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安微的风俗作文(合集20篇)

元宵节,想必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并不陌生,正月十五闹元宵,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民间过元宵的习俗有很多种,元宵节的那天,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不同地区的人都会齐欢乐,庆元宵。元宵必不可少的当然就是吃元宵汤圆了,还有就是各种各样有趣的庆祝方式,不同的民族过元宵的方式也会有所不一。现在开学吧给大家收集了关于安微的风俗作文优秀作文,供大家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1678

作文

1000

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咚咚锵,咚咚锵,财神爷来咯……”两只桨在“海浪”里翻腾,两条腿快速的前后翻飞……这,就是我美丽家乡的习俗——划旱船。

划旱船,顾名思义,就是在陆地上划船,“旱船”是依照船的轮廓而制成的木架子,然后在木架的周围围上蓝色布帘,画上白白的波浪,仿佛小船在大海里乘风破浪。通常是一位姑娘,从旱船底下的洞钻进去,手扶着船迈着碎步往前走。当然,每条“旱船”旁边都有一位右手摇蒲扇,左手扶桨的“艄公”,他一手比画着蒲扇,一手摇着桨,同时两人高声的唱着戏,一艘快乐的“旱船”就出发啦!

新年喜庆的“划旱船”活动开始了,整条街上挤满了围观的乡亲,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好不热闹!突然,乡亲们都不约而同朝着一个方向张望——“旱船”划过来啦!

一个身穿红袍、面容姣好的姑娘站在“旱船”中,迈着欢快的碎步往前走,跟在她身后的艄公,一边使劲地舞着蒲扇往旱船帘子上扇风,一面划动着桨,旱船摇摇摆摆,犹如在大海上航行,惟妙惟肖!

这时,只见那艄公扯开嗓子高声唱戏:“今年风调雨顺,哟……哟……”看热闹的乡亲们和着艄公身后的乐团一起应声:“哟……哟……”同时锣鼓恰到好处地敲了起来:“咚咚锵!咚咚锵!”所有的声音交融在一起,非但不会让人感到杂乱,反而是那么和谐。那么铿锵有力!别有一番韵味。

忽然,艄公将蒲扇别在腰间,一手扶船,一手加大力度划桨,原来这是遇上“惊涛骇浪”了!“财神爷来咯,哟!哟!”艄公又一次嘹亮地唱了起来,乡亲们高亢的声音一唱一和:“哟……哟……”这不仅是家乡传统的习俗,更是人们在祈福,盼望着今年大丰收,风调雨顺。

“财神爷来哟……”随着旱船摇摇晃晃的远去,声音也渐渐散去,夕阳西下,小镇慢慢恢复宁静,但方才那高亢、激昂的歌声始终萦绕在乡亲们心中,陪伴他们开始新的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人们俗称“过年”。过年期间,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风俗

在大城市里,过年那天,人人都穿新衣裳,接着清洁自己的家,贴对联,购年货,然后把买来的花花草草摆放好。晚上,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人们吃完年夜饭后,就在规定的路段上放烟花,或者在家里看精彩的的春节联欢晚会。

农村的除夕是这样过的:大家一大早就起来了。换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门前贴对联,然后挂上红灯笼。晚上,家家户户的灯笼都亮了。每家门前“噼里啪啦”都是爆竹声。人人挨家挨户到处串门,非常热闹。

大年初二的时候,大家都带着年货,有的去庙里上香;有的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还有的一大家子出去游玩。

这就是中国人们过年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节风俗习惯作文500字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春节,有三天是我特别难忘的。除夕夜做汤团,正月初一爬山,正月初三放烟花。

除夕夜,我们在家做汤团。姨父先把面粉做好,再把面粉捏成一小块一小块,最后由我们捏成一个饼,放进馅,包成一个个小汤团。汤团有桃子形的,有圆形的,还有露馅的,虽然样子很难看,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做的。

正月初一的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边慢慢升起,我们一家八个人去爬有名的保俶山。当我们爬到半山腰时感到很饿,就找到了一个休息的地方,把带来的水果都吃完了。

接着我们一口气爬到了山顶——初阳台,站在山顶上往下看,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风景,西湖边的人是多么地小呀,小得像蚂蚁一样看也看不清;西湖边的人是多么地多呀,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最后我们继续往前走,走了一会儿,就拍了一张合照。外婆笔直地站着,妈妈看着我,我在想我的作业,阿姨在想单位里的公事,阿舅在看别的游客,姨父在欣赏周围的美景,姐姐在拍苏堤和白堤。我觉得我们一家人的表情真丰富!

