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六年级(汇编20篇)

导语: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端午节的优秀作文,欢迎查阅!

浏览

5431

作文

488

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今天又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我一边朗诵者这首儿歌,一边坐在爸爸的车上回老家去。

车刚停下,我朝窗外看去,家家门上都插着“五端”,过路行人都佩戴者五颜六色的香囊。

吃完午饭,爸爸、妈妈和奶奶带着我去公园的湖边看赛龙舟,看了一会儿,妈妈问我:“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吗?”“我知道,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我话音刚落,爸爸又接力赛似的抢着问:“那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把粽子投进汨罗江呢?”“这也难不倒我,把粽子投进汨罗江,是要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我得意地笑了。“真聪明!”奶奶也笑了,“我的问题包你不知道。”“什么问题?我才不信呢!”我很不服气地嚷道。“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五黄’中有哪些东西?”“有……黄瓜”我想了好长时间才想出了一个。“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五黄’有:黄鱼、黄瓜、咸鸭蛋的黄、黄豆瓣的粽子以及雄黄酒。”“哦,我知道了。”我用佩服的目光看看奶奶,“奶奶知道的真多,是个‘大百科’哦。”

看完了龙舟竞渡,我到奶奶家吃了个晚饭。有乘着爸爸的车子了,路上,我不禁又背起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100字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的资料吗?让我告诉你吧。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据统计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在农历初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大年三十晚上12点睡可大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春节。春节说的第一句话做的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翼一年之平安。早餐也是有讲究的,比如我们家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一定会给我们吃长寿面和喝一杯粗茶。

早上吃过早饭后,就是焚香拜祖了。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肉、饭,等东西。家人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按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跪拜完了以后,爷爷就会,拿出一个大铁盆,然后再把纸钱,纸折的金元宝和假钱一起放入盆中燃烧。爸爸则是拿了一根长香点燃,然后,拿了一些鞭炮到门口去放,一阵阵鞭炮声传来,弟弟妹妹吓地用手捂起了耳朵。放完鞭炮后还得再拜一次祖宗,但这一次不是跪着,而是站着拜。等纸燃尽时,就是要上酒啦!这也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儿,一人拿一杯酒,往铁盆里,倒嘴里还要说一句:“老太喝酒。”

由于这次肺炎的缘故,我没有出去拜访亲戚,就只是在家里祭拜一下祖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六年级作文我美丽的家乡作文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五岳之一的南岳就在衡阳,其中我最喜欢衡阳市内的南岳第一峰——回雁峰。有个传说:每年冬季大雁从遥远的北方排着“人”字形飞过来,可一到了回雁峰,那些大雁就不往南飞了,好像在说:“瞧!这山峰的景色真美呀,我们就在这安家吧!”每年春季,蒙蒙细雨悄悄滋润着回雁峰。一夜之间,所有的树都抽出了嫩绿的枝叶,花朵张开了笑脸,草儿探出了青青的头。真是回雁峰独秀呀!“湘江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空,高高的山坡,这景色环绕着我的家乡,还有蝴蝶、小花、小草、树林陪伴着家乡,让家乡更美丽更可爱了。

秋天,桔园里,一个个金黄的桔子挂在树梢,像一个个小太阳,让人看着就嘴谗,这就是衡阳的特产——无核蜜桔。样子可爱,吃起来更不错。咬一口,哦,好甜呀!一直从嘴里甜到心里去了,只觉得心里甜蜜蜜的,还想再吃一个。另外衡阳还盛产黄花菜、湘莲、湖之酒等等,这些特产为我的家乡增添了不少美誉。衡阳的矿产同样丰富,号称“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水口山铅锌矿的铍铜合金质量,国内独有,世界前列。

衡阳还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就是衡阳的蔡伦发明的,还有革命家罗荣桓、夏明翰,思想家王夫之……这都是对中国有巨大贡献的名人,真是衡阳人的骄傲!

我自豪,我有这样一个家乡!我爱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想起端午节的粽子,真是让我垂涎欲滴啊。因为它太好吃了!这不,又要到端午节了,好想吃粽子啊~不禁让我回忆起去年过端午节了。

依稀记得那天天有点阴暗,一个大好节日就被这天气给破坏了,真叫人惋惜。

一大早,我妈妈就在客厅里“河东狮吼”了。还没等我吃完早饭,老妈就“扯”着我到菜场去买一些粽子叶啊,糯米啊,猪肉啊,腊肉啊……准备就绪后,我们终于开始包粽子啦!

