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夸奖鲁迅的作文(精选20篇)

导语:鲁迅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问的推移被人们淡忘,它已经播散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激励着我们直血现实,勇于反省自我,不断前行。小编收集走近鲁迅的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5605

作文

1000

我眼中的鲁迅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关心进步青年,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做的多,珍惜时间的人,更是一个热于助人,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的人。

在一个北风怒号的日子,一个拉黄包车的赤着搅在地上跑着,“哎哟”那个人痛苦的喊了一声,一屁股坐在地上,心里还骂道:他妈的,是哪个缺德的家伙,把碎玻璃乱扔,海德拉子回不了家。碎玻璃碎片扎在他的脚里,血流如注,天渐渐的黑下来了,那个车夫嘟嚷着:“谁来救救我呀,我家今天已经没饭吃了,如果没人来救我,我接啊就过不了日子了呀,那位好心人来救救我呀。”

这时,周建人带着小周晔到鲁迅家,周建人恰好碰上那个车夫,得知情况后,飞奔到鲁迅家跟鲁迅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车夫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鲁迅告诉车夫:“等一下夹玻璃会很痛,你忍着点。”车夫想了想说:“为了能活下去,你们放心夹吧,如果不夹不但会发炎,在这世道还有可能活不下去,夹吧,没事的。”随后,鲁迅和周建人不仅把他的伤口处理好,还掏出自己的钱给车夫,让他在家好好养着,车夫感动的说:“两位好心的先生,你们真是天兵天将下凡,我都不知道该怎样谢你么了!”鲁迅回到家里,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常常的叹了一口气,心想:还有千千万万的苦穷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我一定要拯救他们,帮助他们,打到反动派,用笔杆子与他们做斗争。

在我的眼中,鲁迅就是这样这样一个热于助人,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心中的鲁迅先生作文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在小时候,妈妈从外地给我买来一本书,书面上画着一个人物。我好奇的问:“妈,这是谁?”“这是一代文学巨匠鲁迅!”从那时起,我便对这位削瘦弱小的老人有了印象,第一次认识了这位文学巨匠。

虽然,我还依稀忆起那一幕在我心中留下的记忆。但是,真正认识鲁迅,还是在小学。从那时起,我不仅眼睛看到了鲁迅,还在心中看到了鲁迅。

我从《故乡》中看到了鲁迅的身影,那对少年时代朋友闰土的怜爱之情,感受到了少年鲁迅的纯真和无奈,感受到了鲁迅一股从心中涌出的隐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又把我拉到了久远的年代里。我听到了童年鲁迅的欢笑,听到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听到了孩子们对戒尺的责备。

进入初中,我又进入了鲁迅的另一个空间,看到了鲁迅曾和我们一样从童年走过。

《祝福》中的善良的劳动妇女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残酷的统治和压迫下的悲惨命运,震撼了我的心灵。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使我们这代学生真正感到了封建制度是怎样的一个鲜血淋漓的吃人制度。

当我理解了鲁迅先生的作品时,它使我认识到鲁迅先生正是这样以笔来疗救我们这个受半封建半殖民统治的民族。“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鲁迅到日本留学,从学医治病到弃医从文治国,无不充分显示了鲁迅对民族、对祖国的忧患意识。在腥风血雨里的年代,“且介亭”中的鲁迅先生正是这样以笔作投枪匕首,为民众而“呐喊”。

生铁虽然硬但脆,钢却既硬又有韧性,因此,钢制的器物远比铁制的优越。做人也需要有点儿韧性,既不一味低头,又不鲁莽从事。我们中国,正是有鲁迅这样的人,才逐渐强大。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故事:鲁迅先生最尊敬的老师——藤野先生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 。他生于1874年7月1日,9岁时父亲亡故,由大哥二哥抚养。严九郎排行老三。他在读小学 时,同时跟酒井藩校教师 野坂先生学习过汉学。1892年4月,从福井学校 中途退学,进入爱知医学校,1896年10月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897年5月,得到医生开业证明书。同年7月后,在东京帝国大学 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担任一年级的解剖学理论,他还担任二年级的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一年级的专业课只有解剖学,一年级的正副班主任老师大体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担任。班主任老师管理的范围很广,据当时仙台医专规定,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管理教导、出席情况、考试成绩的统计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正副班主任老师负责。

