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藏族的风俗习惯汇编汇总20篇

浏览

1947

作文

169

关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国家,其中也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端午节吧!

为什么端午节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呢?那是因为我国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这天定为“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有很多民间习俗:大家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吃粽子。可口的粽子香飘满屋。

另外,家里的小孩身上都要挂“五糖葫芦”。我问妈妈:“为什么小孩都挂着‘五糖葫芦’呢?”妈妈说:“为了祈求孩子们身体健康、平平安安。虽然这些只是习俗,但却是我们家乡的一种文化。”还有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插艾草。我又问妈妈原因,妈妈回答说:“因为插上艾草蚊虫就会远离我们,让家人都健健康康。”

此外,还有在小孩的脖子、胳膊、腿上接五色线,既美丽又富有节日气氛,这一天也会举行赛龙舟比赛,可热闹了。

端午节虽然只是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却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彝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全文共 1089 字

+ 加入清单

云南彝族有许多古朴的习俗,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制。建国前,流行交错从表婚和转房制,某些地方有不落夫家和抢婚遗俗,既反映了奴隶制、封建制婚姻的特点,又保留有原始社会的残余。不落夫家就是指新娘婚后长住娘家,怀孕后才到夫家居住。抢婚一种是当女方不满包办婚而另自寻夫家时,夫家即刻抢婚;另一种是假抢,如男女相爱,遇到阻力,双方事先约好暗号,男家亲友设埋伏圈,女方按时借故外出劳动,到预约地点,男方亲友就出来抢婚,女方佯装呼救,女家及其邻居闻声追赶,也只凑个热闹,过后男方又请人圆场。这种风俗在佤、傣、哈尼和纳西族中都有。

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中或坝子里,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彝族婚俗,联系感情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对歌。红白喜事,上山砍柴,甚至男女相遇也要对歌。青年人多通过对歌互相了解,认识,加深感情,定下终身。彝族的姑娘房,也称公房,是彝族青年的乐园,婚前,公房就是男女青年幽会和娱乐的地方。彝族的婚姻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由的,也有请媒人说亲的。彝族的婚礼是五花八门的,背新娘就是婚礼中的一个十分有趣的风俗,新娘出嫁时,先由媒人从楼上背下来,送到大门外交给新郎,再由新郎的男朋友伴郎背起,在讨亲队伍的护送下一直到家。彝家山寨,山高路远,一路上,背新娘的伴郎累得汗流浃背,喘息不止,新娘的陪伴--伴娘就在地上铺上事先准备好的新草席和毛毯,让新娘坐地休息,待伴郎喘过气来,又继续上路。新娘必须在太阳落山前背回男家。新娘一到,就举行迎亲仪式,让新郎、新娘坐在大门前的凳子上,乐师们奏起热烈的迎亲调,亲朋好友燃放爆竹,点起火把,祝贺新人。然后,伴娘背起新娘,前面一个举着火把,一人撒青松毛铺路,新郎和伴郎随之于后,在众人簇拥下人洞房。迎亲仪式一结束,就开始跳舞,歌声合着舞步响了起来,大家通宵达旦的欢乐。这场喜事刚结束,许多青年男女便找到了自己的对象。

彝族也有非常俭朴的婚礼,彝族支系,居住在弥勒县的阿细人自古以来婚姻自主,婚礼俭朴。他们选择对象的条件不是相貌,而是勤劳。阿细青年自由恋爱。婚姻程序,一般是女的先到男家劳动两天,以此向男方父母认亲,男家不摆酒席,不请客。这样往返几次,共同劳动,以示情投意合,同甘共苦。这时,双方中,有一方心有悔意,婚事可以就此罢休;若都表示满意,婚事就算完毕了。以勤劳取人,奠定了阿细人婚姻幸福,美满的基础,所以在阿细人中,因草率成婚而酿成不幸结局的为数很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风俗习惯作文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中国的风俗习惯。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过年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而春节的习俗世世代代的流传下来,现在,许多国家也有了过春节的习俗。

