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作文(汇编20篇)

导语:小编的家乡的端午节要划龙舟吃粽子。小编知道有些地方的端午节是要喝雄黄酒,挂艾草等等。不管是怎样形式地过端午节,都是浓浓的家乡的味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题为我家乡的端午节的作文。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喜欢。

浏览

1883

作文

811

令人难忘的端午话题

全文共 1475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端五 The fifth day of the lunar calendar is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of Chinese folks -Dragon Boat Festival, which is one of the ancient traditional festivals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also called Duanwu, and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day of the lunar calendar is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of the Chinese folk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t is one of the ancient traditional festivals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also known as the fifth day of the lunar calendar. It is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of Chinese folk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t is one of the ancient traditional festivals of the Chinese nation.Dragon Boat Festival also end five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我的家乡,端午节包粽子是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事。

听奶奶说,公元前278年,楚国灭亡后屈原满怀悲愤投入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当地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投下粽子喂鱼,后来逐渐把这一习俗流传下来。现在端午节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这一天,家家户户包起粽子来了,我们家当然也不例外。

这天早上,奶奶早早起了床,把粽子叶洗干净晾干,我也好奇地跟着奶奶走来走去。奶奶说,我们一般用箬叶,北京人用苇叶,汕头人用竹叶。再把各种馅料调好味道,装在一个个盘子里。

然后选2-3片粽叶,再把这些粽叶错开折叠,叠成漏斗形状,铺一层米上去,可以是糯米或各种米,然后把猪肉、绿豆、腊鸭、虾米等各种馅,把一层米铺在上面,又再把一二张粽叶铺在上面,然后包起来,隆起尖角,最后见奶奶用一条水草捆起来。我也有模有样地做起来。

看似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

奶奶说:“捆起来时一般绕4-5圈,再紧紧系上活扣,方便吃时解开。”

到了烹煮时间了,只见奶奶等锅里的水烧滚沸了才放下粽子,大约过了3至4小时就可以把它们从锅里捞出来,放在盘子上,解开绕在外边的水草绳,打开粽叶,终于可以吃了。哇!真是想嫩鲜美,粽叶的香味扑鼻,使人神清气爽!看着一篮子我包的粽子,多么自豪啊!

这次的端午节过得多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粽子飘香话端午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端午那天,九州域内处处飘溢着粽子的清香,不少地方还有激烈的龙舟竞渡。­

朋友,当你品尝着黄澄澄,香喷喷的粽子的时候,当你观赏着精彩的,激荡人心的龙舟竞渡的时候,你一定禁不住要问:端午节源于何时?它又是因何由而起?­

端午节,也称“端午”、“端五”、“端阳节”、“龙船节”、“粽子节”等。五月五日古人又有以兰草汤沐浴的习俗,所以又叫“兰浴节”。“兰汤沐浴”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对端午节的由来及起源时间,历来聚讼纷纭,说法不一。光文字记载就有七种。一说远起于三代的兰浴。一说起于春秋战国越王勾践在这天操练水军。一说是纪念介子推。一说是“祭地腊”。一说是纪念楚爱国诗人、大夫屈原。屈原方正才高遭人嫉恨,为谗言所害,不为楚王任用,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自尽。楚国人对此悲愤不已,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祭奠屈原,让水中之物有食可觅而不食大夫之躯,并纷纷驾船搜捞。后来,前者演变为吃粽子,后者演变为龙舟竞渡。这种过端午的习俗在电视剧《血色湘西》中有较全面的反映。一说为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因家仇弃楚投吴并尽忠于吴,后被吴王夫差所杀,抛尸江河,化为涛神。在民间传说中,伍子胥也死于五月五日,所以江浙一带有“迎涛神”之俗。一说是为纪念曹娥。曹娥,会稽上虞人。她的父亲能弦歌为巫,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迎涛神溺死江中,不见尸首。曹娥因此缘江号哭了七昼夜,遂投江身亡。所以江浙一带又有五月五日纪念曹娥之事。除这几条之外,因地域不同,各地对端午的叫法也不相同,各本其源习俗殊异。端午节作为一个风俗活动内容十分丰富的传统节日,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又注入了新的内容。由于屈原有“可与日月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的楚辞,秦汉以后,端午节为纪念屈原一说,由楚国逐渐传到全国,为绝大部分地区所公认,并相传至今。­

从2008年开始,端午节与以往不同,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成为国家法定的传统节日,这天全国放假。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的尊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已将“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的执政理念化为实际行动。­

我坚信,从今以后端午的粽子会更加香甜,龙舟竞渡会更加热闹、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粽子飘香话端午作文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了,在这个古香古色的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我仿佛又闻到了那飘香四溢的粽香,似乎又看到那相互追逐的龙舟......

