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纪录片《走近毛泽东》观后感【最新20篇】

浏览

4583

作文

647

2024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全文共 1437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4月看这部片时,它已经红火一阵,评价9.4。起初看时心态摆得不正,对于被众人传呼其神的东西,难免会抱有过多期待,用批判的眼睛审视它,看这盛名之下是否有难副之处。但随着进度条推进,镜头在木器、铜器、漆器、钟表组的人和事间不断切换,那种硬要评个好坏的小儿心态便羞答答藏了起来。不管是为了庆祝九十周年庆还是招揽人员需要,或是给大众普及些文物常识,或是职业宣传,这部片已真正做到全面兼顾,且不失格不掉品,既没有用力过猛硬要灌输些什么,也不像以往纪录片那样沉闷严肃。总的评价:叙事逻辑稍有混乱,但胜在内容角度新颖别致,画面宜人,观赏舒适度高。一部纪录片该有的客观、科学、普及品质都不缺,有意无意输出的价值观也不让人反感,9分以上实至名归。

如果让我给这部片标记一些关键词的话,应该是联结、短暂、隔绝和矛盾。

一、【联结】

这部片里,瓷器组的纪东歌在故宫骑单车的镜头是被点赞最多的。纪很符合大众眼里学艺术的古典女生的形象,面容淡然,气质超脱,笑起来有点现世安好的感觉。她穿线衫长裙在偌大的故宫里骑车的画面,一截图就是一张妥妥的宣传照,当时旁白说“”在她之前是溥仪在骑车。这让人产生一种奇妙的联想,好像透过纪看到了小小的溥仪在旁边玩耍,过和现实有一瞬紧紧结合在一起。这种用旁白和画面调动观众想象的手法,能够促使观众目光在过与现在之间往返,脑海里呈现的画面比现实所见丰富,视野延展向更深更远处,会有眼界大开的满足感。导演叶君在很多处用了这种方式,如他们走的路,就是当年妃子冷宫的地方,他们喂过的猫,可能就是当年御猫的子孙,还有说要啥头的时候,就是一场古今对话,一场现代匠人嬉笑古代匠人偷懒的日常对话。现在人常说活在当下,每时每刻关注现在,通过片子突然贯穿古今,目光在古今间往返,视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想这部片子让人觉得清新的原因之一。促使我想象,回味,可以说这几个镜头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观后最常回忆起来的。

一人一生不能修几件东西,尤其是他们修的是记忆时间的钟表。当时看到这,看到温和瘦削的王师傅静静修钟表的样子,便有些人如沧海一粟的感慨。王师傅长的就是我想象中的钟表师傅样子,温和少话严肃,那么多人喜欢他,应该就是他匠人气质非常浓的缘故。用一个十年来描摹一副画,我看到这时,有些质疑这样做的意义,一个人能有几年啊,都耗在这上面有没有意义?我写这片文时,刚刚问了我同事一个问题,每天办案有没有意义,解决一个问题有没有意义,他说有时候人都要骗骗自己吧。这并没有根治我的迷茫,但这是在我迷茫时自我催眠的安眠药,意义什么的无所谓了。

看片时我会觉得时间很缓慢,对于观者如此对着他们更是如此。屈峰出观展时,就好像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她说进来的人都不适应,一天都在这上面好着,太静了。故宫仿佛是一个桃花源,与世隔绝进出就是一个世界。这门手艺是与过对话,即使用先进科技也没有改变他的本质,师徒值,原料,手工歌丝这样传承方式,与工业社会是流水作业是格格不入的。

说缺乏匠人精神,推崇起来,但匠人并不是终极目标,普通人都有跳脱格局的臆想,更不用说中央美院学艺术的学子,他们的抱负更是灼灼,最小干预,做旧如旧时他们的职责,也注定他们不能通过这份职责发挥自己创新的空间,或多或少会有遗憾吧。一个人自己标签的东西。

第一集里他说我们这些人的指甲里有泥巴,修铜器的有绿锈,笑得呵呵。陶渊明在数千年前说洞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部片为我们来了口子,让我们一窥故宫里这些匠人们在做什么,告诉我们这个职业身上的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巨大而深远,如果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向世界显示和证明了,这个政党同国民党领导下的军队和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军队的战力要强悍得多,其对国家的领导力与凝聚力也要强大得多,那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则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真正诞生了!西方强权靠武力已经无法扼制这个共产党国家在世界东方的兀然矗立。西方列强从朝鲜战争的失败中意识到,中国一百多年任人宰割的历史结束了,他们从此再也不能向中国颐指气使了,那个架起几门大炮在海上轰几下就能让中国政府吓得哆哆嗦嗦从而签下屈辱城下之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场战争的胜利,使新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站稳了脚跟!从此,西方列强再也不敢武力进犯中国。并不漫长的若干年后,越南战争使美国人又一次领教了中国的厉害,美军始终不敢越过北纬18度线一步,忌的就是一旦靠近中国会引来解放军直接参战,朝鲜战争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教训。美军出道以来,也就仅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战时或有中国背景的战争中败北,这使心高气傲的美国人心理上留下浓重的阴影,同时,本能似的对中国军情特别关注、特别敏感。也就是在这几次与世界最强军事大国较量中都取胜的战绩,使世界都对中国军队,特别是中国陆军刮目相看,其强悍战力得到公认。当年的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后来在访问东欧几个国家的时,得到了超乎规格的隆重接待,实在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击败以美军为核心的联合国军的由衷肯定与褒扬,同时,这一战,也使西方再也不敢轻易武力干涉东欧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让这几个国家一扫阴霾、扬眉吐气!

志愿军都是英雄,他们的巨大牺牲与付出让新中国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和尊重,使新中国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不管这种尊重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向那些为祖国英勇战死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英雄们致敬!

笔者虽然出生时就与那个年代有一段时间上的距离,但喜好军事与历史,在阅读与了解那段历史后,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是以写下这段文字,记录一下对志愿军英雄的无上崇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讴歌母爱的纪录片《生门》观后感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生门》由陈为军执导,耗时365天双机位跟踪拍摄,从40个家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中选取了4个作为代表。虽然这是一部纪录片,不过故事性较强,主要讲述了这4位遭遇极端情况的产妇及其家人在医院生产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考验。所谓极端情况,就是生活中不算常见的病例,比如“中央型前置胎盘”的孕妇,还患有糖尿病,而且怀了双胞胎,随时都会大出血,需要5万元的手术费,但孕妇并没有医保、只有5千块钱,诸多问题接踵而来。此外,还有患有妊娠高血压、孕龄28周孩子却没有胎动的孕妇,以及手术中血崩需切除子宫的孕妇等等,在手术室里的真实情节看得人触目惊心。

然而,这并不是一部展现普通医疗过程的影片,手术只是个引子。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表示,开篇的那场手术带来的震撼难以比喻,“把人的生死表现得淋漓尽致,后面才开始展现经济、社会、伦理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后面的问题,都是直指人心的,不少专家都表示,这部影片含义颇深,能够引人深思。

作为一部纪录片,《生门》选择在12月上旬公映,届时将会与《三少爷的剑》、《少年》等热门影片同期竞争。对于票房前景,研讨会上有专家认为《生门》会成为一匹黑马,可以依靠口碑传播来影响票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纪录片鉴史问廉》登陆央视纪录频道。它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鉴史问廉》主题鲜明,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当下,此片的问世更具现实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和浊常常成为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的代名词。那么,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人又是怎样去激浊扬清、追求公平正义的呢?《清浊之辨》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在历史上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邪不压正,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 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中华文明的前途,取决于这个文明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坚守和戮力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之中.