说来也怪,妈妈包出来的粽子又快又好,粽子好像有灵性一样;妈妈似乎好像有魔法一样;不出一分钟就包出一个;在妈妈手中好像在跳舞一样;而我呢,包了半天都没包出一个,而且,我包的的全部都散散的,扁扁的,跟没吃饭一样,跟泄了气一样,有的都漏啦。连我都觉得有够烂,不对,是又丑又烂!!!气死我也!

不一会儿,一股香喷喷的粽子香味,便弥漫了整个房间。我肚子里的馋虫立刻就被勾了起来。不一会儿,垃圾桶里便多出了五片粽子叶。嘻嘻——

品尝完了好吃的粽子,电视里正在直播精彩激烈的龙舟比赛。加油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点实力和我家都热闹无比,其乐融融。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

端午节的习俗可不只有吃粽子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佩香囊,有驱赶瘟疫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那一天,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瘴。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听老师忿忿地说,韩国要将端午节申遗了。作为炎黄子孙。真有点坐不住了。从我做起吧!今年端午节,要让它过得更有中国味。耐心等到五月初五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一个节日,而在这一天,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会吃上一个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乡,最兴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个清晨,雾还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胧的。而符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忙活了,每一户人家都抬出一个差不多一个大人身高的大铁锅,而我们这些小孩子,望着这么个大铁锅,都张大着嘴,发出“哇”的一声,而过了几年这样的端午节,我们也就不惊奇了。

大人们在屋里忙里忙外的,厨房的灶放着几个大圆盆,都是一些红豆和糯米之类的。开始包裹蒸粽了,大人们把些冬也先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红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间再放一块甘香可口的猪肉,表面再铺多一层糯米就已经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包扎这些可爱的金字塔壮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么在煮的时候,裹蒸粽就会散掉,走失了里面的精华,那就不好吃了,大人们拿出一条草绳,紧紧地捆绑着裹蒸粽,在最后,也要再紧紧地打上一个死结。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刚刚的大铁锅倒,而我们这些小孩,也都来帮忙,提着小一点的桶,很快,大铁锅就已经装了一半水了,开始往里面刚裹蒸粽,每个人都从屋里拿出一张小木凳,在大铁锅面前,这一刻,是最为温馨的,这一蒸,即使十多小时,而且不时要往锅里倒水,以免干水,大家在铁锅前有说有笑的,火光中满是大家欢乐的笑声,等待着这些裹蒸粽的我们,或许享受的即使这一刻,这一个过程,而不时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开大铁锅的盖,那种香味真是无法言语,从村头飘到村尾,整条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美味是外面买来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端午节了,真怀念啊!真想再过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800字

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全世界有很多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我的家乡韶关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原因不是因为屈原,不是因为什么。就因为我是在端午节那天出生的`。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

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连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装着亲戚们,肚子用来想家里的美食。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这“端午节”有个来历,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因为反对妥协,主张联齐抗秦,受到楚国权臣的打击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顷襄王的贬谪和放逐。屈原离开郢都以后,沿长江东下,踽踽独行,颜色憔悴,披着长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不知道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黑白混淆,忠奸颠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内心的愤怒,一面大声呵斥吟诵,一面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在石壁上写下一篇奇绝千古的《天问》。他深知自已无法同现实调和,最后自投于汩罗江,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

当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爱戴屈原,生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投下一种用棕叶包米的东西—棕子喂鱼,好让鱼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来纪念屈原。

今天正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闻到浓浓的棕子清香,于是赶紧洗濑,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为什么象屈原这样的忠臣要被放逐,还要遭到坏人的打击和陷害,那些奸臣为什么不会考虑国家会不会被人家吞并掉,总有一天,国家肯定要栽在他们的手里,还有那个笨大王,怎么也不知道屈原是个忠臣呢,真是笨。虽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点不影响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后要学习屈原,一定要做一个能为祖国做贡献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赛龙舟是我们水乡的传统文化,体现了我们水乡人力争上游,敢为人先的精神。据说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民间活动。今天,我们家乡又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比赛。

中午,我们全家吃过粽子,去河边看龙舟。来到比赛现场,只见河两岸彩旗飞舞,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热闹极了。我们好不容易才挤进人海里面,看见河面上已有十几条龙舟在游动,有的桡手还向岸边的观众挥手。龙舟前面是一个栩栩如生的龙头,中间放着两面铜锣和一个大鼓,最后面插着一枝旗子,旗子上面写着本村的名字,两旁坐着一排健壮的桡手。随着大会主席的号令声,信号弹腾空飞起,比赛正式开始了。桡手们立即拼命地划动手中的船桨,一条条龙舟迅速向前方划去。现场立刻沸腾起来,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谱成一曲雄壮的交响乐;龙舟、彩船、彩旗、人群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桡手们穿着同样颜色的背心,如同出征的战士,观众们都拿着照相机手机不停地给他们拍照。

