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屈原的爱国故事作文初一【实用20篇】

青春是任何人都无法夺走的资本与财富,然而,人生的财富,必须从青春开始积累,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自己青春的价值,那么你的人生就不会创造出青春的价值来;如果你的青春不是在拼搏和进取中度过的,那么你的人生的回忆要么是苦涩的,要么就是无味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屈原的爱国故事作文初一,供大家学习。

浏览

3229

作文

231

2024中考素材:古代名人爱国故事

全文共 4305 字

+ 加入清单

古往今来中国都不缺爱国的人,下面语文迷为大家提供古代爱国故事,供大家写作是参考。

一:王昭君出塞

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单于打败了,死伤了不少人马。呼韩邪和大臣商量结果,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带着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音hú,古时候十斗为一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音shì)即位,就是汉元帝。没几年,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打败了郅支单于,把郅支单于杀了。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了。

以前,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

“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

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

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为了自己的终身,她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

管事的大臣正在为没人应征焦急,听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报汉元帝。汉元帝吩咐办事的大臣择个日子,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呼韩邪单于得到这样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高兴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说的了。

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多少有点舍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经晚了。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

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

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惯了,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欢她,尊敬她。

王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王昭君离开长安没有多久,汉元帝死去,他的儿子刘骜(音ào)即位,就是汉成帝。

二:袁崇焕大战宁远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熊廷弼是个很有才能的将领,可是担任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的王化弼却认为熊廷弼出关,影响了他的地位,千方百计阻挠熊廷贞的指挥。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向广宁进攻,王化贞带头逃进关内。熊廷弼无法抵御,只好保护一些百姓退到山海关内。

广宁失守,明王朝不分青红皂白,把熊廷弼和王化贞一起打进大牢。魏忠贤趁机向熊廷弼敲榨勒索,要熊廷弼拿出四万两银子,才免他死罪。熊廷弼是个正派人,哪来这些钱,当然拒绝。阉党就诬陷熊廷弼贪污军饷,把他处死。

明王朝杀了熊廷弼,派谁去抵抗后金军呢?掌管军事的兵部衙门正在着急。恰恰在这个时候,主事(官名)袁崇焕忽然失踪。衙门里的人找到他家里,家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去向。过了几天,袁崇焕才回来,原来他看到国事危急,单独一个人骑着马到山海关外视察去了。

袁崇焕详细研究了关内外的形势,回来向兵部尚书孙承宗报告,并且说:“只要给我人马军饷,我能负责守住辽东。”

一些朝廷大臣正被后金的攻势吓破了胆,听袁崇焕自告奋勇,也都赞成让袁崇焕去试一试。明熹宗批准给他二十万饷银,要他负责督率关外的明军。

关外经过几年战争,一片荒凉,遍地都是死亡兵士的尸骨,加上冰天雪地,野兽横行,环境十分艰苦。袁崇焕出关后,带着几个随从兵士,连夜在荒野上骑马奔驰,天没亮就到了宁远(今辽宁兴城)的前屯。他在那里收容难民,修筑工事。那里的将士对袁崇焕的勇气和毅力,没有一个不钦佩的。

袁崇焕在关外,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决心派兵进驻宁远,在那里修筑防守工事,他把他的主张报告朝廷后,立刻得到孙承宗的支持。

袁崇焕在宁远筑起三丈二尺高、二丈宽的城墙,装备了各种火器、火炮。孙承宗还派了几支人马分驻在宁远附近的锦州、松山等地方,声援宁远。

袁崇焕号令严明,受到军民的爱戴。关外各地的商人听说宁远防守巩固,从四面八方拥到宁远来。辽东的危急局面很快扭转过来。

正当孙承宗、袁崇焕守卫辽东有了进展的时候,却遭到魏忠贤的猜忌。魏忠贤唆使阉党说了孙承宗不少坏话,孙承宗被迫离职。

魏忠贤排挤了孙承宗,派了他们的同党高第指挥辽东军事。高第是个庸碌无能的家伙,他一到山海关,就召集将领开会,说后金军太厉害,关外没法防守,要各路明军全部撤进山海关内。

袁崇焕坚决反对撤兵,他说:“我们好容易在关外站稳脚跟,哪能轻易放弃!”

高第硬要袁崇焕放弃宁远。袁崇焕气愤地说:“我的职守是防守宁远,要死也死在那里,决不后撤。”

高第说不服袁崇焕,只好答应袁崇焕带领一部分明军留在宁远,却下命令要关外其他地区的明军,限期撤退到关内。这道命令下得十分突然,各地守军毫无准备,匆匆忙忙地退兵,把储存在关外的十几万担军粮丢得精光。

努尔哈赤看到明军撤退的狼狈相,认为明朝容易对付,公元1626年,他亲自率领十三万大军,渡过辽河,进攻宁远。

那时候,守在宁远周围几个据点的明军都已经撤走,宁远城只剩下一万多兵士,处境十分孤立。但是袁崇焕并不气馁。他咬破指头,写了一份誓死抗金的血书,给将士们看,并且说了一番激励大家的话。将士们听了,都感动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一定跟着袁将军一起死守宁远。

接着,袁崇焕就命令城外百姓全部带了粮食、用具撤进城里,把城外的民房烧掉,叫后金军队来了没有粮食和掩体。他向城里的官员分派了任务,有的管军粮供应,有的清查内奸。他还发信给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如果发现宁远逃回关内的官兵,要他们就地处斩。这几道命令一下,宁远的人心都安定下来,大家除了一心一意守城杀敌之外,没有别的念头。

过了二十来天,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气势汹汹地到了宁远城下。大批后金兵士头顶盾牌,冒着明军的箭石、炮火,猛烈攻城。明军虽然英勇抵抗,但是后金兵倒下一批,又来一批。在这紧急的关头,袁崇焕下令动用早就准备好的大炮,向后金军发射。炮声响处,只见一团火焰,后金兵士被轰得血肉横飞,留下的也被迫后撤。

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督战,集中大股兵力攻城。袁崇焕登上城楼了望台,沉着地监视后金军的行动。直等到后金军冲到逼近城墙的地方,他才命令炮手瞄准敌人密集的地方发炮。这一炮使后金军受到更大伤亡。正在后面督战的努尔哈赤也受了重伤,不得不下令撤退。

袁崇焕听到敌人退兵,就乘胜杀出城去,一直追赶了三十里,才得胜回城。

努尔哈赤受了重伤,回到沈阳,跟他的部下说:“我从二十五岁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没想小小的宁远城攻不下来。”他又气又伤心,加上伤势越来越重,拖了几天,就咽了气。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接替他做了后金大汗。

三:屈原的故事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而且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屈原满怀愤怒,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雄黄酒: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爱国活动

