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探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精品20篇】

导语:说起和平,这是每个世人都渴望的,每个人都希望世界是和平的、友爱的、平等的。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探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浏览

2204

作文

132

改写古诗小学生作文教案

全文共 1832 字

+ 加入清单

文馨作文教学设计(小学中段上)

设计人:JXN

看图说故事

教学目标

1、阅读写作方面:引导学生掌握读懂古诗的方法,领会改写古诗的技巧。

2、情感态度方面:引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诗歌的情感。

教学板块一:学文写事

教学环节一:故事引路,明确主题

一、提问导入——古诗知识小调查

1、你能说出几个熟知的中国古代诗人的名字吗?

2、你能说出几个古诗的题目吗?

3、你能完整地背诵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关于古诗的有趣故事也不少,来听一个吧!

二、故事引路

听故事《解缙的应变之作》,思考回答:

1、皇帝说的事情是真的吗?

2、请把解缙的诗句连起来读一读,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3、说说解缙的诗是怎样得来的?说明了什么?

三、明确主题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古诗对提高我们的文学功底是大有好处的。虽然说古语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是光靠背诵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是远远不够的。今天我们掌握一种学习古诗的新方法,把学习古诗和习作练习结合起来。

学习古诗的新方法——改写古诗(根据古诗写现代文)

教学环节二:技法点拨

环节过渡:要根据古诗写好作文,我们需要掌握哪些读写技巧呢?

一、读懂原作

(一)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做到“三要”

1、要理解古诗的原意(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

2、要把握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描写的环境和具体的事物)

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发生的事情、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和表情等)

(二)例文阅读

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完成练习:

1、读懂原诗

2、读改写,大家评:

(1)小作者写的人和事和原诗里写的相同吗?

(2)改写的文章比原诗增加了哪些内容?这样增加好不好?

(3)你还觉得文中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改变写法

(一)改变写法的要点

(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

(3)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4)适当补充背景材料。

适当补充古诗背后的故事,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二)例文阅读

读《桃花潭送别——改写》,完成练习:

1、你知道李白和汪伦的故事吗?请给大家讲一讲!

2、改写文章里的人称发生了什么改变?

3、小作者的改写比原诗增添了哪些内容?你觉得怎么样?

三、掌握改写古诗的步骤与格式

(一)步骤与格式

1、改写古诗分三步

第一步:读。(读懂诗句)

第二步:想。(想象诗句的环境和人、事、物)

第三步:写。(把想到的通顺、连贯地写下来。)

2、改写的文章有格式

题目居中不能少,古诗原文要写好。

下面接着细思考,改写诗句语言妙。

(出示正确格式)

(二)读读品品

欣赏动画例文《小池》,思考回答:

1、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3、诗句里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小作者的改写,写出了这些景物吗?

4、小作者通过想象,还补充写出了哪些景物?

教学环节三:积累表达

一、词语积累

我们改写古诗要做到:

忠实原作 用心领悟 反复吟咏 体会妙处

美妙的古诗让我们

沉浸其中 心旷神怡 美不胜收 赞不绝口

二、念念歌诀

教学环节四:课后体验

请在课后诵读几首古诗,并选出一首自己最喜欢的。 做个小记录:

1、这首诗叫什么题目,作者是谁?你能背诵和默写吗?

2、你理解这首诗的意义吗?你能准确地说出诗句的意思吗?

3、你知道这首诗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4、你想怎样改写这首古诗?

板块二:读写拓展

教学环节一:明确主题,知识回顾,作业检查

1、改写古诗的技巧要点是什么?

2、你在课后读了古诗吗?请给同学们背诵一首吧! 教学环节二:阅读拓展

环节过渡:为了改写好古诗,我们再来欣赏两篇文章,学一学作者的写法吧!

一、巧用修辞,描写生动

认真读《改写〈游园不值〉》,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诗的题目“游园不值”和诗句。

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这里是说没有进园游赏。

2、小作者在改写文章的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事?这样介绍好不好?

3、小作者的笔下“满园春色”是怎样的景色?请从文章里找出

来读一读!

二、适当补充,故事精彩

认真读《黑夜射虎》,完成下列练习:

1、《黑夜射虎》是改写的哪首古诗?

