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升初语文作文的写作方法【精品20篇】

在记叙文中,除了要叙述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还须灵活运用描写方法和技巧,着力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从而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小升初语文作文的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浏览

1041

作文

1000

写作基础:把叙事与描写结合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2186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把叙事描写结合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在写记叙文时,如果要使文字内容更具体,不空泛,一定要把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那么如何才能结合好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这两者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叙述和描写。是作文中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我们这里说的叙述是指把人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常常把分散的场景,片断的故事和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贯穿起来。它要求做到头绪清楚,脉络分明,有条有理,重点突出。

在记事、写人、状物的文章中,叙述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介绍人或事物变化为主的文章中叙述的作用更大,甚至有的文章专以叙述为长。我们本讲选的优秀作文《男班长,女班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中描写部分很少,介绍事件发展过程的叙述占了很大的篇幅,如开头对男女班长来自何方的介绍,女班长对男班长的观察,正副班长必须合作的现实,以及同学们的揶揄,思想的顾虑,同学开玩笑不断,“收到副班长纸条”,到结尾“男女班长仍然合作着处理班里的事务”。这篇文章用很短的篇幅,以叙述为主,把一波三折的事件按发展轨迹清晰有序地介绍出来。对发展过程虽是梗概地介绍,但文章的思想内涵却非常丰富,也可以说在写法上是比较巧妙的。

叙述在按事件发生发展、人物经历的时间来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去选择叙述的方式。

描写是对人物,事物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和摹写,描写是再现描写对象状态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需要采用绘声绘色的办法,把事物的状貌、神采和动态,具体地、真切地饱含情意地勾画出来。写人要使其声可闻,其容可睹;写物要使之可见,可闻,可触,可感;写景要意境鲜明,使读者产生仿佛置身其间的幻觉。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传神的描写是很多的。如《天山景物记》中对天山深处的描写,“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象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段描写抓住山色、溪流、野花这三种最能表现天山特点的事物,重彩浓墨,绘声绘色地把天山美景表现出来。既能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也增添了作品的文采。我们在作文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描写来表现形象,借以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感染力就一定能有所增强。

叙述和描写在记叙性的文字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表现方式。叙述着重于一般情况过程的交待,描写则着重形象的描摹和刻画;如果说叙述是纵的绵延,那么描写便是横的扩展。一篇文字若无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没有描写,则会干瘪枯燥,毫无生气可言。

实际上,成功的作品中,常常是叙述与描写交错在一起的。我们所选优秀作文,《奶奶与花》就是叙述与描写交融在一起的,近似于一线串珠式的一篇记叙文。

文中以时间为序,先从小时候家门前有一个很大的“花园”叙述开始,然后再描写人物行为语言、花的形态、气味。从而表现我“深深地爱上花”的过程。接着叙述自己病中见到花的情景,描写花的形态,写出自己感受到“花能给人一种强盛的生命力”。接着是叙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认识愈来愈深”又通过对“死不了”“仙人球”的描写,感悟出“花,让我感到一种无尽的生命力,一种明亮的期望”。第五自然段叙述自己养花的过程。这里又运用描写的方式,描绘出花园的美丽,各种花的特点,表现出花可以陶冶情操的作用。这段描写是比较突出的,描写了花的各种色彩,各种形态,用排比、比喻的手法绘色绘形,有丰富的想象力。为了把文章写得曲折有致,第七段、第八段叙述搬进高层楼房前、后我与奶奶对花的珍爱,对小花园的怀念,这里又有对人物的心理、动作的描写,为“小花园”遭到破坏,我和奶奶沉痛心情做了铺垫。

这篇文章用叙述的方式。介绍了事件发展曲折过程,使文章头绪清楚,脉络分明,重点环节突出。这是文章的一条线。在每个重要环节上,作者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行为、场景、物态,内容丰满。叙述和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刻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在作文时,恰当地运用叙述与描写,做到有机结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熟练掌握叙述与描写的功能,注意二者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交通的关系。根据作文内容和思想表达的需要,交错运用。

二、在描写范围比较大、内容比较丰富的地域景物或事物状貌时,(例如《天山景物记》等一些游记式的文章)需要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有一个逐步转移、推进的过程,那么这个线索或过程就要依靠叙述来表现。如我们常讲的“移步换景”的写法,其中对“移步”的交代,往往需要叙述。用时间推移来描写事物或人物的发展变化时,对每个阶段的交代,一般也是要运用叙述来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描写的条理性要依靠叙述来体现。

三、在写故事情节比较强文章时,人物的语言,行动往往是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情节又要依靠叙述来展开,这就需要描写人物语言行动与铺叙故事情节同时进行,也就是说要把叙述故事融化在描写中,或把描写融化在叙述情节中。我们仔细玩味一下作文《奶奶与花》,其中有些地方就是把描写与叙述这样融合在一起的。

我们就应当多选读一些优秀作文或名家的文章,刻意体味一下的相依关系,学习二者的结合形式。使自己的作文能更加条理清晰,情节曲折跌宕,内容丰富有致,更具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小升初作文写作技巧:古诗词常用典故

全文共 2345 字

+ 加入清单

在作文中应用一些古诗词,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更加有层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常用典故,欢迎阅读。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着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9、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10、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11、神器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12、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13、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14、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15、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写作方法:游记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游记是指我们参观游览一个地方所写下的景物描写以及感慨描述。那么游记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记的写作技巧,希望能帮到您!

一、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所写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课文《参观人民大会堂》,按参观的顺序,依次写了五处的景物。先写大会堂正门的国徽和柱子,其次写中央大厅的天花板和地面,接着写大礼堂,然后写宴会厅和会议厅。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

二、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一次参观游览活动,看到的景物很多,我们不能记“流水帐”。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写下来,其余地可以写得简略些。我们在一边参观游览,一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比方说,我们要写游览看到的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写作的重点就是把看到的景物重点写下来。对于我们看到的特别好的景物,我们要进行具体地描写,突出重点。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详细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如我们写“菊花”,颜色就有“红的如枫叶、白的如冰霜、黄的如麦穗”等等,菊花的形状就有像 “小姑娘的卷发,毛茸茸的小鸡,绣球”等等。我们要把过程写详细、具体,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突出重点,清楚明白,才能写出游览的意义,才有教育意义。

三、略写前后,情、理、景相结合。我们在写游览记时,应把开头和结尾写得简略些。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如《游善卷洞》的开头“我的故乡江苏宜兴有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善卷洞”。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如《天然动物园漫游记》的结尾写道 “‘哈哈……’我们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这次愉快的野游。朱库米天然动物园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这样,写的文章有头有尾,读起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我们要把感情融化于景物中,写出真意。写作时,我们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还有,我们在写景的同时,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1880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技巧就是表现时运用的方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有效艺术手段。语文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 说明文的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二、 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属于前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后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三、 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作用

1、说明的方法有: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引资料,摹状貌,做图表 2、明白各种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这里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 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作比较:这里拿和作比较,突出(具体)说明了 作比较用于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列数字:这里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 (列举了的数字,准确说明了)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分类别:分类别的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打比方: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作诠解: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下定义:其作用是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画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摹状貌: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3、有时说明文借用其他修辞手法来帮助说明,这些手法的作用分析应当紧紧围绕说明对象,依照说明文的要求。

四、 如何写好说明文

如何使说明文物理并重、形神兼备的呢?首要的一点是观察。说明文写作的前提是对要说明的事物非常熟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的习惯:

观察要有针对性。要带着问题观察,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最好能在观察前列出观察提纲,观察时要记笔记、画图标。要善于提出问题。

观察时要分清主次。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的顺序。观察有概括性观察和特写性观察之分。前一种方法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概貌,后者则利于把握观察对象的细节和特征。由概括到特写、由全局到局部,是观察的一般原理。

观察重在事物的形。要想传神,写出事物的内涵、原理等,则需要有很好的查阅资料、作调查的能力。比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说明洛阳牡丹。在写好它的形状、颜色、品种之外,如果能够考察一下洛阳牡丹的来历、其中的牡丹名品在培育中的科学原理,这篇文章就会有说服力,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洛阳牡丹的文化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相当的知识积累、广阔的知识面和优秀的调查能力。作为小学生,应当从小注重积累知识和调查能力的训练。比如通过剪报、记笔记、上图书馆和阅览室等途径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写作说明文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有合理的顺序,文章才能条理清晰,让人看得明白。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远到近等。时间顺序一般有从古到今、从过去到现在等。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等。什么是合理的顺序呢?这要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以及说明对象本身的特征、规律而定。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等,往往以空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成因、方法,往往以时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事理,往往以逻辑关系为顺序。

