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爱国相关作文(汇集20篇)

幼吾幼以及他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他人之老,这才是爱祖国的表现!下面请看开学吧网为您带来的范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2443

作文

1000

爱国作文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祖国在世界各民族的心中是及其神圣的字眼。

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后来楚齐联合,攻打秦国。后来屈原受到迫害,放逐于江南。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最后投江自杀。匈奴人为了逼迫苏武投降,把他幽禁起来,他饥渇难忍,吃雪为生。钱学森历艰千辛万苦,才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事事证明,人民要有一个爱国的心,宁死也不屈服,才能流芳百世。你觉得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中国人光荣。应该像吉鸿昌一样,为了维护尊严,找一块木牌,写上:‘‘我是中国人。’’

让我们“为国争光,义不容辞。”让我们爱护国家,热爱国家,保护国家。

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让我们为国争光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形容爱国之心很强的词语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精忠报国 【jīng zhōng bào guó】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例如: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至今仍为人所称颂。

赤胆忠心 【chì dǎn zhōng xīn】赤: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例如: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忧国忧民 【yōu guó yōu mín】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例如: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许多诗篇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忠君报国 【zhōng jūn bào guó 】忠于国君,报效国家。 例如: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

碧血丹心 【bì xuè dān xīn】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例如:民族英雄一腔碧血丹心,至死不忘精忠报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爱国是忠士的品格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能有这样幅员辽阔的版图,能有今天这样众志成城,欣欣向荣的气象,应该说正是古往今来炎黄子孙的爱国结晶。神舟大地抛洒下多少先民英烈的报国热血,长江黄河流淌着多少慷慨激越的爱国壮歌。

哀莫大于死心,痛莫大于国亡。吉鸿昌备蒋勒逼卸职出洋“考察实习”期间,对灾难深痛的祖国任然一片赤诚,为祖国的命运担忧。

在西北军中,吉鸿昌是一个机敏,果断,无畏和屡建战功的虎将,人们亲切的称呼他为“吉大胆”。正因为他的为人刚正不阿,急公好义,一些西北军元老就说他很好,难以驾驭想排挤他。后来又因他常与西北军的一些共产党员接触以及对军阀混战产生厌倦情绪,就说他有“赤化嫌疑”要求解除他的兵权,甚至鼓励上级杀掉他。只因冯玉祥爱他是个将才。竭力保护,才使他辛免遇难。

我相信,我们国家像吉鸿昌这样的爱国人士会越来越多,以后的中国会越来越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年级与五一劳动节相关的表述日记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的第一天,阳光明媚,我们一家人驱车赶往姨奶奶家——景色宜人的饶阳,这里有富饶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

途中,金灿灿的油菜花铺满田野,不时地映入我的眼帘;路边的柳树枝,好似姑娘乌黑的秀发随风舞动;波澜起伏的麦田,绿油油的,像是大地妈妈的绿衣服。

我们一行人经过了长途跋涉终于到了老家,听老家人说,近年来家里养了好多好多貂,这次来我一定要近距离地看看它们长啥样。来到了养殖场一看,足足有好几百只貂,它们身形修长,身体浑圆,皮毛有光泽。有时会发出“咯咯”的声音,听起来好像在笑,听家里人说这是貂开心的表现,有时我还会听见它们发出“呀呀”的声音,像是撒娇,原来这说明它们现在很舒服,要是你听见“叽叽”的声音,就表示它们很生气,没想到这些小动物的感情还如此丰富呢。

看完了这些貂,听奶奶说家里还养了几只小藏獒,听到这我兴奋得不得了,因为我最喜欢藏獒了。家里最小的这只叫嘟嘟,只有三个来月,体重就40斤了,肥肥的,跑起来一扭一扭的,非常可爱。小嘟嘟可聪明了,它知道谁是主人的好朋友,谁是主人的一般朋友,比如今天他见到我们就特别高兴,一个劲儿地摇头摆尾,还不时蹭蹭我们的腿,听妈妈说,藏獒不但非常勇敢,而且对主人也相当忠诚,永远都不会背叛主人。和小嘟嘟玩了一小会儿,我俩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兄弟”了。大人们拔野菜的时候,我和嘟嘟当保镖,它在野菜里可撒欢了。

这就是我五月假期的一天,有阳光,有绿色,有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爱国从点滴做起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古往今来,“爱国”是一个庄严的词语。它是根植在仁人志士心中不可动摇的信念。拿破仑说:“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国一名小学生,我虽然平凡,但也深深懂得“热爱祖国应从点滴做起”的道理。

从秦始皇一统六国到毛主席创建新中国,再到习主席带领中国飞速发展,成为世界强国。这一切的一切,都见证了中国的繁荣与昌盛、发展与壮大。我们的祖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生了让人们赞口不绝的变化。这都要归功于那些爱国英雄“刘胡兰”“黄继光”。因为,是他们这些无数英烈保护了祖国。当然,还有“钱学森”,他是中国的核物理之父;还有“屠呦呦”,她发现了青蒿素,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样的爱国人才,我们的祖国才会逐渐变得强大。

但是,未来的祖国还需要一批更加强大的接班人。所以,现在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虽然还做不到那些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可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首先,要学会爱护神圣庄严的国旗和系在胸前迎风飘扬的红领巾。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而五星红旗又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换红的。所以,爱护维护神圣而庄严的国旗就是维护祖国的尊严。其次,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中国人,不能说不爱国和有辱骂诋毁国家的语言。最后,要尊敬那些为祖国争光的人们。因为,正是他们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别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应问自己能为祖国做什么!热爱祖国让我们从点滴做起,这样不久的将来,我们才会成为祖国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爱国作文400字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黄土地上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那段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早已被岁月尘封,但那段灿烂的华夏文明却永远闪烁着光辉。

李白,杜甫是两位齐名的大诗人,他们均生活在富庶安定的盛唐时期,诗风或浪漫飘逸,辞藻华丽,或感伤时局,忧国忧民。从他们口中“一口吐出半个盛唐”。从他们的诗中,我们了解到了盛唐的鼎盛,认识到了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光辉与繁荣。

南宋爱国词人文天祥一生忠心为国,与敌军英勇对抗,最后不幸被俘。被俘期间,他仍不屈服,喊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响。任凭敌人软磨硬泡,他的爱国信念永不动摇。最终,惨死在敌人的刀下。

其实不必说那些历史,这样事例也不胜枚举。

鲁迅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斗士。他以笔为枪,抨击着残酷的“吃人”社会。他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爱国爱民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余中光曾作过一篇小诗,题为《乡愁》。“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所流露出的那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以及盼望祖国统一的急切心情感人至深。

千言万语也抵不上一声真切的“我爱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相关典故

全文共 2367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①,刚中而应,行险而顺②。

注释

①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

②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出《易经.师》卦。师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坤上)。本卦下卦为坎为水,上卦为坤为地,水流地下,随势而行。这正如军旅之象,故名为“师”。本卦《彖》辟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刚中而应”是说九二以阳爻居于下坎的中信,叫“刚中”,又上应上坤的六五,此为此应。下卦为坎,坎表示险,上卦为坤,坤表示顺,故又有“行险而顺”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会服从。这是吉祥之象。“毒”,督音,治的意思。

《三十六计》中(第五套并战计)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按语

率数未服者以对敌,若策之不行,而利诱之,又反启其疑,于是故为自误,责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诱之也。此盖以刚险驱之也。或曰:此遣将之法也。

出处

《指桑骂槐》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词语分析

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的抱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指桑骂槐”这个成语时常被人运用,它原本比喻明指甲而暗骂乙,也就是指着张三骂李四。有人要问了,这与桑、槐有关系吗?实际上,“桑”、“槐”二树可真是背了千年的黑锅,这事压根儿和它们毫无瓜葛。

“指桑骂槐”不同于“瓜田李下”,后者的确发生于瓜田间、李树下,多少跟瓜、李有些关系。而“指桑骂槐”却只是借用了桑、槐的名字符号罢了,本身与桑槐没有什么关系。和“指桑骂槐”意思相似的成语还有:指桑说槐、指东说西、指猪骂狗、指鸡骂狗、捉鸡说狗等。它们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用法,结构也相似。可能是由于桑槐、东西、猪狗、鸡狗等事物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故而人们在表达指此说彼的意思时便自然用到了这些词语,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吧。

“指桑骂槐”也是兵书《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本意是指间接地训诫部下,以使其敬服的谋略。此计还引申为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指桑”而“骂槐”,向对手施加舆论压力以配合军事行动。对于弱小的对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对于比较强大的对手,则可以旁敲侧击威慑他。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吴王阖庐看了大军事家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3]非常佩服,立即召见孙武。吴王说:“你的兵法,真是精妙绝伦,先生可否用宫女进行一场小规模的演练呢?”众美女一到校军场上,只见旌旗招展,战鼓排列,煞是好看。她们嘻嘻哈哈,东瞅西瞧,漫不经心。孙武下令180名美女编成两队,并命令吴王的两个爱姬作为队长。两个爱姬哪里作过带兵的官儿,只是觉得好笑好玩。好不容易,才把稀稀拉拉、叫叫嚷嚷的美女们排成两列。

孙武十分耐心地、认真细致地对这些美女们讲解操练要领。交待完毕,命令在校军场上摆下刑具。然后威严地说:“练兵可不是儿戏!你们一定要听从命令,不得马马虎虎,嘻笑打闹,如果谁违犯军令,一律按军法处理!”