龙舟上的桡手们在奋力地划呀划,新基村的龙舟一直在中间,突然,人群中传来一阵阵欢叫声“新基加油!新基加油!”在观众的激励下,新基的桡手们更加卖力了。新基村的龙舟划破河水,迎着浪花冲上了最前面,其它船队也不甘示弱,你追我赶。

最后,新基村队员团结奋斗的精神使他们夺得了第一名。这次龙舟比赛不但精彩,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爱家乡的端午节作文300字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中有很多节日,而且每个地方每个节日的风俗习惯都不相同。而我最喜欢的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

每当这时候我可高兴了,因为在这时候我可以吃到妈妈做的香甜的粽子,可以戴奶奶亲手为我做得精美的`香包,我们全家人可以坐在一起欢度这个愉快的佳节,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记得在我上学前班时,快到端午节时,我总缠着妈妈教我做粽子。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材料,一会拿片裹粽子的竹叶,放点材料,一会拿着草绳绑呀绑,那白莹莹的糯米发出来的香味呀!还有那大大的红枣,让人看了就垂涎三尺,恨不得马上就把它们一股脑的吞下去。在妈妈和奶奶的教导下我右手拿叶子,左手拿糯米,使劲的捏呀捏,包了一个极大又圆的粽子,终于在我的努力下,完成了我第一个粽子。可两只手上糊满了糯米,连脸上都是,爸爸妈妈和奶奶看着我包的既像粽子又像包子的粽子,笑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口里却连连夸我包的粽子香,要亲口尝尝我做的粽子。看到他们高兴的样子,我很自豪。

我爱家乡的粽子,爱家乡的香囊,更爱家乡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我唱起这支儿歌便想起童年在家乡端午节的事。端午那天,一早我就起来,穿好,洗好,正准备下楼吃早饭,来到楼梯口,一阵粽叶香扑鼻而来,我身体里的馋虫被这粽叶香味给钩了出来。我急忙到餐桌前,三口两口就吃好了早饭。跑去奶奶那:“奶奶,你可以教我包粽子吗?”奶奶笑呵呵的答应了。我在放粽叶的盆子里精心挑选了三片差不多大小,长短的粽叶,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把粽叶卷起来,卷成漏斗状,接着舀了两勺糯米放进去,可糯米全漏光了,奶奶心疼地说:“你要记住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点点头,又重新开始,我特别注意小心,把叶子卷得更紧些,又舀了两勺糯米放进去。我小心翼翼的把口封好,我包的第一个粽子终于成功了啦!嘿嘿哈哈!到了中午,我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比吃了蜜糖甜似的。我的家乡虽然没有赛龙舟,但是我们都知道端午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新变化小学六年级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句宿愿洋县学田乡的学生。

我感觉我的家乡这几年来变化太大了,以前土路,坑坑洼洼,车和人都很难行走,此刻好了,以前所有的坑坑洼洼的土路都变成了一条条光溜溜的水泥路了。此刻交通十分方便了,还有原先家家都是住的土房子,到了夏天一下雨土房子就往下滴水,此刻好了,家家都是砖瓦房了,夏天又不滴雨可好了,还有以前都是用水井浇地,此刻女孩子,每块地里都有一座电机井,一按按钮就能够浇地了,还省油,浇地还个性的快,还有,以前家家都是农用车,此刻家家几乎又有农用车又有小轿车了,出门的时候开着小轿车出门,要下地干活了就开着农用车,此刻学田又有了养鸡场,我的姑姥家就在养鸡,很赚钱,每年都能收入一万元,我姑姥家的小鸡可好看了,个性是在最小的时候,长着尖尖的嘴,身上长着毛绒绒的毛,养鸡场也很大,但不需要你花多少钱,因为金星村的乡政府给一家发钱。以前家家都是打电话,此刻农民都富了,此时都用上了手机,打个电话很方便,随时都能够打电话、按电话,对了还有我们的学校,你一进到我们那里就能一下子看到我们的学校,因为我们盖了四层楼房了,房子也不是以前的危房了。我们有这么好的一个学习环境,我们必须要好好学习,长大心后,来报答老师、父母,等等……长大后也必须要考上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

来赚钱。

我相信再过几年,家乡必须变的又富饶,又漂亮,又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称为端阳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口都长满了蒿草,我家也不例外。奶奶一大早就去街上买了很多艾草。老实说,我不太喜欢艾草,因为它会散发出一种奇怪的味道,非常难闻,刺鼻。我一直在抱怨奶奶的魅力。奶奶不但没生气,还告诉我为什么要挂艾草:那是因为五月份蚊子多,挂艾草可以杀蚊蝇。不仅如此,它还能驱魔,保佑我们一家平安。我慢慢闻到周围没有难闻刺鼻的艾草香味,我有了一个美好的愿望。

