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观后感(推荐20篇)

浏览

4269

作文

647

202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开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上,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联合国军心窝的一把钢刀。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联合国军动用两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连续发动了进攻。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必须在天亮前占领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联合国军设在山顶上的集团火力点,压制住志愿军反击部队不能前进。营参谋长命令第6连组织爆破组炸掉它。第6连向敌军发起五次冲锋,未能摧毁敌军火力点,而且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去。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时间就是生命。在这关键时刻,站在营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恳切地说:"把任务交给我吧,只要我有一口气,保证完成任务"。黄继光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

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面对黄继光坚定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我任命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参谋长当即任命黄继光为6班班长。黄继光接受任务后,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士向敌军的火力点爬去。他们在照明弹的亮光下巧妙地前进,当离敌军火力点只有三四十米时,一名战士牺牲,另一名战士负重伤。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柱,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军火力点前进。在距敌军火力点八米的时候,他举起右手将手雷接连投向敌军,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志愿军反击部队的冲锋受到阻止。这时,黄继光再次负伤倒下。天就要亮了,这时黄继光身边已无弹药,身体又多处受伤,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高喊着"冲啊!为黄继光报仇!"踏着黄继光爬行过的道路,很快占领了阵地,全歼守军两个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山西火种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在全校上下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之际,为贯彻落实我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学院分党委要求,环境经济学院分团委于11月16日组织青年教师和学生党员、积极分子观看了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制作的6集文献纪录片火种》。

文献纪录片《火种》立足历史文献,通过权威专家的深刻解读展示了从辛亥革命至上世纪20年代这段时间里,马克思主义在山西传播、生根发芽、直至山西党组织的成立这一伟大历程,勾勒出一幅我党在山西初创时期的动人画卷。通过观看纪录片,大家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发展的光辉历程,从太原第一监狱的绝食斗争,到红二十四军飘扬的旗帜,从山西抗日决死队女兵连,到铡刀下的刘胡兰,从山西全省解放,到三晋大地改革开放,红旗不倒,薪火相传,一代代山西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为实践自己无悔的信仰舍生忘死,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大家深刻的认识到必须团结在以习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蓝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着共同的信仰而努力奋斗。

通过观看纪录片《火种》,进一步激发了我院青年教师和学生党员了解中国近代革命史和xx党史的热情,牢固树立了对党忠诚、严守纪律的信念,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大家表示要以创新的思路、良好的作风和担当的精神,为学院的团学工作和我校“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贡献力量。

[山西火种纪录片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连日来,南开区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观看学习了专题片之《人心向背》《以上率下》《踏石留痕》后,大家纷纷表示,内因是决定事物变化的基础,上至政党,下到个人,只要真正有决心、有行动,自上而下真抓实管、驰而不息,不良现象就会不断减少,新的风气就会逐渐形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开区五马路小学党总支书记贾玉香说:“教育关乎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未来。但在教师行业中也出现了职业倦怠等一些不良风气,忘记了初心,忘记了为什么要干好手头工作,偏离了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党员做起,立足本岗,上好每一节课,对得起孩子生命当中的每一个四十分钟,坚定最初的理想信念,以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决心,守望教育的春天。”

宝坻区广大党员干部连续三天观看了专题片后表示: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民意所至、民心所向,要充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识到四讲四有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党的六大纪律,真正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钰华街道纪委委员陈晨说:“这部纪录片清晰地讲述了周永康、薄熙来、苏荣等一批领导干部是如何放松思想防线,从违规违纪开始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一切都在告诉人们,正风、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是一句空话。作为一名街道党员干部,我们要以鞠躬尽瘁的作风和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支持,要用我们的责任与担当,汗水乃至生命诠释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中纪委纪录片《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观后感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希望党中央继续发力,也关注“蝇贪”出镜

网友“采薇”:

建议多拍一些这种片子,既让大家看到了国家反腐的成效,心里有了更多自信;也能对领导干部起到教育警示效果,让他们引以为戒。

网友“nn145”:

希望党中央继续发力,不要停步,让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真正干净起来。

网友“西月月月”:

这两集采访的都是“大老虎”,不知道后面几集有没有蝇贪出镜?基层老百姓,还关注自己身边的腐败能不能得到解决。

网友“冯冯”:

这么好的专题片,应该在更多渠道播放,比如公交车、地铁上,让更多人看到,受到教育。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3月2日,公司党委组织部分党员职工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该片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及***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述,以纪录片的形式首次呈现在大银幕上。回首这砥砺奋进五年时光,无数的光辉时刻值得被所有中国人铭记,该片展现了我国这几年高科技方面的突飞猛进: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C919大飞机、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振华30号”完成港珠澳大桥的最后吊装,“复兴号”动车组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的运营,首个太空实验站“天宫二号”如期升空,“南水北调工程”完成通水运行……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一时间频频亮相。

影片不仅彰显了我国的雄厚实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表示,这部《厉害了,我的国》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是宏大主题的表现,也是微观感性的展示,它通过一个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故事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在赞叹在惊呼的同时,发自内心地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当然,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更是奋斗出来的。