美女们以为大家是来做做游戏的,不想碰见这么个一脸正经的人!这时,孙武命令擂起战鼓,开始操练。孙武发令:“全体向右转!”美女们一个也没有动,反而孙武并不生气,说道:“将军没有把动作要领交待清楚,这是我的错!”于是他又一次详细讲述了动作要领,并问道:“大家听明白了没有?”众美女齐声回答:“听明白了!”

鼓声再起,孙武发令:“全体向左转:”美女们还是一个未动,笑得比上次更加厉害了。吴王见此情景,也觉得有趣,心想:你孙武再大的本领,也无法让这些美女们听你的调动。

孙武沉下脸来,说道:“动作要领没有交待清楚,是将军的过错,交待清楚了,而士兵不服从命令,就是士兵的过错了。按军法,违犯军令者斩,队长带队不力,应先受罚。来人,将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一听,慌了手脚,急忙派人对孙武说:“将军确实善于用兵,军令严明,吴王十分佩服。这次,请放过寡人的两个爱姬。”孙武回答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吴王既然要我演习兵阵,我一军法规定操练。”于是,将两名爱姬斩首示众,吓得众美女魂飞魄散。孙武命令继续操练。他命令排头两名美女继任队长鸦雀无声。

鼓声第三次响起,众美女按规定动作,一丝不苟,顺利地完成了操练任务。

吴王见孙武斩了自己的爱姬,心中不悦,但仍然佩服孙武治兵的才能。后来以孙武为将,终使吴国挤进强国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爱国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人和月,这句话的意思是:三十年来风尘仆仆,所成就的功名,轻微如尘土,带兵沙场南征北战八千里,看到的只是天上的云和月。

其实关于爱国的,不当表现在诗句中,也可以表现在名人故事中,在许多名人中,就有那么几位伟大的人!

钱学森,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从这两个事例中,其中最感动人心的是钱学森,他是为了祖国,外国多想留住他,可最终他坚持回国,发明了导弹,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的爱国事件,比如有的人当听见国歌响起,就会马上立正,正式红旗,或者高唱国歌这些都是爱国的事情,其实爱国也相当于爱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今中外爱国的名言警句汇总

全文共 1892 字

+ 加入清单

1.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2.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 鲁迅

3.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 陆游

4.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 朱德

5.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 周恩来

6.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陈毅

7. 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8.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 巴金

9. 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 --- 吴玉章

10.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11.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 海涅

12.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 陈辉

13. 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 --- 居里夫人

14.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 华罗庚

15.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作者: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 --- 奥斯特洛夫斯基

16. 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麽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 别林斯基

17. 爱国主义的力量多麽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麽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甚麽呢! 车尔尼雪夫斯基

18.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 巴甫洛夫

19. 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 --- 林耐

20. 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 --- 马雅可夫斯基

21.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 周恩来

22.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23. 南北驱驰报主情 , 江花边草笑平生 . 一年三百六十日 , 都是横戈马上行 .--- 戚继光

24.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 冼星海

25. 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 --- 彭德怀

26.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麽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 --- 傅雷

27. 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 --- 吴仲华

28.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 吕坤

29. 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 歌德

30.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 肖邦

31. 我无论作什麽,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巴甫洛夫

32. 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边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 果戈理

33.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34. 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 —— 裴多菲

35. 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 --巴斯德

36. 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孟德斯鸠

37.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

38.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39.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40.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41. 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 大仲马

42.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赵博生

43.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罗素

44.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李白

45.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

[古今中外爱国的名言警句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红色爱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焦裕禄》观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灵上特别震撼。焦裕禄同志虽然离开我们几十年了,但是他的精神仍然活在我们心中。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极大改善,作为一名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应该认真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把爱人民、为人民作为人生最大的追求,并将焦裕禄精神真正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中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只有对人民群众有赤子之心,对群众掏出真心、倾注真情、使出真劲,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重点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三种精神:

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焦裕禄1962年初到兰考看到的是穷山恶水,百姓忍饥挨饿四处逃难,干部人心思去的情景。面对困难焦裕禄没有动摇,没有退却,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治沙治水治“三害”,为查灾情忍着病痛走遍了所有村队,探访了县境内全部沙丘、风口。他常说“共产党员就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为了让全县人民能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焦裕禄把自己的余生全部献给了兰考人民。

二是艰苦朴素的精神。焦裕禄同志参加革命工作以后,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以后,始终继承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艰苦朴素。初到兰考,他带头取消了领导干部的特殊生活待遇;当百姓心存感激送来几条自家养的鲫鱼,他拒绝了;县委书记的女儿依然穿着破棉袄;甚至小儿子想吃一顿红烧肉的愿望也不能满足,他无论什么时候都永葆劳动人民的本色。

三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焦裕禄同志诚恳待人,他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爱护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热情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始终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忘不了影片开始的那一幕,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自发为他送葬,恋恋不舍地告别他们的好书记,那是人民群众对他的最高褒奖。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焦裕禄精神,亲民爱民,求真务实,积极投身到党的教育事业中去,培养更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爱国高三作文题目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的形式有千万种,譬如:岳飞驰骋沙场,精忠报国,是一种爱国;鲁迅在民族遭受苦难之时,大声喊呐,是一种爱国;在雪灾、地震等灾难面前,国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亦是一种爱国的姿态。爱国不分尊卑,只要你有一颗赤子之心,都是爱国的体现。

孙中山说的好:“唯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与自身之肩上。”是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国家的强大都是靠国中人人人来维护的啊!我中华上下五千年有许多杰出的爱国使者,譬如,吉鸿昌、钱伟长、郑荃、岳飞、朱自清等等,我很小的时候就听我姑妈将给我吉鸿昌的故事,想想那真很感人,那就是志气!那就是爱国!

吉鸿昌将军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将领。有一次,他被国民党政府派往美国考察。那时,中华民族被西方权贵蔑称为“劣等”民族,一些在外华人也为此自卑不尊。吉鸿昌却在胸前戴着一块小牌,上面写着5个字:“我是中国人”,昂首挺胸于美国人之中。

吉鸿昌为什么要戴着这块独特的牌子?原来有一天,他和国民党使馆的一名官员去一家邮局寄包裹,当邮局的工作人员知道他是中国人时,竟轻蔑的说:“中国?我不知道中国,哈哈哈……”随行的官员埋怨吉鸿昌说:“你为什么说你是中国人呢?你可以说是日本人啊,这样就能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一把抓住那个官员的衣领,大声说道:“你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很丢脸吗?我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光荣得很!我吉鸿昌誓不当洋奴!”回到住处,他马上写了这块牌子,并戴在胸前。

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

何为爱国?只要明白,就学会爱。热爱自己的国家就叫爱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爱国作文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是什么?

爱国是飘扬的红旗;

爱国是什么?

爱国是先驱的热血;

爱国是什么?

爱国是高举的手臂;

爱国是什么?

爱国是美妙的旋律;

爱国事例,千万之载!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一九四九年的那天。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全世界都听到了他的声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历史画卷,重新展开!

万里长城,泰山风光,

秦始皇陵,乐山大佛,

长江之水,黄河之流。

大好河山,祖国之荣,

幸福生活,定要珍惜!

红领巾在胸前飘扬,

爱国之心雄雄燃烧,

少先队员的信念支撑着我们,

建设祖国,保卫家园,

爱国之心,永远不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279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爱国,顾名思义就是爱一个国家。爱国,是中华名族永恒的主题,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真挚永恒的情感。中华名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一直贯穿在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中,爱国之心,飘扬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专题

1.爱国电影《党的女儿》观后感

2.爱国主义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

3.小学生爱国主义电影地道战观后感800字

4.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500字

5.爱国电影《国歌》观后感汇总

6.爱国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300字

7.湄公河行动观后感爱国

8.爱国影片观后感600字作文

9.爱国电影《小兵张嘎》观后感

10.爱国影片《南京南京》观后感

11.爱国电影《绝密图纸》观后感

12.爱国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1000字

13.2015爱国电影《小兵张嘎》观后感

14.2015爱国电影地道战观后感

15.爱国电影八月一日观后感

16.年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电影《血战小朱庄》观后感

17.《东京审判》爱国电影观后感

18.小学生爱国影片观后感500字

19.爱国电影地道战观后感

20.年关于爱国电影的观后感

小学生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小兵张嘎》观后感

当我看完《小兵张嘎》这部爱国主义电影时,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嘎子小时生活很苦,但是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年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思绪万千和嘎子对比,我显得是那么渺小。嘎子为完成艰巨的任务而奋不顾身,即使失败也会坚持不懈地去完成而我失败就放弃。记得那次学校开展一次“科技小发明”的活动,我当时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报了名。正当我满怀信心地开始制作我自己设计的“动力小船”时,却发现了一个个让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问题。如接上电线了电池却不通电。等我解决了电池的问题后却发现螺旋桨转不了了,当我解决螺旋桨的问题却发现这一个个问题把我搞得头晕眼花,头上金星乱飞,我一气之下把“动力小船”摔了个稀巴烂。结果认真制作,能持之以恒的同学获奖了。望着他们胜利的神情我后悔莫及。是啊,有句古话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为何说无难事呢?因为做了,“难”事则转为“易”事不做则反之。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挖根刨底地搞清楚,才能够为我国的将来出一份力量。