鱼甲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另一说是鱼就看不出来了,屈原就能吃到了)。一位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有些地区,则在端午节在门上插菖蒲和艾草,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解毒的功用。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插菖蒲,艾草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麽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难。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雷锋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要做雷锋试的好少年”我深深的陶醉在这首歌。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从这儿经过,肩上担着两大筐橘子那两筐橘子在老奶奶的肩前肩后晃来晃去的,弄得老奶奶汗流浃背的看上去很辛苦。这时老师的话在我的耳朵回响“我们要靠实际行动去帮助别人”于是我便跑上去说:“老奶奶我来帮你吧!”“闺女啊,谢谢你的热心但是你挑不动的。”“我挑得动不信你让我试试”我说着把老奶奶的担子接过来。“那就让你试试吧挑不动再还我”我高兴极了,心想:这点小事肯定难不倒我。橘子才刚离开地面我就快受不了肩膀直往下沉。老奶奶见了说:“不行了吧,还是我来。”“哪有啊,只是我没准备好而已嘛。”我硬撑着说就开始担了。才走了半楼我就上气不接下气了。单我还是忍住了。终于到了老奶奶家了。那时的我已经是“奄奄一息”了。我放下担子转身就走。“闺女,喝杯茶吧,别走啊我还没谢谢你呢……”

原来帮助别人是这么快乐的事啊。虽然在帮助人时有些幸苦,但是这样做不但使别人开心,自己也开心一箭双雕多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革命先烈戴克敏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3011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受父亲进步思想的熏陶。1923年考入武昌第一师范附属高级中学学习,两年后升入省一师。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在董必武的直接教育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1927年3月,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在第 1大队任队长。曾参加支援黄安、麻城地区农民协会反击地主武装的战斗。6月,被党派回黄安,任中共黄安县委委员,负责指挥和领导全县的军事斗争。党的“八七”会议后,参加领导了黄安九月暴动和黄麻起义。并一直担任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党代表职务,和吴光浩、曹学楷等带领革命军转战鄂东北,开辟柴山保,粉碎国民党“会剿”。1930年春,当选为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同年4月,任红一军一师政治委员。与师长徐向前带领一师转战鄂豫地区。1931年至1932年,先后担任红四军直属警卫团团长、红十师二十八团政治委员、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政治委员。1932年夏于河南新集被张国焘错杀。1945年,党的“七大”追认为革命烈士。

1927年,任中共黄安县委委员。11月参与领导黄麻起义,组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任党代表兼第1路党代表。后与吴光浩等率部到黄陂县木兰山地区开展游击斗争。次年1月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7军党代表,参与领导光山县柴山堡地区的武装斗争。7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党代表。1929年和徐向前共同为中共鄂豫边第一次代表大会起草了指导边区武装斗争的《军事问题决议案》。1930年 3月起历任第1军第1师政治委员、第4军第10师第28团政治委员、第四方面军第75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鄂豫皖苏区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夏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于河南省光山县新集(今新县)。

1924年,考入武昌第一师范附属高级小学学习。当时的一师是董必武、陈潭秋宣传进步思想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在董必武的直接教育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戴克敏一家可谓真正的革命家庭。戴克敏的十叔戴先诚在1927年12月5日黄安城突围战中壮烈牺牲;二伯父戴先治和四伯父戴先致于1928年同一天被敌人押到紫云程芳村凌迟处死;三伯戴伯先在白区做地下党的工作,由于叛徒告密在黄安城落入敌手,也于1928年遇害;堂兄戴道溥1929年在反“会剿”中被敌机炸死,装殓时已体无完尸。堂弟戴道高曾任黄安农民自卫队队长,参加黄麻起义和根据地反“会剿”斗争,1930年在麻城乘马岗作战牺牲;大弟戴道深1930年11月在攻打黄陂姚家集战斗中身负重伤,疗伤时不幸被捕,同年底在檀术岗英勇就义;1932年7月,戴克敏被张国焘错误杀害于河南新集;父亲戴雪舫于同年九月在新集为掩护学生转移时,被敌机炸伤,经抢救无效牺牲;八叔戴叔先亦于同年10月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堂妹戴醒群于1939年9月在夏家山被捕,被国民党反共顽固派采用分尸酷刑残忍杀害。

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6月,在武汉参加了“五卅”运动。7月,受董必武的派遣与曹学楷、徐朋人、王秀松、汪奠川等黄安旅省青年利用暑假回到黄安,进行革命活动,创办了《黄安青年》小报,转载各地反帝斗争消息,传播革命理论,使黄安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在反帝爱国运动中,他十分注意党团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介绍了郑位三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使黄安党团组织在革命斗争中逐步扩大。1926年9月,北伐军攻克武汉,10月进抵黄安,他以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农民运动特派员身份到黄安指导工作。至此,黄安党团特支由秘密转入公开,县党团特支办公所在地也由七里坪迁到县城。并于同年冬,指派共产党人吴焕先、吴先筹在箭厂河、四角曹门等地办起了“三堂红学”,建立起一支百余人的农民革命武装。1927年2月,黄安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当选为县农民协会常委,负责领导全县的革命运动。同年3月,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撰写了《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的地位》等文章,对农民运动作了高度评价。4月,随农讲所学生军驰援麻城,平息了反动红枪会的叛乱,撰写了《剿灭麻城会匪经过》一文,进一步论述了发动广大农民起来革命的重要作用。5月,参加了叶挺指挥的中央独立师平定夏斗寅叛军进攻武汉的战斗。6月,于农讲所结业,被党派回黄安工作,任中共黄安县委委员兼黄安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

“七一五”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叛变革命,下令“清党”,大肆屠杀革命者。他不顾敌人的“通缉”,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继续领导群众坚持斗争。8月初,负责组织成立了黄安县防务委员会,被选为常务委员,负责指挥和领导全县的军事斗争。

