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风俗清明节的作文(20篇)

家乡的山四季都是美丽的。春天,满山的山杏花盛开时,它像身着礼服的小姑娘,陪伴着我;夏天,青草茂盛、葱意昂然时,它像知识渊博的园丁,滋润着我;秋天,山地里充满丰收的景象时,它像勤劳的父亲,养育着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乡的风俗清明节的作文,供大家学习。

浏览

7357

作文

536

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在刚刚过完的新年中,我的家乡有很多风俗,如:穿红衣服,贴春联,包饺子……不过我最喜欢放鞭炮,下面我就来讲一讲我到底是如何放鞭炮的吧!

小年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在家乡的大街上买了许多鞭炮,如:转碟、大地红、飞车……但我觉得最好玩的是大地红、魔术弹和飞天火箭。一直到除夕前一天,我都会偶尔出去放鞭炮。等到除夕晚上只剩了大地红、魔术弹和飞天火箭了。下面我来讲讲除夕晚上我放鞭炮的故事吧!

那天晚上,月亮被云彩挡住了,风也很小,正是放鞭炮的好时机。我和爸爸拿着鞭炮走到了广场,准备开始放鞭炮。我们第一个放的是飞天火箭,爸爸把它插入雪堆,然后拿打火机把它的引火线点燃,只见它不停地向地面喷火花,突然猛的一喷,“嗖”地一声飞得足有10米高,还喷出一大串火花,好看极了!放完飞天火箭后,我们又放了魔术弹。放它的方法和飞天火箭一样,只见它“砰”的一声向上喷出一串火花,足有15米高!而且一次喷的是绿色的火花,一次是红色的火花,我数了数,居然一共喷了30下!

爸爸一边看放鞭炮,一边讲道:“其实放鞭炮的由来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只怪物叫‘年’,它每年的除夕都来吃人!有一年一个老人在除夕的晚上等‘年’来了以后,那个老人放鞭炮把‘年’吓跑了,从此‘年’便不敢来了。”我算了算,这是我第7次听别人说这个传说了!

听完以后我改放了大地红,因为它的引火线很短,所以差一点炸到我!后来我发现可以先用打火机点燃一根小树枝的尾端,再点燃引火线。所以,做任何事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和好的技巧,才能把事情做好。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重要、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放鞭炮是它的风俗,可以烘托节日氛围,但是随着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应该减少放鞭炮,从我做起,让我们的家乡每天都拥有蓝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今年刚上小学三年级,和我同龄的小朋友都在无忧无虑的生活,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时不时还可以在爸爸的肩头,妈妈的怀里撒撒娇,可我不能,因为在两年前的那个难忘的日子里,失去了我最亲的人,一夜之间我就变成了一个小大人,从那时起我就惦记上了家乡清明节,因为这一天我就可以去看看我的爸爸,可以和爸爸说说话,可以和他汇报一下我最近的成绩、学习情况,还有我和妈妈的喜怒哀乐。。。。。。

每年冬天一过刚脱下棉衣,我就惦记上了春天,惦记上了四月,惦记上了清明节,提前半个月,我就和妈妈去买回好多好多的金银纸,还有纸钱,然后每天做完作业就开始折呀、叠啊,用我的小手为爸爸叠出一串串漂亮的金银财宝,边叠边在心里问爸爸:您在那里过的好吗?您冷吗?您饿吗?我好想你!真想时间能快点到清明节那一天,好让我和妈妈早点回家乡去看你。

还记得那个让我最难忘的日子:2009年1月11日,那天也是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参加寒假考试的日子,现在还清楚记得那天早上您送我到校的情景,没想到等我考完试回到家里,您就永远的离开了我和妈妈。爸爸您走的那么突然,一句话也没有给我留下,可我知道您是舍不得离开我和妈妈的。

爸爸您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听妈妈的话,努力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家乡的清明节,让我永远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我的家乡光泽,跟全国各地一样,都有扫墓,祭祖的风俗。4月5日,我跟家人一起去给太爷爷和太奶奶扫墓。我们把墓地周围清理干净。摆好供品点上香,祭拜太爷爷太奶奶,然后烧了纸钱,就下山了。

家乡除了扫墓祭祖外,还有吃清明果的习俗。长辈们到田里采来一种叫水曲的野菜,洗净后,把它放在钵头里打烂备用。接着把糯米打成浆,和打烂的水曲搅拌后一起放进锅里煮。要一边煮一边搅拌,直到米浆搅成绿色的团状。拿到大桌上,用手沾些油抓一小团糯米团搓成球形,再压扁,弄成像饺子皮一样大小的坯。接着放入用五花肉、香菇、萝卜干等炒制好的馅你也可以投稿,包成花朵一样的圆形,一个带着青草香味的清明果就做好了。包好的清明果还要放在蒸笼里蒸,蒸好的清明果清香扑鼻,碧绿碧绿,晶莹透亮。看到这漂亮的清明果,还没吃就已经在咽口水了。咬一口,那个美味没法用词汇来形容。只有你亲自品尝才能体会。妈妈说:“清明果是为了纪念古代一个叫介子推的人而立的寒食节所吃的食物。”

