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咀嚼生活的滋味写作指导汇总20篇

致抗疫英雄的一封信有哪些?坚强的人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救赎他人。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最伟大的英雄。一起来看看咀嚼生活的滋味写作指导格式,欢迎查阅!

浏览

1723

作文

642

2024年高考写作指导:话题作文无忌

全文共 1980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年华而不实的作文便屡见不鲜且屡禁不止,殊不知这些文采华丽的作文之所以得高分还有一个重要的根基,那就是思想深刻,文质彬彬或富有创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高考写作指导话题作文无忌,欢迎阅读。

一、忌复制话题

话题作文,出题者只是提供一个写作的由头,意在引出习作者发表新议论,展开新联想,讲述新故事,抒发新感情。所以,写作时不能将命题所提供的话题材料照搬不误——复制一番,然后才进入自己的“话题”。更不能通篇只是颠来倒去的解释所供材料的含义,引用所供材料的例子在原地打转转。其实,读者不需要复制,读者需要创新。因为试题所供材料,读者已经听过了,感受过了,下面得看你的感悟和创新如何?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能够帮助读者深刻领悟其中道理;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描述自己的亲身体验或讲述新鲜的故事,使读者有更具体、更强烈、更丰富的思想感情。有时,根据写作需要对所供的一组材料概括出具有“共性”或独具“个性”的某一见解而适当引用材料,这种情况当然不能算是“复制话题”,反而体现了写作者的创新意识了。

二、忌穿靴戴帽

近年来,话题作文对学生发挥想象能力,进行创新思维提供了相当宽泛的写作范围。但某些习作者由于领悟能力不够,想象、创新能力欠缺,同样会把原来提供的话题变成僵化呆板、穿靴戴帽的病文章。例如:近年一次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作时,某考生居然写了这样的内容:“记得有一次,我们去自然博物馆参观,当我们看到地球仪时,讲解员问我们:‘地球为什么是圆的?’一位同学说:‘因为圆的比较好看。’还有的说:‘因为它在地球仪上,比较好转。’也有的说:‘为了使人看得清楚。’各种回答,千变万化,最后讲解员说:‘有位航海家在大海中一直向西行,最终达到了他的出发点,所以证明地球是圆的。’”然后,这位习作者又归结道:“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以上这段文字,根本没有理解原话题的丰富的内涵,仅仅是摘引了一些语句生硬地给自己的文章“穿靴戴帽”而已,习作仍然走在缺少想象力、缺乏创新思维的老路上。

三、忌转移话题

一位考生,他的“心灵悟语”一文开头是这样的:“心,我的心不要悲哀,你要忍受命运的安排。严冬掠走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带回来。心,我的心,只要是你情乏所钟,你都可以尽量去爱。”可是后面他又接着写道:“平淡,不是与世无争,也不是无所谓,而是平常与淡然。用一颗平常而且淡然的心去面对社会的艰难和压力,就不会过于烦恼和紧张了。就象面对高考,我从小学到初中真是12年寒窗苦,为的就是在这人生的转折点上有一个好的开始,但这一路上却充满了艰辛与痛苦,即将要达到终点时,还要考虑万一没有考上大学怎么办?这时,我的平常心和淡然的心对我说话了,他告诉我不要有太多顾虑,在这12年里流的汗水会化作春雨毫不吝啬的浇在你身上,严冬夺取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夺回来。”这篇习作,开头谈的是“爱”,后面写的却是如何看待人生路上的“难”与“苦”,明显属于“转移话题”。“心灵悟语”,可“悟”的话题有许多,“爱”心可以去“悟”,“人生”也可以“悟”,但每一篇“悟”只应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如果前言不搭后语,驴唇不对马嘴,谁知道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四、忌文意散漫

一般来说,话题提供的是写作范围,并没有规定写作的主旨。所以,在话题规定的范围内,还要“炼意”,也就是提炼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在这一环节下功夫不够,没有考虑好自己究竟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就匆匆忙下笔,就有可能东拉西扯,多头指向,文意散漫,不知所云。例如:有位习作者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开头三段写学生学习负担太重;接着写李素丽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劳动模范;再下来写一个故意开枪伤人的派出所所长被判死刑;最后又写到做数学题可以一题多解。这样一篇文章,七零八落,让人不知所云,是典型的文意散漫,东拉西扯的病文。

五、忌缺少创新

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大为降低,内容更加宽泛,而且更加淡化文体观念。围绕一个话题,可以议论,可以记叙,可以说明,甚至可以编写出小小说或短剧,形式非常自由。正由于话题作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彻底松绑,学生可以极大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可是,由于旧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的作文中仍有不少八股味。写记叙文只会一味赞“心灵美”,编造虚假题材;也有写“悲壮美”的,以损害父母身体健康为代价编造所谓“车祸”换来“我追求的品格——坚韧”、“战胜脆弱”的作文得高分者也大有人在。(由于以前作文命题的欠缺,造成虚假、编造的作文已越来越此路不通了。)现代社会,人文精神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作文中写出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人,极有创意、大胆想象的科幻故事等是我们中学生应该尽力追求的目标。但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关心未来世界,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重视想象力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有创新、有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5360 字

+ 加入清单

命题作文是各类作文的根。下面是小编整理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指导,欢迎阅读。

一、审题

通常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如四川乐山2006年全命题的题目是“我最爱这里的风景”。程度副词“最”在这里就是关键词语。必须通过比较,以突出“爱”之“最”。例如有位考生把“我最爱这里的风景”定位在柳,开篇就旁及其它植物:“我校的风景很美。松柏常青,夏荷婀娜,柳树成阴,钻天杨挺拔。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使我喜欢,茅盾所写的质朴的白杨叫我赞叹,陶铸赞颂的坚挺无畏的松树同样令我敬佩,但我由衷喜欢的风景却是被人们称做‘弱女子’的柳树。”这里,“最”字已经呼之欲出;接着文章从柳是“绿得最早的春色”、“黄得最晚的生命”、“最具有热爱母亲的情怀”等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在比较中一个“最”字贯穿始终,准确地演绎了文题。如果像有的考场作文那样就柳写柳,无所旁及,那就误为“我爱这里的风景”,偏离了题意。

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如:“行动的力量”,(江苏淮安卷)要突出表现“行动”一词给我们的力量。再如《一个会变的人》,要扣住“会变”,或写不同时期的“变”,或写不同环境下的变,都算切题。

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四川眉山卷)就是一个比喻义很强的考题,“一朵浪花”,既可以理解为一件事、一种感情,也可以理解为一处景观、一次误会。

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如福州泉州“和父母交朋友”这一题目,审题时必须明白:人物是“我”和“父母”,主题是“交朋友”,这就排除了“交朋友”的其他人物和生活琐事,文中的“朋友”具有特殊的身份,这就决定了切入口应定在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理解、包容、互尊互爱等情感因素上,在这个前提下,再确定文章的创新点。

五是指审题时把题中有些关键词的语法意义作一番自我诠释,体会清楚后,再用来指导构思立意。例如2006年江苏省无锡市考题“门其实开着”中的“其实”指什么?有什么语法意义?此时你应该迅速搜索库存信息,得出下列认识:“其实”一词在语境中能承接上文,但和上文的意思往往相反,有修正、更正或补充的作用。明白了这些,你在构思时就会明确自己的文章中需要“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容是什么,也即“其不实”的情节有哪些,然后才能够通过“其实”转折,由“其不实”过渡到“其实”,造成结构上的跌宕波澜。如果你丢掉了前面的审视诠释,那你就可能把“门其实开着”

写成“门开着”或“门”。如有位考生设计的情节:“参加网页制作比赛——家长、同学都支持——自己努力练习——夺得第一名——成功的门其实开着”。这位考生在进入成功之“门”前,有没有遭遇曲折?有没有犹豫动摇?有没有灰心丧气?这一切都没有写,这就写成了“门开着”。文章的整个过程没有触及“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在联系,结构上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其实”所包含的内在意义没有体现,显然偏离了题意。

六是把有些关键词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考察,明确其适用环境和内在联系。例如2006年西宁的全命题作文题是“这里的景物也美丽”,这种用副词“也”的作文题,我们可以用代号恢复其语境:“A——d,B也d”。这里,“A”“B”表示两种事物,“d”表示其共有属性。“A”是一般性、公认性的,“B”则须具有特例性、创意性,选择B往往带有某种哲理色彩。例如“收获是享受,付出也是享受”,“成功者美丽,跌倒者也美丽”。这一题中的“景物”如写“荷花”、“菊花”就不对了,因为它们都有美的公认性,写不起眼的花草才符合题意。当然也可以写“虚”的景物,虚景也要具有特例性,创意性。

在考场上,有些题目题意明确,我们能迅速地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如:“孝敬父母二三事”(湖北省恩施卷)、“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四川省眉山卷)等。也有些题目题意比较隐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才能挖掘出命题者的用意,如:“门其实开着”(江苏省无锡卷)、“印象”(辽宁省大连卷)等;还有些考卷的命题者设计了导语或提示语,让你有所感悟,打开思路,在做这类作文的时候,要读懂提示语的含义,才能有感而发。对于不同的命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审题策略。

①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容易确定了。

②另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如果题目出的是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本体去写;如果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性的事物去写,如《暖流》,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审题,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风》、《考试》、《蜡烛》、《七月如火》等一类题目都有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去审题。

③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它们如果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果你熟读古今中外书籍,拥有大量事例史实,擅长写议论文,你当然可以把它写成议论文,此时,题目就是你的议论的话题所在,就是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点的中心词,你只需罗列古今中外几个有关“责任”(宽容……)的事例,证明一下“责任大于山”,“勇于承担责任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对自己、家庭、国家负起应有的责任”等论点。

二命题作文写作注意事项

命题作文虽然题目唯一,但要写出新颖的好文章,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审题要准

审题如同下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可见审题是多么重要。命题作文,审题应当做到:

(1)辨明文体

虽然现在多数命题作文不限定文体,但有时,文章的文体又是固定的,因此,辨明文体就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一个文题只有一种适合它的文体。审题的第一步是判断文体。判断文体应注意以下规律:(1)记叙文文题的字面一般对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所涉及。题目当中直接带有:“人”、“事”、“记”等字样,就更是记叙文的标志了。(2)议论文文题中经常会有“议”、“论”、“谈”、“辩”等字眼,也有的由“......的启示”、“从......想到的”、“由......说起”等短语构成。

(2)要看清题目要求

一般中考作文题都在“要求”一项里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并且严格执行不能遗忘。

(3)注意题目中的隐含内容。考题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须照办无误,但有些要求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后的,需要我们自己悟出来。比如《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当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阳光,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对一些给材料作文题目中提供的材料,更应当注意运用概括、引申、类比等方法,加以认真分析,理解题目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4)弄清题目的限制和要求

命题作文常对文体、时间、地点、数量和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内容等有限制,弄清楚了这些,就好确定作文的选材范围。如:题目“校园新风”.写记叙文,可写人也可写事,地点要在校园内,内容为好的现象,宜与过去对比。

(5)抓住“题眼”确定中心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①单词语题目,题目即“题眼”,如“沟通”、“生日”等。②词组型题目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动词是“题眼”。如“难忘的一件事”的“题眼”是“难忘”.“骄傲的妈妈”的“题眼”是“骄傲”,“这件事教育了我”的“题眼”是“教育”,“我喜欢那句格言”的“题眼”是“喜欢”.“回忆我的同桌”的“题眼”是“回忆”。

(6)添枝加叶法与逆向选材法

命题作文题目越长越容易迅速确定立意与选材。当题目是一个词时,选材的范围很宽.确定写作目标就显得困难.这时你可以采取题目添枝加叶法迅速确定写作目标,如“选择”,可在其前添加“爸爸的”、“痛苦的”、“明智的”等,或在其后添加“了坚强”、“了诚实”、“的快乐”、“的艰难”等。这种添枝加叶是在心中进行的,千万不要换题目哟!有人认为选材不应放在审题中进行,其实审题与选材应是同步完成的,它们可以相互印证。选材平庸的作文难成好文章。那么在选材中我们可以采用逆向选材法使所选材料新颖.如“感谢”.学生感谢老师为常见,老师感谢学生就为奇、为新。

(7)尽量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

有些命题作文规定文体,按文体写即可:有些命题作文让自选文体,每当此时有些同学就无所适从。多是成段的感慨.而没有实际的内容。此时应依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选择擅长的文体。选择了记叙文,就要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把人写好.把事写实。若从自己或身边的生活实际中难以开发出动人的故事.写一篇小说也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若选择议论文,自己要有充足的事实和理论依据。

2. 选材要新

为了使命题作文的选材新颖,我们在写作中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材料真实

“真实”是指选择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它要求我们选择的自己熟悉的真实材料行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但一些同学总喜欢在作文中胡编滥造。如写《逆境》的作文题目,就可能有60%的同学会在作文中写自己从小是个残废的孩子,没有胳膊或没有腿”。或者说“我从小就死了爸爸,13岁又死了妈妈,自己跟着70多岁的爷爷一起生活”等。像这种类似的编叙故事的现象,在作文写作中不胜枚举。这类作文不是从作者生活中来的真实事,所以在写作中,往往漏洞百出,给阅卷人一种被戏弄的感觉。其实,我们生活中深入参与生活,并在作文中将自己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写出来,就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2)材料新颖

