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方仲永小时候聪明伶俐5岁会作诗(合集20篇)

每个人的童年都发生着不一样的故事,下面就来讲讲你小时候的故事吧。接下来是小编给你们整理的关于方仲永小时候聪明伶俐5岁会作诗优秀作文,供大家学习,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7065

作文

272

小时候的恶作剧作文300字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我总是爱做一些恶作剧

一天,我在后院很无聊,走着走着,被一只正在吃食的公鸡发现了,可能是我把它打扰了,它颈部的毛突然竖起来,有力地向我跑来,狠狠地啄了我一口。我很恼火,徒劳地去抓它,没想到它却又反过来啄我一口,它好像以为我怕了它,跳起来又要啄我,我很生气,就在这时,我趁它跳起来的那会儿,一脚将它踢倒了。可这家伙依然很顽固,又跳起来啄,我的手指都被它啄破了,还出了点血。我生气到了火山爆发的地步,于是一把抓住它的喉咙,把它提上五楼,然后捧着它,大概是因为开始我抓得太紧的缘故,它喘不上气来,所以连它的呼吸声都能够感觉出来,然后我把它从窗口扔下去。只见它是飞了下去,扑腾着翅膀跑了。我不服气,又将它摔了几次。后来,它不怎么动了,也不爱吃饲料,我以为它要死了,就叫奶奶把它煮了。奶奶杀它时看见它屁股上有一块又青又黑的肉,就肯定是我把它弄成这样的。

现在我想起来,觉得自己很可笑,也觉得那只鸡太可怜,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只能靠自己以后提醒自己,别再犯同样的错误,别再欺负不理智的弱者了。

……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回忆起我小时候作文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诶,世界,你好呢

我妈对我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形容是:

医生都吓呆了,这孩子怎么眼睛大大地盯着那刺眼的灯也不眨一下,这孩子怎么还不哭啊!这孩子,能养吗?

我妈和亲戚都说我是在卫生院生的,恩恩,就我们这边的卫生院,现在已经被拆了,在自己的印象中,四五岁的时候我就去里面住过一次院,印象不是很好,因为在那里面的时候,怎么治都治不好,什么氧气都用上了,我还是觉得难受!所以后来转院了。

我跟我妈说我出生就那么可怕吗?我妈说其实也不可怕,就是那个孩子黑不溜秋的,在黑暗里面看不到我在哪儿,然后眼睛大大的,盯着电灯可以好久不眨眼,然后没有头发,整个头都是光的,她还当心我会不会以后不长头发被别人笑话,然后别的孩子刚出生时得哭才正常的,但是我出生了,在那里好久都不哭,把医生都吓坏了,结果一个女护士还是医生,总是不停地打我屁股......她手都疼了,我还不哭,最后是谁把我打哭了,我也不知道。

我现在都在想,刚出生那会的我怎么那么坚强啊,后来长大了却总是掉眼泪呢?刚出生那会的我怎么可能没有头发呢?后来我的头发是家里最多的,当然现在也没有那么多了。刚出生那会我眼睛盯着电灯不眨,我倒是信了,毕竟,现在的我也喜欢这样的感觉,只是妈妈总是说,那样子很伤眼睛,不让我看,但偶尔出去,还是可以直盯盯地看着太阳不眨眼,感觉就是沐浴着太阳对我眼睛的按摩啊~

小时候的我那么可怕,真是辛苦你了!啊,我的妈呀!

[回忆起我小时候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哲理寓言小故事全集聪明伶俐的小羊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迷路的小羊被狼抓住了。

小羊虽然吓得发抖,但是他很聪明。小羊说:

“狼伯伯,求求你,在吃掉我以前,能否吹个笛子给我听呢?”

“什么?吹笛子做什么呢?”

“我想在死之前,配合着笛声,跳一下我最喜欢的舞。”

“该不会打算边跳舞边溜走吧!”

“不会、不会,我绝不会逃走!”

“好吧!我就吹一曲吧!”

狼吹起笛子,小羊配着调子跳舞,跳得很可爱。

牧羊人听到笛声,跑了过来。

“啊!是狼!”

牧羊人愤怒的将狼抓住,救了小羊。

狼非常的懊悔。

“上当啦!那是小羊向牧羊人求救的信号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听妈妈小时候听过的歌作文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好久没有给安安下载歌了,总是翻来覆去地听原来下的那些歌连安爸都提意见了,可是该给她听什么歌呢?昨晚上百度音乐上搜搜,碰巧发现了小蓓蕾组合的许多经典歌曲都是我小时候听过的,赶紧下一些给她听听。

这些歌里一部分是她小时候听过、比较熟悉的,《春天在哪里》、《蜗牛与黄鹂鸟》、《歌声与微笑》等等,都是节奏欢快的儿歌,在上幼儿园中班之前听得比较多,后来上了英语班,听英文儿歌就多一些了。估计现在她长大了,已经上小学了,再听这些歌曲的感觉和小时候听的感觉是大不一样了。

还有一部分是我小时候耳熟能详的歌曲,特别适合小学生,现在我听起真是别有一番滋味,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一段段经历历历在目,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踏浪》小小的一片云呀,慢慢地走过来,请你们歇歇脚呀,暂时停下来,山上的山花儿开呀,我才到山上来,原来嘛你也是上山,看到山花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上,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啊,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外婆的澎湖湾》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怀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踏着薄幕走向余辉,暖暖的澎湖湾,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

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流行歌曲,优美的曲调、经典的歌词,在我眼前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些歌曲题材广泛、朗朗上口、内容健康、文笔生动,和现在的流行歌曲比较起来,我更喜欢这些老歌。如果比喻的话,我觉得这些老歌就像长时间煲成的老汤,口味清淡、富有营养、唇齿留香;而现在的有些流行歌曲就像是快餐,劲爆、辛辣,只能感到一时的痛快,许多歌连歌词都听不清楚,孩子怎么会从中有所领悟呢?找到这些歌我如获至宝,尤其是这些歌词以小见大、浅而不薄、淡而有味,对于刚开始接触到写作的安安来说大有禆益,希望我的女儿也能喜欢上这些歌、会唱这些歌,能够多一些体会到这些歌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回忆小时候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的事就像沙滩上的贝壳一样,总是能够让人停下脚步,仔细的玩味。在我的小时候,发生过不少的趣事,都会让人哭笑不得。

那是我五六岁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我最爱吃椰果了,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只要看到和椰果相关的食品,我的脚步就会自动停下来,拔都拔不走了。椰果方方的,甜甜的,在嘴里融化开来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有一次,妈妈带回来了一大包“椰果”,看到这情景的我内心开始翻腾起来,这次不是可以吃个爽了,可是妈妈不但没有给我吃,而是连说都没说就直接塞到了冰箱里。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期待着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出门一次。

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爸爸妈妈出门买东西,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我想,机会终于来了。我飞快地跑到冰箱前打开冰箱,不到一会儿,椰果就被我找到了,那一大包椰果在我的面前发出耀眼的光芒。我赶紧撕开包装袋,随手拿了几粒,“啊呜”一口吞了下去。以前我吃到的椰果都是软软的,可有嚼劲了。但是,这东西,咯吱一口咬下去,“又冷又硬,这是什么椰果啊!”我自言自语道,难道是冻了太久被冻硬了?

