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元白体名词解释古代文学(经典19篇)

导语: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向来有多种版本和说法,但较为集中的意见是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向来有多种版本和说法,但较为集中的意见是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这些美男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才貌双全,文学、音乐修养极高。

浏览

3099

作文

133

古代普通话文学常识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汉语中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典型的现代白话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古时候,不同地区的人聚在一起时,是如何进行语言沟通和交流的呢?

事实上,中国历朝历代跟现在一样,各地都有本地方言,但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并出现了一种名为“雅言”的共同语。

雅言就是中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

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地区语言为基础,周朝的国都丰镐(今西安西北)地区的语言为当时的全国雅言。由于周朝采取分封制,周王室把亲戚分到各地,成为诸侯国,于是周朝的王公贵族便把雅言带往各地,并逐渐传播开来。此后,周王室迁都洛邑(也就是东周的开始),雅言又在洛阳进一步得到传播。而其后的孔子在鲁国讲学,他的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孔子正是用雅言来讲学的。

《论语·述而》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可以说,孔子是中国推行“普通话”的先驱。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承袭了周朝的雅言并把它作为官话。西汉建都长安和东汉建都洛阳,皆以雅言为官话。此后,随着各朝国都不断迁移,雅言的基础方言也不断随之修正,但多数仍以京城语言为标准,这就是所谓的“官话”、“京腔”。元代以后,由于京城多设在北京,于是北京方言便很快成为全国通用的雅言了,最终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普通话”。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山水田园诗派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山水田园诗,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陶渊明。关于山水田园诗,你还知道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水田园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 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 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 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 步。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特点: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感情丰富 。

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初唐四杰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首先,表现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还有山水诗,像王勃的《滕王阁》;或为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有歌唱征人赴边远戍的,描写征夫思妇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代表作品: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骈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杨炯 ,《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卢升之集》、《幽忧子集》。 骆宾王, 《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世人皆知《咏鹅》。特别是他的《帝京篇》,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被称为“姊妹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初唐四杰:王勃《王子安集》、杨炯《杨盈川集》、卢照邻《幽忧子集》、骆宾王《骆宾王集》 三十六体: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沈宋:沈全期、宋之问

七绝双壁:李白、王昌龄

杜甫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张王乐府:张籍、王建

韩愈的文学主张:文以明道、不平则鸣、学古创新、提高学养

韩愈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文体创新、手法创新、语言创新、风格创新。散文内容:论说文、叙事文、抒情文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博辩宏伟)、苏轼(行云流水)、

苏辙(汪泽淡薄)

柳宗元散文特点:命意深、蕴涵深、牢骚深

司空图的三美:自然美、壮美、华美

唐传奇题材:神怪、侠义、历史、爱情传奇

苏门四学士:张耒,晁补之、黄庭坚、秦观

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晏欧:晏殊,欧阳修

欧阳修论文的三多:多看、多做、多商量

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陆游,范成大

永嘉四灵: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

严羽《沧浪诗话》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诗证五部分

笔记分类:故事、史料、考索

小说分类:爱情、社会问题、豪侠、神怪

宋杂剧五行:计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

南戏之祖:王魁、赵贞女

大元乐府:元代戏曲、散曲,元代戏曲又分为北曲杂剧、南曲戏文

中国最早的戏曲:宋杂剧、金院本

五宫:仙吕、南吕、黄钟、正宫、中吕

四调:大石调、双调、上调、越调

角色七种:生、旦、净、丑、外、末、贴

永乐大典三种曲:张协状元、小孙屠、换门子弟错立身

元曲包括:元杂剧、元代散去

散曲包括:套数、小令

关汉卿喜剧姊妹篇:救风尘,望江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中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高中古代文学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2.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3.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4.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5.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常考高中古代文学常识

全文共 108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它与中国大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显示出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的特征。常考高中古代文学常识,我们来看看。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关于古代饮食的文学常识

全文共 2209 字

+ 加入清单

【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i),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簠(fu),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说的就是这种境遇。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铜等。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制成,贵族的食器则以青铜居多。古代统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银或象牙制成。