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

藤野生活朴素,当时教授上课,来回都坐人力车,而藤野则是步行,他住在空堀町,离仙台医专有步行三五分钟的距离。鲁迅离开仙台前曾到他家去过,他送给鲁迅一张照片,背面写上:“惜别藤野谨呈周君。”鲁迅为了安慰藤野,曾故意说:“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是有用的。”据说后来藤野跟侄子藤野恒三郎说过:“周君是个好学生……但不是当医生的人。看来是为研究生物学才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恒三郎说,听藤野先生的口气,他是相信了鲁迅分别时为安慰他而说的想学生物学的话。

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成立,1912年仙台医专并入,成为东北帝大医学部,所有校舍、教职员、学生原班未动。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师,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

藤野因生活关系,认为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东京三井公司的慈善医院 就业。1919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乌镇和鲁迅的故居八年级作文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I woke up at half past eight this morning. Then i got up and had breakfast. Yesterday with you, i want to go to Wuzhen and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Lu Xun play. So , i got up early. I first went to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Lu Xun play. The facilities in the room, the decoration, the bed, the chair are all in ancient times. There is a big wall out here. Write "the hometown of Lu Xun".After visting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Lu Xun, i went to Wuzhen by through train. I spent 1.5 hours on the road. I came to Wuzhen, i feel that i came to Yunnan. Here is a water Village style. People go boating. Unfortunately, although the weather is good. The light of the sun is very strong. I am going to get a tan. It is still hot. I have got my back on my back. To travel once may have to pay the pr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

意思:我今早在八点半的时候就醒来了。 然后,我起床吃了早餐。昨天跟你们说好了,我今天要去乌镇鲁迅故居游玩的。所以,我早早的就起来了。我首先去了鲁迅的故居游玩。屋子里面的设施,摆设,床,椅子,全都是古代的样子。在外面还有一面很大的墙。写着“鲁迅故里”。接着参观完鲁迅故居后,我坐直通车来到了乌镇。我花费了一个半小时在路上。来到乌镇的我,就感觉来到了云南的我。这里有着水乡风情。人们出行都要划船。可惜的是,天气虽然好,但是太阳的光太强烈,快要把我晒黑了。我很热。吧我的后背都晒得蜕皮了。去旅游一次可能就要付出美的代价吧!

[乌镇和鲁迅的故居八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鲁迅的故事

全文共 135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来试着以一种私人的方式,谈论鲁迅先生。

第一,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

老先生的这张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意思是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法国人摆得出司汤达、巴尔扎克的好样子;英国人摆得出哈代、狄更斯的好样子;德国人摆得出歌德、席勒的好样子;俄国人摆得出托尔斯泰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好样子;20世纪的印度还有个泰戈尔,也是好样子———现代中国呢,大家想想看,除了鲁迅先生,哪一张脸摆出去,要比他更有分量,更有泰斗相,更有民族性,更有象征性,更有历史性?

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长得跟萧伯纳一般高大,像巴尔扎克那么壮硕,便是致命的错误。可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沈钧儒那样光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还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地"五四",非常地"中国",又其实非常摩登……

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

我喜欢鲁迅的第二个理由,是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70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是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综合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肯定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

现在我这样子单挑个所谓"好玩"的说法来说鲁迅,大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我不过是在众人的话语缝隙中,捡我自己的心得,描一幅我以为"好玩"的鲁迅图像。

随便举个微不足道的例子吧。在《看萧和"看萧的人们"》中,记录内山完造那边通知鲁迅说,萧伯纳到了上海了,正在孙夫人即宋庆龄家里吃饭,问他愿不愿意去见见。鲁迅于是写道:有这样的要我去见一见,那就见一见罢。

什么意思呢———鲁迅知道萧是大人物,鲁迅知道自己也是大人物。不去见,或赶紧去见;看得很重,或存心看轻,都没必要,都不恰当、不大方。其实鲁迅是想要见见的,又其实"特意搜寻着要去见一见的意思,倒也没有"。现在人家来了,邀请也来了,那么:有这样的要我去见一见,那就见一见罢。