这时爸爸妈妈回来了,爸爸听见了我的声音,打开厨房的门,看到吃冰块的我开始哈哈大笑,“你这个小馋猫!”他一边拿着椰果,一边说:“这怎么能是椰果呢?这明明是冰块!”留下冰箱旁边的我无比尴尬,只希望有一条地缝出现。

小时候,是最幼稚的时光,也是我嘴馋无比的时光。直到现在,每当想到这件可笑的事情,我还是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公众号:章鱼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时候的他是孩子王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当班长,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从小在工厂里长大的陈冬,在子弟学校里从来都是“孩子王”。那时候调皮爱惹事的陈冬,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一名“性格沉静、稳重,责任心强”的航天员。

就像景海鹏的梦想点燃需要一个契机一样,陈冬人生的转变也在等待着一个适当的时刻。

这一刻,在陈冬三年级的时候来了。只不过来得“特别的糟”――他惹事了,用他的话说,“特别不靠谱”。

那天,学校给全校老师发点菜,菜全堆在小操场上。放学后,陈冬领着一帮小伙伴在菜堆上又打又闹,把菜踩得稀巴烂。

“这下闯祸了!”陈冬越想越害怕。但让他意外的是,班主任杨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温和地对他说,“老师知道你是无意的,但这样一来老师吃的菜就都没有了,以后干什么一定要多为别人想一想。”最终,杨老师把所有的责任都承担了下来。

“从那以后,我一心想好好表现,让老师高兴。” 一心好好表现的陈冬很快被选为班长。此后,初中、高中……他一直是班长。这么多年,陈冬无比感激杨老师。他从老师身上感受到的那份宽容和担当,不断给予他成长的力量。

1997年,陈冬以优异成绩被长春飞行学院录取。在这里,他将逐渐适应另一个角色对他的塑造。

那是新训时,一次因为被子没叠好,班长直接把他的被子给扔了。一开始陈冬比较抵触,认为被子叠成豆腐块实在没有必要。直到教导员告诉他:叠被子实际上是一种军人意志和作风的锤炼和养成。

“当班长,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在军校,我懂得了什么叫军人的责任。”随着时间的延伸,他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从飞行学员到飞行员,从飞行员到航天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时候的一件事作文700字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我小的时候,有一个晚上,我妹妹过生日,我们去妹妹家吃饭吃蛋糕。我吃完自己的蛋糕,我就把分给奶奶的一块蛋糕拿去给奶奶吃,等奶奶吃完了,我们就一起回家了。

回到家里,没有看见爸爸和妈妈,我就和奶奶上楼了。之后,奶奶拿了两个热水瓶,我看奶奶太辛苦了,就帮奶奶拿也拿了两个热水瓶。此时,奶奶转头看见我也拿了两个热水瓶,就很着急地说:“你快放下,我一会儿再下来拿一次,快放下来。”我说:“没事的,要是我手累的话,我就把热水瓶放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奶奶说:“好吧,那你要小心一点,知道吗?”我说:“嗯,我知道的。”

然后,我把热水瓶拿到二楼客厅,并把热水瓶放下,刚要休息。这时候,热水瓶突然爆炸了,一下子,玻璃片飞到了我的手上。那个时候,吓死我了,奶奶听见了爆炸的声音,赶紧跑了过来。看到地上有血,大叫一声,又看了看我的手,我右手小拇指上,全都是血。奶奶拉着我的手,冲了出去,一直叫喊我爸爸和妈妈的名字,旁边也有好多人围了上来。爸爸和妈妈也冲了上来,看见我的手上流了好多血,伤口很深,爸爸就用毛巾包住我的手。然后,去开车送我去医院。可是,汽车的门坏了,爸爸打不开车门。

这时,我的阿姨正好也过来了,我们坐她车去了最近的医院。在车上,妈妈看了我的伤口说:“这么深,肯定要缝的。”那个时候,我都吓哭了。阿姨说:“不要吓她,她已经很怕了。”

到了医院,交了钱,妈妈就带我到了医生那里。医生看了我的伤口后,妈妈问医生说:“这伤口要缝吗?”医生说:“这当然要缝啊。”我听见这句话,哭的很大声。

爸爸给我买了糖说:“你要是听话,接受缝针,我就给你吃。”等我安静了,我问妈妈说:“能不能打麻药?”妈妈说:“可以啊。”妈妈又把我抱到医生那里,开始缝针了。

缝完针后,妈妈和爸爸就带我去吃饺子了,我开心地跳起来。吃好了饺子后,戴着医疗纱布的我和爸爸妈妈就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伟人,绝不是什么天命,也不是什么机遇,而是他每天刻苦求学,发愤向上,六岁能撰联,八岁能吟诗,人人称奇。毛泽东长到两岁时,他的母亲怀上了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文七妹把他送到外婆家棠佳阁长住。毛泽东的儿童时代是在外婆家棠佳阁渡过的。他在这里的故事很多。毛泽东的舅舅文玉钦是当地有名的读书人,文才不俗,附近农户家的婚丧喜庆、撰联写对,少不了他。他还在家里开了个启蒙馆,附近有10多个学生在这里启蒙。在这启蒙馆还发生过毛泽东抢板凳的故事。毛泽东3岁时,就喜欢认字,一字连认三遍,他就记住了。一天,舅舅开的启蒙馆开学了。他听到蒙馆里读书声,甩掉手里的小木锤直往教室里跑,他大舅母追都没有追上,他跑进教室,就去抢与一个比他高出一大截的学生的板凳。这学生只得向先生告状:"先生的外甥坐了我的板凳。"他舅母追到这里,双手去抱外甥,见外甥毛泽东双手抱着凳子不肯,大舅父去抢,差点把舅父的眼镜打掉。文玉钦见毛泽东小小年纪就想要读书,只得另找一条板凳放了一个简易桌子,让其旁听。从此,毛泽东成了启蒙馆里的旁听生,并养成了好学、好问、勤写、勤练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李开复小时候的故事

全文共 2739 字

+ 加入清单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地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 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心情都特别的激动,感觉自己又像是回到了童年,童年的时光虽然是那样的短?荩撬舾椅颐敲扛鋈说募且淙词俏薇鹊纳羁獭C扛鋈硕己芟不队氡鹑朔窒碜约和甑目炖郑墒怯钟兴拦赜谥泄死羁吹耐晔惫饽兀拷裉炀腿梦颐且黄鹱呓羁葱∈焙虻墓适拢窒硎粲谒哪欠莞卸爰且洹?

李开复:我的出生,对全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surprise"(惊讶)。由于兄弟姐妹年龄差距很大,因此我出生的那一年,连大姐的孩子顾伟川都已经一岁了。伟川虽然比我大,但还是习惯叫我"舅舅"。在童年的时光里,只有伟川和我年纪相仿,因此舅舅和外甥总是打成一片,一起做过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家里所有的姐姐都公认,我是所有孩子里面最调皮的那一个。我从小就特别喜欢模仿别人,比如模仿父亲说四川话,模仿他踱方步,还模仿电视里人物讲话的腔调。与现在呈现在公众面前"一本正经"的老师形象相比,很难相信,儿时的我是多么的无法无天。

小时候,我最想当军人,母亲就找裁缝帮我订做了一套军服。拿到军服,我抱怨没有勋章。二姐辗转找到一个将军,死皮赖脸地要了几颗真正的"星星"给我。每天穿好衣服以后,我都要把那些徽章别在衣服上,我还喜欢背着一把枪走来走去。每天二姐回到家,我总缠着她陪我玩官兵与强盗的游戏,当然,我永远是官兵,她永远是被我打死的强盗。

每次为了给我理发,妈妈会带着三姐到理发店,借用店里的剪刀、刮胡刀、毛巾,演"布袋戏"给我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坐定半个小时,把头发理完。

