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不一样的年味儿作文【合集20篇】

年,中国传统节日,每年春节来临的时候,要在家中把东西整得干干净净,还要在大门上贴对联,窗花等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不一样的年味儿作文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7178

作文

181

年味儿的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我正在睡梦中,忽然“轰、轰、轰”的几声把我惊醒。我忽然想到今天是除夕!“新的一年要到了!”我情不自禁的大叫起来。爷爷闻声起来:“一大早大叫什么?快穿好衣服跟我一起下楼放炮竹!”我连连叫好,拿起衣服和炮竹一边下楼一边迅速的穿衣服。下了楼我右手拿着炮竹,左手拿着火机向炮竹的引子一点,一眨眼“噼里啪啦”的声响直冲我的耳朵。我想这就是年味吧!

放完炮竹,我欣喜若狂地冲进家里。一进门一股油香味奔向我的鼻子,原来是桌子上的几碗炸肉圆放出来的香味。我拿起筷子大口地吃炸肉圆,心里想:“这就是年味吧!”

吃完炸肉圆,爸爸对我说:“熊一豪同学,把这幅对联贴到门口吧!”我接过对联,往门上小心翼翼的贴上去。然后一看上联写道:“新年新景如意春”,下联是:“大吉大利平安福”。我心里连连赞叹着:“好对联!好对联!”这就是年味吧!

我贴完对联走进家里听见爸爸在给姑妈打电话拜年,我心里一震:“我还没用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拜年呢?”我把他们叫到一起对他们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爸爸、妈妈:工作成功、天天开心!”爷爷和奶奶们都笑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就等你这句话!”说着把红包给了我。我拿着红包开心地想:“这就是年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家的年味儿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吹上英里纱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这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我们再一次迎来了令我们期待已久的春节。不知从何时起,出游滑雪成了我们的“年味儿”。今年的奥运会恰逢在韩国平昌举行,真可谓一个“奥运”春节呀!为了提前体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奥运雪场,我们全家决定从南通自驾游到北京开始我们的北京滑雪之旅。

经过14个小时的不间断行驶,我们跨越了3个省,行驶了1400多公里,终于来到了北京张家口崇礼滑雪场。

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皑皑的白雪和清新的空气。我们换好滑雪服,租好滑雪板便直奔滑雪场。我们先来到了初级道。对于我这种“白金级”选手来说,滑初级道还不是小菜一碟!我一会儿走S形,一会儿又挑战过山车,最后来到又冲上了中级道。

滑完雪后,我们又来到了九华山庄来泡温泉。这里的温泉有的晶莹剔透,有的流水潺潺,还有的喧腾飞溅……我还和弟弟泡了一个很奇特的泉——泡沫温泉,泉水上满是泡沫而且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次春节我们过得很开心,但对于妈妈来说,却发生了个小意外,妈妈在滑雪中尾椎骨骨折了,但她仍然很乐观地说:“痛并快乐着,这就是我家的年味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年味儿作文300字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看见香喷喷的饺子时我都会回想起大年三十前一夜的韭菜馅饺子。

每年一月二月,我老家山东,总会弥漫着一股鞭炮的烟味,和飘香的饭菜酒肉味。

为了让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大年三十之前,还得大扫除,要把家里的东西都清一遍,这过年还不能生气,要不然今后的一年都会过的不安稳。

在大年三十前这几天,每家人都在准备春节的红包,在春节那一天会格外热闹,大年三十时,大人们在家准备明早的饺子,小孩们三五成群放鞭炮。晚上,大人小孩们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晚会,一同迎来喜庆的春节。

第二天,春节到了,在这一天,会看见很多的人提着大包小包,他们这是去送礼物呢,有人送钱给小朋友当压岁钱,有人送名牌包或口红送给那些爱化妆的大姐姐,有人提着一大盒烟或喝的补品给青年和老年。

真是怀念,那大年三十的韭菜馅饺子,是多么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年味儿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期间,人们一般要走亲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爸爸老妈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庄,再去老妈老家洛阳。23号我们和其他几个人加行李,满满当当地驾车去了。

经过一整天的颠簸,来到了河南新乡三王庄。到家时已是深夜9点多了,一进卧室就看见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老妈。她穿着棉袄,正在暖炉旁暖手,一见我来了就很激动地笑了笑,操着满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来了,她便问我长问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听不懂的我便找驰哥帮忙。晚上,昌昌来了,他比我大一点,一见我便热情地带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里的那样好,小店的炮很单一,大一点的店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花炮,都是响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为这里的人十分好客,虽然生活节奏慢,但却很令很多人羡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点起床去走亲戚,大半的人我那时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脸,很温暖。有一次竟被强迫吃了两次晚饭,使我一连一整天吃不下东西。26号还是27号,我去了洛阳。

到了洛阳,我见了姥姥——我老妈的老妈。她很慈祥,一见我们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认得了昔日如此关爱她的姥姥,好在我们的到来令姥姥很高兴,晚上,二姨回来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宝宝家,宝宝是我的表弟,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在一起玩,他们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谢。除夕,我又回到了姥姥家,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放炮,年都是这样过的。第二天走亲戚,虽没有三王庄一样里的那么近,可一天下来也忙得够呛,一堆作业都没有做。倒是烩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种不同的菜和肉还有粉丝拌在一起煮,一做出来十里飘香,还有饺子,可让我好好品尝了一顿。

一回家,我就疯了似的赶没做完的作业。唉,春节就这么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生关于过年的作文300字:那种年味儿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窗外的夜空,偶尔会升腾起一多多绚丽的烟花,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新年的脚步正在悄悄走近。

临近新年,山村里的年味和城市里的真的很不一样,山村里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为新年而忙碌了。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按照习俗是送灶神上天过年的日子,人们会准备一些甜甜糯糯的食物,如腊八粥、糖水年糕、糯米汤圆,送灶神,希望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为自己多美言几句。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户户准备了好酒好菜隆重地把灶神接回来,让灶神爷在一年当中好好照看整个家。

送完灶神,接下来家家户户就开始掸尘了,掸尘就是把家里的积尘打扫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迎接新年。

除夕这天,人们最开心也是最忙碌,贴春联,挂灯笼,贴门联、贴窗花,把家里打扮得热热闹闹的。

到了晚上才上过年的重头戏,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桌特别丰盛的晚餐,餐桌上肯定会有一条鱼,但这条鱼是不能吃只能看的。因为“鱼”和“余”是同音,餐桌上有鱼,就代表着年年有余的意思。吃完了年夜饭,小孩子可开心啦!不仅可以拿到鼓鼓的红包,还可以尽情的放鞭炮,“九龙戏珠”真像九条龙在天空中嬉戏飞舞。“哨声月旅行”也很有意思,就像有谁吹着优美动听的哨子,更重要的是不受大人的约束,想多晚睡就多晚睡,因为这叫“守岁”。

乡村的年过得可真是有滋有味,那种年味儿我想没有亲自品尝过是永远感受不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描写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2919 字

+ 加入清单

年的味道,这久违的感觉,在这样的一个偶然的场合,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涌上了心头。眼前的所见夹杂着年关将近、日益迫切地归家的之情,以及一个人长年独自在外生活的种种不易,让我更加迫切的珍惜这份来自于心底最为真实的一份感觉,一份逝去的冲动。