这就是家乡的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00字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奇特的风俗。我也是,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舞龙”。

舞龙的时间一般会在春节后几天。通常会由村里舞龙队长提前几天送来请帖。告知我们舞龙的队伍将会何时过来表演。收到请贴后,爸爸妈妈就开始准备红包,一些水果和香烛,鞭炮欢迎舞龙的到来。

终于,大家都期盼的这一天到来了。咣当咣当,舞龙的队伍接近我们了。我既紧张又激动,时不时跑到门口去看舞龙的队伍到了没有。这时爸爸在大门口摆上了两串长长的鞭炮。妈妈则在院子里摆上了桌子,在桌子上放上了准备好的水果,并点上了香,红烛。舞龙的队伍越来越近了。胆小的孩子跑上了楼,从走廊探出头,等着看舞龙。当舞龙的队伍到我们家门口时,爸爸点燃了一串鞭炮。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一红一黄的两条龙摆动着身体走进了我们的院子。队伍后面还跟着一大群人来看舞龙表演。

他们先是盘成了一个圈,然后再迅速的散开。两条龙在他们的手中变得活灵活现,千姿百态。几分钟后他们停下休息。带队的人从龙头里面取出了几根小蜡烛送给了我们,并说了一些祝福语。这时,爸爸拿出准备好的红包送给他们。妈妈从边上的小桌子上,拿了一些水果分给他们吃,还为他们泡上了茶。休息了一会后,他们又开始左右摆动着龙头和龙身,缓缓的走出了我们家的院子。这时爸爸又点燃了另一串鞭炮。来欢送舞龙的队伍离开。我和妈妈把他们送的小蜡烛拿回了房间,直到它们燃尽为止。

这就是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舞龙”,这让我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清明,家乡的空气中弥漫着清明的气息。

杜牧说得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清明节,人们便会去踏青、插柳、扫墓,以这些方式来祭奠已逝的亲人或朋友。在家乡,临近清明节的几天,人们早早就将逝者坟头的野草铲光,并在坟上重新添上一层新土,让逝者生活在干净、舒适的“新屋”之中。细心的人们还会发现逝者的坟头会多一个碗状的倒锥体,锥体上长满了旺盛的青草,这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美好祝愿。

每逢清明节这一天,路上的行人三五成群,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沉痛,每个人的手上都拎满了祭品。我家同样如此。爸爸将祭品点燃,袅袅炊烟扶摇而上,家人的目光也随之移动,坟前静默无语。我眼前浮现出奶奶慈祥的笑脸,耳畔响起她那爽朗的笑声,我不由得哽咽起来,任泪水模糊我的双眼,纵声大哭。妈妈连忙过来,用手背擦去我的眼泪,说:“不哭,不然会吵醒奶奶的。”回去的路上,我还看到有些坟头没有焚烧的纸钱,而是栽插了一些鲜花、树苗。

那些远在异地而不能回老家的人们呢?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祭奠方式:将网页变成黑白色,再将已逝亲朋的照片传上去,并写下他生前的小故事。对着照片怀念,对着文字流泪,以此来祭奠逝者。

清明节让我懂得了活着的意义,我想:我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步履匆匆的走进了四月,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传统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它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沉重心情,也表达了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

今天又逢传统清明节,我们学校组织四年级全体师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天空灰蒙蒙的,没有风,也没有阳光。一路上我们非常沉默,到烈士陵园门口,我们个个神情更加严肃,因为我们听老师说过烈士陵园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这里埋葬着许多英烈的灵柩。

一进大门一座高大约十四米的石碑映入眼帘,上面写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举行完庄严的扫墓仪式后老师让我们自由参观陵园,参观完后在纪念碑前集合。同学们都把小白花交给我和另外两个同学组成的一个三人小组,由我们三人代表大家去祭奠那些英烈,来到烈士墓前我们在每个烈士碑前都献上一朵小白花,我们在心里对英烈们说安息吧!心里面感想万千很矛盾,也很纠结,想想这些英烈,他们把爱献给了安康儿女,把生命献给了安康的建设发展,可又有谁记得他们的英雄故事呢?希望安康的儿女都不要忘记,不要忘记我们今天的幸福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加倍珍惜!

最后我们还发现有一些坟位上没有墓碑,陵园的管理人员告诉我们原来这些长眠于此的无名烈士们都是一九八三年安康突发洪灾时参加抗洪抢险而遇难的的解放军战士,他们都被埋葬在异地他乡再也不能回到生他们养他们的故乡,一想到这里我们几个男生都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得深深的向这些无名英雄们三鞠躬,表达我们的敬仰和哀思。虽然这里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可觉得他们是我心中最伟大的人、最亲近的人、最可敬的人,他们是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的,我要记住他,以后每年的传统清明节我都会来祭拜他们,让他们在天之灵得到安慰,感到幸福!

