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千里送鹅毛的典故内容(优秀20篇)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有很深的教育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千里送鹅毛的典故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1832

作文

1000

以管窥天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122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利用一些历史典故作为素材,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看以管窥天的历史典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出处】

《史记·扁鹊列传》。

【释义】

以:用或从的意思;管:就是竹管、竹筒;窥是从小孔或缝隙里看。本意是从竹管里看天空,只能看到很小一部分。比喻见闻狭隘,看问题片面。

【历史典故】

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医扁鹊,原名秦越人。因为他救活了许多濒于死亡的人,所以当时人们把他称作传说中黄帝时代的神医扁鹊,而不去提他真实的姓名了。传说,扁鹊曾得到过仙药和秘方,能隔墙给人看病,并能看清病人的五脏六腑,病灶在什么地方。

有一年,扁鹊带领弟子外出巡医,路过虢国都城的王宫,隔墙听到宫内一片哭声,不知除了什么事,他就向宫外守门人询问。方才得知是太子刚刚去世。扁鹊又问:“他什么时候去世的?得了什么病?”守门人回答:“今天早晨鸡叫二遍的时候去世的。太子的病是血气运行没有规律,陰陽交错而不能疏泄,所以突然昏倒而死。”扁鹊凭借自己的经验,已经知道太子得了什么病。于是,他对守门人说:“请禀告君王,我是齐国的医生秦越人,能使太子复活。”守门人瞧了瞧扁鹊,说:“先生该不是胡说吧?人死了还能治活?我听说上古有个姓俞的医生,治病不用汤剂、药酒及其他东西。一解开衣服诊视,就能知道疾病所在,然后剖开皮肤,疏通经脉。先生的医术能如此,那么太子就能再生了,不然的话,要使他再生是骗人。”扁鹊再三请求守门人,他就是不答应。扁鹊叹息说:“您说的那些治疗方法,就像从管子里去看天,从缝隙中看花纹一样。我用的治疗方法,不用给病人切脉、察看脸色、听声音,只要观察病人的体态神情,就能说出病因在什么地方。”

守门人见他说得很有把握,终于答应替他去禀报国君。国君一听太子有救了,非常高兴,即刻请扁鹊进宫给太子看病。扁鹊仔细检查了太子的身体,切了太子的脉,然后为太子实施针灸。当银针扎进太子身体后,太子就慢慢睁开眼,嘴唇微微动了动,周围的人们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扎完针后,扁鹊又为太子配制了几副药,同时告诉太子侍从如何煎服。最后,他对君主说:“太子不出一个月,身体就会康复。”果然,没出一个月,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

从此,扁鹊的名声就更大了。

【成长心语】

守门人一开始不把扁鹊看在眼里,他不相信也不了解扁鹊有如此高的医术,只能说明他见识狭隘。而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不但见识狭隘,心胸也狭隘,他们用厚厚的壳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生活在自己狭小冷漠的世界里。他们处处以自我利益为核心,无朋友之情,无恻隐之心,不懂得宽容、谦让、理解、体贴、关心别人。他们始终生活在愤怒及痛苦的陰影下,阻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所以才是真正的睿智,以一种豁达、宽容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有关感恩的作文内容

全文共 1830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父母,感恩他们用十月怀胎,给予了我生命;感恩父母,感恩他们用辛勤汗水,哺育了我成长;感恩父母,感恩他们用深切教诲,教会了我做人,有关感恩的作文。父母给予了我们的太多太多,我们这些作子女的却不知从何做起。也许,没事时为父母分担些家务,父母下班后为他们倒上一杯水,父母不舒服时为他们充一杯牛奶,父母劳累时为他们捶捶背,父母苦恼时为他们分忧解难,父母高兴时与他们分享快乐。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但在父母眼中却是十分自豪的。父母给我们的爱如此之多,而我们却只给父母做了一点,父母都已感到知足,所以,我们要用一生来感恩父母。

我刚出生时,只有在妈妈的怀中才能睡着。每天晚上,妈妈抱着我一动也不敢动地坐着,生怕将我吵醒。经过无数个黑夜,妈妈就在这一动也不动的姿势中扭伤了腰,落下了病根。如今,她只要弯腰时间一长,腰便疼痛万分。有一次,妈妈腰疼的话都说不出来,我心里特别难受,仿佛疼的不是妈妈,而是我。当我心痛得流下眼泪时,我想到了膏药。对!用膏药贴。我拿出自己平时舍不得用的零花钱,奔向了药店。妈妈贴上我买的膏药对我说:“真舒服呀!谢谢你,宝贝!” 我的泪水再次夺眶而出。我明白,膏药的效果不可能那么快,那么好。妈妈是为了让我放心才这样说的。这个“舒服”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母爱。

小时,我们家是温馨的,那时,我们的楼道没有灯,而全家人又有个习惯,晚上吃完饭后去散步。幼小的我到家门口已经累的气喘乎乎了,便大声一叫:“不走了!累死我也。”爸爸皱了皱眉头,突然把身子一蹲,我边轻易的爬了上去“耶!走咯!”以后每天我都会爬到爸爸那宽大的肩膀上去,爸爸也不抱怨什么,背起我爬上6楼。

我的爸爸妈妈不仅关心我还很勤劳,他们为了让我多读书,不管这么辛苦都不怕,我爸爸经常写文件,常加班、常开会,而且,有时在我们睡觉的时候还在写文件,让他不能好好睡觉。我妈妈更辛苦了,每天早晨六点多钟起床,又要卖菜、做早餐给我吃、然后煮好我午餐饭,她还要上班又不能迟到,晚上下班一回家就做饭给我们吃。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与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茶余饭后,总是喜欢与父母聊天,有时谈我在学校的烦恼,有时谈我的成长经历,有时谈父母的创业的艰辛。我渐渐地明白做父母的良苦用心,知道父母工作的不容易。

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歌中有一句词是:“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中学生作文《有关感恩的作文》。”是啊,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老师给了我们无穷的知识;朋友给了我们克服困难的力量;我们身边的一切给了我们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难道我们不该感谢这些吗?我们需要的不正是那颗感恩的心、我们所缺少的不正是那一腔感激之情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衔环结草,以报恩德这是人类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感恩父母赋予我肉体,感恩老师塑造我灵魂。

感恩父母。父母似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会纯洁明净。衣食冷暖的唠叨是母亲,琐碎而细致的关爱像绵绵春雨无微不至。沉默的爱是父亲,对孩子的关爱藏在眉梢眼底。父母之爱将化作我学习的动力,让我更刻苦地读书。

感恩老师。老师之爱像茉莉一般,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味。老师的爱,无私中透露着平凡,却又暗含一些伟大。“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老师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当我怀揣着梦想与恐惧第一次跨进校门时,老师您阳光般的笑容给我以安慰;当我怀着惭愧的心面对错误时,您意味深长的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老师用知识的甘露孕育鲜美的硕果,用心灵的清泉滋润理想的花朵.

清晨,当欢快的鸟鸣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我推开窗户,放眼蔚蓝的天空,绿绿的小草,清清爽爽的早晨,感恩上天又给予我一个美好的一天。

入夜,夜幕中的天空群星璀璨,我打开日记,用笔记叙着一天的生活,月光展露着温柔的笑容,四周笼罩着夜的温馨,我感恩大地所赋予的安宁。

一支燃烧的火把,难以照亮整个大地,但如果用它来传递火焰,就会照亮整个星球。

一颗感恩的心,难以填充整个世界,但如果让它来感染他人,就会让感恩撒满世界.