《厉害了,我的国》中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体现了中国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有世界胸怀的一种表达。《厉害了,我的国》不仅是为国家点赞,也是为每一个用奋斗去争取更多幸福的中国人点赞。亲身感受影响之震撼、国家之强盛,为“我的国”点赞!当自主创新的进度条一次次被刷新,中国人的科技自信也一次次被点燃。“厉害了,我的国!”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科技领域不断突破,见证着中国人甘于奉献、敢于攻关的无畏精神。更多的事实,讲述着中国人重视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风貌。原本遥不可及的宇宙太空和深邃海底,已被中国人用智慧和汗水化为咫尺。但中国人的梦想不会止步于此,而是向着更深、更远、更高、更广的领域迈进。我的国,一定会更厉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山西火种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059 字

+ 加入清单

集中观看了省委宣传部制作的六集文献纪录片火种》,给全体党员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学院领导、院党委成员、在校的师生党员、院团委学生会主要干部参加了本次集中教育,活动由院党委书记吴华英主持。

党课开始之前,党员和学生干部们就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学院会议室,先后以党支部为单位签到、就坐,显示了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党课伊始,吴华英书记传达了校党委组织部关于组织党员集中观看《火种》文献纪录片的相关通知,强调了这是开展“两学一做”之“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知党才能更加爱党跟党走,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思想与行动高度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性,才能更好地把“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成果化为指导学院改革、矢志成才的具体行动。

吴xxx还代表院党委提出了:遵守会场秩序、认真观看视频、边看边思考边对照、课后各党支部分别组织党员进行专题讨论、每个党员都要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观后感等观看专题视频、上好特殊党课的一些具体要求。接下来,按照院党委的部署,副书记强汾生就近期党支部全部完成“两学一做”第三专题研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校党委符惠明书记的学校党代会工作报告、继续以多种形式开展好“党员先锋行”主题实践活动等工作事项,进行了详细安排。

随着《火种》文献纪录片的一集集播放,把在座的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思绪吸引到了二十年代那个特殊的年代:辛亥革命播下了“科学与民主”的火种,开辟了近代中国寻求变革、自强的新纪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五四”爱国学生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播下了火种;以高君宇、王振翼和贺昌等为代表的山西早期革命先驱,以开展各种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组织革命社团等形式,发动了山西的革命运动并与全国的革命活动遥相呼应,给山西的革命工作播下了火种……观看过程中,会场鸦雀无声、秩序井然,人们时而神情凝重,时而小议讨论,很多教工党员还不时地低头笔记,课堂气氛浓烈。随着视频一集一集地播放,师生们再次领略了山西这块古老土地上重视教育、人才辈出、人杰地灵、革命发端早、文化底蕴深的特殊省情。

最后一集纪录片的结尾音乐响起,党员和学生干部们依然恋恋不舍,三五一群地讨论着、交流着文献纪录片的内容及观后感。从师生们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本次特殊内容、特殊意义的党课,让大家受益匪浅,收获良多。我们相信,随着我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定会得到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一定会得到体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良好成效,也一定会转化为推进学院改革创新、跨越发展的实际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纪录片《2024春天纪事》观后感个人心得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们勇敢“逆行”、连续奋战,有医务人员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多次强调要关心爱护广大医务工作者,体现了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深切浓厚的关爱,也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医务人员是最美的“逆行”英雄,也是平凡的血肉之躯,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中的普通一员。他们是拯救生命的天使,也是生活中的人妻人母、人夫人父。处在疫情防控一线,与疫魔短兵相接,冲锋陷阵,他们冒着极高的被传染风险、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任务。攻坚时期、吃劲阶段,保护好医务人员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作为一名普通群众,要对医护人员给予支持与理解,为他们构筑一个坚固可靠的“大后方”,让白衣战士心无旁骛地在一线冲锋陷阵。

病疫无情,人间有爱。这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医务人员们承受着极大的心理负荷,同时又面临着治愈患者、打败疫魔的焦灼与重压。前方要加强人文关怀,配备心理疏导力量,为医务人员提供释放压力,加强对解决医务人员实际困难的关爱……着力从细节处、微小处给予医务人员关怀和尊重,努力做好各项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四川广播电视台倾力合作,精心制作的8集电视纪录片《隐秘征程——红军长征在四川》将于今晚在四川电视台新闻资讯频道与观众见面,换一个角度看长征。

据了解,该纪录片定位于“弘扬红军精神,铭记红军信念,传承长征品格,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核心宗旨,从独特的视角重组历史线索,以体验的影像再现民族记忆,淋漓尽致地彰显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伟大长征精神,鲜活有力地展示了四川在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

作为长征题材纪录片创作的一次全新尝试,《隐秘征程》正如片名所言,意在透过大众所熟悉的故事表象,走进历史的深处探微索隐,挖掘最“隐秘”的叙事元素,换一个角度解读历史,实现伟大长征的另类表达与当代诉求。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春节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在即,让这个传统节日国际化的话题再次热络起来。大陆央视春晚将再次请来国际巨星,相关部门也在全球征集“春节符号”,为将来的“欢乐春节”活动走向世界做准备。

中国春节也成为外国人关心、喜欢甚至会亲身庆祝的节日,想必是做出上述努力的目标,也是春节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如果能如此,那自然是中国软实力向外传播的里程碑。

一种文化的传播必要经历较长时间的演化实践及潜移默化,而且这一过程还会受到文化承载民族的国际形象、国际地位、价值认同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其传播必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

