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学生弘扬劳动精神论文(热门19篇)

浏览

6151

作文

717

2024年大学生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喜迎两会顺利召开,今年的两会非比寻常,它是“xx”的开局之年,是“十三五”和“十三五”的交汇点。在这一节点上,中国已经实现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向第二大经济体的跨越。在中国经济世界座次不断上升的同时,隐藏在国内生产总值背后的未来发展问题更令人深思,诸如物价、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就业等民生国计难题还需要国家政府进一步去解决。

目前作为一名顶岗实习教师,通过对今年召开的两会的了解及学习,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我打算就“教育”这个和民生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

始终认为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推进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於创新,鼓励试验,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尽快使所有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达到规定标准。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

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创建若干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

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终身从教。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著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国家不可能强盛。这个道理我们要永远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弘扬雷锋精神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雷锋,一个家喻户晓得人物。有人说,雷锋死了,还弘扬什么雷锋精神啊?不是的,其实雷锋精神还存在,而且就在我们身边,或许,你还曾经做过。

在公交车上,你是否给长辈们让过座?这就是雷锋精神,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却给别人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学校,你是否在看见地上有一张纸片时把它捡起来?这也是雷锋精神。你知道吗?如果每个人都捡起一张纸片,那我们的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呢?雷锋精神也十分重要,一个公司要发展,也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今天,一切的成果都必须通过合作来实现,如果我们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没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是难以获得成功的。一个企业,如果所有的员工都只做自己份内的事情,不团结互助,这样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寻找有雷锋精神的员工。

同样,一个国家也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因为雷锋精神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所有民众的利益。想到为他人服务,自然而然就可以是国家团结、强盛起来了。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去不知尊重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是我们这个古老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锋从来不会离开我们,而我们却曾经几度远离了雷锋。学雷锋就是做好自己,对家庭、社会有责任,如果我们把雷锋理解为感激他人,回报社会的行为,那才是对雷锋真正的尊重,才是对雷锋的真实缅怀。向雷锋学习,不能只局限于三月五日,更不能只局限于“墙上”,应该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说到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弘扬尚志精神建设美好家园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阅读了《英雄人物》这本书,书中有一篇故事叫《赵尚志》,文章描述了赵尚志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一生,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赵尚志出生在农民家庭,11岁开始,当过佣人、信差、学徒工,尝尽了种种艰辛。17岁那年,他接触了书本,并结识了很多革命志士,加入了共产党。数度被捕,还被同志们误会而开除党籍,但他从不放弃抗日,凭着自己的信念和对党的忠诚,带着他自己的小游击队进山帮共产党打仗。

看到这,我心里在想,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念啊?而我平时在学习上总是半途而费、“绕道而行”,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就要掉“金豆”,干什么事都缺乏钻的精神。心里真是惭愧。

随着故事一步步发展,我的心情也起起伏伏。赵尚志被捕了,敌人想从他口中知道共产党的情报,无论敌人怎样审讯,如何鞭打,身受重伤的赵尚志就是不肯说出一个关于我党我军的字,视死如归,最后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这是书中最感人的一幕。

以前的生活很艰苦,条件很差,甚至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但这样革命志士们总是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着。而我们生活的时代,真是像掉进“蜜罐”里,平时想要什么有什么,有明亮的教室、崭新的课桌、亲切的老师、慈爱的父母,多么幸福啊。

我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做一个永不放弃,坚持不懈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弘扬工匠精神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门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得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所以才有了如此完美的产品。

截止到20XX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全球很多国家都比中国的要多着多。那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而不是出现在中国呢?我发现他们都传承这一种精髓,工匠精神。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从事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他们代表着是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精神。工匠不一定都是能成为企业家,但大部分企业家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从超过200年企业的国家之首日本,日本制造业在本世纪90年代是很垃圾的,可以说是像现在中国制造在他国眼中一样,但当时的工匠精神蔓延全日本,使日本制造,在当今国际中质量都品味上乘。日本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做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金雕细琢的精神。在众多的日企中工匠精神,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工匠精神也可以从瑞士制表将开展,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到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思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来制造产品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门的眼里只有对比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别无所求,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婉天下畅销全球成为传承百年的经典典范。

工匠精神,可从创造价值,这个商人精神科成为企业家的重要条件,我们身为应用型人才,完善我们的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弘扬民族精神的作文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五千年悠久的岁月。他记录了中国的强盛,记录了中国人永流传的崇高精神

中国魂——民族的精神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的民族精神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俺,有以“警世救国”自箴自策,三易其志的鲁迅,也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从孙中山到陈独秀,从李大钊到毛`泽东,从林觉民到秋谨,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雪耻报国,为了唤醒中国这头巨龙,为了让巨龙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前辈以爱国为笔,以血与汗为墨,书写了中国人爱国的无比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爱国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巨大的神奇的精神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腾飞。

正是靠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中国迎来了无比崭新的一天!这一天,中国用自己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成立了!开启了中国未来辉煌的篇章!这一天,改革开放,温饱进入了中国;这一天,北京申奥成功,中华为之雀跃;这一天,神八上天,中国为之喜悦!而这一切的一切正是因为中国民族的伟大精神!