这意思很深,也很浅,很率性,也很得体,他当时那么想了一想,事后这么写了一笔,很轻,很随便,用了点心思,又看不出怎样用心思,然而有这么一笔在———后来便写他去了,居然坐在那里看萧和众人吃饭,看萧怎样不熟练地使筷子夹菜———这就是我所谓的好玩,很不起眼的两句话,年轻时读到,不注意,中年后读到,我心里笑起来。

在回忆老先生的文字中,似乎女性比较地能够把握老先生"好玩"的一面。近年的出版物,密集呈现了相对真实的鲁迅,看下来,鲁迅简直随时随地对身边人、身边事在那里开玩笑。那年他送书给刚结婚的川岛,就在封面上题词道:我亲爱的一撮毛哥哥呀,请你从爱人的怀抱中汇出一只手来,接受这枯燥乏味的《中国文学史略》。那种亲昵、仁厚、淘气与得意!一个智力与感受力过剩的人,大概才会这样随时随地讲"戏话"。

我所谓的"好玩"是一种活泼而罕见的人格,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定义它,它的效果,绝不只是滑稽、好笑、可喜,它的内在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游鲁迅故居作文350字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去秋游,地点是鲁迅故里。我们坐上了大巴车,在车上我想那会是怎么样的地方呢?鲁迅长什么样子呢?

想着想着就到了,车一停,同学们像出了笼子的小鸟,蹦着跳着,跟着老师走在石板路上,过了一个又一个台门,两旁的屋子和东西旧旧的、有的还破破的。

我们来到了一个屋子,上面四个大字引人注目,原来就是“三味书屋”。一进去,我迫不及待想去找老师说过的“早”字,可是太远看不清楚。我还想去那桌子上坐会儿,玩一下时间穿越,跟鲁迅一块儿上课。听导游阿姨在讲故事,我听了一会儿,故事里鲁迅刻了“早”字以后,再也没有迟到了。我也想把早字记在心里,上学不迟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还去看了鲁迅的铜像,他的目光看上去很严肃,很坚定,但我感觉很亲切。我想他一定是一个伟大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心中的鲁迅作文300字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手捧一本鲁迅先生的《自嘲》,我看得正入神,不禁念出了声。

我感慨于鲁迅甘愿为人民做牛做马的高尚品质,称赞与鲁迅奋力与反动势力作斗争的伟大精神。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却染不掉那豪言壮语;病魔吞没了他的健康,却吞不去那豪心壮志。一心为百姓,甘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伟大的人,岂是三言两语能诉说出来的?

五十六年为一生,沧海桑田不退缩。鲁迅并不漫长的人生从来没有歇息过,一路向前,不畏荆棘,风雨兼程。为的是什么?为了人民。一生中能遇见这样的人,怕是死而无憾吧?

光阴辗转,日月如梭。黑暗夺去了鲁迅先生宝贵的生命年华,化作青青野草,春风拂来,舞动着的是那不朽的希望与精神,与天同在,和地共安,生生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续写鲁迅和闰土分别时的情景作文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续写鲁迅和闰土分别时的情景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跑进我的房子里去。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当时闰土是怎样同意回家的,我已记不得了。也许是伤心、留恋、悲痛、惋惜已充满了整个头脑。只记得那天的雪特别大,闰土收拾了一下便来与我告别,脸上还有流过泪的痕迹。整整一个四合院内毫无他人,我两有好多话要说,可都无以开口,我们中间好像有一堵无形的墙把我俩隔离。我俩只有默默对望,大雪已披满了整个人,热泪一颗一颗往下掉。

闰土的父亲来叫闰土了,我披上外套一直把他送出了城。身后那一串串长长的脚印还留在我的记忆深处。闰土当时也很伤心,只见他一只手被父亲牵着,头还不时的回头望。雪仿佛又下大了,但我知道再见的机会很渺茫。此时,只有两颗炽热的心还在互相牵挂,在狂风大雪中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我用目光一直看到他在大雪中消失。

后来过了几年,闰土的父亲来给我家当忙月,闰土托他父亲送我几只很好看的鸟毛与一包贝壳。我见物思情,眼前又一次看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但这只是永远埋藏在心里的一个画面了。我不觉又泪眼朦胧,我知道此时在海边的一个村庄里一定也有一个小男孩在思念着我。我也让闰土的父亲给闰土捎过几次东西,至于闰土见了我的东西会怎样?我便不知道了。以后的日子,我也很想再见到闰土,但估计也只是我埋藏在心里的一个愿望罢了。