片中嘎子上县城找一位亲戚时,却发现那位亲戚帮鬼子拍照,脸气得由绿到红由红到紫。嘎子刚正不阿而我却因胆小冤枉他人。记得那是我上四年级时。我刚到家门口,却发现一个人在开我家的门锁。我仔细一看,原来他把我家的锁弄坏了,怎么也打不开了。他见我回来了,便立即恶狠狠地说:“你要敢把这件事说出去,我便揍死你!”我吓得连忙点点头。等我妈回来时却撒了谎说是楼上小妹妹弄的,为此我还经常为此事感到不安呢。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哥一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地道战》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建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现在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告诉你吧,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己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如果他们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你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你会更好。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小学生好好学习,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长大为国家做奉献。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观《地道战》有感

自从看了电影《地道战》以后,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因为英雄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地道战发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为了赶日本鬼子出中国,在每户人家里挖了一条通道,这做了陷井,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冀中人民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但是,高老忠为敲钟报警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觉得冀中人民很聪明,会用各种手段去对付他们,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冀中人发会想到挖地道,家家户户连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为历史,我们现在很少存在战争,因为人们不想打仗,他们想有一个温馨的家,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们小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 :观《举起手来》有感

故事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大山沟里,讲述了一群正义的中国人民与外贼抵抗,剿灭侵略者的故事。其幽默搞笑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在捧腹大笑之余,我深深地为他们英勇的行为叫好,被他们大勇无畏的精神所感动。我陷入了沉思:

这部电影以幽默的语言和搞笑的动作向我们呈现了一的历史史实。翻开中华民族的史册,从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到八国联军侵华,再到1937年日本鬼子践踏到中国这片土地……一百年来,中华民族被侵略、被侮辱、被欺压,被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侵华战争,多少无辜的中国人被屠杀,被蹂躏,直至日本到现在还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为什么?因为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府的软弱无能,自不量力,更是因为中国的落后,贫穷才处处受人欺压。“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历史的所有屈辱不正印证了这句话吗?

为了使我们的祖国不再受欺侮,为了不再发生战争中那些血腥的事件,为了使南京大屠杀的悲剧不再上演,我们就必须振兴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是新世纪的曙光,是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希望,我们的努力奋斗,关系着祖国的振兴;我们的刻苦学习,关系着祖国的富强!

历史为我们敲响警钟:知耻而后勇!新一代的青少年,同龄人,让我们努力吧,为了我们的祖国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爱国是什么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是什么?爱国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坚不可摧的性念,是一种永远不会随时光的推移而消磨,随历史变迁而消失的信念。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信念,三闾大夫屈原创造了《离骚》,投身汨罗江却无怨无悔;辛弃疾虽一生官卑职小,但到死仍不忘其北伐事业;孙中山先生推翻满清,建立民国;赵一曼坚持在东北抗击日军,视死如归;正是因为有了爱国精神,才有了古今中外的如此多的仁人志士。

爱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精神品质,关于圆明园是否重建的问题,大多数人支持不重建。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圆明园是我国的一大国耻,留下它,是为了给国人以警醒,让国人明白:吾辈当不忘国耻,时刻有爱国精神,以为国争光效力为己任。

试问,看到这儿,你明白爱国是什么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全文共 2118 字

+ 加入清单

一、议论文的含义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二、议论文的分类

按论证方式分,议论文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立论文:是以树立一个正面观点为主的议论文;

驳论文:是以批驳一个错误的、片面的或反动的观点为主的议论文。

一篇议论文常常将立论和驳论结合在一起,立中有破或破中有立。

三、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一)关于论点

1、什么是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点:解决的是“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

只有准确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2、论点与论题

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或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句。

论题,即议论文中要论证的对象或范围。

3、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文章还围绕一个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一个方面,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是从属于中心论点的。

4、中心论点的位置

(1)文章的标题

(2)文章的开头

(3)文章的结尾

(4)文章的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5)论点表述不集中,需概括。

★【明确中心论点的位置,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找出论点。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5、提出论点的方法

(1)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2)文章的开头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如《谈骨气》,开篇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3)文章的结尾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 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结尾得出中心论点:然后知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列举生活现象引出中心论点 如《想和做》,列举了生活中只做不想,只想不做的现象,分析其

不足,然后得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5)列举生活实例或引用故事、童话、寓言等引出中心论点

(6)引用名言、警句提出中心论点

(二)关于论据

1、什么是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理由和根据)

论据:解决的是“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2、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论点与论据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

★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正面或反面)证明……(论点),典型、有代表性、有说服力。

3、论据的类型

(1)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

(2)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为人们所公认的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自然科学道理、公式定律等。道理论据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

(三)关于论证

1、什么是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论证:解决的是“怎样来证明”的问题。

2、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事实论证(举例论证、例证法):

即通过典型的、富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实来证明中心论点的过程或方法。 ★事实论证(举例论证、例证法)的作用: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证法):

是用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谚语俗语以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此外,作者直接对论点进行说明,也属于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证法)的作用:

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对比论证:

又叫正反对比论证,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加以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 ★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作用:

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引证法): 就是运用人们所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比喻论证(引证法)的作用:

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3、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格式: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四、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即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是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问题;

▲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部分;

▲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部分。

这种结构,又可分为逐层深入的“纵式”和并列展开的“横式”。由此派生出来的有总分式、分总式、........

总分总式等,

五、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作者的见解主张需要严密的推理和论证,这就需要准确、严密、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来表达。

六、分析议论文中的其它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与环保相关的作文

全文共 1128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系里,地球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不管是冰天雪地的南极,还是赤日炎炎的热带;不管是干旱的沙漠,还是碧波万顷的海洋;不管是地层深处,还是万里高空;处处都可以寻找到生命的痕迹。人类把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存在和活动的圈层,称之为地球生物圈。人类与生物圈的生物共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是,随着21世纪脚步的迈前,高智商人类的破坏,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臭氧层破坏,生物减少,水污染……这一切就足以证明人类对地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伤害。因此,我们要保护环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和以前一样环保

八百万年前,人类降临在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从茹毛饮血到原始部落形成,再到侯国阶段的“弱肉强食”……原本平静安宁的蓝色星球却遇见了喧闹,机器的作业声打破了蓝色星球原本的平静,也不断带来大自然的惩罚,昔日平静美丽的地球已被我们破坏的满目疮痍了。

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白色污染等,人类自己播下的种子,已在我们身边开花结果,开始重重地惩罚我们了。有的江河已经断流,有的水域黑得简直可以拿来当墨水用;树木大量被砍伐,家电的大量使用,汽车浑浊尾气的大量排放,使我们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日益呈现出病态,她的周围笼罩着一层浑浊的灰色烟雾。保护人类的臭氧层呈现出了空洞,辐射和各种宇宙射线威胁着地球生物的健康。而自从我们感到日益方便的塑料购物袋,垃圾袋,一次性餐具出生后,我们的周围便被成片的白色污染包围着。马路上,草地上,河泊上,树林里,我们周围的角角落落都漂浮着白色的东西,它似乎要埋葬我们的地球。

盲目地开采资源,更加快了地球的枯竭。滥用化学品以及一些工厂的违章有害物排放,更带给我们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使一些宝贵的资源失去了再生能力。

这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我们只有一个家园,只有一个地球。因为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内,找不到第二颗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所以我们要更加保护好我们这唯一的家园。

地球已经是一个伤痕累累的“病人”了,50 多亿年来,她从未像现在疲倦过。她的肺功能正一天天减退。近年来她的肾功能逐渐退化,她的消化系统也越来越糟糕,此外,她的皮肤破裂,心脏受损……这都是我们人类带给她的,她正在恳求我们——不要再她伤口上撒盐了!

