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作文(精品20篇)

导语:小编的家乡的端午节要划龙舟吃粽子。小编知道有些地方的端午节是要喝雄黄酒,挂艾草等等。不管是怎样形式地过端午节,都是浓浓的家乡的味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题为我家乡的端午节的作文。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喜欢。

浏览

1865

作文

811

过端午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清晨,天麻麻亮,四川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村民黄洁美就来到板房外集市上,今天这里到处是艾叶和菖蒲,散发着好闻的药草味儿。按龙门山人的习俗,在端午节吃粽子“游百病”,可保家人幸福健康。

宝山村简易的板房公共厨房里,一些群众买来了绿竹叶和糯米,几家人围坐一起包粽子。几片竹叶,一缕清香,把灾区群众对幸福健康的祝福包成一团黏黏的甜香。虽然做法简单,用料普通,但充满希望的笑容依旧洋溢在每一个龙门山人的脸上。

黄洁美对记者说:“这是我们民间的节气,我们都高兴,我们要包粽子,要煮盐蛋,再带娃娃到街上去,到处耍一下,好高兴。”

每年的端午节,龙门山镇的老百姓都会早早起床,到集市上购买艾叶等草药,烧水沐浴,洒扫庭院,并把菖蒲挂在门上,寓意驱邪吉利。午饭后,家家户户会外出“游百病”。

所谓“游百病”,是指在龙门山的典故里,五月初五端午节正午时分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刻,所以又被称作端阳节,中午过端阳节,大家把午饭吃了,然后三五成群地上山,各自采摘用于烧水沐浴的草药,这就叫“游百病”。山上一游,百病不生。青草沐浴,健康永存。

龙门山镇是龙门山断裂带的核心区域,在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中,龙门山镇遭受惨重损失。一年过去,这里的人们默默抚平伤痕。煮药草、挂菖蒲、“游百病”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传统行为,实际上充满了对生机的无穷礼赞!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一端午语文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我小的时候十分的期待端午节的来临,那是因为我很佩服屈原的优秀精神品质,因此他在中国十分的出名,古代的帝皇为了纪念他把端午节作为一个节日专门去纪念他,这让我看到了古代的帝王还是很重视贤臣的。我喜欢端午节不仅仅是因为我能够从中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了解到了越多的历史。

每到端午节母亲都会花一个小时来给我讲关于端午节的故事,虽然每年我都会听到这个故事,但是我从来都不会感到厌烦,而是对屈原生活那个年代产生了更多的遐想,母亲年轻的时候不会包粽子,但是我特别的贪吃,特别的爱吃粽子,非要母亲给自己买,母亲为了节约点钱,便学习起了包粽子,就是为了满足我在端午节吃粽子的要求。

除此之外,我都会在端午节快要来临的时候,人们正在忙碌的时候去给他们捣乱,有时候会入迷的看着他们包什么粽子馅,要是被我这贪吃鬼看上了的粽子,我就死活赖在他家不走了,除非给我一个吃解解馋。每次吃粽子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母亲给我讲的屈原的故事。屈原是一个热爱国家的爱国勇士,是人民的英雄,更加是我的偶像,他生活在他的那个年代遭遇到了许多的挫折,可是他一样那么的坚强,让我特别的佩服,屈原还是我的偶像,所以在端午节那天我会吃许多的粽子来纪念他。

我还记得在端午节我会洗一次澡,那是一次特别的澡,那些水是用药草泡过的,母亲每年都要求我去洗这样的澡,我心里可是十万个不愿意啊,除非在洗澡的时候吃着粽子才行,母亲拿我没办法,就答应我这样洗澡的要求,我永远都忘不了一边洗澡一边吃粽子的那些童年回忆,我一不小心没那稳就把粽子给掉洗澡水里了,我还因为那一件事哭闹了好久呢!

