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最新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征文推荐20篇

老师播撒希望的种子,把我们培育成一片树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2623

作文

1000

2024纪念一二九运动征文精品

全文共 1361 字

+ 加入清单

曾记,在1935年的12月9日,数千学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救亡图存的意义,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燃起了中华大地上救亡抗日燎原之火。我们不会忘记,当时,平津危机!华北危急!中华名族危急!是他们敢于以自己稚嫩的肩膀肩负起打破那黑屋的责任,最终里面的人终于被惊醒,自此,一场席卷华夏大地的抗日斗争展开了它的序幕。

我曾不止一次的在历史书上读到这段历史,但当我看到梁启超老先生所写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时,我心中一怔,少年才是国家的未来,而生为国家未来栋梁的我们,为祖国而努力是责无旁贷的。只有我们发奋,只有我们努力,中国才有未来,回想当年的先辈们,诺不是人人心中所系吾之中华的存亡,哪会为之去抛头颅洒热血呢。

我曾彷徨,不知在当代是否还有这种精神,但在经历过2008奥运会后,我不再彷徨。看到舍生护卫火炬的金晶,这位轮椅上的微笑天使在面对传递途中突如其来的冲击,毫不畏惧,紧紧护住火炬不被抢走,同时脸上仍然流露出骄傲的神情。她用她那残弱的身躯捍卫着奥运精神、中国精神,很多人被她的奋身守护火炬的画面所感动。这是怎样的一种忘我奉献将身啊!而当我看到在面对整个法国的误解时中国留法学生李洹以前地道的法语,富有哲理和逻辑的行文,流畅而又连珠般的语速让整个法国为之震动,他就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身上放射出的时我们年轻一代中国人的名族自信核空前的爱国热情。他的那篇《不能让祖国受委屈》一文,喊出了在法中国人的心声,是他发出了中国的声音。在奥运期间,类似这种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在这样做的的时候,面对的困难是我们所难以想象的,金晶直接受到了“藏独”分子的袭击,而李洹在巴黎集会前,收到威胁和恐吓,对方扬言要枪击或搞爆炸,但他却依旧站在了那个演讲台上。是什么在支持他们呢,也许没人能说的清楚吧,或者这就是天生的? “为什么我的眼里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其实这句诗应该是最好的诠释了。

所谓“不离家不知何谓家,不出国不知何以为国。”不在特定的场合下我们又怎会被激起那纯纯的爱国之心呢。国家的归属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出于对国家的认同,对国家的归属感,我们才能从形形色色的各地各处汇集到一起,为我们的祖国喝彩,为我们的祖国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在这些方方面面中,我们得到强烈的感召,中国的少年非但没有成为“垮掉的一代”,而已能够肩负起祖国的荣辱!少年如长江之初发源,虽然看似就那潺潺的一股,但终究会成为千里大江。虽然在过程之中会有波折,但不经历风雨怎能看见彩虹!

少年如朝阳、乳虎、大洋海之珊瑚岛,生生不息,给人以活力的感觉,非常喜欢《恰同学少年》,也许是由于自己产生了共鸣的缘故吧,尤其是那激昂的《少年中国说》让我顿时耳目一新。“三十功名成与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虽然我们现在年青,但时间却是十分的无情,往往当你决定要去努力时才发现自己早已错过了那个路口,所以我们不应该在白白浪费时间,当我们确定目标后就朝着目标全力进发吧。

少年啦,奔驰!奔向远方!我们不要做那“垮掉的一代”,我们是国家的希望,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战污染赞生态”征文活动400字作文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爱,她发自真诚,她来自心灵;她是真心,她是热情;有一种美,她飘在手里,她藏在口里;是见到老师的问好,是遇到同学的你早;是升旗时的敬礼,是知错时的“对不起”;她是爱的教养,她是美的修养!

现在我们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首先我们学生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

同学之间离不开文明礼仪。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热心帮助,只有这样,同学之间才会更团结,友谊更深厚。看看我们的少数同学吧,在家里,不和父母沟通,不分担家人的劳动,一味索取,不知奉献;在学校里,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不认真学习,一味淘气,不知自重。文明礼仪,重在实行!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理想的种子将在心灵的沃土上萌芽,梦想的翅膀将在长空拍打,美丽的人生将自此起航!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民族的未来;我们充满激情,我们渴望成长!让我们携起手来,亲近文明、践行礼仪,让

文明礼仪之花在我们心中绽放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纪念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7周年,我读了许多有关中国发展变化的文章,深深感到我的祖国今天的繁荣富强来之不易。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爬雪山,过草地,尝尽千辛万苦,胜利走完了25000里长征,树立了中国革命史上又一个里程碑。长征的胜利离不开具有顽强毅力的红军战士,他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争做新世纪的好少年。

做新世纪的好少年,首先要学习好,只有刻苦学习,学会学习,才能成为有智慧的人;再一个要身体好,一个新世纪的好少年不仅仅要成绩好,更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为社会做贡献;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品质,新世纪的好少年应该是对家长没有依赖性,能够帮助别人,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说到底,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新世纪好少年的根本。

做新世纪的好少年,还必须要具有坚强意志。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就能够充分挖掘人的潜能,积极地迎接挑战,不断地超越自我;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就能够坚定不移地推动行动不断前进;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不怕牺牲,锲而不舍地向着目标努力奋斗,去取得最终的成功。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好少年应该如何学习红军精神,磨砺坚强的意志呢?

第一、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万分仔细,哪怕芝麻绿豆大的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将它完成,“不以善小而不为”!从而磨砺我们的意志。第二、遇到困难时要怀着坦然的心态,主动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做事要主动而不能被动,从而磨砺自己的意志。第三、不但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且要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有深远意义的事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却往往不是我们自己感兴趣的。面对这些事情,我们也应该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不仅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还可以磨砺我们的意志。第四、要充分认识自我,虚心学习他人。意志品质在每个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面对这种情况,要认清自己,针对自己的不足,制定具体可行的磨砺意志的计划和目标,不断的完善自我。只有具备了以上特点,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新世纪好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这是一个极其伟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这是一个极其自豪而又惨烈不已的日子;这是一个极其骄傲而又愤怒非凡的日子。

还记得七十年前,七十年前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还记得七十前,七十年前那触目惊心的“万人坑”;还记得七十前,七十前那令人发指的活人实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梦,面对这群恶如豺狼的日本侵略者这一不速之客,手无寸铁的华夏人民慌张失措。一时间,英年早逝的,不幸夭折的,晚年遇害的,一切的一切都遭到残害。

“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拿破仑铿锵有力的一字一句依然萦绕在耳边。在惨痛的灾难下,在可怕的压迫下,雄狮苏醒了。他满腔怒火,血液里驰骋着一股强大的抗战精神。顿时,手足无措的人们开始集结起来,开始一致起来,开始凝聚力量,凭借那一股抗战精神,反戈一击,给予不速之客以重重一拳。当中华民族彻底夺取抗战胜利之时,经过血与火的淬炼的抗战精神终于在历史星空中定格,成为永恒。