端午节,不仅要挂艾草,还要吃粽子。说到粽子,我想起了去年奶奶做的粽子。我奶奶还是像以前一样做的。我在很远的地方看到了粽子叶子。糯米包好后,我们把粽子放进锅里。我真的很想马上吃粽子。三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粽子为什么没有变好?我等不及了。过了一会儿,粽子从锅里出来了。我立刻。热我管不了,温柔我管不了。真的很甜很好吃。里面的红豆像天上的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为了更多的了解粽子,我让妈妈告诉我。我妈见我这么想知道,就跟我说。粽子可以分为两类,甜粽子和咸粽子。粽子里有肉和豆,形状是角和三角形。吃完粽子,和妈妈去散步,街上一股子清香。那是一个难忘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我和妈妈冒着细细的雨丝去姥姥家过节。

来到姥姥家门口看到门前插着一些翠绿的植物,我的心里冒出一个大问号,这是什么?为什么要挂在大门口?我忙问姥姥,姥姥笑吟吟的说:“这是艾蒿,在端午节天亮前插在门窗上可以驱蚊杀菌,还可以辟邪驱鬼。”接着,姥姥给我和妹妹系五彩线,戴香包,她说;‘小孩子带上这两样东西可以避开蛇蝎毒虫的伤害,保平安。“

过了一会儿,姥姥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她先把洗干净的粽叶放进锅里煮十多分钟,这样可以除去叶子的青气,增加叶子的柔韧度,在包粽子的时候才不会破。然后把糯米淘洗干净浸泡五六个小时。一切准备完毕后,开始包粽子了。姥姥把两片粽叶稍作重叠放在左手中,用右手捞出适量的糯米均匀的摊在粽叶中央,再放上蜜枣和花生,两食指向中间护拢糯米,卷至半圆柱型,两边叶子向中间折叠在卷,用线缠紧,一个圆嘟嘟的粽子就包好了。等到所有的粽子包好后放进锅中,煮上两个小时,把火关小,用文火再煮两个小时,再把火关住焖上两个小时就可以吃了。

吃着香甜的粽子,姥姥又给我们讲起端午节的来历,原来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一种传统方式。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他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情的屈原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投江后,老百姓为了防止鱼虾啄食他的尸体,驾着龙舟把粽子扔下江赶走鱼虾。从此以后每到端午节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我一边吃着粽子,一边听姥姥讲故事,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六年级作文难忘的端午节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十分隆重的节日,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现在的中国人还在延续这一习俗,甚至还有一天的法定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还有有趣的划龙舟比赛呢!奶奶在家已经煮好了香喷喷的粽子,打开锅盖满屋都飘着粽子的清香,让我闻得口水直流个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子叶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真是回味无穷呀!

吃完粽子后,爸爸带我去看划龙舟比赛,这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可热闹了!比赛开始了,各个队伍都蓄势待发,随着一阵枪声一条条龙舟飞快地划过水面,犹如一支支箭向前飞去。在场的观众们兴奋喊道着加油加油,在为参赛者加油鼓励,参赛者们听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使劲地划桨,水花到处飞溅。各条龙舟你追我赶的,最后,落后的一号终于追上了遥遥领先的二号第一个冲过了终点,观众们不禁欢呼起来,到处都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啊!这真是我最难忘的一天了。

[小学六年级作文难忘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六年级作文家乡700字左右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杜尔伯特,茫茫的大草原是一颗翠绿翠绿的宝石,光亮灿灿的镶在黑龙江这只美丽的黑天鹅胸上。

那可是个水草富茂、土地肥沃、人杰地灵的地方。

说起家乡的水草那可是大大的有名。

湖多,大湖连着小湖,号称百湖。阳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湖面似乎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是被揉皱了的绿缎,那绿缎上绣着蓝天白云的倒影;绣着小草绿油油的情态;绣着牛羊喝水的身姿。每每赏到这自然之景我便醉在其中了。

那醉人的不单是这怡人的景色,还有那让人赞不绝口的湖水炖湖鱼。连环湖的鲤鱼若是用连环湖的湖水清炖,就极有风味;太和村的鲫鱼用太和村人的炖法,炖出的鲫鱼鱼鳍都支楞着,那真是一绝。那肉即鲜又嫩,若是尝一口,鱼香味会绕口三日而不绝。

鱼香景美,连环湖现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景区。而世界人都羡慕的地球之肾——当奈湿地,就在我的家乡。那是纯粹的原生态,纯的让大城市人羡慕不已,欲染指者颇多,这又给我县带来无限生机。