当然,大多数说明文会综合使用多种说明顺序。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合理地安排好说明顺序,理清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常用的结构层次有并列式、层进式和总分式三种。比如我们以水为题目进行写作,可以先写水的外形特征,再写水的分类,然后写水的用途,这是并列式的写作层次。我们也可以先写水的外形,再写水的成因,最后写水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害,这是层进式的结构层次。先概括水的用途和特征,再一一细述,就是总分式。结构层次能力需发同学们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总结故乡的写作方法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美景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美景

我的家乡在江西,这里十分的美,从景到人都有一种自然的美,我来说一下我的家乡吧。

江西这里,有着无边无际的田野和花海,金黄的油菜花,黑白相间的蚕豆花,雪白的荞麦和萝卜花,争奇斗艳,争先恐后的,想要第一个绽放出最美的花,带给人们一种质朴的美感。

不仅仅是田野里,就连乡下人家的院子里都有一种独特的美。

院子里,人们一般会种一些花花草草,凤仙花、白百合、茉莉花、薰衣草、夜来香,有些人家,还会插一根杆子,让牵牛花,金银花的藤缠绕上去,藤爬上了柱子,就像一条青龙缠绕在柱子上,当藤结出花时,柱子上就像绑上了一条彩带,真是美丽极了。

还有些人家,在屋顶上,种上一些喜欢阳光的植物,从远处看,房子就像一顶绿色的帽子,这些植物还起到了给房子降温的作用,就像一群战士,是房子不受太阳的袭击。这些植物既起到了美观效果,还可以给房子降温、防晒,真是一举两得。

去湖边里走走,常常会看见几棵苍天古树屹立在江边,就像哨兵一样,守卫着湖边的草地,这些树一年四季都站在这里,不惧春天停不下来的大雨,夏天骄阳似火的炎热,秋天的一片荒凉的寂寞,冬天北风凌冽的严寒,真是勇敢啊!

我爱我的家乡,爱这里无边无际的花海到极其普通的院子,更爱我在这里的美好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752 字

+ 加入清单

有的人书读的不少,可是收获不大;有的人书读得很快,可是忘得也快。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很大程度上跟他们读书的时候不爱动笔有关系。小编收集了读书笔记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革命老前辈徐特立向青年介绍的一个学习经验:意思是说,读书一定要动笔,不动笔就不看书。他说的动笔,就是做读书笔记。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也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有的人书读的不少,可是收获不大;有的人书读得很快,可是忘得也快。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很大程度上跟他们读书的时候不爱动笔有关系。古人曾经总结出这样一条教训:“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做读书笔记虽然费点时间,但是好处很多:一,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领会和记忆读过的书的内容;二,动手又动脑,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做笔记的过程,也是思考和消化的过程;三,可以丰富知识,积累材料,便于经常复习,温故知新;四,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读书笔记也是一种练笔。马克思认为做读书笔记是学习、工作所必需的。他为了写作《资本论》,做过一千五百多种读书笔记。仅在一八四三年到一八四七年,他摘录经济学的笔记就有二十四本,这些笔记的数字比《资本论》多两倍。克鲁普斯卡娅说:“列宁并不靠他的记忆,虽然他的记忆力是很好的。……他阅读了很多资料,他把必需的材料都记入笔记本,而且在那笔记本上还不断地加添新的笔记,然后又不止一次地去读它们。”俄国作家果戈理一生最大的“嗜好”是记笔记,人们称他“笔记迷”。他成年累月象蜜蜂采集花蜜一样,不知疲倦地把读到的佳句名言,听到的奇闻趣事,看到的人情乡俗,都一一记入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不断积累,笔记为果戈理提供了五彩缤纷的写作素材,在他著名的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里,许多乌克兰的风俗习惯、传说故事、民歌谚语,都是从笔记本里摘录下来的。果戈理自己把这种笔记本称为“万宝全书”。毛泽东年轻的时候听老师讲课有“课堂录”,课余自学有“读书录”,还有专门选抄文章的“摘录”本。他写的笔记就有五网篮。毛泽东读过一本《伦理学原理》,他在这本书上详细地做了圈点和批注,还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革命导师的这种认真读书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我几种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在书上做笔记:就是一面读书一面用笔把书上重要的地方划出来,或者做上各种各样的记号(如:~~,△△△,○○○等),便于找出重点,加深印象。你如果对文章的观点材料有疑问,可以在页边的空白处画上“?”号,或者加上旁注和眉批。对那些比较长的段落,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层次,使其眉目清楚,条理系统,便于复习和记忆。这种在书上做笔记的方法只限于自己的书。如果是借别人的书,可以用书签或小纸条代替,便于复习的时候引起注意。

二、做摘录:就是把书中主要的观点,重要的内容,或者精采的章节、段落、名言、警句等抄录下来。在摘录的时候,注意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改动字句和标点,还要注明出处,包括书名、作者、版本、页数和日期,以后引用的时候便于查找核对。摘录笔记可以记在笔记上,也可以记在卡片上。有的同学看书的时候专门抄录一些华丽的词藻,作文的时候生搬硬套,这不是好的学习方法。

三、做提要:这种方法比较复杂。首先要把原文读通,读懂,抓性要点,然后把基本内容概括出来,文字力求简明扼要,但是不要把自己的看法或感想写进去。同学们在练习写提要的时候,可以经常看一看每本书前面的内容提要,也可以练习编写文章的段落提纲,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四、写心得:就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以后,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写心得笔记,一要注意联系实际,这个实际可以是当前的社会实际,也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的实际;二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只做检查、表决心、发誓言;三要紧扣原文,突出重点,不要脱离文章的内容空发议论或者不分主次,面面俱到。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难。”让我们从现在起就养成认真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一分耕耘,必然会有一分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升初作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2041 字

+ 加入清单

小升初作文怎么写,怎么才能构思一篇好作文。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升初作文的写作方法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孩子在忙碌的同时,家长也开始为孩子忙碌着,或在图书大厦买作文书,或要孩子背诵一篇好文章按题目套文,其实这样的方法是有一定风险的。撞中了叫运气,反之则倒霉。

那么在2012年小升初的作文中,孩子们到底该从哪些方面去着手准备呢?

一、素材的多角度立意

意大利着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所说的自己画蛋的体会: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这告诉我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我们可以多角度分析。文章源于生活,它的立意亦应多角度进行。

我们以一个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事件为例。

今年春天,我和爸爸来到高尔夫球场,第一次学打高尔夫球。看教练做很简单,我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却发现和想象的不同,要么杆碰不上球,要么球出去就偏离了方向,经历了一次次失败,我终于成功了。

就这一事例,我们可从如下角度立意:

1、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自己就会走向成功;

2、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做起来难,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成功需要方法;四、运动带来快乐……

这样,一个素材,可以根据命题的不同,确定立意,设置情节,确定描写重点。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立意,打球的动作细节是不能丢的。

二、练习写好文章的细节

学生练习作文的过程中,很多孩子注意了情节的起伏,语言的流畅,但总感觉文章空泛,这是为什么呢?忽视了细节描写。

怎样写好细节,简单地说,细节描写要还原生活,去发现场景细节、服饰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等,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去描摹。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如何将“陌生叔叔帮我把车修好”写细,我们首先要还原生活场景,在头脑中勾勒出雪中修车图,再从这一图画中去寻找描写的细节。

这是一位同学的作文片断:“叔叔迅速地摘下手套,用右手拿着链条,左手帮着把链条搬过去,链条一点点地扣上去了,一节一节地扣住了后轮的齿轮。‘咣当’一声,链条滑了出来,这一次努力前功尽弃。我的心咯噔一下,万一叔叔告诉我修不好,我该怎么办呀!可事情并非如我想象,只见叔叔向拢起的双手呵了呵气,又蹲下了身子。他为了不让链条弹开,用右手把链条往前面齿轮上套住,然后右手拉住链条往后齿轮上移,左手护住链条不让它再滑出来。后来,他看到位置有些偏,就用左手把它移正再装,洁白的雪花落在了他冻得通红的满是油污的手上,我知道他的手一定很冷,很冷,可他的心一定很热,很热。终于,链条一节一节地和齿轮扣住了。他猛一转脚踏板,车子居然又完好地转动起来。”文章中最直观的细节是叔叔修车的动作细节,摘、拿、套、拉、护、移、转等动词的使用,写出了叔叔雪中修车的不容易,突出了人物精神。其次应当是外貌细节和心理细节的描写衬托了人物美好的心灵。