说起粽子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去年妈妈教我包粽子的情景。那是接近端午节前的一个星期天,妈妈告诉我要包粽子,我一听兴奋得跳起来说:“妈妈,快点,快点,我要学。”妈妈说:“别急,别急,要先准备材料呢。”说时妈妈把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给我看,我一看:“哇,好丰富哦!妈妈,应该怎么弄,快教我。”原来妈妈准备了:粽叶、糯米、五花肉、香肠、蛋、香菇、莲子、红豆、花生等让我流口水的食物,瞧,是不是很丰富!妈妈说:“胤胤,包粽子是很费功夫的,就看你有没有耐心哦。”“噢,妈妈您可别小瞧我,我可有一双灵巧的手,您等着瞧吧。”我看着那些食材信心十足地说。“那好吧,你就跟着妈妈学包粽子咯,可是要等吃过午饭以后再包。”“为什么呢?”“因为要把这些食材先浸泡一下,这可是重要步骤哦,你就耐心地等等吧。”“哦,那我要赶快吃饭了。”

吃过午饭我便兴趣浓浓地找妈妈:“妈妈,好了吗?可以弄了吗?”妈妈说:“应该可以了,我要先把那些食材炒一下,你去把那边桌子整理好。”“遵命,亲爱的老妈。”我愉快地哼着小曲,轻快地跑到桌子旁,开始整理。“整理完毕,妈妈,您弄好了吗?”“好了,好了。”说着,妈妈把那些炒好的食材端到桌子上。“终于要开始包粽子咯。”我高声欢呼着。

妈妈拿起粽叶开始教我怎样包粽子,可我看着那些炒好的食材,香气扑鼻引得我注意力一直不能集中,根本不知妈妈在说什么。妈妈一看我这样就说:“刚才还吵着要学包粽子呢,怎么现在又不学了?”我一听,赶紧解释说:“才不是呢,因为您炒得太香了,我才忍不住走神了嘛。”妈妈看着我,偷笑着:“那现在正式开始了吗?”“哦,好吧,好吧。”我口是心非地回答。虽然这样,我还是努力地把注意力拉回来。妈妈熟练地拿起粽叶告诉我:“先把粽叶折成一个小碗状,先加入少许糯米及配料,中间放一块五花肉,上面再加入糯米,包好再用棉线扎紧,这样就好了,你来弄弄看。”我一看觉得简单极了,就说:“我会弄,我会弄。”可当我把粽叶拿在手上时,怎么也弄不好,沾得满手都是米和油。“嗨,怎么那么难弄呢?”我气得直跳脚。妈妈耐心地教我怎样包,经过我一番努力,终于包出了一个四不像的粽子。不过,我总算是包出来了。当妈妈从锅里拿出我那个四不像粽子时,感觉还蛮挺有成就感的。

学包粽子真是趣味无穷啊!而这次包粽子不仅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和信心,才能成功;同时也让我借这次机会更加贴近生活,领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的彩绳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条彩绳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题记

前两天大连一直阴雨连绵,太阳也没露一下。昨天总算碰上了一个晴天。

今天,从补习班回家,一个人底着头,漫不经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断的彩绳。据分析判断,这里前一阵子应该是一个小水凼。(端午过后的第一个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绳摘下来,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种习俗吧!)这才突然反应过来。端午节已经过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时孤零零的彩绳,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学生活大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那时的自己那么无邪,那时的日子那么温暖。

那时,在端午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都会把我搂在怀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体温,和她血液中流淌的爱意。我静静的听着奶奶轻微的喘息声,看她变魔术般的将普通的彩绳,拧在一起,编成好看的结。然后她会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认真而小心的将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踝上。清楚的记得她的那双大手那么温暖,却那么粗糙。当时的我还会天真的问奶奶,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己的双手。而奶奶只是莞尔一笑,不予回答。现在想起,才晓得,那是岁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经历无数风雨坎坷的见证。系好后,奶奶总是会端详一番,似乎在欣赏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风对嫩柳的抚弄;秋日里月光对修竹的依恋。又似晨曦中露水对小草的滋润;暮霭时夕阳与水面的辉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满满的,都是对我的宠爱。

至今,那种感觉依旧十分真切。仿佛还能感觉到奶奶的体温和目光。

只是后来,我回到大连,回到妈妈身边。她的工作总是那么忙,忙到无暇顾及节日的到来,更不要说为我系彩绳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回来的艾草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儿只是感受着其中的热闹,不懂其中的含义。

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其乐无穷。每当端午一到,妈妈便在头一天晚上,抱来一盆糯米浸入水中,准备好各种馅料。第二天早上,我们把洗净的糯米沥干,我便用绿的棕叶,包成三角形状,里面放上糯米和大枣,或者酱好的五花肉,或者蛋黄等等,喜欢什么就包什么馅。包粽子的时候,妈妈就讲起了粽子的由来——传说中,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而亡,老百姓为了不让大鱼吃敬爱屈原的身体,就在江中投入了好多粽子,给大鱼吃。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追问着,屈原的故事,在故事中,包完了粽子,还总是意犹未尽。

粽子包好了,我们开始一锅一锅的煮熟,放在大锅里煮上三四个钟头。把煮好的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桶冰水内。凉了以后剥开竹叶,咬上一口白白嫩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害羞地露出了头,蘸着白糖吃,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寻味。细细品尝,你能品尝出春天的味道。咸粽子吃起来也非常的可口,里面的肥肉,以肥而不腻,在上面浇上酱油。那简直是人间美味。

还有很多剩余的粽子,我跟着妈妈一起馈赠给亲朋好友,收获了一片欢声笑语!这时候我就感觉特别自豪和幸福,这里面可也有我的辛勤劳动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以难忘的端午八年级话题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作为中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节毫无疑问是其中最有“热”感的节日。 The annual Dragon Boat Festival has arrived again.Hot "festival.