在我的端午节里,一定要吃粽子,不管怎样我都要为屈原做一些事情,毕竟父母和老师教导我不能浪费粮食,所以我不能够像古代那些纪念屈原的人一样,把粽子扔海里,但是我能够把粽子扔我的肚子里,那样就算是对屈原的纪念了吧!端午节吃粽子,为了我的偶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粽香回味端午情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有许多让我怀念的东西,其中家乡的粽子香时常让我怀念。

小时候,经常看奶奶包粽子,奶奶的手法娴熟,我学不会,只会一个劲地闻着粽香,边闻边高兴地拍手大叫:“好香的味道啊!好好闻啊!”便追随着香味朝煮粽子的锅灶走去。

每回吃粽子,总是吃不够,一口接着一口,狼吞虎咽,却怎么也吃不满足。

一粒粽子,对于我来说却是人间美味,每当奶奶对我说:“吃完这粒就不能再吃了,再吃就会撑了。”我就会开始细嚼慢咽,品味其中的滋味,十分不舍的样子。

吃粽子,闻粽香,对小时候的我来说是一种享受,不知从何时起迷上了闻粽香。

现在,我吃着那有虾,有肉,有香菇,有板栗,有蛋黄……的买来的粽子,虽然香味那么浓郁,但是我看到这样香喷喷的粽子,却对这样的粽子食之无味,毫无兴趣。

在我的梦中,我常梦到在家乡吃粽子闻粽香时的情景,时常在我梦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家乡粽子的时候,妈妈就叫醒了我,心里久久回味

如今,我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用锅灶煮出来的粽子,闻不到那淡淡的粽香了。

今天,我再次梦到了这个梦,我感到了一股粽香漫我心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二感受端午的生活日记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我过了许多有趣的节日,可今年的端午节是我最快乐,最难忘的。

端午节那天,我和妈妈早上去菜场买了一些棕叶、糯米。回到家里妈妈把一个盆子里装了水,把棕叶放在里面,我很纳闷就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要把棕叶泡在水里?”妈妈说:“棕叶泡在水里才不会发干变硬,这样我们才好包呀!”噢,原来如此。

妈妈洗好米,也将米泡在水里,我连忙对妈妈说:“妈妈,米泡在水里,也是和棕叶一样的道理吧!”妈妈点点头说:“是的。”

终于开始包棕子了,只见妈妈将两片棕叶重叠在一起,将大的一头圈成一个漏斗的样子,然后放入米,再把多余的叶子顺着漏斗包裹起来,最后将绳子横在三个角中间,绑好两个角,这样一个棕子就诞生了。

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包,可是我的棕子真是漏斗,一不小心,米就一粒一粒的往下落,妈妈告诉我在卷成漏斗形状时要注意不能有缝,那样就真成了漏斗了,米在放进去的时候也要按紧了这样煮出来的米才结实。我小心翼翼的包着,终于我成功了,我特意将我包的棕子用绳子系好,这是我的劳动成果,我要留作纪念。

我很高兴,我学会了包棕子,所以我忘不了今年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听外公讲端午作文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以前我只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却不知道怎么裹粽子,为什么要裹粽子。今年的端午节,我总算明白了。

瞧!我婆婆正忙得不亦乐乎呢,又要准备粽子,又要准备“五红”和“五黄”。看婆婆包粽子,我觉得是一种享受。只见她左手拿起一片粽叶,迅速地卷成漏斗状,右手抓一把糯米塞进粽叶,再用粽叶紧紧裹住糯米,然后用线把粽子扎紧。就这么一会儿功夫,碧绿的粽叶、雪白的糯米,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粽子。

我问婆婆:“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呢?”“我也不太清楚,反正我们从小就是这样过端午节。你去问问你外公。”这时外公走过来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楚国都城被秦国攻占了以后,屈原就投江自尽了。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把他吃掉,就包了粽子扔进江里。赛龙舟的习俗也是这么来的。”

“哦。你们小时候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啊?”

“我们小时候过端午除了吃粽子,还要准备五红五黄。家家门口都挂艾草。”

“什么叫五红五黄啊?”