每个人观察生活的角度和经历不同,再现的生活场景也就不同,但无论采用怎样的方法,我们达到这样一种境地为最好——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三、整理生活中的素材

努力回忆六年来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中记忆尤为深刻的小事,哪怕是一次单手磕鸡蛋的经历都不要放过。因为孩子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有真实的体验、感受,他的表述一定会具体而生动,他所表达的情感一定是真实的。翻翻过去的作文、周记,从多个角度,搜集这样的素材,将细节完整地记录下来,进行分类整理。

有些家长大量地看作文选、杂志,想帮助孩子从上面搬些素材下来。我不大同意这样的做法,因为那不是孩子的生活,他很难像成人一样具有缜密的思维,进行合理的想象情节,他也很难描摹当时的细节,这样的作文不能打动读者。不如让作文选、杂志成为勾起孩子回忆生活的媒介,从与作者相似的经历中挖掘写作素材。如:从作文选上看奶奶为我掖被子的细节,想到冬天,妈妈买药回来,为我滴眼药时怕我嫌凉而搓手的动作,这样一来写母爱的文章就有了素材。

四、努力锤炼文章的语言

佳酿总是经过酿造才有它独特的芳醇,文章也是一样,经过锤炼的语言才是有生命力的语言,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可尝试这样的几种方式,让语言焕发色彩。

在句式变换上下工夫。在表达强烈的情感时,可以将陈述句用反问、设问或感叹句的形式表达。

在准确地运用词汇上下工夫。在文章中可以用一些拟声词来丰富表达;另外,可使用叠词使描绘更加准确,而且能使语言具有节奏感,从而让语言富有音乐美。再有,四字词语和成语的使用,会使语言表达更为简练。 在恰当地运用修辞上下工夫。修辞不但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而且能调节音节,增强语言的音乐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如:“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一句,意思是说“大雨来了”。但是作者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风、雨当作正在奔跑的人,飞快地追赶天空的乌云,这样一说比“大雨来了”更能表现出雨来的之快、之急、之大。当然,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等,我们应根据需要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欢迎词写作方法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概念

欢迎词,是指客人光临时,主人为表示热烈的欢迎,在座谈会、宴会、酒会等场合发表的热情友好的讲话。

格式

写作因落在对宾客的热烈欢迎之情上,要体现出迎客的诚意。

欢迎词的开头,应对宾客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欢迎词的主体,主要根据双方的关系,回顾相互交往的历程,阐明宾客来访的意义,展望美好的未来。

欢迎词的结尾,应再次表示欢迎,并预祝来宾作客愉快。

举例

女士们、先生们:

值此×××厂×周年厂庆之际,请允许我代表×××厂,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远道而来的贵宾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朋友们不顾路途遥远专程前来贺喜并洽谈贸易合作事宜,为我厂×周年厂×周年庆更添了一份热烈和祥和,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并对朋友们为增进双方友好关系作出努力的行动,表示诚挚的谢意!

今天在座的各位来宾中,有许多是我们的老朋友,我们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我厂建厂×年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老朋友们的真诚合作和大力支持。对此,我们表示由衷的钦佩和感谢。同时,我们也为能有幸结识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朋友感到十分高兴。在此,我谨再次向新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能与新朋友们密切协作,发展相互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展相互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新朋老友相会之际,我提议:

为今后我们之间的进一步合作,

为我们之间日益增进的友谊,

为朋友们的健康幸福,

干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议论散文写作的开头方法

全文共 2076 字

+ 加入清单

议论性的散文应该怎么开头才能吸引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议论散文写作的开头方法,欢迎参考阅读!

1.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天平和七弦琴》解说: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2.拟人入题,激发想像 。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学会历史的旁观》)解说: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

3.设问入题,启人深思 。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勿以好恶论断之》)解说: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简洁,却分量十足。

4.排比入题,先声夺人 。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心中的天平》)解说: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5.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

“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高考优秀作文《放下感情的叶片》)解说: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6.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有了‘感时花溅泪’的悲戚。(《怎一个“情”字了得》解说: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文学底蕴。

7.对比入题,表明立场 。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真情诚可贵 理智价更高》)解说: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8.假设情景入题,埋下伏笔 。

“如果你正赶时间,可是走到路口却被人告诉前面过不去。如果这个人是你认识的人,你会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陌生人,你又会怎么办?”《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解说:是啊,假如遇到这种情景,我们该怎么办?是从感情亲疏的角度出发,对所认识的人相信多一点,对所不认识的人相信少一点,还是反过来?假如其他类似的情景,又该怎么办?很自然地,我们便顺着作者的思路追寻下去,去看看作者预设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9.品评时事入题,追踪本质 。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我看是感情在作祟吧!”(《我爱唐装》解说:直接以ApEC会议引起的“唐装热”入题,联系对唐装前后情感态度的不同,引出了对本质的追问——衣服自然不会有对错,错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认知。假如能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话题,通过品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你的作文的开头就也能带着几分新鲜,闪烁着几缕智性的光芒。

从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些精巧的开头并非只是简单套用某种入题的技巧才显示出新意来,而是结合了几种或多种技巧,并且,从优秀考场作文的开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这些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才是他们获高分的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正确保证书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种方法

1首先是要在纸张正上方中间写上醒目一点的标题,一般直接写保证书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涉及专门类别的保证书那还要加上一些前缀,多数出现在专业工作领域上,比如企业工厂一般都是写生产安全保证书,卫生食品部门则是会写卫生安全保证书等等,学生则有可能写学习保证书。

2正文开始前有个抬头,顶格写上对保证书送达方的称呼,一般送达方为保证人的上级、服务方、或者长辈,所以如果是写给个人,在称呼上最好带点尊敬,最好能带上他的专业称谓,比如某某老师某某先生/小姐等等,然后在称谓后面加上冒号。

3正文开始要空两格,一般正文写清楚两点就可以了,第一点就是写保证书的原因是什么,第二点就是你要做保证的具体事项、具体行为、具体时间等等,比方说一位学生写保证书,第一点,写的原因是他在班级里打伤了同学,第二点,他保证在该学校读书期间不会和班级里的同学打架,保证认真学习等等,这样保证书的正文主要内容就齐了。

4在保证书的结尾最好再一次强调一下实现保证目标的决心,可以写上以上保证绝对做到等话,然后再用此致敬礼等礼貌用语结束正文,如果是写给不固定的服务对象的保证书,可以在结尾处写上希望用户监督批评等话。

5最后是落款,落款一般都是写在保证书的右下方的,署上保证人单位的全称(一定要写全称,表示对送达方的尊重)或者个人的完整姓名,并署上发文的日期。

其他方法

1另外还有一种保证书,就是常见的使用、维护、处理某些东西的保证书,这个一般只需要写上使用、维护、处理者以及物品的基本信息,再写上保证正确使用、维护、处理该物品即可,不需要其他内容。

2另外还有一种保证书其实就相当于说明书,是将某产品或者某服务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说明,有些可能再在后面加上一句以上信息保证属实,一般常见某些物品鉴定。

单位领导:

您们好!

我在****店外场工作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现担任****店外场副组长。自从从事这项工作后,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为了今后的工作做的更好,能够及时的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保证做到以下几项。

第一,要自觉学习业务,学习上面的有关精神,时刻不忘自己工作和思想上觉悟的提高。

第二,要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要尽职尽责的做好工作,要做到在岗一分钟,做好六十秒。

第四,要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和睦的集体。

第四,自愿遵守**市**区**娱乐有限公司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五,做到对于公司专业知识工作流程熟悉掌握,熟悉操作。

第六,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管理好自己区域,积极完成各项上级分配下来的工作。

第七,对待顾客要求自己与员工做到不说不尊重之语 不说不友好之语 不说不耐烦之语 不说不客气之语。

第八,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富有进取和创新精神。

各位领导同事,以上是我的保证书,请大家监督我。

此致

保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写作之人物描写的方法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中,人物描写方法有许多,不同的描写方法刻画的人物性格会有所不一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作之人物描写的方法,欢迎参考阅读!

