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揭秘南京中元节的习俗(热门20篇)

重阳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下面揭秘南京中元节的习俗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浏览

3832

作文

1000

南京科技馆一日游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南京科技馆,同学们都非常激动,早早的来到学校,等待出发的命令,观南京科技馆有感作文。“出发”顾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像离弦的箭似的跑出教室门外,迅速排好队,大步流星的走出了校门。坐上20号公交车,向着南京科技馆“进军”咯!坐了一个半小时的车,终于可以下来参观了。

南京科技馆位于风景秀丽的南京市雨花台区宁南新区,跟随着导游走进科技馆大门,哇,好高哟,从下向上看,共有四楼层,负一楼算起来共五层,我们先来到了2楼,这儿有许多的机器人模型,都会说话有的还会吹奏乐器,让我不禁感叹:现在的科技可真发达呀!顺着楼梯,我们又来到了3楼,3楼一共有6个主题展厅,分别为宇宙探秘、地球万象、智慧主人、创造天地、知识海洋和儿童科技乐园等。导游把我们引到了宇宙探秘展厅,让我们了解到了太阳系,我还知道了地球是一颗不同凡响的蓝色星球。冥王星因为轨道又偏又斜,不再是“九大行星”之一。

接着,我们陆续参观了其它展厅,该吃午饭了,其他班的同学陆陆续续跑进餐厅,像一群饥饿的老鼠,打开饭盒,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有鸡腿香,饭香,青菜香……吃完饭,下午的时间是休闲的,我们在里面晃悠了几圈,广播便响起了集合声,唉,还没玩够呢!但还是得服从命令,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南京科技馆。通过这次参观,我了解了航空航天技术,了解许多人体科学和人类科技进步方面的知识。了解人是地球村的主宰,是万物之灵,并感受到人类科技进步过程中,有多少科学巨匠、科学先哲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迹。了解到地球上的阳光空气、山川大河、海洋湖泊、森林土壤、资源宝藏都是极其珍贵的,地球是人类最美好的家园,人们要向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地球,保护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南京科技馆一日游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期盼已久的日子。因为今天,我们要去南京科技馆体验科技的奇妙。

清晨,我早早的起床了,穿上校服,拿上照相机、手机、背包,兴高采烈地向着学校出发了。

来到学校,我走进教室。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去南京科技馆,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照相机、手机都带好,钱也要收好,不要落在教里。”

我们急急忙忙上了车。我吃了点东西,觉得很无聊,便把《昆虫记》拿出来看了。不一会儿,我就被《昆虫记》里的内容给吸引住了,仿佛身旁什么都没有。

远远的,我就看见了“科技馆”三个字,汽车也慢慢地驶入了停车场。

我们一口气爬上了科技馆的三楼。老师让我们休息一会儿,但我却偏偏对“时空隧道”感兴趣,拉上同学就跑过去体验。

我刚要进去,就听到里面发出一种奇怪而恐怖的声音。呃,我推了推身边的许雅雯:“你先进去吧。”许雅雯有些犹豫,但还是头一钻走了进去。很快她就从另一头出来了。我问她:“怎样,那里面恐怖吗?”“太……太恐怖了!”许雅雯一脸惊慌。

不会吧?!我更害怕了,徘徊在门口,始终不敢进去。可是身边不停有人走进去体验,可把我羡慕坏了。终于,我一跺脚:怕什么呢,进去!我闭着眼睛,鼓起勇气往里走。耳边传来的还是那个恐怖的声音,我闭着眼睛,愣是迈不开脚,定在原地了。“要往前走啊。”我小声嘀咕了半天,终于眯开一条缝。切,什么都没有!一点也不恐怖,就是一条过道啊,真是自己吓自己,再看看许雅雯,正在另一头捂着嘴巴笑呢!

