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作文(20篇)

导语:小编的家乡的端午节要划龙舟吃粽子。小编知道有些地方的端午节是要喝雄黄酒,挂艾草等等。不管是怎样形式地过端午节,都是浓浓的家乡的味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题为我家乡的端午节的作文。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喜欢。

浏览

1936

作文

811

粽香端午的作文高4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奶奶家过端午。奶奶早就在等我们了,我刚一打开车门,她笑盈盈地走过来搂着我说:“我家孙女又长高了呢!”走进奶奶家,我就闻到一股植物淡淡的清香,不住地往厨房里探头,爷爷正在包粽子呢。我赶紧跑过去对爷爷说:“爷爷,我也要包粽子。”爷爷笑着说:“好好好,我这就教你做,不过这粽子可不好包,你要看仔细咯!”于是爷爷拿起粽叶从中间对着卷成漏斗的形状,再用勺子一勺一勺地把米放进粽叶里,差不多装了一半,爷爷又舀了一个红枣嵌进去,再装入一些糯米将粽叶填满,接着把叶子往里一折,用红线将包好的粽子绕起来,“最主要绕紧,否则米会漏出来,那就要粘锅了。”爷爷一边示范给我看,一边用力地拉了拉绳子,最后打一个结。一个胖鼓鼓、穿着深绿色衣服的粽子就完成了。我学着爷爷的样子把叶子卷起来,不一会儿,我和爷爷就做了一大盘粽子,爷爷把粽子小心地放进锅里,蒸了一会儿,锅里冒出一股清新的味道,弥漫了整个厨房,经过一上午的蒸煮,粽子就出炉了。这时姑姑们也来了,平时冷清的爷爷家一下子热闹起来,我们边吃边聊天,可开心了。

突然爷爷问我:“曼嘉,你知道这个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当然知道!”我兴奋地回答:“古时候有个爱国诗人叫屈原,他看到自己的国家被敌人侵略,不忍心看到国家变成这样,最后投入汨罗江表示自己爱国的决心,百姓们不希望他死,就划船打捞屈原,又担心江里的蛟龙、鱼虾会吃他的身体,于是纷纷把食物丢到江里给鱼虾,希望他们不要吃屈原的尸身。后来人们又将食物用叶子包裹起来丢进江里,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就是这样来的。”听了我的解说,大家纷纷夸我是个博学多才的小才女。

端午节作为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实演变到现在,更是一个一家人团聚、放松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对端午佳节的七年级抒写日记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假期到了,我放学回家,听爸爸说:“咱们要去张家界”。我心里很担心,因为如果去了,就会耽误学习,会影响考试的成绩。妈妈说:“没关系,妈妈给你辅导作业”。我说:“可是,你的讲 法和老师的讲 法不一样”。妈妈说:“我的讲 法会一样的”。我想了想答应了。

6月4日放学后,妈妈整理好了出行的背包,我和爸爸妈妈,快快乐乐地出发了。过了小区旁边宽阔的马路,我看见有两位男孩,一个比我大一个比我小,小的叫胡天义,大的叫肖丛宇,我先很礼貌的给他们的家长问了一声好,他们夸我是有礼貌的好孩子。

我们坐车用了一小时到了咸阳机场,等了会儿,西安到张家界的飞机开始登机了,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其他叔叔阿姨一起乘坐了飞机,我的座位在第一排F位,我和爸爸妈妈坐好后,我就系好安全带。没过多久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第二天,我们先到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公园里最的景点是黄石寨前山,那里景色可美了,绿树成荫,小河清澈见底,路边树上的小猴子在荡着秋千和游人打招呼。我们先坐观光缆车到了山顶,山顶上有朱镕基爷爷题的字:张家界顶有神仙。从山顶向四周望去,树木郁郁葱葱,山峰层峦叠嶂,形态各异,据说这里曾是电影《阿凡达》的拍摄地。听导游介绍,这里是土家族和苗族的聚居地,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他们这里把男人称为阿哥,女人称为阿妹,我就被称为小阿哥,可有意思了。