作文写作中,我们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这里讲的就是话题作文的新颖选材。现在,在中学生作文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那就是不管是写人还是写事,高中生就写初中时期的人和事;初中生就写小学时期的事。在文章的选材上,可通过以下两方面达到创新:一是与时俱进,尽量写新近发生的真实典型的事件,以增强文章的鲜活性。二是拓宽思路,使文章以新以奇打动读者。如上面的文章,我们就可以写感激某一件事、感激某一物、感激某一次机遇、感激某一次相逢、感激失败、感激贫困、感激挫折等,通过拓宽思路,文章的选材就新颖了。

(3)材料典型

“典型”指材料有代表性,能以一当十,说服力强。新颖的材料不一定具备典型性,即使是新颖的材料,如果不具备典型性,选择时也不能用。典型材料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例如,我们以《三峡移民人家》为题写篇文章,如果我们不深入移民中间去,就很难了解移民的思想状况、生活情况,如果盲目去写人人都有“舍小家、顾大家、主动移民为国家”的高尚思想,个个都乐于移民,就不是三峡移民的真实写照,就不具有典型性。如果我们深入到移民中去,就会发现许多移民都是由“不想移”到“主动移”的,这样去写,就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了。

3. 立意要奇

命题作文的立意是命题作文创新的关键。经过多年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话题作文立意创新可从如下几方面去尝试:

(1)转换角度、质疑传统

“转换角度、质疑传统”是指写作中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对传统已成定论的观点、看法的质疑、反叛。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模式让我们形成了总喜欢从正面去认识事物的习惯。如说到“愚公”,我们总喜欢去赞美他的勤劳、持之以恒的美德;说到邹忌,总喜欢去赞美他的“讽齐王纳谏”的功劳等等。由于老师这么教,我们这么学,作文自然也就这么写,其结果往往就会写出千人一面,百口同腔的文章,使文章索然无味。有句诗说“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我们如果放弃正面的思考,转换一个角度,从反面或侧面去思考,就会实现创新。比如,我们为何不可以去透视愚公的破坏环境,去直击邹忌的护短内心呢?

(2)转换角色、反客为主

在这世界上,我们人类总喜欢把自己当着世界的主人,把动物、植物当着我们的附属物,试想,如果我们在作文中将自己和周围一切的主客关系交换一下,并写出来,结果又如何呢?我敢肯定会大受欢迎的。《西游记》就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猴子孙悟空的形象;《聊斋志异》成功地刻画了狐仙鬼怪的形象等。这些就是反客为主的成功典范。如果让我们写《我是图书》的文章,将自己反串成图书,以第一人称的手法,通过图书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刻画阅览者的形象,批判了一些道貌岸然的人不爱惜书、偷书、撕书的丑恶行为,赞扬了爱爱惜图书的优良品质。使文章塑造出新的形象,从而给人以新颖之感。

(3)想象幻想、合情合理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合情合理的想象幻想是作文实现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

以上三点,是命题作文在立意选材方面的应该掌握的一些方法,希你在作文写作和复习中认真领会、认真揣摩,写出最好的文章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英语作文写作指导:中考英语作文万能句子

全文共 3202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语文迷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英语作文万能句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开头句型选择

1. 关于……人们有不同的观点。一些人认为……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mong people as to ____ 。Some people suggest that____。

2. 俗话说(常言道)……,它是我们前辈的经历,但是,即使在今天,它在许多场合仍然适用。

There is an old saying______。 Its the experience of our forefathers,however,it is correct in many cases even today.

3.现在,……,它们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危害。首先,……;其次,……。更为糟糕的是……。

Today, ____, which have brought a lot of harms in our daily life. First, ____ Second,____。 What makes things worse is that______。

4.现在,……很普遍,许多人喜欢……,因为……,另外(而且)……。

Nowadays,it is common to ______。 Many people like ______because ______。 Besides,______。

5.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也不例外。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and ______is not an exception,it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6.关于……人们的观点各不相同,一些人认为(说)……,在他们看来,……

People’s opinions about ______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Some people say that ______。To them,_____。

7.人类正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Man is now facing a big problem ______whic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8.……已成为人的关注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年青人当中,将引发激烈的辩论。

______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mong people,especially among the young and heated debates are right on their way.

9.……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同时也引发一些严重的问题。

______ has been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y-to-day life.it has brought us a lot of benefits but has created some serious problems as well.

10.根据图表/数字/统计数字/表格中的百分比/图表/条形图/成形图可以看出……。很显然……,但是为什么呢?

According to thefigure/number/statistics/percentages in the /chart/bar graph/line/graph,it can be seen that______while. Obviously,______,but why?

11、Recently, the problem of … has aroused people’s concern.

最近,…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12、Internet has been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y-to-day life. It has brought a lot of benefits but has created some serious problems as well.

互联网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产生了一些严重的问题。

13、Nowadays,(overpopulation) has become a problem we have to face.

如今,(人口过剩)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了。

14、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people believe that…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

二、结尾句型

1、Taking all these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we naturall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把所有这些因素加以考虑,我们自然会得出结论…

2、Taking into account all these factors, we may reasonabl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考虑所有这些因素,我们可能会得出合理的结论…

3、Hence/Therefore, we’d better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因此,我们最好得出这样的结论…

4、There is no doubt that (job-hopping) has its drawbacks as well as merits.

毫无疑问,跳槽有优点也有缺点。

5、All in all, we cannot live without…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try to find out new ways to cope with the problems that would arise.

总之,我们没有…是无法生活的。但同时,我们必须寻求新的解决办法来对付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6、It is high time that we put an end to the (trend)。

该是我们停止这一趋势的时候了。

7、It is time to take the advice of … and to put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improvement of …

该是采纳…的建议,并对…的进展给予特殊重视的时候了。

8、不用说……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 It is obvious that …

例:不用说早睡早起是值得的。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it pays to keep early hours.

9、……是必要的 It is necessary (for sb.) to do / that … ……

是重要的 It is important(for sb.) to do / that … ……

是适当的 It is proper (for sb.) to do / that … ……

是紧急的 It is urgent (for sb.) to do / that …

例:It is proper for us to keep the public places clean.

It is proper that we (should)keep the public places clean. 我们应当保持公共场所清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生写作指导:作文如何找素材

全文共 1759 字

+ 加入清单

学校要求孩子写周记,但是孩子总是抱怨没有内容可写,无奈之下,家长只好带孩子出去玩,回来之后孩子就可以写一篇游玩周记。可是问题又出现了,家长未必每周都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玩,而且能玩的地方又很有限,这周周记的内容有了,下周的周记又不知道素材在哪里了,为此,家长也伤透了脑筋。

其实,对于一二年级学生作文的要求,无非是将一件事情写清楚,所以,家长不必为帮孩子找素材而发愁,素材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动画片中素材多

低年级的孩子都有看动画片的习惯,以最常见的《喜羊羊与灰太狼》《铠甲勇士》等为例,每集动画片都会讲述一个故事,孩子们都知道,每集中喜羊羊都会想出一个办法智斗灰太狼,将他赶出羊村,所以,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先看动画片,之后将动画片中的情节完整记录下来,再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方可。

(二)家务活中找素材

周末大多数孩子都是在家和父母一起度过的。与此同时,周末也是父母最为繁忙的时刻,洗衣服,做饭,收拾屋子……这时,不妨让孩子一同加入到您的家务劳动中,如帮助妈妈剥娃娃菜,帮助爸爸整理衣柜,这些小小的家务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从小养成孩子的美好品质,也可以让孩子在劳动中体会父母的艰辛,最为重要的是孩子可以从劳动中找到写作的素材,如《我给妈妈当帮厨》《我是小小修理工》,这些都是讲孩子家务劳动的小周记。

(三)我的故事你来讲

在我小的时候,爸爸总会给我讲一些他小的时候的故事,也会给我看一些他小时候的照片,所以在我后来进行创作的时候,爸爸的故事就成了我写作的素材,我有几篇文章就是专门写爸爸给我讲故事的经过。所以家长可以给孩子分享一些你们小时候的故事,或是讲一讲他在婴儿时期有趣的时期,孩子记得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四)书中自有好素材

我曾经给我班上的家长开过一些阅读书目,很多家长按照书单买给孩子,孩子也愿意看书,但是很少有孩子把“周末认真读书”这件事情当做写作的素材。我相信,没看一本书,每读一个故事,孩子就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所以将阅读感受记录下来,不失为一个好素材。将阅读书目的体会记录下来,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是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也可以为我们日后高年级的读后感打下基础。

(五)家中就有新鲜事

孩子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家中的变化?比如妈妈买了一件新衣服,爸爸买了一个新手机,再或者是姥姥来到家里玩,家中的生活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事情发生。比如《我想玩跑步机》,这篇文章讲的就是小朋友的爸爸买了一个跑步机,之后小作者想尝试玩,但是爸爸说他太小,怕他摔到,于是小作者只好看着爸爸在跑步机上玩,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很多家中的事情都可以作为孩子写作的素材,再比如《神奇的口红》讲的是小作者的妈妈买了一管口红,小作者以为是油画棒,结果就画了一个大大的红苹果送给妈妈,闹得妈妈哭笑不得。很多细微的变化,有趣的事情,都可以作为孩子写作的素材。

(六)亲子游戏出素材

其实,足不出户,就可以让孩子和家长一起玩游戏,很多游戏都是可以在家中完成的,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第一,棋类游戏。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棋类,如飞行棋,五子棋,甚至是大富翁之类的棋类游戏,这些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思考,还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到快乐,这些棋类游戏都可以作为孩子写作的素材,如《我和妈妈下五子棋》《我是大富翁赢家》。

第二,手工游戏。很多女孩似乎不太喜欢棋类游戏,那么妈妈们就可以带领孩子们做一些小的手工,如折纸,叶贴画,不织布,这些小的手工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作为孩子写作的有力素材,如《我和妈妈学折纸》《美丽的叶贴画》。

(七)课外班中长见识

很多孩子周末都选择上课外特长班,课外班中,孩子可以学到很多的课外知识,如钢琴,围棋,舞蹈等等,孩子们学的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兴趣爱好,还可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自然,课外班中就会发生一些事情,比如《炸弹和导弹的决战》,就讲了两个调皮的小朋友“炸弹”和“导弹”在一次围棋课上的“决战”,再如《美丽的小天鹅》,就是讲了一个跳舞的小姑娘在第一节芭蕾课上的经历。如此种种的课外生活,都可以作为孩子们写作的素材。

其实,习作就是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我们只要引导孩子细心观察生活,并将生活中可以作为素材的事情告诉孩子,那么孩子的作文就不会空洞乏味,也不会为了周记日记而烦恼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方法指导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1、重视增加阅读量是提高英语写作的途径之一

目前,考生在进行大量阅读的同时,应注重所读材料的文章结构以及连接词的运用(ontheotherhand,however,furthermore)、作者的表达方式(词汇、习惯用语和典型句子的使用)、作者是如何进行叙述和议论的。

2、在教师的指导下,平时应勤写多练

练习写作应从基本功抓起。在中译英翻译训练过程中,加强积累适量的词汇、词组和增加各种类型句子的运用。把握好各种句型和词汇的搭配,并从各类题材和体裁着手,多阅读好的范文。然后模仿写作,作文写好之后,一般都要修改。

第一遍收笔后,先看一看结构,然后从字词上推敲,使文章“充实”起来。更重要的是经老师修改过的作文一定要仔细地看一至两遍,然后再认真地抄写一遍,收获将会很大。

3、英文写作“四步走”

由于时间限制,考试时必须在所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英语作文。英语作文步骤如下:

(1)作文动笔之前一般都要先打腹稿。在确立中心上、运用材料上、篇章结构上,充分酝酿。

(2)考虑好想写多少句子,该用哪些动词和词组等。

(3)边写边思考内容的连贯性,语言和句子的准确性。

(4)写完后一定要再细看一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全文共 5583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初中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一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例如王瑞琦同学,在描写数学郭老师的外貌时,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她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眉毛非常黑,长得像两个锐角三角形,挺有个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她在写郭老师上课时,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文中写道:“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班上总是很活跃,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郭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一见老师的表情,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竟很得意,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郭老师反会问上一句:‘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郭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活跃思维,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成功,关键是观察的细致。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我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体会。王瑞琦同学总结道:“我是数学课代表,与郭老师接触得多,我不放过每一次见面的机会,认真观察他的外貌,我发现他的眉毛很有特色。他给我的主要感受就是提问时很有趣。所以上课时,我就仔细观察他提问时的神态、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动作上的一些特点。如果我不用心观察,就无法获得具体的感受与认识,也就不能把人物的外貌及性格特征真切地表现出来。”通过这次作文,同学们都尝到了观察的甜头,作文时再不愁没有可写的了。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例如沈静同学的作文《一位让我敬爱的人》,描写的人物是我校的张校长,作文选取了两个事例,表现张校长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的好品质。其中的一个事例是这样写的:“星期六上午我们也得上课。早晨,我早早来到教室,刚脱下外衣,就冷得打颤。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冷吗?教室里暖气热吗?’那么亲切。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张校长。她走到暖气前,摸了摸,摇摇头,显出几分焦急和不安……快上课了,张校长又来了,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几天冷,大家要多喝热水,有条件的要每天喝两袋板兰根,预防感冒,记住了吗?要当作业来完成。’然后用手扶了一下眼镜,到别的班去了。”这篇作文,注意让人物自我表演,所以,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例如罗飞雪同学的作文《一字之争》,就写得很好。他在作文中写道:他爸爸让他背诵唐代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当他背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他爸爸严肃地批评他,为什么把“衰”字读成“cuī”了。罗飞雪听了,很委屈地说:“爸,是您错了,(衰)字在这里就读(cuī)。”他本以为父子之间又得来一场面红耳赤的唇枪舌战。而他爸爸却搬出几本字典、词典,与他一同查找,结果费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也没有查到。罗飞雪就不耐烦地说:“爸,算了吧,就听您的念(shuāi)吧。”他爸爸听后,反而更加严厉地对他说:“什么叫算了,做学问,就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有错必改!”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查找。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爸爸忽然捧着《古代汉语》高兴地叫起来,说这里就是读(cuī),“爸爸错怪你了,向你认错!”作文最后写道:“爸爸是个工程师,知识渊博,竟然向我认了错,可在‘认真’二字上,我却输给了爸爸。”这篇作文写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把矛盾冲突表现得合情合理,结局出人意料,作文的主题也突出了。

