并且敢于向皇帝直言谏劝和提出各种建议,在朝廷中有很高的威信,唐太宗对他也相当敬重。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徵:“为君何道而明?何失而暗?”意思是做皇帝的是由于什么样的优点而成为贤明的?又是由于什么样的过失而使他糊涂的?

魏徵答道:“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

就是说贤明的皇帝之所以贤明,是因为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而有些皇帝之所以糊涂,是因为片面地只爱听少数人的话。

魏徵还举了两个贤明的古帝尧、舜为例,说他们因为善于吸取四面八方、特别是下层人民的意见,所以能够战胜敌人,保住了天下。又列举了秦二世、梁武帝和隋炀帝为例,说他们因为偏听偏信,结果都不免遭到悲惨的败亡。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成语,就是从魏徵的话中提炼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人自为战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在楚汉战争中,汉大将韩信有一次率领数十万人马,前去攻打依附于项羽的赵国。赵王和主将陈余得知汉军来攻,在井陉集中二十万大军抵御,兵力大大超过汉军。

部将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井陉这条路很狭窄,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队伍必定拉得很长。请拨给他三万人马,拦截敌军的粮草,再截断他们的后路,不用十天,定可将韩信等人的头献上,但陈余没有同意。就这样,韩信在井陉狭窄道路没有遭到袭击。在出井陉口前,他先派两千轻骑兵从隐蔽小道上山,在那里观察赵军,准备行动。

韩信又派出一万人为先头部队,命他们出了井陉口就背靠河水,摆开战斗列队。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认为这是犯了兵家的大忌。

天刚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旌旗和仪仗,大模大样地开出井陉口。赵军立即打开营垒,向汉军发起猛烈的攻击。激战了一会儿,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营。河边阵地的部队马上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不逞之徒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不逞之徒指的是因失意而胡作非为的人,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年》关于子驷的一段记载。

子驷,即郑国的公子驿。当时,郑国各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内部矛盾很尖锐。郑僖公是被子驷杀死的。子驷杀僖公,立了僖公的五岁的儿子嘉为国君(即简公),这样,他就操纵了郑国的国政。后来,有不少贵族的公子就联合反对子驷,准备发动政变。子驷知道了,便“先下手为强”,杀了子狐、子熙、子侯、子丁等公子3子狐的两个儿子吓得逃往卫国,其余的反对派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子驷对尉止也有很深的成见,因此,在晋国率领诸侯之师攻伐郑国,郑国出兵抵御于牛首的战役中,子驷故意减少尉止部队的兵车数童。尉止俘获的俘虏,子驷又不算数、不计功。当初子翩在划定田边地界的时候,还侵占过司氏、堵氏、侯氏、于师氏的田地。因此五家贵族纠合了一批不逞之徒(不得志的人),以公子们被害为由,发动了政变s十月十四日这一天,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带领众人,攻人宫中,杀了子驷,把郑简公劫走,局势极度紧张。后来子产和子娇发兵,杀了尉止和子师仆,侯晋、堵女父和司臣逃到国外去了,乱事才告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故事典故不翼而飞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有一年秦王派大将王稽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一连攻了十七个月,也攻不下城池。

王稽非常烦恼,有个名叫庄的人向王稽献计说:“你如果犒赏部下,就可以鼓舞他们的斗志,邯郸攻破是有希望的。”

王稽不耐烦地说:“我是统帅,只知道服从国王的命令,别的事情管不了那么多。”

庄并没有被王稽的不耐烦而吓退,他继续说道:“你这样讲不太对。即使是父亲给儿子下命令,有的可行,有的就不可行。……我看你一味媚上欺下,独断专行,轻视士兵已经很久了。我听说,假如有三个人谎称老虎来了,那么听的人就会信以为真;如果有十个人合力弯一个木槌,就能把木槌弄弯;如果大家都口传消息,要求你改变指挥方法,这消息没有翅膀也会飞得很远。这说明众部下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你还是赏赐一下你的将士们吧!”

