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了解到的鲁迅作文【最新20篇】

浏览

7364

作文

1000

关于鲁迅的作文700字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曾于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一文,随即国内便引起了巨大轰动,文学界似乎也开启了新方式。可是,前世文人发表如此多的文章,为何鲁迅先生后来可得如此高成就?为何他的文章可得如此多人关注与称赞?那便是因为:他在人人说假话的年代,却说了真话。

有很多人都将鲁迅当做自己的偶像,我恰巧也是。但又与现代“偶像”不大一样,我们追求的更多是鲁迅先生的那种精神与他所散发出的魅力。鲁迅先生贪精神食粮,我们也正像他一样,贪他的精神食粮。

于是,便有人说:“你若觉得迷茫,不妨读读鲁迅”。的确也是,鲁迅先生的每一篇文章,每读一遍都能让人有新的体会,他的语言也不像其他大文豪一般故作深奥,他更提倡“懂”,他的语言从来都是幽默风趣,且又正义无畏,他爱为这世间受尽不如意的人打抱不平。他也曾评价郭沫若道:“远看是狗,近看原来是郭沫若。”

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正是封建剥削的年代,官僚地主们自是与旧中国的清政府一同腐败,而鲁迅先生又怎会同流合污?他不愿像其他人一般活的浑浑噩噩,他即使在那样的年代也要活的明白。他弃医从文,提倡实业救国,他看事情很明白。他也很明白,他要救,他要救国,要救这些昏昏沉沉的民众,要打开他们思想的闸门。

古人都说:“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鲁迅先生从小上私塾,是受过教育的人,自是明白这种习俗在以前是有多重要。那么,可想而知,当他剪掉具有封建专制和传统压迫的辫子时,是下了多大的决心。也是从那时起,他正式踏上了救国之路。是什么在支持鲁迅先生呢?我想,是他心中希望中国不再落后的那份愿望,是他希望愿望变为现实的那种强烈的爱国心。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他的精神也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我认为臧克家的一句话便是用来形容鲁迅先生的:“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我们的中华源远流长,他是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有关鲁迅的名言警句集锦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1、中国人有一种矛盾思想,即是:要子孙生存,而自己也想活得长久,永远不死;及至知道没法可想,非死不可了,却希望自己的尸身永远不腐烂。

2、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3、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4、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难,固然能使人无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无结果。

5、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6、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7、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8、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9、革命是痛苦,其中也必然混有污秽和血,决不是如诗人所想象的那般有趣,那般完美;革命尤其是现实的故事,需要各种卑贱的,麻烦的工作,决不如诗人想象的那般浪漫;革命当然有破坏,然而更需要建设,破坏是痛快的,但建设却是麻烦的事。所以对于革命抱着浪漫谛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进行,便容易失望。

10、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11、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

12、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转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

13、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14、二十多年前,都说朱元璋(明太祖)是民族的革命者,其实是并不然的,他做了皇帝以后,称蒙古为「大元」,杀汉人比蒙古人还厉害。

1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6、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17、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图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

18、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9、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

20、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

[有关鲁迅名言警句集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作文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全文共 2439 字

+ 加入清单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

先生一生热爱祖国母亲,面对外辱“没有丝毫奴颜媚骨”(毛泽东语),倾其一生的精力为民族的觉悟和精神的改造奋斗打拼;或“郁郁独行”如“过客”(《野草/过客》),或“荷戟彷徨”如“斗士”(《彷徨/卷首诗》);先生执着自己的理想,直面惨淡的人生,在依稀微茫的血色中而奋然前行(《纪念刘和珍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掷地做金石声的自白,即使是在今天,又有哪一个具备起码良知的国人不为之动容?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非常坚强勇敢的人。

他像马克思一样的把普罗米修斯当着自己的道德偶像,宁愿冒着巨大的个人危难,而“盗天火给人间”;先生在“风雨如磐”的“故园”,像一棵独立支持的大树,并不在乎腹背的受敌;面对着无边的黑暗,和做着各种鬼脸的妖魔,他的回答就是用他的一支“金不换”,一再地“举起了投枪”还有“匕首”(《野草》)。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高尚的人。先生反抗着,并且肩负着广博的社会和人生的责任--他“肩着黑暗的闸门”,放青年人到光明的地方去(《坟》);心胸装着对每一位“弱者和幼小者”的博爱,包括对家人,对“黄包车夫”,和对每一个到书店里购买他的书的读者--他写到:每一块带着读者“体温的铜板”,都像“烙铁一样灸烫着”自己的心(《且介亭杂文》)。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先生没有很高且完全的学历,也不是学文史哲的科班出身,但是他却成为一代文学巨匠思想泰斗;靠的就是勤奋和努力--他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天才,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用来读与写罢了。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严格要求的人。先生没有私敌,对自己的敌手严厉,至死奉行“一个也不宽恕”的政策;但对自己也非常严格。他说“解剖自己严于解剖别人”。

他敢于在文章中说出自己皮袍裹着的“小”字,虚心向“引车卖浆者流”认输,敢于忏悔并“幡然自新”(《一件小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先生一生恪守的座右铭。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真实不假的人。 先生敢怒、敢爱、敢恨、敢骂、敢笑。不做欺心之事:不弃对前妻朱安的道义责任,更爱红颜知己许广平;呵护小弟周建人有加,而对不肖的二弟周作人强忍决裂之痛;既敢于理性的分析和呼吁社会对于妇女解放的关注(贯穿于于早期的大量文字),又大胆地感性地指出个别女人的邪恶(见于晚期的杂文《阿金》),修正自己对于女性的偏颇的看法;既痛斥作威作福的“洋大人”和“假洋鬼子”、“西崽”,也真挚地感念跨洋的老师藤野先生的恩情。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善于创新和继承的人。 杂文文体在他手中再生;小说史经他亲手开创;故事新编由他立体;短篇小说从斯得以成熟;散文诗体为他所立法;鲁迅的书法也是一绝。“旷世文章属阿Q”(郭沫若语)。

