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每天都是一首诗作文指导精品20篇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升初写作方法指导写人篇,欢迎阅读。

浏览

5572

作文

1000

写作指导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放”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文题,紫陌红尘,物欲横流,有人求名,有人求利,有人求权,有人求偶……直求得身心疲惫,心力交瘁。既然,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何不学一点儿“放”的智慧。苏东坡黄州放怀,顿矗文学高峰;袁隆平“头衔瘦身”,再创亩产新高;张瑞敏举贤用才,终至人尽其力,海尔日盛。人不能改变环境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心境,这就是“放下”;要想有所得,就得有所舍,这也是“放下”。一个“放”字,千般哲理。运用得好,就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纷乱的思绪回归明晰,浮躁的心境回归淡然。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能够放得下,他就越富有。提得起常被人称道,放得下则更令人赞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四种结尾技巧

全文共 1598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提高中考作文分数?怎样才能在中考作文中拿高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种结尾技巧,欢迎阅读。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由此看来,中考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1、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3、名言警句式。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4、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技法:借题发挥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借着某件事情为题目来做文章,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见或主张,或发表与之无关的议论。小编收集了中考作文指导技法借题发挥,欢迎阅读。

所谓借题发挥,就是借谈论某个题目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思。这种方法适用于感想式的作文题,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这一类题目,运用借题发挥法审视,能很快把握题旨,明确文章的立论方向。如果说就事论事法仅就事件本身展开议论,得出特殊性的结论,那么借题发挥法则以某一事件为触点,生发开去,纵横开阖,广征博引,从而得出普遍性的道理。因而运用此法可以使思路开拓,使议论得以升华。其运用模式为:

此事→议→他事→论

(引出)(转入)(升华)

其中“他事”证明“此事”具有典型意义,而“议”为“论”作铺垫,全文的重心在“论”上。借题发挥法最忌“发挥”无据,也忌“发挥”无度,因为这样的文章没有说服力。

苏洵曾写过一篇《六国论》,他说六国的灭亡是贿赂秦国。看起来是在探讨六国灭亡的原因,而实际上他想批评北宋王朝贿赂西夏的不当。他是借论六国灭亡的原因来针砭时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是典型的借题发挥。苏轼和苏辙都以《六国论》为题写过文章,而苏洵的《六国论》影响最大,这种借题发挥、别开生面的写法应该说正是苏洵文章成功的原因之一。

就事论事不能借题发挥,借题发挥则不能就事论事。运用借题发挥法审题,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借题”,二是“发挥”。借题之精髓、内涵,发己之见解、观点。而且所发之观点与所借之题目要一脉相承,一线相通。也就是说,阐述的观点(即为文章的立意)确实是从题目中引发出来的。一般说来,写这类作文题,所阐发的观点其实就是题目中所蕴含的深意的表露。掌握这两个要点,审题时就能得心应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观察能力培养尝试的作文指导

全文共 2798 字

+ 加入清单

观察是心灵的门户,儿童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认识事物常常先从观察开始。通过观察,他们能从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从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社会中,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是学生作文素材的直接来源。

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学写日记、书信。”“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观察习惯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要认识小学生观察的一些特点:(一)观察随意性强,由于少年儿童智力发展水平处于低级阶段,意志的自控力弱,观察时爱赶新鲜,注意力时常分散。(二)观察时走马观花,不去认真细致地观察。写出来的文章不形象,也不具体。(三)观察时见大不见小,对于观察到的事物记叙过于笼统,不易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能突出主题的闪光点找不出来,给读者一个浮光掠影的印象。如此种种都是小学生在观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特点,那么该怎样针对儿童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呢?

第一、观察要培养兴趣。

学生的观察兴趣是推动学生观察活动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观察效果。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观察,关键条件是培养起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可以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生活,选择新奇的,有趣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自觉观察,既增长知识,又提高能力。如春暖花开时,带学生去公园上作文实地观察课,让学生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摄取自己所爱的景物、人物、动物、植物等作为习作素材;星期日,让学生每人动手做一项有趣的小实验,然后把观察到的实验情况记下来;节假目,让学生跟随父母或自己去商场,农贸市场买东西,细心观察一笔买卖是怎样进行的,当然也可以把自己买东西的心情、想法、挑选过程记下来……。这些都成为学生们倍感有趣的观察作业。这些事情,他们做来爱做,因而有心;因为细心体会观察,自然颇有收获,这种积极的意识,便转化为一种推动力。又如观察一种动物,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带进课堂,这时学生都会想老师为什么带来一只可爱的小猫来上课,不知不觉地对这只小猫外形特点观察起来,就会议论份纷地研究这只小猫的外形特征和动态特点。这样就无意中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二、观察要明确目的。

教师在指导作文观察之前,先得指导学生在观察前明确目的,了解要求,确定观察内容,指出任务。如观察一种值物,在教学中就可以很好地利用《爬山虎的脚》一文作典型,让学生明确目的,仔细观察值物的根、茎、叶、花的特点;观察一个人,就让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观察时有目的地观察,留下的印象就深刻,写的作文就自然具体。

第三、观察要抓住重点。

由于小学生观察时易犯随意性或走马观花,见大不见小的毛病,因此教中年级观察作文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抓住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特征的地方,也就是不同于其它事物的地方,那就是观察的重点。观察时要点点滴滴,面面俱到。例如《赵州桥》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赵州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设计的一座石拱桥,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桥洞”上的独特设计,因此这就是我们要抓住的观察重点。又如指导小学生观察小鸡,就要求学生从小鸡身上找山与其它小动物不同的地方。形态“毛茸茸的”、叫声“叽叽的”……,学生能抓住这些方面的观察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第四、生观察要确定顺序。

世界万物在自然界无论怎样纷纭复杂,观察时都必须有序地进行。静止观察时要注意远近、上下、里外、左右、前后、南北、高低等等;移动观察时要做到景随步移,记叙时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如“我走进这条大街……”、“我来到了大街最热闹的地段……”、“我到了大街的尽头……”。把观察点一一交代清楚,景物随步子的移动而变化,读者就不会感到突然和零乱了,当然,观察时的顺序并不拘求于一种形式,我们还可以用时间顺序、由此及彼的顺序……,进行观察,但一定要给人以完整的印象。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会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了。

第五,观察要捕捉细节。

细流之汇,可成大海,在观察和描写时,不可忽视细节。细节,就是生活中的细微末节,包括万事万物的瞬息变化。小学们在观察时,往往喜大求全。可是,生活中哪能天天有大事发生呢?然而,细节却无时不有。因此,在观察生活时,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别让那些千差万别、多姿多彩的细节悄悄地从眼皮下溜走了。如《苦柚》中的:

她大约和堂妹一样年纪,红红的脸蛋上印着两个浅浅的酒窝,胸前别着一枚中学校徽。她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出神地盯着打开的书,看样子她早已忘了自己是卖抽子的了。

正是这些小小的细节描写,有力地表现了小姑娘娘的素雅可爱、勤奋好学。如果不注意细节的观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生动而具体。

第六,观察要结合想象。

观察是有思维活动参加的知觉进程,它总是与想象联系在一起的,想象是对观察到的事物在头脑中进行处理、升华,可以加深观察的印象,牢记不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如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瀑布,就想到了“银河”,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老舍看到林海的美景,想到了兴国安邦,才萌生了对兴安岭、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如果只看不思,作家们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本质,产生独特的感受,自然也写不出传诵千秋的佳作了。同学们看自然景物要想,如看夏日天空的云朵,你就要想一想它像什么,或狮或虎或牛……;看到了雾,又想象到雾像一团团白色的烟,从薄雾中的远处看像隔了一层薄薄的轻纱。看人物的行为举止,言情神态时也要想,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根据一个小朋友在马路上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回家,可以想象出他可能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或者考试得到了好的成绩……,这样的想象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极有帮助的。

另外,在观察中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观察到的事物特点,或按事物特点列提纲,写观察日记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的能力。

上述几点,不能孤立运用,或侧重于某一点,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互相渗透,综合利用,使作文训练系统化,科学化,同时要想方设法多为学生创设观察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兴趣、观察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步得到提高。随着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作文就能做到言之有物,内容丰富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注重考试审题

全文共 1507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是我们记录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面对生活的缓解心情的一种方式,小编收集了注重考试审题,欢迎阅读。

审题就是分析文章的题目,弄清题目的意思。审题包括三方面内容(1)找出重点词,有些题目,有一个关键词,也叫“题眼”,题眼就是写作的重点。如《一件难忘的事》中的“难忘”之类。(2)搞清写作的范围和要求,即时间、地点、人称、数量、内容等限制范围。(3)弄明白是写人的,是记事的,还是状物、写景的。

记叙文总要表达一个思想,说明一个道理或表现某一方面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中心要正确,对社会上正确的现象加以歌颂,错误的现象给予批评。中心正确,健康是文章的根本,对此必须首先要注意。中心还要求集中,一篇文章一般只能有一个中心,各方面内容都要紧紧围绕中心写。

作文的内容就是材料。写作文要紧扣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或无关的,要少选或不选。所选的材料还要真实、具体,真实就是不凭空编造,不夸大也不缩小。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新颖、典型,不落俗套,要能够清楚地反映人或事的特点。

所谓安排文章的结构,指的是文章的材料的组织安排。如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以及怎样开头,结尾,过渡等。文章的材料,常用以下这些方法安排:(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2)按时间顺序;(3)按空间的顺序;(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

提纲,是结文章的总体设计,具体包括:(1)文章的题目;(2)中心思想;(3)写作的顺序;(4)详写,略写的提示。提纲不能太详细,也不能太简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常见的开头有:(1)开门见山,直入正题;(2)概括全文,揭示中心;(3)提出问题,引起注意;(4)环境描写,渲染气氛;(5)说明情况,介绍背景;(6)先说结果,倒叙开头。结尾的方法有:(1)自然方式结尾;(2)总结式结尾;(3)含蓄式结尾;(4)启发式结尾。文章的过渡,应力求自然。照应,指的是文章中前后内容的关照呼应。最常见的是文章的首尾照应。

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2、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3、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

4、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写人文章应请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并把人物所做的事具体地写出来,用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去刻画人物;

2、注意写好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衣着、神情等),语言,动作,特别是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语言和行动,更要准确、细致的描写;

3、心理活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活动。恰当的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突出中心思想;

4、如果是通过几件事写人的,可以采用详写一件事,略写另几件事的写法,几件事需并列写的,则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写景、状物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景和物的特征写。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写景、状物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

3、写景、状物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景物写生动,写形象;

4、状物要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做到写什么,像什么。写活动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写活动一般是命题作文。

1、可以按活动的过程写,但也可先写结果,再写活动过程,总之要有顺序;

2、要突出重点,有详有略,特别要注意把活动的过程写清楚;

3、注意写好活动中人物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一作文指导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了趟贵州黄果树瀑布。

我早就听说黄果树瀑布很美很想去,那一次还是我建议爸妈去的呢!没错,我如愿以偿地实现了去黄果树瀑布的愿望。

到了黄果树瀑布景区内,要走一段路才能见到“真身”,我带着兴奋且激动的心情终于来到了瀑布前。真的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瀑布从高处飞流直下,水流的撞击声震耳欲聋,旁边的山上花团锦簇,映入眼帘的简直就是一幅可以千古流芳的水彩画。

在黄果树瀑布内,有一个水帘洞,从瀑布一侧的阶梯上就可以进入。我迫不及待的爬上去,快步的层层直上,“啊!”由于瀑布的水幕溅的整个阶梯都是水,我一不小心就摔倒了。“哎哟,怎么这么不小心!”

妈妈上前扶我,可是我的注意力却早就不在打湿的裤子上,而是把目光落在了前面的一对母子身上。儿子看起来四十来岁,母亲七十多岁,儿子背着母亲,一步一步的上阶梯,老人家看起来腿脚不太好。我走上前去,转过身看他们,

儿子眉头紧锁却又很开心地笑着,每一步都走的很踏实,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像我一样摔了。

母亲依偎在儿子肩膀上,看着瀑布,像是在欣赏黄果树瀑布自然的美,又像是在细细感受着儿子的体温。“妈,您看,美吧?”儿子和声细语地问道,“美,美,美!”母亲笑脸盈盈的答。“傻孩子,干嘛不拿轮椅推我?可别累坏了身子,

怎么干事不过脑子,等会儿腰闪了咋办?”母亲本来笑盈盈的脸一下就变成了我的妈妈唠叨我的样子。“哎哟,您儿子背您还不乐意了?”儿子

笑着答,母子之间又变回那种温情的样子。母亲笑呀笑的,儿子的汗也一滴一滴的,仍然每一步都很踏实,生怕摔了。

一路上,那对母子就这样,儿子背着母亲,母亲又心疼着儿子,“放下我吧,我能走。”但儿子说什么也不肯放下母亲。就这么一直走,一路上都是温情的画面,就好似一处比黄果树瀑布更美的风景。

不知不觉,我看着这对母子已经与爸爸妈妈拉开了一段的距离。“天天!走了!”妈妈在远处呼唤着,我急忙跑上去,紧握住妈妈的手,不远处一道彩虹挂在空中“妈,你看,这儿可真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三作文指导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的飞轮正马不停蹄的旋转,转瞬间,又是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又是一年艰辛的跋涉,一个希望的萌生。

匆匆忙忙之中,我已步入初三最后一个阶段。紧张而又兴奋,忙碌而又快活,在懵懵懂懂中掺夹真情,在磨砺中增长才干。毕竟人在初三,总不免演绎起变奏曲。在快的节奏中,我们也肩负着希望。

谁不曾梦想进入重点高中?谁不曾想拥有一份浪漫纯情?又有谁不曾想过让时光停滞?然而,理想、友谊以及时间又怎能凭空来去?这一切是需要付出的,需要用心栽培的!

