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民族民风民俗作文【精选20篇】

浏览

2302

作文

713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心得体会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心得感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思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坚持与时俱进:1、必须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时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问题。2、创造发展马列主义,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掌握规律,既要坚持马列主义又要开创新未来,新实践,新发展。3、尊重规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吸引一些新经验,新成果,为国家增添新生量。作为新青年的我更应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作为一个积极要求入党的青年,我不但要了解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宗旨、目标、新时期的总任务,党员的义务、权利、纪律,还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入党动机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反映。入党动机的纯正代表共产党的党性,共产党员内在品格的集中体现。重要的是,我要追求思想上的入党而不只是形式上的入党,要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断正确自身的入党动机,实践—认识—实践,在实践中形成信念,积极为党工作,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入党,这一最慎重、最严肃的选择,需要多方面的不断努力,才能实现。

首先,要不断深入学习党的理论,体会其实质精神,结合当今动态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思想上,要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武装自己,实事求是,不断吸收新血液,指导自我修养。

其次,在实践中,要按照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为社会出一份力,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在基层中,从自身出发,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学习工作中,时刻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的先进作用。

最后,要主动接受组织的教育、考察,严于自己,提高修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民风民俗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世上人不论男女老幼,大都恐蛇惧蛇和怕蛇,但在中国西部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土家族人,却与蛇有着不解之缘。千百年来,蛇深刻地影响着土家族人的宗教信仰,民族风情和精神文化,形成独特的蛇文化民族意识流。

土家族最早崇拜的图腾是蛇

土家族最早崇拜的图腾是蛇,人们把蛇当作神供奉超过崇拜如来佛,观世音。世代相传,至今还有"屋基蛇打不得"的传说。当看到室内或房屋四周有蛇,他们就认为是已逝的先人托形回家,于是,摆上香纸蜡烛,三牲供品,诚心供奉,口中叨念着赞美或许愿的话语,诚惶诚恐,引蛇出宅。

土家族神话中蛇是神的化身

在土家族神话中,没有"惧蛇、恐蛇、蛇毒、蛇坏"的说法。说蛇美好善良倒是十分普遍。

人们把蛇当作神仙供奉,蛇是神的化身,也是吉徉物。女人相信梦见蛇会生“龙子”;男人相信梦见蛇会发财升官、遇难呈祥。“人死蛇脱皮,蛇永远不死”的说法,在这一地区广为流传。

土家人对蛇尊称“钱串子、金串子”

蛇是神的化身,土家人对蛇不直呼其名,就如不直呼父母名一样,而是尊称“钱串子、金串子”。他们忌食蛇肉,特别忌讳看见蛇交叠、蛇吞蛇,生怕不慎引来灾祸。

在土家族神话中,没有惧蛇、恐蛇、蛇毒、蛇坏的说法,说蛇美好善良倒是很普遍。

土家人认为“蛇咬三世冤、虎咬对头人”,蛇不咬与它无仇无冤的人。

秀山发现二千年前古代巴人“蟒蛾天书”

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石堤崖棺中,曾发现二千年前古代巴人遗留的蛇形文字和图案,人称“蟒蛾天书”……

在民间,还流传土家族的《龙郎和秋娥》和苗族的《蛇郎和阿宜》文化。

浓郁质朴的蛇文化,渗透于土家族人的民风民俗。尽管现代文明为古老的民族注入几多新的活力,但崇拜蛇仍在这个民族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同时,也给后人留下几多关于人与蛇的难解之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重午节。端午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为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喝雄黄酒。端午节又称: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今天的端午节,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粽子的样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还有许多习俗,比如: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鄂伦春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电视上看到了鄂伦春族人的“仙人柱”,感觉很好奇,就进一步了解了鄂伦春族人的房子。

鄂伦春族人在雪地上打猎时,如果不回家,就会用几根木棍支撑成三角架形状,四周用皮毛覆盖。

“仙人柱”意为“木杆屋子”。它是一种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或桦树皮搭盖而成的简陋的圆锥形房屋。

