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通用20篇】

在德国,凡事都很合理,合理的背后就是规划,规划的结果是规则,有了规则,就按照规则做,哪怕看上去有那么一点儿迂腐。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中国历史名人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浏览

4413

作文

1000

名人爱书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10岁时,拿破仑到了巴黎的布里恩诺少年军校读书。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16岁的他不得已中途辍学,当了一名炮兵少尉,从而开始了艰苦的自学生活。

他寓居在瓦朗斯城的一座咖啡馆内的小屋里,常常一个人坐在闷热的房间,两眼紧盯着书本,废寝忘食刻苦读书。(名人读书的故事

咖啡馆附近正好有一家出租书籍的铺子,这为他广泛阅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他在租书的铺子里一坐就是一整天,完全顾不上老板的白眼。

1798年,拿破仑调任法国远征埃及军总司令,在“东方号”旗舰上,他设立了一所小小的图书馆,所藏书籍全都是他亲手挑选的。40多天的海上航行,由于晕船,拿破仑无法读书,他就躺在床上,让人为他大声朗读。当1807年法俄之战处于相持阶段,拿破仑曾因在前线无书可读而大发雷霆,他写信质问巴黎有关人员,命令他们把所有新出版的书籍和新书预告迅速送来。拿破仑一生指挥了近60次战役,几乎每次都带着一个随军图书馆参战。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领悟十分专心。不管周围怎样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刻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领悟。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故事作文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我崇拜的人是谁吗?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而是发明大王——爱迪生。爱迪生发明过许多跟我们生活有关的东西,如电影、电话 、电灯、电视、留声机等等,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们知道他是怎样发明这么多东西的吗?他小时候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但是他遇到问题总爱问“为什么”。爱迪生如果实验做不好,不会灰心,继续努力,这就是成功的原因。最后请大家记住爱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我们要学习爱迪生这种勤学好问、坚持不懈的精神,努力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中国名人故事:莫言陪女儿高考

全文共 3016 字

+ 加入清单

带着书、衣服、药品、食物等诸多在这三天里有可能用得着的东西,搭出租车去赶考。我们很运气,女儿的考场排在本校,而且提前在校内 培训中心定了一个有空调的房间,这样既是熟悉的环境,又免除了来回奔波之苦。信佛的妻子说这是佛祖的保佑啊!我也说,是的,这是佛祖的保佑。

坐在出租车上,看到车牌照上的号码尾数是575,心中暗喜,也许就能考575分,那样上个重点大学就没有问题了。车在路口等灯时侧目一看旁边的车,车牌的尾数是268,心里顿时沉重起来。如果考268分那就糟透了。赶快看后边的车牌尾数,是629,心中大喜,但转念一想,女儿极不喜欢理科而学了理科,二模只模了540分,怎么可能考629?能考575就是天大的喜事了。车过了三环路,看到一些学生和家长背包提篮地向几家为高考学生开了特价房间的 大饭店拥去。虽说是特价,但每天还是要400元,而我们租的房间只要120元。在这样的时刻,钱是小事,关键的是这些大饭店距考场还有一段搭车不值的步行 又嫌远的尴尬距离,而我们的房间距考场只有一百米!我心中蛮是感动,为了这好运气。

安顿好行李后,女儿马上伏案复习语文,说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劝她看看电视或者到校园里转转,她不肯。一直复习到深夜十一点,在我的反复 劝说下才熄灯上床。上了床也睡不着,一会儿说忘了《墙头马上》是谁的作品,一会儿又问高尔基到底是俄国作家还是苏联作家。我索性装睡不搭她的话,心中 暗暗盘算,要不要给她吃安定片。不给她吃怕折腾一夜不睡,给她吃又怕影响了脑子。

终于听到她打起了轻微的鼾,不敢开灯看表,估计已是零点多了。

凌晨,窗外的杨树上,成群的麻雀齐声噪叫,然后便是喜鹊喳喳地大叫。我生怕鸟叫声把她吵醒,但她已经醒了。看看表才四点多钟。这孩子平时特别贪睡,别说几声鸟叫,就是在她耳边放鞭炮也惊不醒,常常是她妈搬着她的脖子把她搬起来,一松手,她随即躺下又睡过去了,但现在几声鸟叫就把她惊醒了。拉开窗帘看到外边天已大亮,麻雀不叫了,喜鹊还在叫。我心中欢喜,因为喜鹊叫是个好兆头。

女儿洗了一把脸又开始复习,我知道劝也没用,干脆就不说什么了。离考试还有四个半小时,我很担心到上考场时她已经很疲倦了,心中十分着急。

早饭就在学校食堂里吃,这个平时胃口很好的孩子此时一点胃口也没有。饭后劝她在校园里转转,刚转了几分钟,她说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楚,然后又匆匆上楼去复习。从七点开始她就一趟趟地跑卫生间。

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当年闹日本的时候,一听说日本鬼子来了我奶奶就往厕所跑。解放后许多年了,我们恶作剧,大喊一声:鬼子来了!我奶奶马上就脸色苍白,把提着裤子往厕所跑去。唉,这高考竟然像日本鬼子一样可怕了。

终于熬到了八点二十分,学校里的大喇叭开始广播考生须知。我送女儿去考场,看到从培训中心到考场的路上拉起了一条红线,家长只许送到线外。

女儿过了线,去向她学校的带队老师报到。

八点三十分,考生开始入场。我远远地看到穿着红裙子的女儿随着成群的考生涌进大楼,终于消失了。距离正式开考还有一段时间,但方才还熙熙攘攘的 校园内已经安静了下来,杨树上的蝉鸣变得格外刺耳。一位穿着黄军裤的家长仰脸望望,说:北京啥时候有了这玩意儿?另一位戴眼镜的家长说:应该让学校把它们 赶走。又有人说:没那么悬乎,考起来他们什么也听不到的。正说着蝉的事,看到一个手提着考试袋的小胖子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人们几乎是一起看表,发现离开 考还有不到十分钟了。几个带队的老师迎着那小胖子跑过来,好像是责怪他来得太晚了。但那小胖子抬腕看看表,依然是不慌不忙地、大摇大摆地向考场走。家长们 都被这个小子从容不迫的气度所折服。有的说,这孩子,如果不是个最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最坏的学生。穿黄裤子的家长说,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他的心理素质绝对好,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可以当军队的指挥官。