现在的中国正飞速发展中,正在建立人民的温暖港。然而建立这样的中国还需要一批批爱国的能人志士。而我们年轻一代正是这一批批爱国的能人志士。

现在的我已是一民中学生,我深刻明白我的责任:为了中国建设而努力学习。

弘扬民族精神,爱民爱族爱中国。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爱民爱族爱中国吧!让我们投入到中国的建设中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国庆节弘扬民族精神的名言

全文共 1131 字

+ 加入清单

民族精神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小编收集了国庆节弘扬民族精神的名言,欢迎阅读。

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司马过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陈毅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孙中山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 华罗庚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爱国如饥渴。——班固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陈毅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 吕坤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弘扬长征精神征文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以前的红军战士们给我们创造的。在多年的战争中,要说最苦的一次远行战争,还要说起长征时的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学一学他们的那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吧!

在苦难深重的旧社会,广大人民吃不饱、穿不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像我们一样的少年儿童,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就更不用说能每天背着书包上学校了。我们的老前辈们,为了人民能过上好日子,为了像我们一样的孩子能上学,他们不怕吃苦、不怕牺牲,英勇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在我们的记忆中,长征最可敬。我们的红军战士,我们的老前辈们,他们爬雪山、过草地,不仅要和反动派斗,还要和沼泽、毒蛇猛兽斗,许多红军战士,艰苦冻饿而死。尽管这样,也不能动摇他们的革命意志,这种顽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说到这儿,我就想起了胡锦涛主席说的“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信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正是红军精神的写照。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以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中所表现的“长征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为榜样,刻苦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四有”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弘扬雷锋精神优秀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转眼一瞬间,就要到学雷锋日了。在这万物复苏的三月中,大家应该乐于助人,多做好事,向这位伟大的雷锋叔叔学习。他是我们中学生的榜样。他在这短短的一生中,做尽了好事,虽然我们无法像他一样,但遇见能帮上忙的事情,希望大家都能伸出一双援手。

往年,学校会组织同学们去种植树木。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如果人人都可以种下一棵树苗,世界的空气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或者,大家进行一次大扫除,把学校、教室全部都清理一遍。同学们在这样干净的环境下学习,心情同时会愉快一些。如果有同学什么题目不会,大家也可以前去帮助他,理清思路,一起克服那道难题。

在校外坐公交车时,如果一位孕妇或者一位腿脚不好使的老奶奶上车,你就可以站起来,让出一个位置给他们。这虽然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是也许人家会感谢你的让座呢。又或者,将那些没有扔入垃圾桶中的垃圾,捡起来扔入垃圾桶。这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也让清理垃圾的工人们,方便了许多。

生机勃勃的3月,同学们一起来学雷锋吧。伸出自己的双手去帮助他们,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大家一起加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弘扬长征精神

全文共 1136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察看中国精神的动人篇章不难发现,它们的源头,无不来自长征精神。

在鲜血中凝就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力量;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方向。80年前,这精神让长征将士谱就了人类英雄主义的壮歌;80年后,这精神仍将闪耀在实现中国梦、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

以长征精神成就中国梦,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我党我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向着党指引的方向走,向着离日寇最近的地方走,这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红军战士的生命意志和生命能量空前迸发。据历料记载红:一方面军翻越山脉18座,其中5座长年被积雪覆盖,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行程约1900里,攻占县城92座;红四方面军行程一万里,三过水草地;红25军行程近一万里。

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红军指战员日均行军74里。长征途中,领袖与士兵生死相依、情同手足,指挥员一马当先、冲锋在前。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不仅使红军顺利通过古老的大凉山,而且点燃了民族解放的火把。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红军的模范行动,使亿万群众认识了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从而坚定地选择了革命,选择了希望。

苦难凝就辉煌,超越人类生理极限的挑战磨砺出伟大的军队、伟大的精神和伟大的奇迹。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之路,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正确道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当年的战火已经散去,新的长征依然山高水长。面对严峻的困难、复杂的考验,我们特别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激励和鞭策全党全国人民敢于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敢于压倒一切挑战而不被任何挑战所压倒。让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凝聚起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无畏地大步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弘扬雷锋精神,从我做起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什么是雷锋精神,我们怎样弘扬雷锋精神?