第三天,我们去了被称为人间瑶池的宝峰湖风景区,湖在山中间。我们坐在游艇上,春风拂面,水波荡漾,心里舒服极了,我和胡天义、肖丛宇拿着相机,拍了好多照片。湖周围的山峰有的像凤凰,有的像天狗吞月,有的像老人。我最喜欢的山峰像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儿子。船行到湖中间的时候,还有阿哥和阿妹的对歌,非常有少数民族的味道。下午我们又去了天子山风景区,乘坐了世界上的山中电梯“百龙天梯”,它的高度有326米。

6月7日凌晨,我们回到了西安,尽管非常累,但是心情很好,因为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端午节假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的香包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

端午的香包飘着幽香,

姥姥手中的针线又在忙。

长大了,

端午的香包是她的礼葬,

姥姥已不再我身旁。

而现在,

端午的香包是一串念想,

姥姥的爱在外婆桥上。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外婆做的香包。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很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于是,我国的满身都是德,犹如天花乱坠。效益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了。

现在物是人非,我穿过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长大了,表弟已经七岁,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没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十分空洞,越临近端午,越是如此。

怀念我亲爱的饰物――外婆充满爱意的香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作文端午的阳光高5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户户插艾蒿;挂丝绒,戴香包,纪念屈原永记牢。”这首童谣描绘了过端午节的情景。端午节不仅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端午节有戴五彩绳的习俗。这一天上午,妈妈和我一起做五彩绳。我把准备好的五彩线拿出来。五彩线五颜六色,有柠檬黄、西瓜红、浅粉、葡萄紫、孔雀蓝。妈妈把五彩丝线分成四股,编织成发辫的样子,又根据我的手腕的粗细截了长短,打了结,一根亮闪闪的五彩绳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了。为了把五彩绳变得更漂亮,我锦上添花,把几个金色的小铃铛缀在了五彩绳上。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我把漂亮的五彩绳戴在手腕上,情不自禁地在屋里翩翩起舞。小铃铛发出清脆的声音,好像也在庆祝这美丽的节日。

做好五彩绳,又吃了奶奶包的红枣蜜粽,下午,我又和爸爸一起去鹿鸣湖看赛龙舟。

比赛现场真热闹啊,人山人海。鹿鸣湖碧波荡漾,辽阔的`湖面上漂浮着两条长长的龙舟,里面坐着两排队员,分别是红蓝两队。船头上各站着一个人。爸爸告诉我,那是擂鼓助威的。

紧张的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开始了,两队队员意气风发,一队奋力加速前进,另一队不甘示弱,奋勇争先。动作整齐划一,两条龙舟齐头并进,争先恐后,船像箭一样地冲向前方。船头擂鼓的挥动双臂,恨不得把鼓皮敲破,湖岸上的加油声一阵高过一阵。最后,红队率先到达了前方,岸上立刻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美好的端午就这样在精彩的龙舟比赛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喜欢过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端午节的散文:情浓端午粽飘香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首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我在故乡过端午节时,常常能品味出旧时的味道。那是千百年传承已久的乡风民俗,每当此时,小镇的上空飘荡着粽子和艾草的清香,交融着亲人们相聚时刻的温情。

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续齐谐记》云:“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五月初五)投汩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我的故乡没有赛龙舟这种习俗,只在清明节期间,里下河地区四乡八镇数以千计的的会船云集溱湖,举办规模浩大的“溱潼会船节”。最近几年,在烟波浩渺的溱湖上也有了女子用桨划船的比赛,那是会船盛会后的延续,吸引游子归来的乡音乡情。

端午节虽不同于过年,也是故乡人忙的时节。除了去看划船赛外,门口不忘插上菖蒲和艾草,配备中午吃“

五红”的美味佳肴,大有一种“举玉箸遍尝美味,约春风共聚雅舍”的兴致。每年端午节我都要回家,亲口品尝母亲做的“五红”菜。家里的午宴吃“五红”很讲究,五个碟子是酱油烧红、拌红或自然红的菜肴,如炒苋菜、烧龙虾、炒鲜河虾、用刀拍碎的糖醋萝卜、切开冒出红油的咸鸭蛋……有时候在节日那天,还能看到乡下有几个农人上街扮演判官的模样,到各个商家门前跳判官舞,收点小钱或香烟。看见大人带着蹦跳的孩子去浴室洗“百草汤”,我心中竟有一份怅然若失的感觉,人到中年,胸口空荡荡的,少了儿时颈上挂着的用五色丝线编织成的蛋网,少了胸前晃动着一个硕大双黄咸鸭蛋的自豪。