大家正议论着,就听到从学校大门外传来一阵低声的喧哗。于是都把身体探过红线,歪头往大门口望去,只见两个汉子架着一个身体瘦弱的男生,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那男生的腿就像没了骨头似的在地上拖拉着,脖子歪到一边,似乎支撑不了脑袋的重量。一个中年妇女(显然是母亲)紧跟在男孩的身后,手里拿着考试袋,还有毛巾药品之类的东西,一边小跑着,一边抬起胳膊擦着脸上的汗水与泪水。

一群老师从考试大楼里跑出来把男孩从那两个男人手里接应过去,那位母亲也被拦挡在考试大楼外。红线外的我们一个个都很感慨很同情的样子,有的叹 气有的低声咕哝着什么。我的觉悟不高,心中有对这个带病参加考试的男生的同情,但更多的是暗自庆幸,不管怎么说我的女儿已经平平安安地坐在考场里,现在已 经拿起笔来开始答题了吧。

考试正式地开始了,蝉声使校园里显得格外安静。我们这些住在培训中心的幸运家长,站在树阴里,看到那些聚集在大门外强烈阳光里的家长们,心中又是一番感慨。因为我们事先知道了培训中心对外营业的消息,因为我们花了每天120元钱,我们就可以站在树阴里看着那些站在烈日下的与我们身份一样的人,可见世界上的事情,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譬如这高考,本身也存在着很多不公平,但它比当年的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是公平的多了。对广大的老百姓的孩子来说,高考是最好的方式,任何不经过考试的方式,譬如保送,譬如推荐,譬如各种加分,都存在着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有的家长回房间里去了,但大多数的家长还站在那里说话,话题飘忽不定,一会儿说天气,说北京成了非洲了,成了印度了,一会儿又说当年的高考是如何的随便,不像现在的如临大敌。学校的保安过来干涉,让家长们不要在校园内说话,家长们很顺从地散开了。

将近十一点半时,家长们都把着红线眼巴巴地望着考试大楼。大喇叭响起来说时间到了,请考生立即停止书写,把卷子整理好放在桌子上。女儿的年级主 任跑过来兴奋地对我说:莫先生,有一道18分的题与我们海淀区二模卷子上的题几乎一样!家长们也随着兴奋起来。一位不知是哪个学校的带队老师说:明年海淀 区的教参书又要大卖了。

学生们从大楼里拥出来。我发现了女儿,远远地看到她走得很昂扬,心中感到有了一点底。看清了她脸上的笑意,心中更加欣慰。

迎住她,听她说:感觉好极了,一进考场就感到心中十分宁静,作文写得很好,题目是《天上一轮绿月亮》。

下午考化学,散场时大多数孩子都是喜笑颜开,都说今年的化学题出得比较容易,女儿自觉考得也不错。第一天大获全胜,赶快打电话往家报告喜讯。晚 饭后女儿开始复习数学,直至十一点。临睡前她突然说:爸爸,下午的化学考卷上,有一道题,说“原未溶解……”我审题时,以为卷子印错,在“原未”的“未” 字上用铅笔写了一个“来”字,忘记擦去了。我说这有什么关系?她突然紧张起来,说监考老师说,不许在卷子上做任何记号,做了记号的就当作弊卷处理,得零 分。她听不进我的劝,心情越来越坏,说,我完了,化学要得零分了。我说,我说了你不信,你可以打电话问问你的老师,听听她怎么说。她给老师打通了电话,一边诉说一边哭。老师也说没有事。但她还是不放心。

无奈我又给山东老家在中学当校长的大哥打电话,让他劝说。我说:退一万步说他们把我们的卷子当成了作弊卷,给了零分,我们一定要上诉,跟他们打官司。爸爸认识不少报社的人,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把官司打赢……

凌晨一点钟女儿心事重重地睡着了……

我躺在床上暗暗地祷告佛祖保佑,让孩子一觉睡到八点,但愿她把化学的事忘记,全身心投入到明天的考试中去。明天上午考数学,下午物理,这都是她的弱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首歌唱到“新疆是个好地方”,我去了新疆,果然体会到她的好,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还是个歌舞之乡呢!

新疆是个旅游胜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来参观。在成千上万个景点中,我最喜欢的要算“火焰山”了。那里夏天的气温最高可达72。6℃,没出发时,我还以为我会变成“烤马腿”呢!那里的山是火红火红的,近看像熊熊烈火,怪不得它要叫“火焰山”呢!

新疆的物产也很丰富,瓜果飘香,农产品品种多样,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啊!在新疆,瓜的品种就有许多种,有白瓜、有哈密瓜、有西瓜——,那里的瓜像密一样甜,让我和爸爸妈妈都赞不绝口。新疆的水果中,枣子特别好吃,那里的枣子大大的,皮红红的,味道甜甜的,而且保存的时间长久。葡萄也是水果中的一大特色,在新疆的葡萄园里,有成千上万株葡萄,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晶莹剔透,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新疆还被称作歌舞之乡,记得那次我参加篝火晚会,穿着民族服装的姑娘唱起了动听的歌,载歌载舞,好看极了。只可惜,那么好听的民族歌曲,我竟然一句也听不懂。

新疆真是个好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名人小时候故事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卡耐基在小时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

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而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她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生命。

到了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她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她的热忱如何改善他们的家庭。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历史故事与成语故事2两败俱伤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陈轸(zhěn)的人。他非常聪明,遇事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有一次,他受到楚王的派遣,出使到秦国去。当时,韩、魏两国互相攻打,打了一年多,仍然没有分出胜负。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秦惠王知道陈轸很有见识,便向他请教。

