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史有趣故事大全【精品20篇】

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活跃你的思维;那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下面是开学吧小编整理的作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浏览

2034

作文

334

历史名人张骞与丝绸之路的故事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了生机,做为一带一路起点的陕西,面临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这条丝路的开拓者,首推两千年前两度出使西域的张骞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历史典故成语故事6:孟母三迁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zhǎng)氏守节。孟子家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他就学了些丧葬之类的事。孟母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就学了些做买卖和屠宰的东西。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适合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名人蔡伦自杀的故事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想起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知识分子自杀事件,同时也堪称史上最著名的自杀,那就是造纸术的发明人、博主本家里最伟大的人物——蔡伦

说蔡伦最伟大,自然不会有任何异义,因为造纸术位列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之首,另外三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均产生于他身后一千年的宋代。在一部美国人写的《影响世界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中,蔡伦名列第7,在中国人中仅次于孔子(第5),排在他后面还有三个政治人物秦始皇、隋文帝、毛泽东和两个知识分子,老子和孟子分别列第73和第92。

蔡伦大约生于公元63年,湖南郴州人,曾任尚书坊,主持朝廷用的各种器物的制造。公元105年,他用树皮、破布、麻头、鱼网造出纸张,呈送给汉和帝,受到奖励,官封龙亭侯(今陕西羊洋县),后人戏称他“蔡侯纸”。他的发明也因此推广开来。

在蔡伦之前,中国人把字写在竹简上,文人(例如孔子)出行要用车载书,因此才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而西方人则把字写在羊皮纸上,后者稀少而昂贵。蔡伦发明造纸以后,中国才有了写字用的桌子,随后中国(特别是唐朝)的繁荣昌盛恐怕也与此有关。

但蔡伦却是宦官出身,成名以后,卷入宫廷斗争,和帝死后,在掌权的窦太后的授意,参与诬陷年幼汉安帝的祖母。待窦太后驾崩,汉安帝亲政后,要他到廷尉那里去自首。蔡伦为了避免受辱,於是洗浴全身,换上整洁的衣冠,(与苏格拉底一样)服毒自尽(苏是被赐毒药,但他没有进入前文提及的100排行榜,倒是他的弟子柏拉图和弟子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入榜,分列第40和第10位)。

相比诗人屈原的自杀,后者已经尽人皆知,且已经有节日纪念,而蔡伦的自杀不大为人所知,而其影响力却是世界性的。有意思的是,今天的中国有两个蔡伦墓,一个在他的封地陕西,另一个在他的故乡湖南。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发行过纪念蔡伦的邮票。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中国官方对蔡伦发明的造纸工艺严格保密,那么它是如何传到西方的呢?原来在公元751年,在今天哈萨克斯坦中部的江布尔,唐朝军队与阿拉伯人打了一仗,结果输了。在被捕的人中有几个造纸匠人,他们被关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监狱里,受不了严刑拷打,招出了造纸工艺。

之后,阿拉伯人就掌握了造纸技术。至于后来如何传入欧洲,这与阿拉伯帝国的庞大有关。说来也巧,大约都是在12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就如同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这个名称是以讹传讹,对此博主即将出笼的新作《数学与人类文明》有详解)那样,经过阿拉伯人之手,沿逆时针方向绕过地中海(经中东、北非、西班牙)到达欧洲(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廷帝国是阿拉伯人的死对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典故成语故事5:唇亡齿寒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guó)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ú)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出古戏叫《赵氏孤儿》,演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其中就有两个人以生命为代价信守诺言的情节。春秋时候,赵国有个忠臣赵奢,遭到奸臣屠岸贾的诬陷,被杀了。临刑前,赵奢对他的两个门客程婴和杵臼说:“我死后,你们一定想办法保住我的儿子,日后让他为我报仇,除掉屠岸贾这一帮祸国殃民的坏蛋。”两人郑重地答应了。

赵奢被害后,他们两人就历尽千辛万苦去实践自己的诺言。赵奢的妻子是赵王的女儿,带着儿子住在王宫里。他们估计赵奢的妻子不会被害,但赵奢的儿子有可能保不住,就设法把他从宫里偷出来。当时这孩子只有半岁。程婴也有个半岁的儿子,就把他放在程婴家一块养。但是,很快屠岸贾发现孩子不在宫中,就到处搜查,查了个把月,没有查到。这家伙恼羞成怒,一定要斩草除根,命令全国搜查;若查不出来,就把全国三3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孩子全部杀光。

程婴、杵臼看到这种情况,于心不忍,就商量出一个既要保住全国的孩子,又要保全赵氏孤儿的办法,拿程婴的儿子冒充赵氏孤儿,献出去。由谁来献呢?献孩子的要受到正直之士的谴责,保藏孩子的则肯定活不了。最后杵白说:“让我去死吧。我年纪大些,今后抚养的任务很重,时间也长,再说你能文能武,留下来也比我有用些。”于是杵臼把程婴的儿子藏在自己家里,而程婴去“告密”,并带人到杵臼家里去搜,果然搜出个孩子,当着程婴的面就摔死了。

大家想想,虽然是瞒哄了屠岸贾,但眼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摔死,心里有多难受!而且这种难受还不能有任何表现,要装出极力讨好屠岸贾的样子来。当时屠岸贾要赏程婴一笔钱并给他官做。程婴说:“您多赏点钱,我不做官,我出卖了朋友,人家会骂我,不如多拿点钱远远离开京城,找个地方隐居起来。”屠岸贾误认为程婴是跟自己一样的势利之徒,没有多想就同意了,给了一大笔钱。程婴带着钱和赵氏孤儿藏在深山里。一躲19年,不仅把赵氏孤儿培养成人了,而且调教得能文能武。程婴这才告诉这孤儿19年来的事情经过,赵氏孤儿最后终于在程婴的帮助下,报了仇,把屠岸贾一伙全杀了,把赵奢的案子也翻了。程婴和杵臼真可谓“一诺千金”,是古代讲信用的典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史故事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续编故事——有趣的小刺猬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臧家毅二年级

