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庄子作品中有关的成语故事精品20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家了解过那些庄子作品中有关的成语故事呢?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庄子作品中有关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8096

作文

1000

成语学而优则仕的故事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这则成语出自《论语·子张》。意思是学习了还有馀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拼音】xué ér yōu zé shì

【典故】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释义】优:有馀力,学习了还有馀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读书做官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学优而仕

【押韵词】神牵鬼制、冗不见治、不立文字、远年近日、惨无天日、牖中窥日、干云蔽日、豪情逸致、无间可伺、时不再至、......

【年代】古代

【英文】[idiom] a good scholar can BECome an official; he who excels in study can follow an official career (a confucian slogan for educatio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到处碰壁,在郑国得病停留期间,他们在樊迟种的瓜蓬下谈论从政之事。子夏主张君子应该去当官,学而优则仕,否则留着学问有什么用呢?孔子同意他的观点,可是他们最终没有得到当权者的认同而当上大官

【成语举例】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学而优则仕的愿望。老舍《四世同堂·三十四》

【成语造句】

◎ 只要反思一下中国人关于读书的"古训"或"名言",就不难窥见其功利性的文化态度---"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为了吃饭),"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为了享乐),"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为了发财),"学而优则仕"(读书为了做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读书为了功名)……你瞧,吃喝玩乐无所不包,功名利禄百事可求,唯独没有一种志存高远励精图治的进取精神,其理想境界则是"学好文武艺,货比帝王家"。

◎ 四十二岁中进士,宦途坎坷中国自古奉行"学而优则仕",为学的目的就是科举高中,然后为吏为官,光宗耀祖,这几乎成为奉行科举制度以来中国古代读书人唯一的进身之路。

◎ 他所反对的是孔门学者之"热中干禄,即"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 在他们看来,只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搞"学而优则仕",培养精神贵族,才是"正统"。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简短的成语寓言故事

全文共 224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寓言故事简短篇一:一夔已足

传说在黄帝时代,东海有座山上出现了一只怪兽。它的形状像牛,头上无角,只有一只脚,却行走如飞;眼睛发出明亮的光,白天像太阳;发出的吼声比打雷还响,非常吓人。人们称这怪兽为夔。

到了尧统治天下的时候,民间出现了一位很有名气的乐师,名字也叫夔。他精通音律,特别擅长击磐。磐是一种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据说夔一击磐,百兽就会随着它的节奏跳舞。

舜继位后,认为音乐能体现天地的精华,打算任命一位乐官,便派重黎到民间去物色。重黎找到夔后,把他推荐给舜。舜任用他后,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音乐才能。

舜非常欣赏夔的才能,决定派他到各地去正音协律,传播音乐。重黎担心夔一人难以胜任这个重任,建议舜再寻找几位乐师协助他执行任务。舜听后摇摇头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佯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

成语寓言故事简短篇二:奄奄一息

不久,晋武帝又征召李密为太子待从官。他不敢不从,他更不愿离开年迈的祖母,就向晋武帝上表陈情,叙述自己的不幸身世,说明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

李密在《陈情表》中说:臣命运坎坷,早年便连遭不幸。出世刚六个月,父亲亡故。四岁那年,舅舅逼迫母亲再嫁他人。臣全靠祖母刘氏抚养长大。现在祖母年老,长年疾病缠身,久卧不起,犹如西山落日,气息奄奄,生命不长,早晨难保晚上了。臣如无祖母抚育,难有今日;祖母如果失去臣的奉养,也无法度完余年。祖孙二人,相依为命。臣今年四十四岁,祖母今年九十六岁,因此,臣为陛下效力的日子长,而报答祖母的日子短呀!所以臣以这种乌鸦反哺其母的私衷,来乞求陛下准允臣为祖母养老送终。臣之辛酸困苦,乡邻官府共睹,天地神明可察。

