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风俗清明节的作文(精选19篇)

家乡的山四季都是美丽的。春天,满山的山杏花盛开时,它像身着礼服的小姑娘,陪伴着我;夏天,青草茂盛、葱意昂然时,它像知识渊博的园丁,滋润着我;秋天,山地里充满丰收的景象时,它像勤劳的父亲,养育着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乡的风俗清明节的作文,供大家学习。

浏览

7299

作文

536

描写我的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春节,我都会回外婆家。

一厚沓纯净的面皮,一满碗喷香的肉馅,一脸微笑端坐着包饺子的外婆——这是一提起春节便首先浮现在我脑海中的画面。

我也算是跟外婆学过包饺子的,只是小的时候,我那些千奇百怪的饺子被丢进锅里后,通常都会像变戏法一般,散了,碎了,无影无踪了,也不知被外婆笑话了多少回。

但我依然喜欢包饺子,自然也是越包越好。

从面皮堆上轻轻掀起一张,软软的,凉凉的,不同于糍粑那么厚实,也不同于馄饨皮那样单薄。再从锅中舀一勺馅儿,均匀地铺在面皮中央,摆成长长的一条,接着在馅两边的面皮上沾上水,对折捏紧,然后从两边向中间将面皮边缘叠出花边。瞧,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完成啦!

我和外婆一个一个地包,一列一列地排,在说说笑笑中很快就包完了,甚至有点意犹未尽。接着,外婆起锅将水煮沸,把饺子一股脑地倒进水里,溅出了一颗颗水珠。看到正往前凑的我,外婆连忙把我往后挡:“小心,别烫着了。”

等外婆揭开锅盖,我又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去看。呀,好多“白鸭子”在水里扑腾呢!只见它们随着荡漾的水纹上下翻滚,“肚皮”也越来越大。这时,外婆往锅里加了一碗冷水,它们立马就老实了,连“啤酒肚”也缩回去了。

外婆盖上锅盖,转过身,笑眯眯地对我说:“囡啊,别着急,煮好了第一个给你吃!”

我开心地守在灶边,看着外婆搅动着锅里的饺子,口水都要忍不住流下来了。当外婆捞起热气腾腾的饺子,我急忙伸手去抓,外婆迅速地拍掉了我的手:“烫!”我调皮地吐了吐舌头。

外婆将饺子盛在盘子里,又拿了一双筷子,一起递了给我,笑着说:“来,小馋猫,慢点吃。”我如获至宝,夹起一个元宝似的饺子,轻轻吹了一下,然后咬了一小口,香气和汤汁立即一起溢了出来。外婆连忙问我:“好不好吃?咸淡怎么样?”“真好吃!”我顾不得烫嘴,忍不住狼吞虎咽起来。我一口气干掉了十几二十个饺子,直到实在撑不下了才善罢甘休。外婆在旁边看着我,一边不停地说着“慢点”,一边满足地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也会去各种饭店吃饺子,但是比起外婆和我一起包的饺子,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味道……

当大红的灯笼高挂于屋檐之下,当震耳欲聋的鞭炮敲响新的一年,当热气腾腾的饺子在唇齿之间生津,我明白,这才是让我念念不忘,饱含温情的家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们喜欢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做籺是家乡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在农历十二月廿八日这天起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或已经开始做了。“籺”是粤西地区最有特色的一种食品,以高州地区的最为出名,有点类似北方的糍粑,材料主要有糯米粉、绿豆或黄豆、虾米仁、花生、木耳、芝麻、香肠或火腿肉、香料等等,做成一个个如半桃子状的外形,因而又叫它“寿桃籺”,但它风味独特,食后让人回味无穷,是本土家居必备的应节食品。

一大早,奶奶就买好了材料,用葱、猪肉、香菇、木耳放在锅里翻炒,再加上一点蚝油,馅儿就炒好了。这是奶奶煮了一锅子沸水,倒在糯米粉上,再用手大力地揉,这米粉会越来越有弹性,吃起来也会有嚼劲。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了,开始做。扯一个小剂子出来,搓圆,压扁,然后用手凹造型,把皮放在手里,舀一点刚才炒好的馅,然后像包饺子一样,对折回来,捏紧,这样就捏好了一个。别看它简单,也是有讲究的:馅一定要放饱满,不能瘦,要装多点馅,不然太扁会很难看,但也不能装得太饱满,会对折不回来的,最好放馅儿放得刚刚好,这样包的才好看。这就是煮汤籺了。