刺猬把西瓜背回了家。它自言自语地说:“实在太好了!终于有西瓜吃了!”于是,小刺猬邀请它的小伙伴到它家来吃西瓜。

伙伴们到齐了,它们是:小熊、小猫、小狗、小象。它们品尝着小刺猬的西瓜,纷纷称赞它摘得西瓜特别好吃。吃完西瓜,它们一起唱啊,跳啊,是那么开心,那么快乐。

天渐渐黑了,小动物们要回家了。它们对小刺猬说:“小刺猬,谢谢谢你,我们过几天还来你家玩儿。”小刺猬也高兴地对小伙伴说“别客气,欢迎你们再来做客!再见了!”于是,小动物们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趣的儿童成语故事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一枕美梦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焦湖庙,庙里有一个玉枕头,枕头上有一个小孔。据说,枕着这个枕头睡觉,可以在梦里经历许多美好的事情。

那个时候,单父县有个名叫杨林的人,以经商为生,生意不怎么好,他一天到晚都愁眉苦脸的,希望能时来运转,突然在哪天就发大财,当大富翁。

这天,杨林带着货物来贩卖,走得满头大汗,肩上挑的担子好像有千斤重,压得他苦不堪言。杨林正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刚好经过焦湖庙,就打算进去歇歇脚。

杨林跪在菩萨跟前祈祷,口里念念有词:“老天爷保佑我时来运转,发家致富,一辈子过幸福快乐的日子!”

庙里的巫人见了杨林的情况,就对他说:“我让你体会一下你想要的生活,你愿意吗?”杨林高兴极了,忙不迭地说:“真的?好哇好哇,我太愿意了!”

于是巫人就取出那个神奇的玉枕给杨林,说道:“你先去睡一会儿吧。” 杨林枕着玉枕躺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他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大户人家,那里亭台楼阁、湖水假山,鸟语花香,屋里更是雍容豪华,一派富贵气象。官高位显的赵太尉热情地将他迎到客厅里,和他谈笑风生,接着,赵太尉又相中了他做女婿,把女儿许配给他。于是,他也做了大官,家财万贯。妻子如花似玉,温柔贤惠,给他生下了6个儿子。这6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事。

杨林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身边又有妻儿相伴,过得快乐极了。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他还是一点都不想回家。

忽然,杨林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在庙里,躺在玉枕上。梦中那美好的一切都无影无踪,只有身边没卖完的货物还在原地,心下不禁十分惆怅。

幸福的生活,不是可以靠虚幻的美梦得来的。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坐享其成,自己扎扎实实地辛勤劳动,才能把愿望变成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孔子为何喜欢颜回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641 字

+ 加入清单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有怨气不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英年早逝,现在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夫子自己最喜欢的,毫无疑问的就是颜回。

孔夫子为什么喜欢颜回?只要看看他是如何称赞颜回的,也就可知一个大概。

在孔夫子的弟子中,颜回大概是家庭比较贫困的一个。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是自得其乐,对此,孔夫子就赞不绝口,连声说”贤哉回也“.就是这样一个出身贫困的孩子,学习却是相当刻苦。孔子说:听我讲述而始终聚精会神不开小差的,大概就只有颜回一个(”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直到颜回去世之后,孔子还说:”死得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前进,从未看到止步。“颜回真可谓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典范了,这样的学生,大概没有一个老师不喜欢的,孔夫子当然不会例外。

孔子从教,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反对死记硬背,此所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第七》)。在这一方面,颜回大概也做得不错。用子贡的话说,叫做”回也闻一以知十“.对于孔夫子的学问,他能够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一以贯之,不仅仅是举一反三了。孔子所谓的学习,其实也不仅是读书。”学而时习之“的”习“,以我之肤浅理解,有实习或践行的意思。

一个”仁“字,在孔子的学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颜回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回请孔子说得具体些,孔子就说了四个”非礼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说:我虽然愚钝,也要践行这些教诲。应该说,颜回确实做得比较到位。在他的同门中,几乎没有一个被孔子誉之为”仁“的,有人问了,孔子也答之以”不知其仁“.颜回却是一个例外,而且评价相当之高。孔子说其他人只是偶尔想到仁德而已,颜回则是长久不违仁德的,算得上是将一个”仁“字”落实到行动中,溶化在血液里“了。

对于孔夫子的学说,颜回佩服得五体投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孔子说:颜回对他没有什么帮助,对他说的话,没有不感到心悦诚服的。这句话是批评还是褒扬颜回,大概谁都能够体会得出来。由此透露一个信息,对于孔子说的,颜回只会洗耳恭听,点头称是。孔夫子大概也感觉到这未必就是好事,所以曾经偷偷观察,发现他私下与别人讨论时,对孔子的话也很能发挥,于是说”回也不愚“.但也仅此而已,对孔子说的话,颜回绝对不会穷根究底,提出质疑,更不会像子路那样敢于表示不悦,甚至与之辩说,即使孔子说的话自相矛盾,也不会表示疑惑。

综上所述,都是孔夫子喜欢颜回的缘由,有的顺理成章,有的不很健康。《论语·子罕篇第九》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便是不随意猜测;毋必便是不主观武断;毋固便是不拘泥固执;毋我便是不自以为是。这”四绝“是有道理的,颜回也做得不错。()在孔夫子的弟子中,以德行著称的只有三人,颜回则排第一(其余两位是闵子骞和冉伯牛),甚至被称之为”复圣“.在孔夫子的眼中,颜回或许是完美无缺的。但以我之见,颜回最大的缺点,就是孔夫子说的”四绝“(尤其是”毋我“这一条)做得太好,”克己复礼“也”克“得太过,因此失去了自我,只能成为一个复制品。颜回去世时的年龄,有说三十一岁的,也有说四十一岁的,他之所以”苗而不秀,秀而不实“,没有留下足以为人称道的业绩,除了英年早逝,这个因素也不可忽略。

根据《孔子世家》记载,老子赠言孔子,其中有两句是”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不知道这一记载是否可靠,也不知道孔子的”四绝“以及孔子喜欢颜回是否与这两句话有关,但我以为,人可以有缺点,却不可以没有自我。这一点,为人之师者尤当引以为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秋战国历史成语故事2:一言九鼎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秦国的军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亲益友远损友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竖刁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他少年时进宫伺候齐桓公,深得齐桓公的宠爱,后来成为乱政祸国的奸臣。

竖刁出身贫寒,入宫后,他想尽办法进内廷做近侍。他由外廷做起,处处谨慎,加之他天资聪颖,渐渐受到桓公的注意,不久就把他调为近侍。在桓公身边,他处处留心观察桓公的生活习性和内心活动,事事投其好,恒公非常满意。天长日久,他就成了桓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了。