也曾有过凌云壮志,也曾为之挥汗如雨。过去是,如今仍是。

一堂堂课如放烟花接踵而至,一场场考试亦如家常便饭,屡见不鲜。一次次地失败,又一次次地振作;一次次地跌倒,又一次次地爬起。这些,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目前正处于火烧眉毛之际,中考也正向我们宣战。处于初三的人啊,咬紧牙关,在终决场上一决胜负。不管成败与否,重要的是不要哭着说后悔。

也曾拥有亲情友情,也曾为之心肝俱碎。哭过,笑过,闹过,吵过,一切都将在初三定格。人在初三,就如同装帧精致的相框。心灵脆弱却故作强颜欢笑,明明很痛却偏偏要撑着说快活,人到初三就学会了伪装,

将自己沉封进心房,用微笑掩盖悲伤。或许这就是成长,一种成熟的标志。无论世事如何,总想用乐观去承受,难道这是每一个初三人的不由自主?难道这是人在初三的情不自禁。

也曾有过闲暇时期,也曾为之畅快淋漓。从空闲到忙乱,这是时间在一点点地侵蚀我们。数学课上难懂的定理,化学课上难记的公式,也随时间一点点明了。

这就是岁月,岁月让初三的人渐渐知理。人在初三,虽是中考在即,却也乐此不疲。语文课上朗朗的读书声令人神清气爽,英语课上趣味的讲解让人自得其乐,即使是粗糙的物理也是妙趣横生。人在初三,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人在初三的点点迹象。让欢声笑语停驻在初三,让真情感动编织在初三,让春花秋月绽放在初三。初三的人呵,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让我们扬帆起航,去追逐属于我们的一片碧海蓝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升初作文指导:写作心得

全文共 218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小编给大家带来10条写作心得,相信大家看了一点有所帮助的,一起来看看吧!

一、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二、写说不单写“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张三无可奈何地说:“……”;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三、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按照“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不用成语,作文为什么写不长?

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比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过无数学生习作,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六、环境里面有“真”“情”。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都要学习环境描写。如有的孩子会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孩子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扬。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写环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个技巧是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七、要动连着动,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

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强求他们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要动连着动——学会连续使用动词。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句话把文章就给写完了)。

学会动词技巧后将原句修改成:“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八、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这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九、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比如,。?!……:“”等等。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

十、字数三四五。

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一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找寻回家的路

清脆的车铃声划破了乡间小道的宁静,我和妈妈骑着自行车,行走在前往外婆家的路上。

眼前的景物历历在目,可是我却记不起去外婆家的路了。唉,算一算,我已经有五六年没有在外婆家过上一个像样的端午节了。很多次是因为要上课而没有时间去。这一次,端午节能放假了,我终于可以回外婆家过端午节了。

好不容易跟着妈妈走完了那条印象模糊的山路,眼前出现了一座熟悉的房子。我下了车,轻轻叩了叩有些陈旧的门。

“哟,小妹回来啦!”和蔼慈祥的外婆亲热地叫着我的小名,“你可真是难得回来一次呀!”

跨进四四方方的庭院里,一阵清香扑面而来。我仔细地寻找,原来每扇门前都挂好了艾叶和菖蒲。我贪婪地吸吮着这股药香,虽然城里也会象征性地挂上一两束,到底也没有乡下的这味儿浓啊!

我正沉浸在醉人的香气里,妈妈就唤我到厨房里来。到那一看,桌子上放着一盘系着五色丝线的大棕子。

“吃吧,这可是我亲手做的哦!”外婆有些得意地说。

我解开一个粽子,咬了一口,棕叶的清香和红枣的甜味,让人唇齿生香。这味道,我遗忘了多少年?超市里出售的包装好的粽子,怎么有手工制作的这样可口,又怎么会有这般情谊绵长?

可是一连好几年我都吃着那样不完美的粽子呀!

我从前的端午节是怎样过的呢?我不过是随便吃几个超市里卖的粽子就完事了。

其他的节日又怎么样呢?答案让我羞愧不已:中秋节,我只关心月饼好不好吃;清明节,我没有为已故的长辈扫过一次墓;甚至在除夕,我认为春节联欢晚会没有意思,赖在电脑前看好莱坞大片去了。

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一到圣诞节的时候。我和同学们就忙着互赠贺卡,祝福“圣诞快乐”。

我再也不敢想下去,起身走出了屋外。

是不是嘴里充满巧克力的美味,就忘记了中秋美酒的醇香?是不是随着欧美电影的风行,就遗忘了“国粹”京剧的魅力?是不是唱着英文歌曲,就不知道《茉莉花》的旋律。传统文化正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而渐渐不被人喜欢——然而,我们的灵魂的家在哪儿?

传统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精神家园。回家吧,我对自己说。

我找到外婆:“外婆,给我唱首童谣吧!”

外婆有些惊讶,但随即就用苍老古朴的歌声唱了起来。

听着童谣,我感觉自己真的回家了。

来吧,我们,一起寻找回家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三作文指导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窗外春暖花开,那一株株嫩绿的生命,茁壮成长;窗外夏日炎炎,那一朵朵鲜艳的花儿,张开笑脸;窗外秋风飒飒,那一片片枯黄的树叶,缓缓飘落;那一颗颗青翠的松柏,傲立冰霜。透过窗户,我看清了这个社会,看懂了人生的哲理。

我站在屋子里,透过窗户,俯视着我的家园,因为家在四楼,前面也没有建筑物,所以看什么都很方便。外面最引人注目的,我觉得是那些两只黝黑的手紧紧地握着铁锹的把手,

并且早已汗流浃背的工人们。我看着他们在烈日下,时不时的猛戳一下沙堆,然后使劲地将筛好的沙子拿去和水泥了。这一系列过程虽然工人们已经很熟练了,但是在这个舒适的屋子里被风扇吹着的我,

又是一番感触。

从小到大,父母和老师一直在耳边说着,现在要好好学习啊,考一所好大学啊,学习不好就要回家种地、搬砖啊。这些话相信每个学生都听过,但没有几个人认真听过,包括我,

但当我看见这些工人时,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或许当我们有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发明很多机器人去帮助这些工人,不让他们受累,所以我希望每个人都要好好学习,多为这个社会做些贡献,也要学会观察生活。

你看,那座墙已经砌了一半了。我也该离开这所窗户了,去走我的人生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最新高考英语写作指导:七项基本原则

全文共 4260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由语文迷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英语写作基本原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长 短 句原则

工作还得一张一弛呢,老让读者读长句,累死人!写一个短小精辟的句子,相反,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如果我们把短句放在段首或者段末,也可以揭示主题:

As a creature, I eat; as a man, I read. Although one action is to meet the primary need of my body and the other is to satisfy the intellectual need of mind, they are in a way quite similar.