文章写得委婉恳切,真挚动人。直到祖母死后,李密才出仕晋朝,官至汉中太守。

成语寓言故事简短篇三:燕雀处堂

孔鲋,字子鱼,孔子九世孙,战国末年,他旅居魏国,是当时的著名人士。他在《论势》中,记叙了一件当时发生在魏国的故事。他说:秦兵攻伐赵国。赵国是魏国的近邻,魏国的大夫们却不警惕,反而认为局势对他们有利。魏国的国相子顺责问他们有什么根据,他们说:"如果秦国打败了赵国,我们就同秦国表示和好;如果秦兵被赵国击败,我们就趁它危兵之时出兵袭击,就可以轻易大获全胜。”子顺笑道:“不见得!秦国从秦孝公上台以来,就从未打过败仗,他们的将领都是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此次秦兵必能战胜赵国,你们必定无‘机’可乘!”大夫们又说:“就算秦国能战胜赵国,那对我们又有什么损失?邻国倒霉,强不起来,不正是对我国有利吗!”子顺说:“秦国是侵略成性的贪暴之国,它若亡了赵国,必然不会就此满足,一定会继续东进那时魏国就遭殃了。”

接着,子顺讲了一个故事:燕雀,泛指燕子或麻雀一样的小鸟,他们在一家人的堂屋里筑了巢。母子大小,吃吃叫叫,聚居一起,快乐逍遥,它们以为住在这样的地方最太平、最可靠,不料有一天,这家人灶上的烟囱坏了,火焰往上直冒,一会儿就烧着了屋梁,一场灾难已经无法避免,而燕雀们脸不变色,依然无忧无虑,认为房子着火,这与他们没有关系,因为它们的窝都是好好的。它们一点也没想到大祸快要临头。

子顺讲完了这段故事,然后严肃地对大夫们说:“现在你们全不想到,赵国如被攻破,大祸便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难道人可以无知得像燕雀一样吗?”

成语寓言故事简短篇四:一误再误

宋太祖病危时,他果然按照母亲的遗嘱,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嘱咐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即宋太宗。仍是在宋太祖在位时,老四赵廷美就被封为魏王,宋太宗做了皇帝后,又让他做了开封府尹。赵廷美从小就爱出风头,刚愎自用,跟着年纪的增加,他变得更加骄横专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奈何不了他。

他也晓得母亲的遗言,当初见三哥赵光义做了天子,二心想三哥早点逝世掉,好把皇位传给他。后来,他看宋太宗身体很好,短期内很少有继位的可能,便打算用诡计手腕篡夺皇位。

一天,宋太宗赵光义把宰相赵普找来磋商,咨询他对传位问题的见解,问他自己应当把皇位传给儿子呢还是服从他母亲的志愿,把皇位传结弟弟魏王。赵普说:“陛下,太祖皇帝没有把皇位传给他儿子,而把皇位传给了你,这样做已经错了;假如您再把皇位传给魏王,而不传给自己的儿子,那不是一误再误,一错再错吗?”

宋太宗听了,这才消除了把皇位传给魏王的动机。后来有人举报魏王赵廷美阴谋造反,赵普又对太宗说:“魏王心怀不轨,能够把他放逐到边远处所去,避免他动员叛乱。”

宋太宗服从了赵普的看法,削去了赵廷美魏王的封号,把他贬到边远的房州。不久,赵廷美便郁郁死去。

成语寓言故事简短篇五:一挥而就

文天祥到了临安,立即被任命为右丞相,并作为南宋使臣赴元营谈判。文天祥到了元营,怒斥元军首领背信弃义。元军首领理屈辞穷,恼羞成怒,强行将文天祥扣押。文天祥千方百计从元营脱身,一路饱经艰险,到达江西,集合南宋官军,奋起抵抗元兵。他转战广东、福建,几次给敌军以沉重打击,最终因敌众我寡,不幸兵败被俘。元军将领张弘范原是宋军将领,他投降了元兵,又劝文天祥归顺。

文天祥把过零丁洋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抄给他,表明心迹。全诗如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看了诗,知道文天祥绝不会屈服,便将文天祥押解到元朝京城大都。

