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风俗清明节的作文【合集20篇】

家乡的山四季都是美丽的。春天,满山的山杏花盛开时,它像身着礼服的小姑娘,陪伴着我;夏天,青草茂盛、葱意昂然时,它像知识渊博的园丁,滋润着我;秋天,山地里充满丰收的景象时,它像勤劳的父亲,养育着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乡的风俗清明节的作文,供大家学习。

浏览

7353

作文

536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无锡,那里有山有水风景秀丽,也有着各种传统节日,而我参与最多的是无锡的清明节。

每年的四月份春暖花开是无锡最美丽的季节,在那个时候所有的花儿都绽放起来,那些树郁郁葱葱,绿油油的草地上花儿都显得格外美丽。可是往往在这个美丽而又寂静的时候,总会迎来我们那悲伤的节日——清明节。

记得每次清明假期,我家的国外亲戚都会来到上海一起开车到无锡去扫墓,看一下已去世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和一些已过世的亲戚。我们会上山去烧香祭拜,我总会见到那些大人都会拿着花,在那儿默默地祈祷。扫完墓后我们还总是会去参观以前曾祖父和曾祖母住的老房子,爷爷奶奶们也会回忆起他们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每次听着他们的述说,我都会幻想起老人们的童年,让我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他们的年代。看好老房子后我们会在一起聚餐聊着闲话,每次清明节的聚餐都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总是在这个时候,他们都忘记了刚才的忧伤,都会谈论着各自的将来。

这就是我家乡无锡的清明节,有悲伤、又有欢乐,又有童年的回忆,又有丰盛的美食,这些点点滴滴都构成了我们每次回家乡的常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国家的节日有很多,比如:六一儿童节、五一劳动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但是我最喜欢的就要属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我的家乡每到元宵节这一天,就要吃元宵。先准备好材料:糯米粉、馅料(蓝莓酱,草莓酱等等)。先加入水和糯米粉揉成面团,然后稍微醒一醒,醒完后,就要制作元宵了,把大面团分成好几个小面团,把小面团压扁,再在里面加入馅料,我包了好几个汤圆,但是都失败了,不是馅太少,就是馅太多,要不然就是没有包好,都露出来馅了。后来,我向妈妈请教了一下,妈妈边做边向我说,听了妈妈说的话后,我成功包出了汤圆,后来,我包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了。包完后就要下锅煮了,先把水烧开,然后把汤圆下里面。煮到你觉得软软糯糯的就行了。在等待的时间里,我对锅中的一切只能是猜测:汤圆必定大了两三倍了吧,汤也有了汤圆的味道了吧。想着想着,锅开了,上面飘着汤圆的香味,忍不住让人多吃几口。把汤圆盛在碗里,我看着这些汤圆,情不自禁地用汤匙盛了一个汤圆,刚想往嘴里送,妈妈说道:"一会儿再吃,刚做好的太热了。"虽然听了妈妈的话,但是汤圆好像在让我把它吃掉,我不禁张开了嘴,把汤圆放进了嘴里,"啊,好烫啊!"我不禁又大叫了一声,我赶忙把汤圆吐了出来,过了好一会儿,汤圆有些凉了,我才把汤圆送进嘴里,软软糯糯的太好吃了,里面的馅也好吃,不一会儿,我就吃了两碗,听妈妈说,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晚上,我们在赏花灯,上面的图案各式各样,还有猜灯谜,我抽选了一张字谜,上面写着"一头牛被吞了牛尾巴",我一想,答道:"告!是告!"妈妈说我答对了,我特别高兴,于是又猜了下一个"顺着念,采花蜜;倒着念,比蜜甜”,我一想,肯定是蜜蜂,于是答道:"是蜜蜂。"我又答对了,一轮下来,属我答对的多。

元宵节可以赏花灯,吃汤圆,还有多种活动,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们喜欢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的风俗。我们淳安县虽然不赛龙舟,但还总是包粽子吃呢!

