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简短推荐20篇

浏览

6448

作文

270

写植物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一叶知秋。”秋天,许多树的叶子纷纷飘落下来,也有许多树叶换上了新的色彩。因此,在本次作文前,我特意组织了一个名为“找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我要求同学们利用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秋游,到野外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收集秋天的树叶,制成标本,带回来仔细观察。意在让学生走近大自然,与秋天零距离接触,通过对各种植物,特别是植物叶子的细致观察,让他们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与迷人。这样一来,对学生来说,就完全不是没有东西可写的问题了,而是如何利用好丰富、鲜活的资源了。

其次,我把自己收集的资源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中播放,让学生再次感受秋天的美,唤起了他们表达的欲望。同时,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树叶,介绍自己喜欢的树叶,沟通了课内与课外,梳理了学生在表达方面的思路,为学生更好地作文打下了基础。

再之,在指导观察上, 我从观叶色、辨叶形、摸叶片、嗅叶味几个方面来进行,通过视频引发学生想像和联想,学生们一边观察,一边品评,由颜色说到了形状,味道,最后说到了用途,可以让学生引用或借用诗词和名人名家赞美秋叶的优美语句来表达,气氛轻松而热烈。

最后,在动手写作前,明确的对学生提出习作的要求,并进行写作技法点拨,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童心为秋天涂抹色彩。一时间,秋叶、秋风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让学生深入生活,仔细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只要做了,即使是几片普通的树叶,也会在学生们的眼里飘逸成一道风景,美丽、超然、充满想像而富有诗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彩色的翅膀仿写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张涵琪

今天我来到了美丽的海岛那里的景色特别美丽。让我来跟你们讲一讲吧!

那里的海水非常的蓝,蓝得就像美丽用蜡笔渲染着美丽的海水,天空那蓝里掺和着宁静的白色,这可都是自然现象呢!

军人叔叔们种上了西瓜、草莓、黄瓜、西红柿……这工作可真多啊!这回有底忙乎乎的工作了,太好了。哎呀!黄瓜的黄色的花朵让我盛开的是多么的好啊!哈哈,我真自豪,慢慢地我留下了汗珠,飞到西红柿的叶子上,弯了弯腰,擦擦脑袋上的汗珠,真累啊!

远处我看见军人叔叔们有的正在耕地;有的浇水;有的在撒种子;有的正把我的兄弟姐妹们放出来。我也不好意思不干活了,我开开心心地飞到朋友那里,和它聊了聊天我们又陷入工作时间了!

早上,我惊奇的发现,他们竟然比我起得还早。我飞上天空的最中处,家园是那美丽,那样有烟火气啊!我这时才发现,原来我们每一位昆虫,什么蜜蜂、蝴蝶等都是爱护家园的,他们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彩色的翅膀续写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王培焱

我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我被带到了一个岛上。

我发现这里很美,却很少见到同伴,这里有一个显眼的建筑物,似乎是一个大棚。我通过塑料的外皮,看到了里面种满了各种瓜果蔬菜。我找到了一个机会,溜了进去,在那里安家了。

那里温度湿润,适合我生活,但是那里的瓜果需要授粉,每天我都在辛勤的忙碌着。后来,有一个人看到了我,我有些害怕,但看到他们在叽叽喳喳的谈论还笑呢!也许他们是因为看见我高兴吧!我飞到一个西瓜花上,慢慢地给它授粉,它十分惬意,好像很享受呢!

当出了那个棚子,我在外面大口大口的呼吸新鲜空气,尽量飞的很高,看到了周围都是蔚蓝的大海,海浪时不时冲打着沙滩,一群人在忙碌着。看他们辛苦的样子,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服。我要帮助他们,让他们的果实开花结果。我再次飞进大棚,辛苦的劳动着。

到了秋天的时候,我看到了,每一朵花都结出了又大又红的果实。我感到很欣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习作教学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心不可力的组成部分,它既是语文学的训练,又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哪怕是一句话,在这个训练过程中都体现着听.说.读.思等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感觉作文难教,学生感觉作文难写,无从下笔,甚至无话可说,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各种教材的勃兴,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面临素质教育,面临有效教学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外乎就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多反面的能力,特别是对作文教学来说,在语文教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在教学中,我是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呢?我将反思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读后感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要写好读后感,关键在于把握好“读”与“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结合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中,我发现了学生写读后感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一、“读”和“感”分离。有些同学写读后感,只写“读”而不写“感”,成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简介”。也有同学写读后感,只写“感”而不写“读”,成为无根底的随意而发的感慨。

第二、“读”和“感”在读后感之中两分天下,这也是不对的。前边的“读”实际上是写文章内容简介,后边发一通感慨。

第三、不会结合实际,。感想很空泛。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做了如下的指导:

1、精心细读课文。

首先要指导学生用心地“读”,理解地“读”,有情感地“读”。没有这样的“读”,不可能有“感”。

2、要选好“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一篇文章,给学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或者说学生从中得到的体会不止一个。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不可面面俱到。

3、联系实际谈感受。

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首先,是联系个人实际。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用作品上的人物、事迹观点,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人物言行,这样的读后感才是有价值的读后感,这样的读后感才是真实感想。

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差异

教学中出现了几处与预设不同的情况:首先是学生对所选文章读的不够透彻,对文章整体把握有所欠缺,导致了叙述过程中的不尽如人意。其次是在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习作过程中,没有安排好,使得在讲评过程中没有出现某篇文章的完整读后感。

总之,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可以先叙述文章内容,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读”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不离开文章的内容,要真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抒发感想,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就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动物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一、创设情境,课堂教学趣味盎然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非常重要,教师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情绪定会空前高涨,把自己独有的想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字表达出来。课前布置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上课前又设置了“猜谜语”的环节,让学生明白抓住动物的特点来表述,可以更好的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课堂上创造让学生向大家展示并介绍的机会,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放松自己,从而激发他们交流的兴趣与意愿。

二、讲究方法,课堂训练扎实有效

习作教学难,难在写作前的指导、课堂生成的捕捉和处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课堂上播放学生熟悉的动物图片,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打开学生思路,丰富写作题材,投学生所好,使他们说得尽兴,个性得到张扬。同时采用“写后指导”的方式,化难为易,妙趣横生,让教学“无痕”。

三、多元评价,在讲评中习得方法

学生写完片段,老师让孩子们读一读自己的作品,这是对学生作品的赏识和鼓励。课堂上组织精心评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培养学生爱作文的重要一环。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信心。课堂上我出示评议步骤,让学生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流畅,是否有错别字;二读,看笔下的动物有没有特点,看看是否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三读,把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画出来,并加上小红旗。然后再上台朗读习作,大胆展示自我,老师及时捕捉闪光点,发现引导点,并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激励,让学生从老师和同学的评议中找到可取之处及不足之处,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增添了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受益非浅,作文能力和评议能力都有了提高。文章不厌百回改,不仅要自己改,还要请别人帮忙改,尝试修改后再上台赏读自己修改后的习作。多元的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更为他们在习作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自然在习作时就下笔如行云流水了。

