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作文(合集20篇)

导语:小编的家乡的端午节要划龙舟吃粽子。小编知道有些地方的端午节是要喝雄黄酒,挂艾草等等。不管是怎样形式地过端午节,都是浓浓的家乡的味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题为我家乡的端午节的作文。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喜欢。

浏览

1812

作文

811

端午的思乡情

全文共 2210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朱鸿召见我也有了一个小小的院子,就给我送来四棵艾苗。我树之成,亭亭玉立了。可惜只有四棵,在后院门口,我责怪朱鸿召为什么只给我四棵,他说:别急,会长出很多的。

那天在院子里,看着这四棵艾,从安徽老家来上海的母亲问我:你们上海买得到艾吗?我突然惊觉:端午节要来了。母亲在我这儿呆了几个月,想回家了吧。我知道母亲的乡愁,就告诉她:买得到,到时候满大街都是艾!

上海是一个很有纵深的大城市,农村的风吹不进,农村的土飘不进,连农村的人进城,也会被这个城市褪去乡气而多些洋气。但是,我不是为了安慰而骗母亲:确实,在上海,产自乡野的带着乡野水土气息的艾,在每年的五月端午前,会突然出现在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

这就是传统的力量,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插上了艾,老家属于丘陵地貌,春末夏初,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蓬蓬勃勃的艾。那些插在门楣的艾,带着艾蒿特有的香气,弥漫了整个村庄。那时贫寒,过节了也没有什么好吃好玩的,但是,光是这些艾,一下子就烘托出了节日的气氛,普通的日子突然就有了些不同的味道,沉闷的心情也有了些莫名的兴奋。

节日,是漫漫日子的节点,是冗长时间的顿挫,是急迫人生的闲暇,是沉重劳作的喘息。日子漫漫,如无尽头的台阶,而我们,则在这样的台阶上攀爬,喘息,不死不休。这样无尽头的攀爬会使我们多么绝望?因此,我们需要在这样的漫漫台阶中标注出一些台阶,给它不同的颜色,甚至不同的形状,不同的质地,不同的功能,然后,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在此台阶上暂歇,喘气,宣泄,倾诉,哭泣,或者,歌唱。

是啊,人类为什么需要节日?那么多完全一样的日子,为什么要弄出几个赋予他们特别的意义?其实,斗转星移,寒来暑往,日升月落,黑白交替,所有的日子都无特别之处无特殊意义,是我们的生活需要意义,是我们的生命历程需要一些特别。节日,就是我们寄放意义的日子,寄托某些特别的诉求和祈盼,怀念和感恩。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据说有20多个其他民族也过端午节),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过了两千多个端午节了。影响所及,日本、韩国、朝鲜、越南,也过这样的节日。

端午节的来源与意义,有不少种说法,但是,最为普通大众熟知、最为流行的观点,是这个节日和一个诗人的关系。唐代文秀《端午》诗可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两千三百多年前,在遍布艾蒿和菖蒲的南方大地上,屈原,横空出世。

刘熙载《艺概》这样说屈原:“有路可走,卒归于无路可走,屈子是也。”

其实,在先秦的典籍中,我们看不到对屈原的一个字的记载。如果我们说历史就是我们对历史的回忆,那么,就文字记载的历史来说,屈原这个人,在先秦,几乎是不存在的。

但是,在汉朝,他突然“存在”了,并且是一个巨大的存在:由汉初几位最有分量的文字大师记录在最有分量的典籍里。

司马迁在他那不朽的《史记》里,专门为他辟出一章,为他作传,从而宣布他是一个历史的存在,不容置疑。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是:“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但司马迁的这段情绪激动推崇备至的话,可能是照录他之前的淮南王刘安的《离骚传》。刘安,因为《淮南子》,也当之无愧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人物。哦,顺变说一下,据说他还是豆腐的发明人。让我们在端午节的餐桌前对他默默感恩一回吧。

而在刘安之前,还有一个人,贾谊。这是有汉一代最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文章是中国政治史、哲学史、文学史都要专门讨论的内容。有意思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和屈原并传,这是何等的荣耀。“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吊屈原赋》是贾谊的名作之一,记录着他对于这位先贤的共鸣和对自己坎坷身世的恻然哀伤。

贾谊刘安司马迁,都是生不逢时或生当其时却被时代凌虐的,从而他们都满腔忧愤哀怨,他们浓墨重彩大张旗鼓说屈原,其实也是在借屈原说自己。他们三人的下场也与屈原相似,都是非正常死亡:贾谊抑郁而亡,刘安谋反事发自杀,司马迁不知所终,但我曾撰文论及他也应该是自杀。

