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闹元宵这篇作文【精品20篇】

快乐的元宵节转眼就到了,大街上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闹元宵这篇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4450

作文

1000

迎元宵日记600字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一家过得快乐乐的。

听妈妈讲,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突然灾难降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会后余地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青龙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这样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几年青龙,庆祝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所以今晚妈妈“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一个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道:“汤圆要出锅了。”我庆幸,还好汤圆没煮破。大家高兴地品尝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七点左右,我们全家一起下楼放焰火。正好碰上我的好朋友刘一凡,我俩一起去放焰火。我拿着一个最大的“金椰子”礼花,用香把礼花点着了,看见一朵朵美丽的“茶花”冲上天空绽放了,我和刘一凡拍手叫好。我又拿了一个超大型的“飞毛腿”,只见那好似流星划过天际,放射出五彩光芒,飞远了。接着又放了手摇花、花篮、降落伞……

最后我们全家津津有味地坐在沙发上看着元宵晚会,其乐融融的。

今天我学会了煮汤圆的常识,感受到了放焰火的快乐。我梦想每天都是元宵节那该多好啊!我期盼着明年的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元宵舞龙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砰!砰!咚咚啪!砰!砰!咚咚啪!……”

传来一阵喧闹声,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引起了我浓郁的兴致,抬起头,眼光飞快地寻找着这声音的来源地。呵!原来不远处的村民活动中心在舞龙呢!我的心感到莫名的激动,迈着好奇的脚步,双腿不停地奔跑着,往热闹的村民活动中心跑去。

这里早已经聚集了许多围观群众,里三层外三层,数不胜数。舞龙早早就已开始,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条庞大而且华丽的大黄舞龙。

龙的“头”先速度极快,在空地上绕了两圈,在一个红台子旁边霎时停住,紧接着伸出有力的右脚,向着红台子用力一蹬,在空中完美地翻了一个跟斗。说时迟,那时快,龙“头”身后的舞龙人们也依次蹬上了红台子,他们的身手都很敏捷,动作干脆利落,站在红台子上,平平稳稳,举在手里的“龙”摆出美妙的身姿。

龙“头”的脚刚在地上站稳时,旁边的围观群众情不自禁地发出响雷般的掌声。那舞龙身上的流苏在微风中徐徐飘动,绿色珍珠和红色碰撞发出的“叮叮”声淹没在人们的欢呼声和身后的民乐中……这掌声和民乐声激励着舞龙人更加卖力地舞着,他们越卖力,掌声和叫喊声更高,这两者相互相成,很是热闹。

过了一会儿,他们累了,休息了几十秒后,立刻又进入了“舞动模式”。奔跑跳跃,旋转摇头……把一条龙舞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就像一条真龙在大家跟前游动,把在场的人都看呆了。

十几分钟过后,舞龙也到了尾声,后面几位民乐演奏者也停止了演奏,鞭炮声也渐渐平息……不过,大家似乎看得还不过瘾,没人愿意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过元宵吃汤圆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终于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元宵节这天,可是要吃汤圆的,以前,我们都是买着吃的,可这一次,我们可是自己包哦!

不要以为包汤圆有多么难,其实很简单。

我们要准备的材料有:最最重要的汤圆粉,还有汤圆馅,一个铁勺子,还有一碗温水。 我先把二分之一的汤圆粉倒进一个干净的盆子里,再把温水一点一点地倒进去和成面之后就可以开始包了!

揪一小块面团,按成饼把陷包进去封着口,剩下的就剩把他团成球了。可是遇到困难了,团球乃是本人的禁区之一,从小就不会团球老是把他团成各种形状。为此我感到苦恼不已。我的妈妈教了我很多办法,我学不会……最后下锅的,有些是形状各异的,不用说那是我包的,我哪说那都是我的,个个晶莹的汤圆 出锅了,我咬上一口,露出了里面的馅,这馅别提有多鲜了。还有外面那层糯米,粘乎乎的糯糯的,两样合起来一起吃,更是鲜上加鲜。那汤圆我一口气吃了五个呢!这汤圆实在太好吃了!