我听老师说,去年,有一位外地来的大哥哥,来到了栈桥。他突然看见一位大姐姐落水了,他连衣服都没脱就迫不及待的下海了。因为风势太大,大哥哥也投身于大海。虽然他死了,但他那种舍己救人的雷锋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今天在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些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在烈日下把贴在墙上和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撕下来,并用力把墙和电线杆刷干净,他们累的脸上直流汗。我眼一亮,想:这不也是一种雷锋精神,因为他们为了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地更加美好,不惜辛苦,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但有些同学认为,只有救人才算是一种雷锋精神。其实,我们干自己应该干的事干好,也是一种雷锋精神。如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善于“钻”和“挤”,学好本领,长大后汇报社会。如医生护士,遇到病人后,能救死扶伤,使病人重新恢复健康;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这都是雷锋精神。

我想我们应该弘扬雷锋精神,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有关宪法的征文:弘扬宪法精神2500字

全文共 2104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弘扬宪法精神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宪法集中反映和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宪法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应当成为推动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应当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并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在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依法治国中具有突出地位和首要意义;指出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提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要求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更好发挥宪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宪法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了宪法的重要作用,对新形势下加强宪法宣传教育、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司法部共同召开座谈会,就是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社会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工作,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

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形势下,党中央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就把宪法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必须经常讲、反复讲。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国家的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爱国统一战线,民主集中制原则,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等等,在我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和体现,构成了我国宪法的核心要义和主体内容。宪法确立的这些重大制度和原则,关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我们要通过宪法宣传教育,使宪法确立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广为人知、耳熟能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宪法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具有极为广泛的、深刻的影响和作用,必须经常讲、反复讲。我国宪法以其至上的法治地位和强大的法治力量,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有力促进了人权事业发展,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一部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我们要通过宪法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充分了解宪法给国家面貌、人民生活带来的历史性变化和巨大进步,倍加珍惜宪法,增强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宪法在国家制度体系中具有统领性和最高法源性,必须经常讲、反复讲。宪法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宪法所规定的内容都属于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是国家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总源头。因而,宪法具有不同于一般法律的重要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原则性、总括性、凝练性、方向性强,高屋建瓴、言简意深、内涵丰富。例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规定,体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主权原则的根本要求,它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性安排、渠道和形式来实现,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来保障,通过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来体现。要使人们对宪法确立的重大制度和原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基本的遵循,就需要加强宪法宣传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鲜活生动的语言和事例,把宏大叙事与具象表达结合起来,使宪法走向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特别是宪法观念,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打牢思想基础、营造良好氛围。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学生语文论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4743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大学生语文论文写作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语文论文的文体特点

语文教学论文,是以语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论文。

就语体学的分类而言,语文教学论文属于科学研究论文的范畴。但是教学论文与一般的科研论文、学术论文又有所不同。学术论文可以是纯理论、纯学术的研究;而教学论文除了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理论性之外,还应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因为“教学”本身是一个实践活动。比如,就汉语语音问题来说,用音位学理论来分析现代汉语语音成分,分析单元音a及韵母ia,ai,ian中的a有什么不同,zhi和zi中的元音的发音特点如何,这样的语文论文属学术论文;而分析汉语拼音怎样教,有介音(韵头)的音节是三拼法好还是两拼法好,两拼法中是“声韵”相拼(如j+ian)好还是“声介合母/后随成分”相拼 (如ji+an)好等等,这样的语文论文属语文教学论文。又如,研究句式是语法学方面的语文论文,研究句子在中小学怎样教则是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不能只是理论分析,而应该有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实践性材料来加以证明,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它应该对人们的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

这就是说,教学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的不同,是它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是针对教学实践来写的论文。

教学论文虽然来自教学实践,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和提炼,但教学论文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总结。

语文教学论文与教学总结属于两个不同的文体范围。前者属科学研究论文范畴,后者属工作报告范畴。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总结是对某个教学阶段、某个教学范围中教学工作情况的总结,它的内容主要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说明。教学论文则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文体,它除了具有实践的说明之外,还应该有理论的分析和一些学术性的探讨.当然,教学论文是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因此,它与教学总结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好的教学总结经过加工和提炼就可以成为一篇教学论文。但从文体上说,二者毕竟有区别。教学总结中当然也可以有一些理性的分析和理论的探讨,但这不是必需的;教学论文则必须具有理论的探讨,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升华为理论,必须以规律的总结和提炼为目的,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学实践作法的表述上。

通过以上说明,我们认为写语文教学论文首先要把握住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既注重实践性,又注重理论性和学术性。既要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实践经验(包括自己的,或别人的;正面的,或反面的),又要在此基础上运用有关的理论(如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语言学理论等等)加以分析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归纳出带规律性的东西;而这些规律又要能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具有可操作性。

