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观后感(优秀20篇)

浏览

4452

作文

647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600字左右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栏目摄制的20集大型纪录片《_》。整整70年前,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在朝鲜半岛徐徐拉开。

那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那一次,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钢铁般的意志,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

那一次,中国人民用全民族的空前团结,向全世界证明: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出兵朝鲜,为援助朝鲜

保卫中国安全,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烈士当中,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战友伤 自己上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有双腿伤 忍痛爬

捐躯开路的许家朋,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有卧火海忍剧痛 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战终日 歼顽敌

屡建战功的杨春增,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有:邱少云 黄继光 杨根思 罗盛教等.

无数先烈的鲜血,洗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看见了长辈伟岸的身驱,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国家记忆纪录片观后感300字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国家记忆》主要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等。

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领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

10月3-10月8日,《新中国1949》将播出1-5集,通过查找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采访诸多专家、学者和亲历者,节目展现了1949年中国政局的变化、解放战争的进展、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以及当时的中国国情状况。

这五集分为《北平解放前夜》、《中共中央进北平》、《从香山到中南海》、《定都北平》、《揭秘开国大典》五集,节目通过讲述这一时期各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勾画出半个世纪里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艰辛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地理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256 字

+ 加入清单

亚马逊河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常年低温、湿润,这里生计着世界上许多珍稀物种,但是很多已濒临灭绝,蛮崇拜那些环保工作者,他们尽自己的气力在扞卫这些频危生物、扞卫着这个地球。下午看的《寰宇地理》就是环保工作者为扞卫世界上陈腐的生物巨骨舌鱼和巨鲶而努力的经过。

看这种记录片,能够感同身遭到环境扞卫者的急切心情。对这种生活在亚马逊河流里可能称之为巨兽的生物,他四处走访,与渔民打交道(而这些渔民为了生活,会毫无章法地捕杀这些滋味鲜美的大型鱼类),从渔民手中买下被捉拿到的巨骨舌鱼或巨鲶,然后测量它们的体重、身长。观察他们的生长情景,放它们回到水中,毫不吝啬地称扬它们的漂亮,艾泽拉斯国家地理。相比看域名备案。看它们的眼神饱含深情,跋涉十几个小时稽查某片水域能否有它们的漂亮身影。整个记录片历时1个小时左右,高中地理。我们跟同摄像机的镜头,感受了作为一个环保工作者,有时鼓励有时败兴的情绪。

亚马逊河流的怪异在于它宽广的水域,雨季惠临时水流漫出河床,热带雨林也成了河流的一部分,各种生物也有了更多的活动场所。与巨骨舌鱼和巨鲶一同生活在这片水域的,观后感。还有没入水中分不清的亚马逊鳄鱼、能放出一般插座5倍左右的650伏电压的电鳗、世界上最长的蛇----蚺、长了跟人类一般牙齿的食人鱼,还有各种各样的水中生活的生物,中国国家地理。借助现代摄影技术的发达,我们能够逐一近距离观察了它们曼妙的身姿,它们与我们一同生活在这个漂亮的地球上。想知道地理科学,写给有缘人(尤其希。我希望我有一天也有才具为保住这些生物做出一份贡献。

大自然是美妙的,它之所以美妙,是因为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的贡献,是大自然的功劳。使一个个生态系统得以维持。昨天我看了一期关于冰川的《地理中国》节目。

冰川这个名字大家一听就很熟悉,顾名思义——冰川就是用冰汇集成的河川,它带给了河西走廊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我国在研究这方面时,是在1958年开始的,人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在祁连山这个地方建起了第一座冰川研究基地,在那不足1公里有一条透明梦柯冰川,是专家研究对象。这座冰川,有十分典型的冰川特点和地貌。为我国研究冰川动力学和极大陆型气候有着重要意义。但生活条件不足,被-迫放弃了。

但时隔46年后,我国冰川学家重新杀了回来,一切条件都具备,研究工作开始进行了。来到他的末端,专家们发现冰川已融化了许多。经过专家分析,从1958年一直到七十年代末,约20年时间里,他呀就消融了不到50米,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大约20年里,他就消融了100米,然后从九十年代末到现在,十几年时间里退缩了100米,这意味着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冰川融化速度逐渐加快。从二十年变为十年,透明梦柯冰川每退缩100米,融化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在这样的融化作用下,透明梦柯的末端,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出水口。在夏季,出水口里的水充满着,不断的为下游提供水源。

在下游,水一直保持着固定状态,为河西走廊地区人们支撑着经济和作物的来源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代表大自然的杰作,我们应尽力保护。

[地理纪录片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央视2024同心战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歌德曾说:“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向往光明。”人类与病毒有太多次交手,有太多的腥风血雨,化作雾霾,笼罩在人们心头。而如今“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激起了我们内心的抵抗,同心抗“疫”!

在《新课堂——同心战“疫”特别节目》的采访中,白衣天使们的样子震撼到了我——宽大的防护服中,是瘦弱的身躯与流淌的汗水;脸上一道道深红的勒痕纵横,在这正值青春年华的脸上格外醒目;疲倦的眼睛里布满血丝。他们说过:“因为在隔离病房里面,病人是没有人陪的,这个时候他们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我们就成了他们的亲人。”是啊,战争年代需要战士保家卫国,而特殊时期需要护士用精湛的医术抚平人们的病痛。如此的辛苦,为了什么?只为心中那句“我是党员,也是护士”!此为吾之心中第一个涌入心头的关键词:责任!

微博上有一位女子“仓皇逃跑”的样子上热搜了!原因竟是送了口罩不愿流露姓名只丢下一句:“给你们一些口罩。”就匆匆离开了。事后,医护人员满含感动,当着摄像机的面,真挚地对该女子由衷感谢。网友们更是表示:“你“逃跑”的样子真美!”我想,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这样的真情处处皆有吧。正是这样的温暖,构成了人们与医护人员情感的桥梁,心连心,情连情。七十年前的抗战是如此,而如今更是如此。在天灾人祸面前,只靠前线人员的努力往往不够,需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方能战胜!此为吾之心中第二个涌入心头的关键词:团结!

为了抗击病毒,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主动请缨奔赴前线,随后有更多医学专家们前去提供技术支持,不为功名,只为人民,他们废寝忘食的研究,获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果成果。为了更好对疫情进行防控,国家投资建立雷神山医院与火神山医院并免费为患者提供治疗。我想,这便是泱泱大国在面对灾难时的坚决态度吧!正因拥有技术的支持,我们方能安居乐业;正因我们背后的国家,我们才会在面对灾难时如此冷静沉着并遵守党的命令。心中有国,支持抗“疫”。那么,肺炎又算得了什么呢?此为吾之心中第三个涌入心头的关键词:支持!

责任、团结、支持,如同坚韧的船桨,助“人类”这艘大船在大自然的海洋中平稳航行,抵御狂风暴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423 字

+ 加入清单

圆明园的创造是一部人类思维的结晶创造的历史史书,是人类历史上一大不可忘却的奇迹,它是美的化身,然而,它的毁灭也是人类的悲哀,是世界的悲哀,更是中国人的悲哀与耻辱。圆明园的断壁残骸是无声的控诉,这样一部凝结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巨献就这样成为了一片残骸,它的瑰丽就这样在世界上消失了,只有这种三维技术才能设计才能使我们一览这奇迹般的创造。然而它越是瑰丽,就会越引起中国人的哀叹与惋惜。这部纪录片唤醒了所有沉睡在美梦中的中国人,这是屈辱的历史,这是背叛的历史,也是我们不愿重演的历史。

大型史诗性纪录片《圆明园》为我们重现了辉煌的建筑,也是我们更加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虽然这一切都成为了历史的画卷。其实火烧的又哪只是圆明园呢,他烧的其实是精细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要比圆明园大得多。然而焚烧的又何止是建筑呢?焚烧的是一个个中国人的骄傲,世界的奇迹呀!