我在三楼玩了好久,当听到“集合了!集合了!”的喊声才回到队伍里去。

在三楼,我们玩了好多游戏项目,有知识抢答、垃圾分类、倾斜小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倾斜小屋”。当我走进这个屋子的时候,我感到头很晕,分不清东南西北,还有点想吐。我想往上走,可是我的身子就是不听使唤,一个劲儿的往下冲,害的我差点撞到其他人。

接着,我们又看了4D电影。带上4D眼镜,我感觉电影里的东西好像就在眼前。我情不自禁的伸手去摸,但却什么东西也摸不着。

要吃饭了,可我还意犹未尽,期待着下次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种蒜揭秘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给我们了一项特殊的任务——种蒜苗,让我们观察在水中蒜发芽的过程。

我放学后,飞快地跑回家。一进门,便向大蒜的家发起了“进攻”。我先抄起两头蒜,三下五除二就把它们的外衣脱掉,只剩下了一个个白白的胖子躺在餐桌上。然后,我拿出一个杯子,接上水,把一瓣瓣蒜放到水杯里。看着蒜,默默的说:“蒜呀!我求你了,一定要超过别的同学的蒜苗高度。如果你不给我争气,我就让你躺在菜板上,死在菜刀下!还有,我们家的水是永远用不完的,你最好是一天24小时喝的越饱越好!”。

晚上,我把装着蒜的杯子放到床头,把台灯打开,把蒜苗放到光照最强的地方,因为有光植物就可以生长的比原来快许多。心里对蒜苗说:“你一定要长得高高的,壮壮的!”

两天后的一个早上,我起床看一看我的蒜苗长多高了。“哇——”我的蒜苗已经长了2-3厘米了!蒜苗刚长出来是一种从来没有见到的一种颜色—白中带绿。再过1-2天,你就会发现:白中带绿色蒜苗慢慢长大,到了3-5厘米时,嫩白的蒜苗头上就分开了一道痕迹从里可以长出嫩绿的小蒜苗。

嫩白的蒜苗变成了绿色了,我又观察了几分钟,发现:原来那个嫩白的蒜苗是一层保护膜,它保护刚刚长出来的小蒜苗。

本来,蒜的根是被农民用刀弄掉的。如果你把它在水里泡上2-4天,你一定会发现,蒜长出了一根根白色的根,这些根和爬山虎的茎正好是一对“反意词”。爬山虎是触到一个东西就向处爬,不过蒜苗的根是触到一个硬的东西就不向上爬,它只会向没有硬的东西地方爬。

到了第7天的时候,你仔细看蒜苗,非常非常细心的人就会发现:蒜苗保护膜裂开的方向和嫩绿的蒜苗向外裂出的方向正好是相反的。这是为什么呢?还有一个事,嫩绿的蒜苗为什么会越向上它裂的痕迹就越大,如果蒜苗长得很高了,裂开的,不就是一个平角了吗?这又是一个问题。还有!还有!蒜苗长到5-10厘米的时候,保护膜里又会长出一棵小蒜苗,如果它们两个蒜苗长得高高得,它们的中间会不会长出来的越来越多,那保护膜不就弄破了吗?啊!这又是一个问题?

以后,我要长时间的观察,就可以解开这三个问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腊八节的习俗和故事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腊八节有许多奇妙的传说和来历,如果你不知道,就请听我介绍吧!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二,也就是腊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一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是甜味粥。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其中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火土神、井神……的祭祀仪式。腊八节还有一个奇妙的传说呢!传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作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就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小小的腊八节有这么多故事,了解它的来历后,再过腊八节,吃腊八粥时,你会感到格外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各地中元节的习俗

全文共 3099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农历七月,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或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寺庙也分别建醮,街头巷尾上演地方戏曲或歌台助兴,呈现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中元节的"普度"仪式,因组织形式上的差异,可分为几类,如街普(也称弘普)、市普、庙普(或称公普)等等。所谓街普,指的是以街坊为主的普度;市普是以市场为主的普度;庙普就是庙宇所主持的普度。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江南水乡的"七月半"祭祖活动中的一个特点是吃毛豆。那时毛豆刚熟,用盐水煮上一大盆,祭奠完了以后,就着初凉的秋风和明亮的月色,一边吃毛豆,一边聊天。

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与台湾、新加坡等,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甚至全猪(闽南语俗称神猪)、全羊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道士、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悬丝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祭拜亡灵之前,会先祭拜一位名为面燃大士的神祇,信徒多尊称其为"大士爷"、"普渡公"。相传旧历七月,所有在阳世的亡灵,都归"大士爷"管理。关于"大士爷",佛教说法有数个:一是他是观音大士的化身,故称"大士爷"。二是他原为诸鬼的首领,因受观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门下,从此被称作"大士爷",成为护持中元普渡事项的神明。道教的说法则是太乙救苦天尊化身"面燃鬼王",为阴间诸鬼之统帅,也负责中元节监督亡魂受领阳间香火事宜。另,灵宝派等一些派别不是请"面燃鬼王"监斋,而是有"何将军"、"乔将军"两神分任此职。如宋末元初林灵真所撰《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写为"北魁玄范府神虎何、乔二大圣"。