竖刁深知桓公有两大嗜好:一是喜食美味、奇味,二是好女色。于是,竖刁就着力从这两方面下手。宫中有一个叫易牙的人,为人奸诈,精于烹调之技,竖刁就设法与其结为朋友。易牙也深羡竖刁显赫之势,两人沆瀣一气。有一天,竖刁向桓公举荐易牙,桓公听说易牙擅长烹调,就随口问易牙:“我对人间的鸟、兽、虫、鱼都吃腻了,只是没吃过人肉,不知人肉味道如何?”这本是桓公一句戏言,易牙便把这件事牢记心里,想着怎么才能给桓公做顿人肉宴,他忽然眼前一亮,用自己儿子不正好吗?几天后的一次午膳上,桓公吃到了一盘嫩如乳羊、鲜美无比的菜。当桓公知道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觉得易牙爱他胜于爱自己的亲骨肉。此后,桓公不仅宠信竖刁,对易牙也恩宠有加了。

宫中有一个叫开方的大夫,也是竖刁的好朋友。为了得到美女,竖刁就和开方计议要把卫懿公的女儿荐给桓公,果然,桓公得到这个美女后非常高兴。竖刁通过这些手段博得了桓公的宠信,在宫中身价日增。

后来,齐桓公病倒在床,三人乘机作乱,易牙更是将宫门堵死,筑起高墙,最后将齐桓公活活饿死。

【成长心语】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交为人坦率、讲究诚信、博闻多识的人为朋友很有益处;交为人善于逢迎谄媚、当面柔顺讨好、以花言巧语取悦于人的人为朋友则有害处。的确,交友不可不慎重,交了德高学博的好朋友,即可得到帮助和提高个人素质;交了品质恶劣的坏朋友,就有可能跟着走上歪路,害人害己。因此,一个人择友一定要在“益”字上下工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续编故事——有趣的小刺猬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臧家慷二年级

刺猬把西瓜背回了家,邀请他的好朋友一起来品尝。

第二天,小刺猬的好朋友们都来了。小刺猬把西瓜切成一片一片的,分给伙伴们吃。小伙伴们吃得正香,小刺猬问:“西瓜甜不甜啊?”朋友们都说甜。小刺猬和朋友们高兴地吃起西瓜来。吃完西瓜,伙伴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大家玩得可开心了。

天黑了,大家都要回家了。小伙伴们依依不舍地对小刺猬说:“小刺猬,谢谢你,让我们品尝到了甜美的西瓜!”小刺猬说:“不用客气,下次,我还会准备更多好的招待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名人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

全文共 1468 字

+ 加入清单

吴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长伯。明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史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力的铁骑部队。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

李自成后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请清兵入关讨李。李自成害怕清兵入关,决定灭吴保关,4月13日,发兵二十馀万由李自成亲率大军,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

22日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多尔衮,引清兵入关,吴三桂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传说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掳劫,吴梅村有诗证: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受清封平西王。不久,他又为清军先锋,追击李自成,镇压陕西、四川等地的反清农民军。清顺治十四年(1657)受平西大将军,会同清军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等地区。

十六年,清廷命他镇守云南,并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被清廷晋封为亲王,兼辖贵州省,形成割据势力。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应,成为拥兵自重的三藩。顺治十七年,朝廷以赋税不足,令吴三桂裁减兵员。吴三桂将绿营及投诚兵从六万人减至二万四千人,汰弱存强,留下的全是精锐之师。清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

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

清政府调重兵全力镇压叛乱,逐渐扭转了战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长沙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退据云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

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一些故事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

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

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游刃有余》中华历史成语故事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著名的厨师叫庖丁。一天,魏惠王来看他宰牛,只见庖丁手起刀落,毫不费力地把牛的骨头和肉分解开来,全身的动作和刀的声响,就像音乐一样有节奏。

魏惠王十分佩服地问道:“你的技术这样高超,是因为刀子磨得很快吧?”

庖丁笑笑说:“一般宰牛人用的刀子,一个月就得换一把,因为他们的刀刃经常碰到骨头。一个宰牛能手可以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只用刀来割肉。可是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解剖了几千头牛了,还像新刀一样锋利。为什么呢?刀刃是非常薄的,而肉和骨头中间有一条缝,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肉就会一块块地落下来。不过,碰到复杂的结构时,我也总是认认真真,一点儿也不敢马虎,动作很慢,下刀很轻,小心翼翼,直到完成全部的工作。”

魏惠王听罢,点点头赞赏地说:“说得好,从你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游刃有余”原本是说刀刃在骨缝之间移动,还绰绰有余,用以形容庖丁技术的高超。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办事很有把握,非常熟练,解决困难轻松利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历史典故故事

全文共 1220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历史传承,每一历史事迹无一不是通过历史故事源远流长,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历史典故故事。

历史典故故事1:甘拜下风的典故

原句为“敢在下风”。《左传·僖公十五年》中记载,春秋时期,晋献公死后,秦穆公将晋公子夷吾送回国做了国君,即晋惠公。晋惠公以前曾答应过秦穆公,要把黄河环曲南面的五座城池送给秦国。

但晋惠公执政后却没有遵守诺言。晋国发生饥荒时,秦穆公曾送粮食给晋国,可后来秦国发生饥荒时,晋惠公却关闭了两国的粮食贸易市场。

秦穆公决定攻打晋国,面对强大的秦军,刚愎自用的晋惠公反而主动下战书。开战之时,本就对这场自取灭亡之战极度不满的晋国大臣们不但袖手旁观,而后又处处解救秦穆公于危难之时,直到秦军俘虏了晋惠公。获胜的秦穆公表示不杀晋侯。

晋国大臣们纷纷叩头下拜说:“贤君脚踏后土,头顶皇天,皇天后土都听到你的话,我们也敢于在下风头证实听到你在上风头的讲话呀。”“敢在下风”日后便演变为“甘拜下风”。

历史典故故事2:覆水难收的典故

《拾遗记》中记载,姜太公隐居时,家境窘困。妻子马氏不愿与他共同生活,任凭姜太公如何挽留却兀自离去。

后来,姜太后在周文王的重用下,联合各路诸侯攻灭商朝,建起了西周王朝,马氏见其登临高位执掌重权,请求重新恢复夫妻关系。

姜太公令人将壶中水全部倒在地下,而后让马氏收起,马氏急忙趴地取水却只能收到星点泥浆,姜太公此时冷冷说道:“你已离我而去就不能复合,好比这倒在地上的水再难收回。”《汉书·朱买臣传》也记载了朱买臣与其妻的类似故事。