在世界上,据统计,除了中国外还有,中国、韩国、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把春节定为法定节日。

他们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比如:新加坡:成千上万人购年糕

春节是新加坡一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在年市上,各种年货琳琅满目,一应俱全。过去中国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如祭灶、迎神和吃年饭等,在新加坡的华人中几乎都保留了下来。至今,新加坡华人们还认为,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桔子象征“大吉大利”,因而是家家户户过春节的必备品。新加坡还从中国的广东和香港等地进口年糕、潮柑和盆栽金桔应市。春节期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来到年市选购年糕等年货。

而在春节的起源地?中国,春节的习俗也是很多的。从农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为过好春节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农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统称为“廿四夜“。相传这一天为灶君上天之日,民间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习俗。百姓在这一夜用“卷银包“(用青菜和慈菇、豆腐等烧熟后作馅,再用百叶包裹成)、“廿四糖“、赤豆饭作祭食,点上香烛,祭供灶君,并备纸钱,扎彩桥,磕头礼拜,然后鸣放鞭炮,在将灶君像与前帘(俗称“喜串“)烧化前,户主对着君像自言自语地说些诸如“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吉利话祈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满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满族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它,了解它吧!

满族,现有人口982。1余万人。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余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山东、福建等省区,一小部分散居于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广州等大中城市。居住在农村的满族人,其住房继承了传统的建筑形式,院落围以矮墙,院内有影壁。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

满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莽势”、“空齐”是传统舞蹈,多在节庆的宴会上跳。舞时二人相对,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称为“莽势”;舞者歌唱时众人拍手以“空齐”二字相和,叫“空齐”。“清音子弟书”是八旗子弟于18世纪中期创作的一种只有唱词,没有说白,配合鼓板、三弦演唱的新鼓词,是满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

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一样;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满族男人留发梳瓣,穿马蹄袖袍褂,系腰带;妇女头顶盘髻,穿宽大直统旗袍,不缠足。今天,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妇女服饰,风靡全球。

最能代表满族饮食文化的莫过于“满汉全席”。这种宫廷佳宴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中的满族菜肴无论在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制作菜肴的山珍如人参、鹿茸等大都还是来自满族的老家--“白山黑水”。此外,满族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萨其玛”就是其中着名的一种。?

这就是满族,一个独特的民族,听了我的介绍后,你熟悉它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节风俗习惯作文300字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我们有许多习俗。例如贴新对联,放烟花……其中我最喜欢放烟花了。

记得去年春节,小仪和她爸爸‘、妈妈来给我们拜年,叔叔还带来了一袋烟花,我拿过来一看,有“大地开花”、“哪吒闹海”、“天女散花”……我看得眼花缭乱。这时,叔叔说话了“小媛哪,待会儿,你和小仪一起去放烟花吧”“好啊!好啊!”小仪高兴得跳了起来。太阳渐渐落入海中,月亮站在岗位给我们值班。我拉着小仪的手和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一起来到楼下,沿江路已人山人海了,这时,不知是谁打响了“晴天霹雳,”“啪”的一声,把我们吓了一跳,小仪紧紧抱住我大喊“姐姐,我怕!我怕!”见状,我也不甘示弱。我点燃了“大地开花”,只见桶中涌出了火花,成了一片花瓣的形状,紧接着又涌出一片花瓣,涌出五片后,中间又喷出一道长长的火花线。“哇——”大家异口同声地发出赞叹。这时爸爸又点燃了“珍珠串”。我们见了,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捡“珍珠”了……

“咚!”十二点的钟声赶走了兴奋,送来了留恋,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到家。春节,难忘的春节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纳西族人生活在云南丽江,是一个开朗的民族,更是一个智慧的民族。那里的传统舞蹈——打跳,更是远近闻名。暑假我去了梦寐以求的丽江,亲身经历了打跳的趣味和习俗。