七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主义事业处于又一个关键时期。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仅能够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神舟六号”向全世界昭示着神州大地的强大潜力;随着一阵欢呼雀跃,纳米技术也让每一个中国人自豪;随着水流的“哗哗”声,伟大的三峡工程也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伴着抗战精神将中华推进发展,“支那猪”的“名号”已销声匿迹,“东亚病夫”的嘘声也被一块块逞亮的金牌的证明而无法辩驳。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为丰富的内涵。这是一面旗帜,迎风招展,猎猎飘扬。这是永远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强大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2000字

全文共 2096 字

+ 加入清单

70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

7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于又一个关键时期。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爱国主义旗帜下的大团结、大联合,既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首要前提,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

73年前的盛夏,全面抗战的烈火点燃。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工农红军不计前嫌,进行改编,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挥,迅速开赴抗日前线。

“宣布改编头一天,许多战士纷纷问:打日本鬼子为啥非得穿国民党军服?军团参谋长左权动员说:为了抗日,我们戴个国民党的帽子有什么关系?大家跟着他的口令,脱下了五星八角帽……”当时在红军担任排长的李荣之回忆说。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

抗联将士活跃在白山黑水,回民支队让日军闻风丧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等救亡组织纷纷成立,不同党派、团体捐弃旧怨,共赴国难。台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华侨认购国债、回国参战……全民抗战的大潮让侵略者“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妄言彻底破灭。

“我们选择回国,就是要跟日本人拼,随时准备死!”当年在滇缅公路运送物资的南洋华侨王亚六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那个时候,才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

“民族大团结是抗战精神的核心。”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主编荣维木认为,这既是抗战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经验。“民族生存需要它,民族发展需要它,当前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华民族,更加需要它!”

慷慨赴死、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是抗战将士留给后人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国难当头,英烈辈出。从杨靖宇、彭雪枫,到佟麟阁、张自忠……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1937年,日本年产钢580万吨,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大炮740门。而当时的中国,钢的年产量只有4万吨,军事工业薄弱,只能生产一些轻武器……。

这又是一场让侵略者胆寒的战争: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8位女战士挽臂沉江。中国以伤亡3500万人的惨重代价,最终打垮了骄横一世的日本法西斯……

艰苦的磨难,压不垮中国人民;残暴的敌人,只能激发起中华民族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

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之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和徐州会战、保卫武汉……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奋起抵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武装,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8年抗战,中国的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共进行重大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4万余人、伪军118万人。

抗战的历史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勇前进,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抗日战争究竟将如何发展?中国能不能取得全面胜利?——危亡关头,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沉重思考,灼痛中国人的心。关键时刻,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写就的《论持久战》等重要着作,系统阐述了全面全民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拨开人们思想认识上的重重迷雾。

国难当头,方见中流砥柱。8年抗战,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立场始终如一;全面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贯穿风云变幻的抗战历史。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武装抗日的爱国主义主张;1933年1月,毛泽东、朱德向国民党军队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建议;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第二天即通电全国,号召“团结起来,筑起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在陕北洛川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核心作用,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因素。”长期研究抗战史的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岳思平说。

冲破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胜利完成万里长征的4万名红军战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万名走出深山的游击队员组成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无数支抗日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游击作战……到194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所抗击的日军,占侵华日军总数的75%,同时还抗击着几乎全部的伪军。

胜利的旌旗,浸透烈士的鲜血。8年抗战,敌后抗日武装伤亡70余万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为丰富的内涵!

更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作文推荐: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1000字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800字

抗战胜利70周年作文选登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作文:追忆抗战,珍惜和平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12月13日,上午10时,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全城鸣响警报1分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保存了相当多的历史资料,每一份都在控诉着日本侵略者的罪恶。

走过一段青粒石子铺成的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十字架,高高地耸立在广场上。广场四周蓝黑色调的外墙赫然地写着一个看了让人心痛的数字:“300000”!外墙下面是一组组雕塑,向人们讲述着当时南京市民在日本人屠刀下惊慌失措、四散奔逃的情状。尤其是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她衣衫不整、表情惊恐,仿佛在向世人控诉着那段屈辱的岁月,控诉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

看着这一幕幕,我的眼前似乎又呈现起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情景来:城外长江边,一批批手无寸铁的居民被捆绑起来,他们成批地倒在了日军的机枪下,倒在了日军的刺刀下…,无数的尸体阻塞了长江,江水被血水染红;城内,日军烧杀抢掠,成千上万的无辜同胞在日军屠刀下面惊恐地四处奔逃,屈辱地挣扎,全城充斥着日军狞笑声和我同胞的哭叫声;到处是爆炸声,到处是烟火,六朝古都成了一座人间炼狱。

纪念馆内有一处“遇难同胞遗骨坑”,就是俗称的“万人坑”。馆内光线很昏暗。透过暗淡的灯光。我看到了累累白骨。他们呈各种各样的姿态,或立,或卧,层层堆叠,而那散落一地的碎骨,有的上面明显带着枪眼,显然他们都是非正常死亡。我想他们死前一定承受了太多的痛苦,尤其是那些孩子们,他们带着懵懂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的人生画卷还没来得及展开,他们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留恋…。死者长已矣,生者当警惕悲剧重现。在冥思厅的照壁上,有这样的祈福语,表达了善良人们的祈愿:

让白骨可以入睡,

让冤魂能够安眠,

把屠刀化铸警钟,

把逝名刻作史鉴,

让孩童不再惊恐,

让母亲不再泣叹,

让战争远离人类,

和平洒满人间。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回望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痛定思痛, 唯有铭记历史,才能自立自强;唯有珍惜和平才能发展,1937-2015,匆匆78年,历经几代人的建设,今天的南京城焕发着勃勃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七十年前,曾有株顽强的青草,冲破战场上一片焦灰,七十年的冷雨,七十年的风吹,七十年的青青橄榄随风而垂。

曾有只孤独的雄鹰,寻觅天边自由的高飞;七十年的翱翔,七十年的热泪,七十年的盛世之梦夜夜回归。

曾有群伟大的人们,双手唤醒巨狮的沉睡;七十年的荆途,七十年的光辉,七十年的英魂凝聚不朽的丰碑。

请让我为你谱一曲赞歌!

五千载泱泱中华,三千里滚滚黄沙,十三亿同胞炎黄儿女,七十年国仇家恨壮怀激发……有多少深沉的文化,就有多少深沉的苦难,有多少深沉的苦难,就有多少不屈的呐喊,是谁勾起了我的光荣之梦,持戟长啸,谁敢犯我中华?