“应该是五种吃的,我知道的有雄黄酒、鸭蛋、苋菜。”

“为什么要挂艾草呢?”

“因为艾草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可以驱赶蚊虫。”

“看来端午节的习俗真不少呢。”

“是啊,端午在过去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呢,这些习俗也是传统文化啊!现在过端午没有那么讲究了,不过,粽子还是要包的。你跟你婆婆学学包粽子去吧!”

[听外公讲端午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又闻端午香

全文共 1585 字

+ 加入清单

全世界有很多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我的家乡韶关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

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连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装着亲戚们,肚子用来想家里的美食。当然,也会想到那位与端午有关的诗人——屈原。那种悲苦的命运,让人对他同情,对他怀念,于是,便有了端午,便有人祭奠他,一遍一遍。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梅尧臣的这首《五月五日》,写的就是屈原,那种悲哀,那种凄凉,那种孤独,那种感伤,让人也跟着忧愁。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虽说有些神化,但一位诗人,能够被人们近两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着实令人敬仰。

又到端午,又闻粽香,又祭屈原。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有很多种说法呢!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乡下过端午作文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在时光的飞逝中,今年的端午又到了。啦啦啦,放假啦!爸爸妈妈说今年带我去乡下过端午,因为今年要在奶奶家举办 “农耕节”,可以让我体验一下乡下生活。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今年的端午节在5月30日, 28日中午,我们吃过饭,上车,出发!经过汽车四十多分钟的“劳累奔波”,到达目的地—西坑!下车了,放眼望去,嗬!太美了:一块块整齐的田地上种着各种蔬菜:土豆、茄子、青菜、豆角。旁边是葱葱郁郁的大山。虽然没有城里的游乐场,但有着比游乐园里的皮垫子软得多的草地,而且家畜家禽们也不圈养起来,而是到处游走:牛羊在吃草,鸡鸭在一起“咯咯”“嘎嘎”地叫着,好似在聊天;小猪们在草地上“咕咚”打滚,小狗们在互相追逐玩耍。我陶醉在美景中。

“汪汪汪!”一声狗叫把我拉回现实,只见一只小黄狗奔来,舔我的鞋,摇着尾巴,呀哈!大胆来了!大胆是我家的狗,因胆子大所以这样取名。“胡程希!你也在呀!”呵!是同学汪胡磊,他也来他外婆家过端午啦!这难道不是一个美好快乐的假期吗?哈哈。

嗬!奶奶家生活可丰富了!一天到晚总有做不完的事,又是赶鸭啦,又是喂鸡,去整个村子到处跑,去汪胡磊外婆家玩,帮奶奶到菜园挖地,去小河里抓小鱼苗,有时还去乱玩一阵,吓得鸡“咯咯”叫,小猪到处跑。其中,抓泥鳅颇为有趣,我拿着一把铁锹,在奶奶菜园那条小沟里找一块泥地,开挖!突然,我看到有个影子在游,哇哈哈!被我看到了。我挖了一铲泥,好家伙,泥鳅跑了,还弄我一身泥水,差点变“非洲人”了。算了,不抓了,一会妈妈发现我成“黑人”一定要“爆炒鱿鱼”给我吃了!还是去小河边洗洗吧。

端午节那天,我们全家人齐聚一堂,爸爸,妈妈,我,姑姑,姑父,连远在芜湖的姐姐也来欢度佳节了。奶奶乐得合不拢嘴,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粽子,鸡肉、猪肉,牛肉,豆米,青菜。“哇!太太太太好吃了!”我不禁大叫起来。我们举起倒满可乐的杯子,“干杯!”“哈哈哈。”

端午在我们的欢笑声中不知不觉地走了。这几天却让我永远不能忘记。乡下过端午,真是太开心了!我爱奶奶家,我爱这风景如画的乡下,更爱端午时那多姿多彩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的味道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到了这时候——端午节,就会有很多的父母拎着新包的粽子来学校看望孩子。