历史典故故事3:赴汤蹈火的典故

语出《东汉·晁错传》。刘启继位称作汉景帝后,经常听从“智囊”晁错的意见。晁错主张中央集权,巩固边防,重农粟的政策,并在一篇奏章中具体提出鼓励将士保卫边疆,能打胜仗或坚守不退的就升级,攻破敌人城池或阵地的就奖赏,这样才能使将士们“冒着敌人的利箭和石炮,甘愿奔向滚汤烈火,奋不顾身去拼命”。原句中的“赴汤火”日后渐扩充、演化为“赴汤蹈火”。

历史典故故事4:扶摇直上的典故

《庄子·逍遥游》中引用《齐谐》的记述:“鹏迁往南海时,水花被激起三千里高,它的翅膀拍打着飓风上升到九万里高,它的背如同泰山般大,两翅如同悬挂在天边的云彩,背负青天乘着六月大风飞向南海。”庄子通过这般描述,主要表现无往而不利的精神境界。

历史典故故事5:奉公守法的典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赵国大将赵奢原本是个收税小官,某次他来到平原君赵胜家收取田税,管家仗势欺人,拒付税款,赵奢依照法令杀掉了他。

赵胜闻后怒气冲天,定要其以命偿命,赵奢找上门诚恳地说道:“您是赵国栋梁之材,是受朝廷重用的大官,应该遵守国家法令,以昭示天下百姓,而现在您的管家却倚仗权势公然违反国家法令。

如果百姓都拒不付税,那么天下还会太平吗?国家还会富强吗?到那时候,您还会有现在这样显赫的地位?若是您能奉公守法,百姓定会以此为榜样,那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就会富强,您怎么能轻视呢?”赵胜听后惭愧万分,当场拜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可爱有趣的童话故事:小河里的鳄鱼肚肚

全文共 2154 字

+ 加入清单

童话中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yuwenmi小编整理了相关的童话,快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小河里的鳄鱼肚肚》

小河里老鳄鱼肚肚慢慢地爬上岸,向小树林爬去,身后拖下一片长长的水迹。这时,一个“猎人”过来了,他瞧了瞧远去的鳄鱼,得意地一笑,在有水迹的地面上倒插了一把尖刀,然后悄悄地埋伏在不远处,等候老鳄鱼肚肚。

傍晚,老鳄鱼肚肚慢慢地回来了,他喜欢走老路。因为鳄鱼知识书上有这么一条:走老路安全。老鳄鱼活了这么多年了,一直是这么过来的,没吃过亏。因此,这回他又走老路了。老鳄鱼爬呀爬呀,沉重的身体终于碰到了尖刀,他感觉到了痛苦,用力向前一挣,呀,肚子被锋利的尖刀划开了。老鳄鱼肚肚大叫一声,痛得昏了过去。那个“猎人”见肚肚不动了,慢慢地走过来,推开老鳄鱼,拔出地上的尖刀……就在此时,传来一声大喝:“你敢捕杀国家保护动物,走,到警察局去!”“猎人”抬头一看,愣住了:是警察,后面跟着一个老奶奶。原来老奶奶发现了他的阴谋,赶去报告了警察。

“我,我该死!我该死!”“猎人”不停地求饶。

“走!”警察把他带走了。老奶奶掏出针线,一边唠叨,一边缝老鳄鱼肚肚的伤口。伤口一缝好,老鳄鱼慢慢苏醒了。他见老奶奶在身旁,以为是老奶奶害的他,立即向老奶奶扑去:“你这个坏老太婆,干吗要害我?”“我没害你!”“没有?哼,你手上沾满了血……”

这时,一头大象赶来,伸出长鼻子卷住了老鳄鱼肚肚:“你干什么?老奶奶救了你,你还想吃她?”

“是她救了我?”“是的,刚才我亲眼看见,是她一针一针把你的伤口缝了起来!”大象松开鼻子放下老鳄鱼肚肚。

“啊,我,错怪你了!”老鳄鱼满脸惭愧,向老奶奶求饶,“老奶奶,原谅我吧!”

老奶奶轻轻地抚摸着老鳄鱼肚肚的头:“今后要看清楚好人和坏人……”

老鳄鱼点点头,慢慢地向小河爬去。晚霞如火,映照着老奶奶和大象的身影……

《骄傲的公鸡》

在一座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那些动物在森林里自由的生活。在一天阳光明媚的早晨,一直穿着大红色长袍的公鸡,哼着歌骄傲地走了出来。

它走到了一棵高大茂盛的大树下,抬头望了望,对一只正在给树爷爷捉虫子的啄木鸟说:“啄木鸟姐姐,咱们比一比谁的衣裳好看!”啄木鸟往下看了看,对它说:“对不起,我没有时间跟你比美。”大公鸡摇了摇头,失望地走了。

于是,它又来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河边,对一只正在捉害虫的小青蛙说:“小青蛙,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歌声美。”小青蛙说:“对不起,我正在帮农民捉害虫呢!正忙着呢!”大公鸡又失落的走了。

它走着走着,遇见了大象伯伯,于是说:“大象伯伯,为什么没有人来陪我玩呢?”大象伯伯笑了笑,对大公鸡说:“大公鸡呀,你看,别的小动物们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你看,啄木鸟它为大叔啄虫子,让大叔更加健康快乐,如果夏天来了,我们可以在大树下乘凉。还有青蛙,它为农民们捉害虫,让庄稼长得更好、更快,能让我们吃的饭更加鲜美······看,这些都是它们的劳动成果呀!”“噢,我明白了,我这就去!它兴致勃勃地回到了家。

从那以后,大公鸡再也不骄傲了。每天早上,它唱着美妙的歌声来叫其他小动物们起床,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知错就改的百灵鸟》

在一座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他们相亲相爱,快乐的生活着。但骄傲的百灵鸟昕昕,自己老觉得别人唱歌没有她唱的动听,样子也没有她漂亮,别人都不配和它玩,所以她一个朋友也没有。