家乡,确切的说是老家山东,那里的年别有一番韵味。似乎家乡的年味每年都来的特别早,一入腊月,我们那里的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用的面、油,开始陆续的赶集筹备过年牦肉、包饺子用的调料,炒菜、蒸菜馍豆馍、花糕用的葱、芫荽、粉条、红豆、枣,过油用的鱼等,逢集就去敢,数落着买,生怕落下什么。过了腊月中旬,随着外出打工的亲人挣钱的归来,孩子的放假回来,我们那里的人,家家的妇女就开始蒸菜馍豆馍、花糕,从早蒸到晚,一锅接着一锅,直到把准备的馅子用完为止,外人行走在胡同里就能闻到馍的味,闻味就知道谁家在蒸什么馍,还有那厨房里发出的“亢池、亢池”的风稴声,烟囱上冒着的浓烟,就知道家里的老娘们们在忙碌着蒸这蒸那呢,提早进入年当中,让一年在外打工辛苦的亲人和上学的娃娃提早吃到年的过活,感受一份家的温馨和节日的祥和。这时谁若走亲串门,主人家都会拿出刚蒸好的各种馍,让你吃,让你尝,关系好的临走时还会相送一疙瘩馍;还有我们那里的人除了自己蒸这馍那馍的,还会拿麦子到馍馍店去换几十斤机器馍,以备亲戚来访时,款待客人用,在我的记忆里这种机器馍一直都是小孩子们的最爱。

等菜馍豆馍、花糕等的蒸完,来不得休息,各家就开始过油炸东西了,炸鱼、炸酥肉、咋丸子一直都是我们那的习俗。在这三类里,我唯独对炸红薯丸子情有独钟,记得每年红薯丸子都是排在最前炸,因为稀罕再或是嘴馋的缘故,只要是知道母亲或奶奶要炸丸子了,我那天非得等到吃到红薯丸子了才肯出去玩。按照我们那的习俗,过年了,刚出锅的第一拨丸子需要敬过灶神、财神等后,人才可食用,而我呢,哪里等得了,尾随着母亲敬神的同时,我时不时的捏一个捏一个的,然后把捏到的红薯丸子快速地放进嘴里,烫的嘴直打哈哈,一咬一股热气,当时吃的是那么的硬,且是那么的有滋有味;当然了,我的不守规矩,也不时会遭来母亲的阻止与“抱怨”,说我怎么这么的不懂事,我嬉皮笑脸的,装作没事一样,继续吃呀吃。

炸过东西,过完油,就到了牦肉了,这个是吃肉不香,啃骨头和喝汤香,一家人齐上阵啊!在我印象里,牦肉一般都是在下午或晚上,若是下午的话,晚饭就不用做了,一家人吃些煮好的肉,喝些肉汤就够了。牦肉可不同于蒸馒头,牦肉要用大火一直烧,每逢这时,父亲都会预先劈好木柴,到时只管一个劲地拉风稴和往锅底续劈柴,直烧的锅里“咕嘟、咕嘟地”,散发出扑鼻的肉香味,不过我家里的人都不怎么能吃肉,用母亲的话说就是“我们家的人都不能享福”,煮完的肉,顶多是啃啃骨头,喝喝汤,然后就被母亲把肉捞进了罐子里,放上盐腌了起来,这腌肉能放很长时间不变质,基本等过完年馍、丸子等都吃完了,它还在,那时更是成了小孩子们吃馍的菜、嘴中的福。

最后就到了年关,包饺子,准备除夕的年夜饭。一般饺子都是母亲和嫂子来包,父亲准备柴禾、烧烧锅等的,而哥和我有时也会在母亲、嫂子忙不过来的时候去帮忙轧饺子皮,但大多数时候都是我哥俩贴对联,一个人扶着椅子,一个人站在上面贴对联,早年的时候,家里的对联,包括我们村的很多人家的对联都是爷爷写的,谁家拿红纸上门,爷爷都会一一给写,可惜当时的对联本现在还在,而如今爷爷已不在了,爷爷舞动几杆毛笔半余生,在村里的红白喜事中不知留下了多少墨迹,爷爷,即将过年了,在天国的你可安好!

后来大肆兴起了印刷的春联,爷爷只是偶尔的一年会写写,同时上门找爷爷写对联的人也少之又少了。再后来,我家每到春节开始批发对联、卖对联,爷爷更是不再写了,但爷爷平常练字的习惯没有丢,那些你从公社拿回的老年干部之家的书本上,写满了你的字迹,在你走后,爷爷你知道吗,这些都做为了孙儿我的收藏,保留了下来。本来想着在此写写我六年中卖对联的感受,以及对手写春联逐渐遗失的一些看法,看来不必了。说实在的爷爷,随着你逝去时间的逐步变长,我真的是不常想起你,有的也只是在您的祭日及想起奶奶孤苦伶仃的时候,才会想起你,而今天,在这个临近春节的晚上,在这个我即将回去的异地,我再一次想起了你,等着我,爷爷,腊月二十九下午,我带着纸钱和鞭炮去看你、去看你!

贴完对联,同族的、也就是同一个姥爷爷或姥姥爷爷的晚辈们开始在街上集结,然后一起去地里上坟,以前我不长去,有时也轮不到我去,但现在不同了,只要我在家,别人不叫,我也一定会去,因为有爷爷在了。上坟,和整个喜庆的节日比起来,似乎这一个环节很悲戚,对如我一样甚至是比我小的男孩子来说还好,或许就是跟着去玩,再或是地里坟包里躺着的人,他已经忘了,或压根就不知道,去上坟,无非就是凑凑热闹,放放鞭炮;而对父辈们来说,可就不同了,那座座坟包内躺着的可能就是自己的亲爹亲娘,那人世中最亲最爱的人,不管是往常多坚强的一个人,在这节日里,在这上坟的那一刻,总有一丝情感的弦在牵动着他,让他悲痛的留下眼泪,让他想起已不在人世的亲人。

上完坟回来,一般下午四五点钟了,天还很亮,就有人家开始放鞭炮,下饺子了。在这会,我们那也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向爷爷家送饺子,与叔叔、大爷家互换饺子,进门子间尝尝谁家做的饺子好吃,不过最近几年这种习俗也在慢慢的淡去,有的人家还在送,有的人家已经不在互相送了。早早地吃过除夕饭,大人小孩就到处溜达着玩了,那一长年在外打工,不曾聚在一块的朋友或同龄人,这会难得聚在一块,打打牌、打打麻将等的,娱乐娱乐,或是熬个夜等的,图个大吉大利。而我呢,一般是出去玩会,就回来了,看看春节联欢晚会,看着看着就睡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不是母亲把我叫醒,就是外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我吵醒,天还很黑呢,我就起来了,起来按照习俗先用热水洗洗脸,然后就听母亲在堂屋门前唤唤鸡、唤唤养、唤唤狗等的,寓意一年内六畜兴旺。然后母亲开始挨个在院子里、屋里头、门前等烧香和纸糊的元宝,而我呢,就在院子里放鞭炮、双响,粗心的时候,也有把双响放倒的,一声巨响,直震得树架上的鸡“哥哥咯”的叫,狗躲在墙角不敢吱声。这个大年初一起早的事情很微妙,三言两语我也说不清那份异样的感受,也许只有经历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吧!