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写好语文教学论文,要么只阐述某种观点,不提出有现实针对性的实践依据,泛泛而论,不解决实际问题;要么只说自己怎么做怎么教,不分析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教,其中有什么值得认真研究的地方,这就和一般的教学工作总结没有什么不同。

二、语文论文的研究视野

写语文论文,可以写也就是说可以研究的东西很多,研究的题目也可大可小。大到研究语文教学的原则理论,小到研究一篇课文甚至一句话、一个字词的读法教法。研究题目的大小,本身并不决定文章的优劣,大题目不见得好,小题目也不见得不好,关键在于自己的研究是否有针对性,分析是否深入,总结出的规律是否有指导意义。

从目前语文教学研究情况看,语文论文中针对教材和教法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的情况比较多,比如某一篇课文如何教,某一类课文如何教,识字课如何教,拼音课如何教,作文课如何教,看图学文课如何教……等等。有一些“传统课文”(中小学都有)人们研究了几十年,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教法。这一类的问题我们当然还可以再研究.因为教法本身是一门富有活力的艺术,而不是死板的模式。一个高水平的教师教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针对不同的学生,他的教法绝对不会是一样的。因此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具体环境中可以有不同的教法。我们可以针对人们还没有注意到的具体环境、具体情况再进行研究,提出不同于别人的见解。

不过,如果我们研究的眼光只盯住教材中某一课、某一类课文、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这样就局限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不容易找到有突破性、创新性价值的研究题目,写出的语文论文就往往会缺乏新意,难得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们应该把视野再扩大一些,从传统研究中着重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拓展开去,寻找新的研究范围、研究题目的语文论文。比如说,我们 写语文教学论文的思路可以向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个是课程方面的语文论文,即对课程设置、课程性质目的、课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人们在基础教育即小学、中学阶段都要学语文课。解放前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解放以后叫“语文”。语文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课,为什么要学语文、教语文,怎样教、怎样学才算达到这门课的目的,这些问题虽然专家们已经谈论甚至争论得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教语文的人都了然于胸.吕叔湘先生说:“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语文教师每天教的“语文”究竟是什么?这门课究竟应该让学生学些什么,学会什么?这样的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很多有识之士都指出过,几十年来我们国家的语文课教学是不成功的。吕叔湘曾说:“讲到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首先我们肯定它有问题……教学时间很多,效果并不理想……”吕先生这话是20年前讲的,现在的情况也未必有多大好转。只要看看目前社会公民的总体文化水平、语文水平的低下(商店、报刊、电视,到处写错字,读错字,到处是不通的句子,学校中很多老师说不了普通话,板书极糟……),就可以知道学校语文教学从总体来说是低效益的,甚至是失败的。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学三大弊病,其中之一是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感情,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点不仅没有改变,而且是愈演愈烈.从这个角度看,语文教学的成败问题,自然也不仅仅是语文教学本身的问题,它还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和限制。不过,就语文教学自身而言,如何正确认识这门课的性质和功能,从而自觉自主地(而不是仅仅为完成上面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去上好这门课程,这里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拿叶圣陶先生的观点来说,语文课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因为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县.语文课和语文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指导和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有的学生从小学读到中学毕业,发电报不会拟电报稿,十个字八个字可以说清楚的用了二三十个字还说不清楚,这就是没掌握好这个人生日用的工具.从教的这一面检查,就是语文课或语文老师还没有尽到职责。语文课既然是“帮助”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如何“帮助”就大有文章可做。时代不同(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同以前就不同)、地域不同(比如大城市和小地方不同,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总体素质,经济文化环境等不同),教师“帮助”的方法就可以大有不同。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这个问题上比专家教授更有发言权,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东西来,充实甚至改写我们目前的语文课程教学法理论。

当然,涉及课程性质目的等方面的问题,是比较大的问题,把语文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作为研究题目甚至语文教学论文的题目,往往不容易做好。不可能人人都来做这样的大题目。但是,如果我们善于把自己研究的小题目与这些大问题联系起来,虽然是微观的研究,但却包含宏观的思考,这样的研究,就可能站得高一些,分析问题说得透一些。

另一个是教语方面的语文论文,即对教师教育教学用语的研究。教语是教师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工具。一方面,它自身有它的规律值得研究;另一方面,它作为讲授教材、体现教法的主要工具和载体,与教材教法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师范院校都开设有各科教学法课。除了讲授一些教学理论、课程性质等问题之外,着重研究的是教材及相关的教法。所以,有的干脆叫“教材教法”课。这门课本应是最具有针对性、最实用、最有可操作性的课,可惜它的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从师范院校毕业出来教书的老师,没有几个承认是从这门课学会教法的。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是过去这门课往往脱离实际。

