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心中的孔子【精选20篇】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现在开学吧给你们推荐了一些我心中的孔子优秀作文,欢迎参考借鉴,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4736

作文

433

孔子的名言关于学习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孔子的魅力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号称弟子三千,每一个无不是平步青云的,他还因为良好的品德素养被人们称为圣人。按现在的说法,孔子也该称得上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优秀教师了。

教师节,是一个关于老师的节日,由西方传入中国并开始沿用。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节便是报答老师对我们无私奉献的契机。

孔子和教师节看似没有多大关联,毕竟有教师节的时候孔子已逝去多年了。但孔子不是一个大教育家吗?那么他也该过教师节吧!九月十日是现在国定的教师节,但近年来许多学者和有关组织都呼吁把教师节改在九月二十八日,因为那是孔子的诞辰。孔子有那么大的魅力吗?甚至让我们改变已沿用多年的节日。答案是肯定的,我认为把教师节改在九月二十八日是对这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的肯定和对教师们的尊敬。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开创了中华大地历史文明的先河。孔子一生在各国游历,发扬他的思想却在当时没有多少人接受,而孔子死后,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写成了一本书,那就是流传至今仍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之一的《论语》。而孔子的思想也从那时开始影响中国一代代的儿女。孟子便是遵循了孔子的思想从而创作了《孟子》,即使是那史册上的暴君秦始皇也无法磨灭儒家思想的传递,更是有数不清的帝王俱废百家,独尊儒学。其实我一直认为,中华文明五千年便是从孔子开始的。

如果说那是孔子过去的辉煌,那么现如今,他依旧是不朽的。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学习汉语,世界各地都开办孔子学院,在美国,汉语成了大学必修课之一,而教材就是《论语》。孔子的魅力开始由中国向外传播,一点点渗透了世界。我在网上看到过一篇帖子,是网友投票选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人物,而孔子便首当其冲,名列第一。

如此伟大的人,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去纪念他,所以把教师节改为九月二十八日不得不让人深思,也不得不让人首肯。这表示孔子的魅力影响至深,孔子的魅力已远播海外,那也是中国的魅力。教师节的改变如果确定,也意味着中国的古文明已经开始被世界所认同,被世界所融和,孔子的魅力即是中国的魅力。

还记得那首《中国话》吗?“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给孔子的一封信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孔子

您好!很高兴能够给您写一封,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和高兴。不知该怎样称呼您呢?您是那么的知识渊博,让人和蔼可亲。所以请允许我叫你一声“孔爷爷”。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些话是多么的熟悉啊!如果没有您,哪里还有这样的名句?如果没有您,哪里还会有以“仁”为本的己想?如果没有您,那谁还能当我最恭敬的历史人物呢?

“好人的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从您身上,我也学到了非常多的道理,让人受益匪浅。

春秋时代,您被人们尊为“圣人”,相传有弟子三千多人,您是多么受人民爱戴。您学识渊博,大家有问题都会向您请教,但是您仍然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您到太庙去祭祖,一进太庙,您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虽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但您却答道:“有事必问,有什么不对?”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啊!

还有一次,您的弟子问道:“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字’”,您说到:“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您的身上,真的还有许多我们没有发现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啊!

一个外国人曾经说过“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这说的榜样不就是您吗?不!您给我们带来的是无敌的教诲啊!

现在,您在中国甚至世界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您的“儒家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无数代人。

尊敬的“孔子爷爷”,您永远受到我们大家的敬重,您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最后,愿天堂的您一路好走。

永远敬重您的一位中学生

20XX年5月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眼中的孔子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你可曾听说过一个人,他愿意将一生都耗在宣扬一项没有一个君王认可的学说之上;你可曾听说过一个人,他的学问可以经受2500年的历史洗涤,非但没有消沉而日渐弥新,这个人就是我可亲可敬的孔圣人。

人们都说时间会淡化一切,但孔子的学说却可以突破时间的捆锁而独立存在,我想其中必有其“永恒”的东西存在,这永恒归其原因有孔子的智慧,亦有孔子永不言弃的精神。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观看《孔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现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就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固执”的老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