实践已经证明:先生是我们伟大民族新文化的创造者和旧文化的继承者。他的十六卷集的创作,和十卷集的翻译,以及他的浩瀚的手稿挡案,是我们民族二十世纪文化和思想的百科全书,也是我们后人永远探索的不尽的宝藏。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鲁迅的道德文章是我们民族的精魂,后世师法的高标。 我不敢说自己读懂了鲁迅,但我至少敢说忘掉了鲁迅的时代就是一个该灭亡的时代。我一直觉得,在近现代的作家中,只有鲁迅还算一个值得一提的作家。 有人说如果不是因为考试等因素,没有人会将鲁迅的杂文读上四五遍,可我已经记不清读过多少遍了,至今还在读着,而且必将永远地读下去。每次阅读,总有感悟,我不知道我读懂了多少,只知道我一次比一次懂得多。而且每次,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不是矫情,不是做作,而是真的和鲁迅,我眼中最伟大的作者交流。

曾在《书屋》中看到这样的文章,是陈村的《看先生骂人》。陈村这样说:"说起来没出息,我最要看的是先生的骂人文章。鲁迅的骂人,从来一语中的,花样百出,无人能及。 再看郭沫若等人的骂,骂了半天说不到痛处,真叫人急死。"源于骂人,鲁迅也着实被骂过,有把鲁迅比作老女人的,封建余孽的,是二重的反革命的人物,不得志的法西斯谛,说他被共产党屈服的,说他的文章渗有毒汁,散布妖言的,说他愿作汉奸的。轻些的说他自以为著名文豪,卖狗皮膏药,平常一些的说是我们敬爱的鲁迅先生老了……诸如此类种种。可不知为什么,再多的谩骂,也不曾令我放弃过对鲁迅先生的喜爱。 恐怕先生的伟大也在于此吧!在那么多的攻击非难和陷害面前,他坦然地活着,不肯改变自己。人其实很容易受别人的暗示,活着活着就活到了别人的陷阱里。然而先生没有。他强词但不夺理,不为骂人而骂人。骂人是容易学的,但骂完别人依然说人话过着人的生活就不容易了。这就是鲁迅的不同。 但是有人宁愿看林语堂,看余秋雨,看张爱玲,也不愿看鲁迅,为的是讨厌那种压抑的气氛,那种积血的悲哀。记得丰子恺有幅漫画,名字叫"一肩担尽古今愁"。我总觉得,那就好像鲁迅先生,也只有先生,才配得上这样的名字。先生是一座凝聚的大山,他托起的是民族,而不是个人的名利,或是写作的乐趣。

只有读鲁迅,才知道我们提高国民素质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也只有读鲁迅,才会了解,国民的劣根性竟是如此的严重。鲁迅留下的不是几篇好文章,他留下的绝不是文章那么单纯,他留下的是一笔无穷的财富。他被誉为"民族魂",我觉得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 鲁迅好像并没有为自己活着,这是种伟大,是一种至今还没有任何人可以比拟的伟大。他远可以悠闲地作着他的散文,这样,不至使自己的生命受到任何的威胁,又可以安然地享受着作家的虚名;而且,从长远来看,散文的生命力远比杂文的久。然而先生没有,他的杂文短小、精悍,却切中要害,每次都让那些拼命掩饰的面具无情地滑落。他不讲任何的情面,只要是对人们有害的,他决不会放过。哪怕是他以前的好友,这一点,正是他人格的伟大。现在的作者,总是谨小慎微,怕得罪了哪个达官要人,给自己带来祸端。

鲁迅很傻,却似一种近于神圣的傻。 我喜爱鲁迅,佩服鲁迅。忘记了鲁迅的时代,我只有深深的忧虑。

[作文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1403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名言警句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鲁迅说,许广平载于《欣慰的纪念》)

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选自《故乡》)

5、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6、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8、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9、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0、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1、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12、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13、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14、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5、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16、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鲁迅(3张)

17、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8、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9、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20、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21、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22、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23、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24、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25、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26、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27、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28、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29、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30、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记念刘和珍君)

31、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32、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33、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34、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35、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36、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37、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38、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39、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40、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41、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42、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43、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44、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45、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46、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47、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48、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49、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50、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颜黎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所认识的鲁迅

全文共 3170 字

+ 加入清单

我所认识鲁迅先生,是从他的著作中见到的,我没有与他会过面。当鲁迅先生创造出阿Q的时候,我还没想到到文艺界来作一名小卒,所以就没有访问 求教的机会与动机。及至先生住沪,我又不喜到上海去,故又难得相见。四年前的初秋,我到上海,朋友们约我吃饭,也约先生来谈谈。可是,先生的信须由一家书 店转递;他第二天派人送来信,说:昨天的信送到的太晚了。我匆匆北返,二年的工夫没能再到上海,与先生见面的机会遂永远失掉!

在一本什么文学史中(书名与著者都想不起来了),有大意是这样的一句话:"鲁迅自成一家,后起摹拟者有老舍等人。"这话说得对,也不对。不对,因为我是 读了些英国的文艺之后,才决定也来试试自己的笔,狄更斯是我在那时候最爱读的,下至于乌德豪司①与哲扣布②也都使我欣喜。这就难怪我一拿笔,便向幽默这边 滑下来了。对,因为象阿Q那样的作品,后起的作家们简直没法不受他的影响;即使在文学与思想上不便去摹仿,可是至少也要得到一些启示与灵感。它的影响是普 遍的。一个后起的作家,尽管说他有他自己的创作的路子,可是他良心上必定承认他欠鲁迅先生一笔债。鲁迅先生的短文与小说才真使新文艺站住了脚,能与旧文艺 对抗。这样,有人说我是"鲁迅派",我当然不愿承认,可是决不肯昧着良心否认阿Q的作者的伟大,与其作品的影响的普遍。 我没见过鲁迅先生,只能就着他的著作去认识他,可是现在手中连一本书也没有!不能引证什么了,凭他所给我的印象来作这篇纪念文字吧。这当然不会精密,容或 还有很大的错误,可是一个人的著作能给读者以极强极深的印象,即使其中有不尽妥确之处,是多么不容易呢!看了泰山的人,不一定就认识泰山,但是泰山的高伟 是他毕生所不能忘记的,他所看错的几点,并无害于泰山的伟大。