随着每年一千六百万公顷的森林消失,旅鸽和渡渡鸟已经灭绝,还有蓝鲸,犀牛,朱鹮鸟,豚也正濒临灭绝。

让我们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将自己的垃圾分类装袋,分别投放;节约用电,用水;不使用或少用含磷的洗衣粉,不使用不利于环保的电器,积极栽种树木花草。

蓝色星球上的高等动物们,当我们听到电锯的嗡嗡声,污水的哗哗声,看到滚滚的浓烟时,那是大自然在严肃地提醒,也是我们对大自然的伤害。

警觉吧!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人类不能失去地球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作文

全文共 12753 字

+ 加入清单

自春秋中叶以来,楚国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强国。从楚庄王问鼎中原时起,楚国统治者已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战国时代,楚国君墨守成规,缺乏改革的锐志,被后起的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楚国国势渐趋衰落,在与西方强秦的连年的战争中,损兵折将,丧城失地。而以怀王为首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却偏安一隅,仍过着醉生梦生死的生活,臵国家、民族的安危于不顾。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一、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诗人作为战国时代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屈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高权谋谲诈,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侵吞攻伐时代:列国纷争,狼烟四起,万民缟素,血流成河,弱国的苟存只能仰人鼻息,成为附庸;弱国的灭亡只是利益相争的殉葬品。此时的楚国已陷入重重危机,形势岌岌可危,可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之中。诗人忧心忡忡,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他多么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面对残酷现实,上下一心,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大有作为,重现昔日鼎中原的辉煌,完成统一中国的理想。诗人把这一理想称之为“美政”,“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欲以“美政”作为振兴保守落后楚国的一剂良方。

“美政”是屈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动力。屈原的“美政”理想在作品中虽表述得比较空泛,介也有其具体的时代内容。从诗中来看,主要是指使楚国独立富强,并走上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道路。这一理想是契合时代发展脉搏的,其本质就是反对楚国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为了实现理想,诗人针对楚国种种流弊,旗臶鲜明地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举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授能”,即不分贵选拔人才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严格依法办事。这两点归结起来就是实行改革,除去弊政。这一主张如能施行,将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剜除楚国政治肌体上的毒瘤、烂疮,使衰老的楚国变得更更健康,更茁壮,从而走上国富民强的康庄大国之道。

诗人大力倡导“举贤授能”,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根据的。从历史上看,能“举贤授能”者不乏其人。那些兴国的圣君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戚之讴歌兮,齐恒闻以该辅。”历史上这些昏君都善于搜罗人才,并委以重任,最终导制了盛世景象的出现。相反,那些嫉贤妒能的昏君,如殷纣王荒淫残暴,迫害忠良,使一代贤臣,“比干菹醢”;吴王夫差昏庸无能,不辨忠奸,使一代忠臣,“武子逢殃”。而这些毁灭人才者,也毁掉了强国富民之基石,最终落得个亡国祸身的不幸结局。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了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国运之兴衰系于贤才。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贤臣,只有举贤授能才能不国安邦,富国强民。现实中的楚国要改变贫弱挨打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反对世卿世禄制度,打破旧贵族对于权住的垄断,效法兴国圣君不拘身份选拔人才,委以重任。只有这样,楚国才能重新走上富强之路,重现昔日之辉煌。

为有贤可举,有能可授,屈原深谋远虑,有计划地在楚国展开了培养各种人才的事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未雨绸缪,诗人滋兰树蕙,其目的“冀枝叶之峻茂兮,愿时乎吾将刈”,即希望培育的人才能在楚国未来的政治舞台上担当起富国强民之重任。为了国事,诗人呕心沥血,上叩天阍,下求佚女,上下求索。诗人招贤纳士,为己求贤,还是为楚国政治前途作打算。

战国时代,各诸侯先后在各国变法图强。变法成为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当时,楚国政坛由旧贵族把持,旧贵族统治实际上是“背法度而心治”。为实现“国富强而法立”的目的,屈原主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法治国。为此,诗人在位时,做了一系列“明法之嫌疑”,的工作,楚国国力也随之有所起色。怀王初期,楚与齐秦称雄,怀王任合纵长等事实就是明证,然而好景不长,屈原依法治国的措施损害到了群小利益,招致他们的极力诽谤。楚群他因“无度弗察”,即没有法制思想而受蒙信谗,遂疏远了屈原。忠臣远逝,小人当道。他们在楚国的违法乱纪行径遭到了正直诗人严厉斥责:“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些小人花言巧语,蛊惑世人,为谋取恩宠荣禄,不惜违背法度,变更正确的治国之道。小人的胡作非为,将诗人当初心血换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楚国陷入了“阴阳易位”的倾覆绝境。屈原冒死进谏,希楚国统治者以史为鉴,效法禹、汤、文武、周公等贤名之君,勤恳依法治国。“汤禹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历史上这些先贤知人善任,走上了治国平天下的康庄大道。与此相反,启、异、尧、桀、纣等昏君,荒淫残暴,法度不行,最终亡国祸身。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表明:治国需法治,在法度废弛的国家,为政者心昏愦,国家也必覆亡。屈原在楚国高扬法治大旗,其目的是在楚国除弊去害,铲出“众蹀而日进”,“美超远而逾迈”这些丑陋事物生存的环境,使楚国走上正常发展的历史轨道。

诗人始终不渝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如能实施,必使老气横秋的楚国脱胎换骨,涣发出咄咄逼人的青春锐气。然在愚昧保守落后的楚国,无人赏识“怀谨握玉”的诗人,他们残酷地将诗人逐出了政治舞台中心,将诗人治国安邦的“美政”蓝图扼杀于襁袍之中。诗人被毁,楚国政治舞台上最后一丝明亮的春色也就荡然无存,这是诗人的悲剧,更是楚国的悲剧。尽管诗人为理想屡蒙谗遭毁,但任矢志不移,其行动所昭示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窥一斑。

二、不屈不挠,与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面。诗人所行,可谓“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却因在楚国实施“美政”理想,而无辜蒙冤,遭谗被谪。但诗人并未因此屈服邪恶,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与那此为害楚国的邪恶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坚决斗争。在这场善恶之争、美丑之辨、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中,再次展示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诗人对楚国黑暗现状进行了揭露,指出当时面临的社会现状是“世溷浊而不分”,“世幽昧以眩曜”,“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这实际上描绘了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黑暗世道;一个粪壤充帏、邪恶肆行的世道;一个忠贞不容于世,美善光明不行于世的污浊世道。而原先的楚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今却变成了这个模样,这下楚国政治舞台上那些飞扬跋扈的丑陋群小的胡作非为是分不开的,“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余以善淫。”这伙“并举好朋”的小人嫉贤妒能,任人唯亲,违法乱纪,结党营私,竞进贪婪,不厌求索,使忠臣“自疏而远逝”,奸臣“干进而务入”,将楚国政治前途引向了“幽昧”、

“险隘”的绝境。诗人忧心如焚,痛恨小人祸国殃民的乱政行径,并反复申诉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诗人喜好的佩饰、奇服、长铗等是诗人高洁人格的投影,是诗人“长当浊世,自处清流”的物证。诗人一心向善,一心求美,近墨不黑,出淤泥不染,勤勉自修,以高洁品性向邪恶世俗挑战。诗人虽身陷穷途,但誓不与邪佞为伍,“苟余情其以练要兮,长亦何伤!”“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诗人洁身自好,在污浊的社会里,不苟合取容,保持芬芳不变,再现了诗人独立不迁的人格和高标的气节。对那些经不住个人得失考验的变节者,诗人甚是痛心,“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夫众芳。”“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兮?”屈原指斥变节者经不住诱惑,走上了从俗、媚俗之路,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小人。诗人鄙薄他们,谴责他们,他情愿效法前贤,做一个处困苦茕独不悔的死节之臣,“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他誓死不与世俗小人妥协投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不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残酷的现实没能使屈原低头,誓与群小斗争到底,“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现出了“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的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体现了诗性批判精神与清醒执著的价值取向、人生择择。

诗人披肝沥胆,为国效忠。在厄境中矢志不移,对理想、对真理、对祖国始终不渝,在与邪恶的斗争中,虽然羽折翎落,滴着鲜血,仍然苦苦挣扎,表现出被遗弃而不沉沦,蒙谣涿而不自毁的坚贞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宁死不屈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三、以民为本,忧国忧民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力。

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之前已出现并得到了发展。《尚书》中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左传》中载有师旷根据人民利害发表的政见,“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视,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又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此话无疑给当时那些残暴之君敲响了警钟,要他们正视人民、善待人民。这正如逢滑对陈怀公所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这些民本思想都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目的是给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历史的借鉴,即以民为本,才会国运昌盛,否则天下不会太平。屈原作为当时社会一名孤独的清醒者,对时局有卓越洞察力的政治人物,也必然深暗此理。在其诗中也提到了民本思想,“皇天无私兮,览民德焉错辅。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阐述了为政者必须顺乎民心才能坐稳江山,才能“存君兴国”,为此,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哀叹民生遭遇的艰难!屈原的朴素的民本思想是寻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思想接近儒家思想范畴。

爱国忧君,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柱。诗人倾其一生,以国事为重。在朝时,竭忠尽智,辅弼怀王,力图振兴楚国。既疏之后,仍不弃“存君兴国”之志,把个人得失臵之度外,唯将君国的命运系于心中。“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不败绩。”诗人身处江湖,心挂国君,将个人生命融汇于国事中。他希望自己能辅佐国君,充当其政治上的带路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共同追赶先贤,实现强国之梦,“忽奔走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诗人蒙尘舍垢,仍不灭报国之志,其他爱国主义精神是何等鲜明、坚贞!

