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关酒的历史(精选20篇)

浏览

1127

作文

1000

曲突徙薪的历史典故_1000字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

【释义】曲:弯;突:烟囱;徙:迁移,移动;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历史典故

霍光,字子孟,他是西汉中期的权臣,汉武帝临终时,霍光遵从遗诏辅佐汉昭帝。汉昭帝死后,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又迎立汉宣帝。霍光执政二十多年,辅佐汉昭帝、汉宣帝两代帝王,有功于汉朝,受封为博陆侯。

茂陵的徐生看霍氏家族生活过度奢侈,曾经多次上书汉宣帝,请求不要过分放纵霍家,对于他们奢侈成性的生活应该及时加以制止,以免造成后患,但都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霍光死后,果然有人告发霍光的后代阴谋叛乱,汉宣帝下令镇压,给举报、镇压的相关人给予了奖赏,而茂陵徐生没有受到任何奖赏。因此,有人给汉宣帝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客人去拜访他的朋友。客人看到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筒的,在周围还堆满了干燥的柴草,便对主人说:“要把烟囱改成弯曲的,并把干燥的柴草搬到别处去,离开烟囱越远越好。否则的话,将要引起火灾。”主人听了不置可否,心想: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没有什么事,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过了不久,这家果然失火了。邻居们纷纷赶来救火,大家共同努力,终于把大火扑灭了。主人于是杀牛摆酒,感谢救火的邻居们。凡是救火时被烧伤的都被安置到上座,其余的则依次而坐。主人举杯敬酒,感谢邻居们的帮助,却始终没有提到那个建议改建烟囱、搬走柴草的客人。

于是,有一个人对主人说:“假如听从客人的劝说,就不会发生火灾,也不用杀牛摆酒了。现在感谢各位前来救火的邻居,却忘掉了那位劝您防患于未然的客人。”主人听后才明白过来,赶紧命人请来了那位客人。

汉宣帝听完了这个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就赏赐给茂陵徐生绢帛十匹,并任命他为郎官。

【成长心语】

习惯是很可怕的,如果你习惯于安逸的生活,便会失去改变的勇气;如果你习惯于一个人的照顾,便会失去自理的能力……当一切都变成习惯时,人生也就变得平淡如水了。并非所有的习惯都会将你引向如水的幸福,有些习惯本身是具有危险的。一味地按照习惯去考虑问题,不仅不能使危险远离自己,防患于未然,反而会使危险一步步逼近,直到爆发。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将危险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汉族形成历史

全文共 1100 字

+ 加入清单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汉族的先民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见母系氏族制)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见父系氏族制),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 公元前21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几个王朝。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 以与蛮、夷、戎、 狄相区别。但是,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 春秋(前770~前476)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仅与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而且是两个最强大的华夏诸侯。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了秦朝,随后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馀年,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与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五胡乱华,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进入中亚和云南。到明,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后满人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清朝后期为充实边疆,准许汉族进入中国东北,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量引入山东汉族.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将记住荆轲高一作文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巨轮辗过一个又一个的千年,时光消磨了英雄豪杰的那仿佛亘古不变的繁华哀伤。在这些早已碎成粉尘的过往里,我多想回到两千年前的易水河畔,问那人:悔否?

也曾有过少年的潇洒,也曾不因世事而心中泛起波澜,也曾只凭一腔热血、侠义心肠而云游四方,那时的美好令人眷恋,然而在年华一刹过后,他却迎来了寒风萧萧的易水诀别。

徵音涕泣,羽奏惊心,来自远古的乐律从厚重的云层中传来,吟唱着荆轲的悲壮与豪迈,在那个时代,无数人为他白衣冠以送之,他为着心中的“义”,带着无数人的期望,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人生在世数十载,他为信义而活,亦为信义而亡。一朝刺秦,几声长笑,他的侠肝义胆终成千古英名。人们常言道:“英雄不把穷通较”。曾经风华正茂的青年,转眼变化为尘埃。他的失败加速了燕国的灭亡。欲速则不达,后人也因此引以为戒。尽管后人对于他刺秦之事众说纷纭,然而历史的眼光是公正的,它不会妄加评论,它会记住荆轲。但是,他终究是败了,败在了秦王的剑下,也败给了自己。有人说,荆轲刺秦就是一场以卵击石的闹剧,而这个闹剧的主人公荆轲不过是个荒诞愚昧的武夫,也有人说他是个空想连篇,不着实际的政客。然而他们是用自己的目光俯瞰着这已成定局的尘埃往事,不言其它,只言成败。但是历史的双眼是明亮的,它不会妄加评论,它会记住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渐止,周遭的一切又归于平静,地图散落在桌案上,地上还有未干的血迹,炫丽的宫殿里,珠宝玉器都是暗淡的,摄人的仅有荆轲那一如清水的眸,他笑道,无悔!

我想,这样的人,别人或许终其一生也不会明白,在这世上,曾有那么一种感情长久地存在过,它超乎生死、除强扶弱、一诺千金。这种感情绚烂而长远,他用一时的行动换来了几代人长久的记忆,他的名字也曾为天下所知,为人所傲,可在如今这过分理智、各谋其利的社会里,却是遍寻无果。他就像一盏长明灯,但是在岁月的沉淀过后,这盏灯逐渐淡入风尘。可是历史的记忆是长久的,它不会遗忘荆轲,它会记住荆轲。因此,两千多年后的我,才能在历史的记忆中追逐那身影,盼望与之同行。

时间经不住流逝,岁月受不住蹉跎,年华经不住辜负,但历史经得住时间的沉淀,历史的记忆是永恒的,它将记住荆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的回眸作文

全文共 203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到武汉的第八天,早上起来,看到外面阳光灿烂,晴空万里。吃过早饭,爸爸和妈妈就带着我坐上公交车一起前往位于武昌东湖路的湖北省博物馆!