奶奶除了煮汤籺,还做了一种椰丝花生芝麻馅的甜籺,吃起来甜甜的,这也是小朋友最喜欢吃的,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

朋友,你喜欢吃籺吗?欢迎你到高州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但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能够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能够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务必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期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此刻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信息拜年、打电话拜年。完美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期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情绪,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期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清明,家乡的空气中弥漫着清明的气息。

杜牧说得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清明节,人们便会去踏青、插柳、扫墓,以这些方式来祭奠已逝的亲人或朋友。在家乡,临近清明节的几天,人们早早就将逝者坟头的野草铲光,并在坟上重新添上一层新土,让逝者生活在干净、舒适的“新屋”之中。细心的人们还会发现逝者的坟头会多一个碗状的倒锥体,锥体上长满了旺盛的青草,这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美好祝愿。

每逢清明节这一天,路上的行人三五成群,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沉痛,每个人的手上都拎满了祭品。我家同样如此。爸爸将祭品点燃,袅袅炊烟扶摇而上,家人的目光也随之移动,坟前静默无语。我眼前浮现出奶奶慈祥的笑脸,耳畔响起她那爽朗的笑声,我不由得哽咽起来,任泪水模糊我的双眼,纵声大哭。妈妈连忙过来,用手背擦去我的眼泪,说:“不哭,不然会吵醒奶奶的。”回去的路上,我还看到有些坟头没有焚烧的纸钱,而是栽插了一些鲜花、树苗。

那些远在异地而不能回老家的人们呢?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祭奠方式:将网页变成黑白色,再将已逝亲朋的照片传上去,并写下他生前的小故事。对着照片怀念,对着文字流泪,以此来祭奠逝者。

清明节让我懂得了活着的意义,我想:我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清明节作文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湖水清澈见底,河里有几条小金鱼欢快的游来游去,旁边的柳树舒展着它纤细的腰肢,金黄色的麦田一望无际,勤劳的村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充实,快乐的日子。这就是我的家乡―福建省土垵村。

我从小跟着父母在其他地方生活,只去过五六次的家乡却在我的记忆中无法抹去,它迷人的风景,不一样的人情都深深吸引着我,虽然它只是偏远地方的一个小山村,虽然它比不上城市的繁华,可在我心中,它是世外桃源,是唯一的净土。

4月5日是我们中国一年一度的节日―清明节。每当这一天,人们都会到商店里买冥币,纸衣服,并且在家里准备好美味佳肴,一同结伴到死去的亲人坟前祭奠,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不变的习俗,菊花是象征美好,纯洁的定义,人们除了要把自己的祝福带给死去的亲人以外,还要准备一束菊花,放在坟前,以慰亲人的在天之灵。

我的家乡是一个非常迷信的地方,这里的人们认为只要多向神灵祈祷,就可以过上好日子,所以每当有什么隆重的节日,村民们都会到寺庙烧香,并且捐赠香油钱,清明节这天也不例外。一大早,主人们就在家里准备食物,等到快中午了,就去买祭奠需要的物品,然后到亲人坟前去慰问,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下午时,村民们要在自家门前放鞭炮,你可能会奇怪,放鞭炮不是表示庆祝的意思吗,在清明节这天放鞭炮是对亲人的大不敬呀,可是他们却不这样认为,那里的村民们都相信自己的亲人在天堂过的很好,应该为他们庆祝,这也是乐观心态的一种表现,除此之外,人们放完鞭炮以后,还要到附近的寺庙烧香,在神的面前祈求已死去的亲人保佑下一代永远幸福,快乐…

大诗人李白曾经作过这样一首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的家乡尽管在别人眼里毫不起眼,甚至习俗也落后于其他地方,但是在我眼里,家乡是最美的,它的习俗也是最特别的,清明节是一个对死去的亲人尽孝的节日,虽然土垵村这个小村庄的习俗并不那么吸引人,可是它要表达的孝道却绝不打折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特色风俗作文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这周的星期一,是我们住校生在家过周末返校的一天。母亲骑着电动车拉着我。在返校的路上,我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家乡,一个令人感受很深的家乡,令人叹息。