正月初三,我回到了我向往的老家——新昌。一走进爷爷家,就看到了门口放着很多大箱子。爷爷说:“这是晚上准备放的烟花。”

我等呀等,等呀等,终于把天等黑了。只见爷爷先把烟花搬到了室外,接着叫我们躲到一旁,最后拿起打火机,果断点燃了导火线。只听“嘭”的一声,烟花从地上飞快地飞到空中。有的烟花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有的烟花化身成“蝴蝶”在空中盘旋;还有的烟花划出不同的颜色形成了美丽的彩虹。我们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烟花竟然这么神奇,能够变化出这么多的花样。

通过吃汤团、爬山和放烟花这三个过年习俗,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还让我渡过了一个快乐的寒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到端午节,我就想到了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五月节、龙舟节……端午节有很多习俗,听我来说一说吧!

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或窗户插艾蒿、挂菖蒲,用来驱蚊避邪保安康。

赛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习俗。相传古代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他被奸人所害被流放。他在流放途中听到了他的国家快要灭亡了,悲愤交加,投入汨罗江自杀了。老百姓为了不让鱼虾吃他的遗体,于是就把糯米团子扔到河里。从那以后,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就传承下来了。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有棱有角、口味应有尽有,比如咸肉馅的、香芋馅的、红枣馅的……吃起来软软糯糯,好吃极了。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有戴长命缕、吃五黄、佩香囊等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要把这些习俗好好地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以家乡风俗为标题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的脚步离我们近了。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一天。

备年货

超市里人声鼎沸,里面的音响又在大声播报:“豆角二块六毛钱一斤,西红柿三块钱一……”随即又响起了喜气洋洋的歌声:“好运来,祝你好运来……”人们在各个货架上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物品,一瞬间货架前竟挤满了人。

有人在挑选着蔬菜,有人在挑着鱼肉,有人在挑着新衣服……可能是因为过年的缘故,人们都有秩序地排好队,等待着付款。出了超市门,每个人都憧憬着新年除夕夜

大扫除

过新年,当然要有一番新气象,新面貌。正是为了辞旧迎新,所以才会打扫自己的家。扫地、拖地、擦窗、洗被子、洗碗筷……每一个缝隙都不放过。虽然很辛苦,累得直不起腰,但是辛勤换来了一番干净、整洁。地板可以照清你的脸,窗户闪闪发光,干净的衣物在窗外翩翩起舞。然后是自己的卫生,每个人都要洗澡,换上新衣新袜。整天大家都忙得团团转。

除夕夜

除夕的光景总是短暂而美好的。饭菜一个个送上餐桌,浓郁的香味顿时敞开来,使人垂涎三尺。当全部菜肴上桌时,就好比一桌“满汉全席”。

大人们站起来祝酒,小孩子们就抓紧时间,争先恐后地夹起好吃的往嘴里送。烫烫的饭菜总是会使我们张开嘴哈气。大人们坐下来时,除夕的团圆饭才刚开始:有人一声不吭地享受着美食,有人和老者们谈笑风生,顾不上吃饭,还有人吃一口,然后没等咽下去就开始说话了。

饭后,大人们笑着离开,小孩们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装的全是零食。除夕夜

春节已经过去了,但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它像一本书,记载着我的成长,它又像一盏灯,照亮了新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习俗,相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我的家乡在春节期间,有一项习俗就是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今年的腊月二十四,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清早,妈妈就喊我起床。我慢慢地睁开疲劳不堪的眼睛,因为小年夜实在玩得太开心了,导致睡觉时,一点儿睡意都没有。妈妈说:“我可不管你这么多,今天按规定是要扫尘的,赶紧起来帮忙。”被逼无奈,我只好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立马加入到除尘的队伍中。