一、白描

利用言简意赅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不用色彩修饰,不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最大限度的少用形容词,单纯的描出事物的形象。如: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胳膊下挟着一叠大小不一的书籍。”《藤野先生》——鲁迅

寥寥数语,变形象而又生动的描绘了他的简朴生活和对教学的治学严谨形象。

二、漫画式勾勒

用以极其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把人物塑造为形态各异、千奇百怪、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如:

“他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自己的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个部位,会把视线挡住。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拢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白皙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由于胖,鼻子、眼睛就显得特别小;由于小,就显得格外精采有神。”(王润滋《卖蟹》)

通过描写,塑造出“过滤嘴”的形象:老而胖,整洁考究,富态优裕,高人一等。在描写中渗透着作者的嘲笑。

三、浓墨重彩细描

即以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细致全面地去刻画人物形象。如:

“……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让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的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阿累《一面》)

这三处,作者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描写,刻画出处于艰苦条件下的鲁迅的精神面貌,一位“越老越顽强”的伟大战士的形象,即赫然屹立在我们的面前。

人物描写的方法是很多的,每种方法各有千秋,同学们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地加以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克服小学生怕写作文的通病的提高语文分数的方法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每学期小学期末考试关于语文试卷的话题总是层出不穷,尤其是作文,孩子有非常大的空间自由发挥,阅卷老师批试卷时总能从中找到乐趣。从家长口中了解到很多孩子都怕写作文,绞尽脑汁也没有灵感,到交卷时往往是凑字数,冗长语句一大堆。

孩子怕写作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语言贫乏,没有写作技巧;二是对作文缺乏兴趣,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没有兴趣,是根本写不出好文章来的。想让孩子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下面给家长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从作文选集中提取精华,让孩子学以致用。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看到自已孩子作文写得没有别人家孩子优秀时,不经意说出:“你看人家的作文写得多好呀。”这样恨铁不成钢的话千万不要说,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对作文产生恐惧甚至厌恶情绪。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阅读优秀的作文选集,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要点,给孩子做适量辅导,要通过家长的点拨,让孩子的思想意识自然而然地提高

让孩子博览群书,作文选材切忌刻板老套。

作文选集的作用不能否认,但也容易禁锢思维,让孩子笔下的作文陷入俗套。孩子除了读作文选集以外,还应多看其他书籍,如文学名著、科普作品等,既拓展知识,又学习语言。写作文讲究灵感,而灵感来源于博览群书,阅卷老师更愿意看到选材独特、新颖的文章,只要不偏离写作主题,思想大胆一点,语句丰富一些,写出来富有创意的文章是拿高分的法宝哦。

细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生活就是作文的素材。

20xx年度上学玄武区六年级作文题目:生活中,谁对你的影响最大?你和谁感情最深?请你说一两个他(她)的故事,表达对他(她)的感情。这个标题就很明确地突出了文章所需素材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留意身边的人或事。比如每天负责你起居饮食的是谁?每天送你上学的是谁?生病时无微不至照顾你的是谁?在你遇到困难挫折时鼓励你的是谁?......只要平时细心观察,遇到类似的作文题就不愁没有素材了。

最后,提醒家长,无需亲自给孩子修改作文。假如那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产生依赖性。家长只要在读后,给予正确的评价即可。不过,对于初学写作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多去欣赏孩子的作品,尽量鼓励他,这样容易让他对写作产生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升初语文文学常识积累:红楼梦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名著中含有很多的文学常识,下面小编收集了一些红楼梦中的文学常识,请大家认真阅读!

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3、《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4、《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

5、“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6、《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7、《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8、《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9、《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 )。

10、潇湘妃子指的是(林黛玉 ),蘅芜君指的是(薛宝钗)。

11、《红楼梦》中被人称为“病西施”的是(林黛玉)。

12、《红楼梦》中有诗“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指的是(贾宝玉)。

13、“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别指(林黛玉)、(薛宝钗)。

14、《红楼梦》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15、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_原应叹息_”之意。

16、《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写作方法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一)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换句话说,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价,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二)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从写作技巧的观点来评论它的优劣得失,看看它给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应用原文做导引,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我们可以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做为引导,然后发表见解。

(四)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

(五)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动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也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也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来写;更可以采用向老师或同学报告的方式来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动物作文的写作方法解读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一、描写外形样子和活动情况

1. 描写一种小动物,首先要描写它的外形样子,要仔细看它的头部、尾部、毛色、四肢 是什么样的,形状、特点、颜色是什么样的。如下面写小狗一段的话:

“星期天,我从姥姥家回来,在客车上,看到一个大姐姐用紫色的包拎着一只可爱的小黑狗。小黑狗头上长着一对像毛片片一样的三角形耳朵,软软的向下耷拉着,有趣极了。两只圆圆的黑眼睛不停地望着四周。圆圆的黑鼻头像个茸嘟嘟的小茸球。嘴巴紧紧地闭着,一声也不吭,多像一个不吵不闹的乖孩子啊! 我真喜欢这只趴在包里的小黑狗。”

2.然后再看它的生活习性又是什么样的,小动物怎样吃食啦,怎样游戏啦,怎样睡觉啦,把这些都要细致观察,具体地描写出来。

3.描写小动物的样子侧重于静态描写,描写小动物活动情况,侧重于动态描写。按照从静态到动态有条理,有层次地观察和描写,可以把小动物写得清楚、细致、感人。

二、要把喜爱之情写进作文里

作文是用我的手来写我的心。写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我们喜爱小动物,在描写它们的时候,也要把自

己喜爱的感情,用笔融合在字里行间。让读者一读文字,就能感受到我们的喜爱之情。

表达感情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具体地描写小动物的样子、外形,把自己的情感融在其间;有时候用简洁的语句直抒感情;有时候,把这两种方法交替使用。写法灵活,不拘一格。 描写一种小动物还应当注意:

1.要突出重点。描写一种小动物,也和写其他内容的作文一样,不能面面俱到,像“流水账”似的说个没完,一定要突出重点。有的可以侧重写小动物的外形样子,有的可以侧重写小动物的习性。无论怎样写,都要抓住典型,突出重点,具体描写。

2.要细致描写。描写任何一种小动物,都要细致描写,认真刻画。无论是写外形样子,还是写生活习性,都不能几笔带过,概括叙述。特别是在描写小动物生活习性时,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再现出小动物活动的情景,给人以“状物如在眼前”的感觉。

3.要条理清楚。描写一种小动物也和写其他作文一样,不能东一句,西一笔,缺乏章法。在动笔之前先想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再说什么。句与句之间怎样挂连,层与层之间怎样联系。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全篇文章怎样组合。把这些想好之后再动笔,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中语文写作方法初探论文

全文共 1979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语文的半边江山,我们都很重视它,也在不断地探讨提升其水平的方法。但就具体操作和实际效果来看,可谓各具千秋、难分伯仲。我也曾想过:语文的写作教学能不能总结出一种实际可运用的模式呢?现实告诉我,那是可能的。写作教学,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方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曾经走过的困惑之路

一、不知该让学生写些什么,临阵随便定一个题目让学生写。

平时总是觉得没有话题可供学生写,因为选个学生感兴趣又能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真的很难,即使选了一个觉得不错的话题给学生写,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又不合己意。快到写作课了,对写作的内容,没有预想的系统的构思,“临上轿了现包脚”,匆忙找几个话题,上网查查,有没有例文范文,有的话就用,没有的话就放弃另找。因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立意怎么写,所以就借助于网络,网络上怎么说的自己也跟着怎么立意、怎么讲评。

二、不知道作文该怎么指导。

大多数情况下是给学生一个话题接着就让学生写,而且因为按照课标要求,高中生45分钟要写600字,高考对作文的要求则是800字左右,所以学生每次正规作文练笔大约要60分钟。我上作文一般是两节连堂,这样带上课间一共是100分钟。全给学生觉得有些浪费,所以就在一开始的半个小时里进行点其他内容,然后再给学生六七十分钟的时间去写作,要求当堂上交。可想而知,当堂上交的往往只有少数。