仙人柱的搭建是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斜度为60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他木杆均匀的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使之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上面再覆盖上兽皮或桦树皮,这样夏天可以防雨,冬天可以御寒的“仙人柱”就建成了。

仙人柱的顶端要留有空隙,以便在里面生火时透风出烟,还可以采光。在南侧或东面留一个让人进出的门。仙人柱上的覆盖物要根据季节的更迭而变换。冬天气候寒冷多用兽皮覆盖,到了春天,天气渐暖,就可以换桦树皮了。

仙人柱的内部陈设也很简单,主要是住人的铺位。铺位有两种:一种是地铺,即直接在地上铺上木头、干草、桦树皮、兽皮等;另一种是床铺,即在地上立木桩,架起床。每个仙人柱一般三面住人,一面是门,当中有一堆火取暖,上面吊一口小铁锅,以便煮肉做饭。

仙人柱的结构简单,拆盖很容易,它是鄂伦春族游猎生活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的民俗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跳大绳,是我们家过年必有的传统。

不知道是谁定下的,也许是外婆,或是妈妈的外婆,总之,我们家就是有这个传统。

我们之中,属妈妈最厉害,毕竟外公外婆年纪也大了,只能甩甩绳,计计数。我们家的绳是大红色的,外婆说,谁被打倒的次数多,谁就可以去灾辟邪,我被打倒好多次,好像鞭子抽在身上,火辣辣地疼。妈妈总是巧妙地避开,她总是跳很多,实在跳不动了才停下来。

跳大绳,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

第二次,是因为体育要测试,才又接触到了童年最喜欢的跳大绳。

现在都不叫跳大绳了,而叫跳长绳,不过我还是喜欢叫跳大绳。

那次风波,几乎每个人都买了长绳,我也不例外。每天中午,不管是烈日,还是寒风,我们都准时下楼跳大绳。这里的和我家的有些不一样,这里只有粉色,橘色,绿色,却绝没有大红,这里也没有去灾辟邪的作用,只有比谁跳得多,谁跳得好,我的心中有些失落。

这已经是五上的事了,离现在好远,不过记忆还是挺深刻的。

一年不跳了,今天,大课间,跳长绳。

刚开跳那会儿挺默契的。王老加入了男生队,miss zeng加入我们女生队,有了老师的加入,我们简直如虎添翼,没多久,就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对长绳的热情与喜爱更甚从前。

但无论如何,我觉得,我家的跳大绳是最独特的。

因为我家的绳是大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欢我的老家,因为那里的风俗习惯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梦民族梦500字作文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梦、民族梦人生如船,梦想如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但我们属于一个国家,所以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先贤顾炎武早就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所责”的呐喊,因为国家好,大家才能好。中国梦、民族梦是个梦吗?它是个必将到达的宏伟目标,那就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雷锋说“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我觉得只有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民族梦里才能更好地得以实现。

每个人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也是为实现中国梦而去添砖加瓦。追求个人梦想的实现就是追求实现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就是用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民族梦而努力,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作家。优秀作家的作品会流芳百世,经久不衰。他能写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美与丑、善与恶、优点与不足,让大家明辨是非,让孩子们懂得“中国梦、民族梦”的含义并为之去努力。如果我成为了一名作家,我会通过笔尖将“中国梦、民族梦”的精神传向全中国,用笔尖去推动人们素质的提高,去推动人们思想的进步,去推动“中国梦、民族梦”的发扬光大。通往胜利顶点的道路永远不会一帆风顺,但那些坎坎坷坷的路正等着我们去踏平去征服。

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人,是真正的人。有梦的国,是可以给我们未来的国,才是真正的国!神六刺破苍穹,高铁滑过大地,诺贝尔奖的到来,航母的出现···这都是美丽的梦的篇章。我的梦就是中国的梦,为祖国尽力、为实现中国梦、民族梦奋斗。我相信,我的中国梦,民族梦也将是一副绚烂的篇章!

[中国梦民族梦5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傣族民风民俗作文550字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象脚鼓敲起来了,嘎光舞跳起来了,葫芦丝吹起来了……祥和的气氛笼罩着景谷县第二小学,师生们欢声笑语充满校园。“承傣族文化,秀七彩童年”的傣族文化周开始了!