一到纳西族的精髓——丽江古城后,便闻到了一股木头的独特气味。这是古城两旁的民居散发出来的气味,这里的民居都是土木结构的“木楞房”,顶上是砖瓦。脚下的条石,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被磨得很光滑了。小路的旁边,总有一条很清澈的小溪缓缓流过。这便是纳西族人生活的地方。原生态的环境,你烦躁的心一定会平静下来。这里远离汽车的尘嚣,展现在你眼前的只有原始,安静,让人陶醉的古城。

古城的中心——四方街,墙壁上刻有许多象形文字,就是纳西文字,纳西族是迄今为止还在使用象形文字的民族。夜幕渐渐降临,在四方街的广场中央熊熊燃起一堆篝火,打跳马上要开始了。纳西族的居民们到一栋栋房子前叫唤人们,大家纷纷从楼里出来,参加这一次打跳。

一时间,音乐响起了,纳西族人们开始跳舞了。姑娘们穿着鲜艳的宽袖布袍和对襟长衫,腰间束着各色彩带,背披着羊皮,头上带一串白色的圆片,小伙子们穿着棉布衣,头戴毡帽,只见他们时而往前,时而往后,时而踢脚,时而挥手。他们手拉手围成一圈,绕着火堆欢快地跳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许多游客争先恐后地加入行列,圈子越围越大。我的脚也痒了,加入了欢快的打跳行列。刚开始,我那拙笨的舞步怎么也跟不上节拍,渐渐地我终于掌握三步一跺脚的技巧,我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朋友,百闻不如一见,还是亲自去体验一下纳西族的独特风情吧!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喜爱这个热情友好团节的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风俗习惯英语作文

全文共 277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民间风俗习惯。以下是中国风俗习惯英语作文,欢迎阅读。

Restaurants and snack bars in Beijing started serving this seasonal dish last week, and expect a sales peak on Tuesday.

Citizens can also eat a bowl of Laba porridge for free in many Buddhist temples, since the tradition of celebrating Laba Festival originated in Buddhist culture.

In Guanghua Temple in central Beijing, more than 20 workers and volunteer citizens started cooking Laba porridge in twelve huge pots on Monday night, which they expect to hand out to several thousands of temple-goers on Tuesday.

Residents in a Hangzhou community cook and eat Laba porridge together. Laba Festival, the eighth day of the twelfth lunar month, falls on January 15 this year.

Fang Hui Chun Tang, an old, well-reputed pharmacy in the eastern Chinese city of Hangzhou, also has the tradition of serving free porridge on Laba. Nutritious Chinese herbs are mixed into their dish, and a xylitol-based recipe is prepared for people with diabetes. The pharmacy expects to receive some 12,000 visitors on the special day.

Neighborhoods in Chinese cities join up to cook and eat Laba porridge. Qi Guifeng, 75, is an organizer of one such public meal in Hangzhou. She called in several senior citizens in her community to buy the materials and serve the porridge in the communitys public yard.

"We get together to do a good thing and have fun. We are glad our neighbors can have a bowl of hot porridge," Zhang Meiqin, one of Qis neighbors, said.

Dragon Boat race Traditions At the center of this festival are the dragon boat races. Competing teams drive their colorful dragon boats forward to the rhythm of beating drums. These exciting races were inspired by the villagers valiant attempts to rescue Chu Yuan from the Mi Lo river. This tradition has remained unbroken for centuries.

Tzung Tzu A very popular dish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tzung tzu. This tasty dish consists of rice dumplings with meat, peanut, egg yolk, or other fillings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 The tradition of tzung tzu is meant to remind us of the village fishermen scattering rice across the water of the Mi Low river in order to appease the river dragons so that they would not devour Chu Yuan.

Ay Taso The time of year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fifth lunar moon, has more significance than just the story of Chu Yuan. Many Chinese consider this time of year an especially dangerous time when extra efforts must be made to protect their family from illness. Families will hang various herbs, called Ay Tsao, on their door for protection. The drinking of realgar wine is thought to remove poisons from the body. Hsiang Bao are also worn. These sachets contain various fragrant medicinal herbs thought to protect the wearer from illness.