虽说课堂表现亮点很多,但细细品味,觉得指导学生说这个环节还不够精彩,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针对一两个学生说的,进行捕捉,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说具体,此时就是进行口头作文,说好了,待会儿也能写好。评改环节,第二次修改无法充分展示。课堂虽然已经结束,相信这节课对那些孩子们的影响决不只是一瞬间!习作教学的与众不同在于听、说、读、写相结合,我们要让学生潜心去听,真心去说,用心去读,静心去写,我将沿着习作教学的新思路,继续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滥竽充数》在结课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学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南郭先生很聪明,他知道齐宣王爱听众人一起吹竽,他就混进吹竽队里,骗过了一次又一次,后来他听说齐泯王爱听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就溜走了,说明他会见机行事。”其他学生听了,有的点头说对,也有的窃窃私语。很显然,文中的南郭先生是个**,他在乐队里滥竽充数,骗吃骗喝,我们当然不能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待他的这种行为,学生的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于是,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认为南郭先生是聪明的吗?”学生们经过了考虑,最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南郭先生是有点小聪明,但他的聪明用错了地方,他用来骗人,那就是坏人。聪明是用来赞扬一个人有智慧、有头脑的,不能用来形容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我又紧接着问:“那你觉得用什么词来形容他比较好呢?”学生找出了狡猾、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等词语。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同时也强调要注重学生阅读体验的价值取向。但是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这两者又经常会发生抵触。如这个优秀教学设计中,学生用“聪明”这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这肯定是与社会价值观相违背的。这种时候,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的价值轨道。在这里,我并没有强压给学生我的观点,而是引导学生自身去讨论,去发现,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南郭先生是有点小聪明,又强调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这是狡猾、投机取巧,这种聪明要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作文教学评价听后反思

全文共 237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作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抓手。学生作文如果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就一定能提高作文水平。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教学评价听后反思,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一、写作支架的搭建:

对于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无论何种文体,首先应培养学生文字输出的基本能力,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 通过阅读获取一定量的语言输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可以聚焦两方面:其一,精品美文,如教科书和报刊杂志中

文章,文笔流畅,语言规范,蕴义深刻,可细读,咀嚼和背诵。在阅读中复习掌握一定数量的句型,习惯用语,并有意识地训练组句成文的的能力,保证语言输出的正确性。其二. 加强泛读,提高英语思维能力。通过泛读熟悉所学词汇并进一步扩大词汇量,以阅读能力提高促进英语思维能力提高,为书面表达打下英语思维能力的基础。

2.通过练词造句和句子翻译训练,提高文句表达的准确性

文句表达的准确度直接影响语意的表达和文段的可读性。学生在平时阅读中除了收集积累名句佳句,记下好的词语、短语、句型外,还要加强练词造句训练和句子翻译训练,并在练习中的注意错误修正,做好记录,掌握准确的表达。通过修正拼写错误、时态语态错误、词汇使用错误、句型表达错误可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进一步形成语言运用能力。

3. 掌握英语写作不同体裁的格式并训练到位。

养成写日记勤练笔的好习惯并根据不同的体裁进行写作练习,按照不同体裁和题目或根据所给情景练笔。要有意识地用一些好的词语、词组、句型、关联词等,使文句更有效地表情达意。写好短文后可对照范文,找出差距,然后再练习,这对提高书面表达水平很有帮助。

二、关注写作过程

要达到课程标准和高考对中学生写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抛弃陈旧的写作教学模式——只看结果,不看过程。重视习作,更重视写前准备、拟稿、改稿和定稿的过程指导;活用教材,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方式,将写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抓好听说读写等技能的教学环节,夯实写作基础,认真用好高中英语教材里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设计的各类练习,如遣词造句、填空练习、句型转换、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进行阅读后写摘要、改写、缩写、仿写、扩写等操练型、指导型写作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计划地开设英语写作课程。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准备地采取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cooperation)等方式进行写作训练, 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写作课效果的方法

1.首先应该慢慢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焦虑感和厌恶感,教师可以利用写作前的活动来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开口、敢于下笔、乐于实践并获得成就感。

2.在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以相互信任、诚实、坦诚和公正的态度积极参与讨论、自改、互改和交流等活动,要相信每个同学的身上拥有的语言创造力,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应适当穿插读、听和说的活动。因为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这四个技能是不可以孤立地进行的,只有达到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保证正确的输出。通过对每个单元的话题进行再次的阅读熟悉,听力巩固,讨论强化,学生对本单元的话题词汇的输出就轻松多了,因此,写的训练应与读、听和说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4.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写作策略与写作技巧的指导,在课堂上应该要做好写作监控和引导的作用。例如,让学生多运用典型句式,适当地运用成语和谚语,恰当地运用一些平行和对比结构,还有对过度词的选取,指导学生在表达时如何润色自己的文章。

四、读写结合的写作教学方法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对字词句篇知识的掌握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课型的教学原则

1、分解性原则。

在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应根据一单元阅读和写作的训练重点,确定读写结合的阶段目标,渗透某个要点(如话题friendship)和某种写作技能,运用有关的词汇描绘你的朋友的品格和品质(陈述说明特点)。当学生掌握了这一阶段的目标之后,再确定下一阶段的训练目标。

2、练习性原则

读写结合单凭讲解是不能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的,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要创造口头笔头练习机会,让学生经常结合单元学习内容,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

五、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初读,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对文本所描述的事物获得初步的感受。

第二环节 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和句型表达内容的,体会字词句的正确使用及在句子篇章中表达语意的作用。

第三环节 在作文实践中,运用阅读时学到的字词句训练作文能力,同时使读的效果得到巩固。这样练习,可以让学生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相关词汇知识用到实际的写作之中去。

第四环节,可以让学生紧扣读写结合点,拓展到课外的阅读和表达中,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增强语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又加深理解,使学生两种能力相辅相承地得到发展。

六、实施“读写结合”的基本方法

1、仿写练习。

1)仿句式。句子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应从最基本的句子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2)仿顺序。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先后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训练。

3)仿结构。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落结构仿写,也可以是文章结构仿写。

2、拓展练习。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方法后,就适合拓展练习。比如:有些课文重记叙,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练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兴趣爱好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4992 字

+ 加入清单

近30年的中国作文教学改革史,是一部成绩辉煌的历史,其显著标志是涌现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

重视“模仿”的作文教学流派

这一作文教学流派以“文体中心”为理论依据。上世纪初,以美国现代修辞学家希尔为代表的英美学者的“文体学”传入中国,自此以后,我国的作文教学基本上以“文体为序”、以“文体为中心”。这种以“文体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其结构基本上是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议论文,并相对应于初中、高中作文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初一以记叙文为主,初二以说明文为主,初三以议论文为主;高一以复杂的记叙文为主,高二以复杂的说明文为主,高三以复杂的议论文为主。“文体中心”的作文训练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对每种文体的特征及模式的把握能力,通过训练掌握每种文体的写作知识、写作方法,从而形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写作规范。