在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西合璧的欧洲式水法,它的规模之大与它的神奇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叹为观止。并且大清的皇帝还能够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去取悦一个自我喜欢的女子,为她建立它喜欢的草原与建筑。它的富丽堂皇就不言而喻了。似乎任何一个建筑都是美的化身。

当时大清帝国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统治者们以此自居,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目空一切,多次拒绝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视“科技”为玩物丧志的东西,开始了闭关锁国的时代。然而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此时西方国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先进的工业革命,正在一步一步地的超越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因此,大清帝国注定要从瑰丽的天国中坠落,这样杯具性的命运是无法逃脱的!这天的我们只可以在满目苍遗、断壁残垣中寻找那份失落的完美。正如那句古谚说的一样,历史的真相往往被繁华所遮掩。

1840年战争之时,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双方大战,然而清军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军勇士们仍然在用战马和弯刀冲锋。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最让人深思的是,英使马噶尔尼送来了最好的大炮和枪械,但他们在角落封闭的房间里一睡便是五十年。康熙皇帝是那么的喜欢自然科学,而后世的皇帝却是如此的无视科学的伟大力量,使中国失去了独领风骚的地位。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的两次大肆掠夺慰藉了他们饥渴的心灵,每一个战士都获得了丰厚的奖品。当我们看到圆明园中的财务在西方人的手中大肆公开的拍卖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一种耻辱呢?

法国作家雨果以前这样说过: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是圆明园……这一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评分赃物,然后他们手挽着收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雨果直截了当地揭露了英法联军丑陋的嘴脸与无耻的行径。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荣与衰败。他奇特的建筑与想法是世人所无法想象的,虽然此刻也在重修圆明园,但是永远也无法弥补我们历史上的缺憾!圆明园的毁灭已经成了一段不可改变的历史,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却能够创造未来。在未来,这个崭新的世界里,我们能够建造更加辉煌、更加令人瞩目、更加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为了不让历史再次重演,为了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要谨记“保卫祖国,振兴中华”的誓言,努力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观后感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纪录片一带一路·连接历史的辉煌》将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在“一带一路”拍摄和播出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光大。该纪录片共60集,每集30分钟,融合了儒家学说、建筑、宗教、风土人情、地方戏曲等多种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将突破地域概念,探寻新时代下的中国精神,以复兴、发展、融合、共赢为宗旨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形象,从传统文化的视角讲述“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深远意义。该片将在国家文化部的指导下,与多家省级卫视联合拍摄,其拍摄内容涵盖国内有节点的省份,以及中亚、东南亚、阿拉伯、欧洲等诸多国家。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委员会会长杨丽丽致辞说,时值当下,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最具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热议话题。全力打造一部多方位、立体呈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带一路”纪录片,是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文化担当。这部纪录片将以开放性的当代视野,创新性的电视影像风格,讲述鲜活的故事,解读深邃的思想,站在历史与今天,中国与世界的高度,讲述中华传统文化对拓展“一带一路”的当代价值。

此外,总编导张辉力也高瞻远瞩地给大家分析了《一带一路·连接历史的辉煌》在当下这个时代背景下拍摄的必要性。他介绍,60集纪录片《一带一路——连接历史的辉煌》创作策划于今年年初,它具有极强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我们希望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以“一带一路”纪录片为载体,打破地域和民族的概念,探寻新时代下的中国精神,以复兴、发展、融合、共赢为宗旨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形象,把《一带一路——连接历史的辉煌》拍摄成一部能够让国内外观众长久记忆的经典文化作品,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制片人英子也在会上表示:纪录片《一带一路·连接历史的辉煌》,通过十一个部分60集的篇幅,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盛大阅兵,它将把中国最优秀的文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我们很高兴能够参与这部纪录片的拍摄,为其成功尽绵薄之力。该纪录片将于近期开机,有望明年与广大观众见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型纪录片筑梦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2055 字

+ 加入清单

自尧舜禹开先古,秦汉统八荒,唐宋元骑挥斥方遒,一路走来,华夏民族走过了漫长的风雨历程。

1840年,当华夏古国的人们还沉睡于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万里长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构筑千年的“乌托邦”城桓中带着微笑沉睡流连、梦呓回味时,来自于太阳西边大不列颠群岛的“英吉利”和“法兰西”等八国列强,却用东方人发明的指南针和火药铸成坚船利炮,轰开了华夏古国愚昧的文明和自盲的睡梦。从此,近百年的历史里“东亚病夫”牌匾强加在中国人的额头;“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侮辱像刺刀一样在我们的心里来回宰割;当四万万同胞面对侵略者的狼牙,上百万中国人的鲜血顺着日本人的屠刀潺潺滴落,别人用枪炮和拳头告诉了我们,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在这个经历过辉煌与深重苦难的民族迷茫之际,94年前那盏点亮在嘉兴南湖红船上的明灯,用它燎原的星星之火让所有的中国人明白了,在中国只有工农联盟的中国共产党才是代表最广大中国人共同利益的忠实代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才能昂首挺胸、抬头做人,让整个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书写一个大大的“人”字!

仿佛暗夜海洋上航行的轮船,前方忽然出现了一座灯塔,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才逐渐变得清晰,才有了更加明确的前进方向。在厚重的历史背后,那些不平等条约和所受的欺辱,教会了我们没有什么比“抬起头来做人,有尊严的活着”更有现实意义!面对弱肉强食这个国际亘古不变的“丛林法则”,只有国家强大起来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翻开历史,底蕴从来都是那样厚重。从嘉兴南湖的画舫,到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从二万五千里的战略转移,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成的钢铁长城;从三大战役的摧枯拉朽,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再到1978年,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继往开来、改革开放奋起直追……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走完用别人几百年时间才完成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到富强、民主、文明的世界强国之列,这一切,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就无法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贯穿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主题,既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夙愿,也深深体现了今天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梦想。《筑梦中国》作为一部有关中国梦、强国梦的鸿篇巨制,让我们在整部影片中重温了历史,看清了现实,更加深刻地明晰了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方向。在片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以来的砥砺坚忍,从最初成立时的50余名党员一跃成为拥有8千万党员、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核心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也看到了新时期我们党在一代代领导集体继往开来的带领下,高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伟大旗帜,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精神的指引下,脚踏实地的带领全国人民做好每一件事情、走实群众路线,民众安居乐业、祖国各项建设事业欣欣向荣,在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史册中,书写下一幅浓墨重彩的华彩篇章。