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 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的赞词。学问渊博并不见得必是幸福。有的人,正因其渊博,博览群籍,出经入史,所以他反倒不敢道出自己的意见与主张,而取着述而不 作的态度。这种人好象博物院的看守者,只能保守,而无所施展。有的人,因为对某种学问或艺术的精究博览,就慢慢的摆出学者的架子,把自己所知的那些视为研 究的至上品,此外别无他物,值得探讨,自己的心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假若他也喜创作的话,他必是从他所阅览过的作品中,求字字句句有出处,有根据; 他"作"而不"创"。他牺牲在研究中,而且牺牲得冤枉。让我们看看鲁迅先生吧。在文艺上,他博通古今中外,可是这些学问并没把他吓住。他写古文古诗写得极 好,可并不尊唐或崇汉,把自己放在某派某宗里去,以自尊自限。古体的东西他能作,新的文艺无论在理论上与实验上,他又都站在最前面;他不以对旧物的探索而 阻碍对新物的创造。他对什么都有研究的趣味,而永远不被任何东西迷住心。他随时研究,随时判断。他的判断力使他无论对旧学问或新知识都敢说话。他的话,不 是学究的掉书袋,而是准确的指示给人们以继续研讨的道路。

学问比他更渊博的,以前有过,以后还有;象他这样把一时代治学的方法都抓 住,左右逢源的随时随事都立在领导的地位,恐怕一个世纪也难见到一两位吧。吸收了五四运动的"从新估价"的精神,他疑古反古,把每时代的东西还给每时代。 博览了东西洋的文艺,他从事翻译与创作。他疑古,他也首创,他能写极好的古体诗文,也热烈的拥护新文艺,并且牵引着它前进。他是这一时代的纪念碑。在文艺 上,事事他关心,事事他有很高的成就。天才比他小一点的,努力比他少一点的,只能循着一条路线前进,或精于古,或专于新;他却象十字路口的警察,指挥着全 部交通。在某一点上,有人能突破他的纪录,可是有谁敢和他比比"全能"比赛呢!

也许有人会说:在文艺理论方面,鲁迅先生只尽了介绍的 责任,并未曾建设出他自己的有系统的学说;而且所介绍的也显着杂乱不纯。假若这话是对的,就请想想看吧,批判别人的时候,不是往往忘却别人的努力,而老嫌 人家作得不够吗?设若能看到这一点,我们不是应当看看自己,我们自己假如也把研究、创作、翻译,同时并作,象鲁迅先生那样,我们的成绩又能有多少呢?我们 就是对于一位圣人,也应不客气的批评,可是我们也应当晓得批评不仅是发威,而是于批评中,取得被批评者的最良最崇高的精神,以自策自励。鲁迅先生能于整理 国故而外,去介绍,去翻译,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事。一个人的精力与天才永远不能完全与他的志愿与计划相配合,人生最大的苦痛啊!只有明知这苦痛是越来越 深,而杀上前去,以身殉志的,才是英雄。鲁迅先生的精神便是永远不屈不挠,不自满,不自馁。鲁迅先生的精神能以不死,那就靠后起者也能死而后已的继续努 力。抓住一位英雄的弱点以开心自慰,既无损于英雄,又无益于自己,何苦来呢!

还有人也许说,鲁迅先生的后期著作,只是一些小品文,未免可惜, 假若他能闭户写作,不问外面的事,也许能写出比阿Q更伟大的东西,岂不更好? 是的,鲁迅先生也许能那样的写出更伟大的作品。可是,那就不成其为鲁迅先生了。希望鲁迅先生去专心著作的人,虽然用着惋惜的语调,可是心中实在暗暗的不满 意!不满意他因爱护青年,帮忙青年,而用去许多时间;不满意他因好管闲事而浪费了许多笔墨。

我不晓得假若鲁迅先生关上屋门,立志写伟大的作品,能够有什么贡献;我不喜猜想。

我却准知道鲁迅先生的爱护青年与好管闲事是值得钦佩的事,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他有奋斗的怒火,去管闲事。是的,先生的爱护青年,有时候近于溺 爱了;可是佛连一个蚂蚁也爱呢!母亲的伟大往往使她溺爱儿女;这只有母亲自己晓得其中的意义,旁观者只能表示惋惜与不满,因为旁观者不是母亲,也就代替不 了母亲,明白不了母亲,自己不是母亲,没有慈心,觉得青年们都应该严加管束,把青年们管束得象羊羔一样老实,长者才可逍遥自在的为所欲为。为长者计,这实 在是不错的办法。可是,青年呢?长者的聪明往往把"将来"带到自己的棺材里去,青年成了殉葬者。鲁迅先生不是这样的长者,他宁可少写些文章,而替青年们看 稿子;他宁可少享受一些,而替青年们掏钱印书,他提拔青年,因为他不肯只为自己的不朽,而把青年们活埋了。这也许是很傻的事吧?可是最智慧的人似乎都有点 傻气。

至于爱管闲事,的确使鲁迅先生得罪了不少的人。他的不留情的讽刺讥骂,实在使长者们难堪,因此也就要不得。中国人不会愤怒,也 不喜别人挂火,而鲁迅先生却是最会挂火的人。假若他活到今日,我想他必不会老老实实的住在上海,而必定用他的笔时时刺着那些不会怒,不肯牺牲的人们的心。 在长者们,也许暗中说句:"幸而那个家伙死了。"可是,我们上哪里去找另一个鲁迅呢?我们自惭;自惭假若没有多少用处,让我们在纪念鲁迅先生的时候,挺起 我们的胸来吧! 只写了些小品文吗?据我看,鲁迅先生的最大成就便是小品文。我敢说,他的学问限制不了后起者的更进一步,他的小说也拦不住后起者的猛进直前。小品文,在五 十年内恐怕没有第二把手,来与他争光。他会怒,越怒,文字越好。文字容易摹仿,怒火可是不易借来。

他的旧学问好,新知识广博,他能由 旧而新,随手拾掇极精确的字与词,得到惊人的效果。 你只能摘用他所用过的,而不易象他那样把新旧的工具都搬来应用,用创造的能力把古今的距离缩短,而成为他独有的东西。他长于古文古诗,又博览东西的文艺, 所以他会把最简单的言语(中国话),调动得(极难调动)迭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 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象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只写了些短文么?啊,这是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的,文艺建设!

