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诗秋思改写成小故事(经典20篇)

浏览

4904

作文

191

改写古诗《浣溪沙》为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春的世界里,缕缕都充满着美好。花草婀娜,燕语叮咛,小溪潺潺。伴着春意,我踏上了清泉寺的旅程,幽美,惬意,让心灵得到洗礼。

寺前有一条淙淙的溪流,整日不知疲倦地朝西腾跃而去,宛若一个赤着脚尖的调皮小孩,又好似匆匆的时间,一去不返,谁也无法阻拦它的脚步。抬头一轮暮春的艳阳把七彩的生机飘洒人间,小溪在阳光的映照下像斑斓的宝石一样,反射出缤纷光芒。

岸边,有一丛绿意盎然的芽儿蔓延在水中,伸展着柔韧的身姿,翩翩摇曳起来,宛如一位朝气蓬勃的少女。芽儿之旁,挺立着一群气宇轩昂、英勇威姿的松树士兵,保卫着这份神秘的静谧,漫步其间,会发现脚下的泥沙宛若一张柔和毯子,没有污泥,没有荆棘。

渐渐,夜幕垂落,布谷鸟拉起了优美的提琴,潇潇的春雨飞扬在空中,若一个个窈窕娇媚的芭蕾舞者,飘荡我的思绪。

望此,谁还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门前流水马不停蹄向西奔去,人为何又不能再潇洒年轻一回呢?乐观豁达地去笑对挫折吧,豪气向上地度过生活分分秒秒,不要再唱黄鸡催晓了。快乐,最重要!微笑,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舟过安仁改写故事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早春时节,风和日丽,这一天很晴朗。所以,宋朝杨万里来到公园游玩。

来到那里,河面微波荡漾,波光粼粼,河岸上长着青青的小草,还有许多五颜六色、万紫千红的小花。

突然,一声清脆的声音传进了杨万里耳朵里,他就往河面上看。河里有一条渔船,窄窄的、长长的,船中有一个拱圆形的小亭子,里面有很多座位。船上有两个小男孩,其中一个小男孩穿着小背心,下面穿着一条深绿的短裤;另一个小男孩穿着短袖,下面穿着一条浅蓝色的短裤。他们坐在那里,没有划船,却打开了一把伞。杨万里感觉十分奇怪,就问:“两位小童,你们划船为什么不用篙和棹呢?却打开一把伞?”小男孩说:“我们不是用来遮雨,也不是用来挡风,而是我们划船很累,所以就想了一个办法,用伞来使风让船前进,这样就轻松多了。”杨万里听了两个小男孩说的话,头晃着,手拍着,嘴里说道:“你们俩真是调皮可爱呀!O(∩_∩)O哈哈”

杨万里回到家,写了一首诗,叫《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使是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改写《舟过安仁》故事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中,明镜般的河面上被一圈圈水波打破了,波纹激起的浪花四散开去,化做一个个水泡漂向

远方。

是谁打破了这种美好的境界?噢!原来是两个大概四五岁的幼童呀!他们一个划船,一个在用撑船的竹竿控制方向。

不一会儿,一阵大风吹了过来,把船吹的东倒西歪,小孩子也左右摇晃,好像只要再不小心就会跌落水中!可是幼童们却收起船桨和竹竿,拿起一把伞子。咦!他们难不成要用伞划水吧!只见一个小孩打开雨伞,放在头顶,这时,另一个孩子说,“你这方法灵不灵验,如果不灵验,咱们一会儿就要喝水了!”那个打伞的小孩说,“没事的,全村的人就属我最聪明,你还怕我害你吗?”另一个孩子心想,算了吧,你不一会儿不让我落水,就谢天谢地了!

过了一会儿,船好像真地不再摇晃了,船也迅速前进。

年龄大的小孩说,“怎么样?我没有让你带下水吧,我都说了我是全村最聪明的!”另一个小孩说,“老大,你真厉害,我可真佩呀!”