于是,陈轸讲了卞(biàn)庄子刺虎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正要咬一头牛,卞庄子见了,马上拔出剑来,想冲过去与老虎搏斗。旁边的人劝他说:“这两只老虎正在争吃一头牛,争着争着就会互相撕咬,结果一定是小的被咬死,大的也会受伤。到那时,你再去刺杀那只受了伤的,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解决了。”卞庄子觉得这个人讲得很有道理,就远远地看着那两只老虎。不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互相打斗起来,小老虎被咬死了,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伤。这时,卞庄子冲上去,刺死了受伤的大老虎,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消灭了。

陈轸讲完了这个故事,然后对秦惠王说:“现在韩、魏两国长期战争,最后必然是弱国灭亡,强国受到很大的打击。到时候如果您乘机把遭到削弱的强国打垮,不就一下子灭掉了两国吗?”秦惠王听从了陈轸的意见,果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便以“两败俱伤”作为成语,比喻斗争的双方都受到了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人故事读书笔记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故事》这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发明家、文学艺术家、英雄与伟人、财富思想家等40位名人的故事。阅读这些伟大人物的传记,能够领略他们年少时经历的故事和成功智慧,使我及其他青少年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提高素质,培养有益的爱好。特别是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这本书图文并茂、语言精美、可读性强,是青少年儿童最佳的课外知识读物。

这本书能启迪心灵、陶冶情操、培养趣味、丰富知识、开发智力。培根曾经说过:“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胜于一切教育。”也许说的就是这本书里面的伟大人物吧!里面有许多名人,比如爱迪生、牛顿、李时珍、居里夫人、诺贝尔、伽利略等大家都很熟悉的许多名人,他们都有各自的发明,各自的创造。妈妈给我说过,成功人士的背后,其实有艰苦的一面,没有一个成功的人没有受过苦的,所以我们现在受些苦是值得的。我非常喜欢看名人故事,每当看过一个人的事迹后,我的心里就老光琢磨:我要怎样才能做一个成功人士呢?现在我才知道,我既然想做到,就不能老光空想,要实际去做一做,没有努力,是不会有结果的,光说不练假把式,不说真练才最棒!

作者利用名人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它极具收藏价值,是馈赠少年儿童的最佳礼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清明节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中的一位,他四十三岁那年遭陷害被迫逃出晋国,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结束流亡生活,回到国内掌握了政权。重耳即位后,对跟随他流亡的文武大臣分别封官赐赏,功劳大的封采邑,功劳小的也尊爵位,可偏偏忘掉了一个人,这人就是介子推。介子推在重耳流亡期间一直跟随着重耳。当年重耳流亡路经卫国时,饿得实在受不住了,又找不到吃的,介子推便忍痛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煮汤吃。功劳这样大的人,重耳怎么会给忘记了呢?

原来,介子推在和重耳一块回到晋国都城绛都后,只朝见过一次重耳,以后便托病在家,编织草鞋,伺候老母。重耳封赏功臣时,别人都整天缠着重耳争赏赐,介子推却躲得远远的。他母亲知道这个消息后,曾劝他去见做了国君的重耳,介子推厌恶争功夺禄,他对母亲说:"晋文公得晋,是上天的意思。现在有的人争权夺利,真不知羞耻。我不敢贪天之功为已有,既不想官,又不想利,去见他干什么呢?我甘愿终身编织草鞋,奉养老母。"母亲见儿子态度这样坚决,品德这样高尚,便不再说什么了。母子二人商量了一下,介子推便背着老母亲上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境内),发誓终身隐居此地,再不出山。

后来,重耳经人提醒,想起了介子推,就派人四处寻找。得悉介子推在绵山隐居后,又亲自带人上绵山寻找。许多人找了好几天也没发现一点儿踪影。于是,有人建议用放火烧山的办法把介子推引出来,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下令放火烧山。但介子推和他母亲始终没有出来。火灭后才发现他们母子二人死在一棵大树下,重耳十分伤感,下令在绵山为介子推建立祠庙,并传旨:把绵山之田收来的钱粮,统统作为介子推的供祭之用。

烧山那天,正是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后来,老百姓为了思念介子推,每年清明节前一天都禁烟止火,只吃冷食。久而久之,相沿成俗,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3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 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总体战阻击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 中国担当。

应当说,这次抗疫斗争,检验了我们党的组织力 领导力,检视了党员干部的向心力 战斗力,证明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力 凝聚力,抗疫斗争让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更加熠熠生辉 炫彩夺目。

中国精神,彰显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

强国之魄。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我们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的抗疫斗争所展现的中国精神,充分蕴含了民族团结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包含了攻坚克难

砥砺前进的时代精神。应当说,中国精神是在这次突发重大疫情中迸发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民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的精神及其气象,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显示了重要的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力量,体现中国速度

中国效率,是胜利之源活力之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体现的是党领导的力量人民团结的力量,是上下同欲

团结一心的力量,是白衣执甲

各业驰援的力量,集体中展示的中国人民的力量。拥有上千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仅用十几天就建成,三个星期内建成16家方舱医院,大量医务人员

医疗设备防疫物资源源不断地集中到武汉和湖北,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疫情防控彰显我国的制度优势行动能力,真正体现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如此,形成全社会的团结一致 协同高效,才有了抗击疫情的中国速度 中国规模 中国效率。应当说,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党员干部的英勇奋战

中国各族人民的英雄气概,共同汇成了气势磅礴的中国力量,是我们取得胜利 战胜困难的胜利之源 活力之泉。

中国担当,折射大国风范 大国情怀,是应有之义

无疆之爱。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大道不孤,大爱无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毫不犹豫投入抗疫国际合作,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

扬正义 守道义”的大国形象 大国担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本着公开 透明

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最大能力将医疗物资运往全球各地,有力支持援助了全球疫情防控。人类是相互依存普遍联系