三、片断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初一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我就出一些题目,如《街头见闻》、《早晨》、《招待客人》等。有时,我规定出写作范围,如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等,让学生自拟题目。但无论命题,还是自拟题,都必须按照我提的四点要求去写。

经过反复的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李峥同学写的《街头见闻》,全文是这样的:

下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看上去只有六、七岁,红润的脸庞上,有一双明亮的小圆眼睛,翘着小鼻子,穿着一件花毛衣。她手里拿着一封信,蹦蹦跳跳地跑到邮筒前,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她踮着脚尖,刚要投入,忽地又把手缩了回来,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信封。而后,她又踮起脚,当她再一次投放的时候,她又犹豫了。接着,她又把信很快地抽了回来,在信封上面轻轻地吻了一下,才投进信筒。之后,才蹦蹦跳跳地跑远了,一个小花点消失在我的视野里。

我猜测着,她的信是寄给谁的呢?但我深信,无论是寄给她远在外地的父母,寄给抚养她长大的奶奶,还是寄给她的伙伴,她的真挚的感情,都会使那个人感动的。她不是把我这个与她素不相识的姐姐都给感动了吗?

这篇片断把小女孩投信时,那欲投又舍不得投的矛盾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小女孩纯真的感情,着实令人感动。这个小片断虽不足四百字,却像一幅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颇有感染力。这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生活,并按老师要求认真写作的结果。

像这样真实具体、清新简洁的片断还很多。如梁丽华同学的《等》、王雪莉同学的《钥匙终于找到了》,都通过多侧面的描写,层层深入地写出了自己的急切心情。郑铁同学的《送别》,描述了爸爸在南昌火车站送他和妈妈回北京时,一家人难舍难分的场面,都很真切感人。

写小片断的效果如何呢?对此,我曾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写小片断自己确定中心,自己选材、费时不多,自由灵活,能提高观察能力,有话可说,又为写大作文积累了材料,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四、教学生自批作文

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在《我怎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之谈。然而,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主要是写作态度不端正。但是,学生不会修改文章,也是个实际问题。

就修改文章而言,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初一学生写作能力很有限,让他们自己修改文章,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必须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第一,是朗读。让学生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写作文后,我让他们放声读两遍。有时,还让他们录音,然后放录音,听听是否有词句的错误。听到有问题的地方,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易做,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介绍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

1、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使语言简洁明快。如:“我从没到过世界公园,这一次还是头一次到世界公园。”头一次到世界公园,当然以前没到过。因此,“从没到过世界公园,这一次”,都应该删掉。

2、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如:“他拉开门,拿出一听可乐。”拉开什么门呢?不明确。“门”前面应该增加“冰箱”两个字。再如:“老师生气了,看着我。”在“看着我”前应加上“瞪着眼”三个字,就能生动地表现出“老师生气”的样子。

3、调。调整语序,使表达合乎逻辑。如:“我生日那天,姑姑送给我很漂亮的一件毛衣”。”“很漂亮”这个短语,是修饰毛衣的,而不是修饰“一件”的,应调到“毛衣”的前面,才合情理。

4、换。换个词或句子,使表达更严密。如:“对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我们争吵得很激烈。”对严肃问题发表看法,用“争吵”来表达是不妥当的,应换成“争论”或“争辩”。

5、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应认真对待,予以改正。

以上是给学生所讲的五种修改方法,所举例句,都是学生自己用我讲的方法修改的。在修改中,我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修改符号,予以改正。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互改。两人或几人一组,相互评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至于对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等进行修改,由于初一学生水平的限制,暂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只要求学生写作之前,列出提纲,确定好中心,选好材料,安排好结构,然后按提纲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二写作指导

全文共 11084 字

+ 加入清单

1、 审题及写作范围

本次作文的核心是“学会欣赏”。所谓欣赏,就是指人们用审美的心理、用审美的眼光,对客体进行细致入神的观赏和体味。围绕此话题写作范围很大。

可以让人学会欣赏大自然, 欢歌鸣叫的鸟儿, 粲然怒放的花儿,无语凝重的远山, 来去匆促的河流,空旷与落寞的戈壁, 令人怦然心跳峭壁。

可以让人学会欣赏人类几千来的人文艺术, 满怀崇敬地去欣赏一幅画,一首歌,一行字,一幢建筑物。

更重要的是让人学会欣赏人自身, 因为欣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和沟通, 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 欣赏是一种激励和引导, 可以使人扬长避短, 更健康的成长和进步. 其实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别人的欣赏, 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 学会欣赏是一种爱, 人与人之间在互相欣赏之中, 世界才能充满爱!

当然还有其他事物。如生活,生命等等。

2、 文体及思路

一般思路

本次作文的中心是“学会欣赏”,“学会”两个字最重要。为何要学会欣赏,如何学会欣赏, 写成议论文是很容易想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最常见的观点是“要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长处”,去“就有道而正焉”等等。写出这样的中心,再加字通句顺,文章的基准分就有了。

拔高思路

A 聪明的学生,或者说会写的学生,会在“学会”与“欣赏”两词之间再展开一下,文章就会更深入、更充实一些。如:“辩证地看别人的优缺点”,“如何看到别人身上不被常人注意的长处”,甚至“要学会欣赏别人的缺点”,“会欣赏也要一分为二”,“学会欣赏的目的是‘正己’”等等,在这些方面有所论述,生发开去的文章,往往得分较高。

B 每次作文所给的话题都很宽泛, 最好的思路是将其具体化, 而围绕话题加前缀或后缀又是很有效的方法。如本次, 就可将话题具体化为 “学会欣赏自然”, “学会欣赏书法”,“学会欣赏建筑”,“学会欣赏他人”, “学会欣赏爸爸”,“学会欣赏老人”,“ 学会欣赏创伤”,“学会欣赏困境”,“老师应学会欣赏学生”,“领导要学会欣赏下属 ”,“农民学会欣赏农民”,“女人应学会欣赏女人”等等。注意这些话题往往是别人最容易忽视的,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自然会打动阅卷老师。三种文体都可写。

C 本次作文写成记叙文有一定难度, 但是不是不能写, 最常规的思路如“我学会了欣赏父亲”这类题目就可写成一般的记人文章,再如“我学会了欣赏某个同学”这类话题,要保证三条∶第一所记之人最好是你曾轻视、甚至伤害、如今感到愧疚且有点味道的人;第二结尾最好围绕话题点题, 并用“时间已过去几年了, 其人,其事使我学会了欣赏别人”这类话进行升华”;第三拟个温馨点的题目,如“你在我眼里最美”、“心香一瓣”等等, 在加上故事本身的分量, 不会得低分。

三、材料汇编

1 、 学会欣赏别人

常见这样的人:自己有了成绩,有了荣誉,就欢呼雀跃,神采飞扬;别人有了成绩,有了进步,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冷嘲热讽,挖苦、嫉妒。

真诚地为别人取得的成绩,取得的进步,取得的荣誉喝彩,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只有不断开阔自己的胸襟,恢弘自己的气度,才能不断拥有成就事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听到别人有了成绩就不自在,看到别人有了进步就不痛快,是心胸狭窄、气量狭小的表现。这样的人很容易成为孤家寡人,不会有很多人愿意与他合作、共事和创业的。

学会欣赏别人,是一种人格修养,一种气质提升,有助于自己逐渐走向完美。一个人总能在某一方面胜过别人,但在这一方面也总会有人比他强。所谓“一山还有一山高”,就是这个道理。每人都各有所长,随时发现别人的进步,随时为别人的成绩而喝彩,这对于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发展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赞美他人并不难做到,这要求我们去发掘生活和工作周围的人,想想他们的好处和优点,并毫不吝啬地称赞他们,这将会在人与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使我们的社会和工作环境更温馨可爱.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

2、 学会欣赏 有益健康

欣赏能使人产生一种轻松、愉快和满足感,人的心灵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净化与调适。同时,欣赏还能开阔人的视野,充实生活并增添生活情趣。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精神状态与肌体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欣赏往往能够促使人进入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这对于身心健康,自然是大有益处的。

欣赏并不神奇,学会欣赏也不需要多么高深的艺术水平。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可供欣赏的客体随处都是,譬如就在我们的家中,阳台上栽培的花草、墙壁上张贴的字画、案头陈设的工艺品、水族箱里喂养的金鱼等等,它们都无时不在向主人展示自己的美。如果你在茶余饭后静静地专注地观赏它们几分钟,便会生出一种难以言传的愉悦感来。又如人们平常所说的“自赏”,即品味自己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这也不失为一种高雅的养生之道,比如在观赏自己精心创作而成的一篇文章抑或一幅字画时,往往都会获得一种极大的精神满足、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读好书是欣赏,听音乐是欣赏,看优秀的电视节目是欣赏,走出家门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同样是欣赏,生活中到处都有可供欣赏的客体。学会欣赏,它会让你的生活更有诗意,让你在获得精神享受的同时,进而获得心身的健康。

3、 学会欣赏凄美的往事

应该说,每个人都会有,而且一定会有,那种凄美的往事,这一种记忆中的伤感,是每个人心目中的唯美所在。因为它无法实现,所以才美。

不管别人是怎么去面对这种伤感的,但你须学会怎样去欣赏那种伤感。在有酒的时候,在寂清的时候,在无聊的时候,翻出来慢慢回味。

或许在不多久的以后,你会把这种伤感当做一个故事,细细地告诉你的爱人,让她和你一起共同体会故事中的美丽。

我不会为了过去而逃避,因为我已经知道珍惜今天的可贵,就象珍惜昨日一样,我懂得怎样去欣赏。

世事本无常,把握现在才最重要。放眼前方,有谁说,秋风下,那片落叶不美?

4、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

曾读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台湾作家林清玄当年做记者时,曾经报道了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他在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又是那么斯文有气质,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没想到,这句话却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店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的确,如果没有林清玄当年对小偷的“欣赏”和期盼,恐怕也就没有他今天的事业和成就。不难看出,欣赏对人生多么重要啊!

当然,我绝对无意把学生比作小偷,但小偷尚且能因“欣赏”而改过,学生为什么不能因欣赏而奋发呢?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欣赏,老师的欣赏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有时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认为,做一个老师,首先要学会欣赏!

学生当然会缺点多多:没有集体荣誉感,没有团结的精神,没有劳动观念,对老师过分挑剔,对自己要求过松,骄傲自满,自私自利。结果是老师挑剔学生,学生挑剔老师,工作没法打开。但只要老师尝试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学生,发现他们也有很多的优点:勤奋、积极、向上,在学习上不甘落后于人,有远大的理想,个个都想争第一。这时,老师们会发觉,自己的学生也有这么多的“亮点”!这些“亮点”,老师应该欣赏!

欣赏是一种信任和肯定。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老师的赏识更值得自豪的了。有一个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对我说:“能得到老师的赏识是最值得自豪的,我只有在你写给我的话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你对我的关注。”的确,在学生看来,老师对他们的赏识是一种信任和肯定。老师的欣赏,就是对学生的信任和肯定,而这正是学生工作和学习的最大动力!

欣赏是一种激励和引导。想不到,真的想不到,那么一点点的欣赏,对老师来说轻而易举,对学生却有这样大的作用!欣赏的确能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

欣赏是一种理解与沟通。原来,在你欣赏自己的学生的同时,肯定也教会了学生去欣赏别人。人与人能互相欣赏,还有什么不能沟通呢?师生之间能互相欣赏,还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学会欣赏吧,欣赏是一种美德。老师学会欣赏学生,这是师生之间理解和沟通的一个有效途径。

5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失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更是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

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的寂寥,并无当作家的妄念。由于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肯定了别人也是肯定了自己,诚如爱默生所言:“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了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6、 学会欣赏与赞美

你懂得欣赏吗?你会赞美吗?就像古代诗人将那原本毫无生机的月球赋予了“月照花林皆如霰”的柔情一样; 你不是也陶醉于“星垂平野阔,风涌大江流”的美景之中吗?你与朋友的交往中,若只把发生的点点滴滴当作过目云烟,而忽视了平凡中的一丝亮迹,那又何必相逢呢?