2、请简单说说诗句的含意。

3、小作者给我们讲了个什么故事?

4、改写文章与原诗相比,哪些内容是小作者想象的? 教学环节三:写作拓展

请把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温馨提示:

1、正确体现古诗的原意,不能改变诗句的意思。

2、大胆想象、适当补充、巧妙修辞、描写细致。

3、改写文章的格式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流畅,书写要工整干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思考

全文共 2346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在作文教学中重点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积累和观察,让学生产生对生活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写作灵感,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写作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杜绝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多读、多看、多想、多写,积累观察日记、生活笔记、书信和随感。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每个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不同,他们对事物的想象结果也不一样,观点也有所不同,所以不能像以往那样要求,应该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的抒发去引导,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发现生活中正能量的一面,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在策略上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以活动促兴趣发展

1.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实际课堂上,通过分组学习和讨论,给学生固定的题目,和让学生自己拟定题目,这样的办法都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空间和表达想法的方法。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借鉴其他学生的优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延续。学生之间的相互问答,和查阅资料,同时也是学习交流的过程,能够增强阅读写作的浓厚兴趣。教师在组织辩论活动中,一旦遇到有争论的情况,不必简单直白地阐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而是在恰当的时机找准争论的结点,引经据典将双方观点有机统一,客观公正陈述事实,在陈述观点同时也是激发同学们深入思考的过程,这样就广泛调动了同学们发言思考的积极性,通过现场的辩论,所有学生的兴趣都调动起来了,虽然有的说的不是很贴切,但是学生大胆的发言也是一个好的方向,表达好的学生的语言精简,论据充分,同学间也是一个直接的学习过程,重要的是同学们在愉快的心情中接受了训练思维的教育。

2.利用课本剧,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材中的有些篇目,场景宏大,人物关系纷繁复杂,内心世界也比较复杂,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设置特定的情境和场景,活灵活现地展示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既做演员,又做观众;既做表演者,体会当时人物的亲身遭遇和心理状态,又做旁观者,感悟生活,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阅读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表演能力。

3.通过文学欣赏课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单纯依靠语文课本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文学欣赏水平,是绝对不够的。教师要在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世界发挥导师的作用,带领广大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的精神营养,分享其中的思想体悟,增加各类知识积累,提高审美情趣。通过文学欣赏课,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素材多了,阅读兴趣自然越来越高,选择性阅读的能力也会增强,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作文训练

1.利用有关课文内容进行思维训练

小学的语文课本是学生第一接触到的文学作品,是学生开始学习写作的基本的参考内容,通过对课文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写作的方法十分必要,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学完《秋天的怀念》后,要学生运用拟人换位思考,将浓浓的母子情延伸思考,这样学生带着情感去写作,饱含深情,触景生情,感人至深,从而激发学生情感。

2.运用临界思维,激发学生想象

魏巍在《东方》第六部第四章说:“悲苦的回忆与幸福的憧憬交织在一起,真是苦辣酸甜一齐兜上心头。”我们可能一心为了远处的风景,而忽视的脚下的路。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临界思维,做一些大胆的假设,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写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写给十年后的自己》等充满设想和想象的作文,也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启发、捕捉写作灵感

臧克家在《京华练笔三十年》提到:“生活枯竭,灵感不来,虽然有诗,但好的不多。”灵感对于写作非常重要,教师要利用教学活动和生活现象,特定场景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来点燃学生的写作想法,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赞扬他们的写作信心和写作激情,这样学生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写作水平。

1.培养写作灵感

写作灵感要积极培养,而不是被动接受。好的灵感也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有句话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在想一个好的灵感之前要有足够大胆的想象力。培养灵感首先要注重生活点滴的积累,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透过表面看本质,积累材料,量变达到质变,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报纸、杂志,名言警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进行反复的训练。一旦真正写作,头脑里积累存储的材料信息,就会融会贯通,思如泉涌。反之,则捉襟见肘,相形见绌,一潭死水,何谈灵感。