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义。更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母校的培育之恩,用一颗感动的心去承接生活中的一切。 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馈的信念鞭策着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锲而不舍的追求。

[有关感恩的作文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言情小说《帝王业》内容简评

全文共 2055 字

+ 加入清单

帝王业》这部小说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男女门第并不是那么严苛的架空背景朝代中。它以女主王儇的视角,述说了一个好强女子的一生。她因家族权力的需要不得不放弃青梅竹马的感情,嫁与寒门出身的大将军萧綦,两人一路风雨同舟,最终走上帝后之位。

这类女强的题材在现在看来早已屡见不鲜,不过在当时却有着风向标一样的精神作用。女主角在逆境中展现的强大政治敏感度和人格魅力,完全不输男儿本色。现在的读者可能会认为女主如此强大的“主角光环”显得不太真实,也比较脸谱化,不过笔者却想从“成长”这方面来探讨一下女主的人生经历。

《帝王业》的开篇直接点明了女主角出身于权贵世家。她自小在宫中长大,接触到的人已经是那个王朝背景下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物,自小接受的教育并不输给任何皇子公主。她拥有表面上幸福和睦的家庭、心中自小挂念的青梅竹马,从未想过以后会另嫁他人。所谓盛极必衰,在这样强大的金手指人设下,突如其来的赐婚让“主角光环”的世界顿时崩塌。所有人都告诉她,世人眼中的你不是你,而是家族的功勋、家族的身份。没有显赫的家世生活,甚至可能不如市井小民。而所谓的婚姻,也是你必须为家族承担的责任。

就像书中所写的:

如果我不姓王,如果我没有出生在这个家族,此时此刻,我也不会坐在高高的鸾车之中,接受众人仰慕……或许,我会像那个卖花少女一样,挤在路边垫脚张望;又或许像某个侍女,跟在车驾后面,任由尘土沾衣。

谁会在意一个卖花女的绮颜玉貌,谁会相信一个侍婢也可能惊才绝艳。

我比她们多出的,不过是一个身份。

这里是女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所有依仗都是背后的家族。既然享受了这份荣耀带来的种种益处,自然也要有所付出。一个家族的兴旺从来不是一个人所带来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正是这个道理。这也是文中女主“成长”的第一次冲突,放弃自己青梅竹马的恋情,走向联姻一途。

现如今社会,我们自然不会为了这种看上去所谓的“家国天下大义”牺牲自己的婚姻。但是我们同样得以感悟。“谁会在意一个卖花女的绮颜玉貌,谁会相信一个侍婢也可能惊才绝艳。我比他们多出的,不过是一个身份。”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努力读书、努力工作、努力生活的目的,难道不也是为了一个“身份”吗?一个“身份”并不是特指需要混到一个什么样的高位,普通的快递员、忙碌的小文员也是一种身份的代表。

身份其实只是我们展示自己性格、才能、谈吐的一个平台,但为了这样一个能够展示的平台大家总需要付出汗水。想要做好一名快递员,你至少需要不畏惧烈日与风雨,至少心态积极向上、不受一些“难缠”的客户影响;想要做好一名普通的文员,你至少需要能与人进行良好地沟通,明确自己手头的工作的倾向和重点,能够合理安排文件处理的先后顺序。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之中,你也必须需要这样一个“身份”载体,才能更好地展示自我,从而与人开展更为良性、有所互动的社交生活,进而有所增益、有所成长。在确立自己身份的成长旅途中必然不会一帆风顺,有所选择、有所放弃也是不同人和不同性格的彰显。

既然有所放弃,那么放弃的底线又是什么呢?在书中,女主同样经历了这样的拷问。自己的丈夫萧綦终究不甘心止步于摄政王之位,虽万人之上但终究屈居于一人之下,虽然皇帝早已是傀儡摆设。女主王儇所面临的选择则是,一边是自己所深爱的丈夫的宏图霸业,一边是自己从小所依恋的“竹马”皇帝的生死。在女主很明确自己想要让萧綦问鼎帝位的前提之下,是否如谋臣所说趁乱了结皇帝的性命,就成了王儇的两难之选。

为这一天,我已等了许久——我答应过他,总有一天还他自由,让他逃离这冰冷的宫闱,隐姓埋名、远遁江湖。

我亦曾渴盼有这么一天,与所爱之人携手归隐,结庐南山、朝夕相守。再没有血腥、没有权谋、没有皇图霸业,只有我与他执手偕老。

这个心愿,藏在我心底不为人知的地方,已经永远没有机会实现。

胡瑶神情震动,定定看我,目光复杂变幻,终究只是一声长叹:“从前你为王爷背弃他,如今又为他背叛王爷……世间竟有你这样无情的女人!”

“王儇从未背叛任何人。”我缓缓抬起手,按住胸口,“我只忠诚于自己的心”。

小说的最后,女主选择用假死的方式掩盖了皇帝逃离宫廷的事实,让他和皇后胡瑶做一对普通的民间夫妻。也正如作者在书中写到的那样,“我只忠诚于自己的内心”。

人生需要有所舍弃,每当我们面临一些两难抉择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无关大是大非,所做的选择只要是当下自己想要的,就无对错之分。或者换个角度来说,两种选择方案中,哪种选择的消极影响自己更加不可承受,那就逆向思维选择另一种,这也是自己内心做出选择的一种方式。

“成长”路上的选择总是不可避免。例如,高考选择院校时是选择离家近的还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或者毕业挑选工作时选择“我要去勇闯大城市”还是选择“故土情深,家里也不错”。我们每个人总是要面对大大小小的选择,做出选择的不妨多问问自己,总归是内心有所倾向、有所期待。

《帝王业》成书时间早,剧情走向上虽然确实有不如人意之处,但是作为晋江早期女强类型的言情小说,对女主成长心态转换的描写还是可圈可点,值得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曹髦的雄心历史典故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还在世的时候,曾梦见三马同槽吃草。曹操怀疑这马是指马腾父子。但是,马腾已经死了。曹操找来自己的谋士贾诩,让他解梦。

贾诩很不负责的说:“禄马,吉兆也。禄马归于曹,王上何必疑乎?”之后,曹操就不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了。然而,让曹操没想到的是,他死之后,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取的魏国的大权,这距离曹丕称帝也不过三十来年。

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已经七十岁了,所以他也就掌权了两年,就去世了。若是司马懿在地下能遇到曹操,可能会为他揭开三马同槽的谜底。不过,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曹操无法再为曹魏做出什么了。

司马懿去世后,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当了大将军,二儿子司马昭当了骠骑大将军。司马师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把已经长大的曹芳给废除了,同时立了曹丕的孙子曹髦为帝。

当时,曹髦才13岁,司马师想的很好,曹髦年幼,只能任由他摆布,一定没能力反抗自己的。但是,司马师看走眼了,这也不怪他,谁让他一直有眼疾呢?曹髦虽然年龄小,但很有野心,他并不甘心当司马家的傀儡。

四年后,司马师因眼疾去世了,司马昭接替了大哥的大将军之位。司马师千叮咛,万嘱咐,要让司马昭管好手里的帅印。司马昭掌握了大权之后,自封高督公,允许佩戴兵器,穿着革履上大殿,就差称帝了。百官们也都是见风使舵的主,于是纷纷奏请司马昭代魏称帝。不过,司马昭给拒绝了,因为他铁了心要学曹操。

曹髦见此心中非常不安,他不想跟曹芳一样,被废除遭受侮辱,于是,决定拼死一搏。曹髦召集百官商量对策,准备先发制人,罢黜了司马昭。

中间有两个大臣却跟司马昭一心的,他质问曹髦:司马公为曹魏立下大功,陛下,你为何造反?曹髦心中难受极了,到底谁是皇帝,到底谁要造反?于是,曹髦怒气腾腾的回了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髦说完,就带人杀向了司马昭的府邸。不过,才走到半路,曹髦等人就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给拦了下来。之后,曹髦就去见曹家的历代祖先去了。