如此可见,长短句结合,抑扬顿挫,岂不爽哉?牢记!

强烈建议:在文章第一段(开头)用一长一短,且先长后短;在文章主体部分,要先用一个短句解释主要意思,然后在阐述几个要点的时候采用先短后长的句群形式,定会让主体部分妙笔生辉!文章结尾一般用一长一短就可以了。

二、 主 题 句原则

国有其君,家有其主,文章也要有其主。否则会给人造成“群龙无首”之感!相信各位读过一些破烂文学,故意把主体隐藏在文章之内,结果造成我们稀里糊涂!不知所云!所以奉劝各位一定要写一个主题句,放在文章的开头(保险型)或者结尾,让读者一目了然,必会平安无事!

特别提示:隐藏主体句可是要冒险的!

To begin with, you must work hard at your lessons and be fully prepared before the exam(主题句). Without sufficient preparation, you can hardly expect to answer all the questions correctly.

三、 一 二 三原则

领导讲话总是第一部分、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第二部分、第一点… 如此罗嗦。可毕竟还是条理清楚。考官们看文章也必然要通过这些关键性的“标签”来判定你的文章是否结构清楚,条理自然。破解方法很简单,只要把下面任何一组的词汇加入到你的几个要点前就清楚了。

1)first, second, third, last(不推荐,原因:俗)

2)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不推荐,原因:俗)

3)the first, the second, the third, the last(不推荐,原因:俗)

4)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third place, lastly(不推荐,原因:俗)

5)to begin with, then, furthermore, finally(强烈推荐)

6)to start with, next, in addition, finally(强烈推荐)

7)first and foremost, besides, last but not least(强烈推荐)

8)most important of all, moreover, finally

9)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10)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建议:不仅仅在写作中注意,平时说话的时候也应该条理清楚!

四、 短语优先原则

写作时,尤其是在考试时,如果使用短语,有两个好处:其一、用短语会使文章增加亮点,如果老师们看到你的文章太简单,看不到一个自己不认识的短语,必然会看你低一等。相反,如果发现亮点—精彩的短语,那么你的文章定会得高分了。其二、关键时刻思维短路,只有凑字数,怎么办?用短语是一个办法!比如:

I cannot bear it.

可以用短语表达:I cannot put up with it.

I want it.

可以用短语表达:I am looking forward to it.

这样字数明显增加,表达也更准确。

五、 多实少虚原则

原因很简单,写文章还是应该写一些实际的东西,不要空话连篇。这就要求一定要多用实词,少用虚词。我这里所说的虚词就是指那些比较大的词。比

我们说一个很好的时候,不应该之说nice这样空洞的词,应该使用一些诸如generous, humorous, interesting, smart, gentle, warm-hearted, hospital 之类的形象词。再比如:

走出房间,general的词是:Walk out of the room

但是小偷走出房间应该说:Slip out of the room

小姐走出房间应该说:Sail out of the room

小孩走出房间应该说:Dance out of the room

老人走出房间应该说:Stagger out of the room

所以多用实词,少用虚词,文章将会大放异彩!

六、 多变句式原则

1)加法(串联)

都希望写下很长的句子,像个老外似的,可就是怕写错,怎么办,最保险的写长句的方法就是这些,可以在任何句子之间加and, 但最好是前后的句子又先后关系或者并列关系。比如说:

I encore music and he is fond of playing guitar.

如果是二者并列的,我们可以用一个超级句式:

Not only the fur coat is soft, but it is also warm.

其它的短语可以用:

Besides, furthermore, likewise, moreover

2)转折(拐弯抹角)

批评某人缺点的时候,我们总习惯先拐弯抹角说说他的优点,然后转入正题,再说缺点,这种方式虽然阴险了点,可毕竟还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所以呢,我们说话的时候,只要在要点之前先来点废话,注意二者之间用个专这次就够了。

The car was quite old, yet it was in excellent condition.

The coat was thin, but it was warm.

更多的短语:

Despite that, still, however, nevertheless, in spite of, despite, notwithstanding

3)因果(so, so, so)

昨天在街上我看到了一个女孩,然后我主动搭讪,然后我们去咖啡厅,然后我们认识了,然后我们成为了朋友…可见,讲故事的时候我们总要追求先后顺序,先什么,后什么,所以然后这个词就变得很常见了。其实这个词表示的是先后或因果关系!

The snow began to fall, so we went home.

更多短语:

Then, therefore, consequently, accordingly, hence, as a result, for this reason, so that

4)失衡句(头重脚轻,或者头轻脚重)

有些人脑袋大,身体小,或者有些人脑袋小,身体大,虽然我们不希望长成这个样子,可如果真的是这样了,也就必然会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文章中如果出现这样的句子,就更会让考官看到你的句子与众不同。其实就是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的变形。

举例:This is what I can do.

Whether he can go with us or not is not sure.

同样主语、宾语、表语可以改成如下的复杂成分:

When to go, why he goes away…

5)附加(多此一举)

如果有了老婆,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再讲某个人的时候,她会插一句说,我昨天见过他;或者说,就是某某某,如果把老婆的话插入到我们的话里面,那就是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或者是插入语。

The man whom you met yesterday is a friend of mine.

I don’t enjoy that book you are reading.

Mir liu, our oral English teacher, is easy-going.

其实很简单,同位语--要解释的东西删除后不影响整个句子的构成;定语从句—借用之前的关键词并且用其重新组成一个句子插入其中,但是whom or that 关键词必须要紧跟在先行词之前。

6)排比(排山倒海句)

文学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此,如果非要让你的文章更加精彩的话,那么我希望你引用一个个的排比句,一个个得对偶句,一个个的不定式,一个个地词,一个个的短语,如此表达将会使文章有排山倒海之势!

Whether your tastes are modern or traditional, sophisticated or simple, there is plenty in London for you.

Nowadays, energy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various sources such as oil, coal, natural gas, solar heat, the wind and ocean tides.

We have got to study hard, to enlarge our scope of knowledge, to realize our potentials and to pay for our life. (气势恢宏)

要想写出如此气势恢宏的句子非用排比不可!

七、 挑战极限原则

既然十挑战极限,必然是比较难的,但是并非不可攀!