试着用你心灵的视力去观察每一个人吧,你发现的每一处闪光点都会成为黑夜中的一点星光,只有到了繁星不满苍穹时,不仅是自己,其他人也会与你共同分享这份激情与喜悦。

大家都一样,希望身边的人喜欢自己,希望自己的观点被别人采纳,希望别人重视自己,希望听到真诚的赞美,那么,你为什么不让这些并不难实现的愿望成为事实?“尊重他人,满足对方的自我成就感”。,古代圣贤早先给予教诲:己所不欲,勿失于人;己所欲者,亦施于人。这正是哲学家们悟出的一条人类行为的新奥妙

学会欣赏别人,努力去发现潜藏在深处的一线光辉,学会赞美别人,让每一缕光辉都放射出最夺目的光芒,这样,即使是星光灿烂过后的拂晓时分,启明星也会被映得更加耀眼了!

7、 学会欣赏老年人

林语堂说过,有人用老气横秋来骂人,实在是不晓得秋林古色之美啊!的确,老年人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显示出如秋天般深沉、博大的气度与胸怀,那种美是年轻人难以散发出来的。

老年人因经历过生命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所以锤炼出一种从容、淡泊的心境,使他们常能以静看花开花落、闲观云卷云舒的超然,来对待纷纭的人世。

老年人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积淀,以及晚年充裕的时间,常能做出令世人惊叹、赞赏的事业,绽放出绚丽多姿的七彩云霞。

老年人同样是宝贵财富,谁都不能小看他们。他们的知识、经验尤其值得重视,青年人可以从中学习到应对各种困难的技巧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有人说过,老年时代如蜿蜒河流的下游,宽阔而平静,是人生一个看似平淡实则丰美的重要阶段。世人要学会欣赏老年人,这才不愧是生活中的智者,因为他领悟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哲学真谛。

8、 学会欣赏

顾不上欣赏周围的景致,要赶路,要往前看。来不及对身边的一切心存感激,以为以后有的是时间。放弃了心中曾有的浪漫和幻想,因为那和现实是多么格格不入。人生路上,我们越往前走越无法停留,越来越多的景致被我们丢在了脑后。

是生活使我们变得疏忽?还是岁月让我们变得庸俗?

为什么我们忙忙碌碌内心却依然空虚?为什么我们日益变得麻木和疏懒?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伤害身边最亲的人?

为什么我们越是平凡越是不甘于平凡?

每天,我们重复着昨天,时光悄悄地在我们眼角留下沧桑。人生的经历,世事的悲欢已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波澜不惊。面对荣辱,我们已经学会了冷静对待。可是,我们依然没有学会一件最重要的事——欣赏。

学会欣赏,学会热爱周围的一切。学会欣赏,学会感激生活的馈赠。学会欣赏,让爱人更温柔更体谅,学会欣赏,让心灵放松。学会欣赏,将生活的点点滴滴融入爱的海洋。

假如你感到压力不堪重负,请你停下匆忙的脚步,看看天空,欣赏蓝天和白云,欣赏月亮和星辰,在大自然的风中静静呼吸,让清新的感觉抚平你粗糙的心。

再上路时,我们一定不再是疲惫不堪的赶路人,学会欣赏,我们就是轻松愉快的行路人。

学会欣赏,让我们永远的主人!

四、示例作文

学 会 欣 赏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几千年来,文人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我和狂妄。或是恃才傲物,或是自命清高,或是孤傲不群,皆而有之。然而,擅于发现并学习他人长处,事之以礼,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楚国音乐家俞伯牙,善弹,却曲高和寡。遇樵夫钟子期,善听,能感悟伯牙心境。两人成为“高山流水”般知音,遂结为兄弟。第二年,子期病死,伯牙摔琴谢知音,不再抚琴。知音的故事流传数千年,已经成为惺惺相惜的“英雄识英雄”的典范。它向我们昭示,学会欣赏他人也是做人的一种至高境界,欣赏与被欣赏同样是快乐的,成功的。

人们常用“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来阐释善于发现人才的问题。然而,谈得上欣赏的却又是一回事。人才常有,发现人才也常有,但真正懂得欣赏的却很少。欣赏是一种发自肺腑、源自灵魂的感觉,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士为知已者死”的动力,绝非阿谀奉承、曲意逢迎所能及的。当然,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人才也不例外。知音的故事为我们诠释了真正的欣赏,是必定能客观对待他人的优、缺点,“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

小时侯,《晏子使楚》的故事让我懂得“橘生淮南为桔,橘生淮北为枳”的道理,明白“土壤”对人成长进步的作用,也让我明白待人接物不可戴“有色眼镜”,有时换个角度,也许另有一番景象。我们知道,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会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也会有属于自己的“贵人”,正由于他们在你奋斗、拼搏过程中,鼓励你,支撑你,并欣赏你,让你明白自己的个人价值,重拾信心,发挥出个人潜能,最终将成就你自己。相反,没有人去欣赏你,发现你,那你可能会一直消沉下去。如果一定要说是金子就会发光的话,那么也要有人去把它从不见天日的矿里开采出来,放到合适的地方才行!

学会欣赏他人必须要能胸有雅量,能阅人,能容人,放大他人优点,忽略他人缺点,这样既能让别人感觉自身价值,也能让自己从中受益,这也是所谓的双赢效益。欣赏他人大多是擅长发现“类已”的人,见贤思齐,因为他们觉得英雄所好略同。然而,真正懂得欣赏他人的人,也应当会欣赏“不类已”的人或者说是敌人,尊重对手,欣赏他们可敬之处,让别人受宠若惊,才能蠃得别人的真正尊重。有时候,还能达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谈笑间矛盾灰飞烟灭,何来不痛快?而鸡肠小肚容不了人,成不了事,最终也成就不了自我。

学 会 欣 赏 他 人

欣赏自己是孤芳自赏,欣赏他人才是慧眼识才。惟有“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胸襟,才能真正学会欣赏他人。

学会欣赏别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那是一个暖洋洋的春天的中午,希拉里和爸爸在郊区公园散步。在那儿,她看见一个很滑稽的老太太。天气那么暖和,她却紧裹着一件厚厚的羊绒大衣,脖子上围着一条毛皮围巾,仿佛天上正下着鹅毛大雪。她轻轻地拽了一下爸爸的胳膊说:‘爸爸,你看那位老太太的样子多可笑呀。

当时爸爸的表情显得特别的严肃。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希拉里,我突然发现你缺少一种本领,你不会欣赏别人。这证明你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少了一份真诚和友善。’

当时她觉得爸爸有些小题大做了,就很不服气地问爸爸:‘你难道不觉得那位老太太的样子很可笑吗?’

爸爸说:‘和你相反,我很欣赏那位老太太。’我听了以后惊讶极了。

爸爸接着说:‘那位老太太穿着大衣,围着围巾,也许是生病初愈,身体还不太舒服。但你看她的表情,她注视着树枝上一朵清香、漂亮的丁香花,表情是那么的生动,你不认为很可爱吗?她渴望春天,喜欢美好的大自然。我觉得这老太太令人感动!’

这时,她仔细地看了一下,那位老太太确实像爸爸说的那样,眼睛中闪动着某种渴望,荡漾在她脸上的笑容掩饰不住她内心的喜悦。

爸爸领着她走到那位老太太面前,微笑着说:‘夫人,您欣赏春天时的神情真的令人感动,您使这春天变得更美好了!’

那位老太太似乎很激动:‘谢谢,谢谢您!先生。’她说着,便从提包里取出一小袋甜饼递给了希拉里。‘你真漂亮……’

事后,爸爸对希拉里说:‘一定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欣赏的优点。当你这样做了,你就会获得很多的朋友。’”

这个小故事推而广之,还可以这样看:你喜欢别人,别人也就喜欢你;你欣赏别人,别人也就欣赏你;你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与人方便其实就是给自己方便。古语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汝爱人,人恒爱之。”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在一个生活圈子里做过这样的游戏,让每个人写出最有好感的人员名单,同时也写出最讨厌的人员名单。最后统计发现一个规律:你产生好感的那些人,往往是对你有好感的人;而你所讨厌的人,往往也是讨厌你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相互的,与人为善,也是与自己为善。当你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时,别人也会向你投来欣赏的眼光;当你用鄙视的眼光看别人时,别人也会向你投来鄙视的眼光。盛开的鲜花会引来蜜蜂和彩蝶,而发臭的瓜果蔬菜,只能招来苍蝇和蚊子

1 用 欣 赏 酿 造 生 活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因为品尝,它才变得醇厚。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因为欣赏,它才变得美丽。生活如歌,或高亢,或低沉,或悲戚,因为聆听,它才变得悦耳。生活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去品尝;去欣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我们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朋友,你必须先反躬自问,切勿求全责备! 殊不知,没有宽容的心去支撑那一片美丽的天空,去耕耘那一抹理解的沃土,我们的生活怎么会绚丽多彩!

也许吧! 拿破仑的军事头脑足以弥补他的个子矮的不足! 毛主席脸上的黑痣也不能抹杀毛主席和蔼可亲的形象! 换个角度欣赏,拿破仑为矮个子的人树立了一个建功立业的榜样;毛主席的黑痣是他个性的代表,是他豪放气度的象征。所以我们说换个角度欣赏他人的缺点,也许你会觉得他更有个性。

对生活的欣赏正如我在文学路上体验。一蓬茅舍,凝聚着多少对影笔耕的日子;半壁青灯,漂泊着多少临窗寒读的夜晚,回首对文学的尝试,不知是酸、是甜、是辣…… 我对文学的欣赏正是这样,文学对于我,就像万仞之山上的灵芝招引我为之攀援,又像辽远的海上的灯塔鼓励我为之跋涉。我爱我的文学之路,因为我学会了欣赏自己的生活,学会了用欣赏的气度去回首我对文学的尝试,对生活的体验,甚至欣赏自己的不足。

尘世的喧嚣和霓虹灯的艳影大概早已吞没了人们的感觉,人们似乎早已忘记了生活的情趣。其实生活就如酒、如画、如歌,只要我们认真去品味、欣赏、聆听,你就感觉到那酒是如此香醇,那画是如此优美,那歌是如此动听!

缺乏欣赏的心灵就像失去源头的江流,就像失去了根基的大树,就像失去灵魂的躯壳,只能干涸、枯萎、消沉。

用欣赏酿造生活,你会发现,生活是美丽的,是具有丰富的内涵的;只要你学会欣赏,你会发现人间多了友善少了仇视,多了帮助少了冷漠……

用欣赏酿造生活吧!

会欣赏才会有发现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妈妈领着她的双胞胎女儿来到花园。年轻的妈妈看到了满园的玫瑰,不禁陶醉,于是她问两个女儿这地方怎么样。一个回答说:“这儿太糟了,每一朵花下都有刺。”而另一个说:“这儿太好了,虽然枝条上有刺,可每个枝条上都有一朵美丽的花。”

两个女儿何以出现不同的判断呢?因为两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倘若是你,进入缤纷的玫瑰园,你欣赏到的是,花下的绿刺,还是刺上美丽的红玫瑰呢?只有如何欣赏才知如何去选择。

想必大家都在电视上看到过打高尔夫球。有人觉得这是一项很枯燥的运动。其实,当你明白了什么是标准杆,什么是小鸟球或老鹰球,当你习惯了或痴迷于高尔夫球手挥杆时的优雅,你才会发现高尔夫不愧是一项绅士运动,它引领着一种时尚,一种永不退色的潮流。而这些,只有会欣赏的人才能体会到。

学会欣赏,你才会发现更多。拿现代诗来说,以前总是不理解其中蕴涵的深意,总也不明白为什么“火下来,血就砍在了地上”,为什么“太阳不喜欢寂寞”,为什么“急雨点打上芭蕉叶的声音,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总以为只有古代的那些七律、绝句才是正统。于是自作主张地为一些现代诗词补上标点符号,凭感觉为其添加一些连词,煞费苦心地为其更改韵脚去促成一段自我感觉良好的格调。而如今,我才真正体会到那些诗词的美妙:挣脱古诗格律的束缚,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一切都是那么随意,却又都是那么的妙不可言,永远承载着人们的一种情愫。这也是真正的诗! 一句话:用理性的认知去欣赏,你会发现许多许多。

学会欣赏,你才会发现,其实人生的追求就是一朵带刺的玫瑰,经过了阵痛,你才会得到生命中的玫瑰。

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它给你的感觉都会因为你的眼光不同而不同,学会欣赏才是最重要的。

发掘美 丽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然而“ 金无足赤 , 人无完人”的古训并没有让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安徒生童话》中有一个小故事: 一只鹳鸟偶然在一群鸡中生活, 那群鸡喋喋不休地对鹳鸟的与它们相异的外貌品头论足, 结果一双纤细的长腿说成呆板, 高贵的气质说成自命不凡, 就连那抵御风雨的羽毛也被贬得毫无色彩, 单调极了.