[续写鲁迅和闰土分别时的情景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致鲁迅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我怕奥数,也怕英文,但并不怕你,并且还非常热爱你——周树人。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你嫉恶如仇,不畏强权。无论是北洋军阀,还是国民政府;无论是对吃人礼教,还是对无耻之徒,你绝不妥协,永不宽恕,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敢于正视淋漓鲜血。你以笔为戈,针砭时弊,嬉笑怒骂,入木三分。权贵闻风而寒,人民听之而欢。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你铁血丹心,呼唤光明,为了饱经沧桑的祖国,为了水火之中的国民,上下求索,九死不悔。你将炽热的目光投向底层的人民,把自己的悲悯倾注到如椽巨笔之下,让思想的熔浆汇成滚烫的激流。《祝福》《孔乙己》《阿Q正传》灼到了国人隐秘的伤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纸面上流淌的文字如同泣血杜鹃,不信东风唤不回。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你怒发冲冠,反映着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你双目炯然,窥视着社会的黑暗色彩;你唇舌紧闭,控诉着对这人间的满腔愤气。你的眉总是那么的浓黑,凝聚着你内心的热血。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你期望用你的热血洒出希望,拯救民族危亡。双颊之间的消瘦是你瘦骨嶙峋的体现,我能看出你对社会的忧虑与控诉。你不满,冷眼地看着这个世界,你的目光有时像一把利剑,尖锐地刺痛黑暗的心脏,让世人既敬仰又畏惧。而你视文学青年如自己的孩子,宽厚仁爱,为他们校对、批改、自费印刷、写序……

让我跨越时代的鸿沟,紧紧握住你的手。这是执着“金不换”之笔的手,温暖如春,我能感受到“民族魂”中奔涌的血流,“血沃中原肥劲草”。就是这双手,在晦暗如磐的长夜里,投出一把把如闪电般的匕首,刺破浓黑的天幕,让我们看到日出东方。

我不怕你,周树人!我热爱你,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鲁迅话题作文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一直认为鲁迅先生的作品生涩难懂,还不如老舍、曹文轩的好。看看人家的作品,多生动、有趣。而他的呢?俩字——生硬!因此,每当新的语文课本发下来,我阅读里面的文章时,视线一触碰到“鲁迅”二字,便会立马逃开,不到老师讲课文时决不会再看——反正看了也看不懂。

这样的抵触情绪一直跟随着我进入了中学时代。由于接触到鲁迅的文章越来越多,这股情绪竟在不知不觉中消散了。先生的文章开始一篇篇地从我心上淌过:从《少年闰土》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藤野先生》到《雪》……在这些文章里,我看到了他无忧无虑的童年,看到了他弃医从文的忧国之思,看到了他辛辣的文字“像一把利刃直插敌人的胸膛”。

我于是对先生有了敬意。那个时代,因先生的妙笔,在我眼前变得生动而鲜活。是啊!我早就应该想到,先生处在一个荒芜而落着黑雨的时代,而先生是孤独地在与那个时代抗争啊!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先生以笔为武器,不屈不挠地唱出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义无反顾地拨开笼罩在国人眼前的大雾。于是,阳光透了进来,刺痛国人麻木的神经。

先生啊!鲁迅先生!

我读你,读懂了你对腐朽社会恨之入骨的情感,读懂了你“先天下之忧而又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心,读懂了你对理想的追求、对国家强盛的希望。正因如此,你才会写出如此尖锐的文字吧!

