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全国两会召开和闭幕时间(热门20篇)

浏览

3541

作文

213

全国两会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改革现行高考模式,必然将撬动基础教育阶段改革。”近日,河北、江苏、宁夏等地陆续公布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高考改革再次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一些教师甚至校长觉得这次高考改革无非就是考试科目的变化,最后还是要考试,还是要看分数。”但在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二中校长邵喜珍眼里,考试科目变化的背后,是整个教学理念的变化。

她说,过去,学生跟着课程和教学转,只能在文科理科间做出选择。改革后,学生在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可有20种不同的组合,“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而且也体现了课程和教学跟着学生转,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也是一种挑战。”

邵喜珍认为,这意味着学校必须打破原来按文理分科分班的教学模式,推行“走班制”,根据学生选择科目和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次教学。

据了解,石家庄二中将实行双轨管理制。一方面有传统的行政班,学生管理工作由班主任负责,语数外等共同科目也通过行政班进行;另一方面,在选修科目教学上,实行导师制,任课教师不仅要负责教学,还要进行学生的管理工作。

“这种方式现已用到校本选修课程中,力争经过一到两年的探索,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邵喜珍说,除了学生管理,学校师资配置也需要适应“走班制”要求。

“由于学生选择学科人数差异,将出现学科教师相对紧张或富余现象,这需要学校对整个教师队伍进行动态调整。”全国人大代表、精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翟志海认为,选课学生对科目教师教学也会提出更高要求。

这次改革还更加注重高中教育和大学的有效衔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大学副校长李小亭表示,“专业+院校”的录取方式,将会让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从单纯的分数对接,走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学习基础的双向连接。

“在基础教育阶段,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自主选择的能力。”翟志海代表建议,应加大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指导。

据介绍,石家庄二中已建立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中心,通过大学先修课程、学长带我逛专业、家长带我进职场等,让学生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对学生进行人生发展规划的指导,要充分发挥专职教师和学科教师的作用。”翟志海表示,除了开设有关职业指导的校本课程外,还应该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使职业规划指导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这次改革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德智体全面发展不是一句空话,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李小亭建议,把中学生在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做义工等情况,纳入到素质评价体系中,培养学生的慈善意识。

邵喜珍还建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工作,让这次改革真正成为促进基础教育链条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杠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全国两会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71 字

+ 加入清单

和以往相较,结构性指标全面优化。如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达到66.4%,比去年提高1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5%,首次过半。

民生指标进一步向好。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4%,跑赢GDP0.5个百分点;基尼系数为0.462,连续7年下降。

总量指标相对逊色。如GDP同比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实际增长12%,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7%,均创近年新低。

结构性指标和民生指标持续改善,反映了中国决策层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的战略取向和战略部署。总量指标呈下行态势,则反映了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较大压力。

一是经济减速压力。目前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共同影响乃至推动了经济下行态势。

二是金融稳定压力。股市大幅下跌,挫伤了投资者信心;人民币快速贬值,导致资本外流。股市汇市交互作用,对金融秩序形成冲击。

三是企业经营压力。PPI连续46个月下降,税费、融资、物流、社会保险等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大批企业效益下滑、亏损面扩大,部分行业部分企业已经处于生死临界点。

四是失业率上升压力。虽然目前就业数据相当不错,但是隐性失业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关于隐性失业显性化的警示日益增多。

五是外部看空压力。世界经济持续疲弱,短期内很难为中国经济提供外部动力,同时中国经济衰退论再次抬头,制造了不少外部噪音。

在五大压力之下,观望者有之,困惑者有之,悲观者有之,信心十足者亦有之。

从历史上看,每一次成功转型都是在压力之下实现,每一次起飞的动力都是从压力转换而来。从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近几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的政策信号来看,决策层对五大压力的认识清醒且深刻,政策储备充足且有效。

总体来看,中国正在选择的经济解压路径主要有四条。

第一条是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长期解压。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在相当程度上来自于多年积累形成的过剩产能、高杠杆、高库存、高成本,釜底抽薪的 解压办法当然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义正是要建立清除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清掉要素流动障碍的体制机制,这是对症下药 的根本之策。

第二条是靠需求侧管理实现短期减压。扩大有效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增加有效投资,保持经济运行在有效区间,才能避免经济退潮后各类风险的“水落 石出”。为此,加大地下管网、宽带网络、地铁、电动车充电桩等与民生和消费关联的投资,积极引导互联网消费、服务消费、绿色消费,都是短期减轻经济下行压 力的有效切入点和着力点。

第三条是靠人力资本投资实现缓压。经济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总会向就业传导,化解失业压力宜疏不宜堵。堵的做法主要是把压力传导给企业,通过行政 手段限制裁员减员,这种办法显然难以持续。疏的办法从国际经验来看,主要是开展大规模技能培训,既可以为暂时找不到工作的摩擦性失业人员提供缓冲时间和空 间,又可以为产业升级提供技能人才储备。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疏的办法无疑更有价值,不但有助于当前缓压,也可以把今天的压力转换为未来的动力。

第四条是靠大国腾挪空间实现分压。大国的特点是“西方不亮东方亮”。转型中的大国,区域在分化,行业在分化,企业在分化。大国的优势在于,只要地区有亮点、行业有亮点,人就会不断流动、资本就会不断流动,压力就不会积聚一点,就可以在流动、转移中逐步弱化和分解。

这四条路径是中国决策层从经济体制、宏观政策、人力资本、市场空间进行的战略布局,是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之际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的重要举措。

看懂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看懂了新理念指引下的改革发展大布局,就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来之不易,更可以找寻到2016年以及未来更长时期内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全国两会召开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这使我们一方面关注国家的政策方针,了解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和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说说自己对一些关键问题的个人看法,在关注的同事培养自身思考和相关意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它既是老百姓最重要的生活内容,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解决好吃的问题,民生问题就有一个稳定的基础。

我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主要是执法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相关法律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够。使得食品行业的企业家利欲熏心,无视社会道德法律,为获最大利益,添加一些不该添加的东西,简化加工设备,不注重加工环境,钻法律的空子,更有甚者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造假泛滥。

通过这次的两会的学习,提高了我们党员对国家的信心,感受到每一个议案都是代表们经过深思熟虑,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为了老百姓生活更好。只有这样的党和国家才能为解决人民的困惑而明确前进的方向,走向光明的彼岸。

关注源于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办成一系列大事,办好一系列喜事,办妥一系列难事,在灾难中挺立起不屈的中国,在危机中挺立起强大的中国,在辉煌中挺立起清醒的中国,党和政府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世界的赞叹,更赢得了人民的信任。这种信任,不仅促进着人们对两会的持续关注,更汇聚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学习全国两会心得体会范文由精品信息网整理!