2.启发写作灵感

灵感需要培养,也需要启发。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尽力将写作范围、思考空间、词汇占有量等因素综合考虑,杜绝又大又虚,少些文体、情景、风格的限制,扣人心弦,诱发其写作灵感,激发写作思维。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保持思路畅通,因为灵感的出现,往往和丰富的联想、想象紧密相连。灵感具有闪念即逝、杂乱无序的特征,要让学生随时随地的记录下自己的写作想法和灵感,然后通过整理资料和自我描述的方式回头再对读书笔记进行整理,会发现很多佳句,正是灵感突现的成果。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更多是需要教师发挥教学主导的作用,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因地施教,要从具体事物着眼,认清学生的心态,打开学生的心扉,教会他们培养写作灵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鼓励他们热爱生活,他们就会有说不尽的话题,各种思维的花朵就会开放,带领学生走进自己营造的精神殿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浅略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小学生的作文毫无新意没有任何新颖的内容和亮点,出现套用多年前的事例来写作。本文分析作文教学现状,根据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一些作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小学作文教学工作开展并不理想,教学效率低下,许多人认为小学作文训练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小学生没有写作的动力,他们也没有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没有具体的写作材料可以组织,导致他们在写作时出现流水账式的叙述,没有明确的中心意思表达,语句表意重复繁琐,更谈不上层次清楚和详略得当。大多小学生的作文都存在着言辞干煸、或过于堆积华丽词汇、或语句不通畅不流畅、或脱离实际、天马行空等情况。长久以来,人们只关注教师应该用何种方式去教学生,却没有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过,如果我是学生,我会不会接受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对我是否有用,这是不是我喜欢的方式。小学生处于的特殊的身心发展阶段,写作能力比较弱,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创新教学方式,需要让小学生的作文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能够把今天或以往发生过的什么有趣的事情叙述清楚。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收集和整理一些写作可用的人和事,坚持写好日记和周记,让作文更真实、更具体、更有生活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谈作文教学中合作修改活动的有效开展

全文共 222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那作文应该如何教学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谈作文教学中合作修改活动有效开展,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文占语文半壁江山是不争的事实,传统作文修改难度之大也是有目共睹的实情;而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缓慢与艰难也是客观现象。于是,需要改变作文教学模式,通过改变作文修改方式提高高中生作文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合作性,提升自主作文能力;在团队合作中检验自己、纠正不足,取长补短,获得写作水平和能力的增强。

文章具有“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地位,提高高中生写作能力意义重大。现行高考的总分为70分,几乎站到语文试卷总分的一半;可以说,高中作文的成败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加强作文教学研究,切实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很有必要。

一、现行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高考指挥棒的存在,影响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对我们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形成一定的导向。因此,我们的高考作文指导中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模式化的问题。

1.重视应试写作教学

高考考什么、命题侧重什么,我们就重点研究、学习并指导什么。2013年的《考试说明》中作文的典型例题,舍弃了江苏省之前的作文题型;于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围绕着新材料作文教授与讲练,力图给学生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运用、出彩创新等方面进行应试指导。这样,针对应试又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套路、方法。诚然,这能够帮助学生写出一定模样的作文,但是,写作是个人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的表达和抒发;我们教导学生都按照应试作文写作,定会出现同一面孔与腔调的作文。2013年江苏省高考全省语文作文均分在45分左右,得56分以上的寥寥无几;模式化写作、应试写作造成了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下降。

2.讲评练缺少主体性

学习应该是学生的自觉行为,但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师的“主体性”依旧。从布置作文,到修改讲评都是教师的事情。首先是带着学生分析作文,教给学生审题立意、选取素材,甚至先读几篇范文。之后,不管学生写出什么样的作文,我们都全批全改,有的还要面批。但是,多为剃头挑子一头热;学生没有主动性的发挥,没有自我提升写作的意识与渴望,作文写作还是没有什么进步。

因此,让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合作与修改作文,要比传统作文教学和批改方式有效的多,改变教师作文批阅既累且苦的状态,放手让学生合作修改;从而获得作文写作兴趣与修改能力,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二、合作修改活动的有效开展

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作文能力,需要激发他们主体性的发挥。因此,让学生全面主体的参与作文教学活动,让他们在互改互评中合作提升。