曹髦的雄心壮志没有实现,但是他临死前喊出的那句话,却成了流传千年的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千里送鹅毛作文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唐朝的缅伯高抓到了一只天鹅,他想把这只天鹅送给京城的皇帝。

第二天早晨,缅伯高便收拾好行李,带上了一些干粮和水,拎着天鹅就上路了。一天,他翻山越岭,走到了一个大湖边,见到湖水清澈见底,而自己又脏又累,便脱去衣服,到湖里洗了个澡。洗完澡后,缅伯高见天鹅身上也脏了,羽毛发黑,像一只野鸭子一样,便把天鹅也放到水里,打算帮它也洗洗干净。谁知天鹅见了水,便伸着脖子叫了起来:“嘎嘎——嘎嘎——嘎嘎——”天鹅的叫声是那么的动听,缅伯高听得陶醉了,他想:“天鹅的歌声真动听,送给皇帝实在是太可惜了,不过要是能换来皇帝奖赏些金银珠宝,也值了!”就在他盘算的时候,天鹅趁他不注意,一下子展翅飞走了。这可怎么办啊?天鹅飞走了,我又走了那么远的路,唉!这真是没办法了!缅伯高懊恼地想。就在无可奈何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地上有一根羽毛,仔细一看,原来是天鹅飞走时掉在地上的一根羽毛。他捡起羽毛,想了想,唉,既然我走了这么远的路,也不想就这么回去让乡亲们瞧不起,只好硬着头皮拿着这根羽毛去见皇帝吧。

缅伯高到了京城,进了皇宫,门口的兵士问:“你来这干什么?”缅伯高讲明了来意,兵士就放他进去了。缅伯高见了皇帝,说:“尊敬的陛下,我抓了只天鹅准备奉献给您,可是在途中,它趁我不注意飞走了,不过还是留下了根羽毛,我只好把它的羽毛献给您了。”皇帝一听,很生气:“大胆!这人真是一派胡言!来人,把他拖下去斩了!”“等一下!”缅伯高喊了一声,“为了让您原谅我的过失,我特地作了一首诗:”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缅伯高一边高声朗诵,一边还踏着节拍唱了起来。后来,皇帝看缅伯高一片真心实意,很受感动,刚才的气也消了,不仅免了他的罪,还赏了他许多金银财宝。

只要真心实意,不管多么轻微的礼物,别人都会接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鸿门宴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812 字

+ 加入清单

项羽接受了章邯投降之后,想趁着秦国混乱,赶快打到咸阳去。

大军到了新安(今河南新安)投降的秦兵纷纷议论说:咱们的家都在关中,现在打进关去,受灾难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是打不进去,楚军把我们带到东边去,我们的一家老小也会被秦朝杀光。怎么办?

部将听到这些议论,去报告项羽。项羽怕管不住秦国的降兵,就起了杀心,除了章邯和两个降将之外,一夜之间,竟把二十多万秦兵全部活活地埋在大坑里。打那以后,项羽的残暴可就出了名。

项羽的大军到了函谷关,瞧见关上有兵守着,不让进去。守关的将士说:我们是奉沛公的命令,不论哪一路军队,都不准进关。

项羽这一气非同小可,命令将士猛攻函谷关。刘邦兵力少,不消多大功夫,项羽就打进了关。大军接着往前走,一直到了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驻扎下来。

刘邦手下有个将官曹无伤,想投靠项羽,偷偷地派人到项羽那儿去密告,说:这次沛公进入咸阳,是想在关中做王。

项羽听了,气得瞪着眼直骂刘邦不讲理。

项羽的谋士范增对项羽说:刘邦这次进咸阳,不贪图财货和美女,他的野心可不小哩。现在不消灭他,将来后患无穷。

项羽下决心要把刘邦的兵力消灭。那时候,项羽的兵马四十万,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兵马只有十万,驻扎在灞上。双方相隔只有四十里地,兵力悬殊。刘邦的处境十分危险。

项羽的叔父项伯是张良的老朋友,张良曾经救过他的命。项伯怕仗一打起来,张良会陪着刘邦遭难,就连夜骑着快马到灞上去找张良,劝张良逃走。

张良不愿离开刘邦,却把项伯带来的消息告诉了刘邦。刘邦请张良陪同,会见项伯,再三辩白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请项伯帮忙在项羽面前说句好话。

项伯答应了,并且叮嘱刘邦亲自到项羽那边去赔礼。

第二天一清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和一百多个随从,到了鸿门拜见项羽。刘邦说:我跟将军同心协力攻打秦国,将军在河北,我在河南。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先进了关。今天在这儿和将军相见,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哪儿知道有人在您面前挑拨,叫您生了气,这实在太不幸了。

项羽见刘邦低声下气向他说话,满肚子气都消了。他老老实实地说:这都是你的部下曹无伤来说的。要不然,我也不会这样。

当天,项羽就留刘邦在军营喝酒,还请范增、项伯、张良作陪。

酒席上,范增一再向项羽使眼色,并且举起他身上佩带的玉玦(音ju,古代一种佩带用的玉器),要项羽下决心,趁机把刘邦杀掉。可是项羽只当没看见。

范增看项羽不忍心下手,就借个因由走出营门,找到项羽的堂兄弟项庄说:咱们大王(指项羽)心肠太软,你进去给他们敬酒,瞧个方便,把刘邦杀了算了。

项庄进去敬了酒,说:军营里没有什么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助兴吧。说着,就拔出剑舞起来,舞着舞着,慢慢舞到刘邦面前来了。

项伯看出项庄舞剑的用意是想杀刘邦,说:咱们两人来对舞吧。说着,也拔剑起舞。他一面舞剑,一面老把身子护住刘邦,使项庄刺不到刘邦。

张良一看形势十分紧张,也向项羽告个便儿,离开酒席,走到营门外找樊哙。樊哙连忙上前问:怎么样了?

张良说:情况十分危急,现在项庄正在舞剑,看来他们要对沛公下手了。

樊哙跳了起来说:要死死在一起。他右手提着剑,左手抱着盾牌,直往军门冲去。卫士们想拦住他。樊哙拿盾牌一顶,就把卫士撞倒在地上。他拉开帐幕,闯了进去,气呼呼地望着项羽,头发像要往上直竖起来,眼睛瞪得大大的,连眼角都要裂开了。

项羽十分吃惊,按着剑问:这是什么人,到这儿干么?

张良已经跟了进来,替他回答说:这是替沛公驾车的樊哙。

项羽说:好一个壮士!接着,就吩咐侍从的兵士赏他一杯酒,一只猪腿。

樊哙一边喝酒,一边气愤地说:当初,怀王跟将士们约定,谁先进关,谁就封王。现在沛公进了关,可并没有做王。他封了库房,关了宫室,把军队驻在灞上,天天等将军来。像这样劳苦功高,没受到什么赏赐,将军反倒想杀害他。这是在走秦王的老路呀,我倒替将军担心哩。

项羽听了,没话可以回答,只说:坐吧。樊哙就挨着张良身边坐下了。

过了一会,刘邦起来上厕所,张良和樊哙也跟了出来。刘邦留下一些礼物,交给张良,要张良向项羽告别,自己带着樊哙从小道跑回灞上去了。

刘邦走了好一会,张良才进去向项羽说:沛公酒量小,刚才喝醉了酒先回去了。叫我奉上白璧一双,献给将军;玉斗一对,送给亚父(亚父原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

项羽接过白璧,放在座席上。范增却非常生气,把玉斗摔在地上,拔出剑来,砸得粉碎,说:唉!真是没用的小子,没法替他出主意。将来夺取天下的,一定是刘邦,我们等着做俘虏就是了。

一场剑拔弩张的宴会,终算暂时缓和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历史典故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武则天当政时期,采取了恐怖的高压政策,奖励告密之人,许多人因此而升官晋级。当时,出现了许多酷吏,他们发明各种残忍的刑具逼迫犯人招供,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周兴和来俊臣。

整日以折磨他人为乐的周兴,怎么都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也成了别人告密的对象。武则天收到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的告密信后大怒,立刻下旨给来俊臣,要他负责审理周兴的案件。

太监送密旨的时候,周兴正与来俊臣喝酒呢!他们俩一边喝,一边讨论着用什么办法使犯人招供。来俊臣看了太监送来的密旨,随便把它往桌上一丢,仍旧和周兴继续原来的话题。来俊臣说他自己写了《告密罗织经》。周兴笑笑说,那里面写的刑罚都算不了什么,最近他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可以逼出犯人的口供来。来俊臣问:“什么办法?”