转眼半个学期也就过去了,《论语》选读也就要学完了,但在我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别的,是孔子那一股“倔脾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有多难啊,人们常说“三人成虎”,三个人说街上有虎,就会有人相信真有老虎,这是多么荒谬的言论,但你试推想一下,当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极力推讲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无人认同,他难道不会怀疑自己的学说吗,他难道不会陷入到矛盾与挣扎之中吗,然而我们会敬佩他精神的顽强,却有否体会他在挣扎中的痛楚呢,也许在2500年前的无数夜晚中,孔子也在仰望星空,质问苍穹,也许是上天指引了他,让他不断的坚持了下来,纵然是“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多么美,多么惬意的画面,然而观其孔子一生,至死也未曾感受到过“三月之风”,就孔子自身而言,我想他应该是再悲哀不过了,在死前,孔子曾歌曰:‘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就在生命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满脸纵横的眼泪到底是哭死去的儿子孔鲤还是哭心爱的弟子颜回和子路,是哭百姓水深火热还是哭自己壮志难酬,我想我们都很难解读清楚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孔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陷入痛苦,不能自拔,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已深深刺痛了孔子的心……

其实恍惚间我觉得孔子离我们并不遥远,他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生活当中,但我想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些,我们可以让孔子的仁爱播洒人间,可以让三月的风在你我心中吹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孔子的名言

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孔子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 孔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孔子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孔子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 孔子

夫子莞尔而笑。 —— 孔子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 孔子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孔子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孔子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孔子

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 孔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孔子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 孔子

学而不思则惘。 —— 孔子

不学礼,无以立。 —— 孔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孔子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孔子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孔子

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孔子

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孔子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孔子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孔子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孔子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

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 孔子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孔子

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孔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 孔子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 孔子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 孔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孔子

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孔子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位人——他的一生坎坷而伟大,他是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就是德高望重的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被古人称为"天纵之圣""地之木绎"是当时最博学者之一,又被后人称为孔圣人。这也是我崇拜他的原因之一。孔子的弟子有3000人,其七十二贤人,在他50岁的时候带着众多弟子周游列国,希望自己的理想可以得到施展,但在他72岁时,他倒下了。

当每次跟着语文老师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时,我的心中对孔夫子就有一种神圣的感觉。从他的言语中我可以学到很多道理,比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从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方法。他的名言有时候也会鼓励我,每当遇到令我头疼的困难时,读一读他的名言就可以从中找到自信,从而战胜困难。

我认为孔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可以经受2000年的洗礼。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虽然孔子的身体已经老去,但他的灵魂永存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我古代着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万世师表,他的书直到这天都一向“畅销”。

随着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一生就被拍成了(孔子)这部电影。

2010年2月5日,我和妈妈、爱妈妈还有小雅一齐到电影院看电影《孔子》。我怀着激动的心,坐到了位子上。电影开始了,一个个奴隶被孔子救了出来。之后,孔子被撤了官,和徒弟们踏上了流浪的路程。大家在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情。

我从电影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学习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我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部电影真好看!大家也一齐去看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关《孔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341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片子在前部分都是讲孔子他投身政治与教育,使用“仁义礼治”来治理鲁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然而,在后部分却峰回路转,即从孔子他推翻三桓失败和齐国大兵压境之后,孔子他便开始里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最后到老的时候回到鲁国投身教育。孔子他一辈子也没有将“仁义礼治”推行成功。

电影几乎没有涉及到孔子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仁义礼治”的思想,只是从一个很普通的视角来描述孔子他的一生。片子的前半部分和孔子他的面孔一样,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然而,前半部分也为孔子他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即该部分实际上是危机四伏。同样的,平和的孔子他,背后是其经受了一般人没有经历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体验的境界和对信念的执着。

这部片子有几个情节让我记忆尤深。

第一个情节是孔子他推翻三桓失败后,孔子他和鲁王的对话以及孔子他和老子的对话。孔子他以一腔充满“仁义”的热血誓以推翻三桓以维护“君臣之纲”。鲁王便说了,“仁义只是一个说辞,如果失败了,谁还在乎你仁义与否”,“我们应该‘无为方能无不为’”。于是,孔子他便回忆起和老子的对话,老子提了一句话,如果做不到便索性放弃吧,这非常符合老子“无为”的思想。老子的“无为”,即无违,不要违反规律,也就是如果你真的做不到的话,说明条件还不成熟,无需勉强硬来。孔子他眼见马上得以成功推行“仁义”,却在这一时刻失败了,要放弃以前所做的所有的努力,这真是一般人难以接受的。于是,孔子他便离开鲁国,颠沛流离到周朝列国,每到一个地方便开始“仁义”的教育。

