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作文【通用20篇】

导语:小编的家乡的端午节要划龙舟吃粽子。小编知道有些地方的端午节是要喝雄黄酒,挂艾草等等。不管是怎样形式地过端午节,都是浓浓的家乡的味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题为我家乡的端午节的作文。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喜欢。

浏览

1790

作文

811

端午的快乐四年级必备描写日记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了。

到那天早上,大家都把菖蒲,艾草插在大门上,据说可以除邪避凶。

端午节能尝到好吃粽子。粽子种类繁多,有豆粽

,有红糖粽,有枣粽,有肉粽……真让我双眼发光!我忍不住冲上,拿起一个粽子,使劲一咬,“哇!好美味啊!”我不禁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在端午节还能观看刺激赛龙舟。每到那天,江边就响起了洪亮大鼓声、欢呼声、呐喊声,响成一片。选手们身穿彩衣,紧握船浆,喊着整齐口号,奋力地摆动船浆,向终点驶去。一只只龙舟象一条条巨龙在江河上翻滚、飞驰。人们在河岸边不停地喊着加油助威。

说到端午节,还有个美丽传说呢!传说楚国诗人屈原因为国家被占领了而投江自尽。人们怕鱼吃了屈原尸体,就纷纷划着小船来到江面上打捞,还把粽子投下江去,希望鱼只吃粽子不伤害屈原尸身。

这就是我们家乡端午节,你喜欢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情浓端午粽飘香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首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我在故乡过端午节时,常常能品味出旧时的味道。那是千百年传承已久的乡风民俗,每当此时,小镇的上空飘荡着粽子和艾草的清香,交融着亲人们相聚时刻的温情。

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续齐谐记》云:“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五月初五)投汩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赛龙舟,我的故乡没有这种习俗。只在清明节期间,里下河地区四乡八镇数以千计的的会船云集溱湖,举办规模浩大的“溱潼会船节”。最近几年,在烟波浩渺的溱湖上也有了女子用桨划船的比赛,那是会船盛会后的延续,吸引游子归来的乡音乡情。

端午节不同于过年,也是故乡人忙的时节。除了去看划船赛外,门口不忘插上菖蒲和艾草,配备中午吃“六红”的美味佳肴,大有一种“举玉箸遍尝美味,约春风共聚雅舍”的兴致。每年的端午节我都要回家,亲口品尝母亲做的“六红”菜。家里的午宴吃“六红”很讲究,六个碟子是酱油烧红、拌红或自然红的菜肴,如炒苋菜、烧黄鱼、红烧肉、烧龙虾、炒鲜河虾、用刀拍碎的糖醋萝卜、切开冒出红油的咸鸭蛋……有时候在节日那天,还能看到乡下有几个农人上街扮演判官的模样,到各个商家门前跳判官舞,收点小钱或香烟。看见大人带着蹦跳的孩子去浴室洗“百草汤”,我心中竟有一份怅然若失的感觉,人到中年,胸口空荡荡的,少了儿时颈上挂着一个用五色丝线编织成的蛋网,少了胸前晃动着一个硕大双黄咸鸭蛋的自豪。

好在母亲包裹的粽子还有从前原汁原味的模样。浩瀚的溱湖有茂密的芦苇荡,有纵横交错的河汊水港。乡人荡着一条摇橹小船,从湖荡里精心采摘碧绿的苇叶蒲草,到古镇的小巷中或溱湖的大街上叫卖。母亲包的粽子奇形怪状,有草把头、菱米子、斧头状、小脚形、脚爪形、小长方形……象是用粽叶包扎成的工艺品,精美绝伦。包粽子时,糯米中加入的馅料有红豆、蚕豆、蜜枣、红枣、蛋黄、火腿片等,用蒲草或棉绳扎紧粽子,放进锅里煮,看一眼青油油、水灵灵的粽子,十分惹人喜爱。出锅时,空气中弥漫着扑鼻的粽香,常常能唤醒口中的馋虫翩翩起舞。

过完端午节,我又要回江南。母亲在我行李中搁上几包沉沉的粽子,不须关照,不用解释,粽子里藏着旧时的情怀。我从小到大一直喜欢吃的光粽子和蜜枣粽子,母亲对我们早有一个约定俗成。草把头是光粽子,菱米子是蜜枣粽子,斧头状是蚕豆瓣粽子,小脚形是红豆粽子……从母亲的满意的神态里,我觉察到“儿行千里母不忧”。粽子里包含着恒古不变的母爱,深沉的亲情给予我前行的力量,无论我何时何地闯荡天涯,胸中要常怀一颗感恩回报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的味道

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味道,是盛开紫罗兰的芳香,淡而优雅.

端午的味道,是绽放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纯洁.

端午的味道,是开放百合花的清香,淡而高雅.