看着课本上你黑瘦而严肃的画像,我不禁对你肃然起敬。

先生,鲁迅先生,你的尖锐让我永远记住了你。

一个初中生对鲁迅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十分难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鲁迅刻“早”字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着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与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与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与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与治学精神,那个曾经难鲁迅留下深赢得记忆的三味书屋与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十七岁时从三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1906年鲁迅又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鲁迅是中国文坛的一位巨人,他的着作全部收入《鲁迅全集》,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泛地在世界上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鲁迅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大全

全文共 1892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们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鲁迅一样的。鲁迅和我们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朝夕拾》是鲁迅先生对早年生活的一种追忆,里面有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有他对老师和朋友的记忆。很早以前我就读过里面的《藤野先生》一文,对他描写的那个又黑又瘦,教学严谨的老师印象深刻。

读书的时候就读过鲁讯先生的文章,这篇文章里“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对这一段我印象深刻从这篇文章里学习鲁讯先生的写作方法。

这一篇是叙事散文,从文中充分表现出鲁讯先生的爱国精神,因为无法苟同于当时中国人的态度,为了唤醒、拯救当时已经麻木的中国人,他也在此时改变了学医救国的初衷,虽然从此与藤野先生分别,但藤野先生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和真挚无私的爱给了鲁讯先生极大的鼓舞。“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于是点上一支烟,又继续写此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讯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___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奠基人。从他的文章中不但可以学到文学写作技巧,还可以从中学习,他的高风亮节情操和那无畏的___精神。

我喜欢的中国作家,除去三毛,就是鲁迅先生了。这本书当年出版时拟订的名字是《旧事重提》,想来是鲁迅先生嫌题目太直白,便改成了《朝花夕拾》,在此书中,当然也有鲁迅先生一贯的讽刺辛辣,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老年人回忆往事时的脉脉温情。

书中的十则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这故事,当时,中国在邻邦日本的心中的确是一个弱国,可是,当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话,便没有来由地心痛起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让我想起在郁达夫先生的《沉沦》中,那个在心中默默呼唤着“祖国啊,你怎么不快点强大起来,你的儿女在这里受苦那!”的留日少年。这种国人,希望祖国强大而不去努力,只是无助地祈祷,让人不仅怜悯他。但是那些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杀头,而且还与日本人一同欢呼的国人,那种骨子里的麻木不仁,不仅可怜,而且!可恨!读了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在中国抗日战争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来到了中国,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救死扶伤”成了他的最高使命。在面对即将爆发的战争时,他也毫不退缩,丝毫没有回国的意愿,而是坚持留在了中国,最终在为病人手术时不幸被感染,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藤野先生和白求恩医生,他们都为了自己的使命拼搏着、奋斗着,而且有着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这不仅让我感动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为何意,作者在此则中更着力描写的,是藤野先生严谨的教学作风,对作者真诚的关怀,还有,对于中国,对于“人”的热爱。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恩师的赞扬与牵挂。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耐心辅导,是希望将日本精湛的医学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人们治疗身体上的疾病,在此,藤野先生将医术还原到了它本来面目——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学医,而不是以自己个人的利益为目标,着实可敬!

在文章的末尾,鲁迅先生写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断地“写为‘正人君子’所厌恶的文字”,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敬佩。

其次,《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原本培养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图》,竟然在孩子心中留下可怕的阴影,使其觉得“白发的祖母,是和我不两立的人”!

《二十四孝图》,和《风筝》(《呐喊》鲁迅所想表达的实际大同小异,这可以说是旧中国教育制度上的欠缺,难道这不是中国的弱点所在吗!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以笔作枪,字字掷地有声,这本(朝花夕拾),虽是回忆性的散文集子,但丝毫不改其风貌,对于作品中所指出的旧中国的弊端。

在过往的日子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而如今,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身为国家未来栋梁的我们,怎能不为了中国而去努力呢?

暑假中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文,十分的优美。在这组文章里,作者追怀青年时代的往事,既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的怀念,又真实地书写了戊戌变法和辛亥___前后作者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所经历的种.种生活,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旧社会。其中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使我在读文章时,仿佛也在品味着自己的生活。

朝花夕拾是一篇好文章,值得每一个人去看,去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鲁迅的一生

全文共 2643 字

+ 加入清单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1881年9月25日出生,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

三味书屋

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乳房》、《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

鲁迅

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着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着《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

求学时期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作官的道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俗称“师爷”),倘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着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着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着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欺凌。

鲁迅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

鲁迅先生画像

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他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青年时期的鲁迅

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3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一场电影中,鲁迅看到众多的“体格强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鲁迅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他已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于是他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不但为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场面非常壮观。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鲁迅的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浓密的一字胡,直竖起的硬发,一双枯瘦的手,一对深沉而明亮的眼睛——他就是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他不常笑,他常在思考,怎样为国家做出贡献。他眉头紧锁,却从来没有为生活的压迫而放弃过——他就是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鲁迅。