在片中,我们看到了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新一代领导者人集体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从“百年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筑梦天下”五个方面,很好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对中国的意义,中国梦对世界的意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整部片子紧紧围绕中国梦这样一个主题,重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中国梦的阐述和一些重要的新观点、新论断、以恢宏磅礴的气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也是国家的梦;历史曾经见证了我们祖先的苦难与辉煌,也用残酷的事实教会了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进步”这样一个朴素真理。迎着风,唯有逆风飞扬!前路无论是如磐的风雨还是彷徨迷茫,我们都不要退缩,不要怀疑,要有“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宏图大志、信心和魄力,只有与历史融为一体,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坚定发展信心、构筑起强国路上的“中国梦”,我们才能在波澜壮阔、沧海横流的世界发展大潮大浪中立于不败之地。

“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待有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一个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是责无旁贷的筑梦者和“台阶石”。筑梦不辍,我们砥砺求索;圆梦有时,我们不忘初心!昨天,我们曾在如磐的风雨中用沉默积蓄力量,用苦难铸就了辉煌;今天,正道沧桑,我们更应该砥砺前行、无惧风雨兼程,敢于追逐梦想,让梦想成为现实。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该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带领群众做好每一件事情,在国家和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做一名革命的“螺丝钉”,发挥积极作用,让我们一同携起手来,用今天的努力让这个伟大梦想变成明天实实在在的现实。

“梦想还是应该有一些,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筑梦中国,心想事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纪录片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全文共 1148 字

+ 加入清单

有幸看完了首席执行官这部纪录片,影片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人士,胸怀振兴民族工业的大志,十七年如一日奋力拼搏,历经风雨百折不回,从欠债百万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销售额602亿人民币的大型跨国企业的真实故事。该片被誉为中国第一部企业教案、企业精英的奋斗史。

有人评价说,这部电影没有一句废话,任何一句都可以让我们作为发展理念而思考。我要说,这个电影没有一个废镜头,每一个场景都值得我们去回味。我不是影评人,也没有那么多的专业术语,看完了整部影片,联系到我的工作,有了以下感悟:

坚持企业质量。当76台问题冰箱被一一销毁的同时产品质量始终站在第一位也深深印入了海尔员工的血液,没有质量也就没有了生存的根本,而我作为金沙人力资源的一员首先应该做好的就是服务,将服务意识摆在首位,我们每一个人的服务意识也就意味着公司的企业质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每一位应聘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为每一个招聘单位找到合适的人才,每一次应聘者和招聘单位的满意答复就意味着我工作的圆满达成,而我们所有员工的工作达成则体现了我们公司的企业质量。

发扬企业文化。用简单朴素的语言提炼文化,用坚决执行的行为维护文化,一直是海尔的强项。海尔通过提炼、执行、传承将老一辈产业工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延续了下来并适应了市场。刚进公司就开始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真诚服务到永远!永远值得你的信赖!”这并不是仅仅只是一句口头禅而已,它也代表了金沙的企业文化,而我们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慢慢将这句话从一句口号深入至心,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为应聘者服务为招聘单位服务,做好应聘者的向导,做好招聘单位的合作伙伴。服务至上是我以后工作的目标。

建立好的团队,凝聚大家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有限,而一个团队的力量更能将个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同样的目标,大家抱成团,造就了海尔强大的凝聚力,也造就了海尔巨大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努力成为金沙团队中的优秀一员,将公司作为自己的第二个家,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家而努力。

保持企业活力,做好长远规划。前段时间不明白为什么公司领导让我做好企业五百强驻成都机构的联系资料,看完影片后我理解了,这是一种对未来的规划,企业要发展,不能只看眼前,员工要发展,就不能只满足于现状,我也要有自己的规划,要跟上公司的步伐,我想这也是领导叫我们写职业规划的原因。

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的做好它,就是不容易;什么事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努力成为一个优秀员工,一个优秀团队中的一员,成为金沙的一份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纪录片家园的观后感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的存在已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个奇迹又美丽的世界。人类的生存已有20万年,聪明的人类在20万年改变了这个地球的面貌。在看了这部《家园》电影之后,让我真正了解到地球在短短几百年之内多种生物已绝种了。

电影的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大的扩张。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以及多种动物面临的灭绝危机。温度不断上升,许多地方将遭遇旱灾、饥荒。森林被砍伐,就像电影里面所说的“森林的多样性被单一品种的棕榈取代”科学越来越发达,工厂也逐渐增多,空气也越将被污染。

人类的需求是无底的炉子,需要更多的燃料,石油终有一天会被采完,以后我们将要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到2050年会有2亿人沦为难民。

现在,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保护的理念和行动。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cctv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宫》,由大明宫遗址公园投资金铁木导演的剧情纪录片。国庆前最后一个周末的电影院里空空荡荡,一共只有五个人。

唐朝,又是那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唐朝。虽然大明宫已经变成了一片连地基都找不到的废墟,仍然值得让人哪怕在废址上修公园评logo地把它铭记。那是中华民族在全盛时期的标记,也是一千年来再未超越的伤心。占地五百个足球场的大明宫,花了高宗年间十五个州税赋收入和百官一月薪俸的大明宫,拥有中国到目前为止最宏大单体建筑——麟德殿的大明宫,从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到延英殿的大明宫,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大明宫,那一个后宫的太液池,就能比得上多少个明清故宫后花园的规格。含凉殿上的飘飞裙角,太液池中的春雾秋风,梨园舞台上的太白豪饮,明皇月宫,现在都只不过是中华民族再未复制的美好。我们只能听听辛酸的《梦回唐朝》,想象世界中心的长安的八方宾客海容百川,

《大明宫》就是这样一部预设立场的纪录片,并非站在第三方的角度讲述故事。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中国人可以在回首那些巅峰的年代时可以做到客观,所以与其说这是纪录片,不如说是宣传片。影片的3D技术对大明宫的重建可谓用心良苦,虽然我无从比较,但是完全可以感受到“飞重檐以切霞,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的大气稳重,而人物的加入也让影片更为生动,尤其开元盛世时时官员“凌晨上朝,那灯笼中流动的灯光彷佛长安城里的繁星”那样的细节。只是一直站在歌颂和怀念者的角度痛惜一千年多前的繁华,从立场上就失去了纪录片创作者的眼光。作为对建筑的赞美无可非议,但升华到历史的怀念就让人觉得多少有点遗老遗少了。毕竟过去的事情不能以对错来评判之,要不然《罗马帝国兴衰史》也不会成为经典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每个人看了之后都会想去西安的,大明宫这个宣传算是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纪录片《军工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1373 字

+ 加入清单

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片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开展“回顾历史,传承精神”活动的重要载体。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央实施三线建设50周年,《军工记忆——抗战硝烟》、《军工记忆——三线风云》等多部系列纪录作品也正在紧锣密鼓摄制,将陆续面世。“军工记忆”已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点打造的军工特色文化品牌。

作为一部国防科技题材的纪录片,《军工记忆》分为《“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三集,每集讲述一种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这三种武器装备,都是中国军工尖端领域零的突破,为我国国防力量的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与以往同类题材的纪录片不同,该片摒弃了宣教式、歌颂式的创作思路,而是将重心放在研制武器装备中的曲折故事上,以层层揭秘的手法,让观众领略那些不平凡的历史。通过采访当事人和真实资料的穿插,将每一个项目的缘起、设计、制造、运行的过程娓娓道来,实现时间上的纵向讲述;同时,还将每一个项目置于全球军事工业的整体大环境下进行比较,呈现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如何面对现实坚持自主创新,迅速摆脱“一穷二白”的局面,最终结出丰硕成果。全片将研制武器装备的复杂性、艰巨性作为故事核心,因而使这部专业性极强的纪录片引人入胜,很具观赏性。