面对高山,你定会感慨它的气势磅礴;放眼大海,你定会惊叹它的汹涌澎湃;仰望青松,你定会赞美它的高大苍劲;俯瞰小草,你定会称颂它的坚忍不拔。是的,那是因为他们身上饱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顽强的意志,那是因为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屈的精髓。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饱尝艰辛而不衰,历经磨难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顽强,靠的就是正气磅礴、荡气回肠的铮铮铁骨,靠的就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千多年前,李清照一声长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七百多年前,文天祥炳焕千古;“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三百多年前,夏完淳气壮河山。“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百年前,秋瑾豪气如云,“胜利了!我们胜利了!”七十年前,浴血奋战的四万中国人民普天同欢。

七十年了,我们远离炮火,却从未熄灭对黑暗的怒火;我们告别战争,却一直持续和愚昧的战斗。在无数场有声无声的斗争中,我们的祖辈用生命换来和平,我们的父辈用艰苦换来安康,我们和全世界爱好自由与和平的人们一起,捍卫这方缤纷美丽的土地。

我是中国人,我要谱一曲祖国的赞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纪念南怀瑾先生诞辰百年征文启事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戊戌(2018)年二月初六(西历3月22日),是南怀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为此,本会特向海内外广大读者、朋友征集纪念文章。

一、文章内容,可在但不限于以下范围:

1、读先生的书,或听先生的课,或感受先生身教言传,所受到的启迪,所作的反省,于身心修养、做人做事、生活工作、学习学术、自立立他、贡献社会,有何改善与进步。

2、对先生生平、事迹、身教、言传、学术的认知与理解,可从某件事、某个角度、某个方面谈,亦可从多角度多方面谈。

3、与先生交往的故事与感想。

4、受先生影响、启发,或发扬光大先生思想,应用在实践中,利于自他、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案例。

5、先生辞世以来,吾人在修养、行为、生活、工作、贡献社会等方面,有何反省、改善与进步。

6、其他。

二、体裁、字数不限,但希望精炼。

三、截稿时间:从即日起,至2017年底。

四、投稿邮箱:

ws@nanss.org

nanssw@163.com

五、不论用真名或笔名署名,均请附作者真实简介与联络办法。

六、所有来稿,本会将作为史料保存,并酌情在本会网站、微信平台发表。

七、投稿者,将有机会获邀参加有关纪念或学术活动。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联合发布

丁酉(2017)年4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纪念建军节90周年征文

全文共 267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军队由少变大,由弱变强。到建国后,人民军队为祖国统一,领土的完整,政治与经济及民生的繁荣富强,蒸蒸日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历史不能忘记,人民不能忘记。那个时代虽已远去,但谁也不会忘记,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

他们在面对死亡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影响代代中国人民。八一,吹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号角,这雄魂的号角声将继续响彻中华大地,告之天地,告之全世界的人民!

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兵者外以除暴,内以禁邪。不错,绿色军营中,有汗水和泪水,有欢乐和幸福。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是我们最可爱、最敬佩的人,是他们用挺拔的英姿筑起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是他们用血肉之躯保护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他们用军人的力量挺起那残垣壁下那求生的呐喊;是他们执着的奉献,让那些在暴风雨中失落的眼神看到希望的曙光。

在炮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冒着枪淋弹雨,冲锋陷阵,用他们身躯换来了祖国今天美好幸福的时代,在和平的年代,他们个个勇往直前,创先争优,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我们的民族因有这样强大的军队而自豪,因有他们而骄傲。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辉煌战斗业绩的人民军队。90年如一日。

始终与中华民族命运共系,与中国人民血肉相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为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卓越功勋。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愧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不愧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不愧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不愧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

勿忘国耻,强国强军,早雪国耻,振我国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之际,有必要回顾我军成长的历程,对“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武装斗争的道路”等重要问题予以科学的回答,进而深刻认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这对于人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走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任何国家的革命斗争采取何种形式、走什么道路,都取决于所在国的国情。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动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着帝国主义的压迫;在内部没有合理制度,受着封建势力的压迫。

在这样的国度里进行革命斗争,不允许也不可能开展很正式的斗争。再看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对象是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反动统治的力量异常强大,十分顽固,决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

其次,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武装斗争贯穿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而要开展武装斗争必须有一支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没有代表人民利益的新型人民军队,武装斗争就无法进行,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人在血的教训中彻底觉醒,深刻认识到,没有一支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解放,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无法实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甚至人身安全也难以保证。要把以农民和起义官兵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能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党需要做大量艰苦的工作。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核心问题是确立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90年光辉历程,部队官兵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上,始终坚持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这已成为全体官兵的自觉行动。但也要看到,当前个别官兵由于受 “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的影响,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原则问题上,仍存有一些模糊认识,亟待予以澄清。

为此,应组织部队官兵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的学习。时刻注意时代环境变了,军队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这一性质始终不能变、所处地位变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永远不能变、发展市场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党指挥枪”的原则永远不能变。

真理激发理想,理想产生信念,信念激发意志,意志产生力量!让真理之雷,在我们头上轰鸣;让理想之电,在我们脑海闪光;让奉献之火,在我们心田燃烧!作为当代军人,面临着名与利,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物质、金钱与精神、理想的选择。

但是,亲爱的部队官兵,当我们看到某些投机钻营者一步登天,踌躇满志地步出豪华轿车,在前呼后拥的人群中迈着方步,我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不必投去艳羡的目光。因为,穿着这身军装,它意味着我们必须少一点庸懒,多一份追求;少一点私情,多一份忠诚;少一点索取,多一份奉献。

进步、前途,历来是十分诱人的字眼。成才进而在自己岗位上有所作为,是每个人所共有的心理。停止奋斗的脚步,江河就会沦为一潭死水。那么,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军队都是一所大学校。自古军营出人才,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战争年代所表现的文韬武略和丰功伟绩永远值得人民颂扬。

无论在军队干一辈子,还是干一阵子都是可以成才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在军队时间是长是短,只要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都是可以干成事业的,有许多离开岗位的老兵深有感触地说:“短短几年部队生活,奠定了个人人生的基础。”这既是肺腑之言,也是军队培养人造就人的真实写照。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兵民是胜利之本。我们爱国家,我们爱人民,我们爱军队!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发扬“民拥军,军爱民”“军民心连心,全民共建现代化国防”的光荣传统。

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武装军队,打造海、陆、空一体化的全方位的现代化国防安全屏障!我们十分珍爱当前改革开放人民安居乐业的安定局面,十分珍惜今天富裕、安康、和平、幸福的生活!我们热爱和平,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惧怕战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居安思危,大力加强国防建设,全力支持国防建设!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肩负起祖国在新时期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担当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重任!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关心国防,关心军队,支持国家的军事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万里长城华夏魂满分征文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不到长城非好汉。到北京,爬长城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暑假,我们一家人到北京旅游。第三天,我们挤着直达公交,来到了八达岭长城。