有一天昕昕正在逛街,突然下起了大雨,昕昕忘了带雨伞,这下怎么办呢?它连忙跑到一个小亭子里,它可不想被雨淋。可是雨越下越大,这时,乌鸦小宁叼着一把雨伞急匆匆地飞来。昕昕看见了小宁,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拼命的向小宁挥手,示意她停下来,小宁飞到亭子前,问昕昕:“你怎么了,忘记带雨伞了吗?也许我可以帮助你。”突然昕昕心想:你想用这个借口和我说话,做朋友吗?哼!你长得那么丑,声音那么难听,我和你做朋友简直是白日做梦。但是,昕昕为了能早点回家,就勉为其难的和昕昕一起回家。在乌鸦小宁的陪伴下昕昕安全到家了。小宁关心地对百灵鸟昕昕说:“你到家了,我也放心啦,再见。”说完,小乌鸦对百灵鸟挥挥手,飞走了。昕昕心想;丑八怪,终于飞走了。我应该谢谢他吗?算了,它不配,昕昕头也不回的飞走了。

阳光明媚的一天。乌鸦和百灵鸟出来晒太阳。百灵鸟见了乌鸦,皱皱眉对乌鸦说 :“丑八怪,你离我远点,听见没有,我怕你的丑陋传染给我的。”小宁怎么也没想到,百灵鸟会那样对待它,非常伤心,拍拍翅膀飞走了。

一天深夜,大家熟睡的时候,一个巫师悄悄的把百灵鸟昕昕的声音拿走了。从此,昕昕失去了美妙的声音变成了一个哑巴。清晨百灵鸟昕昕飞到树杈上, 准备一展歌喉,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正巧。大雁刚好看见了这一幕,把这件事告诉了森林里的动物们,过了一会儿,乌鸦小宁带着小动物们来帮助百灵鸟。它们齐心协力打败了巫师,夺回了百灵鸟的声音。百灵鸟又恢复了动听的声音,昕昕又感激又羞愧,红着脸低着头对小动物说:“对不起,我以前不该那样对你们。请你们原谅我,我才不配做你们的朋友。”小动物们异口同声道:“我们已经原谅你了,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小伙伴们拉着小宁和昕昕一起跳起舞来,昕昕一展歌喉唱起了动听的歌。

从此,森林里,少了一位骄傲的百灵鸟,多了一位谦虚的百灵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趣的数学故事会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生之友》这本有趣、丰厚的书,它陪伴了我小学阶段中的这五年时光。我要感谢它,它使我视野开阔,它使我思想深邃,它使我受益无穷。

每当看见老师抱着一大叠《小学生之友》,放在讲台上时。我的心中都会涌起愉悦之情。又要发新的《小学生之友》了,这本里面又会有怎样有趣的内容呢?书传到我手上时,我迫不及待地开始看了。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坏了的狼,如饥似渴地读着。

我喜欢《小学生之友》里面的“科学小博士”、“探索无极限”和“神笔小马良”……“科学小博士”里的试验和原理,让我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探索无极限”里的两位相声演员,为我们扮演的故事,蕴含的道理真是让人受益匪浅;“神笔小马良”中教我们的绘画方法及步骤,使我们对美术的兴趣增长。

虽然这些都非常的有趣,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最喜欢的应该还是“数学故事会”。因为它以故事的形式和细致的讲解,让我们加深对数学的兴趣,让我学会了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每一次拿到“小学生之友”时,我首先要做的是,查看目录,翻到“数学故事会”。这一次,我找到了“揭露短斤少两的奸商”这个数学故事:史密斯买了银制首饰,回家称后,发现分量不够,肯定是砝码被做了手脚。他去找店老板评理,要找出九个同样的砝码中的一个是假的,只需称两次,果然,找到了假砝码。问:你知道他是怎么称的吗?

我迷思苦想了半天,既然只能称两次,按照我们普通的方法,一个一个地称当然是不可行的了。那就平均分吧,三个一堆,分成三堆。天平左右各放一堆,如果有高低,假砝码就在高的那一头;如果平衡,假砝码就在未称的那堆里。

分开的有假砝码的一堆的三个砝码,又用刚才的方法来称。天平左右各放一个,同理就能很快找到那个假砝码了。

得出答案后,我就去考一考父母亲,看他们做不做得来。“爸爸、妈妈,我的《小学生之友》上有一道难题。”我把本子递给他们。他们看过题目后,都说这道题确实有点难。想了一会了,都没有想出来。妈妈便问我:“我们都想不出来,那你知道这道题的答案吗?”

“当然知道了。”我神气十足地回答。

“这么厉害,连这道题都答得来,快跟我们讲解一下。”

我自豪地站在前面,和他们解释这道题的答案。“把九个砝码分为个数相同的3堆,天平左右个放一堆……”

“我们家女儿真是越来越聪明了,我们都做不来的题,你竟然给答对了!”妈妈夸奖了我。

我甜甜地笑了。

《小学生之友》这本有趣的书,就是一把金钥匙,为我们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使我们增长了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康有为曾是炒房高手

中国传统文人,通常羞言金钱,以“铜臭味”鄙视之。故不少优秀的文人墨客,都不事生产,不谙经营之道。但也有例外,既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又具备超人的经济头脑,懂得理财。康有为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对房地产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好几次牛刀小试,便获利不菲。其点子之准,下手之稳,就算现在的炒房高手,也自愧不如。

康有为流亡海外多年,其间得到了许多爱国华侨的慷慨资助,这是他得以周游列国的重要经济保障。但他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赚了不少钱,特别是在房地产上屡有斩获。

比如1906年春节期间,他访问墨西哥,受到当地隆重接待。当时墨西哥城正在筹款修筑有轨电车,他敏锐地意识到电车轨道经过的地方,必将成为人气旺盛的商业圈,地价必定随之飙升,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赚钱的机会,便大量购置电车轨道经过之处的地产。没过多少日子,这些地价果然上扬了好几倍,他轻轻松松获得了10多万银元的赢利。

应该说梁启超也是赚钱的好手,早在1898年就以“保皇会”的名义,用入股的方式向海外华侨集资,在上海创办“广智书局”和“新民丛报社”。他凭借自己的知识资源,占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一年收益上万银元。当时康有为因逃避清政府追杀而避居印度吉大岭,经济陷于窘境,他得知后马上汇出1800银元,资助康有为。