原理:在学生的文章中,很少发现诸如独立主格的句子,其实也很简单,只要花上5分钟的时间看看就可以领会,它就是分词的一种特殊形式,分词要求主语一致,而独立主格则不然。比如:

The weather being fine,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went to climb the Western Hills.

Africa is the second largest continent, its size being about three times that of China.

如果您可一些出这样的句子,不得高分才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浅谈三年级观察日记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3779 字

+ 加入清单

在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如果能够让循环日记在习作训练中大显身手,将会激发三年级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积累、敏于感悟、乐于表达的习惯与能力。本文浅谈三年级观察日记的写作指导,欢迎阅读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好的平台。笔者认为,写观察日记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为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在选材上不设限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地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观察日记的选材上,我一般不设条条框框,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他们想写的任何感兴趣的事物。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有了更多的写作素材,交上来的观察日记题材不拘一格、内容五花八门,但却都真实而细腻。有写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有写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的,有写看到的幽默场景的,甚至有写爸爸妈妈一天来情绪变化的等等,有些内容让人忍俊不禁。这些观察日记都是学生用纯洁稚嫩的心灵来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结果,充满了灵动的气息。

二、在细节上做文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时,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如:描写本地盛产的菊花,我在习作前先展示了关于菊花的资料图片,让学生了解了菊花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我带领学生去花卉基地观赏实物,使他们对菊花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到正式习作时,再请学生介绍所观察到的细节。由于有了之前的观察,他们此时说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此时我趁热打铁,引导他们有顺序地进行描述,如:菊花的花瓣、花蕊和根、茎、叶等的形态、色彩、气味以及开花的时间规律等等,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描写一种植物的方法。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还使使他们懂得了观察的重要性,促使他们逐步养成了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观察日记就不会觉得难了。

三、在点评时抛砖引玉,提升学生文采

其实,在初写观察日记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因此,我在批改时十分注意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和兴趣。同时,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以启发为主,留下一定空间让他们自行思考。

如:一次,我在课堂上布置一篇描写同学外貌的观察日记,个别学生由于没有认真观察,交上来的日记千篇一律。为了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我就和学生做了一个竞猜的小游戏:由每个学生在班上念出自己所写的观察日记,但不能体现所描写的人名,然后全班师生一同判断他所描写的是谁。这样一来,描写细致生动、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日记一念完,大家一下子就能叫出名字来。如:林文洁同学写的“他的脸上总是充满阳光,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两个眼睛不大却经常调皮地眨呀眨,还经常扮鬼脸……”大家一听就大笑着指着彭文强同学说:“是你!”而泛泛描写的日记,如:“红扑扑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等千篇一律的文字则找不到所描绘的对象。通过这个小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没有认真观察的学生得到了启迪,可以促使他们今后加强观察、提升文采。

总之,观察日记作为一种小学生练习写作的良好平台,能促使学生更加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养成随时动笔的良好习惯。相信通过写观察日记,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不断提高。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运用循环日记激发三年级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在循环日记的运作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作为学生的“同伴”,加入到各个小组中,以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一、引言

在“习作”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针对第二学段提出了6条要求,其中前两条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实践证明,写日记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而在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如果能够切实让“循环日记”在习作训练中大显身手,将会激发三年级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引领学生步入习作教学的快车道,有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积累、敏于感悟、乐于表达的习惯与能力。

二、行动缘起——循环日记,好处多多

1.循环日记的运作方法及好处

所谓“循环日记”就是每天由学生轮流撰写,即让同学们轮流在一个日记本上写日记。笔者所教班级循环日记具体的运作方法是:全班49名同学分成7个组,每组7人,每组一本日记本,从周一开始循环到周末,轮流写,小组成员保证每周在循环日记本上留下一篇日记(当然学生还可以拥有自己的日记本,坚持天天写日记)。

写“循环日记”好处在于:①引进竞争机制,激发习作欲望。小组成员在同一个本子写日记,都格外珍视每一次机会,能够用心去写,写好每一个字,写好每一句话,把写日记当作展示自己文笔的差事来做,于是日记越写越好,兴趣越来越浓。②促进习作开放,实现资源共享。由于每个组员习作水平不一,基础差点的同学会从同伴的日记中受到启发,学会选取材料、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技巧,也分享到了阅读同伴日记的快乐。家长们也通过阅读循环日记,一方面了解了别的孩子的写作情况,另一方面帮助自己的孩子找到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帮助自己的孩子在资源共享中不断进步。

2.利用“写在循环日记前面的话”,给学生提出“谆谆告诫”

笔者将打印出来的“写在循环日记前面的话”张贴在循环日记的扉页上,作为“前言”,给学生提出指点与要求,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写日记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日记就像照相机一样,可以记录你童年生活的足迹,记录你学习中的进步与快乐,记录你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反映你思想的变化和成长的历程。

日记里究竟该写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很简单。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和天气变化给你带来的感受,可以写;家庭、学校里发生的事、发生的变化,可以写;上学路上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事,可以写;你在电视里看到的精彩的动画片或让你受到教育的节目,可以写;你学习取得了进步,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可以写……总之,你每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走”进你的日记,永久地保存在你的记忆中。

同学们,日记就像你的知心朋友,每一天当你做完各科功课的时候,你都要把自己的心理话,通过你的笔向她诉说。写日记还要写上年月日、星期几及天气等信息。

如果从现在开始坚持写日记,那么,你这一辈子,就可以写上厚厚的一摞(luò)子了。这是你自己创造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你长大了、工作了,或者到老的时候,你再翻开自己童年的日记本,你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所以,写日记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坚持写,天天写,写一辈子。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咱们写循环日记的活动就开始了。咱们班49名同学,分7个组来循环,设置7个循环日记本。每一本的第一篇日记,由我来写。以后,每天这个日记本传到谁手中,谁就写下一篇日记。咱们比一比,谁的钢笔字写得端正、美观,谁的日记写得真实、生动。当然,我们还要比一比,哪一组的日记本保护得好,哪一组的日记质量高。”

三、榜样引领——身教胜于言教

“身教胜于言教”,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笔者亦主动加入到学生的行列之中,做学生的“同伴”,每日坚持写日记,绝不懈怠。学生阅读着自己老师写的日记,颇感新鲜与兴奋,也深受鼓舞与启发,不仅看到了老师坚持不懈的精神,也从中学到了写日记的诸多方法。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一位让我感动的小女孩》的日记,内容如下:

xx年12月2日 星期日 阴

今天晚上,我看了周立波主持的“中国梦想秀”这个电视节目,节目中出现的一个小女孩,让我特别感动。她是被节目组的一位叔叔背上台的。

主持人周立波对这位小女孩进行了采访。原来这个小女孩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全国只有1000例,目前,国内还没有治疗这种病的药品。她不能走路,长得也比同龄人矮许多。医生说得了这种病最多只能活到10岁,然而这个小女孩现在却活到了13岁,因此她感到非常幸运,她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这次是她的爷爷陪她来的。小女孩的沙画画得非常好,在台上她一边作画,一边述说自己的梦想。她的梦想是陪爷爷、奶奶一起到老。