1.有效分组,合作修改有效的前提

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分层教学,重视将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愉悦的合作,有兴趣的参与到互改互评的互动中。如在必修三“底层的光辉”学习之后,我们让学生以“谈善”为题进行一次作文。学生完成作文后,我先让他们分组,把自己的作文在小组内分享,相互间谈谈作文的得失。结果,交上作文之后,我看到有的学生的作文被小组成员修改了很多,有的却较多的溢美之词。于是,我将互改认真的学生分到一组,而将对别人作文不认真修改的几名学生单独编组;这样,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合作修改的重要性。并借助“善”这个话题,让他们写写合作修改的意义,这样整个班得学生都认识到责任和义务,并参与到合作修改这一活动中。

当然,分组还要注意到将不同能力的学生分到一组,让他们能够在修改中获得提高,在讨论修改中认识到自己不足。

2.讲究策略,注重作文分项修改

学生们作文水平不高,可能是达成作文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能力上不足。因此,在合作修改中,我们没有必要让学生在一次合作修改中就面面俱到。()可以先从词句开始,让他们合作研读一篇作文的语言,让他们发挥团队的力量发现习作中的错别字、病句,探讨如何通过修改、润色让作文的语言精彩生动,富有表现力。如在以“信念”为题的写作修改中,我们让学生们修改文中的病句,如一位同学习作中写道: “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一处叫信念的高地,在那上面屹立着我们坚定地理想和追求,不管外界如何风吹雨打,只要默默地守护这高地,我们就是胜利者。”这句话,有学生认为“心灵”改成“心里”,或是“心灵深处”,而“守护”应该改为“守住”.当然,就这一段文字本身而言已经写得很好,我还让学生们分析这样的句子的好处。如此,我们的学生在合作修改中都能意识到尽可能的让自己的语言优美精准,有表现力。

可见,合作修改,能够集思广益,在集体力量发挥下推敲字词,揣摩结构,探讨情感。让他们讨论修改方法,力求让中等作文在修改之后,成为达到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

另外,作文的修改需要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这是我们教师要教学生掌握和执行的。如对四不像作文直接否掉,立意情感出现严重偏差的不在修改之列,书写极不工整作文、写作态度不端正的,也没有必要合作修改。每次修改,先让组员们找出一篇可以修改的作文,让写的学生先自行修改,然后小组成员再进行研读和思考,找问题进行修改。当然,我们老师在讲评中要对小组合作修改成果进行评价,突出针对性的讲评,从而提升合作修改的价值和效果。

总之,改变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批改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他们写好作文的意识;推进他们主体性作文、自主合作修改的能力提升。这样,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修改中就会发现自己写作的问题和不足,能够正视与解决问题,获得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浅析高中新材料作文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四年级作文什么的启示教学论文:如何启发四年级小学生写作乐趣

全文共 278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论文:如何启发四年级小学生的写作乐趣

小学四年级,可以说是一个阶梯,是学生在接管小学教育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作文对四年级学生来讲,真正喜爱的不多,厌恨的倒不少。虽然学生不陌生,但是学生也不甚理解。若何有效地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是一个令很多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也是一个遍及存在的难点,只要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脸色就露出颇难看的样子,有的叫苦不迭,有的忐忑不安,有的直接想回避作文??因此,作为指导老师找准指导切入点是必然的。再说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已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那么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会感到轻松。

1.和谐师生感情。在作文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的情绪也就随之高涨,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如在一次擦黑板之后,我走进学生中向学生“诉苦”:每天擦黑板时,粉笔灰飘得满地都是,掉在地上用扫把一扫就了事了,如果落进眼睛里可就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种吸尘粉笔擦,那该多好啊!学生一听,也纷纷应和我。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刹时热闹起来了。有同学说要一把“自动扫把”,可以自己按时扫地吸垃圾;有同学说要一支“警告笔”,发现写错字时马上发出警告提醒你……这时,我板书了作文题目“我想要……”,学生疑惑不解:“老师,今天的作文写这个?”我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看见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因此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广阔和丰富,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让他们感到表达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表达。

2.协调师生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平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高楼大厦、风云山川??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来自::四年级作文什么的启示)。如有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雾,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十几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同学们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让同学们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文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3.积累素材。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所以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集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

