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揭秘南京中元节的习俗汇集20篇

重阳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下面揭秘南京中元节的习俗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浏览

3563

作文

1000

中元节作文350字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七月十五一大早,奶奶就到菜场买了鸡、鸭、鱼、肉等丰盛的菜肴,原来,中元节到了。

奶奶用发糕、豆奶、烤馒头和一串脆响的鞭炮来迎接我们的“老祖宗”。“老祖宗”吃完早餐后,天下起了大雨,传说这是“老祖宗”从遥远的地方带来的洗脚水。

奶奶和爸爸忙活了一下午,准备了一桌盛宴来祭祀“老祖宗”。奶奶神情严肃,把一双双筷子一头搭在碗边上,一头放在桌子上,倒好一杯杯酒,盛好一碗碗饭,热情地招呼“他们”来吃饭、喝酒。奶奶不准我们追逐打闹甚至不让乱说一句话,生怕得罪了“老祖宗”。

吃过晚饭,奶奶在院子里用白粉笔画了几个圈,摆上香,把纸钱、摇钱树堆在圈里,点上火,让我们给祖宗磕头,奶奶在一旁毕恭毕敬地说着:“这是给你们去扬州看戏的,这是给你们游山玩水的,请您保佑我们平平安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清明节习俗介绍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祭祀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趣的娶亲习俗作文1200字

全文共 141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民俗民风。她们就像争奇斗艳的鲜花绽放在“祖国”这个大花园里。

上周的语文课上,欧老师给我们讲了她们老家肇庆高要的一个传统的婚嫁风俗,十分有意思。

结婚,是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女孩子要出阁了,在新娘出嫁的前几天晚上,新娘的嫂子会给准新娘和伴娘姐妹们煮宵夜吃,边吃边聊,聊父母的养育之恩,聊姐妹的情谊,聊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等等,除了这个,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是:商量如何刁难新郎和他的伴郎们!

新娘子要结婚了,父母自然舍不得,自己疼爱了二十多年的女儿,不知道将来生活是否如意;姐妹们也舍不得,也担心新娘嫁到夫家会被欺负。于是,他们想尽了刁难伴郎的方法,除了逗笑、开心,估计也想给新郎敲敲警钟:我们家闺女可不是好欺负滴。

举行婚礼的日子到了,奇怪的是来迎亲的没有新郎,只有伴郎。当队伍浩浩荡荡来到新娘子家楼下时,藏在阁楼上的姑娘们开始“发难”了,她们将鞭炮从楼上往下扔,一个接一个,噼里啪啦的,看上去有些吓人,炸得伴郎不敢靠近。怎么办呢?不聪明的人们只能在门口干着急,而聪明的伴郎们则有办法。他们偷偷跑去邻居家,把门拆下来,把门举在头顶上当盾牌快速通过,这就算过了第一道“城门"。

别以为,这就过关了。来到了新娘子出阁房子门口,可更要提高警惕。这时,会有一群拿着像长矛一样的长竹竿的伴娘冲到门口来,朝着门口上上下下“打”,不让伴郎进门,这环节叫“打架”。场面特别“激烈”,围观看热闹的人很多,里三层外三层,像看电影似的特别有趣。伴娘们厉害,伴郎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也早有准备,只见,他们其中一人拿着刚刚那扇门,从下面往上一顶,借助门头板将竹竿死死地夹住,其他伴郎飞快地从门下间隙钻过去,成功通过第二关。第二关通过了,新娘子就可以接回去了。

接回新娘,新郎新娘在新郎家拜堂成亲之后,吃过晚饭,华灯初上时,新娘子还得带姑爷回门。如果说,前面两关都是在刁难伴郎,而最后一关,则要真正的主人公——新郎上场了。

人们把一对新人围在一间宽大的屋子中间,屋子里有一张长条大桌,桌上放着茶、烟、酒、糖果等等。桌子两边分新娘和新郎两大阵营。伴娘门把前几天准备的“考题”抛出来,要求新郎或伴郎们按要求去做。因此,新郎一般都会在找个能言善辩、见多识广、思维敏捷的得力干将当伴郎团的“军师”,遇到难题就“军师”想办法,像新郎给伴娘们敬烟、敬酒、发红包等都是小意思,真正的难题可不容易。“军师”解决问题往往能出奇制胜。比如:伴娘拿出一个盆,盆里装满了水,水中还有几条鲜活的泥鳅。这是要干什么呢?猜到了没?没错,就是要求新郎用筷子把水中的泥鳅全部夹上来。