燃起我们的怒火吧,青年!以学识,以正义感,以最有力的文字,尽力于抗战建国的事业吧!在抗战中纪念鲁迅先生,我们必须有这个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积极向上的名人故事四:鲁迅在“三味书屋”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感悟】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积极向上名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致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

您知道吗?春风吹走了冬天,吹绿了树叶,吹化了冰河,顺便把我们快乐的童年也吹灭了。

您的文章一直伴随着我来到初中,从《少年闰土》到《社戏》无时无刻都讲述着您童年之时的乐趣。而现在我们的乐趣几乎为“0”。闰土给您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潮汛看跳鱼儿等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故事,而我们现在连家门都出不去,更别说这些了。十几个人月夜行船去看戏?月下归航偷豆吃?不可能,船在港口,而且月夜之下,社会乱,家长不放心。社会就是下棋者,而我们是那个棋子,任社会摆布。

春天去踏青?妄想,安全谁来负责,再说了,中国现在的“杀手”——考试。力大无穷,每时每刻都需要它来当裁判,又有谁来抵御它呢!

真的,现在,科技发达了,连衣服都从网上买。游戏变少了,虚拟的东西倒是不少。新社会代替了旧社会,我们已经想象不到您的那时快乐了,也许那些只是一堆残想,摇曳在远方,不再回来。

如果,现在那些游戏还存在,恐怕我们也就没那么压迫性了。憧憬,向往,您的文章中字里行间都让我们羡慕不已,但不知道那些对于您是不是美好的,反正,现在只能跟着社会走了。唯有社会,才能使人成功;唯有成功,才能像您那样富足起来;唯有富足,才能享受。社会就是这样,虽然和平,但都在暗中作对。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请社会不要扼杀我们的童年。但是,如果社会不听你的,恐怕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其实花的幽寂,就是缺少快乐的雨露。而那快乐的雨露只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站在社会的头上,这样才可以找回我梦幻的童年,冰封的记忆,残留着邂逅的回忆,只能用这温暖的钥匙打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游鲁迅的故里绍兴

全文共 1020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天,我们龙湫文学社的社员和老师一起去绍兴采风!”听到这个消息,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星期天的早晨,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上了大卡车,带着对目的地的遐想,经过快乐而漫长的两个半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刚来到绍兴,一阵香味就扑鼻而来。呵,那不正是臭豆腐的味道吗?在许多人眼里,臭豆腐是“奇臭无比”的,可我却对臭豆腐“爱之入骨”。特别是绍兴的臭豆腐,连做梦都想尝一口呢!“老师,能不能现在就去买臭豆腐啊?”“是啊,我们都想去买呀!”瞧,一大群“臭豆腐迷”们都嚷嚷起来,迫不及待地想去买了。“等我们参观完所有景点,下午自由活动的时候,你们想买多少就买多少!”王老师说道。“噢!”

我们先来到了鲁迅爷爷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私塾,鲁迅爷爷小时候就一直在那里读书。在鲁迅的那张旧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说起这个“早”字,还有一段来历呢!那年,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边上学,一边帮着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的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勤奋好学的鲁迅 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鲁迅也总把这个“早”字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由此可见,鲁迅爷爷小时侯是多么的热爱学习呀,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这种好品质!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爷爷纪念馆。一进正门,就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青铜鲁迅爷爷坐像,壁上还刻着鲁迅爷爷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纪念馆陈列着许多鲁迅爷爷生前的作品:《阿Q正传》、《祝福》、《药》、……鲁迅爷爷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他可真是我国的一代文豪啊!

下午,我们还去了鲁迅爷爷的故居和百草园。鲁迅爷爷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无限深情地写道:“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我们叫它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田,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树;单是周围的泥墙根,就有无限乐趣。”的确,当我们刚踏进百草园,一股野草、泥土的清香就扑鼻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新、朴实的韵味。

旅游完了一天,我们一边吃着刚买的臭豆腐,一边在车子里欣赏着窗外那美丽的景色。绍兴怎么看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体现出一种宁静、典雅的美,让人越看越舒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此秀美的江南水乡养育了鲁迅这样伟大的人物,真不愧为天杰地灵啊!

绍兴之游,让我了解了鲁迅,也让我领略了江南水乡独特的美,我爱绍兴这个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鲁迅我想对你说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在这里,我先对您:“鲁迅先生,您在我们心里是最伟大。您热爱祖国、为祖国争气,您热爱、关心劳动人民,您乐于帮助身边的任何人……总之而言,您就是我们的大好人!”

鲁迅先生,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中我们了解到您不直接批评青年看书不认真,而是用风趣的语言来暗示。您是多么的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啊!您一看到劳动人民受伤,就不顾一切地去帮助。您是多么有爱心啊!您自己都生病了,还叮嘱女佣不要干活太累,要好好休息。您是多么关心身边的人啊!我们还学过一篇课文叫《一面》。从中我们了解到您把一生都交给了人民,跟敌人战斗了一生,为我们的祖国争光,而您却变得骨瘦如柴,精神却很挺立。您真不愧是一位“越来越顽强的战士。”啊!鲁迅先生,您的爱国之情是多么深啊!这种爱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崇拜,值得我们学习。

鲁迅先生。我要大声呐喊:“您真不愧是我们的‘民族魂’!您永远活在们的心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您永远是我们的‘民族魂’!我们心目中的大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与鲁迅的对话作文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叫我做什么?”他炯炯有神的盯着我。削瘦的脸庞上笼着一股让人敬畏的英气。

“想跟您谈谈……谈谈国人。”我不敢直视他那像鹰般锐利的目光,只能窃窃的低头轻语。

“国人……还像那时一样吗?”他的语气软了一点下来。“该不是吧?国人不是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吗?日本人早已打跑了,还有什么可愁的?”

