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伟人毛泽东青年时期“北漂”生涯的故事【汇集20篇】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不一样的旋律。下面是开学吧为大家提供的青春的旋律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7858

作文

1000

中国经典的历史成语故事

全文共 2774 字

+ 加入清单

1.一鼓作气

【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

【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僧人齐己性喜赋诗。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于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

4.一饭千金

【释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人物】韩信(江苏淮安人)在未得志时,时常往城下钓鱼,时常却饿着肚子。有一个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5.东山再起

【释义】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语出】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人物】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

【释义】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语出】 《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人物】荆轲(卫国人,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舞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7.纸上谈兵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人物】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8.负荆请罪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人物】战国时期,蔺相如(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完璧归”有功,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被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平遥人)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蔺相如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9.卧薪尝胆

【释义】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语出】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人物】越王勾践(大禹子孙,姓姒si,名文命,今浙江绍兴人)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10.揭竿而起

【释义】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语出】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人物】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孟洼村人)、吴广(今河南太康人)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嬴姓,名胡亥,也称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将项燕(项羽的祖父)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镇小刘村)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古代哲理故事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庄子·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清人张潮写的《幽梦影》,可称得上是一副供燥热的现代人服用的清凉散。禅不可说,清言不可译。《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可谓是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道理:

庄周梦蝶是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论点,认为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

庄子以故事的形式对此进行了如下阐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选自《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

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名人李小龙的传奇故事

全文共 1240 字

+ 加入清单

李小龙,1940年12月27日出生于旧金山(SanFrancisco)。当时,他的父母正随粤剧团巡回演出。

李小龙幼时身体孱弱,个头很小,患有先天性隐睾症,怎么看都不像是动作片主角的料.随父母返回故土香港之后,首次登台时他只有三个月大。在满十八岁之前,他已经出演过18部粤语电影。从14岁起,李小龙开始学习咏春拳。那时,他学来的拳术多半用来对付街头的流氓和管区警察。

为了保住双重国籍和逃避牢狱之灾,在李小龙年满18岁前夕,他的母亲将他送上开往西雅图(Seattle)的船只。他寄宿在家族世交开的中餐馆里,然后找到了一份教授咏春拳的工作。1964年,在长滩(LongBeach)举行的一次比赛中,李小龙轻松地击败了黑带高手丹.伊鲁山度(DanInosanto)。后者输得心服口服,虚心向他拜师学艺。

1966年,李小龙首次在当地演艺圈崭露头角。他在1966到1967年以超人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绿黄蜂》(TheGreenHornet)中饰演加腾(Kato)这个角色。他在剧中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史蒂夫.麦昆(SteveMcQueen)和詹姆士.柯本(JamesCoburn)等着名演员。他们都纷纷拜师学习他自创的“截拳道”(JeetKuneDo)——一种先发制人的拳术。在“截拳道”中,李小龙主张摈弃传统的武术形式,而博取众家之精华,汲取各种最有效的搏击技术。到1969年,他已经分别在西雅图、奥克兰(Oakland)和洛杉矶(LosAngeles)开设了三家“截拳道”武馆。

同时,李小龙的好莱坞星途却没什么起色,他只在《无敌探长》中出演了一些小角色,并担任过为数不多的幕后武术顾问。直到他返回香港之后,在1971年,才借着出演罗维的《唐山大兄》的机会而一举成名。

从那时起,李小龙的演艺事业蓬勃发展。1972年,《精武门》(FistofFury)刷新了全港的票房记录。1973年,李小龙自己担任制片人,自导自演了《猛龙过江》(WayoftheDragon)。

影片的情节总是如出一辙:李小龙发誓决不动武,但是,身边的人总是被利用并惨遭杀害;于是,他大开杀戒(通常是100人左右);然后,他束手就擒。

同年7月,李小龙的尸体惊现其情妇丁佩(BettyTingpei)的公寓内。丁佩是一位台湾演员,曾获选出演李小龙影片中的女主角。对外宣称李小龙死于脑水肿(据推测是处方止痛药引起的异常反应所致)。但验尸报告显示,其血液中残留有大麻。

1974年,李小龙的第一部大预算好莱坞电影《猛龙过江》(EntertheDragon)正式发行。影片不仅引起轰动,而且被奉为经典之作。李小龙成了70年代的偶像,他的海报和切戈瓦那(CheGuevara)的照片被一同贴在大学生宿舍的墙上,成为众人推崇的偶像。

继李小龙之后,尽管涌现出很多武打明星,但是,李小龙始终是功夫的化身。他凭着赤手空拳,逾越了文化差异与偏见的鸿沟,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打斗招式,自成一派。

李小龙32岁就英年早逝,留下了不朽的荧幕英雄形象和神奇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诚实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水牛和货车

从前有一个猫,一条狗和一头水牛,它们共同决定要从某地搬运三辆货车到某地。它们约好各人拉一辆,同时动身,谁先到达目的地就算谁赢。不用说,对于一个猫,要拉动一辆货车,并且要拉那么长的路程,不过是一句很动听的空话罢了,所以猫并不去拉车,只是拔脚就跑,一口气就跑到目的地了,立刻宣布自己的胜利,叫道:“我第一个到达了!”

狗勉强地拉了一两步路,可是一则实在重不过,二则猫已经抢先跑前面去了,它很不甘心,所以它也就抛下了货车,飞步向前面跑去了。

水牛远远地落在后面,拉着笨重的货车,喘着气一步一步地走。等到它到达目的地,老实说,是已经很迟了:不但最先到达的猫已经等得不耐烦,自己跑开不见啦,就是晚一步到达的狗也已经等得无聊起来,自己跑开和别的狗打架去了;水牛看看那里什么也没有,就说:

“虽然它们很早就到过这里,可是它们是空手来的,后来又耐不住寂寞,空手回去了,这算得什么呢?那么,运了实在的货车到达这里来的,还得算我是第一个哩!”

不要跟说漂亮话的人竞赛,而要向老实工作的人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梦劳动美诗歌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劳动者之歌

五月的花朵美丽芬芳

五月的歌声清脆嘹亮

五月的红旗特别鲜艳

五月的太阳格外辉煌

这花朵开遍五洲四海

这歌声响彻高山大洋

这红旗映亮五色皮肤

这阳光照暖亿万胸膛

红五月给了我们做人的尊严

红五月给了我们回天的力量

红五月给了我们生存的权利

红五月给了我们崇高的理想

我们是民族的中流砥柱

我们是国家的擎天栋梁

我们是世界的唯一主宰

我们是历史的推动力量

我们挥挥手——高山低头让路

我们跺跺脚——大河倒行逆淌

我们抬抬头——蓝天捧给星月

我们俯俯首——地球献出宝藏

我们用血汗“造就”出一个又一个亿万富翁

我们用双手建造起一座又一座“人间天堂”

我们为五月而骄傲

我们为劳动而荣光

我们为理想而无畏

我们为自由而欢唱

五月的花啊,你日夜地怒放吧

我们永远做爱花护花的园丁

五月的歌啊,你高昂地响亮吧

我们永远做你最整齐最雄壮的合唱

五月的红旗啊,你高高地飘扬吧

我们世世代代都是你最忠实的旗手

五月的阳光啊,你永久地照耀吧

照得那全世界的劳动人民——

自由、自主、自立,劳动权益有保障。

万岁——劳动!万岁——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例4毛泽东小时侯的故事

全文共 1416 字

+ 加入清单

一代伟人毛泽东于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上屋场。

韶山冲是个美丽的地方,群山怀抱,绿树翠竹;在一片松竹掩映的斜坡上,建有一座凹形的房屋,这种房屋当地称作“一担柴”式民居。房屋的墙都是用土砖砌的,一多半盖着青瓦,另一小半盖着稻草。毛泽东就出生在那青瓦屋里。这里叫上屋场。毛泽东的家门口有两个池塘,是夏天游泳的好地方。