端午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记忆忧新,

临近端午,就会想到他,他是一位博学才子,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气质过人.他在战国时期创下业绩.他不光创下业绩,还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转变为个人歌独立创作的新纪念.他是文坛的一位高手,也是仕途的弃儿.他每次都想一心报国,让自己的国家像一只雕耸立于大地上,却总是遭遇小人的妒忌与报复,是自己的辛苦迟不被采用,最后在自己临死前创作了一篇,用血和泪写成的忧国之恩的柔情长诗《离骚》.

诗创作后,他带着满脸的忧伤和愤怒来到了江边看着冰冷的河水,他突然笑了,仿佛是在笑那些小人笑今日的庸君,笑自己的衷心没有被人发现.他带着冷笑,纵身一跃跳入这冰冷的河水中,让他冲洗着自己的身躯.他走了走的凄凉与悲伤,只是他对国家的爱太深了.

他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精神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他坦然面对以,死报国,显出他是多么地热爱自己的国家他打意凛然的豪杰气魄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深思.

端午的味道,就是屈原,他那忠心耿耿的报国情怀为祖国为人民的安居乐业以幸福做出我显得努力.端午的味道是有气魄的,也是有甜味的就像棉花糖一样甜.

端午节这天,也是游子回家团聚的日子,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品尝这美味的粽子.今年我的叔叔婶婶都回来团聚,共度端午.我们家的粽子都是母亲自己亲手抱的,母亲在厨房里忙来忙去,我和姐姐在屋里看书,可我的思绪早就飞远了,想起了去年我们家的粽子不是母亲亲手抱的,而是从小摊上买来的,蒸好之后,我满怀希望,可刚尝第一口,我想被泼了一瓶水一样这个粽子一点也不好吃,我嘟囔这,母亲用慈祥的眼神望着我,温柔的说:"吃都吃了,还是下回母亲自己做吧!"我急忙叫好眼泪都流出来了.突然听见母亲那清脆的声音,粽子好了,我的思绪才飞回来,我看着桌子上热腾腾的粽子,脸上露出了微笑,大家一起坐在饭桌旁,边吃边讲着端午的来历与意义.大家都是兴高采烈.我看着这样一桌团圆饭,心里美滋滋的.

端午的味道,就是游子们回家团聚的喜悦与幸福那是甜甜的味道.

夏天的味道,是那一簇簇盛开的花团;顽强的生命力,展示了夏天的主旋律,人生的味道,就是一次次磨练的意志与顽强,绽放人生的主旋律,而端午的味道,那是一种种传统的习俗,是那衷心报国,是那家家户户团圆,弘扬了端午的主旋律.

端午的味道,与众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品味端午,传承文明作文

全文共 1738 字

+ 加入清单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传统节日,就是保护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当我们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时却发现传统节日的味道已被商品狂潮淹没。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必胜客,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却不知道年画。糖人,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端午节的放假表明我们国家的文化自觉和对民俗的尊重及保护。也为端午文化的传承和光大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但仅有放假还是不够的。

抢端午,争遗产,传承费思量

之争——韩国端午胜过中国端午?

端午节源于中国,它是一个民俗的节日也是一个民族的节日,2005年韩国的“端午江陵祭”被联合国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曾引起国人哗然。

简单地说就是“彼端午非此端午”。韩国的端午“不吃粽子,不赛龙舟,也不纪念屈原”,不同于中国的端午节,它的出现可以算是东亚“汉字文化圈”一种特有的有趣的文化现象。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本身是一种祭祀活动,主要是祭祀地方的保护神和英雄等,还有一些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它原名“江陵祭”,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直到1926年,因为其时间是从每年的阴历四月十五持续到五月初七,与中国的端午节相近,才更名“江陵端午祭”。中国很少有如此规模群众性的祭祀活动。

端午节不仅在中国广泛流传,而且随着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陆续传播到日本、朝鲜、韩国和越南等地。日本的端午很多习俗如吃粽子、喝菖蒲酒、沐菖蒲浴等均和我们一样。而韩国则发展为以“山神祭”为核心的节日。“江陵端午祭”至今还生机勃勃地传承着,根本原因在于它所传递的文化精神依然扎根于现代民众的心里。那些传统的祭祀仪式、风物游艺,依然是他们当下生活的一部分,精神和信仰的一部分,彼此朝夕相处,须臾不离。正是民众的自觉参与,推动着传统自然地传承与衍变,生生不息。

之忧——粽子唱“独角戏”?

令人担忧的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剧烈的社会转型,让传统文化陷入了逐渐失落和呼唤回归的双重齿轮中。端午节等全国性民俗节日文化遗产在大都市已经遭到了较大的损害,有的被人为淡化,有的被扭曲变形。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失去了应有的热情。

走进大大小小的商场,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粽子在提示着人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很多人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但有关端午节的其他风俗,知之甚少。作家冯骥才表示,长久以来,很多人认为节日是吃点好东西,穿些好衣裳。

而每逢传统节日,精明的商家会挖空心思做文章。端午节,商家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抢金夺银”的机会。于是,动辄上百一只的粽子被生产出来,摆上商场、超市最显眼的位置。

正是因为人们将一些传统节日推向市场,民俗变成了卖点。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很多文明在某些方面中断了。