党的“八七”会议后,他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发动秋收起义计划,起草了《中共黄安县委关于组织暴动计划》,积极组织农民自卫军和农民义勇队,参加领导了黄安“九月暴动”和“黄麻起义”。黄麻起义胜利后,任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党代表,与潘忠汝等率鄂东军清除了光山南部的反动地主武装红枪会和黄安尹家河、八里湾等地的反动民团组织。同年12月5日,黄安县城失守,他同吴光浩等人于12月下旬来到黄安北乡的木城寨,举行了起义领导人的会议,决定到黄陂县木兰山区开展游击战争。会后,他在黄安闵家祠堂集合鄂东军主力,转移到黄陂木兰山坚持游击战争。后参与开辟鄂豫边苏区。1928年1月,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7军,他任第七军党代表,与吴光浩、汪奠川、曹学楷等五人组成第7军领导核心。同年4月,率第7军一部重返黄安老区,一举消灭了上戴家村民团,缴枪20余支。5月,他和吴光浩、曹学楷等与中共黄安县委领导人在黄安檀树乡清水塘村召开会议,决定开辟光山南部的柴山堡地区,在黄(安)、麻(城)、光(山)边界建立一个稳固的立足点,实现工农武装割据。他进入柴山堡后,积极深入群众宣传革命主张和政策;开展统战工作,争取一些上层开明人士与我党合作,使第7军在柴山堡地区迅速扎下根来。7月,工农革命军第7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1师,任党代表。1929年,主持开办了随营党务干部学校和随营军事学校,为军队和地方培养了大批骨干分子,使当时的正规红军和赤卫队各级都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参加并指挥了鄂豫边红军粉碎国民党连续发动的“罗李会剿”、“徐夏会剿”、“鄂豫会剿”作战。同年11月20日,中共鄂豫边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光山召开,他与徐向前共同起草的《军事问题决议案》在大会上获得通过。强调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军队中政治工作的地位;规定了红军与地方党政群众团体的关系以及扩大红军、瓦解敌军等政策;总结了开展游击战的战术原则,对鄂豫边根据地和红军的建设、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1930年春,中共鄂豫皖特委成立,当选为特委委员。同年4月,红11军31师改编为红1军1师,任师政治委员。与师长徐向前带领红一师转战于鄂豫边区,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三次出击平汉路,连续取得了杨家寨、阳平口、花园镇等战斗的胜利,全师由原来的800人,迅速发展壮大到3000余人。1932年1月中旬,红四方面军第25军75师在皖西成立,任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鄂豫皖苏区反“围剿”,转战皖西地区,打了许多胜仗,有力地配合了红四方面军主力胜利完成商黄作战计划。

1932年3月底,率部参加苏家埠战役。在此期间,遭到“左”倾路线的迫害。1932年夏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于河南光山县新集(今新县)。

1945年,中共“七大”追认为革命烈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爱国故事的读后感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黄继光》这篇英雄故事,内心非常激动。夜已深了,可我还未入睡。黄继光那舍身堵枪口的光辉形象老是出现在我眼前。黄继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牺牲时年仅22岁,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网打得六连战士抬不起头来。前去爆破的三个小组都牺牲了。眼看着天亮前攻不下阵地了,黄继光带领两个战士再次前去爆破。一个战士中弹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接近敌人火力点的黄继光已身负重伤,身边没有一样武器。危急时刻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喷着火舌的枪眼。敌人、战士们惊呆了时,我也惊呆了,谁又见过这等可歌可泣的事迹呢?都说人的死有两种:要么重于泰山,要么轻于鸿毛。黄继光叔叔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死,他死得有意义,死得伟大!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是啊,除了黄继光以外,还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被侵犯,为了人民不受欺辱,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幸福,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是他们用忍饥挨饿换取了我们今天丰盛的饭菜;是他们用站岗放哨换取了我们今天树荫下的嬉戏;是他们用流血牺牲使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

英雄们,我们将以你们为榜样,勤奋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告慰你们的灵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爱国原诗人--屈原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楚国的天空太小,盛不下你驰骋的思想,汨罗的江水多情,拥抱了你浪漫的失魂。诗人的忧愤太多,忧国忧民,忧楚国的江山社稷,忧黎民百姓的苛苛命运。于是愤怒的忧愁,如火山般爆发,化作《离骚》,化作天问,化作《九歌》,化作一首首滴血的诗篇。天地有情,有情的天地倾听你泣血的呼唤;黎民有爱;仁厚的黎民发出一声声叹息,汨罗有幸,有幸的汨罗收留了你无所栖息的灵魂。端午的米粽呦,千年万年呼唤着你的精魂,遥祭着你的英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爱国人物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1446 字

+ 加入清单

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刘晓连是一位与新中国同龄的传奇飞行女将军。她先后飞过七种机型,是目前中国x队所飞机型最多的女飞行员。

说起刘晓连,人们都会想到她曾创造的航空史上的奇迹。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日九时三十二分,刘晓连和她的机组完成转场任务后,驾驶军用运输机从张家口机场返回部队。当飞机爬升到七百米高度时,忽然受到一架歼击机的撞击,“嘭”地一声巨响,机组人员全部被震昏过去……

被震倒在中央操纵台上的刘晓连清醒过来后,第一个发现飞机已下坠四百多米。“快抢救飞机!”她大吼一声并奋力撑起身子,双手紧紧抓住驾驶盘,但由于机头底部被撞破,机体变形,机械、电器、仪表等设备严重损坏,部分操纵系统失灵,飞机似一匹脱缰的野马难以驾驭。就在这万分危急之际,她强忍伤疼在机组人员的协同下,以超常的力气将飞机拉平。

此时又出现意外。正当刘晓连机组艰难地驾驶重伤的飞机降落时,她发现跑道上有歼击机在起降,假如强行在跑道上迫降,很可能与其它战机相撞,造成机毁人亡。于是,她毅然决定在备降的草坪上着陆。在前起落架被撞掉的情况下,刘晓连靠平时练就的过硬的技术和临危不惧的军人品质,飞机迫降成功!

一场灾难避免了!事后专家们在检查飞机时认定,机上铆钉等连接部件已大部分断裂,再有三分多钟,飞机将在空中解体。这样的飞机能安全飞回,在航空史上是奇迹。从飞机被撞到成功迫降只有五分钟。就在这短短的生死之间的五分钟里,刘晓连创造了奇迹,保住了战友与战鹰的安全,为此她荣立了一等功,被授予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成为人们仰慕的英雄。

“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干!”正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刘晓连在她四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不停奋进,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和“之最”。

一九六九年,二十岁的她担任机长,成为空军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女机长;一九六九年,她担任团飞行参谋,是中国x队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女作战参谋;一九八二年,她荣立一等功,成为中国第一位荣立一等功的女飞行员。她领受任务,驾机进藏,成为第一个驾驶大型运输机进藏执行任务的女机长;一九八六年,她从空军学院(空军指挥学院)毕业,成为空军第一位由院校毕业的女指挥员;一九九一年,被空军首批授予“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

如今,刘晓连不再驾机升空了,但她仍然保留着做飞行员的标准:一切都要做到最好!身为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她以四十多年来形成的独特品质和作风,培养着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空军指挥员。同时,还在为中国女飞行员的培养尽心尽力。

刘晓连简介:

刘晓连,全国妇联副主席,特级飞行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1949年11月出生于辽宁大连,祖籍河北蠡县。

1965年7月从北京育才学校招飞入伍,1967年毕业于第一航空学校(现第一飞行学院),是新中国第三批女飞行员。

历任飞行员、作训参谋、团副参谋长、师政治部副主任、师副政委、武汉基地副政委、空军指挥学院政治部副主任,现任中国人民间放军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

曾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3次,获得空军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所带领的机组被空军授予“忠于职守,勇于献身,保证安全的模范机组”称号。先后飞过7种军用运输机,安全飞行4000余小时,是第一位驾驶国产运—8飞机的女飞行员,也是第一位执行进藏任务的女机长。曾多次参加空运、演习、抢险救灾、科研试飞等任务。