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以大国风范

大国情怀,彰显大国担当,为世界抗疫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力量,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让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发扬光大,熠熠生辉,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各种危险困难和挑战,强化斗争意识

增强斗争精神,百折不挠激流勇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不懈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名人故事读书笔记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牛顿,是一位闻名中外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提出的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取得了划世纪的成就,突破了平凡的17世纪。把手表当鸡蛋烧、忘了客人的存在。这些牛顿的事例无人不知,自从读了《牛顿的故事》后,我收益非浅。 牛顿在一身中,把全身都投入到了科学研究当中去,从来不分心,和罗丹。这样的人一样,具有着全神贯注的精神,这种精神才会使牛顿成为17世纪的顶峰人物。 有人问牛顿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比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一开始,我以为,巨人就是那魁梧高大的身材,使你两眼忘不到头的人,后来,我知道我错了,牛顿所指的巨人指的是胡克、笛卡儿、伽利略、哥白尼这些在科学上有着突破性的人物,他们的科学知识,给牛顿的研究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学知识就是因为有了书本,有了身边朋友与亲人的劝告、教诲,才使我们拥有了巨大的智慧,我们就站在了教诲、劝告。的肩膀上,它们使我们更加出色。 牛顿还说过:“其实,我不过像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偶尔拾到几颗光滑美丽的贝壳。但那浩瀚的大海,却还在我的前面未曾被我发现。”从牛顿的这句话中,我明白了做人要谦虚,不要仅仅有了一点知识和智慧,就炫耀,真正的知识是没有边境的,有个成语不是这样说吗:学海无涯。知识是没有边境的,它大得无法琢磨,千万不能有了半肚子墨水就晃啊晃,其实根本没有分量啊! 看到牛顿有如此大得成就,是否忽略了他的童年?牛顿的童年,让你听了会觉得不可思议。牛顿出生是一个戏剧性的事情,伽俐略死于1642年,而牛顿出生也恰恰是这一年的万圣节,难道这就意味着牛顿有着伽俐略的才智?不是,小时侯,牛顿十分内向、老实,常常被人欺负。一个叫汤姆的孩子总爱欺负牛顿,牛顿因为愤愤不平,所以和他打了一架,这一架,是牛顿不甘屈辱的一架,他立下决心要让同学看看,他并不柔弱。我们也应该是这样,有一颗不服输的心,才会让自己更加前进,不服输,才会进取,会觉得要超过别人,不能柔柔弱弱,被别人比上了,也若无其事 。 牛顿这位17世纪的伟大人物,将永远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名人的故事一:父母的鼓励让“白痴”成为物理学家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相反,当别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牙牙”学语。当比他小两岁的妹妹玛伽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被一些邻居认为是白痴。但是,担任电机工程师的父亲,却没有对儿子失去信心,他想方设法地让爱因斯坦发展智力。父亲为儿子买来积木,教他搭房子。小爱因斯坦每搭了一层,父亲便表扬和鼓励一次。在这种激励下,爱因斯坦一直搭到了十四层。

爱因斯坦长到六岁的时候,语言能力仍然很差。一天到晚也说不了几句话,七岁的时候,父母把他送到学校,学校死板的教学让他提不起精神,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们都认为这个学生是一个傻瓜。但是,父亲却鼓励爱因斯坦:“我觉得你并不笨,别人会做的,你虽然做得一般,却并不比他们差多少,但是,你会做的事情,他们却一点都不会做。你表现得没有他们好,是因为你的思维和他们不一样,我相信你一定会在某一方面比任何人都做得好。”父亲的鼓励,使爱因斯坦振作起来。

爱因斯坦的母亲贤惠能干、文化修养极高,她对自己的儿子百般呵护和鼓励。爱因斯坦小时候常常爱提出一些怪问题。如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向南方?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别人都以为他是个傻孩子。可是,爱因斯坦的母亲却十分自信地认为:“我的小爱因斯坦并不傻,他将来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就这样,在父母的鼓励和爱护下,爱因斯坦的智力迅速发展,对科学产生了强烈的爱好,并开始走向科学研究的巅峰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名人的读书故事:忘却饥饿的读书人

全文共 1739 字

+ 加入清单

那年,有三个人远渡重洋,在日本相遇。由于志同道合,他们成为朋友,租住在同一间房中。每日,三人一起读书、写文章,谈论着时事。这三个人,后来成为民国大家。他们是陈独秀、章士钊和苏曼殊。

三个人在一块儿研究学问,得逢知已,可也有发愁的时候:他们经济拮据。

一次,三个人断了炊,肚子饿得咕咕叫,前胸贴住后背,到处翻找也没找出吃的东西。三人互相望望,从各自身上看到经济来源:天气已渐渐变暖,外衣显得多余。陈独秀认为,可以拿外衣去当钱,换食物吃。

章士钊与苏曼殊听了,全力支持。

他们脱下外衣,一人穿着一套单衣。

谁去当衣服呢?三人商量后,最终一致认为,苏曼殊年龄最小,理应由他去当衣服。苏曼殊答应了。陈独秀和章士钊在屋里又看起书来,肚子虽然咕咕叫,可也不感觉到饿,因为有了希望啊。

两人等啊等,太阳偏西,到了黄昏,也不见苏曼殊回来。

月亮升起来,大地如水银匝地,仍不见苏曼殊回来。

陈独秀认为,苏曼殊当了衣服,一定买了很多好吃的,带起来很费事,所以回来得晚。章士钊摇着头,他认为,苏曼殊很有可能是为了购得很好吃的食物,到处寻找去了,才迟迟不回。

两人越讨论,肚子越饿,越盼望苏曼殊早点回来。

半夜时分,外面响起咚咚的敲门声。

陈独秀听了,忙跑过去开了门,看见苏曼殊站在门外,手里拿着一本书,一脸兴奋,却气喘吁吁。原来,苏曼殊当了衣服,拿了钱,经过一个书摊时看见一本自己一直想要看的书,马上拿起书看了起来,一直到晚上,摊主要收摊,他急了,大叫一声:“这本书我买了。”于是,放下钱拿起书就走。