这样的写作课,让我很疲惫,让学生很厌倦。我觉得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自己。想一想,老师疲于应付的课,学生又怎么会感兴趣呢?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学生感兴趣呢?于是一直想改变这种写作的窘态。

实际总结出的方法

一、写作要有系统性。

临时才确定话题的方式,使得学生完全没有规律可循,老师在讲解时也缺少连贯性与层次性,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写作是需要打好基础、逐步提高的。比如我们高一一般会先训练学生写记叙文,那我们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写“母亲”、“老师”、“同学”等等,分层次引导,学生水平才能逐步提高。我在实际教学时,在第一阶段会先让学生进行人物外貌的刻画,提前让学生细致全面地观察自己要写的人物,做好准备后再进行课堂限时练笔。这样学生课前有了一定的准备,课堂上也就不会再愁眉苦脸了,而且有了目标性,他们的作文写得也的确不错。接下来,我依次训练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刻画。学生逐步把握了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后,我再统一确定话题,让他们运用学过的所有方法来全方位刻画一个人物。就实际效果来看,比随意给个话题就让学生写要好很多。

二、写作方式多样化,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

新课改后我们语文一周才四节课,我们一般两周(有时还会更久)才上一次两节连堂的大作文课,仅仅依赖于此,作文是很难提高的,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要坚持随时随地练笔。学生们每天的生活可谓大同小异,可人是一个有情感的主体,每天的所思所想是不同的,而且有些奇思妙想会稍纵即逝,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及时地把这些“灵感”写下来。写的多了,思的多了,写作水平必有提高。鉴于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要求他们每周的周记必须写,而日记则可灵活处理。而且我对他们的这些随笔不做统一要求,字数、体裁都不限。可能有些老师会质疑:字数不限,那学生岂不偷懒,能少写就少写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发自内心、经过精心润色的一句话,也胜似搜肠刮肚、硬生生地凑起来的一篇文章。在这方面,我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学生的日记、周记,老师要定期批阅,并给出贴切的评价与修改意见,这是对学生比较有效的认可鼓励措施。

三、巧借新闻大事,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语文的课堂是需要激情的,作文课尤其如此。虽然我们的训练是系统性的,但偶尔我们也不妨变换方式,吊吊学生的胃口。现实生活中有利于我们语文学习的媒介其实很多,我们不一定非要局限于课本上的固定内容与要求。学生们每天只能在校园内过着比较封闭单一的生活,他们还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而外界每天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的一些有价值的新闻大事,其实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那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上拿出点时间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言,学生只有有了说的冲动,才会诉诸笔端,写出更好的文章。记得前段时间日本发生事件时,我便搜集了一些资料,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就这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开始,有些学生还有所顾忌,在几个学生的带领下,大家都放开了胆量,畅所欲言。结果本来准备用时十分钟的,到了二十分钟,学生的情绪依然高涨。于是,我临时调整教学计划,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自己说过的话写成文字,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体裁不限,字数不限。大多数学生当堂就把文章写完了,而且写作水平都高于平常的一般练笔。在这方面,也必须明确一点,口头的表达必须与笔头的落实相结合,效果才能显现。

未尽的路

写作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总结出的也只能算是不成熟的个例。语文各方面的教学都不能模式化、死板化,我们要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指导

全文共 7039 字

+ 加入清单

议论文写作是几种常见文体中要求较高的一种。下面语文迷网整理了一些写作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要求

英语议论文同中文议论文一样也是以议论的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阐述自己观点的一种文体。高中英语议论文是一种限制性的写作, 其论点、论据、论证都必须十分明确,学生必须结合题目要求来阐述相关观点。

议论文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1、引言段引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或明白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如提倡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2、主体段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推论、并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和类比法等进行论证,取得以理服人的效果。3、结论段可以用两三句话来结束文章,同时要注意重申论点,与引言段呼应,但不能照搬原话。务必做到论点明确、要点齐全、论证严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呼应。

二、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一)、审好题

人们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审题是写作的开始,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议论文写作也不例外。只有明确题目要求,确立观点,确定论证方法及全文段落安排,才可能成功写出一篇好的议论文。如果写偏了题,再精心的构思、再好的语言表达也是枉然。审题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判断议论文所属类型。英语议论文根据命题特点,从形式上来看可分为如下类型: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如:“轿车大量进入家庭后,对家庭、环境、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②“两者选一”的观点。如:“乘火车还是乘飞机”。③“我认为……”型,如:“你对课外阅读的看法”。④“怎样……(how to)”型,如:“怎样克服学习中碰到的困难”。⑤ 图表作文,通过阅读图表中的数字与项目得出一个结论或形成一种看法(杨家贵,2005)。二是确立该文的论点或作者须持的观点,以及支撑论点的道理和事实。三是确定全文所包括的要点。四是确定段落数及每段适用的连接词、过渡句,使文章连接紧凑、过渡自然、层次分明。五是选择全文主要时态及各段适用的其它时态。六是判断该文的格式,是书信还是短文。审题完毕,随即列出提纲。

二)、注重主题句的设置

主题句又叫中心句(topic sentence),是段落的论点,限制段落中议论的范围,是整个段落的纲领。主题句必须要正确,要明确表明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主题句在一篇百来字的议论文中好比“画龙点睛”,帮助作者分层次阐述自己的观点,让读者快速了解作者的观点。

1、确定主题句的位置

英语议论文的主题句宜设在段首第一句,这是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的。1)、主题句出现的位置有三种情况:①在段首,以便读者浏览主题句就可掌握文章的概要,这个位置适用于写提供信息或解释观点的段落;②在段末;③段中(高长梅,2000)。2)、英语民族的思维特点是常采用路标式(直线式)篇章结构,即主题句在段首。

2、写出好的主题句

好的主题句具有以下特点:①有一定的概括性,普遍性而不是罗列具体事实。②句意明确而不是模糊不着边际。③让人有话可写而不是给出无可辩驳的事实。④不以问题的方式出现,也不要同时表达两个以上的观点。笔者要求学生写了以下的主题句:

1)Staying up late is bad for our health.

2)The more cars, the better?

3)There are two reasons why some people are fascinated by Super Girls and two reasons why some dislike them.

4)Beijing is famous for the Great Wall, the Summer Palace, the Imperial Palace and other places of interest.

5)a. Tom i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b. Tom is a hard-work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

6)Living in small cities is better than living in big cities.

然后让学生对照主题句的特点,他们一致认为1)、5)b、6)为好的主题句。在实践和对比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写好的主题句,并且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收到较好效果,见以下实例(下段黑体部分是主题句)。

Everyone lives by selling something. For example, teachers live by selling knowledge, philosophers by selling wisdom and priests by selling spiritual comfort. Though it may be possible to measure the value of material goods in terms of money, i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calculate the true value of services which people perform for us. The conditions of society are such that skills have to be paid for in the same way that goods are paid for at a shop. Everyone has something to sell.

由此可见,好的主题句能帮助作者阐明观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作者围绕段落的中心论点,运用多种方法展开论证,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三)、用好连接词和过渡句

从行文需要出发选用恰当的连接词、过渡句可使整篇文章文句流畅,句意转换自然,同时使表达合乎逻辑,文章结构严谨。倘若一篇议论文的段落里不乏高级词汇和复杂语法结构,但缺少了连接词、过渡句的润色而不能从一个观点自然地过渡到另一个观点,或段落里的各论据(supporting sentence)连接松散,势必削弱论证的效果,就算不上一篇好的议论文。下面分别说明如何有效运用连接词与过渡句。

1、句与句的连接词

连接词通常由连词、副词、介词短语和插入语等充当。如何有效使用连接词,使句意连贯、紧凑,以体现文章良好的严密的论证逻辑?

2.段与段的过渡句

过渡句帮助作者展示文章的条理和层次。恰当运用过渡句能使表达锦上添花。当文章从一个层次转换到另一个层次,或由一段内容转入另一段内容时需要用过渡句。恰当有效的运用过渡句,效果明显(见下文,题目及要求略,黑体部分为过渡句)。

Wearing school uniform every day spreads an order over many schools. Is it good or bad for students? Different people, however,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is matter.