廉洁的对岸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滑向腐败的彼岸。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可以说,礼物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是,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原本的好意变成坏心。每一次的腐败都是幕后的那双“温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洁的意识,从而打开廉洁的堤口,一发而不可收拾。

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录片《见证》观后感精选范文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题记

熙熙攘攘人流中,危险警种当响起,所有人手执欲望朝着“生命”前进,却忽而眼里染起一抹白或红或蓝,总之是世上最美的颜色,你想要追及,却蓦地看见他们如飞蛾扑火般泯灭在危险之中,烈火中的笑颜如花绽放。

刀出鞘,剑上弦,逆行战卫国。可曾见到,在那兵祸连捷的抗日时期,无数英雄志士冒着枪林弹雨,闯入那刀光剑影之中。他们不惧危险,不畏困难,在那只为自己的小人之中,他们逆流而上,挥刀于那滚下来的漫漫岩石,将其破碎,再在那无数粉渣之中夺取耀眼胜利光芒,刘胡兰,杨靖宇,王小二还有千千万万个闪耀夺目的名字,前仆后继的为我大中华铺出一条胜利之路!此刻,他们就是世上最美的逆行者,永恒如钻石般璀璨在每个人的心中。

手寸铁,心满御,逆行动山摇。汶川大地震显真情,迎着碎石,踏着崩裂,心无旁骛,只想迸发生命的光彩,让那萎靡的花朵重现耀眼夺目的一幕,谭千秋,普普通通人民教师,做出伟伟大大事!在所有人争相夺门而出去安全地域时,在他将要离危险而去时,学生的微弱的呼喊使他怔住了神情,一面是家人团聚,一面是生之道义,他毅然逆人们而行,以生命相抵实现了人生大义。不怕,不惧,英雄怎相忘?

疫病行,白衣行,逆行国无双。在春冬相交之时,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疫情肆虐,人心惶惶。他们毅然踏上征程,至此,他们危险相依,辛苦为伴,他们身着白衣,心却有锦缎,在白衣逆行中,国土已无双,钟南山老院士义无反顾奔赴前线,医务人员更以生命相随。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们是真正的大侠,令人高山景行,肃然起敬。

他们,在危险中逆行,不为自己,只为祖国兴隆昌盛,无不是林则徐所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倘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当万死以赴,他们用一生履行着如此的誓言,无论是那战争时代,还是那安静平和时期,他们永远是最美逆行者――为国而生,为国而死,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以命相抵,终生效力!

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众人所铭记,因为你们,我们不怕,因为你们,我们相信,中国必将盘踞于世界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纪录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金道铭案等活生生的案例有力地说明,纪委不是天然的“保险箱”,纪检干部没有天生的免疫力。在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下,纪检监察系统面临同样严峻复杂的形势。少数纪检监察干部没能经受住腐蚀与反腐蚀的考验,由执纪监督者蜕变为腐败分子,教训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三句话”既朴素又简洁、既好记又易懂、既有现实性又有针对性,要求明确、掷地有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体现了做人做事做官的高度统一,我们纪检人更要用这一标准来要求自己,衡量自己。对党忠诚,是纪检人的政治品格。就是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绝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不管面临什么艰难险阻,不管遇到什么大风大浪,都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利益牺牲一切。个人干净,是纪检人的做人底线。“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个人干净是纪检干部的立身之本,任何时候都要“三省吾身”,自觉做到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权力,始终坚守个人干净的底线,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敢于担当,是纪检人的职业素质。敢于担当,就要以“舍我其谁”的魄力,在困难、矛盾、风险面前,把责任扛在肩上,敢啃“硬骨头”,遇难不畏、见险不退,努力让自己负重前行。在工作中要敢想敢做敢当,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豁得出来、危急关头顶得上去,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纪检人,要把“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之本、为官之道、成事之要,融入党性修养全过程,贯穿于工作各方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做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纪检好干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国内首档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观后感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今晚,我看了最新一集的《客从何处来》,讲述的是广西人阿丘,下南洋寻找家族的故事。这使我想到了我的印尼妈妈小草,以及前天刚送别的她的小女儿,也就是我的印尼姐姐小萍。

小草妈妈的父亲,小的时候被一个在印尼的中国妇人收养,子孙繁衍,形成一个家族。这名妇人就成了小草的奶奶,一个缠脚的中国女人。受奶奶的教诲,家中始终保持着传统的中国文化和生活习惯。小草妈妈说:“因为我们没有,所以我们必须保持。”

悠悠思乡情,拳拳赤子心。一位离开故土多年,热爱自己民族的奶奶,把她的思乡情通过生活的点滴传给了自己的儿孙。而小草妈妈如今也延续着奶奶的脚步。她总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一个非常爱中国的奶奶,奶奶说的话她都铭记于心。奶奶说:“中国要强大,我们在海外的人才能扬眉吐气,你不要忘记中国。如果你不爱你的国家,不记得你的根,你还算什么?”而小草妈妈也说:每个人都有他的源头,只有追随源头,才能知道他的文化底蕴在哪里。

小草妈妈把小女儿送到了广西柳州来学汉语,前几天她和同学到南宁参加汉语水平考试之际。我们一家人出动接待了她,为她安排酒店,请她吃饭,带她到我们家坐坐,我们短暂地相处了不到两天。我和妈妈送她去车站时,没想到小萍竟抱着我和妈妈哭了。我和妈妈也热泪盈眶。上火车后,她给我发了条短信,内容是:谢谢你们!我的中国妈妈和妹妹。妈妈也总为还不够尽心尽力接待小萍而有愧疚之感,她说,她很感激印尼的小草妈妈看得起她的女儿。

今天的这集《客从何处来》,阿丘在马来西亚的表哥也给他写了封信,这一段最为打动我:“我们知道了我们从哪里来,也就知道了,我们为什么是一家人”。一个中国家庭,一个印尼家庭,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因缘际会我们能相识,我们都很珍惜这份能成为“一家人”的情分。