但参照外国同类节日文化的国际传播影响,还是可以总结出一点规律来帮助思考中国传统春节国际传播的效果。比如西方社会的圣诞节,其有形元素非常简单易学,举凡圣诞树、圣诞老人和那句“圣诞快乐!”等。而春节相对复杂,比如春联、包饺子,要跨文明传播,面临着语言、饮食习惯的障碍。

其次,圣诞老人的传说是圣诞节的精神核心,这种可以激发人们想象空间和情感寄托的精神资源恰也是其得到广泛传播的前提。而春节则相对缺少一种可供人想像和抒发情感的精神资源,毕竟那个名叫“年”的怪兽的传说在华人中间的接受程度都尚且有限。

此外,中国春节中的舞狮、舞龙、高跷、跑旱船等集体庆祝形式非常类似许多国家都有的狂欢节。狂欢节在全球的传播恰可拿来用作上述表现形式的呈现。只是,这些庆祝形式中的基本元素并非全部都可以国际化,其组织形式、编排方式都需要结合国外受众的感受进行组织。

传统春节的对外传播,恐怕要多想想怎样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对春节进行总结,让外国人能够很快的记住相对简单的有形元素、精神元素。而且,简化的元素不但要能够被外国人接受,还得被中国人自己接受,愿意亲身实践。

西方节日得以全球化,是建立在其本身完成现代化的社会基础上,而中国春节所处的社会,仍在转型期。正因此,中国春节中一些元素正在被遗忘,这恰与中国社会结构及人们观念的变化同步。所以,当中国社会完成现代化的转型,那时中国春节的样式也将更易于被外国受众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纪录片于海河观后感

全文共 1860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市农委开展了学习向于海河同志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于海河同志的生平简历,于海河同志的感人事迹。于海河工作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平凡又感人,令人潸然泪下。于海河同志对工作认真,对群众友善,对父母孝顺,对自己要求严格,真正做到了心系百姓,敬业奉献,燃烧自己,温暖百姓。于海河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他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忘我工作,为宝清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曾先后被评为市第二十五届劳动模范、市第八届十佳公仆、市农村工作先进个人,市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11月6日,于海河同志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年仅51岁。

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于海河同志入党26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向于海河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崇高境界。于海河同志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0余年,在本职岗位上始终做到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宝清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带领一班人全力以赴投身农业事业,常常一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无私奉献,毫无怨言。工作期间,先后争取农业重要项目30余项,争取项目资金7.9亿元,扶持了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一手筹划建设了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去世前一天下午还带领大家实地研究工作,直到去世前的最后时刻还忍着剧痛在病床上修改关于园区建设的汇报材料。于海河同志把一生最大限度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风亮节。

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真情为民的公仆情怀。于海河同志为民服务意识强,时刻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经常深入村屯了解情况,能扑下身子和普通百姓面对面、心贴心沟通,想方设法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是百姓眼中难得的“好官”、“贴心人”。于海河同志患有严重的关节疾病多年,主治医师和家人曾多次劝他卧床休息养病,但是他一直拖着病腿坚持工作在一线,忍着病痛深入百姓家中访贫问苦、解决困难,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爱戴,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得知他不幸离世的消息,数千名干部群众自发参加告别仪式,痛哭着为他送行。于海河同志真正做到权为民 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体现出党员领导干部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本色。

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于海河同志在工作上高标准、在生活上低要求,生活简朴、为政清廉,从不贪图享受。他衣着朴素,生活节俭,同事们都说他不像领导干部,天天一瘸一拐、满面风尘的背个大包出入在田间地头、村屯小道,是典型的“农民”形象,即使出公差跑项目,他也坚持吃住简单,从不讲排场,尽量为组织减轻负担。尽管于海河同志长期担任宝清县乡镇和县直重要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职务,却始终经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秉公办事、严于律己,从不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和家人谋求私利。于海河同志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办事,全心全意为民,以实际行动树立了党员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先进形象。

作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我将自觉抓住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这一契机,更加自觉地深入学习于海河同志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数十年如一日为农服务的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他自己清苦也要心系贫困群众的公仆情怀,做一名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好公仆;做一名求真务实、敢于担当、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人民的勤务员。具体到工作上,学习他兢兢业业扎根基层,深入服务于农业基层一线,爱岗敬业,努力为民服务。克服在上下协调能力欠缺的不足,争取更加快速地掌握业务的方方面面,迅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业务素质,始终要保持工作向基层倾斜,工作向农村(林场所)靠拢,服务重百姓需要,不重名、不重利,重实干,求实效的朴实优良的工作作风;始终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产业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扎扎实实地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生活品质提高贡献自己的劳动、服务和才干,把对农民群众的关爱真正送到了农民心里,做一名让大家认可的为农民服务型的农业干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红军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812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纪录片是历史纪录片,也是现实政论片。因为它可以借过往而懂大局知全局,明当下。因此有了那么多观众的共鸣,得到了那么多观众的响应。其实,这是历史进程的自然而然。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争取民族独立 争取国家富强 争取人民幸福 争取世界和平的初心恰似漫漫“长征”路,是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信仰与追求,信仰的方向引领着代代“长征”,闪耀信仰的坚定。