材。?从书本中积累素材。书本中的材料也反映着生活实际,怎样积累书本的材料呢?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加强训练。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还必须从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小学生作文能力不仅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还在于对语言、知识、思想、认识、情感和智力的综合运用,在于平时的材料积蓄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训练学生作文能力,就要对上述各项能力进行有序的训练,并遵循先易后难、先现象后本质的原则。例如要训练学生认识能力,第一步可训练他们怎样认识事件的开始、发展、结果的全过程,第二步再训练他们去认识事物的重点和细节;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则先练句,再练段、练篇,最后达到完整、规范、生动,做到有条不紊,逐步发展。

5.作文讲评。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不能唱独角戏。教师可以充当作文讲评的组织者,把表演的舞台还给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各抒己见。这样的讲评比教师一个人口沫横飞效果要好得多。以我最近的一次作文训练为例子。我让同学们写一篇《我眼中??》的半命题作文,我首先请同学们说说这篇作文要求我写生活中的什么,并讲讲自己认为写哪些地方较精彩。然后同学们针对此文,发表看法。有同学描写了助人为乐、大公无私、清洁工人、路上警察、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司机。。。。。。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从内容上分析的,有从语言上分析的,也有从谋篇布局上分析的,有的还针对文中涉及的“背叛”等字眼进行质疑。接下来,采用“毛遂自荐”法,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开头(互批时找出的作文亮点),让同学们欣赏或评价。此时,我抛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课堂留10分钟的时间,师生共同总结“抒真情,写感受”,总结作文规律。作文讲评课大胆改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自我,发表观点,接受不同意见,既满足了成功的欲望,又培养了善纳忠言的品质,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最终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路,只要我们因地制宜,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并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确实培养起他们自我评改的能力,那么在学生的眼里作文将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见了作文也才不会是“老鼠见了猫”似的,也才能真正把小学四年级作文教学搞得既有“趣”又有“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思考

全文共 2650 字

+ 加入清单

内容摘要:在党中央推进新农村建设时期,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尤其是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尤为重要。我们要在作文教学中,尽力让学生从身边之事写起,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使学生的作文在求真务实上,表达出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越写越灵活,并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为此,在新课改与时代要求下,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得到新的突破,在作文教学中,尽力让学生从身边之事写起,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使学生的作文在求真务实上,表达出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越写越灵活,并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看主要从写法和情感方面来考虑:

一、从“我”写起,激发学生的兴趣;撒播爱心,呵护创新的萌芽

“我”是学生自己最熟悉不过的了,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应该非常清楚。因此刚进入习作阶段,就应该从“我”写起,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来。首先,写“我”所做。学生每天所做的事还是很多的,比如在学校做的事:学习,劳动,活动;在家里做的事:家务活,玩耍;在社区、路上,街道、野外等地做的事……有意义的事。其次,写“我”所见。“做”是自已的亲身参与,而“见”则是用眼观察到的事物及活动。每天,学生除自己做的事外,还会看见更多的事,比如,有人物的活动,有动物的活动,有景物的变化,有事物的发展……。再次,写“我”所想。人是有思维的动物,而且可以说,其思维无时不有。就学生来说,每天不知要想多少的事,虽然有些事很简单,很平常,也有的事很无聊,但总会有些事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样的话,学生觉得不难,写作文很快乐,很高兴,那我们就可以大大地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学生的信心有了,对作文有兴趣了。让他们自己来写作文,

我认为要大力给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唱”赞歌。所以在每篇习作里,我千方百计找学生的闪光点,诚恳地表示肯定、赞扬。哪有学生不为自己创造出来的闪亮闪光的东西所感动的?连我也常常被自己找到作文中的闪光点而感动,比如在一篇描写小草的习作中,也许城里孩子大多会写一些赞美小草如何如何美的作文,而我的一个学生却是这样写的:“那些可恨的小草,无时无刻地插在爸爸的菜田中,那纵横交错的根爬满了爸爸的双手。”这样的语句,也只有经历了劳作的山里孩子才有的。

二、写更多的“他”,培养学生的信心;激荡思维,点燃创新的火花

学生是生活在群体中的,“我”之外,还有更多的“他”。在作文教学中,把学生的习作思路由“我”再引向“他”,那么,其可写的内容也就丰富了许多。其实,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人们都常常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有的人总是整天都抱着书本,喜欢读书;有的人爱好穿着打扮,喜欢服装;有的人经常玩赏某个东西……而这些“物”都与“他”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只要我们爱人之所爱,想人之所想,那么,要写出“他”,也就得心应手了。