他们都是无路可走之人。

这三个汉代无路可走的人,合力打捞出了一个在历史的长河中淹没的诗人。从此,屈原这个名字,在中华的历史上熠熠生辉,作为一种精神,一种悲剧性的崇高,一种人格的标杆。

但是,第一次打捞屈原的,还不是他们,而是汨罗江畔和洞庭湖边的百姓们。

屈原举身赴清流之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为了不让鱼鳖蛟龙伤害屈原尸体,百姓又纷纷在水中投入用树叶包好的饭团。后来,正如我们知道的,划船捞救演变为龙舟竞赛,树叶饭团演变为粽子,一个普通的日子,因为一个人,就此成为一个民族的节日。

百姓们没有捞起屈原的尸首,更没能救出屈原。但是,他们不必失望悲伤,因为他们的捞救,实际上是一个民族的捞救,屈原从此不会沉没。只要我们还在过端午节,屈原就不会沉入江底葬身鱼腹,而是融入民族的记忆,藏身在民族的心灵里。

又一个端午节来了,带来了我们的乡愁。乡愁,其实是一种文化情结,是我们对历史和先贤的离愁和向慕。

故乡者,故人之乡也。吾中华大地,上下五千年,有多少像屈原这样让我们爱,使我们敬,给我们温暖的故人?只要这些故人还在我们心中,我们就永远活在故乡,那份美丽乡愁,就永远给我们生活以诗意,而那些节日,就永远为我们珍惜和祈盼。

故人不朽,故乡永在,我们的乡愁,直到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五彩丝线寄端午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于嘉霓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来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据说挂艾草、菖蒲和大蒜头是驱蚊除虫、驱灾辟邪;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当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年妈妈都会给我绑五色线。据说端午节最初是给女孩子过的节日,是中国的女儿节,所以大人们就用红、绿、黄、白、黑色这五种丝线搓成细绳,系在女孩的手腕和脖子上,叫长命缕、续命缕。

每年端午节前一天,妈妈都会给我绑五色线。妈妈先从针线盒里拿出这五种颜色的细线,然后把五根线剪成同样长度,捏成一缕,再仔细地搓成一条长细绳。只见原来颜色分明的五根线交替缠绕在一起,颜色依次有规律地排列,真像美丽的彩虹。接着妈妈一段一段地把搓好的细绳剪开,依次系在我的手腕和脖子上,边系边温柔地给我讲五色线的秘密。原来在妈妈小时候,每年端午姥姥也都会给她绑,所以每当给我系五色线时,妈妈都会想到远方的姥姥。原来五色线寄托着母亲对女儿的关爱,妈妈的爱正是从姥姥开始代代相传啊!

每逢端午粽是情,五彩丝线寄端午。五色线不仅寓意着女孩长命百岁,更寄托了母亲对女儿的关爱。愿五彩丝线把这份爱代代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的五色线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次遇见的瞬间穿起了缘分预留的线,穿梭于手指尖幻化成纪念,编成只有你在才有的画面。

——题记

那圈五色线,依然如故;你我,却已不是当初。

那年端午——

刺眼的阳光像来不及逃离盛夏的回转,散满地打在微跃的眼皮上。

13岁的我对端午节有着别样浓厚的兴趣。我喜欢在端午节回老家帮长辈们挂艾草、包粽子。让散发着悠悠药草香的绿色成为夏天的主角。

这天,你随亲戚来看望我们老家隔壁的邻居。我们年龄相仿,你一头清秀的短发,一身草绿色连衣裙。我们很快互相结识,楼上楼下追逐打闹着。

“你们两孩子,快回来,一起吃粽子啦!”妈妈从锅里短处香喷喷的粽子,你一个、我一个。外婆取出许多她自己编制的丝织品,房前屋后地装点布置着,忙完后,她取出两圈五色线,送给我们:“两妞儿哟,来!一人一圈,端午安康!”我们都笑了,互相戴上了那圈别致的五色线。外婆的手艺真是好,用红、黄、白、青、黑五种颜色的细线,错落有致地编在一块,又精巧,又美观,我们都喜欢得不得了。戴上它以后,我们互相牵着对方的手,走在小路上打打闹闹,两圈五色线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光彩夺目。

两年时光过去了,我们早已天各一方,彼此感情似乎淡了许多,再也没有联系。

今年端午,我又回到故乡。当我走到一个拐弯路口时,我竟然望见了你。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你似乎看见了我,可是,却转过身去,像是有什么急事,匆匆地跑走了,我一个人落寞地站在那儿,感到十分失望。

也许,我们真的只是很普通的朋友,那份情谊,谈不上深厚。

然而,蓦然间,我却望见你了边跑边摆动着的手腕子上,系着一圈五色线,视线虽远,却仍然隐约看得见。和我手上系着的,一模一样。

我笑着,望着手上的五色线。那是端午的五色线,更是记念我们曾经美好时光的五色线啊!那一刻,眼泪的咸味一下子席卷了我整个味蕾。

我不能丢了你,希望你也不要忘了我。(公众号:涵城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怀念屈原诗歌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时空浩浩荡荡,风云席卷,延续了几千年!