你可能会想: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夹泥鳅吗?但是一旦你亲身体验,你就会发现:这件事儿不但不简单,而且有一定难度。泥鳅滑溜溜的十分难夹,没有点生活常识根本不可能完成。此时,聪明的“军师”会私下里叫个跟班的伴郎,让他悄悄跑到隔壁人家中的厨房中抓一把盐,撒在水中,泥鳅一遇到盐就动弹不得了,所以这项任务被完美的解决了,真是令人佩服!听老师说,刁难新郎的题目,每一个都出人意料,斗智斗勇,非常有趣。

当新郎团经过了伴娘团的一次次考验后,新郎才可以高高兴兴把新娘领回家去。欧老师还说,她们村里也有不够聪明的新郎去别的村庄娶亲时被伴娘“刁难”得哭鼻子的。这年头,没点知识连“老婆”都娶不回。男生可一定要好好学习呀!哈哈哈!太搞笑了。

有趣的习俗在各地都有,你们可以跟我分享分享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春节习俗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每家每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非常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是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吃年夜饭,是春节每家每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许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是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揭秘可口可乐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我和小记者们一起参观了可口可乐工厂。

首先,我们参观了可口可乐的海报墙,上面的海报都很有吸引力,其中有一张海报,上面圣诞爷爷也在喝可乐,看着就是很好喝的样子!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放映厅,里面的造型很特别,像是一艘豪华邮轮,可容纳70多人。我们大家就在那,一边喝着可口可乐公司的各种饮料,一边专心的看着一部主题是可口可乐的发明和制造过程的短片。原来可乐最早只是一种糖浆,是一个药剂师,名叫约翰。彭伯顿在1886年发明的,他意外发现这种糖浆深受顾客的喜爱,于是,他就给这种糖浆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可口可乐。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然后,我们来到了可口可乐制造车间,原来生产一瓶可乐,需要这么多工序。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道,吹瓶胚。空气被吹进塑料膜里,一个个可乐瓶就出来了。然后就是清洗瓶子,罐装饮料了。

这就是我有趣的参观之旅,今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可口可乐饮料虽然好喝,但是不能多喝,因为它含有很多糖分,会损坏我们的牙釉质,导致蛀牙。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节习俗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一眨眼,又迎来了春节。羊年,一个让人期待的年份,我们都长大了一岁,又可以收红包,可以一家人吃团圆饭,开开心心的。

除夕夜,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今年,我们来到了诸暨,好菜一道道上,红包一个个收大人们谈得投机,小朋友们玩的开心。

午夜一到,鞭炮声四处响起,一朵朵鲜花在空中竞相开放,我和表妹趴在窗前,幻想着新一年的美好,欣赏着空中美丽的烟花。

正月初一,我们不在家,一早我们就乘车去拜访老爸在萧山的亲戚了,午饭在萧山吃,晚饭也一样。第二天还是如此。到年初三,我一早醒来老爸老妈就不见了,可我并不着急,他们去菜市场了,去准备中午给亲戚们吃的饭菜去了。

照现在,接下来几天就是我们出去走南闯北的时候了,去领略祖国的文化古迹,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可以去国外玩玩,只要你要钱,哪儿都可以去,换在以前,这时候还在过年呢,小朋友们手中拿着鞭炮东放一个西放一个,大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聊这个,聊聊那个,还有些在看着这些小朋友们奔跑着。

过完年就到元宵了,过完元宵才算到新的一年了,元宵元宵,必然少不了主角汤圆,每家每户都飘出了汤圆的香味,这时候上街走一走肚子马上就咕咕叫了。

这些就是我们绍兴以前和现在的春节,也和我们来介绍介绍你家乡是如何过春节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春节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1月30日除夕,晚上妈妈包饺子。当饺子一个个出锅时,春节联欢晚会正好开始了。