周兴得意扬扬地说:“这个新办法就是拿一个大瓮,把它放在火上烧烤,谁不肯招供,就把他放在大瓮里烤,不由他不招!”来俊臣听了,连连叫好。他一面说,一面叫人去搬一只大瓮和一盆炭火到大厅里来,把瓮放在火盆上,盆里炭火熊熊。

来俊臣觉得到时候了,马上变了脸,厉声向周兴宣读武则天的密旨:“周兴,你听着,你如果不老实交代,那就只好请你进这个大瓮了!”

周兴顿时吓得面无血色,魂飞天外,手里酒杯一下子便掉到了地上,连忙跪在地上,表示愿意招认。来俊臣定了他的死罪,上报给武则天。武则天觉得周兴为她办了不少事,便免了他的死罪,改判充军,但他的仇家太多了,在流放的途中被人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回忆母亲作文内容

全文共 2327 字

+ 加入清单

妈妈那张lao照片题记:我的母亲离开我已经有27个年头了,27年中对母亲的愧疚时时折磨着我,对母亲的思念无以言表。她的善良,她的质朴,她的勤劳,她的付出,她的坚强时时鞭策着我!我好想我的母亲!我爱我的———母亲!

七十年代,我的家很穷,父亲一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25元,既要让二哥到xx县城的三中补习高三的课程,又要让我到x县师范读书,还要给队上交一些口粮款,还要购买四个月的粮食补足一年生活中的缺额,那时的我家,真的好穷!在我的记忆里,小时侯没有吃过一块饼干,一颗糖果,更没有照过一次相,因此我一张小时侯的尊容都没有保留下来,那是我一身的遗憾,或许还是我们那一代人的遗憾吧!

虽说我没有一张照片,但我还是见识过照相的。那是大哥成家另过后,哥嫂二人挺吃得苦,农忙季节忙完了家里家外的活计,就利用空闲的时间,悄悄地搞点小本生意,买点什么豌豆油饼,什么麻花,什么白麻糖,什么芝麻饼,什么这样种那样种的,从这个乡场挑到那个乡场,起早摸黑,穿街走巷,有了点进项,慢慢的还有了点儿积蓄,后来又陆陆续续添了两个侄儿,为了给两个侄儿留下点小时侯的记忆,偶尔有打着花伞,背着相机窜乡走村的所谓“照相师傅”,就给俩侄儿卡了几张。其中有一张是我妈妈和大嫂一人抱着一个侄儿照的,那时大侄儿才三岁多,小侄儿才一岁多。这是我印象中唯一一次看见照相的经历,那张照片也是我母亲唯一留存在世的照片,时间是1978年夏季的某一天,母亲那年刚好54岁。我的母亲因头痛病和肺气肿,再加上经年累月的操劳,显得很疲惫,明显消瘦的面容又凭添了许多道皱纹,可难得遇到这样好的天气,也难得遇到和孙子们合影留念的机会,母亲把自己梳理得好齐整,头发绕着头部围缠着,还用长条白布巾圈扎了几圈,留给孙子的是个好善良,好慈祥的奶奶。

我的母亲是1983年5月份去世的,时年59岁,走的那天晚上正好是我从师范学校分到x县城关镇的二小实习报到的时间,遵母亲临终嘱托,父亲大哥大姐没有将母亲去世的消息告诉我,母亲去世的消息是在我实习完,返回学校的当天晚上,班主任老师才告诉我,我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先是愣怔了一下,猛然间是泪水止不住的流,赶紧狂跑回寝室,藏到被窝里咬着被角痛哭起来:看到我就要工作了,就要有工资了,就要有钱为母亲治病了,可母亲就这样一声不响地离开了我,永远地离开了我,一个人悄悄地走了,悄悄地走了!一阵紧似一阵的悲哭,让我在极度痛苦的疲惫中沉沉地睡去。当我被同学叫醒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了,同学们知道我失去妈妈的事,饭菜都给我摆置在床边的桌子上,早饭没吃,中饭没吃,晚饭还是没有吃,第三天的早上才勉强从悲痛中走出来,恍惚中,继续着学习,准备毕业的一系列考试。想妈妈的时候,就利用休息时间跑到教室讲台旁边,一边用风琴弹着“再见吧,妈妈”的曲子,一边用沙哑的嗓子,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地唱着对“妈妈”离去的不舍的歌词,一连好多天都是如此,好投入,好用心,好悲痛。细心的同桌女生看出了个中端倪,忍不住递来一张纸条:xx,知道你的母亲离开了你,大家都很难过,望你从悲痛中走出来,我们为你加油哦!纸条上短短的一句话,34个字,让我很感动,决心化悲痛为力量,用好的成绩来告慰在天堂的母亲!

一个月后,我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是去母亲坟头拜祭我的母亲。第二件事就是寻找母亲那唯一留存的照片,找到后,用一个自制的镜框,将母亲的照片端端正正地置放于正中,周围在放上一些母亲生前喜欢的不知名的小花,每天空闲时,总要对着母亲的照片,在心里默默地述说良久。后来我安家至20多里的一个镇上,老家中的一切就拜托给在家里的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和侄儿们。一次偶然的回家,发现相框中母亲的照片不见了,问了二哥二嫂,又问了大哥大嫂,还审问了两个小侄儿,都不知收拣到什么地方去了。我好心痛,那是母亲唯一的一张照片啊!我翻检了所有的书页,所有的抽屉,就是不见照片的影子,多半是被淘气的两个小侄儿给弄丢了,心里是八个不安逸,十个不舒服。以后,我每次回家,都要留心,四处查看一下,看看能不能有个意外收获,可每次都是满心而回,败兴而归。

偶尔在街头,看到个别谋生的“画师”,好想按着自己的记忆,凭着自己描述的母亲的样子,让画师给母亲画张像。可在画师的面前,无论我怎么绘生绘色的讲,怎么翻来覆去的叙述,画师画出来的像,不论怎么修,怎么改,都不是我母亲的样子。我知道是我自己不能干,表述不够清楚,不够明白。

偶尔思母心切,一时兴起,用自己的工资,买回画纸和画笔,想就着记忆中母亲的操劳的场景,拿起笔在纸上涂抹着母亲熟悉的影痕,好想描摹出一副惟妙惟肖的母亲形象。可手中的笔似有千斤重,满脑的思绪好凌乱,纸不知换了多少张,笔不知削了多少次,总是不能把母亲再纸上展现出来,愈画愈无知,好似有无从下笔的困境,那满腔的热情和满满的信心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这时熟悉的母亲形象似乎变得陌生起来。我好生遗憾,也好恼恨自己,为什么不多长几个“艺术细胞”?为什么读师范时,不好好学习绘画的基本功?为什么读师范时不好好掌握绘画的技能和技巧?这时的我才感受到黔驴技穷的窘态,真实地领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滋味!