好在母亲包裹的粽子还有从前原汁原味的模样。浩瀚的溱湖有茂密的芦苇荡,有纵横交错的河汊水港。乡人荡着一条摇橹小船,从湖荡里精心采摘碧绿的苇叶蒲草,到古镇的小巷中或溱湖的大街上叫卖。母亲包的粽子奇形怪状,有草把头、菱米子、斧头状、小脚形、脚爪形、小长方形……像是用粽叶包扎成的工艺品,精美绝伦。包粽子时,糯米中加入的馅料有红豆、蚕豆、蜜枣、蛋黄、火腿片、咸肉等,用蒲草或棉绳扎紧粽子,放进锅里煮,看一眼青油油、水灵灵的粽子,十分惹人喜爱。出锅时,空气中弥漫着扑鼻的粽香,常常能唤醒口中的馋虫起舞。

过完端午节,我又要回江南。母亲在我行李中搁上几包沉沉的粽子,不用解释,粽子里藏着旧时的情怀。我从小到大一直喜欢吃光粽子(纯米)和蜜枣粽子。母亲对我们早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明:草把头是光粽子,菱米子是蜜枣粽子,斧头状的是蚕豆瓣粽子,小脚形是红豆粽子……从母亲满意的神情里,我觉察到“儿行千里母不忧”。粽子里包含着恒古不变的母爱,深沉的亲情给予我前行的力量,无论我在哪里闯荡天涯,胸中也会常怀一颗感恩回报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粽香填充了我的端午节,艾香溢满了我的心头。端午,勾起了我与它的回忆。

今年的端午节,我又迎来了一个人生的第一次——包粽子。一盆白而净的生糯米,许多片洗好的粽叶,一盆牛肉馅和十几颗大枣展现在我们面前,我和奶奶把手抬在半空中,生怕手又弄脏了,令人兴奋而又激动的包粽子即将开始。

阳光洒在糯米上,变得有些微黄。用勺子舀一勺糯米,放入奶奶卷好的粽叶中,再放上一粒大枣,再填满粽叶口,包住,用线系上,一个完美的大枣粽子便做好了。牛肉粽子也是一样,卷叶,填米,放馅,填口,包口,系线,入锅。看着锅冒出的蒸气徐徐上升,粽香已溢满厨房。

一掀开锅盖,一股股清水从锅盖上顺势而淌,突然升空的蒸气一下子呵的我睁不开眼,小小的厨房,满满的蒸气,仿佛在仙境一般。用大勺子一个一个把粽子舀到盘子中去,摆的整整齐齐,端着刚蒸好的粽子,一路粽香,去与家人一起分享。

用牙咬断缠绕着的线,用手剥开那已变成深色的粽叶,糯米与粽叶粘着,食欲油然而生。一个白白胖胖的大粽子现在赤裸裸的在我面前,一大口,塞满口腔,红色大枣的外皮瞬间被我咬破,一股甜甜的汁流入我的嘴中,心中……

与奶奶一起去集市挑艾叶,我并不懂得改怎么挑艾叶,便常常让奶奶拉着小手在后面走。买回艾叶,插入门框窗框和角落,满屋散发着我并不喜欢的艾香味。

风,不凉与不暖,快速划过我的脸颊,我和弟弟奔驰在小公园里,手里拿着小风筝,一边跑,一边回头望。风筝在空中真的好似一只燕子,跟随着我们,随风上下起伏,诉说这个端午节应有的快乐!

手上的彩绳,腰间的香囊,门口的艾叶,桌上的粽子,空中的风筝,轻笔淡描着我与端午节的故事,似一场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赛龙舟作文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一端午节到了,我去河边看赛龙舟

赛龙舟那天,观众人生百态、热血沸腾。河岸上彩旗飘扬,队员们穿上统一的服饰,准备迎接龙舟赛。

紧张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砰”枪声响了,十几条龙舟头并着头,尾并着尾,谁也不让谁。不到两分钟,颜色各异的龙船一飞冲天,一下子划到边上了。每条龙舟的个个队员,穿着红背心,如同出征的战士显得特别精神。