一阵说笑之后,他们两个来到了荷花塘,里面开满了荷花,有含苞令人欲放的花骨朵儿;有的已经绽放开来;有的荷花随着风的吹拂,也跟着跳起舞来;有的荷花上停着一两只蜻蜓,可能是因为幼童的到来碰撞到了荷花,所以把蜻蜓吓走了。年龄小的幼童“扑通”一声跳下水,在河的最深处寻找莲藕,另一个在船上接应,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船。从水里上来的幼童也成了“落汤鸡”。

……,……

童年是不可磨灭的记忆,也是一颗人生最闪亮的星星,童年无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诗改写:村居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清平乐·村居——古诗改写》一个晴空万里的早晨,宋代诗人辛弃疾来到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上漂浮着一朵朵碧绿的荷叶。岸上铺了一层绿茸茸的青草。小溪边有一座小茅屋,粗壮的南瓜藤爬上了茅草屋黑色的屋顶,南瓜藤上还挂着几个又大又红的南瓜。茅草屋的后面是一片茂密的竹林,被群山环抱着。在这美丽的农家小院中,住着幸福的五口之家。 诗人辛弃疾隐隐约约地听到茅草屋内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坐在窗边边喝酒,边说话取乐。 老翁抿了一口酒,骄傲地说:“你看,我们这三个儿子真是长大了,越来越能干了。” 老妇忙为老翁斟上一杯酒,颔首点头,目中尽是欣慰。 他们的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除杂草。只见他光着膀子,两只粗壮的手紧紧的握着锄头,弯着腰,一下一下地锄着,虽然他已经汗如雨下,可嘴角还是有一丝笑意。在离豆地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他专心致志,手法娴熟,手指灵敏,很快,一个精致的鸡笼就完成了。老翁的三儿子呢?原来他正趴在小溪边,翘着两只小脚丫,摘下一个莲蓬,剥出一颗莲子,乐呵呵地送入口中。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茅草屋·小溪·青草·快乐的一家人,汇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是多么和谐,多么美妙。诗人辛弃疾被深深地感动了,吟下了千古名句——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改写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早上,杨万里来到了新市的郊外,住到了徐家的客店,客店里冷冷清清,但干干净净。诗人安顿好一切后,走到窗前想欣赏窗外的景色,看到了一个破损的篱笆墙和一条弯弯的小路。小路又细又长,看不到头。小路两旁的小树发出了许多嫩芽,树上的花早已了。忽然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跑进他的视野,那小孩正在追一只黄色的蝴蝶,蝴蝶飞来飞去,小孩忽左忽右,一路追赶。忽然,蝴蝶飞入了金黄色的油菜花里。小孩站在那里望啊望,蝴蝶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看到了这美丽的暮春景色,诗人当即写下了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诗改写:村居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村居》古诗改编

二年级三班 张雨阳

现在已经到春天的二月了,草长出来了,黄莺也飞来了,春风像一双温暖的“手”抚摸着杨柳。春烟陶醉了人,儿童一放学就赶紧背着书包像闪电般地跑回家。东翻翻,西找找,把家里整了一塌糊涂,才找到了一个蝴蝶一样的风筝,又以风一般的速度冲出家门,叫几个伙伴赶忙趁着东风还没有离开,一起拿出风筝玩。孩子们一手拽着线,一手拿着线轴飞快地向前跑去,风筝缓缓地飞起。顺着风的方向越飞越高,满天都是风筝飞来飞去,五颜六色、各式各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古诗秋思改写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夜深人静,一颗颗小星星不停地对着大地眨眼睛,一轮圆月正镶嵌在漆黑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明亮。在这犹如团圆之夜下,诗人张籍独自一人站在客楼上静静地赏月,旁边没有家人朋友陪伴,显得那么的孤单和寂寞。

第二天清晨,秋高气爽,当一缕阳光照耀到客楼房顶时,张籍已经在大街上四处漫步。一阵秋风吹过,他随手捡起散落在街上的一片发黄的树叶,眉头轻皱,自言自语地沉吟着:唉!一年时间又过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去看看我那年幼的孩子,去听听故乡那熟悉牛羊的叫唤声呢?唉!真想回到故乡好好与家人团聚。

这时张籍似乎想到了什么,快速回到客房,磨砚铺紙提笔,沉思良久,写下一封信,以表达自己浓烈的思乡怀亲之情。仔细封好信封后,他又急匆匆地赶到十里之外的熟人王先生那边,嘱咐道:王先生,请求您帮忙把这封信交到我的家人手中,我的故乡是和州乌江。

好,没问题,我帮你。王先生爽快答应。正当王先生欲上马远行时,张籍若有所思,急忙说道:等等,我想再看看信件,接着,他把家信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看了两遍,并在上面又添了几行字,然后从头看起,边看边点头,直到满意为止。当他封好信封,再次把信件交到王先生手里时,又一再叮嘱,一定要把信件尽快送到家人手里。

告辞了,望着王先生翻身上马,渐渐远去的身影,张籍那一颗急切的心也渐渐安定下来。

回到客房,若有所思的张籍提笔写下了一首千古绝诗:《秋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改写《宿新市徐公店》故事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宋朝大诗人——杨万里,他是个非常喜欢春游的人。