这些年来,人们日益注重到对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教学语言的研究。实践证明,离开了对教学语言的研究,教学法的研究是难以深入的。现在国家教委已正式下达文件,把教师口语作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必修课列入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在语文教学研究中,过去对教材研究较多,对教法的研究要薄弱一些,而对“教语”,过去的研究很少涉及。在今后的语文教学研究中,必然会形成“教材.教法.教语”这样的新格局。其中“教语”的研究基本上是刚开垦的生荒地,语文教师大可以把自己的眼光投向这片土地,搞出一些研究成果来。

教学语言的研究范围是宽广的。比如:教学语言作为一种语体,它有什么特征?它与一般口语有什么不同?教师口语中课堂语言和课下语言有什么不同?中学阶段或小学阶段教师口语分别有什么共性特征?对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使用的教师口语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与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和心理因素等有什么关系?课堂教学中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交谈语等有什么特点?等等.结合地区特点,我们还可以研究对落后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教学时使用教师口语的具体情况,在双语教学情况下教师口语的使用情况,以及在落后地区如何提高教师自身口语水平等问题。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方面的时候,就会发现在很多问题上都大有文章可做,我们的研究就可以不步人后尘,不人云亦云,甚至可以发前人所未发,开拓新领域,发现新问题,总结新规律,提供新经验。

三、语文论文的实践基础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教学研究是语文教学论文的实践基础,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教学有两种:常规式的教学和试验性、改革性的教学。只进行常规式的教学,它所提供的素材只能写教学总结,即使勉强写成教学论文,也往往是没有创见的,低水平的。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到之处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如果平素在教学中缺乏独到的思考、独到的作法,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老生常谈,泛泛而论,无甚新意。

教育者都有一个自身受教育的问题。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就要再学、再受教育。按照现代社会学、教育学的理论,一个人在社会立足应该终生受教育,读到大学毕业、研究生、博士后毕业,也还要继续受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是世界大趋势,是时代的特点。但从中国国情来说,尤其从我们所处的落后地区的条件来说,国家和社会不可能为大家提供很多次再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在职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作为教师,时时处处注意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不间断地坚持教学改革和研究,是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的最好途径。

研究性文章不同于文学创作,不可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因此在平素的教学中就要做研究、写文章的有心人。平时教有所得,要勤动笔记录在案。日积月累,自然会形成某个观点,体悟到某个规律,形成某个经验,慢慢就会自然地找到写文章的题目。确定了研究的题目之后,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要明确自己研究的这个问题别人研究过没有,结论是什么,要尽量多找有关的文章、著作来看看,对自己会有所启发。凡是参考过的文献,应在白己文章后面列出书名和篇名。这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在文章的写法上,同样也要体现这种态度,力求做到朴实平易。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写学术论文要平易、平易,第三个还是平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弘扬鲁迅精神

全文共 1224 字

+ 加入清单

合上《呐喊》,合不上的,是我们的“彷徨”。

“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苟活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正的猛士,将更愤然而前行!”

“没有什么病痛比精神麻木更为可怕的了,一个人无论体格如何强壮假如没有灵魂,就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鲁迅是一个真猛士,直面人生,正视鲜血,七十多年了,他依然在奋然前行。这么多年过去了,鲁迅依然没有过时,教材里面处处有鲁迅,到处都有人在不厌其烦地歌颂着鲁迅。鲁迅如果真的过时了,我倒觉得这也未必是一件坏事,那表明:鲁迅提出的问题全部被解决了,“看客”在中国也不见踪影了,书本上再也找不到“吃人”这两个字了。如果教材只停留在背鲁迅文章上面,歌颂也仅仅停留在赞颂这个层面上的话,倒不如就象鲁迅的遗言里说的那样去做:“把我忘掉,然后过自己的日子吧”。倘不,那真是傻瓜。

把鲁迅和他的作品供奉着只知朝拜,就象存着巨额的财产却不知道如何去使用一样。鲁迅是我们的财富,而且到目前为止,象他这样的财富只有一个!