至上世纪80年代,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等以“文体中心论”为指导,创造了“模仿---创造”的作文训练体系。这一体系着重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能力培养进行探索,其基本程序是“模仿——改写——仿作——评析——借鉴——博采”

这样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系列。这一训练模式在我国当代作文教学界有普遍影响,其优点是学生写作文体意识强,作文也容易入门,效果明显。但“文体中心”训练模式对我国作文教学的消极影响也较大,整个中学语文教学基本上围绕这些文体知识转,淡化了学生写作整体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湖南特级教师杨初春的“快速作文教学法”也是“文体中心,模仿为主”这一流派中有影响的教法。不过,与“模仿---创造”不同的是,“快速作文教学法”最为关注的是学生作文的速度问题。杨初春把自己的体系概括为“五步四法两课型”。“五步”即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速度训练、综合训练。“四法”即写作限期限时法、指导先“实”后“虚”法、评阅浏览自改法、训练分步达标法。

“两课型”即写作实践型课和理论指导型课。尽管这个体系很强调基础训练和思维训练,但是这个体系真正落实的是技法模式训练,概括出的写作技法有数十种。例如,在写作的“一般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了“快速审题15法”、“快速构思10法”、“快速行文4法”、“快速修改4法”。在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快速写景状物3法”、“快速抒情达意4法”、“快速记人记事3法”、“说理议论4法”、“快速给材料作文3法”等。这一训练模式广受学生欢迎,但受到理论界一些人士的质疑,认为是“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并且“缺乏理论依据”。

笔者认为,随着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快速作文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作文教学界需要重新认识“快速作文教学法”的价值。

重视“思维”的作文教学流派

“文体中心,模仿为主”的作文教学方法,并没有真正解决提高学生实际作文素质、水平和能力的问题,因为决定文章成败的并不是文体和文章模式的模仿,而是学生的写作智能,也就是作文所需要的观察、思维等心理习惯和能力。于是,作文教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其中常青、刘胐胐、高原、章熊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常青很早就提出了“作文分格训练教学法”。分格训练所谓的“格”,是单一的基本训练单位,具体地说是把说话、写话、片断训练到篇章训练,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到开头结尾,从培养观察能力到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把众多的作文难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训练的基本单位---“格”。例如,把一年级的说话训练分成两大格、若干小格。两大格:第一大格,说一句完整的话;第二大格,说几句连贯的话。把“说一句完整的话”又分成五个小格:第一格,敢说;第二格,说顺;第三格,说实;第四格,说活;第五格,说准。也就是把某一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具体小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为命题作文综合训练准备好“预制件”。

对每一格训练都提出了要求,说明了道理。他把每种文体按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五条线索系统组织成256格,每一格就是一种“语段写作公式”。例如,分格训练中的“加格”语段,有这样三种格式:

人+动作+话,人+动作+表情+话,人+动作+心理活动+话。这样的“语段写作公式”实际上是用概括出的文章内容的思维语法或一般思维模式来训练提高学生观察、思维、想像、表达的能力。从主观上看,分格训练法已经注意到写作智能的培养,也有利于推动作文教学的科学化,但是,它关注到的写作智能只是一种表层的语言思维模式,而不是写作思维过程的深层思维操作模型,因此从客观效果来看,也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

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刘胐胐和首都师大教授高原提出的“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侧重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三级训练体系的总体结构是:观察是基础,分析是核心,表达是结果,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初中一年级着重进行观察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方式是写观察日记、观察笔记,这一阶段侧重练习记叙和描写。观察又分为一般观察和深入观察,前者指定向观察、机遇观察、科学现象观察、日常生活观察、人物观察、内心世界观察;后者指比较观察,反复观察,观察与体验、联想、想象、调查的关系。初中二年级进行分析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训练方式是写分析笔记,这一阶段侧重进行议论和说明的练习。

分析训练又分为“分析起步”和“分析入门”两个阶段。前者是指提出问题、给予解答、了解情况、实事求是、分析角度(条件分析、因果分析、演变分析);后者指多角度分析、特点分析、本质分析、意义分析、分析和知识、分析与联想、分析与情感。初中三年级进行表达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方式是文章结构的训练,后来增加了语感训练,采取的训练方式是进行语感随笔和章法训练,侧重于语言运用和文章结构训练。表达训练也分为“语感训练”

和“章法训练”两个阶段,前者主要包括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形象感训练,后者主要包括角度、裁剪、层次、衔接的训练。这一训练体系符合写作“物——意——文”转化规律,是写作规律“双重转化”与“三级飞跃”的具体运用,比较符合学生的写作学习规律。

“语言与思维结合”训练模式是由北大附中章熊提出并成功实验的作文教学模式。章熊认为,各种不同的文体在语言上要求有所不同,而思维的条理性则是相同的,作文教学应该是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结合。他认为写作训练应该包括语言练习、形式逻辑训练、想象与联想、综合与概括的训练、写作技巧的局部练习、阅读与分析练习等五个方面。这种训练体系的特点是:它不是以语言知识和思维知识为体系的核心,而是以思维训练为手段,并通过思维训练来设计训练系列,通过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模式符合心理学、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语言与思维对应,以语言表达思维,以思维寻求语言,语言思维同步共进,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流派

上世纪80年代,许多有远见的语文教师意识到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是不重视“写作过程”的结果,如果重视“过程训练”,必能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于是出现了许多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方法,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文体为纬---过程为经”训练模式。这个模式以北京景山学校周蕴玉和上海于漪为代表。他们的做法是:以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为纬线,以写作的一般能力——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为经线,精选典范作品为例文,按照单元要求设计训练方案,组成一个读写结合、分阶段、有层次的训练序列。这种作文教学体系既摆脱了“熏陶式”的中国古代作文教学方法的影响,又摆脱了“模仿式”作文教学方法的束缚,是我国作文教学开始由经验主义走向科学主义的有益尝试。但是在这种训练体系中,写作基本能力及写作过程能力的训练还处在手段地位,它仍以训练文体写作能力为基本目标。

“文体、过程双轨训练”模式。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教科所实验教材《作文》(1-6册)所设计的写作训练体系。这套作文教材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来安排初中第一、第二、第三学年的作文基本训练,同时又按“作文过程”---列提纲、写初稿、修改、打开思路、收集积累作文材料、语言和文风、审题和构思等的训练项目来组成初中作文的另一训练线索,故可称“文体、过程平行双轨”训练模式。这是一个螺旋上升式的作文过程训练体系。

“三线并行”写作训练模式。这是扬州师范学院上世纪80年代编写的《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所创设的一种写作训练体系。所谓“三线并行”是指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写作过程三线索的并列安排。第一条线索是“写什么”的由简到繁的序列---单纯的一事、一人、一景、一物、一番情、一种理,复杂的一事多人、一人多事、多人多事、由物及人等。另外两条线索是关于“怎么写”的:一条是写作手法---结构手法、表达手法等;一条是写作过程---立意、选材、结构、布局、表达、修改和思维能力。这个体系完全消解了文体中心论的作文教学观念,在把训练方向转向写作过程的同时,还将思维能力的训练纳入了作文训练的视野。