关注源于对美好未来的信心。当前,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题目依然突出,但是,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行动中,从着力解决民生题目的努力中,人们依然对未来布满信心。这份信心,既体现在对党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题目的能力布满信心,更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光明远景布满信心。

从两会受到关注,我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热度,也看到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巨大协力。这份热度,必将催生春暖花开的中国;这份协力,必将创造撼动世界的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集中精力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国两会精神,是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关键在行动。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一区一地一城”的起步之年,全市上下要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各镇乡(街道)和部门要干字当头,紧扣全年目标任务,突出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破”整治、浙商回归、项目推进等重点难点工作,精准打好发展组合拳,把“短板”补齐补全,把“长板”做强做优,切实担当起改革发展、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的时代使命。

要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以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不断增强全体干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抵制“为官不为”“避重就轻”“不敢担当”的歪风,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切实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加快推进“一区一地一城”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两会闭幕:就打虎释放了三个信号

全文共 214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天,注定会成为热点。全国两会闭幕、总理记者会、“315” 消费者权益日,诸多话题还没聊尽兴,中纪委又推来一条“猛料”。3月15日12点55分,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此时距离两会闭幕后的总理记者会结束,还不到一个小时。还沉浸在两会的兴奋中的人们都在问,这个仇和到底是何许人也,咋突然在这个时候被查了?别急,人民日报客户端来为你梳理。

◎“任性”官员仇和

看一下仇和的简历,这位出生于1957年的官员,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起步,在宿迁“摸爬滚打”十年后,做到江苏省副省长。直到2007年调任昆明市委书记,才离开他待了50余年的江苏。

2011年仇和离开昆明市委书记职位,任专职省委副书记,接任他的是张田欣,令人唏嘘地是,张田欣已于2014年被调查。

江苏、昆明,只有两省的从政经历,但仇和的身上却有无数个标签,一个实实在在充满争议的干部,刚刚落马的他又被加上了一个新的流行词标签:任性。

曾经,能治官、有魄力、效率高,是一部分人给他的评价。

2007年空降云南的仇和,大力推行新政,处处展示出铁腕风格。治官,他是个狠角色,到昆明后仇和发起“学习革命”,对昆明市领导干部进行集体培训,还公布领导干部办公电话和职务分工,让“一把手”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公开作出服务承诺。在昆明,已有1200多名官员因“影响软环境”被问责。而民生方面,仇和提出5年要改建336个城中村。“铁腕”之下的昆明,在很多人看来,确实变化不小。

其实,这种铁腕风格,可以从他主政的宿迁找到影子。在宿迁,他推出勤廉公示制度,将党政主要干部资料在报纸上公布。仇和扳倒了前沭阳县委书记等贪官,撤换了不作为的干部。还在宿迁治理“人情宴”,将婚丧酒席限制为干部不超5桌,群众不超8桌,并因此处理多名干部。

无论是在昆明,还是他起步的宿迁,不少人对他的这种高效率的治理方式表示了赞赏。

不过,也有人认为他“激进”、“独断专行”,是“酷吏”,讲人治不讲法治。

据了解,仇和在宿迁任职时曾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事后还被央视《焦点访谈》监督报道。1999年在宿迁沭阳县,他让有小偷小摸等行为的人,在电视上念检讨书,取名“沉重的忏悔”,《南方周末》也曾跟进报道。2001年还强力推行教改和医改,将学校变为民营,把医疗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革。

而在昆明主政时,昆明的各区各个单位都在签订招商引资责任书,招商的责任被一级一级地分下去,三分之一的公务员要去招商,这让很多公务员不满。

“不要截然把人治和法治当成是非的两极,承认宿迁的现状的话,能不能用人治来推动法治,用不民主的方式来推进民主呢?”仇和在宿迁留下的“语录”,今天听起来让很多人不舒服。

2004年,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发表评论《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家》说,“我们不忍心批评这个人”,但“仇和的无限权力让人感到恐惧”。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这样依然崇尚人治,不把法治当回事的官员,确实应该成为被批判的对象。

仇和因为什么问题被查,是出在江苏任上,还是云南任上,我们尚不可知。但从这些负面标签上来看,他的落马也绝非偶然。

◎仇和突然被查释放信号

仇和落马的时机颇令人玩味。全国两会刚闭幕不久,总理记者会刚刚结束,媒体都在忙着做着各种盘点梳理,人们都在忙着关注哪些改革将会改变自己的生活。中纪委突然扔出一枚重磅炸弹: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被查,令公众大吃一惊,甚至有网友调侃,这节奏,是要抢头条的么?

调侃归调侃,中纪委在这时候拿下仇和,释放出的三个信号非同一般。

第一,反腐已成“新常态”,“打虎”再无所谓的“规律”。今年两会期间,“盛会不打虎”的铁律一再被打破。两会开幕前,军方一次性披露14名军级以上干部被查情况;两会进行中,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新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栗智“两只老虎”相继落马。如今两会刚刚闭幕就拿下云南又一“虎”,真真是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宣告:有腐必反、有“虎”必打,有问题就查、查实了就抓,无论什么时间点、不管级别有多高,谁也别想逃掉。

第二,党员干部千万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少都是各地领导干部、各行业负责人。在全国两会闭幕时再下一虎,中纪委可谓用心良苦。昨天下午还在前排就坐参加云南代表团全体会议,今天就被纪委干部带走调查,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的遭遇,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反腐例子,给所有与会党员干部狠狠地敲响了一记警钟:谁胆敢冒头伸手,谁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今天你还在主席台,明天就可能沦为阶下囚。不守规矩、不遵纪律,今天作报告,明天戴镣铐,仇和的今天就将是你的明天。

第三,反腐无止境,永远不收兵。虽然十八大以来反腐成绩显著,但在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看来,这才刚“做了一点点”。“执政党永远会面对与腐败的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乎党心民心”,王岐山在民建、无党派委员联组会上的讲话,透露出中央对于反腐的清醒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要有静气、不刮风”,王岐山的一句话,道出了中央对反腐的冷静部署。两会刚闭幕,言犹在耳,这就马上拿下了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不仅印证了王岐山的那句话,“我们党不仅在说、更是在做”,更是向外界宣示:腐败分子不收手,反腐败就绝不会收兵!

展开阅读全文

篇5:3月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全国两会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召开的一次高举旗帜、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稳中求进的大会,虽然是本届人大、本届政协最后一次会议,但开得生机勃勃、富有成效。“稳中求进、合理预期、深化改革、政府责任、民生建设”等词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今年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讲就是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要深刻把握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并且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工作岗位上。

今年是“十三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对于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认真学习贯彻20xx年两会精神,是我们作为普通教师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两会精神的学习,使我深刻的觉悟到: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教育。在实际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应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两会精神上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立足本职岗位,作出业绩,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贡献自己全部的气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全国两会扶贫心得体会

全文共 2793 字

+ 加入清单

县是一个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的贫困山区,如何把中央的大政方针与××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XX年以来,××县以整村推进的形式,分批组织实施了47个整村推进脱贫奔小康及温饱示范村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已经成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今年5月,我县又在马白镇坝尾、南捞乡塘房和都龙镇茅坪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就此问题,我们先后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执行中存在着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主要根源还在认识和方法上,这些问题不解决,新农村建设就有走偏方向的危险。由此,对于我县这样的贫困山区,在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良好政策机遇,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长期从事扶贫工作的我,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当前我县农村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是:村庄布局散、建设乱、规模小,村镇规划滞后于建设;农村交通、通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产业发展层次明显偏低,农民增收难度偏大。这些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必须尽快加以解决。为避免走弯路、造成浪费,规划先行应当文秘杂烩网成为一个重要原则。从过去的实践情况看,一个好的规划应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前瞻性。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今后要撤并的边远村庄和人口稀少的居民点,现在不必要花很大代价搞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具有和谐性。要从村镇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防止千村一面。三是以人为本。要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特点,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居民不一样,不能雷同于城镇,不能简单地抄袭城市,搞“小区化”,防止“贴瓷砖、住洋楼、扛着粮食上高楼”的现象出现。但也要注意改变传统的陋习和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与改水、改厕、改圈、改院结合起来,使民居上一个层次。要考虑群众经济实力,新的村庄规划建设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城郊村、公路沿线村的实力强,可以搞得好一些、快一点;偏僻村、薄弱村实力差,不要大拆大建,可在规划一次到位的基础上,量力而行,逐步实施到位。在农村村庄和人口比较分散的情况下,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以及其他因素,防止选址不准、预留不足或“空壳化”。总之,要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优惠政策先行,试点先行,从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实施起。