千年风雨涤荡着民族兴衰,荣辱不屈,书写着传承的诗篇,

那是古老的国度一脉相承,恒久不变的优秀内涵。

那是华夏儿女共同战天战地,取得的光辉与灿烂!

而今,同样的节日纵贯长空,却历经千年,

而今,同样的血脉延续着那同样的怀念

每一年,在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日这一天,

粽香的氛围中露出人们欢快的容颜。

神州浩土之上,锣鼓喧天,由东到西,由北到南,

喝彩声中,龙舟健儿们热火朝天。

嬉笑的孩童齐聚一堂衣着光鲜,

倾听着老人口中关于端午节的渊源。

历史的尘埃卷起无尽风霜,好似时空隧道在向我互换。

我再一次踩着前人的足迹,走向原点,

恍然间,已徘徊在了遥远的汨罗江畔,

我向着江的对岸大声呼唤,

却看到了屈原那双深邃的双眼!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赛龙舟作文300字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这场比赛真是惊心动魄,我以后也要学习3号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团结就是力量。

今天下午,妈妈带我到某地xx叔叔家看龙舟比赛。

已经过了端午节,怎么还会有赛龙舟呢?原来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小龙为了解救老百姓,在5月13日被处死了。老百姓为了纪念它,每年的这一天就会举行划龙舟的活动。

龙舟比赛12:00举行,有100多艘龙舟汇集在xx叔叔家门前的河面,随着“咚、咚、咚”的击鼓声和划手整齐划一的“嗨、嗨、嗨”的呐喊声,龙舟在河里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水中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岸上观众的喝彩声也时时不断,岸上的叫好声越高,水中表演者就划得越起劲。 我很奇怪,龙舟在河里来回地划,他们为什么不比比看谁划得快呢?后来听了xx叔叔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这里的龙舟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过和睦桥洞时龙头入水的姿态和打起的水花。

今天是我第一次看划龙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齐心协力力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记忆里的端午作文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记忆中的农历五月初五,没别的,独有满屋子的粽子,太香了,这也注定了我与粽子间的不解之缘。

很小很小的时候,最期待的莫过于端午节。等到了那一天,外婆总是忙里忙外地包粽子。而我就站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着,觉得这就是生活最大的乐趣。看着外婆娴熟的动作,将芦叶卷好,把糯米倒入其中,用绳扎好,这样,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完成了,看着看着,我也有点儿耐不住性子了,也学着外婆的样子,将芦叶卷好,倒入糯米,只是芦叶卷得不严,漏洞自百出,害得糯米掉得满地都是,到了扎绳子的步骤,又是手忙脚乱的,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外婆就会开心地笑着,并认真地教我,于是形状各异的粽子就从我手上诞生了……待粽子香飘满屋时,我就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到了再大一些的时候,没有时间看外婆包粽子了,只是等到了粽子飘香时品尝几个,不过,此时的心境不同了文章高一作文--关于粽子情的作文700字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1430233332500.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有一次,我天真地问外婆:“为什么要送粽子给屈原呀?”外婆笑笑说:“他很善良而且爱国呀#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www.gkstk.com end#,善良的人永远是值得纪念的。”于是,我开始了解屈原的品质、屈原的精神内涵。之后,品尝着清香醉人的粽子,静静地体味着历史的沧桑,还会不时地在心中默默地想起劳动人民的淳朴与善良,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啊!