长城脚下是一个熊乐园,园里有好几只可爱的黑熊。我们边走边看,看完熊,就乘滑车上了长城。下了滑车,没走几个台阶就到了有名的“好汉石”景点,有许多游客爬上石壁,和巨石合影。我们继续往上走,来到了一座烽火台。听路过的人说,这里是长城北段的第四楼,如果不乘滑车上来,我们得走上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这里呢!烽火台下的平台比较阴凉,我们在那儿吃了点东西,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就开始向上攀登了。上去的台阶变得又窄又陡,我一步一个台阶,小心翼翼地往上走,生怕一不小心会滚下去。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着长城两边美丽的风景,也不觉得累。不知不觉,我们又到了另一个烽火台。我们在烽火台上休息了一会儿,烽火台的通风口特别凉快。从上面往下看,哇!好高啊!向远处望去,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青山在朦胧的雾气里时隐时现,真是太美了!出了烽火台继续走,我感觉越到上面风就越大;越到上面,路也越难走。好不容易又走过两座烽火台,前面的游客越来越多。爸爸指着前面说:“那是长城的第八楼,是长城上最高的的地方,海拔888米。”听了爸爸的话,我鼓足力气继续往上爬。这里没有了台阶,只有一段接近90度的斜坡,非常陡峭。我一只手扶着边上的栏杆,一只手拉着爸爸。妈妈在后面提醒我们:“每一步都踩实了再走,小心滑下去!”最后,我们终于到了长城的最高处。转身远眺,我看见了我们一路走过来的那条长城,它像一条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通向远方。

我们在长城顶上拍照留念,之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回酒店的路上,我在想:古代的人们是怎么造出长城的呢?那时没有车,没有机器,真的就全靠他们的双手吗?太不可思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主题征文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1921年,一个伟大的领袖诞生了——中国共产党。_年,是党的_岁生日。_年来,党用可以积成河的鲜血,让我们迎来了和平的社会,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在祖国母亲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在祖国母亲的教导下天天向上,在祖国母亲的激励下勇往直前!

_,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名字。_让中华民族崛起!美国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对新旧中国作过这样的对比:“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层层压榨之下暗无天日的社会。是一个农村整个破产,工业被帝国主义全盘控制的社会。用鲁迅的话说,是一个吃人的社会。”_带领我们走出了这样的社会,与几代领导人一起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了新的面貌,成为了如今的世界第二大国!

_年来,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政治有了明显的进步,经济也愈来愈好,文化开始提高,社会更加和谐。1997年7月1日,紫荆花婀娜的舒展开她美丽的身姿,离开了祖国__年的香港回到了母亲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莲花绽放,被葡萄牙掠去的澳门也回归了。在_年的大阅兵上,战斗机,导弹,战舰应有尽有,让其他国家看到了我们的进步。现在不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学习知识。两年来,祖国也遇到了不少天灾,汶川地震,青海地震,舟曲泥石流,旱灾,雪灾,水灾……在这些危难的时刻,全国人民都想患难的人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缓解灾难。

中国共产党,一个为了中国,为了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不惜一切代价的。_年来,是它让祖国从以前腐败到先在的繁荣;是他让人们永远告别艰苦日子,迎来新生活;是它让中华民族从此走上了一条前途无量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抗战胜利纪念日征文: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有感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9月3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了气势磅礴的阅兵仪式。我从电视上收看了直播。只见屏幕中,北京天气十分晴朗,湛蓝的天空映衬着几缕白云,阳光撒满大地,令人心旷神怡。

十点零九分,阅兵式开始了。胡锦涛主席站在检阅车上,向着方队和同志们问好:“同志们好!”同志们也用军人的底气回答:“首长好!”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对话啊。十点三十七分,阅兵分列式正式开始。陆、海、空三军的44个方阵踢着整齐的正步,缓缓走过天安门城楼。看到这些,我感到内心无比自豪,人民子弟兵是国家的保障,人民的守护神,是抵抗侵略者的一把利剑!中国的军事实力的提高,必将促进国家的发展、民族的繁荣。

接着,各省的花车纷纷亮相。经过六十年发展,各省、直辖市、行政区都有着巨大的变化,人民安居乐业,城市飞速发展,一辆辆彩车展示了前进的步伐,把广场装饰得五彩缤纷。

看了阅兵仪式,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一次阅兵典礼的成功凝聚着多少解放军叔叔阿姨们的汗水。同样,国家的繁荣富强更是来之不易的。不说革命烈士是怎样抛头颅,撒热血的,就是今天,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付出了无数的艰辛,才换来今天的好日子。这次阅兵仪式,显示了祖国比过去更加繁荣昌盛,显示了祖国跨越了新时代,正在向着未来出发。祖国还有待于我们年轻一代的创造,为了祖国,让我们好好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让她在世界的舞台上放射出更加耀眼,更加璀璨的光芒。

今天我很开心,而且我会相信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万里长城华夏魂征文活动作文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晚上,我闲着没事干,隔壁阿姨就带我、妈妈、弟弟一起去爬长城,到了长城脚下我们照了几张照片就开始爬长城了。我一格一格的爬呀爬,爬呀爬……终于爬到了顶端,我和弟弟在那里跑来跑去。

过了一会儿,阿姨和妈妈说要下去了,我走到楼梯旁看了看好高啊,我不敢下去,妈妈和阿姨鼓励我说∶“下去吧!不要因为一件小事就退缩,听了妈妈和阿姨的话,我渐渐地有了信心,有了勇气,于是我拉着妈妈的手慢慢的走了下去,渐渐地我感到不那么害怕,终于,我爬了下来,我对妈妈说下次爸爸来了我还要来这里,妈妈问为什么呀?

我说爬长城既能看风景又能锻炼身体,妈妈笑了笑说那你下次不怕了吗?我也笑了笑说不怕了,在回来的路上,我们路过台州学院附中的操场,于是妈妈和阿姨就带着我和弟弟到场上跑了几圈,哇,这个操长好大啊,快把我给跑累死了,今天晚上玩的真开心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征文优秀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这是一个极其伟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这是一个极其自豪而又惨烈不已的日子;这是一个极其骄傲而又愤怒非凡的日子。

还记得70年前,70年前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还记得70年前,70年前那触目惊心的“万人坑”;还记得70前,70年前那令人发指的活人实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梦,面对这群恶如豺狼的日本侵略者这一不速之客,手无寸铁的华夏人民慌张失措。一时间,英年早逝的,不幸夭折的,晚年遇害的,一切的一切都遭到残害。

“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拿破仑铿锵有力的一字一句依然萦绕在耳边。在惨痛的灾难下,在可怕的压迫下,雄狮苏醒了。他满腔怒火,血液里驰骋着一股强大的抗战精神。顿时,手足无措的人们开始集结起来,开始一致起来,开始凝聚力量,凭借那一股抗战精神,反戈一击,给予不速之客以重重一拳。当中华民族彻底夺取抗战胜利之时,经过血与火的淬炼的抗战精神终于在历史星空中定格,成为永恒。