二、新村庄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

新村庄建设主要是村容村貌建设;新农村不只是新在村容村貌,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但是,从目前全州各县组织参观的重点和经验介绍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把目光放在村容村貌上,其实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从整体和长远看,经济建设是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只有生产发展了,才有能力建设新村镇,才有条件过上新生活。只有富民产业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农民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的条件下,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靠的基础。过去把主要精力用在对现有房屋、道路改造和建设上,忽视产业发展,忽视生产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做法必须纠正。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要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组织起更多的分散经营的农户开发优质粮、茶、林果、畜禽等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竭力拉长育种、育苗、肥料、种植、收获、加工、养殖、制沼、沼气液化等产业链,通过构建流通链、结成利益链、培植要素链,力争在全县形成以草果、八角、板栗、核桃、碰柑、杨梅、樱桃、大枣、梨、药材、瓜菜等集中连片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

四、积极探索建设模式,努力创新建设方式

我县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资金筹措难等实际,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第一,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首先选择经济和民意基础好的自然村入手,在示范点取得切切实实、具有说服力的成效之后,再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推广。第二,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一是要坚持农民“自主申报”。确定示范点不下硬性指标,不搞人为指定。二是坚持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建设具体怎么搞,如采取哪种建设模式、确定哪些建设项目等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建设资金由农民自己投入为主,建设施工也由农民自己投工投劳。三是坚持农民“自主管理”。引导各地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全权负责发动群众、资金筹集、组织建设、质量监督、后续管理等工作。第四,建立起农民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责任目标约束机制。要制定一些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村道养护、公厕管理、庭院保洁等制度,并将相关的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逐一落实到户甚至到人。二是建立日常管理投入机制。应采取“村集体解决一点,向农户收取一点,市场化运作筹措一点”的办法,筹措解决理事会成员工资和部分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维护管理费用问题,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五、必须始终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

目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种错误的做法,对新农村建设下任务、定时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甚至出现包办代替、强迫命令等现象,这种倾向是违背中央精神的。农村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决非朝夕之功。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但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更不是一般性工作部署,而是一个必须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新农村建设的预期目标虽然从性上可以确定,但在量上并不是一个可以完全量化的东西,即使可以量化也要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提高,因而是一个可以充实的变量,并不能说到什么时候新农村就建成了,完成了,不再前进了。因此,我们不要在时间上过于细化,过于急于求成,而应当稳扎稳打,脚踏实地,逐步推进,要反对那种定指标、定时间、机械、僵化和教条式的考核验收,反对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考核细则形成“千村一面”,否则,结果只能是基层忙于应付达标考核,导致形式主义泛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四川两会召开时间汇总

全文共 387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1月23日上午,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成都金牛宾馆开幕。下面是yjb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6年四川两会,您最关心啥?”大型网调引来8.7万名网友投票,海量“大数据”显示——

医疗养老防霾 会内会外都关情

省两会召开在即,网民最关注的热点是什么?有哪些呼声需要传递?

从1月15日起,四川媒体共同推出“2016年四川两会,您最关心啥?”大型网络调查,就脱贫、反腐、社保、二孩、环保等热点问题听取网友意见。截至1月22日16时,共有8.7万名网友参与调查,发出“参政议政”心声。

同时,四川媒体业对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全网浏览议论痕迹,以及四川网民百度搜索热点情况,进行了海量大数据挖掘,形成了15日-22日之间的微博热点关注榜、百度热点关注榜。

网调、微博、百度热点关注“三个榜单”统计结果显示,今年省两会网友最关注的话题前5名依次为:医疗改革、养老保障、食品药品安全、雾霾治理、教育公平。而延迟退休、二孩政策等今年的新词汇也位列前十。

关注:诉求集中在“身边事”

“2016年四川两会,您最关心啥?”大型网调筛选出16个关键词,供网友投票。这些关键词涵盖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脱贫攻坚、依法治省,包括食品安全、雾霾治理,还包括去年的新话题——渐进式延迟退休、二孩政策和私家车限牌等。

网友们投票最多的5个关键词分别是:医疗改革、养老保障、食品药品安全、雾霾治理、教育公平。而在去年省两会前的网络调查中,排名前5的关键词分别是:养老保险、反腐、食药安全、雾霾治理、依法治省。

为了更加广泛地征求民意,四川日报、川报观察客户端通过挖掘海量大数据,形成了1月15日-22日之间的微博热点关注榜、百度热点关注榜。微博榜单前5位是:私家车上牌、脱贫攻坚、医疗改革、教育公平、食品药品安全;百度榜单前5位是:雾霾治理、私家车上牌、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教育公平。

综合“三大榜单”,不难发现网民“参政议政”的诉求集中在“身边事”上,健康、安全、环保、公平的生活方式与环境等民生话题,是网友当下关注最迫切的。对于四川的发展,网友则希望脱贫攻坚落到实处,依法治省提到更高水平。

变化:二孩政策初上榜

“听说有的地方爸爸的陪产假延长了,四川也会延长吗?”全面二孩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后,其地方配套政策就受到各界关注。

有网友通过四川新闻客户端留言询问:“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2016年会不会迎来‘二孩’生育高峰?医疗教育资源会不会打挤?生育费用等等会不会提高?”一连串的问题,体现家长的关切。

记者发现,有26%的网友表示关注“二孩政策”,这也是今年上榜的新话题。除此之外,“渐进式延迟退休”“户籍改革”“创新创业”等2015年流行的新鲜话题,也榜上有名。

此外,41%的网友关注“医疗改革”,跃居第一。“现在住院甲类药开得少,乙类药用得多,这不是个人提出的,而是医生的处方……”有网友通过四川在线留言说,医疗改革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雾霾治理话题在“2016年四川两会 ,您最关心啥?”中继续高居前列。去年12月26日至今年1月6日,一场持续了12天的重污染天气让四川大部分城市的市民们遭遇了“跨年霾”。网友留言说,“希望政府今年出台更多、更有力的治霾新举措。”

反馈:委员与网友共鸣点多

网友的心声,有多少能与代表委员产生“共鸣”?记者梳理了政协委员已提交大会的提案,并与网友关注热点进行匹配后发现,截至1月22日,已收到涉及医疗改革的集体提案5份,分别是九三学社四川省委的《进一步规范药品市场降低医药成本的建议》,民盟四川省委的《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建议》,致公党四川省委的《关于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优势的建议》,农工党四川省委的《推进我省中医药发展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议》和《关于我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建议》。

对于养老保障的话题,民盟四川省委建议,政府应着手编制我省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将医养结合的重点放在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内容、部门职责作出科学部署,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居家养老,促进养老服务业规范发展。

脱贫攻坚,也是政协提案的重要内容之一,民建四川省委的两份提案都指向这一问题。提出“扶贫对象不精准,部分贫困人口被排斥在扶贫范围之外”;另一份提案提出,重大疾病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极大制约全省整个扶贫脱贫攻坚规划乃至“十三五”规划的具体实施,提出开辟医疗绿色通道,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对建卡贫困患者提供及时有效治疗。

由此可见,无论是身边民生话题,还是全省的发展,网友的多数“共识”都将通过代表、委员反映到全省两会上。

狠抓“关键少数”,强力推进法治建设

没有法治的保障,社会稳定就没有根基,改革发展难以顺利推进。

省委把法治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破解治蜀难题的基础和切口,围绕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学法用法六大主要任务,把法治建设贯穿于“五位一体”建设全过程。

全省上下系统构建党委牵头揽总、部门各司其职、条块紧密结合、纵横联动推进网络。在省、市(州)、县(市、区)及其各部门普遍建立以党委(党组)书记为组长、副书记(或部门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一名副秘书长为办公室主任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工作细则,使依法治省工作从一开始就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推进法治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

1月4日是2016年第一个工作日,南充市3000多名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体上了新年第一课:学法。

在宜宾,全面推行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把法治贯穿到分管业务工作的始终;在德阳,创建公务员法治档案制度,时刻提醒他们自觉推进法治进程;在自贡,将规则前置推动决策法治化,所有上常委会决策事项,均要开展调查论证并由市委办法规科进行合法性备案审查……“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地探索常委会会前学法、法律顾问制度、机关干部法纪知识考试等形式,牢牢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抓法治。各地各部门把领导干部法治带头示范和带领推进相结合,把法治意识转化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实施重点突破