当我们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时,却发现传统节日的味道已被商品狂潮淹没。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必胜客、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年画、糖人、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

之思——全民参与充实端午内涵

节日民俗绝对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一个民族的文化光靠几个人呼吁是没有用的,它需要整个民族的一种自觉,这种自觉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自觉。

屈原的传说很完美地把古代五月份的民俗结合了起来,现在国家将端午节规定为法定假日以后,就应该充实其节日的内涵。怎么过端午节,有两个资源可以利用。首先看古人怎么过端午节,把有意思的东西复活,这些内容在古籍里有记载。另外就是考察传统民俗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把他们的做法跟当代社会融合到一块。

我们可以每年都去发掘端午节的内涵,慢慢积累,最后建成一个比较好的端午节。像韩国的端午祭,当初也衰落得很厉害,后来一些学者进行发掘,弄得影响很大。日韩两国都是全民参与过端午节,作为端午节的起源地,中国更可以全民参与。除了吃粽子、划龙舟,知识分子和老百姓应当一起努力,借鉴传统因素创造出一些适合现代生活的过节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要有自己的文化,端午节作为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有利于建立和强化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和文明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前辈不说,后辈就不会了解,如果连前辈都稀里糊涂,再谈传承和发展就成了一种奢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端午之喜为题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记忆中,采摘粽叶是端午节的前奏。那时,亲戚、邻居、朋友,全村的人都忙起来了,烧草灰制碱水,采洗粽叶淘糯米,大家忙在一起,有说有笑,那是我记忆中难忘的乡村生活情景。节日前几天,我们小伙伴们便相约到山涧采粽叶。村庄附近的山上是没有那种植物的,我们要步行很远一段距离,到深山的清泉边采摘。

采粽叶是不易的事,不仅要爬山越岭,还要经受蚊叮虫咬,相当辛苦,但一想到那香喷喷的金黄色的粽子,我们就兴奋无比,唱着歌撒着欢,如小兔般跳跃在林间,寻找着粽叶。找到之后,小心翼翼地将这种纺锤形的粽叶摘下,一枚一枚叠放好。采完粽叶回来,我们往往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扛着一编织袋粽叶,小伙伴们都有一种收获的喜悦,虽然腰酸背痛,却依然叽叽喳喳个没完。

采完粽叶回来,奶奶就把又宽又长的青翠粽叶,一扎一扎捆好,泡在水里,用大锅煮透,此时,浓郁清香便弥漫满屋,把过节的意味熏浓。端午节头天下午,奶奶从米缸里舀出白白的、珠圆玉润的糯米,装在水桶里,清凉明澈的水细细地清洗糯米中的杂质,再掺上几把红枣,红的白的,格外醒目。包粽子时,我就迫不及待搬了小板凳,坐在盛满了糯米和粽叶的锅盆前,等着和奶奶一起包粽子。说是“一起”,其实,用奶奶的话说,是“瞎掺和”。但奶奶却从不阻止我,哪怕我包得还未及开煮就脱线散架,或者样子奇形怪状四不像,都不会被指责半句。不一会儿,一大盆粽子就包好,一个个精神饱满,可爱极了,还没煮就有一股隐隐的清香。

吃完晚饭后,在灶里加些木棍杂柴,把粽子倒进锅里,翻腾几遍后,大人们便放心地休息,而我则闻着粽香,心里如翻滚的粽子,兴奋,难眠。煮了一晚上的粽子熟了,清香四溢,轻解开来,那嫩黄色彩的粽肉,升腾着蒸气,散发出一股特有的粽香。轻咬一口,过节的滋味就从舌尖弥漫到全身。

冰心说:“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在我真中的梦里,飘着粽叶的清香,飘着粽子的甜香;在我梦中的真里,有一片令我永远回味的粽叶,那粽叶里包裹着美好的节日,包裹着节日里奶奶的笑脸,还包裹着童年的无忧与欢乐。

又到粽叶飘香时,城里的繁华,挡不住我思乡的情绪,我决定利用假期,马上回到家乡寻找粽叶。是的,我寻找的不仅仅是粽叶,我寻的是那段有着粽叶香的岁月与情怀:质朴而沉静,悠远而绵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有趣的端午六年级满分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我最喜欢过端午节。因为这个节日是最热闹的,最让我们小孩兴奋的,有吃又有玩。

妈妈指导我和妹妹包粽子,我笨手笨脚的,老是把粽子包得漏了馅儿……我包不好粽子,可我爱吃粽子,特别是蜜枣花生馅儿的粽子,在阳光下每一粒糯米都会闪着光泽,可香甜了!

吃完粽子,戴着香包我就出了门,往敖江边跑去。一年一度的龙舟赛要开锣了!

敖江边早也是人山人海,周围的小商铺都开着,我一定会买一条香糯的玉米,这玉米棒现在可看不到了,玉米粒儿是深红色的,像一颗颗红玛瑙,而且是冒着热气的红玛瑙,我都舍不得吃!