“是的,生活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幸福了,但我们自己,似乎还有什么没从您那个时代回来。”我抬起了头,注视着他的表情。

他常吁了一口气,目光投向了窗外的高楼大厦,“依旧……没变吗?”

“嗯,什么说呢……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明明大家都看过您的文章,也被您的语言所深深触动了,但骨子里的东西却似乎没有变。拿着一面镜子看自己,看着看着就模糊了。我是谁?为什么自己的身上穿着孔乙己的长衫,为什么手中拿着血淋淋的馒头,而阿Q正像恶灵一样躲在我影子中冷冷的笑……”我说到这,不由得觉得浑身冷汗直冒,一股冰凉的气从骨头中散发出来。

“我曾认为写些文章就能拯救国民的灵魂,看来似乎是我错了。”这次是他低下了头,双手交叉在一起放在腿上,“我曾经看到过中国人欢心雀跃的观看同胞被杀的景象,使我觉得这社会是个吃人的社会。我便向从骨子中唤醒国民……但……”

“现在的国民,经常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互相打骂,见到受欺压的人也都不敢吱声。似阿Q者有之,似孔乙己者有之,似祥林嫂者有之,似华老栓者亦有之。而似狂人者却少之又少,有的甚至落到和狂人同样的境地。各人自扫门前雪,无事还可以提起其它人的丑事做为消遣,欺负几个人做为娱乐…”我越发不敢说下去了。

“我已不在这世上了,只希望国人能好自为之。不必作为狂人去呐喊,只要保持清醒,国家便有希望多出现几个狂人了罢。”他静静地说完,像烟一样的从藤椅中消失了。阳光从窗中斜射进来,正好把藤椅圈在中间。我望着对面的藤椅,陷入了沉思。

[我与鲁迅对话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

平日翻阅先生的书,脑海常浮现先生削瘦的面容,抽着烟,坐在藤椅上沉思。先生所思所想关乎一个民族的尊严,是代表民族的理性的思考,字里行间所透露出尖锐的思想,如一把匕首直刺社会的黑暗与虚伪。

先生生活的年代过于动乱不堪,相较之下,我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虽无法体现当时社会的压抑与黑暗,阅读先生的文字,却看到了一颗火热的心在有力的跳动着。先生的目光却是冷峻的,面容也是严肃的,终日沉浸在自我的思考中,先生是忧国忧民的,记得当年先生东渡日本学医,后深思国家衰败,需有人拯救,先生弃医从文时曾说过一句话:“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事愚懦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先生看到了国民的愚昧,想到了国家的衰败,便弃医从文从国人的精神上彻底根治铲除传统的劣根。我没有先生的那般觉悟,也没有先生那种勇气,心中有所不满和怨气,只是吞下肚,仅供五脏六腑之间交流。

先生家乡是绍兴,先生的文章里也可见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先生十七岁时便走出故乡,走出封建制度严格的大家庭去求学。学生心里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感,对当下的我们而言,十七岁正是思想幼稚满脑尽是一些不切实际想法的年龄,尚无成熟的思想,自是无法对一些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与思考,况且,这个年龄的我们还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先生那会却早已上了新式学堂,以优异的学绩被派遣前往日本留学。而生活水平提高了的现在,我们却抱怨学习太苦太累,盲目地追求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没有生活的目标,没有未来的理想,被美好的生活冲昏了头,却还在那大拍打着桌子发泄心中的不满。可以说,时代在进步,人的思想觉悟却在后退,还洋洋自得地夸耀着“新人类,新思想”,不曾发现自己已远离精神文明之后一大截。

先生,如果说当时的国家社会由于落败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人们尚没有新思想的涌现是因为诸多因素,当和平年代所产生的扭曲的新思想却是病态的,是否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而渐渐忘却了精神境界的存在,目前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像先生这样有尖锐的思想,有深刻的目光的人,再将来不会再有第二人,不会再有达到先生思想高度的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作文

全文共 2111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鲁迅先生您好:

在小学时就在课本中目睹您作品的风采,课文《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们都是您关于童年的回忆文章,读起饶有兴趣,除了对你所描绘的那种美好童年生活的向往,当时的我只是觉得这两篇文章十分的有趣,却并没有感觉出什么独特的地方,更加没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在中学阶段进一步对您的作品进行了学习,扩大了作品学习的类型,也加深了对其中的理解,由此也开始了对您的崇敬。

在你众多作品中,看得最多的是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我都阅读了,我知道了这不仅仅只是简单一般意义的小说而已,这其中包含了您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性思考,也包含了您在建设中国现代新文化时的文化理想,还包含您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个人哲思,内容题材新颖丰富,当时的您更多的是想通过这些小说挽救国救民,来让国民愚昧迂腐的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殊不知您的作品是中国近代小说诞生的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小说成熟的标志,其思想艺术的卓越成就可以说近代以来都还无人能与之相媲美。

你处在的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历经并见证了那一时代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也以自己对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融入了那个时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特殊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不一样的你,一个集“独特”于一身的独特的人物,独特的人格、思想、艺术见解。社会影响着你,同时你也以你的思想你的文字改变着社会给传统愚昧的思想以重击,也推动者中国的革命。

在看清传统文化的吃人本质后,你率先的发出感叹“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你毅然弃医从文,决心从思想上上解救愚昧的中国人,思想可谓之独特。

在你各种文体作品中,我最喜欢的要数小说了,当然看得最多的也是小说,小说尽显独特,更是将独特的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优秀的作品都是“可再生”文本,它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情感的变迁,不断折射出新的意义和价值。而你的作品恰是如此。在小说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伤逝》《狂人日记》《阿Q正传》了。将触笔伸向普通民众,通过对民众的描写,对民众的遭遇表示同情,来表现这个时代,并且体现时代“吃人”的本质。