我们还没有下课,这些父母就站在学校大门外等,直等到看见自己的孩子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露出来,他们才露出舒心的笑容。孩子是每一个父母心头上的一块肉,是他们的希望,也是他们的寄托、他们的一切。

这时候,我总是不禁想起妈妈,想起妈妈每年此时包的青青的粽子。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在田野间玩耍,等到傍晚回家的时候,妈妈就会把煮了半天的香喷喷的粽子拿出来。我呢,就会狼吐虎咽地吃上两三个,当咬到那一个个蜜枣时,就会觉得全世界的香甜都汇集到了妈妈的粽子里。

长大一些后,我就会帮妈妈一起包粽子了。那一片片绿绿的粽叶,包上白白的江米,然后轻轻摁上一两个蜜枣,再包成一个个有棱有角的新米粽子,加上青绿色的或五彩的粽线,煞是好看,总是让我想到一个成语“秀色可餐”。刚开始的时候,我包得太松,江米常常跑出来;后来,越来越熟练,我包的粽子棱角也就更加分明了。包好后,妈妈就亲手把它们放进大锅里,添上刚从水井里提上来的清水,用带着新木味道的木柴煮上半天,粽子就可以出锅了。最后,就能看到满锅的新粽子在热锅里汩汩叫着等我了。

每年庙会前,妈妈会煮上一大锅粽子,端午节前还会再煮一大锅。这样,我就可以吃个够了,而每次我也都吃得不亦乐乎。每当这时,我看到妈妈在热气腾腾的粽香里也欣慰地笑了。原来,端午节里不只有粽子的香味,更有母爱的味道,一如端午节里,门口那些父母的爱。

此时,我的视线忽然模糊了。也许,那群人里,妈妈也在里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和端午——张耒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已酉端午——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竞 渡 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作文端午高1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我搜集了许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有对联、十二生肖、剪纸,还有中国的传统节日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传统节日的资料,因为我对传统节日最感兴趣,传统节日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都应该去了解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节日。有一些传统节日同学们都已经开始淡忘,如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诗人节…。在节日的当天有许多传统活动,家家户户都吃粽子、喝雄黄酒、划龙舟、看庙会等活动。

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要提前准备粽子叶,等到端午节的头天晚上就拿出来包粽子,我看见奶奶先把粽子叶铺平放在水里泡着,然后就去准备馅儿,等到把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叫上全家人来包粽子。这时候最高兴的就是我了,可以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向爷爷、奶奶学习包粽子。先是把大张的粽子叶围成一个圆锥形,然后向里面装糯米,装好后再用粽叶做成三角形形状后用绳子捆上,这样一个粽子就算完工了。工序看起来也不怎么复杂,可我就是完成不了,当然,完成不了不只我一个,爸爸这个时候也总会主动去做一些辅助工作。我虽然学不会但也不会离开,因为这个时候总会让爷爷给我讲讲有关端午节来历的故事,爷爷边包粽子边讲故事,“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当时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话说端午作文350字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五月初五是中国民俗传统佳节——端午节。说到端午,它的习俗是经过两千多年的沉淀传承下来的。

而端午节的诞生是因为一位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夫——屈原。他十分爱国,可是当时的国家软弱无能,被敌人占领了。屈原不愿意投降,便在汨罗江抱石跳江了。后人为了不让鱼虾啃食他的尸体,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到汨罗江投粽子。

说完了由来,让我们来说说粽子的品种吧!粽子是由糯米、肉、红豆等等做成的。粽叶的品类有很多,北方一般以芦苇叶为主,南方一般以箬叶为主。粽子的形状也各式各样,有方形,三角形,星形……又有趣又好吃。

端午还有一个习俗是赛龙舟。龙舟是用一根大木头雕刻成的。好似独木舟。船头一般都有一个威风凛凛,栩栩如生的龙头,从远处看就像一条真龙在河水中翻腾。举行龙舟大赛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是我国特有的民俗。