看,观众们人生鼎沸、高呼呐喊,欢呼着自己村的龙舟。

精彩的龙舟赛结束了,我们回到了大街小巷,而那锣鼓声还在我的脑子里回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粽子飘香话端午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端午那天,九州域内处处飘溢着粽子的清香,不少地方还有激烈的龙舟竞渡。­

朋友,当你品尝着黄澄澄,香喷喷的粽子的时候,当你观赏着精彩的,激荡人心的龙舟竞渡的时候,你一定禁不住要问:端午节源于何时?它又是因何由而起?­

端午节,也称“端午”、“端五”、“端阳节”、“龙船节”、“粽子节”等。五月五日古人又有以兰草汤沐浴的习俗,所以又叫“兰浴节”。“兰汤沐浴”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对端午节的由来及起源时间,历来聚讼纷纭,说法不一。光文字记载就有七种。一说远起于三代的兰浴。一说起于春秋战国越王勾践在这天操练水军。一说是纪念介子推。一说是“祭地腊”。一说是纪念楚爱国诗人、大夫屈原。屈原方正才高遭人嫉恨,为谗言所害,不为楚王任用,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自尽。楚国人对此悲愤不已,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祭奠屈原,让水中之物有食可觅而不食大夫之躯,并纷纷驾船搜捞。后来,前者演变为吃粽子,后者演变为龙舟竞渡。这种过端午的习俗在电视剧《血色湘西》中有较全面的反映。一说为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因家仇弃楚投吴并尽忠于吴,后被吴王夫差所杀,抛尸江河,化为涛神。在民间传说中,伍子胥也死于五月五日,所以江浙一带有“迎涛神”之俗。一说是为纪念曹娥。曹娥,会稽上虞人。她的父亲能弦歌为巫,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迎涛神溺死江中,不见尸首。曹娥因此缘江号哭了七昼夜,遂投江身亡。所以江浙一带又有五月五日纪念曹娥之事。除这几条之外,因地域不同,各地对端午的叫法也不相同,各本其源习俗殊异。端午节作为一个风俗活动内容十分丰富的传统节日,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又注入了新的内容。由于屈原有“可与日月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的楚辞,秦汉以后,端午节为纪念屈原一说,由楚国逐渐传到全国,为绝大部分地区所公认,并相传至今。­

从2008年开始,端午节与以往不同,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成为国家法定的传统节日,这天全国放假。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的尊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已将“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的执政理念化为实际行动。­

我坚信,从今以后端午的粽子会更加香甜,龙舟竞渡会更加热闹、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洗艾叶澡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郭宇嘉

今天端午节,奶奶要我洗艾叶澡。首先,奶奶拿干艾叶放到大锅里煮,二十多分钟过后,我闻到了浓浓的艾叶香,奶奶掀开锅盖,我就看到了像绿墨汁一样的艾水。

我脱光衣服,看到爸爸提了半桶“黑水”进来,我试了一下水温,感觉又烫又脏,我开始有点不想洗艾叶澡了。我讨厌这个艾叶水!爸爸说:“洗艾叶澡可以驱邪避瘟,强身健体,还可以避免蚊虫叮咬。我将信将疑地下了水,慢慢地感觉这个艾草水还真香,泡起澡来还真舒服。

当晚,我舒舒服服地睡了一个好觉,没有一只蚊叮我。现在想想,洗艾叶澡真是用处多多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粽子飘香话端午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记忆朦胧。太外婆喜欢自己包粽子。说也奇怪,我就独爱太外婆包的粽子。每逢端午前两天,太外婆总会在灶台那边包粽子。那是我依靠在她的身旁,看着她用筋脉突兀的双手颤抖着去包粽子。那飘香的粽叶中心包裹着白白的米饭,总会让我涶诞三尺。我看着太外婆的手在不停地颤动着,然后我便问:“小太外婆,你是不是冷了?手怎么抖得这么厉害?”太外婆为了让我吃得到那香喷喷的她亲手包的粽子,竟然瞒着我说:“凤儿乖,太外婆这是在帮你把粽子弄得更加好吃呢!”对了,那年的粽子充满了温情。

