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呈现探究精彩20篇

在生活中,大自然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有很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从动植物身上发现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呈现探究,仅供大家参考阅读!

浏览

1281

作文

66

探究情节的必要性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设问:有人认为,应该把某某情节删去,你觉得呢?/作者在这里设置某某情节,有何意图?

思路:这一情节能很好的表现人物的某某形象;这个情节为下文描写某某作了铺垫;这个情节(结尾)突出了某某主题。

例:赵恺《军刀》:从全文看,如果不写“我”和“雕塑家”的有关内容,小说的故事也完整。试对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加以探究

参考答案:①“军刀”故事由雕塑家述说,且点明“家父所言”,增加故事的真实性;②小说以我和雕塑家的对话引出军刀的故事,建立起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深化主题;③“我”与雕塑家喝酒谈“刀”的描写是铺垫,突出故事的悲壮或为故事烘托悲壮的气氛;④这样安排既是后人对抗日军人的纪念,对这段壮烈历史的价值认定,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扬,如果不写艺术感染力会大受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探究原因法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例,如为了证明“人要立志”这一论点,举了这样一个事例:据说,牛顿小时候并不聪明,有一次,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猫和狗出入方便些,他却打了两个洞,说是因为有两只小动物。尽管如此,牛顿在立志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因刻苦钻研取得了累累硕果。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牛顿就是因为在这“使不完的劲”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例如,五十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民当局写信,声称:“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了。任何时候,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材料句)为什么他(钱学森)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足以抵得上五个师呢?还不是因为为他的头脑里掌握了太多高深、前沿的现代科学理论和高精尖的现代科学技术?还不是因为这些关于“原子能量”的“知识”足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实力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决定人类命运?(分析句)可见,知识就是力量。(结论句)

当堂训练:在省略号处写上分析的内容。一千个“0”,也比不上一个“1”。(材料句)…… ……(分析句)空谈永远比不上实干,空想永远不如务实。(结论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凤姐事件是公共舆论的终极呈现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个“低开高走”多年的长线网络红人,凤姐的经历堪称神奇,人生轨迹难以复制。其卑微的出身和不认命的一路努力,确实让不少人唏嘘同情。但是,仍有很多人铭记着凤姐在“7·23”温州动车事故时极为不人道的言论,再加上这次事件中的代笔嫌疑,她成了不可宽恕的谴责对象。于是,和去年年底发生的“罗尔事件”一样,朋友圈再次呈现了两极分化,大量文章或“顶”或“倒”,从不同方向聚焦了这个事件。因为观点或认知的差异,俨然形成了两个相互嗤之以鼻乃至对立的阵营。

这显然又是这几年最为常见的公共舆论终极呈现。对待事件主体的态度,成为朋友圈友谊的试纸,合则友存,不合则友尽。从中医、转基因,到韩寒、方舟子,再到罗尔和现在的凤姐,任何一个话题都足以成为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原子弹”,爆发激烈的纷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主动探究调动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方法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老师,要想一切办法使学生愿意主动听你的课,且方法还应该多样多彩,使课堂生动精彩,让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只要将学生们的兴趣抓好,不管老师能不能看到学生,她们都会自觉的学习,而且效率还更高。比如,刘芳老师,当她看不见时,她上课就采用说、学、逗、唱,她几乎变成了相声演员,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她说“眼睛不好,上课就一定要生动,才能把几十双眼睛吸引到我这儿来。”并且,这这想法也得到了证实,她的班级成绩不仅没有因为她眼睛的问题而退步,反而教出了两个语文单科中考状元,在白云三中至今无人超越。这让我受益良多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植物园观鸟小探究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次,我们去植物园,每次快到傍晚的时候,总有一群又一群的鸟儿都飞回了树林深处。而且每次都是这样,我们已经看到有好几种鸟有这种行为了。难道,它们这么火急火燎地赶回大树是要开篝火晚会吗?

为了一探究竟,我们小组请来了黄老师来给我们介绍各种鸟类,顺便请教一下黄老师,为什么鸟儿会有这样的习性呢?

11月19日这一天,我们和黄老师一起来到植物园,一路上,黄老师一边走,一边给我们普及鸟类知识。

我们一出发,就听到了一声声鸟叫,我们凑上了去。它的脸颊是白色的,腹部是灰色的,只有麻雀那么大。我们这下异口同声地说:“大山雀。”黄老师赞赏地点了点头。后来,又听到了不同的叫声,白头鹎、红头长尾山雀、鹊鸲。黄老师一一给我们讲解了起来……

我们专心致志地聆听了好几个小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火红的晚霞席卷了整个天空。我们这才想起来主要目的。突然,一大群乌鸫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往远处的一棵大树。不等我们提出问题,黄老师就给我们讲解道:“这是鸟类的‘归林’现象。因为很多鸟晚上是聚集在一起睡觉的,所以,当夜幕即将降临的时候,这一种类的鸟就会成群飞往它们所居住的大树。鸟类这群飞群聚的现象就叫做‘归林’。”

听了黄老师的讲解,我们茅塞顿开。原来鸟类是这么地聪明,而人类又肆无忌惮地砍伐树木,导致鸟类的栖息地减少,它们不得不去寻找新家。树木都没了,它们只能生活在马路边的灌木丛中,承受着城市的喧嚣。而昆虫没有了天敌,就会大量繁殖,侵蚀树木。伐木工又要砍伐树木,又赶走了更多的鸟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食物链受损,整条食物链上的生物都会受影响——包括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写自己科学探究的小学作文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舞台上一些歌星唱出非常高的海豚音,最高音域是普通歌手的2到3倍,更是我们普通人的4到5倍,让我们的小伙伴惊呆了。

我心中就很疑惑:“他们是怎么唱出海豚音的呀?”我听别人说,海豚音是别人天生唱出来的,全世界能唱出来的都很少。但我想:“海豚音到底能不能后天培训出来呢?”这个问题在我心中发芽、长叶、开花。