唱反调,几乎成了我的最爱。妈妈经常告诫我,不要把口香糖吞进肚子里面,说是会黏住肠子和胃,我却偏要"以身试法",把口香糖咽下去,以证明自己是"金刚不坏之身"。妈妈要我小心别把口香糖粘在头发上,我就把口香糖吐出来,故意粘在头发上,头发果然被粘住了一大块,怎么摘也摘不下来,急得我只能拿一把剪刀,把那块头发一把剪了下来。那段时间,我不得不顶着"狗啃泥"的发型去学校。

这些都是我犯下的"罪行"里最轻的。有些事情,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都算是闯了"大祸",但母亲都是一笑而过,并没有严惩我们这些"犯罪分子"。

记得当时我们邻居在院子的池塘里养了很多鱼,有人问起数目的时候,他总是夸口说有100条。我不太相信,老琢磨着怎么揭穿他,可鱼总是游来游去的,每次去数,都没有办法数清楚。

终于有一天,邻居一家人都出门了,我们几个孩子决心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个"大胆求证"。我们跑到池塘边,用水桶舀池塘里的水,忙活了好几个小时,终于把水舀干了,一数,发现根本没有100条鱼。我们心满意足,自觉戳破了邻居的"惊天"谎言,根本顾不上那一池鱼的死活。

后来,邻居气急败坏地去找妈妈告状。我们被吓坏了,都以为这次"在劫难逃"。而母亲竟然没有严厉地批评我们,她一边笑一边给邻居道歉,私底下,她甚至觉得这件事有点搞笑。现在想来,原来一个"顽童",其实也潜伏在母亲的内心。

除了照顾孩子,妈妈最大的嗜好就是打麻将,她总是哄我早早上床睡觉,好跟朋友专心打麻将。而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上床睡觉。

每次我上床以后,总是一个人躺在黑黑的房间里睁着眼睛,想:"为什么小孩子必须睡,而大人可以接着玩呢?"每次我都深感失落,恨不得将睡觉时间缩到最短。

有一次,我实在不想睡觉,就突发奇想,何不把家里所有的钟都拨慢一个小时呢?于是,我趁家里没人,爬上高高的柜子,拨慢了大大的钟,又潜入母亲的卧室,调慢了她的闹钟,接着跑到姐姐的房间里,弄慢她的手表。一轮下来,我满头大汗,终于完成了所有的"工程"。

当晚,我顺利地晚睡了一个小时,特别得意。可第二天,全家老小都被害得晚起一个小时。上班的、上学的,鸡飞狗跳,落荒出逃。姐姐们怨声载道,恨不得把我掐死。而就算是这样顽皮,妈妈还是宽容地对我,没有骂我,甚至说,"幺儿还挺聪明的!"

去美国以后的故事,我学会一些美国式的捣蛋方法。偶尔回台湾过暑假,就想尽办法损人,我最喜欢的一种是"电话捣蛋法"。作为"孩子王"的我经常成为总指挥,带着外甥和外甥女们一起玩。比如,我们经常趴在一本厚厚的台湾电话簿上,找到奇怪的人名,就打给他们,开一通玩笑。

还有一种更过分的。先随便拨通一个电话号码,对方接通了,我们就会说:"这里是电话公司,现在正在你们家外面调试电话线,你们家电话会响,但是千万不要接噢,因为一接我们就会触电了。"对方说,"好。"此后,我和外甥们开始一次次地拨打这个电话,对方一开始肯定是不接的,但每隔5至10分钟,我们就会打上一阵,对方最后总会忍不住接一次。在接通的那个瞬间,我们马上模拟触电的声音,惨叫三声:"啊,啊,啊......"吓得对方把听筒都扔到地上。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和伟川合著了一部"科学、武侠、传奇、爱情"巨作--《武林动物传奇》,主人公就是我的家人,我给他(她)们每个人都编了个名字,他(她)们要么行侠仗义,要么惩恶扬善。

在开篇的人物介绍里,我根据他(她)们的性格特征画了像、做了诗。我的四姐李开菁,当时又矮又瘦又黑,我却给她起名"擎天柱白高飞(肥)",配诗是"人人都向她低头,只是因为她太高,眼睛也是十分好,是否投进了这个球?"在这首嘲笑她太矮、篮球打得不好的歪诗旁边,我还配上了"白高飞"的图片:一个又矮又瘦又丑的小人,拿着比她长好几倍的长矛。四姐气得要命,我和伟川却觉得有趣极了。我们给另一个外甥宇声画的是一个穿着古装的猪八戒拿着叉子的形象,对他我们也有详细的描述,"得其母遗传,体重三千斤。得其父遗传,没有好脑筋。"

当然,我也没忘了自嘲,书里有句话"你要记住啊,愈吃就愈胖,愈胖就愈不动,愈不动胃就愈大,胃愈大就愈胖",就是爸爸讽刺我胖的名言。

在这部长达数万字的小说里,我们每个字都是亲笔而书,每幅插图都是亲笔绘制,我们还在每页的右上角标上页数,做得如同一本真的出版物一样。在这本"手绘本"的最后,我还写上几行字"1972年8月3日发行......翻印者死!"

家里的每一个人都争相传阅这部小说,大家都被里面的人物逗得哈哈大笑,妈妈也觉得非常了不起,一直珍藏着这本武侠小说。这可能是我儿时最大的"文学成就"了。据说,邻居们听说了,都纷纷跑来借阅这本传奇,在小街区刮起了一阵风潮。我当时还跟母亲开玩笑说,"要不然我们真的卖给他们算啦!"

童年的时光是我们的一生中最为美好的事情,我们渴盼拥有快乐的童年,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也希望自己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童年,所以他们在我们的早期教育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它,用感情甚至是眼神交流传递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由方仲永想到的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方仲永,一个五岁便可“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短短十余年时间后便“泯然众人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这说明后天学习很重要。

文中的方仲永虽然天资过人,却未经过必要的后天学习。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像几年前的时尚服装会逐渐与时代脱节,仲永从小虽有惊人才能,但随着时光流逝,大家都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而他一天天消耗着天资禀赋,才情怎能不日渐减退、直至完全泯灭成为“众人”呢?

另外,方仲永虽然聪明,但没有主见。在“学”与“不学”面前,他盲从了父亲。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就仿佛可悲的傀儡,只会受人操纵,任人指使。这样的人只能在犹豫不决、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中荒废一生!而有主见的人即使选错了道路,走得艰难困苦,即便跪行,但那也是遵从了自己内心的呼唤,也会走得心安理得,苦而无憾。一个丧失了个人选择、连补救自己过失的机会都没有的人,又怎会在回首人生之路时没有后悔和叹息呢?

威廉·詹姆斯·席德斯,是一名悲剧性的天才人物、一名拥有极高数学和语言天赋的美国神童。他2岁时自学拉丁文,3岁时自学希腊文,4岁时便可以用希腊文阅读荷马史诗,用拉丁文阅读高卢战争,并且精通法语,6岁时自学解剖学和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学,7岁时通过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入学测试,8岁时可以流利的使用拉丁语、希腊语、法语、俄罗斯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并自己发明一种新的语言,把它称为Vendergood,9岁就在哈佛大学做四维空间的讲座……可因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后天没有接受必要的专门教育,才能逐渐消退,并且行为变得古怪,最终慢慢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迪生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天资固然重要,但它对人成长成才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后天持之以恒的学习所起的作用却是无限的。只要你学,总会进步,总会超过那些只拥有天资禀赋的人。举个生活里的例子吧,一场田径赛,你的起点虽然比别人靠前,但若你一步不行,就只能在原地踏步。总有一天,会被那些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的人超越!现实就是这么清醒:你停下来休息时,别人还在奔跑;你准备放弃时,青春年华正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所以,奋力向前吧,缓慢前进也比徘徊不前强许多!

