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民族民风民俗作文(汇集20篇)

浏览

2212

作文

713

藏族的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

藏族的人们的服饰特征主要为肥腰、长袖、大襟等。他们戴的帽子种类很多,有毡帽、皮帽、金丝花帽等。藏族发饰繁多,尤以妇女为最。中青年妇女喜用红绿丝线与头发混编。藏族佩饰主要有耳环、胸饰、腰饰和手饰。多以金、银、铜和珠宝、石器制成。耳饰,均为互环和耳坠。胸饰包括项链、护身盒“卡乌”。腰饰主件是一条丝绸或牛皮腰带,上面悬挂各种主人喜欢的饰品,男子有腰刀、打火镰、鼻烟壶等,妇女有银器、铜牌等。

在藏族的节日中,雪顿节是藏族著名的三个节日之一。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晒佛节”。

更为特别的还是藏族人的舞蹈,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民族历史孕育下的若干节日中,几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为敬奉神灵和欢娱民众、借以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最高潮的先例。后来增加了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成为一种男女交替、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这种劳动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台,成为历史上劳动艺术的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我相信,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来,咱们废话少说,接下来就让我讲一讲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新年吧!

你知道咱们的传统节日新年都要有那些东西呢?嘿嘿,没错,新年咱们要准备:鱼、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买鞭炮、对联和福字。下面,就让我讲讲我这一次过年的经历吧!

早上(当然,不是过年的那天早上),母亲带我出去买鞭炮、对联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摆满了买年货的摊子。我对母亲说:“母亲,咱们先期买鞭炮吧!”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走进了一家买鞭炮的店铺,我相中了几盒小鞭,我对母亲说:“母亲,我要这些。”“没问题。”母亲爽快的说母亲也买了些挂鞭。

买完鞭炮,母亲又带我走进了卖福字合买对联的地方买了一些福字、对联等回到家贴在窗上、门上和墙上。

买完了东西,我们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对联堆在了门上和墙上。

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母亲每年货的经历(以前都在爷爷家玩,没空去),怎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风民俗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在山腰看美丽的风拂过成千上万的绿,在山顶看梦幻的云飘过数以万计的竹,在山脚看纯朴的人走过阡陌纵横的田。这是安吉的山。

立在街头,任车水马龙在眼前出现消失;坐在河滨,凭水波粼粼由这岸拍打铺开;走在老街,听古色古香在窗外轻轻飘散。这是安吉的街。

我生在安吉,安吉进入我的记忆是从老人们那沧桑的口吻。那是一个纯朴的安吉,在美丽的浙江北部恬静的演绎着自己的魅力。被竹子拥抱着升起的太阳,映在一张张如此纯净的脸庞上,永远透着万般的活力。安吉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一种独特的文的气息。居于安吉。感受着文的气息,有时会忘了时间,忘了一种叫做生活的东西。

雨,尤其是细细的缠绵的雨,喜欢在安吉落下,落在竹叶上,若秋露般凝结晶莹剔透,落在灰瓦上,似深秋的雾蒙着面颊,柔的让人心醉。雨在飘散,行人的伞如花般绽放,雨就爱嬉戏,在空隙间穿梭,惹得人不由得拍打衣袖。印象中,落雨的季节里总是有嘀嗒的美妙声响在老屋里回荡,我们年少,总爱用手在种着荷花的水缸里拨弄起涟漪,和雨的一起慢慢晕开。老人们总是唤着我们的乳名,在走廊上蹒跚得追着我们。呼唤声和嘻笑声在这里和褪了漆的古老的记忆一起飘荡。

竹,这是随处可见的,与宣纸上的一样,充满了韵味。与风的舞蹈中,竹那般沙沙声是少不了的,自然的声音,总是那么容易地打动人心。如今的竹乐,时而如细雨绵绵,时而如轻风沙沙,时而又是大雨滂沱……竹,与生活,安吉人完美结合了安逸与恬静,没有任何的冲突,天生的默契,溢在农人的憨厚的笑容中,浮在微笑的双眼中。

茶,站在种满白茶的山坡上,嫩绿的,深绿的,一层层的,采摘的女孩的巧手在茶叶上飞舞,好像一个个身姿妖娆的精灵在茶叶上,舞动着四溢的茶香。悠久的茶文化,在半山腰的古寺里依旧可以找得到。桥下流过的潺潺水声,携着山顶落下的阵阵寒意,和水珠一起在前额的发梢,垂在眼前。踩着长满了青苔的石板,慢慢前行。难得的这个季节的风吹开了望下山去的遮住视线的雾霭,人家正错落有致的落在这万顷竹山中。悠悠的,还有几丝淡淡的炊烟在灰瓦上升腾。安吉的农家如此悠闲。

居于安吉,人似乎变得慢了一拍,生活似乎不再如此紧张。去过北方的人说,那里才是慢节奏的生活。居于安吉,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想起了那种生活。此时的安吉美丽的也有着这文人的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我相信,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来,咱们废话少说,接下来就让我讲一讲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吧!