这个问题像潜游的鲸鱼一样——时常浮出海面透一透气·····

四年级的一节音乐课上,音乐老师讲高音的发声技巧,提到了海豚音,我很兴奋,忘记了这是课堂上,举起手来直接问老师:“老师,海豚音能够后天培养吗?”音乐老师显然很愤怒,不仅仅是因为我打断了她的话,而有一部分原因是她根本不知道。

她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大声呵斥我:“你懂个屁呀!海豚音不是你研究的东西!你刚才打断了老师的话,这很不礼貌!”这些平时很亲近的文字,经过这样的组合,未免有些刺耳。

再一次提起“海豚音”这个词是六年级。我在刘竞业老师那里上声乐课,这属于单独授课,有问题可以向老师随便提。每次想起海豚音,但又怕老师不知道,让老师难堪,就没有提。

在上个星期的声乐课上,我忍不住问老师:“老师,海豚音是什么?”这次我没有问得很冒昧。刘老师仿佛很高兴别人向他提起这个词,笑着解释:“婴儿的哭声和尖叫声不就是海豚音吗?”我试着尖叫了一声,刘老师在钢琴上弹出了准确的音。

原来海豚音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只要后天努力了,一样能唱出海豚音来!刘老师又说:“只要多练习,控制好音高,人人都能唱出海豚音。”

这个曾经在我心中埋藏多年的“未解之谜”解开了,而且我的观点还是被肯定的。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或许哪天我们就能突然想到马航失联客机跑哪儿去了。我这才领悟了“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未”的精髓!

[关于写自己科学探究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探究丰富深刻意蕴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设问:文章意蕴丰富,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思路: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

例:2010年江苏卷《溜索》: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参考答案:

深刻意蕴:①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②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想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和领队: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炼人。

情感取向:①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②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③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④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试题探究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例1】(2015,营口)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画线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我却偏爱冬季。没有冬的肃杀,或许我们永远感受不出春的温柔妩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冬的真实,或许我们永远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冬,就像一杯浓浓的苦咖啡,虽苦却芳香撩人,让人留恋。

【解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或修辞手法相同。答此题时,要根据句中"冬的肃杀""冬的真实"再举一个与冬有关的特点,如"冬的宁静""冬的单调"等,然后仿照例句内容表述方式来赋予所选词语一定的含义,用"没有……或许我们永远……不……"的句式表达即可。

【答案】示例:没有冬的单调,或许我们永远欣赏不到夏的多姿多彩。

【例2】(2014,吉林)经典古诗文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民族文化基因。学诗文,情飞扬,人灵秀;用诗文,志高洁,品芬芳。请根据你的积累,对出下联。

上联:子 瞻 闲 赏 庭 前 月

下联: 【解析】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承",再分析上联内容。上联写某人干某事,下联也要写某人干某事。上联"子瞻"是苏东坡的"字",整个句子是主谓结构,下联也要选一个古代文人的"字"或"名"、"号"开头,后面的内容要按照上联的结构和内容来仿写。

【答案】示例:(1)茂叔独爱池中莲;(2)青莲豪饮樽中醇;(3)渊明独采篱下菊。

[中考复习句子之仿写、对联、广告、标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创新的策略探究

全文共 3494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人本策略:小学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前提

封闭型的传统作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已经异化为学生攫取语文高分的手段,成了传授写作知识和纯技巧的训练,背离了作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学生习惯于奉命和应付,作文成为教师意图的代言人,假、大、空;缺乏灵性、生气、情感,灵魂被扭曲,创造性被扼杀,造成个性的缺失。其实,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主观见解和感受的直接方式,学生通过作文进行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了解自己的个性情感和心理需要,给自己的成长塑造出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作文教学固然要培养技巧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但最本质的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以改善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为最高目的,以人为本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是表现“真我”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一种训练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想写这是张扬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其次要让学生独立写作,保护学生的主见意识,培养写作独立性。敢写这是张扬学生主体性的基础;第三要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感受悟、有所创新,培养创造性。能写这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

以人为本还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作文教学好象只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学生的水平似乎就能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其实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是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深层因素。为适应考试的需要,人为地拔高要求,揠苗助长式地开发,将极大地损害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特级教师斯霞曾经指导低段学生写话时,不去删改“法国阿姨是个女的”一句,认为这个话出自学生天真幼稚的脑海,是他们认识水平的真实反映,而且闪动着孩子追求“进一步认识”的思维火花。这对今天的作文教学应该有所启发。尊重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应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

二、开放策略:小学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核心

革新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构建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是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核心。

1.开放作文内容和立意

有的学生写命题作文绞尽脑汁,一筹莫展,私下写的日记却灵气飞扬。本来学生的生活是很丰富的,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也有自己的视角,不愁没东西写。但现实给了他们太多的限制,如泛化的政治论调,使得丰富的现实生活进不了作文。写母亲,没有不勤劳的,做好事不是让座就是拾金不昧,以司空见惯的所谓“好人好事”来服务于预设的光明主题,自欺欺人地演绎着这可怕的流行病,于是在高考的作文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许多考生因为“死”了母亲而悲痛欲绝。虚拟的伟大掩饰不了情感的苍白,苍白成了现代学生作文的流行色,更可怕的是导致思维的萎缩,语言的发展也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拆除束缚学生作文的“紧箍”,首先要开放作文内容和立意,让学生敢于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

2.开放作文过程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则是很有限的。先导后作,引导学生明确目标,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是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一开始就给学生定下许许多多的条条框框,学生只能按教师的意图行事,作文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哪里谈得上创新?而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己的写作活动作为教学的主线。其基本模式是“搜集材料—尝试作文—分类指导—协作修改—完善提高”。在这里,摒弃了教师先行指导的条条框框,实施先作后导,放手让学生尝试作文,学生能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写自己所写。然后,教师按照作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训练,对遇到不同困难的学生,给以明确、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这样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写作主体得以确立。