外婆是这次除尘的总指挥官,外婆命令爸爸去擦玻璃,命令妈妈去整理储物间。命令姐姐去擦鞋架,终于轮到我了:“外婆,我要干什么呢?”我兴奋地问道。外婆思考了一会说:“要不然你去扫地吧?”我惊叫了一声:“啊?”外婆说:“你可不要小看扫地,地板相当于一个家的脸面,如果地板干净了,那说明这个家也干净了。”我兴奋地说:“原来扫地这么重要啊!”随即,我飞奔到门外去拿扫把。开始认认真真地扫地。不知过了多久,家里终于打扫得一尘不染。我们看着干干净净的家,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这就是我们家乡扫尘的习俗。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么,小伙伴们,你们家乡的习俗是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受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一个文明古国,论起习俗,可谓“一地一样”花样繁多,单新年习俗,就五花八门。但亘古不变的是那份喜庆和热闹。

在我的家乡,新年从腊月二十几就开始了。二十九家家都准备好年货,门上贴好了“福”,有的人家还挂上了两盏大红灯笼。这天中午,照例要吃顿好饭,还要拜神家。下午就该大扫除,门窗擦得亮亮的,屋顶扫的净净的,桌上摆满了瓜子和糖。小孩子们手中已拿上了大小的鞭炮,大街上整天都噼噼啪啪的。大人们也已经在准备新钞,用来装红包。年前这几天热闹的很。

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晚上是要吃饺子的,一般是肉馅的,吃完了饭就去看看春晚。因为初一要起早,大人一般都不睡,可小孩子就顶不住,把新衣服放在床头,早早就睡下了。别以为一睡就着,家家都放拍炮,鞭炮、花炮,什么震天雷、窜天猴、笛音炮,声音此起彼伏,整整响一夜。

大年初一,凌晨三四点钟,就被妈妈叫起来了,睡眼朦胧的,一看见新衣服立马精神起来。穿好新衣服,好好打扮一番,要去拜年了。先去给爷爷奶奶拜年,再给爸爸妈妈拜。给家人拜晚年就该吃饺子了,正月初一不让动刀,不让说不吉利的话,还不能吃荤。不过白菜馅儿的饺子还可以凑合的。

吃完饺子就要去给本家的亲戚们拜。爸爸和弟弟最累了,要给长辈磕头。女人就要轻松多了,鞠个躬说句吉利话,就完事了。爸爸领着弟弟去拜年,妈妈带着婶婶们去拜年。我做为家中的长女也只能在家待着。爷爷奶奶也不闲着,在门口放好席子,铺好垫子,一拨一拨的人来拜年,贼热闹。我呢,更不闲着,我守在大门口,见有人来,先给他们拜年,坐等红包拿来了。

渐渐的东方泛起鱼肚白,天上还残留着花炮的烟雾,来的人也渐渐少了,大火都困了,来不及吃午饭,一个个倒头就睡,连小孩子也被赶回家睡觉。晚上又是一顿大餐。这一天一大家子的大当家要去请新媳妇来吃饭,表示这个大家庭接受了她,而当院的老媳妇要做陪客,带着新媳妇认当院人。初二,媳妇们要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过了这几天,年也算安静点了,等过了十五,吃完汤圆,年味也就渐渐淡去了。

新年那么热闹,那么让人留恋,不知多年以后这些习俗是否还能保留。但我想,不论怎么变,家人不变,一家的和乐不变,幸福就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其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也是如此吧!要说中国民俗的传统文化里哪个节日最喜庆,最隆重?那必定是历史悠久的春节了!