文天祥在押解途中几次自杀不成,绝食七天七夜没有饿死。在狱中还写下《正气歌》,这首诗现在读起来还令人肃然起敬。文天祥终因宁死不降被元兵杀害,以他自身的壮举谱写了又一首“正气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侯爸爸送给我一套中华成语故事书,那时候我还看不懂,所以我就一直没看。自从我上了一年级之后,逐渐认识了更多汉字,我就愿意看这本书了。我喜欢看这本书的原因是我知到了不少历史人物和令人难忘的故事,还有就是我觉的成语很神奇:四个字就可以代表那么长的故事,讲述令人很容易理解的道理。最后一个原因是书上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这样我就可以认识更多生字了,而且让我更加熟悉了怎样查字典。

看了半年后我觉得收获很大,知道了不少成语故事,比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得势,他的关系人也由此得到好处;一暴十寒:意为晒一天,冻十天,植物难以生长,后指做事没恒心;一毛不拔:一根毫毛都不肯拔掉,形容非常吝啬。

今后只要有时间,我就坚持读这本书,认识更多的成语故事及生字。爸爸还教导让我把成语故事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去,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从中受益,让我把成语故事的道理更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更好的指导我如何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华成语故事:两败俱伤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韩国和魏国打仗,打了一年多,双方都不能取胜,秦惠王想趁机插手, 又拿不定主意。

正好楚国的谋士陈轸来到秦国,秦王便向他请教。 陈轸便给秦王讲了个故事:有个卞庄子,住在旅馆里。一天,他听说附

近的山里来了两只老虎,正在吃一条牛,就想拔剑出去。旅馆的伙计赶忙制止他说:“现在先不要急着去打,两只老虎吃来吃去,必然会发生争斗,等到它们互相咬伤了,您再去打,不就容易得多了吗?而且还可以得到打死两只老虎的好名声哩!”

卞庄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站在高处监视着。果真没多久,两只老虎就厮打起来,打来打去,小的被咬死,大的被咬伤。这时卞庄子冲出去,很轻易就砍死了受伤的老虎,果真得到了刺死双虎的名声。

陈轸讲完了故事说:“大王,现在韩魏相攻不正是两虎相斗么!您等到 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去插手,就与卞庄子打虎一个样了。”

秦王果然按照陈轸的话去做,在韩魏战争中,秦国一直没去插手。直到 两国被长期的战争拖得精疲力尽,秦国才开始派兵,很容易就取得了胜利。 “两败俱伤”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两”指斗争中的两方;“俱” 是都的意思。这个成语是指争斗的双方都受到了损伤破坏,谁也没得到好处。由这个故事还引出了成语“坐山观虎斗”,它用来比喻在双方相互争斗中,第三者暂时采取旁观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杯酒释兵权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bēi jiǔ shì bīng quán

【典故】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

【释义】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政治斗争

【结构】主谓式

【同韵词】立盹行眠、难上加难、溯流从源、事非经过不知难、戒备森严、夜静更阑、侃侃而谈、无耻谰言、刻画无盐、凤翥龙蟠、......

【年代】当代

【谜语】赵匡胤请喝酒

【邂逅语】赵匡胤宴石守信

【英文】remove from military position by means of cups of wine

成语故事】公元961年,宋太祖赵匡胤与赵普商定计策,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宴饮,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他们的兵权。969年,又用同样手段,罢王彦超等节度使,解除藩镇兵权,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防止分裂割据

【成语举例】你听说过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累卵之危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灵公为了享乐,要建一座九层高的楼台,造了三年还没有造好,弄得民不聊生,晋灵公还不准大臣劝谏。荀息想了一计,在晋灵公面前先用12个棋子垒在一起,然后在上面垒九个鸡蛋,最后鸡蛋倒下砸碎。晋灵公明白后下令停工。

【典故】居累卵之危而图泰山之安。

汉·王符《潜夫论》卷三秦王之国,危如累卵,得臣则安。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释义】累:堆积。好比堆叠起来的蛋,极容易打碎。比喻情况极其危险。