你知道咱们的传统节日春节都要有那些东西呢?嘿嘿,没错,春节咱们要准备:鱼、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买鞭炮、对联和福字。下面,就让我讲讲我这一次过年的经历吧!

早上(当然,不是过年的那天早上),母亲带我出去买鞭炮、对联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摆满了买年货的摊子。我对母亲说:“母亲,咱们先期买鞭炮吧!”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走进了一家买鞭炮的店铺,我相中了几盒小鞭,我对母亲说:“母亲,我要这些。”“没问题。”母亲爽快的说母亲也买了些挂鞭。

买完鞭炮,母亲又带我走进了卖福字合买对联的地方买了一些福字、对联等回到家贴在窗上、门上和墙上。

买完了东西,我们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对联堆在了门上和墙上。

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母亲每年货的经历(以前都在爷爷家玩,没空去),怎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民风民俗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哈哈!”五(7)班里传出的爽朗的笑声,大家多感到疑惑吧,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那还是从上个星期说起吧。

上个星期,李老师告诉我们下周要开展“多彩的民风民俗”综合性学习活动。听了这个消息,我很快与几名同学结组,起名为“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研究”,我们还做了精心的准备。

接下来,就让我向大家介绍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小组吧!

“节日风俗知多少”小组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其中,由黄子畅、王子骞、刘子豪表演的双簧最为精彩。

首先,他们三位同学相继上场。不一会,表演就进入到了最精彩的片段。蹲在椅子后面的王子骞多次捣乱,让坐在椅子上的黄子畅被烫伤、被炮炸……看到台上精彩的演出,许多同学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演出最终在同学们的一阵阵的笑声中结束了。

说了给我印象最深的小组。接下来,就让我大家介绍介绍我们小组的展示吧!

首先,是由我们组的三位同学分别朗读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简介与风俗习惯。接着,就该我出场了。我的任务是为大家读灯谜,让大家猜一猜。我开始读了,我刚开始读的时候,心里有些紧张,但是由于我的一字不错,我紧张的心终于慢慢的放了下来,我马上就顺利的读完了。我展示后,我们组的其它同学也开始了他们的展示,他们展示的也十分精彩。不一会儿,我们

组的展示就圆满结束了。

观看了每个小组的展示,我们评出了一、二、三等奖,我们组得了二等奖,虽然我们没有拿到一等奖,但我们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多彩的民风民俗”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与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广西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开始。这天,是传统的小年,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此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各色的年画。人们到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此外,大人们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是快乐的时光。

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们牵着大人的手,购买玩具。

正月初二,人们开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贺。这天,是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的。

元宵上市,春节最后一个高潮到,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办喜事,张灯结彩。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还有猜谜踏歌的活动。大街上也许会有舞龙的节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烟花爆竹。这天,人们是要吃元宵的。

过元宵,春节差不多也就结束。天气回转,农民开始春耕,学生准备上学,人们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满族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满族进入辽、沈以前,具有精于骑射的特长。7岁左右的儿童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女子执鞭不亚于男子。满族的服饰,男子剃去周围头发,束辫和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女子在头顶盘髻,佩戴耳环,穿宽大的直统旗袍,足着高底花鞋。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曾有一个时期各地妇女穿旗袍甚为流行。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住房一般有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3面有炕。满族的饮食,过去喜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逢年过节吃饺子,农历除夕必吃手扒肉。满族的具有独特风味的“萨其玛”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爱吃的点心。满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十六、七岁即可订婚,由父母包办。结婚时,新娘要在南炕上坐帐一日,称为“坐福”。满族居民过去忌在西炕或北炕上死人;人死入棺后由窗户抬出;一般行土葬。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时见长辈行“打干”礼,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妇女双手扶膝下蹲。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满族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便坐人和堆放杂物。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据说主是因为狗在满族先人的长期渔猎生活中起到了帮手作用,人们不忍食其肉、用其皮,于是逐渐形成这个习俗。

清代以来的300多年间,满、汉长期杂居共处,关内的满族已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与汉族无差异;居于关外各地的满族人民,只是在满族聚居的偏僻乡村中,仍有一部分满族居民使用满语,保持满族的一些固有习俗。同时,从汉族习俗(包括汉语词汇)中也可找出一些满族民风民俗的成份,但满族群众模仿汉俗,比汉族群众模仿满俗的更多。满族是一个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创造的民族,为发扬祖国文化作出了贡献。

满族的重要节日与汉族差不多,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

满族曾信仰多神教的萨满教,早期分宫廷萨满和民间萨满两种。清代历朝皇帝举行各种祭神祭天典礼,如宫廷萨满设“堂子”祭天,都用满语诵经跳神。直到20世纪40年代,在东北的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和爱珲等地,满族民间仍保有萨满教。民间萨满又分以跳神为职业的萨满和管祭祀的家萨满两种,现已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风民俗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传统的风俗,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中国春节的民风民俗