有道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康有为在墨西哥的房地产上狠赚了一笔之时,梁启超的“广智书局”却陷入亏损的窘境,康有为得知后马上写信询问梁启超需要多少钱?梁启超回信说:“每年费用3000银元。”康有为立即汇出5000银元:给梁启超本人3000银元,给梁启超在澳门的家属1000银元,给梁启超的兄弟学费1000银元。出手之阔绰,堪与当今那些房地产老板媲美。“康梁”在政治上结为同盟早已美名远扬,在经济上互相施以援手,也传为佳话。

康有为晚年经济状况非常富裕。1913年康有为55岁那年结束流亡生涯回国,广东政府发还了被清朝政府抄没的康氏家产,并加发官产作为对康有为流亡15年的赔偿。资本贵在积累与增长,康有为非常清楚这一点,通过炒房地产来获利,依然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于1914年6月定居上海,租赁上海新闸路16号辛家花园,每月租金120银元,一住8年。这期间他看到上海房地产的升值潜力巨大,便马上变卖了广东的房产,在上海买入地皮。没过多久,上海的地皮飞涨,康有为又大赚了一笔。接着他又投资交通干线附近的房产,同样获利颇丰。

1921年,康有为在愚园路自购地皮10亩,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住宅,取名“游存庐”,十分豪华。晚年时他还在别处修建、购买了3座别墅,分别为杭州西湖的“一天园”、上海杨树浦的“莹园”和青岛的“天游园”。“一天园”占地30余亩,历时4年才建成。“莹园”建成后转让给别人,属于短线投资项目。青岛的“天游园”原来是总督楼,康有为购买后加以改扩建,他的生命最后终结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假秀才招打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假秀才招打,是什么就是什么,像这样假充内行,到处招摇撞骗的人,一遇到动真格的场合,没有不露馅出丑的。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有一户有钱的人家,生了个儿子,从小没读什么书,骨子里粗俗不堪,却偏偏爱装成个文人雅士。

一次,这人要到衙门去递状子,以便追回人家欠他的债务。他心想,如果县官看自己是个知书达理的人,肯定会站在自己这一边,打赢官司就会容易多了。于是他对县官谎称自己是秀才。

县官见他跪在地上,仔仔细细地打量了好久,心中疑云顿生。县宫想:这个人獐头鼠目,形象猥琐,言语也粗俗得很,哪里像个秀才呢?接着又转念一想:人家都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也不能妄下判断。对了,我来考他一考吧,看他是否货真价实。

主意打定,县官便开口问他说:“既然你是秀才,那你且先说说‘桓公杀子纠’这一章应该怎么讲?”这个人哪里知道县官是在考他《论语》里的句子呢,一听这话,大惊失色,浑身吓得直抖,心想:完了,出了人命案子了,老爷怎么偏偏问我呢?难道是怀疑我跟这桩命案有什么牵连吗?于是他磕头如捣蒜,连声大叫道:“青天大老爷,我冤枉啊,小人确实不知道其中的实情啊,老爷明察!”县官听了,又好气又好笑,低声自语道:“果然是个冒牌货,竟敢骗到我的头上来了!”接着就命令手下的衙役把这人按倒在地,重打20大板,直打得他皮开肉绽,哭爹叫娘。

这人一瘸一拐地出了衙门,对他的仆人说:“这位县官太不讲理了,硬说我阿公打死了翁小九,把我打了20大板。”仆人问明是怎么回事后,就对他说:“这是书上的话呀,你姑且答应他,说你略知一二不就应付过去了吗?”这人一听,赶紧拼命摇头说:“哎呀呀,你可别再害我了,我连叫不知情都还被他打了20大板,如果说知道,那岂不是要抓我去偿命吗?”

所以说,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像这样假充内行,到处招摇撞骗的人,一遇到动真格的场合,没有不露馅出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可爱有趣的童话故事精选:喷嚏龙

全文共 3311 字

+ 加入清单

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活跃你的思维;那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喷嚏龙]

把松鼠大夫喷到山那边去了

南瓜村里有一条商业街,街上有很多的商店。开商店的老板们都特别会做生意。比方说,街上来了一头只长头发的狮子,理发店的老板就拉他去理发。接着,帽子店的老板就拉他去买帽子。再接着,化妆品店的老板就拉他去买洗发香波。总之,谁都想让自己的店能做成生意。这一天,街上来了喷嚏龙。

喷嚏龙老是不停地打喷嚏,而且,一打喷嚏,鼻孔里就会冒出呛人的烟来,越冒烟,就越要打喷嚏。

有朋友告诉喷嚏龙:“你这是得了病,快去医院看看吧。”

听说南瓜村里有个小医院,喷嚏龙就去了。“阿嚏!”喷嚏龙在街上打了一个喷嚏,喷出了浓浓的烟。这时候,黑猫先生看见了,立刻就来拉喷嚏龙:“来吧,来吧,到我店里买一只口罩,就不会乱喷烟啦!”

原来黑猫先生是口罩店的老板。

烟囱店的老板来抢生意了,他说:“喷嚏龙呀,戴口罩有什么用?还是到我店里买个烟囱戴在头上吧,又牢固又卫生!”

喷嚏龙说:“我不要口罩,也不要烟囱!阿嚏,阿嚏!”喷嚏龙把两位老板都喷了一个跟头。

喷嚏龙走过一家肉店,被肉店老板花豹先生拉住了:“来来来,请到我这儿工作吧,我付给你高工资!”

“我能干什么呢?”喷嚏龙问。

“哈,你可太有用啦!”花豹先生说:“你可以帮我做腊肉呀。做腊肉是要用烟熏的,你只要每天对着肉打1000个喷嚏,就行啦。”

喷嚏龙说:“可是,我要去看病,想把打喷嚏的病治好。”

花豹先生说:“你还是好好想想吧,想好了,就到我这里来工作吧。”

喷嚏龙走过一家豆腐店,又被老板娘狐狸太太拉住了:“来来来,到我店里工作吧!”

“我能干什么呢?”