我虽然包得是四不像,但这是我第一次包的饺子,它凝聚了我的心血。嚼着它,这碗“四不像饺子”别提有多好吃了!

今年的元宵节过得真是太有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闹元宵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上元节,每当过元宵节时,人们会猜灯谜、看花灯、吃元宵、还会舞龙,北方还有扭秧歌呢。今天我们也和千家万户一样,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妈妈准备了很多的美味佳肴,最后还端出了热气腾腾的元宵,真是好吃极了。吃完了团圆饭,我们一家人踏上了看花灯的路程。

不久我们到达了牛岗山,也就是看花灯的地方,这里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连走路都前脚尖挨着后脚跟,不过这里的花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有体现着非遗文化的地术拳、香店拳、新店腰鼓等组成的灯组,还有体现好兆头的财神爷、小金狗……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小金狗,小金狗有两只金光闪闪的小耳朵,它的嘴巴张着,伸出那红红的舌头,仿佛在对我们说:“祝你们新年快乐,每天都要‘旺旺旺’!”它还有四只强壮的腿,好像可以一跃千里,身后还有一条短短的尾巴。另外,小金狗身旁还有两只小狗,其中一只呈现棕红色,好像在看着周围的人们,还有一只小狗手捧金元宝,笑嘻嘻地看着大家,也仿佛在说:“元宵节快乐!”

我们边看花灯,外公边说:“余悦,猜个灯谜好吗?”我笑着点点头说:“好啊,好啊!”外公问:“今天看月亮要几块钱呀?”我轻松的说:“不用钱呗!”外公笑着说:“不对,是16元,因为十五的月亮十六‘元’!”听到谜底后全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接着我们又参观了许许多多五彩缤纷的花灯,像迎春花、茉莉花、荷花等等,它们形态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值得观赏!

今天,我度过了一个快乐、团圆的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生元宵日记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我一直期待着这一天,今天终于盼来了元宵节。

元宵夜,我们一家吃完团圆饭,就去公园看烟花。公园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家都赶着去看烟花。

“轰隆隆”的一声,烟花升上天空放出五颜六色的光,把天空变得如此美丽。又一个烟花在天空中炸开了,散放出许许多多耀眼的小礼花。小礼花噼噼啪啪的响声连成一片。大家都高声欢呼。

天空开放的礼花有的像一个个五彩缤纷的彩球,有的像一颗颗耀眼的流星。礼花把天空打扮的光彩夺目。

我们在欢乐中度过了这个美丽的元宵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元宵节吃元宵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元宵节,可是这一天为什么要吃元宵呢?妈妈告诉我:“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在我国已经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就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其生意人还美名其曰‘元宝’。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则叫汤圆。”哦,原来是这样啊!

开始吃元宵喽!我急忙拿碗让妈妈给我盛上几个元宵,而装在碗里的元宵就像一群亲兄弟紧紧抱在一起,我拿起筷子想夹起一个,他们手拉着手谁也不肯分开。“咦”元宵汤都变浑浊粘稠了,我咬了一口,啊,好烫!妈妈说:“慢点,一点儿一点儿咬才行,要不然嘴上会烫出泡的!”过了一会儿,我问妈妈,现在可以吃了吗?没等妈妈回答,我已经迫不及待吃起来了!嗯!真好吃,软软的,粘粘的。“妈妈,元宵皮怎么这么厚啊?我问。妈妈说:“元宵皮厚,汤圆皮薄,因为汤圆是包的,元宵是干糯米粉摇成的,所以熟了后显得更厚。”

“吃到馅儿了!原来它在和我捉迷藏呢!”

哈哈——因为元宵,我从此爱上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元宵赏灯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今晚,是个可喜可贺的夜晚,因为今晚是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个让我们高兴的日子,是一个让我们兴奋的日子,是一个让我们期待不已的日子。

我们欢聚在一堂,逗别人笑,说别人的往事吃着奶奶搞得香香喷的汤圆,这个元宵节显得更浓情,更温馨。

我们一吃完汤圆,外面就传来轰轰地声音,紧接着飞下来无数像流星一样的东西。紧接着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地又炸响了。声音震天响!火炮四溅!