面对着热闹的江边,我很苦恼,大人们早已挤在堤岸边,把堤坝挤得密不透风。看不到龙舟怎么办啊?还好,我趁大人不注意,刷的一下挤进去了!

正午12点整,比赛就快要开始了,各个龙舟运动员摩拳又擦掌,心情激动得不得了。“砰!”发令枪响了,每一条船都一下就冲出去,在堤坝上加油的人像是叫破喉咙也没有关系。

我的视力很好,看得见运动员们的青筋若隐若现,船上的运动员也非常团结,动作一致,每个船员都竭尽全力划着桨。在船中打鼓的人非常努力地敲着鼓,人们的心情随着鼓声也变得越来越激动!

我们东南街代表队龙舟队员的脸像西红柿一样红了,不用多久就已经把别的村、街道的龙舟甩得远远的,一马当先!他们并没有骄傲,过了一会儿,江南村代表队的龙舟也赶上来了,这两支船队各不相让,让我看到了两条“龙”在打架的场面,究竟鹿死谁手呢?观看的人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

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最终是我们东南街代表队获得了冠军,队员们开心地又蹦又跳,还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我也为我们我们街道感到无比骄傲,希望自己长大了也能代表街道为荣誉而战!

可是,当我长大的时候,已经离开了家乡,很少回去过节了。关于端午节的回忆,只能在梦中重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看龙舟赛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端午看龙舟

今天是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吃完午饭后,我们一家到闽侯竹岐的金水湖看龙舟赛.

来竹岐的路上,天上突然乌云密布,不一会,下起了蒙蒙细雨.来到比赛场地时,湖边已经人山人海了.等我找到位子时,已经有四条船准备开始比赛了.湖中央有四个赛道,赛道中有四个浮标,谁先拿到浮标上的旗子,谁就是冠军.

比赛开始了.四条船一起冲出了起点.只听一阵锣鼓声,第二道和第三道的船占据了第一和第二的领先位子.

开始冲刺了.第三道的龙舟和第二道的龙舟并驾齐驱,最后,两艘龙舟几乎是同时到达终点的,只见第三道的龙舟上的船员把船浆举过头顶,才知道第三道的龙舟获胜了.

预赛结束了.从前四场预赛中选出的最后四支队伍要进行决赛.我看得目不转睛.只见一枚彩色的信号弹从湖边放出来,比赛开始了,胜负在此一举.四条龙舟不约而同地冲出了起点.前300米,四条龙舟不分上下,并排地在湖面上行驶.

只剩下300米时,四条船开始冲刺了.第一道和第四道的龙舟慢慢的和其他两艘龙舟拉开了距离.在只剩100米左右的第方,第四道的龙舟突然加速,最后以3~4秒的优势夺得了这场比赛的冠军.

我想:得到冠军的代表队,一定是一个团结的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生二年级端午作文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妈妈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准备的。原来,妈妈已准备好浸泡了3个小时的糯米,同时也买好了粽叶,这样准备就让我大吃一惊了。

我把米放在叶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气极了。妈妈对我说:“你要把叶子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然后再把米放进去啊!”

于是,我按照妈妈说的步骤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边那个盘子中间放的是什么?原来是肉馅哦!我在糯米中间挖了一个小洞洞,把肉馅弄成圆状,塞入糯米中,让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翘起来的一片叶子按下来,并用绳子用力的扎紧。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个。现在就要下锅了,先是把水烧开,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过了一会儿,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绳子解开,正想把叶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烫着了。妈妈看了,哈哈的笑了起来。我吹着吹着,把让热气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将叶子掀开,吃起了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粽子来——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间,包着一团鲜汁可口的肉馅,放入口中,不油不腻,又有嚼劲,感觉太好了!

端午节就这么过去了,嘴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想着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端午节作文600字:端午文化

全文共 1205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今天,我就来讲一下端午节吧.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农历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的由来有许多种,其中,流传最广的的是纪念屈原之说。传说,公元前278年,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就是因为这深厚的文化,现在端午节已经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就拿我们瑞昌来说吧, 在瑞昌,到了端午接这些天,市场买卖粽叶的人会比平时多起来,在菜摊之旁,菖蒲叶子和苦艾草被人扎成一束束出售。这里的人,无论是住高楼大厦的、住出租屋的、住乡村的,大家都愿意花上一两块钱买一束回去挂在门上,以寄驱魔辟邪之意。很少人把粽子投到江里,也许为了环保和不浪费,但大家都记得屈原这位两千年前抱石投江的爱国诗人!