有一次,天气非常晴朗,杨万里要去春游,他住在新市的徐公店里。

早晨,杨万里出去散步,来到一条小路旁边,稀稀疏疏的篱笆直通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可是,叶子还长得不够密。忽然,杨万里看见一个小男孩快跑着追一只黄蝴蝶,可是蝴蝶飞进黄色的油菜花丛中,小男孩再也找不着蝴蝶了。

于是,杨万里见景生情,脱口而出: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碟,

飞入菜花无出寻。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回乡偶书古诗改写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杨柳依依,大雁南飞。贺知章已经得到皇帝的同意,告老还乡。他梦中不知多少次梦到故乡。他一想到这次回家,就别提多高兴了,简直像回到了童年。

贺知章回想到少年刻苦学习得志到做官的情景。一眨眼,在朝廷做官已经五十六年了。今年八十有六岁了。可他怎么也改变不了家乡的口音。他一照镜子,看见他两鬓都已变白了,再也不是那时出任时的年青气盛了。

贺知章骑在马背上,归心似箭,日行千里。他一路欢笑,甚至还唱着他自编的《咏柳》。终于回到了久别重逢的故乡。他闻一闻空气是那么新鲜,家乡是那么宁静。尝一尝家乡的清泉,是那么的甘甜。摸一摸家乡的泥土,又感到是那样的芳香。乡间小路依然是那样弯弯曲曲,儿时背着书包上学堂的情景,仿佛又浮现在眼前。

他摸一下老柳树,自言自语道:你还认得我吗?可我还惦记着你。我还惦记着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人们还认的我吗?

这时,一群儿童,看见贺知章举止不凡,精神抖擞,来回走着,以为他是从外地来的,迷了路。他们便把他围起来,问长问短。有个小男孩天真地问:“老爷爷,您是何方人氏?是不是迷路了?” 贺知章一愣,然后说:“孩子们啊,我就是越州永兴人啊,这里就是我的家乡啊!”说着,他老泪纵横。

小男孩依然笑嘻嘻地问:“我们怎么没见过您啊?那您一定从京城来的吧?”贺知章爽朗地答道:“我正是从京城来的,我也是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考出去的,至今也没回来过,你们当然没有见过我了!”那您为什么不在京城里安家,京城可豪华了!”其他的男孩问。贺知章说: “即使京城再好,也不如我的家乡好啊!大树也知道叶落归根,何况我们人呐?”贺知章感慨地说。突然,有个小男孩说:“我听我爷爷说过京城有个大官,就是我们这里的,叫贺知章,是不是您啊?”他点点头。“原来是您啊!老爷爷,您这几日就住在我家吧!以后您找住处!我家爷爷可热情了,说不定您也认识呢!”

“谢谢!”贺知章很感动。以后贺知章真的见到他儿时的玩伴,就是小孩的爷爷 ,他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

[回乡偶书古诗改写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木兰诗改写故事300字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宁静的夜晚里,唯独木兰家的灯火亮着。是木兰在纺织吗?不,从屋里传出来的,是一遍又一遍的叹息声。

出征这天,木兰盘起自己的长发,慢慢的穿上男儿装。往往镜中的自己,又望望远处,心中不免有些留恋。与爹娘分手时,木兰没回头望一眼,她怕自己突然间舍不得爹娘,舍不得家乡,此时的她,眼角有些湿润。直至渡过了黄河,翻上了黑山,才回头,此时早已听不见爹娘的呼唤也看不见故乡,战马的嘶鸣却在耳边回荡。

战场十年的厮杀,对于木兰是那样漫长。战争结束,一切又恢复了和平。对于立了大功的木兰,皇上欲封她为尚书郎。木兰双手作辑,说:“臣不愿厚禄,只愿还乡见爹娘,请皇上恩准。”“钦此”木兰用粗糙的手接过圣旨。

木兰骑着战马威风凛凛,父老乡亲都出来迎接。木兰一见爹娘,双眼即刻噙满泪水。姐姐仔细打扮一番,木兰在弟弟的磨刀声中,走进了那间熟悉却又陌生的闺房。

脱去战袍,换上旧衣裙。拉下头巾,长发披在双肩,木兰细心梳理着长发,戴上装饰,战场上英勇的花木兰竟是个娇滴滴的女孩儿。

百余年后,小孩嘴里念着“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大人念着“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学堂里传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读书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改写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某一日,苏轼与诗友相约在酒楼吃饭,诗友向苏轼倾诉着自己的不得志,说到一半,忽然掩面而泣,谁也没有再说话。良久,诗友举起酒杯,缓缓开口:“苏兄,人生无趣,人生无趣啊。”苏轼皱起眉头,看着哭丧着脸的诗友,心里很不是滋味。