[中国风俗习惯英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及风俗

身为土家族的我,就要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与风俗。

早在2000年前,土家族先民就在贵州等武陵地区一带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单一的民族。土家族自称华兹卡,历史上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为古代巴人后裔。

土家族人民热爱艺术的魔力,是所有人都无法抗拒的力量。村里过喜事,都要请村里的艺术团唱歌跳舞。土家歌舞有山歌、蓑秧歌、摆手舞、八宝铜铃舞、茅古斯、肉莲花等歌舞,并特有唢呐,木叶、咚咚喹乐器伴奏。这些歌舞要演到深夜才结束。在哪家表演哪家就要弄宵夜招待表演的人们,旁观者与长者也要起吃宵夜。整个寨子沉浸在那高声激昂的歌声与人们大笑声和震耳欲聋的掌声中。

土家族食品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土家族的食物却有着香浓、地道的味道。土家族以大米、包谷为主食,以小麦、红薯、土豆为副食,饮食普遍喜酸好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茶文化、酒文化异彩纷呈,饮食器具和烹饪器具中铁器具具有铁锈的味道而不影响主菜的味道;木器具有木香的味道,吃着有一种大自然的美味;竹器煮的竹筒饭,甚是好吃干燥、香浓的米饭吸收竹子的味道特香。烹饪的方法灵活多样有煎的、煮的、熬的、蒸的、炒的,生活在土家族这个寨子里简直像到了美食仓库里任你吃任你选。

土家族手工艺品各式各样,种类很多。土家族的工艺美术包括土家织锦、挑花刺绣。制陶、印染、雕刻。编织等各种门类。在土家寨里可以欣赏到各种工艺品时常让人流连忘返。它们既为世世代代土家族人所创造,又为其所享用。从而深深植根于土家族风俗习贯之中,默默地与土家族人的生活常在,真真切切地表现自己着为土家族人的审美观和艺术魅力。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藏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呀,如果将我们的大中华比作一个大花坛,那么每个民族就是为个大花坛中绽放异彩的一朵朵鲜花;如果再把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比成一块夜幕,那么每个民族的风俗就是这块夜幕上的一闪一闪的小星星……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少数民族的风俗特点,它就是——藏族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和帐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着,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藏族是一个爱美也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因而对于居所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常见的有在室内墙壁上方绘以吉祥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画蓝、绿、红三条色带,以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则的民居在门上或绘制日月祥云图,或悬挂风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则竭力渲染外墙和门窗,富于彩绘装饰,气势不凡。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瞧,藏族人的习俗特色你们都了解了吗?不过,光了解藏族的风俗还不行,“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还要去了解其它民族,其它地方的风俗习惯,快快行动起来吧,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视野,中华这个大家庭,有五十六个孩子,这些孩子需要我们一个个地去了解、去认识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汕头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汕头,无论什么节日,我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拿元宵节来说吧。那习俗可真多呀!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游神赛是家乡元宵节必须举行的,所谓的游神赛就是有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抬着一蹲人称“老爷”的佛像,还有一些人是抬着一蹲人称“观音娘娘”的佛像,抬“老爷”的人一般都是比较多的,因为据说抬到“老爷”佛像的,那些结婚还未生子的人明年就会生男孩,抬着这两蹲佛像的人就会在大街小巷上走一圈,后面还跟着一帮敲锣打鼓的人,观看的人也是人山人海,特别热闹,等这些人抬到村外后就开始赛跑起来,看看谁先把佛像抬到目的地,所谓的目的地就是在村里的广场搭好的一个神台,然后把佛像放进去后,人们就开始在广场上摆起了各种各样的祭品,祭拜起来了,祭拜的人特别多。在神台的对面,有一个戏台,村里特地请了戏班子来表演给神明看。人们祭拜完后就会放烟火,放鞭炮,热闹非凡。