烧完香,放完这刻的鞭炮,我们家里的人陆续都起来了,母亲开始烧水准备下饺子,父亲拿扫帚扫遍整个院子的角角落落。有时还没等我家吃完早晨的饭,大黑天的到我家给我父母磕头的人就来了,于是父亲、母亲放下手中的碗,匆匆出来应对,等磕头的人一走,母亲就开始催促哥和我赶紧吃,好去磕头,很多时候,哥和我也就不再吃了,出门给长辈拜年去了。在大街上遇到辈分高的那可真是“咕登”跪地就磕,磕了主,磕了长辈,基本上天就亮了,想跑的话,就随群到其它家族的主上去磕一圈,不想磕的话,就回家睡觉,而这时,父亲是闲不住的,每逢大年初一,就得去走老亲戚了。

热热闹闹的年就过完了,接下来就是走亲戚和打算外出了,打工的打工,上学的上学,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常态,不同的是,我们都又长了一岁,年前年后的一聚一离,一喜一悲皆融入了年的味道当中,一切的一切都烙印在了你、我、他的记忆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年味儿淡了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味儿淡了恐怕是许多人过年时的感觉。不必说有着传统过年记忆的老人们,连才上小学的小我的表弟,都一脸无聊地说,过年就剩了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压岁钱。看来,年味儿还真是淡了。

有人说,过年最大的主题是团圆,这话没错。春节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团圆酒,谈谈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烦恼,体会着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节毕竟是春节,如果仅此而已的话,和一般的节假日也就没啥区别了。过年,要过出年味儿来才好。

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爷爷说,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了,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封闭的乡村才能看得到。

过年是一种文化,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年、民俗意义的年。迎来送往、喝酒聚会的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兴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的周围——那就是过年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年味儿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期间,人们一般要走亲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爸爸妈妈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庄,再去妈妈老家洛阳。23号我们与其他几个人加行李,满满当当地驾车去了。

经过一整天颠簸,来到了河南新乡三王庄。到家时已是深夜9点多了,一进卧室就看见了我奶奶——我爸爸妈妈。她穿着棉袄,正在暖炉旁暖手,一见我来了就很激动地笑了笑,操着满是河南味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来了,她便问我长问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听不懂我便找驰哥帮忙。晚上,昌昌来了,他比我大一点,一见我便热情地带我出去放炮,老家炮不想城里那样好,小店炮很单一,大一点店也没有什么好看花炮,都是响炮,可我玩津津有味,因为这里人十分好客,虽然生活节奏慢,但却很令很多人羡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点起床去走亲戚,大半人我那时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脸,很温暖。有一次竟被强迫吃了两次晚饭,使我一连一整天吃不下东西。26号还是27号,我去了洛阳。

到了洛阳,我见了婆婆——我妈妈妈妈。她很慈祥,一见我们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认得了昔日如此关爱她婆婆,好在我们到来令婆婆很高兴,晚上,二姨回来了,包括她未婚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宝宝家,宝宝是我表弟,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在一起玩,他们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谢。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新年联欢晚会、放炮,年都是这样过。第二天走亲戚,虽没有三王庄一样里那么近,可一天下来也忙得够呛,一堆作业都没有做。倒是烩菜挺好吃,那是由一些各种不同菜与肉还有粉丝拌在一起煮,一做出来十里飘香,还有饺子,可让我好好品尝了一顿。

一回家,我就疯了似赶没做完作业。唉,新年就这么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年味儿淡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不知道是人慢慢长大,对过年已经习以为常,还是过年的心态变,没有以前对过年的期待。记得小时候,过年是我最渴望的,因为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可以吃很多好吃的东西,可以收到长辈们的红包等等。每到除夕那个晚上,我们全家吃完团年饭,我就回到房间把我的新衣服放到我的床头边上,幻想着大年初一我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像一个小公主似的出现在众人面前,吸引着他们的眼球,我就不由自主地笑,期待着明天快点到来。

现在的我已经不那么渴望过年,甚至觉得过年和平时没什么两样。过年就是为拿红包。现在的生活好,新衣服随时可以买,好吃的东西经常可以吃到,我们再不会为此而感到兴奋。我想更重要的是,现代的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再没有像以前那样一家人围在一起做煎堆和油角,一起动手大扫除。人们辛苦一年,终可以一家人在一起分享快乐,并且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迎接。现在,人们宁愿花多一点钱去商店里买现成的煎堆和油角,请人把家里打扫干净。现代的人做什么都讲究效率,把过年的很多礼节都节省。我想现在的人所说的年味变淡,更多的是指缺少以前过年的气氛。而这种过年的气氛的营造更多是人们相互之间交流和沟通。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并不是表面的功夫,它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有时候忽略礼仪,会把蕴含在礼仪里的内涵也抹掉。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它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民族凝聚力。今年中国粤北地区遭受着百年一遇的雪灾,北上的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大批来广东打的外来工仍然抱着一丝可以回家过年的希望,尽管天气异常寒冷,他们留守在火车站等候,希望天公造美让天气转好,让他们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社会上很多热心人士向那些留守在火车站里的外来工伸出援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政府对此也十分重视,分配大量的援助物资有需要的人,调派大批的警力来维持火车站的秩序,医疗站随处可见。终于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把大批集聚在火车站等候的外来工顺利、安全地疏散。

无论年味怎么变,但人们渴望和家人团聚的心是始终不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描写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嘀嗒、嘀嗒,时光在指缝间,从我们的生活中匆匆地走过,从绚烂的烟火中慢慢地飘过,从热闹的街市中悄悄地溜过,从一盘盘可口的饭菜中……到了,到了,快到了马年,幸福的马年。

走到街上,小灯笼串成一条红艳艳的长龙,在风中摇曳出新年的喜庆。汽车不停地喇叭声也不再令人烦躁,因为车上装载的都是满满的一颗颗想回家的心。环顾四周,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马”,有的引颈长嘶,有的悠然自得,有的昂首追赶。这些可爱的马儿让你想拍照,想抚摸它的背,一起迎接马年的到来。远远望去,你仿佛来到了一处广袤的天际,对马年更是有着马到成功的期盼。

在大家的欢庆声中,终于迎来了喜气洋洋的马年。大年初二,我们的汽车在用烟花碎末儿铺成的地毯上缓缓驶过,满心喜悦地来到了乡下。放眼望去,屋后的河水里洒满了红色的“花瓣”,可见大年夜,家乡鞭炮满天飞。走到家门口,缕缕菜香迎面扑来。走进自家厨房:绿得发亮的团圆果,白得如雪的年糕,香得醉人的八宝饭……摆得琳琅满目。只见外婆手拿大铲子,在大锅前一刻不停地烧制美味佳肴。妈妈在一旁打个下手,一会儿洗青菜,一会儿切肉丝。我呢,在灶头前窜来窜去,也不管新衣服上是否粘上了灰,感受着那忙碌的年味儿

开饭啰,随着外公的一声吆喝,各位表舅表嫂的就纷纷入席了。这时,舅婆也满脸喜气地赶过来了,她还没来得及坐下,便往我衣服里塞红包,我这下急了,说;“婆婆,这钱您自己留着吧,我不用。”可舅婆硬是塞到了我手心里,看着这揉得皱皱的,带有一点点温度的红包,令我的心暖洋洋的,我想:这是舅婆的压岁钱,我可一定要用在学习上哦!饭桌上,伴着热气腾腾的“满汉全席”,大家边吃边聊,几个大舅和姨夫,比我们小孩还“贪玩”,忙发新年的“第一笔财”,不时地来几下划拳的把戏,那老酒配上粗旷的嗓子,真可谓其乐融融啊!