有多少人孜孜不倦地研究着《孔一己》中“大约的确”是否矛盾的问题,有多少学生苦苦背诵着《雪》里面的美文佳句,然而,令我痛心的是,每每街上一有打架争执,那些研究鲁迅的学者、熟读鲁迅的学生,往往都伸长了自己的“鸭脖子”,像被一只手被后面提着一样,拼命往前挤,争当“看客”。

鲁迅的文章没有金庸的小说那样有起飞跌荡的情节,也没有朱自清华美的文字,自主去读得人越来越少且不说它,就算有的人背着他的文章,“理解”了他的意思,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他的文章呢?懂得他的忧国忧民呢?鲁迅的文字是平淡的,然而“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他平淡的文字读完才感到回味无穷,静下来细想,良久才发现一种莫名的同感,良久才体会他深刻的含义。

现在的社会中,还有“祥林嫂”么?重要的其实不是有无祥林嫂,而是祥林嫂周围的人还存在吗?还有人拿着她的悲剧来给自己寻开心吗?的确,虽然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这样的问题或许还存在着,所以我们仍然需要鲁迅,需要呼唤鲁迅精神。记得读罢他的《啊q正传》,顿时觉得啊q似曾相识,细细一想,又惶恐起来,发现或多或少,我们身上都有啊q的影子。读完《狂人日记》,惊的自己一身冷汗,现在还有“人吃人”的事发生吗?想起当下的“三鹿奶粉事件”真正令我们愤怒和担忧。如果当我们读到《故乡》的时候,心中涌起的不再是因为老友的改变而难过,而是对文章真实性的怀疑,那时,或许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可信了吧。

“夜正长,路也正长。”鲁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夜却总是会过去的。鲁迅没有走完,但他明白:路迟早会走完。我也相信,即使我看不到路的尽头,我的后代一定会看到。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人们能不仅仅是“读”鲁迅、“看”鲁迅、“背”鲁迅,当我们时时能够想起鲁迅笔下的人物并深刻反醒自己的时候,当我们能把鲁迅真正当作“民族魂”的时候,那便是路走完的时候。我希望,我能走上这条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弘扬五四运动精神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理想,是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理想,是夏天的第一束灼阳;理想,是秋天的第一颗果实;理想,是冬天的第一片雪花;理想,是沙漠里的绿洲;理想,是吹响生命的号角。。。。。。山溪的理想是大海,囚鸟的理想是蓝天,树木的理想是大地。物尚且如此,何况人乎?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大业者,哪一个没有远大的理想!是啊!一个人没有了理想,那么他的生活就像在大漠中失掉了罗盘,迷失了方向。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理想,那么就像鸟儿失掉了翅膀,永远不能飞翔。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理想就像太阳失掉了光辉,永不能射出耀眼的光芒!我懂了,只有被理想充实的人们才会充满对生活的爱,才会找到果实累累的金秋,扬起生活的风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做出贡献。然而我的理想又在哪里呢?我曾伸出双手向苍天问过,也曾冥思苦想过。直到今天我才恍惚有了答案——我要做一位发明家。一次,我家里的小电扇坏了,大人们都没有去管它。一天晚上,我用工具把小电扇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零件松了。于是我利用书上说的撑杆原理,用一块小海绵垫底,用一根小木棍把它顶着。就这样,电扇就被我修好了。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她还把我夸了一顿呢!通过这件事,我联想到了爱迪生这位大发明家,觉得我也应该像爱迪生那样不怕困难、不怕吃苦、顽强拼搏、在失败中寻找经验。于是,我确定了我的人生目标——做一位像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家。现在,我已经为实现我的理想而读了大量的书籍。比如:《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世界上下五千年》《海底两万里》《追踪ufo之迷》以及《中国未解之迷》和《世界未解之迷》等很多书。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要做到三个字:创、信、坚。“创”就是创造,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少年,不能墨守陈规,要勇于创新。所谓“信”,就是指信心,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心,那么他将一事无成。“坚”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坚持不懈,坚持就是胜利;另一种就是坚强,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搞发明创造,总会有失败,我们要承受得起打击。理想,如梦一般五彩;理想,似彩蝶一样翩翩;理想,像希望的种子,播洒在我们的心田。只要我们付出努力,理想的花苞就会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央视开学第一课2024观后感400字:弘扬长征精神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9月1日晚,我观看了2016年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看完后,我最想大声疾呼:“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七十六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今天,我们重温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途,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面对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去传承去发扬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进而培育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新时代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信念、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责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学们,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弘扬工匠精神

全文共 932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中国人面对世界,最引以为傲的是“中国制造”四个字。确实,made·in·china已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如何把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又是每个国人心中的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缺的不仅仅是尖端技术和超前创意,更多的是一种兢兢业业的传统,一种脚踏实地的作风,一种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到了最后阶段,并产生了最终三名候选人。更多人关注的是伟大的科学家和著名的摄影师,但是我将会把手中的选票留给那位从未踏足大学之路的焊接大师王师傅,因为他代表的是我们当前缺失的大国工匠精神,是我们苦苦追寻的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的金钥匙。