可是,王稽还是听不进庄的意见。

几天之后秦军果然发生叛乱,严重地影响了战事的顺利进行,秦王很是恼怒,就把王稽处死了。

不翼而飞这个成语较多形容东西突然不见了,看完今天的故事后大家知道它的另一层含义了吗?它也可以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故事中的王稽不听信士兵庄的建议,奖励士兵们这个消息传播的很快,几天后秦军发生叛乱,严重影响战事的顺利进行,最后秦王恼羞成怒处死了王稽。

这个成语教育小朋友们,要争做一个好孩子,这样佳名以飞快的速度传播出去,大家都会喜欢并且尊重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简短成语故事奉公守法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時期,赵国出了一个名叫赵春的人,他善于用兵,屡建奇功,被赵惠文王赐号马服君,位列上卿。赵奢原来只是赵国田部吏,他忠于赵王室,处理事情公正无私。有一天他到平原君赵胜家去收田税,赵胜家的管事者仗着赵胜是赵国的相国,硬是不肯缴纳田税,表现得异常骄横。赵奢根据赵国当時的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平原君手下九个参与闹事的人。赵胜知道后,大发脾气,扬言要杀赵奢。赵奢为此找到平原君赵胜说:“您是赵国王族的贵公子,现在却纵容您家管事人违反国家法令,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国家法律,国家必然衰弱,其他的国家就会来侵犯我们,甚至把赵国灭掉。而如果您能够带头遵守国家的各项法令制度,那么上上下下的事情就能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国家也就会强盛起来,赵家王朝就能稳若泰山。您身为王族公子,怎么能看轻国家的法令呢?”赵胜听了很是信服,这个故事讲的是希望赵胜“奉公如法”。后来人们把“奉公如法”改成了“奉公守法”,沿用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是可忍,孰不可忍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是可忍,孰不可

成语拼音:shì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

成语用法:作分句;指绝不能容忍。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是:这个;孰:什么。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绝不能容忍。

成语来源: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成语造句: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3章:“小小三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成语故事

春秋末年,鲁国贵族季孙氏操纵朝政大权,把鲁昭公赶到齐国,把鲁哀公赶往卫国。他更为放肆,在家设置“八佾”这个只有太子才能享用的大型舞乐队,严重违背了周礼,孔子气愤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是字开头的成语

是可忍,

包含有是字的成语

一身是胆    马首是瞻    解铃还是    唯命是从    丁是丁,    老而不死    是可忍,    三十六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猴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586 字

+ 加入清单

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下面是由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关于猴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关于猴的成语故事:沐猴而冠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纷纷起兵反秦。他们在全国各地和秦军作战,没有统一的指挥,于是约定:如果谁能够先打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暴政,谁就做关中王。

在这些起义军将领中,刘邦和项羽是最有实力的,刘邦虽然出身卑微,但善于用人,所以他手下有很多本领高强的人。而项羽本人就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所以他领导的起义军的军事力量是最强的。但是,他这个人有些刚愎自用,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一向独断专行。在战争发展的过程中,刘邦充分听取部下的意见,进攻路线安排得十分巧妙,受到的阻力较小,因而得以抢先一步进驻咸阳,俘虏了秦王子婴,灭了秦朝。但是,刘邦心里清楚,凭自己的实力一时还无法与项羽对抗,他便以退为进,先将军队撤出了咸阳,等待日后有了机会再成就大事。

项羽的路线安排不是很好,所以总是和秦军正面遭遇,费尽千辛万苦还是晚来一步。所以他对刘邦极为不满,就以胡作非为来发泄心中的怨愤。项羽率领大队人马到处冲撞杀戮,又放火烧了秦宫,大火烧了几个月,把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烧成了一片焦土瓦砾。即便这样,他还觉得不够解气,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宝玉器洗劫一空,然后准备率领众人回到江东。