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军英模代表大会、全军先进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执委,第九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一开学作文:我爱国学经典

全文共 1143 字

+ 加入清单

常常听老师说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知道字面的意思,但却不懂其中的内涵。 假期里,我观看了《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后,对“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才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感觉受益匪浅。

大赛形式多样,全方位地考察选手的综合素质。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是从全省各地选拔出来的国学小名士,他们知识可谓丰富,大脑可谓灵活,对各种经典诗句几乎能脱口而出,倒背如流,我感觉他们的脑子里有数不清的诗句,选手们对诗句的理解和把握也很深刻透彻,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热爱让我惊叹不已,更让我敬佩的是他们对待比赛的态度,不论年龄大小他们都十分淡定的迎接每一次激烈的比赛,不在乎输赢,只在乎过程,他们的心理素质很让我欣赏。

生活中的我,也背了很多古诗词,但是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下背的,主动性较差。看了这次大赛,心中不禁产生了很多疑问,古诗到底是什么?不相干的字连在一起,读起来却朗朗上口,怎样才能像全国小名士那样脱口而出,出口成章?带着疑问结合每期大赛内容与妈妈的交流,才让我若有所思。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主动自觉地去背一句句优美的古诗,用古人的智慧的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做一个热爱经典的人。

要想真正懂古诗,就要理解古诗句的境界,有些古诗不只是字面上描写的风景、人物、心情等那么简单,它背后隐藏着很深奥的人生哲理。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诗句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时间用金钱是买不回来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句诗告诉我们做凡事都须艰苦锻炼,不断磨砺,才能取得成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是劝告我们小时候要努力,不然长大了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学习古诗,还要理解古诗句的意境,读着读着,眼前就出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比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愿意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积郁已久的话倾诉出来。尤其是当着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妙哉!妙哉!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心情非常高兴。理解了古诗的意境,背起来就容易多了。

整个寒假,每天都观看一期国学小名士大赛成了我的必修课,通过看《国学小名士》,我对古诗词加深了理解。古诗词已不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了,而是一种人生哲理,一种海阔天空的意境,一种天马行空的驰骋。我也从此真正喜欢上了古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一的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刚上初一,踏上新的道路。每天坚持的努力就一点点汇成了一段段云梯,那引路的仙子呢,除了班还能有谁?显得更加美丽了。

第一次见班主任是那么的亲切,看着那么的舒坦一点,紧张的情绪也没有。班主任总是面带微笑的像盛开的艳丽花朵一样。记得在两个月前我还在因为怕陌生的初中生活而担忧着,报道那天,我走进教室看到了班主任那和蔼的笑容就,让,这场征途的开头,打了一个好兆头。记得在刚上初一不久时任务很杂很多,还有各种的活动,每个老师都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像蜜蜂一样。把他们酝酿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的灌输给我们,马上要月考了,大家都是体弱多病的新兵学的很艰难,又有一股身残志坚的品质,来,不屈不挠的,我们可为抓耳挠腮时一堆着锅上的蚂蚁,却又那么团结,互相在帮助着。

一次课上,我们在低头埋苦写作业中,这时班主任来了在我耳边说:“成绩从不会辜负,拼尽全力的你,加油吧,把初一这一场仗打好以后才不会落下遗憾”这一句如同那清澈甘甜的泉水,直通我那已焦躁的心灵,像那雪花飘散的冬日里送来的一堆炭火,将我的心灵所在那充满希望的保险箱里,将这纯真透亮的灵魂定格在这美好的时刻,仿佛这一切都变得那么的多娇,把我那不争气的心理拉了回来。于是,吾时此时而志于学。我回家后想玩的太念被远远的抛弃,将我沉浸在学习的仙境,在月考时,虽然没能在茫茫人群中金榜题名,但是与我小学成绩相比,也略显乐观。这一切的一切仅仅是因为那一句我的人生格言。

写下初一这一趟传奇之旅,我满心欢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3522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

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

”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

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

”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

”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

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几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

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

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

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

英俄使臣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

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学生和工人着,背着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

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

”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又重新勘测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

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叠,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

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

”“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

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

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

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

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

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

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其间,厘定了各种铁路工程标准,并上书政府要求全国采用。中国现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标准轨、珍氏自动挂钩(J“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爱国故事nney Coupler,亦称姜坭车钩、郑氏车钩,美国人 Eli J“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爱国故事nney 所创)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议。

此外詹天佑亦着重铁路人才的培训,制定了工程师升转章程,对工程人员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规定,并且定明工程师薪酬与考核成绩挂钩。京张铁路堷训了不少中国的工程人员,詹天佑所制定的考核章程亦成为其他中国铁路的模仿对象。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获宣统赐工科进士,任留学生主试官等职。1910年,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兼工程师,1912年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负责兴建粤汉及川汉铁路。此后一直定居在汉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号(今洞庭街51号)。

同年成立“中华工程师学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民国成立后,于1913年获政府委任为交通部技监,1914年获颁授二等宝光嘉禾章。1916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19年初,受命往海参崴和哈尔滨任协约国监督远东铁路会议中国代表。4月因病回汉口,4月24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詹天佑与其妻谭菊珍埋葬在京张路青龙桥火车站附近。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 在纪念京张铁路100周年之际,张家口人民永远缅怀京张铁路的总设计师詹天佑,2005年在张家口南站广场,建起詹天佑塑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爱国故事的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爱国名人的故事

全文共 2163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出现了许多的爱国名人,他们都是为了祖国而放弃自己的美好生活,小编收集关于爱国名人的故事,欢迎阅读。

1、 钱学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3、华罗庚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4、茅以升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5、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6、肖邦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姐姐路德维卡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7、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8、詹天佑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的初一故事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初一的种种故事汇聚在一起,回想起来真像一颗夹杂各种味道的怪味豆般。

“呈体操队形散开!”随着领操员一声令下我们便迅速站好。随着音乐的响起,同学们便立刻做起了武术操,一个个双眼炯炯有神,动作干净利索,“杀”、“杀”……每一个字铿锵有力,毫不拖泥带水。雄赳赳,气昂昂的。比赛中,我心里想:“我们在操场上练了多少遍了,汗水不知流了多少,我们一定要拿名次!”等比赛汇报成绩时,我心里紧张极了,咬着嘴唇,手紧握着,耳朵像雷达般听着声音,“啊”直到所有班级念完了可还是没有我们班啊!心里感觉有种说不出来的酸涩。付出不一定会有自己期待的收获,但有些收获,却是我们当时没感觉到的。

“起来!站到后头去!”数学陈老师恶狠狠的把我瞪了一眼,慢声说道。“滚”历史曲老师如狮子一样对我怒吼道。老师脸涨地通红,在数学和历史课上,你稍搞个小动作,老师钉子般的眼神直穿透了你,背后冷冷的。作业也一道道如猛虎一样把你拦下来。虽然很苦,但老师的严厉何尝不是对我们抱有一种更高的期望?