“嘿,你当然有用啦!”狐狸太太说,“你只要对着我的风车不停地打喷嚏,风车就会转,风车一转,就会带动豆腐磨子,豆腐就磨出来啦。”

喷嚏龙摇着头,说:“可是,我正要去治好打喷嚏的病呢。”

狐狸太太说:“你还是好好想想吧,想好了,就到我这里来工作吧。”

这时候,松鼠大夫出现在喷嚏龙面前,说:“喷嚏龙,我来给你看病吧。”

松鼠大夫把喷嚏龙带到医院里检查。原来,喷嚏龙的鼻孔里长了一棵草,老是挠得鼻子痒痒,怪不得要打喷嚏了。

松鼠大夫给喷嚏龙动手术,用一把钳子,小心地把鼻孔里的草拔出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喷嚏龙鼻子痒,又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

“阿——嚏!”这个喷嚏太厉害了,一下就把松鼠大夫喷到山的那边去了。

一直过了很久,浑身乌黑,衣服破烂的松鼠大夫才吃力地走回来。他是被喷嚏龙的烟喷黑的,衣服是摔破的。

喷嚏龙一直在等着,他说:“实在对不起,我该付你多少钱?”

松鼠大夫说:“不要钱,治好了你的病,我就很高兴啦!”

喷嚏龙很感动,他掏出了一颗龙珠送给了松鼠大夫。这颗龙珠到了夜里会发出绿色的光,很美。

喷嚏龙不再打喷嚏了。走在街上,肉店的老板和豆腐店的老板娘也不再来拉他了,而且还用眼睛白他。

喷嚏龙想:这条街上的老板们,真怪。

但喷嚏龙很高兴,因为,他的病治好了。

[癞蛤蟆船长]

夏天,癞蛤蟆先生乘轮船去旅游。轮船载着他游览了名山大川。回来后,癞蛤蟆先生特别羡慕在轮船上工作的人。

癞蛤蟆先生对夫人和孩子们说:“在轮船上工作,可神气了!尤其是船长先生,拿着望远镜指挥着轮船航行,真叫帅!”

一个小癞蛤蟆对他说:“爸爸,我们为什么不造一艘自己的轮船呢?有了我们的轮船,您当船长,我们当水手。全家开着轮船到湖心岛去玩!”

“对呀!我怎么没想起来呢?”癞蛤蟆先生说,“孩子们,说干就干!”

于是,癞蛤蟆先生率领着夫人和孩子们造起了轮船。他们砍下湖中的荷叶,把荷叶打造成轮船的船体;锯下湖边的芦苇,用芦苇制成轮船的烟囱和桅杆……

癞蛤蟆一家紧张地工作着,青蛙先生走过来,问癞蛤蟆先生:“大哥,您在干什么呀?”

“造轮船!”癞蛤蝴先主信心十足地说。

“呀!您这是瞎耽误工夫!”青蛙先生鄙视地说,“怪不得有人说您尽‘想吃天鹅——痴心妄想’呢!您想造轮船,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癞蛤蟆先生没有理睬青蛙先生的挖苦,带领着孩子们继续工作。经过他们的不断努力,终于造出来一艘轮船,船体是绿色的。他们把这般轮船命名为“小荷号”。

癞蛤蟆一家登上了“小荷号”轮船。癞蛤蟆先生担任船长,他的夫人当大副,小癞蛤蟆们担当水手。癞蛤蟆邀请在岸边看热闹的青蛙先生:“喂一—青蛙先生,跟我们到湖心岛去玩,好吗?”

“对不起!”青蛙先生说,“我还要命呢!”

癞蛤蟆先生不再理睬青蛙先生,他果断地下命令:“孩子们!启航!”

“小荷号”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前进,它身后的湖水中甩着一条长长的白浪。

轮船中不时传出癞蛤蟆船长的命令:“左满舵——满舵左!”

小癞蛤蟆们一边紧张地工作,一边唱起了欢快的《癞蛤蟆船长之歌》。歌声传出很远,一直传到优美的湖心岛上……

[老精灵和他的老灯盏]

精灵城堡最南边有一片老屋,那是残旧的城区,房屋拥挤,小小的巷道杂乱交织,来来往往的精灵很多。

在城堡之南,最独特的风景应该那座最高的旧楼。在那旧楼顶上,有一盏灯,老精灵坐在灯柄上,默默地看着下面的老屋、巷道和来来去去的精灵们。

那个老精灵呀,是现在精灵城堡中中年纪最大的。他很老很老了,老得头发白了,脸也皱了,腰也弯了,眼神很不好,不太爱说话。老精灵的那盏灯,是他小时候就开始使用,一直到现在。所以老精灵的那灯盏也是很老很老了。它老得乌黑了,不太能飞了,灯火也昏暗不够明亮,甚至有时候没有足够的魔力让灯火亮起来。唉,它也像老精灵那样精神状态有时候会不好。当老精灵坐着坐着打磕睡的时候,老灯盏也会坐着坐着灯火就悄悄地熄灭了。

精灵们不太记得老精灵是什么时候开始带着他的老灯盏出现在旧楼顶上的,也还不太明白他为什么会带着老灯盏坐在楼顶上。没有谁去问他这些为什么这样,所以老精灵也没有去跟谁解释他为什么这样。

老精灵在每个黄昏就会从家里出来,飞上那座老楼顶。它的老灯盏慢慢在他后面跟着。老精灵太老了,飞得很慢。老灯盏也老了,也飞得很慢。当老精灵终于飞到楼顶上后,就累得要坐下来好好地休息。当老灯盏终于飞到楼顶上后,也累得不能马上燃亮灯光。老精灵休息够了,缓过神来以后才飞到老灯盏的灯柄坐下来。老精灵和老灯盏会在这旧楼顶上坐一个晚上,当天色亮起来了,太阳要出来了,老精灵才带着老灯盏慢慢飞回家。

老精灵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在傍晚日落时带着他的老灯盏慢慢地飞到旧楼顶上,默默地坐一晚上,然后在天亮日出之前慢慢地飞落旧楼,回家。

有些精灵以为老精灵太喜欢城堡的夜景,才会带着灯出来欣赏。有些精灵也好奇地飞到旧楼台顶上去和他一起看城景,可是他们看来看去也没能看出什么美好的风景来,眼前是一片破败凌乱的老城屋,很多精灵还到处乱走乱飞。特别是在晚上,昏暗暗的看不太清楚。