民俗之一――贴春联。帖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mai春联的小贩。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民俗之二――帖窗花。中国剪纸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也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流传至今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民俗之三――年画。除了在门口贴春联、挂门神,在窗户上贴窗花,欣赏年画也是春节的一件大事。这一张张年画为家家户户增添了几分和谐安详的气息。

民俗之四――压岁钱。说来说去,还是得回到春节孩子们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发压岁钱了。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害人。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也有人在孩子的枕头下面放压岁钱,保护孩子。在明清时代,“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给压岁钱虽好,沿袭了传统,也表现了长辈们对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

这就是中国传统春节的民风民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安徽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我来自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那儿是个特别有古文化的一个县,因为那儿有座古城,叫“徽州古城”,在那儿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文化和智慧,还有我们歙县人的保护古文物的坚持力。

然而,在那儿的民风习俗,更是让人感到亲切,整个中国,每个省、市、镇,甚至是村,虽然都是过年,但每个都有每个的过法,在这儿我就来说说我们安徽是怎样过年的吧!

由于我去老家时,已经是快三十夜了,过了大年十一就回千岛湖了,我懂得大概也就是这段时间我们要干什么,所以只能讲这段时间啦……

这个腊八那天,是了解到的。在腊八那天,许多人都出嫁了,俗话说:“腊七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所以小孩子们追着婚车跑,为的就是得到一包喜糖。

在小年夜那天,家家摆着几张桌子,迎接四面八方来的客人,大家下午娱乐,直到三四点就开始吃晚饭了,当晚,是由小孩来放烟花的。

假如在那儿的乡村里迷了路,需要帮助时,我们可不能这样称呼人家:“喂”、“哎”,必须先喊:“同志”、“朋友”、“老人家”,看见人家抱着孩子,要夸孩子:“胖”、“壮”,可不能说:“肥”、“重”。这是我们那儿的讳忌。

大年初一,是我们那个村里最热闹的一天了,因为家家都起得很早,为的是去看表演,在村里的小广场里,那里聚满了人,愿意演出节目可以自愿上去演,不管差不差,好不好,都是有奖品的。

我懂得就是这些了,希望大家能去安徽玩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彝族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们凉山彝族人民最具特色的火把节的第一天,火把广场要举行隆重的打火把仪式。吃过晚饭,我和远道而来的雨琪姐姐,璇璇妹妹等一大帮亲戚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了火把广场。这里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啊!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篝火旁挤满了跳达体舞的人们,欢乐的气氛让我也不禁加进到了其中,人们不分种族肤色,手拉着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不时还伴随着阵阵欢呼声……

正当我们跳得兴奋的时候,天空传来了“砰”的一声巨响,原来是焰火晚会开始啦!流星一样的焰火带着刺耳的呼啸声冲上了夜空,在深蓝色的夜空中间绽放开了一朵朵金黄色的绣球花,瞬间又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在我们遗憾的时候,一条条“小金蛇”又窜进我们的眼帘。

五彩的焰火给彝族人的火把节增添了无限节日的气氛,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民族理论新编心得体会

全文共 2569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为期三天的“党的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培训班”的学习,使我对我们党的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有了跟会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专家、教授的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解,使我对今后新疆反分裂斗争的形势有了更深刻、更清醒的认识。我们必须认识到,新疆的社会经济目前处于转型时期,各民族之间,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因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以及社会经济体制的不够完善,不可避免地引发一些矛盾,影响到社会稳定,甚至被三股恶势力利用进而影响到国家安全。因此,我认为必须从多角度和多层面构筑反分裂斗争的坚强防线,建立健全各项社会调控机制。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建立打击“三股势力”的法律机制

“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主要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暴力恐怖犯罪,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都带来巨大的威胁和破坏。为了实现对“三股势力”的有效打击,我认为应坚持和继续进行以下工作:首先,司法机关应认真研究和学习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恐怖组织犯罪的定罪原则、罪名认定和处罚规定等,包括对作案成员身份性质的认定标准,情节恶劣、危害程度的认定标准,财产刑的适用标准,加重、减轻或免除刑罚事由的细化规定等,以便在司法实践中熟练操作。第二,要继续坚持“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的方针。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仍将以暴力恐怖犯罪和制造局部骚乱为主要形式,所以“严打“的方针不能变,重点打击对象是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极端宗教势力的为首分子。此外,要注意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暴力恐怖犯罪,在量刑阶段,司法机关对顽固的犯罪人应侧重严厉的一面,对轻微的犯罪人则应侧重宽缓的一面。在行刑阶段,监狱部门应注重矫治危安犯及暴力恐怖犯罪人的特殊性,教育矫正必须适应现代社会行刑个别化的要求。第三,要从严强化情报信息网络建设。今后应续加强隐蔽战线斗争,实行全面动员,发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采取公秘结合、干群结合、人技结合等有效手段,拓宽情报信息工作范围和领域,建立渠道畅通、灵敏高效、覆盖广泛的社会情报信息网络,严密防范和主动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渗透和捣乱破坏活动。