依法治省涉及面广,必须重点突破。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学法用法等领域的一系列难题被逐步破解。

“十二五”以来,我省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简政放权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不断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防控、加快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

为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省司法机关强化司法为民,切实解决执行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执行积案、超期羁押案件专项清理,以覆盖省市县三级法律联网平台为载体、以办理案件流程网络查询和网络公开为重点推进司法公开。

在社会法治领域,我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推进风险评估全覆盖、规范化、法治化,以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构建网格四级联动,法治、德治、自治衔接配套的现代治理结构,以诉非衔接为重点打造大调解工作升级版,以深化治安防控“六张网”建设为基础推进平安建设。

为抓好法治宣传,我省以“法律七进”为抓手,即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夯实法治建设的基石。据统计,目前全省共编印发放各类普法教材、读物1400余种、640余万册,设立法治辅导站7000多个,组建法治宣传队伍7000多支,开展各类法治宣讲活动、学法教育648万余场次。

抓监督问责考核,示范创建全面开花

连日来,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前一阶段全省范围内进行的依法治省年度考核进行汇总。“考核本着重点突出、客观公正、动真碰硬的原则,通过考核真正起到督促督查、逗硬落实的作用。”据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对照考核表全程量化打分,并对被考核市(州)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差距、努力方向等作出定性评价。

为推进法治建设落地见效,我省把厉行法治考核评价作为推进依法治省的工作引导和制度保障。

2015年7月,《四川省依法治省评价标准(试行)》《四川省法治建设状况评估办法(试行)》出台。此前,我省已分别出台《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定》《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试行)》。“《决定》《纲要》和《指标体系》是依法治省的总规划和总指向,《评价标准》《评估办法》是推动前三者落地见效的制度保障。”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解释,《评价标准》是对《指标体系》重点部位和关键节点实现程度的基本度量,也就是说,为依法治省度量衡划上具体刻度。

随着一系列实施办法的出台和落地,法治四川建设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我省把严格监督问责作为深化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以监督为基础、问责为抓手、考评为载体的工作实施保障机制。在法治政府建设上,完善行政执法资格核准公告、执行考评和行为备案制度,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年度报告、责任追究等配套保障机制;在提高司法公信力上,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主任检察官和主办侦查员办案责任制;在法治宣传上,实行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

在依法治省落地落实上,各地不断创新实践、稳步推进,以示范创建带动法治建设全面开花。去年12月召开的省依法治理示范创建统筹推进工作会上,命名表扬823个法治示范县(市、区)、法治示范乡镇(街道)、依法治村(社区)等九大依法治理示范创建合格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16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全国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的舞台,也是亿万群众论政的平台。从两会受到关注,我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热度,也看到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巨大协力。民有所呼,“会”有所应。如何破解民生困难,人们期待从两会找到答案。

在听完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我深深的体会到中国梦的现实指日可待。总书记从“路径选择,精神支撑,力量来源”等几个方向,向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镶金解读了“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是中国执政党的目标,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想。中国梦不只是富裕梦,还是对幸福和有尊严生活的期许。

这次中国两会为实现中国梦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它是中国发展关节点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利郎会不仅完成了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国家高层人事交替,还为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的工作作出细致安排。它把中国十八大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为落实党代会的大政策方针作出了具体部署。为实现中国梦进一步凝聚意志,统一思想。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过程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努力就有广阔的空间。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对两会的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了党中央和各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每个人都在尽自己夫最大的努力在为自己祖国美好的的明天而献言献策,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很自豪自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样我就觉得我自己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深深的连在一起。自己所做的努力,不仅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是在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了自己的一点力量。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轰轰烈烈的事迹不会经常有,[莲山课件]但是平凡之中见伟大,自己要尽力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是自己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党,我想这才是一个中国人,一名中共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对两会的学习,令我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该以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奉献社会为己任。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息息相关。因此,在未来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除了要付出艰辛的汗水,更重要的是是自己的理想有一个正确的方向,紧随时代潮流,密切联系社会和国家所需,一路向前。

还有一点自己很想说的是,我是一名女生,毕业后准备走向工作,可是今年的就业形式很不好,特别是对于我们工科女生,很多企业工厂都不愿意录用我们,到目前为止自己都没找到一份让自己一般满意的工作。思前想后,我也做了一下自己的总结,感觉还是自己的能力不够,再想想自己对待一些事情的态度比如说两会等,发觉自己今后应该端正看事做事态度,完成一名合格大学生应尽的职责,关注该关注的,了解该了解的,学到该学习的,这才是我今后工作学习生活道路上应该履行和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全国两会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在民建工商联委员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亲”“清” 两字对新型政商关系给出了“标准定义”: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清”就是清白纯洁,不搞权钱交易; 对民营企业家来说,就是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过去,政商关系是反腐败话语下的一个敏感话题,一些干部和商人勾勾搭搭,缺少底线约束,也没有明确边界,以至于滋生大量官商勾结、以权谋私问题。堵住政商关 系的暗门,并不意味着就要完全禁止政商交往。无论是从服务于市场经济和人民权益需要的角度,还是从促进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领导干部都需要同企业家保 持一定的联系。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

政商关系用“亲”“清”两字作归纳,简明扼要,抓住了官商关系的重点。“亲”,突出的是干部联系群众、干部服务群众的服务内涵,解开了许多干部害怕同商人交 往的顾虑。“清”,突出的是法治底线和廉政红线,对干部依法办事、严格守法作出规范。以“亲”“清”二字为政商关系遵循,不仅是政治文明的进步,更是对市 场经济的净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全国两会解读:2024经济增长目标“不任性”

全文共 2901 字

+ 加入清单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的一句妙语“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引发了全国上下的关注,同样引发讨论的还有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目标定在7%左右。

在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制定的经济目标第一次调至7%左右。对于这种下调,代表和委员们纷纷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评价称:务实、不任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培林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预期增速目标比去年低,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战略安排,也回应了认为中国经济很快会大幅度减速的观点。

1、增长降速“实事求是”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昨日召开发布会时表示,对2014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概括起来是两句话,第一句话叫困难要比预想的多,另一句话是结果比预想的好。而2015年的经济走势则可概括成三句话,即压力不小、利好不少、信心不减。

过去10年内,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曾调整过两次,2005年由7%上调至8%,2012年则被下调至7.5%,并连续保持了三年。本报记者采访的经济专家认为,GDP的下调首先要从理性上认识到这是客观规律的趋势,也就是中央提出的“新常态”。

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上行动力不足,调低增速目标,是中国政府客观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做出的务实之举,更彰显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坚定决心。”

具体来看,经过30余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国际经验,这一转向均符合规律。正如美国前财长萨默斯曾撰文说到,经济增速向均值回归,是最靠谱的经验规律;奇迹般的高增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此外,中国经济基数大了,同样百分点对应的增量也是今非昔比。纵向来看,2015年预期增速对应的增量约为4.5万亿,不考虑价格因素,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GDP;扣除价格因素,相当于1985年的全部GDP。横向看,把增量部分视为一个单独经济体产出的话,全球排位在20到25名之间,约相当于沙特或瑞士的全部GDP。

最后,在当前内外形势复杂的客观背景下,能实现多少增长需要我们“量力而行”的选择。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正在减弱,但新的增长点尚未完全形成,正处于新旧增长点青黄不接时期,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要比去年还要大。对增速目标进行调整,是实事求是的。”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

刘培林认为,中国未来保持中高速增长潜力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离全球技术前沿尚有不小差距,仍然有可观的后发优势。所以,设立这样的预期目标是符合规律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而事实上,市场力量推动的转型升级已经在发力。