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流派是对“熏陶模式”、“模仿模式”的超越,它形成了以“过程为中心”的训练模式,是对“文体中心”作文教学思想的反思,为新课程改革提出“淡化文体,重视过程”开了先声。

重视“兴趣”的作文教学流派

针对学生大都怕作文、恨作文的心理,许多优秀教师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作文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于是诞生了一批以增强作文兴趣、作文乐趣为宗旨的作文教学模式。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产生较大影响的体系。

“兴趣作文”教学法。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中央教科所中学语文教研室申报的一个题目为“农村兴趣作文教学训练体系研究与实验”的课题。这个训练体系的目的就是运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改变目前农村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这一课题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

“广义发表”作文教学法。这是将学生的作文用多种形式发表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发表方式多种多样,有全班宣读、学校广播站广播、利用手抄报或校园报刊发表乃至公开出版,等等。

“活动作文”教学法。“活动作文”训练模式又称“现场演示”

作文教学法或“题型作文”教学法。它是由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提出的一种作文训练模式。李白坚在2000年第1期《写作》杂志上介绍说:

“演示作文教学法是一种以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一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在作文课上设计可记叙的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演示活动为作文内容,通过游戏演示活动,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并大规模提高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的作文教学法。”李白坚的作文教学体系是一个“大作文”训练体系,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其中小学部分称“快乐大作文”,初中部分称“趣味大作文”,高中部分称“创新大作文”。

在教学方法上,小学的“快乐大作文”运用的是“现场演示”的作文教学法,而在初中和高中的训练则运用“题型作文”教学法。所谓“题型”,就是“题目类型”,相当于问题、话题,是复合性、开放性、活动性的概念。题型作文向生活汲取素材,更依靠课堂现实活动创设情境。题型作文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活动写作、写作活动”式的作文,或者“游戏性”作文。“活动作文”模式主张“训练大于理论”、“训练先于理论”、“活动大于技法”、“活动先于技法”、“实践大于理论”、“实践先于理论”。这一模式的最大价值在于真正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产生了写作的动力,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写作的心理思维活动,从而完成了写作任务,符合“趣味性”教学原则,符合“活动课程原理”。

除了以上四大流派之外,颇值得一提的是“新概念”作文。1998年由上海《萌芽》杂志社等发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催生了新世纪新的写作训练模式。“新概念作文大赛”组委会《征文启事》中说,“新概念”提倡“二新一真”:“新思维”---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无拘无束;“新表达”---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真体验”——真爱、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这一模式是“新时期”作文教学改革的“先声”,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扬弃”。它为中小学生写作学习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表达真情性、真感受,自由写作,放飞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作文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老师说过作文这一块是个难啃的骨头,不敢轻易去触碰。刚开始来实习,我就接下了这两个班最难啃的一块,作文训练和评讲。至今为止,我已经上了好几节的作文评讲课,但是思路还是有点混乱。因为平时都是抽10分钟简单的评讲一下,只要是表彰和批评,反馈写作的情况,另外简单的分析学生的优秀例文。但是渐渐地我觉得这样子的评讲收效甚微,而且每个星期的作文训练使学生极度的疲乏。作文训练似乎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我改得十分累,并且学生练得十分累。

星期二的时候争取多了20分钟给学生上了一节相对具体完整的作文评讲课,向他们详细地剖析了作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给他们提出了具体改进的方法。而且还以一篇中考满分作文为例,向他们解释了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希望通过这些材料地展示和解释使他们心中对高分作文有一定地印象,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设想很美好,但是我发现学生其实感悟并不深刻,一节作文课就这样伴随着学生一脸茫然的反应结束了。那一刻,我确实地感受到人的力量十分有限,初三的学生现在仍然停留在小学水平,审题不清、立意浅薄、语言乏味,甚至语句不通等问题存在大部分学生的身上,一时间不知道向哪方面努力。

在作文教学上,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慢慢摸索,幸运的是遇上另一位语文老师崔老师,他在作文教学上十分有心得,常常利用课余的时间给学生补习作文,并且对我们也十分地关照,常常邀请我们去听他的作文指导课,课后跟我们细心地讲解。希望在最后实习支教的两个月里,能够从崔老师身上学到更多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写植物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单元作文训练是写一种喜欢的植物,即指导孩子们写身边熟悉且喜欢的花草树木。就花园般的校园里而言,有月季、山茶、丁香、玉兰,紫荆花等,孩子家里也都种有各种各样的花草、盆景。对于这些花花草草,我想他们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可如何把这种熟悉转化成文字,并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出植物的特点来,对于初学作文不久,所掌握的写作方法及语言的积累还非常少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了。于是,我做了以下几个准备与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作文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1095 字

+ 加入清单

对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件苦差事,学生面对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搜肠刮肚也写不出一个字来,教师批改那些千人一面、文不对题、乱七八糟的文章,真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对此,老师学生都是苦不堪言,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通过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积累。课外多积累词语、句子和文段,以此打下写作的基础。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课程的增多,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而学生大部分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忽略了课外阅读,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来充实自己,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所以我在每节课前要求学生给大家介绍自己所积累的名言警句或成语故事及优秀文章等,并且要求其他同学在本子上作好记录,这样不仅能督促学生了解更多课外知识,积累更多名言名句,同时也能培养写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观察。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是美的。”何不让学生有意观察大自然、练就一双敏锐的发现美的眼睛,激发观察兴趣呢?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的大自然,旭日东升,霞光万道的清晨,皓月当空、星光灿烂的夜幕,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春色……这一切都对学生有着巨大的魅力。送给学生一把兴趣的金钥匙,让他们打开心扉去看、去说、去发现、去体会。

再次,鼓励。美国教育学家巴士卡里雅博士宣称:“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他的妙方就是赞扬和鼓励。中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有渴望得到肯定和赞扬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挖掘出他们不竭的创作动力。因此,教师都要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并给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期待肯定和赞誉的心理得到满足,就会有了写好作文的自信,就会有希望。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不管成功与否,都是他们苦心经营的结果,他们劳动的付出都渴望得到承认,因此要善待学生的劳动成果。作文讲评中巧妙的运用评语激励学生或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赞扬,会极大的点燃学生的写作愿望,他们就会投入更大的写作热情,尽量去写好每一篇作文。这样,赞许和鼓励,会更大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给他们创设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消除了作文难的心理障碍,学生就乐写、善写,逐步写出较为成功的作品。。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而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探索,去找到一条能真正体现本人教学风格,而又卓有成效的方法,实践教书育人的总体目标,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初中作文课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老师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2491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过写生活随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活的气息,富有时代的动感,才能让他们的作文以一种独特的面貌,与众不同的品质吸引所有的读者。

生活是一个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都有我们独特的感受,而不少同学的作文当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而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我们不能说这样的作文不好,却觉得单调乏味。“文章合为时著,歌诗合为事作”。白居易老先生就曾提过这种观点,在我们进行创新作文研究的时候,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这句话的含金量。

记得我第一次把写生活随笔这个作业布置给学生时,我得到的是一片惊呼:

老师,我们回家抄美文,写阅读笔记吧!”