【用法】作宾语;指十分危险

【相近词】危如累卵

【反义词】泰山之安

【其它使用】

◎他在该书中历陈列强交逼的形势,说:俄、英、日、法已觊觎或侵占我国的边疆,而"德,奥、意、丹、葡、日诸国亦狡焉思启",时局已到了"累卵之危"的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趣味成语故事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好好先生

【拼音】: hǎo hǎo xiān shēng

【解释】: 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刘孝标注引《司马徽别传》载:司马徽称一切东西皆“佳”,故有“好好先生”之号。

【举例造句】: 我们没来由今日为他得罪严老大,老虎头上扑苍蝇,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很善于识别人才。但由于当时政治斗争十分尖锐复杂,他就装糊涂,别人无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好。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问他身体怎样,一向安好吗?他回答:好。

又有一天,有个老朋友到他家里来,十分伤心地谈起自己的儿子死了。谁知司马徽也回答:好!那个朋友走后,司马徽的妻子就责备他说:人家以为你是讲道德的人,所以相信你,把心里话讲给你听。可是你听人家儿子死了,反而说好,这算什么?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好!你的话太好了!他的妻子又好气又好恼,哭笑不得。

后来人们常用好好先生来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无事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投辖留宾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辖:车轴两端的铁键,去辖则车不能行。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出处

汉·班固《汉书·陈遵传》。

故事

陈遵是汉朝杜陵人,哀帝末年任京兆尹。当时官府中的官吏,大多很俭仆,只有陈遵衣车华丽,每日出去饮酒,总是喝得酩酊大醉才回来。对于公事,他时时荒废,常被上级科罚。小吏们去告诉他,也根本不放在心上,反叫小吏注意他被罚满100次后,再来告诉他好了。

后来他因剿匪有功,升为嘉威侯,各地官吏,四方豪杰,都仰慕他的威名,特地去拜访他。陈遵喜欢喝酒,每次大宴会的时候,等到客人到齐后,往往把大门关起来,把客人们马车上的键头(古称辖)投到井里去,即使客人有要紧的事,也不让他回去。曾经有一个刺史,为了公事去见他,也被他留住喝酒,不放他回去,那位刺史因还有要事办理,心里非常着急,结果由陈遵的母亲从后门把他放出去。

后人把陈遵这个故事,说成“投辖留宾”。后来有人效仿他的做法,为了留住客人,常把客人的衣物藏起来,使客人不得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旁若无人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páng ruò wú rén

【出处】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史记·刺客列传》

【解释】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态度

【相近词】目中无人

【反义词】众目睽睽

【押韵词】抉目悬门、听而不闻、进种善羣、坏植散羣、披沥赤忱、料事如神、涉想犹存、祝发空门、犬牙相临、连昬接晨、......

成语故事】战国后期,卫国人庆卿到处游说六国抗秦,遭到赵国的轻视,就去燕国,结识了乐师高渐离,他们志趣相投,经常在一起喝酒唱歌,唱到高兴时,旁若无人。燕太子丹在田光的引见下,劝说荆轲去刺杀秦王,他们都没有成功

【成语示列】陈太尉初下船时,昂昂然,旁若无人,坐在中间。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呆如木鸡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哩。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 ,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

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

庄子中有一责小故事: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

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

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 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

又过了10天,齐王又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 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10天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却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

后来人们又把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引申表示十分愚(y)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

【出处】庄周《庄子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释读】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据《史记·淮阴侯传》记载:

汉初名将韩信,淮阴人。年轻时.在家乡生活孤苦,人们多瞧不起他。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起兵反秦,韩信去投效,可是并没有显出什么才能。项梁败死以后,项羽派他当了一名侍卫官。他虽然向项羽提出过一些作战建议,但并没有被采纳过。后来,韩信便离开项羽的军队,另投刘邦。

刘邦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重用韩信,叫他当一名小军官,有一次犯了军法,还差点儿受刑处死。免死后也只当一名管军粮的小官,没法施展他的军事才能。有一次,他同刘邦的亲信萧何谈话之后,萧何却非常钦慨他,认为他是个卓越的军事天才。