毛泽东的父亲叫毛顺生。毛顺生只读过两年书,7岁就当家理事,但继承的却是一大笔欠债,不得已去当了几年兵,回来以后在家务农。他聪明能干,善于经商,还作粮食和猪牛生意,很快就还清了债,赎回了15亩稻田,日子越过越好。

毛泽东的母亲叫文七妹,娘家离韶山冲只10几里地,与韶山冲只隔着一座云盘山,在湘乡县的四都唐家坨。文七妹中等身材,长得清秀,圆脸庞,宽前额,聪慧又善良,勤劳又俭朴,乐于助人,每逢灾荒之年,常接济穷人,深得乡亲们的赞誉。

毛泽东出生以后,父母非常高兴,满月的时候做“三朝酒”,专门请一位有学问的老先生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毛泽东”,字润之。毛泽东满月以后,母亲文七妹把他带到了外婆家。外婆非常疼爱这个外孙。就请算命先生给外孙测了八字,说要平安长大成人,必须拜一个长寿的干娘。谁长寿呢?外婆认为后山那块两丈多高的石头最长寿。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置办了香烛酒醴,把毛泽东抱到那块大石头前面,让他作了个揖,拜这块大石头为“干娘”,还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石三”,按当地的习惯就叫他“石三伢子”。外婆舍不得外孙,毛泽东就留在外婆家,一直到4岁。

毛泽东从小就聪明,人们都夸他长大了一定有出息,是个天才。

那是石三伢子4岁的时候。过年了,外婆给他穿了一身新衣服,头上戴着一顶红风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喜欢跟孩子们逗着玩。他故意板着脸,翘起白胡子,吓唬小孩子们,说:“不许你们在这儿玩,我要割掉你们的耳朵。

小朋友们一听,都吓得跑掉了,只有石三伢子站在那儿不动。白胡子老头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跑呢?你不怕我割耳朵?“石三伢子一点都不害怕他,反而问道:”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白胡子老头觉得这个孩子挺有意思,一本正经地说:”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石三伢子一点也不害怕,也一本正经地说:”一个人做事要讲道理。老阿公,你讲不讲道理?你如果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给你吃;你要是没道理,我就扯掉你的胡子。“石三伢子边说边笑咪咪地望着白胡子老头,还把红风帽子的扣解开,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胡子老头大吃一惊,心想:一个4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胆量和聪明,真是少见。

毛泽东在外婆家住的时候,他的八舅开了一个家馆教孩子们读书。4岁的石三伢子跟着去当”旁听生“。几个弟兄背书的时候,因为他们平时贪玩,一个个都憋得满头大汗,脸涨得通红,谁也背不下来。这时候,小小的石三伢子站起来,说:”八舅,让我背吧!“八舅惊奇地说:”你能背吗?“”我能背下来,不信,你听!“石三伢子从容地”赵钱孙李,周武郑王…“一气背了下来,一个字不错。外婆听说这件事以后,高兴地说:”石三伢子真是聪明,怕是天上的文曲星下了凡!“石三伢子6岁就开始跟着大人干活。他常和几个小伙伴去放牛。小孩子贪玩,玩高兴了,就忘牛,不是让牛吃了人家的禾苗,就是牛吃不饱。怎么才能又让牛吃得饱,又玩得好呢?石三伢子想了一个好办法:把小伙伴们组织起来,一伙人放牛,一伙人采野果子,割青草。然后,把牛拴起来,让它们吃割来的青草,小伙伴们就可以做游戏,讲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除夕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2693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一:夕的传说

传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

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

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

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

“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

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

故事二

相传,古时候有个文人叫韩文玉,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年夏历腊月三十,左邻右舍都欢欢喜喜地过起了年,他却穷得没肉下锅。邻居的娃儿出来耍,手上拿着油腻腻的香鸡腊肉啃;他的娃儿见了,哭着回家向他要肉吃。他的妻子没办法,只好到邻居家借了两坨肉来煮。谁知肉刚下锅,邻居的当家人回了,怕韩家日后还不起,硬叫韩夫人去把肉提回来。韩文玉哄着娃儿,一家人有勉勉强强地过了个素年。

天快黑了,邻居早已点亮了年灯,全家老小围着火堆,说说笑笑地开始守岁了。而韩文玉这时还在山上砍准备烧火守岁的柴。他妻子缝了一下午破烂,又去房后捡煮饭的柴。一位好心老太婆看见了,对韩夫人说:“我们还有一堆辣椒杆送给你,还可以煮几天饭。”她谢过这位好心的老太婆,就去把辣椒杆背了回来。这时韩文玉也在山上挖了一个大树头捞了回来。

韩夫人烧辣椒杆煮饭,烟子呛人得很,吃饭后生火守岁,她又用辣椒杆做引火柴。这时正是亥时,天上的凶神奉了玉帝之命去人间降灾,阴司中的无常鬼也奉了阎君之令到人间给人们定生死。凶神出了南天门,刚到凡界,辣椒味呛得他们直打喷嚏,眼泪水长淌,凶神说:“凡人真歪!我还没下去,就整得我够受,要是真下去了,不知我还有没有脚杆回天庭呢!”想到这,吓得躲到天上不敢下来。无常鬼也缩在阴间不敢出来了。

再说韩文玉挖的那个树头,原来是根万年沉香树,着火燃,香气四溢,直冲天庭。玉帝闻到沉香大喜,赞扬凡人竟烧如此异香敬供,便派善神下凡,减了天下人七分罪,并且遍洒甘露,降福人间。同时派文曲星官下凡,暗助韩文玉考上状元

第二年,天下果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过上了好日子.韩文玉也考上了状元。从此,人们每逢过年守岁,到了亥时,总先要烧一阵辣椒杆,希望能驱逐凶神免灾。然后又烧沉香树头,希望善神降福人间。

故事三:春联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名人赵一曼的故事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名人故事

全文共 5326 字

+ 加入清单

接到乔羽的宝贝女儿国子的短信,我心里一动:多年不见,乔老爷和夫人佟琦,还有他们三个懂事的早已成家立业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国子在短信上说:“亲爱的妈咪,一切都好吧?9月12日上午9点在新闻大厦举办老爷子歌词研讨会,央视来录制现场,特请您作为嘉宾发言。您能来是我们全家人的愿望。请回复!爱您的国子。”

我立刻兴奋起来。这些年我年纪大了,过去常联系的朋友,渐渐地疏远了。而且,对方也一样,好像大家都躲在自己的世界里静静地老去。就连名气很大,过去经常抛头露面的人,比如乔羽乔老爷,也陷进了这个怪圈。想到此,我连忙给乔羽的女儿国子回短信:“亲爱的国子,我正盼望见到你们,谢谢你们全家人想到我,给我这个机会。你父亲乔老爷的歌词研讨会,我一定参加,雷打不动。”