虽然一路上汗流浃背,强烈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睛,我的兴致却很高。公交车晃晃悠悠前行着,大约四十多分钟后,穿过武汉长江大桥,我们就进入了东湖风景区,一片绿色流入眼迹,我不由得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眼前的景色真美:远处山连着山,连绵不断;近处湖光荡漾,湖面上波涛起伏,湖光与青山绿树相映成辉。远处的青山是由多种绿色渲染而成:深绿、浅绿、黄绿、青绿……层次分明却又相互融合,而那高高低低的群山在绿色的映衬中既不显得冷峻挺拔,也不是那么孤芳自赏,到更像一位江南美女亭亭玉立,矗立在东湖边含情脉脉地眺望泛着银光的东湖。在绿树的掩映中,可以隐隐约约看见那些亭台楼阁的一角,让人眼前不由得一亮。

环山的路如松树虬枝盘曲而上,车子随着山路蜿蜒而行,时而快,时而慢,时而爬坡,时而下坡,路两旁笔直的松树,高大的梧桐树,会开花的羊角树,挺拔俊秀的银杏树和那些不知名的树木投下斑斑点点的树荫,让人如入山阴道中!

湖北省博物馆馆区内绿荫掩映,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临时展览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一个硕大的“品”字。其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品”字上面的“口”字是与下面的两个“口”字通过连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省博物馆并不像我之前看到的武汉市博物馆按通史陈列的方式来进行展示,而是根据馆藏文物特点,推出了十一个专题进行展示和陈列。每个展厅都别具特色,令人流连忘返。

我们拾阶而上,进入左手边的大厅,一阵凉风迎面扑来,真凉快!首先印入眼帘的是“郧县人”展厅,这个展厅以“郧县人”的发现为主线,向我们展示了旧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生活工具及他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对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屈家岭”展厅则为我们展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定居生活和史前文明发生的过程;“盘龙城”展厅则展示的是商代“南土”黄陇盘龙城城址的考古发现,那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兵器钺、戈、弩,盛酒的觚、爵、斝、罍,祭祀用的簋、尊、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单单是因为每一件青铜器散发出的那独特的光芒,还有古人那卓尔不凡的智慧和铸造工艺,无一不体现了长江中游高速发展的文明程度。

通过长长的连廊我们来到了“曾侯乙墓”展厅,这间展厅主要展示了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精品,以礼乐文化为主,特别是曾侯乙那套完整的编钟让人过目难忘。巨大的编钟矗立在展厅正中间,这是一套如此精美的编钟,每一口钟上都有精心绘制的纹饰,站在玻璃窗外静静凝视那编钟,仿佛可以听见它悠扬的乐声绵延了几千年,诉说着历史的更替变化。

和“曾侯乙墓”展厅紧挨在一起的是“越王勾践墓”展厅,这个展厅里最吸引人的是那把越王勾践剑,历经千年的岁月,剑依然完好无损,青铜的剑身在黄色的灯光下散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光芒,似乎在告诉参观的人们它曾经的辉煌的战斗史!

边走边看,“九连墩记事”展示陈列的展品则为我们讲述的是考古发掘的过程和楚国高级贵族墓的墓葬文化。“秦汉漆器艺术馆”为我们呈现了各种造型奇特、品种繁多、彩绘精美的最具特色的秦汉漆器:彩绘凤鸟纹漆圆奁、彩绘凤形漆勺、彩绘凤鱼纹漆盂、彩绘牛马鸟纹漆扁壶、彩绘豕口形漆双耳长盒……每一款漆器都展现了手工艺人高超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想象力,让我忍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书写历史——战国秦汉简牍”以湖北省出土的战国秦汉时期简牍和书写工具实物为主,使我们对古代先民的“书籍”和“书写”都有了一个直观感受,同时也领略了汉字象形文字的不同形态之美和气势磅礴之美。

上到二楼,我们来到了“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展厅。展厅展示的是明初梁庄王墓出土的遗物,那些金银器物镂刻精细,青花瓷美观大气,无论哪一件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与它毗邻而居的“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瓷器精粹”展厅又是以青瓷、青花瓷、官窑瓷器和精美的玉器展示为主。那些玉器散发着温润柔和的光芒,静静地躺在陈列橱窗里,好像在给我们讲述着发生在它们自己身上的那些个动人的故事。我站在展台前,默默看着这些被雕琢成动物、植物、人的玉器,心里想:它是被哪一位能工巧匠雕琢出来的?你瞧,那只有手掌大小的一块白玉上面竟然雕出了十八个姿态各异、表情迥异的罗汉;那只有大拇指甲盖大小的玉雕出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羊;还有那十二生肖玉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而位于右手边的“馆藏明清书画”展厅则选取了明清两代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书法流派人物作品予以呈现。“荆楚百年英杰”展厅展示了近代以来,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科学文化和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革命家、历史人物、文化俊杰、科教精英的事迹和介绍等等!

博物馆的这些展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也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湖北省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作文700字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1949年8月19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胜利的战歌响起而宣告结束。

岁月匆匆走过七十年,战火的硝烟早已随风而散,而那串饱含屈辱的数字,那段历经沧桑的国史,那份不堪回首的往事,却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国公民的心中。

南京。曾经的欢声笑语,曾经的幸福和谐,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它的那一刻,当沉默寂静被打破的那一刻,就永远凝固了。

清晨,它睁开惺忪的眼睛,远处传来震耳欲聋的枪炮声,迎接它的是日本侵略者的践踏和蹂躏,他们拿着鲜血淋淋的刀与枪,对它进行大肆的狂轰滥炸。天桥断裂了,铁轨扭曲了,一座座房屋变成了废墟,满地的砖瓦碎片。天空被硝烟染成了灰色,人们用他们的鲜血浸染了这片净土;侵华日军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尸横遍野。他们的罪行罄竹难书,杀害我南京同胞三十余万——为了什么?只为他们肮脏的内心寻求那一时的所谓的快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张照片:一个小男孩,跪坐在下残破的碎石上,身旁的硝烟弥漫,炮大连天似乎都与他无关。他嚎啕大哭着,不知道家人的生命早已泯灭,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也不知道自己的全身浸满鲜血,沾满灰尘。也许他会流落街头,甚至濒临死亡,他就是这场战争无辜的受害者,经历的不仅是失去亲人的精神之痛,还有炮火轰炸的肉体之痛——这一切都源于惨无人道,冷血无情的日本侵略者。

八十载岁月悠悠,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再到“南京大屠杀”,多少仁人志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悼念,悼念逝去的南京同胞;我们致敬,也致敬振兴中华的革命志士!。