我是一名汉族孩子,从没有真正体验过这样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傣族活动。傣族服饰设计、傣文学习、傣家泥塑、傣族传统竹编工艺、傣味小吃……各种活动琳琅满目,让我大开眼界。我参加了傣族服饰设计兴趣班,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制作过程吧:一、选布料,根据你的喜好选一块布料;二、剪裁,在布料上面画出衣服各部分的形状,沿着画迹将衣服各部分形状剪下来。注意剪时一定要沉着冷静,若一不小心剪歪了就全功尽弃了;三、缝衣服,选与衣服布料一致或相似的线按结构把各块布料缝起来;四、镶花边、绣花纹。用不同的丝线缝上花边,绣上精美的图案。大功告成,一件如星星般闪亮,像月亮般淡雅的傣族服饰“出世”了,我命名它为“繁星雅月”。

“傣味小吃”更是景谷一绝。“手抓饭”――在簸箕上铺好洗净的芭蕉叶,在叶片上摆上各种各样的丰富美食,大家在围在一起,用手抓着吃。看似粗鲁,实则包含着一种特殊的味道。“傣味烧烤”――又麻又辣又香,未见其形,先闻其香。一想到它我就忍俊不禁,口水欲流。“撒撇米线”更是独特,它的主要调料是牛胃,吃了准让你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闭幕式上,一排排傣味小吃整齐地摆在操场两侧,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陈列在展览馆里。活动接近尾声,傣韵传扬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傣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1481 字

+ 加入清单

傣族的家庭和婚姻过去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其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由,可以自由恋爱。未婚青年在节日里或盛会场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很盛行。流行召赘上门的习俗。通行土葬,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傣族服装,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卜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呼为“花腰傣”、“大袖傣”等。

傣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的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的爱吃糯米。喜饮酒和食酸辣,好吃鱼虾等水产。普遍有嚼槟榔的习惯。村寨大多建于平坝近水的地方,翠竹掩映,溪流环绕。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分上下两层。德宏多数地区傣族住平房,土墙茅顶,呈四合院。

种花,是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围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不一样的节日风俗而提到节日风俗,我首先会想到逛庙会,逛庙会这北京风俗相信大家已经久仰大名了,但真正见识过的估计也不多,那就让我带领大家去观赏这一有趣的民俗

大年初一,北京城内城外寺院都举办庙会,庙会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庙门外小摊便吆喝起来,一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满怀的好心情,漫步走进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绒毛的、瓷的、玉的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玲珑剔透的玩意儿排放在货柜上,整齐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参观完精致的工艺品,便来到食品一条街准备饱餐一顿,这里四处飘香,十里之外也能闻着香味赶来。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经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这里来,品味各色佳肴,定是舒服!听闻北京集市的阿里巴巴羊肉串味美、肉肥,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找了几家老手,一连要了十几串,坐在小椅上边吃边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羊肉串真好吃,一连的羊肉串下肚,都还不过瘾,谁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味全呢?

吃饱喝足,随我往前继续观赏,一路小跑,便来到儿童天地,这里有小孩玩耍的各种有奖游戏,也有新年才推出的稀有玩具,“气枪打靶”、“绵羊拉车”、“力劈华山”,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庙会游戏有的刺激,有的有趣,无不让人张大嘴巴睁大眼睛,大饱眼福, 其乐无穷,我

虽然没玩(感觉忒幼稚!)但这些活动却让无数的小孩子欢天喜地。

玩够了,告别游乐场,随我一同去听“国粹”,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谛 。不早早赶到演出戏场,那还真是难以看到台上演员的表演,剧场是十里八层被文艺爱好者围得水泄不通。这儿的节目丰富多彩,层出不穷,有京剧、评剧、相声、小品、哑剧等,一个连一个,让台下的观众过足了瘾,熟悉的哼上两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划,跟着旋律,摇头晃脑,享受京剧的音韵,小品的欢快。演完一出,拍手声响遍了整个场地,久久回荡在庙会的上空。