但是,那天我还是食言了。问题出在我老眼昏花,把9月12日上午9点的研讨会,看成9月17日上午9点。偏偏在同一天同一时间,我还接到了冯牧先生逝世20周年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纪念活动的邀请,也指定我在会上发言。当我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深情追忆冯牧先生的时候,新闻大厦乔羽歌词研讨会给我安排的那把椅子,却让乔老爷全家人失望地空着。回到家再看国子的短信,我蒙了,不禁十万火急地向孩子道歉:“亲爱的国子,实在对不起,我把乔老爷的歌词研讨会误记成9月17号了!今天我去开完冯牧逝世20周年纪念会,再看你的短信,才发现我记错了日期。看来,我是真的老了,日子过得稀里糊涂。不过,老爷子的歌词有口皆碑,万众传唱,这比开任何研讨会都珍贵。而我不懂歌词艺术,即使参加研讨会也说不出什么来。但对老爷子及你们全家给我的情谊,我铭记在心。为此,我准备认认真真写一篇文章,倾心说说老爷子和你们全家人对我的关爱。”

笑眯眯的,那个几年前常在电视里出现的如同弥勒佛的乔老爷,没有多少人不知道。他写的歌词,可谓点石成金,广为流传,说他是中国歌词界的泰斗,是没有人持疑义的。不说他在“**”前为电影《祖国的花朵》写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为电影《上甘岭》写的插曲《我的祖国》早已家喻户晓,成了中国歌坛的经典,只说20世纪80年代后,乘着改革开放大潮,他写的《牡丹之歌》《爱我中华》《难忘今宵》《思念》《夕阳红》《说聊斋》等等,哪一首不风靡一时,久唱不衰?郭兰英、李谷一、彭丽媛、毛阿敏、宋祖英,这些在国内风光无限的一线歌手,都是唱着他的歌红起来的。不过,我如此强烈地想写写乔老爷,却不是因为他的歌词,而是因为他的为人,因为他对我的滴水之恩。中国有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我对他虽然没有涌泉相报之能,但涌泉相报之心还是有的。

乔老爷的滴水之恩那是40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比我大8岁的乔羽还年轻,才40出头。除了私下里,人们决不敢像现在那样开口闭口叫他乔老爷。既然叫了,他也会环顾左右,不敢答应。因为,那是个人鬼颠倒的年代,他和许多文艺界的著名人士一样,活得灰头土脸的。

清楚记得是1972年,“九一三”事件之后,我们这些因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北京的人,陆续回到北京。城里没有我们的窝了,都靠投亲访友过日子。我算幸运的,经胡华先生引荐,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容。这是我一生中最窘迫也最狼狈的时候:父亲的冤案没有平反,年迈的母亲下放在江西鲤鱼洲,不知何时是归期,三个孩子因我和丈夫的感情破裂而处在骨肉分离中。难以启齿的是,国家经济萧条,商品奇缺,买粮要粮票,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还有煤球票、肥皂票、白菜票什么的。我带着两个孩子,不仅没有这些票证,即使有,也买不起。因为我很久没有领到工资了,口袋里几乎不名一文。为了不饿着两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自己忍饥挨饿,节衣缩食,连午饭都省了。外出很少坐公共汽车,多远的地方都走着去。偶尔也使坏心眼,自己做一张假月票,趁人多的时候挤上车,拿出来远远地向售票员晃一下。售票员通常半睡半醒地趴在台子上,看都不看一眼。古人说一文钱逼死英雄汉,我是真正尝到了被钱逼死的那种感觉。可是,我还死要面子,怕人们知道指着我的脊背说:看,贺龙的女儿落难了,到了这种地步!

那年七八月的一天,天非常热,脚下的柏油路都被晒软了。我去给住在西便门附近的一个同事送药,不知不觉走到我母亲下放前住过的西便门国务院宿舍附近。忽然,一个高大的身影立在我面前,随后听见那人对我说:“这不是捷生吗?大中午的,天这么热,你去干什么?”我茫然抬起头,眼睛一亮,认出对方是大音乐家郑律成。他和我母亲住在同一个院子的同一栋楼里,母亲下放前我们在楼道或路上遇见他,还有他后来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的夫人丁雪松,常打招呼。

“吃饭了吗?”郑律成在确定站在他面前的真是我之后,不等我回答,又问。我望着他苦笑笑说:“郑叔叔,我没有吃午饭的习惯了。”郑律成看见我这副落魄的样子,明白我处境不好,叹息一声说:“不吃午饭怎么行?走,我带你去吃。”说着,他拽着我的手不由分说往既定的路上走。我个子小,身体弱,拽在他手里没有任何分量,只能由他。这样勉强走了几步,他松开手,自己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

西便门国务院宿舍当年住着不少名人,有写过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的周而复,有截取过日本偷袭珍珠港情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立下大功的红色特工阎宝航……再就是郑律成,他大名鼎鼎,是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前身)的专业作曲家。整个院子里的人都知道他,不仅因为他是朝鲜人,还因为他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到了中国,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他背着从朝鲜带来的小提琴到达延安,投身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事业。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请女诗人莫耶作词,谱写了著名的《延安颂》;请公木作词,写了更著名的《八路军进行曲》(1988年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在中国当代音乐史上,与冼星海、聂耳和田汉齐名。抗战胜利后,经过中央特批,他带着曾是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女生队队长的妻子丁雪松回到了朝鲜,又写了朝鲜人民军军歌。要知道一个人能为两个国家的军歌作曲,在世界举世无双,因此享有“军歌之父”的美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经周总理批准并征得朝鲜金日成首相同意,他随在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任外交官的妻子丁雪松一起回国,正式加入中国籍。人们津津乐道的是,1943年他与丁雪松结婚后,上了抗日前线,怀着身孕而留在延安的丁雪松不慎在雪地上滑倒了,引起早产,生下一个女孩。孩子生下后因为没有奶,丁雪松把他从朝鲜辗转上海带来的那把心爱的小提琴卖了,换回一头刚下崽的母羊,每天给孩子挤羊奶喝,这才把孩子救活了。郑律成从前线回到延安,有感于他的那把提琴救了他的孩子,给孩子取名为郑小提。后来郑小提也成了音乐家,在总政歌舞团创作室任创作员,也和大家一样,在西便门国务院宿舍进进出出。

这是在十年“**”中,社会乱哄哄的,文艺团体像郑律成这样的大作曲家,都被打入另册。郑律成更因为历史复杂而受审查,要求他每天去团里报到,中午在那儿吃一顿样板饭。因为中央乐团是样板团,团里的饭也叫样板饭。那时他50多岁,身体很好,从西便门去地处和平里的单位路不算近,每天骑一辆破自行车来回。

那天郑律成没有骑自行车,看来不是去团里,也不是从团里回来,他说带我去吃午饭,可是,既不往他家里带,也没有往街边的小餐馆带,更不可能带我去路途遥远的样板团吃样板饭。当时在小餐馆吃饭也要用粮票,我猜想他家里不开火,上餐馆也囊中羞涩,不知这顿饭怎么吃,吃什么。因此,跟着他在烈日下走,沿路我犹豫不决,走不是,不走也不是。在我的记忆中,好像穿过了半个北京城。

当他带着我穿过大街小巷,敲开大柳树一个破败院落的一扇普普通通的门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把我带到了他的好朋友乔羽家。

乔羽的名字对于我来说,太熟悉了,简直如雷贯耳。因为我也是文学青年,喜欢“**”前的电影、小说、诗歌和歌曲,唱过乔羽写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我的祖国》等电影插曲,还知道他是人人皆知的电影《红孩子》和《刘三姐》的编剧。在我心目中,这两项占一项就不得了了,而他两项都占了,太了不起了。