“美文需要抄写,需要鉴赏,但我们也不能隔岸观火,岸上学游泳啊!随笔必须写!”

强硬的把作业布置下去以后,我发现孩子们交上来的作业几乎是一样的格式、一样的语调:“今天早上我起得很早(或很晚),吃过饭后,我去上学。”或“今天我上了一节美术课,比较快乐。”或“今天我不高兴,作业太多”……诸如此类,那么丰富的生活、那么有活力的生命在他们笔下演绎成这么干瘪的语言,这么乏味的描述,那不是生活随笔,那简直就是一个最无聊的记事本!

面对着这样的作业,再有热情的人也感到了寒冷,我不仅仅是失望,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怀疑:这是学了六七年语文的中学生吗?这样的作业还有写的必要吗?是我错了吗?还是学生错了?我该怎么办呢?

深沉的思考,努力的探索,尤其是重新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后,我增加了信心,坚定了自己的认识:学生的写作必须从生活开始!因为生活才是写作之源!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去感悟生活,是语文老师的重要责任!

于是,我试着走进他们的生活,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引导他们去述说他们最想说的话,比如:发现哪个孩子课间的惊呼,我提醒他这种惊呼就是一种最真切的生活体验,是随笔中最好的素材;发现哪人孩子情绪不好,我就提醒他可以将这种烦恼诉之于随笔;发现哪个孩子因为爱到表扬而兴奋异常时,我就会下意识的去查看他当天的随笔中是否有比这个情节更重要的感受……我抓住所有

转瞬即逝的机会向学生表明:这就是生活,这就是随笔的素材,这更是我们写作之源!

我也在用最渴盼的眼睛,去寻找着学生随笔中的生活――几天来,张玉洁的恐惧、担心、侥幸、疼痛、让我如同身受身受:因为腮腺炎的流行,人人自危,每天的道听途说,都让她感到紧张、恐惧;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也开始发烧,于是她很担心,赶紧去村里医生那里求治,被排除了腮腺炎之后,我听到了她虽然疼痛却又十分侥幸的“谢天谢地”的祈祷;而接连几天的让她筋疲力尽,让她毫无神采,一天天肿起来的脖子让她的痛苦更加深重:她除了疼痛,还有怨恨,都是那个医术不精的郎中让她格外受苦,真是庸医害人!一字一句,一行一段,读着这样的随笔,我体验到了成功:生活随笔已经引导学生走进了生活。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生活在丰富起来,我听到了孩子们心中花开的声音,在征得作者同意的基础上,我在班上将她的随笔当众朗读,让孩子们体味到作文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自己最独特的体验、最深刻的感受写出来!

渐渐的,我发现孩子们的随笔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从张丽娟的笔下,我看到了一个家境不算宽裕、父母又十分勤劳、厚道的家庭剪影;从姜美清的随笔中,我听到了他们

同桌俩在自习课上的窃窃私语;从于琪的随笔中我认识到了一个个足球明星;从王宇坤的随笔中,我感受到了他的困惑与迷惘,偏激与固执;而从王雪慧的随笔中,我读到了生活的尴尬:妈妈改善生活包了包子,让她送给奶奶,去了才知道那天是奶奶的生日,孝顺的父母竟在奶奶生日这天送去了人们在这一天最忌讳的包子(按我们当地的风俗,生日吃包子一年都

是受气包)……还说什么呢?孩子们笔下的世界早已经比我们眼中的生活更丰富了:那里面有真实的生活,还有他们独特的体验!

批阅孩子们的随笔,零星的写下一点自己的评价,是我觉得最美好的事情,但没想到,我又遇到了新的挑战――那天在我批阅的随笔中,我发现了这样的文字:“老师,为什么别人的随笔都有评语,而我的只是一个阅字?”“老师,每次发下随笔本,我最着急的是翻看后面,寻找你的评语!”这些语言让我何等的窘迫!但同时我更是一种欣慰

:孩子们已经发现了生活,他们愿意把他们的生活捧来与我共享,他们希望看到老师的评价,哪怕是三言两语,可是,我确实为难了:一个班50多名同学,两个班就是100多名啊!每天仔细地阅读他们的随笔已经是极大的工作量了,更何况要给他们每一个人才是写下自己的评语,而且,那评语必须让他们感觉亲切,觉得中肯,恐怕我真的是“春蚕到死”“蜡烛成灰”也完成不了的啊!虽然我感到了为难,但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热情之火已经被我点燃了,我就绝不会让它暗淡。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见过一面就让你难以忘怀的人,肯定有自己最独特的地方,让你的文章用自己最独特的面貌出现,让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有一种与之交流的愿望,老师的评语只给那些最有特色的文章!”由于我的激发,学生的热情更加高涨,他们已经从对生活的简单的观察,细致的描述深入到对生活底蕴的挖掘、对写作特色的追求。

当初那些记流水帐的孩子,如今已经是毕业班的学生了,无论课业多累、生活多忙,他们都忘不了写生活随笔。很多时候,这本生活随笔已经成了他们最知心的朋友,与随笔对话,不再是他们的作业,而是他们心灵的宣泄,是他们忙碌生活中的修憩的小站。他们的随笔内容已不再是当初老师硬性规定的、学生勉强应付的二三百字,他们已经能洋洋洒洒的、淋漓尽致的描写出自己周围的生活,突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有个同学竟创了一天晚上写下七页的纪录。

学生们的作文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当初的言之无物到现在的文约意丰,从当初的优美词句的堆砌到现在的直抒胸臆,从当初的改头换面的抄袭到现在的力求“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特色追求。体味着他们的变化,我总有一种非常感:这也许是做母亲的对孩子的偏爱吧!

感谢生活,赐予我的厚礼,感谢生活随笔,记录下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引导孩子们走进了生活,走进了生活中的写作!