想想元宵晚会应该就要开始了,我们三步并作两步地出门,三下五除二地跑到了元宵晚会现场。那里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忽然妈妈神秘失踪了我和邓鑫璐算是瞎猫遇上死耗子,我忽然看见了一个的身影,原来是刘金石(我的同班同学)我问刘金石:你怎么来了?刘金石还了我一句:你能来,我就不能来了。讽刺中带点嘲笑。我可没开玩笑我一本正经地说。告诉你吧,我是来表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述写元宵佳节的初一作文范本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是中国历传统的节日——元宵节。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赏花灯。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20--年的元宵节是我最难忘的。那天晚上,我和爷爷、奶奶以及爸爸、妈妈一起吃完香香甜甜的汤圆以后就到中山公园里欣赏花灯。

我们来到公园,只见公园里灯火辉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对着公园门口是一座由八条龙组成的巨型花灯,灯光闪烁,异常壮观。在七星池里,一个美丽动人的莲花仙子高高地站在鲜艳的莲花上,好像在祝福人们健康长寿!我还看到一个月亮造型的花灯,制作精美,吸引了许多人围在它的周围观赏。一棵高大的树上挂满了蜜蜂、蝴蝶造型的花灯,微风一吹,飞来荡去,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还有许许多多制作精美,造型不同的漂亮花灯,吸引着人们竞相拍照,留下一张张永久的纪念。

多么令人难忘的20--年元宵节,多么幸福的夜晚。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抬头望去,只见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是那么的透亮,我仿佛看到了嫦娥仙子抱着她心爱的玉兔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人间这热闹的元宵之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难忘元宵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339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许多的文化: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还有美味的汤圆,各式各样的活动应有尽有,但我最喜欢的活动还是舞板龙。

虽然元宵节已经过去了,但那场景让我记忆犹新……

元宵之夜,外婆、姨妈、哥哥都来到我们家吃团圆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团圆宴过后,亲朋好友相约来到了村中的广场,那里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四个一群,五个一组,或高谈阔论,或低头浅笑,更多的是举着手机,打开录像,仿佛化身为新闻工作者,等待着发布会的召开。

你听!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刚才还熙熙攘攘的广场瞬间沉寂了下来,耳边敲锣打鼓的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龙来啦!龙来啦!”一声稚嫩而高昂的呼喊划破这夜的寂静,广场上的孩童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手舞足蹈的向人们传递龙来了的信息。咚咚锵!咚咚锵!你看!伴随着锣鼓声从黑暗中浮现出了两盏花灯,随之一个硕大的龙头,不紧不慢,不慌不忙的游了出来。一节又一节的龙身由村里的青壮年一摇一晃的抬着徐徐前进。在看到高大威武的龙头出现的那一刹那,广场上爆发了海啸般的欢呼。原本的寂静都被这盛大的活动所打破,原本的黑暗也因龙的出现而消散。

“爷爷,爷爷,这龙这么长,这里能盘的下吗?”一个裹的像汤圆的小朋友不禁发出了自己的疑问。我忍不住脱口而出“当然能!不信你看!”只见了龙到了广场上,龙头跟着眼前的龙珠上下翻飞,灵活得转了一个又一个弯,上百节闪闪发光的龙身紧跟着盘旋了起来。时而快,时而慢,时而缓,时而急,而摇摆,时而起伏,时而围成圆圈,时而散开。我仿佛看到了一条龙在腾云驾雾,在翻天蹈海,在闲庭漫步。咚咚锵!咚咚咚咚锵!随着锣鼓的节奏加快,舞龙珠的人健步如飞。龙头也不甘落后,紧随其上,速度越来越快,幅度越来越大,人们的欢呼声越来越高!咚咚咚!咚咚!咚!随着最后一个鼓点的落下,舞龙人将板龙架着稍作休息。这时候,我才真正看清楚了这条威武庄严的龙:龙头向四周发出耀眼的光芒,一对金灿灿的龙角也不容忽视。一对电灯泡做成的龙眼炯炯有神,散发出的威武气质,让人心甘情愿地臣服。龙嘴大开,好似正准备吞下一顿元宵佳肴,龙爪高高举起,神气活现。