第二个情节是孔子他和卫国君夫人南子的对话。南子对孔子他说了一句话,“世人也许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意境”。南子在电影出现的第一幕是,她拿着一卷书,趴在草上读书,从这一幕可以看出南子是一个有知识知礼节的人,当然也是一个美丽性感的女人。同样的,从她与卫君和太子等人的对话中,你也会发现,南子是一个聪慧、做事强硬果断的女强人。她对孔子他充满一种“惺惺相惜”的敬仰与钦佩,他和夫子两个人在对话的那一刻都能够深深体会到对方的痛苦和境界。南子的出现,让我能够进一步理解孔子他的内心和执着。

第三个情节是颜回之死。这个情节是让我最无法忘记的情节。我对颜回的体会是,他在片子是一个非常帅气、有才和忠诚的人。在这一个情节,一方面是颜回为了挽救孔子他流离各国谱写的书籍而一次又一次的深潜到冰冷的水里,捞起一卷又一卷的竹简;另一方面是夫子恸哭的说道“回,你给我回来”,夫子只想颜回安全的爬出水面,而不是要他去捞那些花费了无数心血编写的书籍。颜回对夫子和夫子对颜回间的这种感情,真是让人无法言表。

第四个情节是孔子他回到鲁国。他和弟子们经历了诸国战火,颠沛流离的回来后,在城墙底下哭着喊,我回来了。

在这个片子,孔子他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世人也许能够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境界”。孔子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信念的执着让我无法忘记。这是一部非常有内涵的国产片。该片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能把这样的题材拍成如此优秀的电影,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孔子的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孔子有”七露”,眼露、鼻露、耳露、齿露,虽然不那么英俊,但这丝毫不影响孔子在我心中的地位。我心目中的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圣人。通过《论语》的记载,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孔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学,可谓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在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上,孔子主张“以德为教”。他认为德治具有感化力,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灵,人才必须经过教育培养。他最早讨论了人性问题,认为人的天赋素质是相似的,个性差异是后天造成的。所以主张“有教无类”。这是一个故事: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这就给我们现今的教育工作者一个很好的启迪。

孔子非常重视学习,他与弟子探讨最多的便是学习。他教育弟子要勤奋学习,说好学是达到仁德的必经之路。看看孔子的好学是怎样的。子曰:“君子食物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是多么重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了时常温习,不也快乐吗?把学习当成人生的快乐,孔子不但好学,而且达到了乐学、善学的境界。特别是孔子觉得自己学识不够渊博,拜老子为师,认为“学无止境”。

这就是孔子,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河流,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生的风尘仆仆,出身卑贱,而后自强不息。开中国私学教育之先河,诲人不倦。一个我们教育者心中的先师。给我们留下了万世的文化,也造就了泱泱中华文明礼仪之邦"的盛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电影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听妈妈说银谷影城正在热播电影孔子》,我立刻手舞足蹈起来。妈妈见我这么兴高采烈,便答应带我去看这个电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出生于公元前五世纪。他学问渊博,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整个电影讲述的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先后去过卫国、蔡国、齐国、郑国等国家。

孔子本来在他的家乡鲁国享有很高的官职—司寇,他倡导用礼仪治国,让国家富强,不同意连绵的战乱,耗费钱粮,这样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可是他这种理念当时并没有被鲁国国君采纳。虽然这样,孔子还是在鲁国废除了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殉葬”。古代,每个有钱的主人,手下都会有一些奴隶,而主人去世后,他的奴隶就会一个不剩的拉去陪葬,看到这残忍的一幕,令人心惊胆颤。有一次,一个大臣的父亲死了,他的一个小奴逃到了孔子家中,哆哆嗦嗦地说了实情。第二天上朝,孔子带来了了这个小奴,国君愤愤地说:“你怎么能不告知我,私自收下这个小奴呢?”这时,一位朝中大臣对孔子说:“奴隶陪葬是一种礼节,你是不能收留的。”孔子不慌不忙地说:“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为什么不去陪葬呢?”一下子说得这位大臣哑口无言。但孔子最后还是被鲁君赶出了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后,先后周游了很多国家,都没有得到重用。这时,鲁君派人请孔子回国,孔子经三思后同意了。但在返程的路上,令人感动的一幕发生了。当他们的马车行驶在冰冻河面上时,冰面突然崩裂了,书简掉到了河水里,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知道这些书简是孔子的全部心血,所以不顾自身安危跳进冰水,救出了这些书,而他却被冰冷的河水冻死了。看到这时,我差点眼泪夺眶而出。