有一天,我从电脑上看到了韩国准备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文化遗产,我看了之后非常的愤怒,觉得这件事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怀念屈原诗歌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或许,人生失落的年月流不尽你心中的血泪,

或许,诗情喷涌的时间也换不来你脸上瘦削的阳光……

太多的厚意哟,才让你宣布“路漫漫”的百般无奈的慨叹,

太多的愿望哟,才叫你血色的生命融进了啼哭的汩罗江。

荆楚大地一直哭到附近的潇湘,

泣血的日子,让全部神州从此黯然神伤…

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叫做了端午

这叫作思念,思念是一种崇高而巨大的想像。

你的橘颂你的离骚你的九歌你的九章…

流不尽你的悲哀你的惆怅。

你让楚辞浪漫民歌通常在中华大地唱响,

你让毕生的遗恨连同自己一同消逝,淹没进汩罗江。

我不知道,封建时代的土壤葬送了多少你这般诗意的文人,

我不知道,当今的红尘,还有多少文人还在压抑着豪放无羁的思维…

愿我蠢笨的诗作,能化作你身边的一缕轻风,

愿我残次的白酒,能祭出你春夏秋冬一切日子的明净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过端午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清晨,天麻麻亮,四川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村民黄洁美就来到板房外集市上,今天这里到处是艾叶和菖蒲,散发着好闻的药草味儿。按龙门山人的习俗,在端午节吃粽子“游百病”,可保家人幸福健康。

宝山村简易的板房公共厨房里,一些群众买来了绿竹叶和糯米,几家人围坐一起包粽子。几片竹叶,一缕清香,把灾区群众对幸福健康的祝福包成一团黏黏的甜香。虽然做法简单,用料普通,但充满希望的笑容依旧洋溢在每一个龙门山人的脸上。

黄洁美对记者说:“这是我们民间的节气,我们都高兴,我们要包粽子,要煮盐蛋,再带娃娃到街上去,到处耍一下,好高兴。”

每年的端午节,龙门山镇的老百姓都会早早起床,到集市上购买艾叶等草药,烧水沐浴,洒扫庭院,并把菖蒲挂在门上,寓意驱邪吉利。午饭后,家家户户会外出“游百病”。

所谓“游百病”,是指在龙门山的典故里,五月初五端午节正午时分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刻,所以又被称作端阳节,中午过端阳节,大家把午饭吃了,然后三五成群地上山,各自采摘用于烧水沐浴的草药,这就叫“游百病”。山上一游,百病不生。青草沐浴,健康永存。

龙门山镇是龙门山断裂带的核心区域,在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中,龙门山镇遭受惨重损失。一年过去,这里的人们默默抚平伤痕。煮药草、挂菖蒲、“游百病”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传统行为,实际上充满了对生机的无穷礼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新鲜庆端午作文300字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三是农历的五月五日,也是端午节。“五月五,庆端午”,一大早,妈妈就到市场去,按照传统过节习俗,买了菖蒲和艾草回来挂在家门上,希望能为全家趋吉避凶。也因为我们姐弟都长大了,所以妈妈就没像往年一样,为我们每个人选购香包了。

快中午的时候,姐姐和我跟妈妈借了两颗鸡蛋,想尝试一下老师告诉我们的“端午立蛋”活动,我们在桌子上立了好久,试了无数次,用尽千方百计,结果不知是不是我们太心急了,蛋就是固执的不肯站起身来,不知道鸡蛋是不是冰过了就不好立了呢?

晚上,妈妈体谅我们这几天都在吃粽子,怕我们都吃腻了,于是特地安排了点不一样的。我们全家一起聚在家中享用披萨大餐,中国节里吃西式餐点,真有趣!也别有一番风味!我觉得很开心,也觉得这次的假期特别有趣,也希望以后的节庆里,妈妈还有更多的创新好点子。

[新鲜庆端午作文3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话端午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曾教过我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今天,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吃着姥姥送给我们的粽子,心里惬意极了。可是,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下面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据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民,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是却遭到坏人的陷害,去除官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他乡。在流放途中,他得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绞,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是,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他的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江。

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非常难过,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等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我们的爱国诗人屈原。

2005年端午祭被韩国公布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对我国是一次深刻的教训,所以从2008年开始我国也开始把端午节列为法定节假日,让大家过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也让我们以自己的方式纪念我们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我的家乡,就有端午节吃粽子、菜饺、糖糕、麻叶和鸡蛋的习俗,还有大人会做香囊和五色彩线给孩子佩戴在身上,说是辟邪;家家户户的门上也会插一些艾草。

怎么样,我的家乡就是这样,你们的家乡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关端午的话题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又叫午日节,是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在这一天,就会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昨天是端午节,我的姑妈叔叔们都来送节礼来了,拿来许许多多的好吃的,让我肚子里的馋虫挠得我直发痒,我的表哥表姐表妹....也都来了,我家一下子变得很热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忆屈原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宁溘死以流亡兮”,为何?

哺吮了五十七年人间烟火,却落得灵魂离体,为何?

造就了《离骚》,《楚辞》,应精忠报国,最终却落得义愤投江的宿命,为何?

何谓官场?正面试怀才报国的地方,背面则是常年的封建与黑暗。在这凄风苦雨间,你往精忠报国,又望洁身自好。这永远,只是一个伟大的梦。当梦醒时,就会发现何谓炎凉世态。曾经一时无两的才能以及的孤洁傲岸换来的则是万劫不复。

不公平?在被封锁的年代,即便如何呼喊,痛哭,公平也是可望不可及。于是,一场悲剧就上演了。

罢黜,让你对浮世的繁华绝望,放弃了自己的理想,甚至生命。

你颤抖着,即使现在是和熙的五月,却找不到一丝温暖。看到四下烽烟俱净,你在思索着什么?还拥有那在风、雨、雷、电、云、月以及凤凰和龙的陪伴下,在天空驰骋,上天下地追求理想的壮志凌云吗?