3.开放作文时空

作家陈燕丹曾这样评论上海《萌芽》杂志发起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让我吃惊的是,那些在拾到一分钱的主题上开始写作文的孩子们,一旦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写作,他们还是会迅速地洗尽铅华,表现出一个原生的自己,那些长长的句子,纤细的伤感,那些富有含义的、幽暗的多愁善感的细节,那些欲说还休的情致,甚至是那些与作文训练格格不入的词库,他们在作文的覆盖下还有一个秘密的写作世界。”学生拥有很大的写作潜能,问题是他们受到僵化的思维模式的束缚,不能拥有一颗自由飞翔的心灵,没有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现代生活的一种需要。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能依靠那几次集中的作文教学来提高,要突出实用性,提倡随机作文,化整为零,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开放作文写作空间,让学生时时感到作文就在身边,渗透随时运用作文表达的意识,强化作文的实用意识。像结合学习写观察日记、学习日记等,结合阅读写摘记、读书笔记、读后感等,结合影视观看写内容提要、情节记录、感想体会等都是好形式。

4.开放作文评改

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应该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不仅引导学生参与命题,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且引导学生参与评改。“改”的优先权应属于学生自己。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参与作文评改,教师先可以让学生学会批改方法,让学生能用常用的比较统一的方法进行评改,并能熟悉批改过程。在批改过程中,尽量让批改者能和写作者面对面协作批改,改的人能知道习作者的意图和想法,习作者能明了批改一方的心思。让评改成为下一次作文新的起点新的开始。

三、信息策略:小学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关键

作文涉及到一个人搜集、贮存、加工、处理、检索、利用和传递信息的方方面面,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关键问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于学生自觉寻求各种信息,正确吸收、利用有益于自身成长的信息,从而促进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

其一是拓宽素材积累空间,促使学生建立素材“信息库”,对素材进行分门别类,提高信息的搜集、贮存、加工、处理能力。首先是拓展素材积累的事实空间。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生活经历的机会,对学生间接获得生活经验进行指导,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奠定素材积累的基础。比如,班里经常性地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者素材交流会,同学自行交流自己的近期所得材料和感想,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其次是拓展素材积累的幻想空间。幻想是一种与自我生活愿望相结合,指向美好未来的想象。富于幻想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滋养学生作文成长的这一方沃土。开发好这一土地,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大有可为。第三是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学生许多的素材来源于他们的阅读,加强课外的导读活动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的单一性和见识的狭窄性之不足。

其二是丰富语言积累,加强获取语言信息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语言的积累、转化、创新、运用,实现语言个性化的能力。

四、语感策略:小学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基础

作文教学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语感。语感能力好坏表现在听说读写任何一环之中。语感就是语言操作者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言操作者与语言发生联系时,对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情味等,迅速地、自动化地作出判断的一种能力。语感源于人的感官和心灵对语言的感受,并由这种感受不断积淀而成,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就蕴含其中。学生要突破“语言面具”,语言表达充分个性化的根在于良好语感的形成和发展。当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定格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之上时,培养语感就很自然地进入作文教学改革的视野。

第一,增强阅读体验,培养语感。语言是相当复杂的信息载体,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一种符号。什么概念,用什么符号表示,是约定俗成的,而字、词、句的隐含意义在于使用符号的人和环境所给予它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具体语境中,语言具有特定的潜在意义。语感的培养就必须培养学生对这种潜在意义的感知和理解,没有对这种潜在意义的感知理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语感的形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特别要挖掘语言文字的深层意义(潜义),只有把具体的语言文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才能实现,从而更好地感受这些语言,进而把共同的语言转换成富有自己个性化的语言。

第二,联系生活情境,培养语感。联系生活情境我们更能把握语言的得体与否。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如果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第一信号系统,良好的语感就得不到培养。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语感是不能单靠翻查字典来培养的。

五、评价策略:小学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保证

完善评价机制是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重要保证。

1.成功激励。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作文:探究大自然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在大自然中,有非常多的未解之谜,而我一直都希望自己能知道这些未解之谜背后的秘密。但是,现在的我必须先去了解自己身边的事物。

上个星期六,我和几个小伙伴来到了科技交流馆。在这里,许多原理都以游戏的方式告诉了我们。我和几个小伙伴吧所有游戏都玩了一遍。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拔河比赛……后面,我们还做了知识问卷让我明白了: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们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人类还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人们从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在这次活动中,让我明白到了,了解到了,大自然中所有生物和非生物都是我们的“好老师”。只要你认真观察、探究,就会有所发现!

[作文:探究大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模块三:探究人物写法

全文共 1924 字

+ 加入清单

(2课时)

教学流程

回顾四篇课文中主要人物的优秀品质——出示例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对话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全面交流,进一步指导朗读——摘抄四篇课文中精彩的词句。

板块设计

板块一:归纳方法

1. 出示高尔基和孩子的对话,先自由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小组内分角色读,讨论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填写学习汇报单上相关的条目。

2.分角色读高尔基和秘书的对话,学生评价——你从中听出了什么?思考:怎样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交流得出结论:抓住关键词句,运用温和、亲切的语气,轻柔舒缓的语调,读出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切和爱护。

3. 出示《灰雀》中“列宁自言自语的说……”“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列宁看着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指名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引出描写人物的方法——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填写学习汇报单上相关的内容。

4.

5. 自学:找出《奇怪的大石头》和《我不能失信》中的语言描写,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填写学习汇报单中这两课的关于描写方法的条目,小组交流订正。

6.【设计说明:归纳本单元的写作方法,既能让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内容,领悟表达,而且也为本单元习作教学打下基础。】

板块二:积累语言

1.思考:如果把本单元的描写人物的词句摘抄下来,应该怎样分类?