母亲给我做好早饭,我吃完香喷喷的饭后准备跟母亲去学校,打开家门,不要说放眼望去了,连眼前四五米远的地方你都看不到,仿佛置身人间仙境,我可得跟紧母亲,不然会找不到了。母亲喊着我,对我说:“要迟到了,快走吧!”如果不在是母亲叫我,我甚至都不能找到她,我坐上了车子,在路上不断的嘱咐母亲:“骑车子小心点,”在路上我问母亲:“为什么这几天老是有这么大的雾啊?我好喜欢大雾天”,母亲却一声长叹的对我说:“孩子,这不是雾,应该叫做霾。”我追问她说:“这不是空气中的小液滴吗?雾跟霾又有什么区别?”母亲扭着头语重心长的对我说:“雾,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属于季节性质的,跟雨和雪的性质是差不多的。但是霾就不同了,霾是由于空气中的硫酸,硝酸等物质增多了导致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我听到这里,终于恍然大悟。听母亲说这些霾时间长了还能对人们引发各种呼吸疾病,并最终引发癌症。我想到这些,就觉得毛骨悚然,原来,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如此的高危区域啊!

你们的家乡是山清水秀,一望无垠。还是像我的家乡这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家乡特色呢?想想这些危害,我觉得作为地球上的一份子,人类难道不应该好好地保护和美化我们这个唯一的自然家园吗!不要再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而破坏整个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类,需要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风俗小学生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家乡风俗很多,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读到这首诗,我不由地想起那一次的清明节

风呼呼地吹,雨哗啦啦的下,路上那一条条泥泞的小路上覆盖着大小不一的脚印,就像一个个顽皮可爱的小孩在欢快地跳起摇摆舞来。我们手捧鲜花,坐在一辆飞驰的车上,耳边不时响起了阵阵连绵不断的鞭炮声,真是太“壮观”了!我连趴带躺地扑在窗户上,观赏着“西洋景”呢!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时,一阵紧急刹车,把握这一天的好心情都烟消云散了。终于,随着鞭炮声,把我们“带领”到了一片“荒野地区”。只见,许许多多少男少女,手捧着鲜花与纸钱,看来也是来这上香的。对了!还有我呢!我也捧着厚厚的、金灿灿的一叠纸钱,心里洋溢得不得了,心想能自己亲手烧纸钱,别提多兴奋了。我随着大人们的带领,也来到了祖先的坟墓上。奶奶将预先准备好的蜡烛,小心翼翼地放在墓前,用打火机将蜡烛点燃。再将盆放在地上,让蜡烛将纸钱点燃,最后接二连三地投入盆中。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烧了起来。一切都非常顺利。但在这一天,是祖先们哀悼的日子,我不希望我的笑声让祖先“责怪我”。

我们上完坟,只见旁边有个小亭,于是我们有整理好“包袱”,到亭院享受去了。在那迎风吹来的亭院里,奶奶好像早有准备,她神神秘秘的从包里掏出一只风筝,我见了可高兴了,欢快的放起风筝来了。跑累了,我就去休息;肚子饿了,去买点吃的。。。。。。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们该回家了。我又顺便摘了一朵花,插在了妹妹头上,可好看了!

在回家的路上,窗外,雨还是哗啦啦下个不停,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果然,第二天,雨过天晴,种在地上里的花果蔬菜都发了芽,还真应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那句谚语。我越来越喜欢清明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风俗六年级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明天就是春节了,正所谓初一的饺子得三十晚上坐一宿!这马上就得坐一宿了,当然得露一手!

大年三十一大早,老妈就把我从床上拽了起来,我起来一看,大家正在包饺子,我赶忙跑过去想要帮忙,我一过去,老爸就给了我一个硬币,让我将硬币包进饺子里,我兴致勃勃开始了我包饺子的历程。首先我拿了一个饺子皮,用勺子挖了一勺饺子馅放进饺子皮里,两手一捏,一个饺子成型了。大家都说我包的不错,我顿时骄傲了起来。这时,一直在厨房忙活儿的姥姥走出来对我说:“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饺子,辞岁时包饺子即到子时也包饺子,此为两年之交,往饺子里面包硬币的意思是招财进宝,有财运的哦!”我立刻兴奋了起来,准备捞一把“财运”!