[语文老师作文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教学钟对当下作文教学的反思

全文共 2903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作文,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

其一,人学文的目的有二:一是读,二是写。读可以使人明事理,阔视野,照“章”行事;写是一种记录,记忆再好的人也不可能将所有做过的事一一刻在脑子中,更有诸多的细节,事后会随时间渐渐消弥。如果想“留名史册,那就用笔把它记下来,不但可以传示后人,更有通过“记”促进人们对已有行为、事件的反思,更利于今后行事中少有过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有时比读更重要。

其二,就是现的学习,还要考试,而且考试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考试“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前程。而语文考试中,作文是必不可少的,小学满分100,作文40分,占全卷的40%,中考满分120,作文50分,占全卷的41.7%,。高考满分150,作文60分,占全卷的40%,(有的个别省市甚至达70分,占全卷的46.7%,)。且有继续上涨的趋势——甚至有专家学者呼吁语文考试只考一篇作文……

作文如此地重要,但我们学生的作文情况却不容乐观。现实的状况是学生不愿写作文,怕写作文,把作文叫做“作难”,再有就是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容恭维,内容上虚假,书写上潦乱,更有数量只是把作文当成作业,一周一篇。

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种,其一作文的时间不足。如果按考试中作文占得权重来说,作文课应该占语文总课时的半壁江山,可现在就算按国家规定的语文课一周五节来算,一周一节的作文课也只占总数的20%,而其他的自习安排则更没有作文的事了,其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虽然知道作文占得分多,但在平日里教学中,却认为作文是慢功,非一日能成,拿出时间来练作文不如强化点语文知识来分来的快,也就是说明知西瓜大,却偏偏去捡芝麻。当然,这也与当下学校的教师任课有一定联系,很多学校为了保证教师考核的公正与公平,学生是一年一分班,教师自然是一年换一回,所以,没有人愿意牺牲当前“利益”,为他人做嫁衣。三是,教学方法不科学。作文要写得好,不仅是要会写,更要会读,而现在的课文教学却是对课文的肢解,让学生学不到原汁原味的东西,就如把牛肉进行了分解,成了没无色无味的化学元素,学生当然没有了胃口;作文教学则成了课文教学的逆过程,老师把现成的作文元素甩给给学生,要他们去合成,这种“实验室”作文,自然效果不会好。因为,牛肉是生长的,不是合成的,即使你五味俱全,也不一定调出美味来……

作文是慢功,作文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重视作文教学首先要给予时间上的保证,其次是人员上的保证,在一个学段之内,语文教师最好保持相对稳定,再次是方法上改革,课文就是作文的例子,愚以为,学课文不是为了肢解它,恰恰相反,是为了整体把握它,字在句中,句在段中,段在篇中,只有“囫囵”吞下,才不至于丢失了其色味,“吞”下,再把它“吐”出来,就是作文了,至于理解它,你想,“吐”出来的作文都给原文差不多了,原文难道还没有消化?

中国农民作家周述恒只有初中学历,他想把他的打工经历写成小说,但却不知道怎么写。于是就找来他当时能找到的唯一小说《中国式离婚》,边看,边写,连小说名都仿叫《中国式民工》,在网上发布后很受读者欢迎,成书出版后也甚至是畅销。无独有偶,笔者有一位忘年交的亲戚,是一位只有中专学历的退休干部,退休后,他整理家乡传说,把我们家乡的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写成了一部近二十万字的《秃尾巴老李传奇》 。他说,他为写这本书,把家中原有的五本小说都翻烂了。笔者也作过仿写。暑假里进行远程研修培训,结束时要每人写一篇总结,我不想固板地按格而行,想搞点创新,恰好手边放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顺着其“诗路”,有了下面的文字:

永恒的研修

—代作2011年暑期远程研修总结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敲击着键盘,排撰着十天研修的虹彩。

那专家的金言,点破了我久违的迷津;

那高端的备课,引领着我快速的前进。

研修室里的讨论,点燃起思维的引擎,

在无界的网空中,我甘心做一只“蚕智”的网虫,

那荧屏上的一串,不是字符,是智慧的虹,

散落在网河中,演绎着教育家的梦……

寻梦,伸一只思维的触角,探向教育的奥妙……

满载着一船的收获,哼起幸福的轻歌,

研修是一种快乐,研修在悄悄地离别,

但离别是约会的序曲,结束是新征程的开始……

网犹在,人常来,

我们的研修,永恒的精彩……

……

因此,课文是一个例子,是一个作文的例子,我们的语文教师应很好的利用之。

要学生作文,还要有点就是他自己有话要写,有话能写,有话会写,让学生把作文当成人生一大乐事!这一点,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做法可作为我们效仿的榜样!

附: 后宅初级小学的作文课

钱穆

一九一九年之秋秋季,余(钱穆)转入后宅镇泰伯市立第一初级小学校任校长之职。是年,余二十六岁。

(次年)是春,余之国文课退居在后,不占重要地位。乃以作文课代之。

余告诸生:“出口为言,下笔为文。作文只如说话,口中如何说,笔下即如何写,即为作文。只就口中所欲说如实写出,遇不识字,可随时发问。”一日,下午第一课,命诸生作文。出题为“今天的午饭”。诸生做卷讫,择一佳者,写黑板上。文云:“今天午饭,吃红烧肉,味道很好,可惜咸了些。”告诸生,说话须有曲折。如此文末一语。

又一日,选林纾《技击馀谈》中一故事,由余口述,命诸生记下。今此故事已忘,故以意说之。有五兄弟,大哥披挂上阵,二哥又披挂上阵,三哥亦披挂上阵,四哥还披挂上阵,五弟随之仍然披挂上阵。诸生皆如所言记下。余告诸生,作文固如说话,但有时说话可如此,作文却宜求简洁。因在黑板上写林纾原文,虽系文言,诸生一见,皆明其义。余曰:“如此写,只一语可尽,你们却写了五句,便太啰嗦了。”

又一日,命诸生带石板石笔及毛边稿纸出校门,至郊外一古墓;苍松近百棵。命诸生各自择坐一树下,静观四周形势景色,各自写下。再围坐,命诸生各自陈述。何处有人忽略了,何处有人遗忘了,何处有人轻重倒置,何处有人先后失次,即据实景互作讨论。

余又告诸生:“今有一景,诸生多未注意。诸生闻头上风声否?”因命诸生试各静听,与平日所闻风声有何不同。诸生遂各静听有顷。余又告诸生:“此风因穿松针而过,松针细,又多隙,风过其间,其声飒然,与他处不同,此谓松风。试再下笔,能写其仿佛否?”诸生各用苦思写出,又经讨论,余为定其高下得失。经半日,夕阳西下,乃扬长而归。如是,诸生乃以作文课为一大乐事。竞问:“今日是否又要作文?”

一日,遇雨。余告诸生:“今日当作文。但天雨,未能出门。令诸生排座楼上廊下看雨。问,今日是何种雨?”诸生竞答:“黄梅雨。”问:“黄梅雨与其他雨有何不同?”诸生各以所知对。令互相讨论,又为评其是非得失。遂命下笔,再互作观摩。如是又半日。

余又令诸生各述故事。或得之传闻,或经由目睹。或闻自家庭,或传自街坊,或有关附近名胜古迹,桥梁庙宇。择其最动人者,或赴其处踏看,或径下笔。每作一文,必经讨论观摩,各出心裁,必令语语从心中吐出,而又如在目前。诸生皆跳跃,认为作文乃日常人生中一乐事。

如是半年,四年级毕业,最短者能作白话文两百字以上,最多者能达七八百字,皆能文从字顺,条理明畅。然不从国文课本来,乃从国语课及作文课来。而作文课亦令生活化,令诸生皆不啻如自其口吐出。此为余半年中所得一大语文教学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3352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作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改革开放至今,作文教学历经三十余年,教学流派纷呈,实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了很好的写作教学经验,比如关注生活、读写结合、注重积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写作,多写多练等等,当代作文教学现状及反思。但毋庸讳言,作文教学现状也实在令人堪忧,许多学生仍怕写作文、甚至讨厌作文,所写文章思想贫庸甚至低俗、情感虚假、文字不通、表达无个性、无创意。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作文教学每况愈下,并非危言耸听。许多老师怕教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有的甚至因怕教作文而放弃教语文。