今年是20猪年,在此我也祝大家猪年如意、马到成功、马上发财、猪年快乐。

今年是央视春晚举办的第32个年头,从1983年开始,中国人每到春节都过地热热闹闹的,春晚在每个人的记忆中都烙下了一个很深的烙印。

今年的春晚很壮观,舞台也包装的很华丽。而且今年的春晚也很给力,邀请了韩国人气最火的男星李敏镐和出生于法国的YIF。网上的人都黑YIF穿帮很多次,但是你们的速度有他快吗?还有人说庾澄庆站在李敏镐身边显得又矮又丑,可是他在歌坛和影视方面都很有地位,你们有吗?

小品《扶不扶》讲述了我们现实中的一个问题,但是主人公还是把老奶奶扶了起来。我最喜欢他最后说的那句话: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

这个春节联欢晚会即给了我们带来了欢笑,又给了我们很多温暖。期待下一年的春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清明节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吟起这两句诗时,然后我总会想起刚刚过去的清明时节的情形。

4月4日,我和爸爸、妈妈及亲戚们从三亚回老家,坐在车上,一想到要拜见已去世的爱我的老太公,我的情绪忽有些激动、悲哀。经过一个多钟头的奔波,最后回到了爷爷家。爷爷家里人很多,有大人、小孩,热闹极了。

吃完午饭,大人们开始拿起锄头、铲子云坟地给坟墓“大扫除”,然后妈妈和婶婶们忙着煮拜祭祖先的饭菜。下午二点多,我和表弟跟着大家去坟地。

来到坟地,爸爸、大伯、叔叔等人忙着给坟墓打扫、贴红纸;我和表弟绕着老太公、老太婆的坟墓追赶打闹。这时,表哥陈泽鼎戴着草帽扛着锄头忽然大喊一声:“我就是关羽,谁敢欺负我!”惹得我和表弟哈哈大笑,但一想到老祖宗,我就停止了笑声。大人们干完活后,便在老太公等人的坟地上摆上丰富的菜肴、点心、牛奶、水果等等,然后待烧香后,我们子孙便在草席上跪拜祖先。我悄悄地观察大人们,只见他们的表情很悲伤,我心里也很悲伤。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在心里自创了一首诗:“清明时节阳光烈,此人回乡过清明。摸了坟墓看墓碑,此时想起老祖宗。”

当拜祭完老祖宗后,我心里想:明年我还要来拜老祖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秋节习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种类繁多的民间习俗,千百年来一直充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不知不觉,中秋节又来到了我们身边。在这个节日里,我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和亲人的血脉之情。也感受到传统的节日习俗,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吃月饼

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在外地的亲人都尽可能地赶回家,和亲人团聚在一起。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俗,爸爸妈妈买来了月饼。到了夜晚,月光泼洒下来,把院子照的亮如白昼。我们在院子里放了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摆满了各式鲜香的水果、糕点,当然了,今晚的主角――月饼,绝对不可缺少的,高高地摞在桌子中央。

赏明月

中秋节的月亮像水洗了一样,不但特别明亮,还水汪汪的。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一边观赏着月亮,一边品尝月饼,一边聊着天,感受节日给我们带来的这份恬静。我仔细揣摩着月亮,它时而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低头不语。时而像个顽皮的孩子,躲进云彩后面。时而不声不响地看着我,让我有些不敢直视它。品种繁多的月饼固然好吃,而我不知道为什么非要中秋节吃呢?这也许是一种民间习俗吧。

民俗也好,习惯也好,都来自着于家族的血脉之缘,包含着家人们浓郁的团聚之情;传统节日习俗之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是值得我们继承的。它不但能凝聚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还能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意义。

桦甸市二道甸子镇中心小学六年级一班:肖欣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习俗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在寒假里,那五花八门的节日习俗,总是让人耳目一新。

过年的气氛是从何时浓起来的呢?或许从“腊八”那天就已经开始了。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找齐那八样食材,在锅里煮。我们家腊八粥虽然模样不怎么出众,可那粥的味道绝不亚于宫廷御膳之味。