“忘记屠杀,就等于第二次屠杀”。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定要铭记历史,铭记战争中革命烈士们顽强不息,坚持不懈的精神,成为报效祖国的栋梁,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史文化遗存,你们要好好的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245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的一天下午,常州下了一场小雨,炎热褪去,于是我和好友一起前往觅渡桥小学隔壁的瞿秋白故居和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故居原为瞿氏的私家祠堂,是瞿氏家族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宅院。故居分东西两院,地势逐进抬高,寓含步步高升之意。祠堂第二间,在“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的屏风前面树立着古铜色的瞿秋白石膏像,身姿矫健,神采秀奕,表现的是青年儒雅、书生味正浓的革命家形象。东院为厢房,瞿秋白一家于1912年到1916年就住在东院,里面安放的100多件家具和用品。

瞿秋白纪念馆是一座两层楼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馆门两侧的墙壁上对称地各镶嵌一方铜雕,右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列宁,侧重表现的是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的瞿秋白。左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鲁迅,侧重表现的是文学家、翻译家和文化旗手的瞿秋白。展览大厅有瞿秋白生平事迹的照片、文字、实物和雕像,陈列《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并推出《纪念瞿秋白书画展》等专题陈列。

瞿秋白白纪念馆正门外的广场上立有名为《觅渡,觅渡》的石碑,上刻有瞿秋白的文章。

乍一看,这里还是非常好的,古色古香,绿树成荫,文化底蕴十足,但是细细游览,我和好友的眉渐渐皱起。这里,尤其是故居,已是被现代元素充斥得“面目全非”,看得我俩那个心痛加无语啊。

故居的左侧硬生生地被剖开了一面墙,开了一家店,店门口还挂了块卖手抓饼的招牌,招牌上居然还写了一行字:“祖传手艺,绝对正宗。”我的个天啊,那位开店的大神,您到底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开这个店的。别告诉我手抓饼是瞿家发明的!

老宅中有随处可见的空调,院中停放着的一辆电动车,一间屋里甚至还有一台电视,“看来瞿秋白他老人家还挺富有的,晚清就用得起这些东西。”好友调侃道,眼里却流露出浓浓的悲哀之情。

工作人员推荐我们去洪深纪念馆看看,于是我们俩又去了洪深家,七拐八拐才找到,周边还在施工,砖头啥的还在噼里啪啦地往下掉,吓得我俩急忙窜进了大门。

到了洪深纪念馆我才发现瞿秋白故居的遭遇算好的了,洪深纪念馆才是最倒霉的。正厅大概好久未打扫了,桌上已是一层灰,蜘蛛在假山盆景上耀武扬威;厅后的小径上也已有了一层厚厚的青苔,像是许久没有人走了;厢房内也是一团糟,家具残破不堪,连本来的颜色都看不出来了。好歹是清代名士的家啊,怎么搞的跟个破庙似的。正想着,侧屋传来一声吼:“老头子!三缺一!快死过来!”

这里应该是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誉的常州的骄傲才对啊,应该是人头攒动却又只有解说员一个人清晰的声音才对啊,应该有好多学生过来学习、感受文化的芬芳才对啊,但是现在,这里算什么啊。不但古迹被毁得面目全非,连最可贵的文韵都已消失殆尽,哪里还有半点文人之家的样子。难道我们就不能好好善待它们吗?

我要在这里大声呼吁:

1、派专人管理、维护,有必要的话可以制定相关保护条例;

2、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发挥文化遗存应有的作用;

3、举办一些相关的活动,提高故居的知名度。

历史文化遗存,你们要好好的!等着我,我还会再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历史的美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跟着爸爸妈妈去绍兴,主要是看望妈妈的姑姑——一位九十高龄的老人。可我和爸爸却在那短短两天的时间里遍游绍兴老城,感慨良深。在绍兴,名人很拥挤,仿佛一伸手就能触摸到一段历史。大大小小的街道、两旁不知有多少故居遗迹:恩来故居与贺知章祠望门而对,蔡元培与王羲之比邻而居;那三味书屋中仿佛还回荡着“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朗朗书声……走在绍兴的马路上,我突然觉得自己就如一个文人,满腹锦绣文章,那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

然而,真正使我受到震撼的,是古轩亭口遗址,是那段不灭的英雄史。城市广场的十字街中央矗立着一座秋瑾烈士纪念碑,它造型古朴,在车水马龙中显得巍峨而苍老。看过秋瑾的照片,表情肃穆,鼻梁坚挺,全然没有水乡女子的温婉。且不提她手中那把闪着寒光的短刀,那动作架势就足以让你感受到逼人的英气。我仔细读了碑文,石碑立于一九三三年,由蔡元培撰写碑文,于右任手书。这里就是绍兴刑场古轩亭口遗址。秋瑾嫁入豪阀之家,锦衣玉食的生活她并不留恋,于是自筹钱款,赴日留学,成为一名革命党人。最令人感动的应该是她的从容就义,这位巾帼英雄,永不甘居弱者,成为妇女中为革命献身的第一人。

短短两天,我根本无暇顾及美丽的风光,尽管在江南不去游山玩水是极大的遗憾,但我紧跟着秋瑾的脚步走,不后悔。秋瑾主持的大通学堂一片寂静,在这个秋瑾被围困的地方,大片大片的梅花怒放着。偌大的庭院无一位游客。一位握着扫把的老人朝我走来,很惊讶地问:“来参观吗?这儿没什么好看的。”我忽然想起当我把相机镜头对准秋瑾塑像时,来往路人都很奇怪地打量着我,好像我是一件新出土的文物似的。我恍然大悟:历史在大多数人眼中,比不上小桥流水,比不上青石板路,比不上氤氲渔火,日子一长,就过了时。但我坚信精神的美一定高于风景的美。

我从绍兴一回来就读了夏衍的《秋瑾传》。一个女孩是必须要知道点秋瑾的,知道她的叛逆,知道她为实现人生价值所做的努力。还有,读秋瑾,能读出自立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一木构架建筑的历史渊源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1原始建筑的两种主要构筑方式:巢居、穴居

文献表明原始建筑存在着“构木为巢”的“巢居”和“穴而处”的“穴居”两种主要构筑方式。对于这两种原始的构筑方式,既有“下着为巢,上者为营窟”的记载,即在地势低而潮湿的地区做巢居,在地势高而干燥的地区作穴居。

穴居是黄土地带最便利、最合理的原始构筑方式:

⑴它就地取材,充分利用黄土地带得天独厚的深厚土层

⑵它很适合于黄土地带的气候特点

⑶黄土层具有良好的蓄热、隔热性能,对黄河流域的寒冬,穴居能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⑷黄土易于挖掘,运用简单的石器工具就可以施工,并且是通过挖掉土方来取得空间,耗费材料最省。

2木构架建筑的两大技术渊源

杨鸿勋在“中国早期建筑的发展”一文中列出了“巢居发展序列”和“学具发展序列”,并指出:“沼泽地带源于巢居的建筑发展,是穿斗结构的主要渊源”,“黄土地带源于穴居的建筑发展,是土木混合结构的主要渊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孝顺的历史典故:闵损芦衣救母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阅读古代名人孝顺历史典故,有利于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闵损芦衣救母的历史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闵子的简介

闵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闵损,字子骞,尊称闵子,世以字行。生于鲁国萧邑,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之一。

闵子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元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中,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1074年,济南太守李肃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苏辙撰文、苏轼书写《齐州闵子祠记》的石碑,叙述了修建祠堂的经过。到明代,经历城人刘敕发集,捐资重修了闵子骞墓和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讲学堂”的东西厢房“斋”和“芦花馆”。

闵损芦衣救母的故事

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 生了两个弟弟。

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别,平时对子骞很不好。

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棉花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小脸也是红扑扑的,可怜的子骞却裹在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里。

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苇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驾车的辔鞍就掉了,这导致了马车发生很大的震动 。

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很是生气,心想:这么大了连马车都驾不好,便要下车教训。正要斥骂时,突然发现子骞脸色发紫,浑身颤抖,很是奇怪,便上前拉开子骞的衣襟,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都是一丝丝的芦苇絮,没有一片棉花的影子。

这样寒冷的天气,怎么能忍受的了呢?让孩子在三九天里受这样的冷冻这样的苦,是自己没有做到作父亲的责任啊!父亲更没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这样恶劣,居然对一个孩子都如此狠毒。当即决定把妻子赶出门去。

子骞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父亲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了,家里的三个孩子都要受凉挨饿了”, 他的这番话使父亲非常地感动,于是就不再赶他的后母了。

看到闵子骞一点都不怀恨于心,并为自己劝解,后母深受感动,她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相当的后悔,此后把子骞当成自己的小孩一样爱护。这便是著名的二十四孝中的芦衣救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鸿门宴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812 字

+ 加入清单

项羽接受了章邯投降之后,想趁着秦国混乱,赶快打到咸阳去。

大军到了新安(今河南新安)投降的秦兵纷纷议论说:咱们的家都在关中,现在打进关去,受灾难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是打不进去,楚军把我们带到东边去,我们的一家老小也会被秦朝杀光。怎么办?

部将听到这些议论,去报告项羽。项羽怕管不住秦国的降兵,就起了杀心,除了章邯和两个降将之外,一夜之间,竟把二十多万秦兵全部活活地埋在大坑里。打那以后,项羽的残暴可就出了名。

项羽的大军到了函谷关,瞧见关上有兵守着,不让进去。守关的将士说:我们是奉沛公的命令,不论哪一路军队,都不准进关。

项羽这一气非同小可,命令将士猛攻函谷关。刘邦兵力少,不消多大功夫,项羽就打进了关。大军接着往前走,一直到了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驻扎下来。

刘邦手下有个将官曹无伤,想投靠项羽,偷偷地派人到项羽那儿去密告,说:这次沛公进入咸阳,是想在关中做王。

项羽听了,气得瞪着眼直骂刘邦不讲理。

项羽的谋士范增对项羽说:刘邦这次进咸阳,不贪图财货和美女,他的野心可不小哩。现在不消灭他,将来后患无穷。

项羽下决心要把刘邦的兵力消灭。那时候,项羽的兵马四十万,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兵马只有十万,驻扎在灞上。双方相隔只有四十里地,兵力悬殊。刘邦的处境十分危险。

项羽的叔父项伯是张良的老朋友,张良曾经救过他的命。项伯怕仗一打起来,张良会陪着刘邦遭难,就连夜骑着快马到灞上去找张良,劝张良逃走。

张良不愿离开刘邦,却把项伯带来的消息告诉了刘邦。刘邦请张良陪同,会见项伯,再三辩白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请项伯帮忙在项羽面前说句好话。

项伯答应了,并且叮嘱刘邦亲自到项羽那边去赔礼。

第二天一清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和一百多个随从,到了鸿门拜见项羽。刘邦说:我跟将军同心协力攻打秦国,将军在河北,我在河南。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先进了关。今天在这儿和将军相见,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哪儿知道有人在您面前挑拨,叫您生了气,这实在太不幸了。

项羽见刘邦低声下气向他说话,满肚子气都消了。他老老实实地说:这都是你的部下曹无伤来说的。要不然,我也不会这样。

当天,项羽就留刘邦在军营喝酒,还请范增、项伯、张良作陪。

酒席上,范增一再向项羽使眼色,并且举起他身上佩带的玉玦(音ju,古代一种佩带用的玉器),要项羽下决心,趁机把刘邦杀掉。可是项羽只当没看见。

范增看项羽不忍心下手,就借个因由走出营门,找到项羽的堂兄弟项庄说:咱们大王(指项羽)心肠太软,你进去给他们敬酒,瞧个方便,把刘邦杀了算了。

项庄进去敬了酒,说:军营里没有什么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助兴吧。说着,就拔出剑舞起来,舞着舞着,慢慢舞到刘邦面前来了。

项伯看出项庄舞剑的用意是想杀刘邦,说:咱们两人来对舞吧。说着,也拔剑起舞。他一面舞剑,一面老把身子护住刘邦,使项庄刺不到刘邦。

张良一看形势十分紧张,也向项羽告个便儿,离开酒席,走到营门外找樊哙。樊哙连忙上前问:怎么样了?

张良说:情况十分危急,现在项庄正在舞剑,看来他们要对沛公下手了。

樊哙跳了起来说:要死死在一起。他右手提着剑,左手抱着盾牌,直往军门冲去。卫士们想拦住他。樊哙拿盾牌一顶,就把卫士撞倒在地上。他拉开帐幕,闯了进去,气呼呼地望着项羽,头发像要往上直竖起来,眼睛瞪得大大的,连眼角都要裂开了。

项羽十分吃惊,按着剑问:这是什么人,到这儿干么?