人的一生,可以不辉煌,可以不耀眼,但至少不要后悔曾经来过这个世界,不要后悔自己曾经的所做所为。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倘若你不想为自己的当初后悔,就应该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发奋图强!当别人奋斗时,你万不可选择安逸,因为在别人享受成功果实的时候,你却不能只是驻足痴望着他们到达你曾经想象的远方!

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努力!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全文共 509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们都听过周恩来爷爷的名字,但是你们知道周恩来小时候故事吗?你们想知道更多关于周恩来的故事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篇一:周恩来的故事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北部的淮安县。这里位于淮河和宋杭大运河交汇的地方,是一片水草丰盛的草原。

周恩来的祖父叫周殿魁,原是浙江绍兴人,后来在淮安县当师爷,到晚年才捞到一个知县的职位,但前任知县有后台,迟迟不离位,拒不交印。周殿魁正式走马上任不久就去世了,家业就逐渐衰落。

周殿魁有4个儿子,周贻庚、周贻能、周贻奎、周贻,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排行老二,老大周贻庚一直在沈阳做小职员,他的父亲也在外面做事,挣钱都不多。老三周贻奎长期有病,老四周贻(),是周恩来的养父,二十几岁去世。

周恩来有3位母亲:生母万氏,万冬儿;养母陈氏,乳母蒋江氏。3位母亲对他都很好,对他都有重要的影响。生母万氏教给他处事,养母给了他启蒙教育,乳母主要教他做事。

生母万氏,万冬儿,是淮阴县一家大户的女儿。周恩来的外祖父万青选是淮阴县知县,但在周恩来出生后不久就病逝了。周恩来的生母万氏从小跟着外祖父经常出入于官府大户,见过大世面,在周家也是她支撑门户,善理家财。周家逆运败落,但终究是有名望之家,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迎来送行,求人办事,万氏都办得井井有条,体体面面。生母万氏处理这些应酬时,总把周恩来带在身边,使他增长了许多见识。后来,周恩来身为总理,日理万机,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大管家。这里面有生母万氏的熏陶。养母陈氏知书达理,是周恩来的启蒙老师,对周恩来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从小陈氏教他念书识字,5岁就学儿歌和唐宋诗词,万氏还给他讲“窦娥冤”、“西厢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周恩来对养母的感情甚至超过生母,他称养母为娘,称生母为干妈。养母陈氏去世后,周恩来写过一篇《念娘文》,满怀深情地说道:“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慈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继承过来的。”周恩来从乳母那里学习了家事,让她了解了农民的生活。蒋妈妈是个“粗人”,但是她讲的话周恩来很爱听。

她给周恩来讲了许多家事,告诉周恩来从播种稻种到舂大米要经过多少道工序;瓜是怎么用瓜籽种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不走路,总是让人用黄包车拉着走。有一年冬天,周恩来还按蒋妈妈说的把一把瓜籽种在花坛里,天天浇水,就是长不出苗来。周恩来去问蒋妈妈是怎么回事,原来,要到春天种才行,冬天怎么能种呢?第二年春天,周恩来又将瓜籽种下,果然出苗了,还结出了几个大南瓜,周恩来高兴得很。后来,周恩来回忆说:“我的妈妈把我带到大运河她自己的家里,我从那里了解到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周恩来在天津读书时,蒋妈妈不顾行路艰难,还去看望她。周恩来高兴极了,陪蒋妈妈在天津到处去看看,临走时送她一个搪瓷碗,请她保重身体!

1907年,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得了胃癌,不幸去世。1908年,养母陈氏也患肺结核病逝。那时,周恩来刚满10岁,父亲又远在他乡,不得不像成年人担起家庭的重担。他含着眼泪葬送了两位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周家本来经济状况就不好,加上给两位母亲治病、安葬,又花了不少钱,周恩来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把家里值点钱的东西都当了出去换钱维持生活。东西当净了,又硬着头皮向亲戚借钱。可有的亲友在周家兴旺时常登门拜访,如今周家败落了,却没有一个人帮忙,世态之炎凉使周恩来很有感触,真是“贫居闹市无人向,富在深山有远亲”。

周恩来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他把自家花园改成了菜园,种上了玉米,南瓜和豆角。当时他还很小,没有锄头高,但是他不怕吃苦,辛勤耕耘。秋天,玉米和南瓜都长得好大好大,成了一家人的主要口粮。人民间的贫富之分,使周恩来认识到是社hui黑暗造成的,从此,萌发了反封建的意识。

周恩来12岁那年,大伯周贻庚托堂伯周贻谦把他带到了沈阳。大伯父一直单身在沈阳,大伯母远在天津,周恩来来到沈阳,大伯父非常高兴。他喜欢喝绍兴黄酒,常常让侄儿陪他喝几盅。

周恩来来到沈阳是夏天 ,可是这里与家乡的景色大不一样,看不到美丽的岸柳,看不到无垠的绿浪,只看到那稀疏的野花。本来,大伯父要让他在沈阳读书,但是学校在修道,先让他去堂伯父那儿的银岗书院读了半年,然后进了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一学3年。

东关模范学校是一所新学堂,开设的课程不少,有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物理)、英文、图画、歌唱、体操等几门课,既学经书,又学西方的哲学,周恩来喜欢。学校里有钱人家子弟多,周恩来虽然家境不好,但学习非常刻苦努力,经常名列前茅,可以说是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在东关模范学校的3年,周恩来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进步很快,各门功课成绩都不错,特别是作文、书法和英文,每学期他都名列第一。他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表扬,让全班同学传阅,有的作文,比如他写的《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一文,立意新颖,论述精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因而轰动了全校,并在全省举办的教育成绩展览会上展示,还收入《学校国文成绩》一书。有一位历史教师高戈吾,发现周恩来聪明、勤奋、爱国、求上进,非常喜欢他,经常借给他一些反映历史上热心变革的政治家,思想家的著作。周恩来先后阅读了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和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

他还在课外读了《离骚》、《史记》、《汉书》等历史文学者作,他特别赞赏《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周恩来得到许多教师的赞赏,如国文老师在他的作文上批语:“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还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书,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学生,为这样的学生,就是呕心沥血也心甘情愿。”

在学校里,周恩来生活非常俭朴,每天,他就带两个“火烧”上学,穿着十分朴素,夏天总是穿一件白长衫,冬天,也只有一件单薄的青年袍,外面罩一件洗白了的兰大褂。但是,他对别人非常关心。有一次,周恩来去打开水,看到烧火的校工吴老头病在床上,他急忙走到床前,端水喂药,而且,还掏出自己仅有的8个铜元说:“您用它买点药吧!”吴老头知道周恩来非常节约,连买书的钱都是从嘴上省出来的,就说:“孩子,你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你的生活也不宽裕,我怎么忍心收你的钱呢!”周恩来诚挚地说:“大爷,你别客气了。你快点治好病,让大家喝上您烧的开水是最要紧的啊!”吴老头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老泪纵横。

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期间,还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一开始他从淮安到沈阳很不适应。冬天,那里是冰天雪地,北风呼啸。别的同学在外面玩得非常高兴,可是他却宁在火炉旁,他想,如果没有好的身体,振兴中华岂不是一句空话。于是,他下决心好好锻炼身体。

他每天早上从家跑到学校,下午放学再从学校跑回家,从不间断。当时,都是土路,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身泥。冬天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吹得喘不上气来。他还积极参加体育课,踢球,打拳,做体操,还用冷水擦身,他最喜欢的运动是踢“熊头”。这种运动和踢足球差不多,但当时条件差,连球门都没有。在球场上他勇敢得像小老虎。有一次,他们这个班输了一个球,有的同学垂头丧气,周恩来说:“没关系,咱踢球不是为了赢几个球啊!”那个同学不理解:“那是为什么啊?”周恩来说:“我们踢球,最主要的是练好身体报效中华啊!只要能煅练好身体,输几个球算得了什么!”