当这个小女孩在讲述爷爷对她付出的关爱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她的梦想感动了台下所有的观众,也感动了电视机前的我。”

当笔者怀着敬佩之情,面向全体学生读着这篇日记的时候,孩子们扑闪着眼睛,全神贯注地听着,完全被故事中的小女孩打动了。其实,听老师读自己或同伴的日记,收获往往是多元的、丰富的。

四、结束语

写循环日记,真是好处多多。有了循环日记的伴随,学生的习作热情已被大大激发;有了循环日记的伴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已被大大缩短;有了循环日记的伴随,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写作指导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运用文中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物品,写成一小段文字。

指导方法:

写说明文是为了向读者介绍科学知识,所以只按观察所得写出来是不行的。例如写《蜘蛛》,只把看到的蜘蛛网什么形状,蜘蛛吃了几次虫等现象照录来,读者不能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只有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才能科学的向读者介绍蜘蛛怎样捕虫,怎样结网等知识。如果我们平时还能注意观察其它的动物,植物,那么在写作时就有挑选的余地了。

善于查阅资料,不少知识只靠直接观察还不行,还需要查阅资料,学习别人的科研成果。全世界的蜘蛛有多少种蜘蛛为什么会吐丝蛛丝的种类有多少性能有哪些等等。这些只靠直接的观察是无法解决的,查查有关书籍,资料就弄清楚了。那你在写作时也就可以比较全面地向读者做详细的介绍了。当然我们的作文内容也就丰富了。

1、做好审题。

2、做好立意。

3、做好思路的开拓。

4、动笔开始写作,注意语言的通顺,围绕某一事物,运用学过的说明手法,将文章内容写得形象生动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中改写写作指导

全文共 1592 字

+ 加入清单

改写是把一篇文章按照一定的要求或需要变成另外一篇文章。改写不同于缩写,缩写只概括和紧缩内容,而改写在内容上允许调整,允许取舍,形式上鼓励创新;改写不同于扩写,扩写需要增添内容,允许想象,而改写不要求增添内容,而是将内容进行调整。改写实质上是以原作作为题材进行再创作,重在一个“改”字上。

改写的要求:首先,改写的原则是基本上不改内容,而改变表达形式。在内容上,既要体现原作精神,又可对原作酌情变动,但绝不是另外写一篇文章。第二,在形式上,改写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改变体裁,如把诗歌改成记叙文,把剧本改写成故事等等;可以改变表达方式,如把记叙改变为描写,把说明改为记叙等;可以改变语言,如文言改为白话;可以改变结构,如倒叙改为顺叙,插叙改为顺叙等,可以改变人称,如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人称等;还可以改变中心人物等。

实际上,改写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构思过程,全新剪裁,全新布局的过程,是一次有难度的写作训练。

例改写《石壕吏》,将其改为记叙文。

改写《石壕吏》

要求:把杜甫的《石壕吏》改写在1000字的散文。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这是战乱的岁月。诗人杜甫从洛阳向华州赶路。一天,天色已经昏暗,诗人错过了旅店,只好投宿在石壕村了。

村中断壁残垣,蓬蒿满地,十室九空,杜甫望见村东一户人家冒着炊烟,便直奔前去。

房东是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妇,还有一个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孙。他们衣着破旧,大人小孩都面黄肌瘦。

由于一天的奔波,诗人和衣躺在炕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约摸二更时分,村中一阵犬吠,随着街上响起了急促的打门声和叫骂声。杜甫被惊醒,借着惨淡的月光向外窥看。听着外面的叫骂声和哭喊声,他知道又是抓壮丁的来了。

这时,诗人看见房东老头儿披着衣服,翻过院墙逃走了。接着破旧的大门被拍得叭叭乱响,“开门!开门!人都睡死了吗?”凶狠的叫骂声使人心惊肉跳。老太太哆哆嗦嗦地走到门口,颤抖着双手拉开了门栓。

差吏们进来了。他们凶暴地向老太太吼叫着:“你们家的男人呢?叫他快出来!”老太太哭泣着向差吏们哀求道:“长官,我家里原有三个儿子,现在都到邺城当兵去了。最近小儿子捎信来说,他的两个哥哥都死在战场上了。唉,死了的,也就完了,不再受罪了。我活着的,先混吧,说不上哪一天也……您可怜可怜我这……”

“老东西,罗嗦什么!我问你,你家还有什么人?”一个差吏打断她的哭诉,怒喝道。

“就剩下吃奶的孙子了。儿媳因此忍苦守寡,为的就是这一根苗……”

一个差吏没听老太太说完,就挥动鞭子,要往西屋里闯。

老太太眼看哀求无用,媳妇就要被抓走,只得把心一横,拦住差吏说:“老总,我们媳妇她,她连一条完整的裙子都没有啊!怎能出去应差!你们一定要人,我老婆子虽然老了,给军队做饭烧水还能应付。你们就带走我吧!我现在就跟你们走,也许还来得及到河阳给军队做早饭呢!”

差吏们骂骂咧咧地带着老太婆走出了院子。惨淡的月光下,老太太回头望望自己破旧的茅屋,哭着随差吏们匆匆而去。

杜甫目睹了这一幕,再也没有睡意了。

夜渐渐深了,小小的村庄万籁俱寂。然而在诗人的耳边,仿佛仍回响着老太太凄楚的哭诉声,西屋里也像隐隐传出了呜咽声……

天蒙蒙亮了,老头悄悄地溜进家门。当他听到老伴儿被抓走的消息后,不禁捶胸顿足,痛不欲生。

面对这令人心碎的现实,杜甫能用什么话语安慰他呢?诗人只是默默地送给他少许零碎银子,便又匆匆地踏上了旅程。

把诗歌改成记叙文,要注意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因此在改写时要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补充上诗歌中所蕴含的情节,比如诗人与老翁相见时肯定说了很多话,可是诗人没有写,为什么,作者在改写时就要去考虑诗歌的安排。另外,诗歌的语言跳跃性较大,改写时就必须注意情节的照应。

训练题:把《第二次考试》改写成《陈伊玲的故事》。提示:在内容上允许调整,取舍,在情节上不要另外编造;不要写成缩写,把陈伊玲作为文中的人物,不再突出苏林教授,把暗线变为明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精彩开头如何写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只有一个学期了,你准备好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彩开头如何写,欢迎阅读。