六月二十七日,苏轼亲自登门拜访,邀请诗友去游湖,诗友应了下来。二人骑马行至湖边,翻身下马,在湖边徒步赏景。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湖上一只小船,恰似白银盘中的落叶。湖边杨柳姿态婀娜,花朵娇媚,苏轼心情大好,带着诗友乘上小船,饶有兴致地吟诗作赋。诗友却眼神空洞,一声不吭,空气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只剩下不安的鸟鸣声。

突然,一阵雷声打破了沉寂,鸟鸣声戛然而止,几道闪电划过天空,乌黑的云像被打翻的墨汁一样涌上天空,顿时黑压压的一片,压得人快喘不过气来。乌云还未来得及把远处连绵起伏的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入船中,拍打在二人身上,一阵凉意袭来。雨水落在湖中,溅起大大小小的涟漪。水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呼吸新鲜的空气。两人马上就要湿透了,忽然一座楼出现在雨色中,二人忙划船驶去,登上了楼。楼的正面有一块牌匾,上面题着三个大字:望湖楼。

望湖楼此名名副其实,在此楼上,可观赏到整个西湖的风貌。苏轼与友人一边饮酒,一边赏景。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吹散了云和雨,露出浅蓝色的天空。骤雨乍停,天突然变得晴朗,人的心情也开朗了起来。苏轼从楼上望去,只见楼下积水似一面镜子,倒映出天,水天一色,连成一片。远处的山上又传来阵阵欢快的鸟鸣声,深深吸气,还能闻到泥土散发出的清香。天边似有一座七彩虹桥架起,若隐若现。苏轼见此情景,转身笑道:“雨过天晴,彩虹乍现。如此良辰美景,莫负大好年华!”诗友听后,心情大好,与苏轼饮酒对诗。苏轼诗意大发,在此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出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

后来,这首诗经过历代人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成为了千古佳作。只是大部分人还不知道,雨过天晴后的彩虹有多美。无论世事如何,我们都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坚信风雨后定有彩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改写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杜少府之任蜀州朋友之间的情谊怎能忘却,眼看杜少府就要上任蜀州了,要送他最后一程。

我骑马赶到岸边,在雄踞三泰之地的长安,遥望烟雾迷茫的五津,面对如此幽寂的景象,一股离别的悲伤之情涌上心头。就要和杜少府分离了,心中有许多的感想,杜少府是我唯一可以谈心的朋友,我们都是为官在外的人,背井离乡,孤身一人,逢年过节,只有你能来陪伴我,任你被调去蜀州,有了升官发财的机会,我当然不想你离我而去,但我不能自私的让你在我身边陪伴我。我含着泪说:“四海之内只要你这个知心朋友在,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犹如近邻一般。我不会忘了你的!”杜少府赶紧下了马,两个相拥而泣,“好朋友,我也不会忘了你的,等我在蜀州把一切安顿好了,就会给你写信,我会抽空来探望你的。”擦了擦眼泪,我紧握住杜少府的手,说:“不要在分手处的路口,像伤离惜别的青年男女那样的泪湿衣襟。”将杜少府送上了船,我骑马回到了家……

送别了知心朋友,我就像送别了亲人,我们虽无血缘关系,但我们胜似亲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改写古诗清平乐清平乐村居改写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清平乐·村居》改写

五年级二班:郭怡馨

在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一间矮小的茅草屋和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那间茅草屋与那条河衬托的美丽极了!好看极了!再看看院中的一棵树就是这一大家子的乘凉伞。

夏日,在阴凉的屋子里,一对老翁老妇,坐在炕头,喝着酒说:“你看看现在的生活多么的美好,秋天庄稼大丰收,又有大儿这么懂事的孩子,二儿这么不让人操心的孩子,三儿这么可爱的孩子。”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大儿,在村东的豆地里锄草,豆大的汗水从他脸上流下来,可他却一点儿也不抱怨。正如老翁所说他太懂事了!

二儿看见家里的鸡笼破了,他就编了一个鸡笼,鸡笼编的那么棒!精巧的手工,飞快的速度。真是心灵手巧!如果拿到集上可以卖好几个铜板呢?

哈哈!小儿子最可爱了,在溪边上剥着莲蓬,看见莲蓬有的全绽开了,而有的还没有绽开,他那天真的样子真!