假如,把世界文明暂划为“人类探寻生存与发展的漫漫征途史”,那中国,为世界文明持续增添着辉煌与成就。

古代中国,17世纪中到18世纪末,中国清王朝康熙、雍正、乾隆统治的“盛世”,三朝持续了134年。而西方之间进行了持续迅猛的“工业革命”。西方国家大踏步前进。

工业革命为世界带来划时代变化,相形之下,近代中国确是日渐落后了。中华民族,在秦汉时期,开辟丝绸文明的中西方交流古道,唐代鼎盛时,向世界持续传播着“礼尚往来”的和睦交往,宋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占有世界贸易总量的极大比例,持续以和平贸易、相互往来的方式,开展友邦友好文明交流。马可波罗游记中写中国是“文明、礼遇,佯和、富足的东方神奇”。明代,世界第一的浩大郑和船队,为邻国与世界带去的依然是中国丰美物产与优秀文化。这是历史印证数千年的基本事实。“万里长城”的辽阔与伟大,见证了中华文明古国走过的漫长征途,中华民族一向是爱好和平的民族。

从不依强凌弱的中华民族,当近代历史大门开启时,猛然遭遇面对的忽是各国列强的“魔牙利齿”。1840年起始的西方坚船炮利的轰鸣与硝烟,逼迫中华子孙警醒与振作,由而开始了气壮山河、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近代中国救国自强的漫漫征程。

确实,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生根中国,仅二十八年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自一九二七年诞生,仅二十二年建立新中国,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只六十多个春秋,成就了当代中国的宏大气象,这绝不是吹牛,而是鲜活的历史事实。客观注定标注着当代纪念“长征”伟大意义的现实存在。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与期望。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时俱进本质特征的必然结果。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永葆先进生命活力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人除了人民大众利益以外没有本党的利益,红军队伍是人民自己的武装,由此中国共产党永远与广大人民群众心心相连,永远为争取与捍卫人民大众利益不懈努力奋斗,政党与军队视人民为父母,人民就信任与拥护其并视其如亲人。

在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有过一段精辟的概括:“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探索进程中凝聚的历史经验,也是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始终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同非洲青年代表谈话时就曾谈到,马列主义普遍真理要相信,但一定要同各个地区的实际相结合,我们这样“结合了,就灵了,就胜利了”。“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实践与探索确是自“遵义会议”起始走向自觉的。这在“长征”本片学习中加深了更为牢固的确定。

特别可喜的是,“长征”纪录片对遵义会议进程客观准确表现了系列会议关联的发展经过。既突出了遵义会议的旗帜标志作用,也交代了前期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及猴场会议对遵义会议起的累进合力作用,也表现了随后而来的“鸡鸣三省”等后续会议累积进程的推进。政治路线决定着军事与其它,是灵魂。为此,遵义会议成为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所以隆重纪念,其指导意义在当下同样是意义非凡的。“长征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进程中始终有着不可或缺的鲜活生命力。

理想铸就了坚定的信念,信仰突显出始终如一的乐观,大局意识决定了坚如磐石的团结,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全心全意服务的方向决定了共产党人的忠诚,这是万里长征事业薪火传承的永恒守则。有了这些理想信念,就有了彪炳史册的红军长征的胜利,也催奋出人民共和国当今屹立世界的大国风采,这是本片得以生发而出的现实意义。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壮丽伟业正进行着新的长征,这是凝聚几代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毛泽东等老一代先辈对长征万里征程必须不断步步奋进的前瞻判断,是艰巨而伟大的壮丽事业。为此,也是“长征”纪录片的现实意义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纪录片南京梦魇观后感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这些真实的照片让我触目惊心,觉得整个人毛骨悚然!他们难到没有孩子或亲人吗?难道他们的天性就是嗜血狂魔吗

学校组织看了《南京梦魇》,一部关于日本当时在南京各种暴行的纪录片。背景音乐是悠扬的古筝,还有满耳凄厉的惨叫。看了这部电影,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看着那些心惊肉跳的的图片,听着当时日本军在南京的暴行,让我感到十分悲愤!

在电影中,看着日本飞机在南京这个城市上空投下一颗颗炸弹,看着那些古老美丽的建筑在瞬间变为废墟,看着满街的人们惶恐乱窜……这样的场面让我透不过气来,仿佛有千斤重物压在胸口!

残忍的日本军连婴儿也不放过,用长刺刀将一个个小生命摧残。将青年男子拖到广场上绑起来,有的人被刺死,有的人被浇汽油活活烧死,有的人被机关枪扫射而死。画面中不停的闪过日军狰狞的面容,30万的同胞在数月中被他们当作动物一样任意活埋,用粗暴的行为夺走了生存的权利。

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大阴影,是任何中国人提起都觉得心痛的经历!我们决不会忘了这一段70年前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打击贪腐,肃清风气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鉴史问廉》从廉政的角度见证着历史文化的变迁,历朝历代廉吏实践探索的突破、攻坚克难的壮举、心系社稷关注民生的情怀,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体现出文化对时代的回应、对实践的关切、对民众的贴近。也正因此,它让很多人感到廉政富有温度和情感、更有活力和魅力,从而增强人们反腐倡廉的信心和凝聚力。