Some people say that it has a bad effect on developing students’ personal character. According to them, students are tired of wearing the same clothes every day, which is hard to tell who’s who. Furthermore, the cost of the school uniform is not low as many people think. With the bad quality, it’s not well worth the money.

However, as a popular saying goe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Others argue that it is good for students. In their opinion, wearing school uniform will prevent students from wasting so much money on clothes and the time on catching up with the fashion. In addition, it’s easy for the teachers to recognize the student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wearing school uniform every day is good for students.

In short, I firmly support the view that we should wear school uniform.(康珍,2005)

上文黑体部分综合体现了恰当、有效运用连接词和过渡句的最佳效果。全文行文流畅、衔接自然、条理清楚,浑然不觉作者是在套用各种连接词和过渡句。因此,非常有必要熟记一些常用典型的议论文过渡句,使议论文结构严谨,论点清楚,行文流畅。

1)引言段的常用过渡句

Recently we had a heated discussion on…, Opinions are various among different people.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question of …

They differ greatly in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

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views/opinions on this matter.

Although most people think… I believe…

此类过渡句能迅速引起读者注意,自然而然地引出全文要讨论的话题,或者开门见山地阐明文章的论点。

2)主体段的常用过渡句

Some may hold the view that… because… But others have a negative attitude. From their point of view…

Some people think that… While others believe…

Some people are for the idea of… because… But some people are against the idea of… because …

本文所指议论文的主体段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两段。通过正确使用过渡句,文章思路清晰,结构清楚,显示作者严谨思维,增强表达效果。

3)结论段的常用过渡句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totally 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that…

Therefore, it’s easy to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As a consequence/result, I firmly support the view that…

Taking all these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we may reach the conclusion that…

To sum up/in a word/in conclusion/in short/above all/in general/ generally speaking, I still hold the view that…

运用过渡句的提示作用进入结论段,作者或是重申论点,或是强调论点,以便加深读者对全文的了解和深刻认识。

英语议论文范文:

Should Examination Be Abolished (取消)?

The examination system has come to be the main theme (主题)of modern education. One should take an examination andsucceed in passing it before he could be admitted, promoted or graduated. As it plays so important a role in the realm of education (教育的领域) it is under much criticism (评论) as to its validity (有效性) . People who are in favour of it try to develop this system more; those who are against it believe that such a system should be abolished. Should examination be abolished? In my opinion it should be.

Many people think that an examination is the only means to test knowledge, but, in fact, that is not true. A few questions given in an examination could by no means cover the whole field of the subject. Thus those who are able to answer them may be the poorest of the students and yet happen to know just a few points about that subject.

Id like to say that,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examination system, students pay so much attention to gaining high marks, that they often forget the chief purpose of education. The so-called clever students devote (贡献) themselves to the study of textbooks only. They, of course, know nothing but the skeleton (梗概) of knowledge. The end and aim of education, however,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live. To do this, students must get themselves to do all kinds of training, physicalas well as mental. The present examination system has discouraged students from making such an attempt.

Moreover, since the students try so hard to put their lessons into memory in as short a time as possible, psychologically (心理上来看), they soon forget the whole subject as soon as the examination is over. Surely thi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wastes ever made in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Lastly, in order to get high marks, there is a great temptation (诱惑) for students to cheat (作弊) in an examination. Indeed, such a practice becomes the means to the end. They cheat their teachers, their parents and also themselves. Such a tendency would impair (损害) our moral standards (道德标准) .

Therefore, I am of the opinion, in conclusion, that the examination system should be abolishe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故乡作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怎样写故乡的作文?如何写自己的家乡?故乡是我们的根源,从未走远,一直就在脑海中若隐若现~小面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下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要写什么

1.写写家乡的风景。(这里的景包括春夏秋冬、风雨雪电等自然现象,江河湖海、山林原野等自然风光,还包括名胜古迹,游乐场所等人工建筑。)

如:春天,牛毛般的春雨过后,小草变绿了,柳树也发出了嫩芽,河岸上的冰雪也融化了,春风吹到脸上暖洋洋的。衡水的春天是温柔的……

2.写写家乡的物产。

如:我的家乡在衡水,每年的中秋节前后,就是苹果丰收的季节。家乡的苹果酸甜可口,我爱家乡的苹果。

3.写写对家乡的热爱。

如:做为一名衡水人,我感到很自豪、很骄傲,等我长大了一定要为衡水做点有用的事,让衡水变得更加美丽。

二、要怎么写

1.写景文: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相结合。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动点观察就是按移动的空间顺序观察景物。即人们常说的“移步换景”。动点观察常用于局部的描写,动点观察常用于整体的描写。)

如:周围的一切都披上了金纱。此时,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像一个个百宝箱,周围罩上了七彩的光芒。一排排整齐的琉璃瓦开始展现她艳丽的服饰,缩放她甜美幸福的笑容,家乡真美!(定点观察)

2.写物产文:抓住物产特点。

如:拾起一颗大杨梅,塞到嘴里,每一根刺溜滑地在嘴里舌头里翻转接触,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轻轻地咬下去,酸甜的汁水溢出来,顺着喉咙咽下去,沁人心脾,酸中带甜、甜里有酸的味道真让人回味无穷啊!

3.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积极展开联想和想象,尽量人格化地描写。

如:苹果树树高、枝繁、叶密,清明节过后,苹果宝宝吮吸了整个春天的甘露,长成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绿宝石。有的被枝叶遮挡了,有的则露出它们的小脑袋仿佛在示意人们去采摘它。

三、注意事项:

1、开头要交代清楚。

如写一次游玩所见,就要写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物、去观察了什么公园等,如果能在写写当时的心情,那就更好了。

如果直接写家乡某处景物的特点。开头就要交代自己的家乡是哪,家乡的什么最有特点。

2、中间具体写景物特点。景物1→景物2→景物3……

先交代观察点;抓住重点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不要忘记还可以描写人物的活动。

3、结尾: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赞美所描写的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辞职信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723 字

+ 加入清单

基本格式

格式:辞职申请通常由标题、称谓、正文、结语、署名与日期五部分构成。

It’s my great pleasure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improve our mutual understanding. During the three –year college study, I tried my best to learn all kinds of knowledge, and weigh the hard work of my teachers and myself; I have mastered English listening, speaking, writing and reading skills.

(一)标题

在申请书第一行正中写上申请书的名称。一般辞职申请书由事由和文种名共同构成,即以“辞职申请书”为标题。标题要醒目,字体稍大。

最后要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去选择这种规范的请辞的方式,但是,在结束一段工作经历的时候,尝试着写一份精彩的辞职报告递交上去。也许,自己会从中得到很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二)称呼

一 叙述对方对自己或本单位的帮助,一定要把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结果以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便于组织了解和群众学习。

要求在标题下一行顶格处写出接受辞职申请的单位组织或领导人的名称或姓名称呼,并在称呼后加冒号。

(三)正文

正文是申请书的主要部分,正文内容一般包括三部分。 首先要提出申请辞职的内容,开门见山让人一看便知。 其次申述提出申请的具体理由。该项内容要求将自己有关辞职的一一列举出来,但要注意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条分缕析使人一看便知。

最后要提出自己提出辞职申请的决心和个人的具体要求,希望领导解决的问题等。

(四)结尾

结尾要求写上表示敬意的话。如“此致——敬礼”等。

(五)落款

辞职申请的落款要求写上辞职人的姓名及提出辞职申请的具体日期。

写作要求

1.态度恳切、措辞委婉。

2.不要批评对方。

有时候就觉得自己是个高级打杂工,真的太杂了,杂到我现在已经搞不清楚我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我现在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前程也是一片迷茫。所以,我现在想休息一下,为自己的将来好好打算一下,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和人生。

3.含蓄性。

4.简洁性。

写作方法

第一段:写出辞职的心理(当然不一定是真的),你可以写一些客套的句子。例如: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我打算辞掉目前所从事的职位……,或者:因家中变故,我打算申请辞去我现在的工作。因此整个第一段可以这么写:

尊敬的人力资源经理:

您好!