最要命的是每天要跑3公里。对于不爱运动的我来说,这真麻烦,不跑吧,良心过不去,跑吧,太累了,只好一咬牙,跑!我直奔操场。可没几圈,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双腿如灌了铅般,汗水从脸上流了下来,那颗心脏“呼呼呼”,放佛要从胸脯里炸裂了,脚步渐渐慢了下来。而别人轻捷的如羚羊一样,边跳边跑,还愈跑愈快了。终于跑完了,背起书包,感觉像压了块石头一样。跑步这事情虽然又苦又累,但在慢慢坚持下来的日子里,它成了我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剂调味品。

“哈哈,考了个高分,交了不少好朋友!”我蹦蹦跳跳走出了校门口,放佛小鸟都知道了消息,在树枝唱着婉转的歌声萦绕在我的耳畔。路边不知什么时候种上了鲜花,香气弥漫在我的鼻孔中,穿过菜市场,架子上的腊肠对我,咧开了嘴笑的灿烂极了。一回家,妈妈给了我一个甜蜜的吻,我也感觉到身体轻飘飘的。

经过酸、苦、辣的洗礼,甜蜜终会如期而至。初中生活,五彩斑斓,有苦有甜,每一个故事都丰富着我的初中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屈原投江的故事

全文共 2547 字

+ 加入清单

楚国的大夫屈原早就瞧出秦昭襄王没安好心,屡次三番劝过楚怀王,要他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是个糊涂虫,终于听了靳尚、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连自己的命都丢了。如今楚顷襄王做了国君,不但没把这批人治罪,反倒重用他们。屈原看着这批人只图眼前安乐,目光短浅,胆儿又小,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这样做正是拿肥肉去喂老虎,楚国早晚要亡在他们手里。他心里苦闷得没法说。他痛恨靳尚、公子兰这批人,以为不能跟他们在一起共事,就打算辞职。可是一想到楚国的地位这么危险,又不忍心就此走开。他劝楚顷襄王收罗人才,远离个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好为国家争气,替先王报仇。靳尚、公子兰他们这几个人就怕屈原在楚顷襄王面前老提起反抗秦国的话,怕打起仗来自己不能过好日子。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

屈原还是劝楚顷襄王去联络诸侯共同抗秦。靳尚、公子兰他们就天天在楚顷襄王跟前说他的坏话。靳尚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见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不报先王的仇,公子兰不敢提抗秦,楚国出了这种不争气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呐?’大王,您想想这叫什么话啊!”楚顷襄王问了问公子兰,公子兰也这么说。楚顷襄王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现在湖南省洞庭湖一带]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人排挤出去了。到了这时候,他简直要气疯了。他不想吃,不想喝,弄得面容憔悴,身子也瘦了。他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在洞庭湖边、汨罗江[在湖南省湘阴县北,向西流入湘水;汨mì]上,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儿。

屈原有个姐姐叫屈须。她听说兄弟的遭遇,老远地跑到湘南去看他。她找到了屈原,一见他披头散发、脸庞又黄又瘦,不由得掉下眼泪来,说:“兄弟,你何必这样呐?楚国人哪一个不知道你是忠臣?大王不听你的话,那是他的不是。你已经尽到了心了。老悲伤又有什么用呐?”屈原说:“我伤心的不是我自己的遭遇。楚国弄到这个样儿,我心里象刀割一般!”屈须说:“可是君王不肯听你的话,反对你的人又有势力,你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怎么斗得过他们呐?你的脾气太耿直,我担心你会吃亏,如今果真落到这个地步。叫我怎么放心呐!”屈原说:“我知道我忠心耿耿会招来不幸。可是我怎么能够眼看着国家的危险不管呐!只要能救楚国,就是叫我死一万次我也愿意。如今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国家大事我没法儿管,我的主张没处去说,我大声呼喊君王,君王也听不到。我痛苦得真要疯了。这样儿下去,还不如死了好。”屈须摇摇头,说:“别傻了!要是你一死,国家就能够好起来,那我也愿意跟你一块儿死。可是你这么糟蹋自己,对国家不但没有什么帮助,反倒还会带累别人也这样消沉下去。”屈原叹了口气,说:“那么怎么办呐?”屈须说:“将来君王也许会明白过来,那时候你还可以给国家出力。”屈原在流放中,经常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他看到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还是经常受冻挨饿,生病没钱医,死了没钱葬,遇到天灾人祸,就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种悲惨的景象,更加深了屈原的痛苦。他一直喜欢写诗,这会儿诗写得更多。《离骚》这首有名的长诗,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日子过得挺快,十几年过去了,屈原还没有得到楚王召他回去的消息。

他忧虑国家的前途,常常夜里睡不着觉。好容易睡着了,梦里老回到了郢都,可是醒来仍旧是一场空。他想借山川景物来排解忧愁,结果反而更加伤心:楚国的政治这么腐败,这秀丽的河山总有一天会成了秦国的土地。

屈原想立刻回郢都去,再劝劝楚王。正好有一个朋友来看他。朋友劝他说:“你已经被革了职,回去也做不了什么。现在楚王不用你,你为什么不到别的国去呢!你这样有才学,不论到哪一国,还怕他们不重用你,何必留在楚国受这份罪呢!”屈原说:“一个人难道可以为了自己的富贵扔了父母之邦、扔了家乡吗?”那个朋友说:“话不是这么说的。现在楚王不用你,又不是你不肯为楚国出力。你把自己的才华埋没了,多可惜!”屈原说:“鸟飞倦了,想回到自己的老枝上去歇息;狐狸死了,头还向着土山。我不能离开楚国。”屈原对楚国爱得这么深,看着掌权的人越来越腐败,国家一天一天衰落下去,自己偏偏得不到救国救民的机会。他痛苦到了极点,仍然只能写写诗歌来发泄他的悲哀,陈说他对朝廷大事的想头。

公元前278年,秦国派大将白起去攻打楚国,打下了楚国的国都。屈原听到这个消息,伤心得放声大哭。他已经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了,知道楚国已经没有希望了,可不愿意眼看着楚国被毁,自己的社稷人民落在敌人手里,他就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去了。

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得到了这个信儿,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不大一会儿工夫,好些小船争先恐后地赶来了。可是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呐?他们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到了儿也没把屈原找着。渔民挺难受,他们对着江面上祭祀了一会儿,把竹筒子里的米饭撒在水里,算是献给屈原的。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大伙儿想起这是屈原投江的周年了,又划着船,用竹筒子盛上米饭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到后来,人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成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把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这吃粽子和赛龙船,就变成全中国的一种风俗了。这时候,赵主父已经死了。当初,赵主父从云中回到邯郸,知道了赵惠文王怕得罪秦国,不敢收留前来投奔的楚怀王,就瞧出他没有多大的出息,心里挺后悔,打算立原来的太子安阳君为代王。他把这个意思告诉了公子胜。公子胜说:“大王废了太子,已经错了主意。如今君臣的名分已经定了,要是再一更改,反倒容易引起内乱来。我看还是好好地辅导新君为是。”赵主父又跟夫人吴娃商议这件事。吴娃是赵惠文王的母亲,当然不赞成立安阳君。就为了赵主父想再立安阳君,赵国起了内乱。一批大臣们怕王位一更动,自己的地位靠不住。他们不但杀了安阳君,而且把赵主父也锁在宫里,让他活活地饿死。