清官,历来是百姓的追求与信仰。因为百姓总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易于满足,只要能被官吏帮到哪怕是一点点小忙,他们都会到处传扬官吏的好处,即使别人不认同,他们也会坚定的信任下去。所以,成为一个清官,成为一个好官很容易,帮人民群众办好事这就够了。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这就难了。因为光办好事不行,还得把办好事当成一种习惯,还得能解决百姓的困难,还得能公正的处理纠纷,还得让自己和家人不贪不占,直到生命的终点。这样的清官是人人追捧的,因为的确很难得。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好汉来投奔,王朝和马汉在身边。”相信二十多岁以上的人,绝大多数都对这句歌词异常熟悉。包拯,包青天,铁面无私,为民解忧,不畏权势,大义灭亲,让千年后的我们仍然感怀这位古人,仍然对他持有崇高的敬意。很多人都说中国古代的百姓有一种清官情结,希望他们那个朝代有能为民请命的廉官能吏来守护他们,其实现代人依然有清官情结,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一个街道办的主任,只要是能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他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民心中的守护神。所以,清官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在为政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贪不占,那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清官梦,只是因为后来选择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官的清结肯定是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和政府部门的人打交道,所以跟他们打交道时多少都希望他们能很负责地帮自己的忙,而不耽误自己的时间。过去风气很不好,总有人把人民群众不当人,把自己当人,以至于人民和政府之间起了隔阂,有了矛盾。本来和谐的社会,被这些渣滓坏了风气。这样一来,人民对清官的期望就更强烈了,更希望清官出现,来造福一方。如今的中央领导,利剑一挥,先惩贪腐,顺势提拔清正之官,让我们对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充满希望,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大家不再害怕什么了,敢在媒体或者街头举报贪官污吏了,这无疑让之清廉官能够崭露头角,让他们来维持我们国家的和谐安定,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的奔小康了。所以说,生活在今天,我们是幸运的。

打击贪腐,肃清风气,让清官不再是人民群众的追求,而是变成一种新常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圆明园纪录片的优秀观后感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纪录片圆明园》让我们回顾历史,让我们了解圆明园从前的壮观辉煌,也让我们记住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巨大耻辱。

在看影片前,我们已经学过了《火烧圆明园》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了,对圆明园的历史已有部分了解。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们对圆明园这座伟大的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看到皇家画院为圆明园所画的建筑图时,如此美丽,如此壮观的景象使大家为之惊叹,个性是在建造圆明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上,大家不禁感慨道:“这真不愧是在幻想艺术中有着崇高地位的世界奇迹。”可惜的是这个伟大的杰作于1860年10月被毁,从那时开始,这个伟大的杰作消失在地球上。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感受到了清代全盛时期的繁华与昌盛,脑海中映起了美仑美奂的圆明园倩影,这个集康熙、雍正、乾隆一生心血而建造的伟大建筑此刻只能成为梦影。而原因正是因为清朝末期的衰落,咸丰皇帝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这让英法联军有机可乘,掠夺与烧毁了这个伟大的建筑。我对英法联军的残暴行径与毫无人道主义、对礼貌艺术的摧残表示强烈的愤慨,对大清国的衰落腐败表示无奈和同情。只能说是弱肉强食,谁叫我们当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优秀的领导者。所以说,要想强国,则务必强民。

期望大家在和平年代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我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教师观看纪录片《为了和平》的观后感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整整70年前,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在朝鲜半岛徐徐拉开。

那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那一次,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钢铁般的意志,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

那一次,中国人民用全民族的空前团结,向全世界证明: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出兵朝鲜,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烈士当中,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战友伤、自己上、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有双腿伤、忍痛爬、捐躯开路的许家朋,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战终日、歼顽敌、屡建战功的杨春增,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有:邱少云 黄继光 杨根思 罗盛教等.

无数先烈的鲜血,洗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看见了长辈伟岸的身驱,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筑梦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160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华民族这个经历深重苦难和至高辉煌的命运共同体发展前进的伟大征程中,实现民族复兴无疑是最广博厚重、最具穿透力、最能凝聚正道人心的伟大梦想。当珠江口外的外国炮舰惊醒了我们“天朝上国”的梦呓,当日寇的钢铁战争机器让我们“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当日新月异的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形势让我们审时度势改革开放……在筑梦中国的道路上,我们从被动“睁眼看世界”到主动打开国门、改革开放。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梦、筑梦的过程,也是与世界逐步接触、互动、协作直至再融入的过程。

在筑梦中国的过程中,我们有过难以排解的苦难忧伤。那些不平等条约的背后,是近代中国面对弱肉强食这个国际“丛林法则”时无所适从的代价,更是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回避的苦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这个命运共同体所面对的是深重无尽苦难,直到嘉兴南湖那艘画舫传出了令人振奋的声音,仿佛暗夜海洋上航行的轮船,前方忽然出现了一座灯塔。至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渐渐清晰,有了更加明确的前进方向。

历史的底蕴是厚重的。从嘉兴南湖的画舫,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从二万五千里的战略转移,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钢铁长城;从三大战役的摧枯拉朽,到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从“十年浩劫”中的砥砺坚忍,到改革开放的奋起直追;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这个成立时只有50余名党员的政党,如今一跃成为拥有8779.3万名党员、在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在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史册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无论是风雨如磐的彷徨迷茫,还是中流击水的激情豪迈,无论是正道沧桑的苦难辉煌,还是伟大转折的惊心动魄,只有与历史融为一体,才能显出中华民族在追求复兴梦想、构筑复兴梦想道路上的波澜壮阔、宏远豪迈。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应该是责无旁贷的筑梦者。随着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的改革开放伟业已经进行了近40个年头,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此前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体制机制中各种不适应新发展的问题开始暴露,各种利益群体对改革发展的诉求也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碎片化。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时而出,着眼于国家治理理论与治理实践的有机融合,既强调顶层设计的科学指导,又兼顾具体实践的可操作性,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追逐梦想。zuowen.yjbys.com