作为进入盛夏前的一个节气,端午节显然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节的三天假日,可能会让很多人考虑出去找个阴凉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农村,端午节确是一个忙碌的节日,因为在中国蕴含丰富的农耕文化之中,端午节代表着夏收秋种。

在过去的北方,每年过端午正是新麦下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期待这个日子的到来,因为可以吃到新麦做的各种食品。而在过去的南方,端午节却是另外一种粮食水稻收获的季节,新打下来的水稻碾成了大米,过节的前一天正好可以包成粽子,然后美美吃上一顿。

现在,南北差异已经没有那么大,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全中国人民的一大传统习俗。

中国人端午节吃粽子的历史由来已久,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流传的,那一天人们互相送粽子作为对屈原的纪念。

粽子还是中国历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据说,早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不过在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晋朝人周处《岳阳风土记》之中就记载道:“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中国的南北差异也还是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今年,你准备吃啥粽子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的彩线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落叶无声,风过留痕。在永恒的时光里,日子如流水一般飘浮在风里,我重拾记忆的碎片,拼接成美丽的云锦,编织成端午的彩线,晕染爱的光影!远远地海平线上升起一线微光,太阳红韵的面庞仿佛一个孩子最初面对世界的娇羞。清凉的海风无声的润了窗帘,清晨的雨雾还未散尽,母亲就在这个端午的早上轻踱到我的床边。

晨光熹微,倾洒在妈妈的身上,她轻轻地执起我的手,放在她软软的腿上。又从桌上拿起早已准备好的五彩绳,手指灵活的穿梭于那各色的细绳之间,仿佛蝴蝶在花丛中翩跹。红光蓝绿紫,五色彩绳拧成一流动的光影,细上缀着一颗灰褐色桃核,隐隐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妈妈一边抬起我的手,一边将拧好的五彩绳绕过我的手腕,在上面轻轻地打个结。她用中指挑着绳子,用食指和拇指捏着线头,往两边一使劲,绳结就更结实了!我眯缝着睡眼,发现母亲曾经光洁的额头如岁月小径,斫痕依稀。时光与辛劳在她眼角织上了细密的皱纹。

母亲将桃核移到我的手腕中间,端详着,一抹微笑就像清泉的波纹,从她嘴角的小漩涡里溢出,漾开……五彩绳绕过我粗粗的手腕那是母亲用爱圈起的藩篱。从蹒跚学步到走进校园而今的我早已高过母亲一头,我从顽劣的孩童长成了大小伙子,但母亲的慈爱不曾被岁月消磨,也没有被艰辛的生活蚕食,每年的端午,五彩线都会在黎明之际绕上我的手腕,不曾迟到,不曾缺席。

荏苒抹不掉尘封的记忆,断断续续;诗歌道不尽仲夏的美丽,章章节节。母亲是那挺立在风雨中的荷叶,用爱擎起我成长的空间。五彩线,缠绕手臂,萦绕心间,将爱绵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五彩丝线寄端午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于嘉霓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来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据说挂艾草、菖蒲和大蒜头是驱蚊除虫、驱灾辟邪;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当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年妈妈都会给我绑五色线。据说端午节最初是给女孩子过的节日,是中国的女儿节,所以大人们就用红、绿、黄、白、黑色这五种丝线搓成细绳,系在女孩的手腕和脖子上,叫长命缕、续命缕。

每年端午节前一天,妈妈都会给我绑五色线。妈妈先从针线盒里拿出这五种颜色的细线,然后把五根线剪成同样长度,捏成一缕,再仔细地搓成一条长细绳。只见原来颜色分明的五根线交替缠绕在一起,颜色依次有规律地排列,真像美丽的彩虹。接着妈妈一段一段地把搓好的细绳剪开,依次系在我的手腕和脖子上,边系边温柔地给我讲五色线的秘密。原来在妈妈小时候,每年端午姥姥也都会给她绑,所以每当给我系五色线时,妈妈都会想到远方的姥姥。原来五色线寄托着母亲对女儿的关爱,妈妈的爱正是从姥姥开始代代相传啊!

每逢端午粽是情,五彩丝线寄端午。五色线不仅寓意着女孩长命百岁,更寄托了母亲对女儿的关爱。愿五彩丝线把这份爱代代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快乐的节日端午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要吃粽子和看划龙舟比赛。为什么要吃粽子?是因为要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早上我吃了一个香喷喷的肉粽子,吃完了我就和爸爸、妈妈、弟弟、外公一起来到了海珠湿地公园,我很吃惊,因为售票口人山人海,根本看不见入口的位置。

一路上,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树,有芒果树、荔枝树、杨桃树和香蕉树,还有好多好多我不认识的花草树木。

来到湖边,龙舟比赛已经开始了,一位位选手开始齐心协心的划起来,听着吹哨人的口号,大家用尽全身的力气往前划。开始时是龙的尾部向前,后来大家转了一下身,龙头就向前了。比赛中的龙舟就像一条条穿越天空的火龙迅速又敏捷。在大家的欢呼中二队获得了胜利。

我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走出了海珠湿地公园。

走了一天好累啊!终于回到了我可爱的家。今天的一日游又累又好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趣忆端午

全文共 1460 字

+ 加入清单

清早,收拾停当后,和往常一样我一路小跑赶去上班,路过菜场街口时,一股淡淡的幽香钻进了我的鼻子,深吸一口气,细细一辨,艾蒿,是艾蒿!我猛然想起端午将至。循着艾蒿的香味,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儿时……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从年头一直盼到年尾,就巴望着过年,好穿新衣,吃许多好吃的东西。盼了许久还不见年的影儿,赶上端午,管他节大节小三七二十一,我们逮着先热闹一把,权当过年的预热好了!