现在,苦恼的时候,快乐的时候,有事无事总会想到我的母亲,她那慈祥,那和蔼,那善良的面容总是清晰的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我的梦里。有一次,梦里的母亲化身为一条金色黄龙,闪着金光,从那禾苗间腾身飞向天堂;有时的母亲和父亲手牵着手,置身于天堂的奇花异草,亭台楼榭之中,面色红润,远离了人间的痛苦,享尽了天堂无尽的乐趣。每当年节下,或是母亲的生日,母亲的忌日,我总要去到母亲和父亲的坟头,烧烧纸,放放鞭炮,以示拜祭、致意:祝福妈妈爸爸,在天堂的日子过得舒心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694 字

+ 加入清单

先天下之忧而忧告诉我们要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有关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宋仁宗曾经派范仲淹去西北抗击西夏。范仲淹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他不但是一个军事家,也是着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是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他两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跟着改嫁的母亲背井离乡,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很有志气,爱好读书。十多岁的时候,他借住在一所寺庙的僧房里,昼夜苦读。每天,他只烧一锅粥,等粥冷却后,用刀划成四块,一天两餐,早晚各吃两块。菜呢,也只是几根咸菜。后来,人们称他这种生活为“断齑(jī,指咸菜)划粥”,成为历史上刻苦好学的佳话。

经过艰苦的学习,范仲淹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同时养成了严肃认真和刻苦节俭的作风。

范仲淹青年时就考中了进士,开始做官。早年的贫困生活使他了解并同情民间的疾苦。他决心为国家和百姓做一番事业。

宋夏战争初期,宋军不断失利。公元1040年,范仲淹和韩琦同时被派到陕西,前去抗击西夏。

范仲淹到了延州,发现一个很不合理的现象。当时,宋朝政府把边兵分给各级官员带领,官职越高的带兵越多,官职越小的带兵越少。这本来是正常的现象,但宋仁宗却下了一道命令,说敌人来进犯时,不管来的敌人多少,一概由官小的带领自己的少量人马先去作战。这样做哪有不败的道理。范仲淹却不管皇帝的命令,立即改变做法。他把延州的一万八千军队,分给六个将领带领,每将三千人,负责训练。有了敌情,该多派就多派,该少派就少派。同时,他又下令修筑一些城堡。经过一番整顿,延州的防守力量顿时改观了。

西夏军队看到范仲淹防守严密,就互相警戒说:“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从此,他们再不敢轻易侵犯延州了。

范仲淹镇守陕西几年,除延州外,还驻过庆州(今甘肃庆阳)、州(今陕西彬县)等地,很受当地羌人部落的尊敬。羌人因为范仲淹做过龙图阁直学士,都称他做“龙图老子”。

公元1043年,范仲淹由陕西调回京城,担任副宰相。

那时候,北宋政治非常****,封建官僚的特权大得惊人。做官全凭关系,升官更靠资历。只要一个人当了大官,家属亲戚都可以做官。结果大小衙门里塞满了多余的官员,好多官员又尽干坏事。

范仲淹早就看不惯这种状况。他担任副宰相后,决心改革,就大胆地向宋仁宗提出十项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一、明确规定官吏提拔或者降职的办法;二、严格阻止凭借特权、关系等取得官职;三、改革科举制度;四、慎重选择官员;五、重视生产;六、加强武备;七、减轻劳役等。

宋仁宗正信任范仲淹,对范仲淹提出的方案全部接受了。因为范仲淹是在宋朝庆历年间提出这个方案并进行改革的,所以历史上称为“庆历新政”。

为了推行新政,范仲淹首先整顿官吏制度。他派一些官员担任监司(监察官),到全国各地视察,然后根据他们的报告,把各地的坏官从登记簿上除名,加以撤换。

有一次,和范仲淹一起推行新政的大臣富弼(bì),看到范仲淹在登记簿上勾掉坏官的名字,心里不忍,就上前劝阻说:“一笔勾掉一个名字很容易,可是,被勾掉的一家人都得哭了。”

范仲淹毫不动摇,斩钉截铁地回答说:“一家哭总比一路(北宋的政区名称)的百姓哭好啊!”

富弼听了,觉得范仲淹既有胆量,又有见识,心里非常钦佩。

新政在推行中,触犯了一些封建贵族的利益。许多保守的官僚纷纷起来反对,诽谤范仲淹和推行新政的人,说他们结成朋党。

宋仁宗动摇了。新政只推行了一年多,范仲淹就被降职,调到外地做官去了,新政也跟着失败了。

范仲淹虽然遭受打击,但他忧国忧民的信念却丝毫不变。不久,他到邓州(今河南邓州)去做地方官。这时,他的朋友滕子京也被降职,在岳州做地方官。滕子京在岳州重新修建岳阳楼,请范仲淹写一篇纪念文章。范仲淹答应滕子京的要求,写下了着名的《岳阳楼记》。文中反映范仲淹伟大抱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公元1052年,范仲淹又被调到颍州(今安徽阜阳)去当地方官。他在上任的路上生病死了。

范仲淹生前,生活非常节俭,但待人却很亲热厚道,乐于助人。他喜欢将自己的钱财赠送给别人,还设法救济同族的人。所以,他死后,人们都很悲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语故事典故言不由衷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诸侯郑国的实力强大,郑庄公任周朝的卿士,执掌朝廷大权。他凭借自己的势力和地位,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当时任天子的周平王,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他不得不依靠郑庄公处理朝政,却又对虢公忌父十分相信,想让他代替郑庄公处理朝政。

郑庄公知道这件事后,对周平王特别不满。周平王非常害怕,赶紧向郑庄公解释说,他没有让忌父取代郑庄公的想法。为了取得郑庄公的信任,他和郑庄公互换人质,让周太子狐到郑国去作人质,而郑公子忽则到周朝来做人质。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去,他的孙子姬林继位。称周桓王。周桓王也想让忌父代替郑庄公当卿士掌管朝政。郑庄公知道后大怒,派大夫祭足领兵马,到周朝的温地收割麦子,并全部运送到郑国。

到了秋天,祭足又带领兵马到周朝成周,把那里的谷子全部割掉,运回郑国。从此,两国之间的关系愈加恶化,彼此间结下了仇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历史典故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是东汉时期很有名的将军,也是一位十分杰出的外交家。他从小胸怀大志,不拘小节,但是对父母非常孝顺。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因哥哥被聘为校书郎,而和母亲一起来到洛陽。

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加上家中比较贫寒,便受官府的雇用,抄写文书,以此谋生。为了将这份工作做好,班超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直到很晚才睡。

有一天,他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觉得这份工作实在无聊,想到自己远大的志向,忍不住站起来,将笔狠狠地掷在地上说:“大丈夫即便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为国家的外交作贡献,以取得封侯,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周围的人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回应说:“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傅介子和张骞都是西汉人,曾经出使西域,立下无数功劳。自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接着,朝廷采取他的建议,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班超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事例内容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也是楚襄王的大臣。

一次,楚襄王听到人们议论宋玉行为不端,就把他找来说:“别人对你很不满,你应好好反省一下。”

宋玉回答:“大王,您先不要责备我,请您听我讲一个故事:在咱们楚国国都郢城,来了一个唱歌的人。开始他唱《下里》、《巴人》这样通俗流行的曲子,随着他一起唱诵的有几千人;后来,他唱《阳阿》和《薤露》这样比较文雅的曲子,跟随他一起唱的只有几百人;而当他唱《阳春》和《白雪》这样高雅的曲子时,能够跟随他一起唱的人仅有几十人而已!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曲子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那些平庸的人怎么能够理解我宋玉的行为呢?”