鲁迅,这样一位大文豪,从不诉苦,从不抱怨。他同新时代的青年一起奔跑,洒下的汗水培育出一代新星。他深爱着中国,却十分憎恶那些奸佞小人。他勇于探索,从不畏惧困难;他珍惜时间而爱憎分明。鲁迅,这样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值得每位爱国人士永远铭记。

鲁迅先生的故事流芳百世。鲁迅先生的侄子周晔记录下了这样一幕:当鲁迅遇到一位脚受重伤的车夫,鲁迅先生仔细地为车夫包扎好,将自己的血汗钱给了他——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在鲁迅去世的时候,有多少人为他哭泣!鲁迅的精神支持着我们做着善行,虽然我们做的远不如他。

他的文章实行着批判主义,那是因为他对那个时代的失望和不满。他是一位战士,一位以纸为弓,以笔为箭的老战士!鲁迅先生,以我浅薄的学识,我要赞美您,永远向您学习!

鲁迅,他便是凌晨的那颗启明星,引领我们向未来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鲁迅人物传记作文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伟大—这就是我对鲁迅先生的第一印象。因为鲁迅先生日夜为改变民族的命运而忙碌着。身体瘦弱的鲁迅先生却是文学上的巨人。鲁迅先生幽默,且不乏亲切。在我看来,他是平凡而伟大的人!

鲁迅先生去世的时候,终年才55岁,却写出了无数经久不衰的作品比如《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被译成了外文广为流传。但被世人所敬仰的鲁迅先生却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时,意识到华人“华人的病不在身体上,而是在心理上。”于是鲁迅先生决定拿起笔,通过自己的文章来呼吁所有的华人,所以有的人说:“鲁迅先生的笔是同黑暗作斗争最厉害的武器。”

鲁迅先生那爱读书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去学习。人们把鲁迅先生誉为“民族魂”,原因是鲁迅先生或者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鲁迅先生给人民当牛做马,却毫不骄傲,更不曾骑在人民的头上高呼:“啊!我多么的伟大!”所以,群众们把鲁迅先生举得很高,很高。

鲁迅先生也从不突出自己的地位,卖弄自己的知识。鲁迅先生只是默默地接受人们给他的荣誉和赞赏。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鲁迅先生的文章永远是中国历史上最璀璨耀眼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鲁迅药读书笔记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之所以取这个名号,与老师上课提及的鲁迅先生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有关。所以最近又重新拿起了鲁迅先生的小说,细细品味了一番。。。。。。故事发生在一个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了一半洋钱。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他要去买“人血馒头”给自己的儿子小栓治病,天气虽冷,老栓到觉得爽快,仿佛变了少年,得了神通,跨步格外高迈,而当他从康大叔接过馒头之后,他的精神全在一个馒头上,仿佛抱着一个婴儿。

相信很多人看了,都会觉得很荒谬,这和古人求符泡茶治病有何区别呢?而华老栓却跟捡到宝一样,罔若不知。而更荒谬的是这个用血浸过的馒头凝聚着华家夫妇大半辈子的心血。相信,很多人会被这一幕感动。但是恰恰相反,我觉得可悲。假若华老栓有多个儿子,他还会不会倾其大半生的积蓄去为不可救药的儿子治病呢?答案是很肯定的,不会!不只有一个儿子,而有多个儿子,足以让华家传宗接代,那本就贫困不堪的老栓还会不会。。。。。。。因为他还有别的儿子,足以保华氏香火不灭,所以这爱变了“质”。试想老栓生活的年代,尽管当时的封建制度已经土土崩瓦解,但像老栓这一把年级的人,“思想蛀虫”已经深入骨髓了,他的脑子里充盈着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华大妈也被“三从四德”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为了华氏的香火,为了到阴间给自己的父母一个交代,他们必须救自己的儿子,相信这种行为,与其说是父母对儿子的爱,不如说是对祖宗的孝吧!