出现在我面前的乔羽,却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高大,那么英俊。他个子不高,微胖,穿着一身颜色单调的衣服,才40多岁,但没有这个年纪的干练和锐气。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郑律成这么大一个音乐家来访,他也不特别热情,甚至有些无所适从。站在他身边明显高出他一头的妻子,反而气质高雅,衣着光鲜,头发梳得纹丝不乱;30多岁的人,还可以用亭亭玉立来形容。后来我才知道,乔羽从他工作的中国歌剧舞剧院下放在张家口,那天是偶尔回家的,碰巧被郑律成和我遇上了。而郑律成顺便带上我去找他,是给毛主席写了一封申诉信,反映他历史问题的清白,但他的汉字写得不好,想请乔羽给他抄一遍。

乔羽的妻子佟琦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她是满人,贵族出身,祖辈曾是朝廷的高级将领,人们在私下里都称她格格。据说顺治皇帝的佟妃,就出自他们家族。由于出身高贵,又有良好的家教,她言行和衣着与众不同,即使在那样极端的年代,也敢于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在山东济宁故乡当过小学教员的乔羽,纯粹一介平民,1946年参加革命后,虽说上了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但那也是土大学。他之所以有今天,是一路吃苦耐劳走过来的。因此,当他站在佟琦身边,形成明显的对照,也因此他们戏剧性地过了一辈子。

看见大音乐家郑律成带着我在午饭时间走进家里,女主人佟琦表情木然,站在那儿不动,没有给我们做饭的意思。我又猜,她肯定有难言之隐,那时粮食定量,她家三个孩子,老大老二是男孩,正是胃口大开的年龄,多招待客人一顿饭,自己就得饿一顿。也是后来才知道,佟琦是中国文联医务室的医生,虽说有皇家血统,但她在单位仍属群众行列,再说,她的医生职业又是人们得罪不起的。因此,乔羽被下放了,她还能带着三个孩子留下来。但要管好这五口之家,她也得量力而出,精打细算。因为在文艺界听多了男女之间的风流韵事,她特别痛恨男人拈花惹草。

郑律成和乔羽坐在狭窄的客厅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我完全成了多余的人,那种气氛让我尴尬极了。郑律成突然意识到什么,指着里面的房间对乔羽说,老乔,我给你说几句话。两个人进去后,声音压得很低,嘀嘀咕咕一阵,乔羽冲着门外大喊,佟琦,你进来!女主人进去三两分钟,声音突然高起来:你个死老郑,有话怎么不早说呢?人家是公主啊!你看慢待她了。然后斩钉截铁地说,我出去买菜,割肉割肉!说话间,她已大步流星走回客厅,刚才还表情木然的脸春风荡漾。我惊惶地站起来,她风一样刮到我面前,压住我的两个肩膀说:你坐你坐,和老郑、老乔好好聊天,我去给你们割肉包饺子。

同样也是后来我才知道,郑律成和乔羽进到里屋,是向他解释,我并非佟琦痛恨的那种迎合男人拈花惹草的女人,而是贺龙元帅落难的大女儿。在命运上同样经历了颠簸的佟琦,听说我的身份和处境,大吃一惊,一股侠胆柔情油然而生,对我的态度突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我还未从愣怔中回过神来,她已经提上篮子去菜市场买菜了。当时乔羽的供给关系不在北京,她和三个孩子每月每人只有二两肉票,她一口气全买了。回到家,不要任何人沾手,一个人在厨房里丁丁当当包起饺子来。我进厨房去帮她,她举起两只沾满面粉的手,用臂弯把我推了出来,说请你都请不来,哪能让你动手呢?

这顿午饭,我是含着泪水吃完的。八两肉包出的饺子,乔羽和郑律成基本上是蜻蜓点水。两个人只顾对付乔羽从床底下搜出来的一瓶酒,你一杯我一杯,装出很陶醉的样子。佟琦则坐在我对面,痛惜地望着我,不断地催促说,吃啊吃啊,老郑老乔喝酒,你不管他们。她还说捷生,你父亲贺龙是开国元帅,国家的大功臣,不会整死就整死了,总有一天要给他平反昭雪。今后的日子会好起来的。郑律成和乔羽也附和说,是啊,是啊,苍天有眼,将来一定会还贺龙元帅公道。然后劝我想开一点,把心放宽,先把孩子养大,把难关渡过去,相信总有云开雾散的时候。

听着这些暖心暖肺的话,我真想趴在桌上,放声大哭。

从此,我和乔羽成了心心相印的朋友,和佟琦更是亲如姐妹,她叫我公主,我叫她格格,两个见面无话不说。他家的三个孩子,对我以妈妈相称。当然,我父亲的冤案也很快被澄清了。1975年6月9日,在父亲含冤逝世6周年之际,在中共中央召开的“贺龙同志骨灰安放仪式上,周总理抱病从医院赶来致悼词。20世纪80年代,我回到了部队,老伴李振军担任武警第一任政委。乔羽的小儿子乔方(歌曲《红旗飘飘》的词作者)中学毕业后,没有工作,我和老伴想尽办法把他招到了部队。

可惜郑律成没有活到让我报答的这一天。那是1976年12月,刚刚粉碎”**“,张家口复排反映我父亲领导南昌起义的京剧《八一风暴》,邀请南昌起义将领的亲属和孩子们去观摩,郑律成也在邀请之列。从张家口回来的第二天,12月7日,喜欢撒网捕鱼并写过《川江号子》的郑律成带着侄孙女银珠和6岁的外孙剑锋去昌平京杭大运河捕鱼,突发脑溢血,栽倒在河边。偏僻的运河边根本没有出租车,两个年幼的孩子边哭边艰难地把他弄到岸上,拦了一辆三轮车往昌平城里送。但终因耽搁太久,我们的大音乐家再也没有醒来。得到消息,乔老爷极度悲伤。几年后,他在矗立在八宝山郑律成墓前的墓志上写道:”郑律成同志是一位将自己的生命与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结为一体的革命家。人民是不朽的,律成同志的歌曲也是不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

全文共 1577 字

+ 加入清单

儿时的张衡天资聪明,态度谦虚,特别喜欢思考问题。他对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兴趣。早上带着露珠的花朵,中午高悬天空的太阳,晚上天空中皎洁的月亮、一闪一闪的星星都让他产生了无穷无尽的联想。他总是跟在父母身后问这问那。

有一次,他和母亲一起到田野中挖野菜。出去的时候,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红艳艳的,煞是可爱。他不经意间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是那么长。他想,我要是长得像影子那样高大多好哇。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母亲挖了满满一篮子野菜。他跟在母亲后面,一蹦一跳地走着。“咦!影子哪里去了呢?”他惊奇地叫道。低头一看,影子缩成了一团,踩在脚底下。张衡赶忙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母亲说这是由于中午到了,太阳升得最高,影子就会变短缩成一团,到了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影子还会变长的。

回到家里,张衡一直关注着自己的影子的长度。他发现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傍晚时分,自己的影子又变得像早晨时那样长。他感觉自己又学到了一点新知识,高兴极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父母带着小张衡一起到打谷场上纳凉。这是人们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光。大人们一边摇着扇子,一边海阔天空地聊天;孩子们则叽叽喳喳地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过家家。只有张衡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呆在旁边,望着茫茫夜空,嘴里还小声默念着“一个,两个……”母亲以为他白天跟自己出去累着了,就说:“衡儿,你要是累了就自己回屋里歇着吧,不要愣在那里,丢了魂似的。”张衡好像没听见,依然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望着苍穹。