在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期间,有一件事对周恩来影响很大。

周恩来一个叫何殿祯的同学家在沈阳郊区的魏家楼子,这个地方是1904年到1905年日俄战争的战场。 1911年暑假,何殿祯邀请周恩来到他家过暑假,周恩来本来想利用暑假多看些书,经过一番考虑,周恩来还是去了魏家楼子,而且连续3个暑假都是在那儿度过的。魏家楼子在沈阳郊区,它南面沙河的南岸是当年日俄战争的战场。魏家楼子村后的山上还有俄国人立下的石碑,村东头的烟龙山上有日本人建造的水泥塔,残垣断壁上还可以依稀看到当年激战的累累弹痕。

何殿祯的爷爷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忧国忧民的私熟先生,非常喜欢周恩来这个爱读书的孩子。这位老先生还带着孙子陪周恩来去了烟龙山,讲述了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尤其是日俄战争带来的苦难。日俄战争的悲惨情景使周恩来震惊。那是1904年的一天晚上,宁静的村子里突然传来了声声狗叫和阵阵枪声。日本兵和俄国兵在这里打起来了。日军在烟龙山设了指挥部,村里的房子被俄国兵放火烧了,乡亲们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埋。何老先生的父亲被俄国兵活埋了,何媳藏在萝卜窖里也没能幸免,被枪杀了。

何老先生做梦也盼着祖国强大,满怀热望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我老了,要说有什么愿望,就是希望你们将来使国家强大起来!”何老先生还和周恩来对对子,他说了上句:“不为列强之奴仆。”周恩来想了想对了下句:“誓做中华的主人。”何老先生听了高兴地说:“好!好!绝好!”何老先生从周恩来身上看到了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周恩来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激发了“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热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伟人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这鸿鹄之志。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篇二:大米饭

鸡叫三遍后,周家花园传出朗朗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时,他望着把花花的大米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将妈妈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他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吃上这碗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惊讶的说。“是呀,这十多道关,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蒋妈妈一番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篇三:练字

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不,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

说着,周恩来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为止。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篇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表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年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为了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起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列宁8岁那年,有一次,母亲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带着他去阿尼亚姑妈家做客。列宁当时非常活泼好动,一不留神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当时,谁都没有看见。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

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列宁因为害怕在众人面前受到惩罚,所以也跟着大家说:“不是我!”

但是,列宁的母亲已经猜到花瓶是列宁打碎的,因为,小时候的列宁太好动。

怎样对待列宁隐瞒真相的过错呢?要不要当场揭穿他呢?列宁的母亲仔细思考一下,她觉得应该了解儿子犯错误后是否对自己的不诚实的行为有所认识,同时要引导孩子自我反省,并针对孩子的思想状况对儿子进行启发,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反省能力。

于是,母亲没有当场指出花瓶是列宁打碎的。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母亲一直保持沉默,她在等待列宁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勇敢地承认。

果然,母亲的沉默让列宁深深地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一直在做要不要告诉母亲的思想斗争。

终于有一天,临睡前,母亲走到他的跟前,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但还是没有说话。列宁受不了心里的自我谴责,突然失声大哭起来。他大声对母亲说:“我骗了阿尼亚姑妈,花瓶是我打碎的!”

看到儿子能够勇敢地承认错误,母亲欣慰地笑了。她安慰儿子说:“你承认了错误就是个诚实的孩子,我会给阿尼亚姑妈写信的,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引导孩子自我反省就是发现孩子犯了错误后,父母不直接指出事情的真相,也不急于对孩子进行教育,而是先把这件事情放在一边进行冷处理。同时,父母要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表现出沉默、静候的状态,让孩子通过父母的态度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一段时间后,再抓住一个适当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时候的梦想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每个人小时侯都有一个梦想,而且常常有人会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呢?”当时有许多小孩都会不屑地回答:“我长大要当老师。”

小时候就被一位阿姨问过,当时的我也对老师充满了敬佩。那位阿姨又问我:“为什么想当老师呢?”我的回答真的让大家都很惊讶。“因为老师可以高高在上,管制别人。”现在我长大了,一想,其实也对!在小时侯有许多小孩都认为老师这个职业是崇高的,是令人敬佩的。他们也都认为老师的话永远是对的,甚至超过父母。毕竟老师是可以管制学生的。所以大多数小孩的梦想是老师。

想到这,我无意想起了小时候,我不知道我是因为太想当老师了,还是因为我的无知,竟然乘家人没注意,一手拿狡辩,一手随便拿几本书,在自己的房间里模仿老师讲课的动作。而且都入了迷,都忘了自己还没吃饭呢!现在想起都觉得很好笑。

其实,到现在我才知道小孩的梦想是属于他的个人世界,并不那么崇高,但却是真实的。如果有人再问我梦想还是老师吗?我可能会无声回应。我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难道是因为年龄的差别?可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爸妈小时候的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小时候都应该是快乐的,可是我爸和我妈小时候却是在砍柴火等苦力生活中度过,下面我就来介绍介绍吧。

有一天,我带着好奇的心去问妈妈:“妈妈你和爸爸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妈妈叹了口气说:“我们那个时候每天早晨都要到河边去洗衣服,下午放学回家写完作业都要去拔草给兔子吃,帮父母干农活。没有一天是不忙碌的,早起晚睡已经养成习惯了,整个人都是瘦瘦的,没有粮食的时候还是吃苦苦的青稞,衣服有洞了还得自己一针一线地缝。”我听妈妈这一说心想:“爸爸妈妈小时候就得干这么多活,汗水一直往下流,不说累也不抱怨,用自己的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哪像我们要吃有吃,要穿有穿!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像爸爸妈妈学习,不怕困难。奋勇学习。这就是我爸妈小时候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贝多芬小时候的故事推荐

全文共 2027 字

+ 加入清单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一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着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贝多芬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公元1770年,世人最崇敬的”乐圣”贝多芬,出生在德国的波昂市。贝多芬小时候的家境清寒贫穷,全家人相处的气氛也不和谐。因为他有个脾气刚烈、个性自私、又没有责任感的父亲。贝多芬的爸爸成天不肯好好做事,只知道喝酒。幸亏贝多芬有个贤淑而吃苦耐劳的妈妈,多亏妈妈四处帮人洗衣打扫,家里的生计才能够免强维持。其实,贝多芬的爸爸并不是没有专长,他在音乐方面颇有才华,祇是不够踏实而已。他的嗓音浑厚、有磁性,曾经在宫廷里担任过好一阵子的歌手。

这份工作的待遇虽然并不怎么丰厚,至少还算安稳,但是却不能满足他爸爸心里那股过大的野心。贝多芬的爸爸总是这样抱怨,要他一辈子当歌手实在太没出息了,他一心梦想做个财富满坑满谷的大富翁。不过,想钱容易赚钱难,要不是真有两把刷子,想要赚到大钱,谈何容易哪!再说,他爸爸除了歌喉派得上用场之外,根本没有其它本领。因此贝多芬的爸爸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总是找不着一条好出路,他心里烦闷得不得了,才借酒麻痹自己。爸爸的苦闷,妈妈心理明白得很,她常常劝告爸爸,要他衡量自己的能力做事。可是爸爸根本就听不进耳朵,他坚信,凭自己锐利的眼光,一定可以为全家人带来幸福的生活,只是这个愿望必须贝多芬努力配合,才能圆满实现。无时无刻不在为名利花心思的爸爸,到底在打些什么主意呢?原来,他非常羡慕和姊姊正在德、奥、义、法等国大开音乐演奏会的莫扎特,一位仅仅十八岁就被公认为出名的钢琴家,而且收入还相当可观呢!所以,贝多芬的爸爸决定栽培才四岁大的贝多芬朝钢琴演奏的生涯迈进,因为莫扎特也是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起步。