第二个独特的风俗是吊喜灯,因汕头话灯和丁是同音,故点灯与添丁是谐音,所以家乡人认为点灯是添丁的吉兆,人口畅旺浮现。如果去年结婚的人或者生了男孩的人,在今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就必须提着红灯笼,拿一张红纸写上姓名贴到灯屏上,欢天喜地地挂在乡中宗族祠堂的灯架上,刚结婚的象征着不久就会添丁,生了男孩的象征着家中添了丁。

元宵节的时候,我们不仅有游神赛与吊喜灯,还有一些好吃的粿品,其中“炸油角”是我们家乡元宵节必备的粿品之一。据说,“炸”象征着发财,这是我们家乡人一个美好的愿望,不管这些风俗象征着什么,但“油角”却是我最喜欢吃的美食之一。

家乡的元宵节对我来说是新奇的、热闹的,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迫不及待地想到我们的家乡体验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描写风俗习惯的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的民风民俗,在我出生的国家——中国,最具有民风民俗特点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

我的家乡是安徽省的一个小小的县城——涡阳,“老子故里,道德之乡”。春节是其中时间最长,也是最热闹的节日。除夕到了,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鸡鸭鱼肉酒香味,男女老少全都穿上新衣服,大门前贴上红红的对联,全是祝福新年的句子。一天三顿在开膳之前都要放鞭炮。因为这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天,除了很小的宝宝或小孩子,没有人在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家家都要走亲串门,小孩到亲戚朋友家拜年要压岁钱,男人们要去亲戚家拜年,女人自然在家中烧火做饭,迎接亲戚们来家中拜年。还有一些庙会会有一些商家卖一些新年特有玩具,例如:炮、烟花、摔炮等。

元宵到了,家家张灯结彩,整个城市就像一家子一样,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地过着元宵,有的放着孔明灯,向天上飞,满天处处是灯火,美丽极了!

这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节日“春节”。大家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传统节日习俗,一定要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不好意思哦,大家。我昨天有事情去了,没有时间写博客了!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是我们家乡集会的高峰期。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都是我们村里集会的开始。从三月初一到初四的集会!从初二开始唱戏,一共有三天唱戏的时间。当然不光光是唱戏那么简单,还有集会,马路两边都是摆地摊的。有卖衣服的,鞋子的。还有一些是专门赚小孩子钱的,像一些油炸的东西啦,玩具啦。五花八门的东西全出来了。为了这几天的集会,一些做生意的人是起早贪黑的去站个好地方。这些做生意的想破了脑袋都是为了这几天的集会。

今年的集会我感觉和往年很不一样,往年的时候,听到说家里面有集会就高兴的不得了了,最近几年似乎没有了那种激情。对像这样的集会也不怎么感兴趣了。但是今年我感觉还是蛮不一样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感觉到了往年没有过的兴奋,也许是今年的朋友多了吧。今年我那些往年不回来参加集会的朋友都回来了。以前我们都在外地上学,没时间回家玩。但是今年我们大部分都毕业了,工作了。向老板请个假就可以回家痛痛快快的玩玩了。还是像这种家里的集会最好了,逢年过节嘛?大家都有着自己的事情,像这样的机会还是很少的,人多才好玩嘛!人生中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聚集这么多的好朋友在一起玩啊?以后大家可能都要忙于自己的事业了,那么像这样的机会就更少了。

这是我的快乐,也是我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白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1378 字

+ 加入清单

白族是最喜欢热闹的民族之一,一年中各种节日不断,数量之多,不亚于中西节并重的香港。著名的节日有三白街、绕三灵、石宝山歌会、蝴蝶会、浴佛节等。这些节日代代相传,历史远久、民族风情浓郁,热闹异常。

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常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信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男人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历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表现为: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本主庙,庙内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进入白族的本主庙,必须虔诚、肃穆,禁止大声喧哗,禁止触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种神灵。怒江州一带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须以牛、猪等做牺牲,进行祭天活动。活动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下进行,全寨人参加。这棵大树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白族大理三月街