这不,端午那天一大早,我们几个小家伙就早早起来,手拿镰刀,到田边去割艾蒿,据说那东西能驱蚊辟邪。一个个麻利地完成任务后,都急匆匆地往回赶,边走还边嚷嚷“端午不插艾,死了变成老鳖盖!”那声音能传得老远,仿佛只有用这种鬼嚎才能真正表达出大家伙儿对节的渴盼。

还没到家门口,就远远闻见了炸油箱(yóuxiang方言,就是糖糕)的浓郁香味,(可惜我老妈不在行!)冲进院子,只见厨房门口已摆上了方桌和小板凳,桌上一大盆煮熟了的粽子泡在水里,绿叶白绳,有棱有角,几个粽子还调皮地裂开了嘴,露出几粒白米,仿佛冲我龇牙笑呢,惹得我丢下怀里的镰刀和艾蒿,也顾不上洗手,急急逮一个在手里,匆匆剥去苇叶,用最长的那个尖尖角在旁边盛着白糖的小碗里戳上一下,再往嘴里那么一塞,糯米的软糯,苇叶的清香顿时胀满了我期待已久的每一个细胞。

眨眼的功夫,一个粽子没了踪影,接着,我又顺手从旁边的竹匾里掂起一个青皮鸭蛋。那鸭蛋圆溜溜的,摸在手里滑滑的,还有一丝温热呢。我忽然想起,就在大半个月前老妈派我到一个高坡上挖黄泥,说是腌鸭蛋要用。“原来就是为你们呀!”于是,我毫不客气的在桌角敲开了鸭蛋,剥去硬硬的蛋壳,轻轻咬上一口,咸淡正好,再咬一口,蛋黄如十五的满月一样金灿灿的,直往外汪油,顺着我的手指一下子就流了下来,我赶忙歪头、伸舌去舔,又咂了咂嘴,好像那油里也充满了鸭蛋的咸香。

“快来呦!香喷喷、热乎乎的油箱出锅喽!”随着一声吆喝,老爸端着盛满油箱的搪瓷盆从厨房出来了,妈妈抱着弟弟紧随其后。一见我最爱的吃的油箱来了,我迫不及待地捏了一个过来,烫得我左手换右手,右手又忙把油箱扔向左手,最后用左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着油箱的边送到嘴里,轻轻咬上一口,烫得我连哈带喘,也没顾得嚼上几下,就囫囵吞枣地咽了下去,但是油箱的甜香早已浸透了我的身体。

这时,妈妈放下怀里的弟弟,把艾蒿插在厨房门头上,又顺手给我盛了一碗米酒汤。还没端起碗,米酒的醇香早已扑鼻而来,抿上一小口,酸溜溜的,甜丝丝的,还带着些许温热,刚喝到嘴里就顺着嗓子滑进了小肚肚里,只留下满口的醇香和无尽的回味。

放下碗筷,妈妈从屋里拿出了一个小包包,神情严肃地说:“过端午要戴香包,能驱蚊辟邪,还要戴银器,可以败火拔毒,还得穿端午衣,那样就能长命百岁、富贵一生!”说着给我挂上了香包,戴上了银手镯,在弟弟的脖子上挂了香包、银项圈,手上戴上了银手镯、桃木剑、小桃筐,脚上也戴上了银的镯子,妈妈还给毛头弟弟换上了绣了花的红肚兜和虎头鞋,最后,妈妈还不忘在我和弟弟脑门上拍了一下下,要我们出入平安、长命百岁!一旁的弟弟好像听懂了妈妈的话,两只小手乱扑腾,小脚瞎踹,嘴里咿咿呀呀的嘟囔着,手上、脚上、脖子上的铃铛叮铃铃的响个不停。我笑着说:“弟弟像条小狗,走哪儿响到哪儿。”爸爸忙接了话“小猫小狗好养活,你们俩都是!”说的我们全家总动员——一起憨笑,那笑声伴随着粽子的清香、鸭蛋的咸香、油箱的甜香、米酒的醇香、艾蒿的幽香,弥漫着整个小院……

今天又是端午了,想到这里我只有一个愿望: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赶回家,回到阔别已久的的老家,去过儿时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快乐作文400字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日里,阳光明媚,我和一家人一起去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塘栖镇旅游。

我们经过了近2小时的车行,来到了塘栖白沙枇杷采摘基地的门口。一走进采摘基地,里面到处是黄澄澄的枇杷长在一棵棵大树上,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我激动地冲进枇杷树林,开始“疯狂”地采摘。我第一次要吃白沙枇杷,不觉感到一阵清凉从枇杷里冒出来。我剥开来一看肉是白嫩嫩的,好像白色大宝石,我一咬,酸中带甜……虽然肉不多,但水分很足。听妈妈说,枇杷的有些部位是可以当中药的,而且塘栖的枇杷在古代就非常有名了,许多著名诗人都以塘栖白沙枇杷来做诗。听了这些,我更为塘栖白沙枇杷感到骄傲了!

摘完枇杷,我们又来到塘栖古镇。一走进古镇,我们就看到古镇的示意图,没想到我们中国有名的京杭大运河居然流过这座古镇,令我非常吃惊。我们走到古镇示意图上标星的运河桥上,桥面全是用大青石铺成的,桥两岸都是古色古香的街面,再低头一看,桥下就是大名鼎鼎的京杭大运河了。我不禁赞叹道:啊,实在太壮观了!