作文精彩开头技巧之一:使用比兴紧扣话题

所谓“兴”,有感发兴起之意,b。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

。“比兴”实质是也就是使各种情意与形象之间互相引发,互相结合的关系。《关雎》一诗,由水边沙洲上雎鸠鸟的“关关”叫声,引发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情意,这种感发,就心与物的关系来说,是谓“兴”。

作文精彩开头技巧之二:开门见山点穿话题

单刀直入,直接表达自己的见解或者抒写自己的情怀。这种开头,适合那些有主见,喜欢推销自己,说服别人的同学。

作文精彩开头技巧之三:排比点题铺排文气

如果不想文章说教的东西太多,如果不想名人过多地抢了你的风头,如果想让你的章更富有文采和气势,那就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让你想要说的话像奔腾的江水,倾泄而出,用排比句去铺陈吧。

作文精彩开头技巧之四:引用入题统领全篇

作文精彩开头技巧之五:巧设疑问发人深思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作文简单辅导

全文共 1447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写作文是不是也要讲求语言的艺术。小编收集了2017年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作文简单辅导。欢迎阅读。

谁都知道,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以至有的作品你即使不知道作者的名字,只要一读那语句的味儿,就足以使一个熟悉作家语言风格的读者知道是谁的作品了。你只要闭上眼睛回味一下,课本里读过的鲁迅、茅盾、老舍、巴金、冰心的作品不是可以领悟到吗?他们同样是使文字精确、简炼、生动、活泼,但是不一样---都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我们读它们,深受其熏陶,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仓库。

从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这些名家的名作,都是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都是从血管里流出的血凝成的。用自己的语言,得心应手,一词一句地把复杂的事物描述出来,把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搬到纸上来,是一件很费功夫的事。语文老师常常让同学们思考课文中某些词的表现力,某些句子丰富深刻的含义,就是在引导大家学会推敲,回味作家表情传意的语言风格。你有没有在复习和回忆这些名家名篇的时候想到一个词:“文如其人”。

作家的语言风格就是文如其人在遣词造句上的反映。写自己的话,写真情实感老实话,就会形成与别人不一样的语言风格,伟大的作家是这样,卑鄙的作家也是这样。当然后者语言的虚伪、雕饰、圆滑,以至下流,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是不应该进课本的。

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写作文是不是也要讲求语言的艺术。我想,一篇中考作文能够表现出或者看得出是在追求表现语言的艺术,有什么不好呢?虽然他们不是作家,他们写的不一定是文学作品,但他们都应该写自己的话,写真情实感老实话,都应该努力使写出的文字精确、简炼、生动、活泼,尽管这些方面不一定能达到作家的水准,却是写作能力的考试一类卷的标准,不过是从初中毕业生这个层面去衡量罢了,如果这些方面有所欠缺,评卷也就等而下之了。 因此,请记住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的一句非常精辟的忠告:“一个人只有在他每次蘸墨水时都在墨水瓶里留下自己的血肉,才应该进行写作。”换言之,中学生作文,特别是参加中考作文,非用心血去浇铸语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文如其人,让人读了觉得“像他说的话”,不是空话,大话、假话、矫揉造作的话、生搬硬套的话、甚至剽窃抄袭别人的话、人云亦云的话。

现在可以知道什么是你作文该用的最好的语言了吧?

请读读这样几段中考一类卷作文的语言:

一、进入初中后,我的阅读面更广泛了。我曾参加过“经院哲学”的无休论战,从保尔?柯察金身上得到了生活启示之后,又穿过骊山阿房宫去聆听秦俑的低语,之后又踏上了去埃及金字塔探幽寻胜的征程;在与拿破仑叱咤风云于欧洲战场的同时,也不忘与外星来客共同探讨人类文明的进程……愈读书,我愈发现自己的无知;愈读书,我愈来愈多地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那天是我十四岁的生日,在熠熠烛光下,妈妈捧出了她珍藏多年的《雷锋日记》,并慎重地递给我:“十四岁了,该长大了!这是妈妈青年时代的良师益友,在那迷惘的年代里,它为我指明了方向。今天,把它送给你,希望它也能给你某些启迪。”……初二的时候,我自告奋勇,担当起了班级团支部黑板报的出版工作。一时间,议论颇多……我只是默默无闻,一期复一期,辛勤地耕耘着这小小的一方精神园地。出乎意料,期末,我竟被大家一致推选为校“三好”……是雷锋的思想给了我充实、快乐与友谊。

你看,同是写以书为“良师”,语言大不同。但都是自己的语言,谈读书的收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性格思想很不一样的同学,都很可爱。愿你也在这次中考时,写出文如其人的最美的语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1532 字

+ 加入清单

自信上考场

自信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相信自己就不会怯场,不怯场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潜在的能力得以充分地调动。

首尾亮起来

开篇立论的好彩头,在第一时间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是高考作文赢得高分的关键。而结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样是拿分的一大重点。

行文如流水

在语言运用上,除平时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要善于调动各种修辞手段,如比喻形象、对偶华美、排比蓄势、对照鲜明、反复强调、设问抑扬、反语讽刺、暗示等等。此外,长句短句错综搭配,雅句俗语相得益彰,也可使文章生色。

字迹要清楚

高考语文试卷是网上阅卷,潦草的字迹、不洁的卷面有可能给阅卷人带来的不愉悦所产生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字迹不清,丢失的可就不只是几分了。

开头结尾都要精彩

开头和结尾的写作大有讲究。 一般来说,文章开头力求做到一简二美三有哲理。简,就是开篇语言简洁,直奔主题,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美,就是开头的语言能给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那么,必会打动阅卷教师的心;哲理,是一种深度,一种高度,如果都做到了,那效果肯定错不了。

高考作文由于受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开头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快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也可以采用“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

按时写作文

150分钟的语文测试时间,应该留出60-70分钟的时间作文。时间充足,心中不慌,文思才会泉涌;否则仓促成文,难免丢三落四。

细心审题目

命题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进一步展开合理的联想,才能真正把握题目的实质。材料和话题作文,要弄清楚在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中,命题者所提供材料的不同作用。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考生一定要读懂题干,做点分析,明确主旨,再去下笔,确保万无一失。

精心选文体

高考作文一般不限文体,这给了考生很大的选择文体的自由,考生应该掌握文体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是采用该话题更适宜的文体写作;二是采用考生本人更擅长的文体作文。自己擅长,行文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心中有模式

考生心中要有文章的基本结构式:议论文,破题开篇+分析论证+结题收篇;供料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式:引材开篇+析材明理+联材写事+点材收篇;写事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事件发生(清楚明白)+事件发展(生动曲折)+事件结局(含蓄启迪);写人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契入(用外貌、语言、环境、细节入题)+铺垫(简述几个事件)+高潮(详叙典型事件)+点化(用点睛的议论或抒情句收束)等等,上述结构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演绎出许多的变式来。