二、建立规制非法宗教活动的综合应对机制

非法宗教活动是新疆宗教事务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它虽属人民内部矛盾,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与“三股势力”打着宗教旗号的违法犯罪活动相交织。我们应当认识,阻遏和预防新疆的非法宗教活动是一项政府多方面工作相配套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手段。在运用法律手段治理非法宗教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依据国务院的《宗教事务条例》和新疆地方性宗教事务管理法规对宗教事务加强管理,做到有法必依,只有法律依据充足,才能使宗教事务管理体现法律正义,才能对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进行有的放矢的法制宣传教育,避免产生某些矛盾和对立。第二,要明确划分非法宗教活动中的一般违法行为与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或其它犯罪的区别,澄清人们思想中的模糊认识,改变实践中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有的对非法宗教活动不敢管、不愿管或不知如何管理,有的却对正常的宗教活动随意管或采取极端方式管理。第三,要正确理解宗教事务管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仅包括宗教法律法规,而且包括其他现行的一切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因此,各级民宗部门应牵头和会同公安、司法、土地、房产、教育和文化等部门成立一个类似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宗教事务管理委员会,起始可以是一个协调机构,而后逐步过渡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工作机构,其职责是对各种非法宗教活动作出正确的定性和分类,运用民事、行政、刑事等多种法律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使从事非法宗教活动的行为人依其违法行为的性质分别承担民事、行政或刑事责任,由此体现罚当其责的原则。譬如,对于非法修建或扩建清真寺的行为,若侵犯了其他单位的土地使用权或宅基地使用权,我们应支持被侵害单位或个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恢复原状以及损害赔偿。而土地房产部门亦可根据相应事实对有关非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惟此,各种性质的非法宗教活动才能得以全面治理,新疆宗教事务管理才能切实迈入法制化轨道。

三、健全发展和谐民族关系的综合调控机制

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族关系的好坏是涉及我们在反分裂斗争中的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因此,针对民族关系现状,我们有必要构建一种科学的综合调控机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有效调控,使民族关系向和谐方向发展。

(1)加强调控主体。目前亟待解决的是扩充县级以下民宗部门的编制,加强力量,提高待遇,增强民宗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民宗部门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包括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两个方面,两者不能混同或者只重视宗教工作而放松民族工作。

(2)坚持各部门协调共管。党委和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通过行政管理、依法行政对民族关系起到直接调控作用,其中民宗部门担负综合协调的职责,起主导作用;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各尽其责,齐抓共管,形成民族工作的合力。伊斯兰教协会等民间组织对民族关系要起到自我调控作用,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反映群众的呼声,化解一些群众间的矛盾纠纷,协调民族关系,增进民族团结。

(3)完善调控手段。政府各部门要运用多种手段来正确规范和引导民族关系。一是行政手段,是指在各项工作中要坚持和灵活运用党和国家的民族干部政策、民族经济政策、民族文化教育政策、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民族宗教信仰政策和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二是法律手段,是指要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处理民族关系当中产生的纠纷和问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搞民族分裂与一般的民族情绪严格区别开来,用教育、疏导、团结的方法处理人民内部的民族纠纷,最大限度地孤立和依法坚决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三是舆论手段,是指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媒体的广泛宣传,形成维护、珍惜和谐民族关系的社会舆论环境,为人们正确认识民族关系中的是非曲直提供标准,颂扬民族团结中的好人好事,批判、谴责破坏民族关系的行为,对民族关系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和苗头进行批评教育。加强对各族干部和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团结进步、自觉守法以及“四个认同”的思想教育,在鼓励发展各民族文化的同时,更要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性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民族理论新编心得体会

全文共 1617 字

+ 加入清单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弄清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弄清民族问题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总规律的关系,掌握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上的民族问题规律,特别是掌握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性,对于胜利地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视民族问题,不回避、不夸大、不缩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民族理论,建立顾改革开放的30年,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成果丰硕,亮点纷呈。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工作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从30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中可以得到许多重要启示。

第一、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30年来,我们党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照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坚持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出发,尊重民族发展规律,高度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体系。这要求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调查研究,认真了解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把握新特点新规律,制定的方针政策,经得住实践的检验,经得住风险与挑战的考验,经得住历史的检验。

第二、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必须始终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先声,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前提。30年来,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创新、政策创新,使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不断适应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要求。当前,我们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就要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始终注意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体现实践发展的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提出新论断、制定新政策、采取新措施,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和当代化,推动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第三、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必须始终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

30年来,正是坚持和做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既深刻总结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也积极借鉴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因而具有世界的宽广眼光和视野。当前,我们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就要密切关注当代世界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新趋势,充分考虑其可能对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影响,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与结论,做到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就要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使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在国际和国内的比较中走向更加成熟。

第四、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综观历史,以历史的深远眼光观察、研究和处理民族问题。