为了满足虚荣心,向来我行我素的爸爸,根本不顾贝多芬的意愿如何,只要他大声一吼:”贝多芬!快过来弹琴!”贝多芬就得乖乖就范,即使是三更半夜,照样得掀开被子立刻下床,要是动作慢了半拍,他爸爸就会拍桌叫骂,然后怒气冲冲的闯进房里,将贝多芬拖下床来痛打一番。总之,贝多芬从小就是提着心、吊着胆过日子的。有一天深夜,贝多芬的爸爸拎着一瓶酒,左摇右晃的走进家门。这时,贝多芬正躺在沙发上睡得很沉。爸爸看到贝多芬不但没有努力练琴,还躺着睡觉,一时气上心头,原本就不够慈祥的面孔,一下子变得更加严肃,他冲向沙发用力摇醒贝多芬大吼:”起来!莫扎特小时候都是熬夜练琴的,你如果想要成大器,就不要再贪睡了。”

“贪睡?”对贝多芬来说,这是多么刻薄的字眼哪!他整夜陪在妈妈身旁等爸爸回家,直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合眼入睡,没想到爸爸醉醺醺的一进家们就吵吵闹闹。贝多芬闷着一肚子气,本来想要大胆顶撞爸爸的,后来想想,反正爸爸是个不讲道理只讲权威的人,何必多费唇舌呢?算了,还是乖乖练琴吧!就这样,贝多芬表面上对爸爸的无理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暗地里却打从心底排斥爸爸的独裁作风。有时候,贝多芬实在受不住委屈了,就会都着小嘴向妈妈哭诉,甚至会直截了当的告诉妈妈说:”妈,我好讨厌爸爸喔!”不过,讨厌归讨厌,爸爸总是爸爸;况且,贝多芬也是个知道轻重的孩子,无论如何,他是不会也不敢和爸爸起正面冲突的,他只是尽量避开爸爸的视线而已。贝多芬认为,只要少跟爸爸碰头,自然可以减少被迫弹琴的机会。所以,贝多芬常常一个人躲在阁楼眺望波昂街上的大广场。波昂街上的大广场很宽阔,那里是个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每到黄昏时分,总会有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在这里玩游戏。他们有的玩跳绳,有的踢皮球,有的捉迷藏,大家都好像玩得好开心。贝多芬最喜欢趴在窗台上看小朋友天真的笑容,听小朋友开怀的笑声,感受大伙儿轻松愉快的气氛。而整天愁眉苦脸的贝多芬,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领会什么是快乐。

由于爸爸一再使用高压的手段逼迫孩子,所以”父亲”、”钢琴”、”音乐”、”压力”等…,这些东西对贝多芬来说,都是恶梦,只会带给他痛苦而已。不过,有没有兴趣是另一回事,经过了五、六年的锤炼,加上自己的优异资质,贝多芬的琴艺倒也一天强过一天;而且,在十岁那年,贝多芬的爸爸已经没办法再引领他进入更高的境界了。于是,他爸爸只好委托歌剧团的指挥尼富先生担任贝多芬的音乐教师。

尼富先生的教法很亲切,也很特别。他知道,如果要贝多芬在音乐界大放异彩,就非得要贝多芬喜爱音乐不可。所以,尼富先生不厌其烦的为贝多芬解析乐曲内容,并且想尽办法教导贝多芬,让他把感情适当的融入乐谱中,细心体会曲调的高低起伏,再着手弹琴,这样才会比较得心应手。有时候,尼富先生还会讲些音乐家苦练成名的故事来勉励贝多芬,而贝多芬总是听得津津有味。结果,不出半年,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竟然像一匹谁也勒不住的野马,向前直奔。可见,兴趣的培养足以改变人的一生。

贝多芬的作品有”月光曲”、”快乐颂”、”第一交响曲”、”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庄严弥撒曲”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小时候的趣事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提到我小时候趣事,虽唯数不多,但每一次都是本“糗王”的巨大杰作,今日本王便和你们讲讲“盐糖分不清”这个故事。

记得那是6岁那年,妈妈没时间在家带我,便把我交到了奶奶的手上。我可开心了,心想:“今天妈妈不在家,本大王终于可以“一统天下”了!”当时我特别爱看电视,可妈妈偏不给我看,所以在我的心里,妈妈就是“女魔头。”我来到了奶奶家,炎炎夏日,刚一进门,便看见桌上放着我的最爱——瓜。我二话不说,上去便吃了个精光。

中午,我坐在床上看电视剧《花千骨》看到里面的人如此那样酷,我想:让我也来个飞龙在天!我手上拿了把剑(吸管)在房间里跳来跳去,突然,我看到了放在厨房里的两个盒子,心想:哈哈,上一次吃到一半被爷爷拦住了,今日,我定吃个精光。我朝厨房冲了过来,拿起了勺子,吃了一大口。“啧,啧!”这是什么呀!”“慧慧,你怎么又在这吃糖了”“这不是糖,咸死了。”我委屈巴巴地说。“哈哈!盐和糖虽外观差不多,但吃前要先闻一闻,你个小笨蛋,吃得一时心急,现在“吃亏在眼前了吧!”

今天,盐糖分不清这个故事就结束了,下期继续看《糗王来也》节目,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小时候作文300字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小的时候,趣事可多了!

三岁那年,我很爱吃麻糍,每次那辆麻糍车经过,我都要去买一份吃。有一次,麻糍车来了,我想去买一份,但大人们都在各忙各的,没空理我,我哇哇大哭起来,邻居见了,拿钱买来递给我,我边吃边答谢:“谢谢!”

三岁的一天中午,我闲着无事,就买了杯饮料喝,出了店,我想叫姐姐来玩,就大喊:“姐姐!”这时,旁边一只鸡不知道怎么了,突然来啄我,把我吓坏了,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我在早教中心也很有趣。午饭时间,一个阿姨来喂我粥,因为粥太烫了,我说了一句从外婆那听来的一句温州话:“脱死杯那(烫死了)!”把那阿姨吓了一跳!老妈知道了,却啥也没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名人赵一曼抗日女英雄小时候的故事

全文共 1928 字

+ 加入清单

20世纪之初,在五四运动的浪潮冲刷下,反动、腐朽的封建制度虽然受到了一定的抨击和摧毁。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推翻封建社会的统治,尤其是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封建制度下提倡的封建礼教、男尊女卑、女子贞节以及“三从四德”等,仍然在严重地束缚、压迫和摧残着中国农村妇女。赵一曼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封建地主家庭里,也就必然逃脱不掉当时操持家业的兄长像“阎王”似的以封建礼教严厉地管束她,使她失去自由。男尊女卑,一方面造成了男性在家庭中的骄横,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对女性的压迫和侵夺。

在赵一曼十二岁那年的腊月二十五日,赵一曼的父亲李鸿绪因为咳嗽痰涌昏迷不醒后死去了。按世俗规矩,大哥李席儒便名正言顺地成了当家人。

父亲病死后,小一曼失去了父爱,家里的生活更是沉闷极了。大哥不仅没有父亲那般行医抓药的本事,反而成天赌博、抽鸦片,还要天天摆着家长的派头。大嫂也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之人,两口子三天两头吵嘴闹气。在这种家庭环境里,赵一曼受到了极大的憋屈,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有一天她便向大哥提出:“这样活着实在太没意思了,我要出门读书去!”大哥只顾抽烟,耷拉着眼皮,头也懒得抬地哼道:“不行,我没钱供你!”