端午真是个神奇的、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啊!我喜欢这个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端午的感想900字作文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当姥姥念起这些歌谣,我就知道端午节快到了。

每年端午节前后我们小孩子便会挎上篮子和姥姥、姥爷一起上山去采艾草。到了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插上艾草,据说艾草会镇邪辟灾。当然在我们看来,只要闻一闻那清新又奇异的艾草的清香和采集艾草的过程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和伙伴们都争着到山上去采集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乐,并且把快乐分享给大家。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之一,今年端午这一天姥姥、姥爷早就准备了粽叶、糯米、大枣、豆沙和草绳……一些材料来包粽子,糯米要用凉水泡一泡,包出来的粽子才会粘。等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我和姥姥便会坐下来包粽子,先拿出一片粽叶把它卷成三角锥体形状,往里面装入糯米和大枣,再将多出的粽叶折回包好,再用草绳一捆一个立体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不长时间我们就包出了满满一盆形态各异的粽子。可以下锅煮了,只见姥姥把包好的粽子像赶鸭子似地倒入锅里,和粽子一起入锅的还有圆溜溜的鸡蛋,一小时过去了,终于可以出锅了,姥姥和妈妈一起把粽子和鸡蛋从锅里捞出来,全家人围在一起吃粽子、吃鸡蛋。

吃完了粽子我又和姥姥学起了缝香包,姥姥一边缝一边对我说:“以前香包一是避邪,二是为讨吉利。传说屈原投江的时候正是夏天,蚊虫四飞,老百姓唯恐屈原遗体遭叮咬,就纷纷用艾草点燃,用艾草烟熏蚊虫,后来有人建议,可以用布来包裹檀香……延续到后来人们用针线缝好香包后,再串上一根布绳,挂到脖子上,每人一串,预示着蚊虫污物不敢靠近,慢慢地流传下来,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国的传统习俗”。边说边缝,一个漂亮的香包做好了,带在脖子上一丝淡淡的香气散发出来。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电视,这时电视正在播映的节目是“赛龙舟”,只见每支龙舟上都有好多的人奋力的挥舞着小桨整齐地划着,我们被节目中紧张的气氛和壮观的场面吸引着,姥爷告诉我:“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候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屈原的踪迹。从那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用划龙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延续到现在端午赛龙舟就成了一种习俗”。

今年是我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端午节,我过得很有意义,我参与了采集艾草、包粽子、缝香包还了解了赛龙舟的典故。

和家人在一起过节很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过端午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在这天里,我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

一大早,妈妈和奶奶就忙上了。走近一看,原来是在包粽子。我对这个感上了兴趣,心想一定要学会包粽子。

学包粽子可不容易,首先,要把被水洗得干干净净的苇叶卷成一个三角形,里面留一个空间,把糯米、大枣和葡萄干放进去,填满后,再把上面的苇叶折下来,把它包得严严实实的,用细绳子捆紧系个扣,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一开始,我包的总是不太顺畅,不是没放大枣,就是细绳子没捆严。后来,我越包越好,越包越像样,连妈妈都夸我呢。

一个个粽子都包好了,接下来就该上锅煮了。在煮的时候,那糯米、大枣和葡萄干的香味就像传遍了全世界。

吃完了美味的粽子,我们全家来到了海河边观看激烈的赛龙舟。只见两对选手精神抖擞地坐在船上,手紧紧地握住船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砰”的一声,比赛开始了。一条条龙舟整齐地往前冲,比赛十分激烈。人们也兴奋地喊着,欢呼着,那声音简直响彻云霄。

今天,我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中国传统的博大精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从端午看爱国情怀

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佳节来临之际,我不禁想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的伟大不仅是因为他的《离骚》等著名诗作,而是因为其诗作表达了他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情怀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火种!充满爱国情怀的英雄人物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一个没有英雄出现的民族是一个可怜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而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幸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而且也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崇尚爱国英雄的传统。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爱国主义精神浸透着整个神州大地,爱国主义情怀深入到无数华夏儿女的心,追溯历史的长河,多少位爱国先贤的事迹流传千古。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那是何等的气魄;每当我回忆起这些英雄的往事时,便会周身热血沸腾,感慨万千!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时常在国人的耳边回荡,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着国人奋勇向前!