当时,项羽手下的有识之士劝他说:“咸阳处在关中要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而且地势险要,您不如就在这里建都,这样有利于您奠定霸业。”项羽本也有些心动,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阳已被自己弄得残破不堪,哪里还像个都城的样子?就更加怀念故乡,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对那个劝他的人说:“人要是富贵了,就应该回到故乡去,让父老乡亲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子。要是富贵了还不回故乡,就好像是穿着漂亮的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要回到江东去。”,那人听了这话,觉得项羽实在算不上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对别人说:“人家都说楚国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样,我以前还不相信,这次和楚王谈话之后,我才知道果真如此啊!”,不料,这句话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气,立即把那人抓来,投入鼎镬[ding huò]里活活烹死了。

沐猴而冠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mù hóu ér guàn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贬义词; 指人面兽心的人。

【近义词】衣冠禽兽、道貌岸然、沐猴衣冠

【反义词】正人君子、仁人志士

【例句】那些肥头胖脑的绅士,大肚皮的豪商,~的穿着西洋礼服,其实都是资本家的走狗。

关于猴的成语故事:沐猴而冠点评

从沐猴而冠的成语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项羽的性格,沽名钓誉,残忍野蛮,贪婪,目光短浅,由此也可以看出项羽失败的原因。小朋友们,我们不要做这样的人哦!

关于猴的成语故事:杀鸡儆猴

春秋时期,齐景公任命田穰苴[ráng jū]为将,带兵攻打晋、燕联军,又派宠臣庄贾作监军。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营门集合。

第二天,穰苴早早到了营中,命令装好作为计时器的标杆和滴漏盘。约定时间一到,穰苴就到军营宣布军令,整顿部队。可是庄贾迟迟不到,穰苴几次派人催促,直到黄昏时分,庄贾才带着醉容到达营门。

穰苴问他为何不按时到军营来,庄贾无所谓,只说什么亲威朋友都来为我设宴饯行,我总得应酬应酬吧?所以来得迟了。

穰苴非常气愤,斥责他身为国家大臣,有监军重任,却只恋自己的小家,不以国家大事为重。庄贾以为这是区区小事,仗着自己是国王的宠臣亲信,对穰苴的话不以为然。

穰苴当着全军将士,命令叫来军法官,问:“无故误了时间,按照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穰苴即命拿下庄贾。庄贾吓得浑身发抖,他的随从连忙飞马进宫,向齐景公报告情况,请求景公派人救命。

在景公派的使者没有赶到之前,穰苴即令将庄贾斩首示众。全军将士,看到主将杀违犯军令的大臣,个个吓得发抖,谁还再敢不遵将令。

这时,景公派来的使臣飞马闯入军营, 拿景公的命令叫穰苴放了庄贾。

穰苴沉着地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见来人骄狂,便又叫来军法官,问道:“乱在军营跑马,按军法应当如何处理?”

军法官答道:“该斩。’来使吓得面如土色。穰苴不慌不忙地说道:“君王派来的使者,可以不杀。”

于是下令杀了他的随从和三驾车的左马,砍断马车左边的木柱。然后让使者回去报告。穰苴军纪严明,军队战斗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胜仗。

杀鸡儆猴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shā jī jǐng hóu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

【解释】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杀一儆百

【近义词】衣杀一儆百、杀鸡骇猴

【例句】他现在玩的就是杀鸡儆猴的把戏。

关于猴的成语故事:杀鸡儆猴点评

杀鸡儆猴是做事的一种策略,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采用这杀鸡战术,不管它怎样顽强抗拒,只要雄鸡一声惨叫,鲜血一冒,猴子一见,便全身软化,任由捉获了。杀鸡儆猴的做法,能够警示他人。