这是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的重要基础。30年来,正是从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丰富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才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当前,我们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就要深刻总结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注重从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中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在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政策上不断有新突破,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

第五、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必须始终坚持胸怀全局,以全局的战略眼光观察、研究和处理民族问题。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把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在各个历史时期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识和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全面、系统、科学的民族理论,制定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不断地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处理民族问题最成功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河南民俗民风的

全文共 1073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剪纸历史悠久,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朵钞》中,就有一段是描写汴梁城里,出售剪纸的盛况:“昔京都大街,有剪花样者……。一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独擅一时之誉。”由此看来,早在宋代,剪纸就已在民间广泛流行,还出现了以此为生的剪纸艺人,而且技艺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盛行于河南广大地域的传统地方剪纸,其思维观念,仍没有摆脱崇神意识的本质,其动机在于冀求人类与“神灵”的交感,尽管在寻求表达方式时,其间含有多种隐喻手法(为地域文化所包容),但其全部意义,总是与人类的生存需要和愿望(求安、趋利、辟邪)紧密相连。剪纸“天地神”、“求雨”、“谷神”,就表现出庶民百姓无法与天灾人祸抗争时,仰仗神灵、魔力来驱邪避害,以求家室安宁,五谷丰登。它们与云贵、陕甘等边远地区的民间剪纸相比较,河南剪纸似乎已超越了早期人类对虚幻动物精灵,或直观的“生殖图腾”崇拜的表现形式,而进入了封建社会佛、儒、道的神权、礼教思维制约时期。剪纸“舞狮”的形象表征是舞狮活动,然而民俗内涵则是借舞狮暗喻”子孙繁衍”。图中舞狮者的性特征为男性,手舞“双绣球”,象征雄性的昂扬,在中原民俗活动中是“祈子”的行为。

在这里,人类本能中的繁衍意识,已被纳入“三纲五常”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伦理规范之中,这种思维规范一旦通过剪纸形式展现时,便极易为地域群体所理解、共认。

河南民间剪纸的大部分内容,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关。喜花(结婚时贴用)“鸳鸯戏莲”是表现人们希望“婚姻美满、白首偕老”;窗花“金虎送钱”(视虎为万能吉祥物),则是期盼“生活富足、金钱遍地”;“牧羊人”、“庄稼汉”、“喂猪”、“拉洋车”,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芸芸众生的生活写真。

随着时代的变革,河南人传统的民俗观念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现代意识的审美需求。如今的河南农村,逐渐摆脱了贫困面貌,富裕起来的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迫切要求以新的生活方式来满足其物质、精神的需求。剪纸“小康人家”表现了华灯初上,劳累一天的农民悠然自得的休闲情调,充满了温馨之美;“看电视”,展示出农民在经济、精神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

“电视机”——这种只有城里人才有条件享受的高档商品,如今已在山区、农村安家落户。无怪图中老农民兴高采烈地翘起二郎腿,正面对电视机说天道地。老伴儿安闲地一手执鞋底,一手在发顶上磨针的动作,十分典型、细腻地刻画出中原农村妇女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通观河南民间剪纸,从某种意义上讲,已逐渐突破地域文化的小空间,进入到现代文化的大空间;在继承传统精神的基础上,进入到个性化发展的空间,使人感到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春节民风民俗高一作文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一定知道,每个国家在迎接新年时都有自己的传统民俗,而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在这方面的内容更为丰富。下面,就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过年时最常见的几种习俗吧!

在过年时,人们往往都会在自家的门上贴上写着吉利词句的春联,在窗上贴上鲜红的窗花和倒写的福字,以此来辞旧迎新。其实它们的来历还都从一个古老的神话说起呢!传说在过年时,有一种怪物会出来为祸人间,但它惧怕红色,于是人们就想出了贴对联、剪窗花等红色装饰来驱赶年怪、确保平安。同时,人们希望来年更幸福,于是就把好听的话语写在对联上,讨个吉利。

在除夕夜里,大家一定会聚在一起吃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这顿饭最受人们重视,平时不管大家相隔多远,也会尽量赶回来和家人团聚。年夜饭不仅最为丰富,也是一大家子人欢聚在一起的时候,一边吃饭、一边谈话,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当然,大家最熟悉的习俗就是拜年了。春节期间,大家都忙着走亲访友、彼此送上一份浓浓的新年祝福。当晚辈恭敬诚恳地给长辈作揖拜年时,往往能领到一份装着压岁钱的红包,那代表这长辈对晚辈的希望。

虽然上面只介绍了几种习俗,但过年的传统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多么的富饶啊,这正是我国的特色。中国的过年,不但隆重,而且包含着亲人之间浓厚的情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写开封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开封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儿”了。

二十三、祭灶官。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我国民间祭灶节,人们为了让灶王向天上玉皇大帝多说好话,家家都要摆上灶王爷的牌位,有的在牌位两边对子上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意为灶王爷饯行。