华人社会则多采佛教说法,各类法会多以佛教形式塑造大士爷神像:"顶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头上还有一尊观世音菩萨佛像[1],象征其代表慈悲的观音大士"。有些慎重的信徒,在中元节时会以纸扎出大士爷塑像,也有些用牌位、画像、木石雕像祭祀,并将大士爷神位或神像放置供桌之前,以求祭祀顺利,待到七月一过,一般会火化大士爷像、位,送其登天。在南洋,华侨风俗,中元普渡时,会悬挂写着"南无渡幽拔苦无量寿佛"或"南无分衣施食阿弥陀佛"之类字样的幢幡于大士爷神像之侧,甚至是神像手上;如书"渡幽拔苦"之类字句是希望佛祖引领亡灵往生佛国,若写"分衣施食"等等词汇,则指祈请阿弥陀佛助大士爷,平均分配纸钱、衣物、食品予众家亡魂。

闽南人、台湾人习俗,中元节祭拜时,会在各水域先放流灯火,迎接到来的亡魂,帮亡魂照路,邀来同享香火,号称"水灯"。多是以纸糊如宫殿形,中有蜡油点火,内有一置彩色三角形纸旗,号称"普渡旗",该旗以毛笔写上"庆赞中元"、"广施盂兰"、"敬奉阴光"、"冥辉普照"等"中元敬语"字样,并写上自己的姓名,让好兄弟(闽南语对亡魂的敬称)知晓是哪家施主所供奉,也有直接写在灯上而不用旗者。俗谓水灯漂浮愈远,该施主愈得庇佑。

而闽、台摆桌祭拜普渡,又分成"公普"(又称"联普",全聚落、团体或庙境居民联合举办)与"私普"(个人或单一家庭、机关举办),举办时供桌上也会竖立"写有中元敬语与施主姓名"的"普渡旗",并在每一项供品插上一炷香,也会在供桌下放置香皂、毛巾与盛满清水的面盆供"好兄弟"梳洗。许多抽烟者,还会点燃香烟,插在香脚上,推己及"魂",供"好兄弟"吞云吐雾,别有一种人情味。

闽南人地区在中元节还有一特别仪式,称为"抢孤",将供品或旗子放置高柱上,将柱子涂满油脂,令众人同爬其柱,先得旗、物者胜。不但能取得奖品,且代表自己会得到神鬼的祝福。不过这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活动,时有伤亡,在台湾清治时期,台湾巡抚刘铭传曾令禁止。今日在台湾的头城与恒春、香港潮汕社群举办的盂兰胜会依然有此仪式。

在桂东的习俗中,"七月半"是清明节之后的另一重要的祭祀时节。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清明节往往聚族而祭,"七月半"大多是一家之祭。自七月之初,在墟市街道中就可看到成山的祭品,冥纸、冥衣、灵屋、线香和鞭炮,琳琅满目。自初十日开始,家家户户便要将厅堂打扫干净,神龛前置香案、置先祖牌位,备酒肴馔品连日供奉,以迎故祖。家人不许吵闹、不许赤身露体,在家中看到蛇蛙蝶鸟等一列不能打死,并且要焚香烧纸,说这些东西极有可能是祖先变化的。到了十三日,焚烧冥衣、冥钱、灵屋祭奠新逝的长者;十四日是送祖之日,用冥纸写上祖先的名讳在户外焚烧以祭奠故祖。烧纸钱是不能只独给自己的亡亲,也要给无后人的亡灵烧一点,否则难免他们不会在阴间为难自家故祖,于是这便有了十五日夜为孤鬼"烧孤衣"传统。

广西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

河南商丘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於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临潼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幡"。

晋南地区习惯用纸做灯,焚烧于坟前,意喻亡人前程光明。祭奠祖宗的食品喜用包子。如果先人亡故满三年者,儿女们要在这一天脱去孝服,改穿常衣,俗称换孝。

晋北地区上坟祭奠祖宗,喜用馍馍,面粉制作,圆形,中间点一个红点。摆完供,烧完纸,回家时要从地里挽几棵谷子和麻,用绿色纸条缠绕,立置窗前,供奉面人一尊。节后移置房顶,根朝里,谷穗露在外面,称为拣麻谷。民间流行的说法是保佑五谷丰登。然而供奉面人的仪规,分析起来,似乎是早期人殉习俗的遗迹。