而我自己的家人呢?我的父辈、我的祖先,他们经历过什么,他们隐忍了什么而不说?“我们是谁”,“我们的民族是谁”,这样的课题看似庞大沉重,但若抽丝剥茧深入每一个人自己的家族,那又会挖出多少血泪故事。不见得非得是名门望族才值得传说,历史人性交错,平凡人的故事,那才真实,才有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纪录片《中国战疫录》最新观后感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中华人民再一次面对病毒危机:新型冠状病毒。距离上次2003年非典仅过去17年,刚好降临在春节之际。

我们在过年,而另一群人却在过关,在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里,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是他们冲到了一线,是他们,不畏艰难。他们,就是来自各个省市的白衣天使,是抗病毒路上的逆行者。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爷爷,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的安全逆行的志,始终不变。还有许多医生与护士,在大年三十,当我们吃着团圆饭,阖家欢乐的时候,他们却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人,踏上去武汉的战场。这些逆行者在医院战地中,为人民安全而战。

这是一次严重的危机,作为人类的我们不应该反思?如果疫情无法控制人类将何去何从?如果我们管好自己不贪嘴吃野味会有这等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我希望全国人民手拉手携手共抗此次危机,都好好在自家呆好,不乱跑。武汉小可爱,不要害怕,有祖国在,我们一定可以度过这次危机,很多医护人员已经放弃了和家人团园的机会奔赴疫场一线,我们更应该相信他们!致敬最美逆行者,敬畏自然,守护生命。是他们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爱的奉献”,诠释着“大医精诚”。我们由衷的向他们致敬。让我们众志成城一起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期待着他们早日归来阖家团圆,一起走上街头,繁花与共!

加油武汉!加油白衣天使!加油!中国!!愿世间的美好与你们环环相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纪录片监守自盗观后感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监守自盗》这部纪录片理所应当是一部悲剧,因为它给出了不让人满意的结果:即便是代表坚定改革呼声上台的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也没有彻底的解决2008年金融危机的遗留问题,甚至同样任命那些2008年金融危机的幕后推手们进驻政府内阁。就连美国最富权力的人在强大的金融财团面前也妥协了。

这些金融寡头们已经在背后集结成一股力量,他们中有知识分子的精英阶层、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等,他们彻底的拜倒在无止境的欲望以及功利主义面前,义无反顾的追求着利益的最大化,只要能在其中分到一杯羹便在所不惜。在这个时候,“道德”已经成为懦弱无能、贫穷落后的代言词。这就彻底的解释了信用评级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们为什么渎职,因为他们已经看透了毫无任何物质意义的所谓道德和责任,自作聪明的盘算着为财富拥有者们服务总比为广大无利可图的人民大众服务来得现实。

美国金融危机前,在联邦层面主要七个监管机构对各类金融产业进行监管,这种专业化的分工和多重监管机制很长时间是许多国家效仿的对象。但在今天,这套看似完善的监管体制却在功利主义下的社会彻底崩盘了,因为这套制度同样是由人在运行。大多数人在今天已经无法招架住功利的诱惑,道德已经败得体无完肤,人们在功利面前,已经把它弃之不顾,甚至甘愿冒着自身自由和生命的风险。

你想问,如果这些生活在这个社会象牙塔的精英人士们不再富有公共责任和道德,他们逐渐设计了一套符合并保护他们自身利益的制度体系,试图用狡诈的方式将财富牢牢的捆在自己的手里,并将可悲的公共利益沦落成最表面的粉饰工具欺骗大众,这个社会将成为什么样子?此片反应的腐败和贪婪发生在号称为全世界最具民主、自由和法制的美国,看完此片,你不禁要问,这个世界还有正义可言吗?正义还能光彩照人的成就英雄吗?正义到底有没有死掉?

在你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你在此部影片本身找到了答案:正义没有死掉。这部影片系统的揭露了金融危机爆发的种种原因,间接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两集纪录片《较量无声》观后感

全文共 2774 字

+ 加入清单

较量无声》通过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颜色革命、北非之乱原因的解读,揭露美国使用和平演变手段颠覆别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事实。下面语文迷网为大家整理提供了较量无声的观后感,一起来阅读吧。

《较量无声》观后感一:

观看《较量无声》上、下集后倒想说两句。

《较量无声》总的来说还过得去,即使不是优秀片子,也是还可以的片子。该片对于批判性思维的人或有辨证思维的人倒有所收益,因为给观众提供了许多信息,也提高了一点警惕,但对于盲从的人产生何种作用则难说了。

我基本上肯定该片后,就不再谈片子的优点,而想说一点不足之处。片子的观点即使不归入那极端观点之类,也属于偏激观点之类。其体现主要有:

一、片面强调问题,没有全面考虑问题。片中说美国处心积虑,与人民中国敌对,似乎是说中国人民不应有敌人,而没有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总是有敌人,打败敌人的方法是中国自强,落后就要埃打,而不是怪那些国家与中国为敌。片中说许多中国人不了解美国,但片中作者也没有展现其对美国的全面观点。美国是个民主的多面国家,各种力量都有存在,美国有其帝国主义的一面,也有其和平友好的一面。中国正确方针是团结美国和平友好的进步力量,发展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共同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干涉。片中忽视了美国内部正义力量的存在。

二、没有抓住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的主要问题是对“敌”斗争?还是其它内容。片中强调对敌斗争,没有说明对敌斗争是中国的主要矛盾,还是对敌斗争应服从于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国的主要矛盾在国内还在国外?结束维稳维腐的人治,实现中国的法治和民主化是不是中国的主要矛盾?

三、有些观点有待于商榷。片中说前苏联的解体是苏共领导人的立场不对,没有坚持自己的立场。该片作者没有认识到苏联的社会基础状况,苏联政权与苏联人民的关系,苏联不但是人民要求结束原先的统治形式,而且是苏联统治者也大部分要求结束原先统治形式,少部分人动摇于是否结束之间。在这样的历史状况下,苏共再怎样坚持也只是维持多少时间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势。

一个好片子应给观众一个客观公正,全面合理的观念,而不是只强调一面的观点。

《较量无声》观后感二:

本片由国防大学、总政治部保卫部、总参谋部三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关系研究所联合推出,国防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制作。

本片深度分析美帝亡我之心不死,阐释了苏联解体的启示、美国颠覆中国的手段,尖锐指出党内某些高层干部腐化堕落,成为西方在华利益代理人,立场鲜明地指出转基因、宪政、基督教、南周、茅于轼、贺卫方等均服务于西方利益,并深切呼唤中国需要保护自己稀缺的独立思考资源,坚定党员干部的信念、立场、价值观,以应对西方挑战。

以下是文中精彩片段:

“在客观上,苏联的解体,是冷战结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一个放弃了政治旗帜,放弃了理想信念,放弃了思想武装和敌我意识,最终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对手的政党,一个不是自我完善,而是自我否定,不是锐意进取,而是固步自封,不是相信人民的力量,而是相信西方神话进而失了执政根基的政权,一步步走向衰落和覆亡是必然的。”