楚襄王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就不再追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微笑作文的内容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有位名人说过,爱可以藏在天涯海角,当你走遍世界去寻找他的时候,却发现她就在你身边。

记得这个学期的一节体育课。在操场的西半场,我和我们班的同学整齐地站在操场上,体育老师正在给我们布置这堂课的任务。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老师说了一句奇怪的话,他对我们说:“今天的训练要在心中牢记三个词,坚持、坚定、鼓励。另外,你们要面带微笑跑完全程。不然,你们肯定跑不完。”老师的这一番话,让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且,体育老师也没有让我们过多地考虑,他大声地说:“今天跑一千五百米,十五分钟跑完。”听了老师宣布的训练内容,我的心一下凉了半截。“一分钟要跑一百米。我的腿都要断了。”我的脑中一片空白。

可是,时间并不容我多想。只听一声刺耳的哨响,划破了我脑中的白幕。同学们如同脱缰的野马飞奔而去,而我还在傻愣愣地站在起跑线上不知所措。这时,一声“狮子吼”突然传入我的耳膜。只听体育老师大声地喊:“愣什么神儿呢,快跑。”这如同厉雷般的叫喊把我彻底地从梦境之中拉了出来。我连忙向前跑去,连老师的要求,面带微笑跑完全程也给忘了。

就这样,我跑了一圈、两圈、三圈。忽然,我脚下一滑,一股钻心的疼痛从膝盖处传来。我仔细检查了膝盖处,长舒了一口气,轻度擦伤对跑步没有影响“没关系的。”我自己对自己说。于是,我晃晃悠悠地从地上爬起来。突然一丝轻微的疼痛掠过我的脑海,“那只是连锁反应。”我喃喃地自言自语道。然后我继续跑,跑完那剩余的路。

就在离终点还有半圈的时候,一阵撕心裂肺的巨痛从脚腕处闯进我的大脑。我又一次重重地摔在地上。仔细一看,只见我的左脚脚腕又红又肿。我叹了一口气,“唉,离终点只剩半圈了,可我……”泪水湿润了我的眼眶。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闯入了我的耳膜,“你要放弃吗,这可不像原来的你。看看跑道旁的这些苍松翠柏吧,它们都是英雄,敢于与严寒搏斗的英雄。不管你怎样选择,我都将陪你走到最后。”我听了这段话,抬起头来一看,原来是我最好的朋友,他脸上的微笑是那么的光辉灿烂。于是,在蓝天白云之下,出现了两个肩并肩的身影,向那洁白的终点线走去。

有人说,爱是不可战胜的。而在今天,我才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朋友那甜甜的微笑,不正是爱的体现吗?

点评: 选材的角度非常有新意,构思巧妙合理,题目就可以引人入胜,小作者从一件小事就能抒发如此深刻的感情,实属不易,行文连贯流畅。

[微笑作文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综述的内容要求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选题要新

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说理要明

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层次要清

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语言要美

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

文献要新

由于现在的综述多为“现状综述”,所以在引用文献中,70%的应为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依引用先后次序排列在综述文末,并将序号置入该论据(引文内容)的右上角。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校者把关

综述写成之后,要请有关专家审阅,从专业和文字方面进一步修改提高。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作者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视了彼一方。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没有恰到好处地反应某一课题研究的“真面目”。这些问题经过校阅往往可以得到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典故故事:烂羊头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烂羊头,比喻滥授官爵,商人厨师皆得为官。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这个典故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注音】làn yáng tóu

【典故】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后汉书·刘玄传》

【释义】比喻滥授官爵,商人厨师皆得为官。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结构】偏正式

【押韵词】士绅名流、同业相仇、知足无求、緑惨红愁、恶居下流、风马牛、归马放牛、宿怨深仇、供过于求、吞舟之鱼,不游枝流、......

【年代】古代

【成语示列】可羡当时张许辈,蒲萄宫里烂羊头。 元·王冕《秋夜偶成六首》其六

【典故故事】

更始纳赵萌女儿为夫人,很宠爱,于是把政事委托赵萌办理,自己日夜与妇人在后庭饮酒取乐。群臣有事想上奏于他,更始常常因喝醉了酒而不能接见,有时不得已,就命令侍中坐在帷帐内答话。诸将听出来答话的不是更始的声音,出来后都抱怨说:"现在成败还不可知,为何放纵成这个样子!"韩夫人尤其嗜好喝酒,每侍奉更始饮酒,见到常侍奏事,时常发怒说:"帝正和我饮酒,你为什么偏偏拣这个时候来奏事呢?"起身,把书案都捶破了。赵萌专权,作威作福。郎吏有的直言赵萌放纵的,更始怒,拔剑相击。自此以后没有人敢再讲话。赵萌仇恨侍中,带出来将他杀害,更始出面救他,赵萌不从。这时李轶、朱鲔专制于山东,王匡、张..在三辅横蛮暴虐。所封授的官爵,都是一些小人商人,还有伙夫厨师之流,许多人穿着绣面衣、锦缎裤子、短衣,或者穿着妇女的大襟上衣,在路上嬉笑怒骂。长安城有歌讽刺说:"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典故故事:烂羊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典故:老子出世_1100字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楚国苦县曲仁里村(今河南鹿邑)被团团紫气笼罩着。紫绛色的场院,紫黑色的房脊,紫绿色的烟柳,紫灰色的树叶,连初升的太阳也变成了—片紫红。好一派祥瑞之气啊!人们都感到惊奇!这时,几声“啊哇-!啊哇-!”鲜嫩悦耳的婴儿啼哭声从这紫气弥漫的村子里传了出来……

2月15日那天,曲仁里村的李氏女早早起床,她一边梳理着满头秀发,一边小声唱着她平日最爱哼唱的村歌:“天水清,河水浑,俺上对岸去撑人,撑来一船男和女,个个都是好心人”。她一边唱一边在床边上坐下,可没想到身子还没有坐稳,突然觉得肚子有点不对劲,感到隐隐疼痛,后来越疼得厉害。当村上人做饭的青烟和紫气徐徐上升的时候,她肚子已疼得难以忍受了,脸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流。她忍不住倒在床上呻吟。邻家妇女闻声赶来,知道她要临产了,急忙给她请来了有名的接生婆——金妈。

这人称金妈的接生婆,来到李氏床前,细心察看,凭她平日积累的经验,确认是少有的难产,就是胎儿在娘肚子里过月时间太长,胎儿长得又大,再加上李氏女又是头胎,象这样的情况,大人小孩都有危险。连金妈这有经验的接生婆也感到为难。金妈只好请来一位大夫,大夫仔细看过,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走了。金妈无奈地让李氏斜靠在自己怀里,用手托着她的脖子。

李氏更加疼痛难忍,金妈只好用双手在她的肚子上慢慢揉着,一阵剧烈的疼痛使李氏昏死过去了。脸上没有一点血色。“这叫人该昨办?这叫人该昨办?”金妈一抬头瞅见了案板上的一把菜刀。“给她剖腹取胎”这念头在心头一闪——“不中,这样不光李氏生命难以保全,自己还将落下埋怨。”就在金妈瞅着菜刀迟疑的时候,李氏突然说:“快把我的肚子割开!”金妈犹豫地抓着刀举起又放下,没想到李氏女以惊人的力量抽身坐起,从金妈手中夺过菜刀,照着自己的肚子“哧”地一下拉开了一条血口子,血水从被划破的肚子和包衣之中泉涌一样的流出来。李氏微弱的断断续续地说;“我死后,告诉孩子,做个……对苍生……有益的……好……好人……”话没说完,这位英勇的母亲永远闭上了双眼。

李氏去世了,她的儿子却活下来了。

李氏女生下的这一男婴,脑门儿圆圆的,鼻梁高高的,头发是白的,小嘴下面还有一道白白的胡须。两只耳朵大的出奇,因为这孩子的耳朵非常大,人们就给他起名叫李聃,聃,就是耳幔的意思,也就是说耳垂大。又因为李聃出生那年是虎年,当地人把虎称“狸儿”和李耳接近,这样就被人叫做李耳了。