70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主义事业处于又一个关键时期。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仅能够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神舟六号”向全世界昭示着神州大地的强大潜力;随着一阵欢呼雀跃,纳米技术也让每一个中国人自豪;随着水流的“哗哗”声,伟大的三峡工程也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伴着抗战精神将中华推进发展,“支那猪”的“名号”已销声匿迹,“东亚病夫”的嘘声也被一块块逞亮的金牌的证明而无法辩驳。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为丰富的内涵。这是一面旗帜,迎风招展,猎猎飘扬。这是永远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强大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纪念一二九运动征文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近代的学生运动,五四运动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人心、思想和干部。一二九运动则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将军以兵谏的形式迫使蒋介石投入抗日大潮。西安事变——一群学生与一位将军一种情怀的契合与共鸣。在我看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让人感动和欣慰的镜头之五。一二九运动的火种,传到了国民党编制核心之下的以张学良将军为代表的人心中。1940年,日军发动枣阳会战。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大可不必亲率部队出击,但他不顾部众的再心劝阻,亲率仅剩的2个团加总司令部直属特务营渡过襄河作战,最后举抢自戕壮烈殉国。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夫哲人者,舍其事而成其心。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一二九运动,注定会成为可与五四运动比肩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学生运动。

历史不是一页书签,可以供我们轻佻地把玩;历史不是已经成为化石的过去;历史不是时间长流中一段孤立的截取场景,和中国的现在与未来毫无瓜葛;历史是祖先的脚印,一行行、一代代的努力才把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道路前仆后继铺到了今天;历史是一艘摆渡的巨轮,不断地把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往前摆渡;历史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记忆,它们曾经在竭蹶的背景,风雨交加的时代下彰显和平时代所不能目睹的绚烂;历史是一段段螺旋上升的楼梯,我们靠着它不断抵达一个又一个高度……

楼梯并没有抽掉,历史不容忘却。现代社会是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源配置国际化为基本特征的。在这场与共同挤乘物质快车的地球村村民展开的艰苦精彩并呈的长时间搏弈中,我们必须洞见其中的隐患、凶兆。中华民族曾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现在如果我们一着不慎的活,同样有可能被吞噬掉宝贵的国家利益,掏空身子。一些民族和国度早就环向周围,馋涎欲滴。既然历史是并没有抽掉的楼梯,我们何不利用这笔财富和教训,在民族精神符号的记忆中找寻我们尚未完全记取的英勇姿势呢?

因此,我们应当记取隔着74年光阴的“一二九”运动,记取以学生为先锋的全民抗日高潮中英勇的民族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

全文共 1597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伟大的长征早就以其英雄的史诗永远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央视四套前不久重播了以长征为题材的电视剧《长征》。这是一部感天撼地的剧作。这部电视剧几年前就已经看过,这次重播,相信许多人会一集不拉地再看,会再一次地被震撼,被感动。 长征的艰难是远远超出一般人想象的,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长征途中,我们英雄的红军,每天要面临几十架敌机的侦察轰炸,面对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途中又没有根据地可作为依托,红军所经过的地方,又多数是贫穷落后的地区,部队要想筹集到自己所需的给养该是何其艰难。可以想象,红军是在怎样缺衣少食,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每天还要行军打仗,但是,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英雄红军二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不仅巧妙地调动了敌人,迷惑了敌人,拖垮了敌人,而且达到了消灭敌人,使战局始终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而长征途中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一仗,要数飞夺卢定桥了,为了粉碎国民党妄想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我们的英雄居然在下雨路滑的山路上,在一天的时间里奔袭240里!要知道,他们是在长途行军,连续作战,是在吃不饱,睡不好的极端疲惫的情况下完成这一壮举的。这该是怎样的壮举啊!如果没有这一天240里,如果国民党增援部队抢先到达卢定桥,红军的命运会如何,是人们不敢想象的。由于缺衣少食,饥寒交迫,有多少英雄倒在了雪山,长眠在了草地!整个长征,我们英雄的红军,由离开江西苏区时的9万多人,到长征结束时仅剩一万多人!可以说,烈士的鲜血洒满了漫漫长征路!巨大的牺牲,也从一个侧面宣示着长征的艰难。

说到长征,还不能不说到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前,由于王明左倾路线把持了中央的领导大权,不仅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致使红军损失惨重,使无数英雄的红军牺牲了生命,最终导致根据地的丢失,红军被迫长征,而且,在长征途中,又执行了一条错误的逃跑路线,搬着各种装备辎重,坛坛罐罐长征,最终导致湘江一役,红军牺牲大半!如果不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红军长征会是什么结局是不可想象的。

说到长征,也不能不说到张国涛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罪行。用主席的话说,同张国涛的斗争是长征中最大的危险。在同张国涛的斗争中,如果不是叶剑英机敏果敢地把张国涛欲加害中央的电报给了主席,中国革命恐怕只会是悲惨的结局。由于张国涛的错误,不仅使我英雄的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五、九军团三过草地,而且在其后的近一年的时间里,使红四方面军八万多红军损失过半!历史的事件似乎反复说明,中国革命的危险不在党外,而在党内。

电视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贯穿全剧的如泣如诉的红军歌曲《十送红军》,那是一首歌吗?那是一首歌,那是一首摄人心魄,撼人心灵的歌,那是一首用鲜血写成的怀念亲人,歌颂英雄的歌,那是一首激励后人勿忘历史,奋发向上的歌。史诗般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八十年了,但是,我们英雄的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慨,藐视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勇气,坚韧顽强的品质,不屈不挠的精神,将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时,人们会想,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什么呢?难道不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幸福,难道只是为了少数人的富有?当然不是。因为旧中国本身就是少数人的天堂!如果只是为了少数人,而不是为了大多数人的翻身解放,中国革命还有必要进行吗?中国革命还能够进行吗?还能够取得成功吗?显然不能。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谋幸福,才是中国革命的初衷,才是中国革命不变的选择。如果这些革命前辈能够活到今天,看到中国只是少数人富有,甚至在逐步成为少数人的天堂,会不会象有的人说的那样,会被气死,有可能的,因为事物已经走向了革命初衷的反面。

伟大的英雄的红军万岁!伟大的英雄的红军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400字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心目中,老师就像是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心血,培育这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

她中等的个子,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长着一头乌黑的秀发,她便是我三年级时期的班主任。

三年级的时候,我是个特别胆小的人。有一次语文课,姚老师提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知道答案,但是我没有勇气举手,于是,我举了一半,又放下了。这时候,姚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她用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说:“小蕙,知道答案就要勇敢的举起手来告诉大家你的答案,答错了没关系,老师不会批评你的。”可我还是没有勇气举起手来,老师只好叫我,我站了起来,半天说不出话来,脸红得像个红苹果一样,老师没办法,只好叫我坐下。下了课,老师叫我去办公室,到了办公室,老师让我坐下,然后对我说:“小蕙,你要勇敢一点,答错题没什么,你知道答案就应该说出来啊,你这样一声不吭,将来走上社会,你会吃亏的啊!”听了老师的话,我渐渐变得开朗了,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姚老师,您就像是我的指明灯,在我迷失方向的时候,您为我指明方向,您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念七七事变征文

全文共 5792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1921年秋天出生的,1937年秋天离开北京时刚满16岁。

那时我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读完高中一年级,暑假里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我那时懂点事,但不成熟,读报中看到宋哲元每次谈话都是“能和就能平,能平就能和,和平和平,和就是要平,平就是要和”。但日本人一动手,中国人想和平也和不了。北京是元明清三朝古都,在当时也是一座大城市,居然没多少日子就被日本人占领。北京城里人心惶惶,我们也只好迁回湖南老家。