我东蹦西跳,早已汗如雨下,却也乐在其中,虽然没有鞭炮的喜庆,但也不失节日的气氛,反而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老庙会,新庙会,东西南北大聚会,它有它的独特风韵,它有它的热闹。祖国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风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老北京的风情,却让我为之一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年的寒假,我与爸爸妈妈参加了牛通社组织的到嘉善碧云山庄体验中国民俗文化的活动。

在城市里,过年时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放鞭炮,交换红包……可是,在农村里,过年时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抱着疑惑和好奇,我依次体会了写春联、腌猪肉、做喜饼等年俗活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年糕了。

只见阿姨先从蒸房把被湿布包裹着的熟糯米与熟梗米拿了出来,再端来一盆热水,把水撒在石臼上。

然后,将糯米和梗米放入石臼,对着我们说﹕“做年糕需要两种米,分别是糯米和梗米。

人们常常把糯米与梗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和着制作年糕。

”紧接着,她教我们打年糕的步骤和要领。

我与其他两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把沉甸甸的木锤高举到头顶,跨弓字步,整个人略向后倾,将木槌用力打到饭团上,只听“砰”一声,锤子击向饭团,米粒黏在了一起。

接着,我们又使劲击打,还时不时把饭团翻一个身,将水撒到饭团上防止木槌与饭团黏在一起。

我们四个小队友一人翻饭团,三人打年糕配合得很默契,可是打了很多槌下去年糕还是未俱成形。

此时我们已经气喘吁吁,手脚酸痛了,看来这打年糕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妈妈告诉我,相传在唐朝时期,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如何将多余的粮食更好地储存起来呢?于是老百姓想出了做粽子、打年糕、酿米酒等方法制作风味不同的食物,渐渐地就沿袭成为了年俗文化。

从民俗文化中我看到了千百年前人们的勤劳和智慧,这真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香港春节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252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面对着两个方面的讨钱重压。不过按惯例,讨帐、讨债只讨到除夕为止,新年里是不能讨的,否责自讨“晦气”,于已不吉利。因此对躲帐、躲债者来说,除夕是最后一关,如逃过此关,明年又当别论。于是他们一直与讨帐、讨债者周旋,千方百计度过这除夕之关:“百孔千疮债主来,毫无打算又难回。我今只好登台避,躲过今晓就甩开。”

不过除了上述那样的贫困者之外,从总体来说,新年来临,大家不免都异常的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在经过前述的种种准备以后,天天盼望的除夕终于来到眼前,新年的庆祝也就进入了高潮。

除夕之美在日落。是晚,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即使是远出在外者,也要尽量在此前归家与家人一起过年。大家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边吃边喝,说说笑笑,这顿饭时间延续较长。这是一年辛苦到头的尽享天伦之乐,故名曰“合家欢”。

此夜紧接新年,所以许多家庭之长者,在年夜饭后,不去就寝,围炉守岁。也是边说边笑,边吃杂食。大家不会觉此夜夜深更长。到子夜时,有一些人还会往城内庙中争烧“头香”。

守至鸡初鸣、天微明,各户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这是小孩们念叨已久的盼望,至此总算欢天喜地地到手入袋。接着开门放爆炸迎新,邻里相见互道新禧。

自初一以后各日,便是亲戚朋友往还拜年之期。客来多携礼品,待客必请喝“元宝茶”,是为茶内放上青果或茶盖顶置青果一枚。还用金漆盘装果品献客,口中则说“恭喜多如意”。又必请吃酒饭。其时长辈凡见幼辈皆要送压岁钱,这对经济拮据者来说,不免是不小的负担。不过此类拜年之风,至清末上海已见简化。交往多者出外拜年,往往不进门内,仅投一名刺,权作已来贺年,这样便可省却应酬和开销:“换得桃符样色新,衣袍短套到门前。何人最怕腰频折,投刺匆忙当贺年。”