晚上十二点,饺子下锅了,元宝似的饺子把我馋的口水垂涎欲滴,我们坐到桌上开始吃,都在挑个大的想要吃到硬币,突然,老爸大叫一声,将硬币吐了出来,老爸乐开了花,而我一脸的羡慕与遗憾! 这就是我们家春节的风俗,大家在过节吃饺子时,一定要包住财运,抢占先机,千万别被自己老爸吃到“财运”了!我很喜欢这个风俗,希望一直保持下去,也希望财运成真哦!

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天天开心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描写我的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缓缓撕开墨绿的芦苇叶,轻嗅那带着糯米的清香,细品那黏糊糊、热腾腾的甘甜——这就是端午节我家乡盐城的不用线捆的粽子。

可自从我慢慢长大,接触的美食越来越多,粽子在我的眼中变得平凡了,吃得也越来越少了,以至于我上一次大吃粽子,还是在去年。

去年,有亲朋好友来我家过端午节,我们全家早早地准备包粽子。爷爷问我:“你知道你小时候最喜欢吃什么吗?”我摇摇头,汉堡?披萨?爷爷说:“嘿,是粽子!我们盐城粽子可跟买来的不一样!”我很好奇,有什么不一样的,形状?味道?我走过去一看,马上有了答案。

只见爷爷拿起三片芦苇叶,叶片在爷爷的蜡黄干枯的手里跳舞,犹如一个绿色陀螺在飞速地旋转,而爷爷的手就是它扬起的“尘土”。爷爷似乎明白我没有看清,就一边慢节奏包着粽子,一边对我说:“饭店里的粽子不都是用绳子捆的吗,我们盐城粽子是用针扎的……”只见三片芦苇叶先是卷成了漏斗形,用糯米和绿豆将漏斗填满,漏斗以外的芦苇叶把漏斗包裹住,再用一片叶子顺着漏斗四周裹一层,最后用针扎入粽中。

顺便说一下,这可不是一般的针,而是粽针——盐城人的神器,它扁扁的,有10厘米长,针孔特别大,把叶子尾部往针孔里穿,针一抽,一个粽子就好了。

震惊和兴奋之余,我更多的是内疚,为什么我只光吃着粽子,而从来没在意过这些细节呢?一个镜头从我脑海里闪过:小时候,我抱怨过端午节没有粽子吃,于是爷爷花了一天时间,包了够我吃一个月的粽子,而爷爷三天都直不起腰来,我却全然不在乎…为什么我从来没有为别人着想呢?

“爷爷,我也来包粽子吧!”我坚定地对爷爷说。我学着爷爷的样子,卷,裹,扎。正当我包好了第一个粽子,兴高采烈地给爷爷展示时,粽子因裹得不紧,散了,米和豆子落了一地。我正尴尬得下不了台时,爷爷笑了笑,然后用他枯柴般的手,手把手教我。包错了,爷爷说没事;包丑了,爷爷说没事;包坏了,爷爷还是说没事……当我可以包出一个像样的粽子时,第一锅粽子已喷香无比。爷爷在旁边乐呵呵地说:“我们潇潇懂事了,能干了!”

品味着这熟悉又陌生的味道,突然,一束强光扫过我的心田,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家粽子与外面不一样,不但是包法不同,还有是我对粽子的喜爱,家人对我的关爱,更源于我们对家乡的热爱!

那天的粽子,格外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清明节就是其中之一。

每年阳历4月5日就是清明节。清明节就是我们缅怀和祭奠先辈的节日。今年清明节我和家人—起去祭奠了祖先。清明节当天—早,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还有妹妹—起来到祖先的坟墓前给他们摆上饭菜,敬上酒,点上蜡烛。接着的我们还给先辈们烧了纸钱,放了火炮。然后,爸爸妈妈把清明纸标起来,妈妈告诉我用清明纸插起来或者放在上面用石头压上,就表示家人已经来过了。最后,我们大家站成一排站在先辈的坟墓前默默祈祷。之后,我们就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清明节作文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从何时起,清明节已经离我们与我们越来越近了。清明节又俗称踏青节,在清明节那一天,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也可以出外踏青游玩。并举办一系列体育活动。