对我们淳安来说,粽子不仅在端午节包,在其他时候也包。不过,在端午那天会包多一点,有时吃到明年都不稀奇。

粽子是种吃食,主要由糯米、粽叶、五花肉、枣、栗来做。有时包腊肉香肠,少时还会放红豆排骨。粽子是从古代屈原跳江之后有的食物。传说,屈原跳江以后。楚国百姓怕鱼把屈原吃了,就包了粽子投进江中,希望鱼吃粽子就不吃屈原了。所以,粽子就传到至今。

喜欢粽子。不仅仅是因为粽子的美味,粽子的多样。还因为这表达了楚国百姓对屈原的敬爱与赞美。屈原不在了,但粽子却从两千多年前,一直传到今天。

我们家经常包粽子。首先是准备好原料。把肉切块放盐和老抽腌渍一个晚上。把绿豆和糯米混合原料基本准备好了。将两张粽叶卷成一个斗状。往其中加糯米,尽可能填满,放上小块的腌肉。盖上,抓紧,手不能松。如果折口太小,还能再加一张粽叶。拿根绳子,要足够长,首尾相连。把绳子尾巴的那两股扭在一起,然后开始绕。绕到最后在另外两个角上打个八字形。最后抽绳首,拉紧就好了。

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品尝粽子。粽子虽然有点难做,但吃起来却很美味。单看那样子,闻闻那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口大口的吃着,在嘴里品尝着人间美味呢!

我相信,家乡包粽子的风俗,会一茬茬往下传,直到永永远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习俗家乡风俗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有许多个节日,而我最喜欢的是家乡桂林的春节和三月三歌节。

每当过年时,家家户户都飘着年味,处处张灯结彩。桂林过年时的习惯与其他地方虽然大致相同,但也有让我感到格外新鲜的,就比如在年三十晚要养一条鲤鱼,寓意“年年有余”。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比如逛庙会,在桂林有一个叫做庵堂庙的寺庙。但这庙会是彻彻底底的逛庙,不论是庙宇里还是庙宇外,都没有小贩摆摊卖东西。庵堂庙平日每月初一和十五才开张,庙宇里还有斋饭,可以求签拜佛。每逢庙宇开张,信佛之人就一批一批的涌进庙里,求签的求签,问卦的问卦,好不热闹!

对于我来说,吸引力最大的还是桂林过年时的食品。

每到春节时期,家家户户都会摆上水糍粑,松糕和汤圆。我最喜欢的是汤圆。桂林汤圆与众不同, 其个体稍小, 用上好糯米磨浆, 压干成粉, 再和成团做皮, 以桂林特产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馅制成。煮汤圆可用黄糖或冰糖, 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鸡蛋。这样, 汤圆滑爽、营养丰富, 是小吃中的名品。我喜欢吃汤圆不仅是因为它用料精细,做工仔细,还因为它象征着一家“团团圆圆”的寓意。

除了春节特有的食品,风景,我还爱三月三歌节。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每年的这一天,广西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桂林当然也不例外,在桂林还有一个以刘三姐命名的歌舞团呢。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歌节期间,除传统的歌圩活动外,还要举办抢花炮、抛绣球、碰彩蛋及演壮戏、舞彩龙、擂台赛诗、放映电影、表演武术和杂技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培养情趣,还可以锻炼智力,当地人都爱参加这个活动。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绝于耳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我爱我的家乡,也爱家乡的节日。如果不是有那些特别的节日习俗点缀了我在家乡的日子,我也不会有如此快乐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清明节的风俗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阳历4月5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风俗也是丰富多彩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一大早我和爸爸妈妈怀着感恩的心去扫墓,一路上风景真是美不胜收,春姑娘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让大自然变得更美。看,金色的油菜花粉色的桃花洁白的梨花都张开了笑脸,柳树姑娘将它碧绿的小辫探进了清清的小河里。春姑娘轻轻地吹,小草慢慢地醒。百花齐放万物复苏,好一幅美丽的景象。