这就是后来的老子

由于李氏生李耳时是剖腹产,怀胎时间又长,后来被传说为李氏是吃了李子怀了孕。又说李耳是在娘肚里怀了九九八十一年,才从母亲的右肋下出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倚门倚闾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倚门倚闾的历史典故让我们知道了母爱是滋润我们生命的水,不可或缺。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具体典故,一起来看一下吧。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六》。

【释义】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历史典故】

战国齐湣王时,燕、秦等国联合攻齐,燕将乐毅领兵侵入齐都临淄,齐湣王逃亡卫国。楚国派大将淖齿率领军队前去援助齐国,其实楚国并非真心救齐,淖齿杀死了齐湣王,和燕国分占齐国领土和宝器。直到田单大破燕军,才收复了齐国的失地。

齐王的宗族王孙贾,十五岁就被召进宫当齐王的侍臣。他母亲很爱他,每当他入朝,总要再三叮嘱他早些回来。如果他回家晚了,母亲就会焦急地倚在门外等他。

齐湣王外逃时,王孙贾没有跟在身边,后来想要去寻找的时候,却失去了齐王的消息,于是便回家了。王孙贾的母亲见儿子回来了,便问他:“燕兵来了,你为何不保护齐王?”王孙贾回答说:“我不知道大王在什么地方。”

母亲听了很生气地说:“平时你早上出去,回来晚了,我都会倚在家门口等你;如果你傍晚出去,好半天不见回来,我更要到巷口去等你。你十五岁起就跟在大王身边,身为大王的侍臣,竟然不知道他去哪里了,那你还回家干什么!”王孙贾听了,很惭愧,连忙去寻找齐湣王,多方打听下落。当得知齐湣王已经被害时,立即号召百姓,宣誓起义,当场就有四百人响应。

【成长心语】

没有水的世界,生命荡然无存;没有母爱的世界,生命岌岌可危。面对母爱,任何语言似乎都是苍白的;面对母爱,任何艰难困苦都是不堪一击的。对母爱的鉴赏和领略,是我们一生永远做不完的作业。当你在外面玩疯了、忘记时间时,母亲一直站在门口等你回去;当你闹别扭不吃饭,母亲热了又热,只怕饿坏了你;当你过生日邀请同学来家里的时候,母亲忙前忙后,准备了丰盛的饮食,只为了让你与同学玩得开心……你平安、快乐,便是她最大的幸福。不要再嫌弃母亲唠叨,因为她的衰老是你成长的前提,感恩母亲,就从这一刻开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典故:髀肉复生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髀肉复生表示虚度光阴,无所作为。小编整理了髀肉复生历史典故,欢迎欣赏与借鉴。

【释义】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虚度光阴,无所作为。

[语出]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

成语造句 因见己身~,亦不觉潸然泪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近义词 髀里肉生

成语英译 having put on flesh again on the thigh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虚度时光

【历史典故】

刘备在与曹操作战中失败后,丧失了地盘,只得投奔汉皇族刘表。刘表对刘备的为人处世很满意,所以就给刘备一千人马,叫他驻守在新野(现在河南省南阳市)一带。刘备在新野又开始养精蓄锐。

曹操一心想统一北方,不久,挥师北上,进攻袁绍。刘备连忙劝刘表去袭击曹操的老巢——许都。但刘表图安逸,没有接受刘备的建议。后来,曹操消灭了袁绍,又回师许都,刘表很后悔。对此,刘表从内心很佩服刘备。

几天后,刘表请刘备喝酒聊天。席间,刘表对刘备说:“上次没有听您的话,失去了一个好机会,真可惜!”刘备安慰他说:“如今天下分裂,天天有战事。上次失去机会,怎么知道今后不能再碰到呢!机会是没有尽头的。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后悔了。”两人交谈得很投机,又商量了以后的打算。过了一会儿,刘备起身上厕所,他摸了摸自己的大腿,发现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不禁掉下泪来。回到座上的时候,脸上还留着泪痕。刘表见了很奇怪,问他道:“怎么,您是不舒服还是有什么心事?”

刘备不好意思地说:“没什么。我以前一直南征北战,长期不离马鞍,大腿上的肉精壮结实,到这里来后,一晃就是五年,闲居安逸,用不着骑马,髀上的肉复长,又肥又松。一想起时光过得这么快,人都快老了,复兴汉室的功业一点也没有建成,因此心里非常难受。”

后人,便从这段故事中概括出“髀肉复生”这一典故,用它来表示久居安逸的环境中,虚度光阴,无所作为。

【启示】

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长的黄金那样珍贵,但是即使你有一寸黄金也无法买回自己流逝的一寸光阴,这句俗语正说明了时间珍贵。世界上最珍贵的就是时间,因为它一去永不回头。刘备正是感到时光飞逝、虚度光阴才伤心落泪,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记住“时不我待”这句古训。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好好地珍惜时间,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珍惜时间是要从一分一秒做起,不是只在口头上说说,而是要付诸实际行动。

[历史典故:髀肉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哲理的经典故事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鸟先生用干草和泥土筑了个又大又结实的鸟窝,鸟太太就蹲在窝里孵她的蛋宝宝。

一天,一个鸟蛋“骨碌”动了一下,呀,是宝宝快要出生了?鸟太太忙起身看那个鸟蛋。“天哪!”鸟太太惊叫起来,原来鸟窝里长出了一棵小树苗,叶子绿绿的、肥肥的,正一个劲地往上窜呢!鸟太太孵出了一棵树!这消息一下传开了。

“快把它砍掉,要不,它会把你们的鸟窝撑破的。”螳螂先生扛着大刀赶来了。

鸟先生接过大刀就要砍小树苗。

“可怜的小苗苗,瞧它长得多好呀!”鸟太太扑上去拦住了鸟先生。

“那你们就得搬家,你们的鸟窝很快就要被它戳出个大窟窿的。”甲虫先生开来了大卡车准备帮鸟先生一家运东西。

可鸟先生说什么也不愿离开他辛辛苦苦筑的窝。

树苗一个劲地往上长,眼看就要把鸟窝撑破了。

“要不,咱们把这小树挪个地方。”鸟先生、鸟太太同时想出了个好办法。

螳螂先生和甲虫先生捋起袖管就动手搬树了。

“可不能碰坏了我筑的窝。”鸟先生叮嘱着。

“也不许碰坏了我孵的蛋宝宝!”鸟太太赶快加了一句。

于是,小树苗连同它根上的土一起被大家轻手轻脚地从鸟窝里搬了下来,种到了地里。鸟太太又去孵她的蛋宝宝了。

这时,一个鸟蛋又“骨碌”动了一下。。。“哎呀,又要孵出一棵了。”鸟先生叫起来。

鸟太太瞪了鸟先生一眼:“我哪能老孵出树来.这回,准是我们的宝宝要出生了。”可不,这回鸟太太一连孵出了四个鸟宝宝,鸟先生成了四个鸟宝宝的爸爸了。

在鸟先生、鸟太太的精心照顾下,鸟宝宝和小树苗一起长大了。当四只小鸟学会飞的时候,这棵从鸟窝里搬出来的树上开出了粉红色的花。呀,这是一棵漂亮的合欢树。

鸟先生一拍脑门说:“嗨!我就是用合欢树下的泥土筑的鸟窝呀!”