2、7%有利于产业转型和升级

那么,7%左右是否足以支撑中国的发展需要?产业、就业、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国家的中长期规划等目标能否在这一增速下顺利实现?从去年的官方主要重要参考指数来看,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7%左右的增长预期,考虑了需要和可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符合发展规律和客观实际,可以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新中国成立100年和建党100年)目标中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同时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据专家测算,“十三五”期间只要保持7%左右的增长,就可以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而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此前指出,如果2015年经济能够实现7%的增长,要想在2020年实现经济增长翻番的目标,则“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增长,6.5%是底线。

当前的7%和十几年前的7%也不能同日而语。“除了绝对值外,在GDP的构成上有很大变化。近年来科技、产品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增长驱动力、产品结构、万元GDP能耗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应该说这个7%的含金量是很高的。”蔡继明说。

此外,7%左右的目标也充分考虑到了就业需要和增长的可能,留有一定的弹性余地。记者从主流研究机构获得的经济测算数据来看,当前我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新增加就业超过170万人。

从实际数据来看,近年每年新增就业人数都超过1000万人,2014年更是达到了1322万人,高于上年。经过测算,2014年7.4%的增长所对应的就业增量,2015年经济增长7%即可达到。

最后,这一增速区间的界定也考虑了产业和地方转型发展的需要。在中国经济由政策导向向法治和市场导向过渡的阶段,我们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来实现。去年,全国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

事实上,根据地方两会透露的信息,面临更大转型压力的资源大省黑龙江、辽宁、山西设定的目标均为6%左右。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发改委主任王金笛表示,没有了高增长目标的压力,地方政府能腾出更多精力,切切实实将调结构进行到底。

3、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在下调经济增速的同时,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强调: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挖掘潜力,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一名参与报告起草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7%左右是一个综合考量的决定,但就政府工作来说,实际是不满足于这一目标的,依靠“双引擎”,既保底又出新,争取更好的增长数据才是政府的努力目标。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也作出了全面周详的部署。例如,2015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的提高意味着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有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出,要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适当发行专项债券。保障符合条件的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使用效率。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

此外,包括加大简政放权、改革投融资体制、加快价格改革、推动财税体制改革、推进金融改革、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将极大释放市场红利,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经济托底和民生角度考虑,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提出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其中,棚改、铁路、水利等投资多箭齐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有望使巨大的内需得到更多释放。

刘培林表示,尽管我们拥有许多潜在机遇,政府改革态度也十分积极,但仍然要看到,实现当前制定的预期增速目标,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具体难点在三个方面,其一,这是防控已有风险、化解过剩产能和推动转型升级基础上的目标,不是原来经济结构的成比例缩小。其二,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时期,把私人部门的预期引导到中高速增长目标上,得到私人部门的响应,激发私人部门的投资和转型升级,并不容易。其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倘若客观的预期一时难以形成,政府通过传统财政和货币政策托底时,传导有梗阻,效应会不尽如人意,为此需要研究更多的政策方案。

“7%的目标是预期性的、引导性的。”徐绍史昨日在谈到今年经济走势时说,作为发改委来说,我们一定会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有决心、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取得更好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全国两会十大热点详解

全文共 1882 字

+ 加入清单

伴随着全国政协委员昨天陆续抵京,中国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今年的全国两会,无疑是在一个历史性的节点召开——2015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

专家学者和即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将成为此次两会关注的焦点。

热点1

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政府简政放权攻坚突破

热点6

财税改革:清理“过头”税费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2015年,深改步入“关键之年”。随着改革进一步进入“深水区”,各方利益博弈更加激烈。

各界人士关心政府如何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为改革“松绑”,在投资、财税、价格、金融、国企改革等方面啃下“硬骨头”,在社会、民生、司法等领域涉足“险滩”。

提高个税起征点并按年收入计征,开启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征税体系,取消不合理收费等,都是公众对今年两会的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说,已引起社会热议的档案收费、“价中费”等“费负”问题期待求解。上一轮财税改革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之间的关系,从民生角度出发,未来应在涉及老百姓钱袋子方面作出改革,减轻公众的负担,激发消费活力,从而最终助力经济增长动力转化。

热点2

依法治国:开局之年立法推动改革

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依法治国”树起新的里程碑后,如何贯彻落实180多项重要法治改革举措备受关注。过去一年,呼格案、念斌案重审,设立巡回法庭,司法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推进……法治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今年,人代会上将审议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对扩大地方立法权、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体作用、界定政府规章权限范围等方面都将作出规定。

热点7

聚焦“三农”: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本”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热点3

经济新常态:速度换挡质量效益优先

热点8

养老改革:“并轨”措施细化 延退争议待解

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呈现出“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刺激经济政策产生副作用的消化期”等“三期”叠加的特征。2015年被有些人认为将是“近年来经济运行压力最大的一年”。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铁刚说,今年是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适度调低增速目标将赋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大的空间。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代表、委员将充分讨论。

根据全国老龄办数据,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2.48亿,老龄化水平为17%。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尘埃落定,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突破的重大亮点。2015年,涉及亿万人养老的“并轨”细则即将出台,而与此密切相关的延迟退休将更令人高度关注。

热点9

就业创业:“创业潮”与“创新潮”双潮涌动

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

近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经济转型的“创新潮”,共同汇聚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时代洪流。如何营造更好的“草根”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将备受关注。

热点4

反腐倡廉:标本兼治依法反腐

2014年的反腐风暴在规模、密集程度、深入性以及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今年在继续“打虎拍蝇”的同时,如何依法反腐、制度性反腐,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如何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需要两会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

热点10

大国外交:“一带一路”开创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热点5

环境治理:出狠招严格执法对政府严肃考核

我国已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一带一路”战略,就是顺应国内国际发展新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年初召开的地方两会上,31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一带一路”地方对接方案。这一战略也将在全国两会上热议。

“雾锁迷城”的雾霾天气和地下水的大面积污染令人忧虑,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APEC蓝”的经验从另一方面表明,雾霾不是无法克服。百姓期待,除了短期限制措施,从中央到地方,围绕环境治理对地方政绩考核动真格、出狠招,让天更蓝,水更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93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时节,也是谋划未来的时刻。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齐聚首都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为改革发展共商大计、共谋良策。随着两会拉开帷幕,中国开启走向全面小康的新航程。

过去一年,“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迈上新台阶。这是全国人民勠力同心、顽强奋斗的结果,充分显示了中国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过去一年,人民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积极推进工作创新,紧扣改革发展稳定建言献策,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按照党中央部署和要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既是我们面临的新任务,也是中国发展的新机遇。开好局、起好步,需要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人民政协充分发挥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就能不断为事业发展凝聚人心、增添力量,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夯实社会基础。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长期以来,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人民政协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我们的使命越艰巨,我们的责任越重大,就越需要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增进团结。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就能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汇聚起共襄伟业的强大力量。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应成为凝聚共识的桥梁、解决问题的利器。建成全面小康,前路并非坦途。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难点问题,到推动创新创造的关键问题、群众最为关切的热点问题,无不呼唤广大政协委员深入调查研究、把握社情民意,用好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提出有的放矢、切中要害的真知灼见,拿出务实管用、含金量高的对策建议,为改革发展集众智、汇众力、增合力。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讨论的过程中,更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切实把规划纲要制定好,为更好实施规划纲要奠定扎实基础。团结就是力量,民主激发活力,把为“十三五”时期发展献计出力作为履行职能的主线,把协商民主坚持好、发展好、运用好,人民政协大有可为、充满希望,政协委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人民在期待着我们,历史在期待着我们,世界在期待着我们。”力量在这里汇聚,梦想从这里起航。相信广大政协委员一定会多建真言、多谋良策、多出实招,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凝心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学习全国两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广大公务员要持廉守正,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政府职能转变尤需深化,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仍然艰巨,广大公职人员理当全心为民、敬业尽责,做干净人、办扎实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举措赢得了百姓衷心拥护,为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党风政风的好转需要珍惜和巩固。国家公职人员是直接面对和服务群众的群体,一言一行关乎群众利益,关乎党群、干群关系。公职人员队伍越干净,老百姓的利益就越有保障,获得感就越充分,对党和政府就越信任,投身改革、共谋发展的意愿就越强烈。这就是民心顺则事业兴的道理。反之,如果违背了这个逻辑,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的推进就难免遇阻。