湖多草必茂。我的家乡有小蒿子城之称,之所以有此雅称,就是因为这里的草好。碱草、苜蓿、草药、芦苇都是有名的,就连国外都知晓,欲在我的家乡建乳品厂。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看到绿色草原上几千只黄羊悠闲吃草的壮观景象,品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原始意境。

家乡勇敢勤劳的蒙古人,不再是手拿套马杆骑在马背上追赶着太阳的牧人,而是有着与时俱进的意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建设家乡的改革者。他们在县委领导的带领下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长远意识,用科学的发展观打造着“牧业强县、旅游大县、生态名县”。

朋友,在这里你闻吧,公路两旁花草树木,瓜果飘香;在这里你看吧,连环湖景区景色怡人,游人络绎不绝;在这里你听吧,蒙古族长调,悠扬渺远。

朋友,家乡的蒙古族人民用马奶酒、酥油茶、洁白的哈达、盛情的草原迎宾曲随时欢迎您光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端午节高中生作文

全文共 3319 字

+ 加入清单

郭文斌的获奖小说《吉祥如意》我最初拿到手时一口气读了三遍,后来又陆续读了几遍,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受。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与作者是同乡熟悉的缘故,更重要的是作品的意境紧紧地吸引了我。

作品描述的是端午节的清晨五月六月一家人按照传统习俗采集“吉祥如意”的过程,小主人公五月和弟弟六月被母亲煮在瓦罐里发酵的甜醅子“香”醒以后,“就呼地一下子从被筒里翻出来”,便开始了一早晨短暂而充实愉快地节日之旅。于是,插杨柳、上供、吃花馍、绑花绳、戴香包、上山采艾(其实还应当有抹雄黄和点高高山)等民俗活动便被抽丝剥茧般地徐徐绽开。童年的端午节便在《吉祥如意》里徜徉。

《吉祥如意》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心灵美升华为语言美,语言美构建了意境美,意境美揭示了生活美、人性美。

由于“美在心里”,所以满目皆是春风,皆是祥和。“甜醅发的,就像是好日子一样”,“不用吃,光闻着就能让人醉”;“长长的巷道里,散发着柳枝的清香味”;巷道里和山上的雾也是香的,就连跪在雨后“湿漉漉的”地下上供、磕头,“膝盖和额头挨到上面凉津津的,有种让人骨头过电的爽”。戴香包,绑花绳,吃花馍馍,采艾,作者都用了浓墨重彩,描绘出了一幅乡村节日风情画,让人在宁静恬淡中感受热烈狂欢,在清凉肃穆中体会温馨祥和,在纯朴含蓄中领略隽永庄重﹍﹍而这些感悟,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组情节中。

戴香包香包(我们家乡叫荷包)本来是未过门的准媳妇绣好送给婆家人的,五月还小,没有订亲,就由娘代替。但为了及早培养“女靠一个巧”,娘就让还是幼女的五月戴了她的大顶针学做香包,以致因不熟练针扎破了她的小手。香包里装了棉花,棉花上撒了香料,这样的香包“既是鼓的,又是香的”,六月为了品味香气,竟抢夺了姐姐五月的香包尽情地吸息,“鼻孔一下一下张得更大了,窑洞一样。”他真感觉到“能把鼻子香炸”。香包对于节日里农村的孩子来说显得太重要了,六月因为看到姐姐的香包而想起自己忘了放在家里的香包,“一下子就崩溃了”,他不顾姐姐的感受,抢夺了她的香包,后来想象到爹给娘往口里吹香气可能用的是自己的香包时,断然要放弃采艾这样重要的事情回家去取。然而,他随后却大大方方地把姐姐的香包送给了女孩子白云。白云接到香包就“有点担当不起的样子”。而姐姐五月“胸前没有了香包一下子暗淡下来,就像是一个被摘掉了花的花杆儿,看上去可怜兮兮的。”

绑花绳端午节孩子在手腕脚腕和脖子上绑了花绳,就“像是布下了百万雄兵”,蛇蝎就会绕道而行,所以姐弟俩选购花花绳就格外地用心,“每人手里攥着两角钱,蜜蜂一样在这儿嗅嗅,那儿闻闻”。他们认为“街的新媳妇最漂亮”,因为它的“一个大胳膊上就戴了那么多的花绳儿”。当他们“手里各拿着五根花绳儿”的时候,“那个美啊,简直能把人美死。”绑了花花绳的胳膊是神圣的,就是在上山采艾的路上,他们也“不停地把手腕上的花绳亮出来看。”当他们真正遇到蛇时,尽管心里发虚,以致分别在手心和裤管上留下了紧张恐惧的体液,但在整个过程中还是以腕上绑的花绳作为心理防线为自己壮胆。