诗人爱国,他热情地讴歌了那些为捍卫国家疆土,人民幸福而战死的楚军将士。在这场酷烈的战斗中,楚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战斗,最后慷慨赴死,再现了南楚民族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刚强性格:“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悲壮的诗句,颇似两宋词人李清照所写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屈原歌颂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慨和壮烈捐躯行径,目的是激励人们洗雪国耻,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爱国情思。

屈原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深情地眷恋着多灾多难的楚国。“流光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屈原明白,岁月不待人。他老耽在黑暗楚国只会空耗光阴,只有被毁折的命运。屈原要想得到知音,要想两美必合,矩所同,要想推行匡救,改造时弊的“美政”,唯有离开楚国一途。诗人不甘心就此了结一生,于是振作起来,坚定信心,驰骋想像,重上云霄,神游四方,蒙生了“远逝以自疏”的逃逸意向。但这一意向又与诗人忠贞爱国感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那沉淀于诗人心中有爱国感情千丝万缕,束缚得诗人寸步难行。怀乡恋国,情真意切,将诗人去国意向粉碎得干干净净。屈原离不开楚国,纵然楚国让他愁肠百结。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魂。诗人生死不渝效忠楚国,这在楚材晋用,屡见不鲜,朝秦暮楚,不泛其人的人材大流动的战国时代,在奉行“好鸟择枝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为立身处事原则的战国,在崇尚功利富贵的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楚国抛弃了诗人,诗人却言不离不开楚国,这是为何也?南宋洪迈祖指出,屈原“徘徊而不忍离去”的根本原因乃“忧国也”。诗人进亦忧,退亦忧,其爱国感情是何等地坚贞,纯洁,崇高啊!

四、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原因探讨。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有其时代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生机勃勃的时代,社会充满着进取的、批判的精神。屈原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敢干斗争,决不妥协,上下求索的批判和进取态度,正是当时的时代精神的表现。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楚怀王、顷襄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频繁。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战争的进程。弱国为抵抗强国入侵,掀起了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残死较量中,一些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时代洪流中。屈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随着楚国西北边强秦的崛起,楚国渐渐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境地。楚国的国家前途的民族命运受到了严重威胁。而楚国统治者依旧沉缅于日酣宴饮的享乐中,束手无策。大敌当前,屈原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楚国灭亡的措施。在保守思想与改革思想的猛烈冲撞中,屈原主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悲惨遭遇,臵生死于度外,誓死不渝地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欲以自己的努力改变楚国的现状,“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楚国重新走向富强。“沧海横流处,方显英雄本色。”正是战国后期波涛汹涌的时代“沧海”,才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放异彩。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从内因来说,在于诗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进步的世界观决定其有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规模宏大,体制瑰奇的长诗《天问》中,诗人仰天长问,对自然和人类历史探究天道。从诗人对古代关于自然的神话和传说的诘难和质疑中,表明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索,对古代信仰的怀疑,显示出一种大胆的科学探索精神,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诗人在对夏、商、周三代所以兴,所以亡的回顾和反思中,对其治乱兴亡缘故表示质疑。诗人企图通过探寻历史兴亡之故,为楚国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让楚国在车真颠马覆之路紧急止步,重新走上兴国之路。诗人问天问地,问历代沧桑人事。这都是由诗人所具有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决定的,再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还与诗人出身经历紧密相联。诗人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但因为家族地位的衰落,他本人已从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诗人在《九章〃惜诵》这说:“思君其莫我忠兮,忽亡身于贫贱。”这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诗人虽出身于贫贱,但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杰出的政治才干,即《史记〃屈原列传》所说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跻身于楚国政治舞台。“入则与王图议政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诗人身为高阳苗裔,天潢贵胄,想在楚国大有作为,振兴楚国于混乱中。诗人虽壮志未伸,但对楚国的耿耿中心至死不变,再现乱世忠臣的忠贞。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一代诗魂陨落了,其形骸早已化着尘土,荣归大地怀抱了。但其用生命演绎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惠及万代。它早已成了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品,激励着千秋子民爱我中华,并为之富强而奋斗不息。

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

自春秋中叶以来,楚国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强国。从楚庄王问鼎中原时起,楚国统治者已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战国时代,楚国君墨守成规,缺乏改革的锐志,被后起的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楚国国势渐趋衰落,在与西方强秦的连年的战争中,损兵折将,丧城失地。而以怀王为首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却偏安一隅,仍过着醉生梦生死的生活,臵国家、民族的安危于不顾。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一、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诗人作为战国时代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屈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高权谋谲诈,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侵吞攻伐时代:列国纷争,狼烟四起,万民缟素,血流成河,弱国的苟存只能仰人鼻息,成为附庸;弱国的灭亡只是利益相争的殉葬品。此时的楚国已陷入重重危机,形势岌岌可危,可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之中。诗人忧心忡忡,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他多么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面对残酷现实,上下一心,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大有作为,重现昔日鼎中原的辉煌,完成统一中国的理想。诗人把这一理想称之为“美政”,“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欲以“美政”作为振兴保守落后楚国的一剂良方。

“美政”是屈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动力。屈原的“美政”理想在作品中虽表述得比较空泛,介也有其具体的时代内容。从诗中来看,主要是指使楚国独立富强,并走上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道路。这一理想是契合时代发展脉搏的,其本质就是反对楚国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为了实现理想,诗人针对楚国种种流弊,旗臶鲜明地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举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授能”,即不分贵选拔人才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严格依法办事。这两点归结起来就是实行改革,除去弊政。这一主张如能施行,将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剜除楚国政治肌体上的毒瘤、烂疮,使衰老的楚国变得更更健康,更茁壮,从而走上国富民强的康庄大国之道。

诗人大力倡导“举贤授能”,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根据的。从历史上看,能“举贤授能”者不乏其人。那些兴国的圣君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戚之讴歌兮,齐恒闻以该辅。”历史上这些昏君都善于搜罗人才,并委以重任,最终导制了盛世景象的出现。相反,那些嫉贤妒能的昏君,如殷纣王荒淫残暴,迫害忠良,使一代贤臣,“比干菹醢”;吴王夫差昏庸无能,不辨忠奸,使一代忠臣,“武子逢殃”。而这些毁灭人才者,也毁掉了强国富民之基石,最终落得个亡国祸身的不幸结局。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了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国运之兴衰系于贤才。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贤臣,只有举贤授能才能不国安邦,富国强民。现实中的楚国要改变贫弱挨打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反对世卿世禄制度,打破旧贵族对于权住的垄断,效法兴国圣君不拘身份选拔人才,委以重任。只有这样,楚国才能重新走上富强之路,重现昔日之辉煌。

为有贤可举,有能可授,屈原深谋远虑,有计划地在楚国展开了培养各种人才的事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未雨绸缪,诗人滋兰树蕙,其目的“冀枝叶之峻茂兮,愿时乎吾将刈”,即希望培育的人才能在楚国未来的政治舞台上担当起富国强民之重任。为了国事,诗人呕心沥血,上叩天阍,下求佚女,上下求索。诗人招贤纳士,为己求贤,还是为楚国政治前途作打算。

战国时代,各诸侯先后在各国变法图强。变法成为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当时,楚国政坛由旧贵族把持,旧贵族统治实际上是“背法度而心治”。为实现“国富强而法立”的目的,屈原主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法治国。为此,诗人在位时,做了一系列“明法之嫌疑”,的工作,楚国国力也随之有所起色。怀王初期,楚与齐秦称雄,怀王任合纵长等事实就是明证,然而好景不长,屈原依法治国的措施损害到了群小利益,招致他们的极力诽谤。楚群他因“无度弗察”,即没有法制思想而受蒙信谗,遂疏远了屈原。忠臣远逝,小人当道。他们在楚国的违法乱纪行径遭到了正直诗人严厉斥责:“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些小人花言巧语,蛊惑世人,为谋取恩宠荣禄,不惜违背法度,变更正确的治国之道。小人的胡作非为,将诗人当初心血换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楚国陷入了“阴阳易位”的倾覆绝境。屈原冒死进谏,希楚国统治者以史为鉴,效法禹、汤、文武、周公等贤名之君,勤恳依法治国。“汤禹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历史上这些先贤知人善任,走上了治国平天下的康庄大道。与此相反,启、异、尧、桀、纣等昏君,荒淫残暴,法度不行,最终亡国祸身。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表明:治国需法治,在法度废弛的国家,为政者心昏愦,国家也必覆亡。屈原在楚国高扬法治大旗,其目的是在楚国除弊去害,铲出“众蹀而日进”,“美超远而逾迈”这些丑陋事物生存的环境,使楚国走上正常发展的历史轨道。

诗人始终不渝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如能实施,必使老气横秋的楚国脱胎换骨,涣发出咄咄逼人的青春锐气。然在愚昧保守落后的楚国,无人赏识“怀谨握玉”的诗人,他们残酷地将诗人逐出了政治舞台中心,将诗人治国安邦的“美政”蓝图扼杀于襁袍之中。诗人被毁,楚国政治舞台上最后一丝明亮的春色也就荡然无存,这是诗人的悲剧,更是楚国的悲剧。尽管诗人为理想屡蒙谗遭毁,但任矢志不移,其行动所昭示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窥一斑。