据总导演叶旻鹏介绍,在《军工记忆》一片中,特意加入了科普性知识性的解读,增加了科研人员个人的视角,并强调了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和关键节点,以此引导普通观众进入“军工人”的世界。通过呈现研制过程中的一个个难关和越过难关的努力,把情感的线索隐藏在事件背后,只在适合的出口才让它爆发。他说:“我们对解说词的要求是不需要豪言壮语,更不能出现口号式的套话。对包装特效的要求是适当和恰如其分。对剪辑的要求是提炼节奏、烘托气氛。我们希望所有创作人员都对电视片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对‘军工人’的精神要有真诚的认同。”

片中,“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这些当年的尖端武器装备,它们神秘的身姿和艰难的诞生过程,将使观众大开眼界。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研制先进武器装备迫在眉睫,而这,需要大批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付出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在《军工记忆》中,展示了军工英雄的光辉群像,既有黄纬禄、侯世明、潘镜芙、王小谟、杜耀惟等精忠报国的一流科学家,也有徐鸿禧、刘维新等踏实肯干的建造专家和高级技师,而更多的,是无数把青春和智慧默默奉献给了国防事业的普通科技人员。他们或者白手起家、在艰难的岁月里艰苦奋斗;或者点滴积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迈上新的台阶;或者勇于创新、在封锁和打击的困境中冲击极限。每一种先进武器的诞生背后,都充满了预想不到的重重艰险,甚至惨痛的失败,而这些看似平凡的军工英雄们,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落后的国力、国际的封锁、薄弱的科研基础、无法匹配的工艺水平,这一切都让军工人备受失意和困苦的双重打击,而每一次的突破也因此成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zuowen.yjbys.com

《军工记忆》采访了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界人士,将首次公开珍贵的影像资料,并拍摄了军工研制和生产的精彩场面,向世人展示中国军事工业的研制步骤和细节,并传递来自几代军工人的深沉而凝重的情感力量。当您看到他们回忆往事时眼里闪烁的泪光,也许就能理解“爱国”的含义和分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劳动铸就中国梦》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955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面对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要求,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关心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高度重视工会工作和广大职工群众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

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让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倍感温暖与振奋,在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日益展现出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

纪录片劳动铸就中国梦观后感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在国际劳动节期间推出六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劳动铸就中国梦》。该片以赞美劳动为主题,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中国故事为基点,用形象化的电视语言生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奏强音,准确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断

这部电视片从《劳动改变命运》《劳动创造财富》《劳动点亮智慧》《劳动提升品质》《劳动缔造幸福》《劳动彰显国魂》6个方面,形象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重要论断。通过讲述印刻在国家货币上的群像,一一回顾了鞍钢老英雄孟泰、大庆“铁人”王进喜、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两弹元勋”邓稼先、第一代女拖拉机手梁军、纺织女工赵梦桃、掏粪工人时传祥等劳模群体为新中国发展所建树的丰功伟业;通过讲述原子弹核心部件加工者原公浦的故事、讲述太空授课等航天英雄群体的故事以及“蛟龙号”深海探险故事、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设计者和建设者的故事、新松机器人公司赶超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故事等,大力宣传“创造性劳动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石”。淡漠许久的“劳动最光荣”理念,再次成为时代强音。

接地气,用事实生动展现劳动者的伟大与崇高

该片重用故事,善用细节,具体表现一个个劳动人物、劳动画面、劳动成果。镜头里的河南林县红旗渠,见证了劳动改变命运的伟大力量。林县人民用双手和简陋工具,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人工天河”,张买江、任羊成等劳模的故事和无数普通农民面对困难磨砺而成的宝贵精神,被升华为“红旗渠精神”,鼓舞、鼓励了无数中国人。镜头里的高铁驾驶员李晓东,无数次徒步往返京津间,两个月竟磨穿了3双鞋。抻着皮尺一米一米丈量铁轨,每一个轨道曲线、坡度、信号机位置,逐一编码。30分钟车程分成1800秒,哪儿有起坡,哪儿有转弯,哪儿有风口,他倒背如流。“中国高铁”这张中国名片,就是由这样的高铁人打造的。

拓视野,从纵横捭阖中创新纪录片表现手法

该片气势恢宏,巧妙地把历史与今天融合在一起,把中外的劳动创造融合在一起,既有世界视野,又有时间纵深。该片具有较高的理论高度,比如解说词写道“纵观一部人类文明史,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到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当今的信息时代,劳动一直推动着社会进步的车轮滚滚向前,一直滋养着人类的精神完美与全面发展”。虽然立足于讲述当代中国劳动者,但片中有机地把瓦特、西门子、爱迪生划时代的劳动创造融入进来,把长城、大运河的伟大壮举融入进来,把中国四大发明和李时珍、宋应星等古代科学家融入进来,整体展现劳动对人类的贡献。在讲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时,把德国因有坚实实体经济支撑,在欧盟中第一个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作为例子,实证今天发展中国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围绕高铁,既回顾100多年前中国输出的是铺设铁路的劳工,也讲述今天我们输出先进的高铁技术和装备。一系列类比,给人以启迪和力量。通过可知感的人物故事,对“劳动铸就中国梦”这一核心主题进行形象化、艺术化表现,既有理论影响力,又有视觉冲击力。

推力作,传递铸就中国梦的正能量

“五一”期间,中央电视台除了推出《劳动铸就中国梦》大型纪录片之外,还在《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重点栏目推出《工人诗篇》《大国工匠》等系列报道。这些节目,呈现出劳动者的内心世界和时代风采,塑造了当代中国工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群体形象。《劳动铸就中国梦》的收视率创造了新高,比去年同频道同时段提高了6%,收视份额提高12%。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反响强烈,很多观众表示,该片非常吸引人,既有思想高度,又有很丰富的电视细节,呈现了细腻的人物内心情感,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好节目。有观众发长篇信息给主创人员:“中国梦的核心点是全中国各民族人民用自己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幸福美好的家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创造幸福祥和的人间天堂。片子告诉我们,最伟大最古老民族创造过最深远的历史辉煌,现在我们在用智慧与双手创造新的人类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观后感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广播公司(BBC)这次总算做了一件没和中国正面较劲的纪录片,一改往日对中国大陆政治人权的批判态度,转向了全球最盛大的派对——中国春节。其实BBC的态度转变也在意料之中,毕竟习大大去年访问英国,签下了数额巨大的合作条款。作为一向有绅士风度的英伦,必然会采取些许明显的动作来予以回报,否则面子上挂不住,因此这样一部富有浓浓中国味的BBC纪录片就应运而生了。