此时,天空飘飞着细雨,我的眼里饱含着泪滴。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在我耳边响起,这可能是对传统清明节最好的诠释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清明节家乡的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清明节我都会想起唐代有名的诗人杜牧。清明节又俗称踏青节,在清明节那一天,家乡的人们都要携带扫墓用品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我的家乡在莆田埭头,清明节的那一天,我们带上锄头、铲子等工具就出发了,远远望去,山上热闹极了,我们开始上山,好不容易才找到了长满杂草的祖坟,就开始忙活起来。大家分工明确,爷爷负责清理墓地两边的杂丛,我和哥哥锄草,妈妈和奶奶负责清理墓地上的垃圾,妈妈吩咐我:“要用心,祖爷爷会保佑大家平平安安!”我用力点头,仿佛看到祖爷爷在天堂冲着我微笑。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但仍旧一丝不苟地埋头苦干,一个小时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墓地焕然一新,中间的十字架更加醒目,看着眼前辉煌的战果,我深深地感受到清明节浓厚的传统气息,我在心里暗暗祈祷:“亲爱的祖爷爷,你得保佑我下次得双百哦!”随后,爸爸妈妈便拿出鞭炮开始燃放,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们走出了墓园。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在这个中华民族伟大传统的节日里,家乡人通过扫墓、放鞭炮等方式寄托了对亲人对祖先的无限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家乡的清明节作文

全文共 162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转眼,又是清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关于清明节的作文。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喜欢。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一】

我的家乡在杭州,杭州是个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杭州西湖更是世界闻名的名胜古迹。那杭州的清明节又是怎么过的呢?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我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吧!

清明节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山上采艾草。艾草香香的,有一股中药的清香。艾草有驱毒、驱邪的作用。艾草要采多一些,这样做出的清明团子才会更香。采来的艾草必须要与空气隔离,用塑料袋装好,注意不可放在冰箱里保存。

第二天,先把艾草在热水里煮半小时。用漏勺捞出,再把艾草在大铁碗里用擀面杖捣烂,注意是一点一点捣。大约一次捣2-3分钟,直到捣烂为止。差不多的时候,把糯米粉一点一点慢慢揉进去,直到能揉成团你也可以投稿,在中途不需要加一丁点儿水。

皮做好了,可以放馅了。馅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这就要看你的口味了。我用的是肉馅,咸的。在包的时候要做到:①皮要薄,肉要多;②皮成碗形;③要轻轻揉,把口子慢慢的封合。做到这几点,清明团就既好吃又漂亮。

开始煮了,我用粽叶垫在底下,这样清明团就不会粘牢了。煮的时间也要控制好,不然要么太烂了,要么太生了。时间要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做出来的清明团口感又好,外表也很美观,还不生不烂,特别好吃。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二】

每年的四月五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清明节又叫鬼节。

过清明节的时候,我和爸爸回家乡扫墓,坐车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上一年的清明节,上一年的清明节是我和妈妈去的,不知道上一年的清明节和今年一样还是不一样。

我和爸爸到了家乡以后小学生作文作文人网你也可以投稿,就和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和我上山扫墓了,我们慢慢的走在小路上,而小雨一直在下着,这让我想起了一首诗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我们到了墓前的时候衣服全都湿透了,还好我们的供品还没有湿,我们的供品有水果,有鸡、鸭、肉、猪头、鱼,还有一些酒。我看见了一棵野果树,爸爸就爬上去要了一点野果,放在老祖先的墓前,还把那些鸡、鸭、肉、猪头、鱼和酒放在老祖先的墓前供给老祖先,我们不要为墓地除草、培土、修排水沟。

爷爷从一个袋子里面拿出了一些鬼钱,有一元的,十元的,一百元的,一万元,一亿元的,五亿元的。拿出来烧,我问:“爷爷,为什么要把这些鬼钱拿去烧?”爷爷说:“因为要把这些钱给老祖先用。”我不知道为什么死人也会用钱,我们扫完墓了,回到爷爷奶奶家的时候我们衣服全湿了,鞋子全脏了,我们把湿衣服换了,把脏鞋子脱出去了。

我最喜欢家乡的清明节了,反正就是喜欢清明节,每一年的清明节我都回家乡去过的。虽然很累,可我还是很开心。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清明节我都会想起唐代有名的诗人杜牧。杜牧是在今陕西西安人。每到清明我们都要去扫墓。