然而,随着当今物质生活的富裕,很多人开始不思进取,把享受作为生活的全部,更令人忧虑的是,现在的很多青少年学生,从小学生到大学生整天沉浸于网吧之中,迷恋于网络游戏,陶醉于虚幻的世界,令很多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朋友,也许你现在还在抱怨命运不好、社会不平和国家不公,但请你听一下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劝诫吧!“你不要问你的国家能够为你做什么,而是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朋友请不要再怨天尤人,消极度日了,想一想,多少位志士,为了民族的独立,为了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血染沙场,舍生取义。他们没有享受过一天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但他们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子孙后代,无怨无悔!朋友当你还在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虚幻世界时,想想那些为你今天创造美好生活的志士们吧!请不要再浪费大好时光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如果你能够抽出点时间的话,请读一读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你也许会受到一些启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句句是警世名言,发人深省;句句是殷切期望,充满期待。

朋友,当你在享受端午佳节,亲友团聚,开怀畅饮之时,请不要忘记为我们营造幸福生活的爱国志士们,让他们的爱国情怀,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让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净化我们心中的污垢。当代的国人更应该倍加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最后,我想用艾青先生的一句诗来表达我此时此刻的感情,“为什么我的眼里时常含着泪水,那是因为我深沉的爱着这片土地”!衷心地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更加富强,更加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王国学生作文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呼噜——”“呼噜——”伴随着我的梦乡,我渐渐来到端午一国。

“哇!”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呀!”我的鞋为什么粘在地了?我舔了一口,“哦!”原来是糯米呀,那可怎么走啊?这是我发现了,路人穿的鞋都是棕叶做的,原来穿上棕叶做的鞋袋,不怕粘住。正好我口袋有几个棕子,我把粽子吃完,用粽叶叠了一双鞋穿了上去。“咚,咚,咚”远方传来震耳欲聋的声音,我马上跑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比赛开始了,我参加黄队的队伍,我当打鼓手。在裁判的宣布下,“轰”比赛开始了,队伍们争先恐后向前赶,可龙舟无论多大劲划都不动,没想到我一失足竟然坠落到了河里,心里感到不安,我竟然没沉下去,“哎”原来是一片粽子海呀!龙舟只所以不动是因为粽子粘住了,我灵机一动,开始狼吞虎咽吃粽子,为龙舟打开了一条通道,龙舟飞快的“飞”了起来,我们黄队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我又开始瞎逛了起来,见了一堆粽子,我上去就是一口,这是我听见有人喊“吃人了,吃人了,吃人了”,一个个警官来围捕我了,“啊”

谁在尖叫?只见妈妈的脸红红的,愤怒地说:“干吗踢我?”我说:“对不起!”原来是南轲一梦啊!

[端午王国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走进端午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端午的习俗由来,我听爸爸说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喂过我粽子。现在,我长大了,对端午的了解更多了,下面我介绍的是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在各地不尽相同,比如在南方:他们过端午节要吃“五黄”,这“五黄”分别是: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为什么南方过节要吃“五黄”呢?原因是当地人认为可以驱寒湿、祛五毒。而且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不近如此,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下面介绍的是端午节的传说: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爱国者,他想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就经常给国王提合理化建议,可是国王不爱听,就把他赶出国都。有一次秦国来攻打楚国,楚国很快就被打败了,国家就快没有了,屈原很伤心,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着一块大石块投入泪罗江自尽了。人们知道,非常悲伤,为了不让鱼吃屈原,就把竹筒里装着粽子扔到河里,希望鱼吃饱了就不会吃屈原了。