先不说别的,单从摄制组跑得这些地方来说,就很有诚意了。从中国的东北到南部的香港,尽管广大中部地带都被忽略不计(其实说实话,英国人并不知道太多的中国城市,体谅他们吧),BBC的记者们还是抓住了不少中国新年特有的风俗习惯。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暖泉镇打树花。因为之前有所耳闻,但从没见过具体情形到底是什么样子。没想到这次,会在BBC的镜头下,见识到这种古老的焰火表演,场面真的是非常震撼。同时,片子中还传出了一个令人很遗憾的消息:打树花这一绝技,到如今已经传递了14代。可随着现代烟火制作工业的发展,以及打树花这一技艺本身存在的危险性,这一传统艺术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虽然还有一些网友提出质疑,表示现在还有一些打树花大师,而不是像片子中所说的仅存一家。不论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我想以打树花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在今天面临永久失传的这一局面是不容否认的。传统文化在追求速度、效率和科技的现代化生活中,是存是废,如何取舍,如何继承,是我们所有中华子女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记得有人说过,哪里都会有胖子的身影。这部也不例外,两个大胡子英国人在北京走街串巷,寻找美食和风俗,手举辣条,一边还嚷嚷着恭喜发财,太逗比了!后来还在采访摩托车大军时,搭了一次中国警车的顺风车,是要有多屌!笑声之外,存留在我记忆里的,还有香港维多利亚港上空的烟火秀,划破寂静夜空的烟火,与夜幕下人们眼里的期待交相辉映,绚丽多彩。

总之,很感谢BBC这次走南闯北不辞辛劳(其实是玩的更多吧)为我们制作这一期纪录片。同时,也希望BBC能够多来中国几次,不断推出更多更优秀的纪录片,把中国积极的一面展现给世界(毕竟那些消极的都被你们宣传的差不多了,也该宣传点好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八集电视纪录片《永远的长征》以全景式的视角,以史诗般的叙述,以富于情感的文字,将中国工农红军各路长征的全过程,纪录于385分钟时长的影片中。

全片以中央革命根据地反第五次“围剿”失败为切入点,详尽剖析了“左”倾错误的军事指挥所导致的反“围剿”失败,以及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重大抉择。

影片以精当而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以遵义会议为起点的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书写了各路红军转战中的艰辛与奇崛;书写了红军战士跨越生命极限的悲壮;书写了长征为中国革命所播撒的火种;书写了与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的波诡云谲;书写了红军落脚陕北所带来的中国革命的新辉煌。特别是,全片始终贯穿一条红线,即,红军北上,是怀揣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走上挽救民族危亡的战场。

以今日视角看长征,歌吟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本片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本片突出长征精神的当代诠释,高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全片最后以“长征,永远在路上”的意蕴,点出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穹顶之下》围绕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它让人们了解了中国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必将影响着我们乃至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更是无从谈起。除了对现在大气环境的担忧之外,感触更多的是,柴静直面问题的态度,这个大调查是她辞职后,以一个前调查记者的身份完成的,她做的很认真,源自内心,触发了万千观众。

细想一下,柴静从国家、企业、个人几个层面揭示了环境污染的原因,并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如何才能留住APEC蓝。然而,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这是一个大层面上的调控,我们能做的很少,但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能做的却很多。就像纪录片后面柴静讲的几件事,碰到建筑工地扬灰,我们可以跟老板协商,让他用网兜盖起来;碰到餐馆油烟太大,我们也可以建议老板加装吸油烟装置;碰到加油站漏油,及时拨打12369。其实生活中我们能做的远不止这些,譬如我们可以改变出行习惯,多坐公交少开车;节假日尽量不要燃放烟花、爆竹,选择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尽量多种植一些树木,增加绿化,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将为整个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面对复杂多变的雾霾污染,也许柴静一个宣传片起不了什么决定作用,但是无论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还是一个母亲,她的勇敢都值得我们敬佩。在以前,我们也许认为雾霾只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天气,不清楚他的破坏性,但是当有人站出来,理性的告诉了我们它的危害,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它,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就要改变以往的陋习,多为环境保护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呢?虽然我们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是因为这件事我能为环境保护做了一点贡献,那么我们心里就会踏实很多。如果我们能够克制自己,节制身边人,人人参与保护环境,那么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雾霾,神州大地自会山清水秀。

在人类与雾霾的斗争历程中,穹顶之下不应该是柴静一个人在战斗,我们13亿人同呼吸,共命运,并肩作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跨国并购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小伙伴们有没有看过一部叫做《跨国并购》的纪录片,看过之后是否深有感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跨国并购》纪录片观后感,仅供参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跨国并购越来越多。《跨国并购》这一纪录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跨国并购中的艰难之处。第一集主要讲诉了中国跨国并购被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拒之门外的案例。发达国家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往往对欲进入其市场的中资公司有较强的疑心,特别是国有企业。华为3次欲进入美国市场,但都没有成功。2005年,中海油并购尤尼科失败,2009年,“中国西色国际”收购美国金矿等都是有着与华为一样的经历。

还有许多来自媒体的抵制,很多企业都不陌生。早在 10 年前,中远集团来到洛杉矶长滩市,准备收购一个废弃的军用码头。长滩拥有全美最大的集装箱港口 , 若能成功实现对这个码头的收购,将会是中远迈向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进入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像联想这样的身影出现在跨国并购中。2004年到2010年,中国企业累计跨国并购金额达到877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对外投资国。跨国并购,悄然改变着中国企业的成长方式和中国经济的结构。跨国并购实现着企业的商业梦想,跨国并购也实现着企业家的职业理想。

在跨国并购中,文化的冲突是整合面临的巨大问题,是融合还是独立,企业有着自己的选择和考虑,但无论如何,这都将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险途。对于文化的差异,除了沟通与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并购前就未雨绸缪,做好一切的准备。这些都是体现了入乡随俗的商务礼仪原则,在跨国并购中要遵循这一原则,才能得到更好的成功。

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来推进国际化战略,具备系统的有利条件。但是通过目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案例而言,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仍具有相当强的探索型特征,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面临机遇和挑战。比如说,中石油等三大石油集团,海尔、TCL 等混合型企业, 万向等私营企业, 都在跨国并购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对于挑战中国企业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跨国并购浪潮在跃跃欲试, 客观分析,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方面, 尚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各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也日趋活跃,规模逐渐扩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在不断地加深,全球的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有机、互动的整体。微软中国董事长张亚勤说现在是中国企业很好的跨国并购机会。因此,面对全球各跨国公司的并购活动我们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我国政府部门要主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与机遇,加快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完善市场机制,健全法律体系,引导和

支持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并购主体,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竞争与合作。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既要学习全球商业运作模式,增强跨国公司并购意识,又要适当调整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推进管理变革,以求获取更多的资本、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跨越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纪录片走向海洋观后感

全文共 1498 字

+ 加入清单

自马汉提出“海权论”以来,世界各国的海洋意识日趋强烈。海洋,这个国际纪录片创作的永动主题,曾经催生出《海豚湾》,《蓝色星球》和雅克。贝汉的《海洋》等一系列的经典纪录片,它们是西方人对海洋几百年来的重视的结晶。而我们,作为一个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最发达的海洋经济线的泱泱大国,有关海洋的纪录片却屈指可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大国的悲哀。追本溯源,这不是纪录片本身的问题,这是整个民族海洋意识薄弱的一个映照,正如《走向海洋》中所说的,我们“把海洋当作底色”,而不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走向海洋,我希望大家不仅仅是以以一种娱乐的态度观看,他首先应该是一部唤醒民族海洋意识的教育片,尤其是对在海南岛学习的莘莘学子来说,没有现代的海洋意识,不仅仅是可悲的,更加的可怜的。以下是我在观看走向海洋以后的一些感想。

不同于其他海洋纪录片,走向海洋并不是以海洋奇观作为纪录片的主旋律,而是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历史进程的讲述,国家之间的对比,各类专家的评论,从历史、地理、文化、心理、经济、生存多个角度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一副色彩缤纷,波澜壮阔的海洋画卷。