父母见他没吱声,也就不再管他。又过了好一会儿,大人们都困倦了,接二连三地回家睡觉了,他还在那里望着天空。这时,一个大点儿的孩子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咳!傻了,老瞅着天上干什么,那上边又不会掉金豆子。”张衡这才回过神来,揉一揉酸痛的脖子说:“谁指望天上掉金豆子了,我在数星星。”此语一出,大家都愣住了。“什么,什么,数星星,真新鲜,还有数星星的傻瓜。那我问你,数清了吗?”那位大哥哥问。“我还没有数完呢,不过现在己经数到一千多颗了。”

旁边的一位老爷爷插话道:“孩子呀,别数了,天上的星星是数不完的。这些星星无穷无尽,飘忽不定……”张衡却打断老爷爷的话:“才不是呢,那一片天空就只有一千多颗,只要我坚持数下去,肯定会数完的。”老爷爷被张衡的执著精神打动了,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

张衡的父亲赶紧过来打圆场:“不许这样跟老爷爷说话。”张衡意识到自己的不对,连忙向老爷爷道歉。但他回过头来,还是想跟父亲辩解一番。父亲早看出他的心思,就说:“衡儿,我知道你的想法,但你这样挨个数是不行的。天上的星星分布是有规律的,你要按照这些规律,把它们分成一个个星座。这样才会把它们弄清、记牢。”

小张衡点了点头,按照父亲说的去做,果然又认识了许多新的星星。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衡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当时,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地发生,地震带来的灾难尤为严重。它来无影去无踪,一旦发生却极具破坏力。这引起了张衡的思考。他想,能不能制造一种在地震发生后准确测定其方位的仪器,以便及时调拨物资进行救援。定下目标以后,他查阅了大量关于地震的资料,并且多次实地勘测。

有时,张衡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亲自来到刚刚发生地震的地方,测量大地的震感。有一次,他把测震仪插入大地,刚要读取数据,一波剧烈的余震袭来,离他不远处的一道土墙轰然坍塌。幸亏他眼疾手快,往旁边一跳,才躲过一劫,不然肯定要被砸成肉泥。他拍拍身上的灰土,继续看仪器上的数据。远处的老百姓十分不理解他的做法,认为他简直是发疯了。但张衡不为所动,仍然夜以继日地研究地动仪。

不久,地动仪成功间世了。

名人简介】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了第五单元这一组关于生命的课文,我就想生命到底是什么?

有一年冬天,早晨还是阳光明媚,可是到了下午就寒风习习,雨连绵不断。妈妈早晨把一盆花放外面晒,中午回了二姨妈家,没法儿把花搬回去,我和妈妈在想这花一定必死无疑。但是一回去这盆花傲然挺立着。我想它能在没有阳光,只有风雨只有寒冷的情况下生长,它的生命力该多么顽强,这盆花的品质我们人类更应该具有。

有一次我在小区里玩,看见一只小蚂蚁在地上爬动,我用一根手指摁着它的后面,它的前四条腿一直在快速的爬动,想挣脱掉这个“魔掌”,我“嘿嘿”的坏笑着,但是看它这样我忍不住的放了它。连小小的蚂蚁都有这种意识,我觉得那些自暴自弃的人应该好好想想。

海迪5岁时患病导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为了学习张海迪每天坚持看“镜子书”。张海迪靠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学会了针灸、英语······她被评为“五大杰出残疾人”,2001年被授予“环球二十位最具有影响世纪的女人。”张海迪虽然是残疾人,但是她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比我们正常人的成就还高。

以前我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只想浪费就浪费,想好好使用就好好使用,从没管过。但是学习了第五单元看了他们,我下定决心好好是用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童话故事——快乐的小红鞋

全文共 1139 字

+ 加入清单

小花狗买回一双小红鞋,红帮、红底、红丝带。朋友们都说,小花狗的红鞋真漂亮。

小花狗穿上小红鞋,抬起头,挺起胸,背过手,迈着方步走了起来。朋友们又说,小花狗,真神气。

突然,小花狗大踏步地走进了绿草地,他脚上的小红鞋踩倒了一片又一片青青的小草,踩坏了一朵又一朵鲜艳的野花。

朋友们说:“小花狗,你不该踩坏小草和野花!”

小花狗不好意思地说:“这……这……”,他费了好大劲才从草地里走出来,可是,脚下却发出一阵“咯咯咯”的笑声。

第二天,小花狗想去看望小花猫,他又穿上了他的小红鞋,可是,小红鞋却带着他一直向一棵苹果树走去,而且,不费什么力气就走到了树上。又把树枝“咔嚓咔嚓”踩断了许多,红红的苹果也掉了一地。

朋友们又说:“小花狗,你怎么能把树枝都踩断呢?”

小花狗气坏了,他跳下树来,刚想脱下小红鞋,可是,小红鞋以带着小花狗走进了小河,走进了烂泥塘。一会儿,清清地小河被搅浑了,小红鞋也变成了一双又脏又破的鞋。

小花狗再也不喜欢小红鞋了,他把小红鞋扔进了烂草堆,和朋友们搬到别的地方去住了。

躺在烂草堆里的小红鞋,再也快乐不起来了,他看看身上的污泥,想想好朋友小花狗,心里好难过,好难过。

这时,小红鞋突然觉得一个什么东西掉进了他的鞋坑儿,还扑棱棱地在动。

小红鞋问:“你是谁呀?”

“我是一只小红鸟,天太冷了,让我在这里暖和暖和吧。”

看着冻得发拌的小红鸟,小红鞋急忙合上鞋帮、鞋舌,像给小红鸟盖上了被子。一会儿,小红鸟暖和过来,又过了一会儿,小红鸟甜甜地睡着了。小红鞋觉得有小红鸟做伴,这一夜过得非常愉快。

可是,就在天快亮的时候,小红鞋发现小红鸟不见了。他抬头看看天空,想不到自己也像小红鸟一样飞了起来。飞起来的小红鞋高兴极了。他首先飞进绿草地,一棵棵青草,一朵朵野花,就像变魔术一样站了起来。草地又绿了,像碧绿的地毯;花儿更多了,像五彩的花园。

小红鞋想:这样的地方真美。他吹着口哨,又走进小河,像一艘小船在河上驶过。驶过的地主,小河变得清清亮亮,小鱼鲤鱼一条一条跳起来,向小红鞋招手。

小红鞋向小鲤鱼招招手,又离开了小河,飞上苹果树,他用自己的红丝带绑好了一棵棵补他踩断的树枝。奇怪,他的红丝带总也用不完,用了一条,不有一条。一会儿,苹果树就系满了红丝带,像许多鲜艳的红头绳,在微风里飘动。

过了几天,小花狗发现自己的家园比原来更美丽了,他急忙唤回那些和他一起搬走的朋友。朋友们都觉得奇怪,可是,谁也说不出这是谁干的。他们找呀找,缍看到了持在树上的红丝带,这是小红鞋的红丝带呀!可是,他找遍了绿草地,也没见到小红鞋的影子。只是,每天天快亮时,他们都会看到天边有两朵红色的云彩在轻轻飘动,那是小红鞋吗?那么,云彩旁边还有一颗闪闪的星星,那是什么呢?

小花狗和他的朋友们又搬回来住了,他们真想念快乐的小红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哲理故事分享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亨利约翰海因茨是亨氏公司的董事长,人称“酱菜大王”。亨氏公司的分公司遍及世界各地,产品种类超过了200多种,年销售额高达60多亿美元,是超级食品王国,也是美国颇有名气的大公司之一。但一些记者更感兴趣的问题是:为什么其劳资关系被公认为“全美工业的楷模”?为什么亨氏公司被誉为“员工的乐园”?