新年中除相互走动各表贺年外,其余时间就是以各种各样的行游、娱乐活动来“欢度”了。有外出游逛的,最多去的地方是城隍庙以及相连的西园(即豫园):“新年无事快逍遥,行过园中九曲桥。忽听儿童齐拍手,谁家鹞子半天摇。”不过自近代租界辟设后,五光十色的十里洋场魅力无限,也成了新年的一个游乐好去处,特别是对住在洋场外面的人:“城中人爱洋场去,城外人争入庙园。同时一般看乐意,大家相喻在无言”;又有出外看戏、听书、喝茶的。开埠后上海洋场内外淫风很盛,还有一些人便借此期作艳游,于是忙坏了各处的烟花场:“新年气象镜新磨,掷得金钱疾似梭。楚馆秦楼千百所,果盘开处笑声多”;当然,的人常逗留家中,室内之乐自可寻得,如邀亲招友大筑“方城”,击鼓弹琴、自拉自唱等:“美食鲜衣乐岁更,倩人投刺藉通名。各家闭户停三日(指商家),不是牌声即鼓声。”

到正月初五日,为财神(俗称“路头神”)诞辰,各地都有“接财神”、接“五路财神(取东西南北中五路之意)”、“接路头神”之举。财神统“财”,人人有关,尤商家开业为财,故他们的庆祝最为起劲。上海早就是东南繁华的大商邑,商肆随处可见,初五庆祝之特别闹猛也就可想而知的了。商家接财神多供三牲:生猪头、鲤鱼、雄鸡。鲤鱼者,谐音“利余”,特别受到。早在街巷 巷中来自农村的乡人,向各家兜卖新鲜鲤鱼,鲤鱼又被称为“元宝鱼”,故被称为“送元宝。”

初五子时,商家堂上正中挂起赵公元帅的新像,除三牲外,其余供品极为丰盛。香烛燃起,光耀满堂。接着在户内外大放爆竹,此起彼伏,阖城轰响,声震百里。且连续不断,其声、势之烈竟过于初一正日的天明:“爆竹相连不住声,财神忙煞共争迎。只求生意今年好,接送何妨到五更。”

终于到了十五元宵。十五月满,正好合团团圆圆之意,是为大吉大利。此日每家必吃“元宵”,即汤圆,也是取团圆、吉利之义。但元宵之盛还在于“灯”,所以又名“灯节”。是日家家户户、各店各铺悬灯门前,寺庙、园林、广场等公共处所,更是大张灯彩。日落后万灯齐放,连片连城,红光耀天。灯彩造型五花八门,有各色花灯,各种植物灯、动物灯、人物灯、故事灯等,沪地最常见的有兔子灯、元宝灯、走马灯,最大、最精彩者为“龙灯”:龙身有首有尾,鳞片闪烁,共长9节,下承以长柄,由舞龙者操持。又由专人持大珠般的“滚灯”,与龙身周旋、追逐,甚至打斗,它们共舞行于沪城的大街小巷中。

届时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出外观灯。城隍庙及西园又是一个活动的中心点。是处亭台楼阁遍饰灯彩,内外通明。园中大假山高岩处,还燃放花筒烟火,最为吸引人。来此的观众摩肩接踵,个个笑逐颜开。这灯节除看灯外,领略的还是一种特别的“人气”:所谓“十里珠帘都不卷,看灯人看看灯人”,便是那种独特的意境。元宵夜之闹猛一直要延至夜深,待灯阑兴尽,众人始慢慢步回家。一种说法,这天正好还是灶神归来之日,那么回家正好将这位灶老爷接住。

在即将到来的黎明晨曦中,这一年的春节之庆到此落下帷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满族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国分为56个民族,同时也盛开着56朵花。56个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民风民俗,都有着各自的缘由。

满族人,在清朝是最为繁盛,清朝是满族人的天下,我们常说“满汉全席”是说汉族的一大桌菜全在满族的餐桌上。而他们的衣服也十分的突出。女的穿旗袍,男的穿马卦。而旗袍则意味八旗子弟穿的旗袍。女的就穿那种近似旗袍的衣服。男的就是骑马时要穿马褂,就像我们现在的背心。满族人把狗当作圣物,以不猎杀,反而进行保护。