赵惠文王为了公子胜反对主父立安阳君为代王,就拜他为相国,封为平原君。这位平原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结交天下的各种人物,凡是投到他门下来的,他一概收留,供养着他们。这种收养门客的做法,当时成了风气。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都象平原君那样收养着门客。他们每家都有几千个门客住在家里。连秦昭襄王听说了平原君收养门客的事儿,都想跟他结交结交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爱国的初一作文

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我是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在这首家喻户晓的歌声里,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团结协作走过的六十年的风风雨雨,让中国从百废待兴,走向繁荣富强。

追溯历史,我国有着极其鼎盛的时期:中国在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中国史称秦始皇开始,逐渐成为一个富饶、美丽的国度;张骞出使西域,创建丝绸之路;唐太宗李渊建立了大唐;明太祖朱元璋以一个农民的身份创建了明朝;大金大汗皇太极攻克了北京,创立清朝后……从“玄武门之变”到“康乾盛世”……从圆周率,四大发明,地动仪,浑天仪……从孔子,孟子……从王羲之,柳公权,颜真清……从李白、杜甫、陆游、叶绍翁、苏轼、辛弃疾……中国每个方面都在逐步的昌盛,成为当时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不光如此,我们的手工业也很发达:用CHINA命名的精美绝伦的陶瓷,细腻柔美的丝绸,价值连城的首饰和玉器!一切的一切,形成了我国文化的兴盛。

虽然中国有一段百年的屈辱历史,但是,是那些仁人志士的鲜血和中国共产党的“呼唤”下,唤醒了中国这只任人宰割的肥羊,让他变成了一直屹立在亚洲顶峰的雄狮。中国富强起来了:在2003年,中国修筑了世界上线路最长且海拔最高的铁路干线——青藏铁路,这一事情响彻了大江南北,让所有外国人对中国刮目相看;在2008年8月8日,我国首次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不仅成为金牌榜,奖牌榜的第一名,而且外国的电视台毫不吝啬地用“惊艳亮相”,“深深震撼”,“难以置信”,“完美的十分”!等字眼褒奖气势恢弘的开幕式以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用“无与伦比”来形容中国举办的奥运会;在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身着“飞天”服的在翟志刚飘出飞船,太空船来了她的声音“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紧接着,翟志刚又结果刘伯明递来的一面国旗在太空中尽情的挥动!这一壮举,不仅预示着中国的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而且还让外国人基于极高的评价;在2009年10月1日,中国迎来了六十年的华诞,这一天,中国新的国防武器展现在人民面前,标志着中国军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国防力量的日益强大,让中国真正屹立于世界的巅峰!

我爱你,中华;我爱你,祖国母亲;所以,让我们一起祝福我们的祖国母亲,明天更加繁荣昌盛!

[关于爱国初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自幼聪颖,读过私塾,粗通文墨,后为生活所迫,随父亲到东北。之后投身奉军(东北军)。1924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在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直至升任奉军独立21师第四团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还乡务农。

抗日战争爆发后,吕正操率领的东北军两个营和一部分群众武装,到河北开展游击战争,开创了冀中抗日的新局面。在这种新形势下,具有强烈爱国心的马本斋挺身而出,组织了回民抗日武装——回民义勇队,开始了同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

不久,马本斋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在党的领导和八路军的帮助下,回民义勇队迅速发展、壮大,改名为冀中游击军回民教导队。1938年7月,回民教导队和吕正操组织的冀中军区回民干部教导合编为回民干部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就在这一年,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我决心为回民族的解放奋斗到底,而回族的彻底解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与领导下方能实现。”此后,他以无比的热情和坚强的毅力,完成党交给他的各项任务。

马本斋率领的这支回民武装,机智勇敢地战斗在冀中平原上,给了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1940年的康庄战斗中,马本斋指挥部队从四面八方向敌军猛烈进攻,经过半小时的战斗,除六、七个伪军逃跑外,其余50余人全部歼灭。这一次战斗,缴获大炮一门,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步枪60余支,马10余匹,以及许多弹药。八路军冀中军区通报嘉奖马本斋同志,并授予回民总队“攻无不克,坚而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的锦旗。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马本斋认真学习,忘我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关心战士生活,受到群众和战士的爱戴。由于长期劳累,他身患疾病,但为了工作,他不愿休养、治疗,直到病得不能起床,才被同志们送进了医院。后来,病情进一步恶化,他估计医治无效,就嘱咐家属说:“我觉得不能为人民为国家为党做更多的工作是件憾事,教孩子继续我的志向做革命工作,告三弟领导回民族抗战,革命到底。”

1944年2月7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逝世,终年43岁。

2009年9月14日,马本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一个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一群美国独立军士兵垂头丧气地行军,他们的士气十分低落,因为他们的敌人——英军人数占优、装备精良,士兵们对这场战斗失去了信心.这时,一名战士高举着美国旗帜,穿梭在行军队伍中,独立军士气大振.这名战士就是本杰明•马丁——故事的主人公.

本杰明曾经是一名英军的战斗英雄.战后他在美国与7个孩子过上了田园生活.然而,英国殖民者为了稳固对美国这块土地的统治,采取了高压手段,剥削那里的英国侨民.侨民们决心反抗统治,争取独立.本杰明并不想参战,残暴的英国人践踏他的家园,杀死他的二儿子.本杰明终于举起反抗大旗,与英国人斗争.

在最后决战中,当独立军节节败退时,本杰明在此怀着炽热的爱国之心,举起了那面美国旗帜,向敌军冲锋.这种渴望民族独立的心情是谁也无法体会的.在他的鼓舞下,独立军掀起了铺天盖地的反扑.最终打败英军,扭转了整个战争局面.

本杰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用自己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奋斗着,拼搏着.不战斗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这难道不是他那深深的爱国之情吗?