我的家乡在临安,这次的春节来到我的外婆家——昌北来过,感受一下当地民俗习惯。

在昌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中旬就开始了。腊肠二十四过小年,所以每家每户都要赶在小年之前把年猪杀好,在小年,大年用猪头供祖宗。小年相较于大年隆重程度稍逊色一些,但过年的味道却愈发浓重起来。

当大家伙儿都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接踵而至。这一天,村里最热闹,家家户户用盆盛着刚蒸好的猎头,端到村中的祠堂供祖宗,还在一旁摆上各种水果,干货。祖宗供完后,村中的人们都开始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下午时分,村中必定弥漫着食物的香气。一眨眼,到了傍晚,由祠堂中的人算卦给出吉时,到点时,每户人家放完鞭炮后方可动筷,这个时间每年都不一样。这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小孩子先敬长辈送上祝福,长辈也给小孩定下新的目标。吃完饭后,长辈为小孩送出红包,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看春晚。到了十一二点时,老人们都要到门外放鞭炮,象征新的一年红红火火。鞭炮声此起彼伏,日夜不绝,春节开始了。

正月初一,村中的人都开始拜年,走亲访友。根据昌北的民俗,到每户家中拜年,主人都会先呈上三遍茶是昌北最有名的民俗特点。所谓三遍茶就是:清茶,冻米茶,鸡蛋茶。清茶也叫清身茶,寓意喝了清茶,清清洁洁。冻米茶也叫暖身茶,冻米用糯米炒制成,寄托了对丰收的喜悦。鸡蛋茶寓意团圆美满。喝完三遍茶,老人为小孩奉上长寿面,小孩为老人奉上长寿面,小孩茁壮成长,老人健康长寿,一家平平安安。这天,小孩还要钻狗洞,希望来看长得更高。在昌北每年正月初一都要上坟祭祖。

昌北在正月十五还要过个新年,新年过完,这才算春节结束了。

一切又恢复正常,学生上学,大人们又去田中干活,新的一年在鞭炮声中开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风俗议论文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到春节风俗,那我明白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亲访友啦,贴春联啦,吃饺子啦,简直是多的数不胜数。但是对于我这个美食爱好者来说,最最期盼和喜爱的,当然还是吃汤圆咯!

汤圆味儿好,做法很重要!这不,今年的春节,我们家又要准备吃汤圆了,我也不时会在厨房中打打下手。

其实汤圆的做法也很简单。这第一步,当然就是和面了。面和好以后,就能够取下一块,或大或小都能够,然后将它捏成一个厚度中等的小饼子,再将原有的汤圆馅儿放一些在小饼子的中央,之后将小饼子慢慢地团起来,先团成碗状,最后团成球状。而第二步,就能够将这些做好的汤圆放在有着开水的锅中煮,直到煮熟为止。

汤圆一出锅,顿时就香气四溢,让人闻了就垂涎三尺。

最后能够吃汤圆啦!此时的我,情绪可真的是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到这日的汤圆。过了一会儿,餐桌旁的人都到齐了,汤圆也一碗一碗地端了出来。我手里拿着筷子,看着碗里那又鼓又热的汤圆,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我从碗中夹起一只汤圆,然后留意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塞!这味道简直是美不可言哪!那软软的面皮,还有那又香又甜的馅儿,直朝我的喉咙奔去。这滋味,可真是给人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汤圆,在某些地方又叫团子,让人有一种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团团圆圆的完美期盼。

怎样样?听了我的介绍,您是不是也对我喜欢的这个春节风俗有种一种期盼的感觉呢?心动不如行动,此刻就开始做汤圆吧!期望今年的春节,您也能吃到美味的汤圆。在新的一年中,您也能和您的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莆田春节风俗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春节,我就用笔来记录下春节的前后,去体验、去享受这美好节日带来的快乐。

莆田的春节,是庄重的。在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都摆上一大桌供品,祈祷一家人在新一年里万事如意。干完这些后,每家每户放鞭炮,趴在窗上看着火花中的街道,还真别有一番风味。