为了寻找答案,记者就深入公司了解情况,听员工们讲了许多生动而具体的事例,其中一件关于短吻鳄的小事,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有一段时间海因茨的身体不大好,他到佛罗里达去旅游休息。员工们得知后对他说:“应该好好玩一玩,你太累了,一年到头也难得轻松那么一回。”出乎大家的意料,他走了没有多久,就提前回来了。“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员工们惊讶地问。“不与你们在一起,我一个人也没有多大意思。”他对大家说。员工们很快发现,海因茨指挥一些人,在工厂中央安放了一个大玻璃箱。员工们好奇地走过去看,原来里面有一个大家伙,是只短吻鳄,重达800磅、身长14.5英尺、年龄为150岁。“怎么样,这个家伙看起来还好玩吧?”海因茨问。员工们一致答道:好玩。有些员工说:“从来就没有看到过这么大的短吻鳄。”还有一些员工认为:“东西不在大小,而在于一片真心。”海因茨笑呵呵地说:“这个家伙令我兴奋,给我这次佛罗里达之行留下了最难忘的记忆。请大家工作之余一起与我分享快乐吧!”原来,这只短吻鳄是海因茨从佛罗里达特意为员工们买回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姜文给儿子最好的营养品是苦头中国名人故事

全文共 2339 字

+ 加入清单

忙完《让子弹飞》后,姜文几乎整整一年时间没有露面,与他一起消失的,还有两个儿子。原来,姜文是带着孩子“移民”了,为期一年。是欧美还是新澳?姜文的回答让人吃惊不小——都不是,是新疆。

天要下雨爹要教子

姜文的两个儿子一个六岁一个四岁,对两个孩子,姜文非常不满意。

因为父亲是军人,姜文在部队大院长大,他觉得这种成长经历对于他刚毅的性格形成非常有好处。可看看自己的儿子,在家被长辈宠溺,还有专职保姆伺候,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个子见长坏脾气也见长,在家摔跟头后的第一反应不是自个儿爬起来拍拍灰,而是扯开嗓门号啕,非得等人把他们扶起来用手拼命打地报仇后才破涕为笑。

两个小子在家如龙似虎,一旦出了门马上变成怯生生的小白兔,大气不敢喘。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姜文决定给自己放个长假,好好地对两个儿子展开军事化的吃苦主义教育。

在北京是不行的,爷爷奶奶隔三差五就要过来看孙子,要是看见孙子吃苦受罪,自己耳根一定不得清净。必须得去外地,越远越好,而且最好撇下老婆周韵,因为她虽然彪悍,但护儿子也护得厉害。姜文计划的人数只有三个——他和两个儿子。

目的地最终确定下来。姜文看中了新疆阿克苏,虽然位于边陲,但气候相对比较宜人,算不上严寒酷暑,从阿克苏驱车不过半小时便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非常方便带着孩子去撒野。

姜文联系了几个新疆好友,让他们帮忙找房子,要求很明确:市中心的精装豪宅一律不考虑,要城郊结合部的普通民居,不漏风不漏水能做饭能洗澡能睡觉即可。

在陆川的帮助下,姜文最后找到了位于阿克苏近郊的一处民房。据说是典型的吐鲁番风格,有宽敞的内向庭院,房子是高棚架结构。

去的时候一行四人,姜文开一辆越野车,装满了他觉得会派上用场的东西和生活用品,跟周韵轮流驾驶,里程四千公里,耗时三天。

到了阿克苏的新家,周韵急了,这房子太简陋了——无论是庭院还是屋内,都是土坯地面,墙壁光秃秃地裸露着,老旧的木头家具,仅有的电器是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和一台电视机。

姜文给两个儿子安排好了房间——跟家里精致温暖安全的儿童房天壤之别,没有无甲醛地板,没有防磕碰的墙壁软包,没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书桌,儿童床更别想了,一张板床和一个低矮的茶几就是房间里所有的家具。

姜文没有给周韵去市区买新家具的机会,第二天就把她送上了从阿克苏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让她自己转机回北京。有慈母在场,严父就不容易登台。而今只剩下一父两子,任何事情都是姜文说了算!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撒野

第三天,两个孩子的苦日子正式开始……

早上6点半,他们就被姜文从热乎乎的被窝里拖了出来,三两下套上防寒运动衣,半梦半醒地被呵斥着开始了早锻炼。虽然号称塞上江南,但阿克苏的昼夜温差很大,两个儿子出门就是一个哆嗦,本能地想往暖和的房间里钻。

但姜文不给他们机会,一手拉一个,几步就拖出了庭院,告诉他们:“跟着我跑,跑不动了走也行,转完这一圈才能回家。”这一圈大概一公里,两兄弟只跑了不到两百米,剩下的八百米都是喘着气走下来的。

好不容易回了家,姜文端起在炉子上温着的羊奶给他们一人倒了一碗。到阿克苏的第一天,姜文就给他们喝过羊奶,两个儿子浅尝辄止,说受不了那古怪的味道。这才隔了两天,羊奶一到手便仰着脖子喝了个底朝天。

姜文对两个儿子的饮食结构也做了很大调整,精心烹饪的儿童餐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当地民族餐食:菜品以手抓羊肉和大块牛肉为主,主食不是糙米饭就是馕,配餐的青菜既非白灼也非上汤,无公害的蔬菜洗干净后直接生吃,佐餐的饮料是新鲜牛奶。除了正餐外,不提供巧克力饼干果冻之类的零食,但新鲜水果24小时敞开供应。

家里没请钟点工或保姆,两个儿子在姜文的指挥下担任起了保洁员。因为是土坯地,清洁工作比较简单,提个塑料桶给地面浇浇水,用扫帚略作清扫就算完工。收拾床铺也包干到人,姜文以身作则地示范了几次后,两个儿子就学会了叠被子,虽然做不到横平竖直像豆腐块,但比起在家里蹬被子起床拉被子睡觉,已经算是长足的进步。没有洗衣机,姜文也没有添置的打算,换下的脏衣服扔在大盆里,阳光灿烂的时候把盆端到庭院,跟两个儿子围坐在盆边上,父子仨一起动手洗衣服。洗着洗着,儿子就开起小差,用加了洗衣粉的水在手里捏出一个个肥皂泡。虽然洗衣服变成了玩肥皂泡,但姜文决不制止——在家里,数以百计的各种玩具都没能让他们发出发自内心的嬉笑声,在阿克苏,一盆洗衣服的水就让他们喜笑颜开,超值。

姜文很少让儿子无所事事地呆在屋里,只要天气不恶劣,他经常带他们出去转悠。不开车,就这么信步乱逛,不走到两个儿子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不停下。号称转悠,更像是拉练。小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从最初的走不上几百米就叫苦叫累,到一个月后,两个儿子一左一右牵着姜文的手,一口气走上三公里,粗气都不喘。

每天坚持锻炼,加上原生态的饮食结构,眼看两个儿子的身体就这样一天天结实起来,姜文开车带着他们抵达下一个目的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第一次见到沙漠,两个孩子起先还欢天喜地,但没过几分钟便吃不消了。在沙地上奔跑需要的体力是正常路面上的好几倍,每一步都觉得脚往沙里陷,抬脚变成拔脚,损耗很大。