已经没有了,也许已经感觉到你自己的一生,应该完结了。大半生沦落至此,你还坚信汹涌的黑暗不能磨灭光明吗?

眼前就是千丈的汨罗江,水波不兴,游鱼浮萍,莫不是你所向往的宁静?事以至此已经再没有什么可以牵绊你的了。衣服,留在岸上吧,它不过是在人间的烦琐。纵身下跳吧!汨罗之水甚凉,但可知其也会为你沸腾。

就徘徊于江水中吧,找一个方向,找到所梦寐的云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极乐。害怕下沉?沉下去的,是肉体,但得到升华的,是灵魂。

于是者,在江中沉浸,浸出苦涩的浪漫,编制了一个瑰丽的浪漫主义艺术传奇。让这个人间的五月披尽了风腥与哀憾,只因汨罗江将你埋葬。

离开吧!径步地走向极乐,带着还没有实现的梦离开吧!

你已经成为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粽香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风筝漫舞,龙舟竞发,喝艾酒,插艾叶,包粽子。

提起粽子,父母总有说不完的话,那是他们孩提时珍贵的回忆了。那时候,父亲家里穷,兄弟姐妹又多,粽子里只有赤豆和糯米,母亲家稍微好些,因为她可以吃到外婆包裹的肉粽。

五月初五的前几天,是家家户户忙碌的日子。端午是从那林间的蝉鸣开始的:它们是最卖力的演唱家,早上唱,下午也唱,在欢歌,在庆祝。夏蝉儿,夏蝉儿,你是不是也口馋了?

每逢端午,邻里都欢聚一堂,坐在小板凳上,环成一圈,笑容不由自主地洋溢在脸上。此刻,碧绿泛青的粽叶散发着清香,柔和地钻进你的鼻孔。鲜艳晶莹的赤豆褪去了外衣,静静地躺在盆里。浸泡了一夜的糯米正躺在簸箕上,坚韧的水草亦洗净放在一旁。而我中规中矩地坐在一旁,望着外婆用她那娴熟的手艺在我眼前变戏法。映入眼帘的是让人垂涎三尺的五花肉,表面撒了一层薄薄的白芝麻,好似给它穿上了一件亮丽的外衣。只见外婆将三四片叶子叠齐,卷成一个圆锥,依次填进洁白的糯米和几只虾仁,再铺上一层糯米,加入赤豆〡五花肉、橘红色的咸蛋,最后撒上糯米,两拇指一压,其余几只手指拢成一个立体的三角形,再修剪粽叶,后用水草捆绑,一个小巧玲珑的“工艺品”就这样诞生了!

最后一步,把包好的粽子放在大锅里,用柴火煮透。等上几个小时,煮熟后,把热乎乎的粽子放于瓷碗当中,轻轻地解开粽叶,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放入口中,细细品尝,粽香在唇齿间徘徊,整个口腔弥漫着端午的味道,充斥着食材相互碰撞而产生的火花,美味极了!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同学们是否也如同我一样爱吃粽子?还记得这熟悉的节日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美味粽子闹端午作文900字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是为了纪念楚国最后投江自尽的伟大诗人屈原,传说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吞食屈原的遗体。便纷纷向河里投粽子,鱼儿有粽子吃,屈原的遗体也就能完好无损了。于是包粽子的习俗就由此而来。今天我们跟着萧山日报小记者团一起来到萧山日报报社。来向这些包粽子高手学几招。