而现在,端午节的时候,已不能在家中与父母团聚了。回想起童年包粽子的趣事,回味着外婆那句纯朴的话,以及随着年龄增长对屈原的了解,我心中顿时百感交集,一阵阵甜蜜涌上心头

今年的端午节我又回家了,外婆仍然在忙着。我悄悄地弯下腰,像小时候那样,学着外婆的样子包粽子,于是就有了方粽、菱粽、子母粽……仔细一看,比以前的美观大方多了。

我又品尝着自己包的粽子,一种熟悉的滋味涌上心头,如同粽子里的糯米那样味道醇厚,又如芦叶般清香脱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的一天作文450字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如期而至,今年的端午节多了几丝别致的凉爽。

早晨醒来,不闻粽子飘香,只听到雨水拍打着窗户,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使人不禁多了懒意。起床了,便看到奶奶忙碌的身影,奶奶正张罗着“拜老爷”的事情呢。她进进出出,匆忙中透露出一种历经世事的从容不迫……

到了中午,终于可以好好吃上一顿了,虽说对于端午节,早已没有儿时那种迫不及待的感觉,但难得能吃上粽子,也是美事一桩呢!

都说端午,端午,无非就是吃粽子,赛龙舟,赛龙舟在电视上看过n次呢,只可惜从未亲眼见过。据奶奶回忆,那时候,她们每到端午,都会步行到湘子桥那边看赛龙舟,那时的湘子桥尚未建成。我在想,那场面该是多么壮观。只可惜那儿不会再有赛龙舟,即使有,也似乎少了点什么,或许是少了他们那个年代的质朴与乐趣吧,我心想。

雨一直下到下午3点才稍作歇息,这场雨似乎带走了端午节应有的气氛,留下的是满街的冷清。直到傍晚,雨又开始工作了,等我吃完饭,走到门口时,天边泛起了淡淡的红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或许只是丝丝光芒,便是端午节最好的落幕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情浓作文550字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到了,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吃粽子,撞蛋,看赛龙舟……我家也不例外。

大清早,我们就驱车来到了奶奶家。只见奶奶早就把粽叶、糯米和绳子准备好了,就等着我们来包粽子了。

奶奶先选好两片粽叶,将其叠在一起,然后卷成圆锥状,用左手托着,右手抓一些糯米放进去,放两颗红枣,再放一些糯米把它填满,接下来用多余的粽叶封口,最后用绳子五花大绑起来,一个粽子就完成了!

我看了,蠢蠢欲动,马上动手包起了粽子。我也学着奶奶这位大厨娘的样子包,可是包起来总会漏米,奶奶又教了我一次,可我还是不会包。我濒临绝望,但转念一想,我乃“五星大厨”,怎能败在这区区小粽子身上。于是,我重振旗鼓,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啊!我扎好马步,卷起袖子,拿起粽叶卷成圆锥状,抓来一大把糯米放进去……终于,我包好了一个粽子,虽然卖相非常丑,可毕竟包好了。

包好了粽子后,便是最激动人心的撞蛋擂台赛了。我们一家人挑好了各自参赛的鸭蛋,撞蛋比赛拉开序幕!先由老妈与老爸对阵,结果老爸惨败。接下来我与老妈对阵,我先发制人,用力朝老妈的鸭蛋砸去,只听清脆一响,Oh,No!我的鸭蛋出师未捷身先死。我不服,又拿了一个蛋,可是又败北了。撞碎的鸭蛋都进了我们的肚子,而“鸭蛋王”也没好多少,明早我要配白粥把它吃掉!

端午浓情,粽子飘香,撞蛋欢声,编织了一曲端午交响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话说端午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又称“重五”。节日中的许多风俗都与“五”字联系在一起。

在农村,你会发现各家各户的门窗上都插着“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龙船花。传说这样可以避鬼神。节日中的孩子格外欢快、活泼,大人们用红、黄、蓝、白、黑五色线系在他们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这“五线”称为长命缕。过节自然少不了吃!在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即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粽子和雄黄酒。

这个节日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因为什么兴起来的,说法很不一致。有人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他们父兄均被楚王所杀,后来逃到吴国,助吴国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墙。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尺三百,以杀父兄之仇。后来遭到谗言陷害,吴王赐剑而亡。伍子胥说:“我死后,将我的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让他看越国的军队攻入城中灭掉吴国。”说完便自刎而死,吴王夫差闻言大怒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入皮革,在五月初五这天投入了大江。所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也因地而异,各不相同。我们这里的习俗主要是吃粽子和赛龙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初一叙事作文800字:忆端午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朦胧中记得,有这样一些画面——一群人在湖上比赛划舟;人们身上带着个散发清香的荷包。同样吃着清香可口的粽子……——题记

小时候的我很喜欢过各种各样的节日,因为过节时热闹而又开心。春节时妈妈给我穿新衣新鞋,还可以吃饺子收压岁钱;元宵节时可以吃汤圆……而在端午节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还可以获得一个香香的荷包…。端午节可以说是继春节之后我最喜欢的节日了。