晚饭才进行一半,几个小孩便从桌底跐溜钻了出去,口袋里的硬币被拿了出来。几个人有说有笑,勾肩搭背地来到了小店买小爆竹。黑夜里,如流星一样的“珍珠泉”和我们的笑声一起绽放,我既大方,又不时有点害羞。大家你问我,我问你的,却总离不开灿烂的笑脸,喜庆的气氛。在大大家酒杯的碰撞声中,我们的心也更近了呢!

时光匆匆,一年又一年……家乡的年味儿,却越来越浓,它像墙上挂着的“福”字,把我们的幸福定格在这一个温暖的夜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年味儿作文900字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已经过去了,可那浓浓的年味儿却如袅袅余烟,经久不散,令人回味。

这次春节是在兰州过的。与南方风俗不同,北方的年味儿充满着一股狂野的味道。

从除夕到十五,兰州的夜晚可真是灯火辉煌,其实,往年也办灯会的,不知怎的,也许因为是龙年吧,今年的灯会格外热闹。

一路上,仿佛进入了一个灯的童话世界,这里的树都被赋予了缤纷的色彩:神秘的蓝、高贵的紫、浪漫的粉、冷艳的银……连树梢上也如流苏般灵动。

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条“龙”灯。为什么用“条”而不用“盏”呢?大概是因为它太低了,我们开着车,从街头到街尾,才从这条龙旁驶过。

这条龙是用瓷器拼凑成的,这些瓷器都可以说是废物利用了:碗、碟、勺……只要是旧的,破损的白瓷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们的身影,它们都成了龙的一部分。这可真是给兰州的环保事业领了一个好头,当然,更让我深有感触的是这些手工业者的高超技艺:八百米的长度,龙首的傲,龙尾的力,龙爪的劲……龙的精气神都那么恰到好处,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看着它通身的洁白,马黑的眼,长开的嘴,抖动的须,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呐喊。

另一条龙是盘旋着的,立在东方红广场的中央,首动、尾动、身不动,背脊以青色为主,镶着金黄的鳞片,乌黑的眼睛在光的照耀下格外地亮,还一眨一眨的!

一路上走着、笑着、闹着,忽然听到咿咿呀呀的吼声,看来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十里街。这里是北方各种特色演出的聚集地:舞狮的,打腰鼓的,打太平鼓的,吼秦腔的……

远远望去,一片黑压压的人群,不时爆发出一阵阵喝彩,不用看就知道,这里是秦腔的专场。粗犷的吼声,再带些把式,又把我们带到了那黄土高坡上:拉着一头牛,穿着白色马褂,头戴白色汗巾,光着脚走在黄土地上,甩着手里的鞭子,属于北方人特殊的声音回荡在高原上……

我虽然听不懂,但看台下的人陶醉其中,不自觉地跟着一起吼着,台上台下一片吼着,便让我真正懂得什么是“北方”。

还有那振慑人心的太平鼓,从街头敲打着街尾,有的人兴头上来了,也跟着耍两把,真是热闹极了!

新的一天已经来临,可兰州的夜空还是那么明亮:

吼声鼓声欢笑声,声声悦耳;

喜事乐事热闹事,事事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年味儿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二十八下午,妈妈对我说:“丁丁,我带你到街上去,感受一下年味儿。”“年味儿,年还有味道吗?”我疑惑地问。“去了就知道了!”妈妈故作神秘地说。

我们的车子刚开到解放路,就被堵住了。往前看看,红绿灯下,一辆辆车子像长龙一样排着队。“妈妈,今天车子怎么这么多?”妈妈说:“这就叫‘年味儿’。”车子多就叫年味儿吗?我还是很疑惑。

我们来到欧尚超市,就看到黑压压的一群人在排队,我和妈妈也跟着人群上了电梯,来到二楼。妈妈说:“今天我们要买的东西挺多的,去推一辆车吧。”可当我们刚想去堆放推车的地方,只见那里空空的,一辆车都没有了,妈妈自言自语:“唉,怎么这么多人哪!”

走进超市,无论是日用品还是学习用品,或是食品货架前,都挤满了人,尤其是年货架前,胖一点的还挤不过去呢。我不禁又好奇起来:“妈妈,今天超市打折吗,怎么这么多的人?”妈妈说:“这就叫‘年味儿’。”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妈妈解释说,“你看,快过年了,外出打工的、做生意的、学习的都回来了,所以人就多了,他们都要趁过年之前把新年里要吃的、喝的、用的都买了,这就是一种过年的感觉。”

哦,原来是这样,如果每一天都像今天一样有“年味儿”,那该多热闹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年味儿高中

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途苏,又逢佳节,本应该另人兴奋无法入眠的除夕夜,我却怀揣着一颗平静的心在网上聊着天。什么过年?什么除夕夜?还不跟每周六一样,吃完饭上网聊天,我印象中的欢庆场景去了哪里?那浓浓的年味呢?

在农村外婆家,刚入冬就开始准备年货——腌制品,灌香肠,腌猪肉,腌咸鱼,腌菜。当肥肉在卤水中泡过挂在屋外晾晒,不需几天,一块块油晃晃的肉就开始不停地往下滴油,猪油裹着猪肉,就像冰糖葫芦,冰糖裹着山楂,嗯!

的确很诱人。把肉注入猪肠里挂在屋外,不需几天,也会滴起油来,把鱼用盐抹好一样挂在屋外晾晒,而腌菜却是将菜放入水缸中压上一块大石头摆上一两个月的,用来炒肉丝,也很好吃,渐渐地家里的吃的东西越来越多,炒花生,炒板栗,炒瓜子,听老一辈人说吃瓜子会变美。

吃瓜子,吃瓜子,吃出一张瓜子脸,于是我拼命吃,真希望再长美一些,这致使我的门牙成了瓜子牙,哎,当时少吃点就好了。过年,我们猴孩子就喜欢玩擦炮,取出擦炮,往火柴盒上一擦,摩擦处立刻喷出半寸多长的火焰,接着冒出一缕烟,再抡起手臂向前一扔“叭”一声响,瞧这架势,好象在跟扔手榴弹似的。过小年一家子聚一聚,年货准备也差不多了,青菜,大白菜,萝卜,山芋,羊肉,牛肉以及一些腌制品。最开心的还是小孩子,热烘烘地挤成一团说什么吃的,玩的,到了灶王日,要在灶台上贴上灶王像,嘴里贴上一块冰糖,这样,灶王就不会向玉帝说我们家坏话了。

年三十,往往最忙碌,贴春联,收拾屋子,穿新衣,挂寿星像,搭供桌,做供品,包饺子还分素和肉,包汤圆,贴春联用的不是胶水,而是用面粉和水,再放锅上加热半成熟,粘乎乎的倒是挺好用的,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直到午夜才睡,一家子聊聊一年的见闻,小孩子在院里放了一会烟花不太久就睡了,当午夜的钟声撞开新年的新门,年就这样过了。正月初一一早起床吃颗糖向家长问新年好,这一天不用刀,吃素饺子,直到大年初二才能开刀吃肉。那些记忆总是很美好,尤其是三十那夜不绝的鞭炮声,年味真的好浓。

渐渐地,回外婆家次数越来越少了,只能留在家里过年,稀薄的年味,让我无法察觉这就是过年,正月前一个礼拜才准备年货,不谈小年与灶王日,买的年货很方便,买的年货各种各样,丰富无比,有许多“温室”菜,可我总觉得年味很淡,这哪里是过年,真像是过星期六,心里头对年味的感觉越来越淡,竟忘乎了真正的年味,年味淡了,在我心底的年味真的淡了。

今年,又去了外婆家,大雪挡路,直到年三十才到达,一张张历经风雨磨砺的笑容顺着皱纹蔓延一年的辛劳,伴随着做年货的小调,流失,一年的不悦,在新年的鞭炮声中消散,这浓浓的年味不正是因为快乐与满足而带来的吗?