这么温馨、幸福的农户。幸弃疾诗兴大发写下了…

五年级二班:郭怡馨

201x年3月16日

《清平乐·村居》改写

夏日里,竹林透着生机勃勃。远远看见一个偏僻而又清秀丽的山村。

小溪旁,有个又矮又小的茅草屋,屋里有一位老夫妻带着醉意,用吴地的口音谈论着。只听老翁说:“这里多美呀!丰衣足食,都可以安享晚年了。”老妇笑着说:“对呀,大儿子辛苦能干二儿子聪明,则小儿子乖巧、淘气”随着看见大儿子在田中锄草,二儿子坐在树下编鸡笼,则小儿子一边玩溪水,一边剥着莲蓬吃。

这真是一个和睦美满的农家,一个清幽的山村。

五年级二班:党文雪

201x年3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诗秋思改写成小故事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夜深人静,一颗颗小星星不停地对着大地“眨眼睛”,一轮圆月正镶嵌在漆黑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明亮。在这犹如团圆之夜下,诗人张籍独自一人站在客楼上静静地赏月,旁边没有家人朋友陪伴,显得那么的孤单和寂寞。

第二天清晨,秋高气爽,当一缕阳光照耀到客楼房顶时,张籍已经在大街上四处漫步。一阵秋风吹过,他随手捡起散落在街上的一片发黄的树叶,眉头轻皱,自言自语地沉吟着:“唉!一年时间又过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去看看我那年幼的孩子,去听听故乡那熟悉牛羊的叫唤声呢?唉!真想回到故乡好好与家人团聚。”

这时张籍似乎想到了什么,快速回到客房,磨砚铺紙提笔,沉思良久,写下一封信,以表达自己浓烈的思乡怀亲之情。仔细封好信封后,他又急匆匆地赶到十里之外的熟人王先生那边,嘱咐道:“王先生,请求您帮忙把这封信交到我的家人手中,我的故乡是和州乌江。”

“好,没问题,我帮你。”王先生爽快答应。正当王先生欲上马远行时,张籍若有所思,急忙说道:“等等,我想再看看信件”,接着,他把家信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看了两遍,并在上面又添了几行字,然后从头看起,边看边点头,直到满意为止。当他封好信封,再次把信件交到王先生手里时,又一再叮嘱,一定要把信件尽快送到家人手里。

告辞了,望着王先生翻身上马,渐渐远去的身影,张籍那一颗急切的心也渐渐安定下来。

回到客房,若有所思的张籍提笔写下了一首千古绝诗:《秋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古诗《赠汪伦》改写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在唐朝,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大诗人“李白”李白生活在一个非常非常美丽的小山村里,李白喝 完酒,不像有的人喝完酒耍酒疯,李白有的时候喝完酒,就会写诗,李白写的诗,让别人一看,他们就会舒畅 很多,心里平静很多,把很多生气的事都能忘的一干二净,所以人们都称他为大名鼎鼎的大酒仙,他不喝酒也 能写出诗来,有的时,人们会称它为鼎鼎有名的大诗仙,李白还有一个好朋友,叫“汪伦”。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上,万里无云,天气晴朗,大诗人李白刚刚起床,穿好衣服,就看见了一封信,信是汪伦 送的,信上写着 亲爱的李白大诗人,你好啊!我的家乡现在很美,现在是桃花潭水的时候,非常漂亮,现在, 桃花粉红粉红的,很像一片一片非常非常美丽的朝霞,……你记住,你要是有时间,一定要到我的家 乡来看一看吧!

李白看见了信,就赶尽收式好自己的行囊,乘着小船往汪伦家乘去,刚走到半路上,就看见了李白收到的信上 面写着,桃花潭和美丽的朝霞,还有一排排大树枝也茂盛,一座座小山和房子连绵起伏,小草碧绿碧绿的,就 像给大地穿上了碧绿碧绿的衣服小花漂亮极了,五彩缤纷的小花发出了迷人的香气,吸引来了无数的蝴蝶蜜蜂 蜻蜓在小花上翩翩起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桃花源记改写成故事

全文共 1961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发生在东晋时代武陵县的故事

一天,渔人看着空空的米缸,叹了一口气,拿着渔网就要出门了。

妻子看见了,迟疑地说:“唉,外面乱糟糟的,听说县城那边又开战了,现在出去不大安全,还是不去吧,啊?”