腊月里的事呀,可多着呢!腊月初,那年味儿才刚刚有些“味儿”,腊月中旬的年味儿,才够“味”。

今年,我家是在腊月二十磨了豆腐,二十一才“动油锅”——炸年货。到了腊月二十三,家里又热闹了一阵——蒸包子。到了腊月二十八,奶奶又将腌过的年货放进锅煮,留着二十九中午吃。

到了“年三十”,从早上起便能听见炮仗声。奶奶说,这就是“过年”。我们家是中午过的年,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在吃饭之前,我们家还有个习俗——祭祖。祭祖宗的菜在祭祖之前是不能吃的,而且家里人还得在堂屋门前烧纸钱、磕头,希望老祖宗能够保佑全家在来年平平安安,也可寄自己的心愿于此。到了三十晚上,我们这一带还有个别样的风俗——装“红包”,此“红包”非彼红包,这是在一个红袋子里装上些吃的,如“苹果”“大糕”,寓意平平安安,步步高,然后再在里头装上压岁钱,这就是咱这儿的红包。到了晚上,初一的凌晨零点,家家户户都得放烟花、鞭炮,来迎新年。三十这天还有件事可不能忘了——贴春联。过完年后,家家的春联也都“上门”了。

初一早上,晚辈得在家里先给家里的长辈拜了年,再出门去拜年。拜年倒也有个忌讳的事——下午拜年,所以一般拜年都是在上午。初三早上还得放炮仗,干什么呢?迎灶王爷。初五早上还得迎财神爷。有些人家还会买灶王爷的图像贴在家里,希望来年家里能够财运兴旺。

若再论远点儿,那就是正月十五度元宵了。元宵节,我们家最重要的一个习俗不是吃元宵,也不是看花灯,而是到祖宗的坟上去送灯。送的这灯,都是用四根细竹棍,一个塑料袋和一支蜡烛做成的,每到一个坟上,都得放一个炮仗,然后烧点纸钱,放上一盏灯。到了晚上,那林子里、山上也都是灯火通明。

时代在变化,而这些习俗却一直在延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重阳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一、赏秋

重阳节是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二、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三、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四、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五、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六、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春节习俗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年夜”到除夕,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古代春节习俗作文_文化作文1600字

全文共 148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除夕之夜吃饺子也是传统项目之一,百姓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在岁末休息调整,辞旧迎新,岁岁年年,周而复始。百姓们的生活如此,已经形成了惯例,紫禁城里的皇族们是否也遵从民间过春节的文化传统,除夕之夜包饺子吃呢?

饺子是一种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食物,也是一种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说的是“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正是形象的表现出了饺子这种食品在中国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人吃饺子的历史是比较悠久的,据三国时期魏人张揖编著的《广雅》中记载,当时已经出现类似的食物了,形如月牙,称为“馄饨”。到了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一直延续下来,而混沌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道非常重要的食品。大约到了唐代,“饺子”的形状与现在的饺子已经基本没什么出入了,而吃法也以现在的吃法一模一样了,即将煮好的饺子捞出来成在盘子里。宋代时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除了上述称法,元代时还称饺子为“扁食”,明代也沿用了这个说法,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到了清代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

在特殊的日子吃饺子代表着特殊的意义,多为吉庆祥和的象征。例如,民间长者过生日的前—天必吃饺子,称之为“子孙饽饽”,意在祝愿福寿绵绵、子孙满堂。结婚.入洞房后也要先吃煮得半生的饺子。以祈祝早生贵子。除夕晚上。一家老少一起包饺子。待子时一到全家人—起吃饺子,取“岁更交子”之意。饺子的吃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水煮的叫“水饺”,上屉蒸的叫“蒸饺”,在铛中烙的叫“锅贴”。可见,民间在喜庆、吉祥的日子有吃饺子的习惯,与民同庆的皇室也深受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节庆之日吃饺子。

清代,饺子作为一种喜庆的食物,配合节日的氛围,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习俗,作为国之表率的清代皇室自然要紧紧承袭传统的民俗文化。