首先老师叫我们分成几个组,然后再从组里挑出一位会包粽子的阿姨来辅导我们。我们组的阿姨去拿材料了,材料有一捆线,每人一大一小两片粽叶。还有生糯米和生肉,好啦,一切就绪,准备开始包粽子了,开始我学着阿姨的样子把两片粽叶朝一个方向。用大拇指和食指将它弯曲成一个叉子。用大拇指和中指紧紧的扣牢。右手则用勺子将糯米塞到里面,中间再放上一块肉,在我们糯米铺满,然后将粽叶往上一翻,哈哈,原来这么简单啊。我暗自得起来,谁知,刚把粽叶翻过去,里面的糯米就有一大部分都掉出来了。一旁的阿姨见状说道“你这弄得太松了,米也弄的太多了,你看着应该这样包。”说着,阿姨便示范起来给我看,我一边仔细琢磨着,一边心里想着,下次再也不能让糯米“钻空子”啦!“好啦,现在可以绑线了。”我把线拿个过来,只见阿姨手中拿着线,横着绑几圈,竖着绑几圈,又在三个角上各绑了几圈,最后再打个结,好啦,一个粽子就完成了。“下面就由你自己包喽!”“嗯!”我一边点头嗯又拿起两片粽叶开始包起来。汲取上次教训,我把糯米放少一些。可是当我爸好之后,我发现天呐,跟别的粽子比起来,我的粽子简直像个弱不禁风的“小孩子”,哦,包了太瘦啦!没关系,再包一个,经过两次锻炼的我,渐渐的掌握了包粽子的窍门儿。“完工啦!”我兴奋的大叫起来,满意地看着自己刚包好的粽子,不大不小,长短正好,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也十分均匀,一旁的阿姨看到,不禁连声赞叹“嗯,包的真不错,比阿姨包的还好啦。”听着阿姨的表扬,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之后我又不断尝试的几个。最好老师告诉我们,今天还有一个活动。就是将我们自己亲手做的粽子送给社区里的孤寡老人,让他们也沉浸在这端午的浓郁习俗之中,我们都爽快得答应了,想着自己今天不带学会了如何包粽子,还能给社区的孤寡老人送去一份温暖。真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好啦,美味粽子闹端午到这里就拉响了尾声,我先去吃那刚刚出炉的香喷喷的粽子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佳节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儿子在外就业,平时回家少,我这个当妈的,少不了对儿子的牵挂,每逢节日更加想念儿子,好在儿子今天就要回家过端午节了。早晨一起床,顾不得收拾家,就上街买菜了,两手已经提了几袋子菜,还想买,沉甸甸的快提不动了,才放弃继续买。走回家时,累得满头大汗,可心里却甜滋滋的,为了儿子,我就愿意这样。

打开QQ,想看看儿子,不巧,儿子的头像是灰色的,不在线,我照旧给儿子发了信息:儿子,出发没有?当然是没有回音,也许儿子正在收拾行装准备上路,也许儿子已经坐在了回家的车上,也许儿子还有未干完的工作,也许……

我关了电脑,走进厨房准备午饭,心里还是想着儿子,不知儿子昨晚睡好没有?不知儿子吃了早饭没有?不知儿子换上干净的衣服没有?不知儿子……

早晨在路上遇见了一个朋友,聊起了孩子们的事,朋友的儿子五年前大学毕业去北京就业,很幸运,那时北京的户籍政策宽,她儿子的户口转到了北京。如今派上了用场,申请了经适房,虽然需等几年,但有了希望。我的儿子晚了几年毕业,户籍政策紧缩了。一步没跟上,步步要落后。

昨晚和邻居散步,聊起了他为女儿在北京买房的事,卖了县城的200多平米的二层楼大房,才为女儿买了北京的50平米的一处小房,并贷了数目不小的一笔款。没有北京户口,只能买高价房了,可平民中能有几家买得起北京的天价房?我又为儿子的住房担忧了。哎,还是想点高兴的事吧!

前些日儿子踢足球时脚受了伤,让我虚惊了一场,虽然没伤着骨头,只伤了皮肉。儿子去医院检查时,医生问他,是怎么来的,他说是走的,医生说,能走到医院,就说明不严重,回去吧!听了儿子说去医院的经历,我也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和儿子说,虽然没事,近期还不要回家了,以免走路多影响养伤,最少三个星期后才能多活动。儿子已经四个星期没回来了,今天就要见到儿子了,我异常的高兴。

小县城,就业难,要不然回家乡就业该多好啊!不愁没房住,不愁团聚难。虽然儿子离家并不远,回来时也比较方便,但毕竟需隔几个星期才能回来一次。在外漂泊、身为异客的儿子,何时能如愿以偿?

希望能常和儿女团聚,更希望儿女们过得好,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赏龙舟争渡,品端午民俗作文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端阳至,吃粽子,挂香囊,赛龙舟……”在这端午来临之际,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又开始了,在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我们感受了别样的端午文化。

在端午文化节中,我最感兴趣的便是赛龙舟了。每年的龙舟赛我都会去看。今年的龙船赛在6月4日和5日进行。6月4日早上起来,发现天下雨了,我发愁了,这样的天,龙舟赛还进行吗?我问妈妈,妈妈说:“可能不进行了吧?这雨都下得不小呢?”我想也是,就打消了去看活动的念头。下午妈妈把《南湖晚报》拿回家,我一拿起,就向妈妈叫道:“妈,今天龙舟赛进行的。你看报纸上都报道了。”妈妈听到了,说:“那他们真不容易,这样的雨还进行比赛,这种精神还真值得我们学习。”我读着报纸上的报道,眼前仿佛看到那一艘艘龙舟在南湖中,在运河上畅行着。那落入湖中的雨声,此时仿佛成了那激人奋进的鼓点,激励着龙舟上的人们奋勇向前……我冲着妈妈嚷道:“明天我一定要去看龙舟!”