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屡遭诟病,原因何在?笔者就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方家指正。

首先,我们的中小学作文教学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能被广大教师接受的理论体系。虽然流派众多,但有的缺乏理论根据,有的逻辑性不强不成体系,难以形成较大的影响。

诸如什么是作文?学生为什么要教作文?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学生怎样才能学好作文?教师怎样教好作文?作文课又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写作的本质和写作教学的原理是什么?怎样实现作文教学的科学化?诸如此类等等,基本的问题不搞清楚凭什么教学?又凭什么能提高作文的质量?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现状是有作文而无作文教学,因为作文只是阅读的附庸只是单元练习中的一个作业。没有独立的教材,教学时大家只好各现神通。拿作文的练习来说,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属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很强,多练是必须的,写作技能的培养和形成必须要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可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写了几百次作文,又有多少能写出好文章来呢?对教师而言,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出来。同此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十分严重。盲目性表现在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明确,从现象上来看,人教版根据阅读教学内容和综合性实践活动安排相应的作文训练,似乎是一种有目的写作训练,然而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写作训练?这种训练要达到什么目的?没有多少人能答上来。随意性是指作文训练无计划、无序列安排,是零敲碎打的。长期以来,写作依附于阅读,无独立的教材,更加重了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作文教学效率低下也就可想而知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属于人文学科的语文课程,难于列出类似于物理、数学那样客观的学科要素、不可或缺的概念以及公认的定理。即使有人能列出一些概念、原理,学生记住了这些概念,却未必能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所涉及的学习内容中,有一作文最为极端。作文与人的灵感、才华、个性、创造性关系最为密切,因而也是最不可捉摸的。迄今为止,在人类整个知识框架中,有关作文教学工人的概念、原理,几乎还是众说纷纭。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很难像教数学、物理那样,通过公式、原理等知识的记忆、例题的讲析,通过规范严谨的技能训练得到成正比、可以检测的提高。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士普遍认为,作文几乎无规律可言,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

第二,“阅读决定论”的失误:古典经验主义的作文教学思想的残留。叶圣陶先生的“阅读决定论”的作文教学观念是当代作文教学观的重大失误。这种作文教学思想认为“读好就能写好”。中国有很悠久的语文教学传统。两千多年来,传统的语文学习活动,为这种观点提供了大量的成功实例。从民谣俗语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到专家学者的论断“文无定法”;从杜甫的治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鲁迅的愤世之言“从不信文章作法”,在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就全部标着“怎么写”,那还需要作文课吗?所以,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依靠学生长期、大量阅读文章,从优秀范文中感悟其妙处,慢慢积累起判断分析文章优劣的标准:在通过大量而零碎的作文习作,来积累写作经验,教学反思《当代作文教学现状及反思》。这种以模仿和习得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古代确有道理,一些大作家的成长经验也验证了这一思想,但却是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的。在社会生活内容日益多样、信息总量急剧增加的今天,学生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被大大压缩,非语文课的教学和作业时间占去了学生主要的学习精力和时间,这种靠单纯的阅读积淀进行作文习得根本就不可能,况且阅读有阅读的任务,不全是为写作服务。时代需要的作文教学是在掌握写作心理、思维的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的作文教学设计,而阅读只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种因素罢了。

第三,“文话同一“论的失误:写作意识和写作思维特征的淡化。长期以来,叶圣陶先生的“文话同一”论对中小学作文教学产生了极大影响。这种作文教学观认为,说好就能写好,但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口才很好的人写起文章来却并不一定漂亮,两者并不是一回事。说话是一种线性化时间化的思维,一种叙述式的思维。而写作是一种空间性的思维,一种结构化的思维,一种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思维。这种写作意识和写作思维特征的淡化,导致写作过程的虚化,到目前为止,我国整个语文教育学界对学生作文的核心知识、作文的基本技能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国内绝大部分教材中关于作文的部分,大都语焉不详。有的干脆对作文避而不谈:有的只出几道题目,不谈作文教学:;有的只列出写作要素和技能目标,没有具体的训练过程,教师不得不对教材所列出的训练点进行二次开发。这些教材把作文教学过程设计的重任交给了任课教师,大家只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造成了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如何教学生作文,自然也就成了语文教师的难题。

第四,传统作文教学以“文”为写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写出“好”文章(好的标准整齐划一,对全班学生一个要求;有的用文学作品的标准衡量学生写作,拔高了要求)为作文教学的归宿,于是为了写出“好”文章来,教师在教学中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文章品味”,教学内容是文章学(包括文体学)知识,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构成,以传授文体知识、分析例文、模仿范文和纠正学生习作中的的主要问题为主要手段,可是学生作文缺乏个性、缺少激情、抄袭成风、甚至害怕作文、厌恶作文。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花了那么多时间指导修改,学生为什么还写不出理想的文章,我们的教学科学吗?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我们的精力究竟应该花在什么地方?中国古代的学生作文大都做成没有思想,只代圣人立言的“八股文”,而现今学生的作文,也只不过是新变种的八股文而已,有诗为证:开头提出小问题,一线一定要到底,还要边叙边议,结尾点出大道理。

“文体中心论”的作文教学思想滋长了以模仿为主的作文学习之风,导致了学生动力的缺乏,久而久之,产生厌倦情绪,丧失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写作能力没有真正形成,写作的创造性表达也就无从谈起。当然一味否定文体写作训练也有失偏颇,进行适量的文体写作训练仍然十分必要,但不能把这种训练作为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教者应搞清写作的基本原理,重视写作者的主体作用,做到“眼中有人”,建立能长久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的教学机制。目前这种“以人为主”新的教学机制正处于探索之中,主要内容是充分发挥写作者的主体性作用,让写作者保持长久的写作动力,构建写作思维模型。

第五,应研究外围因素对写作的影响:生活、阅读、思维、听说与写作的关系,尤其是生活、阅读、思维与写作的关系最为密切,提高了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解决好了读与写的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爱好阅读乐写好写的好习惯,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大半。

第六,我们对作文教学的目的、性质、写作的本质、学生、教法搞清楚了,再研究一下我们自己,要求学生会写,我们是不是会写?一个自己都不喜欢写作、不会写作的教师,能体会写作的甘苦吗?能顺利指导学生的写作吗?学生作文要写得好,除了自己的天赋与努力外,老师在其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获得美国1980年国家优秀教师称号的密苏里州中学教师贝弗莉·拜姆斯说得好:“教师会写作,学生就会学得更好;教师如果不是仅仅作为学生作文的裁判员去工作,而是作为一个编辑去工作,那麽他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总之,语文教师应多研究写作教学的规律,反思传统的写作教学,努力探索作文教学的科学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作文训练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1582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

1、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

2、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教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