“嘟——嘟——”伴随着低沉而庄重的长号声响起,这条龙也伴随着号角声在广场上蜿蜒游走。“嘭!”一个烟花冲破了天际,炸出了绚烂的色彩。烟花一个又一个,也把舞龙推向了另一个高潮。龙游到了马路上,一路经过的人家都点起了灯笼,照亮了这难忘之夜。“拉龙筋咯!”平日就爱凑热闹的我必然是欲迎不已,说干就干,撸起袖子就加入了这喜庆的舞龙大队。

只听一声“嘿哟!拉——!”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腾空了,原来是前半截的人杀了我们个猝不及防。不行!这场子一定要找回来!又接着一声“嘿哟!拉——!”是爸爸与叔叔们的号子,我攥紧把手,身子向后倒,跟着口令“拉!”那一刻,仿佛龙神降临我身,浑身都充满了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胶着,最终还是我们后半截的人赢了,大家开始疯狂的往后跑,这速度能与百米冲刺有得拼。几百米的龙一下子全力后冲,它越走越远,逐渐淹没在夜色中。

“嘭——嘭嘭”欢送板龙的烟花响起,熙熙攘攘的人群也如潮水般退去,村庄又回归于它的安宁,这就是我们村的闹元宵。感恩元宵,难忘元宵!热闹,喜庆,却又不失传统美,这传统在中华的文化中必会得到传承,必会熠熠生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元宵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我的家乡桃源,更爱桃源村元宵节的热闹。每逢元宵节的时候,桃源村到处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晚上,是元宵节最热闹的时候。

夜幕降临,孩子们都冲下楼去放炮。有的放冲天炮,有的放蜘蛛炮,有的放飞炮飞炮尖叫着飞向高高的天空,响声震耳欲聋,浓浓的烟中弥漫着大家的快乐心情,但对大家来说,快乐才刚刚开始。

华灯初上,小孩们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最热闹的傅氏宗祠前看花灯。只见道路两旁的电线上挂着红红的灯笼,树上长条形的灯管上下闪烁,像无数从天而降的流星。路边的人行道上,摆摊小贩所形成的长长的庙会,热闹极了!一路走来,那些带着金光闪耀的各种玩具,那些诱人的吆喝声,都吸引着我们忍不住停下脚步。看啊!有的卖灯笼,有的卖荧光棒,还有的卖孔明灯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来来往往,无不陶醉于这美丽的夜景。

月明星稀,天空中也热闹起来了。一个个红通通的孔明灯飘到空中,忽明忽暗的光点组成了精美的图案。天空似乎意犹未尽,又想找点有趣的事儿玩。突然,旁边的天空中绽放出了绚丽多彩的焰火。那烟花时而像仙女撒花,时而像彩蝶飞舞,时而像含苞待放引得人们惊叫起来,纷纷朝那望去。

大饱眼福之后,人们纷纷回到家中。吃着香气扑鼻的元宵圆,看着窗外绚丽多彩的美景,仿佛进入了仙境。

啊!桃源村的元宵之夜,令人回味无穷!我爱我的家乡桃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元宵观灯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父亲、母亲带着哥哥、大姐姐、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花灯。

“哇!好漂亮啊!”大姐姐情不自禁的惊叹了一句。我们首先看到了和谐门,那悠扬舒缓的音乐让大姐姐和妹妹不由自主地跳起舞来。

我喜欢“十二生肖”那组灯,瞧,龙在“嚓!嚓!嚓!”的打小钹,蛮有节奏的!猪用尽全身的力气“咚!咚!咚!”的抡着槌子敲大鼓……锣鼓喧天,笙箫齐鸣,十二生肖音乐会给元宵节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我和大姐姐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最后面是什么,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我和大姐姐异口同声地叫了一声。原来是威震四海的托塔李天王的塔矗立在前面。只见塔内缓慢的旋转着人民币的画面,我想大概是恭喜人们发财吧。实在是太随人愿了!

我们又赶到了父亲、母亲那里,这时他们正兴致勃勃地看着“空城计”呢!只见诸葛亮稳坐城头,不慌不忙地弹着琴,真是一种处变不惊、沉着镇静的大将风范啊!