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著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端午节的习俗议论文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这一天,我和妈妈去街上买菜。我闻到了粽子的味道。当我到家时,我突然想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海关是什么?我想问我妈妈,但是她妈妈说,“你可以自己去查查书。”我心想:寻求帮助比寻求帮助更好。我会照我说的做。

我找到了百科全书并打开了它。它说:“在端午节那天,人们赛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传说赛龙舟是为了营救死于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放进河里喂鱼、虾和螃蟹,停止吃屈原的尸体。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一个龙节,是四五千年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日子。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在端午节要吃“黄武”: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包粽子和雄黄酒。不管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雄黄都将被用来在孩子们的额头上画“国王”这个词,并且在这一天将会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包。

这时,妈妈叫我吃粽子。当我看到美味的粽子时,我不禁唱起了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日是端阳。插入艾叶,戴上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快乐地下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春节习俗小学生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习俗春节,是小朋友最盼望的节日,因为可以放鞭炮,可以添新衣,可以收压岁钱,这对于小朋友是最快乐的事了。但是我们每年都过得春节到底有什么习俗呢?

贴对联,放鞭炮在我们的爷爷奶奶的口中是这么来的:传说每到腊月的除夕日,每一个村庄都会出现一个千古神兽——“年”,“年”每年在这个时候都会出现来吃人,害人。有一年年兽又一次出来吃人,正巧有一户人家正在生着火,年兽看到了那一团红火,火焰烧到了木材上发出了声响,年兽看到了火焰听到了响声,立马拔腿就跑,最后就形成了鞭炮与对联。

除夕夜过去了,到了腊月三十那天,全家都在一起吃着团圆饭,热热闹闹,伴着时间的悄悄流逝,到了晚上24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鞭炮声响起,新的一年就这样来临了。

正月初一时家家户户开始走亲戚,拎着礼物去个亲戚送上祝福,每个小孩子都会收到属于自己的压岁钱。

我喜爱春节,春节的习俗是这么丰富这么有趣,我热爱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春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一是我感到最快乐的一天。我不仅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和新年礼物呢!

一大早,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吵醒了。我一睁开眼,就往枕头下面摸,哇!我摸到了两个红包。原来是爷爷奶奶和父亲母亲给我的压岁钱。我打开一看,啊,里面有这么多压岁钱呀!我高兴极了,大声喊道:“祝父亲母亲工作顺利,永远幸福;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全家人都高兴地笑了。

吃完早饭,我就和父亲一起去他的朋友家拜年了。我们来到了大伯伯大母亲家,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大伯伯在一旁和父亲说话,而我就和大母亲在一起看看电视,嗑嗑瓜子,好不快活。忽然,大母亲起身走进书房里去了,我正感到纳闷。不一会儿,大母亲出来了,原来大母亲是去拿送给我的新年礼物和压岁钱了呢!我打开礼物一看,原来是一只正在跳舞的芭比娃娃。她长着一头柔美的秀发,身穿一件洁白的粉色纱裙,真是漂亮极了!我非常高兴,连声说:“谢谢大母亲。”……

离开了大伯伯大母亲家,我又准备和父亲母亲一起去外婆家拜年了。当然我又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喽!

有了这么多的压岁钱,今年我又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元宵灯会义卖”活动,我要用自己收到的压岁钱为学校里生病的同学献上一份爱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游南京玄武湖公园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8月25日,阴雨天气终于告一段落,太阳渐渐从云端之间露出头来。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玄武湖公园玩。

从地铁站出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雄伟的玄武门。走进城门之后,我们发现,湖边是一大片荷塘,层层叠叠的荷叶之间挺立着亭亭玉立的荷花。为了更近地观看这些荷花,我们决定坐电动船。我们挑了一只四座小船,由我来驾驶。我把船转到荷花那边去,认真地观赏起来。那荷花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梅红色的,真美!看完荷花,我又沿着湖边划去,时而看见一片芦苇塘,时而看见一座小桥,时而看见一座亭子,景色美丽极了。