二、不屈不挠,与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面。诗人所行,可谓“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却因在楚国实施“美政”理想,而无辜蒙冤,遭谗被谪。但诗人并未因此屈服邪恶,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与那此为害楚国的邪恶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坚决斗争。在这场善恶之争、美丑之辨、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中,再次展示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诗人对楚国黑暗现状进行了揭露,指出当时面临的社会现状是“世溷浊而不分”,“世幽昧以眩曜”,“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这实际上描绘了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黑暗世道;一个粪壤充帏、邪恶肆行的世道;一个忠贞不容于世,美善光明不行于世的污浊世道。而原先的楚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今却变成了这个模样,这下楚国政治舞台上那些飞扬跋扈的丑陋群小的胡作非为是分不开的,“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余以善淫。”这伙“并举好朋”的小人嫉贤妒能,任人唯亲,违法乱纪,结党营私,竞进贪婪,不厌求索,使忠臣“自疏而远逝”,奸臣“干进而务入”,将楚国政治前途引向了“幽昧”、

“险隘”的绝境。诗人忧心如焚,痛恨小人祸国殃民的乱政行径,并反复申诉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诗人喜好的佩饰、奇服、长铗等是诗人高洁人格的投影,是诗人“长当浊世,自处清流”的物证。诗人一心向善,一心求美,近墨不黑,出淤泥不染,勤勉自修,以高洁品性向邪恶世俗挑战。诗人虽身陷穷途,但誓不与邪佞为伍,“苟余情其以练要兮,长亦何伤!”“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诗人洁身自好,在污浊的社会里,不苟合取容,保持芬芳不变,再现了诗人独立不迁的人格和高标的气节。对那些经不住个人得失考验的变节者,诗人甚是痛心,“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夫众芳。”“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兮?”屈原指斥变节者经不住诱惑,走上了从俗、媚俗之路,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小人。诗人鄙薄他们,谴责他们,他情愿效法前贤,做一个处困苦茕独不悔的死节之臣,“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他誓死不与世俗小人妥协投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不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残酷的现实没能使屈原低头,誓与群小斗争到底,“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现出了“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的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体现了诗性批判精神与清醒执著的价值取向、人生择择。

诗人披肝沥胆,为国效忠。在厄境中矢志不移,对理想、对真理、对祖国始终不渝,在与邪恶的斗争中,虽然羽折翎落,滴着鲜血,仍然苦苦挣扎,表现出被遗弃而不沉沦,蒙谣涿而不自毁的坚贞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宁死不屈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三、以民为本,忧国忧民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力。

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之前已出现并得到了发展。《尚书》中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左传》中载有师旷根据人民利害发表的政见,“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视,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又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此话无疑给当时那些残暴之君敲响了警钟,要他们正视人民、善待人民。这正如逢滑对陈怀公所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这些民本思想都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目的是给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历史的借鉴,即以民为本,才会国运昌盛,否则天下不会太平。屈原作为当时社会一名孤独的清醒者,对时局有卓越洞察力的政治人物,也必然深暗此理。在其诗中也提到了民本思想,“皇天无私兮,览民德焉错辅。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阐述了为政者必须顺乎民心才能坐稳江山,才能“存君兴国”,为此,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哀叹民生遭遇的艰难!屈原的朴素的民本思想是寻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思想接近儒家思想范畴。

爱国忧君,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柱。诗人倾其一生,以国事为重。在朝时,竭忠尽智,辅弼怀王,力图振兴楚国。既疏之后,仍不弃“存君兴国”之志,把个人得失臵之度外,唯将君国的命运系于心中。“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不败绩。”诗人身处江湖,心挂国君,将个人生命融汇于国事中。他希望自己能辅佐国君,充当其政治上的带路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共同追赶先贤,实现强国之梦,“忽奔走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诗人蒙尘舍垢,仍不灭报国之志,其他爱国主义精神是何等鲜明、坚贞!

诗人爱国,他热情地讴歌了那些为捍卫国家疆土,人民幸福而战死的楚军将士。在这场酷烈的战斗中,楚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战斗,最后慷慨赴死,再现了南楚民族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刚强性格:“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悲壮的诗句,颇似两宋词人李清照所写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屈原歌颂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慨和壮烈捐躯行径,目的是激励人们洗雪国耻,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爱国情思。

屈原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深情地眷恋着多灾多难的楚国。“流光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屈原明白,岁月不待人。他老耽在黑暗楚国只会空耗光阴,只有被毁折的命运。屈原要想得到知音,要想两美必合,矩所同,要想推行匡救,改造时弊的“美政”,唯有离开楚国一途。诗人不甘心就此了结一生,于是振作起来,坚定信心,驰骋想像,重上云霄,神游四方,蒙生了“远逝以自疏”的逃逸意向。但这一意向又与诗人忠贞爱国感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那沉淀于诗人心中有爱国感情千丝万缕,束缚得诗人寸步难行。怀乡恋国,情真意切,将诗人去国意向粉碎得干干净净。屈原离不开楚国,纵然楚国让他愁肠百结。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魂。诗人生死不渝效忠楚国,这在楚材晋用,屡见不鲜,朝秦暮楚,不泛其人的人材大流动的战国时代,在奉行“好鸟择枝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为立身处事原则的战国,在崇尚功利富贵的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楚国抛弃了诗人,诗人却言不离不开楚国,这是为何也?南宋洪迈祖指出,屈原“徘徊而不忍离去”的根本原因乃“忧国也”。诗人进亦忧,退亦忧,其爱国感情是何等地坚贞,纯洁,崇高啊!

四、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原因探讨。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有其时代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生机勃勃的时代,社会充满着进取的、批判的精神。屈原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敢干斗争,决不妥协,上下求索的批判和进取态度,正是当时的时代精神的表现。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楚怀王、顷襄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频繁。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战争的进程。弱国为抵抗强国入侵,掀起了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残死较量中,一些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时代洪流中。屈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随着楚国西北边强秦的崛起,楚国渐渐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境地。楚国的国家前途的民族命运受到了严重威胁。而楚国统治者依旧沉缅于日酣宴饮的享乐中,束手无策。大敌当前,屈原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楚国灭亡的措施。在保守思想与改革思想的猛烈冲撞中,屈原主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悲惨遭遇,臵生死于度外,誓死不渝地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欲以自己的努力改变楚国的现状,“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楚国重新走向富强。“沧海横流处,方显英雄本色。”正是战国后期波涛汹涌的时代“沧海”,才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放异彩。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从内因来说,在于诗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进步的世界观决定其有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规模宏大,体制瑰奇的长诗《天问》中,诗人仰天长问,对自然和人类历史探究天道。从诗人对古代关于自然的神话和传说的诘难和质疑中,表明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索,对古代信仰的怀疑,显示出一种大胆的科学探索精神,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诗人在对夏、商、周三代所以兴,所以亡的回顾和反思中,对其治乱兴亡缘故表示质疑。诗人企图通过探寻历史兴亡之故,为楚国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让楚国在车真颠马覆之路紧急止步,重新走上兴国之路。诗人问天问地,问历代沧桑人事。这都是由诗人所具有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决定的,再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还与诗人出身经历紧密相联。诗人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但因为家族地位的衰落,他本人已从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诗人在《九章〃惜诵》这说:“思君其莫我忠兮,忽亡身于贫贱。”这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诗人虽出身于贫贱,但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杰出的政治才干,即《史记〃屈原列传》所说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跻身于楚国政治舞台。“入则与王图议政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诗人身为高阳苗裔,天潢贵胄,想在楚国大有作为,振兴楚国于混乱中。诗人虽壮志未伸,但对楚国的耿耿中心至死不变,再现乱世忠臣的忠贞。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一代诗魂陨落了,其形骸早已化着尘土,荣归大地怀抱了。但其用生命演绎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惠及万代。它早已成了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品,激励着千秋子民爱我中华,并为之富强而奋斗不息。

[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贬义词相关分享

全文共 1798 字

+ 加入清单

贬义词是一个汉语词汇,名词,指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词。相关成语有见利忘义、遗臭万年等。以下是贬义词相关分享,欢迎阅读。

NO1、五毒惧全,血债累累,寻花问柳,作奸犯科,

NO2、锦衣玉食,酒池肉林,浅斟低唱,裘马轻肥,日食万钱,

NO3、故作高深,好戴高帽,好大喜功,假仁假义,

NO4、不坚定,见异思迁,随波逐流,这山望着那山高,逃跑,

NO5、庸俗,任性,蛮横,轻蔑

NO6、胆小如鼠,苟且偷安,前怕狼,后怕虎,贪生怕死,

NO7、罪大恶极,罪孽深重,罪不容诛,罪恶昭彰,酷名字

NO8、瞒心昧己,欺世盗名,欺天诳地,欺人之谈,

NO9、陶陶兀兀,自大,不可一世,伐功矜能,

NO10、臭名远扬,倒行逆施,寡廉鲜耻,

NO11、有眼如盲,有眼不识泰山,愚昧无知,牗中窥日,

NO12、两日晒网,为德不卒,一曝十寒,怯弱,不敢越雷池一步,

NO13、白痴,变态,龌龊,

NO14、误入歧途,

NO15、上下其手,偷天换日,偷梁换柱,虚词诡说,

NO16、鹊巢鸠居,杀人越贷,无恶不作,敲诈,

NO17、投其所好,依附,如蚁附膻,身不由己,倚门傍户,

NO18、幼推,乳臭末干,少不更事,书生气十足,天真烂熳,

NO19、凶残,暴戾恣睢,惨无人道,豺狼成性,赶尽杀绝,

NO20、得寸进尺,得步进步,得陇望蜀,非分之想,

NO21、下流,不堪入耳,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NO22、自私,虚荣,狡诈,虚伪,冷漠,