满族绝对是一个除汉族以外的又一个庞大而又有秩序的民族。从满族建立清朝的那场战争就可以一斑了。满族在谋权当朝之前把各个村落分为八队,分别为:红旗,黄旗,蓝旗,白旗,镶红旗,镶黄旗,镶蓝旗,镶白旗。每队分工明确。就是因为这样才能使满人能夺得天下权政的原因之一。

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去北方的满族聚集的地方看一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说起端午节,让我想起了爷爷曾对我说的故事:据说,端午节是用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罗江,死后被蛟龙所困,世人衰之,每于此日,人们都会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从此后来逐渐发展为龙舟比赛。由于现在水污染厉害,人们通常吃粽子来度过端午节。

粽子是一种很好吃的食物。我姥姥会包粽子,听奶奶说:包粽子非常复杂,要用各种材料,叶子。我全都不明白。我只知道粽子分两种:一种是甜粽子,另一种是咸粽子。甜粽子用的材料不多,做出来是赤红色的,如果直接吃,肯定会觉得味道不好,但如果粘点糖吃,吃起来会更美味。而咸粽子用的材料很多,有:咸蛋、黄豆、猪肉。所以吃起来会很美味,并且材料多,深受人们喜爱。我也爱吃咸粽子。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我最喜欢东莞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满族的民风民俗800字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满族,就是这56 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 . 右大襟 . 紧腰身 . 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 . 如意襟 . 斜襟 . 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 . 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 . 对襟 . 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 . 蓝 . 棕等色的棉 . 丝 . 绸 . 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春节民风民俗的小学生作文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过年,人们在过年时,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放鞭炮,放烟花,吃火锅……新年真热闹!

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一家人准时地围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精神集中,口里不时地跟着哼着,手里不时地跟着舞动着。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有相声、小品、唱歌、跳舞、魔术……每一个节目都博得大家的称赞,喝彩,笑声。晚会接近尾声,主持人高呼:“十、九、八……二、一”“当、当、当……”零点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共同祝福新年好,我许下了愿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成绩能提高。

大地成烟花和鞭炮声的世界。哦,那幸福之花开在天上,开在地上,也开在人们的心里……啊!那烟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把新年的夜空点缀成美丽的空中花园。这里的“红牡丹”刚刚飞上天,那里的“穿天猴”又急着跳上天。看,那边的“闪电雷”,果然名不虚传。它以闪电般的速度飞上天,又以雷鸣般的响声爆炸了。瞧,这边这个“金龙狂舞”也不甘示弱,弯弯曲曲地飞上天,以龙吟一般的声音爆炸了。最精彩的非那边的“摇钱树”莫属了,只见它一炸开,里面就立刻闪出火花,越闪越大,慢慢现出一个树形,一朵朵金色的火花从“树”上摆落下来,“噢,发财喽,发财喽……”人们望着“摇钱树”欢呼雀跃。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的出现在广阔的天空中,有的像天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地冲上天空;有的像秋菊,月季花,万紫千红,千姿百态;有的红似血,恰似红梅;有的白如玉,酷似雪莲……五光十色的礼花把天空照映得如同白昼。望着天空撒下的滴滴金雨,地面开出的朵朵银花,我们拍着手跳着,笑着……我们的笑脸映着火光,显得更加可爱。

我喜欢新年,因为新年真热闹;我喜欢元宵节,因为元宵节真热闹;我喜欢中秋节,因为中秋节真热闹;我喜欢……总而言之,我就是喜欢热闹。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小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民风民俗500字作文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其它的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惯,我只介绍汉族的。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与殷商时期。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一月一日叫春节。在春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比如我家今年的对联是由书法家亲自书写在红纸上的。有的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即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这些都是要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常年在外打工的人都赶在春节前回家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听说妈妈单位的一个北方阿姨介绍,他们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并且在十二点准时吃的。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在南方我们有过年吃年糕、包粽子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和粽子,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说了这么多,你也大致了解了吧,当然,少不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心的看春节联欢晚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俗民风的作文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风俗很好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河北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赶集是过年的前奏。那时候,临近春节家长们总会商量着,一趟趟奔赴集市去采购,为家里更新扫帚、门帘等用旧的物什,但主要还是买回瓜子、花生、糖、肉、菜等美味的食物。大多数妈妈这时候最纠结的就是给孩子添新衣了,尤其经济拮据的家庭,多半会选择扯回几尺布,托付有裁缝手艺的亲友,帮忙缝制,给期盼一年的孩子带来些惊喜,在衣食尚不丰富的年代,过年时没件新衣服,对大人孩子都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情。