【古代炊具】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等。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古代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见其容积较大。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为天子,可见它是传国之宝。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鬲与甑合成一套使用称为“甗”。鬲只用作炊具,故体积比鼎小。炊具可分为陶制、青铜制两大类。一般百姓多用陶制,青铜炊具为贵族所用。

【古代酒器】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彝、卣(you)、纍(lei)、缶(fou),都是形状不一的盛酒器。爵,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温酒。角,口呈两尖角形的饮酒器。觥(gong),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杯,椭圆形,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杯的质料有玉、铜、银、瓷器,小杯为盏、盅。卮,也是一种盛酒器,《鸿门宴》中有“卮酒安足辞”之句。

【羹】即肉汁。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贫苦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为羹,这就是所谓的菜羹。

【脍炙】脍,切细的鱼、肉;炙,烤肉。古代鲜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干肉则用火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见古代脍食需要很高的刀工技法。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颂叫做“脍炙人口”。

【古代家具】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床上进行。《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诗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并用,故有“床榻”之称。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天的床差不多,成为专供睡觉的家具。唐宋以来,高型家具广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架、屏风、盆架、镜台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各个朝代的家具,都讲究工艺手法,力求图案丰富、雕刻精美,表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派,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独特风格与样式,对世界不少国家产生过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国的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全文共 3904 字

+ 加入清单

一、我国古典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

1、诗歌又包括诗、词、散曲等

就诗说,还有古诗、律诗、绝句的分别。古诗的句式又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种种;就词说,有八百多种调子;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散曲的调子也非常丰富。

2、散文有叙事、记游、说理、抒情等类别。

3、小说有笔记、传奇、平话、章回小说等体裁。

4、戏曲,从元代以来发展成熟的,有杂剧(北曲)、南曲等。二、我国的古典文学已有三千年的光辉历史。

1、秦代以前,我国就有许多伟大的作品出现。

(1)、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保存了古代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这些诗歌大约产生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之间,其中有民歌,有举行典礼用的祭歌和乐歌,有的是叙事诗,有的是抒情诗,有的是讽刺诗。这些反映了当时的生活。

(2)、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南方的楚国出现了一种新体的诗歌“楚辞”。伟大的诗人屈原运用这种新的形式,写了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以及《九歌》《九章》等著名作品。屈原的作品里含有大量的神话传说,丰富的想象,炽烈的感情,这对后代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3)、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散文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最早的历史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著作《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这些著作中的许多篇章在记言记事、描写人物、论辩道理,以及结构篇章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2、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代,我国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了一部对后代的文学和文学都有巨大影响的《史记》。为各个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众多历史人物立传,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2)、汉武帝时,设立了主管音乐的机关“乐府”,采录民间歇谣,用以配乐歌唱,因此许多民歌得以保存下来。现存的汉代乐府里的民歌,多是五言诗的形式,最著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是从民歌发展而成的。

(3)、东汉时期,在乐府民歌的基础上产生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但是开始的时候,诗的产量较少。到了建安年间,有些诗人,尤其是曹植,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来抒写个人的思想感情,写了很多很好的五言诗。五言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东晋末年的诗人陶渊明,用通俗自然的语言写五言诗,赞美劳动生活,歌咏农村景物,诗的内容和风格都有清新自然的色彩。南北朝的民歌,也是因官府采录配乐而 ,保存下来的。南朝民歌,绝大部分是青年男女的恋歌。北朝民歌的题材相当广泛,,其中《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作。

3、唐代和宋代是我国文学的发达时期。

(1)、诗歌到了唐代,体裁完备,有古诗、律诗、绝句等等。

李白的诗,嘲弄庸俗世态,反抗权贵,充满了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精神。他歌颂祖国壮丽的河山,歌颂自由生活,对于社会现象的不合理和自己才能的不得施展,表示强烈的愤慨。杜甫生活饱经忧患,比较接近人民,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生活的痛苦,他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揭露封建社会的贫富悬殊。他的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发扬了诗经、楚辞、乐府的优良传统,给后来的诗人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李、杜以后的大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写了十首《秦中吟》和五十首“新乐府”,意在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还有像《长恨歌》和《琵琶行》等一些久为传诵的诗。