今年我家全部人都从外地赶回来扫墓。在清明的前一天妈妈和婶婶们准备好过节的食品,好在清扫墓的时候用来做祭品

清明节到了,外面下着毛毛雨。奶奶叫小孩子不要去了,可我们都闹着要去,奶奶也无话可说。我们买好了扫墓要用的东西就出发了。我们先坐车到山下,远远望去,山上热闹极了。我们开始上山,在途中有很多大人们拿祭品、锄头、铲子,小孩子们就跟在大人的后面。我们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长满杂草的祖坟,我们开始忙活起来,有的锄草,有的铲土,有的在一旁站着帮不上忙。弄好了就要烧香烛,用12张粗纸和12支香在坟墓周围插好,因为今年是12个月所以要插12支香,12张粗纸。然后在坟头用石头放上几张粗纸盖住,开始烧纸钱、纸房子、纸衣服等的日常生活用品。等烧完以后,放鞭炮。最后拜三拜,我们就下山去了。

吃饭的时候,要多添一碗饭、一双筷子、一个座位、要夹满菜,这个座位是祖先的。小的时候我不懂事,就在祖先的座位上坐下了,后来爷爷把我叫下来了。

这就是我家乡清明的规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爸爸妈妈是湖北天门人,而我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担心我水土不服,并不经常回老家,上学后又由于学业繁重,回老家的机会就更少了。不管爸妈工作多么繁忙,一年一度的春节我们却是雷打不动地回外公外婆家过年。

在外婆家过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除夕团圆了。老家的除夕甚是隆重,一大早外公外婆就到集贸市场选购食材,有鱼、猪肉、牛肉、各类蔬菜、水果……采购回来后外婆和舅妈就到厨房开始准备团圆饭了,外公负责打扫房间,我负责写对联,舅舅和爸爸妈妈负责挂灯笼、张贴对联。等一切准备就绪,厨房里已经飘来浓浓的饭菜香,这时候表姐和表弟会被安排去叫大姥爷(外公的哥哥)一家来团圆。

开饭前,外公总会放一架超大的鞭炮,听说鞭炮响的时间越久,代表你来年的日子过得越红火。

这么多人,一桌是坐不下的,外婆一般准备两桌菜,大人一桌,小朋友一桌,家里的女性大多和小朋友坐一桌,一来可以照顾小朋友,二来方便随时添菜、添饭。团圆饭一般准备十道菜,寓意十全十美。天门特有的粉蒸肉、蒸排骨、蒸鱼、蒸菜是必不可少的,一整条红烧鱼每年都不会缺席,但是每次红烧鱼上桌后妈妈都不忘提醒我不能吃,而要留到第二天吃,寓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菜肯定是一道甜汤,寓意甜甜蜜蜜。

席间,外婆会准备一些酥饼,酥饼内芯包有红糖,表面会撒上一层芝麻,一口咬下去,一层一层的,很酥脆香甜,味道有点类似千层酥。做酥饼是一门技术活,要有一位面点师傅提前准备好酥饼皮、酥、糖材料,一切准备就绪后,师傅负责擀皮,其余人员分别负责擀酥、包糖、压平、烘烤,一般五六个人流水线作业,大半天时间就能准备一大筐酥饼。由于外公熟通酥饼的做法,从腊月中旬起,会被亲戚朋友轮流约到家里帮忙做酥饼,很少呆在家。

当然,还有我最爱吃的糍粑。老家腊月里,家家户户都会打糍粑,纯手工的,煎熟后,沾一点红糖,轻轻咬一口,软糯不粘牙,糯米的香味在口腔里打转,咽下去,回味会送到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久久不会散去。

吃完团圆饭,我们会祭祖,按照旧日的说法,成年男性和儿童要去祖先的坟前点一盏长明灯,告慰祖先,我们一切安好。

爸爸妈妈小时候对过年有一种偏执的期盼,与其说是对年的期盼,不如说是对新衣和各种糖果的期盼。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回老家过年已不再关心能吃什么,更多的是对团圆的期盼,是对亲情的守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家乡风俗很好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年末将至,跟着老爸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今年将这在这里过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

我没来几天,清扫老屋,整理房间,摆弄桌椅都一一到位了,但显得有些没意思。这里没有了城市的喧哗,散落在山间的农户显得格外的安静,刚开始还找不到过年的气氛。

“冬冬嚓,冬冬嚓……”我隐隐约约听到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我循着声音找去,在如牛背的山脊上,十几号人着装各异,吹的吹,打的打,但更让我感觉到特别的是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三个人——一个似船夫的老大爷,拿着一把木桨,头扎花巾,不时在做着划船状;中间的一个人手提莲花船置身其中,身穿花袄,浓妆,怪吓人的,随着前面的划桨人“随波荡漾”;最后一个人就更“搞笑”了,黑袄、头卡、白脸,手持蒲伞,最让人有趣的是耳朵间的那朵独鲜花,嘴角那颗大黑痣,关键的是随着“冬冬嚓”扭起了秧歌,再加上后面跟着一群又敲又打的老乡,好不热闹啊!我一边看着一边跟着大部队走着,穿过小桥,走进东村,来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锣鼓声、鞭炮声,小孩子们嬉笑声,不时升上一阵阵青烟,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一天下来,我也不知道我跑了多少个村,也不知道来回看了多少遍,就是觉得看不过瘾。回来的路上还不时哼哼“彩莲船哪,哟哟,两头尖哪,呀嗬嗨,妹坐中间,呀儿哟,帅哥牵哪,划着。哟哟,呀嗬嗨”。