百姓谓之曰“官”,权力实则来自人民。持廉守正、率先垂范,干干净净做人、规规矩矩办事,对广大公职人员来说是本分,更是责任。他们之于社会风气好转,既是参与者,也是获益人。

对公职人员来说,干净清白是底线,勤勉实干是关键。当前,还有少数公职人员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态逃避责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工作中不“添柴”,反“添堵”。必须清楚认识到,做官不仅要干净还要正派,办事不但要规矩还要扎实,努力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增光添彩,这才是“人民的勤务员”应尽之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四川省两会召开时间和结束时间

全文共 345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四川省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分别于2016年1月25日和1月23日在成都召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月1日下午,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在成都闭幕。

会议应到代表873人,实到代表842人,符合法定人数。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大会执行主席王东明主持会议。大会执行主席范锐平、张东升、黄润秋、彭渝、刘道平、曾省权、李向志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柯尊平等在主席台就座。

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陈光志为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选举唐桥、葛兆军为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会议通过了关于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四川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的决议、关于四川省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的决议、关于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等事项。

王东明在闭幕大会上发表讲话。他说,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扎实推进,民生继续得到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干部群众保持了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政治生态正在形成。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从四川实际出发谋划全局工作的结果;是敏锐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和全省经济运行态势,主动适应新常态,坚定不移走转型发展之路的结果;是着眼培育发展新优势,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进一步激发发展动能的结果;是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凝聚民心民智民力的结果;是切实担负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结果。回顾这一年,各级干部、全省人民不仅经受了考验、夺取了胜利,更在攻坚克难、拼搏实干中汇集了力量,坚定了前进信心和必胜信念。

王东明说,过去的一年,也是四川人大事业与时俱进、蓬勃发展的一年。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各位省人大代表认真履行职权,在服务全省工作大局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会议期间,各位代表忠实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展现出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会议开得严肃活泼、风清气正,是一次民主团结、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大会。

王东明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等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立足省情和发展阶段,作出“六个基本判断”,确立“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省工作主题,大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明确推进“两个跨越”的奋斗目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部署。这些重大部署,是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四川的具体化,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作总的格局。全省各个方面、各条战线都要自觉把握这个大局,紧紧围绕这个大局,始终服务这个大局。

王东明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推进“四个全面”的崇高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顺应时代要求,把握人大工作规律,更好地团结和动员全省各族人民,奋力推进四川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王东明对全省各级人大、广大代表提出五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中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省委确定的全省工作主题,也是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人大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充分发挥独特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紧扣经济工作部署、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出台的政策措施开展专项检查,针对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专题调研,以有力措施保障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第二,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中攻坚破难。适应经济新常态,着力化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群众、联系广泛的优势,当好改革的宣传者、支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要认真研究制约改革的突出问题,做好地方性法规的清理评估和废、改、立工作,支持和推动全省改革依法有序开展。要积极主动推进有关人大改革部署落实,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商、审议机制,完善人大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议事程序,更好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优势。要充分发挥人大对政府的监督作用,探索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落实、见到成效。

第三,紧紧围绕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在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履职行权。在推进依法治省中,人大肩负着特殊而重要的职责。要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强化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创新公众参与立法的方式,提高立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发挥法律监督作用,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司法不公、徇私枉法等问题,推动“一府两院”更好依法履职。要发挥法治引领作用,结合立法开展普法,把立法过程变为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同时督促有关部门履职尽责、大力开展法律“七进”,在全社会营造学法守法尊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第四,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在构建四川良好政治生态中发挥积极作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需要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在反腐倡廉中,人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严把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免干部关,加强任后监督,认真组织代表评议,推动领导干部依法用权。要以加强预算监督为重点,开展依法审查、实质性审查,在强化制度执行中堵塞漏洞。要发挥职能作用,及时通过立法完善约束规则,为形成良好政治生态提供法治保障。

第五,主动适应“四个全面”总体布局,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要强化思想政治建设,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人大代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三个自信”,全心全意为人民履职行权。要加强能力建设,带头学习宪法和相关法律知识,深刻领会把握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不断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规定,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听民声、摸实情,使人大决策和各项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民主。

王东明强调,更好发挥人大在推进“四个全面”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人大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全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职权、开展工作。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尊重人大代表主体地位,进一步健全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支持和保证代表依法履职。“一府两院”和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人大履行职权,按程序向人大报告工作,认真负责地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推动形成全社会尊重人大地位、支持人大工作的良好氛围。

出席闭幕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军地领导李登菊、王怀臣、钟勉、黄新初、陈光志、李昌平、刘玉顺、吴靖平、黄彦蓉、王宁、陈文华、刘捷、曲木史哈、甘霖、侍俊、张作哈、刘家国、晏永和、张雨东、高烽、崔保华、翟占一、杨兴平、王正荣、赵振铣、罗布江村、陈放、王海萍、邓川、丁忠汉、蔡伟素、唐大淮,省老同志何郝炬、冯元蔚、聂荣贵,十二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蒋巨峰等。

附注:

2016年,成都将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二是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三是实施服务业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

四是实施融入“一带一路”行动,加快建设国家门户城市和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五是实施城建攻坚行动,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城市。

六是实施美丽成都行动,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七是加强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

八是加强社会事业发展,让市民有更多获得幸福感。

九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十三五会议召开时间

全文共 1680 字

+ 加入清单

2015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时间和结束时间: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

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将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看点。回顾上几届五中全会,制定五年规划都是主要议题,本届五中全会略为不同的是,到“十三五”末,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是目标已经确定,就看路线图如何绘制。

会议名称 时间 主题

十一届五中全会 1980年2月23日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至29日

十二届五中全会 1985年9月24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并按照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交替的原则,这次全会对中央政治局常委提出的、中央政治局反复酝酿的候选人名单,进行充分的认真的讨论,对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成员进行了局部的调整。

十三届五中全会 1989年11月6日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强调无论是治理整顿期间还是治理整顿任务完成之后,都必须始终坚持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的方针,这是总结我国40年的经济建设得出的最重要的经验教训。

至9日

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5年9月25日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至28日

十五届五中全会 2000年10月9日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

至11日

十六届五中全会 2005年10月8日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至11日

十七届五中全会 2010年10月15日将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五中全会将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勾勒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至18日

十八届五中全会 2015年10月2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至29日

全面小康进入冲刺阶段

“十三五”规划涵盖2016—2020年时间段。在这五年中,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将取得决定性成果,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最后的冲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召开会议,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建议稿提请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

会议认为,在这次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党的十八大代表对建议稿提出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要全面梳理、逐条研究、尽量吸收,把文件制定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勾画蓝图,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人事调整受到各界瞩目

除了五年规划之外,人事变动也受到各界瞩目,尤其在“老虎”频频落马之际。初步统计,十八大以来,已有100多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军级以上干部被查。此外,令计划、陈川平、王敏、朱明国、杨卫泽、仇和等人,此前中纪委已发通报:经中央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决定开除党籍,待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时予以追认。

按惯例,10月26日召开的五中全会会追认中央政治局作出的开除上述人党籍的决定。但应该明确的是,人事调整只是流程,并不属于本次五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十三五规划十大看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3月全国两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162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未来发展要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考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大大拓展中国经济的国际空间,特别是国际产能合作助力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与沿线国家在互利中实现共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贺同新委员说。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对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明确安排。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新亚欧大陆桥、中巴、孟中印缅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路线图”,相关地方的积极性很高。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委书记张雨浦代表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黑龙江省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合作项目加速推进,海陆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拉开序幕。