NO23、各自为政,各不相谋,各为其主,各持己见,各执一词,

NO24、不郎不秀,不成器,东扶西例,了不长进,

NO25、强词夺无耻,卑鄙无耻,不以为耻,

NO26、不夷不惠,好好先生,和光同尘,鉴貌辨色,

NO27、笑里藏刀,心怀叵测,兴妖作怪,胸中鳞甲,

NO28、为所欲为,放纵,放荡不羁,放浪形骸,

NO29、道貌岸然,心怀鬼胎,笑里藏刀,

NO30、坐吃山空,懒散,死气沉沉,委靡不振,无所用心,

NO31、各行其是,各从其志,离心离德,貌合神离,四分五裂,

NO32、规求无度,见财起意,见钱眼开,狼贪鼠窃,

NO33、目空一切,马耳东风,旁若无人,器小易盈,煞有介事,

NO34、鼠腥蜗肠,鼠肚鸡肠,刻薄,尖嘴薄舌,尖酸刻薄,

NO35、帮凶,为虎傅翼,为虎作伥,助桀为虐,

NO36、不因人热,大摇大摆,咄咄逼人,倔强倨傲,

NO37、闪烁其辞,酸文假醋,退有后言,虚情假意,

NO38、自私,各人自扫门前雪

NO39、敲诈勒索,敲门砖,敲骨吸髓,勾结,

NO40、肉食者鄙,鼠目寸光,瓮天之见,坐井观天,以管窥天,

NO41、数米而炊,数米量柴,眼皮子薄,懒惰,饱食终日,

NO42、酒色财气,幸灾乐祸,庸碌,瓦釜雷鸣,

NO43、斗筲之人,管见所及,急功近利,井底之蛙,井中视星,

NO44、荒淫无耻,荒淫无度,搔头弄姿,

NO45、孤陋寡闻,略识之无,挈瓶之知,少见多怪,蜀犬吠日,

NO46、无耻,无聊,可恨,可恶

NO47、一无所闻,一窍不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NO48、粉饰太平,佛口蛇心,钩心斗角,沽名钓誉,

NO49、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不成才,不稂不莠,

NO50、诈败佯输,正人君子,装腔作势,装疯卖傻,装怯作勇,

NO51、造事,无中生有,无事生非,招是惹非,

NO52、同床异梦,土崩瓦解,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一盘散沙,

NO53、擢发难数,叛逆,大逆不道,离经叛道,

NO54、三十六策,走为上计,豕突狼奔,逃之夭夭,望风而逃,

NO55、唯利是图,细大不捐,雁过拔毛,眼馋肚饱,

NO56、惹草拈花,俗不可耐,淫辞秽语,

NO57、以人废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心窄,

NO58、冢中枯骨,纸醉金迷,蹉跎日月,醉生梦死,

NO59、黎丘丈人,买椟还珠,冥顽不灵,明珠暗投,弄巧成拙,

NO60、蛇欲吞象,声色货利,贪得无厌,贪天之功,

NO61、损人利已,为富不仁,小己得失,一毛不拔,一钱如命,

NO62、见风使舵,看风使舵,巧言如簧,巧言偏辞,

NO63、为虎作伥,小肚鸡肠,鼠目寸光,

NO64、贪心不足,贪多务得,贪夫徇财,贪贿无艺,

NO65、饭囊衣架,饭坑酒囊,江郎才尽,金漆马桶,无知,蔽聪塞明,

NO66、陷害,暗箭伤人,

NO67、碌碌无为,心怀叵测,跳梁小丑,

NO68、忍心害理,如狼牧羊,如狼似虎,杀人不眨眼,

NO69、吴下阿蒙,一物不知,浅见,不识时务,不识大体,

NO70、认奴作郎,如堕烟海,如坐云雾,如堕五里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爱国电影观后感1500字

全文共 3807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学期的形势教育课上我欣赏了《复兴之路》,它带给了我强烈的震撼。短短六集,却道尽中国复兴的曲折和辉煌,意味深长,引人深思。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近现代史,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部中国近代史是旧中国屡受列强欺压的屈辱史和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为救中国而奔走呼吁的奋斗史;一部中国现代史,是建国后建设新中国的曲折史和中国[***被屏蔽词语]历尽艰辛地探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史。

一百六十余年的中国近现代史,让人见证了中国由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发展成为工业现代化的新中国,复兴的艰难曲折难以想象。从鸦片战争开始,先后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等一系列失败,让中国掉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没有屈服,爱国之士为救中国而到处奔走,寻找救国方案,但却遭遇一次又一次次的失败:先是太平天国运动,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士大夫发起的洋务运动,并没有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也没能逃脱同样的命运;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戊戌变法,受到封建顽固派的镇压也陷入失败的泥潭;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赶跑了满清皇帝,却被袁世凯窃夺了胜利果实,中国的复兴任务并没有完成。直到中国[***被屏蔽词语]的诞生,中国的革命为之焕然一新,中国从此进入一个革命的新时代。中国[***被屏蔽词语]没有辜负中国人民的期望,经过全民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中国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

新中国的发展并不没有一帆风顺,而是历经曲折。建国初期,在第一代领导人[***被屏蔽词语]的领导下,中国的农业,工业和政治民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好景不长,随后中国陷入了反右派扩大化的错误之中,加上三年的自然灾害,经济遭受了重创,苏联的背信弃义又让中国雪上加霜,后来错误虽然得到局部纠正,但不久又被文化大革命破坏了,从此陷入十年动乱的泥潭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刚从十年动乱走出的人看到中国发展的希望,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取得了更加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近现代史只是中国历史的一小部分,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虽历经岁月的沧桑,但依然屹立于世界而不倒,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浩然正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面对艰难困苦,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中华民族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无数的英雄烈士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这份爱国热情值得敬佩。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是我们的学习榜样。中华民族在遇到濒临灭亡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期,民族的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一百多年来屡次欺压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首次对帝国主义的战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的团结一致。六十年后的今天,汶川地震引起的大灾难,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民族的团结,为此,我们值得自豪。

作为新世纪的公民,关注历史,了解历史和思考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必需做到的。《复兴之路》是一个历史教育片,我们要从中吸取营养,滋润我们的爱国情操,同时要有民族忧虑之心。看到中国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们要深思,反省,思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同时吸取旧中国的教训;看到新中国的崛起和经济建设的辉煌,我们要为之自豪;看到仁人志士的不屈奋斗,我们更应珍惜他们的奋斗果实,珍惜我们的国家,珍惜我们的学习条件,以后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今年是2008年,奥运将在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我作为正在复兴的新中国的学子,我为祖国复兴的成就而自豪。

看过这部电影,我的心情很复杂,不知是何滋味。思寻半晌,也没想出太合适的语句能表达我现在波澜起伏的心情。只能如题所示套用了元好问先生的这句好词。元好问先生原词中的“情”是指的爱情,爱情为何物,这确实是一个天问,无人说得清,无人讲得明。我这里篡改后的“情”跟爱情毫无瓜葛,就是单单指的我看完这部影片后的心情,如是而已。一个词——“无语凝噎”。

先谈谈我是怎么“凝噎”的吧。这部电影是以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为背景,不谈细节,不谈表演,如此即可让人凝噎。因为汶川的痛还不那么久,不那么远,留在我们心口的伤还没有完全真正的愈合。所以,即使是看当时的新闻联播,我们依旧会眼角湿润,因此,我“凝噎”完全在情理之中,跟这部电影没多大关系。

下面更主要的还是讲讲我是怎么会“无语”的吧。

无语有三。

其一:对影片主题无语。这部八一厂荣誉出品的红头文件大部头作品在电影一开始就表明了其立场:

“公元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震撼世界的特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军民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本片以我军一个摩托化步兵旅积极投入抗震救灾的故事为主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场气壮山河的伟大斗争。”

这部电影歌颂的对象是我们英勇神武、无所不能的人民解放军。男主角是摩托化步兵旅(简称“摩步旅”)旅长,他的扮演者是侯勇。因电影《冲出亚马逊》中的中国特种兵形象而一举成名的他在这部电影中继续为国为民英勇向前。电影中,汶川地震后的现状就是人民群众一盘散沙、惊慌无助,连女县委书记在这一刻也是尽显女性的无助感,不知所措,只懂喊口号和给予他人心理安慰。等到英雄的人民解放军挂着“铁军来了”的条幅到达震区后,人民群众那望断秋水的眼睛里盈满的泪水终于止不住的流下来了。所以,准确的看这部作品与其说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一台颂歌晚会,一台舞台剧。所以,当影片结尾处响起谭晶那主旋律的嗓音唱着“祖国繁荣富强”诸如此类的时候,我一点儿都不意外。具体到影片故事情节上,真是无处不煽情,无处不歌颂。我一入神,以为自己回到了毛主席时代。直白的情节配上高亢激昂的音乐,让人凝噎其实不难。