小年一过,为过年而展开的美食筹备算是正式开始。蒸年糕、蒸馒头,很多主食都是提前准备,那时候冰箱还是个神话,北方寒冷的天气能起到很好的保鲜作用。做好主食——过年时大人们就可以不必太操劳。

三四十年前,各家也没有高压锅、电饭锅这些烹饪利器,炖肉、做鱼也都是提前进行,各家安排的具体时间不一。常常是谁家屋檐下飘出阵阵浓香,就有邻居走过时大声问一句:开始炖肉了?主妇就满脸笑着大声应一句。家里顽皮的孩子像只小猫围着锅台团团转,被新年的氛围感染得心情也好起来的妈妈们,经常是嘴里呵斥着,却揭开锅盖,先用筷子夹出两块,给家里的孩子先解解馋。

说回到吃,和大多数北方城乡一样,几十年前保定孩子眼中的美食节是从小年就唱响序曲的。多数人家知道“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的传统,虽然在很多家庭中并不能感受到送“灶神”的仪式,但家庭主妇们大多自这一天开始会买来糖瓜和其他一点零食,吸引的小孩子们眼神巴巴地望着那些原本该被灶神享受的糖瓜,很有点垂涎三尺的滑稽和可爱。

我国北方一直讲究“回家赶上吃三十晚上的饺子”就算到家过了年。所以老保定人对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这两顿饭相当重视,而且在过去,多数家庭这两顿饭都是在家吃饺子。一家人围坐桌前,老少齐下手共同包饺子,然后等着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男性长辈们有时还会喝上一点小酒,其乐融融地交流一年来的经历感受,那种场景与氛围,和今天动辄酒店吃饭甚至年轻人唱歌狂欢的过年形式相比,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按照老规矩,大年初一的这顿饺子是新年里全家人的第一顿饭,尤其强调“团圆”之意,这顿饺子因为“招财进宝、福不外流”的特别寓意,在过去风俗保守的年代,不仅排斥外人,甚至连已嫁出去的闺女也不能回娘家来吃,今天看来这该算是陋习了。

三十和初一过去,鞭炮声还在此起彼伏,春节期间吃的主题到此远未终止。整个正月里,亲戚家的互相走动,村里乡里的舞狮会、高跷会,孩子们的眼睛总会发现那些好玩和好吃的目标。虽然北方各地吃食很大程度上相类似,但保定冰糖葫芦、糖人面人和烤红薯的美味,就不是其他地方的人们都能享受到的了。至于定兴的玉米面薄饼、安新的芒子、鸡头、老菱角等各县美食特色,已不是本文短短篇幅所能容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彝族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我盼了好久的,终于盼来了火把节。今年的火把节是怎样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在彝海公园里,天刚黑就已经准备要开始祭祀活动了,人们用最古老的钻木取火方式来点燃今年的圣火,太阳女举着火把围成了一个三角形,她们举高火把点燃了七星灯同时也点燃了火堆。七星灯被点燃后礼花也绽放了。渐渐的礼花形成了一个火堆的形状,仿佛在为彝族火把节的一切欢呼。在夜晚,人们围着大大小小的火堆,跳起了左脚舞。大大小小的炎堆挨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火龙在左右移动着跳舞,它好像在呼唤着人们,让人们一起来跳舞。听,音乐响起了,三弦弹起了,人们唱起来了,大伙欢快极了,小朋友们跳起来了。在这里人们围成了大大小小的圈子。这里管你认识不认识都拉着手并着肩,在一起舞蹈。这么隆重的场面当然也少下了我了,我左边拉着大姐姐右边拉着小弟弟,虽然下怎么会跳,但还是跟着节奏跳着、唱着。