(2)、到宋代,盛行配乐歌唱的词,词发展到极盛时期。

柳永和苏拭的词,对于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南宋的辛弃疾和陆游是两个爱国诗人。这两位诗人的词,在我国文学史上评价很高。

(3)、唐代和宋代的散文也很发达。唐代的古文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文体改革运动。这个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主张废 弃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写作切合实用的质朴的古文。他们的文章,平正通达,虽然号称“古文”,实际上是新体散文。到了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拭等继续提倡这种古文。 以后,“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就成为我国长期流行的文体。

(4)、唐代和宋代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小说也发展起来了。唐代最有名的小说是“传奇”。《柳毅传》就是唐代传奇中的佳作之一。这些小说;大都着力刻画人物形象,并且有离奇的情节和完整的结构。到了宋代,小说有了新的发展。由于都市的发达,市民阶层的扩大,这个时期出现了“平话”。

4、元、明、清三代,我国文学有了新的发展,在戏剧和小说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1)、元代的杂剧形式很新颖。著名的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分别刻画了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不同形象,前两篇写出政治的黑暗以及妇女的厄运,后一篇写出青年男女坚决反抗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精神。

(2)、 明、清两代的戏曲得到迅速的发展,篇幅加长,情节增多,反映的现实生活也更为深广。著名的作品,如高则诚的《琵琶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3)、元、明、清三代的小说超过以前所有的时代,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在我国文学史上光辉曜目的作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用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到了清代,又产生了蒲松龄的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吴敬梓的长篇章回小说《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儒林外史》描述科举时代读书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和一些读书人争夺功名的丑态。《红楼梦》通过贸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悲剧,以及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的变迁,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末期的腐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对于蔑视封建礼教力求发展个性的人物,表示很大的同情。《红楼梦》展现了巨大的生活画面,刻画了几十个性格极其鲜明、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这部作品结构完整,笔法细腻,语言优美生动,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达到了艺术高峰。《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巨著。

5、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学上出现了一些反映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要求的作品。像李宝嘉的小说《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比较深刻地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

黄遵宪、梁启超等也写了好些有民主主义思想的诗歌和散文。

形式的多种多样,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语言精炼形象,这是我国优秀古典文学的高度艺术性的表现。我国古典文学,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官职、谥号、号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令尊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家慈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冠礼",女子年15行"笄礼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字"。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141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伯仲叔季 "表示排行。"伯"表示最大," 季 "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堂房亲属关系,"先"表示已去世。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王公年次记年法、帝王年号记年法、干支记年法。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 晦"。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五时到七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蜇 、春风 。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庚辰年,是属 龙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五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子时,也就是现在的前天晚上11点时到 第二天凌晨1点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金 、木、水、火 、土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 部、 工 部,各部的长官均为尚书。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 升降的是吏部。

15.古代授官叫拜 、 除,降官贬官叫谪、左迁。

16.汉代郡的长官称太守,隋唐州的长官称刺史,宋代州的长官称刺史,明代府的长官称知府 。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冀州,"冀"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南京。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北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北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华山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儒教、佛教、道教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盘古、女娲、精卫 。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 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经、史、子、集。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观灯 ,清明节踏青扫墓,重阳节登高赏菊。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琴、棋、书、画。

28."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宫、商、角、徵、羽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父母,"悌"指善事兄长。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大历诗风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大历(766年十一月-779年十二月)唐代宗李豫年号。李适即位后沿用至当年年末。大历诗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历诗风,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欲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通过描写自然山水的恬静、幽远、清冷甚至孤寂来表现人生的感叹及个人内心的惆怅。诗歌幽隽、闲雅,重清丽的韵致。遂露出中唐面目。

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这批诗人的生活由开元盛世转向安史之乱的后的惨痛,因此他们的诗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的气势。也没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社会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大量的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理,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作,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代文学常识

全文共 175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文学博大精深,许多文学常识我们都不熟悉,今天小编带领大家学习一下。