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告诉我这个叫“采莲船”,是我们湖北传统的民俗舞蹈。传说中观音娘娘坐船筹款修桥铺路,后人为了纪念观音娘娘的善举,就通过采莲船表演来表示赞颂,在春节期间,撑起采莲船为每家每户拜年、送上祝福。

后来的几天里,我天天坐在山脊边等着采莲船来,和他们一起给村民们送祝福。你别不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也做了一回划桨人,学着划船的样子,还知道那个桨是纸糊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谁没有自己的家乡?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每个人的家乡虽然不一样,但对家乡的热爱却是相同的,我当然也不例外。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一些风俗吧!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粽子主要的材料是糯米和竹叶。甜的要加入豆沙、花生和红枣,咸的要加香菇、肉丝和盐巴等。首先用两片竹叶卷成锥形,然后放入米和馅,用筷子插几下,使米和包馅更结实,再封口。口要封成三角形的,最后,用草绳把它梱紧。蒸好的粽子香气扑鼻,可好吃了!端午节时,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口挂上菖蒲、艾草,可以驱赶蚊虫,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还可以驱邪。划龙舟是端午节才有的比赛。几条龙舟一字排开,哨声一响,几条龙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终点冲去,先划到终点,并夺到旗子的队伍就获胜了。那是多么精彩的比赛呀!

除了端午节以外,我家乡的春节也很让人喜爱。每到春节前,人们会络绎不绝地到人山人海的市场办年货。每个人的篮子都装得满满的,有开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鸭、鹅、鱼、猪肉等,有烟、酒、巧克力等礼物。在家里,大家忙个不停,手拿扫把,脚踩椅子,爬高爬低,把屋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扫得干干净净。新年新景象,大家都为新的一年有个好开始而忙碌着、快乐着。不用说我们小朋友是多么喜欢春节的到来了。

我爱家乡的风俗,更爱家乡的亲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风俗春节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烧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拜个年,一年一年保平安”,这首歌谣从古唱到今,传承着我们家乡的习俗和文化。

一走进腊月,家乡的年味更浓了。旧时的过年就是从八月初八开始,到按历年正月十五才结束,现在,亦是如此。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日。比较讲究的人家,每逢这天早上会吃“腊八粥”,泡“腊八蒜”,以示欢庆丰收,预祝来年五谷丰登。

喝完了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吃完了泡得发绿的“腊八蒜”,在孩子们的期盼中,我们迎来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在这一天晚上,各家各户都在灶王神像勉强摆上糖瓜,山楂,柿饼,红枣,花生等,求灶君“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俗称“辞灶”。过了这一天,在外经商、打工、求学的游子心怀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开始陆续返家,一路上无数次想象见到亲人的激动场面。家中的亲人也怀着丰收的喜悦,开始陆续购买鸡鸭鱼肉、酒菜、香火、鞭炮等,称为“办年货”;蒸馒头、打米糕、出豆腐,称为“办年饭”,这些年饭可以一直吃到二月二。

初夕傍晚,全家老幼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共享天伦之乐,叫“辞岁”,然后大家将屋里堂外置办得灯火通明,通宵达旦,彻夜不眠,谓之“守岁”。等到大年初一,人人穿上崭新的衣服,走街串户,互致新年的祝福。从初二开始,人们开始盘算着走亲戚,侯客人。

迎来送往十几天,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点花灯、放烟火、玩龙灯、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尽情宣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就是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按我们家乡的习俗,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才算春节,春节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但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嘛,所以我呀就当一回“小广播员”,给大家“解说”一下我们家乡的春节吧!

除夕可以算得上是春节最忙碌最重要的一天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伯大娘一大早就忙活开了:有的去摘菜,有的去炒菜,有的去包饺子;反正忙忙活活地就干了一天。到了晚上,大人们更忙了,无暇照顾我们这些小孩。天还没黑,性急的哥哥就拿出了一个“二踢脚”,把它“送”上了天,这一声响犹如黎明前的鸡鸣,方圆几十里以内的鞭炮全响了。因为我们这里有一种认为“老祖宗”存在的迷信习俗,所以,爸爸提着鞭炮去放了,这可能是一种欢迎“老祖宗”的仪式,不一会,鞭炮点响了,“噼里啪啦”的声音震耳欲聋,而我们家的小狗却惊恐地躲在床底下,可能是以为“世界末日”到了。吃了晚饭,爸爸提着一筒烟花去院子里放了,“轰”的一声震天响,烟花弹从烟花筒中射出,飞上蓝天“啪”烟花在天空绽放了,顿时,天空如一页画纸,五彩缤纷。而年夜饭更加丰盛了:鸡、鸭、鱼、肉样样都有,什么饺子,什么年糕;真是太多了。

大年初一,大家都要去串门,家家户户的门框边,都贴着一幅幅对联,我看着火红的春联,看见了这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我看着火红的春联,仿佛看见这家来年红红火火的日子,那春联仿佛变成了一只只千纸鹤,带着这家人的向往飞向了远方;因为这一天最重要的就要数拜年了,所以我和哥哥姐姐们一大早就出门拜年了,拜年其实也蛮好的:磕个头,拜个年,临走时再抓把糖,拿把瓜子,多好啊!