今晚真是五彩缤纷的花灯连成片,熙熙攘攘的人群汇成海,欢歌笑语形成潮啊!我们一家人也都沉浸在元宵节的欢乐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元宵佳节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身边洋溢着热闹的节日气氛,随处都能听见礼花炮竹声。

夜幕降临了,礼花炮竹声便炸开了元宵之夜看花观灯的景象,迎来了一片繁华的夜景。

突然,老爸跑过来催促着我赶快下楼放烟花。听见这话,我便来了劲,赶快“飞奔”下了楼。只见老爸老妈接二连三地从车库里搬出许多烟花,还不时在车库里察看还有没有剩余的。天,这可是把咱家的“财产”全部都“扛”出来了呀!这时,老爸拿出打火机,小心翼翼地点起了火,还用手在边上为打火机“掩护”着。“点着了!”老爸在远处朝我们大喊着。我与老妈此时都不约而同地仰望着天空。天空不时出现一个大礼花;不时出现红色、黄色、蓝色的流星雨;不时出现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小飞碟;不时又出现了一条条小鱼在天空中自由地遨游、玩耍……这些烟花使我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这些美妙的景色是已经不能再用语言来形容了。

不一会儿,我上了楼,仔细欣赏CCTV元宵晚会的经典节目。这些节目中,小沈阳唱的《大海》令我开怀大笑;刘谦表演的魔术让我为他鼓掌,竖起了大拇指;他们都获得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的一等奖,让我也为他们而高兴与自豪吧!

将近十点时,我爬在窗台上欣赏那又大又圆又亮的月亮。虽然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只是昙花一现,但是我却明白了什么。

夜深了,我久久不愿离开那窗台,因为我想起了已经过世的太奶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正月十五闹元宵

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佳节。关于元宵佳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等是元宵佳节里几项重要的民间习俗。

在元宵佳节这一天,我们学校举行了猜灯谜活动。每班选10名同学参加,共分两轮,我被选中了。走进猜谜现场,已经有好多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这瞅瞅那瞅瞅,嘿,还真让我瞅到了一个自己会的。它的谜面是“两个胖子”(打一个城市名),那不就是“合肥”嘛!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急忙跑到领奖的地方,可他们说这个谜语已经被人猜过了。唉,真是让我白高兴一场。

我继续瞅,不一会儿又看到了一个。这个谜面是“二小二小头上长草”,我仔细想了想,然后一拍脑袋,不就是“蒜”字嘛!我赶紧兴高采烈地跑过去说出谜底,嘿嘿,这回我总算是第一个猜出来的了!

我又四处张望寻找,无意中看到了一个谜面:《聊斋志异》。咦,这是啥意思?也没个提示。我对这道谜语很感兴趣,不觉冥思苦想了很久。哈,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成语——鬼话连篇!这《聊斋志异》岂不就是全篇讲鬼故事的嘛!我过去一试,哈哈,居然又被我答对了!

晚上回到家里,我和老爸、老妈、奶奶一起吃元宵,特别开心!吃完晚饭,我们在客厅里闲坐,等待电视里直播的元宵焰火晚会。八点到了,晚会准时开场。一会儿,放焰火了,“嘣”,一条巨龙呈现在眼前;接着,鲤鱼跳龙门;再来一个,水上跳芭蕾,看,跳得多欢乐……我兴奋地说:“老妈,我也想去放焰火。”老妈说:“去玩吧,别伤着了。”

我和老爸来到后院准备放焰火。老爸点燃了“变色龙”,红、黄、蓝……霎时间天空里五彩缤纷,真美啊!我们小孩子挥舞着烟花棒走来走去,小烟花像无数美丽的萤火虫在一闪一闪地跳舞。接着老爸放了“雨花”,金色的“花雨”从天而落,就像仙女散花一样。“小蜜蜂”也来凑热闹,“嗖”一声高高飞上天……夜幕中,家家户户的焰火好像在比美,一家比一家漂亮,一家比一家稀奇,真有趣!

放完焰火,四周渐渐安静下来,我依然沉浸在元宵佳节的热闹与欢乐之中,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欢度元宵600字话题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来之际,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元宵喜乐会”!在那天,我们欢天喜地地组织了许多活动,玩得可开心了!