最后,我们买了一些枇杷酒和枇杷膏回家当留念,也欢迎大家去塘栖品尝古镇的美食。祝大家端午节出入平安,一路顺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的思乡情

全文共 2210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朱鸿召见我也有了一个小小的院子,就给我送来四棵艾苗。我树之成,亭亭玉立了。可惜只有四棵,在后院门口,我责怪朱鸿召为什么只给我四棵,他说:别急,会长出很多的。

那天在院子里,看着这四棵艾,从安徽老家来上海的母亲问我:你们上海买得到艾吗?我突然惊觉:端午节要来了。母亲在我这儿呆了几个月,想回家了吧。我知道母亲的乡愁,就告诉她:买得到,到时候满大街都是艾!

上海是一个很有纵深的大城市,农村的风吹不进,农村的土飘不进,连农村的人进城,也会被这个城市褪去乡气而多些洋气。但是,我不是为了安慰而骗母亲:确实,在上海,产自乡野的带着乡野水土气息的艾,在每年的五月端午前,会突然出现在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

这就是传统的力量,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插上了艾,老家属于丘陵地貌,春末夏初,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蓬蓬勃勃的艾。那些插在门楣的艾,带着艾蒿特有的香气,弥漫了整个村庄。那时贫寒,过节了也没有什么好吃好玩的,但是,光是这些艾,一下子就烘托出了节日的气氛,普通的日子突然就有了些不同的味道,沉闷的心情也有了些莫名的兴奋。

节日,是漫漫日子的节点,是冗长时间的顿挫,是急迫人生的闲暇,是沉重劳作的喘息。日子漫漫,如无尽头的台阶,而我们,则在这样的台阶上攀爬,喘息,不死不休。这样无尽头的攀爬会使我们多么绝望?因此,我们需要在这样的漫漫台阶中标注出一些台阶,给它不同的颜色,甚至不同的形状,不同的质地,不同的功能,然后,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在此台阶上暂歇,喘气,宣泄,倾诉,哭泣,或者,歌唱。

是啊,人类为什么需要节日?那么多完全一样的日子,为什么要弄出几个赋予他们特别的意义?其实,斗转星移,寒来暑往,日升月落,黑白交替,所有的日子都无特别之处无特殊意义,是我们的生活需要意义,是我们的生命历程需要一些特别。节日,就是我们寄放意义的日子,寄托某些特别的诉求和祈盼,怀念和感恩。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据说有20多个其他民族也过端午节),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过了两千多个端午节了。影响所及,日本、韩国、朝鲜、越南,也过这样的节日。

端午节的来源与意义,有不少种说法,但是,最为普通大众熟知、最为流行的观点,是这个节日和一个诗人的关系。唐代文秀《端午》诗可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两千三百多年前,在遍布艾蒿和菖蒲的南方大地上,屈原,横空出世。

刘熙载《艺概》这样说屈原:“有路可走,卒归于无路可走,屈子是也。”

其实,在先秦的典籍中,我们看不到对屈原的一个字的记载。如果我们说历史就是我们对历史的回忆,那么,就文字记载的历史来说,屈原这个人,在先秦,几乎是不存在的。

但是,在汉朝,他突然“存在”了,并且是一个巨大的存在:由汉初几位最有分量的文字大师记录在最有分量的典籍里。

司马迁在他那不朽的《史记》里,专门为他辟出一章,为他作传,从而宣布他是一个历史的存在,不容置疑。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是:“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但司马迁的这段情绪激动推崇备至的话,可能是照录他之前的淮南王刘安的《离骚传》。刘安,因为《淮南子》,也当之无愧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人物。哦,顺变说一下,据说他还是豆腐的发明人。让我们在端午节的餐桌前对他默默感恩一回吧。

而在刘安之前,还有一个人,贾谊。这是有汉一代最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文章是中国政治史、哲学史、文学史都要专门讨论的内容。有意思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和屈原并传,这是何等的荣耀。“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吊屈原赋》是贾谊的名作之一,记录着他对于这位先贤的共鸣和对自己坎坷身世的恻然哀伤。

贾谊刘安司马迁,都是生不逢时或生当其时却被时代凌虐的,从而他们都满腔忧愤哀怨,他们浓墨重彩大张旗鼓说屈原,其实也是在借屈原说自己。他们三人的下场也与屈原相似,都是非正常死亡:贾谊抑郁而亡,刘安谋反事发自杀,司马迁不知所终,但我曾撰文论及他也应该是自杀。

他们都是无路可走之人。

这三个汉代无路可走的人,合力打捞出了一个在历史的长河中淹没的诗人。从此,屈原这个名字,在中华的历史上熠熠生辉,作为一种精神,一种悲剧性的崇高,一种人格的标杆。

但是,第一次打捞屈原的,还不是他们,而是汨罗江畔和洞庭湖边的百姓们。

屈原举身赴清流之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为了不让鱼鳖蛟龙伤害屈原尸体,百姓又纷纷在水中投入用树叶包好的饭团。后来,正如我们知道的,划船捞救演变为龙舟竞赛,树叶饭团演变为粽子,一个普通的日子,因为一个人,就此成为一个民族的节日。

百姓们没有捞起屈原的尸首,更没能救出屈原。但是,他们不必失望悲伤,因为他们的捞救,实际上是一个民族的捞救,屈原从此不会沉没。只要我们还在过端午节,屈原就不会沉入江底葬身鱼腹,而是融入民族的记忆,藏身在民族的心灵里。

又一个端午节来了,带来了我们的乡愁。乡愁,其实是一种文化情结,是我们对历史和先贤的离愁和向慕。

故乡者,故人之乡也。吾中华大地,上下五千年,有多少像屈原这样让我们爱,使我们敬,给我们温暖的故人?只要这些故人还在我们心中,我们就永远活在故乡,那份美丽乡愁,就永远给我们生活以诗意,而那些节日,就永远为我们珍惜和祈盼。

故人不朽,故乡永在,我们的乡愁,直到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作文高一大全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节。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每到这一天,熟悉的儿歌总会回荡在耳畔:“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The fifth day of May is our traditional Dragon Boat Festival.It is also my favorite holiday.On this day, familiar childrens songs always echoed in their ears: "May 5th, Duanyang, the door inserted Ai, Xiangmantang, eating rice dumplings, sprinkled sugar, and dragon boats."