从走向海洋得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海洋历史,这个历史出人意料的久远。有根据的推测,中华民族的海洋历史很有可能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即殷商时代就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在以后的几千年当中,海洋的气息一直飘荡在中华民族的身边,若即若离,变幻不定。

从始皇东巡,兵马俑目视东方,徐福东渡,到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空前,从元帝国强盛的海上事业,再到到明代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光荣和自豪。然而从朱元璋的一纸禁令,到宝船遗骸的霉烂腐朽,从清末的仓皇海防,到北洋舰队在慈禧太后的喧天寿庆声中走向败亡……一桩桩,一件件却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辛酸与屈辱。但正如电视片所说:“历史没有假如。文明的道路选择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今天,中华民族面对海洋向我们展开的怀抱,转变观念,走向深蓝海洋既是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契机。

西塞罗说“谁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虽有所极端,但这句话所体现的对于海洋的重视态度,却不论过多少岁月都不会过时,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

黄岩岛的争议刚刚降温不久,钓鱼岛的争端就甚嚣尘上,中国海外航道刚刚畅通,中国渔民就在海上被人射杀,而渔民,渔船被扣等外国恶劣行径就更是永未停止。在国家迅猛崛起的同时,国家正面临着严峻的海洋形势,战舰远航,拥有航母,蛟龙下水……一个个在海洋上取得的耀眼成绩在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掩饰不了的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之外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下面涌动着的黑色洪流。可惜的是许多国人甚至是海南的同学尚未意识到海洋对于未来中国的意义之重要。

“从1840年已降,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奋起直追的痛苦,也收获了走向复兴的喜悦。挫折是成长的代价,失败是前进的动力。在历史的汪洋中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保持一帆风顺。我们不应该再去责备祖先的保守,因为封闭的大陆曾经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同样我们也大可不去计较他人的冷眼,因为幽暗的大海曾经是全人类的梦魇。睡狮正在梦醒——因为我们正在凝视着海上升起的太阳!”作为一名海大的学子,我们所做的不应该是静等雄狮的梦醒,而是在雄狮梦醒的过程中临海凭风,远眺目光,立足海天之际,毅然投入到祖国发展海洋的大战略之中。我相信未来的中国的疆域不再是一只雄鸡,而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是奔腾不息的火焰,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盘和手柄,是中华文明重新焕发耀眼光芒的不朽源泉。我相信未来的朝阳必将从中国海的海平面上升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3385 字

+ 加入清单

粗放型煤炭燃烧是造成霾的主要原因

调查指出国内雾霾的主要原因:大量来自散煤燃烧,其中80%的污染来自20%的散煤燃烧。这一观点基本正确。

散煤燃烧即粗放式的直接燃烧,主要来源为小锅炉和居民用煤。

这里我引用《煤炭使用对中国大气污染的贡献》(以下简称《贡献》)的数据。《贡献》指出2012年,中国煤炭使用对空气PM2.5年均浓度的贡献估算在51%至61%之间,均值为56%。其中,约6成的PM2.5是由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的,约4成的PM2.5是伴随煤炭使用的重点行业排放的。煤炭使用对京津冀PM2.5的贡献为51-62%,长三角的结果为54%-61%。

既然控制直接燃烧即可降低煤炭对大气污染的60%,那么降低散煤使用是控制煤炭污染的重中之重。事实上,国家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中都提出了关于2017年关停全部10蒸吨以下小锅炉,以集中供热的热电厂取代小锅炉,禁止高硫高灰散煤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使用和销售。如果这些法规能够得以全面执行,降低15-20%PM2.5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监管不力亦是雾霾的主要罪魁祸首之一

调查中指出如果要留住APEC蓝,需要将2013年的污染排放物降低60%。调查同时指出如果燃煤企业的减排100%到位,尘和二氧化硫排放将降低低60%,氮氧化物排放低35%。所以,如果燃煤企业全面使用减排装置,APEC蓝指日可待。

我国有几乎为世界最严苛的电厂排放标准,到2015年末,我国电厂脱硫装置安装率几近百分百,降氮脱硝安装率也要达到75%。去年起,一些地区的电厂试运行的超净排放技术使得燃煤电厂达到燃气电厂的排放标准成为可能。严格来讲,电厂如果100%使用排放设备,除了二氧化碳这个指标,电煤对大气的污染贡献甚少。因此,国家在能源规划中提出提高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例也是减排的主要手段。

然而环保需要经济成本,要谨防燃煤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将排放设备闲置成为摆设。去年四月推出的新环保法提高了对超标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而环保部门对燃煤企业尤其是电厂排放都已实现实时在线监控,那么,如何提高燃煤企业排放设备使用率完全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幸的是,在中国,法规是一回事,执行是另一回事。

褐煤亦可以清洁利用

褐煤对大气污染最严重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排放。但调查所举的哈尔滨供暖首日的PM2.5高达一千的例子并不能把所有责任归于褐煤。一是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哈尔滨的供暖季就不该有蓝天。其次,褐煤由于热值低、磨煤用电高等因素主要用于掺烧,其经济掺烧比例在20%到30%间,说什么褐煤也不能承担全部污染责任。

此外,2014年10月颁发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褐煤不得运输到超过600公里的范围外使用。如果执行严格,鉴于东北到蒙东超过六百公里的运输距离,从2015年1月1日起哈尔滨将不可能再消费蒙东的褐煤。那么褐煤将不再对哈尔滨2015供暖季的PM2.5负任何责任。

实际上,褐煤在中国,更有效的使用方式是就地转化为其他能源如在褐煤生产地蒙东建发电厂。还是那句话,严格执行排放要求的燃煤电厂是清洁用煤的有效途径。

英国治霾经验不能照搬

调查指出,英国烟雾事件发生后20年中,石油替代了20%以上的煤炭,天然气替代了30%以上的煤炭,煤炭在整个国家能源结构中从90%下降到30%,而重工业占GDP的比例也下降了10%,很多煤矿和燃煤的工厂关停,这里曾经有上百万人就业。1960年到1970年,在英国治污的前十年,经济不但没有倒退,GDP反而增加了一倍,之后十年终,英国进入了油气时代,他们的经济总量翻了四倍。

我承认,控制煤炭总量和能源结构调整都很重要。但是不要忘记英国1952年的煤炭需求量约为两亿吨,而中国当前的煤炭消费量是其20倍。如此大的能源需求量转换为油气都能瞬时扭转该能源市场的供需平衡。一旦市场由供给过剩转为紧张,价格变会飞升。缺乏经济可靠的可替代能源,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2030年前不可能改变。

我们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即便我们有条件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也不可能实现英国当年的GDP增速。国际需求低迷,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各主要工业产品结构性过剩,如果加上能源成本攀升,我们拿什么同世界竞争?