以往回湖南很容易,坐火车从北京到汉口只需几天。我们那次一走啊,就是40天。北方打仗,铁路断了。我们只能先到天津,然后坐船去青岛,从青岛换火车到济南,再坐火车到徐州,最后转郑州到汉口。离开北京那一天,天气很凉,火车站里人很多,可是一点声音都没有,四处弥漫着亡国的死寂。一个多月后回到老家,一个姑妈见到我说:“你怎么瘦了这么多?”我的脸原来很圆,一路不得休息不得吃,非常辛苦。

到了长沙还要继续读书,因为我从北京去的,很不适应。北京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我们在北京读书接触白话文比较多,湖南的中学生古文功底好。考大学时,我的三个志愿报的都是西南联大,能考入西南联大是我当时最大的愿望,也是唯一的愿望。

我和母校西南联大的关系非常密切,两个姐姐是这个学校的,妹妹是这个学校的,姐夫、妹夫是这个学校的,我老伴也是这个学校的。我从1939年至1946年在西南联大度过了整整七年,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时期。

在西南联大,我读过四个系,不过都没念好。那时候转系很方便,只要学分念够了可以随便转,喜欢的课可以随便去听。名人的课,因为好奇我也偶尔去听听,比如,外文系陈福田先生的西洋小说史,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小说史,闻一多先生的《诗经》《楚辞》,朱自清先生的课,钱锺书先生的课……当年清华四大导师里我赶上了陈寅恪,他教隋唐史、魏晋南北朝史,陈先生的课正式上的人很少,大概七八个人,但是他名气大,大家都知道他是泰斗,所以经常有人趴到窗户外面听,我也夹在其中。联大的学生水平的确不错,但更重要的是学术气氛。

回想我这一生最美好的岁月,还是联大那七年。当然,那也是物质生活非常艰苦的一段时期,可是幸福不等于物质生活,尤其是不等于钱多,那么,美好在哪里呢?

我想,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个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这又非常模糊、非常朦胧。另一个方面,整个社会的前景,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美好。这两个条件在我上学的时候恰好同时都有,当时正是战争年代,日本飞机经常来轰炸,生活非常艰苦,可士气却没有受到影响,也并没有失败主义的情绪流行,大家总是乐观、天真地认为战争一定会胜利,胜利以后会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个民主的、和平的、自由的世界,这是我们那个时代的青年最幸福的所在。

在整个抗战期间,中国有90%的大学受到日军的轰炸和摧毁,约106所高校被迫迁移,但万千师生一路办学不止、教学不止、求学不止,文化的种子撒播到穷乡僻壤,产生出更多的力量。这也被后人称为“一次荡气回肠的文化长征”。

1937年11月,抗日战争的硝烟逼近杭州,浙江大学不得不举校西迁。这次西迁途经赣、湘、粤、桂4个省份,行程2600多公里,于1940年抵达贵州省遵义市。由于遵义办学条件有限,理学院、农学院及师范学院的理学部又迁往75公里外的湄潭县城。

据不完全统计,在湄潭的7年中,浙大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超过当时所有的中国大学。中国的物理学年会连续4次在湄潭召开。英国《自然》周刊、美国《物理评论》经常收到来自“中国湄潭”的论文,其中仅用“湄潭”两字做标题的论文就达25篇,如《湄潭茶树土壤之化学研究》《湄潭动物志》等等。据说,在70年前,只要写上“中国湄潭”4个字,国外的科研刊物便会准确无误地寄到时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的浙江大学图书室。

1944年10月,应竺可桢之邀,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来湄潭参加中国科学社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会上,浙大的教授们宣读了多篇论文,李约瑟被这些与世界同步的科研成果震惊了,他说:“我可以毫不吝啬地说,这里是东方的剑桥。”

1954年,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出版了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在序言中他告诉读者,他1944年考察疏散到湄潭的浙江大学,结识了校长竺可桢和王琎、钱宝琮等学者。1992年8月,在浙江大学举行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研究会上,时任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所长的何丙郁宣读了李约瑟的贺词,特别提到三位已故学者竺可桢、王琎和钱宝琮,李约瑟研究中国科技史,最初曾受到他们的启发。十多年前,我已搜集到李约瑟及其夫人李大斐走访湄潭浙大的不少文献资料,唯独没有发现那次访问的历史照片,颇为遗憾。

2008年12月,我意外地收到了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捷克籍在读博士胡吉瑞的电子邮件,询问我祖父钱宝琮与吴文俊在数学史研究方面的问题。我立刻回信,并顺便请他在研究所查阅是否存有李约瑟湄潭考察时的历史照片。胡吉瑞复信曰:“李约瑟在湄潭拍了一些照片,其中两张可能有您的祖父,但是我们都不敢确定。”他还从研究所档案资料中找出了李约瑟自制的“钱宝琮卡片”,卡片将钱宝琮称之为“中国数学史杰出权威”。第二天,胡吉瑞又来信说:“李约瑟在湄潭文庙拍的照片都不太清晰,有的还有双重曝光。”

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喜不自胜,立刻回信:“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么多一手资料,因为它们对我来说都很重要。从你提供的照片来看,我已认出了王琎(戴眼镜,有点谢顶的老者),他右旁边很可能是祖父,由于是背面,而且不清楚,还需要再看”。时隔不久,李约瑟研究所图书馆馆长莫弗特专门来信,请我进入其馆藏网页,要我辨认李约瑟湄潭照片中的浙大教授,还允许我下载并公开使用加有其网页标签的老照片。

如此珍贵的浙大照片岂能一人独享!2009年1月,我带上照片去拜见106岁高龄的贝时璋先生。老人家手拿放大镜仔细地查看照片,兴奋地喊出王淦昌、王葆仁、王琎、丁绪宝等教授的名字。我又将照片分送给诸位教授的后代,也捐赠给了浙大档案馆、湄潭的浙大西迁历史文化研究会。

李约瑟与浙江大学师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他原计划在浙大逗留四五天,结果发现可看的东西太多,对浙大的学术成就非常惊讶,因而留了整整八天,称“浙江大学是与在昆明的著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齐名的学术机构,可能在中国的大学中排名最高”。他为英国《自然》杂志撰写了亲临浙大的所见所闻,并将自己拍摄的几张浙大照片刊登在他与夫人合编的《科学前哨》(文献)和《中国科学》(摄影集)上。

李约瑟研究所提供的照片包括校长竺可桢主持的中国科学社学术会议(图①)、研究人员在试验田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图②)以及营养学家罗登义、生物学家谈家祯等做实验的照片。

70多年以前的照片已不够清晰,并且还有重叠现象,说明李约瑟当时操作相机的水平并不高明。然而,作为当时的科学史家,他适时捕捉信息,及时按下快门,定格历史瞬间,已是相当可贵。