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粽子要在端午的前一天下午包好。粽叶、竹叶还有裹粽子的菖蒲叶子要在锅里煮一下。煮好的叶子不再青翠欲滴,而是变得结实柔韧。单是粽叶的香味就已经让人垂涎三尺了。

妈妈会包多种口味的粽子,糯米馅的、鲜肉馅的、蜜枣馅的、麦仁馅的、红豆馅的……有时妈妈还会包杂粮馅的,就是各种米、各种豆、各种干果混合着包在一起,五颜六色的,像是一个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心灵手巧的妈妈包起粽子来是又快又有型,左手托着粽叶,右手捞起一把米,放在粽叶中间,箬叶的,妈妈会包成“砖头形”、“元宝形”,竹叶的,妈妈会包成“三角形”都用细长的菖蒲叶子缠得结结实实的,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才会紧致有弹性。

粽子要在大锅里煮一夜。

端午节的早晨,会早早的被妈妈叫醒,妈妈要在我的手腕上裹五丝,就是用黑、白、红、黄、绿五种颜色的丝线编织而成。洗脸水是妈妈煮粽子的水,褐色的、散发着粽子的香味,洗完脸上滑滑的。

待妈妈打开锅盖,满屋都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让人闻了禁不住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子叶,撒上白糖,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甜甜糯糯的,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每每这时,妈妈都会给我讲屈原的故事,而我总是百听不厌,怀着对屈原的敬仰,咀嚼着分外香甜的粽子,我更加喜爱端午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的历史典故:三闾大夫屈原的传说

全文共 3765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有一个和端午节紧紧连在一起的名字。当您闻到粽叶的清香,当您听到龙舟竞渡的鼓角,也许您都会想起他,一个峨冠博带,在江畔行吟的背影。他就是三闾大夫屈原,一个让无数中国人敬重的爱国诗人。

我国人民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过端午节,这个风俗后来传到了朝鲜、日本、缅甸、越南、马来西亚等国。

屈原,生活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没有屈服。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拿起笔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代表作是《离骚》,这是屈原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七百七十七个字,诗中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对人民和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所受的摧残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对于屈原的死,我们或许会惋惜,难道诗人只能用死亡去回报他的故国?他不能象张良那般忍辱负重,伺机为楚复仇吗,他不能归隐山林,著书立说,为楚国留下永久的记忆吗?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他只能以死亡的方式恪尽自己的忠诚呢?

探讨屈原自杀的三大原因

换做现在,道不同不相为谋,君主不接受劝告,国家是他一个人的,让他自食恶果好了,何必自杀?他是战国时期的人,战国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一个知识分子也许昨天是宋国人,今天就为齐国的国君效劳,齐国混不下去了,明天再去秦国也简单得很。别看这些国家整天打来打去,其实国境开放,基本是免签证。既然这样,屈原为甚么要投水自尽呢?

首先,他是楚国的贵族。先秦采用分封采邑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就亲疏有别地分封到不同地方当诸侯,诸侯又按照同样的方式把国家分给不同的大夫。楚国和其它诸侯国有点不同,国君和周天子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所以在其它诸侯只能称“公”、“侯”时,楚国国君就能自称为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王”的称号。楚国的君臣同样有这种关系,屈原和楚王同姓,所以他对楚王和楚国,不仅有一份大臣对国家的忠诚,也有一份难以割断的血脉亲情。

屈原著名的诗歌《离骚》,开篇就骄傲地自述了自己的身世: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帝高阳,指的是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颛顼帝高阳氏。屈原说,自己的世系可以上溯至上古的颛顼帝,这和楚国的世系是一样的。他诞生在贵族之家,父亲伯庸抱着对他美好的期望,给他取名“正则”,字“灵均”。“原”也是他的字。因为原的意思包含平正开阔的大地的意思,和名“正则”互为表里。

虽然是楚国的大臣,但屈原也是楚国王族世系中的一分子,所以其它人可以离开,他却在感情上无法抛弃楚国,当祖国亡于秦人之手,他选择了以身相殉。

第二个原因,是楚国人对于个人生死和荣誉之间的独特观念。后来在楚汉相争中败给刘邦的项羽,也在乌江边自刎了。项羽当时也并非全无退路。史书上说: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有人说过:项羽的兵败自刎,其实也是楚人风气使然。如果他不自刎,反倒得不到楚人的心仪。据《左传》桓公十一年载,楚国莫敖屈瑕曾率兵讨伐罗国,因骄傲轻敌而败北,结果他自缢于荒谷,而随从他的群帅们则将自己囚禁于冶父以听从楚王的刑罚。屈瑕曾多次为楚国立功,结果一次兵败就不能不自缢以谢国人。再如《左传》庄公十九年载,楚文王与巴人作战不利,回国时,掌管都城城门的鬻拳却不让文王入城。文王不得已,整顿人马去讨伐黄国,仗是打胜了,可惜回来的路上病死了。鬻拳安葬文王后,也自杀相殉。可见在楚国,即使君主丧师辱国也是不可以原谅的。又如战国时代的楚怀王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君主。他曾被秦昭王骗到秦国,要他割地称臣。怀王至死不从,最后病亡于秦。据司马迁《楚世家》说,楚怀王死后,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也因此都看不起秦国而同情楚怀王。