赵一曼已经十几岁了,李席儒不仅不叫她上学读书,还让母亲严格地监视着她。

母亲虽然慈祥善良,却受封建思想禁锢,既然丈夫死了,“长子为父”,儿子的话也是要听的。她不让赵一曼再出院门,不让赵一曼像小时候那样到草丛里捉蝴蝶,也不能到竹林里去挖幼笋,自然更不能和男孩子们一起玩耍了。

赵一曼的母亲按着老辈留下的规矩,要给赵一曼扎耳朵眼儿,要给她缠足。

按封建传统,女人“三寸金莲”被认为是一种美。赵一曼母亲的脚就是姥姥给裹的,穿着一双尖尖的小鞋,走起路来一步三摇的,实在是活受罪!在少年时期的赵一曼看起来既可怜又可笑。

一天上午,母亲把赵一曼叫到八仙桌前,拉住赵一曼的一双小手郑重地说:“淑端哪,你该裹脚了,再不裹,大脚丫子会被人笑话的。长大了也是没人娶你的!”

一听裹脚,赵一曼的心就像被蜂蜇针扎似的缩紧了。村里的小脚女人她看得多了,本是一双天然脚,却被一条长长的白布缠成了“尖辣椒”,有的连脚趾骨都被勒断了。尖尖小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快。她低头看看母亲那一双只有三四寸的小脚,心头涌起一股酸楚。小时候,她常常看到父亲一不顺心就要拿母亲出气,连踢带打,母亲总是颤巍巍跌倒在地,为躲避丈夫只能满地爬行;有时候,遇到天阴地湿,母亲要到山间拔两棵青菜,也要爬着去。一次,她随母亲一起下田,正好碰上下雨,妈妈脚下一滑摔倒在地,满身满脸的泥巴……想到这些,赵一曼不寒而栗,她打内心深处不愿意像母亲一样活受罪!

她倔强地对母亲说:“妈,我不裹脚!”

“女孩子大了都要裹脚,这是祖辈留下的规矩!”

“裹了脚走路都走不稳,我不裹!”赵一曼坚持说。

“不裹也得裹!”母亲也强硬起来。

“不,我就不!”赵一曼一边说着一边就从母亲眼前溜出了门外。

赵一曼还能跑到哪里去呢?晚上她小心翼翼地又回到了家里。母亲似乎已经心平气和了,给她用辣椒油烧了两个菜。赵一曼一边吃饭一边用两眼观察着母亲的脸色,看母亲若无其事,她以为已经闯过了这一关。

然而,赵一曼猜错了。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请来村里一位老婆婆当帮手,对她实行强制裹脚。两个人把小一曼死死摁倒在木床上,紧紧地压住她的双脚,母亲将她的脚趾使劲捏拢,老婆婆用一条白粗布将她的脚一层一层地裹紧,每裹一层,老婆婆就使劲勒一勒,赵一曼痛得号啕大哭,眼泪“刷刷”地直往下掉。缠呀,缠!裹呀,裹!一层一层又一层,赵一曼拼命抗争着、挣扎着,嗓子也哭喊得嘶哑了,直到哭喊不出了声,也挣扎不动了,两只脚也已被裹成了像母亲那样的“尖辣椒”。

母亲满意了,她又给女儿双脚套上了两只尖尖鞋,板着脸儿对她说:“从今天起,不准你出大门、上大街,所有男人都不能见!”

赵一曼看看自己被缠了足的双脚,嘟囔着说:“这样的脚咋走路啊!”

母亲安慰她说:“慢慢习惯就好了,来!站起来走一走,让妈看看咋样儿。”

赵一曼试着慢慢地站了起来,抬起身却根本站不住,两只脚麻痛麻痛,还没有迈步走路就一下子跌倒了。她一阵懊悔,索性在地上打起滚来,哭闹着把两只小鞋甩得远远的。

母亲没有发火,弯腰把她甩远的两只小鞋捡了回来,又要给她穿上,她说啥也不穿,母亲就哄着她穿。

这一次,赵一曼被关在屋子里,躺在床上却烦躁得难以入睡,她透过窗棂望着朦胧的月色,发痴发呆。满山的竹林在夜风中呼啸着,如涛似浪,她家的小屋就像一叶扁舟在夜雾茫茫的大海上颠簸着,一会儿被推拥到浪尖上,一会儿又被埋入浪谷下,好像随时都有可能在夜海中被吞没。她想在船上站起来,但两只小脚痛得钻心,说啥也站不起来。她便大声呼救。没有人理睬她。母亲就坐在屋门外,她睡得很晚,却装作没听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林书豪

全文共 2805 字

+ 加入清单

也许就在一周之前,不会有多少人关注林书豪这个名字,尽管这个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裔华人已经在NBA摸爬滚打了近两个赛季。如今,再度提起林书豪这个名字,不了解NBA的人也在津津乐道于纽约尼克斯队的五连胜和林书豪从板凳球员一跃成为耀眼明星的传奇故事

林书豪林书豪,美籍华人,祖籍浙江省平湖市,祖辈移居台湾彰化,林书豪的父亲林杰明和母亲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从台湾移民来美国的,在林书豪的成长道路上也曾遇到教育重压和个人兴趣选择的问题,幸运的是他有一位开明、不功利的父亲,支持他坚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作为人父人母的我们,在林书豪的成长故事中能得到一些启发。

5岁在父亲的影响下接触篮球

林书豪的家庭具有篮球基因。身为计算机工程师的父亲林杰明是一个NBA拥趸。他在上世纪70年代移民美国之前,就已经为NBA着迷。台湾电视画面中任何有关NBA比赛的画面,他从不放过。

从台湾移民美国后,他就开始研究“大鸟”拉里?伯德和“天钩”贾巴尔。上世纪80年代湖人与凯尔特人的世纪对决,让他如痴如醉。“我无法解释为何会迷上篮球,但我就是爱。”林杰明说。

5岁时,林书豪就开始接触篮球了。他被带到一个基督教青年会参加儿童篮球联赛。不过,他并非与篮球一见钟情。“那个赛季,他有一半比赛是站在球场中央吮吸大拇指。”比他年长四岁的哥哥约什?林如此回忆。

后来,母亲不再去看他打球了。林书豪恳请母亲重新回到场边。她承诺儿子只要改变态度,就会去助阵。“他当即就表态‘我会拼命,努力去得分’。”约什透露,母亲真的去了,而弟弟也砍下儿童比赛规则下所能得到的最高分。“从此之后,他正式在篮球路上起飞,再也没回头。”约什说。

亚裔家庭对学业看得太重

整个孩提时代,林书豪完成家庭作业后,就和父亲一起泡在基督教青年会的篮球场上。他们会在一起训练,打单挑比赛。“很多亚裔家庭对学业看得太重了。但我觉得,能与孩子们一起玩耍同样很棒。我很享受这一天伦之乐。”林杰明说。

父母也曾逼他学琴为其规划未来

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随时可能中断。第一个障碍是林书豪的妈妈,她在上世纪70年代移民美国,一直坚持传统的台湾教育理念,敦促林书豪勤加练习钢琴,以后成为一个医生。幸好普渡大学计算机工程学博士毕业的林爸爸林杰明坚持让林书豪做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完全没有想把他培养成职业球员的想法。如果那个时候他说自己不喜欢这个运动,那么我不会强迫他做这些事情。”