章士钊急了,问他,剩余的钱呢?苏曼殊摇着头说,钱全部给了摊主。而且,他还担心钱不够,怕摊主不卖,扔下钱就跑,一路逃回来的。他得意地对陈独秀与章士钊显摆说:“这本书我遍地寻不着,今天在市上翻着了。”

苏曼殊进屋,依然坐下看书,十分痴迷。陈独秀与章士钊也走过去,一边蹲一个,伸着脑袋看起来。渐渐地,两人也进入书中,忘记饥饿

那一晚,三人租住的屋子里,灯光亮了一夜。第二天,朋友送来钱,三个人才从书中醒来,发现已经饿得头昏眼花、浑身发软。

关于名人的读书故事:鲁迅——叫小偷无法下手

“我哪里有什么天才,我不过把别人聊天、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工作罢了。”——这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鲁迅常说的一句话。

鲁迅从小勤学,他曾在私塾的课桌上刻过一个在早”字,以勉励自己珍借光阴。

长大工作以后,鲁迅仍时时不忘节约时间。就拿吃饭为例,他是喜欢吃鱼的,可为了少在剔吐鱼骨上花时间,就少吃鱼。鲁迅有句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留学日本,在“老虎尾巴”居住的那些年月,他象战士匍匐在战壕里一样,常常通宵伏案工作。游手好闲的人来找他,他会不容气地问:“唉,你又来了,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鲁迅读书非常专心,许广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晚上,一个小偷馏进了鲁迅的家。做贼心虚,他想等鲁迅入睡之后再行窃,哪知鲁迅写啊、写啊,手中的笔一直不停地挥动。过了好久,鲁迅累了,伸伸腰,点支烟,抽上几口后,又开始埋头写。就这样,灯光总是亮着,小偷一直下不得手。眼看时间过去很久了,鲁迅还是不熄灯入睡,小偷熬不过鲁迅,只好乘鲁迅专心写作之机,悄悄地将厨房里的一件小东西拿走了事。

长期的劳累,鲁迅身体变得清瘦了,好友们劝他多体息,注意身体。鲁迅笑着说:“面向桌子提笔写文章,是我工作的时候,靠在椅子里看书,就是我休息的时候,若是连这一切都停止了,那在我是做不到的。”为了维护身体,鲁迅也吃鱼肝油,戒酒,这些都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战斗时间。

有人做过统计,在鲁迅工作战斗的三十年中,他总共为我们留下一千多万字的着作,平均每年三十三万,写作从不间断。除此之外,鲁迅还做了大量教育工作、研究工作、社会工作。鲁迅逝世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存有大量的小纸条,纸条颜色不一,上面都是他从各种书籍上选抄下来的对写作有用的文字资料。从这些纸条上,我们好象看到了鲁迅“废寝辍食,锐意穷搜”的身影。

鲁迅正如自己所说,他的一生是“小跑步”度过的。他以他勤奋刻苦的劳动,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今天,我们纪念他,学习他,不要忘记他这样一段意义深远的话: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在比赛中捧回的一个又一个奖杯,大大增加了苏炳添的自信心,也让他更执著于短跑这条道路。

但是,教练说苏炳并添没有短跑运动员的天赋。

他个子只有172cm,短跑运动员最佳身高是180cm—195cm,当年中国另一飞人刘翔身高在189cm,短跑项目中,个子矮要失去许多先天优势。

再加上我国短跑事业相比其它国家而言,起步要晚一些,选择短跑作为终身事业的运动员少之又少,国际短跑赛事上我们从来没有进入过决赛。

年轻气盛的苏炳添偏偏不信这个邪,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短跑运动上创造出奇迹,让外国人看看我们的实力。

为了这个理想,苏炳添想去专业的体校进行学习和训练,但他去了几家体校,都因为他个子矮、年龄大被婉拒,现实将他打回原型。

刘翔从七岁就开始进行专业训练,而想入体校的苏炳添,这时已经15岁了。

眼看苏炳添的田径之路就要画上句号,这时候他人生中的伯乐出现了。

中山体校教练宁德宝看中苏炳添的身体素质和爆发力,想把他收为麾下弟子。

宁教练费了好大劲才说服体校的领导,破格把苏炳添招进来,然而,训练刚刚开始不到半月,苏炳添就吵着要回家。

中学时的训练和现在专业体校的训练相比,从运动量、技术上都简单很多。

体校要求学生6点就要起床开始训练,一上午的高强度练习,在中午短暂午休后,下午还要接着练,苏炳添被体校辛苦的训练吓住了,他不想跑步了。

他叫来父母想要退学,父母也不忍他受苦,便要把他带回家,宁教练实在舍不得这个好苗子,苦口婆心地劝说苏炳添和他的家人。

苏炳添的父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从宁教练的态度上,他们觉得是真心为孩子好,于是妈妈许诺给苏炳添100元零花钱,把他留在宁教练身边。

从此,苏炳添如开挂般,正式开启了属于他的“飞人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影响李嘉诚一生的茶客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李嘉诚三岁时,家道中落,后来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李嘉诚就此失学。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李家孤儿寡母生活艰难。李嘉诚是家中长子,不能不帮母亲承担生活的重担。一位茶楼看他们可怜,收留16岁的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到午夜还不能休息,小嘉诚也抱怨过自己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枪走火,把他打死算了。直到一次偶发事件,才使他不再自怨自艾。

那天,因为太疲倦,他当班时一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李嘉诚很紧张,他等待着客人的巴掌、的训斥。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位客人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为他开脱,一再为他说情,让不要开除他。

“没关系的,我看这挺有出息的。只是以后要记住,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不集中精力怎么行呢?”