“呀,别吹爆了!”女生们大叫道。原来是杨昊搞的鬼,他故意把气球吹得很大,再来吓人。教室内外,全是同学:有的在准备节目,有的在贴灯谜,还有的在吹气球,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呀!我专心致志地装饰着教室,不时能听到同学们清脆的笑声,看到他们蹦跳的身影。过了一会儿,外面传来了一阵吵闹声。

“切,你们班的灯笼没我们的大!”黄楠大叫道。

四班同学立即反驳道:“我们的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呢!你们的哪有我们的漂亮?”······

忙碌了好一阵子,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到了第二节课,铃声刚刚跃入耳中,同学们蜂拥似的围上来猜灯谜。他们一个个紧盯着谜面,有的愁眉苦脸,有的豁然开朗,还有的在和别人讨论着。大家能猜出谜底都绞尽脑汁。我也不甘示弱,冲出人群,来到了六年级八班门前。“青皮包白肉,像个大枕头,莫听名字冷,热天菜场有。(打一植物)”这是什么呢?我看了一遍又一遍,“青皮包白肉”会不会是萝卜呢?

不对啊,“莫听名字冷”这句证明不是萝卜,那是什么植物呢?听起来“冷”的字:凉、冰、雪······都不对!我抓耳挠腮了半天,也没有一点头绪。忽然,我的直觉告诉我是冬瓜,因为“热天菜场有”,冬瓜皮是青的,肉是白的,的确像个大枕头,名字听起来是“冷”,而且正好在夏天可以吃!“一定是冬瓜!”我高兴大叫。于是兴高采烈地去兑换奖品,果然不出我所料,谜底就是冬瓜!我一蹦三尺高,心里像吃了蜜一甜样。我蹦跳着欢呼着回到了教室。

这次元宵节,我们玩得真开心,直到现在,只要一想起锖灯谜,我的心就久久不能平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欢度元宵600字话题

全文共 1046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闹元宵”,每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元宵佳节,又叫“灯节”和“上元节”,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的另一个已有2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

传统元宵佳节起源于西汉王朝。相传汉惠帝死后飞扬跋扈的吕后篡权,任用了大量吕氏亲信,宦官当权。吕后死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在老忠臣协助下登基,博采众议,在正月十五这天,一举扫除了诸吕残余势力。因古代“夜”与“宵”同义。正月又叫“元月”,为了纪念正月十五这一天,汉文帝就将此日定为“传统元宵佳节”。从此,经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为显示大唐兴盛,国泰民安,逐沿用旧俗,每到“传统元宵佳节”这天,张灯结彩,欢庆狂欢,“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使这一节日更加兴盛。

节日期间,灯月交辉,游人如织,正如唐代诗人张说所描绘的:“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李商隐的诗曰:“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描绘了当时观灯时车水马龙的宏大场面。流传到宋代,在元宵之夜悬灯欢乐的范围更加盛况空前,花灯的装饰造型也更精美,灯节带给人们更多欢乐,更多光明。诗人苏东坡有诗云:“灯光家之有,笙歌处之楼”;大词人辛弃疾也曾有著名词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些诗词描绘了当时元宵佳节满城花灯齐放,通宵达旦,歌舞笙乐的壮观场面。到了清代,据《京都风俗志》记载:清代太平年间每年传统元宵佳节都是:“通街委巷,灯光星布珠悬,皎如白昼”,“王孙贵客、士女儿童,倾城出游,谓之逛灯”,由此可见传统元宵佳节观灯的热闹场面。

到近代,这一习俗代代流传,至今仍经久不衰。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和屋内悬挂彩灯、大红灯笼,全家团圆,围坐一起,观花赏灯吃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丰收和睦”,同时这一天还标志着是春节欢乐的最后一幕,热热闹闹过完了“传统元宵佳节”,才算是真正过完了春节。