那时,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汉中,地区偏狭,难于发展。部下又多是刘邦家乡一带的人,都想四家,因此纷纷逃跑。韩信见刘邦不予重用,也就跟着逃跑?何听说韩信走了,赶紧连夜去追,亲自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很生气,抱怨萧何小题大做。萧何说:“这韩信不是普通的人材。你若是甘愿做一辈子汉中王便罢;如果要取得天下,就非此人不可!”萧何竭力赞扬韩信的学识和谋略,建议刘邦拜他为大将军,而且必须选个好H子举行隆重的仪式。

刘邦对于萧何从来都是言听计从的,便接受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于局势的分析、估计和消灭项羽、统一全国的计划,果然使刘邦听了非常满意。于是,发兵东下,灭了魏国、赵国,收降了燕闰,征服了齐国,最后又包围了楚箱王项羽,把他彻底打垮,完成了统一,建立了汉朝。刘邦便做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即汉高祖,萧何做I*丞相。

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对韩信却不放心了,首先解除了他的兵权,改封他为“楚王”;不久又把他逮捕,赦免后再改封为“淮阴侯”。最后,刘邦的妻子吕后和萧何商量出一个计策,把韩信骗进宮中,当场杀害。因为韩信的成就,是和当初萧何的竭力推荐分不开的;而韩信最后的败亡,也和萧何分不开,所以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是我国最经定典一种文化,我最喜欢成语故事了。

老师布置我们暑假里好好读书,写好读书笔记,我就找了一本《成语故事》细细品读起来。

在成语世界里,我认识了心口不一的叶公;明白了“刻舟求剑”的愚蠢;领略了“守株待兔”的迂腐;见证了“掩耳盗铃”的可笑......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位“闻鸡起舞”的祖逖。

祖逖是我国晋朝时候的人,他年轻的时候想为国家效力,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听到鸡叫声,受到启发,决心练就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于是他和好友刘琨一起练习武艺。这样,无论是凌烈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他们都坚持练习。

由于本领高强,祖逖当上了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这就是祖逖,一个“闻鸡起舞”的青年,一个勤学苦练的模范,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或许还不需要“闻鸡起舞”,但是我们需要“闻鸡起舞”的这种精神。

这就是成语的魅力,简简单单一个小故事,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反映了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古代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惊弓之鸟成语故事--战国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射箭能达到这样的功夫?”魏王问。更羸说道:“可以。”

说话间,有雁从东方飞来。当雁飞近时,只见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随着“咚”的一声响,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便问更羸不用箭怎么将空中飞着的雁射下来的。更羸对魏王讲:“没什么,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你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魏王更加奇怪了。更羸继续对魏王说:“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更羸接着讲:“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上的箭伤在作痛,叫得悲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又害怕。当听到弓弦声响后,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本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疼痛难忍,再也飞不动了,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后来用“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个中国成语故事的典故英文版

全文共 1228 字

+ 加入清单

望梅止渴

Among the outstanding figures of Chinese history, famous either for their

intelligence or treachery(背叛,变节), Cao Cao is one of the foremost.

One hot day, he marched out his troops under a burning sun in a mountainous

area. Bewilderingly(令人困惑地) he lost the way. The journey was long and the sun was

scorching. After their fruitless and tiresome march, all voiced their great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leadership of Cao Cao. They bitterly complained of

their great thirst. The antagonism(对抗) of the soldiers was growing fast and they

were on the verge of staging a mutiny(兵变). The subordinate officers were

helpless to cope with the situation.

Cao Cao, however, in the nick of time cleverly and treacherously gave

orders to his troops to march to the nearby plum trees for a rest and announced

that soldiers would be allowed to eat the juicy sour(酸的) fruit as much as they

desired.

At the thought of the sour fruit the soldiers complaint of great thirst as

well as the antagonistic feeling were quickly forgotten.