《伤逝》以子君和涓生的爱情为主线,他们冲出了旧家庭的束缚,实现了爱情的自由,这表现出了年青一代在思想上的觉醒,但他们建立起的幸福生活却经不起社会经济的压力,也经不起平淡无味的日常生活的消磨,最后只能解体又回复到旧的家庭中去。表现着你立足于理想与现实、希望和绝望的现实中来把握现实,也展现着时代的那种以个人对抗世界的先觉者的“呐喊”与困境。不仅如此,也在启示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要冲破现对于旧家庭的物质现实的枷锁,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告诫着我们,现实和理想之间客观地存在差距,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但我们应该立足现实改变自身的同时去适应现实,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幸福,去固守已经得到的幸福,而不是一味地空想着理想状态并沉静于此。幸福一直都是自己掌握的,在最后的不完美的结局中,让我看到了涓生对那份来之不易的幸福的不珍惜,总是在寻找客观原因而忽视了实质性的主观条件。

事情的发生总是主客的结合,我们要主动寻找其本质去解决问题,避免其失去才追悔莫及。在初中一次偶然的课外看了《狂人日记》,稀里糊涂地从中看到了一个被迫害妄想症的狂人但也仅仅如此,后来才知道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通过对狂人的描写来揭示“家族制度与礼教的弊害”指出其被人习焉不察的“吃人”的本质,“忧愤的深广”将吃人的情境由政治层面深入到日常生活和文化仰层面。“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救救孩子;;;;;;”孩子还处于无意识状态,孩子一出生就处于文化传统的包围之中,传统思想的弊端自然渗入到他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年少抓起,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积极重要,在官二代、富二代各种纨绔事件层出不穷的现状,人们应该注重孩子的思想教育,让孩子不要被物质化蒙蔽,注重精神追求。初看《阿Q正传》会让人觉得这部作品充满着诙谐、打趣、嘲笑、讽刺的语调,其实这种喜剧性的开篇与写作目的无关,它塑造了一个意蕴丰富、发人深省的文学典型,阿Q这个人物也变得家喻户晓,他最得意的东西就是“精神胜利法”,无论发生什么,凭借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都能获得平衡和快乐。

鲁迅是从批判和否定的角度揭示这一中华民族的劣根。有句“每个人心里都活着一个阿Q ,只是轻重的区别”。 在遇到过不去的坎时,每个人都想或多或少地安慰自己,甚至有时候还为自己找借口,尤其是在压力如此大的社会现状下,通过心理疗法,自我安慰让自己的情绪得到稳定与缓解,并且在事后总结经验,去充实完善自己,这是一种积极地的人生态度。而阿Q的自我安慰实质则是一种自我麻痹,一味的让自己的思想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行动却不存在,阿Q的存在无论是对那个时代还是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都具有重要的鞭策作用,启示着我们去务实去奋斗。

鲁迅先生,在给您的信中,我说了一下我非常喜欢的三篇文章的理解,若有冲击不符,还望海涵。

[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别逼顾城学鲁迅作文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文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但中华文坛向来不缺大师。

鲁迅是一面不倒的红旗,文字词句锋利如刀,挟雷霆万钧之力扑面而来。沈从文则是另一种文风。娓娓道来,不疾不徐,平和从容却动人心弦。“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须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一颗明星,诗句缱绻迷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他写:那时请摘下一叶征帆,来覆盖我创痕累累的长眠。

鲁迅、沈从文、顾城,三人都是近现代文坛里程碑式的人物。

同为文坛中人,却风格迥异,各有所长,并把自身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

诚然,我们笔下文字或如沈从文娓娓道来或如顾城朦胧缱绻,并不影响我们欣赏鲁迅的犀利,但我们更应着眼于自己的长处,而不是一味艳羡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或与生俱来或后天造就,都是应该珍惜并善加利用的,而不是羡慕他人特质。

身边人文采斐然,提笔便能于四百字的稿纸上恣肆汪洋。几多羡慕几多自卑,但后来也逐渐看开。我们欣赏李清照文字中的离伤,我们赞叹纳兰容若词句中的愁绪,可我们青春正好,无需为赋新词强说愁。自身的风格,才最为动人。

画家黄永玉曾说:“我最喜欢的是文学。”但他也自知最擅长的是绘画,便不去艳羡身边那些文学大家的成就,专心致志于画纸之上,终成名家。

擅长之处若在绘画,便在画纸上重现文字中“临去时秋波那一转”;擅长之处若在器乐,便平心静气弹奏一曲文字典籍中的失传绝响。忘却自身有的,却追逐那虚缈的,何必呢?

此间道理绝不仅仅适用于文学与艺术,万事万物皆如此。于物如此。牡丹有牡丹的雍容富丽,百合有百合的清秀淡雅,雏菊有雏菊的灵动自然。

于人亦如此。长于人文,何苦死磕符号公式;不善于言辞,何苦唇枪舌剑定要辩个高下;若是缱绻的顾城,若是平和的沈从文,又何苦去学去艳羡犀利的鲁迅呢?

看到自身“千万人中独我一人”的风格,不必眼红于他人天生的素质。幸福在于看到自己已有的特质。

找寻自身独有的风格,千万别逼着顾城去学鲁迅了。

[别逼顾城学鲁迅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写了大量的文章:《狂人日记》、《孔乙己》、《呐喊》等等。今天,我们全家去鲁迅故里参观游玩。

我们来到鲁迅故居。房子里的家具都是木头做的,因为年代久远,有些陈旧,但有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过书的私塾,屋里散发着一股花香。正对门的墙中间上方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梅花鹿伏在古树下。鲁迅坐过的书桌上还刻着一个“早”字,我对这个 “早”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于是就刻下了这个“早”字,用以自勉。有的同学常常迟到却不以为然,和鲁迅比起来是多么相形见绌啊!