(预设:摘抄的词句应按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分类。)

2.按照上述分类方法,填写学习汇报单中每课“摘抄词句”条目。

3.小组内交流学习汇报单中摘抄条目。

【设计说明:先分类,再摘抄,既积累了语言,又让学生的懂得了学习思维应该具有条理性。】

板块三:朗读设计

在体会到描写的好处之后,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通过感情朗读,抒发崇敬热爱之情。

1.《我不能失信》

出示:a.“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b.“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说说哪些词语使你感受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重读关键词语,感受宋庆龄的诚实守信。把自己的理解读给同桌听,同桌互评。

指名读,师生评价。

2.自由读《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找出能体现人物品质的语句,把自己的理解读给组内同学听。

【设计说明:此板块的朗读设计与模块一中的设计又有不同。这里注重的是方法的引领,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强调的读法,使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所提高。】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4课时)

教学流程

口语交际(对人物的了解)——习作(学习写人物)——交流学习收获(单元学习总结)

板块设计

板块一:口语交际

1.交流名人形象。

学习本组课文,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讲名人故事。

讲述本单元中的一个名人故事。(可以用上积累的课文中的词句)

互相评价:这些人物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故事讲得生动么?说说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设计说明:讲故事在充分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因为大纲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的程度,并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

板块二:习作设计

1.结合学习汇报单上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说说自己在写作的方法上受到了什么启发?(预设: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来反映人物的心理,体现人物的品质)

2.确定人物特点:从自己的朋友、同学、师长中选择一位,回忆一下曾经发生在他(她)身上的事情,然后选取一件能反映出他(她)的优秀品质的事情。

3.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们可以给予好的建议。

4.全班交流。

5.动笔

根据本单元学习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方法,有意识的运用积累的词句,把想写的人物写出来。

6.自我评价

读一读:看看句子通不通顺。改一改:改正错字和有毛病的句子。想一想: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哪些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品质。

7.相互评价。

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习作班内交流。教师引导评价时注意与整组课文学习的联系。

【设计说明:本组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是它们的主要特点,在习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动作和语言描写,是对本单元学习的内化。】

板块四:交流收获

1.结合学习报告单,说说学习本组课文有什么收获。

2.学习了本组课文,你想读一本什么样的书?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设计这个活动,学生可以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梳理和总结。读书的计划,是语文学习的扩展,也是下边的整本书阅读和语文实践的一个引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探究植物的生长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探究是一种学习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所学内容。高一时,生物老师就给我们上了一个学期的探究课,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为了让我们对生物更加感兴趣,老师决定在班上种几株花生让我们观察,探究植物生长。开始的一段时间,花生籽一点反应都没有。

大家不免沮丧。老师看我们一脸失望,便说:‚这才几天,要知道妈妈们等你们‘破土而出’可要等十个月呢!‛我们从这简单的一句话中体味到了母亲的伟大,也为自己缺乏耐心而羞愧。不久,有一个花盆里冒出了小芽,同学们都兴奋地周上去看,大家都忍不住去摸它。结果一个同学一摸,小芽竟然断了,大家纷纷指责他。老师却阻止我们,说:‚植物芽的成分大多都是水,本就脆弱。就像婴儿一样,需要温柔细心对待。大家都摸了小芽,所以大家都有错,不应泼只指责他一个人。‛ 我们默默低下了头,没有吱声。

过了几个星期,花生们都长大了,开出了淡黄色的小花,同学们更加认真地照顾它们,不让它们受一点伤害。这时,老师却提出要将花盆移到操场上去,我们都无法理解。‚在班上缺乏光照和露水,花生长不大,而且没有蝴蝶授粉,花生也无法长出果实。温室里的花是结小出丰硕的果实的,这个道理不仪你们要懂,你们的父母更应该懂。‛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望着淡黄色的小花,深有所思。

花生被放在操场后,果然生长得更加茁壮,淡黄色的小花凋落了,我们虽然遗憾,却也怀着等待果实的期待。‚可是花落后却没有结出果实,而是长出绿色的小刺,小刺长大了,还不见花生。‚看样子我们还是失败了,种花生这种事不是我们能干的呀!‛有同学感慨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小刺虽不起眼,花生看似没结出果实,但那小刺落进沙土里就是花生。所以不要被表面迷惑,也不要轻易放弃。‛老师眨眨眼睛,告诉了我们真相。

原来是这样!对!我们小学学过一篇课文《落花生》就是这样说的!‛一个同学恍然大悟。后来花生成熟了,老师把花生拔出,根部结满了花生,虽然少,但味道却很好,香甜可口,因为,那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经过一个学期对花生成长的探究,我们不仅了解,植物的生长,也学到了许多与生物学无关的东西。 后来分班了,但我们与高一的同班同学都没有生疏。我们从那一次探究学会了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学会了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学会了体谅父母,学会了自强,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了太多太多,让我们终身受用。在探究植物生长的同叫我们也探究了自己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合作探究展示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接导入

师问:同学们, 这一学期眼看快要结束了, 回想这一学期,我们在作文 训练上花了不少功夫,掌握了不 少写作技巧,今天我们作 文的训练目标就是综合运用这些写作技巧,自由作文 。

教师板书:自由作文

(直接导入,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

二、复习回忆

师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这学期学了哪些写作技巧呀?

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根据学生的回忆,教师再补充,总 结,进行投影。

⒈记叙文要写 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⒉要按一定的顺 序有条理地进行记叙。(如:顺叙,倒叙,插叙等) 二次备课

⒊作文应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⒋合理安排的结构,注意开 头与结尾的设计。

⒌写作中应采用多种表达方式,记 叙中结合 抒情和议论。

(温故知新,为下面写作作准备。)

三、阅读短文(提供一篇短文)。

⒈学生默读,圈 画出重要的信息。

⒉四人一组交流自己圈画的内容。

归纳出自 由作文的一些特点:

一是文体选择自由。学生要 采用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

二是选材极为广泛。尽可能广泛地占有与话题有关的材料。

三是立意多向发散。写作时尽量发表自己富有个性的见解。

(此环节中在学生自学短文、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他们进行总结,为的是既能让学生对本次的作文要求有初步的了解,又能培养他们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

教师在此基础上应强调“自由作文”的一些注意点:

一是文体自由,并不等于各种文体的杂糅,结果有的同学将作文写成“四不像”作文。

二是选材自由,有些同学在写作中可能会详略不当,作文成了材料的“仓库”。

三 是立意多向发散,并不意味着一篇有多个中心。任何一篇都应该立意明 确,中心集中。

(老师的这种提醒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很多同学对“自由”的理解是片面与肤浅的,他们往往将“自由”等同于“ 非限制”,其实“自由作文”也是有“限制”的。这样 的提醒无疑是澄清了学生思想的误区,使本次作文少走一些弯 路。)

四、自己作文,写作尽量做到“说真话,抒真情” 。比如写人的。

[自由作文的优秀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探究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午,我在墙角发现了一张巧夺天工的蜘蛛网,里面趴着一只蜘蛛,它正等待着虫子自投罗网呢。可奇怪的是网中已经有一只死飞虫,可蜘蛛却视而不见,难道蜘蛛还挑食,不喜欢吃这些飞虫?我知道蜘蛛喜欢吃苍蝇,那死苍蝇它吃不吃呢?

我左思右想还是想不出答案,脑子都转不动了,像一锅汤。最后,我一咬牙,决定探究一番,我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死一只苍蝇。我得意扬扬,“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我小心翼翼地用苍蝇拍挑着它,走到蜘蛛网前,“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我一挥手,死苍蝇就被我甩到网上,可蜘蛛却一蹦三尺高,像被老虎追着似的如一枚炮弹一般冲到角落里瑟瑟发抖。唉,蜘蛛大人啊,您就配合一下呗,您胆子到底有多小呀,这点风吹草动就吓得魂飞魄散。哦,是不是我使的劲儿太大了,蜘蛛以为是敌人?唉,出师不利,前功尽弃。

我垂头丧气,好不容易才重振旗鼓,打算重新开始。又一只苍蝇光荣牺牲后,我提起精神,“吃一堑,长一智”,这次我轻手轻脚将苍蝇“送”入蜘蛛网后,瞪大双眼,等着看一场好戏,可半天过去了,蜘蛛先生稳坐钓鱼台,依旧一动不动地等着飞虫入网,死苍蝇依旧完好无损地挂在网上。哎,送到身边的美食,它怎么还不吃呢?它是不喜欢吃,还是没发现呢?我又看了好一会儿,蜘蛛还是岿然不动。

这时,一只呆头呆脑的大苍蝇被粘在网上,它不甘心地挣扎着,网子被震得摇摇晃晃,只见这只蜘蛛像饿得半死不活的馋猫一般,扑了上去,用丝绕了几圈就狼吞虎咽起来,它吃得真香呀!可蜘蛛为什么不吃死苍蝇呢?我的好奇心如同生长豆一般,越来越大,这令我打开电脑,仔细查找起来。原来蜘蛛的视力非常弱,捕捉猎物只能靠蛛网的振动,死苍蝇不会动,蜘蛛感受不到振动,就不知道苍蝇在网上,当然就不吃了。

这次科学探究让我茅塞顿开,真是受益匪浅呀!大自然真神秘,各种动物都有各自的本领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生作文:学会探究学习的乐趣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是人不可缺少的东西,不管你在哪,都会学习到一些东西,从书本上,可以拓展眼线,学习到自己不懂的很多知识。从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学校怎么为人处事。从家人那学到关爱,从朋友那学到互帮互助。还有好多好多是我们学到的。

今天我要讲的是学习的乐趣,对于学习这件事,你如果没学进去,就会觉得很难很枯燥,但你一旦只要学进去了,你会感觉浑身被打通了,学完之后都会觉得自己很开心,那种把自己不会的弄懂,就感觉自己又多学了一点知识在脑海中的感觉真的很棒。

临近期末了,我是在前天才有有了真正学进东西,那种读书的感觉,前天的背书和昨天的默默写写还教同座,那种感觉真的很棒。

不管对于正在读书的学生,还是在工作的人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你现在或许会觉得烦躁枯萎,但我相信,只要你用自己的办法真正的学进去了,你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其中他带给你的快乐。

学习的乐趣,前提在于你去探究它。让我们好好学习,努力向上吧!

[小学生作文:学会探究学习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蜜蜂冬眠的奥秘探究作文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我刚看完一本《蜜蜂》科技书,书中阐述了低温是促成蜜蜂冬眠的主要原因,我将信将疑,准备做个实验来证实书上说的对不对。

第二天清早,我穿着吊带裙来到菜园,小心翼翼地捕捉了一只蜜蜂。回到家后,我把那只“俘虏”的蜜蜂连同瓶子一起放进了冰箱,看见它在瓶子里拼命地挣扎,只见它一会儿爬上爬下,一会儿又拍打翅膀向上飞,我立刻关上冰箱门。这时,《冬眠》中的一句话又在耳边响起:如果你在7月份把动物放在冰箱里,它也会冬眠。

我十分庆幸:天公作美,今天天气异常炎热,气温条件跟书上说的大同小异。我好奇地将耳朵贴在冰箱上,“嗡嗡、嗡嗡”,开始还能依稀听见蜜蜂的扑翅声,接着又断断续续传来几声。可声音越来越轻,时间间隔也越来越长。大约过了两三分钟,最后什么动静都没了。

我轻轻地打开冰箱,生怕吵醒它。只见瓶中蜜蜂毛茸茸的触角还在一动一动地,但翅膀有点僵硬了。我又等了好几分钟,再将温控器从“3”调到“7”。我坐在凳子上,焦急地等待……难熬的十分钟终于过去了。我迫不急待地打开冰箱门,小心翼翼地触摸蜜蜂的翅膀,并轻轻地捏了几下,蜜蜂还是一动不动,确实“死”了一样。

我从冰箱中取出装了蜜蜂的瓶子,忐忑不安地捧着它来到阳台上,把它放到太阳下暴晒。心想,如果不能复活,就说明:要么蜜蜂已经冻死,要么书上说的不对。

太阳火辣辣的,弄得我汗流浃背,心里却盼着太阳再热一些,气温再高一些,以便让蜜蜂早点苏醒。时间—秒一秒地过去,突然,我发现蜜蜂的触角抖动了一下。“复活了,复活了!”我原来想放弃的念头顿时烟消云散。又过了一会儿,它却不动了,我感到沮丧至极。又过了几分钟,我准备把这只“冻死”的蜜蜂扔掉,这时,奇迹出现了——蜜蜂的腿又开始颤动,接着拍打着翅膀,好像刚刚睡醒。太棒了!一个多么顽强的小生命啊!