吃花馍馍花馍馍是端午节的特有食品。作品中有两段精彩的描写。我们倒过来先说它的做工吧?“花馍馍当然不同于平常的馍馍了,是娘用干面打成的,里面放了鸡蛋和清油,父亲用面杖压了一百次,娘用手团了一百次,又在盆里醒了一夜,才放到锅里慢火烙的。一年才能吃一次,嚼在口里面津津的,柔筋筋的,有些甜,又有些淡淡的咸。让人不忍心一下子咽到肚里去。”另一段是娘为姐弟俩分花馍馍,“先从中间的绿线上掰开,再从掰开的那半牙中间的红线上掰开,再从掰开的那小半牙中间的黄线上掰开,给五月和六月每人一牙儿﹍﹍”寥寥数语,把花馍馍近乎神圣的“不平常”描绘得入木三分。小时候,因家里生活困难,记得嫂嫂就是这样为我们姐弟叔侄分花馍馍的,好象作者就是在写我们。

采艾艾的药用功能十分广泛,有祛寒、中和、防腐、止痛、化瘀等疗效,相传还能避邪。在端午节凌晨带露采集的最好。这一点,作者是了解的,所以他用了相当的篇幅进行了细致入微地表述。这一点无疑是“吉祥如意”主题的点睛之笔。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以“太阳蛋蛋”和“露水蛋蛋”来形容晨光下露珠的纯洁、美好,也昭示生命的短暂。看见艾一株株倒在自己的手上,天真无邪的六月“就觉得有无数吉祥如意扑到他的怀里,潮水一样。”这里也写出了“黛玉葬花”般的意境,当六月“觉得这珠露儿太可怜”还是下不了手采割时,五月笑着提醒他:“如果你觉得它们可怜,你可以先把它们摇掉啊,让它们慢慢睡去,你再动手啊。”也许是因了姐姐的这句富有人情味儿的话,作为弟弟的六月才倏然生发出一种想象:姐姐就像一株艾。如果她真是一株艾,那么该由谁来采呢?这种依恋的怪怪的思维,正好与前面的“等我考上干部后,就让我姐嫁给我”相呼应。

《吉祥如意》中的亮点太多了,在有限的篇幅里是难以尽述的,许多评论家已经有过精辟地评论,这里就不再赘述。我倒想竭诚为这篇得意之作找点毛病,与作者和广大读者商榷交流。美玉尚有微瑕,《吉祥如意》也有不尽如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一些措辞牵强,不附和人物身份

作品中的主人公五月和六月,尽管作者没有交待她和他的具体年龄,但从姐弟俩同睡一个被窝和他们天真的思想和举止来看,他们的年龄不会超过六岁,或者更小。这样小的年龄再加上身居偏僻农村,孤陋寡闻的环境,他们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应该是很有限的,有些感受他们是体会不出来的,即使有过体会感悟,也不可能用丰富的词汇表达出来的。如绑花绳时,“六月就觉得绑了花绳的胳膊上像是布下了百万雄兵。”他们还没有上学念书,父母亲也没有文化,“百万雄兵”这个词语不可能出自六月的意念。后面还用了“崩溃”、“过电”、“委曲”、“美女蛇”、“崇拜”、“深不可测”、“遗憾”等只有有知识的大人才能感悟和说出口的词汇。如果是作者的直接表达倒也罢了,但上述词汇全都是通过小主人公的思维和意念表达出来的。当六月把艾株上的露珠用手摇掉后,他感到是自己的手“让这些美死去”时,就“突然觉得它不单单是一只手,它的里面还藏着一些深不可测的东西”。“深不可测”出自儿童六月的思维也是牵强。“过电”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通常来形容身体的某个部位在接触某种现象时爽快的感觉,这是大人们常用的词语,六月用这样的词也不洽切。

二、一些词语和词义重复

不必要的重复和雷同是作品创作之大忌。《吉祥如意》中雷同的词语也有几处。一是上面提到的“过电”。一处是,当六月按照父亲的指点跪在湿漉漉的地上磕头时,膝盖和额头挨到上面凉津津的,“有种让人过电的爽”。另一处是,六月在父亲的指导下杵香料,当他领悟了杵香料的技巧时,“激动得头皮一阵阵过电。”一个小孩子他身体没有接触过电击电疗,也就不会有“过电”的感觉,况且“过电”也不爽,他一再产生“过电”的感觉不尽合理。二是对于花馍馍的表述。在如何做和怎么吃花馍馍这两个环节上,在不到百字的篇幅里,作品两次强调了“这么好看的花馍馍,让人怎么忍心下口啊”和“让人不忍心一下子咽到肚里去。”这样的类似雷同的情节和词语还有几处。如果是作品人物语言或行动举止,这样的表达是无可质疑的,因为有的人他在语言上行动上总是习惯成自然地重复自己的话和行动。但在一篇不长的作品中,作者还是应该严而又谨,惜墨如金,避免不必要的雷同与重复。