正月十五又是一个春节的高潮,超市里挤满了人,真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啊。当然了,元宵节最不能少的就是元宵,煮好的元宵,放进嘴里,软绵绵的,轻轻咬一口,元宵中的馅便溢到嘴里,甜滋滋的,不知有多好吃!

春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欢度春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风俗初中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在许多传统节日里都有特殊的习俗,如春节,要贴对联,包压岁钱;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祭扫……

而在端午节,必然是少不了吃粽子和赛龙舟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年端午节,我第一次去看赛龙舟了。

那天端午节伴着朝阳,随着清风,新的一天开始了。只见湛蓝的天空下,澄碧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运动员们个个精神抖擞,信心满满,仿佛胜券在握。而河岸上的我们仿佛比参赛选手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望着。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两条龙舟齐头并进,划龙舟的选手们都用尽全力,快速而有序地划着船浆,坐在船头的鼓、锣手也是十分卖力,敲锣打鼓声清脆而有力,掌舵手也正控制着大局,和运动员一起拼命的喊着"一、二,一、二!”大家都灌输了全身的能量,使出了吃奶的劲儿,一会儿一艘龙舟超过另一艘,不一会儿,落后的那艘又追赶了上来,这样大起大落的局势让看比赛的我们心情也如坐过山车一样,忽起忽落,我在一旁看着只能替他们干着急,多想此时跳到龙舟上拉他们一把。

突然,岸边的炮竹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鼓舞着划龙舟的选手们,让他们更加充满了斗志。刹那间,锣声、鼓声、划浆声汇集成了一首雄浑的曲子。赛龙舟终于结束了,胜利的选手们欢呼雀跃,抱在了一起,成绩不太理想的队员们也没有半点气馁,相互打气,都在准备下一次比赛。

看着人们赛龙舟时脸上开心的笑容,我不禁想到,现在的时代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进步着,人们的生活渐渐被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替代,很少有人会再去关心那些旧的习俗。所以,作为新世纪的我们,应起到带头作用,传承传统习俗,以守住民族的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当地人俗称过年,我的家乡中卫,也不例外。

中卫人最看重过年了。

腊八是过年的前奏,人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在腊八饭里就全表现出来了。腊八这天用米、面、花豆、肉、蔬菜等做成美味的“腊八饭”(俗称和和饭)。腊八这天也是当地数九寒冷之时,“腊八的雪,老鼠的药”,如果这天降了雪,就预示着来年的吉祥和丰收。俗话说“吃了腊八饭,汉子跟上婆姨转”,这意味着,过年的活动也就开始了,过年用的衣物、食品全由家庭主妇操劳,男人碾米磨面,女人扯布买线,拆洗被褥,缝制衣帽,家里人杀猪宰羊,购置年货,宁穷一年,不穷一日。

“腊月二十三,灶老爷上了天”,这一天是祭神的日子,也叫小年,家家都把灶神换成了新的。

从年三十起,商铺的工具、用具洗干净封存起来,戏班、皮影在年三十反串唱几天。

大年初一,各自在家里给神明、祖先牌位磕头,给老人拜年。大人给小孩发压岁钱,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吉祥、喜庆的对联。街坊见了都要问声“过年好”。

初五家家早上吃饺子,叫“填穷坑”,意味人们穷怕了,吃了干饺子耐饱,表示全年不挨饿。

初七,当地人叫“人七日”。下午家家必定吃长面,叫“拉魂面”。

过年的高潮是在正月十五,从正月十四起,连续两天,立灯架,耍社火,灯架多是牌坊式的,灯面彩绘神佛、三国、西游记等故事,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在一些街口巷道还有泥塑判官,下跪着秦桧夫妇像,泥塑腹空,一点燃烟煤,七窍冒出烟,说明了中卫人爱憎分明。

民谚“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干”,这一天黄昏,家家门口点燃干柴,大人小孩从火堆上反复跳过,嬉笑耍闹,火熄之后,灰烬用铁锨撒向空中,火星乱舞,近似礼花。

正月二十三一过,年事算是忙完了,人们便又学习的学习,工作的工作,春耕的春耕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风景优美的云城村,我们清明节的风俗是吃五色糯米饭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到山上扫墓祭拜祖先。