我望着苏醒的蜜蜂,我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我成功证实了蜜蜂冬眠奥秘的实验。“低温是促成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的道理在我脑中根深蒂固。从此以后,让我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探究:路漫仍求索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分辨清丝瓜藤与肉豆丝的不同,一个小孩把自己家中种的丝瓜与肉豆茎叶折断了。而父亲认为这种行为可笑,因为他只看到了丝瓜和肉豆的食用价值,而对孩子探究事物的过程与本质视而不见。孩子的探究精神与实践精神,无疑与孩子家长代表的保守精神形成了对比。

探究是勇于质疑,敢于实践的表现。孩子刨根问底,对事物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我们大力提倡的。这是孩子们具备创新意识的前提与基础,他们不会禁锢于先人的理论,他们会亲手去做。牛顿、笛卡儿等科学家们从小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故事,让我们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也让我们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尽管先人的思想滋养了我们,但是我们大胆质疑、勤于动手的意识大多在成长过程中会被削弱。这正是父亲看儿子行为可笑的体现。我们对于事物的逐渐麻木保守成了我们动手去做的极大敌人。父亲的探究精神可能还在,但不仅仅局限于他人所从事的工作或只能应付的事物中。父亲已无对丝与藤探究的兴趣,因为他对此根本不屑一顾。吃的东西,你管它根与茎的关系干甚!甚至他可能对丝瓜与豆丝被损坏感到懊恼。随着所谓生活经验、教育知识的增加,我们的思维一再被模式化、固定化,缺少对细微事物的探究热情。孩子们的思维还尚未被程式化的生活所束缚,他们还能够探究自己所爱所想的事物。

我们都在谈外国教育的优越之处。他们不拘一格、自由探索的精神的确比现如今中国大行其道的应试教育要强一些。我们盛产金牌选手,却难产诺贝尔巨匠。教育对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应试教育当道能反射出如今社会的功利、僵化的思想欲求。但是,时代在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在进步。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虽举步维艰,但也令人欣喜:国家层面开始高度重视实践探索,这可能是我国文化发展的转向标。

因此,我们应当保护孩子们那些还未被僵化和束缚的纯真的心、刨根问底的精神。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国家层面去改变政策,更需要千家万家家长的关爱与引导。当我们的后代再问起我们丝瓜藤与肉豆须的区别时,我们应当带他们去菜地,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分辨两者的不同。这是时代的责任。

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开拓创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全国自然灾害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全文共 2309 字

+ 加入清单

一是全国灾情时空分布不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90%全国县级行政区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从灾种上看,干旱、地震灾害损失明显轻于“十二五”时期均值,台风、低温冷冻和雪灾损失基本持平或略偏轻,但风雹、洪涝和地质灾害损失明显偏重;从时间上看,重大灾害过程主要集中在6-7月,其中7月份暴雨洪涝灾害突发连发,灾情发展迅猛,单月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占全年灾害总损失的近5成,较“十二五”同期均值增长1倍以上;从区域上看,各地区灾情差异较大,西南和西北地区灾情与“十二五”均值相比明显偏轻,其中西南地区大部分灾情指标偏轻50%以上;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灾情与“十二五”时期均值相比明显偏重,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均为最高值。

二是暴雨洪涝灾害南北齐发。全国共出现51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平均降雨量为1951年以来最多(略高于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间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70%以上,长江流域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太湖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海河流域出现1996年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流域性暴雨过程,部分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其中,南方6月30日-7月4日、北方7月18-21日分别出现南北两地最强降雨过程,武汉、南京、合肥、新乡、安阳、石家庄、邯郸、太原等南北方多个城市发生严重内涝,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灾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据统计,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全国9954.9万人次受灾,968人因灾死亡,214人失踪,604.2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284.5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8531.4千公顷,其中绝收1297.3千公顷;房屋倒塌44.1万间,215.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3134.4亿元。总的看,洪涝和地质灾害灾情与“十二五”时期均值相比明显偏重,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均为最高值,河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灾情突出。

三是极端强对流天气频发。全国共发生59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龙卷风等突发性强对流性天气为2010年以来最多。据统计,风雹灾害造成全国2728.1万人次受灾,251人因灾死亡,6人失踪,26.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32.5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2908千公顷,其中绝收268.8千公顷;倒塌房屋3.5万间,67.8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463.9亿元。总的看,风雹灾害灾情与“十二五”时期均值相比明显偏重,直接经济损失为最高值,倒损房屋数量为次高值。其中,江苏、山西、新疆重大灾害过程灾情突出,特别是6月23日江苏盐城龙卷风冰雹特大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四是台风登陆强度强、影响大。中国大陆地区共有8个台风登陆,较常年(7个)偏多1个,6个登陆强度达到台风级别以上,强度偏强。其中,第1号台风“尼伯特”是1949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首个台风,闽江支流梅溪闽清站发生超历史洪水,造成85人因灾死亡、20人失踪;第14号台风“莫兰蒂”为今年登陆中国大陆地区的最强台风,也是1949年以来登陆闽南的最强台风,造成38人因灾死亡、6人失踪;第21号台风“莎莉嘉”是1971年以来10月份登陆海南岛的最强台风;第22号台风“海马”是1949年以来登陆广东最晚的台风,也是1949年以来10月登陆粤东的最强台风。