“不去那行啊,打鱼的税费还没有交,米缸也空了,不去行吗?"渔人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继续收拾东西,。

”唉,真是没办法,那你出去要注意安全啊。

“嗯。”渔人边回答走出了家门。

渔人划着小船沿着小溪往前走,打算到鱼多的地方才撒网。

划着划着,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他的眼前一亮:

哇,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美的景色啊:

小溪两岸,几百步的地方满是桃花林,中间竟没有杂有其他树,桃花在怒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树下,则是芳草萋萋,鲜嫩碧绿,它们把这一片桃林装点得更加美丽多姿。

渔人看得惊呆了,世道这么乱,竟然有这么美丽的地方啊,我要看看这林子尽头是怎么一个样子。渔人继续划船往前走。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便看见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的好像有光线。那洞口通向哪里呢?里面是不是有传说中的宝藏啊,如果真的有宝藏就好啦......呵呵.....

渔人惊奇又兴奋,便走下船,从小洞口走了进去。

小洞刚开始很窄,仅容一人通过。渔人小心翼翼的又往前走了几十步,洞口突然变得宽阔明亮起来,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大片大片平平整整的土地,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四通八达;一排排的房屋整整齐齐,有的还冒着袅袅炊烟;池塘清澈的水里,孩童在戏嬉比赛,把水中的鸭子惊得嘎嘎乱叫乱飞;村子的周围还有碧绿的桑树、高大翠绿的竹子等植物。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都听得很清楚。真是人间天堂啊!渔人暗暗称奇。

渔人还看到了有很多人在田地里劳作,他们穿的衣服和外面的人穿的衣服是一样的。村里村外,随处可见到老人们在悠然自得的谈天论地,小孩们在快乐游戏着......好一幅太平盛世图啊。

正当渔人看得发呆时,刚好有村民路过,他们看到渔人时,大吃一惊:“你是谁啊,从哪里来的?”

渔人就详细的把自己如何来到这里的情形说给了村民听,村民听后,很热情的对渔人说:“唉,兄弟,你来一趟也不容易,来来来,到我家喝两杯去。"不由分说,拉起渔人就回到了家里。

回到家后,村民忙给家人安排任务,妻子杀鸡,孩子打酒,老娘摘菜煮饭,自己则去村头的肉铺买猪肉......热闹的就像过年啊,呵呵......

不大会,一桌丰盛的饭菜上台了,村民们听说村里来了这样一个人,都纷纷的来了解情况, 一时间这个屋子里热闹起来了。

他们边吃边聊。

”哎呀,你们这里真是美极了!环境好,天下太平,没有战乱,人人有吃有穿,你们过的 是神仙一样的日子啊。你们怎么懂得来这里的呀?”渔人一边吃着很久没有见过的肉一边说, 他很想知道这里的一切。

村民告诉渔人,他们的祖先是秦朝的时候来到这里的,那时秦朝战乱,黑暗无比,为了躲避战乱,祖先率领了老婆孩子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辛勤的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生活过得很滋润,所以就不再出去了,最后终于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哎,外面现在是什么朝代啊?”村民问。

“晋朝。“渔人一边大块吃肉一边说。

”哦,那秦朝以后就是晋朝了吗?“

”不是的,秦朝以后还有汉朝,三国,才到晋朝,也就是说,你们的祖先来到这里安家已经有五六百年的时间啦。“渔人又接着说,其实外面一直不太平啊,到处战乱。晋朝的大官和大族人家,经常争权夺利,人民们生活相当困苦,以致盗贼四起,社会黑暗,天下大乱。

像我们家,经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啊。不瞒你们说,我这是几乎半年不知肉味了呢。”

村民听说了外面的情况以后,一个个都感叹、惋惜,“哎呀,这么乱呀,太可怕了。”

“唉,没办法呀。”渔人无奈的说。

吃完这一顿以后,其余村民也都一一邀请渔人到自己家做客,各家都拿出最好的酒菜饭食来招待渔人,渔人在那里过了几天神仙般的日子。

过了几天,渔人惦记着家里的老小,也怕家里人担心,于是一一向村民道谢以后就告辞离开这里了。

离开前,村民们都叮嘱渔人:”你不要对外面的人说我们这里的情况啊。“

渔人诺诺连声。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路回去了。

他想:哇,那么美的地方,人们过着这么好的生活,要是我们也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多好啊。嗯,对,我要做些记号,免得以后再来的时候记不得路。他忘记了刚才的诺言,于是,他在回家的路上一一做了路标。