上岸后,我们漫步在湖边大道。没走多远,我就看见一块“童子拜观音”石。爸爸说,这是一块通灵剔透的太湖石,有着“皱、漏、瘦、透”之美。我忍不住跑上前去抚摸它,还和它留了个影。再往前走,前面的道路两旁长着许多高大茂盛的树木。真是一条林荫大道,在炎炎夏日为人们送去阴凉。我顺着林荫大道往前走,又看见一片花丛。花儿姹紫嫣红,好看极了。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一片树林,每棵树上都挂着一条条红绸子。据说,只要把愿望写在红绸子上,这愿望就会实现。

走了半圈路,我们都快累得走不动了,但我心里非常愉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1265 字

+ 加入清单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字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

比赛的队伍有热烈的掌声。欢呼声和鼓声中划着龙舟前进。这项活动是由当时汨罗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寻找屈原演化而来的,这个传统一直保持了两千多年。在端午节,最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包着肉。花生。蛋黄以及其他材料,再用竹叶包裹而成,而粽子的传统则是来源于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它们不要将屈原的尸体吃掉。因为端午节流行于汉。

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所以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的南京之旅作文800字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我长大了要去南京上大学,去南京玩……”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七嘴八舌,抢着对南京的叔叔阿姨们说。看着大家激动的样子,我心里也痒痒的,恨不得插上一对翅膀,去南京看一看,走一走,去实现我心中那小小的夙愿。

那天晚上,我哼着刚学会的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渐渐进入了梦乡……睡梦中,我坐上了南下的列车,终于来到了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南京。

美丽的南京,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我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不知道去哪儿好。我买了一张地图,按照导游指南,先去了第一站玄武湖。玄武湖真美呀!湛蓝的水面,静得像一面镜子。岸边,垂柳依依,随风摇曳,不时有朵朵花瓣落在水面上,飘来荡去。我又来到雨花台,这儿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庄严肃穆。一幅幅雕塑,让我想起一个个英雄的故事,令我肃然起敬。接下来,我又去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夫子庙,中山陵……天黑了,我来到了最后一站——大报恩寺公园。夜幕降临,在璀璨的灯光下,美丽的寺庙,流光溢彩,如梦如画,格外漂亮。我禁不住啧啧称赞,心里想:南京的夜景真是美轮美奂,不愧是一座文明古都,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游玩了一天,晚上,我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我是个小“吃货”,最爱品尝美食了。我听说南京的美食可多了,可诱人了。循着香味,我来到了美食一条街,这儿的美食琳琅满目,风味各异,食客爆满。我先买了一些土豆饼,边走边吃,有滋有味的。你看,那南京板鸭,绿豆糕,烤肠,紫薯饼,糍粑……一个个诱惑着我,等着我来品尝。我呢,早已垂延三尺,真想美美的吃上一顿,犒劳犒劳我这个“小馋嘴”。那天晚上,我吃了这个,又尝了那个,差点撑破了肚皮。

南京的景色美不胜收。短短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我兴味盎然,还没玩够。只好深深的看了一眼这座美丽的城市,恋恋不舍地走了……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然而,回味起昨夜的梦,只觉得那么美,那么的甜,我不由自主的笑了。

南京,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我从书本里认识了她,从叔叔阿姨的介绍中熟悉了她,不知不觉中我就喜欢上了她。今天,我要把我的“南京之旅”分享给我的小伙伴,让他们也来欣赏南京的旖旎风光,品尝南京的绝色美食,领略这里的厚重文化。

南京,我爱你!长大以后,我一定要到南京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南京大学参观记作文

全文共 1112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5月30日,我们来到了南京大学

当我们进入南大校园时,同学们都无比惊讶。南京大学的校园就像一个公园一样,路边树木丛生,一座座带着古朴气息的大屋顶教学楼藏在树丛后,上面长满了爬山虎。

离开北园,我们先去了唐仲英楼国家固体微结构实验室。这个新建不久的实验室不仅是全国重点中的重点,就是在国际上也是数一数二的。进入实验楼,我们被这个实验室震撼了——一切都是那么专业!许多实验室都是密封的,实验人员都穿着严丝合缝的工作服。据介绍,这些实验室里每立方米的灰尘都被控制在几万个、几千个甚至几百个以内!其中的实验工具令我们望而生畏——一个巨大的仪器,上面有几十个镜头、交错不清的结构、无数的管子、电线,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有的实验室里的实验区甚至要涌非常厚的铁门密闭起来。