Based on the story the later generation formed the proverb "to quench ones

thirst by looking up at plums", to illustrate a case where one takes comfort in

believing that they have already attained that which was expected or

desire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成语故事8:防微杜渐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窦宪兄弟把持了国家的军政大权,朝政混乱不堪。窦氏家族仗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人们敢怒不敢言。

有一年发生日食。司马丁鸿上书汉和帝说:“太阳是君王的象征,月亮是代表臣子的。日食现象象征君王的权力被臣子侵夺,陛下千万要小心。在历史上,日蚀出现过三十六次,国君被臣子杀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为臣子的权力太大了!”“日蚀的出现,是上天在警告我们,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啊。穿透岩石的水,开始时都是涓涓细流,参天的大树,也是由刚发芽的小树长成的。人们常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祸患。如果陛下能亲自处理朝政,从小地方着手,在祸患刚露头的时候防止它,这样国家就能够长治久安了。”

防微杜渐”在不良事物刚露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不大家一起在地上比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画蛇添足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于是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还能够为它画脚呢!”他还没有画完蛇的脚,另一个人的蛇就画好了,那个人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随后喝完了那壶酒。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

出处《汉书·杨敞传》

敝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徒唯唯而已。

释义“浃”,湿透,出汗多,湿透脊梁。形容满身大汗。也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过度。

故事

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根本不是当丞相的材料。

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马田延年秘密商议,打算废掉刘贺,另立贤君。计议商定后,霍光派田延年告诉杨敞、以便共同行事。杨敞一听,顿时吓得汗流浃背,惊恐万分,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杨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颇有胆识。她见丈夫犹豫不决的样子,暗暗着急,趁田延年更衣走开时,上前劝丈夫说;“国家大事,岂能犹豫不决。大将军已有成议,你也应当速战速决,否则必然太难临头。”杨敞在房里来回酸步,却拿不定注意。正巧此时田延年回来,司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与田延年相见,告知田延年,她丈夫愿意听从大将军的吩咐。田延年听了后高兴地告辞走了。

田延年回报霍光,霍光十分满意,马上安排杨敞领众臣上表,奏请皇太后。第二天,杨敞与群臣遏见皇太后,陈述昌邑王不堪继承王位的原因。太后立即下诏废去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君,史称汉宣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历史中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233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们学习了非常多的成语,很多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些小故事。你都知道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历史中四字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超群绝伦

关羽,字云长,是刘备的重要将领。

刘备当平原国相后,关羽和张飞分头率领他的队伍。他们三人同睡一张床,情如兄弟;在大庭广众之下,关羽和张飞总是侍立在刘备身旁。

刘备跟随刘表后,关羽就跟着过去依附。

后来,刘备率部南下,准备渡过长江。另外派关羽率领几百战船,与他在江陵会合。

曹操急追刘备,到达当阳(地名,位于兮湖北省中部),刘备向东北直奔,正好遇上关羽的船队。不久,孙权派队伍帮助刘备抗击曹操,曹操率军退去。

刘备南下收复了东南四个郡,于是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守长江北岸。

后来,关羽听说马超前来归降刘备,因他过去不认识马超,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人品和才能可以同谁相比。

诸葛亮对关羽了解,知道他护短,不服气居于别人之下,便写信回答说:“马超文武双全,勇猛过人,是一代豪杰,如汉初大将鲸市、彭城一类人物,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是,不能与你这个超出众人、独一无二的美髯公相比。”

这个故事史料记载如下:“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这便是成语“超群绝伦”的由来。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博而不精

东汉着名的经学家郑兴,以研究《左氏春秋》着称于世。他的儿子郑众,十二岁时就跟父亲学习这部经学着作。后来,郑众还学习了《周易》《毛诗》《周礼》等经学着作,以至学识渊博,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在上层社会很有名气。

郑众当官后,在公务之余给一些年轻人讲解《毛诗》《周礼》等经学着作,并且花很大的精力为《左氏春秋》作注。后来,终于完成了《左氏春秋》的注释工作。这部书流传后,和另一位经学家贾逵所注的《左氏春秋》齐名,都受到学者们的好评。

当时,最着名的经学家是马融。他着过《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的境地,因此,弟子多达千人。马融除了为经书作注外,又兼注《老子》《淮南子》。讲课时坐在高堂上,挂上纱帐,前面让学生坐着听课,后面列一班女乐演奏音乐,很有特点。