我心里的那份忽浓忽淡的年味儿不正是因为我心中有太多的不满吗?放下太多的包袱,又变得开心起来,久违的年味又回到了我的心里,只要每天都很开心,每一天都可以过年,那年味时淡时浓,过年只要满意,真心付出的就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的味儿2500字作文

全文共 3849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我可以去学习一门中国菜系,我的选择肯定是:川菜。

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名,也不是打算去要开一菜馆,而是让我能于锅碗酱醋里勾起些经年的川味儿

人说蜀道难,“关下险固凭三辅,陇右勾连接四川”。山路弯弯,山路长长,川人外出谋生计的何其多。印象中我只知南方人戏称其为“川军”,他们南来北往,东奔西走,似乎习惯了。

那年月赶火车入川是个人如潮涌的节奏,每每趁我放假,父亲便千里迢迢地来接我去绵阳,有时候奶奶也同去。在很少有拉杆拖箱的奔走里,父亲肩扛着,手提着,会不时回头看我和奶奶一眼。我眼前永远晃着一个厚实的背影,回想起来似乎是永恒的定格在那个时代川流不息的人群中。

记得有一年我们没有买到普快或特快的票,坐的是慢车。车过湖北十堰,穿陕西进川,由于慢,平时一天的路要走三天。父亲说慢的除了速度,更多的是等待,大大小小的站点一无例外都要停下来等快车先过。这时间里小贩们便围拢来临窗吆喝叫卖,甫一入川,川味儿直似由这些个诙谐逗趣的川音里喊将出来了。

我们便买上几包零散的袋装小吃,常见的有麻辣豆腐干,怪味蚕豆,麻辣小鱼,也有几次买到很好的灯影牛肉。味觉带来的愉悦感使得等待不再那么难捱,闲话间我问父亲牛肉之前何谓“灯影”。

父亲平日里爱弄花草,也甚喜在餐桌上点评母亲做的菜,顺带讲出几段异域的口味,或者食材的往事来。他告诉我“灯影”之说大概是源自“皮影戏”吧。

皮影戏我在老家县城看过,灯光打在幕布上,透出背后活灵活现的剪纸人物,老艺人会在吹弹说唱间,拉拉扯扯里演绎一出出悲喜的故事。无法考究何时起这门古老传统艺术和“吃”相互融合,大而薄的牛肉片仿佛皮影戏的幕布,倘是夹起一片来看时,它会在夜光里透出车内相对安静的人影,或是于日头下闪过窗外飞驰的山林。

“灯影牛肉”确是第一次让我对于“吃东西”隐约体会到美和艺术的概念。麻辣也在头脑里形成了对川味儿最初的印象。慢车咣当咣当地行在铁轨上,人便如同摇晃着一个慢悠悠的梦。第二天早上睁开眼,列车喇叭里还是重复播放着昨天那几首歌:十五的月亮,故乡的云,渴望,人在旅途……

我们一行捱到家卸下包裹行囊,母亲心里的石头也随之落了地。疲惫过后不单单是轻松,还有缭绕的菜香。每次接风洗尘,我都不知母亲用了什么法子托了盘儿端出一只酥皮的整鸡,另有调好的味汁从头浇下,一霎时那地道的川味儿泼将出来。弥漫小屋里。

母亲回答味汁是将花椒煸熟碾了粉,拌上红油辣子,芝麻等调制而成。母亲自个赐此菜名曰“油淋仔鸡”,大约十几年后我自己初学做菜,几番寻菜谱也没见这个菜名。而第一次品尝“油淋仔鸡”的味道我是难忘的,如今我有时聚友闲话,提及似那般川味儿,朋友们俱都会异口同声于唇齿里蹦出两个字来:“麻辣”。

如果说歌曲“辣妹子”唱出了湘辣的烂漫炽烈,那么重庆的一口“火锅”也由着山城的性子展现出川辣的沸腾和火热。我却只在幼年时去过重庆,但于父母绘声绘色的描述中,仿佛领略到麻辣味籍由着色彩斑斓的汤料,汩汩翻滚起酣畅淋漓的快意,这或许是川味儿极致的体验。

父母的记忆里关于重庆之味是遥远的,也是火红的,鲜明的,滚烫的,那时他们风华正茂。

有趣的是,母亲叙述那会儿我在小菜馆里走丢了,幸亏给一位解放军叔叔送了回来,但我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了。她记得那年我两岁,时间的光影里似乎见到那位解放军叔叔,帽子上的五角星军徽闪耀,军叔把我交给母亲,转过身在我梦里慢慢走远,岁月只留下纪念。

这纪念是蒸腾在川味儿的香气里了,或是融入川味儿的艳红里了,使得我长大后喜欢四处寻找川味儿的踪迹。它在哪儿呢,在村野里藏着,在山水里淌着,亦或在街市里躲着。“滩声曲折涪州水,云影低衔富乐山”,哦,原来它也来涪城的风光里飘着。

涪城即绵阳,古时亦称绵洲。绵洲城内,“一座越王楼,诗文天下会”,三江逶迤,远山含黛,城中心人声熙攘,小吃云集。因为靠近成都,据说涪城饮食也有着正宗川菜的美誉。

在吆三喝四的川话里,有人踱步于红油米粉的小店,有人在麻辣串的热气旁指点,临窗的大嫂在嚷嚷:“葱花嘛,要得要得”,几个孩子从我身边跑过,荡起一片孜然里脊的轻风,前面店内,煎饼大哥动作娴熟,铁锅前队列里传来说笑声,看样子他们早已习惯了那一份焦香金黄的等待…,川味儿,藏在城里。

我初到绵阳的时候还小,脱开母亲相携的手,接过奶奶端来的竹筒豆花。那一刻汤匙搅起回味,香辣抵在舌尖。那也是我初次见到以竹器当碗,后来方知盛器之美,存乎一心。

竹自山中来,川地多山,川人靠山。鱼游于水,人行于山。川人懂竹,人贵有志,竹贵有节。山路蜿蜒,茂林修竹,茅舍其间,三五好友,举箸相邀。情溶于山,志寓于竹。豆花与竹器,食之韵在自然。“浮云望春风动影,绿里嫩白一触红。何处飞瀑惊石鱼,坐品豆花竹林东”。我细观竹筒上刻了一只熊猫,几片细叶。川菜,神韵得于山水。川味儿,亦出山野。

虚怀若谷,不仅是中国人的品格,也是盆地的属性。群山以围,处低而不争高。同在盆地中,比绵洲更为古老的成都,相距不过百十余里,而我那时去却不知其味。仅仅只在天府广场留下了足迹,饿的时候吃了一碗担担面。

后来我知道了青羊宫,杜甫草堂,赖汤圆,龙抄手,再后来我还知道了玉林,锦里,宽窄巷子,糖油果子,钵钵鸡,串串香,手撕兔等。人常言成都是集川菜于大成的地方,但我却由于工作忙没时间再去了,至今对于成都总觉得还有那么一点遗憾,一点向往,一点回味。