我们自身的认识上的狭隘阻挡了发现美的道路, 而这些审美道路上的荆棘恰能被欣赏扫除。同样的阴云密布,敌人兵临城下,有的人只看到“黑云压城城欲摧”, 而李贺看到的却是“甲光向日金鳞开”。生活是一面公正的镜子, 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事物, 它就呈现美丽, 反之则呈现丑陋.纵然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寻找美丽, 看待真实的眼光须是同样的.

学会欣赏, 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观察事物。 当你的生活一片阴霾时, 还会赞美墙角那支怯弱的红玫瑰吗? 批判虽可以矫正, 但这种否定一切的处世方法, 并不是我们推崇的. 一株向日葵,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它, 你会发现它金黄的笑脸与太阳会面的情景是多么生气勃勃, 然而, 当你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它时,它与太阳的照面简直是一幅阿谀逢迎, 巴结谄媚的丑态毕露的写真。一弯小溪,以恬静的心态去欣赏它,你会领略到这涓涓细流的轻柔曼妙的美。一首流行歌曲,专注的欣赏它, 你就会觉得自己在享受另类音乐的激情. 命运的交响; 而你带着蔑视 , 斜起眼光看它时, 你会以为这是对音乐的亵渎, 对高雅艺术的侮辱, 甚至会骂道:“简直是靡靡之音.”

生命的色彩只会在欣赏的眼神中寻找契合, 所以摈弃那些偏见, 种种厌恶,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周围的一切, 才能沉淀出生活的原色.

一个小女孩在玫瑰园中玩耍, 当她的母亲问她对这里的感觉时, 她回答是糟透了, 因为这里的玫瑰, 都有刺.而另一个小女孩则说:“上帝啊, 这些玫瑰是多么美丽!”在这个蕴涵浅显道理的事例面前, 聪明的你已经找到发掘美的眼睛了吧?

学会欣 赏

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纷繁复杂的事物总是萦绕在每个人的身旁。而怎样去面对这些或好或坏的事物,成为了人们心头难解的问号。

学会欣赏便是要人们以清醒的头脑去分辨,在事物中发现真善美,摈弃假恶丑。进入花园的两个姐妹回到妈妈的身边时,一个说“这里的玫瑰有刺,太糟了”,而另一个说“这里的玫瑰花真漂亮,太好了”,我们不难理解,两个女孩子是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眼前的玫瑰花的。一个只看到了枝杆上的利刺,持批评态度;一个看到了花儿的美丽,持赞美态度。其实,她们各自也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全面地,科学地欣赏。就如带刺的玫瑰,我们既要看到它的娇艳美丽,也要看到它花杆上的刺,欣赏它的美丽芬芳,也要防刺扎手。

学会欣赏就多了一种感官,学会欣赏就要尽可能把一个事物看全面。理智地去分析它,正确地去对待它。从事物中去学会提炼有助于自己的信息便是欣赏的意义所在了。老人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这句话不无道理。因为生活中,我们多数人常凭自己的主观去观察事物,难免出现偏颇。如我们高三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常常要不分昼夜地苦读,弄得疲惫不堪,一个个怨声不断,整天喊着“悲哀”。殊不知生活并非如此单调乏味,难道你就不能感受到高三的生活正如农民们在繁忙的秋天,有一种收获的喜悦?难道你不为在高三能获取如此丰富的知识而自豪?生活中有许多人陷入了极端而走进误区。有的人因一时不顺心而一蹶不振,有的人因一次成功而洋洋自得。往往不能用平静而轻松的心态来对待事物。

学会欣赏,就要对待事物不偏不倚,抛弃绝对,把握尺度;学会欣赏就要遇事不慌,头脑清醒,不以感情用事;学会欣赏就要平心静气,宠辱不惊。不因一时之失而毁掉心中的梦想之城,不因暂时的成功而迷失前进的方向。用睿智去发现事物的美丽,用理智去对待事物的不足。

欣赏 · 发现 · 美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懂得欣赏的眼睛才能发现美。因此,懂得欣赏的人是幸福的。在他的眼中世界多姿多彩,整天生活在美的怀抱里,温馨而惬意。而对于那些凡事苛刻的人,世界便只剩黑白,终日让人不满,抑郁的情绪充塞自己的心灵,相形之下,更显得可悲可怜。

有句古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提示了一个客观的真理:自然界原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更何况鸡蛋里也能挑出骨头来,因而批评家们永远不愁无事可做,更不用担心有下岗的危险。但这样的工作有意义吗?没有带来光明和希望,只有深渊和颓废。这样的工作多么乏味呀! 没有笑容,没有追求,如果还乐此不疲,便成了一个最大的缺点或错误了。

懂得欣赏的人才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的真谛。在一些不懂得欣赏的人看来,断臂维纳斯即便不是失败之作也是有很大的缺陷的,根本不能称为艺术品,只是一堆废石膏。可这个断臂的爱神不知让多少人着迷,她那柔和的线条,美丽的姿态,自然的神情无不透出一种高贵的美。这种美难以用言语表达,却使每个人看到时都产生强烈的共鸣。是欣赏让人们理解了她的美,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人们一看到她,内心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愉悦,这便是欣赏作用。

小华盛顿用斧子砍倒了自己院里的一棵小树苗。在父亲没发现时,他主动地承认了错误。父亲没有一味地批评他的错误,因为他更懂得欣赏。他欣赏到了儿子那种诚实的品德,他所犯的错误与诚实比较起来,则显得微不足道了。我们不能说华盛顿因此而上了总统,但不可否认,这一定给他的成长带来了影响。可见,懂得欣赏不仅给自己带来愉快,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还能够影响别人。

美是生活中一切快乐的源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发现美,才能找到快乐。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吗?那么,学会欣赏吧!

学会欣赏的人,走进玫瑰苑,见到的一定是鲜艳的色彩,闻到的一定是甜蜜的芬芳,反之,一定是荆棘满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高考“时评”片段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4740 字

+ 加入清单

一、剪贴、收集“人物故事与时评”。

那么,应该收集一些什么人物故事与时事热点呢?我们在指导学生剪贴、收集“人物故事与时评”时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标准:

(一)、接近学生的水平。

例如,针对我校学生文明礼仪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我们就指导学生收集关于“文化、文明”方面的人物故事与时评。因为与学生的水平接近,又贴近他们的生活,所以学生就有兴趣去收集,无形中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文化”专题:《阅读睿智人生,学习孕育创新》、《秦琼战关公的“现代版”》。

“文明”专题:《“不文明”是后发国家的必经阶段》、《中国游人,你丑陋吗?》。

(二)、内容侧重思想道德建设和人生观。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很多都是围绕“人生观、道德”这些方面来设题的。因此如果学生能积累关于这方面的素材,写起作文来,就能更得心应手。其次“作文就如做人,知文能见其人,知人能解其文。”这虽是老生常谈,却是必须记取的至理箴言。

例如:“回报、感恩”专题:《为富当学霍英东》、《社会需要英雄和感恩的心》、《愿微笑挂在每个人的脸上》等。

“精神的力量”专题:《说不尽的长征》、《清华一学生弃学失踪》、《中国骄傲》。

(三)、大问题简单化。

时事热点的内容很多,有的范围还很大,要学生都收集、积累,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老师就要指导学生把大问题简单化,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

例如:最近的热门话题“和谐社会”,这是学生应该关注的热点。但是“和谐社会”的范围太大了,有政治方面的,有政策方面的等等。我们主要指导学生收集关于“人际交往、协调”等方面的内容。

“人际交往、协调”专题:《学会妥协:追求有限的、次好的目标》、《和谐社会:“共赢”》、《教育公平:和谐社会基础工程》、《“软实力”比拼需要更多茉莉花》等。

又例如,“教育”这个热门话题,我们就主要指导学生收集“家庭教育”和“危机教育”这两个方面的素材。

“家庭教育”专题:《贫困下岗女工母子先后考上大学》、《我们是否还有寻找回来的世界》等。

“危机教育”专题:《从“与狼共舞”到长大成“狼等。

(以上的文章来自《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等等)。

二、用“时评”来进行作文训练。

(一)、利用“时评”进行审题训练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读不懂甚至读不完材料就急着动笔。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作文拿高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一定要牢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审题”就是磨刀,是“砍柴”的基础。只有在读懂读完材料的基础上再动笔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为了让学生养成这种写作前审题的习惯,我们就充分利用收集来的“时评”,要求学生在收集时评后,认真阅读,并对时评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例如:“回报、感恩”专题,学生阅读了《为富当学霍英东》、《社会需要英雄和感恩的心》、《愿微笑挂在每个人的脸上》等几篇文章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材料,得出以下几种观点:

1、受人恩惠,应该常怀感激之情。感恩,要上升为对公民的普遍要求。

2、感恩是私德,行善不图报是美德,没必要将感恩上升为对公民的普遍要求。

3、怀感恩的心,行报恩之举,早已是社会公德,已经是公民的行为准则。

(二)、利用“时评”来设计命意角度

材料作文同话题作文的区别是:材料作文不提供话题,写作前必须对所提供的材料综合分析,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将其转换为写作的话题;而话题作文的材料往往只是引子,起铺垫、引出话题的作用,虽然也有些话题作文的材料对话题起限定作用,但话题一定是明确的。因此,材料作文需要更多地进行阅读、思考、分析。在弄清材料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出话题(主旨)。

我们备课组设计“人物故事与时评”专题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希望借着对时事热点的收集,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从大方向把握作文的备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材料。

例如:回报、感恩专题,我们与学生一起设计了以下的命意角度。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长,让中国涌现了一大批富人,于是富人的财富就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很多人关心富人的钱是怎么来的,还有些人则关心富人的钱该怎么花出去——有人说获得财富的人都应当回报社会,富人有回报社会的责任;也有人说,富人虽然都有数以亿元计的财富,但财富并不是与生俱来,该怎么花有自己的自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国庆期间,由歌手晏菲、孙楠等人发起,蒋大为、冯小刚等明星共同参与的“明星一起来扶贫”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某位明星拒绝加入,引起了人们很多的议论。

(1)网友IP:21021224

许多明星只是索取,没有对社会进行回报,他们不配做明星。

(2)网友IP:已隐藏

明星的钱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难道有钱就要像泼水一样往外倒才是有道德的吗?(3)网友IP:已隐藏

我看不用指责XXX,这是中国有钱人的通病。

请你就以上材料,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三)、利用“时评”来训练行文格式。

“材料命意作文”的写作要求中有一点“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以我们这种E类学校学生的水平,怎样才能保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呢?

我们认为比较保险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在文章开头部分“引材料”,这样既可以避免“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还能使文章的议论有了基础,可以有的放矢,起议更自然。

所以收集了“时评”后,我们都会针对时评内容就其中的一个角度来训练学生掌握这种行文格式。如:“回报、感恩”专题,学生针对《为富当学霍英东》这篇时评写的一篇文章的开头部分。

“在这个萧瑟的晚秋,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病逝。霍先生的离世无疑能够给我们的社会一次启迪的机会——对大陆富豪财富精神的启迪。希望有更多的大陆富豪能够借这个机会,多多了解霍先生的内心世界,而不只是仰慕霍先生的财富和其经商致富之术。(概述材料)

我们应当借悼念霍英东先生之机发起一场“财富文化运动”,让更多的富豪们受到陶冶,提升境界,引导他们真正明了财富的意义,懂得财富的责任,悟透“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的道理,学会善待财富,学会“达则兼济天下”,至少不使巨量财富成为一种不良的示范。若能如此,家国当可更快兴旺,和谐当可尽速到达。”(提出观点)

(四)、利用“时评”来进行片段作文的升格训练。

学生写作文,常有“无米”之感,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针对此现象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就要求学生利用“时评”来进行片段作文的升格训练。写作中倘若“无米”,勿忘“粮库”两座——“人物故事与时评”(另一座是课文的素材)。学生利用积累的“时评”作为素材,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实战演练,升格作文,效果明显。

我们利用《故事与时评》作如下几个方面的片断作文训练:

(1)、概括训练。如整合一些事件和数据。

(2)、充实训练。如为堂上作文补充材料。

(3)、表达训练。如扩展仿句等。

(4)、升格训练。

(5)、分析训练。如假设分析,因果分析等。(课例展示)

(6)、借题训练。如借高考作文试题作训练。

(7)、短评训练。如新闻短评。

原文段:的确,我们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回报。其实,“回报”,就如诚实守信一样,应该是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应该是可以上升为对公民的普遍要求的。这样,社会才会更和谐。回报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回报,如果人人都有一颗回报的心,那么,社会就会更美好。(只有论述,欠缺实例的分析)

升格文段:的确,我们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回报。穷则独善其身,“富”则达济天下,霍英东先生用行动为“回报”这个词做了最好的诠释。他是全港捐献最多的慈善家,他捐出的善款超过150亿元。他并不认为财富与生俱来,也不认为财富是专供富人挥霍享受的阿堵物,而是认为富人有回报社会的责任。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造就了一批率先致富者,富了不忘回报社会应当成为先富者的共识,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如果人人都有一颗回报的心,那么,社会就会更美好。(利用了时评《为富当学霍英东》的素材,升格后文章内容更丰富、条理更清晰。)

[结束语]:

总之,不管高考作文板块的命题走向如何变化,要求如何变化,都不会改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内核,因此,作文训练的过程始终要遵循写作的规律。我们提出的“着眼全篇,着手片段”,通过“故事与时评”来进行片段作文的做法,还只是初步的探讨,但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作文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希望老师们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建议、指导。

内容:

美国《新闻周刊》最新报道,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网民投票,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2大文化国家,居前两位的是美国和中国。代表美国文化的符号有华尔街、好莱坞、麦当劳、NBA、哈佛大学、感恩节、自由女神像,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有汉语、长城、孔子、唐帝国、丝绸、京剧、功夫。

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时评材料:

选取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某件事情客观地呈现在你的面前。一般少有情感倾向,多角度呈发散状(特点),以此作为评论对象(作用),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一般是由果及因,因事见理(写法)。不脱离材料内容(要求)。

立意---认识水平:

1、美国:文化影响力为何排第一?