李约瑟拍摄的浙大照片不仅见证了学校西迁办学的艰辛,记录了浙大人可贵的求是精神和浓厚的学术氛围,而且填补了西迁浙大时期中外学术交流资料影像的空白,成为我们今天研究浙大西迁史乃至中外科学史最为珍贵的史料。

今年上半年,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的水下考古受到各方的关注。目前,出水文物已超过万件,不但证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而且对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经济史和军事史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工作站就设在彭山县汉崖墓博物馆内,这不能不让人回想起上世纪40年代初,中国考古人在抗战烽火中所进行的川康古迹考察。

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科学考古主要集中在中原,以安阳殷墟的十五次发掘和山东龙山的城子崖为代表。战争爆发后,两地的考古被迫进入到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阶段。然而,田野考古的炬火并未因之而熄灭,广阔的西南成为这一新兴学科勃兴的又一主场。

川康古迹考察由迁至四川李庄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南京博物馆前身)、中国营造学社三家机构的人员联合组成。在李济的领导下,考察团从1941年5月正式开展古迹考察和文物发掘工作,以彭山汉代崖墓和成都永陵为代表,在中国考古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吴金鼎、曾昭燏、夏鼐、高去寻、陈明达、王介忱、赵青芳……他们构成了考察团的基本力量,也成为今天的考古人经常回望、不断汲取力量的名字。

吴金鼎,1926年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国学研究院,在李济先生的指导下攻读人类学。1928年在山东城子崖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以区别于以彩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1937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主持了云南苍洱的考古发掘。他是此次川康古迹考察团的主要负责人。他的夫人王介忱也是伦敦大学的考古学专业毕业,无偿地参与了他所主持的项目,使中国的考古发掘从此有了女性的身影。

曾昭燏,中国杰出的女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中央大学胡小石的得意弟子,1937年获伦敦大学考古学硕士,战争爆发后舍弃在英国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国,彭山崖墓发掘期间的后勤工作、后期整理、服饰研究等繁重工作均由这位杰出的女性完成。

当然还有夏鼐,我国最著名的考古学家,1939年获伦敦大学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后,返回了处于战争状态的中国。这位领导和组织了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大学者,其考古生涯正是从川康古迹考察团开始的。他承担了六座崖墓的发掘工作,并留下了珍贵的发掘日记。

陈明达则是古建筑学家,1932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梁思成、刘敦桢两位先生学习古代建筑,是刘敦桢的主要助手。抗战时期曾在西南35个县进行古建筑考察。为了加强考古中建筑学的研究,考察团特别邀请他来负责崖墓古建筑部分的测绘和摄影。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众成员在彭山县江口镇东南的寂照庵内的一张合影(图③)。寂照庵是他们当时可以找到的最好居所。

在半年多时间里,考察团先后探明崖墓共900余座,发掘了8处遗址、77座崖墓、2座砖室墓。1942年12月,严寒的冬天来临,岷江水位急速消退,吴金鼎等人不得不停工撤退。出土的各类随葬品、所采集的石质建筑实物标本等,分装三条大船,顺岷江浩浩荡荡驶往李庄镇码头。总计达22吨的文物,抗战胜利后运往南京,成为目前南京博物院颇为重要的收藏。

通过“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他们第一次证明了崖墓这种四川特有的墓葬形式为中国本土文化之产物,以实物形式生动再现了东汉时期四川彭山地区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寨子山550号崖墓出土的秘戏石刻,对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具有重要价值,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并在其最新开放的雕塑馆展出。

今天你去成都,永陵博物馆依然是不错的选择,琴台路也是当地人喜欢聚集的繁华之地。五代前蜀皇帝王建之墓是抗战时期中国考古人科学发掘的首个古代帝陵。永陵未发掘之前,陵墓高大的土冢被后人附会为汉代司马相如的“抚琴台”,修建了现代的琴台建筑。1940年秋,为躲避日本飞机轰炸,天成铁路局在抚琴台北面修筑防空洞,突然被一道砖墙所阻,四川省考古学家冯汉骥闻讯后,亲临现场断定其为重要的古墓葬。1942年秋,冯汉骥等考古人员进行了第一期发掘。1943年早春,川康古迹考察团结束了在彭山的考古便前来支援。吴金鼎作为团长,营造学社的梁思成、莫宗江、卢绳等也一同前往。由于科学发掘,中国这座唯一的建于地面之上的帝陵,出土了王建本人的石像雕刻、重要的玉册、玉大带以及雕刻有24乐伎的棺床……郭沫若曾说,若是在和平年代,这样的考古发现怕是要轰动世界……

李庄,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从重庆坐船要走三天,没有基本的药物,甚至没有纸张可供书写,没有印刷设备来出版书籍,但有六年的时间,一大批文化机构栖息于此。这里有当时中国最好的文科图书馆,13万册中文图书、上万册的西文书籍和两万册中外杂志成为做研究的最好保障,大家把借书说成是“上山去取经”。这里的九宫十八庙、板栗坳、张家祠堂见证了董作宾的《殷历谱》、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史语所的《六同别录》的完成……

西南地区的考古代表了当时中国最高的水准,丰厚的收获也是抗战中的奇迹。而那些在李庄一面接受最为艰苦的乡村生活,一面执著于学术研究的先生们,才是中国文化奇迹的重要创造者。

纪念七七事变征文篇二: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呵,你是否还记得1937年7月7日那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血和泪,耻辱和奋斗在那里交织。那不懈战斗着的是一个民族决不屈服的灵魂!

沧海桑田,转眼已过去80年。那些石狮子还是一如从前,这一切的一切都在那场战斗中定格。

时间倒退80年。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在军事演习中失踪,要求进入桥东宛平县城搜查。中日双方正在交涉时,卑鄙的日军突然向宛平城开枪射击,接着又炮轰卢沟桥。我军用大刀、手榴弹等劣质武器多次击退日军攻势。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鳞阁和师长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但是毕竟我们的军事装备那样落后,7月30日中国驻军强忍悲愤撤离。

时间回到2017年7月7日,七·七事变80周年纪念日。我是一个90后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安静而舒适的环境中。从未遭遇过炮弹的袭击,从未嗅过硝烟的味道。但在今天,我见到了很多很多。

我看见那些年过80岁的老战士来到卢沟桥,他们看着那些死去战友的照片黯然泪下。80岁,他们依旧是战士。九个老人整齐的站成一排,喊着口号踏着步子,眼前好象浮现起昨日的硝烟。奋斗、不甘受辱、豪迈、坚强,这些情愫几乎要撑破我的心脏,轰的一下爆裂。

我看见那些飘满红色旗帜的纪念馆。往事已成历史,但有些东西绝对不能忘!那些精神那些耻辱都通通承载在一张张黑白照片一篇篇报道上。照片上战士们的眼睛里有火在燃烧。不屈不挠,要烧尽一切耻辱一切不甘!