张良已经跟了进来,替他回答说:这是替沛公驾车的樊哙。

项羽说:好一个壮士!接着,就吩咐侍从的兵士赏他一杯酒,一只猪腿。

樊哙一边喝酒,一边气愤地说:当初,怀王跟将士们约定,谁先进关,谁就封王。现在沛公进了关,可并没有做王。他封了库房,关了宫室,把军队驻在灞上,天天等将军来。像这样劳苦功高,没受到什么赏赐,将军反倒想杀害他。这是在走秦王的老路呀,我倒替将军担心哩。

项羽听了,没话可以回答,只说:坐吧。樊哙就挨着张良身边坐下了。

过了一会,刘邦起来上厕所,张良和樊哙也跟了出来。刘邦留下一些礼物,交给张良,要张良向项羽告别,自己带着樊哙从小道跑回灞上去了。

刘邦走了好一会,张良才进去向项羽说:沛公酒量小,刚才喝醉了酒先回去了。叫我奉上白璧一双,献给将军;玉斗一对,送给亚父(亚父原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

项羽接过白璧,放在座席上。范增却非常生气,把玉斗摔在地上,拔出剑来,砸得粉碎,说:唉!真是没用的小子,没法替他出主意。将来夺取天下的,一定是刘邦,我们等着做俘虏就是了。

一场剑拔弩张的宴会,终算暂时缓和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历史将记住918作文

全文共 1317 字

+ 加入清单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透过“九一八”事变,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三个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近代的中国是积贫积弱的中国,我们曾经妄想以“闭关锁国”与世隔绝,但始终挡不住列强的船坚炮利。在地缘政治中,弱国往往是强国侵略的对象,据统计,日本近代史上发动的10余次对外侵略战争中,绝大多数针对我国,除了我国与日本邻近,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当时的综合国力远远比不过日本。

“覆巢之下无完卵”。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与国家休戚相关,没有了祖国的庇护,我们的人权将无从谈起,所以我们要爱我们的国家,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独立和繁荣,当前受不良社会思潮影响,部分人只讲个人利益不讲集体利益,对国家政策评头品足,对党的历史刻意歪曲,我们翻看前苏联的历史,应该对这种现象提高警惕,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团结在一起,捍卫国家主权、经济主权、思想主权。

“忘战必危,好战必亡”。“中国永远不称霸”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承诺,中国是一个有责任的大国,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致力于促进世界的繁荣与发展。但是,当前日本政府除了修改教科书、否认侵略历史、渲染“中国威胁论”之外,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更是频频挑衅,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态势,近期,更是宣称将组建钓鱼岛警备部队。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尘嚣甚上,我们要用事实回击,用实情说话,让世界人民了解日本政府的歪曲事实和险恶用心,同时,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加强国防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激发国人加倍努力,让悲剧不再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勿忘国耻,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不忘“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努力学习,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自己的知识才能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的作文高中600字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就像一枚磁铁,深深吸引着我,让我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它那种独特的魅力,令我无法抗拒。我不知多少次翻阅史书,也不知多少次重温古典,历史那份悠远的文化内涵,如汩汩清泉,永远滋润着我的心田。那些历史上经典的故事,经典的人物,时刻萦绕在我脑海中,他们的精神不朽。

历史犹如一本厚重的书,它浓缩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散发着无限的魅力。从远古到至今,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他们的故事无一不精彩。帝王的威严、至高,文臣的谋略、胆识,武将的英姿、骁勇,才子的文采、聪颖,我都敬慕不已,他们是我心中的偶像!

“读史使人明智”。一合上史书,我的心中就会涌动一种伟大的力量。朝堂上大臣们的斗智斗勇,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的智慧和胆识令人惊讶而又佩服;沙场上将士们英姿飒爽、武艺绝伦,个个奋勇杀敌,他们的军事谋略和绝世武功令我羡慕不已;书卷里文人墨客的诗赋文章之精巧绝妙,或豪放或婉约,他们的诗情才华和率真也令人叹服不已……

历史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刻苦努力;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千古传诵的史记告诉我们面对逆境要不屈不挠,才能成功;韩信从受胯下之辱到常胜将军让我们明白了遇事不能急躁、冲动,要懂得“忍”,才能成就大事;刘邦、朱元璋成就帝业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出身高贵还是低微,只要有才华,肯努力,一样能取得成功……

晚上无事时,坐在灯下,打开史书,一股清幽的墨香扑鼻而来,就这样,伴着书香,伴着一盏孤灯,伴着一轮明月,我默默地读着书,读到精彩处不禁拍案叫绝,读到高深处便细细品味,读到心怡处便又忍俊不禁,这是多么惬意哪!

现在许多人不喜欢读史书,认为历史是枯燥乏味的,其实不然,历史本身很精彩、很有趣,只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相信你很快就会被历史的魅力所吸引。中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里,有多少传奇的故事,传奇的人物,又怎能不有趣?

我爱历史,更爱那流芳百世的人和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参观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在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鼓山脚下,有一座弘扬革命精神、被后人永远传颂的纪念馆——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

在一次爬完鼓山后,我参观了这座雄伟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了先烈们的历史足迹,感受红色文化,学习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

一进大门,眼前便被一座巨大的铜雕——《奋斗》所吸引。这座铜雕由星与人组成:星未完形,亦如山、如剑、如闪电;人物以工农兵为主体的10位革命群像,以勇往直前的造型、刚毅坚强的神态,表现出福建人民坚强不屈、团结奋斗、追求幸福的革命精神。看!最中间的那位妇女挥扬着坚硬的右臂,硬朗的身子摆脱了柔弱女子形象的束缚,那动作、那神态,表达了她对旧势力的憎恶,对幸福的渴望。她像是在号召大家为人民自己的命运搏斗,为中国的未来搏斗。她的右边是一位袒露胸膛的铁汉,正拔起身后的大刀,向着旧势力砍去。前面的战士吹着冲锋号,后面的战士挺着长枪。在勇士们的身后,是伟大劳动人民凝成的大靠山。正是这些伟大的劳动人民作后盾,才会有革命的胜利、全国的幸福。

穿过大门,走进侧面的展厅,便看到许多历史文物:各个时代的军装、水壶、口杯、子弹、武器,还有董存瑞、雷锋、刘胡兰、罗盛教等革命先辈的瓷器像。不过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留在叶飞体内的子弹”:1933年冬,叶飞在闽东福安狮子头渡口客店与地下党接头时,突遭敌人袭击,身中数弹,其中一颗子弹留在他胸部直到1999年逝世时才取出。叶飞先辈这种不畏牺牲的精神以及他顽强的意志令我钦佩。