孩子的思维是纯朴简单的,而想象又是丰富多彩的,如一个月亮可以想象成圆盆、小船,同样也可以想象成香蕉、气球┈┈,记得在我教五年级时,我们班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野餐活动,同学都玩得挺高兴,回来后,我就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作文题目为《野餐》。在指导时,我也强调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要写真情实感。我想有这么好的材料,肯定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可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是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接着描写野餐的经过,最后高高兴兴回来。作文显得很平坦,没有一点感人之处。经过一夜的沉思,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结症,问题好象是自己在教学中指导不当,使学生的思维没有放开想象,所以我又采取别的指导方法。第二天,我对作文进行了讲评,再次指导学生写这次野餐活动,我采用拟题作文,一上课,我就激发学生介绍这次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事。同学非常活跃,都急着想说自己感人的事,有的说“搭灶”,有的说“烧面条的方法”,有的说“我终于吃到自己亲手做的饭”┈┈我就趁热打铁,又耍出一招,你们用什么题目好呢?这样同学们又激动地说起来,取“高兴”、取“搭灶”、取“丰盛的午餐”、“老师笑了”┈┈。想不到,学生竞一连说了十几个题目,而且都说出自己取这个题目的理由。这次作文同学们写的特别顺,不但课堂气氛轻松,而且写的文章也是千姿百态,富有感染力,通过这两次作文的对比,使我感触很深:这样,由“命题作文”改为“拟题作文”,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拟题作文”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让学生“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学生就会有自己的话可写,有自己有内容可写,作文就会生动活泼、千姿百态。在作文指导中,我们教师应该设计提问方法和引导,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课堂作文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这也是我们当今教育的总趋势。

三、向“周围”发展,提升学生的水平,慎下禁令,忌以死板之“箍圈”框孩子的思维

学生的习作经过以上两方面的反复训练后,其作文基本功已经较强了,这时候,再向纵深发展,写周围更多的内容,那么,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第一、写周围的事物。在学生生活的周围,往往有许多的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平时观察好这些事物,抓住其发展的规律特征,然后再写成作文。比如,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等等。第二、写周围的环境。我们熟悉的环境有:学校、家庭、社区……只要用心观察,就会有写之不尽的作文内容,更能培养我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好品质。第三、写周围的景色。无论是白天晚上,还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远山近水,都有不同的景色,也在不断地变化。写景色,关键要抓住其变化特点,才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要有创意地表达。”对于这一点,每位语文老师都在努力地尝试着。而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农村小孩生活范围小,见识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由于众多因素的原因,他们写作时常觉得困难重重,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之一。教无定法,各师专家各有技法,我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正在农村作文教学这块净土上不断地寻求,探索,以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让我的学生在欢乐中写作文,在写快乐作文中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创新

全文共 2474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教学历年来是语文教师最感头痛的事,大部分老师觉得作文教学无从入手,过于放手觉得学生写得文不对题,指导过多,又时常会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学生由于生活实际较少,怕写作文,觉得无话可说。“作文难,作文难”成了师生共同的“口头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作文也迎来了艳阳天。新课程要求小学作文教学要着力于改变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重视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基于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降低作文教学要求

《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是习作,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写出来,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就怎么写,无需做太多的加工润色。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作文要求复杂化,可以说这不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年龄的特点,学生的作文往往达不教师的要求,一般习作只能受贬。记得詹姆斯曾经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出:“人性中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林肯也曾说过:“人人都喜欢赞美。”确实如此。从内心深处谁不想得到肯定与赞美,小学生更是如此。而事实上,小学生往往很难在习作上得到老师的赏识,其原因就是为师者心之过急,拔苗助长,违背规律,事与愿违,其实万物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去寻求最佳方法,一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无疑是呼吁教师降低作文教学要求,充分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消除了习作的神秘感,有了习作的兴趣。其实,你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丰富学生习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素材,学生习作的素材从何而来,从他们的生活中。叶圣陶就曾说过这样的话:“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生活是海洋,生活中值得写的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但小学生往往不去留心观察,以致于到习作时无从下手,无话可说,我们认为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素材,如我们在教学《抹桌椅》这篇作文时,如果只单纯地引导学生去读例作,学生最多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例作用词的准确、生动,而让他自己写,仍不知从何处下笔。为此,我们在课前就作了精心准备,每班让两个学生分别带来了盆和抹布,课上,让一名同学表演抹桌椅的经过,再现生活,引导观察,指导说话,结果学生兴趣盎然,写作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同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巨大作用,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谁都知道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名篇佳作,且课本的编排也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所以在材料、遗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能从中领悟写法,不失时机地要求学生仿作,实现读写迁移。可以说丰富学生习作素材的途径是很多的,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发现,善于组织安排,一定会让学生远离“无米之炊”的困境。