①多元文化强国----国力是根本

②经济强势带来文化强势---国力是根本

2、中国:文化影响力为何榜上有名?

①文化本身:经典文化魅力永存--- 向世界展现我们的文化魅力

②经济发展: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传承文化,传递文化

3、中国美国文化特点比较反思

①排前两位:现代与传统文化兼容并包。

②褒中抑美:文化更需深沉;文化回归,而不是下海

③扬美抑中:让文化与时代同行;文化的延续在于创新

提示:归因或反思,均要结合结果和“符号”进行分析。

美文欣赏

千年寂寞

一个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千百年前的中国人宽袖缓袍,深谙儒学礼数,唇边是文雅的微笑;一个是当今世界走在最前沿的国家,千百年后高举自由的火种点亮尖端与新潮。

今日,当这两个国家相逢于12大文化国家的榜单,我似乎看到那儒雅书生的微笑中竟多了几分苦涩。

也许是根植得太深,沉淀的太厚,可千年后中国的代言仍是一身已泛了黄的长袍,丝绸的水袖甩不过时光的长河,仿佛中国的光辉只能定格在那个早已远去的时代。未免太过寂寞。

喧嚣却从大洋的另一岸传来,金融、影视、餐饮、运动、教育……无不独占鳌头。其影响力席卷全球,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领军的角色,一呼百应。最新、最先进、最权威,这些词汇往往是美国的声音。正如他们的文化符号一样,美国的手指着世界的方向,他们无疑是现代社会的代名词。

站在太平洋的西岸向东眺望,就像是站在历史的坐标上眺望远方。千年过去,原来我们在他人眼中仍站在原地,四顾无人,只有空空的寂寞。

太寂寞了,我们的文化。我们以为新时代早已为我们漆上了崭新的色彩,我们以为用摩天楼推到四合院就是社会变革,我们以为用滚滚黑烟熏散农田炊烟就是工业化,我们以为用靡靡之音驱逐牙板长歌就是时尚潮流。但我们错了,我们失去了文物古迹,失去了晴明蓝天,失去了京腔韵味,却没有换来别人眼中的新身影。而我们取得的种种辉煌成就,却仍不及外国人心中神圣的大唐帝国。一方面,我们的新文化确实未到世界前列的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对新文化的宣传远远赶不上世界旋转的步伐。

历史固然不应丢弃,却也不能捧着历史吃老本。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我们更应该充分地传承并利用它,让千年的积淀成为新文化成长的土壤,古为今用,使其不失价值。只有当我们真正以一个与时俱进的大国的身份,在榜单上写下“中国”二字时,才能化解中国古典文化千年的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体会生活真滋味

全文共 1801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博大还是微小,无论绚丽或是平淡,自然界种种的生态构成了一幅幅美好和谐的图画。

反观我们人类社会,同样是多彩多姿,各行各业劳动的人们,有政府职员、老师、律师、医生、警察,也有司机、厨师、工人、清洁人员……同样也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每一份职业,都有它的优势与作用,都在为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实现它们本有的价值。职业本身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一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我们又何必妄自菲薄。

曾经,美国前总统卡特进白宫的时候,记者采访他的母亲说:您的儿子当上了总统,您是否为此而骄傲?卡特母亲回答道:我为此而骄傲,但我也为另外一个儿子骄傲,他现在正在田里种着花生。

在卡特母亲眼里,两个儿子同样优秀,总统与农民,同样让她感到骄傲!

如今,也有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女大学生,因为暂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又不愿在家呆着无所事事,于是,便到当地的一家超市去当收银员。

初到那儿,家人都很不理解,堂堂一个大学生,为什么要去当收银员,讲出来似乎脸上都无光。父母也试图让她放弃这份工作,担心亲戚们笑话,告诉她:现在我们还养得活你,你不必去做那份工作。

只是这位女孩,想着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不愿意再给父母添加丝毫的负担,依然坚持去上班。

初到那儿,她还不太适应,在收款处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站到脚都麻了,一边点钱收钱,一边还要注意保持微笑。有时晚上回到宿舍已经很晚,全身酸痛,累得她一倒头便可以睡着。

但这样的辛苦并没有使她退却,她还是坚持着。

一个月之后,当她拿到了自己第一份微薄的工资时,她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为父母买他们喜欢吃的东西。

回到家里,递上用自己辛苦汗水换来的礼物,此时,她心中感到无比的幸福,父母虽然不缺这些,也为她的辛苦感到不舍,但内心仍很感动。

几个月下来,她越来越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当她在收银的时候,看到孩子们高高兴兴跟着爸爸妈妈来购物,拿着自己喜欢的东西,脸上笑开了花,一副满足样子,她也感到很快乐;当她忙得满头大汗,双腿发麻时,前来交费的人有的会安慰她:不要太着急,慢慢来。她便也感受到了他人的关心;而当有的人掏出自己皱巴巴的一叠钱,有一角、五角,一元、二元凑在一起要付费时,也深深震撼着她的心灵,想必他们也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而付出,这一点点的钱,都是他们平时劳动的积累,也都代表着他们的爱心。此时,她都会很认真的收好,向他们点头致谢。

有时,她也会看到有些人排队排很久,却还能让给别人先结帐,自己继续等,这样的礼让,同样让她由衷地敬佩……

在自己的位置上,能为这些可爱又善良的人们服务,她的内心感到很充实,也很有意义。

最后,连她自己都舍不得放弃这份工作,虽然辛苦,可在其中,她却体会到了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

记得在一所传统文化学校,就曾听到一句话:我是一块砖,哪儿需要往哪儿搬。将自己看成一块砖,是那么的普通与平常,时时保持一颗谦虚好学的心,在当下的环境中,去磨练与提升自己。但是,只要有需要自己的时候,不挑环境,不计得失,哪儿需要就到哪儿去,像一块砖一样,哪儿需要就往哪儿搬。这是一种多么宽广无私的心境啊!

看那高楼大厦,不也是由这一块块的砖堆垒而成的吗?我们有时仅看到它外在的气势,却忽略了里面的每一块砖,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何必要追着别人的脚步,非要去当那「令人羡慕」的大树,如果你会是一株平凡的小草,何不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环境,找到一个最合适自己的位置,好好把握人生,在本位内做到最好?

做一块平凡的砖,并不会使你变得卑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倘若我们能学会一技之长,好好专注下去,做到圆满,那你同样也能成就自己的人生,从而体味出你生活的真滋味!

生活的真滋味就在于真诚无私的奉献,在于服务社会,服务大众。而这种真诚无私的服务意识,又是靠后天良好的教育慢慢培养出来的。这好比一颗青橄榄,初次品尝的时候,苦苦的、涩涩的,感觉一点也不舒服,因为我们还没有体味到其中的味道,仅凭当下的好恶的感觉便做出了判断;待到细细回味时,橄榄那清凉甘甜的滋味沁入心脾,会发现,当下的生活真的太美妙了。

橄榄的清香要经过细品才能够知道,生活真正的好滋味也需要我们经过历事练心才能尝到,真诚无私的奉献会令我们享受到生活中平凡而美好的芬芳。

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享用,都是环境对我们的恩赐。慢慢学会做事的方式,逐渐摆正服务他人的心态,就好比从苦涩的青橄榄中品尝到甘甜,需要勇气,需要毅力,更需要我们自己坚定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4848 字

+ 加入清单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报道,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

几种形式

时评写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就事论事,就是对时事本身进行直接的评论。一般有三种类别,一是赞扬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评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基本特征

1、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

2、在写法上,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3、在命题上,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写作要求

1.选取恰当的当下新闻(话题鲜) 2.确定鲜明独到的观点(观点辣)

3.搜集典型有力的论据(论据杂) 4.运用严密有趣的语言(语言趣)

基本思路

请就下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老师带领学生到建筑工地参加劳动,看到脚手架上悬挂着一副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老师问学生:“这八个字有什么含义?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范文示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建筑工地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么一则令人信心百倍的宣传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引述材料)

这的确是一句睿智的口号!(亮出观点)

毫无疑问,建筑,理所当然的是我们生存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建筑居室,也理所当然的是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大硬件之一;它们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更是关乎百姓幸福生活的百年大计!因此,建筑工地上,绝不能允许偷工减料,粗制滥造,“豆腐渣”工程横行!而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展开一:分析材料——建筑)

由此,我们联想到,作为立国根本的教育事业又何尝不是应“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呢?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条标语有两层含义。其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应以“塑造人类灵魂”为己任,以“育人育本”的“思想教育”为重点,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做到“质量第一”,努力培养出“思想先进,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适合当前现代化建设需要并能与国际接轨的甘于奉献乐于助人且“以天下为己任”的优秀人才。而教育部门的领导者,更应首先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主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决不应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地只管分数靠前而不问素质质量如何。其二,作为学生,也应该以这条标语为座右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从而做到“质量第一”。如果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不以“育人育本”的思想质量为高,不以“育人育本”的思想质量和教学质量为重,而只求分数上去了,其他则不管!那么,纵有再多的大学生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也是枉然!这样不仅会使祖国兴旺发达的现代化建设成为泡影,而且和谐社会建设也必将成为一句空话!中国人民又将永陷贫穷落后的万丈深渊之中!赶欧超美也永远只能是“白日梦”!(展开二:由建筑联想到教育—先教师后学生)

由此我们进一步联想到,无论干什么事业都需要强调“质量第一”。今天已是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时代,是高科技迅猛发展使地球成为小村落的时代。小而言之,一个企业,只有讲究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站稳脚跟;大而言之,我国各方面的规划和建设只有奉行“质量第一”的原则,才能真正占领市场,击败称雄于全球的强烈竞争对手从而赢得真正的胜利。三鹿集团因质量疏忽而宣告破产的沉痛教训,再一次告诉我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更是国家的生命!哪个国家拥有高质量的人才,拥有高效率的管理,拥有高水平的领导,那么,哪个国家就一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展开三:事业—先企业后国家)

总之,没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精神,建筑队无法生存,教育无法发展,国家无法昌盛。(总结全文)

学生作文结构提纲与评点:

“述”,看到建筑工地上悬挂的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述材料),深思之余,油然而生赞叹之情。(亮观点)

“议”,这不是一句单调的口号,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有着启发人们心智的强大力量。(分析材料),它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把人们当前的工作与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挂起钩来,赋予平凡的工作以深远的意义。(稍作拓宽,为下文联系实际张本)

“联”,其实,何止建筑要质量,学校的教学,育人育本,更要讲究质量。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四化建设的未来力量。然而由于他们阅历较浅,辨别是非能力差,所以学校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不可忽视加强思想的教育,育人育本,质量第一。(联系老师、学生、学校实际来谈)……

无数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注意以小见大,由此及彼地推衍),一向都把抓好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第一位。

“结”,培育人才乃是国家之根本,而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的人才,更是千年大计万年大计。只有育人育本,讲求质量,社会主义大厦才能永远高高屹立。(小结全篇,干脆而不离题;照应材料,简洁而不重复)

它的基本思路是:引——点——议——联——结

根据例文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的写作模式:

1、开篇引用材料的新闻报道内容。(引)【略】

2、对报道内容进行一些解析作为过渡。(点)【略】

3、从多个角度分析新闻,或阐释其意义,或剖析其谬误。(议)【详】

4、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联)【详】

5、最后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个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结)

除了“联”,驳论与归谬也是时评中运用比较多的技巧。这种时评作文,往往在材料中有针锋相对的观点,这时采用的结构就稍有变化:先破后立。

所谓“先破”,即批驳对方错误码,可以驳观点、驳论扰、驳论证。尤其以驳对方论据的虚假、论证的可笑用得最多。

所谓“后立”,指批驳对方错误之后,再水到渠成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确立自己的观点。

示例:

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更是引起疑惑:鲁迅的作品真的过时了?一时间,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鲁迅作品,竟然在校园里面临尴尬的境地,是去是留,争议不断。

范文示例:鲁迅不能远去,更不能删去

中学生随便杜撰的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害得鲁迅先生不轻。有些人就借这句话,想删去鲁迅先生的作品,减少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分量(述材料),我看是一种轻率不理智的表现。(亮观点)

大家可以推敲一下中学生的这句顺口溜,怕文言文,我们就要把文言文给删掉?怕写作文,我们就不写作文啦?显然不能。学生所怕的,反而是最有用,最应该加强的。传统国学不要啦?文言文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难道因为学生一句不太负责任的顺口溜就轻而易举的删去?写作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难道因为学生惧怕,我们就不训练写作,就不再运用写作?就取消平日的作文训练?显然十分可笑荒唐!学生毕竟年幼无知,其意见也不定就正确,完全跟着学生感觉走,这是很明显是愚蠢不明智的。(驳对方论据与论证,推出一个荒唐的结果。从而可见,鲁迅经典是不可删的。)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文章?看看学生读的课外书籍,你就会明白个大概。学生喜欢智慧背囊式的精悍的小美文,学生喜欢有浅显道理的所谓哲理故事,学生喜欢让人心动的情感故事,喜欢《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选载的新潮时尚文章。如果你细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学生喜欢的这些快餐式的美其名曰的美文,实际价值不是很大,最多给人一时的心动,不会长久的影响你。这些文章看似美,实际经不起咀嚼,也不会被历史沉淀下来。可是,由于高考、中考大量选用这类文章作为试题,大大影响了学生,给学生严重的误导。现在的高考、中考试卷中,,大多是流行的时尚美文。这些文章,阅读难度不大,语言华丽精彩,学生乐意读。所以,学生在阅读学习鲁迅先生那些有一定历史感现实感的文章时,就要费一点事,就觉得有难度。学生阅读,不想费事,不想费脑子,想的是轻松。很显然,这是有害的。快餐式文化作品,冲击了鲁迅,冲击了那些有一定难度的经典文章。(要论删鲁迅之原因,从反面找原因——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文章,这样有思维。)

鲁迅先生的文章,已经被历史证明有着很高价值的经典作品,他的作品不仅属于那个特殊的时代,也属于今天和未来,所以根本不存在过时的问题。有人说,鲁迅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可是,有谁不是时代的产物?谁能超越时代?脱离时代?