关于猴的成语故事:猿猴取月

传说古代波罗奈城有五百猕猴。

有一天五百猕猴游行林中,见树下井中有月亮的倒影。

猕猴王就对所有的猕猴说:“今天月亮掉到井里,我们大家得想办法捞出来挂到天上去。”

于是这些猴子就在树一只接一只地往井中延伸,结果树枝断,全部落井。

猿猴取月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yuán hóu qǔ yuè

【出处】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解释】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白费力气。

【同韵词】杀人不见血、椎心泣血、以血还血、金针见血、旋生旋灭、黄金世界、不惜一切、张设布列、穷凶极虐、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关于猴的成语故事:猿猴取月点评

猿猴取月的故事滑稽可笑,更让人深思。猿猴取月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事情的方方面面,不要盲目的去做,这样不仅是在做无用功,还会伤害到自己,反而得不偿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成语故事《九牛一毛》中英文版

全文共 1462 字

+ 加入清单

Li Ling was a great general during the time of emperor Han Wu-di (hàn wǔ dì汉武帝). He was a very good fighter, and he won every battle.

One time, however, Li Lings troops were so hopelessly outnumbered by the Huns that although they fought bravely, the whole army was soon taken captive.

Li Ling shamefully surrendered for the moment, planning to wait for an opportunity to strike back.

But when news of the surrender reached the capital, the emperors jealous ministers began to degrade Li Ling in front of the emperor.

What he heard made the emperor so angry that he had Li Lings wife and mother put to death.

Ze-ma Chian, who had always respected Li Ling, believed that he wouldnt surrender without a reason, and urged the emperor not to believe rumors.

Sz-ma Chian then wrote a long letter to a friend, saying, "I am now in the middle of writing a history book. If I die, it will be as if one ox in a group on nine were to lose a single hair. I am willing to withstand punishment in order to complete this book." Sz-ma Chian finally did finish his book - the very famous Shr-Ji.

This time, the emperor grew angry at Sz-ma Chian, and locking him up, punished him severely.

西汉时代有个很有名的大将军名叫李陵,他骁勇善战,百战百赢。

有一次,虽然李陵的军队奋勇杀敌,因为兵力不足而战败投降。

李陵打算暂时先忍辱投降,以便伺机等待机会反击。

但当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到首都,皇上身边嫉妒的大臣们都开始指责李陵。

皇上十分气愤,他将李陵的妻子与母亲都赐死了。

司马迁一直很敬重李陵,他不信李陵会无缘无故投降,便谏言皇上不要听信谣言。

但就因为这样,皇上便迁怒司马迁,并将他囚禁,进行严惩。

司马迁随后写了一封长信给他的朋友,说道:“我现在在写一部历史长篇,如果我死了,就如同九牛一毛般微不足道,但我愿意承受住这般的惩罚,来完成这部书。”最终,司马迁完成了这部名流千古的史学著作——《史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伤风败俗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伤风败俗

成语拼音:shāng fēng bài sú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道德败坏的行为。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伤:损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成语来源:《魏书·游明根传附肇》:“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成语造句:聂绀弩《探春论》:“其欺天害理,伤风败俗,无君无父,断子绝孙为何如乎!”

伤风败俗的成语故事

伤风败俗出处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释义“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常用于谴责不正当的行为。故事唐宪宗时,佛教盛行,连宪宗也笃信佛教。有一次,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韩愈反对宪宗这一做法,特地写了《论佛骨表》,呈交给宪宗进行谏阻。在《论佛骨表》中,韩愈说:佛教是从外国传来的,中国古时候根本没有。尧、舜、禹等古代圣人不知道有什么佛教,但他们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他们在位的时间长,寿命也很长。佛教是从东汉明帝时期传人中国的,明帝在位只有18年,宋、齐、梁、陈和北魏后的各个朝代,对佛教无比信奉,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就拿梁武帝来说吧,他祭相不用牲畜,自己不吃荤,还三次出家当和尚,结果还是被叛军包围,活活饿死。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但却悲惨死去。现在,陛下把佛骨迎到宫里来供奉,使王公大臣们奔走施舍,浪费大量的财富。有的百姓愚昧无知,甚至发狂地烧的自己的身体,以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这败坏风俗的事,会被人们当作笑话四处传播,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依我看来,应当把那块佛骨扔进水里或者投入火中才是!