离开唐仲英楼,回到历史悠久的北园,我们的思绪一下从一个及其现代化的科研场所跳到了一个具古典风格的静谧的校园。

我们先简要参观了一下化学楼,新建的费彝民楼、田家炳楼、逸夫馆,最早的教学楼等等。然后,我们来到了南京大学的小时博物馆。

南京大学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大学,其前身甚至可以追溯到258年的南京太学。从1920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到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才到今天的南京大学。这一路上,曾经有坎坷辛苦,蒋树声校长重提“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他们正是凭着这种精神,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挺过了文化大革命,走到了现在。也是应为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南大也出现了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竺可桢、徐悲鸿、陶行知、沙祖康、吴健雄、闵乃本、严济慈……

离开校史馆,沿着南大中轴线,我们又参观了南大的标志——北大楼。最后,我们沿着原来的路线,回顾了一下美丽的校园,便离开了南大。

现在,南京大学在全国是名列前茅,就是因为南大的教师好吗?如果当年的三江示范学堂重新发展,能发展成今天的南大吗?答案是不一定的。因为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一种精神。

固体微机构实验室的主任闵乃本,他19年磨一剑,坚持不懈地做他的课题,最终获得了1999年自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对完美的最求,对知识的孜孜不倦、滴水穿石的精神,正是他成功的关键。而他的这种精神,不就是所谓的“南大精神”吗?而这,不又与南大的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相符吗?

如今,中国的大学还未进入世界前列。不过,我相信,只要有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加上这“南大精神”,必能成为像哈佛一样的世界名校的。

但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的未来由我们书写。我们的学习,也要发扬“南大精神”,坚持不懈,追求完美。最终也才能有所成就,为自己争光,也更是为中国人争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清明节习俗的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

吃青团子。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

吃馓(sǎn)子。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吃鸡蛋。在我国一些地方,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

清明节吃鸡蛋象征圆圆满满。在农村的一些地区,还有儿童之间“撞鸡蛋”的习俗。倘若要探究清明节里吃鸡蛋、撞鸡蛋的象征意义,其中应该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营养食品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腊八节的习俗和故事作文400字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老家酒业过腊八】

一个星期六,我们铜陵日报社校园小记者一行来到安徽老家酒业参观,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以小记者的身份过一次腊八节。适逢老家酒业的“打酒节”,我们一并学习了解了酒的酿造工艺和中国的民俗文化。

大门口高高的彩虹门、长长的红地毯、热情的腰鼓队吸引着我们走进工厂,一排排红灯笼映衬着“腊八打酒节”几个大字,热闹非凡。一大排酒坛围满了一个冰封的池塘,就像一串项链挂在那里,十分漂亮。

我们首先来到藏酒阁,浓浓的酒糟味扑鼻而来,爸爸说老家酒业有着悠久的传统工艺酿造历史,特别是二楼的封坛原浆,都贴有代表身份的标签,听说价值不菲,值得拥有哈。

随后我们来到酒粮坊,我们参观学习了白酒的传统酿造工艺,真是大开眼界,原来白酒酿造要经过出窖、拌粮、上甑、接酒、摊晾、入窖、封窖、窖藏等复杂工序,真是不容易。

在展示大厅,我们学习了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同时了解到,打酒的“打”字原指买的意思。经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传统民俗中的许多历史典故,我现场书写了一副对联:“风云激壮志,礼乐秀群英”并上台展示,最后和小记者们一起绘年画、剪窗花、喝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暖的腊八粥入口,真是美味啊!

这一天我学习了解了传统民俗文化和白酒的酿造工艺,度过了一个快乐而又充实的腊八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节的习俗日记大全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来源和独特的传统风俗。我要说的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端午节的名称有很多,比如: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屈原日……

在我们宜昌秭归,古代有一个名人,他叫屈原。据说,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一个是吃粽子,另一个就是赛龙舟。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先采回一些芦苇叶,洗净,准备包粽子用。把糯米,还有这些叶子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糥米放进叶子里,也可以放些红枣等,包成三角形,再用棉线从粽子底部起,呈十字形捆包起来,捆好不散开就行。最后将粽子放入锅里煮一个小时左右即可。每年的端午节我们家都会吃粽子,粽子非常好吃,不等解开绳子,剥开叶子就会闻到香甜可口的棕子香味,嘴馋的人连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看着那喷香的红枣粽子,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棕子。

端午节不仅会吃香喷喷的粽子,还会划龙舟呢。

虽然我没亲眼看见划龙舟是怎么进行的,但是我听奶奶和其他人说过。划龙舟是因为屈原投江死去,楚国人舍不得他,所以就有许多人争先恐后地划船追赶拯救,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他,借划龙舟驱散江中鱼。

划龙舟是一条龙船上整齐地坐着两队人,有一人坐在最前面,他有节奏地打着鼓,许多身体强健的壮汉,拿着木桨一齐有规律地划着船。只有每个人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得到第一,相反如果不够协调,那龙船就走不动!