孔子周游列国14年,终于在68岁时回到了鲁国,专心讲学,最终在73岁时因病去世。孔子的精神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他那不因艰难而退缩的的品格深受人们敬佩,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怀念他,时时刻刻学习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孔子出名的弟子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15岁立志于学,希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相传孔子曾经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5年,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故云“三十而立”。博学多才,成为当地 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教学子以“仁义”。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 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相传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其中最著名的还是孔门十哲: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 、子游、子夏。《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 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颜回(前521——前490)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以德行见称,颜回从小就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能够将孔子的 学说,活学活用。颜回是个很低调的学生,他为人谦逊,才气不外露,最开始还让孔子认为颜回是个不聪明的学生,但他坚定践行孔子的学说,理 解深刻,成为了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 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

冉求(前522——前489)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擅长在政治上摸爬滚打,多才多艺。因为冉求自身出自于商人之家,长于计算,曾经季 氏宰臣,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被老师孔子严厉批评过。前487年曾率左师抵抗入侵的齐国军队,并且身先士卒,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汉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 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子贡是个政商界的人才,曾任鲁国、卫国之相,在曹国、鲁国之间经商,“君子爱 财,取之有道”子贡因经商有道,而成为孔子孔子众学生中的首富。《论语》里记载他言行的语录有很多,后世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被称为儒商鼻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_1200字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

全文共 1267 字

+ 加入清单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题记

《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八个字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宽容。

宽容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宽容、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宽容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结果成就了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宽容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宽容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

古人尚能如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调整自己心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宽容。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这件事启示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得理也让人,宽容的感化作用常比剑拔弩张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难想象。

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有很多时候,他会为一丝一毫的事情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事情已经过去了,而他还是老在那想,这么可恶的事情我怎么可能原谅它呢?然后就是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不断的从中受到伤害,难以自拔!有时甚至要发誓“报仇”!哎,仔细想想,何必呢?让自己整天活在过去的种种痛苦和仇恨中,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悲哀!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宽容呢?

首先,宽容需要沟通。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其次,宽容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要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宽容别人。

再次,宽容需要忘却。克制性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宽容,才是真正的大境界。

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有时候一两个字,就够我们用一辈子了。 “其恕乎!”──就一个“恕”字,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人生坐标;就一个“恕”字,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让我们学会去宽容别人吧!该放下时且放下,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我眼中的那位孔圣人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但是他的思想仍活在我们的身边.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就接触了这位老人的那些儒雅的思想.记得,我跟着语文老师背诵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有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时的我对孔老圣人有了一种神圣的感觉.他的许多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学习当中,还是比较适用的.另外,他讲述的许多做人的道理,至今我还是需要借鉴的.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我做人的基本标准之一.

我读了孔子的生平,对孔圣人的做人这方面是值得比较称道的.鲁昭公让他去管理仓库,他就去把这差事作的井井有条.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无论孔子做什么事,都是从一点一滴做的.其实,我们之所以把他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确实是达到了人生的很高的境界.

孔老圣人不光是我的教育老师,他也是我身边生活的一位指路人.每当,我在生活上感到失意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孔子在失意的时候,仍然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最后在不起眼的事情上成功,像我这样的泛泛之辈更应当把精力投入的自己的目标上去.