三、有一处不合时宜的“硬伤”

在作品的第三节,东家在桌子上供了甜醅子和花馍馍时,“还有新下来的梨和大枣,在蒙蒙的夜色里,有一种神秘的味道。”谁都知道,梨和大枣是秋果,一般在八九月份成熟,不可能在端午节“新下来”。这是一处“硬伤”。退一步说,如果上面的其它两点还可以找理由“忽悠”的话,这处“硬伤”却是没办法处理的,它像一块瑕疵一样醒目地镶嵌在美玉之中,尽管影响不了美玉的质底,但也让人感觉不尽其美。

笔者无意鸡蛋里面挑骨头,是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班门弄斧”。作者文斌是笔者的同乡和曾经的同事,还很年轻,今后创作的路子还很长,他不仅要以获得“鲁讯文学奖”为总结和荣耀,而更应当以此为里程碑、新起点,再次或多次获此殊荣,摘取其它文学奖项桂冠也应该是他刻意追求树立的目标。所以才“吹毛求疵”,提醒作者本人和所有作家,创作时精益求精,尽量不留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端午节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的佳节。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元宵等许多佳节。但是,我最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这天,我们要吃粽子,门前要悬艾草,还要看龙舟赛!上午,我和奶奶去买粽子,艾草了,街上热热闹闹的,人们都在认真地挑选粽子,有的人正在买艾草,我们走到卖粽子的地方,挑选着各种口味的粽子,我挑选可一种我们比较喜欢的原味粽子,买回家了。之后,我们又买了一把艾草,靠在门前。

下午,我们一家人去汉江河看龙舟赛。在岸上,远远地看到八条长长的龙船,停在江中,每条船上各有十八人,一人在龙条擂鼓指挥,一人在船尾掌舵,中间十六人分列龙舟两侧,比赛开始了,八条龙舟,像离弦之箭一般,队员们跟着鼓点的节奏,挥舞着船桨,喊着雄壮的号子“一二,一二,一二。”龙舟越来越快,八条龙舟齐头并进,争先恐后,一转眼,一条黄龙越过终点,比赛结束。所有观众一齐鼓掌。比赛真精彩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黄昏,我们都回家了。

晚上,我们把粽子端上了桌,我把绳子解开,闻到了一股香味,迫不及待的尝了一口,甜甜的,好吃极了!说起粽子,还有一段小故事呢!传说屈原跳进江里死后,老百姓都来悼念他,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咬屈原的尸体,便向江中投入糯米团。于是,吃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我们故乡的端午节真是热闹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端午节5年级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转眼间,春节已经过完,再过3个月,就是端午节了。想一想去年的端午节,真的很期待。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等。相传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日子,到了端午节,人们就用棕子等方式来祭祀屈原。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大约在初二或初三人们就开始筹备过节所需的用品,做棕子的棕叶,肉馅……到了端午节,早上人们就去包棕子,包棕子是很难的。包完了棕子,还得把棕子拿去煮。真是麻烦。

差不多到了中午的时候,人们就通通祭祀祖先,祭祀品最多的就是棕子。

吃完了棕子,人们就都去看赛龙舟;这时到处锣鼓喧天,彩旗飘扬。龙舟赛开始了,一条条龙船在大江里游,龙船各种各样,五颜六色,有绿色的,粽色的,黑色的,蓝色的……比赛开始了,赛龙舟的人都用尽了全力划船,都想争夺第一名,大江两岸人山人海,观众在岸边大喊大叫,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他们在为船队加油。听奶奶说,每年举行龙船赛是我们潮州人的民俗文化,它是潮州人民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象征。这样的龙舟赛既好看又有意义,真让人喜欢至极。

端午节还有三个月就到了,大家都来看我们家乡的赛龙舟哦!