莆田的春节,是热闹的。大年三十晚上,先是一道丰盛的年夜饭。吃晚饭后,便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发压岁钱。当那一个个鼓鼓的红包赛到手中的时候。有些小孩,道声谢,一溜烟似的跑到一边数钱去。也有些懂事的小孩把钱交由大人保管。八点时,看春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如果说大年三十的晚饭是味觉上的年夜饭,那么春晚就是视觉上的年夜饭。快到十二点时,真正的高潮来,不知是哪家开个头,不到两分钟,整条街便“噼里啪啦”热闹好一阵。邻里间说上几句吉祥话,我们小孩子便拿上几根烟花在空中挥舞,画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热闹程度不亚于往年。

莆田的春节,是欢快的。初一要“游春”。我们今年的目的地就是九华山、南少林。虽然天气十分炎热,但正好点燃我们的热情。穿梭在九华山茂盛的丛林中,心情愉悦;置身于南少林雄伟的主殿前,心潮澎湃。

莆田的春节,是辛苦的。初二上壶公山烧香。由于我们去时已晚,所以车子开上山不到一半就被堵得动弹不得,只好弃车而行。好不容易上山,望着那排得像长龙一样的队伍,我不禁有些忧郁:“天!这么多人,要排到什么时候啊!”但最后还是不得不排队。当站在队尾,我终于才意识到,什么叫“龙的传人”。

莆田的春节,是多味的。但不管怎么说,我们永远爱我们的家乡,爱它那纯朴的民俗!

[莆田春节风俗作文3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中秋;一样的中秋夜,不一样的月饼文化。我从书上了解到:博饼——是福建闽南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

“博饼”的由来有许多传说。但听得最多的,传说是我国古代很有名的郑成功将军,在屯兵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为激励、鼓舞士兵的士气,而发明的一种娱乐活动。因“博饼”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便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中秋博饼,讲究的是一个趣味、开心,博的是一个好兆头。可能是因为大多数人都相信,博中状元的人,来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我想: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多种的感情寄托吧!所以,厦门人对中秋节格外重视,厦门的中秋节当然也格外热闹。民间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呢!

当一粒粒骰子在大瓷碗里旋转、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时;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底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特别美妙。

很多外乡人来厦门,都会被这种浓浓的节日风情所打动。不仅因为博饼趣味性大、参与性强,更多的是对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深深期盼之心。

今年我总算弄明白了,一套会饼有:状元一个,对堂二个,三红四个,四进八个,二举十六个,一秀三十二个。原来数量是成倍数地递减啊!妈妈说:“简单理解,会饼——是根据中国古代科考名次来设计的,考得最好的就是‘状元’,依次是‘榜眼和进士’……”

我惊呼:“怪不得状元那么难博到,原来是第一名啊!我要是能博到状元,能考个状元那该多美呢!”妈妈又说了:“博饼博状元完全是运气,而考状元凭的是孜孜不倦、刻苦认真学习所积累的实力噢!”

我听了若有所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描写春节风俗的精彩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一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它就是古老的“新年”。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与新年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新年的众多风俗至今都代代相传的。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原古时代就记载着新年扫尘的风俗。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贫穷,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借扫尘的方法去整理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开始。用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等方式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示着“福气已到,>幸福已到”。还有行行色色的年画,窗花,春联贴挂,期盼赐予福禄寿,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当五彩缤纷的爆竹遍地开花,四处响起的时候,新年走到我们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长辈们给晚辈分发压岁钱,真是其乐融融,新年新气象啊!新年还有不得不说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新年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趣味乐事也说不胜说,祝福寓意讲不胜讲。试问有谁不喜欢这传统的新年呢?试问又有谁不想传承这古老的习俗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次过春节,人们总要贴春联、贴福字、放爆竹。你瞧,家家户户都一派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景象。

我们家也不例外。我拿起一副春联,粘上胶水整齐地贴在门上。爸爸又将“福”字倒贴在门上。姐姐也在屋里忙碌着,她先拿起几只红灯笼,挂在屋子里;又把一串小彩灯贴在墙上。小彩灯一闪一闪地,好像一颗颗正在眨眼的小星星。