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楚国人把荣誉看得比生死更为重要,自尊心很强,所以也才会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信念。楚国的灭亡虽然不是屈原的责任,但屈原断不会以楚国贵族的身份做秦国的的降臣。

第三个原因,是屈原自己对于“美”的喜爱。《离骚》中,他用满目鲜花和香草来比喻美好的事物。他形容自己的外表是“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意思是“披上了江蓠和系结起的白芷,又编织起秋兰佩戴在身”。又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就是说“裁剪荷叶制成绿色的上衣,缝缀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没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内心情感确实芬芳。让我的切云冠高高耸起,让我的佩饰长长垂地。内在芳香与外表光泽糅合,只有我光明的质量没有毁弃。”

品德的光辉和外表的鲜美一一相扣,不单是拿鲜花香草比喻品格,而且那些充满意象的生命力也确实渗透到了人格中,让后者更形象更直接的被把握到。

香草美人,是屈原在《离骚》中创造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新的风格。用香草比喻品格,用美人比喻身为人臣的身份。这里就要说到屈原和楚怀王的关系了。像上文中提到的,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和楚王有血缘联系。他对楚怀王的感情很复杂,一面对他有源于内心的忠诚和希望,一面又对他的昏昧有深沉的不满和惋惜。他说:“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就是埋怨楚怀王偏听小人的谗言,不信任屈原的一番良苦用心。但他又不愿抛弃处境越来越危险的怀王,“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眼看就可以离开混乱的楚国,前往平安的乐土,却在最后一回眸间,感到悲伤和犹豫。

这是屈原在《离骚》中坦露的对于楚国和楚怀王充满悲剧性的内心历程。当时楚国只是危险,却还没有亡国,等到他写《哀郢》时,楚怀王已经在秦国的羁留中死去,继位的楚顷襄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没多久秦国大将白起就率军攻陷了楚国都城郢。诗人久放的痛苦和对祖国危亡的忧虑,在这首诗中得到异常深刻的反映。“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说的就是:天道不专反复无常啊,为何使老百姓在动乱中遭殃?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正当仲春二月迁往东方。

屈原的壮志与古国的山河一起破碎了,他的生命也随着礼魂的调子远去了。是什么将他逼上了绝路,是什么让他只能选择死亡?也许,我们能猜测出一些原因。可一切,都只能是我们的臆测,我们只能知道,他最终选择了死亡,让故国的江水成为他永远的归宿。悲愤的屈原应该不知道,在汨罗的涛声中,他的那颗赤胆忠心已伴着端午这个特殊的日子给了无数人心灵的洗礼。

屈原在江南的流放地听到国家灭亡的消息后,选择了怀沙投江,以身殉国,他的《怀沙》一辞可说是绝笔: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怀质抱情,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眼前浩瀚缥缈的江河让他感到孤独和绝望,虽然世界混浊,没人理解,但还有死亡可以安慰自己。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就此他下定了一死的决心。

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端午节那天,人们仍要在江河里划龙舟,把粽子系上五彩丝线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可见诗人的作品和精神是永存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一些端午习俗的300字作文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到了,早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包好了粽子,让我和哥哥可以在端午节的这天吃粽子。

我看见粽子的外形像一个金字塔,外皮包裹着绿色的竹叶,上面还缠绕着白线。里面的馅儿各种各样,有糯米的、豆沙的、和咸肉的等等。

我们边吃粽子,哥哥边给我讲了粽子的来历。他说:“屈原这位爱国志士当年蒙屈含冤,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百姓为了不让龙和鱼虾伤害他的尸体,所以用竹叶把糯米卷起来扔进江里。后来慢慢的就形成了包粽子和赛龙船的习俗

我想,怪不得毛泽东主席用一首诗高度的赞扬了屈原。我记得那首诗是这样写的“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我觉得这真是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我不仅吃到好吃的粽子,还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端午粽香情意浓作文550字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尤其今年的端午节更加令人难忘。

6月20日那天一大早,妈妈对着睡梦中的我说道:“今天我要给草莓园除草、打药。”我连忙央求道:“妈妈,今天端午节就放一天假,等爸爸月底休息时咱们一起干”。妈妈说:“那怎么能行,你要学习,爸爸要休息”!我听了禁不住眼睛发涩。

“墨林!”喊声把我吓了一跳。我朝门外一瞧,只见爸爸高大的身躯,堵住了门口,他微笑着,手里提着个大包,汗水顺着他那古铜色的脸膛流下来。他“哈哈”地笑起来,我和妈妈也忍不住地笑起来。妈妈奇怪地问:“你怎么今天就回来了?”爸爸笑笑说:“你不是不让我帮忙吗,我偏要回来帮你忙。”妈妈露出了微笑,马上又装出很生气地样子说:“谁让你帮忙!”爸爸认真地说:“领导批假了,让我提前几天回来料理农活,季节不等人呀!”说着,他把妈妈和我紧紧地搂在一起,轻轻地抚摸着。妈妈也深情地握着爸爸的手。