精灵们悄悄地议论着,不知老精灵到底为什么会一直坚持着带老灯在楼上看城堡。

后来,有些精灵认为老精灵是孤独了,它的老灯盏也孤独,所以才会在那里坐着消磨时间。他毕竟太老了,身躯将会在生命幻化后也会消散,回归自然。他舍不得把不多的生命睡在家里浪费掉,所以在这里默默地看这个他生活了很久很久的城堡。对于这座城堡,他应该有沉沉的不舍和重重的怀恋。于是,精灵们很同情这个只有老灯盏陪伴的老精灵。

有一些好心的精灵飞去,坐在灯盏上陪他。他的眼神已经不太好了,很难认准谁是谁。不过,他会对每个到来的精灵微笑,并叮嘱一句同样的话:“天暗,路不好走。不过别怕,我的灯给你们照路。”

原来老精灵是担心精灵们晚上看不清路,才带着他的老灯盏整夜整夜地在在这旧楼顶上为大家照路。

在以后的日子里,老精灵还是带着他的老灯盏为大照路。

后来,他不仅仅晚上在,白天也在了。因为他的眼神已经很不好,在白天也看不太清楚东西,所以就把白天也当成黑夜。

老灯盏的能量也跟着老精灵一样衰败,它再也亮不起来了。老精灵却不知道,以为他的灯一直在亮着呢。有时候他偶然看到了阳光,以为是他的灯光。他会对着那错觉的灿烂灯光微笑。他的笑容在阳光中灿烂如花,然后一点点虚幻,消散。老灯盏也悄然地虚幻,消散。

……

从此,旧楼顶上,再也没有老精灵和他的老灯盏了。

在每个精灵的心里却一直都有老精灵和他的老灯盏,而且那盏老灯永远是亮着暖暖的灯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历史故事:和氏璧

全文共 157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秦昭王很想见识见识传说中的和氏璧,于是派人跟赵王说,寡人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请贵国带上和氏璧来换地图。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哲理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自从卞和挖出那块玉后,世界就没消停。没有人亲眼看见过它的踪迹,然而每隔一段时间,它就会打破沉默,把人世间搅得热热闹闹。上次是在楚国吧?令尹昭阳弄丢了和氏璧,冤枉张仪,结果让张仪恨透了楚国。

现在,好消息来了:和氏璧重现人间,辗转到了赵惠文王的手里。这么贵重的宝贝,它的每次露面都是超级新闻。如果有电视,肯定要上《战国新闻联播》。奇怪的是当时没有电视啊,道路交通也不发达,好多小道消息怎么就传播得那么快呢?谁在各国之间传信?难道消息是乘风飞翔吗?

反正不管怎么说,和氏璧重现赵国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秦昭襄王的耳朵。

秦昭王很想见识见识传说中的宝贝(眼红),于是派人跟赵王说,寡人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请贵国带上和氏璧来换地图。

这下赵国朝廷炸锅了。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人说秦王肯定没安好心啊,有人说黄鼠狼给鸡拜年啊,有人说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啊,有人说看看楚怀王的下场吧,千万不能上当啊。但是,你听见了假装没听见,那不是给了秦国攻打赵国的借口吗?

经过七嘴八舌的讨论,赵王更没注意了。这时,有人挺身而出,大声说道:

“我愿意出使秦国!”

宫殿里安静下来。所有的眼睛都投向说话的人。哦,蔺相如!

“我带着和氏璧去秦国,见机行事。如果秦王诚心交换,我会带回十五座城池;如果秦王欺骗赵国,我也保证让和氏璧完整地回到赵国!”

既然没有更好的办法,那就同意吧。蔺相如带着几个随从上路了,带着和氏璧,也带着赵王和整个赵国的忧虑。

大家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蔺相如很快就意识到了。秦王拿着和氏璧,两眼放光,左看右看,怎么也看不够。至于他心里怎么想,只有天知道。

秦王看得差不多了,拿给大臣欣赏。哇!哇!天啊!天啊!宫殿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赞叹声。大臣看完,秦王又让拿给后宫的夫人们欣赏。

这样下去,还有完没完?万一看着看着丢了呢?蔺相如说:“大王,这块璧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完美,还是有瑕疵的!”

啊!瑕疵?刚才怎么没发现呢?秦王和大臣们都很惊讶。

“我告诉大王瑕疵在哪儿吧。”

秦王赶紧让人把玉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哪里是找瑕疵啊。他猛地把和氏璧高举过头顶,瞪圆了眼睛,死死地盯住秦王,完全换了个人似的厉声喊道:

“大王,外臣没有想到,堂堂秦王竟然骗人。前来秦国之前,满朝大臣都说秦是虎狼之国,居心叵测,当年跟楚国会盟,扣押楚王,如果我们派人送玉璧,肯定是有去无回,更别说换城池。当时,只有寡君和外臣以为,秦国毕竟是大国,万万不会干出这种卑鄙无耻的事,秦王说话肯定是一言九鼎。遗憾的是寡君和外臣错了,大王根本没有交换的意思。既然如此,我也没有脸面回国了,这颗头颅和玉璧就撞碎在您的宫殿上吧。”

秦王的脸唰地就红了,心里的秘密都被揭穿了。他结结巴巴地说:“言重了,言重了。刚才寡人一激动,差点儿忘了交换的事。来人啊,拿地图。”

地图拿上来了。秦王指示给蔺相如看,这个……那个……显然是心不在焉,言不由衷。蔺相如当然看出来了,也换上和缓的语气,郑重其事地说:

“和氏璧是天下重宝,交割城池更是国家大事。外臣出发之前,寡君沐浴斋戒了五天,这才将玉璧交付外臣。既然大王诚心交换,那么请大王也沐浴熏香,斋戒五天吧。”

蔺相如说得这么严肃,秦王心里觉得好笑,可是也没理由反驳。最重要的是玉璧还在他手里,不能硬抢,只好安排赵国使者住到宾馆,五天之后正式签合同、办手续。

当天夜里,蔺相如让随从化妆成普通百姓,带上和氏璧,偷偷地溜出咸阳,先回赵国了。这就是“完璧归赵”。

五天后,约定的日期到了,蔺相如说玉璧已经回国了。秦王这才知道中了蔺相如的缓兵之计,气急败坏,恨不得吃了蔺相如。当然,吃了他也没意义,还不如客客气气地送他回国,展示秦王的胸怀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