景象虽美 ,可我们却是怀着沉重的心情去给太爷爷太奶奶扫墓,此时的天空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挺拔的大树仿佛失去了翠绿色,这一段时间,时光仿佛停住了,大地万物都沉默着,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太爷爷太奶奶的墓前,摆好供品,点上蜡烛,默哀三分钟,烧上好多的纸钱,借此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边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的生活着。接着我和妈妈清除了墓边的杂草,摆上了美丽的鲜花,墓地顿时焕然一新。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默默地想着,明年的今天,我们还会来看太爷爷太奶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清明节_日记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介子推的日子。不禁让我想起杜甫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大概到了8点左右,我与妈妈爷爷从家中出发了。在路上,我不断回想着以前的事,似乎我从来没有见到太太那慈祥和蔼的模样,脑海里也没有任何跟太太有关的事迹。她长什么样子?待我好吗??一连串的问题一下子涌到我的大脑。我问妈妈:“妈妈 ,我见过太太吗?待我好吗?”妈妈无奈的说:“实话说吧,我也没见过,应该很早就去世了吧。所以这??” 漫长的20分钟过去了,我们终于来到了上林湖,顿时天空中飘下了似花针的雨。停好车,拿好工具,准备上山。向远处望去,这人也太多了吧,把整条过道都挤满了,一点空隙也没有。随着人群,我们缓缓移动着。我发现一些老年人十分封建迷信,带着爆竹,香烛,纸钱等。万一发生什么不测,那可这么办呢?

我们再次随人群而上,拐过一个弯,再拐过一个弯,上了阶梯,我们找到了太太的坟,跟往常一样。这次我给经历了一个春秋风吹雨打的字上色。我写着这一个个的大字,想到如果太太还活着,那么该多好啊!这下我肯定与太太快乐的聊天??想到这我的欣慰的笑了。 妈妈与爷爷拿着镰刀,在坟旁边把杂草杂花清理掉。我拾起坟沿边的杜鹃花,静静地将花插在太太的碑后,望去,犹如太太头上的装饰品。这时妈妈爷爷也做好了清理工作,整个坟边看起来干净了许多。

之后我们小心翼翼地点了一柱清香,放上祭品,默默祈祷,给予我们的祝福。

我转过身子,放眼望向蓝色的湖,上面还有一个个的涟漪,湖面上行驶着一条条的游船,它带着人们的祝福,带着人们的祈求,带着人们的希望??驶向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有很多风俗,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千奇百怪,什么样的都有。在这里,我列举两个内容。

每次到了春节,家乡都要举行“赶集”“赶”跑、走的意思。“集”集市、市场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逛集市。在家乡,没到了新一年的第一天都要会举行隆重的赶集活动,乡里的百姓走出家门,不约而同的朝集市走去,而集市里早已摆满大早人起来铺的店铺,有粮食、衣服、玩具,小吃等等很多。

人们到了到了那里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价格相对的也都会很便宜最高也不会超过50元。到了赶集的时候就算是在城市里上班的人也不会忘记珍惜这一年一度的赶集活动,赶忙回家乡赶集,因此,集市上的人也就非常多,甚至是一个人的脚尖挨着一个人的脚跟,不会有多余的空间。

卖东西的商贩也忙着收钱照应顾客,同时也不忘记提防着小偷。

第二大风俗是清明节,扫墓和放孔明灯。到了清明节的早晨,大多数人都会衣着这样的服饰,白色布衣裤,白色布衣,头戴白色斗篷,右臂挂着黑布白色子“孝”字的臂标。成群结队的往田地里走,在一大片不种粮食的地里,四处都有亲人的墓碑,而那些人到了都会不约而同的哭泣,然后擦拭着墓碑,拔掉墓碑上的草,最后烧钱。整个场面非常严肃,没有人说一句话。

但是到了晚上情景就大不相同了。吃过晚饭后,人们拿着事先做好的孔明灯,在灯罩里的字条上写着祝福语,放上天空,一个个孔明灯载着人们的祝福飞上天空,这时场景就非常壮观了,百八十个孔明灯在上空,盘旋着,犹如一阵符咒又像是“孔明雨”。放完孔明灯后,人们又会向同乡的亲人互相说祝福语,因为在我们家乡,是说的越多越好的,因此某些“文盲”也会闹出些笑话。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既喜庆有很庄重严肃。但是没有人会去计较这些,因为这就是家乡的传统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四节气中,一些特别重要的节气,总是有劳动人民的民俗过法,而且在我们辽阔的华夏大地上,每个地方的方式方法还不一样呢。比如冬至,北人方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在我们江南地区则又是吃馄饨,而今天我要说的是我们溧阳这一带立夏时节要吃的美食——乌米饭。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杜甫在《赠李白》一诗中这样写道。青精饭就是我们溧阳这一带,在立夏时节要吃的乌米饭。每年这个时候,乌饭叶就已经开始慢慢上市了,这个时候可是新鲜的时令货哦。像我这样的吃货,总是会走在小区路上,突然闻到某家人家厨房间飘来的香气中一眼就认出它。“阿婆阿婆,有乌饭卖咯。”我飞跑着回家,告诉了外婆,外婆一脸惊奇地问:“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我在路上就闻到人家家里飘出来的香味喽。”外婆顿时哈哈大笑的说:“你真是个小吃货。”