据统计,台风灾害造成全国1721.2万人次受灾,174人因灾死亡,24人失踪,260.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2023.5千公顷,其中绝收145.1 千公顷;倒塌房屋3.7万间,18.1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766.4 亿元。总的看,台风灾害灾情与“十二五”时期均值相比略偏轻,但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偏多(仅次于2013年),其中福建省灾情相对突出。

五是地震活动水平总体较弱。中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8次,发生次数低于“十二五”时期均值水平,且主要集中西部地区。其中,1月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5月11日西藏丁青5.5级地震、10月17日青海杂多6.2级地震和12月8日新疆呼图壁6.2级地震影响相对较大,灾区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受损,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据统计,地震灾害造成全国50.9万人受灾,1人因灾死亡,41人因灾住院治疗,30.6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55.6亿元。总的看,地震灾害灾情与“十二五”时期均值相比明显偏轻,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间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为最低值。

六是干旱、低温冷冻和雪灾影响有限。全国出现两次较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均发生在盛夏时段。内蒙古、西北、东北等地相继出现阶段性干旱,灾情明显轻于去年,但局部地区受灾较重。尤其8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1%,东北地区西部及内蒙古东部等地发生较为严重的夏伏旱。据统计,干旱灾害造成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9872.7千公顷,其中绝收1018.3千公顷。

总的看,旱灾灾情与“十二五”时期均值相比明显偏轻,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绝收面积均为次低值,其中,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甘肃4省(自治区)受灾相对较重,农作物受灾面积合计超过全国干旱面积的8成以上。此外,年初中国遭遇多次大范围寒潮和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南方多地出现低温冻雨,广州、南宁等南方城市出现多年以来首次降雪天气;5月中旬,西北大部骤时降温导致农作物损失突出。据统计,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885千公顷,其中绝收172.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78.6亿元。总的看,低温冷冻和雪灾灾情与“十二五”时期均值相比基本持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中语文以情感阅读促写作的方法探究

全文共 2580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学生的作文本,许多学生生拉硬拽,无奈无味文字都会干巴巴的挤在眼前。例如:《洗衣服》许多孩子会写:我吧衣服泡在水盆里,放上水,再放一小勺洗衣粉,等十五分钟后开始洗。先使劲搓衣领,然后又在搓板上用力揉衣服。最后,打来清水把衣服投一遍晾在绳子上。三年纪是这样洗,到了五年级还是这样洗。由此就很让人怀疑他是否真的洗过一件衣服。而好多份几乎千篇一律的文字,则大多来自同一本参考书籍。

每每看到这些令人颇觉乏味的文字,都会是那个无奈与心痛:孩子们为什么会写得这样空洞?为什么写得这样难受呢?难倒只是缺乏细致的观察吗?难倒只是缺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吗?不,不是的。归根结底学生不愿写,写不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心缺少了一种感情,一种对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关爱之情。没有了这种情感,面对本来丰富多彩的生活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切都变成了过眼云烟,对生活的感应力、认知力降低。其直接结果就是每次作文总是先为;写什么;而苦恼。

纵观历代名家名篇:屈原满腔悲愤做《天问》;陆游忧国忧民写《示儿》;杜甫欣喜若狂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白激情洋溢绘庐山瀑布。鲁迅先生笔锋犀利,无所畏惧,一篇篇恰似战斗檄文的作品至今依然是读者的首选。它们哪一篇不是作者情之所致,心之所致,而文之所致呢?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提高生活认知力,激发出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让一簇簇心灵火花烁烁闪耀是成就学生作品的一大要素。

那么如何培养内在情感,提高生活认知力,激发写作欲望呢?

借用诗人杜甫的两句诗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即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从学生身边信手拈来,开展朋友式的聊天活动,让学生在&ldqu;感知&rdqu;,(即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ldqu;感觉&rdqu;(即对所见所闻进行的浅显的评议)&ldqu;感悟&rdqu;(即透过现象看本质时所发表的比较深刻的见解)这三步曲中不知不觉地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有话会说,让一吐为快方觉舒畅地情感逐渐注满身心。

点评他人感悟,体验作者的创作激情,加强身心体验。

1. 以《穷人》一课为例。

《穷人》一课描绘了桑娜与丈夫不顾家境贫寒,生活艰难,依然抱养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与自家五个孩子一并抚养的故事。学生们认真阅读,并着重体会作者对女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以及对主人公语言的描写,从而明确作者的感悟皆来自于穷人们那些无私,善良的表现。

2. 入文想象,体验作者的创作激情。

在第一步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变成作者走进桑娜的家去看一看,然后谈谈自己的感想,再和渔夫出海打鱼,说说自己的体会。此举意在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桑娜一家生活多么艰难,多么危险,最后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是桑娜,是渔夫,去做一做它们的善举……在想象中,学生们慢慢体会到作者不仅仅是感觉到穷人善良就下笔的,而是在深刻体味到穷人们不顾自身苦难而忘我奉献的伟大精神时迸发出无限创作激情才成就此文的。与此同时,学生们也才会心旌激荡了。

如果说文中作者的创作激情对学生们是一种引领性的培养,那么生活中实践性培养、激发应是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认知能力,调动无限创作情感的必经之路。

点评身边琐碎,触动生活认知,调动写作热情。

生活中,每个人由于成长环境、机遇有所不同,生活色彩也就浓淡不一。但它与人心灵情感的充实与否并不成正比。也就是说,在平凡的生活中,依旧可以拥有一颗充实的心,一份洋溢的情。关键是如何拥有。是主动觅寻,还是被动逐波?当然选前者。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促动学生在生活的海洋中能够主动地游起来,且勇于追潮头,敢于立潮头,乐于领潮头。即能够树立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升华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就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就是学生们的创作激情。

1. 随即点评身边小事,帮助树立正确认识。

一位同学在作文中提到曾经和他人为了好玩而一起爬墙头的事情,最后告诉大家千万要注意安全,别做危险的游戏。经过大家再三思议,觉得只是为了好玩而去爬墙头,不仅危险,而且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违反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还有的说应该学习创造一些有益的游戏,如果真想勇敢一次,不妨请解放军叔叔帮忙,指导……总之,同学们都认为应该做文明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大家的提议下,这位同学除了把爬墙时的危险动作描写更准确外,而且写出了爬墙的一些心理,细节等。如:骑在墙头上,开始还美得高举两手挥舞,忽然往下一看,呀,真高啊!心一下子怦怦跳起来,两手紧紧抓住墙头,腿也一下子夹紧了墙壁,身上热烘烘的……结尾修改后写成:这回不文明的大行动可把我害惨了,同学们可别学我呀!