可见,这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作学教学的要求,当然也更会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我县邀请的特级教师、平湖实验小学王永初校长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训练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认为这个作文训练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九个“注重”上。

一、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

二、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有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三、注重写好“两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终南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浅,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采下一采的“劳动所得”,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读书札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题西林的教学反思作文

全文共 156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我们诗句中总能感受古人的伟大智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题西林的教学反思作文,欢迎阅读! 题西林的教学反思作文篇一:

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看?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还可以举出其他事例,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我还用采访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一个学生扮演苏轼,其他的人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也可以互相采访,内容是大家学习了这首诗后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通过这样的学习,从而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体会诗中的情和理,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而且懂得了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人和事。 题西林的教学反思作文篇二:

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看?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还可以举出其他事例,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我还用采访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一个学生扮演苏轼,其他的人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也可以互相采访,内容是大家学习了这首诗后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通过这样的学习,从而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体会诗中的情和理,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而且懂得了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人和事。 题西林的教学反思作文篇三:

今天,我又研读了一遍苏轼的《题西林壁》,心中颇有一番感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妇孺皆知的诗,我在今天,又读出了他新的内涵,新的韵味。

东坡先生身处庐山之中,四周层峦叠嶂,已辨别不出此刻究竟身处何处。四周的山峦变幻莫测,从各个方向呈现不同的景色。置身于造物者那无尽的艺术构思中,想那造物者定是把这世界幻化成他笔下的各种神造,波澜壮阔,气韵迭起。而人,在这其中,就如沧海一粟,或许功成名就,或许一文不名。但是,身陷苍茫的人间,个人,究竟是多么渺小!

东坡先生一生风云跌宕,但他的文学成就宛如一座丰碑。他那飘逸洒脱的文风,一如他的处世风格,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理念。他有如一名哲学家,看穿世事变迁。他说人对世界,应该是这样的人生态度“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度!他已经忘却了自身,完全地把自己抽离于宇宙之外,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来观察这世间。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每天,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与心之向往将我苦苦的缠绕,沉重的压制着我那颗年轻飞扬的心。心一旦被世俗所累,人难免心情惆怅。但是,我也可以把自己抽离出来啊。东坡先生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是要告诉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间,我们一定不能仅仅禁锢于眼前,要把眼光放的长远。要站在超脱的角度想想自己。如果我想到了以后,想到自己的这番磨砺必将是为以后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那么也许我看到的就不是“远近高低各不同”了吧。也许,我看到的就会是:殊途同归。

[题西林的教学反思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作文教学反思札记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到作文,学生怕,老师也怕,作文教学反思 张彦梅。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对于农村小学来说,作文更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所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的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教学反思《作文教学反思  张彦梅》。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形式多样,及时有效

作文评价与批改结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分数、等级来表示,也可以用评语来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平时我们常说的精批细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惟一的方法。那种认为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越细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细改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学生作文均改成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好的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体育教学反思周记

全文共 1556 字

+ 加入清单

体育学习的目的不光在于让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还在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本身带有一定的兴趣,只要我们稍加引导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浓烈学习兴趣。了解了学生对哪些体育项目感兴趣,并根据此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兴趣接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民主和商量的口吻进行调动,使其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习气氛宽松、广阔,学生无拘无束地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要想使一节课成功,教师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即使遇到前面所说的情况:碰到自己不是很擅长的教材,也能轻松完成。

我们都知道优美的示范、准确的讲解是最能感染学生的。但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做到亲而不媚、“笑”而不俗。亲而不媚指让学生感到很放松,觉得老师很好相处,愿意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任务。从教学中我真的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他人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统一的方式。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设计教学法,不设上下限,力争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发挥的天地。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需要的帮助不同。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式地接受、记忆过的过程。这种教学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热情。造成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样滑稽的局面。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笑”起来,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过于严肃,势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感,如果学生做完练习的第一反应是观察教师脸上的表情而不是体会练习过程中的满足感,那么学生也就永远都“笑”不起来;其次,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循循善诱,永远不要让学生觉得“我肯定不行”或“这太简单了,我不练都行”,而要让他们认为“我肯定能行,让我试一试”。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底年级同学,兴趣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去为学生拓展一个空间,而不是让学生艰难的来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和教学只有在师生愉悦的情况下才会迸发无限生机。

总之,无论体育场地如何,学生情况怎样,作为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新课程目标一定要吃透,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重视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充分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在小场地上好体育课,同时也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想出更多的办法,使我们的新课程目标顺利完成

体育教学反思周记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班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大班进入幼儿衔接阶段,但我发现不少孩子还存在向故事里的老虎和狐狸一样,欺负别的小朋友,也为了帮助小朋友理解掌握一些词汇。因此,我制定本次的活动目标为:

1. 知道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会自己讲述故事;

2.通过故事,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不能欺负其它小朋友;

3.理解词汇:半信半疑、魂飞魄散、仗势欺人。

这三个目标中蕴含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能对照自己平时的行为,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能欺负别的小朋友”逐步深入,帮小朋友改掉坏的行为的情感体验,将知识进行迁移,重点攻破。另外,小朋友面临这进入小学,让小朋友提前接触一些词汇,有助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本次活动效果不错,很多小朋友的观点都有所改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三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级是语文作文的起始阶段,它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虽然一二年纪有看图写话的要求,但是作文和它有着很大的差别。作文的要求更高了,它不但要求把话写完整,写清楚,更要求把话说漂亮。就是学会运用写作技巧,学会使用形容词,想方设法地把文章写得丰润圆满,让人读了还想读。

三年级的小朋友做不到这么高的要求,一开始只是要求她们能把事情或者事物给叙述完整了,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那么他的文章自然而然地就能写好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没有统一要求,却强调了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喜欢写作,爱上写作,自发地写,开心地写,这才是重中之重。写作没有兴趣的支撑是肯定不行的,老师要先培养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教他写作的技巧。万万急不得。

本次写作教学中,我就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本次的写作主题是写一个班级里的同学,或是你的好朋友。写之前,先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写作对象,然后利用下课时间仔细观察对方的外貌特征,以及他的喜好等等。不仅要写出对方的外贸,而且还要写出他的特点,并用小故事来举证他的特点。待到上课时,先不急于下笔,而是先让学生说一说,其余同学做听众,看他说的得对不对?在他说的时候引导他把话说完整,这样他写的时候也能把话给写完整了。

作文不是写完就好了,它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步,那就是修改与交流。好作文不仅是写出来,更是改出来的。在学生写好作文的时候,要求他们先自己读三遍,自己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尤其是错字和不通顺的句子。然后教上来由老师批改,发现问题即使批注。改好以后全班交流,朗读写得好的文章,让学生听听别人是怎么写的,学习别人好的地方,最后在请大家自己看看自己的文章,再次自我修改。

这就是我自己的写作教学的个人反思。在我的观念里:兴趣是写作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兴趣,那他就能写好文章。但是光有兴趣也是不够,还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帮助。只有方方面面的结合才能产生出好文章。

[关于三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