第二天外婆起早赶到菜场买来了新鲜碧绿的乌饭叶,我和妈妈先把树叶洗干净,一边洗一边有一阵阵清香扑进鼻子,是一种大自然的清香,闻了神清气爽,耳聪目明,就打通任督二脉。然后外婆把洗净的叶儿放入装满热水的盆子里,用手反复按压叶儿,时不时拿起些许放到手掌心搓一搓,终于将近半个小时的揉压,乌饭树叶的大部分汁水都被挤了出来,咋一看不就是我写毛笔字的墨汁嘛,再把树叶过滤出来,用纱布包好,用力挤压,最终挤出了大半脸盆“墨汁”。等“墨汁”水稍微放凉些,再把洗净凉干的糯米倒入“墨汁”浸泡三个小时以上,再去看时,糯米已经变成“黑米”了。最后把“黑米”放入蒸锅蒸熟,就是香飘万家的乌饭喽,我迫不及待地盛上一碗,一颗颗米粒黑油油,亮闪闪,香喷喷,如果不是散发的香气和热气,还以为盛了一碗黑宝石呢。再撒上一层白糖,一口下去,忍不住闭上眼睛大赞人间美味。

吃完乌饭外婆告诉我,立夏时节吃乌米饭是我们这里代代相传的民俗传统。吃乌饭可以祛风解毒,防蚊叮虫咬,让我们在接下来的炎炎夏日安然度过。我不禁感叹:原来乌米饭不仅仅好吃,到如今还承载了我们一方传统文化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风俗的小学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一簇紫、一朵云、一碗香,就在不远的地方。走过去,你一定不由地赞叹。

一簇紫——紫荆花

我是一个正宗的柳州人,想到柳州,你们会先想到什么?对,没错,就是那无处不在的紫荆花。

整个柳州里,我可以和你打赌,即使是在最偏僻,最无人问津的地方,也至少会种上一棵紫荆树。整个柳州里的紫荆树加起来足足有26万株呢。

你知道哪里的紫荆花最美吗?最美的紫荆花分布在学院路、小桃源等地。学院路的紫荆花有紫有白、小桃源的紫荆花差不多都是白色的。因为紫荆花颜色的美,使它上了新闻热搜榜。

一朵云——云上之景

大家应该都知道地王大厦吧,它不论在哪儿,都是城市一颗耀眼的明珠。

是的,柳州就有这么一座地王大厦。

但今天,我要介绍的并不是地王大厦,而是它开发的一个项目——云顶观光。

云顶观光,一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在很高的地方进行娱乐的一个项目。人们在上面可以看到整个柳州的样子,可以在玻璃栈道上玩,可以在上面喝下午茶……只是一个云顶观光,就能干这么多的事情,也难怪“云顶观光”项目会那么受人们的喜爱了。

一碗香——螺蛳粉

一提到柳州,除了提到紫荆花外,就是提到螺蛳粉了。

螺蛳粉,一碗螺蛳汤、酸笋、螺蛳,再加上一两粉,就是一碗香气扑鼻的螺蛳粉了。在我家门口有一家螺蛳粉店,生意非常兴隆。

我的家乡柳州很美,欢迎你来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清明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风俗。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风俗仍很盛行。

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互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它表达了我们对先人的怀念,同时又是踏青赏春的绝好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有关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一的早上,爸爸就带上我赶回博罗乡下参加祭天,这是老家春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刚到老家门口,隔着一扇大铁门,就有一股水蒸鸡的香味涌入我的鼻子,使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我急忙上前询问正在布置香火的奶奶:“奶奶,等一下祭完天我能不能吃这只鸡?”一边说,一边做出撕鸡的样子。奶奶和蔼地笑笑说:“乖孙子,这鸡祭完天是要给神仙吃的。”看到我遗憾的表情,奶奶笑着说:“放心,给你准备了萝卜粄,保证你喜欢吃!”