6月5日,早上睁开眼,耳边就仿佛传来那激动人心的鼓声、号子声,我再也按耐不住澎湃的心,催促着妈妈赶快带我来到环城河畔。此时,河两边已站满了人,都在遥首张望。忽然耳边传来了那熟悉的敲鼓声,激昂的呐喊声。我踮起脚,看到了,看到了,几艘威武的龙舟正迎面驶来。看,那艘红底金鳞的龙舟最漂亮,那艘龙舟上选手们正用力地划着船桨,可一艘又一艘龙舟的超过了他们,我真替他们着急。但我发现他们并没有放弃,不惧困难,依然用力地向前划着。我们一路跟着那艘龙舟,一直关注着它。只听见指挥员敲着鼓,高声喊着:“加油!不要泄气!马上就要到了!向前冲啊!”队员们在他的鼓舞下,更加用力地划着,只见他们超过了左边的一艘白雪龙舟,接着,又超过了右边的那艘,他们正一步步接近终点,近了,更近了,终点就在眼前了。他们在“嗨哟,嗨哟!”有力的号子声中,率先冲过终点,他们胜利了!我真替他们高兴,为他们喝彩。

看完龙舟赛,妈妈问我:“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龙舟比赛吗?”我不知道,妈妈告诉我:“那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我们这里属吴越文化,当时伍子胥是吴国的丞相,他为吴国的发展出了不少力,后来他被吴王夫差所害。吴国人民为了纪念他,举行了许多活动,其中就有赛龙舟。”妈妈还告诉我,嘉兴今年还举办了许多端午民俗活动,这些活动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要我好好地学习,感受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端午抒怀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题记

小院的屋里传来阵阵粽香,有几缕艾草的香味碎在里面,风轻轻吹动小木桌上的书页,“哗啦啦——”响起,依稀看见了两个字——《离骚》。

思绪一打开,便似铺开的文章或诗,回过头来一边细读一边慢卷,卷卷回忆,卷卷收藏……

这是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名字。

这个名字曾经演绎了一段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留下了不朽的万世诗篇。但我不懂,不懂你对那份爱国信念的坚守、至死不渝,直至合上《离骚》的瞬间……

粽香溢满了书页,飘出了小院,散向天空。

我听见了历史的瑶琴,铮铮然飘出一串串绝美的旋律,凝聚成一股细流,涓涓淌过我的双眸。

这流水,穿透层层历史的烟尘,流过战国的浓浓烽烟,盘旋在汨罗江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三闾大夫面对这一江清水,仰天长叹。

面对楚国上下昏庸,你多想离开,“宁何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你不愿将一身清白洒脱沾染丝毫灰尘,不愿污了这铮铮傲骨,你追求香草美人,你向往淡泊生活,你只愿让《离骚》涓涓流淌的文字蹦跳出灵魂的火花,坚守住一份心灵的期待,化为一缕英魂。

然而你不能,你有坚守的那份爱国信念!楚地的鼎盛,故都的繁荣和国泰民安是你找寻了一辈子的梦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排挤的无奈,贬谪的悲痛,始终动摇不了你的决心。你始终是楚王的臣子,楚国始终是你的国,你的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数十万将士血洒疆场,怀王客死秦国,混乱不堪的楚国即将破灭,你又如何独自离去,苟且偷生!

最终,秦军兵临城下,都城破灭,找寻一世的国泰民安随风飘逝。

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有猿猴啼血般的哀鸣,你纵身跳入汨罗江,雪白而冰冷的水花溅满了楚国大地,溅满了两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

惊涛拍岸,乱石穿空,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不竭。春秋冬夏,大江东去,纵使骇浪惊涛,沉了屈原,却沉不了坚守十年的爱国信念!

端午佳节,三两青粽,一本《离骚》,一杯沉淀悠悠历史的清茶,于我,足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的味道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我将日历轻轻翻动,刹时,目光停留在农历五月五日那一天,日期下三个文字散发着一股又一股诱人的芳香:端午节。这芳香袭入心房,百种味道缕缕交织,便是这无法言说的芳香——这端午的味道。端午的味道是粽子送来的清香。粒粒香软的糯米,两颗甜蜜的枣、两片碧绿的粽叶、再一根彩色丝线紧紧缠绕——一只香粽尽是端午之香。一口轻轻咬下去,温热的糯米仿佛入口即化似的,唇齿间尽是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春夏之间江水送来的空气中渗透的气息。这样的气息,除了一份水上的清新,更是端午赛龙舟的火热。江上,几艘龙头船齐头并过,争先恐后地前进。船上,大鼓擂,振奋人心的鼓声催促着人们手中的桨加快地划,疾速地划。江两边的观众的一声声呐喊,仿佛也在迅速回执着这初夏的空气,端午的味道透着火热的气息,好像使人提前进入盛夏季节。端午的味道是屈原的人格芬芳与诗句的韵味悠长。

多少年前,诗人屈原纵身一跃,汨罗江从此祭奠着这位高风亮节的诗人,后人前来瞻仰,寄托哀思,只留一句流传千古之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息江水,从此盛满这样的芬香,一路奔流!端午的味道是……百种思绪缕缕交织,便是这无法言说的芳香——这端午的味道。所以,在五日五日这一天,请用你的嗅觉、味觉和心灵去感受这,端午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