吃完年夜饭,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出去放烟花。哥哥打开打火机,点燃了导火线。只听“啪啪啪”几声,一条火龙直冲云霄,一朵美丽的“菊花”开放了。它们五彩缤纷,一会儿变红、变黄;一会儿变绿、变青;一会儿变蓝、变紫。一朵朵烟花有的像银蛇飞舞,有的如金光四溅,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如孔雀开屏……真是美丽极了。这时,姐姐又拿起一个“大花炮”,平放在地面上,用打火机点燃。“轰”地一声,它也飞向深蓝的夜空。它时而像一朵娇艳的红牡丹,时而如一朵美丽的大黄菊,时而似一朵动人的紫罗兰。

“爆竹声中一岁除”,新的一年又过去了。我爱放烟花,更爱美好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清明节的风俗200字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到了,我跟陈宣锦和张江裕一起出去玩,去了安康,我觉得安康的空气新鲜,也好玩,去了瀛湖做船到一座一座小岛玩,我最喜欢的是吊桥岛,那里可以看四季女神,还去了中坝大峡谷,景色迷人,我们还在那里玩水上漂,我一不小心踩到水里我的脚湿了,但是我还是很开心。最后一天我们去了柞水溶洞,溶洞里很可怕,我们看见了一只不吸血的蝙蝠,我们看见了三国时代的两具尸骨,我们三个很害怕,就跑到下一个路上了。

这次我们玩的很开心,三个小伙伴也很团结,我们还期待下一次的结伴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春节风俗作文200字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早早的吃过年夜饭,便兴致勃勃地和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们到楼下放鞭炮,放烟花。

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手里拿着一根,让爸爸帮我点燃火焰,我很兴奋,也有点害怕。烟火点燃的瞬间,“嗖”的一声,然后烟花像断了线的箭一样冲上了天空,在天空中散开了一朵美丽的“花”。一会儿烟火又像散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真是太美了。我望着这美景,看呆了。还没回过神来,一朵紧接着一朵,冲向天空。最后,爸爸拿来了最大的烟花,它又大又沉。爸爸让我们退后一些,站远一点。然后无数的烟火在黑暗的夜里,显得格外夺目,格外美丽,数不胜数,美不胜收。

烟花放完了,我恋恋不舍的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历新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个传统节日在我国已经传承了2000多年了。俗话说:“五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道除了千家万户、欢腾热闹的场面。

一出家门,我就被街上那浩浩荡荡的气势给惊呆了。虽然现在空中正下着细雨,但这微弱的雨丝却丝毫没有淋湿人们观赏花灯的热情,反而给这个热闹的城市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由五颜六色的花灯和密密麻麻的人群组成的一道美丽风景线。走在街道上那各色各样的电灯和五彩缤纷的灯笼,我确切地意识到这节日是多么的热闹与美丽。

“砰!”正当我留恋在琳琅满目的灯丛中时,一声巨响引起了我的注意。抬头看向声音来源,我不禁又一次陶醉了,只见漆黑如墨的夜空中此时已是光彩夺目。一朵又一朵美丽的火花在夜空中悄然绽放:红的、绿的、黄的、

紫的……看!这朵似春天迷人的桃花,那朵似夏天高雅的梨花,这朵似冬天高傲的梅花……千姿百态的花儿在空中绽放,使人目不转睛。

陶醉的我顺着众人的目光向前方看去,一辆辆红色喜庆的汽车缓缓驶来。造型各异,装饰丰富。

元宵节也渐渐接近了尾声,我们也返回了家里,回想起来这段经历真让我如痴如醉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清明节的风俗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阳历4月5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风俗也是丰富多彩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一大早我和爸爸妈妈怀着感恩的心去扫墓,一路上风景真是美不胜收,春姑娘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让大自然变得更美。看,金色的油菜花粉色的桃花洁白的梨花都张开了笑脸,柳树姑娘将它碧绿的小辫探进了清清的小河里。春姑娘轻轻地吹,小草慢慢地醒。百花齐放万物复苏,好一幅美丽的景象。