三、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学生有了习作的素材,是解决了“无米之炊”的苦恼,但教师如果只给学生以米,而不教给他们做饭的方法,并非人人都能做出一锅喷香的米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法,构建“综合作文训练”和“研究式作文训练”模式,将传统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注重教给学生写法,设计一些新颖、有趣、能激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以于永正老师的《一块面包》为例吧,于老师的这一节课,在教法设计上可以说是颇费苦心,独具匠心的。其实,他这一课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的教育。一般老师只会让学生说说粮食是怎么来的,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教学,学生通常也能接受,或许也能写出不错的作文来,但学生的兴趣可以说是不会高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习作的兴趣,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而于老师这节课,开始就声情并茂地讲了一个学生丢面包的故事,并且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说说“让你见了,打算怎么办?”那么一个贴近生活的故事,处理权又全盘交给学生,谁不能劝说两句,到这里,于老师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怎样说,告诉学生要想“劝告”别人,首先要敢说,其次要会说,那说些什么呢?进一步指导习作的条理性,让学生列提纲,然后讨论板书。让学生从这些方面思考劝告内容,接着创设情境(师生表演)激发灵感,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者结合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是多么重要啊!

四、增强学生习作信心

自信是人成功的第一要点,学生习作的信心需要教师的百般呵护,想方设法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作文批改采用高分政策,批语从激励学生角度出发,确实做到心慈手软。常言不是说吗: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可别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的良苦用心,会让他感动,催他奋进。作文评讲时,可多读学生的好作文,特别是有进步的习作,要知道这对教师来说轻而易举,小事一桩,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同时还可给优秀习作提供发表的机会,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开辟作文栏,或推荐给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校内宣传栏,对一些作文兴趣浓,作文能力强的学生,建议他们向报刊杂志,电台投稿,习作发表后的那份喜悦一定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者不就是要从受教育者现有的素质实际出发,充分开发其身心,提高和完善其综合素质水平,促使其个充分自由的发展,并成为特定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恨铁不成钢”的办法已不可取,和风细雨的滋润才能使禾苗茁壮地成长。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日臻完善。”

以上所述,只是我们对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些浅显的看法,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讨。我们相信“创新教育的具体内容会不断变化。但创新教育的灵魂将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四年级小学生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777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要体现生活

“体现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二、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来源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作文、应用作文。“生活处处皆作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多听、多说、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习作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习作就有多广阔。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的礼物等等。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有了丰富的习作材料,学生将必克服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

三、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文是否学的好、学的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

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四五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了,并学会了做读书笔记。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为写作提供素材。渐渐的,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会听、会想、会说的习惯。充分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如班委选举,上台作竞选演说;运动赛场,小记者在行动;新年到了,让学生写《新年的快乐》??班级的这些活动“语文化”,真可谓一举多得:学生既是在实践语文,又是在搞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进行语文用法训练,又是在进行班级教育。每月学生独自出一份手抄报。由于学生平时能留心班级生活中的闪光点,一篇篇感情真挚,内容鲜活的文章,由此诞生了。对学生而言,这些手抄报是他们小学时代的成长纪念册;对老师来说,则是班级生活与语文素养和谐统一的结晶。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书写心中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文学常识60首小学必背古诗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1 《江南》