祭灶过后,家家都忙于置买年货,打扫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烟、酒、鱼、肉和走亲戚用的礼品更不能少。置办年货一直忙到腊月三十有关民风的作文:开封的民风习俗有关民风的作文:开封的民风习俗。于今开封仍流传有一首过春节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大年三十儿惯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往这一天,开封还有诸多旧俗。如“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业封门”、“说书封板”、“讨饭的封棍”等,诸如此类。而民间最重要的活动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岁。现在除夕,开封人仍沿袭以往许多好的习俗。除夕之夜虽然不再“祭祖”了。但有的互拜亲友,看电视,猜迷语,直至深夜,有的全家人团聚一堂,互相勉励,总结一年来收获,制定新的一年工作和学习计划。"守岁"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内容。当午夜的钟声响过,人们争放第一挂鞭炮,这又意味着开封人开启未来的决心和干劲。

正月初一,家家即早起床,更换新衣,洗涮完毕,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遗像。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各家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烟、茶、瓜子、花生、糖果等。按开封"早拜年,晚拜寿"的习惯,初一午后,拜年活动即告结束有关民风的作文:开封的民风习俗作文正月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旧时初二,开封城关四乡,鞭炮声、鸣笛声、哨子声响成一片,骡马大车往来穿梭,络绎不绝。

正月初三为祭坟、祭宗祖的日期,因旧皇历中说这一天“诸事不宜”,初三开封忌走亲戚。初五为破五节,民间认为初五是年后第一个不吉日,亲友之间亦忌相互串访。除此两日之外,节日期间,开封民间走亲串友,几无闲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征文:万里长征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全文共 3561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再次重读了成仿吾先生的《长征回忆录》,成仿吾先生作为一名长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亲述了中国共产党率领的工农红军为了理想和信仰,每天头上顶着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面临着几十万大军的围堵追截,每天忍受着饥饿、寒冷、疾病、伤病的生死考验,每天面临着亡党亡军的历史危险,硬是用两只大脚,蹚过大江、爬过雪山、走过草地,长驱二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在中国西北高原实现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人是不可战胜的。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败为胜,转危为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转折点,对中国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极其巨大极其深远的影响。

长征向全国各地播撒了革命火种,最终成燎原之势;锤炼了共产党人和革命队伍,保持了先进性和纯洁性;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正确解决了“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爆发,并引向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中国梦”。今日,党中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这一中国梦仍需长征精神、长征思想,万里长征永不倒!把革命先辈没有完成的遗志彻底实现。

一、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的理想追求。长征之所以取得胜利,是无数共产党人为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想信念作坚持不懈追求的结果。这一理想信念,绝大多数共产党人从来没有怀疑过、动摇过。虽然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他们坚信,这一梦想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努力,一定能够实现。所以他们当中无数人放弃高官厚禄、闲适优裕的生活,甘愿吃草根、啃树皮,抛头颅、洒热血,至死无怨无悔,才使红军队伍是一支心坚如铁、志强如钢的威武之师,战胜千难万险,百倍于已的敌人,取得最终胜利。今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伟大胜利,但离人民新期望和实现共产主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全体党员和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去求索追求,才能实现,不然中国梦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睡在梦想里。

二、正确无误、坚持真理的思想指导。之所以会发生长征,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挫折,就是因为李德、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当中执行王明“左倾”错误思想和军事路线,并且发展到登峰造极地步,直接导致反围剿大失败,丢失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反围剿失败后,又悲观失望,从战略撤退变成搬家式逃跑。湘江血战,红军从八万多人锐减至三万余人,李、博二人把中国革命和工农红军带入了万劫不复境地。生死存亡关头,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它把党的路线转到马列主义正确的思想指导上来。遵义会议后,工农红军从容摆脱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堵追截,取得一个又一个巨大胜利。但由于张国焘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反党、反中央、分裂红军,三过草地,三翻雪山,使“红军远离抗日前进阵地,削弱了红军在全国的影响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建立的力量,也使中国革命受到损失。”。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真理,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才能夺取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新胜利。我们只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动摇、不折腾,始终坚持真理,不断修正错误,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一定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工农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的真实体现。在《长征回忆录》中比比皆是这样的描写:在爬上三千米高的雪山山顶时,“大家已经藐视了‘山神’,在山顶上环顾四周,洋洋自得。干部团的陈赓、萧劲光等同志大赏雪景。有人提议吃雪,从雪层中扒出一碗,问谁有糖精,就有人拿出一小纸包好糖精来共享,许多人就大吃起来”。在整个长征中,仅中央红军就牺牲6万余人。湘江血战中,三军团的两个团为保卫“党中央”,阻击敌人两个师,连续三天三夜把敌人挡住在湘江面前,不能前进一步,团领导都牺牲或负伤,营连指挥员剩得没几人,仍然死战不退。这些红军战士,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证了长征的胜利,如果没有无数先烈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巨大成绩,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国家日益走向繁荣富强,但要夺取新的伟大胜利,我们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国内国际复杂因素,面临许多新困难和新问题。“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要解决问题、战胜困难,需要每一名共产党人带头发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以自己的“牺牲”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国家的富强指数,矢志不移地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实现“中国梦”。