筑梦不辍,我们砥砺求索;圆梦有时,我们不忘初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91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诞生中国》是以动物的故事,来讲诉大自然的规律,和轮回的意义。用春夏秋冬春五个季节里的故事来表示时间上的“轮回”,人们眼中清晰可见,最好理解的一个轮回。这点上很像着金基德的《春去春又来》又名“四季”电影的讲诉手法。分别是春天,万物生长,金丝猴“淘淘”妹妹的出生,大熊猫“丫丫”做了妈妈,刚生了宝宝“美美”,雪豹的两个小崽,以及母羚羊要迁移去生小羚羊,所有的故事都指向了“出生”。

然后是夏天,意味着热情洋溢,两只小雪豹已经学会了攀爬,并且在母亲的周围嬉戏打闹,而雪豹达娃则是看着自己的孩子打闹之余,捕捉孩子需要的猎物,生活非常的快乐。而小猴子淘淘则是找到了同龄的新玩伴,流浪猴,迅速的达成了一片。还有熊猫丫丫也和自己的孩子走出了那个山洞,美美开始向往自由。

秋天,开始收获的季节,也是迷惑的季节,就像孩子成长到一定的时候,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迷惑,而在从中不断的学习着。比如淘淘看见父亲与流浪猴的首领一言不合就掐架,比如美美郁闷着母亲为什么要一直管束着它,比如小羚羊突然间要离开出生的地方,跟着母亲大迁徙,雪豹的孩子跟着母亲离开了自己一直生活的家,寻找新家。

最后是冬天,冬天意味着四季里的结束,也意味着孩子的生活结束,美美终于靠自己的力量爬上了树,而丫丫即使再怎么不舍,也终究要放手。母羚羊也回到了原来的地方。淘淘收起了自己叛逆的心理,回到了自己的家族,并且学会了如何保护妹妹,承担起做哥哥的责任。而雪豹达娃却在冬天因为捕猎不到食物,而死,剩下了两个孩子。这时候春天出现过的丹顶鹤则在此再次出现,作为冬天到春天的一个转接。在刚开始,影片就说明丹顶鹤在中国意味着仙去,带着灵魂投胎转世。而影片也到了春天,熊猫丫丫再次做了母亲,金丝猴家族里又有了一批新的婴儿,淘淘的妹妹也开始展露出自己的个性。母羚羊们又再一次的大迁徙去生宝宝,雪豹的孩子也开始踏上自己的旅途。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春去春又来》里的每个动物都有自己暗藏的含义,而这部电影里最主要的三个故事也有,第一个是大熊猫,讲诉的是“溺爱”,母亲一直不舍得孩子受苦,所以限制了她许多的自由。第二个是金狮猴,淘淘作为孩子的叛逆想法到成长的一个转变。第三个是雪豹,讲诉的社会上的残酷竞争,自然与社会的规则与规律,适者生存,不适着淘汰的残酷现实。三个故事都非常的完整,也非常的扣人心弦。大熊猫的部分,还是蛮幸福的一个故事,这部分就像我说的,是讲“溺爱”,我觉得母亲们的感触会更大,既希望孩子成才成人,能独立,却又希望时间慢一些,至少直到它走出那一步时,它永远是个需要被保护的孩子。金狮喉的故事蛮有趣,一个爸爸,却有着很多的妈妈,这不禁让我想起后宫或者古代的大户人家,也难怪导演在预告片里说,它们就差一步,就像能坐在办公室里工作是一样的,真的还是蛮形象的。最让人揪心的是雪豹的故事,不自觉的就被带入,他们捕捉不到食物,该怎么办的焦急心态,觉得达娃非常的可怜,她只是一位为了哺育孩子的母亲而已,但是现实生活就是这么的残酷。这让我不禁想起现代生活中,为了孩子打拼的人们,即使累,即使苦,为了孩子,还是奋力的博斗。

说到这,大自然真的很奇妙。总以为我们人类,作为食物链最顶端,拥有着区别于动物的思想,只有我们,才会有这些溺爱,这些叛逆,这些拥护,还有为了孩子不顾一切的做法。但这都是大自然的规律,从我们最早存在的时候就存在的一个东西,亲情与爱。看到动物们的故事,真的觉得它们和我们一样,即使我们不懂它们的语言,但是它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沟通”的世界,这种感觉很奇妙,感觉我无法表达清楚,大概也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吧。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画面真的非常好看,每一个镜头都很唯美。无论是什么天气,光线的掌控都非常的好,动物的每一根毛发都散发着光晕。还有在动物的视觉角度上的那几个镜头,苍鹰的惊鸿一瞥,速度上给人的冲击感。还有熊猫的角度,从树丛下穿过。