景象虽美 ,可我们却是怀着沉重的心情去给太爷爷太奶奶扫墓,此时的天空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挺拔的大树仿佛失去了翠绿色,这一段时间,时光仿佛停住了,大地万物都沉默着,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太爷爷太奶奶的墓前,摆好供品,点上蜡烛,默哀三分钟,烧上好多的纸钱,借此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边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的生活着。接着我和妈妈清除了墓边的杂草,摆上了美丽的鲜花,墓地顿时焕然一新。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默默地想着,明年的今天,我们还会来看太爷爷太奶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传统名称有新年、大年、新岁等。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开始,一般要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会进行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的活动。

关于春节的由来,其实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古时候,有年兽,名为年,每到腊月三十,便挨村挨户残害生灵,晚上人们也不敢睡觉,只得聊天壮胆(后来形成了守岁)。有一年的腊月三十,恰逢两牧童在赛牛鞭子,“年”忽闻空中有“啪啪”的鞭子,吓得赶紧跑到另一个村子,抬头却又看见一家门口晾着件红大衣,“年”不知道是什么,掉头就跑到了另一家,这家屋里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得逃跑。于是,人们总结出了“年”怕响、怕红色、怕光的特点,因此延伸出了放鞭炮,贴春联等活动,并在每年腊月三十通过这些活动驱赶年兽。

其实这些故事都是后人牵强附会,故意鬼神乱神的一些趣谈。其实,春节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农业的庆祝活动。它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后来农业越来越发达,从西周开始就变成一个庆祝农业生产的活动。汉朝则正式形成了新春的礼仪:开始燃放爆竹,到处进行团拜。魏晋时贴春联,宋朝开始放鞭炮……

随着历史的演变,春节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并一一传承了下来,而且到后来还增加了压岁钱、扫尘、贴年画等好玩儿有趣的习俗。

除此之外,除夕宴上还有很多特别的食物,比如说年夜饭上通常会有年糕,寓意年年高升;还会端上一尾鱼,寓意来年年年有余,至于那盘饺子,形状像元宝,寓意包住福运和富裕……中华人民就是通过这些食物的名字,来表达自己对新春的一个美好的祝愿。

到了今天,春节已经变成了全国人民最喜欢最重要的节日,是国家假日中最长的一个节日,而且充满了喜庆。全家都会团聚在一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这种新年的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清明节的风俗学生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它主要的传统文化活动有:上坟、踏青、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即扫墓)之俗,是很古老的,清明节,它作为传统文化,是个布满神秘色彩的节日,在这个日子里,路上的行人都在思念去世的人们,表达对他们的尊重与哀思!

过清明节,在海南的许多本地人中称其为做清明。中年人对清明节十分看重,即使不是作为法定假日,他们也会抽空回老家做清明。这说明清明节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成为了一种后人对已故之亲人表达思念的一种方式。

清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可及尊重,清明是古人传统习俗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奠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奠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非凡气氛。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而且越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国人受自身文化的影响,使清明成为了国人追思先祖的节日。在清明人们纷纷回乡祭拜祖先,这已是一种文化,一种习惯。

踏青去,踏青去。

这就是中国悠久的清明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馥馥艾叶香气袭上心头,千年前那朵浪花将整个华夏山川染成了青绿色。

——题记

临近端午,奶奶早早地将片片艾叶挂在门头前,我愣了愣,才知道原来是他来了,眼色不禁黯淡了下来,奶奶察觉到了我的变化,笑了笑,轻声说:“怎么了?什么时候这么在意这个节日?”我恍若初醒,抬起头说道:“没......”简简单单地回应,表情淡然,而心中却点起阵阵涟漪,欷歔惆怅,若有若失。

我知道,我联想到了他,尽管光阴荏苒,但你那纵身汨罗江的身姿却永不消逝。屈原呐!因为你心中有国,所以你不愿蒙受世俗的尘埃,以死明志;因为你心有有民,所以你悲愤交加,创作出令世人慨叹的《离骚》!