准备好香火后,祭天就正式开始了。爸爸递给我三炷香,说:“儿子,你要双手拿香,对着四面八方拜一拜,这是请神仙来我们家。然后对着正门默念出今年的心愿,不过注意,不能念出声哦,念出声就没效果了哦!最后再把香插在香炉上面,上香就完成了。”我按照爸爸说的做完这一步。

“儿子,”爸爸摇了摇手里装着酒的小红壶,“接下来我们要为神仙倒酒。”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壶,向四个酒杯倒满酒,摆在祭天的鸡肉旁边。看来这是请神仙来我们家吃肉喝酒啊!

“接下来是祭天的重头戏!”爸爸激动地说,“放五十响鞭炮,今年就由你来放吧。”“啊?”我吃惊了,“鞭炮会炸到手的!”“没事,你拿着这只香,把引线点燃了就赶紧跑开。爸爸相信你可以的!”爸爸摇摇手里的香,微笑望着我。

好吧,既然爸爸都说我可以的,我哪能有不放的理由呢?于是,我们把一大长串的鞭炮摆到院子外面,然后我点着香,小心翼翼地往鞭炮的引线上碰了一下,顿时,绿色的引线冒出金色的火花,我吓得立刻夹起“尾巴”,朝着院子里落荒而逃。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在我身后炸响,真壮观!那一地鞭炮碎,就像为神仙铺成的红地毯,迎接着神仙的到来。我看着这勇敢的杰作,内心涌出一股得意,犹如登科后的诗囚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相传以前祭天是古代天子才能主持的活动仪式,十分隆重热闹,现在进入到我们百姓家,人人都可以向上天表达自己的感恩,祈祷新的一年的愿望。我想,祭天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仪式,还是家乡习俗文化的一种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风俗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快点起床,快点,要吃早饭了。”

每当过年,我都会听到这样的话,他们就像星星,一直在我的耳边打转。也许你们认为,是我赖床,大清早了还不起床。

在我的家乡,一直有这样的一个风俗,初一必须要早起,也就是我们那边说的“赶早”那天,我们都要在六点钟之前起床,并且还要尽早吃完早饭,在大约八点的时候就要出去拜年了。而在初一的前一天早上,也同样的要“赶早”,但是不去拜年,这天的“赶早”似乎是在为春节准备。

所以,当我爸爸在叫我起床的时候,还不到六点钟,这大冬天的,怎么起得来。可能有人又要说了,我每天都是六点起床啊。那也没错,我上学的时候,也是六点多就起来了。

可是不一样的是,在二十九和三十的晚上,几乎是睡不着的,深夜时一直会有鞭炮在响。特别是十二点的时候,放鞭炮的声音简直都可以把屋顶掀翻了。在那样的环境中怎么还睡得着。没有办法,最后我都是会被拉起来,不过吃完早饭后还是可以再睡一觉的,距离拜年的时间还是有一个多小时的。每次我就趁着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继续睡觉,真不知道他们大人哪里来的精神。

在这之后,我们将会出去四处拜年,同时家里还会留下一两个大人来迎接别人来拜年。四处拜年收红包是常见的习俗了。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不过在我们家乡,拜年是有些讲究的,首先需要在拜年对象的家们口放鞭炮,几家有时候碰在一起,当然就一起放鞭炮。等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完之后,就可以进入别人的家里去拜年了。每当去别人家里拜年,收红包,我都会觉得我的早起没有白费,我的努力换来了红包,总是会感觉心里十分开心。

春节虽然要遭遇“噼噼啪啪”的鞭炮的折磨,还要“赶早”弄得我没有一点精神,不过能收到那么多的红包,也能够弥补我心中的那种不快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北京,北京的风俗,说起来挺多的,北京人好吃,自然要来讲讲老北京的传统年菜。

过节就要吃年菜,过去老北京讲究“四四见底”,其实就是年夜饭的四凉,四热,四肉,四汤,这四四见底是讨个四平八稳,吉祥寓意。咱们要说的就是四凉中的“芥末墩儿”。

说起“芥末墩儿”,如果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可能还真不好念。但是我相信,如果你能吃上一口,立刻就能让你感觉到刺鼻辣舌的感觉,顿时儿化音脱口而出。