我的家乡是潜江,在清明节那天,街道上没有多少人,在某些地方可以看见,门前有摆放白色以及其他颜色的花圈以表示对死者的纪念,在一些大树下也可以看见已经燃放了的香。

清明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墓园。我怀着一颗对姥爷无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姥爷骨灰盒的柜子前,慢慢打开柜子,一张黑白照片印入眼帘。照片上的姥爷安详的笑着,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他似乎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紧。沉默了一会儿。我轻声的对着姥爷的相片说:“姥爷,请您保佑我们全家健康平安,保佑我考上名牌大学。”说完我跪了下去,对姥爷的相片磕了三个响头。爸爸妈妈给姥爷请过安之后,就跟我来到了烧纸钱的地方。我拿起一大把纸钱默默地往火堆里丢去,漫天都是飞舞的纸絮,落在我的头上,衣服上,前方滚滚而来的热浪也让人受不了,可我还是坚持把纸钱烧完,好让姥爷在地下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烧完纸钱,爸爸妈妈便拿出鞭炮开始燃放,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跟妈妈走出了墓园迷途中还看到几个人在自己的亲人的坟前上坟。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它用扫墓,烧钱等一些活动表达了对亲人对祖先的一种深深的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到了,我们一家人回老家,去山上扫墓。

我和一家人坐着车上山,到了停车场,只见那儿人山人海,有的步行上山,走的满头大汗,有的是开着电动车来的,还有的已经扫完墓了,准备回家。

我们开始爬山了,到处都是锋利的石头,非常难爬。这里的山是自然形成的,不像人工做的石头。其中,还有一种草,上面长着刺,不小心就会刺到手。而且有像沙形成的几座山,一不小心就会滑下去。大家可在小心哦!

好不容易到达墓地,我们开始扫墓了,爸爸说:“因为我们一整年没有来墓地清理,所以今天要把墓地清扫干净”。忽然,我看见对面的一座山烧起火红的大火,烧掉好多树木。所以不要烧香后还没熄灭就马上下山。幸好有很多人在救火,火很快就被扑灭了。

大人们拿着锄头在锄草,我的哥哥用扫把扫墓上的杂草,因为扫把不够,大姐姐拿着一些干的树枝在打扫,并把杂草往下面扔,我也在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干活。经过我们一家人共同努力,墓地整理的又整齐又干净。

整理好墓地,奶奶、妈妈和婶婶在摆供品,爸爸讲:“这些供品是像征性地给祖宗吃的”。然后,大家又一起烧香,烧纸钱,最后还放了鞭炮。爸爸告诉我:“虽然这有点迷信,但传统的仪式是这样的,我们要记得的祖先”。

我们从早上出发,总共去了三处墓地,可把我累坏了,但也过地很充实,很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过年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在芜湖,春节在腊月就开始了。在腊八那一天,一些还保存着旧习俗老人家们仍然要煮腊八粥,粥是用各种各样的米、豆子和红枣做成的,有时候还要加上一点芝麻来做。这样做出来的粥不仅闻起来很香,喝起来也是美味的。

腊八不仅是要喝粥的,这一天很多大人们去上街的。他们为孩子们买过年穿的新衣服,为过年买一些蜜饯干果、瓜子点心。孩子们则喜欢买一些过年吃的糖果,一般都爱买炒米糖、花生糖和巧克力。然后才为自己选择新衣服。

腊月二十左右,大人们就要开始包饺子、作年糕和蒸蛋饺了,而且还要做一次大扫除,要掸灰、擦桌子、扫地…就像陀螺一样团团转。

到了大年三十,大家就开始做团圆饭了,小孩子就开始放鞭炮玩耍。这一天晚上,如果没有非常紧急的事情,都要回家吃团圆饭。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无一例外的有一道红烧鱼,但是都不允许吃掉,吃了就不叫“年年有余”了。晚上大人们吃完了团圆饭,都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孩子们就去放烟花玩儿。三十这一天要守岁,也就是十二点钟之前不能睡觉。到了子时,就要开始放炮竹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早上,人们都要睡到九十点钟才起床。然后就去拜年。主妇就留在家中做饭。外面到处都是红色的爆竹纸屑。踩上去软软的。到了中午,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初一到初三是年三天,这几天大人孩子们都喜欢各自玩,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点香。

到了正月初八,大多数店铺都要开张。因为八的谐音就是发。孩子们总是抢着去买东西。大人们就去娱乐休闲。

正月十五,南方人既叫元宵节,也叫过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大人们还爱在元宵里掺和进花生。孩子就在元宵节上尽情玩乐。这一天也是过年中快乐的一天。