表现个人特色。求职的信件要具个人特色、亲切且能体现出专业水平。切不可过于随意,也不能拘泥于格式——商业信函应该是一种既正式、又非正式的文体。句子结构和长度应富于变化,使阅信人总保持兴趣。内容、语气、用词的选择和对希望的表达要积极,应该充分显示出你是一个乐观、有责任心、有创造力和通情达理的人。

经过深思熟虑地思考,我决定辞去我目前在公司所担任的职位,我知道这对于您来说,是非常难以作决定的事情。

第二段:说明您自己考虑的辞职的时间(尽管您提出辞职经公司同意后,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将按照固定的离职日程办理离职手续,但这样说并不是画蛇添足,大多数情况下,你都能够争取到提早离开的时间)。

例如:

我考虑在此辞呈递交之后的2—4周内离开公司,这样您将有时间去寻找适合人选,来填补因我离职而造成的空缺,同时我也能够协助您对新人进行入职培训,使他尽快熟悉工作。另外,如果您觉得我在某个时间段内离职比较适合,不妨给我个建议或尽早告知我。

第三段:说明您在这个公司里的经验积累,尽可能地去赞扬公司对您的栽培(不论您有多么大的委屈和气愤,都不应该在辞职信里表露)。

例如: 我非常重视我在“……公司”内的这段经历,也很荣幸自己成为过“……公司”的一员,我确信我在“……公司”里的这段经历和经验,将为我今后的职业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利益。

最后,请务必使用亲笔签名,而且签名要尽量刚劲,并写好日期。

其他能力和爱好,即Interests&Skills,这一项里面的Skills有很多含义,比如说你的语言能力,第二外语语言能力,计算机能力,计算机语言能力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作文写作的方法指导

全文共 6088 字

+ 加入清单

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是一件难事。这不是学生的错,如何帮学生克服写作文的难关了,是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下面是小学作文写作的方法指导,欢迎查阅!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 动作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 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二、怎样写事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三、怎样写景

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个重要类型。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景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景物指提供人观赏的风景、建筑等;广义的景物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自然环境和身会环境。换句话说,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区别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有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背景介绍、环境描写,但它们在文章中不是主要内容,是为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为渲染气氛服务的。同理,写景记叙文里也有写人叙事的内容,但都是为写景服务的。

其次,写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感情抒发表达出来的。作者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即所谓直抒胸臆,也可以通过写景表达出来,即所谓寓请于景;还可以在景物描写中蕴涵自己的主观感受,即所谓情景交融。要注意景物描写必须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无目的地写景。

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五、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蛛蛛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 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六、怎样写游记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和游览区欣赏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将游览时看到的景物,所听到的声音,所产生的联想,所获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游记。写游记有如下一些要求。

(一)写游记必须写清游踪

要记住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每个地方的名称,以及每个地方的方位。这样读者才能搞清楚你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才能确定你所要描述的景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特征,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同时,也使文章福有条理,层次清晰。

(二)要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基础。游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观察。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看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是怎样的,静态下什么样,动态下又是什么样,等等。只有这样,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才多,才便于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来。另外,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近及远,又远到近;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或从中间到两边,从两边到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这样顺序去观察,彩绘全面,描写时彩绘有条理。

(三)要做记录

学生游览的时候,看的东西多,去的地方也比较广,一时很难记住,就是当时记住了,过后也难免遗忘,不利于组织作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游览时要求学生带上笔和本,边观察、边记录,随看随记,就不会忘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便于选择。另外,公园和修蓝区的有些景物带有介绍。例如,辞经管是何时建造的,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占地面积是多少,包含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等等。这些资料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作文时的宝贵材料,应该要学生记录下来。 在游览之后,要求学生及时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和记录的材料整理归类,看看哪些是属于作文需要的材料,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做到心中有书,为下一步作文做好准备工作。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表格整理材料。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写作方式的方法有哪些呢

全文共 5061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作家,就是比起其他人,写作对他们来说更难的那种人。——托马斯?曼

第一次读到托马斯?曼(注1)的这句话,我有些迟疑,因为我不确定我理解的就是作者的本意。后来,却逐渐有些明白了:托马斯?曼说的是作家(注2)的专业性问题。

要成为一名作家最重要的是两点:富有热情的创作冲动和相对专业的创作技巧。

一、我们为什么写小说?是因为我们有创作有表达的冲动!

我们必须承认,这世界上有所谓的“天才”一说,哪一行哪一业都有,不仅仅是写小说。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世界上写小说的人们,绝大多数都希望或者认为自己是天才。

但大家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大家幻想自己是天才,无非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不需要有饱满的热情,不需要强烈的冲动,不需要激动的难以入睡,随便扯点东西就敢写;第二,不需要积累素材,不需要辛苦构思,不需要学习磨练技巧,随便写写就能红。 那么大家看到了么?对天才的幻想,恰恰是摧毁我们“作家梦”的元凶。

即便是天才,那也只是个结果。也就是说,他第一次写小说就红遍大江南北,地球内外,比如JK罗琳。但是,假如你把这些天才们的过往经历查探一遍,你会发现,他们未写之时,并未放弃思考,一直在为写作小说积累素材,也许在他们的意识里,这小说已经磨砺了千百万遍,呼之欲出。真正的创作过程,并不是从你提起笔那一刻开始的,在那更久远的从前,你的人生就已经在为此做准备。不少成名作家都说:我要创作的故事已经在那里了,我只不过是把它写出来而已(JK罗琳说《哈利波特》的灵感来源于一次乘火车的经历,而书里面的人物都来源于她的身边,赫敏甚至带有她自己的影子)。

我和几个熟悉的作者聊天说:你们想想,你现在写网文并不是突发奇想,至少从十年前就已经种下了这枚兴趣的种子。当你们拿起第一本课外书,开始勾画那个属于自己的迷幻天空的时候,就注定了今天你们选择网文这一行。

我们写小说故事的时候注重因果律,其实对我们自己来说,也一样在遵循因果律。过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逐渐在改变我们的选择。所以,当你提起笔,一炮而红时,你会明白:过去的淡没有白扯,过去的天没有白聊,过去的闲书没有白看。

如果你并不喜欢讲故事给别人听,并不喜欢写作,写作并不让你感到兴奋、开心,只是因为要赚钱而来写商业小说,那么,我劝你早点放弃,因为要赚钱的话,有千万种办法比写小说更轻松。

虽然我们写的是商业小说,有各种规律、套路可以遵循,甚至仅靠模仿就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小说,但我们一定要明白:写作真的是有门槛的,除了专业性之外,创作的冲动同样重要。文学天堂的大门,只为那些爱好写作的人而开。

因为我想写,因为我想讲故事给你们听,因为我想把我胸中的世界分享给你们,这就是文学的冲动!

二、网络文学同样需要理论研究,网文作者同样需要学习创作技巧!

网络文学也是文学,它为整个文学市场带来两个巨大的改变:

从创作上,它通过降低创作和发表的门槛,带来了一个数百万人的写作市场;

从阅读上,它通过长篇连载的玄幻、言情等通俗文学满足了超过两亿国人的娱乐需求。

在网络文学诞生之前,作品“发表”是极为不易的。作者通过向杂志、出版社主动投稿来实现自己的出版梦想,编辑通过对投稿的细读来挑选作品,并通过指导、包装作者,编辑、修缮作品来实现自己对内容质量的控制。在这样的二元结构里,能成功出版刊发的作品是极为有限的,往往出版一部书背后会有上百篇投稿被拒绝,从此不被人知晓。

网络文学的发展给沉闷的文学市场带来了雷鸣雨暴,依靠互联网的奇迹般拓展,崭新的运营模式建立起来,上亿的读者,几百万的创作者蜂拥而入,把整个文学市场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时优秀作品辈出,众多作者实现了“创作改变人生”,成为百万、千万富翁。 网络文学的兴起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传统的文学市场,更看重严肃文学,对通俗文学市场做的不够好,在评奖和引导方面都更偏向于严肃文学或者说是纯文学,对小说的娱乐性看的不够。另外编审制度也比较严格,很多没有经验的创作者都被挡在了发表的门槛之外,从而缺少读者支持。而世纪初互联网的兴起,为网络文学的爆发提供了很好的外在条件,大规模复制和热点传播都成为了可能。当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比较低的发表门槛,依靠庞大的作者基数,依靠点击率的筛选方式,迅速形成传播热点,一大批网文的代表作开始迅速流行。

我们知道基数大,人多了,NB的人就会多,我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作者因为网络文学这套自动的筛选走向成功,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网络让成千上万的人实现了写作梦,但发表并不意味着成功,发表仅仅意味着你向出版社、杂志社完成了投稿。如果这就让你已经满足,那么你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创作者。请记住:永远不要对自己满足,假如你真的要迈入写作的殿堂的话。

关于文学殿堂,这里多说一句:我们认为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只是一种文学概念的划分,供研究之用,但对市场而言并没有任何意义,自然也就没有什么高下之分。比如《红楼梦》,现在各种赞誉,但其实在当时只是一本通俗小说罢了。不要在文学里划分阶层,那是政治,属于小说的只有一个标准:故事好不好看。

故事好不好看,靠什么来评定?批评家有批评家的角度,大众有大众的角度,这些角度是可以被罗列的,之后做文艺理论的时候,我们会提及。现在,我们先来解决更前臵的问题:

好看的故事从何而来?