人人都喜欢玩,鲁迅也是。鲁迅家后面有一个百草园,那是鲁迅曾经的乐园,我仿佛感受到了鲁迅快乐的童年。我让爸爸妈妈用相机拍下这美丽的一瞬间。

我要像鲁迅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鲁迅彷徨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彷徨》是先生目击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的“分化”,一方面披露了妥协性,又一方面正在“转变”,社会的力量需要有人领导!然而曾被“新文化运动的”所唤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则又如何呢?--在这样的追问下,产生了《彷徨》。在这方面,主要表现了那些从黑暗中觉醒,满肚子不平,憎愤,然而脑子里空空洞洞,成日以不平与牢骚喂哺自己的灵魂,但同时肩负着旧时代的重担,偏见,愚昧,固执,虚无思想,冒险主义,短视,卑怯,--这样的人们。

《彷徨》中有不少热情向光明的人物,但这些人物也不少缺陷,梦想着深山大泽丛林伏莽的“消生”。现代人不能没有缺陷,因为现代人是前代人的后代,而且是长期被压迫下的人们的后代,又是被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所包围,被种种偏见与愚昧包围。但是,先生并不以为这种缺陷是“命”定的,是天老地荒终日如斯的,正因为他并不信永远会如此,所以他要无情地剥露这些缺陷的所以然与根源,也正因为他不信,所以他借着“无有”写他的渴望,而《离骚》的句子--“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他的渴望的暗示。

他紧紧握着战斗的笔杆,冒着弹雨毒硫,坚强地、英勇地、不屈地战斗着。当然,鲁迅的这种“希望”与他当时的思想有很大关系。因为他是一个进步者,认为社会总能向前发展。我们暂且将这种思想放在一边,不去评价它的对错。然而单是有这样一种精神,一种希望就是很可贵的。

读着《彷徨》,我感到一阵阵的痛苦,为那时凄惨的现状而痛苦,为那时麻木的人群而痛苦,然而在这痛苦之中,我又为有先生这样清醒的人们而感丝丝安慰。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铁肩担道义”的勇者,独立潮头,振臂呼喊,这样,时代才有希望,历史的车轮才能向前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鲁迅的故事

全文共 135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来试着以一种私人的方式,谈论鲁迅先生。

第一,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

老先生的这张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意思是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法国人摆得出司汤达、巴尔扎克的好样子;英国人摆得出哈代、狄更斯的好样子;德国人摆得出歌德、席勒的好样子;俄国人摆得出托尔斯泰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好样子;20世纪的印度还有个泰戈尔,也是好样子———现代中国呢,大家想想看,除了鲁迅先生,哪一张脸摆出去,要比他更有分量,更有泰斗相,更有民族性,更有象征性,更有历史性?

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长得跟萧伯纳一般高大,像巴尔扎克那么壮硕,便是致命的错误。可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沈钧儒那样光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还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地"五四",非常地"中国",又其实非常摩登……

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

我喜欢鲁迅的第二个理由,是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70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是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综合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肯定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

现在我这样子单挑个所谓"好玩"的说法来说鲁迅,大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我不过是在众人的话语缝隙中,捡我自己的心得,描一幅我以为"好玩"的鲁迅图像。

随便举个微不足道的例子吧。在《看萧和"看萧的人们"》中,记录内山完造那边通知鲁迅说,萧伯纳到了上海了,正在孙夫人即宋庆龄家里吃饭,问他愿不愿意去见见。鲁迅于是写道:有这样的要我去见一见,那就见一见罢。

什么意思呢———鲁迅知道萧是大人物,鲁迅知道自己也是大人物。不去见,或赶紧去见;看得很重,或存心看轻,都没必要,都不恰当、不大方。其实鲁迅是想要见见的,又其实"特意搜寻着要去见一见的意思,倒也没有"。现在人家来了,邀请也来了,那么:有这样的要我去见一见,那就见一见罢。

这意思很深,也很浅,很率性,也很得体,他当时那么想了一想,事后这么写了一笔,很轻,很随便,用了点心思,又看不出怎样用心思,然而有这么一笔在———后来便写他去了,居然坐在那里看萧和众人吃饭,看萧怎样不熟练地使筷子夹菜———这就是我所谓的好玩,很不起眼的两句话,年轻时读到,不注意,中年后读到,我心里笑起来。

在回忆老先生的文字中,似乎女性比较地能够把握老先生"好玩"的一面。近年的出版物,密集呈现了相对真实的鲁迅,看下来,鲁迅简直随时随地对身边人、身边事在那里开玩笑。那年他送书给刚结婚的川岛,就在封面上题词道:我亲爱的一撮毛哥哥呀,请你从爱人的怀抱中汇出一只手来,接受这枯燥乏味的《中国文学史略》。那种亲昵、仁厚、淘气与得意!一个智力与感受力过剩的人,大概才会这样随时随地讲"戏话"。

我所谓的"好玩"是一种活泼而罕见的人格,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定义它,它的效果,绝不只是滑稽、好笑、可喜,它的内在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假如我见到鲁迅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讨厌写作文了,每当老师留作文我就发愁,就是不知道怎么写。

一天,我正看着一片空白的作文本发愁时,突然我面前出现了一个很漂亮,长着翅膀的女孩“你好,我是幸运女神,我可以帮你实现你的愿望”她说。“那你就带我去见鲁迅吧”我说道。说完我就被带到了一个书房里。

我一抬头看见有一个人正在书桌前写文章。我仔细一看这不是鲁迅吗,我怎么会在这里呢,我不是在写作文吗?