——亿万人民是中国动力的“第一资源”。

人尽其才,百事俱举。“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中国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力资源宝库,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最大动力。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代表说,创造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科技领军人才;要通过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转型升级培养大批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不竭力量充分调动出来。

“中国动力”之要:锐意创新敢为人先

在当前企业利润下滑的背景下,江苏亨通集团2015年利润增长了60%,并牢牢占领全球光纤市场的10%以上的份额。

“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会有底气有出路。”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代表说。经历过出国考察时不允许近距离观看生产现场的尴尬,遭遇过外国政府禁止本国企业向中国输出核心技术而带来的毁约打击,崔根良和团队认识到,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走。

光缆的关键是光纤,而制作光纤的核心原料是光棒。但光棒技术被几个国际巨头垄断。经过数年攻关和不菲投入,亨通集团终于摘得这颗光通信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奠定了自己在全球业内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系统集成,着力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开掘中国动力,要紧紧锁住创新驱动这一关键点。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用了八页篇幅对如何实施创新驱动作出安排部署,其中包括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等;明确提出到2020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而目前分别是2.1%和55%。

“科技进步能够带动与之相关整个产业链的扩展,增加新的就业,创造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宏观经济量质齐升。”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党委书记梁小虹委员说。

——开掘中国动力,要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已全面打响。政府职能、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领域正抓紧落实。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安排,今年将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三项减税降费举措将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结构调整,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

“国企多数布局在传统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大船掉头不容易,要紧紧抓好搞活机制、转型升级两个‘牛鼻子’。”国务院国资委原副主任黄淑和委员说。

——开掘中国动力,要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激发干劲。

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下行压力下,更要激发大家的干劲,营造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氛围。

“大政方针已经确定,目标思路非常明确,怎样掀起发展新高潮?要靠调动和保护好干部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家的能动作用。”审计署原总经济师李勇库委员说。(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全国两会热点汇总及解读

全文共 5279 字

+ 加入清单

解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大关键数据

编者按 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小时40分钟向全国人大报告了政府工作,其中用了大量客观的数据阐述了2014年的进展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解读项目组就其中的10个重大数据进行了罗列和解读:

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这一预期目标较之于去年下调了0.5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政府并没有因经济减速而动摇经济结构改革的决心。2015年的7%增速的年度经济增长总量,与2014年7.4%增速的年度增长总量大体相当。2015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相当于1997年全年的中国经济总量。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这一目标旨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

2、2014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

这样的比重不但在中国以前从未出现,就是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这充分说明本届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

3、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49万人,还有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再加上城镇原有的就业压力,困难可想而知。这一不低于去年的新增就业目标数字凸显了政府的促进就业的坚定信心。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对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平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4、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与去年预期目标4.6%相比目标更高。我国经济处在“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中,经济结构转型与调整必然带来失业率控制的压力。因此,这一不低于去年的失业率目标充分体现了政府的自信与决心,对增强人民福祉有着重大意义。

5、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

2014年我国CPI同比增长2%,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物价涨幅新低,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展望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国内需求短期内难以改善,这种温和通胀格局有望延续。CPI涨幅3%左右的目标,有助于推进价格改革,这也为央行[微博]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留出了空间。

6、财政赤字1.62万亿元

2015年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这表明虽然政府坚持“调结构”的经济改革方向,但也不是对经济发展减速漠不关心。2015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有助于实施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7、 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

中央政府将增加投资,防止经济“硬着陆”。报告还指出“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激活民间投资,打一场经济“人民战争”。

8、 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这是一个全新的举措,充分说明了政府争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高地的决心,真金白银来支持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引导产业升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基矗

9、进出口增长6%左右

2014年我国进出口增长3.4%,远低于7.5%预期。但由于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政府推动出口还是充满底气。出口增长6%左右有助于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打造竞争新优势,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

10、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去年胜利完成了县级医院的改革试点,惠及5亿农村人口,成绩巨大。今年政府乘胜追击,推出了医疗改革升级版,不但要减轻农村人口医疗负担,还要减轻城市人口医疗负担,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

解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11项新承诺

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小时40分钟向全国人大报告了政府工作,关于2014年的政府工作成绩相当不错,完成了2014年初的承诺。但2015年会怎样的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解读项目组,就其中的12项新承诺进行了罗列及解读:

1.简政放权,以政府减法换来市场乘法。大道至简,今年将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并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2014年计划取消和下方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实际完成247项,超额完成123.5%。简政放权已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今年还将继续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

2.深化财税金融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济社会活力。作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市场活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比上年减少1/3以上。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深入推进,民营银行试点迈出新步伐,在“沪港通”试点基础上今年推出“深港通”,各项外汇储备、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拓展。能源等要素价格改革加快,必将带动实体经济和经济社会活力增强。

3.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稳中有进突出表现在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经济结构有新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今年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建设中,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将更快于东部地区,我国经济增长地区协调加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涌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更加体现在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能耗强度大幅下降上面,这些将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保持高质量的中高速持续增长。

4.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后劲。今年将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化解过剩产能。2014年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如期并超额完成,制造业作为中国优势产业,也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中国今年加大财政力度,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在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拉动经济增长。

5.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是政府恒久承诺。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10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2014年实际实现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132%,居民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实现了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今年尽管形势严峻,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在新常态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将超额完成这一目标。

6.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将内需激发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今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今年再开工27个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释放巨大的内需。

7.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紧守“稳粮增收”底线。在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良好态势下,粮食安全再成重点。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

8.从引用水源抓起,三农建设落在实处。新农村建设突出加强水路建设,力争再减贫困人口。2015年计划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今年同去年新农村指标量完全相同。2014年公路,饮水与贫困人口指标均超额完成,今年将重点加强环境治理,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对“三农”反哺。

9.织密织牢靠保障网,加大安居工程力度。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这些都比去年增加了百万套以上。去年棚户区,保障房新开工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均超额完成,相比去年,今年各项计划指标均增加,政府着力加大安居工程改造力度,推进城市危房改造与农房抗震改造。

10.加强节能减排,铁腕治理环境。新承诺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新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为减少污染物排放今年加大改造燃煤电厂力度,去年燃煤电厂完成脱硫改造1500万千万、脱硝改造1.3亿千万,分别超额完成867%和200%。今年还将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油品质量治理机动车尾气,全部淘汰2005年底前黄标车。为治理环境从根本上加大了对燃煤电厂和汽车尾气治理力度,我国还将扩大碳排放权交易以积极应对国际气候变化问题。

11.为碧水蓝天,加倍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办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展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扩大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试点,保护好三江源。今年新增退耕还林还草1000万亩,造林9000万亩。今年退耕还林的力度超过去年两倍,还提出了造林9000万亩的目标。为永续发展今年扩大天然林的保护力度,并决定有序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

2015年全国两会利好企业发展的热点解读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分别于2015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2015年的全国两会,无疑是在一个历史性的节点召开——2015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等3个“之年”。

专家学者和即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将成为此次两会关注的热点。全国两会作为未来一年国家重大变革和走向可谓是万众瞩目,那么作为中小企业来说两会又为我们带来哪些政策利好哪?武汉普思策划为您解读2015年全国两会利好企业发展的热点。

热点1 深化改革:

政府简政放权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2015年,深改步入“关键之年”。随着改革进一步进入“深水区”,各方利益博弈更加激烈。

作为企业家重点关注的政府如何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为改革“松绑”,在投资、财税、价格、金融、国企改革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在社会、民生、司法等领域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企垄断格局将被打破,中小企业将更多的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各项红利。

热点2 反腐倡廉:

标本兼治依法反腐为企业带来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

2014年的反腐风暴在规模、密集程度、深入性以及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今年在继续“打虎拍蝇”的同时,依法反腐、制度性反腐,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随着国家反腐的持续推进,官员对于经济行为的干涉会越来越少,政治环境也会逐渐清朗。“走后门”“开绿灯”“利益集团垄断”等行为将逐渐被打破。在经济和政策方面将会为企业添加更多的活力。

热点3 财税改革:

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让企业这摊水活起来

提高个税起征点并按年收入计征,开启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征税体系,取消不合理收费,减少企业税务种类等都是公众对今年两会的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说,已引起社会热议的档案收费、“价中费”等“费负”问题期待求解。上一轮财税改革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之间的关系,从民生角度出发,未来应在涉及老百姓钱袋子和企业减负方面作出改革,减轻公众和企业的负担,从而最终助力经济增长动力转化。

热点4 就业创业:

把大众“创业潮”调动起来

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

近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经济转型的“创新潮”,共同汇聚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时代洪流。

热点5聚焦三农:

激活农村“沉睡资本”让本土企业发展起来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由于城市土地的稀缺性,农村土地将成为未来的主力发展区域。随着国人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污染性的工厂落户农村土地的可能性也逐渐减少。未来国家和政府将会大力扶持农村区域性种植业和养殖业,将为种植企业和养殖企业带来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补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全国两会八大看点:供给侧改革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将这项改革形容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直到总书记在江西考察之际再次围绕这一概念提出要“加法、减法一起做”……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线图”日渐清晰,各级党委政府认识亟须到位,适应必须主动,引领更要有为,而如何做到“到位”“主动”“有为”,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将发表真知灼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全国两会十大看点

全文共 3220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3月5日清晨,来自河北邢台的小朋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

许丛军摄

2014年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在北京举行。多位部委领导应邀参加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古 雨摄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建言。

姚大伟摄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淮安环卫工孙国庆代表正在整理建议案。

李 舸摄

2014年3月6日,河南省内黄县第四实验小学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解两会会徽。

刘肖坤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趋于成熟。

与之相随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正在分享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果,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了越来越多的期待。恰逢2015全国两会到来之际,社会各界将再次聚焦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大计。两会看什么?怎么看?记者围绕“四个全面”的部分内容,尝试提出相关看点,以飨读者。

改革关键年,将有哪些关键之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已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自那以后,每一项改革部署、每一个政策举措,都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那么2015年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征程中我们已经迈出了多少步?开局起步的情况究竟如何?同时,关键之年又会有哪些关键之举?将会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涉哪些险滩、啃哪些硬骨头?2015全国两会上,党的意志将会再次上升为国家意志,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部分内容,将会再次转变为具体的政府决策。对于改革,我们始终充满期待。

新常态下,GDP增速会下调吗?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早在三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又“降准”,引发社会各界关于中国经济的冷思考、热讨论。

其实,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就成为人们评论中国经济时引用最多的一个词语,其不仅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那么,“新常态”在2015年会有哪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体现?特别是“降息”又“降准”后,还会降GDP增速吗?“两会”之中必定有看点。

聚焦“三农”,农村“沉睡的资本”如何活起来?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

同时,“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三农”。文件专章部署依法治农,指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

一边是改革,一边是法治,相信这些新部署、新思路,必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

区域协同,会创造哪些发展机遇?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按图索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两会也确实不离上述三大关键词,积极部署对接国家战略。比如,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核心省份新疆,在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就把“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放在首位强调。

显然,“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究竟会给国家、各地带来哪些发展机遇?相信在全国两会上,这个问题一定会是热门话题。

制度反腐,“打虎”“拍蝇”还会有哪些动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党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这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反腐有关,特别是对贪腐高官的查处令人瞩目,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查处省部级以上贪腐高官80余名,这种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令人震撼。

“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2015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切实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进而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公正司法,冤假错案不再有了吗?

设立巡回法庭、清理执法考核指标、推行司法公开……近日,有关法治的新闻再次屡屡见诸报端。其实,法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热议的高频词。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建设法治中国”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说到底,这些都是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呼格吉勒图、于英生等冤假错案不再发生。下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会有哪些新举措、新亮点?对此,“两高”报告自然是必读文件。

立法法修改,“红头文件”能不再“任性”吗?

立法法,一部涉及立法体制、规范立法工作的基本法。根据部署安排,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在此之前,立法修正案草案已经经历“两审”,多处修改值得再思考。

地方立法权真的会扩大吗?草案拟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将较大的市(包括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修改为“可以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同时,“红头文件”会得到遏制吗?根据草案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究竟如何定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户籍改革,民生福祉有啥新期待?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将北京通州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这些地区将推进积分落户政策。户籍制度改革被称为硬骨头,特别对于特大城市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如今,积分落户总算是为外来常住人口融入北京等地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当然,民生福祉绝不仅仅是一纸户口。上学、看病、买房……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正如很多网友所呼吁的,期待全国两会涌现出更多的“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如何荡涤“精神雾霾”?

群众不但需要充裕的物质食粮,也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人们的思想阵地,先进的思想不去占领,腐朽的思想便去占领。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恐怖的网络暴力、害人的网络谣言、低俗的网络色情以及其他种种网络丑态,正在影响百姓视听、玷污群众思想。

显而易见,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对于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国家安全极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今,如何让“真善美”发扬光大,让“假丑恶”退避三舍,荡涤各种“精神雾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是值得你我共同研究的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破解“十面霾伏”?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雾霾”“污水”,我们必须形成共识:只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一张足够分量的“生态答卷”,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才是做活“发展文章”的最根本保障,才是国家和人民最大福利。

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每年全国两会上,生态保护、美丽中国、雾霾治理等总是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今年应该还会如此,群众依然翘首以盼着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责任,破解“十面霾伏”等一系列问题。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25日 18 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各地两会召开时间一览附表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从1月份开始,地方步入“两会时间”。经梳理发现,从本周末开始,地方两会将密集召开,各省份开幕时间多集中在23日-26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目前,河北、福建、宁夏、新疆、甘肃等5省已经开完两会。从这些省份的议程来看,主要是总结2015年工作、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以及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河北、福建、宁夏、新疆、甘肃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披露了去年GDP数据,其中,福建为9%、新疆为8.6%、宁夏和甘肃均为8%,河北为6.8%。除了河北略低外,其余省份经济增速均超过全国6.9%的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5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除了河北继续保持7%的目标不变,其余4省均下调了经济增长目标,尤其是新疆下调幅度比较大,由去年的9%调低至7%。

省份

人大

政协

河北

1月8日

1月7日

福建

1月11日

1月10日

宁夏

1月11日

1月10日

新疆

1月11日

1月10日

甘肃

1月16日

1月15日

北京

1月22日

1月20日

内蒙古

1月23日

1月22日

重庆

1月24日

1月23日

陕西

1月24日

1月23日

天津

1月24日

1月23日

上海

1月24日

1月23日

江苏

1月24日

1月23日

浙江

1月24日

1月23日

广西

1月24日

1月23日

云南

1月24日

1月23日

河南

1月25日

1月23日

广东

1月25日

1月23日

四川

1月25日

1月23日

湖南

1月25日

1月24日

山东

1月25日

1月24日

江西

1月25日

1月24日

青海

1月25日

1月24日

贵州

1月26日

1月25日

海南

1月26日

1月25日

辽宁

1月26日

1月25日

吉林

1月26日

1月25日

湖北

1月26日

1月25日

山西

1月27日

1月26日

黑龙江

1月27日

1月26日

西藏

1月下旬

1月26日

安徽

2月17日

2月16日

附注: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7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5日在京召开。

决定建议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议程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审查和批准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审议慈善法草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此外,全国政协召开了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主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2016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决定》草案将提请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