片中英国的能源大臣说要给新兴的产业给他们公平竞争的机会,他们会带给你惊喜。事实上,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一直扶持,煤电在取电顺位中排名倒数第二(末位是油),如果没有补贴,光电风电高居不下的成本根本无法和煤电竞争。新能源清洁但利用率低,靠天吃饭及电能无法储藏的特点使得新能源极不稳定,对电网冲击很大。因此,近三十年内期待新能源成为能源主力只能是梦一场。

能源结构转变尚需时日

调查指出,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占22%,石油探明量是一次能源的38%。这些都对,且不说石油和煤炭一样属于化石能源,变用煤为用油并不可取。仅就探明储量并非可开采储量这点而言,二者之间还有技术、地质条件、运输等一系列鸿沟。因此,油气能源在我国的茁壮发展依然遥远,而远水解不了近渴。

更重要的是,我国地大物“薄”,这点能源得省着用,利用当前国际能源价格低迷的契机在不改变市场供求状况的状态下多进口些油气,去政治风险不高的国家的并购些能源矿产是正途。

此外,对于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我国十三五能源规划的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结构比重占10%。目前我国气电为煤电燃料成本的近三倍,受国际油价暴跌影响,这个比例有望调整到两倍左右。即便如此,又有多少企业和个人用得起气电?

洁净用煤,去霾正解

实际上,调查阐明了解决雾霾的途径:严控排放,转变能源结构。我想修正一下——严控排放是当务之急,转变能源乃长久之计。

针对我国国情,煤炭因其可靠性、经济性和稳定性,依旧会是我国近二十年内的主要能源。在通过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增加其他能源供给的同时,清洁利用煤炭将是未来中国治霾的主要途径,其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一、降低或去除粗放式煤炭燃烧比例。坚决取缔小锅炉,减少民用煤消费,以此减少60%的煤炭对大气的污染。

二、严控煤炭排放,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推动电厂超净排放。此举将降低至少20%的煤炭污染。除了在线排放监控外,环保局应要求每个电厂上报煤炭消耗量和脱硫、脱硝原料、除尘袋的数量及相关单据,由此监控电厂对排放设备的使用。

三、提高煤炭入洗率。目前我国煤炭入洗率不到40%,煤炭洗选可脱除煤中50%-80%的灰分、30%-40%的全硫(或60%~80%的无机硫),以大约8~20元每吨的洗煤成本降低煤炭对大气的污染是经济可行的。

四、鼓励对电厂碳捕集的研究及使用。碳捕集是指将大型发电厂所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法。商业化的二氧化碳捕集在国际上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技术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而二氧化碳封存技术各国还在进行大规模的实验阶段。目前由于碳捕集成本较高,在我国尚处于试验阶段。中国如要达到美中《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2030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封顶的目标,必须抓紧对电厂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的研究和实施。

五、鼓励高质进口煤在沿海地区的使用。从海南到山东的八个沿海省份的煤炭消费占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的越30%,而这些省份亦是低硫低灰的进口煤的经济半径市场。煤炭是我国唯一可控制全球价格的能源,如能利用这一优势,撇开保护国内煤企的因素,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多进口洁净煤,将开采的污染留在他国,岂不两全。

去煤治霾,二十年够不够?

调查指出英国用二十年时间从煤炭时代进入油气时代。给中国二十年,我们能够去煤治霾吗?答案是二十年去煤有困难,而治霾根本不需要二十年之久。只是这个时间长度的答案需要政府和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如果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治霾,在中国缺乏其他经济可靠能源的情况下,为何一定纠结于改变能源结构?

《雾霾穹顶下》是一部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调查,她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如果这个调查能够唤醒政府加大减排治理的力度,才能不辜负柴静做这个调查的诚意。让我们再次回顾下调查的结束语——

“如果我们目前环保设施(和法律),就目前全100%都到位了,我们的尘排放跟我们的二氧化硫排放应该比现在低60%,我们的氮氧化物排放应该低3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筑梦路上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以解放中国、振兴中华为已任,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紧紧围绕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主题,以9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为叙事线索,撷取党史上数十件大事,用“讲故事”“析事理”的手法,深刻展现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的“寻梦、追梦、筑梦、圆梦”之路,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和为人民谋幸福立下了丰功伟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美丽的新中国。观看了前面播出的几集,从中看到,我们党为了诞生之初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信念;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我们党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尤其是在推进改革开放、创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过程中,为人民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向着梦想进发是我们党不变的信念。不能忘怀,95年前一个夏天的晚上,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13个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位共产主义信仰者,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座石库门建筑里,干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不能忘怀,第一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背信弃义,开始大屠杀,再到全民一心放下恩怨共同抗日,终收到抗战的伟大胜利……更不能忘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更加坚定的理想,擎起了民族复兴的大任。《筑梦路上》也再次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只有精诚合作,同心同德,我们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

可以说,《筑梦路上》是一次宏大的党史教育,让我们党95年来的经历更加清晰。无数风霜雨雪,多次遇到激流险滩,也曾走到悬崖绝壁,也曾面临重重包围,但从未因为困难和挫折而改弦更张,放弃理想,而是将民族复兴的大任更加高扬。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它支撑了我们党经受住了一次次艰苦考验。共产党永远是我们的 “主心骨”,有了伟大的共产党,中国革命和建设在一路之上,留下了确定梦想的高瞻远瞩,追逐梦想的坚定不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859 字

+ 加入清单

《穹顶之下》问世后,我断断续续的看,看到今天才把这部纪录片看完,觉得内心有说不出的滋味。每天坐在办公室窗前,就能看到三条平行的交通线:省道、高速公路、火车道,原来觉得国家发展如此之快,交通如此便利,心里充满欣慰和感激。直到现在,此时此刻看完这部《穹顶之下》,我再看看窗外,公路上跑着的一辆辆路虎霸道、一辆辆重型卡车、铁路上一列列拉煤的车厢,我说不出话,心里一酸:榆林的亲人们你们好吗?西安的亲人们你们好吗?黄陵的亲人们你们好吗?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北人,我热爱这片土地,更为着陕北这些年的飞速发展而感到骄傲;作为一名在西安读了四年大学的毕业生,我为我省能有如此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感到自豪;作为一名曾经在黄陵工作过的企业员工,我为我能在这个地方工作过并且拥有那么多“亲人”而感到欣慰。可是现在相比起他们的雍容华贵、飞速发展来说我更担心他们的健康。

看完影片,我很佩服柴静,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拍摄这些视频图片和数据资料,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去讲说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的增长迫切需要的情况下必然就会忽视了环境保护问题。就拿陕北来说,习李政府自上任以来,加大反腐力度和整治环境问题,陕北的经济便开始下滑,其实这是与全国经济甚至全世界经济相一致的,大环境不好。可是很多人过惯了几年前的“好日子”,便开始怨声四起,整天抱怨城里没有能赚钱的活儿了、生意逢做必赔,其实自己认真去想想,好多人都是抱着一两口就能吃个大胖子的心态去赚钱,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无奸不商就真正的体现了出来。弄虚作假比比皆是,好多商人钻着法律的空子做着昧良心的生意,欺骗消费者。拿车来举例子,中国90%的车辆都在造假,该加的东西没有加,不该减去的都减去,卖价依然还是那么高,样子确是越来越好看,安全系数、环保系数却不增反减。女朋友出国两年,期间回来说老外都喜欢买二手车,中国人为什么要买新车,其实以前我觉得是中国人的虚荣心在作祟,可是慢慢我发现中国的许多二手车真的买不了,本来诸多方面质量就有问题,变成二手车之后当然无人问津了!再拿建设来说,别的我不是很懂,但是之前我做过置业顾问,目前陕西省好多建设项目都存在违法修建、违法销售的问题,先建设先投产先赚钱,手续慢慢补嘛!看着一栋栋美丽的大楼平地而起,可是华丽的背后呢?