回到县里,他就把自己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告诉了太守,太守马上派人和渔人一起去寻找桃花源。但是奇怪的是,先前渔人所做的路标竟然都不见了,找着找着,一帮人竟然迷了路,怎么也找不到桃花源了,这使渔人摸不着头脑:“我记得好好的路标怎么会不见啊?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他听说了这件事情以后,尽管身体不怎么好,但是他还是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寻找桃花源,但是一直未能实现,不就,刘子骥因病去世了,后来再也没有人去寻找桃花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清明古诗改写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九百多年以前的清明节早晨,我,黄庭坚到郊外扫墓。

清明佳节,桃树李树枝繁叶茂,粉红的桃花挂满枝头,几片绿叶从那花海中探出脑袋,粉中印绿,别有风趣。

李树身上挂满了洁白如雪的李花,有的尽情开放,有的含苞待放,各有千秋。它们争奇斗艳,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我看着这些桃李,不禁心旷神怡。当我的视线穿过这些美丽动人的花海时,又看见一排孤独、冷漠的场景:野田之间有几幢孤零零的坟墓,插于其中。坟前的台子上有一些蔬果、酒菜,有的坟台上有一壶酒,有的把酒洒在台上,蔬果繁多,也许是有人刚扫过墓。它们孤零孤苦伶仃地“站”在那么,仿佛在发愁。

这时雷声大震,乌云密布,春雷滚滚响,宛如在敲锣打鼓,惊天动地。不一会儿小雨飘下,好似在哭泣。紧接着,大雨至下,雨如把泪挥。

人们纷纷撑起伞,就在这时天地中的小动物出来活动了:苍蝇、蚊子……在郊外,春雨贵如油,雨滋润万物,在我面前的花花草草长的越发好看:花变得鲜艳,树变得强,就连草也变得柔软了。

我不禁想到齐人的故事:某个齐国之人整天在墓地里向别人要吃的,若别人不给,就等人家走后,偷吃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后,当妻子小妾问起来时,他便告诉家人他在一个大官人家吃酒吃饭,大官人请他喝了几瓶黄酒,吃了鸡、鸭、鱼、肉等食物,我真觉得这个齐人人生猥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而当我想起春秋时代的介子推时,心情舒服了许多:介子推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宁愿隐居山中,也不要高官厚禄。晋文公想要他出来当官,便命人放火烧山,三面烧,一面出口。若出,则抓去当官。可他宁死不出,抱树自尽。

这是两个不同的对比,但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

想到这儿,我诗兴大发,写下一诗: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改写古诗《牧童》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吃过晚饭,我到乡间的小路里去散步。

乡间的夜晚总是那么宁静,那么安详,只剩月亮发出皎洁的光芒。在月光的照射下,到处生机勃勃。放眼望去,一碧千里,没有边际。草地十分平整,像被人修剪过似的,又像这些草说好似的,没有一点凸起的痕迹。小草随风摇曳,隐约显现出一朵朵“白花”。走近才知道,原来是羊群。

突然,一声声悦耳的笛声传入我的耳朵:“是谁在吹奏?”

随着声音,我找到了源头:一个牧童。只见他身穿蓑衣,光着脚丫,舒服的躺在小草堆上,手里拿着一只笛子,手有节奏的动着,他正闭上眼睛,忘我的吹奏着。

突然,他睁开了眼睛,他这是要干什么去?只见他把羊群召集在了一起,往一所简陋的房子走去,把羊赶入羊圈后,进了屋子。他赶羊这么累,大概还没有吃饭吧,我也跟了进去,发现他家只有他一个人,我问牧童:“你的父母干什么去了?”“他们啊,他们去地主家干活了。”我说明了来意,邀请他一起去外面散步,牧童答应了,他把笛子仔仔细细的擦拭了一遍,出门了。

他又坐在草地上,吹起笛子,凝望着圆圆的月亮,牧童大概想起自己的父母了吧,他再次闭上眼睛,放下笛子,嘴角挂起一丝微笑,甜甜的进入了梦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长相思》改写成小故事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皇上命令军队向山海关进发。将士们满脸担心,互相窃窃私语:“怎么?又要仗?”“是呀,这次战役似乎非常艰难……”