当前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国家实力迅速崛起于世界。但是,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乱象,几乎我们都能每天在电视上、网络上都能看到造假成风、贪污腐败的新闻。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上不敬业爱岗、专研技术,只想着买彩票一夜暴富;部分实业公司不专注于产品升级和服务提高,却放弃主业去搞房地产开发;甚至很多校园莘莘学子不好好学习而炒股……虽然这些是经济迅速发展过程当中必然出现的一些现象,但是也反映出这个社会浮夸与鼓噪之风过重,亟需王师傅为代表的大国工匠精神来改变这种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如何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也包含在我们提倡的中国梦内容中,但是由于工匠精神的缺失,在很多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要实现“中国创造”这个伟大梦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首先,应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的大国工匠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时代的风向标。其次,国家注重、鼓励技术的创新、实业的发展,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再次,重视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培养大批像王师傅这样的大师级技能人才,做到广积薄发,实现量到质的变化。

我们高中生在面对高考这个人生第一道门槛时,也是踏出实现我们青春梦想的第一步。我们有人在努力成为科学工作者、著名摄影家或是艺术家,但更多的人最终将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作者。每个人成功之路不是在于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每个行业中的状元,成为一名伟大的大国工匠,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弘扬长征精神征文

全文共 1418 字

+ 加入清单

8月,我参加了一次红色旅游,最后一站则是瑞金,听到这个名字,我感到很亲切,因为儿时在小学课本上要求背诵过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就出自这里的“红井”,还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到了瑞金后,我才对这片红色的土地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们一行乘大巴从井冈山出发,沿着笔直的高速公路,到达了瑞金。听导游介绍说,瑞金是五代十国时置县,1994年撤县设市,地处江西东南的交通要塞,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红色首都,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他们的战友都从在这里战斗过,这里以“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闻名于世。

我们先是参观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在简陋的会议室里插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旗,悬挂着列宁像和“拥护苏大”的标语,主席台正中摆放着当时开会时的桌椅,桌布上写着“工农炮台”四个大字,显得那么威武庄严,我不失时机地在这里拍照留念。

还参观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文印科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电话总机室旧址及中央邮政总局旧址,看到到处用石灰水之类的写着标语口号,譬如:“千里眼、顺风耳”、“红军胜利万岁”、“打倒法西斯”等,有着浓厚的政治氛围。

在瑞金红军纪念馆里,我看到墙壁上悬挂着当年红军用的枪支、戴的军帽、背的挎包、粮袋等,与同行者一起议论着当年那段艰苦生活,那种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斗争精神,都一一拍了照片。

我还坐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当年读书、商谈大计的大树下留影,都有介绍说,这三棵大树中,中间一棵最大,是毛主席坐在它的树下,两边的小,分别做着周恩来和朱德,我看着那三棵紧密相连的大树,内心深处感到了一种奇妙。我在想:大树伴伟人而成长,也因伴伟人而名扬。

我随导游参观了“红井”,它位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东南30米的池塘边,据说当地干旱,严重缺水,当地老百姓都很迷信,以为挖井会破坏当地风水,没有擅自挖井的,宁肯到几公里外的小河里挑水吃。1933年4月,毛主席和中央机关住到这里后,发现当地饮水困难,就带领机关红军战士开始挖井,在挖到5米深时,一股泉水喷涌而出,此后,当地人民也纷纷开始挖井,解决了当地人民吃水问题。后来,又维修了这口井,取名为“红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打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还有一块碑介绍了“红井”的来历,我也喝了“红井”里的水,慢慢品尝着,感觉就是不一样,直接甜到了我心里,实实在在地接受了一次红色教育,这口“红井”也时刻记在我的心里。

在毛泽东旧居,我亲手摸过当年毛泽东坐过的长凳,遥想当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如此简陋的会议室里,坐着大长凳子召开会议,运筹帷幄,研究对敌斗争方略。想象着伟人就曾在这里指挥着千军万马,这简陋陈旧的房屋关乎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在毛主席旧居前参观一棵大树时,导游说了一件有趣的事,说这棵大树已经枯了多年,最近几年又发出了新芽,我听了不由得为之惊叹。我还立在伟人曾坐过的“读书石”留了影,看了照片就会想象着当年伟人读书的情景。

在瑞金,我还购买了一套“红军服”、红色书籍和纪念品,偶尔穿穿“红军服”,徒增了对中国工农红军的敬佩之情,读一读红色书籍,不断接受红色教育,欣赏着红色纪念品,回味着红军长征的经历。