然后。

余音袅袅。“那年的龙舟划得特别起劲!”小外舅回忆说。正是那年,我认识了屈原。其实也不能算是认识,是了解罢。那年,我们全家都坐在露台上庆佳节。天空向刷过的蓝缎子,雨下过后,大自然的芳香又焕发出来了,虽说没有明月,但那情景貌似中秋。粽子还是粽子,但是就不是太外婆包的了。我正咀嚼着那白白的米饭,突然,突发奇想打算了解粽子,于是我问妈妈:“这粽子是怎么来的呢?”“……屈原……”妈妈向我讲述了那个爱国志士的感人故事。对了,那年的粽子充满了敬佩。

今日。

往事犹存。我已经学会了包粽子,我可以独自做出当时那令我口水大流的喷香粽子了。坐在露台上,我望着每一位亲人,又望望那明净的天空。每一位亲人都老了,我得珍惜;可是,屈原那是的神话却可以通过我们祖祖辈辈传诵下去,直到永远。死亡不会带走恩念,欢笑也泪水总会在心中沉淀。

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候。对亲人的怀念,对祖国的热爱,透过那清香的粽叶缓缓飘到我的心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二感受端午的生活日记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我过了许多有趣的节日,可今年的端午节是我最快乐,最难忘的。

端午节那天,我和妈妈早上去菜场买了一些棕叶、糯米。回到家里妈妈把一个盆子里装了水,把棕叶放在里面,我很纳闷就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要把棕叶泡在水里?”妈妈说:“棕叶泡在水里才不会发干变硬,这样我们才好包呀!”噢,原来如此。

妈妈洗好米,也将米泡在水里,我连忙对妈妈说:“妈妈,米泡在水里,也是和棕叶一样的道理吧!”妈妈点点头说:“是的。”

终于开始包棕子了,只见妈妈将两片棕叶重叠在一起,将大的一头圈成一个漏斗的样子,然后放入米,再把多余的叶子顺着漏斗包裹起来,最后将绳子横在三个角中间,绑好两个角,这样一个棕子就诞生了。

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包,可是我的棕子真是漏斗,一不小心,米就一粒一粒的往下落,妈妈告诉我在卷成漏斗形状时要注意不能有缝,那样就真成了漏斗了,米在放进去的时候也要按紧了这样煮出来的米才结实。我小心翼翼的包着,终于我成功了,我特意将我包的棕子用绳子系好,这是我的劳动成果,我要留作纪念。

我很高兴,我学会了包棕子,所以我忘不了今年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的快乐四年级必备描写日记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了。

到那天早上,大家都把菖蒲,艾草插在大门上,据说可以除邪避凶。

端午节能尝到好吃粽子。粽子种类繁多,有豆粽

,有红糖粽,有枣粽,有肉粽……真让我双眼发光!我忍不住冲上,拿起一个粽子,使劲一咬,“哇!好美味啊!”我不禁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在端午节还能观看刺激赛龙舟。每到那天,江边就响起了洪亮大鼓声、欢呼声、呐喊声,响成一片。选手们身穿彩衣,紧握船浆,喊着整齐口号,奋力地摆动船浆,向终点驶去。一只只龙舟象一条条巨龙在江河上翻滚、飞驰。人们在河岸边不停地喊着加油助威。

说到端午节,还有个美丽传说呢!传说楚国诗人屈原因为国家被占领了而投江自尽。人们怕鱼吃了屈原尸体,就纷纷划着小船来到江面上打捞,还把粽子投下江去,希望鱼只吃粽子不伤害屈原尸身。

这就是我们家乡端午节,你喜欢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情作文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放学回家,发现卖粽叶的商贩们,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多了起来。细细嗅着,顿时觉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粽叶香。

端午节终于又要到了。

从儿时起,端午节在我的记忆里,往往都跟“吃”这个字紧紧缠绕在一起。对于孩子来说,那与众不同的粽香,就是端午节的特有味道。

天刚蒙蒙亮,就被大人们早早的叫了起来,一同到郊外,在还带着露水的草地上采回好多还带着清香的艾蒿叶子。一部分被高高悬挂在正门的大梁上,辟邪祈福。另一部分则被外婆用来煮鸡蛋了,说吃了用它泡过的水煮过的鸡蛋,可以一年不被虫子咬。那时是天真的,明明是不喜欢吃煮鸡蛋的,但听了外婆说过它那神奇的作用后。还是会同弟弟,妹妹们像小狼一样把外婆分配的鸡蛋任务,一扫而光。