“热情地伸出橄榄枝终结冷战的苏联,不仅没能得到自己热切期盼的战略回报,反而在对手的顺势一击下,瞬间毁掉了几代人70多年艰难积累并付出民族高昂代价所成就的全部基业。”

“在空前胜利中,受到巨大鼓舞的美国精英们,大胆地选择了后者(在接触中改造中国的战略),他们非常自信地认为,只有接触接近和接纳中国,逐渐将中国纳入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才能更有利的分化瓦解中国。”

“美国动员国家战略资源强力推广的转基因粮食,实际上就是美国控制世界粮食生产、进而控制世界的手段。”

《较量无声》观后感三:

昨天看了国防大学拍摄的《较量无声》,感触尤为深。脑海中忽然想起了这样一个念头:世界上最强的武器并不是有形的,无形的武器更加具有杀伤力。意识形态的攻击比多少个核弹的杀伤力都具有破坏性,一个强国的标志并不是在于人口的数量,而是在于这个国家的公民是否对这个国家存有一种肯定的态度,而这恰恰也是我们国家现在所需要做的事情,如何从意识形态方面让民众对国家产生认同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证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之前我们也讨论过中国方面的信仰问题,随着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媒体手段的不断更新,社会上形成了多种文化价值观,以致使现在的民众形成不了一种共同的信仰。而这也恰恰成为了其他国家深入我国内部,甚至是想扰乱我国社会秩序的主要方式。试想一下,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其他国家要想采用有形的武器亦或者是发动战争之类的来获得对我国乃至于对世界的主动权已经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民众的意识形态着手,引用在革命期间所说的"深入群众,各个击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对另一个国家的主动权。所以如何让民众产生对国家的信任感是一个国家当前乃至以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观看完《较量无声》之后,我才真正知道了解到所谓的"较量无声"的根本含义,从民众的意识形态下手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获取对一个国家的主动权。而恰恰就是这样的方式既不会从正面上割断两国的友好交谊,又可以同时获得对这个国家的主动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更何况在新媒体技术不断传播的高信息社会,利用网络的形式将一种民众接受的价值观深入贯彻,

将这个国家为人民所鄙夷的价值观"添砖加瓦",从而使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唾弃感,从而不断向往外国的思想,这样就是所谓的"无形的战争".虽然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但在思想观念上却一直徘徊在中西方的边缘上,所以要想获得对世界上的主动权亦或者更为简单地说不能为其他国家所削弱或控制,让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认同感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如何让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认同感,责任感就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否做到位。而如何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解决民众的价值观问题在当今社会来说简单地说就是——信仰问题。想到这我不禁想起了之前 2013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和学者都数次提出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民众的信仰问题,所以解决民众的信仰问题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现在就建立一个共同的信仰而言,首先就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这个理论体系的来源应该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因为我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其又指导我们实践的行动指南,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就可以找到它的社会支撑点;其次这个信仰还必须被民众所理解和接受,不能像所谓的"共产主义"那样太抽象化了,就可能地可以用大众化语言表达,使其深入民众;最后就是在对待新媒体手段的方式上,尽可能地我国也利用起这个资源将我们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以一些民众容易接触和感触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民众从新媒体的利用中也可以感受到我国的信仰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纪录片家园的观后感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的存在已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个奇迹又美丽的世界。人类的生存已有20万年,聪明的人类在20万年改变了这个地球的面貌。在看了这部《家园》电影之后,让我真正了解到地球在短短几百年之内多种生物已绝种了。

电影的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大的扩张。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以及多种动物面临的灭绝危机。温度不断上升,许多地方将遭遇旱灾、饥荒。森林被砍伐,就像电影里面所说的“森林的多样性被单一品种的棕榈取代”科学越来越发达,工厂也逐渐增多,空气也越将被污染。

人类的需求是无底的炉子,需要更多的燃料,石油终有一天会被采完,以后我们将要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到2050年会有2亿人沦为难民。

现在,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保护的理念和行动。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171 字

+ 加入清单

《大》是一部于今年的年初播出的纪录片,偏重汇集了很多野生猫科动物,小编整理了很多网友们对这部片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01

重度猫奴绝对不能错过的纪录片!BBC这部纪录片让我们见识到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猫科的面孔。不只是他们的模样,我们得以一窥他们的生活习性。录影机取代了我们的眼睛,带着我们探索这些神秘生物的世界。特别感谢摄影团队以及为保护猫科付出无限努力的每一位,看到他们为拍摄到这些猫咪而激动万分,感动落泪时,真的非常佩服他们的热忱。希望这部纪录片可以让更多人更加认识这些迷人的生物,让他们可以继续在这蓝色星球上繁衍下去。

02

从最快到最强,从最小到最大,它们就是猫科动物,征服了地球上角角落落的猫科动物。

有体态娇小的小猫,有体重是小猫两百倍的西伯利亚虎。猫科动物既神秘又高傲,除了狮子是以群居生活有社交外,其他猫科动物都是独来独往的贵族。

有40种面孔的猫科动物中,唯一群居的万兽之王狮子,它的猎物有大它三倍的水牛,而且水牛会反击,但是狮子有最强大的联盟——狮群,不仅仅是捕食的伙伴,而且会相互照料。

在斯里兰卡,有世界上最小的猫科动物——锈斑豹猫,视觉是人类的6倍,嗅觉灵敏,10亿种不同的味道,在追逐猎物时,脑补会建立立体的丛林,所以在离家三十公里的地方仍然能够回到家。

豹猫,在捕获猎物时,有完美的判断力,因为锋利的爪子可以垂直向下走,简直让人惊叹。

穿行在冰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中的雪豹,是世界上最孤独的猫科动物,皑皑白雪中很难找到伙伴的身影,不停的标记不停的寻找才能找到一只同类。

生活在广袤的非洲土地上的非洲豹,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有个令人惊叹的技能,它会藏下食物以备后续,未雨绸缪的思想说明非洲豹很聪明,而且豹比其他猫科动物更能适应环境。

巴塔哥尼亚的美洲狮,独居以食麦哲伦企鹅生存;加拿大的猞猁,是秘密的守护者;纳尼亚沙漠的猎豹,是地球上速度最快的猎手;

生活在水边的渔猫,捕食比它体态更大的鱼,他捕食的毅力和技巧都毋庸置疑;腿很短的黑足猫,一夜可以走32公里,最主要的是萌的不要不要的。

在孟买,豹和人类可以和谐相处,在西班牙对于猞猁的救助,都让我们对于这样的行动心生敬畏,让动物和人类一样漫步在大地上,而不是只有人类孤零零的独霸地球。

《大猫》,让我一窥猫科动物中除了熟悉的猫之外的其他动物,豹的悄无声息,虎温和可爱的一面,狮子的王者风范……感谢BBC展现了猫科动物的神奇。

03

这么多人都是评论这个纪录片如何如何的,我就不想评论了。只想说,为什么没有人对这种纪录片所有的拍摄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呢?