清明时节雨纷纷,那天虽然下着雨,但阻止不住人们对亲人思念的脚步。在烟雾弥漫的山野中,我们踏着泥泞的山路往山上走,路上也有很多携老扶幼和我们一样去扫墓的人。经过十几分钟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祖先坟前,坟墓长满了杂草,大人们赶紧拿出锄头和镰刀清理杂草和疏通排水沟,经过大家的努力,祖先的家变得干干净净了。我们拿出糯米饭、糖果等供品,点好香烛,把折好的冥币和纸衣服烧成灰烬给死去的亲人,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过着好生活。然后全家人来到坟前默默地许愿“希望祖先能保佑我读书聪明,学习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许完愿后我们向祖先深深的鞠躬,表达了对死去亲人的思念和尊敬。行完所有礼节后鞭炮“劈劈啪啪”的响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好像告诉亲人我们来看你了,最后全家人在坟前陪着死去的亲人共同进餐,我闻到山上飘满了糯米饭的香味,能和全家人在野外进餐,我的心情很高兴。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吃五色糯米饭是我们的特色,它用上山扫墓把全家人聚集在了一起,表达了对死去亲人的一种深深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丽水,每到腊月二十六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腐,这其实是准备年货的开始,因为豆腐的“腐”与“福、富”谐音,寓意着新的一年幸福与富裕。

如今大多数人并不会做豆腐,而是把“福”字倒贴在门上,虽然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但是在我的家乡,老一辈人依旧保持着这个风俗——手工做豆腐。腊月二十六,外公家准备做豆腐。首先要把黄豆泡在水里一天一夜,泡到它们有2—3倍大才行。再将它们用水冲洗干净,放进磨子中磨成豆乳,看着白白的豆乳从小孔中流出,我就想到那美味的豆浆了。

我问外公:“什么时候可以吃豆腐啊。”外公说:“不要急,后面还有很多步,要先将豆乳过滤,变成豆浆,然后把豆浆烧滚,去掉泡沫,加入盐卤,将豆浆稀释,浮出豆花,还有把豆花装进模具中挤压,才会成为豆腐。其中点豆腐可最考验手艺了,盐卤多了,豆腐就老,盐卤少了,豆腐就会不凝固,你还是好好等着吧。”外公的话将我打的晕头转向,唉,原来现在还是个开头啊。这时外婆又说:“做豆腐可不能多说话,因为豆腐很‘小气’它听不得‘坏话’,要不然它就不成型。”难道这也是祖辈传下来的风俗吗?

过了一会,外公喊道:“睿睿,来看外公点豆腐。”我飞快地跑过去,只见外公小心翼翼地拿着一碗盐卤,用勺子一勺一勺的点进装着豆浆的桶里。他一只手点盐卤,一只手拿勺子在桶里搅拌,就像一只机警的猫,每一个动作都极其小心谨慎。渐渐地,豆花漂了上来,那就是豆腐的雏形,白白的表面一触即破,如果加上酱油和葱,那就是美味的豆腐脑。外公看着今天的豆腐花说点的很成功“年年富裕”。哦,这又是一个重要的风俗习惯。

外公外婆进进出出忙活了一上午,终于把豆腐做成了,那奶白色的豆腐,加上酱油,简直是绝配,吃着豆腐,别提多开心了!

温润如玉的豆腐,可口美味,做起来的工艺可一点不少,一个环节也不能出错。看来家乡的风俗更是长久的经验和精湛的手艺留传下来的。

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像挂灯笼,贴对联,吃团圆饭……但在我的家乡,春节做豆腐也是一项传统风俗,祝愿新的一年更加幸福,更加富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描写我的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春节,我都会回外婆家。

一厚沓纯净的面皮,一满碗喷香的肉馅,一脸微笑端坐着包饺子的外婆——这是一提起春节便首先浮现在我脑海中的画面。

我也算是跟外婆学过包饺子的,只是小的时候,我那些千奇百怪的饺子被丢进锅里后,通常都会像变戏法一般,散了,碎了,无影无踪了,也不知被外婆笑话了多少回。

但我依然喜欢包饺子,自然也是越包越好。

从面皮堆上轻轻掀起一张,软软的,凉凉的,不同于糍粑那么厚实,也不同于馄饨皮那样单薄。再从锅中舀一勺馅儿,均匀地铺在面皮中央,摆成长长的一条,接着在馅两边的面皮上沾上水,对折捏紧,然后从两边向中间将面皮边缘叠出花边。瞧,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完成啦!

我和外婆一个一个地包,一列一列地排,在说说笑笑中很快就包完了,甚至有点意犹未尽。接着,外婆起锅将水煮沸,把饺子一股脑地倒进水里,溅出了一颗颗水珠。看到正往前凑的我,外婆连忙把我往后挡:“小心,别烫着了。”

等外婆揭开锅盖,我又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去看。呀,好多“白鸭子”在水里扑腾呢!只见它们随着荡漾的水纹上下翻滚,“肚皮”也越来越大。这时,外婆往锅里加了一碗冷水,它们立马就老实了,连“啤酒肚”也缩回去了。

外婆盖上锅盖,转过身,笑眯眯地对我说:“囡啊,别着急,煮好了第一个给你吃!”