那时的小孩每人还会得到一条五彩绳做的手链,在端午过后的第一场雨里将它顺水飘走,据说可以带走疾病。拴在手腕上的那小小的五彩丝线似乎就定格在了记忆中,成为了儿时的记忆。

干完这些,端午的重头戏——包粽子就来到了。

记得母亲总是在前一天把糯米浸泡,稍稍漏干,再把粽叶浸水、清洗,旁边放好了不同颜色的细线,便开始裹粽子了。那时,母亲娴熟地把粽叶折成漏斗容器状,用洁白的汤匙舀进几勺糯米,又往糯米里放上几颗红枣,或者放上少许碎肉,然后把粽叶折几下,一点点地捏着粽角,包裹得严严实实后再用细线扎紧。那时,母亲总是很专心很仔细,仿佛包进去的不只是几勺糯米,更有普通生活中最简单的心愿和希望。

灶台早已生着火了,粽子下锅后,不大工夫,新粽叶的香气和着糯米的甜香便随着升腾的蒸汽溢出锅外。过了时许,母亲便开始招呼我们,“吃粽子啦!”我便围了上去,一脸很贪吃的样子。那时,我总喜欢用筷子插着粽子举在手里,一边嬉戏,一边吃粽子。不知不觉中几个粽子便下肚了。母亲总是在一旁笑**的看着我说:“不要再吃了,少吃点,吃多了消化不良……”

在奶奶家的乡下,保存粽子的方法是把粽子完完全全地泡水在里边,定期换一下水,就能存放好长一段时间。想吃的时候,就从水里捞出几个,在热锅里蒸一下,味道依旧美美的。

我们现在早已别离了当时的童真美好,但纵使时间老去,年代老去,我们老去,有一样东西却永世繁盛,那就是祖国传统的节日。先人的愿望,我们的和谐,将永不散去,端午的味道,真情的味道,永远都不会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一关于端午的作文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是端午节。

人们都忙活起来了。为了包粽子,有的摘芦苇叶子,有的准备糯米,还有的去准备花生米、蜜饯和咸肉等。

只有我一个人闲着没啥事好干,就跑去河边玩,老家河边长着一丛象茭白叶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几株拿回去给爷爷瞧瞧。爷爷一看,说:“这是昌莆。你知道这种植物有什么作用吗?”我说:“这个我在网上查了,昌莆是一种可以驱虫的植物,在端午节同艾叶放在一起可以驱邪。但我不懂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传说或故事?”

爷爷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作的老龙王,经常兴风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宁。玉皇大帝听说以后,龙颜大怒,就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时三分去斩了它。

龙王知道了,吓坏了。立即赶到李世民宫里去求情,并答应事成之后,给李世民无数珍宝。李世民满口答应。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这天午时前唐太宗就把魏征早早请来,让他陪自己一边下棋,一边喝酒。眼看就要到时间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机。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输了,酒就喝多了。结果醉倒在地。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拿着昌莆做的刀,艾叶做的马鞭,终于按时杀了龙王,为天下民众除了一大害。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这天把昌莆和艾叶挂在门前,用来驱邪保平安。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

下午,咱们去曲江楼参观。门前的宣传栏对端午节作了详细说明,不过没有爷爷给我讲的这个故事。而它让我明白了在我的家乡龙舟比赛已经移到四月去了,是为了纪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远近闻名的溱潼会船节。

在曲江楼听到服务人员的解说:“现在正是菜籽和麦子收获的时间,乡农开心地忙着收获丰收的喜悦。节日的气氛不是很浓,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过端午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戴诗琦

今天下午我们班里组织大家包粽子。

林宥辰奶奶和很多家长下午来我们班帮忙,教我们包粽子。

宥辰奶奶告诉了我们很多过端午的习俗。讲完了要包粽子了,我们和小伙伴跑到洗手间洗手,洗好了就迫不及待地跑回班级,桌上摆满了包粽子的材料。大家都开始忙碌起来,我在一旁跃跃欲试,可是那一张张绿绿的粽叶似乎不听我的话,怎么也包不好,倒是把糯米弄得到处都是。后来,我在宥辰奶奶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我的粽子,虽然它歪歪扭扭的,一点儿也不像粽子,可是看久了,还是挺可爱的!