可见,帮助学生点评身边琐事,自由认知,引导提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悟生活的积极意义,从而激发出学生高昂的写作热情,使作文更好地水到渠成。

2. 固定跟踪,积累看法。

以校园生活为例。学校是学生们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与老师、同学、教室、校园的相处时间可谓长矣。感觉应是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是因为每天相见,是自己身边的人与物,自然就多了一份亲切,说陌生是因为对人与物的喜爱与信任是需要培养的,所以也就多了一份生疏。然而正是这些熟悉的陌生人、陌生物,会成为激发学生跟踪议论的好题材、兴奋点。让学生去寻找那些人或物固有的特点及变化,然后抓住对人或物的外在感知,记录下自己的感觉乃至感悟。按捺不住之时讲给大家听。同学们边听边议,良好的创作情绪由此逐渐酝酿,慢慢生成……

例如要写《可爱的校园》时,发动学生先列举出校园从内到外的新颖、独特风景。大家看到校园的美,心旷神怡中感悟出这是师生辛勤劳动的结果,并且应该好好爱护。还有的同学能够认识到: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努力付出就会有美好的收获,收获是快乐的,更要好好珍惜。有了这些感悟,当学生再提笔时,不再是生搬硬套一份喜爱之情,而是凭着一份激动的心情去夸窗明几净,整齐有序,活泼美丽的校园了。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叶圣陶先生说:识得深切,写出来当然亲切;识得浅薄,写出来不免浅薄。一无所知,硬要写也没法写出。因此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周围事物的价值,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应是引领学生们走入作文大门的重要一步。而且通过帮助学生点评生活,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进行人与人交往教育,社会道德教育,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等等,使作文与育人紧密结合,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探究标题意蕴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设问: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思路:①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②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③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例:2011山东卷《审丑》:“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②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④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对中学生“自主式”创新作文教学的认识和探究

全文共 1936 字

+ 加入清单

一、对中学生自主式”创新作文教学认识

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决定了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精神,新的世纪,竞争激烈,知识爆炸,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是能打破常规,积极发挥主体意识。近几年国家也认识到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提出了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宜于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实在是一个科学的命题,指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可是,我们的教育却违背了“三主论”的精髓:“主体者”的“主动”。教师的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的领导。由于教师过分主动,压抑了“主体者”的主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还沉睡在四周禁闭的“铁屋子”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现实是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写作教学,随意性大,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中,虽有几篇好作文,但总体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学生作文要么人云亦云,缺少自我;要么内容空洞,胡编乱造;要么词汇贫乏,错别字连篇。作文是反映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出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境地依然尴尬。步入这种难看处境的原因是作文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最根本的就是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让学生真正表达自己的思想,发挥自己的见解。因此,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提高中学生“自主式”创新教学应该是当前中学生作文教学的首选突破口。

二、对中学生“自主式”创新作文教学的探究

1.探究的内容

“自主式”创新写作教学与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教学中兴趣的培养;课程写作资源的开发;利用网络写作;写作英才的发现和培养等。

2.探究实施策略

本课题以自主探究为作文理念,以学生生活感悟为基点,以课堂作文教学为中心,以课外阅读和练笔为两翼,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放飞学生的心灵世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提出了“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正如叶圣陶所说:“要我手写我心。”因此,应该把握好作为写作主体的不同心理,以及在不同状态下的心理特征。“自主式”创新作文追求学生写作的最好心理状态,尽力寻找学生写作的最佳兴奋点,并努力使学生在有兴趣写作的时候写作,尽可能让他们有自由写作的空间,激活写作才思,发扬他们的写作激情,培养写作兴趣。

(2)实现作文教学的开放

写作是最具开放性的,但传统的作文教学拘泥于书本,往往先传授作文“套路”给学生定规矩,使学生失去“自主性”,开放的作文教学,教师不预设刻板的教学目标,不勾画教学流程的运行轨迹,而是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进多彩的生活空间,积极指导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阅览,开阔视野,不但开放空间,还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创设民主化、立体化的思维场景和和谐的思辨氛围,放开学生手脚,张扬学生个性,拓宽写作空间,写出新意作文。

(3)提创作文的全程指导

“自主式”创新教学作文就要将写作指导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包括写前、写时和写后,写前指导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准备写作的材料和培养构思能力,写中指导主要是指教师在作文过程中指导学生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它能发现学生作文的不足,比写后写前更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另外,提倡教师写下水作文,给学生提供鲜活的经验,提高作文指导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写后指导一般是指批改和讲评,教师认真组织讲评,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并对每篇作文给予热情的鼓励,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4)建立新的作文批改模式

传统的批改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本都是老师批改,二是写作周期长,作文数量不足。作为“自主式”创新作文教学,强调学生作文的主动研究精神,采用多种批改方式。除教师有选择地重点批改外,让学生自批或互批,更多地是让学生把文章发到校园网或中学生网站上,大家一起来评论,提高作文水平。

另外,还应自主开展深入广泛的文学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在阅读中提升文学素养,在阅读中仿写经典文本。创造多元开放的文学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老师、周边环境、生活对话,培养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生活。创建真实的文学活动,成立班级文学兴趣小组,学生自主作文,自编刊物,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学专题活动,参加各种正式的作文比赛,在报刊发表文章,培养文学英才。

[对中学生“自主式”创新作文教学的认识和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