中国的地方民俗就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上面画有屈原、唐东杰布,还有那嫦娥仙子,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历史画卷才会如此丰富,生活也才会如此多姿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字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过年的习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初一,妈妈早早起来包饺子,爸爸也忙着贴春联,我真开心。

妈妈包好了许多饺子,爸爸也贴完了对联,我们就去爷爷奶奶家。到了奶奶家,家里全是彩灯,妈妈说:“一会儿,你姑姑和姐姐来,我们去挂灯笼吧。“爸爸挂完,也快要天黑了。

姑姑姐姐都来了,我说:“一会儿吃完饭,我们去放鞭炮。”说着,我们就去吃饭了。妈妈做的饺子可真好吃,我们就吃起来,不一会,我们吃完了,我们一起看春节晚会。外边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五颜六色,美丽极了。隆隆的声音,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烟花,像一朵五光十色的大花。外面的人家,有的放开门红,有的放的烟幕弹,还有的放手摇花,各种各样,美丽极了!

我和爸爸也放一些闪光雷和手摇花,震得天空噼里啪啦。

家人在一起放鞭炮,吃团圆饭,看春节晚会,在一起团团圆圆的时光是多么美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重阳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 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南京见闻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快结束时,我和妈妈去了一次南京,从济南坐上高铁,2小时30分就到了南京南站。

晚上九点零三分下了高铁,换乘地铁。在地铁上我看到南京的夜景,南京的夜景灯火明亮,街道整齐,明亮的灯火把街道装扮的异常美丽。下了地铁,我们就在附近的宾馆住。在去宾馆的路上,我没有看见垃圾之类的东西扔在地上,也没有看见有人随地吐痰。到了宾馆向爸爸一打听,原来,青奥会要在南京开幕了!而且就在明天。爸爸原本打算买票进去看,但是买票的人太多了,根本买不到。买不到就算了吧,我们明天另有打算。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在大门外我就听到悲哀的音乐。在排队进去的同时,我看到旁边有些雕像,每个人物都刻画的生动逼真,有高大的女人怀抱死去的孩子,有手挽手逃命的知识分子夫妻,有抱着小孩的小脚老太太在躲避敌机的轰炸……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悲伤。

我们先去了”万人坑“,被日本人杀害的三十多万人的名字排满了两面高高的墙体。有张四瞎子、王二狗子及其父、母、弟、妹,都是一家家一村村的被杀害了,真是惨不忍睹,让我感到义愤填膺。受灾最严重的就是光华门那一块的居民,日本人的战略方针是”先破城“,坚固无比的城墙城门经过一天一夜的炮火轰炸被撕开一个口子。血腥的屠杀紧随其来。南京大屠杀之后幸存下来的人真是太少了,他们有的和亲人走散了,还有的全家就他一人活着。快到出口的时候,周围高高的直达房顶的架子上全是这些死难者的档案,随便翻看一下,不是被活埋、就是被枪杀或者被溺水……真是残忍至极!门外全是鹅卵石填充的大坑,代表着死去的累累白骨。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弱国就要挨打,永远不能忘记国家受侵略、人民遭劫难的历史教训,我们要努力学习,建设祖国,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广州过年习俗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这里的独特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群体心态、性格特征和风俗习俗

广州人过春节,旧时的“新春习俗歌”里唱到:“腊月二十三,晒被洗衣衫;腊月二十四,清洁房边地;腊月二十五,扫房掸尘土;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物都搬走。”这讲的郊区农村的春节。而城市里则是:“二十三谢灶,二十四开炸,二十五蒸糕,二十六扫屋,二十七洗嘢,二十八包粽,二十九贴对联,大年三十团团圆圆过大年。”

广州人的小吃方面,过去要炸煎堆、油角,家家都有,近年已被中式糖果,高级甜点所代替。

另外,广州人特别喜欢蒸糕,主要有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蒸糕有九层,名曰“九层糕”,象征“新春步步高。”

广州,是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岭南最早的居民共同体。独天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广州有了截然不同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