伤字开头的成语

伤风败俗

包含有伤字的成语

伤风败俗    两败俱伤    两虎相斗    少壮不努    暗箭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典故成语故事6:孟母三迁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zhǎng)氏守节。孟子家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他就学了些丧葬之类的事。孟母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就学了些做买卖和屠宰的东西。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适合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决一雌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雌雄:雌性和雄性;比喻胜负、高低。进行较量;分出胜负或高下。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一雌雄。”

成语简拼:JYCX

成语注音:ㄐㄩㄝˊ 一 ㄘˊ ㄒㄩㄥ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决一雌雄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较量一下胜败高低。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雌,不能读作“chí”。

成语辨形:决,不能写作“抉”。

近义词:决一胜负、鹿死谁手

反义词:不分胜负

成语例子:来,再杀一盘,我们决一雌雄!

英语翻译:struggle for mastery

日语翻译:勝負を決(けっ)る

其他翻译:se battre jusqu à une décision

成语谜语:定性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两军在广武对阵,双方的军士和当地的百姓都怨声载道。项羽急于要消灭刘邦,他对刘邦说:“天下争雄只有你我二人,我不想兴师动众,单独与你决一雌雄。”刘邦笑着谢绝,表示愿意斗智而不是斗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光彩夺目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guāng cǎi duó mù

成语故事】西晋时期,荆州刺史石崇靠抢劫外地商人而积累了万贯家财,被调至京城做卫尉,大肆挥霍。晋武帝的舅舅王恺也极力铺张浪费,想办法与石崇比富。王恺得到一株珊瑚十分得意,拿到石崇家。石崇拿出六七株光彩夺目的珊瑚送给他。王恺自叹不如。

【出处】乃令左右引于宫内游观,玉台翠树,光彩夺目。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十三

【解释】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颜色鲜艳耀眼

【相近词】光辉灿烂、光芒耀眼、色彩鲜明

【反义词】暗淡无光、黯然失色

【其它使用】

◎ 远方,绿色的原野上有一座村落,那红艳艳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

◎ 红的火红,绿的碧绿,黄的金黄,白的雪白,光彩夺目,漫天飞散。

◎ 他们在山外穿着光彩夺目的民族服装,虽然引起人们的注目,但都以友善的眼光相看,亲切相待。

◎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 其时天色已近黄昏,马路对面的绿灯显得格外光彩夺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尾大不掉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楚国国君楚灵王于公元前531年在城地、蔡地、不羹筑城,并打算派弃疾做蔡公。为此,楚王向申无宇征求意见:“你看让弃疾去蔡地怎么样?”申无宇说:“选择儿子没有像父亲那样合适的,选择臣子没有像国君那样合适的。郑庄公在栎地筑城西安置了子元,使昭公不能立为国君。齐桓公在谷地筑城而安置了管仲,到现在齐国还得到利益。臣听说,五种大人物不在边境,五种小人物不在朝廷;亲近的人不在外边,寄居的人不在里边。现在弃疾在外边,郑丹在里边,君王恐怕要稍加戒备才好。”楚王说:“国都有高大的城墙,怎么样?”申无宇回答说:“在郑国的京地、栎地杀了曼伯,在宋国的萧地、毫地杀了子游,在齐国的渠丘杀了无知,在卫国的蒲地、戚地赶走了献公。如果从这样看来,就有害于国都。树枝大了一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动,这是君王所知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239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因魏军不擅水战,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以抵御风浪。这一天,曹操正在大船上演练水军,程昱、荀攸都对曹操说:“铁锁连船固然有好处,可是万一东吴用火攻,便难躲避。”曹操听后大笑说:“你们哪里知道,火攻要靠风力。现在正是冬天,只有西北风。东吴若要用火攻,被西北风一吹,岂不是自己烧自己?”