曾多次听奶奶给我讲端午节的由来,奶奶说在战国时啊有一个楚国诗人,叫屈原。屈原他忠事于当时的楚怀王,但是却屡遭排挤、欺侮。等到了楚怀王死后,这个屈原又因为顷襄王听信别人的谗言,从而把屈原流放了,屈原呢很气愤,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当时的百姓们听说了这事后马上划船捞救但一直捞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后来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成为了现在的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好像每次我都听得津津有味呢。

当端午节这天,父母会领我出去玩。那天是去爬山,远远望去山好高,连绵起伏着,像一条刚刚崛起的龙,又像刚刚从睡梦中悠悠醒来般。一点左右我们爬上了山峰,低头看,一切都变得好渺小;晚上回到家就会吃上奶奶包的充满爱的美味的粽子,还可以观看电视中的划龙舟比赛,其乐融融啊;每每这天时间好像长了翅膀飞快的前进着,不给我留一点享受的时间。但是有一点我想我必须记住那就是这是以前的端午节,而不是现在。有人肯定会奇怪吧,端午节还分现在以前吗。嗯,端午节虽不分现在以前,但现在和以前明显不一样了。现在远不如从前的盛大了隆重了。现在只是按例放假两天,兴起时或买或包些粽子吃罢了。

像端午节这样的还有,例如:春节已不热闹、国庆的阅兵仪式在去也没来到…。。是的,我想这些年,科技更加发达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着提高,但在提高的同时也有一些东西渐渐被人们淡漠了,甚至遗忘,成为美好的回忆。

又是一个端午节,它勾起了我的无限美好回忆。吃着平淡的粽子,望着买来的荷包,轻嗅着荷包所发散出来幽香,微笑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快乐的节日端午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端午节不仅能和奶奶一起包粽子,还能观赏赛龙舟。

我们柳州的粽子有很多种:枕头粽、三角粽、凉粽等……粽子是用绿色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做成的,但是每种粽子的馅儿都不同,有的粽子里包的是板栗、肉和糯米;而有的粽子里包的全是豆子,一剥开叶子,就能看到雪白的糯米里嵌着五颜六色的豆子,可漂亮啦;还有的粽子里除了糯米就什么也没有了——这就是凉粽。

每年的端午节,在柳江河都会举行赛龙舟的活动。每当这个时候,柳江河畔都是人山人海,非常热闹。河上的龙舟各式各样、千姿百态。一般一条船有11个船员,其中一个人在“龙头”打鼓或挥舞着队旗,为后边的船员助威,另外的10个人就紧握着船桨奋力地划着,飞速向终点冲去。场面非常激烈,看得人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端午节真是个快乐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6我的端午这样过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啊,太开心了!太开心了!端午节那天我们要去九台的石头口门游玩!第二天早上我5点就起来了,准备出发。

我们乘车很快到了石头口门,我一看水库,真大呀!我走进了大门,首先看见山上两座高大的佛像:一个是观音,一个是弥勒佛,我就爬了上去。我以为多高呢,可我上了一半就吓得不敢动了。弥勒佛浑身金灿灿,一直在笑,我坚持走到了高处。一座高高的观音菩萨,手捧玉净瓶洒着圣水,还伴着音乐,一直唱着“南无阿弥陀佛”。我望向远处,什么都能看到,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当我们下去时,我体会到了上山容易下山难的含义。我小心翼翼地下山,来到了“小海”。浪一直在拍,一浪要比一浪强,我在水边吹泡泡。有的孩子抓到了泥鳅,可我就是抓不到,我又到了“二代长城”,虽然不如一代好,但是也包围了整个石头口门。我一直在照相,当来到一个到坛子前时,见那坛子是铜钱形状,四周有几个童子,一个在撒尿,一个笑,一个抓鱼,反正每个童子是各有不同。而且还有大象棋,上面有“财”“子”等字,看了之后我不懂,就站在财上,用硬币一投,投中了,这说明我要年年发大财呀!老叔在“子”上投一枚硬币,表示老婶要生一个大胖小子。

我看见水面上有快艇,速度飞快,我可不去坐。就一张一张地拍照。

这次旅游太好玩了。以后好好学习,去更远的城市旅游,未来梦想就是环游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作文端午高2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盼星星,盼月亮,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终于来临了。

今天是端午节,一大早,妈妈就把粽叶、糯米、肉、鸡蛋、蘑菇准备好。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妈妈把粽叶卷成漏斗形又把糯米、蘑菇、肉、鸡蛋依次加了进去。最后,她的手灵巧地转了几下,用绳子把粽子给捆绑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出台”了。真像一个打了胜仗的中国士兵。我们全家称赞不及。爸爸见了不甘落后也来露一手,他捋了捋袖子说:“我的大粽子要出世了”。我和妈妈笑哈哈的看着这个“假厨师”。呀!真是“真人不露相”呀,只见爸爸左捏捏右捏捏,一个“方头大耳”,“威风凛凛”的大粽子就“诞生”了!我们拍手称妙。