我在看到这华丽影像的同时,看到女导演流泪的时候,我也哭了。这绝不仅仅是因为工作就可以去完成的事情。这是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对此有绝对的热爱才可能完成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向摄制组表达我个人最由衷的敬佩,仅仅因为你们,我就可以为此片打满分。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纪录片《大抗战》观后感

全文共 1609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期间,我观看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抗战》的前两集《东北抗日联军》,看完之后,我激动不已,感慨万千。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面对日军的数次残酷讨伐与扫荡,东北抗联顽强不屈勇敢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在外有日军精锐部队关东军的军事进攻下,内部不断出现叛徒和变节者,以及没有任何外援的过程中,坚持在东北地区的抗战,谱写出了一曲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1936年以后,因中央红军长征,东北抗联失去了与党中央的联系,更没有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孤悬敌后。南满几次西征都没有打到关内;1937年12月,北满派赵尚志等三位抗联高级将领进入苏联后,又被苏联关进了监狱达一年半之久,抗联的精锐骑兵部队被苏联解除了武装送往中国的新疆从此再无音讯,使东北抗联受到巨大的损失。东北的党组织始终按着罗登贤领导的满洲省委制定的路线开展抗日斗争。当时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王明,曾写信给东北抗联,指出一条错误的右倾路线,造成了东北抗联党内的意见分岐。当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时,尽管赵尚志、冯仲云、周保中等通过苏方查找、转交信件;通过报纸登报联系,也无法再找到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直到日苏在“诺门罕战役”时,苏联才开始支持抗联,利用其牵制日军,收集情报。但仍没有与党中央取得上联系,仅得到了毛泽东的两篇文章:《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这两篇文章成为抗联在抗日斗争中的指导方针。此后,东北抗联退入苏联整训时,当苏联有意将抗联并入苏军中,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抗联党的领导,始终不放弃中国共产党对部队的领导,牢牢地掌握着这支部队。当跟随苏军打回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之后,迅速与关内的党中央联系,使抗联部队回到了党中央的怀抱。

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还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面对强大又凶残的敌人,始终保持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与坚强意志,在面对弹尽粮绝,战友背叛,党组织误解等一系列复杂困难的情况下,不屈不挠坚定的领导与开展抗日斗争。反观现在的一些共产党人,例如徐才厚、周永康之流,他们位高权重,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并被党和人民赋予了极大的信任,结果却在私下里目无党纪国法,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滥用职权,大肆挪用和挥霍国家的财产,忘记了一个共产党人应当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辜负了广大人民群众及党组织的信任,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最终他们被金钱腐蚀了灵魂,倒在了贪腐的糖衣炮弹下,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也给个人犯下了无法弥补的错误,所以当前加强对党员的爱国主义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共产党员更应该高度保持自身的信仰与思想,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不要使老一辈革命家的血白流,争取将中国的未来建设得更美好。

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事迹感染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很有必要学习抗日革命的先烈们对艰难与困苦的不惧与坚强,对党与民族的忠贞和热爱,对信仰与精神的追求与坚守,要在平时的工作与学习中积极发扬老一辈革命英雄们,无私忘我,敢为人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并在工作岗位上以身作则,妥善完成好党组织交给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观后感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陆续播出。

该片是首部以全面解读“一带一路”重大构想为主题,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反映“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及沿线国家地区带来巨大变化、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纪录片。

该片共分六集,分别是《共同命运》《互通之路》《光明纽带》《财富通途》《金融互联》和《筑梦丝路》。摄制组历时一年,累计行程20万公里,跨越亚、非、欧、美四大洲,运用多种创新手段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项目、重点工程、历史遗迹进行拍摄,记录了沿线国家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的努力与实践。

全片对“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进行了拍摄,涉及巴基斯坦卡西姆电站、斯里兰卡科伦坡南港、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肯尼亚蒙内铁路等几十项重点合作项目以及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古城、埃及亚历山大港、西班牙足球学校等社会经济、历史人文内容,反映了中国与沿线国家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经贸金融产业合作、增进人文交流生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进展。

同时,摄制组对新疆、福建等20多个省区市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进行了实地拍摄,记录了国内外60多个普通人物与“一带一路”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孔子纪录片观后感400字

全文共 1689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主要描写孔子51岁出任中都宰一直到73岁病逝这段经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子观后感400字3篇,希望大家喜欢。 孔子观后感400字1

孔子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想到国学就会想起论语;一想到论语就会想起孔子。

孔子是一位有德、又有才的圣人。

有德是:他会去救助穷人。比如说在《孔子》这部电影里讲了。孔子解救了一个要给季氏陪葬的小奴,那个小奴为了感谢孔子,最后还当了孔子的学生。这个事情还说明了,只要愿意去帮助别人,别人也会感谢你的。

而有才是:他会通过观察一个国家,来知道这个国家的未来。比如说,在《孔子》这部电影里说了。孔子受到卫国的邀请去了卫国,他通过观察卫国就知道卫国马上会有内乱,所以马上离开了卫国。这个事情还说明了,只要你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许多事情。

孔子虽然很有才华,很有品德,但是一生之中没有受到任何一位君王重用。所以他一生都在和他的学生流浪,直到晚年,才回到故乡鲁国,继续教育他的学生学习,直到七十二岁死去。 孔子观后感400字2

听说妈妈明天要带我去看盼望已久的电影——《孔子》,我心里就像装了无数只小兔子一样“怦怦”直跳。

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跟着妈妈来到电影院。电影开始时先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的鲁国。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电影正式开始了,我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鲁国国君鲁定公把孔子从一个平民百姓提升为中都宰,再从中都宰提拔为大司寇,最后又提拔为代相国,希望能实行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也同时制约势力强大的三桓。孔子在当官期间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释放了三桓中季氏的小奴,还废除了活人陪葬的陋习;第二件事是不费一兵一卒收复了被齐国占领的三城;第三件事是铲三桓,还毁了三座高城。后来三桓中的季氏为了权利把孔子赶出鲁国,孔子只好周游列国去了,他的弟子们也一起跟随他。孔子的弟子对孔子真是忠心耿耿啊!过了十几年,年迈的季氏意识到自己错了,于是先把孔子的弟子冉求请回鲁国,再把孔子和其他弟子们也一一请回。这时孔子已经七十多了,再加上传来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和最亲密的弟子——子路去世的消息,真是雪上加霜呀!不久,孔子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三岁。

看完电影,我觉得孔子真是个伟大的人物,可惜他生活在动荡的春秋时代,要是生活在唐朝的“贞观之治”太平时期,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孔子观后感400字3

电影业发展至今,数不尽的风云人物被搬上了银幕,在那黑白的方寸之间重领风骚,却少有人问津儒家始祖孔圣人。一则是孔子已不是单纯的一个名字或是一个人物,而是代表了一种精神和思想;再则该角色实在是难以驾驭,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去想象神怪仙魔,可以凭着照片和文字去模仿伟人的风范,可对于这位孕育出了现今华夏数千年文化于思想的孔圣人这一角色,令多少影视人望而却步。