而在另一边,一个资本主义者,夏瑜被处死了。而夏瑜的血,也就是这人血馒头的来源。但是,这个革命者的死并没有给老栓这些人的生活带来什么风浪。他才不管被砍头的人为何流血。如果这血救不了儿子,他便会觉得这没有什么价值。这就是以老栓这典型人物为代表的“民痞”的声音。

这里的底层人民是麻木不仁的,只要与自己不相干的,那么把杀人也看作一种热闹,“颈项伸的很长,仿佛许多鸭子被无形的手抓住了,向上提着”。他们没有受过教育,愚昧无知,即便康大叔是个大恶人,但他告诉老栓什么时候杀人,且人血馒头能治病时,老栓两口子真的是异常感激,就如今天俗话所说:别人把你卖了,你还替别人数钱呢!

而据当时背景了解,革命者夏瑜隐喻了革命烈士秋瑾,对“民痞”的奴性和麻木不仁让我们不禁思考,如果中国民族没有觉醒,那革命就永远无法成功,只有充分发动群众,共同斗争,才能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游鲁迅公园作文400字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一家去了鲁迅公园。不过你可别以为我们是在绍兴哦!这鲁迅公园可是青岛最有特色的临海公园,里面有红色的礁屿,有天一般蓝的海水和碧绿的松树。

我们一进鲁迅公园的大门,就看到了金色的沙滩:有些人在沙滩上漫步,时不时拾起一些五光十色的贝壳,一群小孩子在沙滩上堆起一座座沙堡……

我最开始筑了一个大坝,大坝用石头和绿藻组成,分为外二坝和内一坝,可以把潮水挡住。后来爸爸也加入了筑坝大军。我们把海藻夹在石头缝里,大坝就更加牢固了。我和爸爸这个大小孩玩得不亦乐乎。

之后,我们又去礁石边捡贝壳。爸爸十分幸运,他的火眼金睛在礁石缝里发现了一只米粒大小的螃蟹。他用一只碎贝壳小心翼翼地把螃蟹盛了出来。我们把小螃蟹装进了矿泉水瓶子里。为了模拟生态,我在里面装了绿藻和小石头,我还在礁石缝里撬下来许多螺蛳放到了瓶子里。不知道小螃蟹是否喜欢我为它静心布置的家园?

爸爸曾给我讲过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海边拾贝的故事,我就在想闰土会不会和我一样那么会玩呢?但我猜闰土肯定没有一个陪他一起堆城堡、捡贝壳、抓螃蟹的老顽童爸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鲁迅公园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到了青岛,我们首先来到了鲁迅公园。为什么要先来鲁迅公园呢?因为我是绍兴人,鲁迅是绍兴的名人,所以我们要先看他。

走着走着突然,我发现前面有一尊鲁迅的雕像。他正站在花坛旁边,笑眯眯地看着我们。我赶紧走上前,和“鲁迅”合了个影。啊!太好了!我终于在青岛看见鲁迅了!我们走到公园里面,看见里面是一片蓝色的海洋,在太阳光地照射下,大海变得格外美丽,让人来了不肯返回,真是太美了!这时,我看见一片绿绿的、软绵绵放在手上热乎乎的海草。踩在脚下滑溜溜的,真好玩。妈妈说她的名字叫:浒苔。这时,爸爸喊我过去看一样礼物,我好奇地走了过去,只见爸爸拿着一只小螃蟹,我接过小螃蟹,放在手里,小螃蟹在我手上爬来爬去,好像想逃出去,妈妈劝我放了小螃蟹,可我好像没听见似,就管自己玩。过了一会儿,爸爸叫我回去了,我依依不舍地放下小螃蟹让它回大海,我跟着爸爸妈妈回酒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心中的鲁迅作文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破四周沉沉的黑暗;一头不屈的硬发,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作文 我心中的.鲁迅。他,就是鲁迅。

鲁迅先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教育家、革命家,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的一生都是坎坷不堪的。开始,他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到了后来他有弃医从文,放下手术刀,拿起手中的笔,用比作武器,用文字做军队,一次又一次对其他党派反动派进行猛烈的进攻,揭露他们肮脏丑恶的嘴脸。鲁迅先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批判中,孤身一人走上了为民族、为人民的奋斗之路。这一路上,鲁迅先生一次又一次受尽迫害,尝尽辛酸。自己写的文章屡次被查封,但他依然不放弃,不惧迫害,顽强拼搏。他用满腔热血实践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追求,他用笔划存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鲁迅先生不怕困难,三番五次地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他是中国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是进步青年永远的导师。