虽然只有1。67米的身高,但林杰明疯狂地热爱着篮球。几年后,他的第一个孩子约书亚已经5岁了,林杰明开始向他传授那些从录像中学来的技巧。随后就是林书豪(Jeremy),最后是小儿子约瑟夫(Joseph)。林杰明用各种方法培养孩子们对篮球的兴趣,并制定了严格的家庭训练制度:每周训练三次,每次90分钟,风雨无阻。一家人因为这个制度而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每天一放学,孩子们会迅速完成家庭作业,然后从晚上8点半开始与父亲一起训练,项目包括基础技术训练以及2对2的对抗赛。林杰明确信:成功来自于扎实的基础,从这个年纪开始苦练,这些技术将在他们的肌肉之中根深蒂固。

林书豪家庭的做法和我们很多父母一样,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灌输他们很多知识和技能,甚至有时只是家长自己的梦想。好在林书豪的父亲对篮球疯狂地热爱,并且做到了尊重孩子的选择。最重要的是,在培养起孩子的兴趣后,他做到了风雨无阻的坚持。

面对不公的际遇,教会孩子内心坚强

美国媒体曾这样形容亚裔球员:“在美国篮球界,身为亚裔球员,你的头顶上总有一个难以穿越的玻璃天花板,透明却坚硬。”纯正的亚洲血统,是林书豪篮球道路上的无形障碍。虽然有姚明、易建联这样的中国NBA球员出现,但在多数美国人眼里他们全是靠巨大的身高本钱。

高一时,林书豪入选了校队,一年后他入选了分区年度最佳二年级生阵容,随即又两度荣膺最有价值球员。然而,虽然拥有美国国籍,但歧视和嘲讽一直在学校里伴随着林书豪。每当他走进篮球场的时候,就会有人不屑地说:“快回去吧,中国人,这里是篮球场,没你的事!”还有人说:“看他那细长的亚洲人眼睛,能看得见篮板吗?”林书豪当时的身高只有1。60米,在一群身材高大的美国学生中就像个“小不点”,这更加重了他的自卑。

面对受委屈的儿子,父亲林杰明告诉他:“即便有些人对你品头论足,你也必须保持冷静,绝对不能因此动怒。只要你赢下比赛,人们自然会尊重你。”林书豪果然做到了。高中最后一个赛季,他交出了场均15分7助攻6篮板5抢断的华丽数据,率队取得32胜1负的惊人战绩,并最终在加州二级联赛成功夺冠。这时候,林书豪的身高也蹿到了1。88米,甚至超过了那些曾经取笑他的学生。

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自卑便油然而生,这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同时也是成长的拐点。面对并战胜挫折的过程,也是打造孩子人格、个性的过程。林杰明对儿子说的话颇有深意,首先是要保持冷静,别让别人的言谈激怒自己;其次,反击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的表现。有些家长总是为孩子提供各种物质的保障,当孩子遇到辱骂恨不得自己“出头”,却错失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机会。

“以退为进”,教会孩子适应环境

林书豪急切地想证明自己,他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花在篮球上。但第一个赛季,林书豪平均出场时间只有18分钟,场均4。8分,表现一般。

林杰明教育儿子:“不要急于求成,你首先是一个哈佛大学的学生,完成学业是你首要的职责。”“欲速则不达”,此时,林书豪才体会到这句中国成语的深刻意义。他开始合理分配学习与训练时间,该学习时,一定全身心地扑在学习上,学习累了再到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这样学习与打球二者相得益彰。不仅如此,他还当上了哈佛大学校报的编辑。

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的林书豪,第二个赛季出场时间飙升到31分钟,场均得分也达到12。6分。第四个赛季,林书豪已经成为绝对主力,得分、助攻和抢断都排球队第一。

2009年,林书豪在对康涅狄格大学的比赛中独得30分;三天后他又拿下25分,连续第二年击败波士顿学院。7胜2负的开局创下哈佛大学男篮25年最佳战绩。一个身高仅有1。91米的华裔后卫成为比赛主宰,NCAA赛场上似乎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林书豪征服了美国篮坛。那些曾经对他冷嘲热讽的人也成了他的拥趸者,他终于用成绩赢回尊严。2010年7月22日,林书豪正式与金州勇士签约,踏入了自己和父亲梦想中的殿堂——NBA。虽然在这个篮球殿堂里几经波折,但父亲教给他的人生信条始终支撑着他,终于在本赛季,林书豪迎来了化茧为蝶的最后转变。

刚进大学的林书豪,面对的是“亚洲人打不好篮球”的歧视,更重要的是,他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和许多陌生的人。父亲让儿子先完成学业,乍看之下仿佛在回避问题,但又寓意深长。结果,林书豪一方面让学业与篮球形成互补与激励,同时又融入环境,恰恰印证了中国“以退为进”的哲理。遇到瓶颈时,退一步或跳出来,往往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糟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名人小时候故事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卡耐基在小时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

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而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她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生命。

到了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她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她的热忱如何改善他们的家庭。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时候趣事作文900字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那年大概我小学四五年级,一天,午饭过后,我和东娃相约去对面堰塘游泳,一路的还有隔壁对面的小子王田,因怕外婆他们知道,我们是偷偷去的,估计他们已经去做农活了。

我们来到堰塘旁边的枯井旁(后来经常在这钓鱼),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脱的只剩光溜的屁股,一下扑通的栽进水里,那时我水性并不是很好,只会一招“狗趴式”,但那时我已能在水里躺着了,头顶着太阳,舒舒服服的,感觉当时真是那样的无忧无虑。

不知怎么我外婆知道了,(应该是当时的大人告诉她的)马上跑过来,手里还拿着一根黄金条子,(一种树枝)我们见状,抱起衣服就跑,跑到山上歇了口气,外婆当时见我已离开堰塘便放心的回去,继续做着农活。

我们去山上逗了一会儿,也不敢回去,于是就决定去王田的外婆家住一宿,此时天已经慢慢变暗,我们便加快了脚步,一路上吃着五毛钱的零食,交谈甚欢。

来到了他外婆家,我们略显青涩,便在他外婆家后山的石板上等着,叫他去与她沟通。不一会儿,他过来说他外婆叫我们回去,不让我们在那住,(怕家人找不到,担心),当时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后来我们商量着去李家镇。

因为农村的晚上没有路灯,我们只有依靠着月光前行,那时候我们的胆儿,还是挺肥的,一路上,我们走在蜿蜒的小路,旁边便是小溪,不时有蛤蟆与虫的叫声。到了前面的公路边会好走许多,那时的车真的很少,只是偶尔会有摩托从我们身旁略过。

前面有人打着电筒,我们凑上前去,是晚上出来抓黄鳝的,与我们走了一段路,便与他分路了。

半个钟头后,我们到了李家镇,(我当时在李家镇上学,奶奶照顾我和妹妹),因为比起外婆,我更怕我奶奶,所以也没敢回去,我们便在镇上游荡,镇上的灯是很明亮,人也很多,有的跳坝坝舞,有的出来乘凉,而我们三个还是在转悠。

夜漫漫深了,我们也累了,就想找个住的地方,手上也没有钱,我们来到了菜市场,平时经常在这里玩,知道下面可以躺人(仅限于小孩),我们就这样依靠在一起,渐渐睡着了,到了大概凌晨的时候,被熟悉的声音吵醒了,看见我外婆和我奶奶拿个手电筒到处找我们,呼唤着我的名字,当时我害怕极了,知道这次玩大了,怕被惩罚,就叫东娃他们不要出声。就这样她们找了一夜,现在觉得真对不起她们。

第二天在我们返回途中的公路旁,外婆搭着摩托遇到了我们,然而她并没有责怪我,而是担心了一夜。

[小时候趣事作文900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