不得不承认周润发的精湛演技,不愧是在演艺界的顶尖大师,他将孔子对世间生灵的珍惜,对家人的慈爱,对知识的求索,均展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孔子的强大智慧生出了对人世苍生的悲悯之心令人刻骨铭心,那眼神中所透出的忧伤与智慧之光,让人过目难忘。

遗憾的是,《孔子》也存在着些许瑕疵。比如在前期宣传时力捧的南子与孔子的感情戏份反倒是枯燥乏味,饰演孔子的发哥和饰演南子的周迅只有一场对手戏,且台词只有寥寥几句。南子乃孔子红颜知己一说根本就站不住脚,整个剧情发展下来,南子一角完全成了“鸡肋角色”可有可无。还有片中出现了像连环弩这样的大汉朝以后才有的“高科技”武器却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多少让人有点接受不了,好看是好看了,可还是注意点尊重历史吧。不过该片的可圈可点之处也颇多,时不时的插进一些典故如“朽木不可雕也”、“苛政猛于虎”,颇有教化人心的意思。

《孔子》从总体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也得到了孔圣人后人的认可。当然,跟历史较真的观众也大有人在,指出了片中各人的称谓不合情理等细枝末节的问题。我奉劝各位,切莫计较这些,就当这又是一场豪华的商业巨片又何妨呢?

[孔子纪录片观后感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分纪录片《地球脉动》观后感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沙漠里久旱之后的一场甘雨,荒芜如火星般的地表忽然奇迹般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沉寂的地下,长达三十年的种子争相萌发,绚丽夺目的小花布满整片山谷,数天之内,它们生长、开花、凋谢、死去,完成一次轮回;委内瑞拉平顶高原,柯南道尔的“失落的世界”,在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从峰顶流下,陡然急降近千米,水雾在阳光下幻化出绚烂的彩虹。在这样的激流里,居然生活着不少动物,为了生存,在与水流的力量抗衡的斗争中,它们各显神通。智利海岸,终年无雨,但仅仅凭着云雾带来的水汽,就给沙漠带来了生命的奇迹,仙人掌在夜间绽放美丽花朵,花蜜成为迁徙的鸟儿沿途的美餐;飞越喜马拉雅,是蓑羽鹤每年迁徙的必经之路,面对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虎视眈眈的天敌金雕,面对生死之间的挑战,蓑羽鹤忍着寒冷和饥饿,一下一下地展翅爬升,从绵延雄伟的雪山群上掠过,去往那温暖的越冬家园;成千上百的帝企鹅挤在一起,以相互的体温抵御零下40度以下的严寒和秒速30米以上的暴风雪,确保身体下面的蛋能平安度过世界上最漫长的黑夜,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地平线上渐次出现雌企鹅的身影时,生命的希望之火也被重新点燃。

无论在什么恶劣的环境,只要有一点点的可能,生命就自然地找到出路。这就是自然法则,也是《地球脉动2》为人类展现的自然精神。可是这些精神却渐渐被人类腐蚀。

每年往返于地球两极之间的蓝鲸,在深蓝色的海上穿行,泛起阵阵白色浪花。但是由于人类捕杀,数量有几千万只,已锐减至不足万头。沙漠野生双峰驼,也因为人类的猎杀,不足一千头,甚至为了躲避人类的捕杀,只能生存在环境最恶劣的撒哈拉沙漠戈壁滩。就像刘慈欣在黑暗森林法则里说: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

在《地球脉动2》里,我们看到更多我们生存的星球上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但在我们惊讶赞美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重新思考,人类在整个地球文明上的位置,更要想一想那个亘古不变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将去往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在央视CCTV-12频道《天网》栏目上映,该纪录片分三集讲述了各种“问题”孩子被强制带入训练营的事情,让人感受颇多。笔者并非心理专家、也非教育相关职业,所以本文仅仅是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纪录片,以下内容为业余观点。

看完前两集,笔者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本身就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难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个“问题”孩子背后,没有一个“问题”家庭?究竟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的责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难道这些孩子不想做一个阳光少年?为什么我的童年和别人不一样?本纪录片都给您带来详细解答!

海报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笔者记得片中有这样的情节“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他每次说完这句话,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这些“狠话”都是出自几个花季少年的口中,有的孩子甚至才上小学,为什么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也许,纪录片《镜子》能给你带来更多思考。

叛逆的孩子

正如片名《镜子》一样,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也是整个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所在,恰恰是反映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做的不足。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味地强加,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对家长对学习都产生了较大的抵触,到最后出现基本无法正常沟通的局面。这个时候只能忍痛把孩子送进某些机构进行“特训”。面对图中的场景,家长心里肯定也是非常难受,他们也知道这一切本可以避免,但……

而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过早的叛逆心理比同龄的孩子更强。当孩子渴望得到家长关心的时候,你们往往表现的是不耐烦?孩子对于家长的表现是最为在意的,你们的一些行为,一些语言都会对成长中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家长敷衍孩子

家长总在用自己的思想去揣摩孩子的心理,而不是真诚的去和他去沟通,去弄懂他真正在想什么。但是这些始终是片面的猜测。

家长的猜测

孩子也认为家长过于意识强加,让自己在生活中没有自己的主见。自己买的东西回家就被家长丢掉,自己的想法还没说完,就被他们否决。

其实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家长的理解,得到家长的爱,但是家长的错爱往往造就了这些“问题”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望长城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总是飞逝而过,荒废了一片草原,堆积了一片沙漠,残了宏伟的宫殿,毁了万里长城的辉煌。王朝的兴衰消失在风里成为过往的尘埃,而那风中流传的歌,吟诵的诗却是永恒的,永恒的如同一坛酝酿了很久珍藏的佳酿,一饮爽口,细品却是深深的,沉淀在喉头里呼之欲出,一口喷薄的沧桑历史。跟随那镜头,跟随一起在《望长城》里回味,长城两边的历史变迁,体味时间在那片土地上刻下的痕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品草原的诗情画意

镜头带领着观众去追寻藏在草原下的诗情画意。摄影组在采访途中,巧遇一对正在买砖茶的蒙古族新婚夫妇。

跟随着他们深入了解了草原牧民的生活。主持人在路途中询问着牧民的生活,通过访问谈话式记录着二人即将到家的兴奋焦急的心情,对二人脸部的特写展现着二人的喜悦之情,通过长镜头拍摄着窗外绿色的草原与黄色的荒漠相间分布的景观,向人们展示着环境的变迁。从主持人与牧民的问答间得知,大多数牧民已经告别了草原骏马蒙古包的游牧生活,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前进,大多数蒙古人走下马背开始了草原的定居生活。半路车轮胎损坏,在即将到达目的地时发生的这一段小插曲打动了我。