听了我的描述,你们喜欢端午节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一关于端午的作文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是端午节。

人们都忙活起来了。为了包粽子,有的摘芦苇叶子,有的准备糯米,还有的去准备花生米、蜜饯和咸肉等。

只有我一个人闲着没啥事好干,就跑去河边玩,老家河边长着一丛象茭白叶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几株拿回去给爷爷瞧瞧。爷爷一看,说:“这是昌莆。你知道这种植物有什么作用吗?”我说:“这个我在网上查了,昌莆是一种可以驱虫的植物,在端午节同艾叶放在一起可以驱邪。但我不懂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传说或故事?”

爷爷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作的老龙王,经常兴风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宁。玉皇大帝听说以后,龙颜大怒,就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时三分去斩了它。

龙王知道了,吓坏了。立即赶到李世民宫里去求情,并答应事成之后,给李世民无数珍宝。李世民满口答应。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这天午时前唐太宗就把魏征早早请来,让他陪自己一边下棋,一边喝酒。眼看就要到时间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机。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输了,酒就喝多了。结果醉倒在地。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拿着昌莆做的刀,艾叶做的马鞭,终于按时杀了龙王,为天下民众除了一大害。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这天把昌莆和艾叶挂在门前,用来驱邪保平安。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

下午,咱们去曲江楼参观。门前的宣传栏对端午节作了详细说明,不过没有爷爷给我讲的这个故事。而它让我明白了在我的家乡龙舟比赛已经移到四月去了,是为了纪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远近闻名的溱潼会船节。

在曲江楼听到服务人员的解说:“现在正是菜籽和麦子收获的时间,乡农开心地忙着收获丰收的喜悦。节日的气氛不是很浓,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令人难忘的端午话题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文为屈原。”端午节伴着夏的脚步来了。妇孺皆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北方的端午节虽没有江南赛龙舟的热闹,但却同样具有浓浓的节日氛围。

还没到端午节,人们早早地买好江米,粽叶,自己动手包粽子。这不,端午节一大早我就闻到了粽子所发出的特有的香气。我忍不住拿起粽子随父母走出家门去踏青。家家户户早早起来挂彩葫芦,插艾蒿。小孩子的手腕上系着五彩绳,脖子上挂着荷包,蹦蹦跳跳跟着父母去踏青。吃着香甜的粽子,看着街上的人们,我不由得想起屈原为了祖国那坚定的目光,为了祖国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与往年不同,在今年的端午节中,我体会到了屈原那拳拳的爱国之心。

一抹绿色在眼前闪过。原来已来到了一大片农田之前。一辆农用拖拉机和两三个农民进入我的眼帘。农用拖拉机正悠闲地停靠在田边,而田里的农民却忙得热火朝天。我惊讶于他们的勤劳,而且好奇他们的工作。上前一问,他们说:“每天差不多干两个小时,现在,全都是高科技呀,可帮了我们不少忙啦!”我清楚地看到他们的脸上洋溢这幸福的微笑。

哦,国家进步了,科技逐渐发达,农民们不再过着“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生活,我们进入了机械化的农业时代。与往年不同,在今年的端午节中,我看到了祖国的进步。

在回家的途中,我看到了一对买冰糕的夫妻,大概有50多岁。顾客越来越多,这对夫妻有些应接不暇。豆大的汗珠从男人的头上滴落。虽然顾客很多,但是细心的妻子还是发现了丈夫头上的汗珠。妻子腾出手,将毛巾递给丈夫。丈夫接过毛巾,对着妻子憨憨一笑,干得更加起劲了。

我不禁被这小小的细节打动。我想: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就应该这样吧!他们之间永远被爱联系着,不管生活的境况如何,他们都将携手共度,共同迎接生活的美好与坎坷,和彼此白头到老。也许这就是爱的真谛!与往年不同,在今年的端午节中,我体会到了爱的真谛。