父亲那阵子常到成都办事,他喜欢那里的茶馆,竹椅子,老桌子,盖碗茶。川人喜欢烫上一壶,冲壳子,摆龙门阵,不亦乐乎。我也去喝过,但没见到传言中的铜壶长嘴十八式,父亲说那是川人“耍”茶的极致了。把一壶茶翻转倒腾,最后长嘴倾注的,仍是那一碗闲适与恬静。

有人说这种市井与休闲,只在成都。但我觉得如此川味儿也是中国普通老百姓所共有的。

市井之人,无事游荡于街市,或者去溜鸟,打牌,看演出,听胡琴,打太极,在广场舞的队列里手舞足蹈,亦或钓鱼晒太阳,可以在菜场跟小贩嚷嚷,懒得做菜了,就路边吃一碗燃面,川粉。然后手拿锅盔闻着香走,若觉得还不解馋,约好友走进普通的酒楼,也可以去“苍蝇馆子”炒上不算太正统的“夫妻肺片”,“鱼香肉丝”等。

倘是又来了兴致,自家点炉架一锅毛肚,牛片鸡块水煮鱼,柴米油盐酱醋茶,闲花梧桐老方桌,烟火流云扯天涯。这便是市井之味,它其实是在工作的繁忙背后,在生活的艰辛背后,在心灵的浮躁背后,所以它接住盖碗茶,接住那一份涤荡后的温度,腾挪后的从容。盖碗,托于地,盖于天,因此品味,因此气定神闲。市井的茶水,市井的成都,市井的川人,市井的中国百姓,寻常人家。川味儿,也流于市井。

在川的日子里,往往我刚睡醒,母亲便拎着菜回来。一边进厨房一边言语,今天的豆腐比平时贵了,或者鱼又鲜又活。母亲做的菜从巴蜀山水里浸润出来。

豆腐块一定要放肉末的,鱼盘里总看得见香菜和泡姜,但少了花椒可都不行。而且多半是来自汉源,地道的麻香才叫川菜。随时可以取出来切成段斩成末的干辣椒,瓶里永远余着煸熟的芝麻。一大袋的八角茴香桂皮山奈白果香叶豆蔻等,固定在父亲钉好的老竹杆子上随风儿晃。

最妙的还是两个老瓷坛子,泡菜用,一荤一素。素的自然少不了辣椒苦瓜长豆角,萝卜洋葱白菜梗。荤的就更让人砸舌了,泡凤爪一定要慢慢吃,切成丝的泡猪耳裹着红油芝麻,鹌鹑蛋扔进坛子里一夜便好。母亲就信居家自做的豆瓣酱要比郫县的来得有味。而这手艺在奶奶面前却又自愧弗如。这比较我曾于拙作《九月酱香》里提起过,相对于母亲,奶奶的味道似乎更醇厚,因为在我记忆里,那时光啊走得更远。

而母亲的说笑中,某年的那位装修师傅临走时向她讨了一瓶酱料。说道是有了它,大鱼大肉都省了,这料好,且买不到,巴实。母亲善调料,常言川菜五味调合,百菜百味,以味养身。

初入川言母亲食辣皮肤好且不上火,路遇之川妹儿恁地水灵,一番琢磨大概因川地多湿,湿邪攻心,食辣除湿,味与酸和,椒麻祛毒,这人湿邪一解,自然容光焕发了,心底儿敞亮了,便也就豁达,开朗了。食辣椒不止川菜,湘鄂云赣皆有,想来各有其特色。其它如东北,齐鲁,两广以至京杭等,便不太食辣了。各大菜系均有其理。因地置宜,因人而异。

川菜给人丰富的味觉体验,譬如水煮鱼满目椒辣的下面,鱼片仍不失鲜嫩,纷至沓来的味觉层次过后,仍尝到鱼的原味。这好比川剧中的变脸,撕下的仿佛一幕幕多彩变幻的人生,最后还原的仍是人的本真。这是川人的智慧。层次源自丰富,丰富源自博大,博大乃有容。盆地在山底,所以能纳百川,达万壑。所以川菜以质朴服众,以百味亲民。可以说中国的家庭主妇厨男都能像我母亲那般炒出一二似模似样的川菜来,诸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回锅肉等等。川味儿,在寻常百姓家。

居家 绵洲的时候,倘若是雨天,不便出门,母亲往往会沏一壶蒙山茉莉,说是配桂花糕最合适。

糕点是父亲去成都带回的。父亲眼中有桂湖,都江堰,江油广元,佛影云海,灵猴金顶,或是近一点的北川映秀,而母亲会在巴蜀风光里点燃一把柴薪,姜蒜葱花,蒸煮炒炸,双椒爆香,白糖提味。直至烟火渐熄,暮色起,风雨渐歇渐止。方觉困意生,“茗香一线连川雨,夜阑远灯问窗纱。才道峨眉天下秀,梦里蓉城又落花”。

我唇间的川味儿,是一锅麻辣,一筒豆花,悬一帘灯影。我杯中的川味儿,是一盏香茗,一樽醇酒,映一片山水。我心里的川味儿,是奶奶的眼,父亲的肩,母亲的手。

川味儿,是慢行的列车,流动的乡音,是奔袭的脚步,停歇的光阴…

这一次次,一幕幕,一点一滴,一切一切,汇成远方的诗句:

重峦接雾霭,苍莽云水长,

雄关漫古道,崔嵬越飞鸟。

千里过川陕,还家事母忙,

劝客涪城饮,片鱼水煮香。

[家的味儿25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多味儿老师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是我的第二个母亲,我的“第二个妈妈”像糖果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味道;像彩虹一样有绚丽多彩的颜色;像夏雨一样有“喜怒无常”的性格。

味道一:甜甜的

赵老师讲课幽默风趣,清脆动听的声音像一双有魔力的大手把我们的心抓得牢牢的,连走神的机会都没有。不过在我们班也不会有人鹤立鸡群般地在语文课上花时间走神。我们之所以那么喜欢上语文课,那么喜欢赵老师,只因为赵老师会用一些小零食来“收买”我们这些“民以食为天”的馋猫吗?当然不是喽,更重要的是赵老师不仅仅是我们的老师,在课上让我们轻松快活地如鱼得水,没有压力,而且还想我们的知心朋友。下课的时候一起谈笑,做游戏。对于我们来说,赵老师就像一个年龄大一点的“老姐姐”。但甜甜的赵老师也会有苦苦的一面……

味道二:苦苦的

再好的人也难免会有坏的一面,再不爱发脾气的人也有发脾气的一天,毕竟人无完人嘛!因为赵老师对我们太好的缘故,所以我们班的调皮鬼难免会厚着脸皮,得寸进尺地不写作业,理由更是一个比一个古怪,一个比一个奇葩。什么“我家的妹妹把我写完的作业撕了”“喝水的时候不小心泡花了”“妈妈打扫卫生不知道给扔了”还有的人更“坦诚”,“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就这样,甜甜的赵老师发出了苦苦的味道……甜和苦中间还有一种味道,是回忆的味道,但是比苦更令人痛心,比甜更让人回味无穷。

味道三:酸酸的

那是在小学的最后一次考试,考完我们不论如何都要各奔东西了,也许再也不会见面,赵老师也要迎接下一批学生了!那一天,我们不约而同地每个人带了礼物,最后一场的结束铃一打,我们都从各自的考场蜂拥而至语文办公室,把一个又一个不值钱且毫无价值的东西摆在赵老师的桌子上。老师的嘴巴张了张,好像要说些什么,但还是没有说出话来。空气中弥漫着酸酸的味道,我皱皱鼻子,虽然不好闻,但是这是裹着回忆的味道。