等他们累得快瘫软时,姜文一手夹一个把他们带回车上回家。接下来的日子,两个儿子就像两颗充电电池,在家积蓄满了能量后就去沙漠放电,电量耗尽后再回家吃饭休息充电。与充电电池不同的是,电池越充储电量越少,两个儿子越折腾能量却越大。每天去两次塔克拉玛干沙漠,几个月后,哥俩就可以在沙漠里连续摸爬滚打半个多小时了。

周韵前来探班时,眼泪都快下来了。两个儿子都晒成了巧克力色,皮肤粗糙了,脸蛋上还多了两片高原红。可是,目睹了他们超越同龄人的自理能力,周韵没话说了——天要下雨爹要教子,由姜文去吧。

最好的营养品苦头

啥都讲究个劳逸结合,隔上一段时间,姜文就会带着儿子去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自驾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19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马克吐温写了很多文章。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版后被读者抢购一空,他萌生了发财的念头。心想与其让这些出版商、书贩子赚钱不如自己写书、自己出版、自己卖书。于是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两年内转成百万富翁。这个念头一出现立刻就付诸行动。这位大作家摇身一转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大书商。然而,还不到两年,由于自己不具备经商的技能和素质便债台高筑,难以维持下去。不仅仅书商没有做好,就连自己的“主业”写作也被荒废了。眼看着放在不同篮子里的鸡蛋一个一个被打碎了,马克吐温果断放弃了书商的生意,回头专心致志地搞起了他的文学创作,一番努力最后取得了成功。

马克吐温在回顾他走过的路时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名言在告诫人们要分散风险、实施多元化策略时有必须的道理。因为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这个篮子被打翻了,你就可能一无所获了,这对于某些人或事来说是对的。但对于我来说还是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而认真地看好这个篮子是再适宜但是的。”

【人生哲理】:每个人的智力、爱好、兴趣、水平各不相同。有的适合经商,有的适合于文学的创作,有的适合于从政,有的适合于科研,有的适合于做工等等。别人在这个方面可能有特长,你可能在另个方面有必须的天赋。只有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取得成功。不管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是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怎样做最好,关键是要看是否适合自己,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哲理的小故事

全文共 1341 字

+ 加入清单

繁琐,让人痛苦;简单,使人幸福。心态,越简单的人,那么拥有的快乐就会越多。---题记

厌倦了人情薄凉,看透了世间冷暖,以为炙热的心开始凉了,殊不知,不是心凉了,而是岁月磨历了心智,我们变得淡然了,学会了安静,学会了静静的在光阴似箭里,沉淀一份悠然自得的心境。不奢望繁华似锦,只求云卷云舒的清淡,似水一样的舒缓快乐,守一座可以让快乐的城池,让精神有所阪依,远离喧嚣,接近清宁。

习惯了随意的生活,随意但是不可以随便,随意是一种光阴深处的惬意。当有人问我过的好吗?我会笑意的说过的很好。好与不好,都要生活。事实生活本来就是一本书,放在不同的人手里,读出的`理解也会不同。

生活是过给自己来感受的,生活是一本大书,作者,读者,都是你自己,无须渴盼所有的人都能读懂,一生有那么一两个人认真读你,就是一种满足,一种幸福,毕竟朋友易得,知音难求。生活,不是过给谁来炫耀,亦不需要谁来怜悯的?别人羡慕你,别人同情,那只是一时半会的光景。炫耀久了,疼惜久了,都会麻木的。生活,终究是过给自己感觉的。一个人的人生,过的健康,平安,有亲人朋友的疼爱关心,有上天的眷顾就够了。

人生苦短,没有那么多的甘与不甘,只要活着,就是幸福,只要活着,就是自己的英雄。活着,就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也许很多事情,很多人我们都想不开,那就不要想了,想也罢,不想也罢,这一刻无论多么美好,或者多么糟糕,终究都带不到明天的时光里,唯有的就是过好这一刻,不要浪费光阴,浪费生命,且行切珍惜。

让每一个今天,活出自己舒服的样子,绽放自己的精彩,活得踏实,活得自在。

今晚与很多同行聚餐,心里甚觉欢喜的。聚会,对我而言,是一个陌生的词汇,除了忙生意,就喜欢一个人的安静,习惯了一个人蜗居在文字这片小小的天地,听着音乐,挥舞着笔墨,独自沉醉,独自享受。随意的抒发自己的感想,音乐是文字的情人,茶是文字的另一半。在文字里,感受惊鸿一瞥的美丽,在文字来一场自己与自己灵魂的温婉交流,美丽着一个人的风轻云淡,细水长天。

很久没有喝酒了,今天因为高兴,居然也开心的喝了一瓶啤酒,心是喜悦的,是丰盈的,情绪也是无限的饱满,因为我看到大家在一起没有拘束的,是随意交流的。此刻,都是一种简单的朋友,没有生意场上的较量,争锋,就这么一个简单温馨的聚会。而如今人与人之间,真的少了很多暖流,很多都是出于利益为前提的接触。

很是不喜欢这样的交流,一直是喜欢简单的,就如同今晚的聚会一样轻松简单,就好。不管别人怎么样看?于我,都是一次快乐的聚餐,至少我是用一颗纯简的心,来真诚,真心的赴宴,没有半点的虚情假意与私心杂念。当聚会散去,一路上,我在默默的想着,如果每一个人都如此简单的活着,没有勾心斗角,利欲熏心,纸醉金迷,那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该多么的幸福与快乐,轻松与自在!

对我而言,人活着,就应该让自己拥有一颗简单的心,简单到像一朵花,没有杂念的盛开着,在自己的世界,绽放成美丽模样,散发出自己独特味道。你赏与不赏,爱与不爱,你疼,亦或不疼,闻,亦或不闻,都依然用自己的方式盛开在属于她的季节。

在野陌,在田园,在路边,在花园,无论在哪里生根?只要有土壤,有阳光,有雨露,什么也阻挡不住我盛开的脚步,处处都有她简单快乐绽放的身影,立在风中,立在雨季,立在关注她人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2024我的抗疫故事主题征文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她叫陈__,是集团东校区的一位数学老师。在疫情发生之前,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的耕耘在三尺讲台,或是那张堆满了书和作业本的办公桌上。她十分忙碌,每次有学生看见她,她不是在与同学们探讨问题,就是在批改同学们的作业。在她班上的同学都比较“惨”,每次下课或是晚自习,总被她揪出来处理各种作业上的问题或是难的知识点,直到把同学彻底教会才罢休。她的这种“保姆式”的教学,极大的增加了陈老师的任务量。但她说只要同学们都学会了、学透了、学扎实了,她也就心满意足了。同学们也早已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每次下课或是晚自习主动去找陈老师探讨各种自己不熟悉的问题。

但变故就发生在放寒假之后。

寒假时间虽短,却包含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人人都想在这个喜庆的时刻与家人团聚,陈老师也不例外。她早早地就打算趁着这个春节——尤其是这个20_的春节,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与家人一起过个热热闹闹的年,缓解一下工作上的压力,为下个学期的教学蓄力。于是放假不久她就回了老家。可是谁曾想这一趟归乡,竟是时隔一个多月的久别。

随着疫情的爆发及蔓延,先是武汉被封城,接着又轮到整个湖北……就这样,本来只想回家过完年就返深的陈老师,被困在了她的老家湖北。后来随着网课直播的开始,她也就化身成一名“网络教师”,每天在家中为同学们直播讲课,作业批改,解疑答惑。