我一看,这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吗,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竹叶卷起来,我卷的可比老妈的大好多倍了,狠狠地装了几勺,可没想到,手没抓好,一粒粒糯米像一个个逃犯似的溜了出来,又像一个个“跳水运动员”落了下来。幸好,我手疾眼快,把洞包了起来。这时,我才发现这个粽子瘦巴巴的,真像是个“瘦老头”。爸爸妈妈见了更是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哼,我再包一个,就不信包不好,这回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暗自说道。我小心翼翼地包着粽子。这一回,可真要有一个“粽子样”了。

包完粽子之后,粽子就下锅了,过了两三个小时,粽子熟了,一阵扑鼻的香味,一下子把我肚子里的馋虫吸引出来了。

粽子,飘动着阵阵浓香,我还没来得及动口就被陶醉了,我张大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满嘴生香,那味道:妙哉妙哉。吃着这香甜的粽子,我的心也被这糖一样的粽子融化了......。

“哈哈......”欢乐的笑声

在我们家的上空回荡着。小小的粽子包含着家人多少浓浓的爱意啊。如果说古人包的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包的粽子就是表达亲人美妙的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生二年级端午作文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妈妈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准备的。原来,妈妈已准备好浸泡了3个小时的糯米,同时也买好了粽叶,这样准备就让我大吃一惊了。

我把米放在叶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气极了。妈妈对我说:“你要把叶子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然后再把米放进去啊!”

于是,我按照妈妈说的步骤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边那个盘子中间放的是什么?原来是肉馅哦!我在糯米中间挖了一个小洞洞,把肉馅弄成圆状,塞入糯米中,让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翘起来的一片叶子按下来,并用绳子用力的扎紧。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个。现在就要下锅了,先是把水烧开,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过了一会儿,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绳子解开,正想把叶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烫着了。妈妈看了,哈哈的笑了起来。我吹着吹着,把让热气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将叶子掀开,吃起了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粽子来——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间,包着一团鲜汁可口的肉馅,放入口中,不油不腻,又有嚼劲,感觉太好了!

端午节就这么过去了,嘴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想着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快乐的端午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恒

端午节快到了,我们班举行了包粽子活动。

林宥辰奶奶绘声绘色的讲解,让我们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原来端午节是纪念大诗人——屈原。

紧接着就是有趣的包粽子活动了。家长们早已准备好了材料,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两片粽叶,把它卷成圆锥形,放一些糯米,再放一颗蜜枣,又放一些糯米盖上,最后用绳子绑好。我正想着,包粽子真简单!这时,粽子的一角破了一个洞,我只好打开粽叶重新包。可是粽叶可调皮了,我捏右边,左边开了,我捏左边,右边又开了,最后,在唯嘉爸爸的帮助下,终于把粽子包好了。

包好粽子,我们还玩了激烈的撞蛋游戏。听!教室里不时传出我们的呐喊声和欢笑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全文共 970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了。今年的端午节比往年更特殊些,因为从今年开始,国家把端午节定为法定假日,大家对这个日子也就更关注了。

前几天就开始收到朋友们的短信祝福,无形中把一个往年很平常的节日渲染得气氛很浓烈。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很隆重的习俗。大家也都知道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记得小时候,我们都盼着过端午节,倒不是因为知道屈原其人,而是每到这个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我们这群馋小孩,自然也巴望着吃那又香又糯的粽子了。在端阳的前一天,奶奶就开始张罗糯米、粽叶、赤豆、红枣等物品,到了隔天,就淘米洗粽叶,包上几十个粽子,然后在灶堂的锅里架火煮,待香味飘满屋时,我们的嘴馋也解了。

每当奶奶包粽子时,我就会在边上看,很认真的样子。总好奇奶奶的手怎么这么巧,会包出四个角的粽子。时常我也会学着一起包,奶奶也会一边包一边教我。所以在我十岁时,我就能独自包粽子吃了,而且经常被奶奶夸我包的很好。

其实包粽子是有点难度的,不会的人怎么也包不好。会了,就得心应手了。包粽子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很关键的。要先把粽叶洗净浸泡几小时,这样叶子不会碎裂。还要把80%的糯米和20%的梗米相配好,淘洗沥干一个小时左右,再加上食用碱水,这样的粽子糯硬香正合适,容易煮熟,煮后也不会把粽叶涨破。一切工作准备好,就可以包粽子了。