清代,皇帝大婚之时就要吃饺子。据《清宫述闻》中对同治皇帝大婚入洞房的情景有这样的记载:“……皇上、皇后坐龙凤喜床,食子孙饽饽……至晚,皇上、皇后用长寿面。”这里面所说的“子孙饽饽”,就是饺子。

当然,每逢辞旧迎新之时,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寓意“岁更交于”,更重要的是表示不忘祖宗。因为在清朝入关之前,满族就有过年吃冻饺子的生活习惯。

清代皇帝在除夕子时这一重要时刻,先要进行一系列的瞻拜仪式,然后再开始吃饺子。

皇帝的瞻拜活动,是在总管太监引导下进行的,本来没有绝对严格的时间规定。但是,御膳房的厨役们对煮饺子的时间,必须要掌握得十分准确,皇帝一到昭仁殿,饺子就要出锅,旋即端上膳桌。对此,时间的掌握就尤其重要,清宫规定,元旦前后,皇帝出门、入门,都要放纸炮作前导。御膳房根据炮声的远近,就可以推测出皇帝的行踪。例如嘉庆四年除夕,当嘉庆帝在奉先殿行礼毕,下台阶时,膳房即开始煮饺子,他刚到昭仁殿,太监立刻传:“送万岁爷煮饽饽一品!”嘉庆坐稳后,首领太监捧进红色雕漆飞龙宴盒一副,内置“三阳开泰”瓷碗两件:一碗内装素馅饺子6个,另一碗内有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各一个。皇帝吃完饺子后,小太监用瓷碟盛饺子一个、红薹一块供在昭仁殿的小佛堂前,以示敬佛。而清宫的《膳食档》中还记载了光绪过年吃肉馅饺子的情景;“正月初一,万岁爷在养心殿进煮饽饽。第一次进猪肉长寿菜馅煮饽饽十三个;猪肉菠菜馅煮饽饽十三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活力青春青奥南京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我期待的青奥会有着历史悠久古老的石头城南京,将在2014年将迎来那令人期盼已久,激情澎湃的隆重时刻----独具魅力的青奥会.那时,南京将以主人的身份以崭新的面貌、优质的形象,像巨龙一般来为世界展示她的风采!共同目睹青奥的风采!2014年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徽彰,是以举办年份数字“2014”为构图过渡,色彩鲜艳的线条和色块将南京明城墙城门和江南民居轮廓进行艺术组合,勾勒出英文“nanjing”字样,寓意欢迎、交流的青春之门,象征欢聚、健康的青奥之家,活力青春   。

会徽中最重要的是突出‘国际风格、奥运精神、青春气息、南京文化’的设计理念。”显了团结拼搏、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充满了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青春气息,是南京人民奉献给奥林匹克运动的宝贵财富,也是青奥会最具价值的资产之一。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在视频致辞时说:“这个多彩而富有时代气息的图案完美不仅仅是诠释了南京,与此同时也诠释了全中国。”虽然我没能有荣幸参加,但是我仍然期盼着,期盼着青奥会的步伐能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地加快的来临;期盼着运动员们为了祖国而努力拼搏的身影。·虽然我没能有荣幸参加,但是我仍然会为中国的青年运动员们加油鼓劲;为青奥会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虽然我没能有荣幸参加,但是我仍然要在精神上为青奥喝彩,懂礼貌,自觉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爱护公物,努力学习,积极的宣传青奥知识,用行动来支持青奥!其实,我认为青奥会它不仅仅是一次体育盛会,也是一次传播友谊知识的盛会。

它能够让青少年们从体育中享受快乐!作为南京的一份子,一名品德优良,团结友爱,健康向上的好少年我们更要学好外语,以便将来与外国朋友交流传递我们的友谊,传播我们的文化,让他们更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品质,向全世界来展示我们南京的魅力!在青奥中沐浴着教育与文化的光辉!青春,这个字眼,透露着活力,孕育着生命力。使我们在青奥的竞赛场上,越战越勇,为南京添上最为绚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迎接青奥为青奥喝彩,讲文明、树新风,从我做起,从身边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共同支持青奥,唱响青春之歌......“分享青春,共筑未来”走在青奥的路上,我们将与青奥会携手共成长,一起期待2014的到来,更期待着南京那时最夺目璀璨的闪亮一刻!预祝青奥会圆满顺利地举办!