在我的心目中,孔圣人不是一个神,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对自己的弟子时那么的有礼,而他的弟子又那么的尊敬他.另外,孔老圣人甘愿屈身向路边的孩童请教问题,丝毫没有失去学者的风度,他俨然把自己看作了一位过路的老人.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我所在的时代的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

我心目中的孔子,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又是一位人哲圣人.孔老圣人,是我从小认识的老师,也是我的亲密的儒者.他的思想,已经扎根于我们以及身边人的心目中,让我们更有选择的去继承他的儒家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孔子的励志小故事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荀子·宥坐》记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宥和右的意思相同,也跟侑意思一样,劝说、勉励的意思,坐同座。古时候的人没有桌椅,只能坐地上,前面是案几。常用的物品放在右边,所以,座位右边是经常关注的地方。宥坐即座右铭。

欹器的底是尖的,它有个特点:空虚时只能歪斜地放着,即“虚则欹”;当注入一半左右的水,就可端正地摆放,就是“中则正”;但注水又不可太满,水太多了,它又会自动侧翻倒,把水都倒了出来,这就是“满则覆”。欹器是对它的俗称,当人们利用它的特性赋予了文化内涵后,又送它一个雅号叫宥坐。

孔子博闻多识,他在鲁桓公庙虽然第一次见到宥坐,却早已知道它的特点,且立即让学生当场实验和讲解施教。这件事不仅反映出孔子知识渊博,同时映了孔子重视实践教育,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孔子关于道德的经典名言

全文共 1424 字

+ 加入清单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小编收集了孔子关于道德的经典名言,欢迎阅读。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7.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0.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1.过,则匆惮改。

2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4.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5.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2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9.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3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1.放于利而行,多怨。

3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3.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34.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3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6.礼之用,和为贵。

37.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8.有教无类。

3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40.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1.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2.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43.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4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45.巧言乱德。

4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7.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48.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9.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50.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5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3.过,则匆惮改。

54.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有孔子

全文共 1591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人都为母爱歌功颂德,赞美如山般的父爱,可又有谁会想起在背后默默付出的爷爷奶奶,如雪的白发,颤抖的身影,浑浊的双目透露出一副看破世情的沧桑。他们在你迷茫的时候送来了曙光,循循善诱将你引入了正道,而我们还嫌他们唠叨、没文化、什么都不懂,当真正明白过来的时候,才发现长辈们是多么含辛茹苦的爱着你和关心着你,我曾经就犯过类似的错误,现在想想就后悔。

“多吃点,再喝口牛奶,学习要用心,别和同学打架,听老师话,再吃点”奶奶又在唠叨了。“我不吃了,你烦不烦啊!每天都这样我走了”我不耐烦地说。“走好啊,慢点,要注意啊……”没等他话说完我的身影已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是每天早晨的必修课,后来的一个小序曲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天因为我课文没背出来,所以老师理所当然的把我留下,要等长来接。我真的好无奈,可又能怎么办呢!父母这几天都出差去了,因此我在爷爷家住,我如何向我爷爷交待啊?要来的早晚要来,避也避不了,躲也躲不过。

爷爷来了,我的心变得像十五只吊水桶――七上八下。老师将我的学习成绩、缺点全都一五一十地说了,爷爷对我一句话也没说,只是不停的对老师说好话,看到他为了我而对老师表现的那种神态,我的心里可真的不是滋味,想早点背出课文,竭尽全力要为爷爷挽回面子。终于我背出来了,可以回家了。