巧思出新意

为体现可写性的命题原则,高考的作文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多都是宽泛的。例如《责任》这样的题目,范围太宽,无从下笔,这样的题目就要去窄作。所谓窄作,就是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修饰、限制,然后再针对被限制后的某个侧面扩大其内涵。若从“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这个角度去写,可能就容易多了。

素材书中找

要写好一篇考场作文,除了掌握写作模式,还要有写作素材。当你在考场上因缺少素材而抱笔时,可别忘了你学过的语文课本!那里有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主旨要明确

高考作文主旨不要过于含蓄。由于时间的限制,阅卷老师不会慢慢地斟字酌句,所以如果写记叙文,不管叙事多么生动,也要在行文中适当地用一两句抒情或议论语句点明文章主旨,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议论文力求事例简洁新鲜,说理充分,紧扣主旨。文章要实实在在,不要过于另类,在明示主旨的基础上,张扬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叙事作文需选择正确叙事方法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文学写作用语,叙事指以散文或诗的形式叙述一个真实的或虚构的事件,或者叙述一连串这样的事件,小编收集了叙事作文需选择正确叙事方法,欢迎阅读。

叙述是文章的表达方式之一。叙述要求把文章中要表现的人、事件交代明白,使文章线索清晰。叙述在记叙类文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叙述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叙述方式有两种:顺叙和倒叙。

顺叙是按照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顺叙的文章,读者容易把握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H版教材六年级第二学期课文《弹琴的姑娘》,说的是一个姑娘勤奋练琴的故事。文章叙述“我”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在胡同里经常听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练琴的声音一年四季未曾间断过。春夏秋冬,小姑娘锲而不舍地练着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弹琴姑娘刻苦勤奋地练琴,同时融入“我”对琴声的感受和对姑娘的美好感情。由于作者成功地运用了顺叙的写法,故事情节显得清晰自然。

在运用顺叙的方式时,要注意用好表示时间或表示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的词语。另外,要避免平铺直叙,面面俱到。为此,要注意材料的取舍与详略。

倒叙不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而是将后发生的情况先写,然后再回转来交代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这种写法不仅能使文章曲折有致,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便于突出重点,吸引读者,增强艺术效果。

回忆性的文章,一般采用倒叙的记叙顺序,也就是从时间上来说,先写现在,再写过去。

倒叙法并不是把所有的内容都倒过来写,只是先叙后面发生的事情,再讲它的由来罢了。这样,就要注意处理好由倒叙转向顺叙时的文字衔接问题。要有一个很好的过渡,才不会给人以过于突然或是前后割裂的感觉。一般可用“事情的起因是……”“原来是……”或者用问句“为什么会……?”把结果与事情的起因衔接起来。

总之,叙述方式的选用,要从表达内容的需要出发。尤其是倒叙方式的运用,不要故弄玄虚,为倒叙而倒叙,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中考作文指导:给作文加一件华丽的袍

全文共 1327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是中考的重头戏,它的分值在50分,所以作文成绩的好坏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语文中考成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给作文加一件华丽的袍,欢迎阅读。

我们都知道,初中作文的评定标准,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选材、立意、结构、语言。在此我想和大家说说语言,个人觉得作文的语言就像是加在人身上的一件华丽的衣服,此人面相多美好,内涵多丰富,倘若给了他一件乞丐的衣服,也很难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原因无他以貌取人。作文也一样,尽管你的文章内涵很丰富,但是你的语言干瘪,不能在开篇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很难让人很投入的去读你的文章,就算正文中无需字字珠玑但也得偶有佳句才行,所以在此建议我们要在很好的选材、结构、立意的基础上再加上美好的语言。

首先使用具有画面感的语言。所谓的画面感的语言就是说你描写的文字读过之后就像电影当中的长镜头,让你眼前立即呈现出那一场景或鲜活的画面。

做到这一点很简单就是你的文字中要运用细节描写。最典型的就是朱自清在《背影》中的那段描写父亲给儿子买橘子的画面。"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一段对父亲的买橘子过程的细节刻画让我们眼前就出现了一位疼爱儿子、历尽艰辛为儿子买橘子的父亲的形象,那还中自然涌现父亲买橘子的过程。

再如:吴敬梓在《懦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的描写。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细节说明了严监生对自己的节约。作者通过这一典型的细节描写,把这个吝啬鬼特有的精神面貌和鲜明的个性深刻地表现了出来,真可谓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然后生活化的语言打动人心。初中生的作文是写你自己的事,你身边的人、事,以及你对身边事的感悟,所以作文还要做到的一点是生活化。这生活话也要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好奇心》中的一段文字: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每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走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她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是一段描写爷爷奶奶之间一幕日常生活情景的文字。这段文字表现爷爷奶奶历经人生风雨之后晚年生活中的相互牵挂、温情与爱:人在眼前,也要时刻知晓他是好好的,以求心安。这种心灵深处时刻牵挂的爱,通过几分钟便放下活儿"叫",得不到回应时的"急",以及紧接碎碎步子的"迈",和孩子般笑容的"嗔"等动作,形象鲜明地刻画出来,展现出一幅人世间最美丽的"爱"之风景画。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除此之外,引用名言诗句或典故也是增加语言魅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名言之所以是名言就是因为他富含了深刻的道理而且是经过岁月的沉淀,既有哲理性同时还会有语言的美,所以名言诗句不可忽视。引诗句和典故可以给人以文化内涵。

最后善用修辞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名师解析雅思考试作文指导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题目:The effects of longer life expectancy both on aging individual and on society

本文的Assignment 是问题类的措辞。这个题目是说寿命长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问各位年纪大的人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

思路:

1. 对个人的影响

1) 向外看对年轻人

观点:寿命变长larger proportion of elders---render the youth disadvantaged in the workplace

论证:It can be observed that young people might be deprived of their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their abilities as more old people could mean that they have more chances to occupy essential social positions。

内部可以配搭实验法。

A group of researchers in the University of Suzhou conducted a research recently on white-collar workers aging from 25-35 in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whose result revealed that three out five people expressed they could hardly get promoted to managerial posts owing to the large number of senior citizens who held supervisory positions。

2) 向外看对家人

老年人可以活得更久就可以更好地照顾他们的子女甚至是孙儿,对于家庭的幸福和稳定是很有好处的。

观点:Longer life span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happiness and stability of a family。

[名师解析思考试作文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升初作文指导:叙事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117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会写记叙文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会怎么去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情,下面我们来看看叙事文的写作方法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在写记叙文的时候,我们要有条理性,先要想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好记叙的顺序,不然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我们要怎么写才能让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