她有一次无意透露出她在家足不出户连续呆了一个月,有同学担心地去询问她的状况。她解释说,自己很好,在家里呆着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并且每天还有网络教学任务要去完成。

在家网络教学的这一个月里,她每天都在数学群里为大家答疑解惑,在直播课中传授知识。在这个小小的群里,每天她像往日一样追问同学有没有问题,以自己的乐观态度鼓励大家。渐渐地大家的学习氛围变得浓重起来,这个群也像昔日学校的走廊一样挤满了问问题的同学,变得热闹起来。有时她还会苦中作乐,以聊天的方式为同学们拓展知识点,并用现实生活作为背景,不一会儿就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最后她把问题带回生活中为同学们进行解答,引导同学们用一种更轻松的方式去理解问题。

陈__老师及其他深圳高级中学集团的老师,不畏艰苦,顽强奋斗在疫情下保障教育的一线,向外界展示出了深高老师兢兢业业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哲理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名叫《中外哲理故事》的书。在这本书里,有许多有名气的人励志而又不怕困难的故事。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还有一个苹果》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说,在北欧的瑞典,有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人,名叫斯坦利·库尔茨。他本是一名医生,但对沙漠探险情有独钟,曾多次深入沙漠探险。有一次,斯坦利·库尔茨试图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但不幸的是,他遭遇了一场铺天盖地的风暴。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瞬间使他一无所有:向导不见了,驼群不见了,水和食物都不见了。斯坦利恐惧极了。

绝望的那一刻,他下意识的把手伸进了口袋,竟意外的发现,口袋里还有一个苹果。斯坦利坚信自己手上的苹果,凭着还有一个苹果的信念和求生的意志,终于走出了撒哈拉大沙漠。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在困境面前,我们一定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去坚持最初的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隐藏着一颗“苹果”,鼓励我们从沮丧和消沉中走出来,走向美好的未来。

现在的中国还在慢慢的发展中,和其他一些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还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都怀有“苹果”的信念,总有一天会赶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观后感

全文共 1423 字

+ 加入清单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五四运动至今,一代代优秀青年为民族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循火红足迹,经坎坷征程,一代代优秀青年紧跟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青春不停步,“永远跟党走”!

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和着春潮,伴着夏韵,在花海灿烂夺目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102周年。

弹指一挥间,人类已昂首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战胜了衰落,走向振兴,挣脱了屈辱,走向奋起,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然而,人们不会忘记那划时代民族救之的“五四”爱国运动,更不会忘记那举起民族救之旗帜,开创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的先驱者,不会忘记革命战争的峰火硝烟,更不会忘记,为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经落到我们肩上,“五四”火炬已经光荣地传到我们手中。

我们生活在一个靓丽的季节,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字眼,我们要去追回与你同行、释放自己青春的能量。

青,是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春,是季节,是成长的季节,青春就浊出成在成长季节的那片生命的绿色,是阳光下那片灿烂的笑容。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它也许是你人生的一处驿站,不过请记住,即使它象一颗流星,我们也要努力让它成为一次辉煌的闪现,不惧艰难困险,敢于拼搏,志比云天。

中学时代,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知道,风雨会使我们变得强壮,挫折会使我们变得坚强。成熟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质,来自于风雨的洗礼和生活的磨砺,我们要面对山峰,去欣赏它的风光,面对未来去争创人生的辉煌,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中国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仍然是个发展中的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地方有待完善和发展,要想国家富强,就必须努力,而希望就寄予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在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共青团留下了英勇奋斗的足迹,做出了无愧于历史的贡献。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世纪,中国共青团,将以新的面貌,面向新世纪,以新的作为开创新的事业,在中华民族振兴史上继续谱写光辉的篇章。

我们缅怀“五四”先驱们的业绩,回顾中国人民和青年在整个世纪,走过的历程,作为当代青年团员应当秉承民族精神,高举“五四”火炬,肩负时代责任,让我们用知识加汗水,以满腔热情,去开拓、去创造、去拥抱新希望,来迎接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纪吧。

青春是什么?青春可以是携子之手,浪漫而温馨地漫步于桃红柳绿之中;青春可以是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大跳千奇百怪的街舞;青春可以是无休止地泡吧,疯狂地蹦迪,如果还嫌不够刺激的话,那就去蹦极,开飞机。难道,难道青春仅仅就只剩下这些了吗?青春也可以是潜心于科学研究,十年磨一剑;青春还可以是扎根于边疆,一心谋发展;青春更可以是手擎炸药包炸碉堡时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声。青春是整个人生旅程中最绚丽的一站,最奇妙的一站,最灿烂的一站。青春孕育着无穷无尽的能量等着我们去开采,去挖掘,去释放。人生的根本目的就是对于人生价值的认识、诠释,乃至于实现,而青春正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黄金时期。青春需要实现人生价值。

青年朋友们,不,战友们,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在向我们召唤,历史将会永远记住我们的身影,前进吧,前进吧,让我们释放青春的能量,点燃创业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2024我的抗疫故事主题征文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20_年春节之前,你所想到的都是喜庆欢乐的事:欢乐的团圆,美丽的烟花,有年味的大街小巷。可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这一切。大街小巷不再是有年味的大街小巷了,而是行人稀少,寥寥可数的车辆开过马路……打开电视,不是各种歌舞升平的画面,而是主持人讲述肺炎感染的人数和状况……人们戴上了口罩,神情惶恐,担心感染病毒性肺炎。但是,一批批勇敢的医护人员站出来了,冲到一线去维护我们的安全。人们把他们叫做“最美逆行者”。

在我们的小区,也有很多美丽的“逆行者”在帮助我们。比如:守门的保安叔叔,在车辆进出口测温度的志愿者们,一直坚守岗位的清洁工叔叔阿姨们和一些没有留名字的无名英雄们都在为我们默默地作贡献。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们尽量少出门,出门一定要带口罩,勤洗手,做好自我防护就是为国家做贡献!

疫情期间,病毒传播快,物资紧缺,人们急需各种防护物资用品。深圳市政府在号召人们捐献物资,政府向厂家寻求帮助,可是因为是春节放假期间,工人都没有上班,生产都来不及了。不仅医护人员缺少防护用品,我们小区也是如此……这时,我们小区的一些业主纷纷站出来号召大家去捐献防护物资给一线的工作人员。我在家里看了看我们家准备的物资:五桶3L的75%酒精,2瓶消毒液,三十多个口罩,几百双一次性手套。我就和妈妈商量着能不能捐赠一些物品,最后我们打算捐赠一桶3L的75%酒精和一盒一次性手套(大约100双)。我和妈妈下楼将我们的捐赠的物资送到工作人员手中时,他们激动地说:“谢谢你们,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听到这里我也说:“加油,加油,希望疫情早点结束!”

这就是我的抗疫故事,希望疫情早点结束,还我们一个春光灿烂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周朝的历史典故故事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成康之治指西周时成王、康王相继在位的四十余年间,形成了安定强盛的政治局面。

为慑服商顽民而建的成周城落成后,辅政大臣周公还政于成王,周朝进入巩固时期。成王及其子康王继承文王和武王的功业,坚持节俭,克制多欲,缓和了阶级矛盾。又令周公制礼作乐,即王朝各种典章制度的创立和推行,大规模推行自周武王时就开始的分封制。西周分封,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周天子统辖下的地方行政系统,从而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加强周王朝统治的作用。

康王之世,周还曾命诸侯征讨淮夷、东夷,加强对异邦的控制。康王在位年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