因为鲁迅关心社会,关心广大的民众,所以文章带有时代的色彩,留下了时代的烙印。鲁迅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的,揭露现实的。可是,现在的很多中学生不关心现实,不喜欢看现实主义的作品。学生所喜欢的那些新潮的美文,往往不痛不痒,无病呻吟,和现实有很大的距离。实际上,这是很危险的。

而对鲁迅作品的畏惧和后怕,完全是学生以讹传讹的误导,是对鲁迅作品的误读。这句不负责任的顺口溜,伤害了鲁迅,也坑害了广大青少年。让学生远离鲁迅,不仅是一个天大的错误,而且是实实在在的无知。不是鲁迅作品失去了价值,失去了应有的历史地位,失去了市场,而是我们有些人的误导和错误教育,影响了鲁迅的存在。

我们已经十分无知,我们不能再错。让鲁迅留下来,不容商量!

技法点击

(1)要学会就事论事。就是要求旗帜鲜明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现象的看法,或褒或贬,或弹或赞,实话实说

评“事”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需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事”高谈阔论。

(2)要为自己的评判写出分析和理由。

评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评得文明,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才能收到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能把看法说清楚,又能将看法的依据和道理写深写透,这样的时评才是好时评。评者,可以评,可以争,也可以谏、可以讽、可以怨,可以嬉笑怒骂,甚至可以作楚狂之歌。

①叙事议论不蔓不枝。举例新颖,最后一句分析回扣中心。确定一个中心句,并阐明确定中心句的依据。

②论点方面。要做到论点明确,一般有两种方式:a开门见山,开宗明义。b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只有做到论点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③论据方面。

不去关注身边最新的时事要闻,热点的科技动态等等,论据就不新颖,就做不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时代性(时代精神)和历史性(有新因素的历史素材)相结合,点(详写事例)和面(略写事例)相结合,叙议相结合,论据就不能为论点服务。

④论证方面,论证时必须叙议结合,即结合事例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条件分析法,意义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辩证分析法。做到叙议结合的论证才是有力的论证。

⑤语言方面。中学生议论语言处于一种“失语”状态,没有属于自己的真的语言。真的语言,应该能让人感觉到一个“鲜活”生命体存在。作为中学生这个特殊年龄阶段的群体,要有一种青春的气势,褒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

(三)注意拟题

提问法:把人们关心的问题提出来,为读者设置悬念。如《安排就业能不能“优先下一代”?》

数字法:用数字突显出问题的严重性或复杂性,使读者一目了然。如《二十六个百姓摊一个“仆人”》

判断法:用一个表判断的短语点明中心论点,如《恶搞是对批评的滥用》

反问法:用反诘的语气将批驳的事实或要评论的问题提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格言能 “震撼”贪官?》

引用法:直接引用要批驳的观点,并给予否定,这样态度鲜明。如《不可盲目“先就业后择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写好读后感作文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1946 字

+ 加入清单

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小编收集了写好读后感作文写作指导。欢迎阅读。

一、读后感/观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二、 读后感/观后感 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三、写 读后感/观后感 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观后感 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 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四、写 读后感/观后感 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命题作文及写作指导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屠格涅夫曾经说过:“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但是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我们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宛如蜜蜂采花般地忙碌着,很少顾及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因意见、观点或利益相左而产生矛盾,也难免因一些琐碎小事而产生误会、磨擦,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宽容理解之心才能解决这一切。

请你以“理解”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生活的滋味作文记叙文600字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生活滋味是一碗四味汤,也有人说生活的滋味是一枚青橄榄,而我说生活的滋味就像一粒怪味豆,嚼一嚼就会体会到酸、甜、苦、辣,令人回味无穷。

辣的滋味

“考得真好呀!”听着妈妈讽刺的话,我的脸上火辣辣的,头垂得更低了:为什么?为什么?明知要考试了,前几天还在玩,这下好了,考这么差,后悔了吧?我暗自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来,让笑脸重新回到妈妈的脸上。

酸的滋味

期中结束后,本以为可以轻轻松松,痛痛快快地玩一两天,哪曾想老师第二天就发试卷了。看着不理想的分数,鼻子酸酸的,豆大的泪珠顿时从我脸上流下来。“期中考差没关系,下半学期再努力。”老师站在讲台上语重心长地说,然后郑重其事地写在黑板上,让我们认认真真地高呼三遍。对呀,一次考差没关系,下次考好来就行了,我擦干眼泪,又重新燃起了斗志。

苦的滋味

今天晚上,坐在书桌前,看着眼前的白纸,我完全下不了笔。作业原本早都完成了的,可老师却要我和几个同学晚上加加班,写一篇作文,参加征文竞赛,我忍不住感叹到:作文如此多娇,引无数学生尽通宵,唐宗宋祖,不得不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把白纸交,写完后,数风流人物,全部累倒。哎,真苦。不过想想,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尽甘来的感觉,应该很不错的,赶紧写吧。

甜的滋味

听着同桌的称赞,我心里乐开了花。哈!看来今天中午的努力没有白费,我花了一个中午写出并修改的诗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了,脸上通红通红的,身子轻飘飘的,感觉飞上了云端,心里像嚼了糖似的,甜滋滋的!

生活丰富多彩,每个人对生活的体会也各不相同。我相信,如果细细体验的话,你一定感觉生活的滋味挺美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基础训练五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题目:我家的一个星期天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作文前列出提纲。

2.按一定顺序叙述。

3.把主要事情写具体些。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准备:教学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㈠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星期天你们家是怎样度过的?哪一个星期天你过得最愉快、最有意义?说给大家听听。

指导作文提纲。

1.这次作文的题目可以怎么定?(学生发言)

可以用“我家的一个星期天”,也可以自己另外定题目,强调题目一定要紧扣文章内容来定。

2.选好写哪一个星期天以后,再想一想用什么题目,表达什么中心思想,材料怎样安排,然后列一个作文提纲。

㈢学生各自列作文提纲,教师指导。

㈣请几个学生读自己列的提纲,教师酌情评议指导。

㈤提出具体作文要求。

1.写作时要按提纲来写,做到有顺序。

2.把主要的事重点写。

3.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

㈥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作文写作指导整体构思确定主旨

全文共 2652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确定主旨",就是确立作文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选材的依据,结构的轴心;就是语言的运用,也要受主题的约束。可见确立主题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如何确定主旨呢?

1、循规蹈矩

一篇好的文章,它的主旨也就是立意,必须是正确高雅,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但它又不能超越题目的制约。对于作文的评判,思想标准是第一位,如没有正确主题或没有积极意义的不能算好文章。因此,要写出好文章先要"循规蹈矩",做到:准确、正确、明确。所谓准确,也就是扣题准确,在立意时首先要做到合乎题意,对于有要求的作文,就必须紧扣作文的要求去写。正确,则是正确积极。要想立意正确,首先必须考虑主题是否符合科学性,没有根据的片面性的东西不能作为立意根据;其次要考虑是否符合学校纪律及国家法xx。最后就是明确表达。作文时确立主题要非常明确,下笔前应有明确不含糊的立意,文章反映的是什么,心中一定要有数,作文时将其明确地贯注于全文表达出来。如《选择》(原文略),就是一篇处处紧扣题目,且符合立意三个基本要求(准确、正确、明确)的好文章。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紧扣主题在写。作者叙述了在重大问题的选择上,自己态度坚决,毅然做出回国学习的决定的事,可见立意是正确积极的。

2、着意求新

要使立意新颖,最根本的就是要扣紧时代精神。古今中外的主题思想都是能够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的。列宁曾称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鲁迅先生的多数作品被称为投枪匕首般的战斗檄文。只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的主题,才容易引起读者深刻的共鸣,也才能使作品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富有时代感的主题才是"新"的,也只有这种富有新意的主题才是有意义的主题。如《独闯世界的孩子》(原文略),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深刻地反映时代精神。文中的"他"正是当代一部分中学生的缩影。作者对"外面世界"的诠释新颖深刻,文章的立意能扣住社会脉搏。

3、逆向求异

所谓逆向求异,是与顺向思考的立意方法相对而言的,它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新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运用逆向求异的立意方法有哪些呢?第一,对作文题目进行反向思考,单凭题目字面之意去作文难免陈旧、平庸。第二,就是运用批驳错误看法,提出正确认识的反意存真立意法。第三,对某种事物、事理从多角度看。值得注意的就是在逆向求异的立意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不能违反准确、正确的原则。如《狗拿耗子,精神可嘉》,这篇文章立意新颖,没有附和前人看法,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耗子是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我们应当把它消灭干净,不管是用老鼠药,还是灭鼠器,或者是用其他什么方法。狗拿耗子有又什么错呢?猫可以捉耗子,狗为什么就不能呢?"由此展开议论,从而得出迥异于前人的新见解:"狗拿耗子精神是值得提倡的,管闲事,是于国于民都有益的正事。相反,见到耗子不拿,见到坏事不管,只会害人害己,以至国无宁日,民无宁日。"

4、深入开掘

所谓"深入开掘",就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作者要对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发掘出事物本质的思想意义。这就是一个提炼、深化主题的问题。

事物本质的思想意义是客观存在的,一定的生活材料只能提炼出相应的一定的主题。对事物认识不深,主题就肤浅;认识上"拔高"、"牵强附会",主题就脱离实际。作者的主观认识必须做到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达到主题思想与全部生活材料相一致的要求。有时,材料所显示的思想意义可能不止一点,当然可以确立不同的主题,但开掘得深,选择能反映事物本质思想意义的主题,是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的。

主题思想提炼深化,是作者对题材的社会意义进行反复研究,深入认识的结果。着名歌剧《白毛女》主题的提炼对我们是不无教益的。这一剧作取材于一九四零年晋察冀边区广为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起初有的人认为这个传说不过是一个"神怪的故事",可以利用来宣传破除迷信;也有人可以把"反迷信"和"反封建"结合起来处理。但经过剧作者们深入调查,反复研究,才选择和提炼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主题。这一主题恰切的反映了事物本质上的思想意义,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和强烈的感染力量。如《我和陈早阳》一文,作者记叙的是同学间的一段交往。她没有把这写成歌颂同学之间的相互友情之类,也没把这写成赞扬同学身上的某种精神、某种美德之类。记叙这段交往,展示的却是两种社会制度下两个少女的不同思想性格,不同精神境界,写出了自己的自强心、祖国情,以及肩上的责任。这样的立意可以说深刻而有意义。

5、咏物意蕴

借助想象的作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的、具体的、自然的东西的描写,去表现生疏的、精神的、抽象的、社会性的东西,书写个人的生活感悟和人生况味,这便是咏物意蕴的立意方法。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这类"借物寄怀"、"托物言志"的作品,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袁鹰的《井岗翠竹》。这些作品都有一个表层的作为媒介的象征性的形象,在这形象的里层蕴藏着一个高尚美好的"意",两者结合得很好。而且这类文章中的"意"一般都有社会性的内涵,或是人的某种崇高的品质,或是某种可贵的感情,或是某种人生的哲理,它们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这个"意"附丽于想象而存在。

首先,要选好象征物。这象征物应是大家所熟悉的,形象鲜明的,是美好的。同时,这象征物应与象征义有联系的,而且联系越贴切、越新奇,文章的立意就显得越自然、越新颖。其次,要充分显示"意蕴"的审美属性,处理好文章中的"点睛"之笔,使"意"自然的、巧妙地升华起来。