主持人将随身携带的望远镜交给二人,向着不远处的蒙古包眺望,找寻亲人的身影。镜头对准女主人,只见她小心的拿起望远镜对着远方,远处似有似无的身影牵动着她的心,镜头的特写细致的记录下她面部的表情变化,让观众随她一同体味快要到家时的焦急与思念。镜头向着路的尽头慢慢推进,仿佛是男主人手持望远镜远去的视线。

男主人一句“好像有人”的话立马让她妻子兴奋起来。一年未归的家乡近在眼前,让她压抑已久的相思之情瞬间爆发,争抢着要去拿丈夫手中的望远镜,好像手中的望远镜就是家,就是近在咫尺的亲人。多重复合的画面,强烈的情景现场感让人走进蒙古人生活的点滴。镜头始终对准着女主人,对其脸部的特写,悲喜交加的表情,宣泄着浓浓的思念。

随着二人的前进,我们又看到蒙古族特色的奶茶制法,观看着他们打水,挤羊奶,扎蒙古包的生活场景。过程化,情节化的叙事手法表现了蒙古这个游牧民族千年的草原文化。月亮下众人扎着蒙古包,静谧的夜晚,皎洁的白月光,伴着画外音的轻轻歌唱,给人无尽的联想。第二天火红的朝阳从东方升起,镜头向远方缓缓拉伸,草原的全景在人们眼前,碧蓝的天空下几只羊吃着嫩草。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带来无穷无尽苍茫辽阔的草原诗画,营造出诗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在总结中国自1840年以来开始的追求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的艰辛历程时曾指出:一百多年来,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发动过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除赢得对日作战这唯一一场民族战争的胜利外,其余的对外战争皆以签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告结束。然而,即便这唯一一场胜利,也不被西方承认;因为在他们看来,日本是被美国主导的太平洋海战和随后投掷的原子弹制服,中国在二次大战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因积贫积弱的往昔纪录而不被普遍承认。正因为背负着倍受欺凌的屈辱历史,以致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当时人口规模已达五亿的新中国的傲然独立并没被看成是世界力量对比即将发生深刻变化的开端,相反,她再次被视作可轻易予以扼杀的对象。美国公然作出的全面卷入朝鲜内战并将其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从而对中国形成南北夹击的钳形攻势的战略安排无疑是其蔑视中国主权和安全并企图随意凌辱中国的骄狂姿态的真切体现。

然而,具有超凡的军事胆魄和洞微悉见的政治智慧的新中国统帅不仅毅然作出了出兵朝鲜的惊人决定,而且其麾下既英勇无畏又多谋善断的将士更以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变幻莫测的战略战术而使得这场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非对称战争结出超越所有人意料的结果;能有效对抗在装备、补给等各方面远胜自己上百倍且训练有素的强大美军并最终迫使其第一次在未能取胜的停战协定上签字,已然奠定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大国地位。

可以认为,抗美援朝不仅重塑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延续百年之久的中国听任列强随意宰割的屈辱历史由此宣告终结,而向来被世界默默忍受的强大国家可以为所欲为的霸权体制也由此而发生根本性动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变迁,这场战争之于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和平来说,其所具有的积极影响则愈发显得持久恒远。很难设想,如没有朝鲜战争所充分体现的中国人的勇气和战力,英国会心甘情愿的放弃对有东方明珠之誉的香港的控制;要知道,为了并不太知名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控制权,英国不惜对阿根廷发动跨越大西洋的激烈海战,并因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而至今仍旧将该群岛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毫不夸张地断言,香港与澳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相继顺利回归,在相当程度上是得益于从表面上看与其没有直接关系的抗美援朝的潜在影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纪录片《1921点亮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电视专题片《1921点亮中国》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上海广播电视台等联合摄制,共5集,分别为风起、潮动、选择、曙光、星火。

第1集风起解析厚重的时代背景,从辛亥革命开启中国革命年代开始,聚焦一代知识分子上下求索、寻找救国之道。

第2集潮动,详细阐述上海之所以成为党的诞生地的历史文化基因。

第3集选择表现的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经历了工读互助团、地方自治等种种尝试,与改良主义者、折中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分道扬镳后,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

第4集曙光放眼国际,描述苏俄和共产国际从外部帮助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始末。

在第5集星火中,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诞生后,先后推动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宣传,帮助各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纪录片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379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所看到的每一部影片都是有他背后所想要传达的思乡和表达的意义。每一次的观看我们都会有许多的感触和收获。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纪录片观后感作文,欢迎阅读参考! 阿里纪录片造梦者观后感(一)

在公司领导的推荐下,有幸知道了有一部阿里纪录片《造梦者》,阳高项目组织全体职工进行了观看,阿里纪录片造梦者观后感。这是一部令人感动且颇受感触的纪录片。

创业初期,马云等创始人就敢于制定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远大目标——改变世界。几十个人挤在居民楼内,像在黑网吧一样,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式,不考虑个人得失,不计较名誉声望,一心只为攻克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艰难险阻。

在为前路探索的时候,公司一旦决定要做一件事,所有人都能够放下个人的不同意见,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做好既定的事情,表现出超强的执行力和绝对的服从性。

面对新兴事物——阿里云,多数人不了解、不看好甚至反对,马云信任王坚,王坚敢于坚持理想。最终,这种信任和坚持让阿里云成为国内云计算领域的领头羊。

阿里人对企业的忠诚和热爱让人感动。在最艰难的时候,马云依然坚持每周进行培训,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使命,构建企业文化。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培训,让员工加深了对企业的了解,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正是这份忠诚和热爱,让阿里度过了非典隔离、经济萧条等一道道难关。

电建行业现在正处于萧条期,到处缓建、停建,而我们华鼎机械刚成立就遇上行业寒冬,和当年创业初期的阿里巴巴何其相似!阿里巴巴当年靠着信念、坚持和无以伦比的热情走出寒冬迎来了阿里的春天,我们呢,应该怎么做?