马融研究了《左传》后,也准备注一部《左氏春秋》。他仔细阅读了贾逵和郑众的注本后评价说:“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意思是说,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要是既精深又广博,那我怎能超过他们?后来,马融觉得,这两个注本各有各的长处,合起来就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之处,便决定不再给《左氏春秋》作注了。

——《后汉书·马融传》

博士买驴

北齐的文学家颜之推,着成一部《颜氏家训》。在《颜氏家训·勉学》篇中,记载了一则“博士买驴”的笑话。颜之推说,这个笑话是他到邺城去办事时听到的。

当时有个博士,熟读四书五经,满肚子都是经文。他非常欣赏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有一天,博士家的一头驴子死了,不能没有脚力,于是赶紧去市场上再买一头。看好了驴子,讲好了价钱,写一份凭证才算交易妥当。博士要卖驴的写,卖驴的表示自己不识字,请博士代写,博士马上答应了。

卖驴的当即借来笔墨纸砚,博士拉开架式,书写起来,写得非常认真。过了好长时间,三张纸上都密密麻麻的字,才算写成。卖驴的请博士念给他听。博士干咳了一声,就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过路人都围上来听。过了好半天,博士才读完凭据。

卖驴的听后,不理解地问他说:“先生写了满满三张纸,怎么连个驴字也没有呀?其实,只要写上某年某月我卖给你一头驴子,收了你多少钱,也就完了,为什么唠唠叨叨地写这么多呢?”在旁观看的人听了,都哄笑起来。

这件事传开后,有人编了几句讽刺性的谚语:“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提驴字。”成语“博士买驴”,又称作“三纸无驴”。

——《颜氏家训·勉学》

惩一警百

西汉时期,大臣霍光受汉武帝遗诏辅政,任大司马大将军,权势极重。霍光的原籍在平阳,他家的下人仰仗主子的势力,时常拿着凶器在市场上胡作非为,甚至强行抢掠财物。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地方官也不闻不问,任其作恶。

后来,有个名叫尹翁归的人被任命为管理市场的官吏。尹翁归年轻时当过牢狱小吏,熟知刑法,他又爱好武艺,剑术相当高明,在平阳很知名。尹翁归到任后,严格按照法律办事。霍家的下人早就知道他的厉害,从此再也不敢到市场上来作恶了。

有一年,河东太守田延年巡视来到平阳,召见当地官吏,尹翁归也在召见之列。田延年对大家说,有文才的站到东边,懂武艺的站在西边。众人都按太守的要求分别站立,惟有尹翁归站在中间。田延年于是问他为什么不选择一边站立,尹翁归跪下禀道:“我文武兼备,听候太守任用。”

田延年一听这话,就觉得尹翁归此人不简单。经过一番谈话,确认他确实文武兼备,而且很有才干,便将他调到自己的手下任职。尹翁归不负田延年所望,秉公办案,执法严正,田延年很器重他。

由于政绩卓着,后来尹翁归被提升为东海太守。到任后,他发现那里很不太平,便在所属的每个县都建立起薄籍档案,收录了各方面重要的材料。他一有空就认真阅读这些档案材料,因此很快熟悉了郡内情况。

当时郡里有个名叫许仲孙的豪强,经常鱼肉百姓,杀害无辜,远近的人都对他恨之入骨。但因他势力大,关系多,几任太守都不敢得罪他。因此,他一直逍遥法外,为所欲为。

尹翁归到任后,迅速查清了许仲孙的罪行。他采取惩罚一个以警戒众人的方法,首先将这个坏蛋逮捕,并在热闹的市场上将他斩首。

严惩了许仲孙后,官吏和百姓对尹翁归都很敬服。其他大小豪强胆战心惊,不敢继续作恶。尹翁归终于把东海治理得安定起来。

后来,人们根据史料的记载:“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引申出成语“惩一警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好大喜功成语故事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hào dà xǐ gōng

【出处】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  宋·罗泌《路史·前纪》卷四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屠,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新唐书·太宗纪赞》

【解释】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人浮夸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好高骛远、沽名钓誉