“芥末墩儿”是年菜里不可或缺的。甭管是南方还是北方,过年就只有一个规矩:初一到初五不炒菜做饭,所以过年之前就要把菜都准备好,需要吃的时候放锅里熥熥就行。吃荤的会不会太腻了?肯定需要清口,那当然就是凉菜之首“芥末墩儿”了,凉菜就是清口的,怎么做呢?其实也不难。

首先,白菜卷必须是白菜心,大白菜叶子都不要,再说里面的菜心要切出一个个菜墩子,必须是整个的,所以要十分小心,还得插个牙签,就是防止菜散了。要在锅里焯一下,并且焯的时间不能长,焯没生味了就成,加点盐和白糖,挤上芥末。芥末不是光上面有,里面儿也有,而且必须是黄芥末,放到缸里密封好,两三天后就可以拿出来吃了。我的老祖每年都会给全家人做。每次看到一缸子的芥末墩儿,口水自然而然的就涌了出来。夹起一片白菜,芥末味扑鼻而来。虽然我吃的次数不算多,但一吃,就十分难忘,又酸又辣又脆,吃进嘴里那股芥末劲从鼻子窜到眼睛,眼泪哗哗的流个不停,可是老祖却笑得合不拢嘴。虽然这不是什么大宴,但是这却是老祖希望家人年年四平八稳,吉祥如意的一种愿望吧!想想这些年有些菜失传,但芥末墩儿就没有,可见它该多有特色!难怪老舍家的一道远近闻名的菜就是这个“芥末墩儿”。

北京人过年都有吃年夜饭的风俗,虽然饮食不算大风俗,但这些饮食带来的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而是寄托并承载着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时的那种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风俗春节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母亲的家乡在钟祥,那么钟祥也算是我的另一个家乡了。

按照钟祥的叫法,春节,叫过大年,而元宵,则叫做过小年。

要说过年的氛围,城区也许感觉不到什么,要想真正体验,还得去乡村田野间看看,领略保存下来的年的原汁原味。

相对于城里,这儿过年似乎着急一些:刚进入腊月,便能隔三差五地听见杀猪声。杀猪的是乡亲们用少许的烟和钱请来的,他们通常以此为生,乡亲们叫他们“杀猪佬”。“杀猪佬”一般由三至四人组成,自带工具和一个大桶。一到腊月,便挨家挨户地帮人杀猪。

到了腊月二十,要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虽然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可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进入腊月二十以后,人们便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年货。吃的方面当然是最重要的。春节必备菜,如蟠龙菜、鱼、蒸肉、香肠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还有瓜果:脐橙、苹果、芦柑……更是数不胜数;值得一提的,是钟祥的传统点心:交切(芝麻糖)、酥糖、金麻果……到了年三十儿,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主人拿出这些,直看得小孩口水流!

从腊月二十起,街上的货摊子就多了——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祭祀用品的等等都只会在这时出来。

到了腊月二十五、六,炒花生、炒蚕豆的时候到了。是需要用干燥的河沙炒的,但二十七到二十九是忌做这些的,民间有“七不炒,八不闹,九号炒了惹强盗”的说法。

二十七、二十八是做包子、蟠龙菜的时候。所谓包子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包子,是没有馅儿的,说白了就是“包子的外形,馒头的内心”。而蟠龙菜的工艺太过复杂,现在人们基本买现成的了。

到了二十九,家里的长辈便不再准备,等着在外拼搏的孩子们回到家的港湾。

年三十儿,大人们会去先辈的坟上烧几柱香,放几挂鞭,称上坟,以表达对先辈的怀念。外婆也常跟我和弟弟说,这是在请祖宗们过年。但现在为了低碳环保,放鞭炮的也就少了些。

到了下午,准备年夜饭时,是一片温馨祥和。妇女们在厨房准备饕餮盛宴,而男人们则张罗着贴春联,小孩们则坐在沙发上,对着取暖器,吃着、喝着、笑着、闹着。好一片其乐融融!