【唐代文学常识】

1、唐诗

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②“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③“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高适《燕歌行》、岑(cén)参(shēn)《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是名篇。

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诗》《赠汪伦》等、著《李太白集》。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双称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名作《长恨歌》《琵琶行》。

⑤“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⑥“诗中三李”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2、唐代散文

①韩愈。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著《昌黎先生集》。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3、唐人传奇(小说发展的成熟期)

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都是较成熟的文言小说。

【明清文学常识】

1、明清小说

A、明代的章回小说和“四大奇书”、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金瓶梅》的作者叫兰陵笑笑生,该书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现实。

B、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薜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作者曹雪芹,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

C、此外还有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清人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尧(字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行记》、曾朴的《孽海花》被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2、明清诗文

A、明代。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集》;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学士文集》;徐宏祖号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张溥,字天如,著有《七录斋集》

B、清代。顾炎武,著有《日知录》;方苞,著《方望溪全集》是桐城派始祖;姚鼐,是桐城派大散文家。著《惜抱轩诗文集》;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

【元代文学常识】

1、元曲四大家

①关汉卿,号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风尘》

②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③白朴,名作有《墙头马上》

④马致远,名作有《汉宫秋》

2、十大悲剧(主要是前六部)

①关汉卿的《窦娥冤》②纪君的《赵氏孤儿》③白朴的《梧桐雨》④马致远的《汉宫秋》⑤洪升的《长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还有⑦冯梦龙的《精忠魂》⑧孟称舜的《娇红记》⑨李玉的《精忠谱》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王实甫,字德信。《西厢记》的主题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爱情幸福。

【宋代文学常识】

1、宋词和宋诗

①以苏辛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其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著有《苏东坡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姜夔。

③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陆字务观,号放翁,著有《剑南诗稿》。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

②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3、宋人话本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二古代语文文学常识

全文共 2104 字

+ 加入清单

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3.《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4.《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7.《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10.《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11.《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2.《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13.《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

14.《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5《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的词首开豪放之先河。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

16.《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

17.《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18. 《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是盛唐极负盛名的诗人,画家。

19. 《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20.《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现存诗作近万首。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仙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诗仙,指李白。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揭露现实,抨击时政。情绪起伏,充满矛盾。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 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诗歌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六一风神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风神最早是魏晋时期和风骨一起用来品评人物的。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欧阳修】

风神最早是魏晋时期和风骨一起用来品评人物的。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并不刻意选择人物、场景以及按照某种寓意的逻辑来组织内容,只是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心的行文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事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他的散文一般具有笔触多情的特点,常着眼于感情的抒发。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的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总之,这种绝世风神的特点是: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纯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欧文柔美之风神大致表现为以下互相联系、互相交叉的三个方面:1.一往情深的情韵之美:“情韵”即深长无尽的感情。欧阳修是一个有至情至性的文人。他像写诗一样写散文,对朝代兴衰、历史变迁、宋世太平、人民丰乐、友朋聚散存殁,都有执着的深情。每逢写到这些题材,他的笔下便流注着潺爰无尽的情思与感慨,情韵之深长令人低回欲绝。欧集中,感叹历史变迁、朝代兴衰的作品有《菱溪石记》、《丰乐亭记》,咏叹宋世太平、人民丰乐的作品有《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俯仰今昔,怀念友人的作品有《苏氏文集序》、《江邻几文集序》、《释秘演诗集序》、《河南府司录张君墓表》、《张子野墓志铭》、《黄梦升墓志铭》、《祭石曼卿文》等等。2.一唱三叹的往复之美:与文章中多有情韵相关,欧阳修的散文具有一唱三叹的风姿。欧阳修不仅对人事变迁俯仰今昔,感慨万千,而且对景物的变化也满怀深情,俯仰感叹,时时摇曳着独特的风神。如《真州东园记》,此文之妙跟写人事不同,不是今不如昔,而是今日胜昔,因“兴”而一一追忆其昔日之“废”,由今日园林亭台池榭之美倒追其当年的荒凉冷落。文中三个“也”字句构成了一唱三叹的情味。3.一波三折的摇曳之美: “一唱三叹”是就感情的抒发上说,“一波三折”是就文意的变化上说,二者都属于风神。