本杰明是这样,我们难道不该这样吗?虽然我们没有生活在战争年代,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其他方面为祖国做贡献,为人民做贡献.无论你是谁,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一颗爱国心.即使身处险恶的环境,心中放着国家,也会绝境反击,像本杰明一样,为了国家而奋斗.无畏、信念、勇气——这就是真正的爱国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文天祥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从书中我了解文天祥的事迹。

文天祥,出生于1236年,是现在的江西县人,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端,号文山,是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保佑四年时,文天祥考取了年进士第一,因为父亲逝去所以未受官职。后咸淳六年1270年,文天祥因得罪奸相贾拟道而遭到罢斥。可是,好人多磨难,文天祥最终还是没能摆脱命运的折磨,家离破碎,国家又快要换皇帝了。可是,文天祥就是文天祥,即使是在南宋危亡之际,也仍然领兵抗敌,可最终兵败被俘,身陷囚禁,但即使在最终临死之际,也仍然不肯向任何元朝官员下跪,最后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文天祥就这样就义了,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屈原和伍子胥带来端午的故事

全文共 446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的起源很早,夏朝的历法夏历中已经有五月五日的记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夏小正》)五月是毒月,因为端午后天气转热,而端午这一天是阳气最盛的一天,所以要蓄药以辟除毒气。《大戴礼》也说:“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兰是兰草,要用兰草熬成的汤药浴。

到了战国时期,以苏州为中心的江浙一带,开始在端午节这一天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太子的太傅。少傅费无忌在楚平王面前进太子的谗言,伍奢挺身而出,为并无罪过的太子辩护。楚平王大怒,囚禁伍奢做人质,让他把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员招来,想一并杀害。伍尚应召而来,和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伍员不甘引颈受戮,开始了逃亡的漫漫长途。先投奔已经逃到宋国的太子,又和太子一起逃亡到郑国,太子被郑国诛杀,伍子胥继续向吴国逃亡。在吴楚边境,伍子胥被楚兵追赶到江边,江上有一渔父渡伍子胥过江。伍子胥解下价值百金的佩剑,感谢渔父的救命之恩,哪知渔父不屑一顾,说:“楚国悬赏,抓到伍子胥的人,赐粟五万石,封爵。我连这都看不上,哪里会要你仅仅价值百金的佩剑!”伍子胥最终逃亡到吴国,归附了吴王僚。

伍子胥和屈原:两个人的端午

# 昭关前的伍子胥。右为东皋公,中为与伍子胥长相接近的皇甫讷。一夜白头的伍子胥,正是在此二人的帮助下方才逃出关去。

吴楚交兵,伍子胥极力劝说吴王僚攻打楚国,公子光却说:“伍子胥的父兄都被楚国杀了,伍子胥只不过是想报私仇,而不是真的为吴国着想,不能听信他的话。”伍子胥因此知道公子光有异志,就进献了一个著名的刺客专诸给公子光。公子光趁吴王僚出兵伐楚,国内空虚的时候,宴请吴王僚。席间公子光借故离席,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腹中,端到吴王僚面前,刺死了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左右杀死。公子光趁机派伏兵杀尽吴王僚的随从,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

此时,楚平王已死,楚昭王即位。伍子胥率吴兵攻入楚国都城,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这就是著名的“鞭尸”的来历。

伍子胥报了杀父兄之仇,了却了一生最大的心愿,一心一意地辅佐吴王阖闾,吴国的国力逐渐壮大起来,雄霸一方。

其后吴越争霸,伍子胥辅佐吴王阖庐伐越,阖庐被越军射中手指而死,死前含恨叮嘱儿子夫差毋忘父仇。三年后夫差大败越王勾践,勾践携妻赴吴国为人质。大臣文种和范蠡设计贿赂吴国的太宰伯嚭,伯嚭在夫差面前构陷伍子胥,并促使夫差赦免了勾践。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最终于公元前473年伐吴,彻底灭了吴国。吴王夫差自杀而死,自杀的时候蒙着面孔,说:我没有脸去见伍子胥啊——此前数年,夫差听信伯嚭的谗言,“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这又是一个著名的故事。不知为什么,古人的行为中总是蕴含着一种极端的美感——子胥大笑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伍子胥愤激到要把眼睛挖出来,置吴东门上,幸灾乐祸地观看越兵的入城式。至今苏州尚存胥门。伍子胥的临终遗愿大大激怒了夫差,“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国语·吴语》)申胥即伍子胥。鸱夷,马革或牛革做的袋子。夫差把伍子胥装进“鸱夷”,压上石头,投到江里,让他永远浮不上来,作为对伍子胥临终遗愿的报复。没想到伍子胥一言成谶,夫差被勾践生擒,不能忍辱,遂蒙面而死。

伍子胥死时,是公元前484年左右,比屈原死年(约公元前278年)早了二百多年。“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史记·伍子胥列传》)民间传说伍子胥被投江的这一天即为农历五月五日。《荆楚岁时记》载:“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则明确载明东吴之俗,端午是纪念伍子胥而非屈原。

伍子胥之后二百余年,屈原几乎重复了伍子胥的命运。

屈原名平,时任楚怀王的左徒。《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了屈原第一次被放逐的经历: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博闻强志,既能治乱,与楚怀王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又辞令娴熟,接待宾客,应对诸侯,井井有条,楚怀王非常信任他。上官大夫嫉妒屈原,向楚怀王进谗言说:“大王让屈原发令,大家都知道,每一令出,屈原都自居为自己的功劳,以为非他不能为,哪里把大王您放在眼里。”楚怀王大怒,不仅疏远了屈原,而且把屈原放逐到国都之外。屈原痛恨楚怀王偏听偏信,受谗言的蒙蔽,容不下自己这个方正之人,日夜忧愁幽思,写下了长达375句,2500字的抒情长诗《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慨叹,响彻了两千年中国文学史。

其后,日益偃蹇的国事已与屈原无关。楚怀王轻信了秦国的邀请,前往秦国,在拒绝了秦国要求割地的胁迫之后,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屈原在放逐期间,仍然眷恋故国,心系怀王,几年间写下了大量诗篇,希望怀王终有所悟,重新把自己招回身边。这些诗篇传到了令尹子兰耳中,子兰大怒,指使上官大夫又向顷襄王进谗言,顷襄王“怒而迁之”,再一次放逐屈原。这一次把屈原放逐到了更远的江南。

伍子胥和屈原:两个人的端午

# 陈洪绶《屈子行吟图》。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详细记载了屈原之死: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汨罗以死。

这是《史记》中最著名,最感人的记事之一。屈原披发在汨罗江畔行吟,放逐的日子使他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问他:“你就是三闾大夫吗?怎么落到了这个地步?”屈原回答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所以被放逐了。”渔父说:“圣人不会被万物凝滞,而能够与世相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着潮流而推波助澜?众人皆醉,何不一起吃酒糟喝薄酒?为什么怀瑾握瑜,保持高尚清白的节操,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回答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沐浴过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灰尘,谁能以清净之身,去忍受肮脏的东西污染呢!我宁愿投入长流不息的水中,葬身鱼腹,又怎么能够以清白纯洁的品行,而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写完《怀沙》的绝笔之赋,抱着一块石头投汨罗以死。