但是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周迅的配音,可能是觉得太软了点,在震撼力上少了点感觉。也可能是迪斯尼的风格吧,就像是在讲童话故事。不过音乐配的真的非常好,紧张的气氛,悲伤的气氛,欢快的气氛,就是那么的自然而然。我最喜欢的是两头雪豹在最早的时候,气氛剑拔相张的感觉,很简单的几个画面,在剪辑师的切换节奏中,很简单的把紧张的气氛体现出来。

无论是从画面还是故事性上,这都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唯一令人可惜的是,这部电影相对BBC的动物世界而言,还是太拘谨。雪豹达娃的死只是匆匆的一眼带过,让人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也可能是好几个故事同时说的原因,总觉得每个故事还可以展开的更加一点,但是我猜导演也可能是为了“春去春又来”的剪辑手法吧,不需要太啰嗦,能表达清楚就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录片《海洋》观后感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纪录片的开头至今仍让我印象深刻:一个从未见过大海的小男孩发出疑问,什么是海洋?人们解释不清什么是海,什么是洋,只能用人类肉眼所能见到的有限画面来展现。

食物链是大海的法则。没有人类的干涉,大海维持着它的和谐秩序。我们对海洋的磅礴气势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而震惊和感动。纪录片总体来说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是展示了海洋生物的千姿万态,二是表达人类涉足海洋对美丽大海带来的破坏污染,最后呼吁人类保护海洋,与海洋生物和谐共生。

让我震撼的还有海洋中的捕食景象,亮点在于海洋生物的成群结队,阵容庞大显得壮观无比。画面中呈现出来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海豚、鲸鱼、鲨鱼、海豹等海洋明星生物,还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动物。有趣的是海洋上的食草动物,长着像大象一样的鼻子,在海底匍匐前进,扬起阵阵“尘土”,这就是它们正在进食的景象。要说海洋中最美的景象是什么,我觉得大海中的珊瑚礁群极美。

相对于前半部分来给我的震撼,而影片的后半部分却是让人痛心和反思。人类对海洋的破坏不止是滥捕海洋动物,污水混在河中,最终流入大海,几乎所有的近海都难逃污染,在卫星地图上看上去不是蓝色,而是深褐色的。当我看到鲨鱼的鱼鳍和尾巴被割掉后在无力的挣扎的时候很心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东北抗日联军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一直在看央视一台的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很感动。东北抗联是当代中国革命史最艰苦卓绝的一段历史,堪比红军长征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不同的是,红军长征和游击战争是国共之战,而东北抗联面对的是武装到牙齿的日本法西斯,是民族之战!从这一点讲,东北抗日联军的伟大意义不在国内战争之下。甚至可以这样说,东北抗联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族侵略最伟大最悲壮的尾声。

东北抗联涌现出了无数民族英雄。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周保中、冯仲云等等。一个个都足以青史留名,我们这个民族从来都是不缺乏民族英雄的民族,我们所缺乏的是对民族英雄的尊重与对民族精神的弘扬。我不想重复东北抗联的历史,我想说得是,东北抗联的历史我们研究挖掘得太迟了!民族英雄是一个民族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民族断代史的依据。遗憾得是中国人是一个太容易健忘的民族。如果说对杨靖宇等民族英雄,我们的下一代只有在辞海里才查得出来,只有在写论文时点缀一下门面,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郁达夫在悼念鲁迅先生的时候说,有了英雄而不知崇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帮。有人说,现在是娱乐的时代,是不需要英雄的时代,一时间,赵本山,郭德刚等娱乐明星粉末登场,而杨靖宇赵尚志等民族英雄却埋进了历史的尘埃,其实,他们才是我们永远要礼顶膜拜的英雄!

我感谢创作了《东北抗日联军》的文学家、艺术家们,是他们让我们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让我们找回了曾经丢失的民族之魂。我感谢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是他让我们想起了烽火硝烟的抗日岁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这个民族是需要日本这样的敌人,没有这样的敌人,至少我们会迷失了自我,所以,谢谢小日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966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出人意料地激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风头力压各种电视连续剧,成为连日来的微博“刷屏利器”并高居话题榜榜首,这些热议正自然而然地朝着每一个方向迅速发散……

一部纪录片掀起千层浪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播出后,《舌尖上的中国》便成了微博热门关键词,这几天的风头更是力压美剧《绝望主妇》、韩剧《屋塔房王世子》等热播剧,成为连日来的微博“刷屏利器”并高居话题榜,甚至让那些“不看电视很多年”的80后,纷纷锁定每晚22:30的央视一套,坐等这部传说中的“吃货指南”。

更夸张的是,这部纪录片引发的“吃货效应”。来自淘宝的数据显示:5月14日开播至今,淘宝零食特产的搜索量高达400万次,片中出现的毛豆腐搜索量甚至增长了48倍。有人在微博上爆料:第一集介绍云南火腿之后,某淘宝店产生33笔订单,其中32笔是在节目播出当晚。据说,有不少吃货是按图索骥,边看电视边下订单。

被《舌尖上的中国》勾起的,不光是荧屏前的垂涎三尺,更有流泪的冲动。“味道是骨子里绕不开的乡愁。看到和家乡有关的部分,真的会哭。”一位网友在微博里的这段发言得到热烈响应。《舌尖上的中国》涵盖全国美食,让不少观众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和“妈妈做的饭”。

也有在海外的留学生写道:“有无数好心人友情提醒,千万别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观赏此片。可纵使饱腹,当那些你再熟悉不过的食物被放大得犹如一种理想时,徘徊他乡,逗留异国的游子们,不可避免地被一种乡愁击中了要害。”[