瑞金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红色教育感染着我,长征精神激励着我,在新的漫漫征途上不停地攀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弘扬工匠精神话题作文600字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听到耳熟能详的品牌名字,如“百达翡丽、江诗丹顿、万国、卡地亚”时,我脑海中常常浮现出一位年迈的.老人,戴上老花镜,在深夜的台灯下,一次次打磨着不足几毫米的零件。手表,在生活中或许是件奢侈品,但也因此体现出了工匠精神的伟大。老钟表师们夜以继日的坚持着每一个没有丝毫偏差的零件,才做出百年不停的机械手表。

工匠精神是坚持认真、坚持细致。

日本赛车手井田在职业生涯结束后开始着手改装汽车,每一辆保时捷都由他亲手只用眼睛与彩笔在模具上画出,精心打磨剪裁一星期甚至一个月后,才安装在车体上,完美无缺。不得不讲,日本人的工匠精神着实让人佩服。

工匠精神是少而精,不求利。

德国人生产的汽车每年都会限量,但他们只用半年工资便买得起,每一辆汽车都可以使用二十到四十年。对于工匠精神,可谓完美的诠释。

相反,马虎与凑合终酿恶果。

旧时,有一位画家在画马时觉得不像,便将其改成了老虎。他的两个儿子问他时,他便解释道一个是马,另一个是老虎。于是他的儿子出去打猎时,一个将马误看,射死了一匹千里马,另一个将虎误看,骑上去被咬死了。凑合看着像,却终酿成了悲剧。

中国目前的工匠精神是稀缺的。

在如今这个变化万千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安静下来,持之以恒般做一件小事。但不论是身边微末之事的变化,还是宏大的社会政事变化,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万千改变中却总有一些东西历久弥新。它们经历时间的淬炼,依然散发出灼灼的光芒,就如我们头顶的苍穹一般,日升日落,亘古如斯,那便是工匠精神的产物。

我们必须具备工匠精神。或许现在的我们如少年般浮躁豪言“差不多”,但成熟后,反观自己的不足,由虚而实剥落浮华,将自己从一弯急流瀑布点化为静水深流时,我们才会发觉工匠精神如此重要。所谓工匠,亦是认真细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学生西迁精神学习心得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交大的一员,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西迁精神是我校的传承精神,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大一刚进来时听到这些西迁老教授的故事的时候心情,我没想过一群处在上海那样优越环境下的学者们在接到中央指挥时会这么的义无反顾,从无抱怨,他们就这样带着家人在这大西北扎了根,一代又一代,试想,就算换做现在的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那时候的学者们只有一腔热血,响应国家号召!

虽然当时的条件简陋,但当时的青年师职工们并没有丝毫怨言,而是以满腔的热情扎根西部,克服重重困难,排除万难险阻,创造出一个个的奇迹。他们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每个人都能够踏实本分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个人都做到各尽其责,再辅以适当的沟通合作,便能充分发挥每个个体最大的潜力,这对于我们学校双一流以及创新港的顺利建设有着重要的的意义。

在交大里的学习生活中,我常常都会被许多老教授的事迹震撼,对他们充满敬佩的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能尽自己的力量为这社会做些贡献,作为当代青年的一员,更是作为交大的一员,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当培养“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充分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发扬并传承“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并付诸于实践,不忘使命,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祖国。我需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念,时刻铭记社会理想,将自己向目标不断靠拢,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讲抗疫故事做奋进青年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心得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定信心”位于十六字总要求之首,贯穿抗疫始终。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信心”二字,为大家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在困难面前,乐观自信比黄金还珍贵。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始终坚信只要从容不迫、信心如磐,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突然、来势汹汹,恰逢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前后,大规模人员流动使得疫情短时间快速蔓延,中国人民在疫情笼罩下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平静祥和的生活一夜之间被新冠肺炎疫情这个恶魔打破,难免引发人民群众的心理恐慌和焦虑不安,但党中央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部署作出后,全国人民迅速定下心神,抱着必胜信念从容不迫地投入到抗疫斗争中。一时间,无论是身处疫情救治一线的医务人员,还是坚守防控一线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无论是居家自我防护的健康公民,还是因感染而入院治疗的患病同胞,大家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传递信心、加油鼓劲。护目镜下坚毅专注的笃定眼神,互联网上暖心提气的跟帖留言,新闻镜头里受访者的胜利手势,方舱医院里优美的广场舞姿……乐观坚强自信成为疫情阴影下中国人民最强大的免疫力。人民群众自觉保持抗疫必胜的坚定信念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对国家有力有效防范化解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充分信心,把积极乐观的好情绪转化为做好每一个防控细节的催化剂,不因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而盲目乐观,坚持做好疫情期间个人心理调适,充分彰显了从容不迫、信心如磐的新时代乐观精神。

乐观自信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伟大力量。进入新时代,摆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更加需要我们大力发扬从容不迫、信心如磐的伟大精神,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壮志雄心继续奋斗,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