李嘉诚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间,之后,他把“谨慎”当成了自己的信条。久而久之,竟使他练出了一种眼光,一个人是什么,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一见面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一切对他后来的起到了很大作用。

随后,李嘉诚辞掉跑堂的工作,从塑胶厂推销员开始,一直干到了业务。三年后,20岁的他做好了准备,要大干一番。白手起家的他,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一条小溪旁,租了一间灰暗的小厂房,买了一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厂”。随后,经过反复考察,他认为塑胶花市场需求很大,于是大量生产,这为他带来了可观收入。30岁的李嘉诚,已成了千万富翁。正在塑胶花畅销全球时,李嘉诚却敏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人拥入这个行业,“好日子很快会过去”,如果再不调整,引起的后果不只是“溅湿衣裤”了。有人认为他太保守了,但他认为这是经商中必须具备的素质,那就是谨慎和预见性。

随后他找到的是房地产。60年中期,内地的局势令香港社会人心惶惶,富翁们纷纷逃离,争着廉价抛售产业。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当时的地产价格来算,他简直可说是全军覆没了。但他沉着应变,仔细分析局势。认为内地肯定会恢复安定,香港将进一步繁荣发展。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行之,将所有资金都来收购房地产。们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他说:“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羞辱人生之砺激励人心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一生,免不了会遭受大大小的羞辱。如果面对羞辱?愚者把它当做是对自己的一种打击,往往耿耿于怀,自暴自弃,甚至一蹶不振。智者却把它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反省自新,锐意进取,发愤图强。

有一次,戏剧家曹禺邀请他的朋友阿瑟·米勒来家中做客。闲聊中,阿瑟·米勒暗示道:像您这样的老作家,肯定是包围在一片荣耀和吹捧中吧。曹禺笑了笑,从书架上拿来一本装帧讲究的册子,上面裱着的是画家黄永玉给他的信。黄永玉写道:“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的心不在戏剧里,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地位所误,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也不够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筐的隽语都消失了……”信中对曹禺的批评字字严厉,甚至有明显羞辱的味道。阿瑟·米勒非常不解,如此一封使自己难堪的信,为何还精心地裱在精美的册子里呢?曹禺解释道,正是这封信在不断地鞭策着他前进,每当他觉得懒散时,他都要阅读一下,进而激励自己继续向前。

果然,曹禺在羞辱的鞭策下,又励精图治,创作了《胆剑篇》《王昭君》等著名戏剧作品。

有一个年轻人从部队退伍时,只有高中这历,无一技之长,只好到一家印刷厂担任送货员。一天,他要将一整车四五十捆的书,送到某大学的7楼办公室。当他把两捆书扛到电梯口等候时,一位50多岁的警卫走过来,说:“这电梯是给教授、老师搭乘的,其他一人律都不准搭,你必须走楼梯。”年轻人向警卫解释:“我是要送一整车的书到7楼办公室。这是你们学校订的书啊!”可是警卫一脸无情地说:“不行就是不行,你不是教授,不是老师,不准搭电梯。”他们在电梯口吵了半天,但警卫依然不予放行。年轻人心想:这一整车的书要搬完,至少要来回走7层楼梯20多趟,会累死人的。后来,年轻人无法忍受这无理的刁难,就心一横,把四五十捆书堆放在大厅角落,不顾一切地走人。年轻人向印刷厂老板解释事情原委,获得谅解,但也向老板辞职,而且立刻到书店买了一整套高中教材和参考书,含泪发誓,我一定要奋发图强,考上大学。我绝不再让别人瞧不起。这个年轻人在高考前半年,闭门不出,每天苦读14个小时,因为他知道,他已无退路可走!每当他想偷懒!懈怠时,脑海中就想起“警卫不准他搭电梯”这一被羞辱、歧视的一幕。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年轻人终于考上某大学医学院。后来,他成一家著名医院的医这专家。他常对他的孩子说,我非常感谢那个警卫,要不是警卫的无理刁难和歧视,也许我会碌碌无为、平庸度过一生。

羞辱人生之砺。古人说,砺乃锋刃。人也一样,只有经过羞辱、困难和挫折的砥砺,才能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增长才干,步入成功之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人故事:4分钟有多长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飞机起飞后没多久,迎面突然碰到一群鸟,发动机立刻出现了怪声。

飞行员一面向地面报告“碰上了鸟群”,一面继续操作飞机向上爬高,但很快,飞机的两个发动机都停止了工作,已经不能再进行动力飞行了,只好靠惯性向地面滑行。从发现飞机没有动力到决定迫降,机长只用了几秒钟时间。从决定迫降,到成功迫降到水面,整个过程用了4分钟的时间。

4分钟有多长?一支烟的时间而已。机长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也不可能跟别人去商量,只能自己立即作出决定:通知地面指挥台要紧急降落,通知乘务员和乘客作好迫降前的保护准备,自己马上寻找可以迫降的地面条件。最后这点最难,因为在纽约要找到一个开阔地非常不容易。很快,机长选择了水面降落。

水面降落要求角度非常严格:如果飞机降落的时候机翼不是水平面的话,任何一个先倾斜入水的机翼都很有可能承受不了重力被折断,飞机就可能侧翻跟头。如果飞机降落的时候仰角太高的话,飞机机身后半部容易被折断,然后机舱马上会进水,零下好几度的水温,很快就会淹死或冻死部分乘客。此外,迫降以前必须要给舱内加压,这样机舱内的高压可以让飞机机身在水面不会被外部水的压力冲破,保障了机舱内乘客的安全。

人类民航史上第一次水面成功迫降创造了个纪录:机上全体人员共155人全都成功获救。为此,美国时任总统和新当选总统以及纽约市市长都对机长表示了感谢,因为他个人的智慧创出了这样一个世界纪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个经验,那就是在危急情况下,在短短的4分钟内,如何保持冷静的头脑,作出一个正确的决策。

听说这位机长57岁了,有40年的飞行经验。是不是不到这个年龄、没有这么多飞行经验的人也能作出这样的决策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外名人立志成才的故事

全文共 1810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穷莫过于志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外名人立志成才故事,欢迎来参考!