《舌尖上的中国》热映,不少人自然开始点评或怀念起“舌尖上的母校”……于是,《舌尖上的清华》、《舌尖上的北大》、《舌尖上的人大》拍摄应运而生。

美食背后是文化传承 一颗颗黄豆,经过手推石磨的碾压,雪白的汁液汩汩而出,再经过发酵等一系列时间的转化,最终才能成为豆腐……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是《舌尖上的中国》最寻常的叙述方式:寻找这些食物的源头,在这部纪录片中,讲述的不仅是食物,而是大自然的馈赠,植物、动物甚至是阳光、空气、风、水,还有最重要的:时间。

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片。这是对于《舌尖上的中国》最初也是最终的定位。

在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中,父亲每周做一桌大餐只是为了能让女儿们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这种建筑在柴盐酱醋之上的儒家哲学理念成了电影的灵魂。这与《舌尖上的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

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原有的大家族也在发生变化。通过吃食的故事,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况味,《舌尖上的中国》因此有了一层厚重的历史感。

引发共鸣是纪录片最常应用的手法,《舌尖上的中国》将其应用到了极致。对于每个观众来说,都能在这部纪录片中找到感情的寄托,比如那些熟悉的家乡味道,比如饭桌上和乐融融的家庭气氛,也比如那些美好的旧时时光。

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人吃什么,这其中涵盖着历史和文化的因素,这也是《舌尖上的中国》要表达的。《舌尖上的中国》更关心的正是人和食物的关系,要把挖掘到的深层次的文化信息传递给观众。

写吃,更是在写人 对中国人而言,吃,大概是最能把所有中国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了。

“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冒着白花花的蒸气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驮着黄馍馍的大伯朴素的笑,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看过《舌尖上的中国》,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陕北的饽饽商贩、查干湖的捕鱼老者、云南的火腿匠人、兰州的拉面师傅……在《舌尖上的中国》里,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背后都洋溢着朴实的气息。片子里那些辛勤劳动、有着质朴笑容的人们,才是组成这个国家最重要最真实的存在。其实这部片子讲的不是美食,而是深入美食背后,讲文化传承。

《舌尖上的中国》聚焦在烹饪上的时间并不多,更多的画面是在展现如何捕猎、采掘、加工、制作自然馈赠的食材,整个过程看上充满神秘气息,夹杂着为生活、为生存而流下的汗与泪。镜头里,他们笑得很满足,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对生活的热情,知足常乐。有时候我们是不是想要的太多,反而忘了简单生活的真谛?”

与其说《舌尖上的中国》抓住了电视机前观众舌尖的味蕾,不如它说正在悄悄地唤起每一位观众心中的文化热忱。“民以食为天”是这个农耕文明的最高政治箴言。画面里的天、地、阳光、森林、河流、海洋是真正的生命源头,它所唤起的是一种“怀乡感”。它对这个已变形的社会和心理具有某种疗伤式的平复作用。

其实,《舌尖上的中国》挑动的何止是舌尖,更是中国人内心深处那一根心弦。在快节奏、高速度的现代都市生活中,这根充满着情感的心弦已然布满灰尘,而社会和心理也被外来的压力不断地挤压变形。但是,《舌尖上的中国》所传递的温情、平和、从容,悄然拨动了这根几乎被遗忘的心弦,那从心底涌起的,汹涌澎湃的感情,将美好于记忆和梦想中迸发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央视《同心战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让这个冬天更漫长、更寒冷,也让中国人民更团结、更自信。3月9日下午的思政大课上讲述了许多疫情防控工作中所涌现的感人故事,在这场与疾病的战争中,医护人员无疑是付出最多的人,他们是冲锋在最前方的战士,是最无私无畏的逆行者。

身处河南的“南大门”——信阳,我的身边有许多从武汉返乡的人员,疫情爆发后大家对他们唯恐避之不及,但医护人员却勇敢逆行,在防疫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戴着单薄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一次次前往武汉返乡人员家中测量体温,观察症状。疫情面前,他们选择勇往直前,默默守护,为家乡人民铸就“白色长城”。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裳,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在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1/3,这些年轻的一代,在灾难面前,显示出了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也会疲惫不堪,也会大汗淋漓,也会在暴力伤医事件后痛心不已,但他们从不会放弃每一个等待救治的病人。每个人对伟大的定义或许不同,但在我心中他们就是伟大的,无惧病魔,不畏艰险,将希望带到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

此刻,我们在家中所享受的安稳时光是前线医护人员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换来的。我们在与家人共聚,可是无数医护人员的家庭却上演着离别。每个人都留恋家的温暖,可是疫情当前,他们只能选择逆行出征,也许他们在梦里早已无数次回到家中,一觉醒来却只能擦掉眼角的泪痕重新投入防疫一线。

“苍穹之下,纵有千古,却从未有哪片土地比这里更桀骜和滚烫,也没有哪儿的人比这里更赤诚和顽强,整整960万平方公里的山川江河一直在被守护,守护她的从来都不是超人,是14亿同根的家人。”疫情阻击战是一场人民战争,医护人员为守护我们的美好生活负重前行,我们中华儿女更要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学习防疫知识,做到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响应贯彻国家号召,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就是对医护人员最好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