宋代诗人欧阳修诗曰:“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明在这灯好月明人团圆的喜庆佳节里,亲朋好友相约团聚,早已是民间庆春节的重要习俗。如果在团聚时捧去一把鲜花,携带上一个花篮,让美丽娇艳的鲜花送来一个吉祥幸福的欢乐好运,会给朋友相聚增添无比欢乐的心情,这时应该选用寓意团团美美、如意祥瑞的花材,如火红的火鹤花、满枝悬挂形似红爆竹的炮仗花、鲜艳的孔雀草、象征明媚春天光明的银芽柳、闪烁洁白繁星的满天星等,都会展现出一片祥和安乐的氛围,为亲朋好友送去一年吉祥幸福的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元宵见闻作文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元宵节,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错飞到人间的一个小村庄里,那村里的人以为是一只坏鸟,就把他杀死了。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让天兵去把那村庄给烧了。仙女听到了玉皇大帝的话,就让一个神仙变成老奶奶到村里报信。神仙到人间跟村里的人说,在村里村外点上篝火,才能免去灾难。他们按照神仙说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还没有放火,他们就放起火来了,自己烧自己。玉皇大帝乐得哈哈大笑。这个小村庄真的免去了大难。这个事情流传开来,就有元宵节了。

这就是传说,不是真的,真的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印度人信佛,他们成佛的人,把他们烧成骨灰,扒一扒,有一个像珍珠一样的东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这事后来流传到中国的汉朝,民间也有了佛教的活动。舍利子的事情被汉朝的皇帝知道了,他们也在皇宫,张灯结彩,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着很好玩,也跟着玩,张灯结彩,但是没有舍利子,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放篝火的玩法。就演变成后来的元宵节。

唐朝的元宵节是最热闹的,他们有宝马香车,灯楼高50米,有50000盏灯,灯楼里有20个房间,过三天,人们都到街上玩。宋朝是过五天,他们过的也很热闹,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过十天,从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们一起吃元宵,猜灯谜,闹花灯,耍龙,狮,放烟花,踩高跷,扭秧歌。。对了,张灯结彩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活动,而扭秧歌是后来的风俗。有各种各样的玩法。

南方的风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别人家偷,别人看见也没事,但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滚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滚,我的头都滚晕了。打花脸也很有意思,你给我打,我给你打,打来打去非常好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元宵佳节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这是我们家乡的民俗,刚送完一年一度的春节又迎来了祖国传统的元宵节。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这一天是一个阳光明媚,晴空万里的一天。

清晨。妈妈揉起了面粉,开始做汤圆啦!妈妈让我找来一块干净的木板将手洗干净把面粉推到了上面加上水,用手揉起了面粉,只见妈妈很熟练的把面粉揉来揉去,翻来覆去,把面粉完全掌握在了手中,我看呆了,也要揉一揉,便洗干净了手。也揉了起面粉。面粉在我手中,像是一只妖精专欺负小孩一样,我想面粉不粘手,我占了点干面粉,起初干面粉压制了面团,可一会儿面团又粘上了我的手,最后弄得我一身面粉。

我气极啦,搬来了救兵:请妈妈帮我,果然这淘气的面粉的鬼点子被妈妈摸得一清二楚,在妈妈的手下他乖乖降伏啦。

现在是包馅的时候啦,我们家不知该包什么,我们商量这次吃一次特别的,大家答应啦,只要是平常吃的,我们都包了我爱吃的酸豆角,于是我包了很多酸豆角的元宵。

馅包好啦,我们放在锅里煮了一会儿,刚坐下片刻就闻到汤圆的香气了,妈妈用盘子盛了一盘子,放在桌中间,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开始品尝自己的手艺了,爸爸夹了一个,“看看今年运气怎么样”,说完便有一个,呀!怎么是酸豆角馅的,爸爸惊讶的说,看吧,运气差,看我的妈妈又夹了一个,不料也是酸豆角的,这一下,弄得桌上哈哈大笑,妈妈问,这是怎么?为什么有这么多酸豆角馅的汤圆,谁包的这么多这种馅,话音刚落,一家人的脸转向的我,像审犯人一样对我说是 是不是你包的?