从侧面展厅出来,顺着楼梯而上,看见了一幅幅激烈厮杀的图画,尤其是那《解放福建》,生动艺术地再现了1949年解放福州、厦门海陆战争的激烈战斗场面,在枪林弹雨之中,是解放军们用血肉之躯迎来了解放!再看那墙上的鸦片战争简介,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又浮现在我脑海里:几十箱鸦片在林则徐的指挥下销毁,人民在一旁欢呼……除了鸦片战争,墙上也展现出了“黄花岗烈士中的福州十杰”、“开展统战策反的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对领导人”、“建立苏维埃政府专区”“福建历年将领长廊”……

“要走啦”!耳边响起了父母的催促声。当我恋恋不舍地离开时,我想:没有革命,没有那些革命烈士,就没有今天的和谐、先进。我们在优裕的环境下生活时也要时时刻刻记得:革命先辈在战火硝烟中奋勇直前、无私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10则历史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1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一般都是有典故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0则历史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1、太公钓鱼

在商朝末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最后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zuǒ)他。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

在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其实“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ì),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就改成了“平易近人”。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3、千金一笑

在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

褒国国君的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非常焦急,就与母亲商量如何营救。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给她宫中礼仪,然后送给幽王。幽王见了大喜,于是下令放了褒国国君。

褒姒入宫后,很得幽王的宠爱,可是只有一件事不随心意,就是褒姒有个怪脾气,从来不笑。幽王下决心要让她笑一笑,于是贴出布告:谁能让新王后笑一笑,赏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争相入宫。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说一些荒诞的笑话,可褒姒看了,听了,仍不露一丝笑容。幽王手下有个大臣叫虢(guó)石父,是个会拍马逢迎的坏家伙,他出了一个坏点子,叫做“烽火戏诸侯”。原来古时候,遇到敌情,主要靠烽火台报警。那些烽火台遍布各诸侯国,相邻的两座能互相看见。如果白天某处发现了敌情,就点燃晒干的狼粪,靠“狼烟”传递情报;如果是晚上,就点燃柴草,靠火光传递情报。这样一座传一座,用不了多长时间,消息传遍全国,各地诸侯就会率部队赶往京都,听候调遣。

幽王听了这个计谋,万分高兴,决定一试。一天,天气晴朗,幽王带着褒姒来到城楼顶上,登台远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幽王下令点燃烽火,顿时狼烟四起,直冲云天。远近诸侯看到烽火点燃,还以为敌国来犯,于是纷纷点齐兵马,向镐(hào)京奔来。他们赶到镐京城下,却看不到一个敌兵,只见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楼上喝酒看热闹。这下,可把褒姒给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轻率行事,笑诸侯这样容易上当。褒姒一笑,幽王高兴了,马上给了虢石父千金的奖赏。那些诸侯可气坏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骂一气带兵回去了。

幽王对此并不在意,为睹褒姒笑脸,又多次玩此闹剧。不久,戎(róng)人发兵前来攻打镐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来了,赶紧派人去点烽火,向诸侯求救。可是这一次,诸侯们还以为天子与王后嬉戏,全都按兵不动。就这样,镐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骊山脚下,被杀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

成语“千金一笑”,形容美人的笑颜十分难得,价值千金。

4、高山流水

在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5、道不拾遗

在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6、大义灭亲

在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yù)杀死哥哥卫桓(huán)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大臣石厚商量办法。石厚就去问自己的父亲——卫国大臣石(què),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的安排。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杀子是“大义灭亲”。

成语“大义灭亲”,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xùn)私情。

7、志在四方

在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就对重耳说:“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

重耳听了很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走!”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

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成语“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8、退避三舍

在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ú)。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9、病入膏(gāo)肓(huāng)

在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躲到肓的上面,你躲到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名医诊断后,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病入膏肓”这则成语,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也常用来比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10、唇亡齿寒

在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guó)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ú)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历史老师了不起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课正讲到了唐玄宗的统治后期,变得昏庸无能。上课时,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着。

老师说《长恨歌》就是写这个时期的唐玄宗。老师说她利用周末把《长恨歌》背了下来,我们下巴都快惊掉了。

老师背点古诗虽说小菜一碟,但毕竟老师已经奔六了,看历史课本都要双手伸很远,头向后倒,才能看清。虽说精神旺盛,但真的太了不起了。“我是周六上午花了三小时背了下来,下午再熟悉两遍,睡觉前再嘟囔几遍,周日看了两三遍,今天早晨开车时还嘟囔着背了一两遍。”老师自豪地说。

一些爱起哄的同学鼓起了掌,老师笑眯眯地说:“我没必要自夸,就是告诉你们这个背书也好,学习也好的方法,值得借鉴。”老师背了两句,引起我们有些背过《长恨歌》的同学也背了两句。整节课同学们都全神贯注。

不得不赞叹,历史老师真是了不起!

有一节历史课是下午第一节课,同学们有些犯困,个个迷迷瞪瞪,老师见状停下讲课,使劲咳嗽了几声。同学们都坐好,以为又要挨批了,但是老师却转了个身,在黑板上写到“遭遇人渣怎么办?”同学们都有点吃惊?这都哪跟哪啊。接着老师绘声绘色讲起刘禹锡这个人物。随着老师的讲述,同学们仿佛被神奇的力量吸引住了,津津有味地听着。刘禹锡让自己名垂千古,让“人渣”遗臭千年。他被贬官了二十三年,当一个小县官故意刁难他,把他安排到一个陋室里居住时,他把一首诗刻在石头上,这就是名垂千古的《陋室铭》,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力地反击了那位小县官,从此名垂千古,大家听得入神。眼神里饱含对知识的渴望。

下课铃从来没这么让人不喜欢,我们意犹未尽。老师最后说:“所以遇到讨厌的人,只要用宽阔的胸襟包容他们便是了,不要斤斤计较。”

老师的故事成功吸引了我们全班同学的注意力,自那节课后的历史课,同学们都格外认真听讲,真佩服历史老师的教学方法,真是了不起。

历史老师当了一辈子历史老师了,教我们这些小孩子真是手到擒来。可她仍然不断地学习,尽职尽责。

我的历史老师,了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话题

全文共 10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历史的一天,因为成绩下来了,我并不理想,这是考的最坏的一次,没想到我最拿手的竟然考的都不好,我气馁了,可是天空突然阴了,那勇敢的海燕在高傲的飞翔着,我的心情变了,我想上天一定很关心我,知道我这几天没烦恼,就让我有事可做,但我并不生气,因为我认为老天爷能关心我真是不容易,他一定想让我成功,但直接让我成功并不公平,所以他选择了考验我,我很乐意接受这个考验,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失败何来成功?