粽子都包完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粽子堆放在一起,大家在享受了劳动成果之后更加开心地玩耍起来。今天真是难忘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浓浓端午情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浓浓端午情,粽香四溢,欢声不断。

刘老师手拿青翠的粽叶,向同学们介绍道:“它又叫箬叶,靖江话叫‘nia子’。”我们都操起不太地道的靖江话鹦鹉学舌。看,讲台上还摆放着一个个篮子。红色的枣儿散发着甘甜的香气,钛白色的糯米圆润而又饱满,肥而不腻的腌肉是肉食主义者的最爱……

材料被分配到九个小组,我拿起箬子,铺开,双手合作,向里一卷,一个锥形出炉了!装好米,正欲将锥形封口,不曾想“哗哗……”,米洒了出来。我不服气地又试了几次,结果均以失败告终。大家也都是包了散,散了包。我突发奇想:“我们来一回匠心独具地创新吧!”结果获得了一致赞同。我重新拿起箬叶,在桌上铺成“十字”,在两片叶子的重叠处放上糯米和红枣,用箬叶“长长的尾巴”将它包裹了起来,一个正方形的粽子成型了。

咦,没有线了,我灵光一现,急中生智,拿起一条筷子粗细的粽叶,打了个蝴蝶结,哈,我的粽子完成了!近看,它就像是被压坏的盒子;远观,它就像个破败不堪的沙包——丢一下,它定会散架。无所谓啦,吃货是不会在意这种“小细节”的,就算是颜值负分,味道应该还是很不错的吧!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端午节不仅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也是为了纪念救父投江的东汉孝女曹娥,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以及一代忠臣伍子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端午踏青节日作文400字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节日的作文400字:端午踏青

6月20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跟妈妈去上山踏青。

刚一上山,我就被这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山上松柏滴翠,苍青色的群山,一座叠着一座,像大海的波涛,无边无尽伸到遥远的天边。还有黄灿灿、红艳艳的小花从草里冒出来,在山坡上一簇簇喷放。

这时,太阳升起来了,红艳艳的太阳射在山尖上,把山顶的雾气像幕布一样拉开了,人们拿出准备好的毛巾,开始用溪水清洗手部和面部,传说端午这一天,当太阳升起,用溪水洗手洗脸可以除灾袪百病。

踏青结束,人们手里都拿着新鲜的艾蒿,在传说中,把艾蒿挂在门上可以避邪,防止鬼邪进入家门。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回家可以吃到热腾腾的粽子,自然很高兴,但我又想到了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为了纪念他,发明了粽子这种食品。

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了,我只好等候着下一个端午节的到来,可以继续上山踏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端午节作文:五月端午话屈原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五月五,岁岁端午节.这一天,我国人民习惯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这是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自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佐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革新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此,遭到贵族子兰,大臣勒尚和郑袖谗害去职.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终热爱祖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楚国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大约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当地老百姓闻讯,曾纷纷划船去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鱼鳖去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却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离骚》为例:这首诗共 373句,2490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辞藻华美,想像丰富,文采绚烂,气魄雄伟,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这代表后人对他的作品的景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生的二年级端午作文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和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和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我的家乡,端午节包粽子是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事。

听奶奶说,公元前278年,楚国灭亡后屈原满怀悲愤投入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当地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投下粽子喂鱼,后来逐渐把这一习俗流传下来。现在端午节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这一天,家家户户包起粽子来了,我们家当然也不例外。

这天早上,奶奶早早起了床,把粽子叶洗干净晾干,我也好奇地跟着奶奶走来走去。奶奶说,我们一般用箬叶,北京人用苇叶,汕头人用竹叶。再把各种馅料调好味道,装在一个个盘子里。

然后选2-3片粽叶,再把这些粽叶错开折叠,叠成漏斗形状,铺一层米上去,可以是糯米或各种米,然后把猪肉、绿豆、腊鸭、虾米等各种馅,把一层米铺在上面,又再把一二张粽叶铺在上面,然后包起来,隆起尖角,最后见奶奶用一条水草捆起来。我也有模有样地做起来。

看似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

奶奶说:“捆起来时一般绕4-5圈,再紧紧系上活扣,方便吃时解开。”

到了烹煮时间了,只见奶奶等锅里的水烧滚沸了才放下粽子,大约过了3至4小时就可以把它们从锅里捞出来,放在盘子上,解开绕在外边的水草绳,打开粽叶,终于可以吃了。哇!真是想嫩鲜美,粽叶的香味扑鼻,使人神清气爽!看着一篮子我包的粽子,多么自豪啊!