白族大理三月街是云南省遐迩闻名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目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举行。从佛教讲经庙会演变而来,已有1000多年历史,届时除商贸盛会外还伴有赛马和歌舞等活动,每年参加者数以十万计。1991年起,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徐霞客在他的记述中赞道:“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人口一百五十九万人。善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白族服饰非常好看,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头饰也很有特色,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冠左边有一缕穗,代表“雪”,他的长短就是代表人的大小(年龄)。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称男士为“阿鹏哥”(不包括小孩)。

白族人待客用“三道茶”来代表对客人的尊敬、热情。三道茶是白族待客礼节。白族人常以“三道茶”款待亲朋。一道茶以土罐烘烤的绿茶泡制而成,味香苦;二道茶以红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冲开水泡制而成,味甜香;三道茶是蜂蜜泡开水,味醇甜。因开始喝的是苦茶,喝了二三道茶后,嘴里有苦甜混合的舒适感,故有“‘三道茶’乃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云南大理去玩,导游带我们到一家茶馆品茶。到了大厅,我看见两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一位白族阿姨看见了我们,就请我们坐下,等候茶。一会儿,茶泡好了,他们请我们先品尝第一道茶,我以为很好喝,就拿了一杯,咕噜咕噜喝了下去,“好苦啊!”我大叫起来,一位白族阿姨见我大叫,就说:“这三道茶一苦二甜三也苦。”我听了对爸爸说:“爸爸,我们走吧,这三道茶很苦,我喝不下去。”爸爸笑着说:“傻孩子,这三道是补血的。”我一听,很惊讶:苦茶也能补血,真是太棒了。我叫阿姨给我把三道茶都倒上,咕噜咕噜地喝了下去,爸爸问我:“感觉怎么样?”“好极了!”我高兴地叫起来。我就这样反复品尝这“三道茶”。感觉真是好极了!

白族的习俗是“三道茶”,你有空,也去那里尝尝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中国风俗习惯的英语作文

全文共 2637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

The Chinese manners is differend from other countries .In China,people first meet to shake hands.When people eat,Besides soup,table all food use chopsticks.Certain foods can move chopsticks eyes.And sometimes the Chinese host use their chopsticks to put food in your bowl or plate.This is a sign of politeness.The appropriate thing to do would be to eat the whatever-it-is and say how yummy it is.If you feel uncomfortable with this,you can just say a polite thank you and leave the food there.

Dont tap on your bowl with your chopsticks.Beggars tap on their bowls,so this is not polite.Also,when the food is coming too slow in a restarant,people will tap their bowls.If you are in someones home,it is like insulting the cook.

翻译:

中国的礼仪是不同于来自其他国家。在中国,人们第一次见面握手。当人们吃,除了汤之外,表所有食品都使用筷子。某些食物可以移动筷子的眼睛。有时中国主人用筷子把食物在你的碗或盘子。这是礼貌的标志。适当的做法是吃不管它是什么,说它有多美味。如果你觉得不舒服,你可以说一个礼貌的谢谢你,离开那里的食物。

不要用筷子敲打饭碗。乞丐行乞时常敲打饭碗,所以,这也是不礼貌的。同样,当食物来了太慢,人们会利用他们的碗。如果你在某人的家里,它就像侮辱厨师。

篇二

At the end of the Zhou Dynasty,the area we now know as China had fallen into a state of fragmentation and conflict.While the Zhou dynasty had ruled for several centuries,several other states,originally feudal domains,tried to carve out their own kingdoms.The state of Qin would eventually emerge the victor and unify all of China under one rule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Qu Yuan served as minister to the Zhou Emperor.A wise and articulate man,he was loved by the common people.He did much to fight against the rampant corruption that plagued the court-- thereby earning the envy and fear of other officials.Therefore,when he urged the emperor to avoid conflict with the Qin Kingdom,the officials pressured the Emperor to have him removed from service.In exile,he traveled,taught and wrote for several years.Hearing that the Zhou had been defeated by the Qin,he fell into despair and threw himself into the Milou River.His last poem reads:

Many a heavy sigh I have in my despair,Grieving that I was born in such an unlucky time.I yoked a team of jade dragons to a phoenix chariot,And waited for the wind to come,to sour up on my journey As he was so loved by the people,fishermen rushed out in long boats,beating drums to scare the fish away,and throwing zong zi into the water to feed braver fish so that they would not eat Qu Yuans body.