屈原死的这一天,也是五月初五。

伍子胥和屈原的死法相同,即“定杀”之刑。《睡虎地秦简》释义为“生定杀水中之谓也”,活生生地投到水中溺死,又称“沉河”,“沉渊”。只不过伍子胥是尸体被吴王夫差施了“定杀”之刑,而屈原,是自己给自己施了“定杀”之刑。

性格激愤的伍子胥,死后还要把眼珠挖出来看吴国之亡。而屈原却是绝望之后自沉于江,水波柔和地接纳了他,抚慰着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一颗心。质本洁来还洁去;水是清洁的,洗净他肉体的同时,也和他清洁的灵魂融为了一体。连尸体都不给世人看,因为世人是肮脏的。“逝者如斯夫”,水流的无常,映照出他的悲观主义。自比“香草美人”的屈原,在汨罗江的清清江水中,顾影自怜,高标自许,终于安静了下来。

五月五日,端午纪念的两大主角——伍子胥和屈原——一为叛国者,一为流亡者。伍子胥先叛楚国,后叛吴国(剜眼以观吴国之亡),在无家可归,朝廷执行不义的前提下,伍子胥两次叛国;屈原在政治抱负不得舒展,反而被馋的情势下,写下大量以高洁自许的篇章,暗示了朝廷的昏罔和小人得道的现实,从而遭到了两次放逐。和专制国家的意识形态相左,这两个国家的敌人却得到了民间的一致怀念,以至于两千多年来端午的传统从未中绝。这是一个深刻的提示:端午从来是民间的节日,只要专制尚未根除,它就永远不可能被官方意识形态所称许,更不会进入官方节日的谱系。恰恰相反,端午是民间对专制和国家强权的强烈抗议,在一年一度的浩大怀念中,这两个叛国者和流亡者身上,寄托着中国民间的全部心事。1925年鲁迅先生慨叹中国一向就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端午恰恰是最大规模的对国家叛徒的抚哭。

端午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异类,一个孤例: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所有这些节日,形式和内容都高度统一,数千年如一日,从未割裂;只有端午,在今天蜕变成了单纯的粽子节和龙舟节,核心价值消散了,形式取代了内容。人们在吃粽子的时候,仅仅想起了一个图腾化的会写诗的骚客,同时还在担心自己吃到的是不是假冒伪劣的黑粽子。民间的怀念遭遇了国家意识形态的改写,甚至连“民间”这个词都被缩略为一系列风俗和乡间小调的集合体。

伍子胥和屈原,借助于端午这一民间的盛大节日,完成了对身体媚术的最后逃离。“结微情以陈辞兮,矫以遗夫美人。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九章·抽思》);“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日月忽其不湮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尽管屈原这些表达对楚怀王怨望的辞句被孙次舟和闻一多理解为“文学弄臣”,甚至由此判定屈原的同性恋者身份,但是,汨罗江畔的“定杀”,毕竟洗净了曾经被污染的躯体。同时,屈原用“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悲回风》)的诗句,向死于同一日的伍子胥表达了追随和致敬之情。

可惜,在伍子胥和屈原死后两千余年,端午精神彻底失落了,刚强、激愤、清洁的端午精神让位于身体媚术的大行其道,世间只余端午其形,而无端午其神了。只有当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的时候,人们才想起来端午原来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节日。但是,所谓“抢救端午”无非是和四大发明如出一辙的阿Q心理,端午精神反而更符合韩国精神——韩国精神中的刚强,韩国精神中自尊、知耻、忘我、利他的春秋人格,韩国精神中不向国家强权低头,对强权的清算,不正是端午精神的最好继承吗?而中国呢?居然有专家建议政府出面和韩国联合申遗,这是对端午这一节日“民间性”的极大讽刺,“国家形象”成为“抢救端午”的惟一诉求。在这一争夺战中,没有人去追究端午精神到底是什么,狭隘民族主义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反讽的是,却并不被国家意识形态所接纳,同时,反向地又是端午精神“民间性”的雄辩证明。

端午精神这样的本土精神资源,就像它的两个非凡代表一样,遭到的同样是被放逐的命运。

伍子胥和屈原,斯人已矣,魂兮已不再归来。端午以及附丽于它的端午精神亦复如此,魂兮也已不再归来。如果不能归来,那就彻底地消亡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以爱国为话题的初一作文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不需要表现在多么壮烈,多么轰轰烈烈,哪怕是默默付出,不需要旁人的喝彩,只要自己有一颗爱国的心!

看我《复兴中华,从我作起》这本书,感触颇深,在书本里那一位位为祖国做贡献的人,心里不由得对他们产生钦佩之情,或许我们还小;或许我们还稚嫩;或许我们还不需要懂得怎样去爱国;不,我们不小了;不,我们虽然还未成年,但我们已懂得是非明暗;不,我们哪怕付出微薄的力量,这也是爱国的表现;不需要惊天动地;不需要别人的赞许;不需要别人的赞赏的目光;哪怕只是捡一捡地上的垃圾;哪怕只是少用一次一次性的物品;哪怕只是少喝一次碳酸饮料;哪怕只是这些点点滴滴而已,我们现在足以做到这些,就可以称谓爱国了,现在祖国的对我们新一代的注重和培养,难道我们就没考虑过要回报祖国吗?我们的举止都记录在这张明信片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对!没错,我们新一代的言行举止关系到祖国的繁荣昌盛或腐败无能,新一代是祖国最具代表的明信片,一面毫无杂质的镜子,最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本质特征,真正报国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言行,不要光说不练假把式,要算在实际行动中去证明自己爱国的心,去真正的谱写复兴中华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一爱国作文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情感,爱国是一种神圣的职责,爱国是一种伟大的情怀。邓小1平同志说:“我荣幸的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祖国。

热爱祖国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去的。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抗议: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1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用实际的行动来体现我们的爱国热情,来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爱国人物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是一条伟大的河,我们中华民族是在它的身旁发展起来的,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同时,黄河又是多灾的河,曾经多次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1948年春天,在解放战争的日子里,毛泽东转战陕北,曾多次来到黄河边。毛泽东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看望黄河。站在山顶上迎风而立,望着苍龙似的黄河滚滚流去,他不禁赞叹说:“真美呀!”

毛泽东对警卫战士们说:“人常说黄河百害无利,这是不对的。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抗日战争,又是黄河挡住了日本侵略者。只这一条,就要减轻它的罪过。”

黄河上的船工赤露着胸背和腿脚,结实的肌肉展示出力量,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发亮。毛泽东看见这动人的情景,大声说:“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毛泽东向跳船上岸的船工们走过去,同他们握手,连声说:“你们是黄河的儿子,真正的英雄!”

不久,毛泽东要渡过黄河到华北去了。毛泽东坐在船上,船在浪涛中前进,颠簸摇晃,船工们发出了雄壮的号子声。毛泽东激动地对同行的人们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中华民族!”

毛泽东这样尊敬黄河,由于黄河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