这次的端午节过得多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最新令人难忘的端午六百字

全文共 1936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端午节端午节是我们汉族传统节日。在战国时期,我国爱国诗人屈原听说秦军攻破楚国国都消息后,悲愤交加,依然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入泪罗江,以身殉国,百姓们纷纷亲去打捞,沿水招魂,在没有结果时,人们只有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虾鱼蚕食屈原尸首方法表达对他怀念,此日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以后每年人们在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头粽子表达缅怀之情,随时间演变,人们将这一天俗称为“端午节”,过节形式也多养起来,如插杨柳、赛龙舟、吃粽子、烧高山等等。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of the Hometown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our Han traditional festival.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fter I heard that the patriotic poet Qu Yuan heard that the Qin army broke through the news of the Chu Kingdom, he was sad and indignant. After writing the stroke "Huaisha", Hao Shi devoted himself to the tears of Luojiang.When there is no result, people can only put the rice dumplings into the river, so as not to express their nostalgia for shrimp and fish to eat the first method of Qu Yuans corpse. This day is the fifth day of the lunar calendar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lunar calendar.Expressing the feelings of remembrance, evolving over time, people call this day commonly known as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they also raise more forms, such as willow, dragon boats, eating dumplings, burning mountains, and so on.

我也特别喜欢家乡端午节,虽然没有电视里看到盛大赛龙舟、烧高山等习俗,但我独爱绑花绳、戴荷包、插杨柳、包粽子、串亲戚等风俗喜庆方式。

五月初四这天,我就嚷妈妈带我去赶集,大人们忙购买肉呀、菜呀、蛋之类,我们孩子焦点在于买花线、买画布,挑三拣四,串了西家串东家,几个商店、摊位转下来,手里捧一大把花线、画布。可高兴了,在回家路上就迫不及待搓起花绳来。回到家里,与邻里几个小朋友围姥姥开始编花绳、缝荷包。捻线搓绳、选布剪样,穿针引线,直到开灯时分,每个小朋友都有了满意收获,可把姥姥累坏了,我们便抢用小拳头敲打姥姥伸不直腰背,姥姥脸上露出了幸福微笑……

兴奋我就是睡不,偷偷起来把花绳与荷包比划了好几次,因为姥姥说了:“今天戴了就不灵了,只有在端午节这天戴上才会保佑我们一年平安。”真是一个难眠之夜呀!隐隐约约听见爸爸插杨柳声音,我一骨碌翻起身来,大声喊戴荷包啰……以最快、最简单方式洗刷完毕,在妈妈帮助下认真绑上了花绳、戴上了荷包,看手腕、脚腕花花绿绿花绳,是弄胸前各式各样荷包,我自豪极了,犹如成了最美小公主。带无比幸福心情,开始帮妈妈炒鸡蛋、包粽子。

说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戏,早在六岁那年,大妈就教会了我包粽子。我便一个指挥官架势喊来爸爸,指挥他与妈妈抱起粽子来: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购买来糯米、大枣、葡萄干、枸杞放入盆中掏干净,然后再加进去一定量白糖、蜂蜜与均匀,接拿来竹叶卷成一个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叶子卷完,还要留一些等放进做好馅子后封起来,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后封包动作出了错,被我狠狠批评了几句:“老爸,你也不动脑想想,包扎绳子要打成活结,不然证书后你连叶子一块儿吃吗……”在我成功指挥下,你一个、他一个、我一个,不一会儿包了一大堆,最后就是开灶蒸煮了,这期间,我有显摆自己花绳与荷包指挥爸爸矫正了爸爸杨柳插得不好看之处。

开始过节享受了,一家人围丰盛节日餐,你争我抢、谈天说地、笑语盈盈,真是其乐融融。时逢中午,我们一家又拎自己亲手做好礼物去大伯家串门子,一路上阳光与煦、鸟语花香,喜笑颜开,我真被这欣欣向荣日子陶醉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