【相反词】稳扎稳打、脚踏实地、老成持重

【同韵词】年老龙钟、置身其中、声如洪钟、一洗而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允执厥中、水楔不通、自始自终、原始察终、旌旗蔽空。

【年代】古代

【日文】手柄をあせっ大きな仕事をしたがる

【法语】avidedegrandeuretdesuccès

【俄文】люитьвеличиеислáву

成语故事】汉武帝时北方的匈奴又向汉室要求和亲,汉武帝采纳王恢的假和亲的意见,就派卫青、李广、霍去病等大将军率军攻打匈奴,又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汉武帝是一个想做大事、统一天下的人,国家渐渐强大起来。

【成语举例】你在人前夸大嘴,说我怎样的好大喜功。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成语造句】

◎ 好大喜功!结局是栽了跟斗,给赶下台。

◎ 没料到刘主任好大喜功,早在林业局誓师大会上夸下海口,削减指标就等于釜底抽薪。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成语故事精选读后感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成语故事》。是说的一些因故事而造成的成语。有金石为开、狼狈不堪、身先士卒,都是有名将军、军师。我就讲金石为开这个故事。

李广有一次带百十名骑兵碰到匈奴,李广故意原地休息,让匈奴以为前面有埋伏,一向不敢攻击。那里可表现出他精神韬略,善于用兵,而且作战英勇。

李广又有一次,他被免了职务,晚上行走被巡逻的军官抓祝李广说自我过去是将军。军官不买账,讽刺说:“你就是现任将军也不行,犯夜就拘押,更别说什么前任将军。”李光就被关了一夜。等他复职了。就想方设法的把那个巡逻军官杀了。这证明了李广度量狭窄,就等于你是班里的班长,你用班长的名义来害别人。

还有一次,李广去打猎,跑了一整天都没找到一个猎物,他突然看见了一只老虎,他精神大振,取出弓箭,搭上羽箭,平足力气将弓拉得如同一轮满月,一箭射向老虎。他发现老虎没有挣扎,走去一看,原先是石头,穿碎了石头。这证明做什么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考试就考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欲罢不能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颜回是鲁国人,和父亲颜路一起来跟随孔子学习。学习一段时间后,颜回叹道∶“夫子讲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钻研越觉得坚深,看似在面前,一会又出现在背后。夫子循序渐進地教我,用语言来打开我的智慧,用礼义来约束我的行为,现在我想停止不学也不可能了(欲罢不能)。尽管我已经用尽了我的力量,可是距离夫子讲的道理依然很远,我想去追从,却总感到跟不上。”

颜回很穷,常常只能吃一小碗饭、喝一瓢汤、住简陋的房子,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苦,他却乐在其中。孔子说他是好样的。后来颜回死了。有一回魯哀公问孔子:“弟子之中谁最好学?”孔子说:“曾经有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不乱发脾气、不犯两次错误,不幸短命死了!再也没有好学的了。”

“欲罢不能”指想停止却停止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成语故事读书笔记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集合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这里每一个故事篇幅不长,却蕴涵了一个个大道理,大的智慧。今天我扑在书上,吸取着书中的营养。

在这么多个故事,我尤其喜欢《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他讲叙了战国时班,蔺相如因完璧归赵立了大功,得到赵慧文王的器重,拜他为上卿,官位排到老将廉颇大将之上。脾气暴躁的廉颇,因此非常不满,觉得自己战功卓著,不因该排在一个文弱书生之后。蔺相如出于对赵国着想,处处避让廉颇,他的随人甚为不解。蔺相如解释说:“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我和赵将军,一旦我们俩内斗,秦国就会趁虚而入,侵略赵国。”手下听了,非常感动。这件事传到廉颇的耳朵里,他非常惭愧,便负荆请罪,从此他俩成了生死之交。

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蔺相如的博大胸襟与廉颇的知错就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除此之外,我从《亡羊补牢》的故事中明白了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而是要一鼓作气,一气呵成。

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在书中有取不尽的知识,有取之不尽的做人的大道理。在书的熏陶下,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要珍惜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在书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尽情的享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