欧阳修的散文以六一风神见称于世,偏向阴柔一路发展,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以情韵取胜的典型而成熟的艺术风格,这是对古代散文多姿多态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古代十大唯美的文学典故

全文共 2193 字

+ 加入清单

一、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

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二、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未几,陈果为隋所灭。

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

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

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三、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 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

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

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典见《昭明太子集。陶靖传》

四、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

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

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

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

“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五、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

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

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

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

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

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六、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

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

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

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

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七、白云苍狗

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

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

“白云苍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

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典见《杜工部集》

八、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

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

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

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九、青梅竹马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

又以“两小无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此相处融洽。

如《聊斋志异。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典见《李太白集》

十、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

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又明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精选:文化典籍

全文共 1651 字

+ 加入清单

【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

【六子】《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

【六法】规、矩、权、衡、准、绳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又名《吕览》,系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沈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四大名著】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八个样板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沙家浜》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圣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诗圣,指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指杜甫,元稹:“······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秦观《韩愈论》:“... 杜子美之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王稚登《合刻李杜诗集序》 :“余曷敢言诗,问诸言诗者有云,供奉之诗仙,拾遗之诗圣。”王嗣奭《梦杜少陵作》:“青莲号诗仙,我翁号诗圣。”一是由于在诗歌史上的“集大成”地位,他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无体不工、无美不备。二是由于杜甫所具有的儒家思想,民胞物与的情怀。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汉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公安派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安派是明代后期万历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

主要人物:“三袁”——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因为“三袁”是湖北公安人,故得名“公安派”。

文学理论主要有三方面:

(1) 认为文学的发展方向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新”;

(2) 反对文学创作剽窃摹拟,矫饰虚假,强调文学创作要抒发自己的实际感受和独到的见解。

(3) 反对古奥艰涩、隐晦难懂,主张意达辞畅。

“公安派”在创作上的主要贡献是散文,他们的游记、随笔等写景抒情,自然地表露了他们的个性特征,对当时以及后世的文学发展都有较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生文学文化常识之我国古代文人别号_文学常识作文300字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五柳先生--晋·陶渊明青莲居士--唐·李白

香山居士--唐·白居易东坡居士--宋·苏轼

六一居士--宋·欧阳修幽栖居士--宋·朱淑贞

九华山人--唐·杜荀鹤半山老人--宋·王安石

山谷道人--宋·黄庭坚淮海居士--宋·秦观

白石道人--宋·姜夔石湖居士--宋·范成大

后山居士--宋·陈师道芦山居士--宋·张元平

易安居士--宋·李清照清真居士--宋·周邦彦

衡山居士--明·文征明六如居士--明·唐寅

温陵居士--明·李贽柳泉居士--清·蒲松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古代文学常识高中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课标与教材对文学常识这一考点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尤其是在中外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古代文学常识高中,欢迎阅读参考!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1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1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1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xx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语文古代文学常识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囚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诗囚即孟郊和贾岛。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囚即孟郊和贾岛。正因为孟郊、贾岛都以苦吟著名,又“喜为穷苦之词”,所以后人把他们二人并称,历来有“郊寒岛瘦”之说。金人元好问称“郊岛两诗囚”,此言虽未免过于苛刻,倒也颇能道出二人写诗的态度和风格。

孟郊的诗在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上都有独特的造诣,有着感人的生活气息。有些诗以朴素的语句表达了深切的情思,如著名的《游子吟》就是描写一种真诚而执着的情感,在人民中间广为传诵。孟郊的创作态度严肃认真,但由于求险追奇,不免常有败笔。常因为醉心于词句的琢磨,而忽视了全诗完整艺术境界的创造。他的诗虽不乏佳句,但佳篇甚少。

贾岛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著名的“推敲”故事就出在他身上。他曾在“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这两句并非绝好的句子旁注有一小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册秋。”可见他在锤炼词句上下的工夫之深。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