我急忙转身向外走去,这时,鲁迅从小屋中走出来热情的接待了我还跟我谈了话“鲁迅先生您为什么要弃医从文呢?”我问。“是因为我看到日本人那么欺负中国人,而咱们中国人却不敢反抗还这么让他们欺负。这时我才知道中国人的精神意识是那么浅,于是我就弃医从文,用文章改变人们的精神意识。”我深深的点点头,又好奇地问:“那您的文章怎么写的那么好呀,为什么我就写不好呢?”鲁迅先生笑着说:“这还不简单,只要多读书但是千万不要囫囵吞枣得读,不然你读多少也记不住。还有在写作时,一定要带着回忆和感情,抓住中心和重点,把你心里想的全部写出来,这才是一篇好文章。”“谢谢你,鲁迅先生。”

说完,我就被妈妈的手机铃声吵醒了,原来这是一场梦啊。可不知为什么这场梦过后我就越来越喜欢写作文了,我真得好好谢谢鲁迅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鲁迅故里游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国庆节这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妈妈一起游玩了鲁迅古里。

我们先游玩了鲁迅祖居,我一走进大堂,就看见了大堂中间画了一幅字画。四周摆放了几把会客的椅子,四周的墙面上挂着几幅鲁迅小时候在木板上刻的字。我们从大堂走到了厨房,厨房里有缸、罐、桶,最吸引我的是七星台,七星台是由三个烧水的小锅和四个烧菜烧饭的大锅组和成的。厨房旁边还有贮藏间、绣房、少主房、闺房、沐浴室、书房、会客室。最吸引我的还是绣房,绣房是古代小姐的工作室,绣房四周都挂着精美的绣品,有香味扑鼻的牡丹;有色彩明艳的凤凰;有一朵独秀的梅花;有高傲美丽的孔雀。这些精美的绣品都是小姐一针一线地绣出来的,这些绣品栩栩如生,仿佛在展现最美丽的一面给你看。绣房里有一张像七巧板似的七巧桌,七巧桌方便、实用。这张七巧桌可以按来的客人的多少随意组合。七巧板是由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拼装而成的。

我们从鲁迅祖居出来,闻到阵阵臭豆腐的香味,听到吆喝茴香豆、霉干菜的声音,看到孔乙已店门口拥挤的人群,我的肚子不禁叫个不停,我找了一个座位吃到了许多绍兴的土特产,让我回味无穷。

我品尝好了绍兴的土特产,我又跟着妈妈来到了鲁迅纪念馆,我一进大门,就看见鲁迅先生 说过的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去问妈妈,妈妈说横眉冷对是指很愤怒的表情,千夫子是指反革命,也就是说鲁迅对反革命很愤怒,俯首甘为是很配合,孺子牛是指老百姓,可鲁迅对老百姓很配合、照顾。这是鲁迅先生的志向,也是鲁迅先生的立场。在人民面前,我们要痛恨的是反动派,那些官僚资产阶级的反革命,是那些还在掌握着人民权力的贪官污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给鲁迅的一封信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

您好!希望身居在天堂的您能收到我这微不足道的。如果您收到了我会很高兴的。

我特别喜欢您的作品,尤其是您写的《孔乙己》和《故乡》这些作品都充分的表现出您对封建社会的无比憎恨,对于人们受封建思想毒害而感到悲伤,您在作品为读者塑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比如穷酸迂腐而又善良悲惨的孔乙己,冷酷狠毒的丁举人,自私刻薄的“豆腐西施”憔悴麻木的.闰土老兄等等,他们给罪恶的封建思想带来重重的打击,给读者带来新的革命。

您的反封建思想和忧国忧民的感情我很赞同。对您提出的“医人不如医心”在这个观点感到惊讶。

您倡导了新的文学革命运动,而且是一个立场坚定的新民主主义。虽然文学革命之力很不好走,一不消小心就会被逮捕,甚至丢掉性命,但是您却坚定的走了下去。为了祖国和人民,您竟然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记得您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讲述一个受迫害的“狂人”无论看什么书都写着“吃人”两个血红大字等等,

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这篇小说还是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不论语言,还是思想,都堪称“伟大”!为五四文坛带来了一场雷雨,位于多人、读者都带来的革命性的解放!这真让人兴奋!

鲁迅先生,我以前看过您写的一封信,是你写给一个大学生的,那种语气多么朴实和平易啊!跟读您的文章不同,许多人都说,与您交谈,一点紧张感都没,你为您和蔼可亲,而且很幽默,无您交谈既能够学到许多的东西,也让人的心情感到特别愉快。

真希望您能给我回信,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奢望。

最后祝您在天堂身体健康,为天堂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倾听鲁迅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当韩寒的零下一度冰冻了我们,当郭敬明的华丽忧伤覆盖了我们,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个爱憎分明、冷峻严肃的鲁迅,记得那个语言朴实、清新的《朝花夕拾》?进入初中,第一次完整地接触鲁迅的文章,利用假期,读完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散文集,记叙了鲁迅童年生活和青年求学历程。反映了当时社会斗争的痕迹。读《阿长与〈山海经〉我看到了鲁迅的保姆长妈妈:“满肚子是麻烦礼节”的性格;读《二十四孝图》让我感受到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读《五猖会》我看到了封建教育对儿童的摧残;读《无常》我读懂了鲁迅对打着“公理”旗号的“正人君子”辛辣的嘲讽。

鲁迅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神圣的名字,但通过《朝花夕拾》我又重新认识了他。喜欢鲁迅的幽默,他的作品很真实,在写同学范爱农时他会写“范爱农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在渺视。”生动的表现出了一个人的特点。

喜欢鲁迅儿时的童趣,在百草园捉蟋蟀、玩斑鸠、采桑葚、浪漫的童年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了鲁迅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

喜欢鲁迅的温情,藤野先生认真的教学态度给鲁迅带来以信心,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尊敬一改往日他冷峻的一面。

我喜欢鲁迅的文章,语言犀利如刀,剖开旧社会的黑暗,抨击反动势力;手握笔杆,鲁迅书写他如诗的童年,透过现象揭露了社会本质。

读《朝花夕拾》让我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著名文学家鲁迅的孝顺故事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从小到大都拥有一颗孝心。少年时,作为长子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主动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父亲请医买药等杂务。母亲六十大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过生日,在生日将临时,又特意从北京赶回绍兴,为母亲祝寿。为了让母亲愉快,鲁迅特邀请演员来家里唱戏。这一天,全家热闹非凡,也是鲁迅母亲最欣慰的一天。

后来,鲁迅在北京西城八道湾购置了一套住房,购房当年,鲁迅就亲自返回绍兴,把母亲和全部家属接到了北京。母亲爱吃火腿,鲁迅在上海时,经常寄火腿给母亲吃。母亲爱读言情小说,鲁迅多次购买张恨水、程瞻庐的小说寄给母亲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