一路上爷爷一言不发(我爸爸生气也是这样的),使我原来忐忑不安的心更加不知所措了。爷爷回到家后,却并没有责骂我,他神态自若,让我跟他来到书房,拿出了一副“饱经风霜”的中国象棋,这下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爷爷让我和他下棋,我这下更犯迷糊了。爷爷下象棋可谓是“久经沙场”了,而我只是个毛头小子,上阵必败无疑啊,爷爷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真让人费解。爷爷见我疑云未展,神秘地笑了笑道:“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这么犹豫不决”,我也下了决心,不管他用什么招,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吧!过了一会儿,胜负已分。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只剩个光杆司令了,不得不臣服。爷爷终于开始讲正题了:“人生其实就是一盘棋,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只有从小打好扎实的防御工事,才能进行坦荡的攻击”。爷爷喝了口水接着又语重心长的说:“你现在就像楚河汉界中的项羽籍(即项羽),小时候他叔叔项梁先让他学字读书,他不认真没学成,再练剑,又不成。项梁问他了:‘那你要学什么?’项羽说,“学习写字有什么用,以后摆个摊代写家书吗?学剑一人敌,我剑术再好,也就杀人,我要学就学敌万人。”项梁说“那好我就教你学敌万人吧。”学兵法项羽学了一阵子,不成器,又不学了。结果什么都没学到,最后项羽死在乌江。你可以吸取什么呢?”我点了点头,爷爷接着说:“只有从小打好基础,长大了才能有用武之地啊!张良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小的时候刻苦学习兵法,后来辅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大汉皇朝,功立千秋万世。”爷爷还说:“我和你奶奶那代,是很艰苦的,没有好的条件读书,我小时候上学路很远但都是自己走路去的,没有吃的常挨饿,放学了,还要帮做家务,可是为了学习为了改变人生,多大的苦我也不怕,也终于有今日的成就。你是看见的哦,你们不同了,赶上好的时代,衣食无忧,可以安心读书。现在是信息时代,你不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就会被时代淘汰掉的,这是个务实的时代,讲求真正的实力,才能立足于世哦。”听了爷爷的话,感悟到爷爷讲得果然字字珠玑,是金玉良言啊!我不禁簌簌的流下了眼泪。我说“您放心,我懂了……”我重重地点下了头。我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家人,绝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经过沟通,消除了隔阂,我们祖孙俩的感情从此更加深厚,我也开始懂得体谅老人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又有谁会去关注已过花甲老人的用心良苦呢?他们并不需要儿女的物质馈赠,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孙子能够孝顺、听话,把那自己一生未了的牵挂和愿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让我们学着体谅他们的用心良苦,爷爷奶奶如此,那对父母我们也该有更深的思索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心中的孔子高中作文

全文共 1206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成了一个不敢梦想,害怕失败的人。面对心向往之的事物我退却了,渐渐的学会用“无所谓”三个字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失落与难过。有时候,当我无法不面对污浊的空气,拥挤的空间,我发现我再也找不回当年那个呼着“小时不识日”的我了。

而这种心态,在遇到孔子的时候发生了转变。我开始相信有那么一种人,境遇比我差得多,却还在用自己的心为这个日渐不堪的社会做着奉献,还在为类似“挟泰山以超北海”的梦想坚持着。我突然想起了我自己,从来没有一个人像荷蓧丈人那样用犀利的语言抨击我的梦想,因为我没有梦想,准确地说,是没有拥有灵魂的梦想。

曾几何时,我也“傻傻”地去给老人让座,在地上捡了钱去交给警察叔叔,看见同学抄作业会严厉制止。而今呢,我看到老人上车会装睡觉,看到同学抄作业会走过去笑着对他说:“要不要抄我的?”看到插队的我也不会管,对着不喜欢的事我会笑,对着不公平的事我能忍。

当我以一个“完美无缺”的姿态重新站起的时候,我以为我不会再受伤了。可是,我错了,我躲不了。我终归不能像孔子一样喊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在一个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公平难觅的年代,说出这样的话的孔子,真的不能不让我敬佩。因为我做不到。

孔子曰:“仁”即“爱人”。我无数次地希望这个世界充满仁,可是太难了,现在尚且做不到,更何况孔子所处的时代?于是我想起一个面色枯槁却神情依然焕发光彩的人,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说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当他面对外界“今之从政者殆尔”,怅然若失地说“鸟兽不与同群”时,谁又能够像他一样轻抚琴弦,浅吟低唱那千古之音?

我轻抚着这冷漠的纸张,读着那些渐渐消逝在时空中的文字,我彻底折服了。我的痛苦真的不算什么,因为真正的君子是绝不会为残酷的现实所击败,绝不会怀疑自己所选择的路,也绝不会因为身处困境而喋喋不休地抱怨环境的恶劣。他们会自己动手,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环境。

孔先生教会我的,让我终生受用。他在梦里告诉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先生,我会努力做到的,因为梦想已经回来了。

点评:

把自己放进书里,才能读出味道。

读书到底为了什么?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而没有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可贵的是本文作者确实懂得了读书的真谛——他在读《论语》的过程中,“反诸求己”,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批评自己丢失了梦想,在面对现实的种种丑恶现象时变得麻木,忍让,甚至“退却”。他从孔子身上看到了榜样:那个“面色枯槁”的老人,面对“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公平难觅”的现实,面对“荷蓧丈人”犀利的抨击,却依旧坚持对“仁”的不懈追求。于是,失去的梦想(拥有灵魂的梦想)又回到他的心里。全文以“梦想”贯穿,首尾呼应;谈经典而贴近现实,字里行间浸润切身感受。文中水乳交融地恰当引用《论语》原句,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看完《孔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355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孔子》主要讲述了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王朝已日渐衰落,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此时社会混乱,民不聊生。一代大思想家孔子出身于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而深感忧虑,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他于晚年返回鲁国,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最终,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孔子逝世之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

电影《孔子》中的情节主要从孔子五十多岁起展开,五十多岁的孔子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踏上仕途。一次,在鲁国季相国的葬礼上,被指定陪葬的小男孩因为不想死而逃跑,途中被孔子的弟子救回孔子家中。孔子同情这个小男孩并且反对这种没有人性的陪葬制度,于是他在一次朝会上请求君主赦免这个小男孩。孔子的这一举动在朝会上引发了激烈争论。虽然最终孔子在争论中取胜,但他却因此与季桓子结怨。从这个情节中,我看到了孔子身为儒家创始人的善良。“仁”的思想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仁者爱人,以礼杀人,则非礼也。”孔子是一位伟大的仁者。

后来,孔子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和大夫黎鉏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从这一情节中我感受到孔子不愧为一代大思想家,他是一个非常有思想,有谋略的人。

孔子提出隳三都的政策,也充分体现出了孔子过人的指挥才能,但这引发了佞臣谋反,直接导致了季桓子罢黜孔子。孔子从此便开始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子见南子”的情节也让我印象颇深。南子妖艳而又清纯,她能够读懂孔子作为圣人的痛苦与寂寞。但面对这样一个女人,孔子表现出了可贵的理智。美色与权贵摆于眼前,孔子仍然坚守了内心的仁义道德。这种精神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孔子师徒的周游之路也是异常艰辛。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3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于是派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孔子师徒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但即使在这种连生命都难保的危难关头之时,孔子依然讲诵《诗》《礼》。孔子弟子子路很迷惑,于是问孔子说:“君子也有处境艰难得时候吗?”孔子便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表现出了孔子对于理想的坚持和身处逆境时的平和心态。就算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被众人接受,甚至处处被人误解、迫害,孔子心中的信念之火依然在燃烧,鼓舞着他不断讲学。就算身处逆境,君子也可安于艰难困苦。

影片的最后孔子归鲁。众人喜极而泣的场景让人感动。

电影《孔子》让我了解了孔子晚年的一段经历,了解了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更让我了解了圣贤孔子的勇气和谋略,以及他对理想的坚持和他思想的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眼中的孔子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今说过自己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论语”一书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社会中起着相当大的一个作用,,作为治国之本的“论语”被世人所推崇,而它的作者——孔夫子,在数千年之后的现在依然是万人敬仰的至圣伟人,因为他的经典儒家思想陶冶了整个中国的核心。简而言之,中国的文化极大地受到了孔圣人的影响。

世上的所有真理都是经历时间的磨砺才站稳脚跟的,正如孔子的儒派思想;并且所有的真理都不张扬,它是慢慢潜入人们的思想之中,所以朴素的也只有是真理了。最主要的,真理其实很普通,正如春耕,秋收,日起月落它不会披上羊皮,迷惑人们,它只是支持着事物最根本的本质,而没有半点虚假。。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地心说虽被天主教支持但最终却被日心说压倒一样。孔圣人便是真理的缔造者,如果我们去看他的画像的话,很易看出他具备着所有智者和长者的气质,朴素无华,简简单单的衣着,就像个极普通不过的老人,孔子之所以比凡人更高一层次,因为他是安贫乐道之人且早已领悟天地人之道,应该说这就是君子的表现,所注重的是心灵世界,而凡人为名利操劳,图的是物质世界,简而言之:凡人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由此一想,要是没了孔子,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古典文化研究者——于丹在她的着书中这样写道: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也就是说,论语是人们通向幸福的航标。正是有了孔子的真理,世界变得靓丽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写给孔子的一封信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孔子:

您好!