红烛和香点燃了!当家的烧着纸钱,口中念念有词。等放了鞭炮,便可开始大饱口福。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开始拜年。钟祥有“初一拜父母,初二走丈母”之说。初三之后,则根据亲戚的远近,依次拜年。当然,这是小孩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他们的红包是大人们免不了的。

元宵,是钟祥人民的小年,这是新年的又一个高潮。这天会有许多烟花盛宴,并有观花灯、猜灯谜、舞龙等节目。街上人们摩肩接踵,往日再冷清的街道也是车水马龙。人们无不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陆陆续续地返校,大人们又照常做事。“一年之计在于春”,喜庆的新年和春姑娘携手。新的一年,在火红的“福”中,在碧根的嫩芽里,美丽地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老家在农村,所以也有很多讲究。特别是春节,我们一定要放鞭炮,拜年,包饺子……这些习俗一个也不能少,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放鞭炮。

每次过年,爸爸总要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一点鞭炮。等鞭炮买回来,我们就开始盼着天黑。

有一年春节,爸爸还是和之前一样,去了小卖部。登巴巴回来,手里却多了个“金字塔”。“这是什么啊?”好奇的表弟冲向前,把“金字塔”捧在手里看了又看。“放了就知道了。”我点了根树枝,一手捂着耳朵,一手拿树枝点火,身子向后仰着,打算一点上火就跑。由于不知道这“金字塔”是什么东西。表弟表妹都躲远远的。爸爸在一旁微笑着,期待一会的精彩瞬间。

“点着了!点着了!”表弟见引火绳点燃了,大喊大叫。我听了连忙跑开了、只见无数火花从“金字塔”里窜了出来,构成了一个“火花喷泉”。这“火花喷泉”正如我们内心一样,十分灿烂,十分欢快。“火花喷泉”足足持续了两分钟,放完了弟弟赞叹不已:“太酷了!不仅放出来很漂亮,持续的时间还长。”我也想起了一句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时,妹妹说“为什么要在春节放鞭炮啊!”弟弟听了,也一脸疑问。我故意清了清嗓子,向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一样,给他们讲故事:“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一个老人来到一个人家里,帮助人们吓跑“年”。他让老妇人在家里剁馅做饺子。到了晚上,“年”看到这家点了很亮的灯,又有剁馅的声音和门上的红纸,有些害怕。这时,那个老人走了出来,他穿着红衣服,并点了鞭炮,把“年”吓跑了。于是,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留了下来,包括给压岁钱又要装到红包里。”

表妹表弟听了恍然大悟,爸爸在一旁说:“春节每一个习俗都有传说和故事,一会我挨个给你们讲。”

春节有很多习俗,过春节不能光玩,也要了解每个习俗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清明节作文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到了,早晨,我跟着家人去扫墓。今天天气阴沉沉的,有点要下雨的样子。在那里,有很多很多人,还有很多很多的车,有车连停车位都没有,有许多人手捧鲜花,提着水果。

听爸爸说过,以前的墓大部分在很远的荒山上,还有一些在荒地里。以前扫墓都是拿着东西到很远的地方,方法就是烧纸,听说还发生过火灾呢!

现在可不同了,墓地都集中统一建成公墓,而且,墓地周围的环境也修建地非常漂亮。

你看,现在人们扫墓,烧纸的人减少了,大部分人都用鲜花和水果替代了以前烧纸的方法。扫墓的方法也变得越来越文明了。

回家的路上,天空果真下起了毛毛细雨,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不过我还是在想,大家都采用这种文明的扫墓方式那该有多好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七年级家乡的风俗的议论文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我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八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作文大全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国有句俗话:“年小十五大”,说明正月十五和过年一样隆重。“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元宵也叫汤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有些地方还会猜灯谜以示庆祝。

元宵节这天,人们一般会自己做元宵,一是高兴,二是有趣。我想“元宵”这个“元”和团圆的“圆”是谐音,大概就是把元宵搓得圆圆,一家人更能团团圆圆了。

做元宵时,要先取一小坨糯米糕在手中搓圆,然后捏一个小窝,再舀一勺馅料在小窝里。元宵里可以加入各种馅儿:芝麻、豆沙、果仁、盐菜、肉馅等。装好了馅儿,小心地封住口,双手均匀用力把它搓圆就好了。你还别说,搓汤圆也是一项技术活!如果你不会做的话,不但搓不圆,而且还会把馅儿搓出来。好不容易包好元宵,将它放入锅中水煮,直到一个个漂浮起来,就说明熟透了。煮熟的元宵一个个白白的、胖胖的,像雪球。

我最喜欢吃芝麻馅儿的元宵,又香又甜,口感丝滑,一下子就能吞进肚子里去了。

除了好吃的,元宵节这天大街上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在办喜事一样,热闹而美丽。这一天还可以猜灯谜看花灯:在灯笼下贴上一张张灯谜,观花灯,动脑筋,如果猜正确了还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礼物,真是一举多得啊!