在桃源湖,音乐喷泉开始了。在喷泉里露虹灯亮着,把水花照得五彩缤纷。水花时快时慢、时粗时细。有时像小松鼠左蹦右跳,有时像小鹿在跑步,有时像兔子在和乌龟赛跑,还有时像小姑娘在翩翩起舞。

火把节很快就结束了。我还没有玩够呢!我真希望一年有很多个火把节,这样我就看更多的精彩节目表演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最新民风民俗450字优秀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最近,我特别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了。什么?你们不服气?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

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最新民风民俗450字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风民俗作文傣族

全文共 2726 字

+ 加入清单

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有历史和文化渊源,语言和习俗也与上述民族接近。

[主要分布]

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

[民族语言]

傣语属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国内傣族语言主要有德宏傣语文和西双版纳傣语文。傣族有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几乎每个支系都拥有一个语言文字系统.相互之间有不同,傣文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这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婆罗米字母),与老挝(zhuā)文、泰文、缅甸文、高棉文属于同一体系。均为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但形体结构有所差异。

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而且信的都是佛教中的南传上座部教,亦称小乘佛教[5]。据说,南传上座部佛教是由一位叫阿朱打拉西的人传进来的,至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

傣族称宗教为“沙煞纳”,把他们信仰的佛教叫做“沙煞纳帕召达麻”。帕召达麻指的就是佛祖乔答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在西双版纳,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宗教习俗,那就是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认为这样才算有教化,不野蛮。并且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睐。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岁入佛寺,三、五年后还俗。当他们穿戴一新由亲人护送,吹吹打打,在众人欢笑声中进入佛寺,便自豪地认为已经开始得到了佛的庇护,能长大成材了。然后他们剃去头发,披上袈裟,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食其力。而在现在,因为9年义务教育,小男孩们便白天上学校学习汉语等科学知识,晚上在佛寺学习傣族文化,很辛苦的.

[民族历史]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

建国后,据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滇池、景洪、勐腊、孟连等地和其他省、区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以及近年来在泰国班清、北碧、黎府等地出土的大量石器、青铜器等历史文物证明,远古傣语各族的先民就生息在川南、黔西南、桂、滇东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广阔的弧形地带,即我国云南、广西大部,四川、贵州一部和老挝、泰国北部、缅甸、印度阿萨姆广大区域,后渐向西南迁徒。他们是最早栽培稻谷和使用犁耕的民族。

公元1世纪,汉朝史籍《史记》、《汉书》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期,称其为“金齿”、“黑齿”、“花蛮”、“白衣”等;元明时期,称其为“白夷”、“百夷”、“伯夷”等。傣族的支系有“傣那”、“傣雅”、“傣绷”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名为傣族。

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朝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傣族地区属益州郡管辖。公元69年,傣族地区属永昌郡。至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废除世袭土司,改由临时官员(即流官)统治的“改土归流”政策起,傣族地区渐归朝廷直接统治。民国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了县,设置了局。

[民族文化]

历法

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

医学

傣医(傣族)、蒙医(蒙古族)、朝医(朝鲜族)、维医(维吾尔族)、藏医(藏族)、壮医(壮族),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六大民族医药体系。

文学

傣族人民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事长诗。叙事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戏剧

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市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区。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组织了德宏历史上第一个傣戏班。不久,傣剧流传到德宏其他地区,德宏十个土司衙门先后建立傣戏班,建造戏楼。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新中国建立后,傣剧有了新的发展。1960年第一个专业演出团体潞西县傣剧团成立,1962年扩建为德宏州傣剧团。

1962年,《娥并与桑洛》参加西南区少数民族戏剧观摩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东南亚的明珠”。除德宏州傣剧团这样的专业团体以外,较大的傣族村寮几乎都有业余演出队伍。目前傣剧基本上只为老年人所喜爱,年轻人因为听不懂而对其没有多大兴趣。傣剧在传承方面的困难日益凸现。

舞蹈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节庆

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民居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

[民风民俗作文傣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