过了十五,春节差不多就算是过完了。大人们去上班,孩子们去上学,一切都恢复到原来的日子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以家乡风俗为标题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的脚步离我们近了。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一天。

备年货

超市里人声鼎沸,里面的音响又在大声播报:“豆角二块六毛钱一斤,西红柿三块钱一……”随即又响起了喜气洋洋的歌声:“好运来,祝你好运来……”人们在各个货架上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物品,一瞬间货架前竟挤满了人。

有人在挑选着蔬菜,有人在挑着鱼肉,有人在挑着新衣服……可能是因为过年的缘故,人们都有秩序地排好队,等待着付款。出了超市门,每个人都憧憬着新年除夕夜

大扫除

过新年,当然要有一番新气象,新面貌。正是为了辞旧迎新,所以才会打扫自己的家。扫地、拖地、擦窗、洗被子、洗碗筷……每一个缝隙都不放过。虽然很辛苦,累得直不起腰,但是辛勤换来了一番干净、整洁。地板可以照清你的脸,窗户闪闪发光,干净的衣物在窗外翩翩起舞。然后是自己的卫生,每个人都要洗澡,换上新衣新袜。整天大家都忙得团团转。

除夕夜

除夕的光景总是短暂而美好的。饭菜一个个送上餐桌,浓郁的香味顿时敞开来,使人垂涎三尺。当全部菜肴上桌时,就好比一桌“满汉全席”。

大人们站起来祝酒,小孩子们就抓紧时间,争先恐后地夹起好吃的往嘴里送。烫烫的饭菜总是会使我们张开嘴哈气。大人们坐下来时,除夕的团圆饭才刚开始:有人一声不吭地享受着美食,有人和老者们谈笑风生,顾不上吃饭,还有人吃一口,然后没等咽下去就开始说话了。

饭后,大人们笑着离开,小孩们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装的全是零食。除夕夜

春节已经过去了,但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它像一本书,记载着我的成长,它又像一盏灯,照亮了新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受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一个文明古国,论起习俗,可谓“一地一样”花样繁多,单新年习俗,就五花八门。但亘古不变的是那份喜庆和热闹。

在我的家乡,新年从腊月二十几就开始了。二十九家家都准备好年货,门上贴好了“福”,有的人家还挂上了两盏大红灯笼。这天中午,照例要吃顿好饭,还要拜神家。下午就该大扫除,门窗擦得亮亮的,屋顶扫的净净的,桌上摆满了瓜子和糖。小孩子们手中已拿上了大小的鞭炮,大街上整天都噼噼啪啪的。大人们也已经在准备新钞,用来装红包。年前这几天热闹的很。

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晚上是要吃饺子的,一般是肉馅的,吃完了饭就去看看春晚。因为初一要起早,大人一般都不睡,可小孩子就顶不住,把新衣服放在床头,早早就睡下了。别以为一睡就着,家家都放拍炮,鞭炮、花炮,什么震天雷、窜天猴、笛音炮,声音此起彼伏,整整响一夜。

大年初一,凌晨三四点钟,就被妈妈叫起来了,睡眼朦胧的,一看见新衣服立马精神起来。穿好新衣服,好好打扮一番,要去拜年了。先去给爷爷奶奶拜年,再给爸爸妈妈拜。给家人拜晚年就该吃饺子了,正月初一不让动刀,不让说不吉利的话,还不能吃荤。不过白菜馅儿的饺子还可以凑合的。

吃完饺子就要去给本家的亲戚们拜。爸爸和弟弟最累了,要给长辈磕头。女人就要轻松多了,鞠个躬说句吉利话,就完事了。爸爸领着弟弟去拜年,妈妈带着婶婶们去拜年。我做为家中的长女也只能在家待着。爷爷奶奶也不闲着,在门口放好席子,铺好垫子,一拨一拨的人来拜年,贼热闹。我呢,更不闲着,我守在大门口,见有人来,先给他们拜年,坐等红包拿来了。

渐渐的东方泛起鱼肚白,天上还残留着花炮的烟雾,来的人也渐渐少了,大火都困了,来不及吃午饭,一个个倒头就睡,连小孩子也被赶回家睡觉。晚上又是一顿大餐。这一天一大家子的大当家要去请新媳妇来吃饭,表示这个大家庭接受了她,而当院的老媳妇要做陪客,带着新媳妇认当院人。初二,媳妇们要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过了这几天,年也算安静点了,等过了十五,吃完汤圆,年味也就渐渐淡去了。

新年那么热闹,那么让人留恋,不知多年以后这些习俗是否还能保留。但我想,不论怎么变,家人不变,一家的和乐不变,幸福就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杭州,杭州是个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杭州西湖更是世界闻名的名胜古迹。那杭州的清明节又是怎么过的呢?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我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吧!