把一张粽叶呈圆锥形对折成漏斗状,在里面放上一把糯米,再放二颗红枣,再放糯米,一边放一边用手压压。这样的粽子煮熟后不松软却很糯,而且咬两口就能看到中间的红枣馅。等米放到齐粽叶口时,再把长出来的两个叶柄叶稍弯下来盖住圆口,再往边上一折成三角状,这样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捏在手心里了。当然,这时还不算完工,最主要的是还要用线把之牢牢地扎起来。那时候包粽子我们就用一根根稻草做线,用嘴咬住稻草的一头,另一只手拿着另一头开始在粽身上缠绕,绕了二至三圈后把稻草的两个头缠在一起转几圈,然后把嘴里的那头塞进粽身上的绕线里,再收紧。这样的粽子结实又不会散,而且煮熟后更香更糯。

现在倒是很少有时间自己去包粽子吃了,每到节日,也是在商场里买点各种馅的粽子吃。有豆沙的,咸肉的,栗子的,枣仁的……五花八门,口味齐全。但我还是会想念那自己包的粽子和满屋的粽叶香味。

今年的端阳,就去买了几斤糯米和一些蜜枣,自己在家包了吃。当闻到满屋的粽香时,思绪也随香味飘得很远很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过端午征文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学校放三天假,是双休日和端午节加在一起的.说到端午节,也就想到了屈原,据说,屈原是在农历五月初五受冤,抱着石头自投旧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老百姓为了不让屈原被鱼儿吃掉,家家做粽子,把粽子投进旧罗江中.

妈妈和爸爸带我一起去外婆家过,这时,外婆正在煮香喷喷的糯米粽子.外婆说:"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这时,外公要跟我讲讲端午节的习俗,听说在江南地区:他们为了驱邪,用艾,菖蒲和蒜这"端午三友"驱鬼,还有一种重要的驱鬼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这时,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刚煮好的粽子热气腾腾的,我第一个坐在位子上,说:" 外婆,我来帮您尝尝粽子熟不熟 "外婆笑眯眯的说:"看你这只小馋猫,好!外婆给你先来一个."我把粽叶拨开,看到了糯米粽子,闻一闻,哇!真香啊!接着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外婆说:"现在的粽子品种可多啦!有豆沙粽,水晶粽,肉粽,咸肉粽……"听着听着,口水都要流了下来.

去了外婆家,我了解了不少知识,不过端午节的粽子真是太好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的快乐四年级必备描写日记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来了!我们全家都是跃跃欲试的,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每到端午节,我们就都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啊!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here!Our family is eager to try, why?Of course, because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e can eat fragrant rice dumplings!

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的习俗也可多了,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还有赛龙舟!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吃粽子了,不只是吃粽子,我还特别喜欢包粽子,这样体会到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后,那种自豪与喜悦是满满的,什么也不能代替的!

每年端午节我都会跑到奶奶那里去帮忙包粽子,今年也不例外。

我一到门口,奶奶就笑呵呵地叫我进来,我跟奶奶聊着聊着突然想起了正事——包粽子!包粽子也是技术活,首先要选择上好的糯米,我精挑细选一番,最终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就是用把粽子叶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把糯米填进去,要填得溢出了才差不多了,奶奶说这样有利于后面的包裹,可以使粽子里的馅料充满整个粽子。然后按照螺旋的手法,把粽叶的另一端开始慢慢的卷起来。,卷到最后的样子,要留一点小尾巴。接着把尾巴全部卷起来,用大拇指把它压住,把卷起来的那一面对折过来,最后用棉线底部十字形的捆包起来,捆好不让它散开就可以了!我们把二十个粽子全部包好之后,粽子们就该下锅了!

我耐心地等着,就等着那香喷喷的粽子出炉!“好了!”当我听到奶奶的话时,天知道我有多高兴!我急忙把脑袋凑过去,去看看我的劳动成果!耶!大功告成!我屁颠屁颠地请妈妈爸爸他们过来吃粽子,他们都说好吃,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每次端午节都给我带了很大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过端午二年级作文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再过几天就是五月初五了,也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你们知道为什么在端午节要包粽子吃吗?说到这里,还得从一个故事说起:古时候,有一个君王,好色好赌,根本就没有把政事放在心上,有时候只是草草了事,随便处理处理。有时候根本没有去看。他的一名大臣屈原可为他担了忧,他对大王说:“如果您在这样子的话,我只好以死相逼了。”大王生气的说:“你去好了,没人会来拦你的!”屈原伤透了心,他想:怎么办,这国可要落没了。几天后,人们在一条江中找出了屈原,相亲们悲痛万分,只好把粽叶和糯米包成一个粽子,再撒上米酒,这样子的话,鱼虾们吃了粽子,就会昏昏欲睡过去,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首了。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把农历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这天,家家户户都得吃自己包的粽子。