最后,爸爸从提包里拿出“思念粽子”、“蛟龙皮蛋”对着妈妈说:“这是孝敬我们家一把手的,请笑纳。”又拿出几本书对我说:“这是你的营养品”。我们都笑了,笑得那么爽朗,那么甜蜜……

我们一家三口人,就是这样互相的关心和体贴着对方,这浓浓的粽香让我们这个家更加的温馨和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佳节话屈原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年年五月五,岁岁端午节.这一天,我国人民习惯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这是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自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佐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革新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此,遭到贵族子兰,大臣勒尚和郑袖谗害去职.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终热爱祖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楚国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大约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当地老百姓闻讯,曾纷纷划船去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鱼鳖去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却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 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离骚》为例:这首诗共373句,2490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辞藻华美,想像丰富,文采绚烂,气魄雄伟,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这代表后人对他的作品的景仰。

目前,屈原的作品已译成多种外文,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老家的习俗可真多呀,数都数不完,各种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我就喜欢端午节了因为不仅可以吃到粽子还可以亲手包粽子呢。

我们在端午节的前十几天就开始准备,就只差等待了。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我早早地就把围裙穿好,等他们了。妈妈拿起香香的玉米叶开始包了(这种玉米也是用酒泡洗过的,所以很香,大家都用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叶子。我们喜欢玉米所以用玉米叶来包。)我也跟着学妈妈包,妈妈用惯有的手法熟练地包好了一个,我却跟不上妈妈,所以只能慢吞吞的。放入枣子接着包。我想让粽子甜一些,于是就多放了一些枣。等我包好一个的时候。妈妈已经包了好几个了。等妈妈包完了我却才包了三个。包完之后放入蒸笼慢慢等待,我趁粽子在包的时候跑到婶婶家,看见他们是使用筒子来包粽子的,我就也帮她们包了几个

回到家之后粽子已经出笼了,我立刻扑上去拿了一个我自己包的粽子吃,因为我包的粽子很难看,还小,所以一眼就认出来了。我把粽子解开以后咬了一口,哇,好香好甜呀!一会儿功夫我就吃完了一个。妈妈说“别吃了,一会儿还有活动呢!”

全部好了之后,我们提着篮子上各家各户交换粽子。回来以后就去参加吃粽子比赛。家里派我作代表参加比赛。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了。终于开始了,姐姐把粽子解开,我快速地吃,吃到一半吃不下去了。姐姐说:“你还要不要你的大粽子了。”我硬撑着吃了下去,终于赢了比赛。奖品是红豆味的一个超级大粽子。我抱着粽子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累死了,累死了!”我要放松一下,吃我的大粽子啦。

这就是粽子的习俗:“可好吃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端午传说——白娘子喝雄黄酒现原形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有一条白蛇修炼了一千年,终于修成人形,化为美丽端庄的白娘子,另一条青蛇修炼了五百年,也化为富有青春活力的小青姑娘。她们二人结伴来到西湖游玩,当她们来到断桥时,白娘子在人群中看见一位清秀的白面书生,心中暗生情意。小青便悄悄地作法,降下大雨。白面书生许仙打着伞来到湖边乘船,

正好看见白娘子和小青被大雨淋得很狼狈,许仙忙把自己的伞递过去让她们避雨,自己却躲得很远,任凭雨淋。白娘子看见许仙这样老实腼腆,心里更喜欢了,许仙也对美丽的白娘子产生了爱慕之情。在小青的撮合下,许仙和白娘子成了亲,并且在西湖边上开了一家药店,治病救人,乡亲们都很喜欢他们。

但是金山寺的法师法海却认为白娘子是妖精,会祸害民间。他悄悄地告诉许仙,白娘子是白蛇化身而成,还教许仙怎样识别白蛇。许仙将信将疑。转眼端午节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黄酒避邪,许仙按照法海教的办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这时候已经怀孕,她推却不了许仙,喝了酒后,马上现出蛇的原形,许仙立刻被吓死了。白娘子为了救活许仙,不顾自己怀孕,千里迢迢来到昆仑圣山偷盗起死回生的灵芝草。白娘子与守护灵芝草的护卫拼命恶战,护卫被白娘子感动了,将灵芝赠给她。许仙被救活以后,知道白娘子真心爱自己,夫妻更加恩爱。

可是法海还是容不下白蛇在人间生活。他将许仙骗进金山寺,强迫他出家为僧。白娘子和小青非常愤怒,率领水族士兵攻打金山寺,想救出许仙。她们不断作法,引发洪水,金山寺被洪水包围,这就是传说中很有名的“水漫金山”。法海也大显法力,白娘子因为临产,打不过法海,只得在小青的保护下逃跑。当她们逃到断桥时,正遇上从金山寺逃出来的许仙。许仙与白娘子二人经过劫难,又在初逢的断桥相见,百感交集,不由得抱头痛哭。白娘子刚生下儿子,法海就赶来了,他无情地将白娘子镇压在西湖边的雷峰塔下,诅咒说,除非西湖水干,雷峰塔倒掉,否则白娘子永远也不能再回到人间。

多年后,小青修炼得道,重回西湖,她打败了法海,将西湖水吸干,将雷峰塔掀倒,终于救出了白娘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的鸭蛋

全文共 1729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选自八下语文书 第四单元 十七课(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选自《汪曾祺全集》第4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八上语文书 第一单元 第二课(鲁教版,山东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