我还看见,一些大学生在纪念馆里说说笑笑,丝毫没有感受到难过和耻辱。

我还看见记者在采访很多年轻人。记者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七·七事变么?”他们擒着一丝微笑回答到:“应该是跟抗日战争有关吧,具体的我不太清楚。”我不知道他们的微笑究竟是礼貌还是羞愧的表现。但是,这是最严肃的事情,它是我们每个国人都不能忘的事实。

更可笑的是,居然有人说七七事变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

七七这一天,我看到了很多。

七七事变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耻辱。我知道有一部分人是没有忘记的,但我还看到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忘了。

国耻不能忘。

非洲人没有忘记罪恶的黑奴买卖,日本人没有忘记美国丢向长崎和广岛的原子弹。但是我们中国人是不是偏偏要忘记我们原本不能忘记的七七事变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纪念抗战胜利71周年征文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2009年10月6日,我和爸爸一起去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的纪念馆,坐落于七七事变的爆发地-----北京西南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其中有民族危急救亡兴起、国共合作共赴国难、抗战灯塔中流砥柱、日军暴行惨绝人寰、浴血疆场民族壮歌、得道多助国际支援、历史胜利巨大贡献、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九大展览。

其中有七七事变、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和日军暴行这几个让我深有感触。七七事变是发生于1937年7月7日,讲的是日本炮轰宛平城,进而占领华北,全面进攻中国。

再说王二小,敌人在扫荡时,不知道路怎么走了,于是就让二小来带路,二小带鬼子来到了八路军的包围里,他见鬼子没注意马上撒腿就跑,但可惜还是被敌人杀害了。

最后说日军暴行吧,日军在南京残杀了30万中国军民,他们还举行杀人比赛呢。在对解放区扫荡时,对中国人民实行“三光”政策。

我真是恨透了日本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带给了中日两国人民深重的灾难,我长大后一定要为祖国的强大献出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纪念129运动的征文

全文共 126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有一个青年,怀揣着一颗滚烫的心来到这里,等待记忆用她那沧桑的双手翻过历史七十张厚重的扉页。今天,同样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青年,在祖国的天南海北,饱含深情的等待岁月神圣而又庄严的送来一个七十六年的轮回。

当一种叫作纪念与缅怀的情结,穿过那个激情燃烧的峥嵘的时代,在历史的天空中,划出一条红色的轨迹;当一种涌动炽热的民族情怀,化成一座不老的丰碑,矗立在时间的彼岸,镌刻着又一次青春勃发的寓意。回眸处,我正阅读着一部浩瀚的史书,在里面努力寻找那些曾经为了民族和青春呐喊过的名字,但日月却把它镀成鎏金的经典,幻化成那个时代最绚丽的史诗。

于是,我开始读懂了七十六年前用英勇与年轻所书写的似千钧雷霆、万里长风、历经风雨而光华不褪的那个红色故事。

也许,那是一场注定了的关于血与火的洗礼,灭绝人性的侵略无情的把浸泡过泪水的屈辱抛向了正昏昏欲睡的中国。东北沦陷,华北告急,北方五省告急,中国告急,全民族在告急。可悲啊!铁蹄与刺刀就这样把渴求平静的梦践踏与分割的支离破碎。可耻啊!内战与妥协更让巨人来不急抵抗,双手却扼住了自己的喉咙。痛心疾首啊!望着不曾苏醒的天穹,望着布满伤痕的土地,望着只剩下麻木的面孔,望着在亡国灭种边缘的彳亍与徘徊,中国怎还有供奉祖先灵位之地!不,决不!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12月9日,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声势浩大、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的抗日救国学生运动由北平一触即发,席卷了中华大地。街道上飘扬的旗帜,半空中紧握的拳头,那冲锋的身影,那激昂的呼喊。那时书生的文弱却裂变成一场洪水、一次风暴、一座喷涌的火山。一条捍卫炎黄子孙尊严的长城在拼得十万头颅血,需把乾坤力转回的中国青年学生的热血中拔地而起。

从此,一个民族苏醒了、愤怒了、沸腾了。怒发冲冠冲的天惊石崩,气贯长虹。抗争的大幕由一双双还紧握着笔杆的手奋力拉开,一次改变华夏苍生的划时代的合作也由此孕育于前赴后继的共鸣之中。

一群学生与一个民族一种精神的契合描绘出了70年前中国近代史上最感人与欣慰,振奋与激昂的悲壮剪影。

穿越岁月的烽火,伴着历史的烟云,追寻火红的足迹,踏平坎坷的旅程,不能忘却的是谁点醒民族的迷懵与复兴的明灯。即使青春不回,年轻不回,生命不回,但她早已在一二•九这个只属于青春的祭坛上雕琢出又一幅中华民族瑰丽的精神图腾。当逝者如斯,今天的我们是否还要以先锋的姿态连同悲昂的呼吸一同叩问灵魂?从远方,从记忆,从年轻的心脏迸发出一声响雷,洞穿无数炽热的胸膛。

听吧!冲锋的号角依旧响彻在每个当代大学生的心中,面对着一座纪念的丰碑,高举起一二•九运动不息的圣火,接过振兴老工业基地战斗的旌旗,时刻报效这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故土。家乡的山山水水不正是我们演绎与挑战的舞台吗?第四次产业革命的金鼓也就成了我们一代骄子律动的脉搏。为了一座丰碑的纪念,只要把青春写成铿锵的誓言,让闪光的年华绽放在振兴辽宁、建设辽宁、发展辽宁的大潮中。因为我相信,铮铮铁骨扬炎黄子孙之浩气,烈烈丹心铸千古华夏之雄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有关爱国征文: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1682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再次朗诵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的时候,两万五千里长征已经是八十年前的往事。

80年并不遥远,红军在长征中巨大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至今仍会让我们热血沸腾。长征路上的老红军见惯了沧海桑田的变换,饱尝了风霜雨雪的洗礼。留下

了可敬可贵的长征精神时刻激励着后人。

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重新认识长征,解读长征,我觉得长征还应该是一部教科书。甚至,长征可以指导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两个字——精神。

那么,红军长征都遇到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呢?我们不妨翻开书册回顾历史。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过半。

12月,黎平会议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

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

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

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

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我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坚持到底的精神,革命必胜的信念。

我们知道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开始的。但是长征却从开始的战略转移逐渐演变为红军摆脱和击退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的胜利行动。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利。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现在眼前。官渡之战中曹操运用几万之众大破袁绍十万大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不过数万兵将却火烧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淝水之战中谢石、谢玄率八万之众勇击苻坚百万雄师……然而这些只是凭军事家的谋略,而且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战乱的历史。唯有红军以数万之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去过了大半个世纪。照现代社会这种急速更新换代的观念,早已是好几个时代过去了。按我们熟悉的某种号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再说下去,就成了枭鸣似的烦扰,不免令人生厌。然而长征却不同。人们总在不断的言说、探究、拷问。我想或许是由于长征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吧——一种全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坚持到底。

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这其中的艰险自是我们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难以想见的。后有追兵,前途漫漫,环境险恶,粮食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而我们的前辈却穿着草鞋在雪化、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撒满了长征的每一个角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深信,中国人民有信心也有能力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早日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