虽说这粽子本意是用来纪念屈原的,但随着后来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现在粽子的口味是越来越多了。其实,制作粽子的方法是很简单,只需要粽叶。糯米,馅儿。馅儿可以以自己的口味来选择,可以用猪肉、蜜枣等等。先把糯米铺上粽叶,填上自己喜欢的馅儿。包起来,捆上细绳,就做完了。还有一项活动赛龙舟,在端午节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条龙舟大约站七到八个人左右,等裁判员把一声口令,队员们犹如离弦的箭,脱缰的马朝着同一个目的地飞驰。随着双桨的摇摆,一条条波纹快速的散开去,形成一个个圆圈,河两岸在观看比赛的人也兴奋不已,期盼着某一对的胜利。龙舟的快慢体现了一个团队和谐与合作的力量有多么的重要。

端午节虽然没有中秋节或春节来的那么隆重,但端午节里的一些传统习俗却无处不寄托着我们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一年级端午的日记作文整理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听老辈讲,端午节的来历是这样的。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爱国功臣,叫做屈原。屈原不仅是重臣,还是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当时,七国鼎立,数秦国,也数秦国野心,要一统天下。当时楚国国君制国无道,防御不行,很容易被打败,自然成了首选。这一点,才思敏捷的屈原早察觉到了,便上书楚王,希望国君加强防御,不让秦国的阴谋得逞,楚国国君不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认为屈原瞧不起自己制国,把屈原调到汨罗去,屈原很伤心,很委屈,自己好言相劝国君加强防御,国君不但不听取意见,还当成恶意。终于,屈原忍不住了,在6月22日跳江自尽了。水火无情,屈原一下子被滔滔江水吞没了,百姓知道屈原是个好官,于是下江开船,纷纷抢救屈原,可这怎么捞的到?当时人们说水里有蛟龙,会吃了屈原的尸体,蛟龙吃饱了就不吃尸体了。以后,百姓把屈原自尽的日子叫端午节,每年的这一天,人们要包粽子,划龙船,祭奠屈原。端午节就是这样来的。

记得小时侯,端午节,我随父母去外婆家,当时外婆家那里端午节比较昌盛,几乎每年都要划龙船。今年也不例外。

当时,我家大舅舅身强力壮,也参加了划龙船比赛。

天下着小雨,我吃着黄澄澄香喷喷的糯米粽子,坐在老爸肩上,放眼一看,才知道我们夹在人群里。那大大小小成千上万把五颜六色的雨伞,成了一道奇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时,我才知道,观众是有多少,——数不清;并把大江两岸围了个水泄不通。

江上,远远的只见八条三丈多长一米宽的龙舟,停在江中,每条龙船上各有十八人,一人在龙头擂鼓指挥,一人在船尾掌舵,中间十六人,分列龙舟两侧。每条龙舟就是一个独立团队,每个团队着装整齐,队员个个生龙活虎。比赛开始了,八条龙舟,象离弦之箭,队员们跟着鼓点的节奏,挥舞着船浆,喊着整齐雄壮号子,“一二、一二、一二……”龙舟越来越快,八条龙舟齐头并进,争先恐后,象八条鲛龙争夺东海明珠。一眼,一条黄龙飞跃过终点,比赛结束。所有观众一起鼓掌。比赛真精彩呀!

我爱划龙舟,我爱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夜游回坊杨昊初一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的晚上,爸爸带我到回民坊去吃小吃,在路上,爸爸给我讲了回民坊的历史。西安的回民坊是回民聚集的地方,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有好多清真寺,回民信奉的是伊斯兰教,由于回民善于制做牛、羊肉食品,所以这里成了西安市小吃的聚集点。

很快的,我们就来到了鼓楼,到了回民坊,里面人山人海的,有卖囊的,有卖烤肉的,还有卖冰镇酸梅汤的……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囊,一种烤好的饼撒上芝麻,可好吃了。然后,爸爸带我到最有名的一家烤肉店吃烤肉,很快的,我吃的都到嗓子眼了,回坊的小吃真是名不虚传呀!爸爸看到我吃的很尽兴的样子,给我说,今后会经常带我来这里吃小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