却说周瑜有一天站在山上眺望对岸形势,忽然狂风大作,一面旗角不时从周瑜脸上拂过,周瑜猛然想起一件事来,心里一急,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昏迷过去。

周瑜卧病在床,鲁肃非常着急地去见诸葛亮,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都督的病,我倒是会治。”鲁肃高兴地说:“先生真能把都督的病治好,便是救了江东百姓!”忙请他去给周瑜看病。

周瑜见诸葛亮到,披衣坐在床上,诸葛亮问候说:“几天没有见面,想不到都督竟病了。”周瑜说:“人有旦夕祸福,谁也说不定。”诸葛亮笑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怎么能料得到呢?”周瑜听了,顿时变色,呻吟了两声。

孔明说:“都督心中是觉得烦闷吧?”周瑜说:“对。”孔明说:“这个病必须用凉药来治。”周瑜说:“已经服过凉药了,全没有效用。”孔明说:“得先理气,气如果通顺了,都督的病自然也就好了。”

周瑜估计诸葛亮一定知道自己的心思了,便用话试探着说:“想要顺气,该服什么药呢?”孔明请左右的人都出去后,在纸上写了十六个字的药方:“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看完,大吃一惊,心中暗想:孔明真是神仙!我的心事他早猜到了。便笑着说:“先生已经知道我的病源,得用什么药来治呢?病情危急,请先生救我。”诸葛亮根据对气象的观察,已经预测到这几天会有一场突发的东南风,就说让周瑜筑造七星坛,他在坛上作法,借三日东南风破曹操。周瑜一听,病完全好了。

七星坛筑成,诸葛亮披散着头发,赤着双脚,身上穿件道士的法衣,开始借东风。到三更时分,果然吹起了东南风。周瑜正在高兴,突然想到诸葛亮的本领实在了不起,留他不得,立即派丁奉、徐盛去七星坛杀诸葛亮。谁知这时,诸葛亮早已不见了人影。

诸葛亮回到夏口,当即调兵遣将,到各处堵截袭击曹军。关羽见军师派了别人,却唯独漏了他,便问军师为什么,诸葛亮说怕他放了曹操。关羽便立下军令状,诸葛亮才勉强答应,派他带着关平、周仓去华容道埋伏。

黄盖依计准备好二十艘火船,船内满载芦苇干柴,灌了鱼油,铺上硫黄,派人给曹操送信,约定夜间押着粮船去投降,船上都插着青龙牙旗做标记。到了三更天,东南风很急,月光下,江水被风吹动,就像万条银蛇。曹操迎风站在大船上,遥望江面,想着不久就可以进军江南,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忽然,一个军士指着前方说:“江南有一队船过来了。”不大工夫,已经看得很清楚,那些船上都插着青龙牙旗。曹操高兴地说:“黄盖投降来了!这是上天在帮助我!”

来船越来越近,程昱看了一会儿,对曹操说:“黄盖的船是假的!如果是粮船,一定是又稳又重,可前边来的船却很轻似的浮在水面上,现在又刮着东南风,如果敌人用计可怎么办?”曹操一下明白过来,但为时已晚。黄盖的船一点上火,火趁风势,风助火威,二十艘火船撞入水寨,曹军的水寨顿时大火冲天,把天空都映红了。甘宁带领部下,打着曹军旗号,往曹操的粮库放火。顿时水上、岸上大火连成一片,曹操在火阵中左突右闯,带领着张辽等人往乌林狂奔而去。