清明节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山上采艾草。艾草香香的,有一股中药的清香。艾草有驱毒、驱邪的作用。艾草要采多一些,这样做出的清明团子才会更香。采来的艾草必须要与空气隔离,用塑料袋装好,注意不可放在冰箱里保存。

第二天,先把艾草在热水里煮半小时。用漏勺捞出,再把艾草在大铁碗里用擀面杖捣烂,注意是一点一点捣。大约一次捣2-3分钟,直到捣烂为止。差不多的时候,把糯米粉一点一点慢慢揉进去,直到能揉成团 你也可以投稿,在中途不需要加一丁点儿水。

皮做好了,可以放馅了。馅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这就要看你的口味了。我用的是肉馅,咸的。在包的时候要做到:①皮要薄,肉要多;②皮成碗形;③要轻轻揉,把口子慢慢的封合。做到这几点,清明团就既好吃又漂亮。

开始煮了,我用粽叶垫在底下,这样清明团就不会粘牢了。煮的时间也要控制好,不然要么太烂了,要么太生了。时间要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做出来的清明团口感又好,外表也很美观,还不生不烂,特别好吃。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的家乡风俗都不同,我的家乡也有很多有趣的风俗,想不想知道?如果想的话就继续看下去吧!

我的家乡在广西平南县的大安镇。说到风俗,我们每年都要举行“拜社火”的活动,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村民们纷纷拿出“拜社火”的祭品来,先在自家的大厅里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饼干、糖果、桂叶、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贵”、“甜甜蜜蜜”。

在家里拜完灶神后,大家有争先恐后的赶在第一时间去社庙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不一会儿,村子里、镇子上,顿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烟花声!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怎么样,我家乡的风俗挺有意思的吧!如果你有机会过来我的家乡玩,我一定会给你介绍更多有趣的风俗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春节风俗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来了,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春节风俗。我们东北的风俗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吧。

春节的时候,我们东北不会忘记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和面包饺子,这时候,家里人会想出许多的办法来让家里人幸福,好运。比如说有些人会把一个红枣放进饺子皮让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运。还有一些人把一个杏子放进了饺子皮让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对了,东北还有一些人玩一种东西来庆祝新年,那就是红红的鞭炮。吃完热乎乎的饺子就会来放鞭炮,人们把鞭炮立在雪堆上点燃了就马上跑去远处看。“砰!砰!砰!”鞭炮炸开一团火焰出了来,代表着红红火火。

这就是东北的风俗。

我竞争的目标是我原来的职位——班长,原因是我很快乐我也要带给同学们快乐,建立心中快乐星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乡俗。在我家过年时,舞龙、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过年前的十几天,家家户户开始大量置办年货,大人们还要买过冬的衣服呢。还要在过年的那天之前进行大扫除。到了真正过年的那天,大家都开始挂灯笼、贴春联,春联是为我们迎接新的一年,而灯笼是让我们这年过得红红火火。不仅如此,还要在窗户上贴福,而且要倒着贴,意味着福倒了,福到了。春节吃饭前要先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吃饭时,小孩的嘴可甜了,他们走过去跟爸爸妈妈说新年快乐,就能得到红包。吃完饭后,外面开始热闹起来,一条条长龙接二连三地从巷子里跑出来,彩色的龙头欢劲地扭着,在大马路上显得格外引人入胜,路旁的烟花给舞龙的人们打气,他们舞的更欢了。

每当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点真是极为热闹,一大筒烟花排山倒海得飞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烟花飞快地冲向天空,炸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鲜花,七彩的烟花炫染了整片天空,显得格外美丽,一条长长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响着,在过年时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一只叫“年”的怪兽,喜欢在过年时去村里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过年时放鞭炮。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一个不一样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