虽然不愿意,可是军令难违呀!于是,纳兰性德率领将士们,手握长枪,身披盔甲,整装待发。

一声令下,军队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军了。此时正是寒风刺骨的隆冬。风雪无情的吹打着将士们的身躯。将士们的深深的陷在厚厚的白雪里,冻伤了,脸冻红了,手冻僵了。一次次的跌倒在雪地里,但每次都挣扎着爬起来,互相搀扶着。接着,眼前出现了一条冰河。将士们小心翼翼的牵着马踩在冰上。忽然,冰裂了,一位将士掉进了冰冷的河水里,无力的呼救着。其他几位将士齐心协力将他救了上来。“没事吧?怎么样”一位将士关切地询问道。“没事。”他颤抖着声音虚弱地回答,但不久,继续向前走去,就这样,将士们翻过了一座座雪山,渡过了一条条冰河一路上受尽了风雪的欺凌。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抱怨,只有坚定的向前。渐渐的,夜深了。将士们便准备在这里暂时休息一个晚上。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上,在一顶顶简陋的帐篷里,一点点微弱的灯火,闪烁着迷离的光点。风呼呼地刮着,雪花漫天飞舞,将士们猛然从梦中惊醒,再也无法入睡。听着外噪杂的风雪声,将士们回忆着在故乡的各种情景。那时正是暖洋洋的春天。

他与孩子在空旷的草地上放风筝。孩子快乐的说:“父亲!你看孩儿放得多高啊!”不远处,自己稳馨的家园正升着缕缕炊烟,他那漂亮、贤惠的妻子门前向他招手:“郎君、孩子!快回来吃饭吧!”坐在饭桌前,他一边打逗孩子,一边与妻子唠家常,一边吃着美味的饭菜。多么幸福啊!“呼——……呼——”忽然,一阵大风打破了他的思绪,脑海中的美好景象立刻化为乌有。唉——什么时候,战争才会结束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古诗《题西林壁》改写记叙文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夏姑娘悄悄地退到幕后,秋姑娘粉墨登场,苏轼带着他的老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妹妹苏小妹一起去庐山游玩。(开篇运用了拟人手法,点出了秋色宜人,也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庐山的空气真是太新鲜了,苏轼深吸一下,真像进了天然氧吧一样。苏轼举目四望,周围的山岭一座挨着一座,像一只只绵羊,又像一条条青绿色的蛟龙,它们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半山腰轻轻地笼着一层薄雾,一座座山就像一位位仙女披着面纱在舞动……庐山真是名不虚传!(对山的观察很细致,动静结合的描写形式,让读者也切身感受到庐山的美。)

苏轼一边牵着老父亲,一边喊弟弟妹妹跟紧了。他们沿着蜿蜒的小路,缓缓前行。路旁许多参天的古木挺立着——银杏树拿着小扇子,枫树在摇摆着自己的身子,好像在展现它那优美的身材,展示它如火般的热情……(过渡句运用恰当,自然引出诗人在路上欣赏到的美景。)

沿着山峰前行,突然奇迹出现了——庐山的山岭改成了山峰的模样!山峰有的高耸入云,直插云霄;有的像一把利剑……那里怪石嶙峋,千姿百态。苏轼拿出毛笔,挥笔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此以后,《题西林壁》这首诗引来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人们慕名而来,想亲眼目睹庐山的神秘面目是否和苏轼写的一模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舟过安仁改写故事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艘渔船上,两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正在撑着船,准备满载而归。

小明下穿一条短裤,上穿一件单衣,露着肚皮,在船头撑着一根用来撑船的竹竿。穿一红肚兜的小强也在船头,摆动着一根“单桨”。他们俩一想到自己回家后既能被爸爸妈妈表扬,又能吃上一顿丰盛的“满汉全鱼”宴,吃剩下的还可以赶集时在集市上卖个好价钱时,不禁觉得自己早早地起来出去捕鱼实在是太值了,简直就是“群鱼三得”呀!他们一想到这儿,就忍不住笑了起来,手上的船桨,竹竿也都摇得更快了。船一下子冲去了几十米远。

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们没有力气了,小船又只能慢慢地移动了。小明满脸愁容,垂头丧气地对小强说:“小强,这可怎么办呀!要是按咱们现在这样的速度,如果晚上能回到家就算万幸了!我们要被爸爸妈妈吵了,鱼宴也吃不成了……你点子多,你说怎么办才能快点儿回到家里吧!”

小强的眼睛“滴溜滴溜”转了几圈,忽然拍手说道:“小明,我有办法了!照我说的办,肯定没错儿!快把桨和竹竿都收了,看我的!”说着便把放在船上的伞给撑开了。小明半信半疑地收拾好,没想到,船竟然真的飞快地驶了起来。一个人见了,自言自语地笑了起来:“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把伞当作船帆,想利用风让船前进呀!”

水面清得能见到底下的鱼虾,让人想要喝上一碗。风吹着,两岸的的芦苇随风摇晃着,船过之处,泛起粼粼波光,这景色真美!小强举着伞,小明吹着口哨。他们俩对视了一眼,又看了看正在飞速移动的小船,不约而同会心地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