阿里巴巴有改变世界的远大目标,华鼎机械也有目标,那就是要做吊装行业的龙头老大,每一个吊装相关领域都是我们的目标市场。

阿里巴巴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遇到并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也免不了会有大大小小的艰难险阻。困难面前,阿里人从不低头从不服输,从不怕失败,敢闯敢干。当前,受大环境影响,我们也面临着困难,这时候,更需要我们像阿里人一样大胆想、大胆闯、大胆干,凭着我们的"专业敬业、诚信可信、安全高效",开拓新的市场,扩大业务范围,不要自我设限,从而走出新的更广阔的道路。

阿里人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对企业不离不弃,而企业对员工也一直是关怀信任。公司当前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我们也要像阿里学习,困难面前,企业要更加关心员工,员工要更加热爱企业,上下一心,摆脱困境。而不能像一些短视的企业和员工一样,遇到困难了,企业就想着减员,员工就想着跳槽,当真正走到这一步、出现这一幕的时候,也就是企业真要黄了的时候。

我相信,华鼎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企业,华鼎的员工都是忠于企业、热爱企业的好员工,在公司领导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企业终能度过难关,凭着华鼎人的信心、野心和忠诚热情、敢打敢拼的精神,一定能像阿里一样早日涅槃腾飞。 阿里纪录片造梦者观后感(二)

阿里巴巴集团16年来首次官方发布了纪录片《造梦者》,大量未经披露的创业细节被曝光,纪录片以马云先生创业为起点,记载了阿里巴巴历史上重大的时刻、节点。作为一名创业者,笔者被阿里巴巴的创业精神所感动,并对如此成就的取得表示由衷的敬佩,阿里巴巴已不再是单纯的企业,而是一种精神,一座指引创业者前进的丰碑。这将近1小时的纪录片包含丰富的内容,笔者现做一下梳理,并发表一下自己对创业的一些感受。

这个人要改变世界。

那年马云刚刚离开大学校园的三尺讲台,背负着自己的理想走南闯北,要钱、要资源,口口声声说要改变世界,很多人都在质疑他,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个子怎能改变世界?纪录片通过一些列珍贵的时刻,向我们展示了马云在阿里巴巴刚起步阶段所受到的挫折,没钱、没资源,到处碰壁,仅硅谷的投资人就拒绝他38次之多,我们不知道当时马云先生的心情如何,但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站在他的角度上去考虑下,当我们被拒绝如此之多还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成功从来不是偶然,成功是需要不断叩开一扇扇大门,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门,创业就是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去做怕而正确的事并获得成功的经验这也许是取得成就的不二法门,观后感《阿里纪录片造梦者观后感》。很多时候挫折对于强者是良药,而对于弱者却是致命的毒药,不断的打击让马云先生一次次获得失败的经验。

也许改变世界是一种情怀,连马云先生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真的能够改变世界,是机缘还是巧合?我们无从推测,但他却真的做到了改变世界,上市那天的致辞带有明显回应当年鄙夷目光的意味,但这又如何,因为毕竟他做到了。其实,马云先生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方向,阿里巴巴的情怀固然有可取之处,但战略、战术才是制胜的法宝,情怀能感动一时,却不能感动一世,正在将情怀付诸于实践才是阿里巴巴制胜的法宝。

我们不是马云,马云的成功也不可能复制,改变世界对于我们来说确实目标过大,我们需要向马云先生学习的恰恰不是情怀,而是脚踏实地,不怕挫折的精神,以及将理想与现实结合的能力。对于普通的创业者来说,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客户服务好才是最重要的。成功不是一种必然,而是偶然,马云先生的口号喊得再响亮,没有对趋势的把握,没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实,也不会成就今天的阿里巴巴,口号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

成功属于偏执狂。

阿里巴巴的成功并非马云一个人的功劳,马云在团队中可以说是最主要的贡献者,但不是唯一贡献者,阿里巴巴也不需要千千万万个马云,其在团队中是指路人的作用,也就是战略的确定人。在纪录片中我们已经看到众人对马云的否定,但其仍能抛弃一切固有的成见,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样的成功恰恰又不是一种偶然,我们上面讲的偶然是千千万万个因素汇聚在一起才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现在要讲讲必然。成功来源于偏执,在纪录片中我们很明显的感觉到了这点,一次次的被拒绝,一次次的叩开投资人的大门,一次次失败,一次次不断摸索才有了今天的阿里巴巴。回首阿里巴巴16年的历程,马云的偏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次力排众议,一次次决不放弃的精神,是我们众多创业者学习的榜样。这种偏执更多的是对一种大趋势的判断,而不像现在很多创业者只对某个痛点提出的解决方案,大的成功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尽可能的覆盖更多的人群,很多是传统的商业模式,做互联网式的改造,或是嫁接,所以我们在创业的时候应该对传统的商业模式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极尽可能的找到未来发展的趋势,小项目看现在,大项目看趋势。对于趋势的把握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如果我们还无法把握趋势,那么可以从最小的项目开始,先保证活下去,有机会可以尝试其他有巨大发展趋势的行业。

梦想的实现来源于执行。

不可否认,马云先生具有很强的执行力,这点我们在其不断面见投资人上就可见一斑。很多创业者都知道应该做正确的事情,但真到该行动的时候却打起了退堂鼓,各种理由层出不穷,道理谁都懂,就看谁敢去做。创业的思想很多人都有,但有几个真的能去做做基本的地推,叩开投资人的大门?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想得太少,而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换句胡适的话说,应该少谈点主义,多解决写问题。阿里巴巴团队的执行力有目共睹,这应该是创始人带领下的结果,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军核心人物,如果只会空谈,而没有实际行动,那么又有几人会陪你拼命呢?每天都有很多人想创业,每天都有很多创业点子被想出来,但想创业的人数和真正创业的人数相差却巨大,个中原由不言而喻。

成功源自强大的团队。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是马云先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也是马云先生能够带领阿里巴巴如此成功的原因。没有蔡崇信的阿里巴巴可能连资金都融不到,也就没有今天的马云,能留住蔡崇信是马云强大说服能力的体现。

蔡崇信的到来,从股权架构设计到阿里巴巴融资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可以说,蔡崇信是阿里巴巴腾飞的助推人,从此阿里巴巴走上了正轨。一个创业团队,最重要的是能力的互补,马云组建的18人团队,不敢说都能够能力互补,但对于当时情况却是完全足够。当所有人都迷茫的时候,一个团队的核心至关重要,马云先生这方面做得就很好,除了描绘出远大的理想,也用实际的行动告诉大家,他不断在努力,而且利益也得到分配。目前的创业已经早已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那种以家庭为基础的经营模式也早已被淘汰,剩下的是优质的内部管理以及良好的人员协作。创始人最重要的三个工作无非是找人、找钱、找方向,这里面笔者认为在找人这个方面应该花大力气。

成功源于不断的学习。

马云先生曾经讲过一句话,你可以不读书,但你不能不学习。学习应该是无处不在,没有哪一个初次创业者所有素质都具备,这就需要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学习,跟生活学、跟旁边的人学。淘宝的普及除了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影响,很重要的原因是解决了支付信用问题,支付宝就是这样一个产品,它的产生是根据国外先进的交易担保机制运营而生,如果马云先生没有对国外的这种模式进行过研究,哪怎么会有那灵光一闪的时刻?笔者最近正在研究华为的管理制度,除了根据中国国情而制定的规则外,很多都是向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学习,拿过来改造再创新,任正非也支持中高层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先进的经验,而且任正非本人也是无处不在学习,拿他看到某个电视剧,就能跟华为的现状结合起来,其实这已经是一种习惯,即无时无刻不把外部接受的东西加以华为化。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学习的精神尤为重要,懒得学就是自满,解决问题不能只靠天赋,很多时候要靠知识的积累及再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