想当年李白他也是个游子,天天游玩,某次他看见了老奶奶拿着一个铁杵,就问老奶奶干什么,老奶奶说要把它磨成一个针,李白听了很是不解,这么大的铁杵磨成针得要多少年啊,老奶奶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李白听了很是感动,以后努力学习,成为千古名人。

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惧怕,挫折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磨练,只要能接受磨练,能适应社会就能成功,考上理想的中学,大学,机会永远在。只要我们不放弃,勇往直前,为了目标向前冲就会达到目标。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胸接受磨练,这就意味着接受了成功。

“铃铃——”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铃声。

这铃声向寒风一样吹进了我们教室,同学们都极不情愿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意犹未尽的等待着历史老师的到来。

历史老师习惯先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再讲新的知识,这次也不例外:

“谁说一下,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起源于什么地方?”

全班都很安静,整个教室只“洋溢”着老师的声音。

“要多举手。积极发言,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应该都能答对。”耳中传进了老师鼓励的声音。

环顾四周,有的再抓紧时间背,有的在低头玩弄铅笔。

老师见没人举手,便用手指着一个男生,“那位男同学,你来说吧!”

那名男生满吞吞的站了起来,低着头,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说出重点。

他的“左邻右舍”也“低头细语”的给他“打电话”。不料,被老师听见了,“听他说,其他同学安静。”这句话,说的好像有点晚了,那个男同学抬起了他“宝贵”的头,“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起源于我国四川地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把答案说了出来。

“嗯.....总体来说还不错,以后回答快点儿。坐下吧!”

那个男生长吁了一口气,如释重负的坐下了。

老师又找其他同学提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终于,“回忆时间”结束了,同学们把心中的那块巨石放了下来。

最无聊的就是讲课了,历史老师讲课声音不大,还带点“乡音”,可还没讲一半,就有人睡着了。瞧,后边的那个熟睡中的同学,趴在桌上,面带微笑,还不时擦擦口水。真想问问他,梦见什么好吃的了!

“铃铃.....”响起了一阵清脆的铃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历史人物传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哈哈,我 利用了一个寒假 的时间 ,读完了我 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鼎鼎大名的《三国演义》。当然,读完一本名著后,也有许多我 喜欢 的人物啦!嘿嘿,就让我 一一介绍 吧!

我 最喜欢 赵云,他字子龙,家乡 在常山真定,乃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五虎大将之

一。他身长八尺,阔面重颐,威风凛凛,有勇有谋,使一条长枪。在曹操与刘备的一次大战役中,刘备军大败。赵云保护 着奄奄一息的阿斗,在曹营军中杀进杀出,屡破重围,砍倒大旗三面,夺武器三条。他作战勇猛,威名远扬,一生中有着许多辉煌事迹,打过许多胜仗。

其次,我 喜欢 姜维。他字伯约,使一条钢枪,文武双全。诸葛亮去世后,蜀国的大事就交给了姜维。他曾多次打败魏国大将邓艾等人。蜀国一天天衰落下来,姜维竭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都没能挽回汉室(蜀国),自刎了。他生前屡建奇谋,可与诸葛亮媲美。

我 还喜欢 诸葛亮。他字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是三国中的军事家、战略家。他干过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惊天动地的大事。他辅助刘备,常胜于敌人———魏国名将司马懿。但最终与敌对峙以久,不幸病死于五丈原。

我 说得都是真的哟!若你不信,可以在《三国演义》里面查找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读历史的选择雷锋有感作文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选择——雷锋》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普通战士的真实而简朴事迹,我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雷锋虽然只活了22岁,但他确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乐于帮助别人,对待学习有钉子一样的钻劲,刻苦好学。这些高尚品质深深感染着我。

雷锋是个普通而平凡的人,做的虽是一些小事,但这些小事却让人们很敬佩他、尊重他。我们要学习他,不忘阶级苦,懂得“怎样做人,为谁活着”,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把他刻苦好学的钉子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上来,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学好每门功课,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在平时的生活中,要以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为引导,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迹;勤俭节约,献爱心,把爸爸、妈妈给的零花钱,积攒下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

同学们,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做一个有用的人。

[读历史的选择雷锋有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历史上的宽容故事宽容是做人的美德

全文共 1691 字

+ 加入清单

(1)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忍再忍廉颇的寻衅羞辱,他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大境界,终使廉颇幡然醒悟,从而给世人留下“将相和”的千古美谈。

(2)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称之为“如鱼得水”,而关、张兄弟却未然。在曹兵突然来犯时,兄弟俩便“鱼”呀“水”呀地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葛亮胸怀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们。结果新野一战大获全

胜,使关、张兄弟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诸葛亮当初跟他们一般见识,争论纠缠,势必造成将帅不和,人心分离,哪能有新野一战和以后更多的胜利呢?(3)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4)唐朝谏议大夫魏征,常常犯颜苦谏,屡逆龙鳞,可唐太宗站得高,以宽容为怀,把魏征看作是照见自己得失的“镜子”,终于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5)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6)吕蒙正初入朝堂时,有一朝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吕蒙正装着没听见。而与吕蒙正同列的人却几次让吕蒙正追问那个人是谁,吕蒙正不允,说:“若知其姓名,怕以后不能忘记,所以还是不问的好。”吕蒙正后来终于成为北宋的宰相。