热闹了的元宵节落幕,新年就彻底过完了,迎接我们的就是新一年的新日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四月的一天,我和爸爸回老家做清明。一路上,阳光灿烂,万物复苏,树枝緑了,花儿开了 ,有红色的、黄色的、緑色的……万紫千红,这真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啊!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是我们祭祀祖先的日子。我们的祖坟在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的地方。一眼看去,那些大大小小尖耸的群峰,有的像二月间的春笋,有的像从容漫步的老人,有的像婀娜妩媚的少女。山路窄得像一根羊肠,弯弯曲曲,铺满了落叶。时不时遇到漫流的山泉,湿漉漉的,脚底下直打滑,我和哥哥、姐姐在前面带路,大人们跟在我们的后面。走了很长的路,我们终于到达祖先的坟地,爷爷和爸爸拿铲子除草,约过了半个小时才把草除干净,除完了草,爷爷和爸爸都满头大汗,真辛苦啊!然后我和哥哥在坟墓前摆上水果、鲜花、肉,接着,姐姐和二叔把酒和茶倒在杯中。

摆好贡品后,爷爷一本正经地请祖先慢慢享用,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随后,我们站成一排,合起双手,跪拜三下。然后,我们一个接着一个许愿,先是爷爷,他祝我们全家平安,快快乐乐。轮到我了,我祝我自己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给祖先敬完酒和茶,我们就高高兴兴地下山回家。

晚上,我们吃完晚饭,大人们在谈家常,我和哥哥、姐姐在谈学习的感受,这样拉近了我和老家的哥哥、姐姐之间的距离。

这一次做清明真快乐!明年我还会回老家扫墓的,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清明节的风俗200字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清明节,看起来天气还不错。早上起床,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去郊游。妈妈告诉我,“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每年的4月4日到4月6日之间,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很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妈妈说,我们一起给爸爸的爷爷奶奶去上坟。然后带我去踏青。我很高兴。

太爷爷,太奶奶埋葬在老家的青山绿水之间,我们走在路上,行人非常多,很多人家也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祭奠亲人。爸爸妈妈带着我,去给太爷爷,太奶奶上坟。祝他们在天上过得也很幸福。

爸爸告诉我:人间的真情就是父母亲人的爱,我要好好珍惜这份爱,长大了孝顺我的爸爸妈妈和亲人。

然后我们去踏青,我们都很开心,这个节日真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描写家乡风俗拜年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伊始我们都要走街串巷的去拜年,这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今年拜年前我就问了爷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去拜年呢?

爷爷笑呵呵的我长大了,知道讨教学问了。爷爷讲,拜年就是要向长者拜贺新年,问候生活安好。传说在古代有一种怪物,头上有犄角,血盆大口,人们叫它“年”,每年腊月三十晚上,它就会窜出山林,到村里掠食噬人,在这天人们只好把食物放在门外,关好大门,直到初一早晨“年”吃饱走后,大家才开门出来,作揖道喜,相互祝贺,后来就成了拜年。

知道了拜年的由来,我便对拜年更积极了,匆匆吃了早饭就拉着爸爸妈妈出门拜年。我跟在大人后面,遇到熟悉的长辈就喊,过年好过年好。有时候遇到不认识的,爸爸就会把我拉到面前,告诉我这是谁家的叔叔,谁家的伯伯,我也专做古人的样子,双手作揖,最厉害说着过年好,新年快乐。逗得他们直哈哈大笑还夸我真聪明。新年的第一天就在拜年中结束了。今年不光拜了年,还增长了拜年的知识。

中国的古老传统我知道的有很多,能说上由来的只有拜年,以后我要多多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的文化发扬光大。在这我给大家拜年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