1. 伽利略好奇善问: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

2.(1)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2)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然后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3.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然后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然后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4.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然后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5.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然后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6.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然后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7.张曜拜妻为师:

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为总兵。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张曜满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自警。几年之后,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修道路,开厂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因为他勤奋好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周朝的历史典故故事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周武王灭商后第二年,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姬诵继位,即周成王,而此时的周成王还是个毫不懂事的少年。面对刚打下来的江山和年幼无知的侄儿,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代行天子之事,替成王摄政。

此举引起管叔和蔡叔(周武王的堂兄弟)的猜忌,他们牢骚满腹,四处造谣,许多人信以为真,连年少的成王也充满了疑虑,对周公旦的行为产生怀疑。管叔和蔡叔在嫉妒和权力欲望的驱使下,联合商纣王之子武庚举旗反叛,发动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管蔡之乱”。消息传来,周王室上下十分惊恐。

成王虽然年少,但也知道情况严重,完全依赖周公。经过大家的商议和安排,最后决定由周公亲自率领大军迎敌。经过三年苦战,赢得了胜利,武庚在战斗中被打死,管叔被诛杀,蔡叔成了俘虏,被流放到人烟稀少的蛮荒地区。

大军回师那天,周成王亲自到城外去迎接周公,满脸歉疚地说:“予其惩,而毖后患。”“惩前毖后”从此而来。意思为:要从以前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防止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姚明名人故事

全文共 1472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的姚明,你们都知道他的什么呢,2.6米的个子,还是他是个打篮球的体育运动员,仅此而已吗? 查字典故事给给你分享名人“姚明”的故事:

2009年5月5日,全世界的球迷共同见证了一个奇迹的诞生,更见证了一种精神,一种承担的精神。

今天,姚明带领着他的火箭队在客场挑战异常强大的洛杉矶湖人队。在比赛前,几乎没有人看好火箭队,他们的天赋并不出众,经验并不丰富,体能和速度也都不占优势。然而,这样的一只球队却在开场之后打了湖人队一个措手不及,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作为球队领袖的姚明一直被人诟病,自从进入nba开始,评论家就指责他缺少霸气,在关键时刻没有血性,所以姚明尽管个人能力非常出众,但作为一个领袖还是不被很多NBA专家认可。

然而,这次比赛让人们看到了姚明的另一面。面对强大得几乎不可战胜的敌人,他用拼命的奔跑,咬牙的坚持,激烈的碰撞一次次将对手反超比分的热情浇灭。离比赛还剩几分钟的时候,双方的拼杀已经到7白热化的程度,所有的人都红着眼睛激发出全部的力量在争取比赛的胜利。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带球突破的科比和姚明猛地撞到了一起,姚明意外地伤到了膝盖,猛然倒地,表情痛苦不堪。在NBA的赛场上,激烈的冲撞随处可见,所以谁也没有注意到姚明。可大家很快就发现姚明的表情非常痛苦,微微蜷起身体,双手抱着膝盖,眉头紧皱。裁判马上暂停了比赛,火箭队的队医第一时间跑到姚明身边低声询问着他的伤势。

姚明的表情仍旧异常痛苦,队医带着大家搀扶着姚明离开了赛场,缓缓走进了通向休息室的走廊。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姚明不会返回球场,火箭队已经凶多吉少的时候,美国记者在走廊里纪录下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画面。因为疼痛而咧着嘴咬牙坚持的姚明忽然停下了脚步,挣扎着要返回赛场。队医连忙拦住他,劝他要保证身体的健康,姚明无奈地转身继续向休息室走去。可两条腿向外走着,姚明的目光却一直望着赛场方向。又走了几步之后,姚明坚决地停了下来,他坚持要回到比赛场上去,队医知道自己无法劝阻姚明,就让他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在确定并无大碍之后,队医又陪伴着姚明走回了赛场。

当姚明再次走回球场的时候,所有的观众纷纷站起身来为他鼓掌。虽然这里是对手的主场,但对方的球迷还是将掌声送给了坚强的姚明。当姚明再次回到场边的时候,主教练阿德尔曼显然没有料到姚明会带伤回来。担心姚明伤势的主教练正在犹豫着是否要让姚明上场,姚明已经指着场上的队友大喊了起来,他在告诉阿德尔曼,比赛场上有他的兄弟,比赛场上有急需他的队友,他要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当姚明再次回到比赛场上的刹那,一个当地的记者哭了,他哽咽着说道:“姚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男人该承担什幺,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坚强和伟大!”

姚明再次站在比赛扬上,让场上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这时的比赛已经到了决战时刻,姚明受伤的膝盖已经红肿,他接到球之后仍旧在咬着牙坚持着。姚明的回归给了队友们极大的鼓舞,火箭队打出了极其强悍的气势,在顶住对手的反扑之后,最终赢得了这场让所有人吃惊的比赛。

与其说这是一场比赛的胜利,不如说这是一种精神的胜利。姚明向所有人展现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因为勇于承担,所以才会被信赖;因为被信赖,才能有凝聚力;因为有凝聚力,才能创造奇迹。

美国有一首非常有名的乡村歌曲,里面有这样一句歌词——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男子汉?姚明在今天的比赛里给出了答案:一个人要默默付出很多年,并且等到他学会承担责任的时候,他就成为了真正的男子汉! 这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走廊,这是姚明的走廊,这是一个男子汉的走廊,这是一个必将被人们铭记的走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名人成长中的小故事

全文共 2644 字

+ 加入清单

1887年春的一天,一个神情严肃的年轻人走到伏尔加河边。他一语不发,凝视着湍急的河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猛然举起拳头,重重地击在旁边的小树上,缓慢而又坚定地说道:

不,我们不走这样的路,应当走的不是这种道路!说完,年轻人庄严地向哺育他的伏尔加河深深地鞠了一躬,抬头向远方眺望,两眼露出炙热而又充满希望的光芒。这位年轻人,就是刚刚17岁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他刚刚接到亲爱的哥哥萨沙被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绞死的消息,心中异常的悲痛,才走出住在辛比尔斯克的家中,来到宽阔的伏尔加河畔。