这就是我们的赵老师,虽然也许永远见不到了,但是我们忘不了她。因为她像糖果一样甜,像苦瓜一样苦,像柠檬一样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下辈子还做赵老师的学生,但愿,但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家的年味儿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蔡和丰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有着许多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串在一起,就是年味儿了。下面我就说说我眼中的年味儿。

年味儿之一:压岁钱

在春节的许多习俗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拿压岁钱了。每到除夕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总会把我叫去,给我一个厚厚的红包,我总是连声道谢。红包里会有不容小视的数目,不过切记,千万不能当人的面拆红包哦。

年味儿之二:守岁

年三十晚上吃过团圆饭,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看春晚咯。今年很特殊,我第一次真正做到了守岁,和大家一起倒计时迎接了狗年的到来。听到外面连绵不断的炮竹声,我知道这是在“抢财神爷”呢。我又大了一岁了。

年味儿之三:拜年

这是外婆家过年最有年味儿的表现。大年初一天亮不久,我就被外面的说话声叫醒,一看,是村里的邻居陆陆续续来拜年了。每个人嘴里都说着“恭喜!恭喜!”“恭喜您新年发大财!”“恭喜您身体健康!”外婆早有准备,小朋友来了给上糖果;给他妈妈的是大把的花生瓜子;给他爸爸的就是中华香烟了。走家串户多了,每个小朋友都拿个袋子装糖果,男的手里攥着一大把烟,都快拿不下了。这不,我起床后也到外面转了一圈,收获一袋子糖果,有图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年味儿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年,中国传统节日,每年春节来临的时候,要在家中把东西整得干干净净,还要在大门上贴对联,窗花等等,到了晚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烟花在天空展开,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出朵朵花蕊瞬间星空如千万颗星星。

在春节来临之际,家里亲戚就会回来,将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再将舅舅自己写的对联挂在大门上,祈求好运

每一年的除夕,除了各式各样的年货十分畅销,包装引人注目的爆竹也是人们在除夕的必备物品。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算已经买了许多衣服,新年的衣服总是最好的,因为它是过年最好的象征。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放烟花爆竹,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噼噼啪啪”我们在放爆竹,因为新的一年开始了,要以旧换新。

只见弟弟拿出打火机从袋子拿出一个烟花,那个烟花叫“降落伞”--就是点燃的时候“轰”的一声,天上就会降落下一个类似于降落伞的东西。弟弟好像有点担心不敢点那个导火线。我的性子急就很大啊的喊出:“你放不放啊,没事的咯”弟弟听见我在哪里喊就立马点了,轰的一声我们仰望天空刚刚“降落伞”在那里看谁先抓到,于是我们谁都没有看见,后面在放别的烟花的时候在一颗小树上发现了。

到我的另一个弟弟放了,他的胆子全家让人都知道是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人,那拿出冲天炮就是拿在手上又特别吓人的那种炮。他先炮放在地上点燃在拿起来“嘭嘭嘭啦啦啦”的声音要他自己也捂住了耳朵。

下面是我了,我拿着的“蝴蝶”之所以叫她蝴蝶是因为它一点燃就可以冲好高。我拿出我自己的打火机,点燃那个小小的绿色导火线“啾啾啾”的像剑一般向天空冲去

凌晨了,我们家乡都每家每户都拿出了大炮“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一阵阵的声音震耳欲聋,我的耳膜都要被震破了。可是你认真去看,又仿佛仙女下凡一个个彩色的点点落下。又仿佛像一群文艺团在空中翩翩起舞。

当爆竹声占据了所有人的耳畔,家人的话语就听得并非那么真切了。当“放鞭炮”成了除夕的代名词,“团圆”就显得有些微小了。

这就是年味儿,一句句的祝福话,一串串的鞭炮声。年味儿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调味剂,让过年热热闹闹,开开心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年味儿作文500字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擦擦擦……”我与母亲齐心协力地工作着,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除尘。妈妈认真地擦洗着玻璃窗,我卖力地拖地,直到没有一丝灰尘,直到没有一点污垢……

我看着窗明几净的家,总觉得好像少了些什么。我望了望楼下,见一对夫妻正拿着红灯笼向楼道大门走来,我一拍脑门,对妈妈说:“妈妈,我们也去采购些新年装饰物吧,顺便连年货也买了!”妈妈二话不说,我们就出门了。走到三楼,便看见楼道保洁阿姨在卖力地擦玻璃窗,我关照地说了一句:“阿姨,小心地滑哦!”保洁阿姨回过头来对我笑着说:“过年喽,新年快乐哦!”然后继续埋头干活。走到二楼,我便闻到了鱼干腊肉的味道,抬头看,“哇!”一串串的鱼干腊肉挂满了满满一阳台,原来是二楼的一对老夫妻在晒“年货”呢!为了迎接新年,小区里的变化可大了:到处挂着红灯笼,红红火火的,每幢楼道门口都贴着对联,大门前的树上还挂着彩灯哩。走出小区,门口的保安一边敬礼一边向我们祝福:“新年快乐!”我也彬彬有礼地回礼:“新年快乐!”走在大街上,许多店都关门歇业,店主回老家了,但本地人开的店仍然“顾客爆满”,店主们把门面装饰得喜气洋洋的,这让大街不再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的了。来到超市,门口大大的红红绿绿的四个大字“新年快乐”十分醒目,超市里满是迎接新年的物品:到处是新年装饰品,到处是商家特别改装的年货,到处是年味儿……我的眼睛目不暇接,盼望着新年的到来……

我深深地感受着新年的气息,深深地感受着过年的喜悦……最后,我向大家道一声:“新年快乐,阖家团圆!”2015,我们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春节的年味儿

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韵味难以抑制,竟忘了我还在成长,我还是那颗星星,只属于那片天空,礼花四溅……——题记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时光如奔腾的江河,轻轻地、匆匆地从之间流过,如花瓣飘落……不知不觉,那充满回忆的2013匆匆地从手边溜去了,迎来了一个新的岁月,开始了我的新一段旅程。

翻开日历,翻开了新的一年,翻开了新的一段精彩花絮。也撕下了那过去的一页……我静静回想着自己过去的一年里,有汗水,有快乐,也有悲伤,那仿佛就在眼前。

一如既往的乡村夜晚,路边的灯虽不如都市明亮如昼,但他们总像哨兵一样规整地站立着,似乎在守着乡村的家家户户,漆黑的天幕上镶嵌着几颗宝石般的星星,又如天公的眼睛一般明亮。

又是一个崭新的大年三十,丰盛的年夜饭摆上了桌,全家人都聚集在圆桌周围,津津有味地吃着年夜饭。一家人相互斟酒,祝愿大家四季平安。我在这快乐的氛围里慢嚼细咽,享受着“年”的幸福,这就是“年”味儿啊!欢声笑语,笑脸喜气,洋溢在整个家里。守望新年,守望希望,守望幸福。亲人的慰问让我感受到亲情的暖意,时光在充满温馨的家庭里,在浓浓的“年”味儿里舞蹈。

屋外的天空骤然明亮起来,鞭炮声声,打破夜的宁静。星星点点的烟花似流星的火花向四周飞去,似一朵娆娆的莲花,在空中撒出柔美的花瓣。我静静得看着一朵朵绽放的烟花,五彩斑斓。似流星徘徊在夜空;似天女在空中撒花;似星际在空中舞动……

池边的夜皇后花在微风的吹拂下,似飞起了无数只萤火虫,如无数的精灵在空中飞舞……

在这里人们抹去了往年的不愉快,旧日的烦恼被抛到九霄云外,迎来了新年的欢乐,也给自己注入了新的信心和力量。

是世界在呼喊?是而在跳跃?硝烟弥漫在空中,我知道,那是“年”味儿。新年气息,礼花层出不穷,缤纷的美,绚丽的美,绽放出人们对幸福的憧憬,那闪耀的心花……如璀璨的繁星闪烁……灯火通明,照彻了大地。

我望着天边那一层薄薄的光:那又何不是人们祈望的幸福?何不是新年心中美好的未来向往?