当春天又来时,这棵合欢树上出现了四个新的鸟窝。这四个新筑的鸟窝里还会长出小树来吗?这,可说不准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经典故事读后感300字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小就爱听故事,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我一下就被它的内容吸引住了。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懂得了许多学习的道理。

“半途而废”这个故事让我深有感触。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时,有个人叫乐羊子,在外出学习过程中想家了,就中途放弃学业回了老家。到家后,他的妻子听了他回家的原因,拿起一把剪刀,将织布机上未织完的布一刀剪断。乐羊子觉得剪断的布很可惜,妻子却说:“一匹布是一根根丝线积累起来的,我将它剪断,从前的努力就白费了。中断的学业又何尝不可惜呢?这和剪断织丝又有什么两样?”乐羊子听了,恍然大悟,又回到老师那,继续学习。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做事没有恒心,任务没完成就放弃。它让我明白了:学习不能中断,有的时候,你离成功也许只有一步之遥,你放弃了,是多么的可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红拂夜奔的典故

全文共 244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具眼识穷途,尸居馀气杨公墓,岂得羁縻女丈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历史典故,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美女识英雄,自古被人们传为佳话,唐初就有美人红拂女独具慧眼,在芸芸众生中,辨识了两位英雄人物,一位是她的夫君李靖,另一位是她的结拜兄长虬髯客,三人结为莫逆之交,一同在风尘乱世中施展才华,被人们敬传为“风尘三侠”。

红拂女姓张,原本是江南人氏,由于南朝战乱,随父母流落长安,迫于生计,卖入司空杨素府中成为歌妓,因喜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

杨素是北朝和隋朝政坛上的一个通天人物,更是一个兴风作浪的高手。早年曾协助北周武帝击灭北齐;后与北周丞相兼外戚杨坚配合,迫使北周静帝禅位给杨坚。二十四年后又帮助太子杨广弑父弑兄而为隋炀帝。隋炀帝即位以后,拜杨素为司空,封越国公,把一切军国大事都托付给他处理,自己则专心致志地躲在东都洛阳的西苑中,醇酒美人,声色犬马,享受人间的奢华快乐;杨素留守西京长安,几乎成了实质的政治领导中心。

杨素权高位尊,必然讲究生活的享受,府中金银堆积如山,仆役侍女如云,每次接见宾客,总是大模大样地坐在躺椅上,由一群侍女抬着出厅,两旁还排列着许多美艳的侍女,负责薰香、打扇、捶腿及驱赶蚊蝇等工作。这种豪奢尊贵的排场,许多人都叹为观止,羡慕不已,但后来看在李靖眼里,却嗤之以鼻。

李靖是三原地方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生得身材魁梧,仪表堂堂,饱读诗书,通晓天下治乱兴国之道,还练就一身好武艺,精于天文地理与兵法韬略,心怀大志却一直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后来隋朝稳定下来,他决定从家乡投身长安,以图施展抱负,为国效命。

奔经长安路途中,在风陵渡口李靖遇到了刘文静,刘文静身为北朝官宦之后,见解不凡却在隋庭无法施展,准备前往太原投奔李渊父子。两人交谈之下,大有惺惺相惜之感,于是结为挚友,约定日后一旦谁有发展必定提挈另一方。分手后,一人往太原,一人奔长安。

李靖到了长安,由于国政大权基本掌握在杨素手中,于是他准备先投到杨素门下。好不容易进入司空府拜见了杨素,杨素却半躺在椅中,眯缝着眼睛,一付根本不把来客放在心上的神态。李靖心想:这样的排场,这样的待客之道,岂不令天下英雄寒心,怎能收贤纳士,振兴国道!于是他不悦地直言道:“当今天下大乱,英雄竟起。明公为朝庭之重臣,而不收罗豪杰,扶济艰危,而专以踞傲示天下士,实在令人不敢苟同!”

杨素一听这话大感吃惊,心想:这等无名之辈,竟敢在这里口出狂言,真是放肆!他想发火,但转念想到自己的身份,若与眼前这位初生牛犊计较,实在是失于大度,于是反而转怒为喜,起身夸赞李靖的胆识,并请他落座,宾主畅谈天下大事。

李靖侃侃而谈,从天下时势谈到治国安邦之道,见解精辟,头头是道;杨素听了频频点头称是,然而最后结论却说:“老夫来日不多,多承指教,然时不我予,奈何?”

这话仿佛给李靖的满腔热情浇上了一瓢冷水,让他失望之极。

这天,红拂女正侍立在杨素身旁,目睹李靖英爽之气溢于眉宇之间,又谈议风生,见解出众,不同凡响,心中大为倾慕,不由得闪动着一双聪慧的大眼睛,不断地瞟向李靖。待李靖告辞出门时,她不露声色地暗中嘱托侍立廊下的小童代为询问李靖的住址;小童问得结果,回报红拂女,红拂女默默记在心里,望着李靖大踏步出门远去的背影,有一种奇妙的牵挂之感升在心中。

当天里,李靖独坐客栈,面对孤灯,想起白天在司空府的情形,暗叹:不可一世的司空杨素毕竟是老了,守业尚嫌精力不足,根本谈不上有所发展了,自己看来还得另谋途径。这时他又想起司空府中那位手持红拂尘的美丽侍女,她那一对写满睿智又充满柔情的大眼睛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在杨素身后一大群侍女中一眼就发现了她,总觉她有些什么与众不同,引得自己心神荡漾。

夜深了,万籁俱静,李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突然耳旁响起一阵轻轻的叩门声,李靖披衣起身,点亮了灯。拉开门闩,只见门外站着一个头戴阔边风帽,身披紫色大氅,肩背绣花布囊的年轻人。

李靖不料在这人生地不熟的长安,竟有客人深夜来访。正在狐疑之际,来客自动解释说:“妾乃杨司空家红拂女,今夜特来相投!”烛影摇动中,红拂女卸下了绣花布囊,摘下阔边风帽,脱去紫色大氅,变成一个秀发蓬松,明眸皓齿,如三春水蜜桃似的鲜灵的一个女孩。李靖对红拂女的来意仍有些不解,红拂女也看出了他的心思,不待他询问,就盈盈下拜,并轻声说道:“妾侍杨司空多年,看到的人物不计其数,但从来不曾见过象李公子这样英伟绝伦的人;妾似丝箩不能独生,一心依托于参天大树,以了平生之愿,因而前来投奔,请公子不要推辞!”

李靖既惊又喜,他对红拂女早已有好感,这时又见她如此理解自己,且有这般自作主张的胆识,甚是爱怜。但转念又忧虑道:“杨司空权重京师,你私自逃去,他必定追寻,那怎么逃得他的手心?”红拂女胸有成竹地说:杨司空现在不过是苟延残喘,行将就木,不足畏也!他府中姬妾时常有人溜走,他也无心过于追究,何况司空府中侍女多如牛毛,少妾一人不会在意,所以大胆前来,请公子不要担心!”

李靖仔细打量红拂女,见她肌肤细嫩,面带红晕,仪态从容,嘘气如兰,羞怯中不失果敢之气,李靖心中甚喜,但又想到自己孓然一身,飘泊不定,那能给她一个安定的家,深觉愧对红颜,委屈她的一片真情。

红拂女见他欲言又止,似乎明白了他的犹疑,于是坦然陈述自己的心意:“既然来投公子,就已深思熟虑,今后天涯海角,妾愿患难相随,一片诚心,苍天可证!”

话已说得十分明白,李靖也不必再有什么顾虑了。这夜,一对患难之交同入罗帐,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妁之言,但有的是相知相慕,便由他们自作主张,成为一对恩爱夫妻。

司空府中不见了红拂女,也曾派人出来追寻,但数日之后就不了了之,这对他们来说算不了什么。待风声过后,李靖打算前往太原,投奔招揽四方豪杰、待成大业的李渊父子。红拂女理解夫君的志向,她不声不响地从绣花布囊中拿出一些金银,委托店家买来了两匹俊马和一些衣物干粮。一切准备停当,两人装扮成行商模样,趁着天色微明之际,悄悄离开了隋都长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