答案是:从作者们的脑袋里来!

我们看到了有些作者天资聪颖,未经任何学习和指导一开始写作就大红大紫,我们也看到绝大多数作者不得其门而入,甚至连基本的故事结构都会出问题,想找人帮助都找不到。我们赞叹那些成功者,希望他们能一直成功,能从自发创作到自觉创作;我们也必须时刻关注那些亟待帮助的新人,因为网络文学的发展太快,变化太多,而传统的文学院模式还来不及对其进行现象总结、分析,最终形成理论对学生进行指导。

必须承认,目前网络小说的理论研究还跟不上行业的发展,跟不上作者的创作水平,这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知道发展中的问题一定可以通过发展来解决。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网络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比较危险的倾向:

第一种是妄自尊大。认为网文是独一无二的,感觉老子天下第一,谁都不放在眼里,作者感觉没谁能指导我,只要读者喜欢,写什么都无所谓,反正就是卖个商品,包子做的再难吃,只要有人买就是好包子。这种说法不但在很多满怀壮志的新人作者、甚至在部分成名作者群体里都有一定的市场;

第二种是妄自菲薄。作品不红,没有人看,立刻把自己贬低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到处求医问药,甚至开始否定网文,跟着某些时代的落伍者开始鼓吹网文“毒草”论、“垃圾”论。

这都不是正确的态度。

实话说,网文的源创新并不多,更多的是微创新。现在大行其道的类型小说也好,令人眼前一亮的各种新颖设定也好,在整个大的艺术形式里都不新鲜,都找的到源头。网文的好处在于开放、宽容,所以可以大量借用以往的文学乃至其他艺术形式:比如网游、魔幻电影、动漫、美、日、韩、TVB等电视剧的元素,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网络小说文化,反过来对其他文学样式进行影响,这是我看到最欣喜的一面,鲜明的体现了网络特色。

所以,我们完全没必要妄自尊大,也没必要妄自菲薄。

我一贯强调要研究网络文学本身,不仅研究文本,研究现象,更需要研究文艺创作理论,真正的把好作品发掘出来,推广出来,总结经验,创造条件,帮助作者把好故事讲好。

作者知道的越多,就对写作本身敬畏的越多。写的越多,就越发觉出自己的无力与浅薄。真正在写作上入门的人才会知道学无止境,写无止境,最终才会不断进步,创作出一部部的精品力作。

三、网络文学作者怎样提高创作技巧?

网络文学的创作者需要注意的是两个问题:

1, 先要有好故事;

2, 要把故事讲好;

第一个问题,主要靠作者自身去积累、去沉淀、去发现、去观感世界、去表达爱与正义等等,但是好的故事并不仅仅就是个构思,它需要完整的世界、环境、人物、故事情节、矛盾冲突等等。打个比方,你的灵光一闪那仅仅就是个创意的源头,想成为大江大河还早着呢。仍然以JK罗琳举例,她在火车站看到哈利波特那样形象的一个小巫师,从而激发了她创作的灵感。但大家很清楚一个鲜明的形象并不足以让整个故事大红于世界。当她构想出这样一个戴眼镜的小巫师对抗最邪恶的伏地魔,并且最终胜利的时候,才算有个故事的影子。

第二个问题,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把好故事变成“现实”

举个例子来说:《白蛇传》是个好故事,因为不好它就没办法流传千年。在千年的演绎过程中,各种曲折离奇的故事纷纷加入进来,让一个简单的白蛇报恩故事变成了可以讲三天两夜的故事,有了小青,有了许仕林,有了水漫金山,有了小螃蟹里的老法海,有了雷峰塔的倒掉,有了儿子救母(这个是传统故事的典型,比如二郎神和他侄子沉香都是一样的模子)。

我想,没有一个行业是不需要进行专业学习的,如果上手特别容易,还不需要长期学习依然能保持竞争力,那只能说明行业要么还处于草莽期,要么处于衰败期。

在那些成熟的行业里,学习是最基本的要求。假如你要演奏小提琴,你肯定不会自己摸索着先拉起来再说;假如你想成为一名演员,你一定要先去想办法积累一些专业技能;假如你想成为一名编剧,不可能连编剧的常识、剧本的写法都不知道。在写作上,你同样也需要了解写作的常识,需要通过系统一点的学习来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网络小说写作指南》就是这样的一部教程。它的写作目的就是教会那些刚进入网文行业,并没有太多文学基础的新手怎样写小说。当然它也并不排斥那些已经具备一些创作经验的作者,因为实际上太多的人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红的,自然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失败的。

但凡是教程,必然要有一以贯之的行文逻辑、始终如一的培训理念,能成系统的论证和叙述,那么它的创作必然不是像《网络文学新人指南》那样的随笔式、栏目式写作,有感而发,因人而发,因事而发。

在这部作品里,我的写作纲要大致是这样的:

首先分上下部:

上部主要是理论方面,命名为“故事”。包括故事构思、人物、结构、场景、对话等。希望籍此让大家明白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好故事具有哪些要素,成功的作品为何成功,失败的作品为何失败,那么大家就能从理论的高度进行自筛自选,自我判断。这就是理论的力量,当你完全掌握了以后,就知道自己有多么强大。

下部主要是实践方面,命名为“写作”。包括类型、用户分析、写作手法等内容。通过这部分的讲解,相信大家会对网络小说的理解上一个台阶。至少你会说“哇哦,小说居然还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分析,去入手”,如果你有这样的感悟并且立刻感觉到有提高,那么我的写作就非常的有价值了。

在我看来,这本教程的诞生和作者创作作品是同样的过程,同样需要进行构思、需要进行用户分析,同样要有创作日程表和时间安排,需要投入比以往更大的精力,而为了大量掌握文本,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阅读,按照现在的计划,大约会读300部左右涉及到30个类型的典型作品,并且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笔记。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对我来说,目前在中文在线和17K小说网都承担比较重要的管理工作,所以时间上肯定会比较吃紧。但是,看大家的意愿了,如果你们需要这样一部教程,并且急迫的需要它,那么我会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写作。

这样的一部作品,肯定不会一挥而就,很大可能是会反复修订。那么在接下来三年时间里,就需要大家经常重看了。我会在作品相关里加一篇修订时间表,如果哪一部分被修订了,大家随时可以知道。

好吧。我知道这样一部教程,并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最后感谢将在未来的日子里对我提供各种帮助的人们。到后记的时候,就知道他们是谁了。

PS:前言之所以命名为“必看”,并非是无可命题或者哗众取宠,而是认为:前言代表了我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和创作意图,我知道现在的创作者们更追求更快的成功路径,往往对“戏肉”更关注,对各种创作秘笈更关注,但其实我想说的是:创作有方法,无捷径。

注1:托马斯?曼,德国作家。 1924年长篇小说《魔山》的发表,使作家誉满全球。因《布登勃洛克一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注2:网络文学的写作者们往往用“写手”这个词来称呼自己,用以区别传统的“作家”,“写手”从草根而来,在网络兴起,说着亲切,看着舒服,大家也没有不适感。不过我认为:网络是开放的,自由的,在网络上想写谁都可以写,所以称呼自己“写手”或者“写作者”没什么不妥。但如果要以此为生,并且准备长期写下去,请尽量接受“作家”或者“网络作家”这个称谓。因为这是你对自己的定位,至于原因,本书后面会讲。也许短期内你还不会认可,甚至有些排斥,但你要明白,从你决定走“小说写作”这条路的时候,你和那些随便写写的人就真的不同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