曹操逃到乌林,见这里山势险要,树林茂密,忽然仰天大笑起来说:“我不笑别人,只笑周瑜、诸葛亮毕竟不懂计谋。若先在这里埋伏一军,那就厉害了。”语音未落,赵云率军杀出,曹操吓得几乎从马上跌了下来。曹操慌忙叫手下徐晃、张合挡住赵云,自己则抽身逃走。赵云拦杀了一阵,抢了不少旗帜,便领着人马走了,没再向前追赶。

曹操与众人逃到葫芦口,兵将饿得发慌,马也走不动了。曹操令人埋锅烧饭,自己又大笑起来说:“周瑜、诸葛亮到底没有计谋,要是在这里也埋伏一队人马,那我们还逃得了吗?”话刚说完,张飞便率兵杀了出来。曹兵在长坂桥见识过张飞的厉害,个个胆寒,有的连马都上不去了。匆忙之间,许褚飞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也上前夹攻,曹操乘机逃走。张飞缴获了不少战马、旗帜,回夏口报功去了。

到了十字路口,探路的军士向曹操请示方向。曹操便传令“走小路”。原来,曹操想:诸葛亮诡计多端,他故意派人在山路上点起烟火,使我军不敢从山路走,他却在大路上埋伏好了等我们,我偏不上他这个当!走了半天,路渐渐平坦了,曹操又哈哈大笑起来,部将知曹操又是在笑诸葛亮、周瑜无谋。笑声未落,只听一声炮响,关羽领兵拦住了去路。

众将已经人困马乏,看到前面是关羽,都吓得丢魂丧胆,不能再战。曹操愣了一会儿,说:“到这个地步,也只好决一死战了!”众将说:“就是人不怕死,马也没有力气了,哪里能够打仗!”谋士程昱建议曹操亲自去向关羽求情,也许能放曹操人马过去。曹操一想也只有这个办法,便硬着头皮去求关羽。关羽见曹军个个衣甲不全,浑身泥浆,泪流满面,心中不忍,再想起曹操当年对他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自己闯关杀将之后,曹操特意派张辽拿着文书,通知各关口放行,便不由得动起感情来,于是长叹一声,转过身子把他们放走了。

关羽猛然记起军令状,忙又勒马回头,大喝一声:“你们往哪里走!”曹军一听,吓得滚下马鞍,伏在地上哭拜。关羽到底重义气,还是放了曹军。曹操走出华容道,待曹仁赶来接应时,只剩二十七骑了。

这一仗杀得曹军死伤无数,大伤元气。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典故也由此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故事读书笔记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可是,妈妈讲的太慢了,也太少了,听到石老师说要看这本书,我立马让爸爸给我买来看,看着看着,我就被成语里面的小故事给吸引住了。真的是太让我爱不释手了,“成语爷爷”真的是太有智慧了,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让我为之深深地吸引。

其中有一个“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说的是一个人总是觉得他的禾苗长得太慢了,于是就拔出这些禾苗想让它长得快一些,但是因为禾苗离开了土地就全部死掉了……

我喜欢《成语故事》这本书,它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明白了事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有借无还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ǒu jiè wú huán

【释义】指借别人东西耍赖不归还。

【用法】作宾语;指借别人东西不归还

【结构】联合式

【相反词】有借有还

【押韵词】上挂下联、美意延年、种玉蓝田、孤立无援、枯本竭源、勺水一脔、封己守残、耳食之谈、打破疑团、家学渊源

【年代】当代

【谜语】大虫借猪

【邂逅语】刘备借荆州;黄鼠狼借鸡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赤壁大战后,曹操败弃荆州、南郡、襄阳三城,刘备趁机派兵独占这三座城池,周瑜回师后大怒,派鲁肃去责问诸葛亮。诸葛亮说他是代荆州原主人刘琦管理。刘琦死后,鲁肃去讨还荆州,诸葛亮说待打下西川后再还,鲁肃无奈而返