我开心地守在灶边,看着外婆搅动着锅里的饺子,口水都要忍不住流下来了。当外婆捞起热气腾腾的饺子,我急忙伸手去抓,外婆迅速地拍掉了我的手:“烫!”我调皮地吐了吐舌头。

外婆将饺子盛在盘子里,又拿了一双筷子,一起递了给我,笑着说:“来,小馋猫,慢点吃。”我如获至宝,夹起一个元宝似的饺子,轻轻吹了一下,然后咬了一小口,香气和汤汁立即一起溢了出来。外婆连忙问我:“好不好吃?咸淡怎么样?”“真好吃!”我顾不得烫嘴,忍不住狼吞虎咽起来。我一口气干掉了十几二十个饺子,直到实在撑不下了才善罢甘休。外婆在旁边看着我,一边不停地说着“慢点”,一边满足地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也会去各种饭店吃饺子,但是比起外婆和我一起包的饺子,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味道……

当大红的灯笼高挂于屋檐之下,当震耳欲聋的鞭炮敲响新的一年,当热气腾腾的饺子在唇齿之间生津,我明白,这才是让我念念不忘,饱含温情的家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清明节,许多著名的诗人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表明清明节前后阴雨绵绵,路上行人纷纷回乡祭祖,寄托对先辈的哀思。

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这天,我和爸爸、妈妈也回到了老家。一路上车来人往,祭祖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故乡。我们走了很长时间的山路,终于到达了山腰的祖坟。野花遍地都是,红的、黄的、粉的、紫的,蝴蝶和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风中送来阵阵花的清香;小草随风摇摆,像在向我招手;周围的松树上结了好多松果,小松鼠窜上窜下,还偶尔偷偷看看我;鸟儿在空中发出清脆的叫声……好美啊!

老家上坟有很多仪式。我们在家族中长者的引导下先去拜山神,听说以前是要到山上做饭的,现在为了保护环境,都在各自家里准备好贡品,再上山祭拜。我看到四老太从背篓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贡品,有鸡、有鱼、有糖、有茶、有香烟,还有香和纸钱,她嘴里念念有词,说着许多祝福的话。接着是分头到自家坟上祭拜,我们也到了太太的坟前。前年太太因生病去世了,太太是个很慈祥的人,一直很疼爱我,想起太太对我的好,我心里好难过,我好想念她。四老太领我们先把坟周围的杂草除干净,我和哥哥、姐姐们找来松枝将坟周围的地方打扫干净,接着四老太又摆上贡品,我们开始祭拜太太了,先是爷爷、奶奶,接着是大爹、大妈,然后是爸爸、妈妈和我,最后是叔叔、阿姨们,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太太在天堂能过得快乐和幸福。

祭祖仪式结束了,下山时,我看见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拖着一枝松枝,有的背篓里背着一些松果,没有人空着手下山。我奇怪了,问爸爸:“为什么下山时每个人都要带点东西回家?”爸爸说:“农村里有个说法,清明节上坟,返回家时,带点柴火回家,这叫‘空手出门,饱柴回家’。‘饱柴’的美好寓意就是‘饱财’这是大家的美好愿望,希望财源不断,生活美满。”哦,原来如此!

下山的路上,小鸟还在我身边歌唱,小花和小草还在向我招手,可我无心留恋周围的美景,带着对太太的思念我下山了,我在心里想:“太太,我明年还会再来看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丧事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家乡,有一些关于丧事风俗,这些丧事风俗有一些,我也亲身经历过。下面让我来给大家讲讲吧。

有一年,我的姥姥去世了,为此,我们家就要办丧事。所以,我就亲身经历了一些风俗。在姥姥刚去世的那5天,对于我的母亲来说是要在旁边守着的,不管是几天,反正不到埋葬的那一天,每天都是要收在姥姥的身旁,包括晚上。然后,在埋葬的那一天,上午都是要让乐队奏乐的,不到开饭,就不能停下来太长的时间。

然后,还有一个就是埋葬的那一天中午,走之前,都要有人唱戏,一场就有一段的时间,然后那些给唱戏的人伴奏音乐的人,再去的时候也要在前边伴奏。当我们埋葬完了姥姥以后,他们还要在巷子里唱一会儿才算完成了又一件风俗。

对我来说,让我最好奇的风俗那就是在埋葬完了人以后要吃馒头。不只是为什么,有好几次在埋葬人的时候,爷爷或奶奶要不就是爸爸从那里帮忙帮完了以后,就会拿一个或者半个馒头回来,然后要求我们必须吃下去,说是吃完了以后,牙齿就不会咯吱咯吱响了。不过,就算我再不想吃,也必须从命。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丧事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