6、画龙点睛

在一篇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句或几句话点明要旨,即称为"点睛"之笔。显而易见,它是文章的眼睛,运用得好,能使文章生动传神,大放异彩。有了点睛之笔,就可揭全文之旨,使主题突出,内容深化,思想生辉。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先用大量篇幅写景记事,写文人墨客的"悲"和"喜",最后笔锋一转,归结到"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与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最后这两句将作者的本意予以点明,成了千古绝唱,至今脍炙人口。这是古人作品中将"画龙点睛"法用得最好的例子之一。

运用点睛法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作者要独具慧眼,善于从貌似平凡的现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蕴,开掘出新的思想,新的境界、新的哲理,然后在行文的关键处不失时机地运用浓缩精练、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加以点化。二是点睛的语言要尽可能生动形象、含义深刻,令人警醒,要具有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艺术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写作指导]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材料中的“飞翔”不仅仅是表面意义的飞行(动物的飞翔),还应指人生的成长,乃至于集体的发展、进步等。所以在行文时应该有一个从动物到人、由表及里的过程。但又不能脱离“飞翔”而随意改成“磨难”、“奋斗”、“拼搏”、“困难”、“挫折”、“积累”、“智慧”等词语。

材料提供了两种“飞翔”的方式,一种是“用渐丰的羽翼飞翔”,一种是“借大鸟的翅膀飞翔”。题目明确要求“你认同哪种飞翔?”最佳立意是选择其中一种重点来谈,另一种可在行文中做适度对比。

当然,也可以先肯定一种再否定一种,但不能平均用墨。兼谈两种的,不符合要求。

用渐丰的羽翼飞翔:意味着独立追求理想,立身于世,意味着自主成长,自我完善,磨砺自己,走向成熟,实现人生价值。

借大鸟的翅膀飞翔:指“小鸟尚幼”,借助外力,依靠外在的优越条件,比如依靠父母、亲友、师长等行走于世,实现人生理想。

如果你认同“用渐丰的羽翼飞翔”,应该从正面切入,讲清你认同这种飞翔的具体理由。当然,也可以用少量篇幅否定“借大鸟的翅膀飞翔”的方式,理由可能是:借翅膀飞翔,虽然一时飞上了天空,但并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的飞翔。在外力的庇护下,难以得到真正的锻炼,一旦离开了他人的帮助,就可能因为自身能力不够,而一无所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中考作文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命题作文就是命题人限定题目一部分内容,我们考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根本,就在于补出一个好的标题,从而写出迷人的文章来。

一、正确审题

文章写什么,怎么写,写作目的是什么,都跟作文题密切相关,对于半命题作文而言,我们既要关注已给的部分,也要关注补充的部分。如作文题《最后,我 》,有的考生忽略了现有文字中“最后”两字,所写的作文没有叙述变化之前的情况及变化的经过,这样,就偏离了题意,没有表现出内心的冲突和思想斗争;再如《珍视 》,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珍视”是“珍惜”的意思,“珍视”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然、友谊、工作,这些都是生命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其中值得珍视之处,否则就是未扣紧题目。

二、准确拟题

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填上自己最有把握的、最积极向上的内容,切忌填上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内容,给写作带来负面作用,降低作文的品位。如

《 的感觉》,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初恋”等词语,让阅卷老师难以给高分。

三、避免雷同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制的一面,补题时,最常见的问题便是内容雷同。比如,半命题作文《感谢 》,极易雷同的补题是《感谢老师》《感谢母亲》等;考生在写作时,最易写母亲深夜带孩子看病、老师加班给学生辅导功课等内容。这样的作文思维闭塞,缺乏创新,自然难以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四、不能过大

拟题一旦过大,文章就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表达出真情实感。像《热爱 》这样的题目,有的考生会把题目拟得很大,如《热爱知识》《热爱自然》《热爱哲学》,结果只能泛泛而谈,难以写出具有情真意切的佳作来。所以,在补题的时,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五、选好材料

补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审人称、审体裁、审题眼、选素材范围。要将选择的材料进行认真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考作文结尾写作技巧指导_高考作文指导2700字

全文共 2550 字

+ 加入清单

技巧一: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技巧点拨: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选自河南中考满分文《守卫精神的火种》)

技巧点拨: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与上例相比,此例为简洁明快,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结尾再次反复,呼应开头,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技巧二: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二十一世纪,我们是祖国的春天,我们不是我们的父母,热情奔放是我们的性格,我们不需要守那些规矩,打破陈规,让我们脑中的那团热情火燃烧得更猛烈,把我们的笑声、爱心串在一起,让全世界笼罩在爱之中。要笑就笑个痛痛快快,要哭就哭个歇斯底里,不要压抑自己,不要让那陈旧的观念束缚着,不要随便改变自己,请记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给我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选自福建省中考满分文《给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

技巧点拨: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自己,还可以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上面小作者真情呼唤,言为心声,表现了自己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第二段小作者言词急切,个性十足,表情达意毫无遮掩,向所有的同龄人发出了真情的呼唤,有力的突出了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技巧三:巧妙发问,引入深思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同品味生活了吗?

技巧点拨: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你看,在上面一段文字中,作者在结尾巧妙发问,引发读者思考,将文章的意蕴加以深化。体现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不同的评价造就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地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选自湖北省中考满分文《哈哈镜中的我》)

技巧点拨:这段结尾针对老师的评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先用排比句的形式说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不必磨灭学生个性,最后再以问句结束,启示人们进行思考,深化了文章的内涵。

技巧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2017年来,生活让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更多的人可以读书,我必须放弃!(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想到这里,我又记起了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身边的书多着呢,只要发觉,肯定会学到很多……”(选自陕西中考满分文《阅读身边的人》)

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选自四川内江中考满分文《创造美好的明天》)

佐拉说:“人生――只有两分半种的时间,一分种微笑、一分种叹息、半分种的爱……”在我看来,在我陶醉于欣赏母亲的梳妆中,那一分钟的微笑不是勉强,那一分钟的叹息之后不再是叹息,而是爱的传递,母亲将她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融于平日的点滴中,我忘情天其中了……(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文《陶醉》)

技巧点拨: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这里列举几例分别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同学们应加以学习,此外,引用的范围可大些,如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均可引用。

技巧五:抒情议论,气势不凡

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文《花样年华》)

技巧点拨:这两段文字发于心,出于情,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技巧六: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

技巧点拨: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已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选自湖北省仙桃市中考满分文《在阳光下成长》)

技巧点拨:这段结尾突出阳光的作用,将阳光与成长结合在一起,暗示自己成长道路虽不平坦但充满阳光,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既照应了主旨,又显得情韵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写作指导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这道作文题,材料中的提示,提供了各行各业、多种多样的“秀”现象,题材范围比较宽泛,考生有话可说。它给考生提示出了写作的角度和思维的指向,这样考生在写作时就能较快地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联想到多方面的内容。有了这些提示,其写作内容上便是非常开阔的,留给考生的发挥余地也是很大的,在写作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或感受,择其一个方面,在“提示”的引导下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广袤的世界里。

考生可以用记叙文或小小说的文体来写“秀”。用故事的形式再现“秀”的场景,通过事件来表现“秀”的种种---敢想敢干的“秀”、“秀”出真我、“秀”出精彩、……这个故事,可以是自己的经历或体验,也可以是他人的奋斗或追求……

可以用议论文的文体写出对“秀”的见解或看法。可以从“秀是什么”“秀的影响、作用或意义”“对待秀的态度、方法”等等方面立意。人世间情,中外人物尤其是中外有一定知名度的青少年经过筛选,都可用来摆事实、讲道理,层层深入逐步阐明“秀”的内涵以及自己对“秀”的看法和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升初英语写作的技巧指导

全文共 163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想在小升初英语写作拿高分,就要摸透老师的喜好,引起“读者”的注意。而在写作中句子偏长恰恰会适得其反,很容易让人漏听一、两个单词,影响对整个句子的理解,所以我们要教大家一些化繁为简的技巧——

1、巧用单个词:即用一个单词代替一组意义相同的单词。比如:

用forget(忘记)代替do not remember(没有记住)

用ignore(忽视)代替do not pay attention to(不注意)

用now(现在)代替at this point in time(此时此刻)

用because(由于)代替due to the fact that(鉴于下列事实)

2、省略同义词或近义词。比如在下面例句中,形容词important(重要的)和significant(有重要意义的),就是两个同义词(也可以说是近义词),我们可以省略important,只保留significant。

The government project is important and significant.(这项政府计划是重要的,有重要意义。)

The government project is significant.(这项政府计划有重要意义。)

3、在不改变句子含义的前提下,省略所有可以省略的单词。比如在下面例句中,the cover of the book(书的封面)可以省略成the book cover,is red in color(是红色的)可以省略成is red。

The cover of the book is red in color.(书的封面是红色的)

The book cover is red.(书的封面是红色的)

现在我们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将一个冗长、绕嘴的句子,改写成一个简短、易懂的句子。

University malls must be accessible and free from congestion in order that students, faculty and employees may have unobstructed passage through those areas of the campus.(校内道路必须是便于通行的,不拥堵的,以便让学生、教师和职员能够无阻碍地通过,到达校园的各处。)

University malls must be free enough from congestion to allow people to walk through easily.(校内道路不应当拥堵,以便人们顺利通行。)

4、用介词短语替代从句。比如:

原句:While they were playing tennis, she started an argument that lasted all morning.

修改后:During tennis she started an argument that lasted all morning.

原句:When you come to the second traffic light, turn right.

修改后:At the second traffic light turn left.

5、删除诸如"who is”或"that is"之类的关系代词,变从句为短语。比如:

原句:The novel, which is written in three parts, told a story that took place in the Middle Ages.

修改后:The three-part novel told a story set in the Middle Ages.

注:把句中的"three parts"改用形容词来表达,节省了四个不必要的单词"which is written in"。我们经常可以将关系代词如"that"去掉,这只会引起最少的变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写作指导

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立意:主要抓住“子藄得出结论:这是一棵无用的树,所以能够长得这样的高大”一句中关于“无用”的结论,由此生发开去,探讨“有用”与“无用”的问题。

结构:什么是“有用”“无用”(摆出论点)——为什么“有用”“无用”(两者关系)——怎样才能正确认识“无用”(结论)。

论据:

1、庄子在《人间世》中庄子对这种“无用”的啧啧赞言,不由得我思考起这无用中所蕴含的深意来。何为无用?《庄子》成书已达千年,茫茫时间阻隔,但人们仍可以从字里行间里去揣度思想家所表达的深意和韵味。“无用”是什么都不擅长吗?什么都不去干预吗?成天无所事事,一无所成吗?从庄子在《人间世》中举的几个例子,比如前面举的南伯子薺到商丘看到的那颗硕大无比的树,似乎是这样。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也不争强好胜,反而能够消除烦恼,免除嫉妒者的排挤和迫害,精力反而旺盛,能够长生久视呢!但我们断不能如此断章取义,仔细阅读全文的话,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判断实在是太草率,太幼稚了。庄子以硕大无比的树为例,只是为了说明当人以“无用”的心态、方式去生活的时候,便可以做到不被人侵犯,无忧无虑,长生久视了。

2、“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似乎已成定理。人生而有用,一无所用的人总被人无情地唤作“废人”,毫无余地让人怀疑其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人似乎只有建立一番功勋、成就一番伟业,才算得上是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他人,不枉此生了。因此,人生在世,十有八九的人都在汲汲进取、不敢松怠地追逐所谓的“有用”。不知疲倦地追求所谓的“有用”的人,往往容易陷入迷途之中,找不到方向。或殚精竭力,机关算尽、或心胸狭窄,排挤诽谤、或阿谀奉承,委曲求全、甚至作奸犯科、无恶不作……一些聪明的人开始审视,开始反思,这有用是否真的“有用”?无用是否就是无用?

3、如交朋友吧,有的人喜欢“结势”,有的人喜欢“结心”,随着现实势利的考虑,总以为结交有权有势的朋友最受用,结交有财有利的朋友极实用,但是在觥筹交错、谄媚逢迎的场合里,去镜子里照一照自己的样子,就会明白这种友谊并不美的。哪里比得上同心知交,一无互相利用的价值,也一无言谈上的禁忌,心境坦然,不想有甚么用处,才是情谊间最美的。

4、鹰犬是可以作为爪牙之用的,比起舞风唳月的鹤来说,有用多了,但就是少那分带点仙气的逸态。鹅鸭是肉蛋都可以食用的,比起忘机得趣的鸥来说,有用多了,但就是少那分引人远思的翎羽。所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鹤高贵于鹰,鸥高贵于鹅,出尘的东西胜过红尘里的东西,无用的禽鸟胜过有用的家禽。

5、也许有人会说,中国人的“美”字,由“羊大”构成,羊长大了滋味才美,认为中国人的美是起于实用,那是由于美的字义太抽象,不易传述,才找一种具体的滋味来造字,原始人的造字,并不能代表数千年来中国人正统的审美观,中国人是最懂得“无用之用”的民族,只可惜近代以来只顾现实势利,误以“有用”为第一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