四、敢于创新、勇于发展的实践规律。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失利,皆因不结合实际,加以创新和发展,单纯照搬外国经验、遵守教条主义,与占有绝对优势敌人硬打硬拼。而敌人汲取失败教训,进行创新和发展,采取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围追堵截等战略战术,从而把中国革命和红军一步一步逼入绝境。遵义会议明确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后,确定了北上抗日、在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西北地区建立抗日民族革命根据地的目标,采取声东击西、迂回包抄、诱敌深入、避强击弱等在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跨过大雪山,走过草甸地,夺取腊子口,顺利到达陕北,胜利结束了伟大的长征,紧接着开展抗日战争、进行解放战争,夺取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胜利,进行了新中国建设,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义建设中,共产党人进一步继承、发展和创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道路越走越宽。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一个国家、乃至个人,只有创新和发展,才能前进,如不发展创新,就会开历史倒车,文化大革命就是最好例证。两个100年的“中国梦”,就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的一个创新和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党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中国梦一定可以美梦成真”。

五、为了人民、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大八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共产党人和红军队本身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长征期间,红军每到一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严守军队纪律,积极解救劳苦大众,打土豪,分田地,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特别在西进贵州期间,得到贵州各族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爱戴,广大青年踊跃参加红军队伍。遵义会议期间,就扩红三四千人。这也是红军为什么拖不垮、打不烂的原因,使红军能够跨越十一省,纵横二万五千余里。反之,国民党由于脱离人民、失于民心,离心离德,最后败走台湾。所以我们要“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凝聚党心民心,把小康社会建成为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让全体人民“共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实现每个人心中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六、以实抓实、狠抓落实的坚决执行。确定了正确的纲领和路线,执行是关键。习近平指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后,中央开始执行正确的思想和军事路线,但是仍然面临着几十万国民党军和地方军阀的围追堵堆,危险丝毫没有减少一分。全体工农红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战术上根据敌情和军情创造性的运用和发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打破了蒋介石“要让中国红军和毛泽东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妄言,如果没有中国工农红军全体指战员不折不扣的执行,就不可能跨越千山万水、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到达到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百分之百的执行和落实,进一步把十八大确定的重大方针政策、重要目标任务具体化,坚持脚踏实地、不懈奋斗,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用苦干、实干实现强国富民的“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传统民俗作文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就在这一片,具体是哪,我也不太清楚。在家乡中有很多风俗,例如:在过年时。

过年时的凌晨0点0分,是要放烟花的,每家都争着放,比谁放的时间早,据说是放的时越早,这一年的财运就越顺。不过,大部分儿童可就遭殃了,毕竟儿童可坚持不到这个时间啊,基本上到白天都成了“熊猫眼”。早晨的空气中仍然弥漫着一股仍未消散的硝烟味。

大年初一,要去奶奶家拜年,还要去的很早,因为要包饺子,在我家,基本上人人都会包饺子,就连我上三年级的妹妹也会。全家总动员,每个人各司其职抓紧干活,没多长时间就做好中午吃的了。饺子一次做一顿饭的,有时也做许多。在吃饺子之前,我和妹妹要先给大人们拜年,才能拿到压岁钱。相传,故事有一种怪兽名为“祟”,每到晚上便会出来,找到小孩,令其生病,整宿的哭闹。有一户人家将铜钱放入红纸袋中,“祟”出现后被那红纸袋吓跑了,便多用这种方法。

大年初二则去姥姥家,姥姥在初一便做好饺子,我们一回去就可以开吃了。下午,大部分时间就是放鞭炮了,有五百响的,一千响的,多时有两千响的大致没什么不同,就是拉着的炮数量不一样罢了。但家中最后还是要留一部分要等到晚上和十五放的,意思是开始了新的一年。下午放完炮,就要开始走街串巷的拜年了,我对这是没有多大兴趣的,走来走去的多累啊!所以我大多是去寻找小伙伴玩耍,把擦炮埋入雪里、放入下水道什么的。我最钟爱的还是那种烟雾弹,就是味道刺鼻了些。

以上所述,便是我家乡过年的风俗了,虽然不是多有趣,但也是必不可少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民风民俗作文春节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味道,有如梅花的幽香,妙而欢喜。

春节的味道,有如菊花的清香,淡而优雅。

春节的味道,有如玫瑰花的芳香,鲜而浪漫。

早盼,晚盼,日盼,夜盼……盼望已久的新年终于来,可是今年的新年与往不同,因为今年是在小城中度过。小城中的新年气氛明显不同,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还没到新年呢,就漫天烟火。我便骑着自行车满城逛,到处是人山人海,哪都有小摊小铺,处处是欢声四溢。我想,今天是新年肯定会更热闹。