[活力青春_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端午节,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宋代诗人张耒的一句“国亡身陨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人间”,早已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端午节最早起源于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末期。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是源于战国时期的楚怀王听信秦国使者小人张仪的谎言,与齐国断了联盟关系,却只得到了秦国的六里土地,而不是先前承诺的六百里。楚怀王十分愤怒,于是,派兵攻打秦国,结果惨败。楚怀王只好派屈原去齐国求情,才恢复了友国关系。之后,秦国让楚国跟他们和好,让楚怀王去秦国商量结盟的事。屈原便请求楚怀王别去,但靳尚和子兰两位奸臣怂恿楚怀王去秦国。楚怀王听了他们的花言巧语,来到秦国后,秦王就突然翻脸把楚怀王关在了那里,直到他死去。楚怀王的儿子楚顷襄王继位,听信小人谗言,疏远了屈原,将他流放在外。十年后,秦国的名将白起带兵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灭亡。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留下了《离骚》这首诗,便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的滔滔江水中。百姓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十分伤心,就乘着船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将粽子等食物扔进江里,让水里的生物吃饱,不吃屈原的尸体。为了纪念屈原,直到现在,我们在五月初五时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处处都修起了“屈原纪念馆”。

每逢端午,大人们总会带着子女们到长辈家看看,回到他们身边,欢聚一堂,一起看赛龙舟,一起吃粽子,闲话家常。

历代文人墨客心中的端午节也是百花齐放的。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边贡“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表达了他们对端午的情感。

又是一年端午节,在这端午佳节里,祝大家幸福安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元节的习俗是什么

全文共 3197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我当年在江浙一带就看到人们视中元为大节,这一天家家团聚,如除夕一般热闹,还要吃一种专门用青树叶包裹的菜团。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旱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各地习俗

河北省:

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

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省: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省: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江苏省: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省: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江西省: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省:

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广东省:

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广西省:

桂林地区的人多以月十四为鬼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方从七月七开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到晚上十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 担夫、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口烧去洒米水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其重视程度是除春节(当地观念中元宵节也属于春节,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样重要的节日。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在广西省,中元节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

云南省:

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

湖南省:

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湖北省:

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于饭菜之间,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南京之行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7月2日,我和同学去南京研学,我们的第一站是南大。

早上九点半我们就来到了南京大学。一进校门,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的犹如穿着军装的士兵守卫着校园。再向里走走我们就看到了古色古香的一栋楼,那是南大的小礼堂。

从礼堂旁走过就像穿越到了古代!之后我们被老师安排到一片绿荫下休息,五分钟后,便迎来了一位异国青年男子。他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并用英语和大家交流。起初,我很害怕,不知道如何和一个外国人交流。说了一会,我们和他熟悉了,我发现他和蔼可亲,有些话我们一时没明白,他就用中文说,原来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真令我佩服和感动。之后我们就熟悉了,开始谈天说地,知道他是来自法国巴黎的留学生,他就是我们研学活动中的第一个老师。同他的交流我知道世界是那么小,自己的知识那么的少。于是我暗暗的下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学习!

下午我们来到了南京博物院,这是研学活动的第二站。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另全院设“六所”的研究部门,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非遗保护研究、古代艺术研究所,并设有中国博物馆中唯一的民族民俗学研究机构。这些介绍让我震惊,更深刻的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是那么的重,自己的知识那么的浅薄!

第二天,我们还参观了南京历史文化荟萃之地—夫子庙,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的“南京科技馆”。最后我们还参观了世界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中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看到抗日战士壮烈牺牲前的悲壮,让我不禁潸然泪下,就是因为他们,我们现在才会过的那么幸福!

通过这短短两天的研学之旅,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字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字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节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阳节、赛诗节、重五节等等。端午节有很多习俗,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将赛龙船、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元宵节的习俗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元宵节的夜晚,家里刚好有一些元宵,我争着去煮,在我的伶牙俐齿下,妈妈终于答应啦!