萨沙是参与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死的。在当时,俄国人民不堪专制、腐朽的沙皇统治,纷纷起来斗争。而萨沙同一些正直的知识分子,组织了一个民意党。他们斗争热情很高,但始终找不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因而就把国家落后、人民痛苦,归结到沙皇个人头上。1881年3月,民意党组成了一个刺杀小组,在街上用炸弹炸死了亚历山大二世。但没有过多久,亚历山大三世又上台了,仍然沿袭老沙皇政治制度,人民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些单纯的知识青年,又一次组织一些骨干分子,其中就有萨沙。他们同仇敌忾,又一次行刺沙皇,可这一次沙皇早有准备,刺杀未成反被敌人抓住,萨沙表现得非常英勇,最后为了保存革命实力,自己一人承担下来,结果,对他们恨之入骨的沙皇。便下令绞死萨沙。

消息传来之后,乌里扬诺夫全家非常悲痛,尤其是这位年轻的弟弟,听到自己尊敬的哥哥被沙皇杀害了,心中充满复仇的火焰,但他是一个稳重而又勤于思考的青年,几天来,他一直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解救人民的苦难,改变祖国现状?

弗拉基米尔来到伏尔加河旁边,面对流淌河水,最后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题,要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只有去发动千百万工农群众,用暴力去推翻腐朽的沙皇统治。让劳动人民自己当家做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他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哥哥被害的悲伤心情也好了许多。他暗暗在心中念道:亲爱的哥哥,你的鲜血没有白流,它使我擦亮了眼睛,更是懂得了做人的神圣使命。

想到这,弗拉基米尔转身离开了伏尔加,迈着矫健的步伐,从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就在这一年秋天,弗拉基米尔全家迁往喀山,他随即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他发奋研究各种社会学说,并参加了青年学生小组和学生的反抗斗争。他斗争坚决,且对当前的政治问题非常了解,也经常向同学们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鼓动大家向沙皇政府作坚决的斗争,因此在同学中威望很高,大家亲切地称他列宁(发表文章时所使用的笔名)。

这年冬天,列宁因组织同学参加一个集会,被反对政府逮捕。在解往监狱的途中,一个警官看着走在最前面的列宁说道:

年轻的小伙子,你为什么要造反呢?警察似乎难以理解,接着便以教训的口吻说:要知道,在你的面前是一堵墙!那只不过是一堵朽墙,只要轻轻一推就会倒掉。年轻的列宁毫不犹豫,勇敢而坚定的答道。

这位警官一听,心中吓了一跳,但马上对这个年轻人由衷的产生敬佩之情。

在监狱中,列宁与他的战友们不屈不挠地同敌人展开了斗争。有一次,一位同学与列宁相互交谈时问道:你出狱后想作些什么?列宁回答:在我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进行革命斗争!

1887年12月19日,列宁被当局放逐到离喀山40多公里的柯库什基诸村。在村中,他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利用这段时间,他博览群书。潜心自修。一年后,列宁又回到喀山,秘密参加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认真研读马克思的着作,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1889年,列宁迁到萨马拉来住。他刻苦学习,用两年的时间,自学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1891年,他以校外生的资格,参加了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国家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授予最优等的毕业文凭,并成为注册的助理律师。

然而,列宁对律师职业并无兴趣,他关注的是推翻沙皇政府,使人民获得解放。因而,他刻苦学习德文、法文和英文,认真钻研马克思、恩格斯的着作。与此同时,在萨马拉组织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

但萨马拉远离无产阶级运动中心,他渴望到无产阶级聚集的地区去。终于1893年8月底,23岁的列宁来到了俄国的政治中心彼得堡。

一到这里,列宁便秘密地同马克思主义小组取得联系。他多次发表演讲,经常到工人居住区去,给工人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彼得堡很多独立的共产主义小组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名叫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秘密织织,表现出他的非凡的组织才能。出于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尊敬,他成为公认的领导者。

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组成,使俄国第一次完成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也为我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但组织越大,目标就越明显,不久,列宁便因密探盯梢而被捕。

在监狱中,列宁一面进行斗争,一面又勤奋学习,写作,就在一间2米宽、3米长的单人牢房里,他写出了着名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书的大部分书稿。

除此之外,列宁还在狱中写了大量的传单和小册子,以指导外面的工人运动。为了把这些文字顺利地传出去,他想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把字用牛奶写在要归还的书的空白处,干了以后一点也看不出来,然后乘家人来探望时把书带出去,用火一烘,字迹就出来啦!

为了不让看守发现,他便用面包做成墨水瓶,里面灌上牛奶,偷偷地用它来写东西。有一次,列宁正沉浸在写作之中,不小心看守已开门走了进来,他急中生智,一口把小墨水瓶吃了下去。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今天吃了六个墨水瓶,就这样,列宁在狱中机智勇敢地坚持同敌人斗争。

列宁在监狱中被关押一年零两个月后,于1897年5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东部的舒申斯克村。这是一个荒僻的村庄,距离铁路有600多公里,全村连一份报纸也没有。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列宁依然充满着乐观精神,忘我地进行工作。在这三年的流放生活中,列宁完成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部着作。此外,列宁还写了30多篇文章,翻译了2本书。期间,列宁还一直考虑着党的建设问题。这首先要办份报纸,才能把工人阶级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此,他勾勒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计划。

流放期满后,列宁到了国外,1900年12月,这份名叫《火星报》的报纸,终于在法国莱比锡出版了。列宁写了大量文章,来论述党的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这些报纸通过各渠道运回俄国,在工人手中秘密流传。列宁的名字,也随之传遍到整个俄国。

经过长期的筹备工作,俄国社会民工党代表大会,终于在比利时王国的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经投票选举出党中央机关,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获得了多数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诞生了。从此,他开始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