新年真是激情,我最盼望的是晚上,这是我们这最热闹的时候。年夜饭必定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一家子人在一起热闹,也是最幸福的时刻。一般年夜饭要吃一个多小时,五点左右开始。因为我知道今晚广场一定很热闹,所以吃完后便拿着买的孔明灯直奔广场。

我还没到呢,就已经看见如繁星般的烟花。烟花姹紫嫣红,转瞬即逝犹如昙花一现。花炮升腾五彩斑斓,整个城市沉浸在节日的烟花爆竹声中。烟花时而像金菊怒放、牡丹盛开;时而像彩蝶翩跹、巨龙腾飞;时而像火树烂漫、虹彩狂舞。漂亮的烟花,绽开,落下,一瞬间的美丽,一瞬间的光彩。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属于它们,整个世界随着它们的绽放而光彩一瞬间。十几支烟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我沉醉其中,有如在花海中睡去。那一刻,我的孔明灯也缓缓升起,载着我的梦想和祝福升起。

我想我不会忘记那个晚上,不会忘记那晚新年的味道:欢喜而又激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民风民俗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吴川是一个泥塑多的地方。

梅菉泥塑起源于瓦窑村。瓦窑村始于唐朝(公元618年),开基祖姓廖,从佛山石湾迁徙而来,佛山石湾精湛的陶瓷工艺从此也传入吴川。唐朝中期,有一年元宵,有个陶工随手用陶泥捏起一座小型泥塑玩,想不到竟吸引了不少观众,后来别的陶工也来凑热闹。这就无形中成了元宵泥塑展览。从此,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断断续续经历了唐、宋、元三个朝代。到了明朝洪武年间,皇帝派遣官吏四出挑选美女进宫寻欢作乐,民间百姓对此无不怨声载道。于是,梅菉头村的群众便乘闹元宵之机,特地造了一套丑化皇帝与皇后的泥塑。其特点是:人像的眼大、肚大、脚大、乳大、耳大。果然触动了官府衙门,竟派遣大批衙差,声言要抄斩全村百姓。后来,炮制这套泥塑的为首者便出灭辨解道:“皇上眼大看得准,肚大有福份,脚大乾坤,乳大养子民,耳大听民音,这为何不妥?”这帮趋炎附势的官兵听了无言可答,只好罢休。此后,当地群众对“造泥塑”、“看泥塑”、“评泥塑”的兴趣更浓,热情更高。这便成了当地居民闹元宵的一项主要内容。随着岁月的流逝,“泥塑”作品的题材也不断有新的发展。原先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的“盘古开天辟地”、“女祸炼石补天”,“嫦娥奔月”、“哪咤闹海”、“八仙过海”或取材于历史戏曲的“三顾茅庐”、“七郎打擂”、“平贵别窑”等,进而发展到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金杯献给祖国”、“军威震敌胆”、“向四化进军”等多样化题材。

若从“泥塑”制作工艺来看,逐步也不断有新的发展。过去,老是用稻草竹篾绑“树杆”作“泥塑”支架,如今已被“铁线扎钢筋”所取代了。有的群众还别出心裁地搞“活泥塑”,只要来人轻轻按一下机关,小舞台上的“书生”就可吹箫弹琴,又可启步运行;“公主”既可眉来眼去,又可翩翩起舞;何去何从也跟着拧起罗伞,确是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的“胖娃娃”塑像还神气活现地当着观众的面“嘶嘶嘶”地拉起“小便”来。原来,这些巧夺天工的“泥塑”已被制作者搞成“电动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过年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海南xx,每当到春节的时候,都会热闹非凡。

除夕前几天,浓浓的年味早就在大街小巷里了,大人和小孩都为了能更好的过一个愉快的春节忙得不亦乐乎,都在仔仔细细的清理房子,把不要的东西统统拒之门外,为的就是在春节前把所有的霉运统统赶出家门,引来欢悦的喜气。我们家也是一样,家里全民动员,各有各的责任-——我负责把地板扫干净,拖干净,还要把茶几里的东西整理一遍;爸爸负责把整个房间收拾得有条有理,还要再把纱窗拆出来冲洗一下;而妈妈负责把厨房和厕所擦干净。

过春节,年货是不可少的。可不是,除夕前一天,一大早,我就和妈妈高高兴兴地赶在人多之前的时候挑年货,但争先恐后的情景还是发生了,超市里挤满了人群,每个人的购物车里都装了大包小包的零食和年货。我也是一样,进了超市拿到车后,就迅速地仔细挑选,左挑一包右拿一包,几下就把购物车塞得满满当当的。

除夕当晚,吃团圆饭后,我从商铺里买来了不可计数的火柴炮,打算今天晚上过个瘾,左点一个,右扔一个,突然间就劈劈啪啪的响。12点一到,新年的钟声刚一敲响,整个xx像是活了过来一样,家外面到处都是威力十足的长炮的响声,天空上都是五颜六色的烟花,火光一亮,那姹紫嫣红的烟花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不一会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花朵。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春节,怎么样,热闹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