其二:对影片特技无语。片中汶川大地震的过程是由特技效果为我们重新再现的。看过之后,再对比《2012》中的灾难特效,似乎这只是过家家。即使跟好莱坞在六十年代拍摄的《大地震》(《Earthquake》)中的场面相比,也有很多不足。那些地壳起伏和爆炸的场面看起来是多么的山寨,看起来是多么的应付。所以说,总是讨论我们的技术落后好莱坞多少多少年是几乎没什么意义的,因为我们根本没什么技术。

其三:对影片的台词无语。影片中的台词几乎都是赤裸裸的赞美,丝毫不铺垫,丝毫不含蓄。在这些模式化的台词和情节下,演员们何谈演技,更多的只是像完成一项政治任务。所以,在这部电影“宏大”的主题下,即使李幼斌、侯勇、巫刚倾数加盟也无力掀得起丝毫波澜。

因为以上诸多令人无语的因素,所以对这部电影在许多细节上的严重缺漏也就没必要较真儿了。总的来说,这部大部头作品如果单从电影的角度来看,是纯正的烂片。但在中国特色体制下,它就这样的应运而生了。

另外,关于灾难片的拍摄时机,尤其是改编自真实灾难事件的灾难片的拍摄时机,这是一个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9·11事件后,美国人数年之后才拍摄了反映他们营救死者故事的《世贸大厦》和反映另一架改道飞机上发生事情的《93航班》。灾难刚平息不久,人们总是不希望那么快的回忆起曾经惨痛的记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总是喜欢拍摄臆想出来的灾难而不是由真实事件改编出的灾难,臆想出的就是拍的再真实观众也没有很深的切肤之痛,而更多的是享受其中的感官刺激,观众看过之后最多在心底留下思考而很少留下新的伤痛。而之于《惊天动地》,它看上去更像是迫不及待的表彰,根本不顾及群众的心理接受能力。所以在红头文件支持下上映超过80天之久的《惊天动地》,最终票房才仅仅532万,应该收不回成本。除却政府机关单位包场,“被观看”的人之外,真正自愿掏钱观看该影片的应该没有几个。它不是特例,主旋律电影一直就没曾有过高票房,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这些主旋律电影没有票房压力,但如果放任如此一直这么下去,恐怕观众最后能给予的回应也只有抵制了,就像《孔子》的命运一样。

中国电影特别是灾难片什么时候成了这个样子还是它历来如此呢?当然这部电影成为目前的样子跟八一厂的立场有关,不能代表普遍现象。但其实这种高大全的赞美传统确实是由来已久。大家都知道最好的灾难片导演是罗兰·艾默里奇,虽然他最新执导的《2012》硬件特效上很过关,软件情节上很傻很天真,但他之前的作品《后天》很完美。美国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所以有那么多的“侠”们总是能够拯救世界。中国人不同,虽然中国也有侠,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中国人更喜欢的是国家荣誉主义,但经常被政治化为共产无敌主义。这是我们跟美国人最大的不同,因此由八一厂之类的这种政治性浓烈的单位拍摄出的作品定然会充斥着不吝词语的赞美。因此中国灾难片的出路在于个人导演的突破。比如冯小宁导演07年拍摄的《超强台风》,这部电影也歌颂了党和政府,但含蓄内敛的多,故而真实可信的多。同样的道理,因而冯小刚导演即将问世的《唐山大地震》很值得大家期待。这种从“私企”而不是“国企”的角度拍出来的主旋律才是灾难片包括一切主旋律式作品的努力方向。其实香港电影人已经在他们的主旋律上给我们做出了好的榜样,比如《叶问》、《十月围城》等。

“为什么我对她如此苛求,只因我对她爱得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与酒相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910 字

+ 加入清单

近来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推崇,继诗词潮之后又掀起了一股成语风,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凝结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道理。于是,秉着学无止境、乐于分享的原则,小编整理了一些酒成语背后的故事,大家一起来学习,“涨姿势”吧!

秦末汉初,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有一个叫郦食其的人。他家境贫穷,又没有职业,只好在乡里做了里监门(相当于地保)。当刘邦率军路过陈留的时候,郦食其碰见了一位老乡----刘邦手下的一个骑兵。他让这个骑兵向刘邦推荐他,说可以帮助刘邦成就大事。这个骑兵真的向刘邦推荐了郦食其,刘邦就让郦食其来见他。

这天,门卫通报说郦食其来了。刘邦问:“是个什么样的人?”门卫回答:“像个儒生。”刘邦历来对读书人有一种偏见,听说郦食其是个儒生,便说:“我正忙着天下大事,没有时间见读书人。”门卫把刘邦的话传给了郦食其。郦食其生气地说:“你再告诉刘邦,我是高阳酒徒,不是什么儒生。”

刘邦见郦食其非同一般,便召见了他。两人边喝酒边聊天,谈得非常投机。后来,郦食其设计攻克了陈留,为刘邦的军队解决了粮草短缺的问题,被刘邦封为广野君。

在楚汉战争中,郦食其劝说齐王田广归汉,而韩信乘机袭击了齐国。齐王以为郦食其出卖了他,便把他烹死了。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将“高阳酒徒”引为成语,指好饮酒而狂放不羁的人。

“以茶代酒”的典故最早出现在晋朝陈寿写的《三国志·韦曜传》里:“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

文中的“皓”即孙皓,三国时期东吴的最后一个皇帝。文中的“曜”指的是韦曜,吴郡云阳人,以博学多闻而为孙皓所器重。吴王孙皓每次大宴群臣,臣子至少得饮酒七升。韦曜的酒量不过二升,孙皓对他特别优待,经常允许他少喝,或暗中赐茶来代替酒。

可惜,耿直磊落的韦曜碰到的是个嗜酒如命的君主。“皓每于会,因酒酣,辄令侍臣嘲虐公卿,以为笑乐。”韦曜认为这样下去,会“外相毁伤,内长尤恨”。孙皓不仅没听韦曜的劝阻,还把他打入天牢,不久又将其处死。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酷爱饮酒、性情恬淡,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弃彭泽县令不做,而去做“隐逸诗人”,每到重阳节就陶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风雅情绪中。南朝宋人檀道鸾在《续晋阳秋》中记载了陶渊明的一则故事:有一年重阳节,他在东篱下赏菊,抚琴吟唱,忽而酒兴大发。由于没有备酒过节,他只好漫步菊丛,采摘了一大束菊花,坐在屋旁惆怅。就在这时,他看见一个白衣使者向他走来,一问才知此人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送酒的。王弘喜欢结交天下名士,曾多次给陶渊明送酒。陶渊明大喜,立即开坛畅饮,酒酣而诗兴起,吟出了《九月闲居》这一首名诗。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以菊自娱、淡泊名利的胸怀。

“白衣送酒”的故事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唐代诗人李郢在《重阳日》中道:“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李白在《九日登山》中说:“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怀中物,遂遇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后来,人们常用“白衣送酒”表示雪中送炭或者心想事成。

李白的酒量极大,他自称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他还对妻子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曾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据《新唐书·李白传》载,唐玄宗时,李白任翰林。有一天,唐玄宗在宫中欣赏歌舞音乐,可听来听去,全是些听腻了的老歌词。他感到十分乏味,于是就下令宣李白进宫作几首新歌词,以供娱乐。侍从们赶紧去叫李白,却怎么也找不到他。最后,他们好不容易才在一家酒馆里找到了他,但是他已经喝醉了。

听说皇帝宣他进宫,他说:“我是天上的酒仙,皇帝哪里管得着我!”侍从们好说歹说,他才敞着衣襟,登上了进宫的大船。到了宫中,酒力发作得更厉害了,李白大醉不醒。唐玄宗又气又急,只好让宫女们用凉水将他浇醒。李白勉强睁开眼,拿起递过来的笔,一会儿便写了十多首新诗。唐玄宗接过去,每看一首都赞不绝口。

唐代诗人杜甫作了一首著名的诗《饮中八仙歌》,对唐朝八位嗜酒如命的名人作了生动的描述。其中,杜甫写李白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现在,人们常用“斗酒百篇”来形容人才思敏捷。

商朝最后一位帝王纣是个好酒之人。《史记·殷本纪》称:“(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

商纣的暴政,加上他嗜酒如命,最终导致商朝灭亡。公元前1066年,姜子牙率兵打到城门之外,纣王魂飞魄散,问:“我何罪之有?”姜子牙历数他的罪状,其中三条与酒有关。

纣王自知大势已去,于是焚火自尽,商朝灭亡。酒池肉林,为后世留下了以酒误国、以酒杀身的历史之鉴。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爱国作文300字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爱国之人。他们用他们的信念、行动甚至生命保护着国家,不求回报。即使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他们也从不放弃。

他们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帮助祖国,回报祖国。那么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更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是祖国养育了我们,是祖国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是祖国给我我们受教育的机会,是祖国让我们拥有了一个无忧无虑快乐的童年。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