在我不认识你之前,我眼前一片黑暗,在听到那句“路漫漫求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犹如为我敞开了大门,翻开尘朴的书籍,引我而去。

我大吃一惊,那个“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大诗人、大忠臣,真可谓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朝廷乌烟瘴气,而他却“出淤泥而不染”自比孤傲的鸷鸟!你明明可以学陶渊明“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而你却以身殉国,以死明志,使我们只能略悉你的文采,引来了多少年间的无声欷歔......不过,就是如此,我们才能体会你的坚定执着,体会到你饱含血泪的悲伤怨愤之歌!

香草零落,美人迟暮,到底是谁支撑着你?你又到底是为了谁“哀民生之多艰”?山河破碎,乘风破浪,纵横驰骋,为谁指路?前方是波涛汹涌的汨罗江,身后是金樽清酒,玉盘珍羞直!世人皆浊唯他独清,世人皆醉唯他独醒!

啊!我还在犹豫什么?诗人为我指路,我要心无旁骛地走下去,吾将上下而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汉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2155 字

+ 加入清单

汉族风俗习惯作文(一)

饮茶: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

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又如在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 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汉族的风俗习惯作文(二)

汉族主食以稻米、小麦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茶和酒是汉族的传统饮料。稻米的吃法以米饭为主,另有粥、米粉、米糕、汤圆、粽子、年糕等各种不同的食品;小麦则有馒头、面条、花卷、包子、饺子、馄饨、油条、春卷、炸糕、煎饼等吃法。汉族讲究并善于烹任,不同地区的汉族以炒、烧、煎、煮、蒸、烤和凉拌等烹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汉族菜一般被分为的川、粤、闽、皖、鲁、湘、浙、苏等八大菜系。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旧时叫“醴”。用糯米酿制,是汉族传统的特产酒。

酒不仅是能满足提神、解除疲劳、医用等生理需要的饮品,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体,它在汉族长期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封建社会,它是祭祀神灵和祖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供品,在这种仪式中它起着沟通人神的媒体作用。在汉族的重要节日中,酒是不可或缺的必备品。汉族有句俗话,无酒不成宴。酒可以助兴,可以增加欢乐的气氛,至今还在不少地区流行的饮酒时的“猜拳”、酒令”、“酒曲”等活动,既是一种饮酒习俗,又是一种民族游艺和民间智慧,它具有活跃气氛,()消除酒力,显示和锻炼智力等多种功能。有些饮酒活动形成独特的文化习俗,例如汉族中广泛流传的除夕饮屠苏酒,端午节饮雄黄酒,重阳节饮菊花酒等等,蕴含着汉族人民深厚的自然天道和人文观念,至今仍为人们称道。酒是汉族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社会活动中传达感情,增强联系的一种媒介。在汉族许多地区,姑娘出嫁临行前要饮别亲酒,新郎新娘入洞房要饮交杯酒等等。所有这些饮酒习俗,都是汉族过去和现在饮食和生活习俗的有机组成部分。

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乐天知命(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和尊敬祖先(而不是祖先崇拜)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观念。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汉族的风俗习惯作文(三)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风习,我处在汉族家庭里,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汉族的民放风俗吧!

汉族是五十六人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自汉代开始称为汉族。汉族饮食中的习俗有“春节除夕”北方家家户户都有包饺子的习惯,而江南各地则盛行打粘糕,吃粘糕的习俗。另外,汉族地区过年的宴席中往往少不了鱼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盛传不衰。中秋节的月饼,寓含了对人间亲朋团圆和人事和谐的祝福。其他诸如开春时食用的春饼、春卷、正月十五的元宵,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农历二月初二吃猪头,咬蚕豆,结婚庆典中喝交杯酒,闹洞房。老人过寿时吃寿桃、寿糕、长寿面,都是节日习俗中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内涵的食俗。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个朵民族之花,虽然每个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但是我始终爱着我的民族,不管别的民族再好,我还是爱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