翻译:

周朝的末尾,我们现在知道,中国陷入了分裂和冲突的状态。而周朝统治了几个世纪,其他几个州,最初封建领域,试图开拓自己的王国。秦国最终将出现一个规则下的维克多和统一全中国的历史上第一次。

屈原担任部长周皇帝。一个明智的和表达的人,他深受百姓爱戴。他做了很多打击猖獗的腐败困扰法院——从而获得其他官员的嫉妒和恐惧。因此,当他敦促皇帝为了避免冲突与秦王国,官员们迫使皇帝让他从服务中移除。流亡,他旅行,教了好几年。听力,周秦被击败,他陷入了绝望和扑进Milou河。他最后的诗中写道:

许多沉重的叹息我绝望,悲伤,我出生在这样一个不幸的时间。我配合的一组玉龙凤凰战车,并等待着风,酸在我的旅程,他是如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渔民在长船冲出来,敲锣打鼓吓跑鱼,把粽子投入水喂勇敢的鱼,这样他们不会吃屈原的尸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春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春节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就是在除夕那天开始的。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大人们要上街买很多菜和零食回来,还要打扫卫生,而且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对联和红艳艳的“福”字。

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我就问妈妈:“为什么有一些家是倒“福”呢?”妈妈笑眯眯地说:“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代表福气来到了。”妈妈又对我说:“除夕要守岁,不到十二点是不能睡的。守岁,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诚的心守住平安。”午夜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和烟花,顿时,整个城镇响声四处,真是震耳欲聋,热闹非凡呀!到了正月初一,爷爷.奶奶会煮我们最喜欢吃的东西,比如:龙虾.虾菇.螃蟹.海蛰皮.虾.跳鱼等。吃过了饭,小孩子们都要去给长辈们拜年,拜了年,长辈们会给小孩子们压岁钱,有的孩子会拿钱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拜完了年,大人们就要上寺庙去进香。在我们老家有很多寺庙,每个寺庙都要进香。

等大人们进完了香就会带着小孩子去游乐园.公园等。正月初一就这样过了。到了元宵节,是我们家乡最热闹的一天,也是我们小孩子最渴望的。最欢喜的时刻到来了,因为家家户户都摆上了年货,每家都要杀鸡来拜神,桌子上堆满了糖果点心等之类的东西,小孩子都喜欢吃的,有一些嘴馋的孩子会忍不住偷一个吃呢!让孩子们开心的不止这个,是在公庙上,摆着许多各色的旗子,让人来拿着,干什么呢?对了,就是游村,还有醒师,每逢家节,都有机会的,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风俗习惯。春节过后,小孩子们要上学了,大人们也去做平时该做的事了。我真是难忘家乡的春节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节风俗习惯作文300字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最重大的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倒过来贴,“福”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是怎么来的?”妈妈说:“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非常凶猛。每到除夕,”年“就会吞食生畜,伤人性命。因此,人们只好逃往深山。

一天,村里来了一位老人,他在这儿住了一晚。”年“来了,老人让村民点燃爆竹,”年“吓得狼狈逃窜。原来,”年“怕红色、光、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放爆竹。这一天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我们全家准备吃团圆饭。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在桌边,桌上有鸭、虾……餐桌上必有的两样东西一样是鱼,一样是火锅。火锅热气腾腾的,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是甜品,代表家人甜甜蜜蜜。吃完了年夜饭,我们就来到前门放鞭炮。