我是一名很喜欢您的中学生,我非常喜欢您。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您编撰的《春秋》是中华文学宝库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学上的一朵奇葩。您不仅对中国闻名,在国外也享有盛名,不愧是中国人的骄傲。

您对后世的影响很深刻。就拿1988年来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到孔子那里汲取智慧。您的存在,为中国以及世界流下了不朽的影响。

您的《论语》虽是弟子编撰的,但是也是那么的让你深受影响。里面的每一句话都那么的富有哲理,每一句话都可以让人一生受用,做为一生去遵循、铭记的座右铭。而且是一部非常值得学习、值得颂读的书。其精华之一,也就是在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人一生中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如果你放不下这些缺憾和不如意,那么你将永远活在阴影之中。您的思想让我感悟很深也学到了很多。

您曾说过一句话:“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意思其实是在说人的根与本,只有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了,你才有行动干事的可能,否则会一事无成。这也正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则所谓的“先须自养,方能养人”,也正是同理。人生在世要先安身立命,然后才能谋图大业,追求人在世的需求。您说我理解的对吗?

另外,我真的很敬佩您!敬佩您的文采,您的思想更敬佩您对中华民族这几千年来文学修养上的贡献。还是那句话,您是中国的骄傲,有了您是中国的幸运,没有您则是中国的不幸。

自从读了您的《论语》后,我不仅学会了什么是责任还学会了宽容。责任就是如果化行动会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而宽容就是能让人更加关爱,生命与生命之间更加贴近。

您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您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孕育出的时代伟人,您是指引中华民族前进的明灯!

此致

敬礼

一名喜欢您的中学生

2011年4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孔子周游列国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三岁时就死了父亲,母亲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了下来,把他抚养成人。

孔子年少时就很爱礼节,读书很用功。他非常崇拜周朝初年制礼作乐的周公旦,对古礼特别熟悉。当时读书人推崇的六艺,即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非常精通。因此,还没到30岁,名声便大了起来。

当时有许多人愿意拜他为师,他索性办了个书房,收起学生来。鲁国的大夫孟僖子临死时,嘱咐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到孔子那里去学礼。经过南宫敬叔的推荐,鲁昭公让孔子到周朝都城洛邑去考察周朝的礼乐。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派公子做了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第二年做了司空,又从司空做了司寇。

鲁定公把准备到夹谷同齐国会盟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齐国屡次犯我边境,是想侵占我土地。这次约我们去会盟,我们要提高警惕,得有兵马防备着,希望能把左右司马都带去。”

在夹谷会议上齐景公也以礼相迎。在互赠礼品之后,举行盛大宴会。在宴会上,齐国礼官给鲁定公奏“四方之乐”。只见一队队武士手持戈矛剑戟,在音乐声中蜂拥而上,杀气腾腾,虽有左右司马护卫,但鲁定公仍吓得面如土色。孔子见状,快步登上台阶,向齐国礼官高声喊道:“两国君主举行友好会晤,为什么要舞戈弄剑?你还不把他们赶走!”那位礼官只好下令武士们退下。武士们不听,他们要看齐景公的态度行事。齐景公自觉理亏,只好挥手叫他们退下,并换上“宫中之乐”,鲁国取得了外交胜利。会后齐景公又决定把从鲁国侵占来的汾阳(今山西阳曲西北)地方的三块土地归还给鲁国。孔子因护卫国君有功,更加得到鲁定公的信任。

夹谷会议后,齐国大夫黎钮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对齐国不利,就劝齐景公选80名歌女送给鲁定公。鲁定公接受了这班歌女,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劝他,他躲着孔子。孔子认为留在鲁国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就领着一批学生离开鲁国到别处去推行他那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去了。

孔子热心政治活动。他周游列国14年,先后到过卫、曹、宋、郑、陈、楚等国,希望有机会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可是,那个时候大国忙着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被吞并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发生变革。孔子宣传的那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没有人接受。大家对他敬而远之,尊敬他却不重用他。他四处碰钉子,最后又回到鲁国。从此,他专心一志在家里编书和教授学生,直到73岁死去。相传他有门徒3000多人,比较有名的有72人。他编了好多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春秋》等。

孔子死后,他的门徒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儒家学派。而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