这就是我记忆里的端午节,同学们,你们记忆里的端午节又是怎样的呢?美满的,还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粽子香,香厨房。艾草香,香满堂。柳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伴随着这首民谣,端午节如期而至。农历五月初五,是屈原为国捐躯的日子,人们为了不让鱼虾撕咬他的尸体,便向河里投入大量包好的糯米,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纪念屈原成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对家乡的端午节情有独钟,因为这里有绿茵茵的山,清凌凌的水,还有勤劳朴实的人们,家乡的端午节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显出一派浓浓的节日气氛。

清晨,我被一阵布谷鸟的叫声惊醒,我揉了揉眼睛一看,发现大家都起床了,本来不想起床的我,仔细一想,啊!今天是端午节,妈妈要带我去割艾草,摆露水,想到这些,我迫不及待地去找妈妈。

妈妈已经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家乡的人们很勤劳,今天比往常起的更早,摆露水的人很多,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发现自己身处一片绿色的“海洋”,一片庄稼的海洋里。在这里,你不但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还可以听见小鸟在枝头欢乐的歌唱,天边的朝霞,清晨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布谷鸟,它们和勤劳的人们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一阵微风吹过,飘来青草的香味和各种野花的芳香,还夹杂着一股浓浓的香甜味,远远望去满山遍野的槐花开得正欢,原来这股香甜味是槐花的味道。

看,那带着露珠的杨柳在微风中,摆动着她婀娜的身姿,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我和妈妈割了艾草,摘了杨柳,回到家把杨柳插到门楣上,妈妈还给我带了五彩绳,这时,房顶上飘起了缕缕炊烟,不时飘来一阵香味,让我感到家乡人浓浓的热情和暖暖的节日味道。

家乡人在端午节要吃粽子、凉粉、甜醅、南方人吃肉粽,在乳白的糯米团里放上一颗肥腻的肉块,我倒不怎么喜欢这种口味,油腥味掩去了糯米的清淡,失去了原有的滋味。家乡的粽子味道清香,不加修饰,夹一个放在盘里,倒入蜂蜜,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粽子,拉起了家常,平时田园的劳累,一挥即散,仿佛来到了人间仙镜,我享受着甜粽的美味,体会着端午的味道。

最开心的要数那些小孩子们,他们在碧绿的草地上藏猫猫、翻跟头有的还在树上掏鸟蛋,捅蜂窝看上去是那么有趣。我爱家乡的景色,也爱家乡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瑞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的家乡六年级作文500字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没有北京那样多的高楼耸立,也没有内蒙草原的广阔,但是,他很美丽,很温暖。

我家乡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小河中有许多的鱼儿,在河中游来游去。小河边有许许多多的树,春天里春暖花开,美丽极了,一阵春风吹过小草飘来飘去,好像在欢乐的跳舞。夏天许多小孩在树边玩耍,那里绿树如荫,夜晚知了在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在演奏着一首美妙的音乐。秋天树叶从树上飘然的落下来,金黄的树叶在树上像一团花火。冬天,树上的树叶都没了,好像光头老爷爷站立在那里。下雪了,雪非常厚,映入眼帘的是雪的世界,是白色的世界,有许多的人在雪地里打雪仗,推雪人。

我的家乡有一个小花园,那里有各种颜色的花,红的,黄的,橙的……花园里有一条小路,小路旁有许多树耸立在那里,一排一排的,像警卫在敬职敬业的守岗。花园里有一个小广场,不管春夏秋冬许多人都在广场上跳广场舞,排着整齐的队。

我的家乡有一条小道,不管什么时候那里总是最热闹,早上和中午有许多卖东西的人,那些东西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许多人来来往往的,人山人海。到了晚上,那里就更热闹了,晚上,有夜市,有卖小吃的,有卖头饰的,还有套圈游戏等,那更是人山人海了,来往的人非常多。

我的家乡还有一个小舞台,那里每当逢年过节,都有表演节目的,也可以自己参加节目,每当表演节目时,人们都会去那里观看,热闹极了。有的表演唱歌、有的表演跳舞、还有的表演魔术……

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而温暖,我爱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无锡,那里有山有水风景秀丽,也有着各种传统节日,而我参与最多的是无锡的清明节。

每年的四月份春暖花开是无锡最美丽的季节,在那个时候所有的花儿都绽放起来,那些树郁郁葱葱,绿油油的草地上花儿都显得格外美丽。可是往往在这个美丽而又寂静的时候,总会迎来我们那悲伤的节日——清明节。

记得每次清明假期,我家的国外亲戚都会来到上海一起开车到无锡去扫墓,看一下已去世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和一些已过世的亲戚。我们会上山去烧香祭拜,我总会见到那些大人都会拿着花,在那儿默默地祈祷。扫完墓后我们还总是会去参观以前曾祖父和曾祖母住的老房子,爷爷奶奶们也会回忆起他们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每次听着他们的述说,我都会幻想起老人们的童年,让我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他们的年代。看好老房子后我们会在一起聚餐聊着闲话,每次清明节的聚餐都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总是在这个时候,他们都忘记了刚才的忧伤,都会谈论着各自的将来。

这就是我家乡无锡的清明节,有悲伤、又有欢乐,又有童年的回忆,又有丰盛的美食,这些点点滴滴都构成了我们每次回家乡的常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