【示例】他借东西向来是有借无还的。

【成语造句】◎ 于是生产队不得不借粮给他,当然是有借无还。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华成语故事:两败俱伤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韩国和魏国打仗,打了一年多,双方都不能取胜,秦惠王想趁机插手, 又拿不定主意。

正好楚国的谋士陈轸来到秦国,秦王便向他请教。 陈轸便给秦王讲了个故事:有个卞庄子,住在旅馆里。一天,他听说附

近的山里来了两只老虎,正在吃一条牛,就想拔剑出去。旅馆的伙计赶忙制止他说:“现在先不要急着去打,两只老虎吃来吃去,必然会发生争斗,等到它们互相咬伤了,您再去打,不就容易得多了吗?而且还可以得到打死两只老虎的好名声哩!”

卞庄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站在高处监视着。果真没多久,两只老虎就厮打起来,打来打去,小的被咬死,大的被咬伤。这时卞庄子冲出去,很轻易就砍死了受伤的老虎,果真得到了刺死双虎的名声。

陈轸讲完了故事说:“大王,现在韩魏相攻不正是两虎相斗么!您等到 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去插手,就与卞庄子打虎一个样了。”

秦王果然按照陈轸的话去做,在韩魏战争中,秦国一直没去插手。直到 两国被长期的战争拖得精疲力尽,秦国才开始派兵,很容易就取得了胜利。 “两败俱伤”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两”指斗争中的两方;“俱” 是都的意思。这个成语是指争斗的双方都受到了损伤破坏,谁也没得到好处。由这个故事还引出了成语“坐山观虎斗”,它用来比喻在双方相互争斗中,第三者暂时采取旁观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竭尽全力成语故事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竭尽全力

【拼音】: jié jìn quán lì

【解释】: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原作竭尽心力,见于《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东汉末年,有一个叫杨沛的人,字孔渠,当过新郑长。曹操路过新郑的时候,部队缺粮,杨沛帮助过曹操,因此深得曹操喜爱。曹操辅政以后,杨沛升为长社令。他不畏豪强,不管谁犯了法,都依法惩办,得到曹操的称许。

当时,曹操出征在外,听说国都邺城治安太乱,便发诏选一个邺城令,其入选标准是要有杨沛那样的胆略和水平。选来选去,没有合适的,于是将杨沛提拔为邺城令(当时叫京兆尹)。杨沛上任之前,曹操召见了他,并问他如何治邺。杨沛回答:我一定竭尽心力,大力宣传法纪,使人人遵纪守法。曹操听后十分高兴,对左右的人说:你们听见了没有,这才是使人敬服的人。杨沛还没正式上任,一些豪强地主和皇亲国戚听说杨沛要来邺城了,都纷纷告诫自己的子弟检点一些。

【造句】

1、为了让她生活得更好,爸爸竭尽全力地去工作、挣钱。

2、医生正在手术室内竭尽全力地挽救这名病人。

3、做任何事情,只要竭尽全力了就行,哪怕是得到不好的结果,也坚决不后悔。

4、全家人竭尽全力地到处东拼西凑,终于凑够了他的医疗费。

5、我竭尽全力后,才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6、老师说告诉我们,学习上要竭尽全力,才能搞好成绩。

7、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竭尽全力地做好。

8、虽然在这次比赛中他没有拿到第一,但是他已经竭尽全力了。

9、他帮助别人从来都是竭尽全力的。

10、生命垂危的他竭尽全力了才说完最后一句遗言。

11、任何一名有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的医生都会竭尽全力地抢救别人的。

12、他在赛场上竭尽全力地奔跑,终于冲过了终点线。

13、参加抗洪抢险的武警战士,个个都竭尽全力,舍生忘死。

14、地震灾区,救援官兵竭尽全力地救人,连续奋斗了数个日夜也没有合眼。

15、所有队员在场上都竭尽全力地拼搏,所以这场比赛非常精彩。

[ 竭尽全力成语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