开始放鞭炮,“砰——砰——”,一个个五颜六色的鞭炮飞上了天空,“噼哩啪啦”好响的声音,多么美:有的像仙女撒下的花瓣,有的像绽开的花朵,还有的像正在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时,天空就成了百花园。“爆竹声中一岁除”,就这样,除夕过去了,新年又来到了。

中华民族的节日多姿多彩,而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1123 字

+ 加入清单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是西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一书中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称“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唐人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食粽之普遍。宋代时,出现了用“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则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 .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 ,必须慎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风俗习惯作文300字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过年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1546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文化有很多,比如:

一、贴春联、门神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二、贴年画

过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三、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四、放爆竹

古代过年时人们以火烧竹,爆裂发声,用以驱鬼,“爆竹”一名由此而来。《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到后来,由于社会和民俗的进化,爆竹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火药发明以后,从烧竹子发展为用纸筒灌装火药引爆,炸开后响声贯耳,纸屑飞扬,火药香四溢,于是爆竹又叫“爆仗”。此后人们又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来放,称为“编炮”。因其声音清脆如鞭响,故也叫“鞭炮”。在“鞭炮”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各种花炮乃至烟花。二是爆竹的功能由避邪驱鬼完全转变为节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王安石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因此过去老百姓认为不放鞭炮不喝酒就不算过年。

五、扫尘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六、压岁钱

压岁钱由来已久,古称“厌胜钱”、“压崇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早在汉代我国就已出现压岁钱,以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居多,钱的正面多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凶”。“福山寿海”、“长命富贵”、“强身健体”等,还有的正面为钱文,背面为祥瑞图案,如“北斗七星”、“龟蛇”、“老虎”、“八卦”、“生肖”等纹饰。

十、包饺子

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代曾叫牢丸、水角、馄饨、饽饽等。后来怎么叫饺子呢?饺的原名叫“角”,“粉角”即用面粉做的角,“水角”指用水煮的角,因北方人发音“角”“饺”相似,后来就说成“饺”子了。三国时《广雅》一书载:“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这个馄饨就是饺子,偃月就是半月形。唐《酉阳杂俎》已有“笼上牢丸蒸饺”、“汤中牢丸水饺”的描述。

今天昌明盛世的饺子更是异彩纷呈。从馅来说,有鸡蓉、鲜虾、什锦、三鲜等上百种;从烹法来说,有汤煮、笼蒸、罐煲、锅贴等各法,速冻饺、即食饺等产品也层出不穷。饺子馆也如雨后春笋遍布神州。京城“八大楼”之一的鸿兴楼饭庄,一两面能捏成25个小饺子,一个一种味道。西安唐城饺子馆的饺子宴名扬海内外,据说一些老外们吃的时候一边老叫肚子胀一边还拼命往口里塞。沈阳的“老边饺子馆”因煽锅蒸饺和炝鸡汤煮饺而闻名遐迩。天津清真“白记饺子馆”和太原“认一力饺子馆”也为华厦饺子上品,使路人垂涎因而门庭若市。广东粤菜中的鲜虾仁蒸饺有后来居上之势,北方人南下均趋之若鹜。

此外,春节还有蒸年糕,倒贴“福”字,守岁,迎春,回娘家等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 五月五日五,赠我一枝艾”这是宋朝诗人文天祥的一句诗。你知道端午节习俗的来源吗?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提议联合齐国一起对抗秦国,却遭到贵族子弟们的强烈反对,他们甚至还在怀王面前说了很多屈原的坏话。怀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把屈原赶出了都成。在流放期间,屈原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爱国诗篇。后来秦国攻破楚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痛至极,在五月五日那一天,写完了《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了。

传说,屈原投河后,百姓纷纷到汨罗江边凭吊。渔夫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寻找屈原,想把他打捞上来。有人把饭团等食物丢进江里,为了不让鱼、龙虾、蟹去咬屈原的身体,他们拿来一坛雄黄酒,说是要灌醉蛟龙以免伤害屈原。

以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相传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或者艾草,都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更加了解端午节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