虽然我们家自己包的汤圆比不上别人家的,但却吃的津津有味,因为这是用汗水换来的食物,大家吃到了真正的元宵。元宵真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元宵看灯展初中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在这一天里,我们打算去看龙灯,因此,我早早的吃好了午饭,到了暨阳街道。到了那儿,我发现警察叔叔们早早地站在了路中央,拦下了一切机动车辆,为人民的安全做好了保障。

龙灯还没开始,可大街上早就站满了观众,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我和爸爸马上选好了看龙灯的位置。忽然,远方飘来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原来是马上开始舞龙灯了。只见领头的是一直凶猛巨大的老虎,它有着两道又尖又长的胡须,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一张一合,头顶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王”字。

跟在老虎后面的是两条布龙。他们一黄一绿,银色的龙鳞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异常耀眼。两条龙“飞”到了十字路口后,竟在人海中飞快的翻滚起来,远远望去,两条翻滚在人海中的巨龙好像正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游泳一样,让人看了以后赞不绝口,浮想联翩。

之后出现的是一条板凳龙。它的样子可和刚才的两条巨龙截然不同:板凳龙的头非常大,荧光闪闪的眼睛到了晚上仿佛会发光似的,胡子长的像庐山上飞流直下的瀑布一样。板凳龙的身体是由一节节长长的板凳组成的,因此,走过时便会发出“吱吱”的声音,仿佛是一曲悦耳的交响乐,飞入人们的耳朵中。板凳的上方还有许多的工艺品,让人眼花缭乱:有的是一个个五彩缤纷的花篮,上面的花漂亮的美不胜收;有的是十二生肖中的动物,不知道这些动物是出自谁家之手,进那样栩栩如生,美丽动人;还有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取西经的画面,看着这些艺术品,然人感到非常妙不可言。

一眨眼,龙灯很快结束了,可周围的观众好像留恋着什么似的,迟迟不肯离去。今年的龙灯太精彩了,我明年一定还要来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吃元宵的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元宵就是团团圆圆的意思。

该到吃晚饭的时候了,我们一家人围在桌子旁边,不一会儿,爸爸端上了热乎乎、圆胖胖的一碗碗元宵,我们开始吃了,吃元宵不能太着急了,因为刚煮熟的元宵太烫了,所以我们要慢慢地品尝元宵。

爸爸煮的元宵太好吃了,味道十分香甜,元宵馅有豆沙、黑芝麻、花生等等,元宵非常好吃的,皮软软的、粘粘的、甜香香的,吃完一碗还想再吃一碗,一直吃到肚子胀胀的,吃完了就得出去散散步。这样做是为了好消化,谁叫元宵那么好吃呢!

每次吃元宵,我都会吃得胀胀的,现在的生活水平真的提高了,什么时候想吃元宵都可以吃的上,而且一年比一年的好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元宵4年级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欧阳修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元宵佳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无宵节,也是我们开学的第一天。

早晨,我一起床就匆忙地上学去了,来到学校我就向同学们问好:“祝大家新年快乐,元宵节快乐!”同学们也回道:“是啊,五年级下册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开始了。”上课了,邱老师向同学们讲了这学期的规章制度,还说四年级时的英语老师又回来教我们了,同学们无比高兴。第二节课,Miss张真的来了,同学们欢呼起来,而Miss张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上课时,同学们听得特别认真,特别用心,课堂上没有一个人讲话,安静极了。我感觉一个寒假的时间,让同学们一个个都懂事了,还是同学们对知识非常渴望,我不知道。但我也沉浸在这样的范围,对学习的态度也增加了不少。

下课了,同学们都在聊英语老师的课上得好,其实我觉得是同学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最重要的是守纪律、不讲话,才能学到更多知识,有更多领悟,成绩自然会上升。就像我们班新转来的同学一样,她不调皮,不贪玩上课很认真,同学们很喜欢她。下课后,我跟她玩“千手观音”“蜗牛滚蛋"之类的游戏,还聊一些她原来就读的学校班里的趣事……

下午放学回家,吃了晚饭后,爸爸妈妈带着我去市区看灯会,发现步行街人山人海,川流不息。有各种各样的红霓灯,真让我大开眼见啊!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韶关书城,买了五年级的学习资料,又去了新华书店看了许多的资料和试卷。

今年的元宵节真让我受益匪浅啊,这一天真开心!在这里,我再次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