鲁迅先生关心青年、爱护青年,对青年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小学六年级作文《作文 我心中的鲁迅》。他给予那些失落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进步青年鼓励,给予他们父亲般的慈爱,温暖的关怀。他还亲自接待了来访青年500名,亲自给青年回信3500多封,帮助过的青年更是不计其数。

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是我们更深地了解了鲁迅。在我心目中,鲁迅先生幽默风趣,平易近人,他关心做过的下一代,在危险与迫害面前毫不退缩,永不屈服的人,是一个不拍困难,忧国忧民,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爱憎分明的人。

他用自己的文字呼吁人们,幽默中闪烁着睿智与深刻,虚弱的身体中却包含着中国人的骨气和一颗有份深沉的爱国之心。这,就我心目中的鲁迅;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走进鲁迅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在小时候,妈妈从外地给我买来一本书,书面上画着一个人物。我好奇的问:“妈,这是谁?”“这是一代文学巨匠鲁迅!”从那时起,我便对这位削瘦弱小的老人有了印象,第一次认识了这位文学巨匠。

虽然,我还依稀忆起那一幕在我心中留下的记忆。但是,真正认识鲁迅,还是在小学。从那时起,我不仅眼睛看到了鲁迅,还在心中看到了鲁迅。

我从《故乡》中看到了鲁迅的身影,那对少年时代朋友闰土的怜爱之情,感受到了少年鲁迅的纯真和无奈,感受到了鲁迅一股从心中涌出的隐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又把我拉到了久远的年代里。我听到了童年鲁迅的欢笑,听到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听到了孩子们对戒尺的责备。

进入初中,我又进入了鲁迅的另一个空间,看到了鲁迅曾和我们一样从童年走过。

《祝福》中的善良的劳动妇女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残酷的统治和压迫下的悲惨命运,震撼了我的心灵。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使我们这代学生真正感到了封建制度是怎样的一个鲜血淋漓的吃人制度。

当我理解了鲁迅先生的作品时,它使我认识到鲁迅先生正是这样以笔来疗救我们这个受半封建半殖民统治的民族。“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鲁迅到日本留学,从学医治病到弃医从文治国,无不充分显示了鲁迅对民族、对祖国的忧患意识。在腥风血雨里的年代,“且介亭”中的鲁迅先生正是这样以笔作投枪匕首,为民众而“呐喊”。生铁虽然硬但脆,钢却既硬又有韧性,因此,钢制的器物远比铁制的优越。做人也需要有点儿韧性,既不一味低头,又不鲁莽从事。我们中国,正是有鲁迅这样的人,才逐渐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读鲁迅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说实在的,我并不很喜欢鲁迅,因为他写的文章,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总会充溢着那么浓的政治味道。搞不清楚这个人的心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愤怒和不平。

可在了解了鲁迅的生平事迹后,起先的想法改变了,并且又增加了很多敬佩、崇拜的情愫。

他生活的那个,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人吃人的封建礼教,黑吃黑的政治阴谋,而那些“正人君子”们却对水火之中的人们熟视无睹,这样的年月,当然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愤怒!当然有人要鸣不平!

1902年3月,22岁的他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离开祖国远渡重洋,来到东瀛日本。起初,他还立志当一名医生,“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诊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期便去当军医。”然而,当他发现中国昏暗的根源其实是国人迂腐麻木的思想后,毅然决定,用思想拯救人心,用文字做抗争的工具,反帝反封建。

在了解了鲁迅先生奋斗的一生后,才真正体会《雪》中的那句话:“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文如其人,鲁迅先生的一生就如他笔下的朔方的雪,一直在孤独地战斗着,就像那雪一样,在向其所处的冬天示威。敢斗争,敢批判,这种朔方之雪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赞美!

于是,我总感觉心里似乎正下着那场北方的雪,鲁迅,这个孤独的人,就好象孤独的雪,一直指引着我。

可以想象,天宇凛冽,只有雪杂苍穹间驰骋,“决不粘连”,虽然孤独,却甘于不被理解,义无返顾,决意向死而生。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