我揭开锅,放上水,合好电闸,等水烧开,水开啦!,我把元宵轻轻的放下锅,我用勺子轻轻把元宵推开,锅开啦!大功告成。

“开饭了”我喊,这次我的元宵一个也没破,一个个圆圆胖胖,好可爱!

吃完元宵后,我又去看花灯,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了点红色,桃底有大叶子,真是漂亮又简单,看那以过时的扇灯,虽然它过了时,但它还是那么青春有风度。有气魄,再看那金牛灯,制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线纸糊住框架,这样一个今牛就出现啦!还有……真是一言难尽呀!

还有多姿多彩的爆竹,从天上炸开,好象把天空炸出一个洞,满天的五彩的星星都撒了下来。快来看!五彩的烟花从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个龙山,那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个情景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呀!

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对大家的祝福,我对你的祝福,就象天上的星星一般,数也数不过来,在这里,我只说一句,元宵节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描写春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1136 字

+ 加入清单

一眨眼,2017年已经过去了,2018年已经来了。过年了,年前的大雪冻不住大街小巷里热闹的鞭炮声,人们的脸上都荡漾着愉快的笑容。

说起过年,免不了提到吃。对于吃,杭州人更是妙“手”生“花”。

大年三十夜,杭州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就是有想头;春饼裹肉丝暗指银包金丝;黄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美其名曰有富,杭州话藕的谐音为有,黄菱肉形似元宝,音形相加等于有富。

吃完年夜饭,来看看杭州人过年的活动吧:

杭州过年的娱乐活动大致有锣鼓、纸鸢、龙灯和花爆4种。所谓锣鼓又称年锣鼓,在大锣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锣和竹板。年锣鼓在正月初五之内,多为商家所用,另外,年锣鼓还有为其它娱乐活动喧染助兴的功能。杭州人对各式年锣鼓有自己的说法:只闻其声不闻其词的取名为元宵鼓、招财鼓、雨夹雪和七五三;既闻其声又听其词的叫做十番、风云会和丝弦锣鼓;既无节奏又无言词的杭州人统称为乱劈柴。

所谓纸鸢就是“鹞儿”。鹞儿用细竹为骨,制成飞禽形状,用纸或绢粘在上面,穿上线迎风放飞。杭州人向来心灵手巧,鹞儿的形状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还有以竹为笛,把它绑在鹞儿的头上,使风声入笛,其声如筝,这种类型的鹞儿才是风筝。另外,过去杭州人还别出新裁地用很长的纸条,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线中,等到鹞儿放到高处,将竹圈和纸条附线迎风而上,被杭州人称作灯鹞。

龙灯的涵义比较宽泛,说小了它是用纸或绢蒙成各种形状,能够为燃烛避风的灯罩;说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灯会的统称。原先杭州的船灯,一般以细木为骨,扎成船的形状,再蒙上皮纸或嵌上玻璃;还有马儿灯,用细竹扎成马的形状,但没有四条腿,用纸糊上,分为前后两截,每截当中点燃一支蜡烛,分别系在儿童前后身上,象骑马的样子;再有走马灯,灯中竖以麦秸,秸下插在细钉当中,灯的上面是纸制的风车,四边挂着纸剪的人和马,用烛烟驱动风车,旋转灯上的人马。走马灯和船灯,只能悬挂不能行动,而其他形状的灯则可以随龙灯大队一起喧闹于大街小巷之间。

花爆就是烟花和爆竹的总称。最大的称烟火,要在空旷处搭架引放,以看烟花流荧为主;其次是花筒,小大由之,老少咸宜,点燃后既听其声又观其形;再次是炮杖,尤为少儿所喜,燃放后只为听其惊心动魄的一响。那时候杭州百姓燃放的花爆,多为花筒,比较著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闹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以及不受地形限制,各到各处都可施放的九龙取水、二龙戏珠、白鹅生蛋、老鹳弹霞等等。

一方水土酿就一方习俗。老杭州的过年习俗,反映了杭州人随缘、达观、仗义、机敏、幽默以及热爱生活、知书识礼、乐趣自取的一方民风,这实在是杭州人的福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