再拿企业来说,我曾经在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地理环境优越,虽然在山沟沟里,却也是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在铁路公司的舍友回来说经过焦化厂的时候总是闻到刺鼻的味道,再看看街道上一层层煤渣,这一座座几千年的山峰和树木能打得过工厂和煤矿吗?

看影片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幕:抽查加油站的时候,加油站老板说:你们有这个义务却没有这个权利……这是何等的心痛!现在反腐工作进展顺利,乃至于有些记者和无知群众利用当前形势,无厘头的攻击政府执法人员,让大家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况下谁敢去真的执法真的管理。好多评论说处理一些问题上国家的部分法律不明确,没有相关规定,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可是光靠着这些部门的监管、法律的约束,我们的诸多问题就能解决吗?我们要是不提高每个人的素质,人人都只顾赚钱不顾其他,再健全的法律也能让人钻了空子,挣到黑心钱。

当我看到中国的油品标准是由某大企业制定时,不禁心痛万分。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尽然存在着这么大的垄断。前段时间回了一趟老家吴堡,县城现在发展的很好,听家里亲戚说要普及天然气,可是收费项目和标准尽然是由天然气公司制定,更让人差异的是安装天然气壁挂炉必须缴纳几百元的经费给天然气公司,否则便不给供气,这种毫无理由的收费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今年开始反腐工作会在企业中开展,其实这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自古以来人们常说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官商勾结最好的概括,可是近两年来,习总书记苍蝇老虎一起打,虽说十分解气,可是再看看国家普通公务员的生活和企业员工生活的对比,你就会觉得太心寒了。所以我粗浅的认为反腐工作正应该在大型企业内开展,这些大型企业正是官商勾结的综合所在地啊,一个有着行政级别的企业领导,另一面却也可以演变为一个大富商。

柴静有一句话说得让我毛骨悚然:她终于知道空气里的味道是什么了,都是钱的味道啊!都说反腐倡廉,风清气正,可是看看西安的天空,问问你周围的空气,真的是风清气正吗?所以,习总书记的反腐工作,人民群众一定支持到底。中国法律是有很多地方不健全不完善,相关体制是需要改革,但是在健全的法律和体制下要是我们全民知识和素质得不到提高,人人只想着赚大钱、当大官,有了严重问题和违法行为也可以花钱了事的话,即使法律再健全、体制再改革又有什么用呢?

煤炭、石油确是是我们的宝贝,但是不能一直依靠他们,影片中一个外国人说得:一个产业关停时,另一个产业会冉冉升起。确实是这样,但是对于我国复杂的国情来说,我们又不可能关停很多,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转型。我从企业跳出来的时候,好多朋友问我,这么好的单位你舍得离开?我说:既然做了,就不要后悔。我们在黄陵挖煤,全国有多少煤矿也在挖。煤矿能挖多少年,中国能挖多少年,世界能挖多少年?

美国环保部针对汽车改造上的看法是:环保不是负担,而是创新。我们中国也可以也完全有能力创新,怕就怕在我们不创新,不重视,爱吃家底,家底吃光的时候人们才觉醒才创新,那样的话是不是太迟了呢?

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看到很多评论都在说:习主席看看吧!领导们看看吧!政府看看吧!可是我要问:难道这些都是党中央总书记能迅速治理解决的吗?难道这些仅仅只靠领导们能够处理的吗?难道这些仅仅是因为个别人心中的地方政府“不作为”而产生的吗?刚才我在网站上浏览,好多人还在解析柴静的纪录片中的数据、提出解决办法中的弊病,写出的批判文章精妙绝伦,这样一位勇敢的女记者播出来这样让人震惊的纪录片,这些“专家们”不反思却一味的挑刺,一名女性记者这样花时间花精力去做这么伟大的一件事,可是你们又做了什么,是趴在电脑跟前一点一点的研究她懂什么不懂什么、她说错了什么她没解决什么吗?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哪一个人又如此注意过自己的行为规范,哪一个人又如此“设身处地”的为国家和环境考虑过,哪一个人又像柴静这样一个普通的女记者一样勇敢无私过呢?鲁迅先生当年弃医从文,大抵就是当年的中国也出了这样的一批专家吧!

柴静做的这次纪录片很真实很客观,值得每个人都去反思,更值得现在正在上学的学生去学习。我想不仅仅只是我,千千万万个中国人也产生了震动。我相信不久以后,法律和体制一定会健全起来,执法工作一定会体现出法律的尊严来。可是祖国的未来毕竟还是在我们手中掌握,每一个人必须去奉献。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提高自身素质,环保出行,每个人都动起来,发挥人民群众力量大的优势,监督检举,坚决与违规违法行为作斗争。工作之余,多去关心关心国内外大事,多去关注社会上的食品药品安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山区的问题,多做贡献,上下一心,真正的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真正的让我们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纪录片《小官大贪》观后感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前些日子,在浏览网页时,偶看到纪录片小官大贪》,虽然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看到此片,但细细再看完后对我的震动仍然很大。

此片讲述了原陕西省渭南市住建局建管科科长侯福才伙同他的妻子曹艳芳在他任职的10年间利用职务之便累计受贿5000多万,是典型的小官大贪,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侯福才的案子虽已落幕,但反观他走上贪腐道路的过程和结局应该会让每个党员干部陷入思考并重新审视自己该怎样走好以后的路。

是什么原因让侯福才从一个科级领导干部逐步蜕变成一个贪污受贿的腐败分子呢?总结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出现了金钱至上,吃喝玩乐的思想横行。越来越多的贪官腐败案例冥冥之中给追求金钱、权利和欲望的人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第二,思想观念动摇。甭管小官大官,走向腐败的首要原因是思想腐败,人格品性腐化堕落。没有人最开始就是坏人,侯福才也一样,他也是贫苦出身,没有之前的努力和良好的品德他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科级领导干部。然而当他逐渐掌握手中的权力,身居要职时,他忘记了为官的初衷,工作的宗旨,思想上出现了松懈,信念有了动摇,没能守住防线,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第三,权力的过度集中。侯福才虽然只是一个建管科的科长,但是手中的权力很大。他凭着自己10多年的工作经验,轻车熟路地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假借他人之手在外私开皮包公司“祥和公司”,并以威胁利诱等手段替46家建筑公司进行担保,大肆敛财。其妻子曹艳芳的混凝土公司更是由他一手操控,夫妻二人肆无忌惮地上演着腐败二人转。归根到底是由于权力过度集中,没有实行重要岗位轮换制,才导致权力的集中和滥用。第四,监管制度的缺陷。人们都有一种惯性思维是一提起贪污腐败,总是与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联系起来。但近年来显露出的“职位低却权力大”“不是官却有实权”“不管审批就管钱”等现象,以及小官疯狂敛财、“小官大贪”频发问题,正是印证了小官要是贪心不足也能蛇吞象,而恰恰现有的抓大放小的监管机制给小官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侯福才案已画上句号,但这个案件带来的影响却不能被磨去。他提醒了作为公务员的我该如何走好以后的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将是我今后的必修课和反光镜,防微杜渐要从自身做起,守好小节,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青年时期正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只有始终拥有坚定的信仰,牢守思想之门,遵纪守法,勤于学习,明辨是非,才能永走正确之路和光明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