7.丘吉尔的风度(宽容是一种人生境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在全民大选中,丘吉尔落选了。他是个名扬四海的政治家,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胜利的英雄。对于他来说,落选当然是件极狼狈的事,但他坦然对待。当时他正在自家的游泳池里游泳,这时秘书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他:“不好!丘吉尔先生,你落选了!”不料丘吉尔却爽然一笑说“好极了!这说明:我们胜利了!我们追求的就是民主,民主胜利了,难道不值得祝贺?朋友劳驾,把毛巾递给我,我该上来了!”真佩服丘吉尔,那么从容,那么理智,只一句话,就成功地再现了一种极豁达大度宽容的大政治家的风范!还有一次,在一次酒会上,一个女政敌高举酒杯走向丘吉尔,并指了指丘吉尔的酒杯,说:“我恨您,如果我是您的夫人,我一定会在您的酒里投毒!”显然,这是一句满怀仇恨的挑衅。但丘吉尔笑了笑,挺友好地说:“您放心,如果我是您的先生,我一定把它一饮而尽!”妙!果然是从容不迫,不是吗?既然您的那句话是假定,我也就不妨再来个假定。是的,这就是宽容!一种大智慧!一种大聪明!8.国马与骏马的故事

有人骑一匹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另一人骑一匹骏马,两人一路同行。骏马咬伤了国马的脖颈,国马血流如注,但若无其事,行走自如。后来骏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饮,浑身颤抖。国马的主人说:“它大概是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国马奔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宽容,即原谅他人一时的过错,不锱铢必较,不耿耿于怀。9.宽容是无声的教育

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仙崖禅师门下有一位学僧晚上经常爬出院墙外出游乐。这一天,禅师夜里巡寮,发现墙角有一张高脚凳,知道了有这回事,就把凳子移开,自己站在原先放凳子的地方等候学僧归来。深夜,学僧游罢归来。他不知道凳子已经被移走,一跨脚就踩在了禅师的头上,下地后看清是禅师,惊慌得深深低下头去。禅师像没那回事似的,反而安慰道:“夜深露重,小心着凉,快回去休息吧!”这件事悄悄发生,悄悄结束,禅师也没有提起,但全寺一百多个学僧从此再也没有夜游的了。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优美语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将记住邓小平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48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年前,我和家人来到广安市邓小平故居,我站在故居前,看着在蹉跎岁月中幸存下来的它,无比怅然。兵荒马乱的时期,邓公在这里立志,在这里勾勒宏图……这是一块历史的幕布,布后的他,默默无闻的做一个无名义士,幕前的他代表人民意志,被历史所铭记,为人民所敬仰。

我看着照片上邓小平故居的标志,若有所思,正待我想仔细探寻它的内涵时,门前小溪的哗哗水声将我的追忆冲刷,我转头一看,仿佛看见许多年前的一个画面,一个少年不断在小溪中溯游,逆流而上;许多年后的他在历史的洪流中三次浮起,却又三次沉下,无论是关入监狱或是发配江西进行劳改,还是解除职务,差点开除党籍。他如我眼前的一片青叶飘飘落在水面,在沉下的过程中,没有沉溺于历史的荆泽中,而是想着如何拉住水中弯曲的光束再次浮起,再次为他的国家,他的人民做点事。在水中泅渡时即使会跌倒也能够再次站起。“栉风沐雨,砥砺前行”邓公是一个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人。

遵循着物质更替的脚步,我来到了神庙碑下,在白色的神庙碑上镌刻着历史悠久的文字,有一个少年打破陈规,突破枷锁,登上了驮着石碑的乌龟。七十年以后,他凭借着这种大胆去闯的精神,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中国照亮了前方的路。在中国最迷茫的时候,在百姓最艰难的时候,他哀民生之多艰,他力排众议,作为改革开放的设计师,为中国人民能生活得更好而夙兴夜寐,劳累奔波,最终在创造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上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切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以行动为他的话语作了诠释。

一百多年前,一个叫林则徐的中国大臣为了维护中国的权益,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将中国人民从堕落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将鸦片淹没在虎门的滚滚洪流中,一百多年后又一个中国人为了维护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完整,与外国人在唇枪舌剑中,铿锵有力的提出了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邓小平的缅怀馆中我看到了他与菲律宾总统和英国首相谈话的情景,邓公那坚毅的神情,也代表着中国政府能够管理好香港,管理好中国的决心与信心。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中国的今天。走过缅怀馆的灯光昏暗的长廊咀嚼着中国的那辉煌而又令人骄傲的历史。他接过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旗帜,解决了问题。历史将记住邓小平的爱国之心。

我走出了缅怀馆,来到铜像广场,望着被草坪和古木簇拥着的邓小平雕像,他的脸上充满着长者的关怀,充满着对自己深爱的祖国和人民的眷恋,他将被历史所铭记,也必将被历史所铭记。我看向远方郁郁葱葱的将军岭,听着草丛中昆虫的吟诵,喃喃道:“小平,您好。为国家奋斗的人们,你们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700字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五千年有多久?五千年有多长?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一滴水,可就是这短短的五千年,在中华大地上,江山曾多少次替换?战争的烽烟曾多少次炊起?河流曾多少次染红?只为换来君临天下的皇图霸业,刀光剑影碰撞出一曲又一曲的千古绝唱,泱泱长江,渊渊黄河,记录着华夏文明的进步。倾听历史长河,倾听这绝美的乐章。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乌江江水滚滚向东流去,带着霸王的血液,让李清照深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项羽生来就是天命之子,剑指江山,只因一时仁慈,放虎归山,令你成就了四百年的大汉败于你手,无颜归去,只得血染乌江,看你坐拥江山。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太宗一生辉煌,却只惜玄武之变,手足相残,父子情断,为我今生憾事。我太宗一生勤政,终换来“贞观盛世”,万生来朝,千古流芳。百年之后,人们依旧吟诵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圣人贤言。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李煜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怎会甘于被政治所束缚?后宫中,尽享奢华,岂不快哉?可我曾想过这个社会见不得歌舞升平,于是最终只能落个“最是仓皇辞庙日,垂泪对宫娥”的结局。与酒为伴,与梦相依,我曾无数次梦回南唐,回想南唐的一草一木,却只能空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我道光一生无为,空有这“皇帝”虚名,国土被割,我却只能拱手相让,因我懦弱,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无颜去见先帝,只得降皇陵已谢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这洪亮的声音使万山肃立,千川静流,掌声雷动,欢声撼天,我毛泽东唤醒了一个真正的中国,在东方,一声洪响,站起来的是一个民族。

霸王的悔恨,太宗的盛世,李煜的愁苦,道光的懦弱,中国的崛起,这历史的长河中,多少人杰在谱写华夏的乐谱,纵使时光轮回的消磨,斗转星移的转变都是印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