今年的端午与往年不同,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细细品味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且有了不小的收获。今年的端午让我难忘,我期待明年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作文赞颂高5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我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是开始,“午”是最热的时段,端午节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开始的节日。这个时期,“五毒”最活跃,人们为了去除毒性,保持身体健康,每当端午节到来的时候,民间有很多习俗:吃粽子、扎五彩绳、赛龙舟、挂艾蒿、喝雄黄酒,因此这个节日又叫除病节。这些民俗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秦国大举进犯楚国,楚国士大夫屈原给楚王提出很多保家卫国的建议,但楚王听信谗言,不采纳屈原的建议,还将屈原打入牢狱中。后来屈原被流放,流放期间,当他看到楚国的江山被秦军占领时,他悲痛欲绝,投汨罗江而死。屈原的爱国精神深深的感动着老百姓,老百姓为了使鱼虾不吃屈原的尸体,就向江里投米团,当时屈原投江的那天正是端午节,后来演变成人们吃粽子的习俗,以此来怀念屈原。

扎五彩绳是为了驱走疾病。传说端午节时人们把五彩绳戴在手上,把疾病吸走,在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就要把五彩绳扔掉。这些常识大家一定要记住哟。

挂艾蒿是为了驱赶蚊虫。天热容易滋生蚊虫,古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认识到艾蒿能驱走蚊虫,于是大家纷纷在自家挂满艾蒿。现在驱赶蚊虫虽然不再用艾蒿,但人们仍然以这个形式来传承这个习俗。

端午节是有意义的节日,我们要传承发扬光大。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关于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请大家自己去探索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端午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一片绿叶包裹着糯米,用一捆细绳扎起来,放到锅里慢煮,那粽子香味飘散着。关了温暖的灯,来到屋外,摆起铺子来,一声声的粽子唤醒了人们的记忆,那脸上的笑容从未消失。

已近农历五月,心中的棕香萌动着。在记忆的书签,儿时的那段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太阳晒暖的午后院子里,我坐在木凳上,等待着奶奶做好包粽子的准备,一盆浸泡的糯米,一把煮过的粽叶和一团线绳,整齐的摆在奶奶面前。只见奶奶熟练地拿起一片粽叶,在水中涮过后折成漏斗的形状,然后把糯米放入其中轻轻压实,又拿起一个蜜枣放在里面,再把粽叶合起,用一根细细的线绳,三下四下,转来转去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看着,看着,我被奶奶包粽子的姿势震惊了。

“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

端午吃,为了纪念屈原。“奶奶的手一直忙碌着,一边耐心的回答我的问题。

等待是个漫长的过程,当一股清淡的棕香慢慢飘满院子时,奶奶已经将一盆粽子端到我面前了。剥开粽叶,香甜的棕味沁入心脾,吃上一口,唇齿留香。

猛然间,脑海中浮现出屈原的背影。一条沉重的河流和一页小舟,在寂寞的歌里,飘过五月,这时候,两岸的艾叶,总在痛苦的抖动,他愤愤走入江中,而那些鱼儿却没有感动,几千年还在游动,结满眼泪的沉甸甸的粽子,在我们心头,泪流满面,无法沉默。

抚摸着散发香草芳香的小粽子织品,我会让那棕香流传久远,久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端午习俗作文250字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6月23日)端午节,也就是我们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又有多种多样的来源呀、故事啊。今天我就来讲一个孝女曹娥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孝女曹娥为了救自己的父亲,结果投江了。父亲溺水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了江,五日后抱出父尸。从此传为神话,断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故事讲完了,啊!曹娥姐姐真是太伟大了,为了找父尸,曹娥姐姐竟投了江。

粽子、面扇子、大蒜蛋……这都是端午主要的食俗,我们中国主要吃的还是粽子,让我们去瞧瞧闽南的粽子吧。闽南棕必须买上乘的烧肉粽,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要调上蒜泥、红辣椒、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肉滑,油润而不腻。啊!听的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真热闹非凡的节日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