迎接新年的晨曦,那何不美好?何不宁澈?和不是绚烂美好的憧憬?

我在时光中成长,成长没有阴影,只在悲伤中坚强。迎来了新的一年,飘来了我的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探寻年味儿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年味是什么?

常听长辈说,年味淡了。初时不以为意,毕竟孩子式的过年,是一气睡到天亮,只要懒散悠闲就好。然而当抢红包玩手机充斥着四周,往年的厚重仪式感荡然无存时,我才惊觉缺了些什么。

是什么呢?是满桌年夜饭的满足感,是亲人欢聚一堂的幸福感,还是鞭炮声声的热闹劲?都是,然皆不尽然。

乡下的年味最足。或许是传统保留多的缘故,腊月就开始了过年的准备。杀猪宰羊购年货,不一而足。家家户户里里外外都拾掇得干净亮堂,四处贴对子,上福字,长辈们脚不沾地,小子们也假正经帮忙,等真正布置好了,却又得去灶房蒸年糕,下饺子,进行下一轮的忙碌了。

食物是顶讲究的。千张,豆干,黄花菜,牛肉,胡罗卜备好,从瓶盖厚切成透明的薄片,层层叠在一起,拌上烧肉圆的油,在蒸柜里放上一小时,终于成为一道美食,而只作早餐佐粥之用。至于年夜饭更折腾,都是功夫菜,挑剔火候。往往是老人小火慢炖,敦实厚重。做的卤要实,蹄筋炖到酥烂,汤底也须采隔年土鸡汤上层的精华,方能煮出鲜味。菜品大约是有了时间作调料,总能尝出十足的过年味儿来。人们手脚不停,只为这品尝时刻的滋味,似乎过年就得费时费力,是骨子里的折腾劲与忙碌感。

然而过年不止如此。记忆深刻的,是年初一的祭祀,等到深夜,外婆便摆好果盘,端端正正上三炷香,又拉我上前,让我磕头。我懵懂地俯身,却听见外婆喃喃着保佑我上大学的话语,烛光映照下的脸慈祥而虔诚。当时不解,现在回味来却是满心的温暖。对儿孙的祝福,或许也是年味的真谛吧。

过年的晚上,人们围炉而坐,老人们念叨过去的往事,孩子早在院中耍火,青壮则谈论今年的收成,大家聚在一起,凑成热闹与温馨的氛围。仿佛找到了闲散的理由,嚼零嘴,看电视,砌城墙,都因着过年嘛的解释而顺理成章。因为是过年,哪怕是脾气再冲的大外婆,也会高高兴兴迎我们拜年,拿出十分的容忍与耐心来。看见街上的陌生人,也会忍不住向前,送上善意的微笑。人人都乐呵着,彼此喧腾热闹的问候与祝福。

现在上学了,临近寒假,教室里的我就坐不住,想念、盼望着过年。等到走下火车,迎来接送的亲人时,心中反而掺杂了一丝坦然,好像迎向既定的结局。这就是年,一个绝对笃定的存在。人们约定俗成,作为时间间段的结束与开始,一年之中似乎只有这一段是无比妥帖与安稳的。

所谓年味儿,大抵如此,不仅在于物质的充实、仪式的繁复,还在于平淡生活中的一段穷讲究、折腾劲儿,在于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之间努力维持的真诚和友善,在于逐渐走远的某种理想主义的价值观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那些渐行渐远的年味儿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18 字

+ 加入清单

味儿,那是什么?我不由得用心去体会。年味儿,仿佛就是回乡时鼻尖那一团浓浓的暖意,勾起了我对炮竹声的怀念和对美食的回忆。但这年味儿,忽远忽近,既陌生又熟悉。它衍生着,它也消逝着。

返乡的日子到了,爸爸妈妈总是大包小包的往车里塞,恨不得把整个家都搬回。每当我看见那鼓鼓的后备箱,便不由得心间暖暖的,鼻尖的那股熟悉的暖便随之而来,久久弥漫。年,你来了。

回乡的车程是有些枯燥的,但却也令人期待。路上的风景不停地变换着,但也变得熟悉起来变得生动起来。因为,我们离家乡越来越近了,心儿,不由得欢快地蹦跳着。

随着太阳的移动,车窗边的流云也缓缓地流过,不着痕迹,晚霞将天空染上了微醺的橘红,看了让人如痴如醉。

是的,越来越近了。鼻尖暖意更加浓郁了。

近乡情更切,我们渴望着能快点到达目的地,渴望听到熟悉的乡音。近乡情更怯,我害怕着家乡的变化太大,变得我都认不出来了。

车子披着晚霞开进了那不能再熟悉的前坪。我又惊又喜的跳下车,惊奇地发现原来的石子地变成了水泥地。慌忙之下,我向四周望去,终于找到了那棵瘦弱的小枣树,它被厚重的水泥包围着,只留下那寸方土地仅供它露出枝干。看着它,我心中原本的欣喜慢慢散去,换来的是说不出的凉意。想着,我飞奔到后院,晃过眼前的那片墨绿是我的老友——枇杷树。它也一样,被灰暗的厚重的坚实的水泥包围着。我走上前去,用手抚摸着这个粗糙健壮的枝干,心中有些沉重,鼻尖的暖慢慢的凝固了。

借着最后的一点日光,我望了望阔大的后院,心中总有些难过,这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象让我回到了过去。枇杷树下,爷爷奶奶的小哈巴狗机灵地摇着尾巴,哥哥们将小炮竹摆成千奇百怪的图案,我就在一旁捂着耳朵,惊喜的等待着那一声炸响。只听见“嘭——”的一声,那些鸡鸭被炮竹吓得四处逃窜,爷爷奶奶应声而来,抓着我们就骂,我们立马就跑。有我们的后院总少不了欢笑。

奶奶的呼唤让我回过神来,她笑笑,拿出了我爱吃的美食,我吃着美食,但是那味道却少了些什么,我说不出来。

星星悄悄地爬满天空,静静地眨着眼。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守岁。我守候着那早已失去趣味儿的春晚,身后的长辈们都死死的盯着手机,狂击这屏幕,抢着一个个红包。看着他们,我不禁失了神,这是年么?

我漫不经心地走到前坪,拿出炮竹,随即点燃了丢到地上,"嘭——“那声音是一样的,但也缺失了些我说不出的东西。那是什么呢?

是的,那是年味儿,是渐行渐远的年味儿。

我再次用心去感受鼻尖那团暖暖的年味儿时,感受到的只是那年味儿渐行渐远的影子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