2 《敕勒歌》

3 《咏鹅》

4 《风》

5 《咏柳》

6 《凉州词》

7 《登鹳雀楼》

8 《春晓》

9 《凉州词》

10 《出塞》 王

11 《芙蓉楼送辛渐》

12 《鹿柴》

13 《送元二使安西》

1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5 《静夜思》

16 《古朗月行》

17 《望庐山瀑布》

18 《赠汪伦》

1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0 《早发白帝城》

21 《望天门山》

22 《别董大》

23 《绝句》

24 《春夜喜雨》

25 《绝句》

26 《江畔独步寻花》

27 《枫桥夜泊》

28 《游子吟》

29 《江雪》

30 《渔歌子》

31 《塞下曲》

32 《望洞庭》

33 《浪淘沙》

34 《赋得古原草送别》

35 《池上》

36 《忆江南》

37 《小儿垂钓》

38 《悯农》

39 《悯农》

40 《寻隐者不遇》

41 《山行》

42 《清明》

43 《江南春》

44 《乐游原》

45 《蜂》

46 《江上渔者》

47 《元日》

48 《泊船瓜洲》

49 《书湖阴先生壁》

5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51 《饮湖上初晴后雨》

52 《春江晓景》

53 《题西林壁》

54 《夏日绝句》

55 《示儿》

56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7 《四时田园杂兴》

58 《四时田园杂兴》

59 《小池》

6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探小学古诗文拓展教学策略

全文共 1939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中国文化的历史,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宝,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格言,传遍穷乡僻壤,市井俚都。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文传情。常吟古诗文,可以增长学识,陶冶性情,还可以培养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或许,古诗文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中华民族的魂魄。“小时能背,终身难忘。”在孩子们古诗文的积淀过程中,经历着“学知―习行―养性”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志趣?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我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趣浓劳轻,乐学不倦

(一)“晨读乐”。每天,我安排了“课前一诵”,利用晨读和课前5分钟的时间进行教读,朗读,齐诵,并安排学生依次到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读、领读或者背诵,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广泛搜集诗文故事和作者趣闻,通过班级故事会的形式,评选出班级“故事大王”,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

(二)“诗配画”。古诗词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我提倡学生根据诗意,为古诗配上图,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画来体会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丰富的人生感悟。这一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了使自己绘制的作品能为大家所喜爱,他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逛跑书店、请家长上网查找、收集相关资料,精心设计画面,规范工整的书写......最后,我们在班内举行展评,被选入的学生其高兴程度可想而知,从而掀起了学生学诗的热潮。

(三)“我是诵读小能手”。随着学生对古诗文兴趣的不断提高,他们积累的古诗也日益增加,这时我就在班内举行形式不一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如两人赛读、小组竞赛、男女生对抗赛,进行限时背、轮换背、接力背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背诵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每一个月,我还在班上举行“诵读小能手”比赛,评选出班级中背诵古诗数量最多的同学,并给予表彰奖励,一张小小的喜报,一本薄薄的练习本,一颗小白兔奶糖,一阵掌声,一个拥抱,这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的奖赏,却让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励,使得同学们背诵的积极性日益增加。一年级上学期,我们本班的孩子已经背诵完《百家姓》,本学期,我们还邀请到了古诗文讲解专家亲临班级对学生进行《弟子规》的解读,现在我们即将背诵完《弟子规》,正打算向《千字文》进发。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音画共享,感受意境美。古诗文有很强的音乐美和节奏美,而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根据这些特点,我在教学手段上采取相应的音画措施,力求达到入情入境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学《画》《咏鹅》《春晓》《春居》等古诗时,我会精心选择适合古诗意境的古典音乐,让孩子在美妙的旋律声中去感受古诗的魅力,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孩子们在曼妙的音韵声中自由徜徉,自行感悟。

(二)及时推荐,有机训练。自从开展古诗文吟诵以来,学生会读、会背大量的古诗文,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唱读,没有读出诗的韵味来。只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才能更有效的接受诗词的熏陶。因此,我充分利用班级文化阵地,营造吟诵诗文的氛围。将老师和学生推荐的古诗文题目荟萃于黑板的一角,每周定期更换内容,每日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有感情诵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地吟诵。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声情并茂。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陶行知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实际教学中,我切实做到解放学生的双手、

让学生在行动中产生思想与智慧。长时间的诗文诵读使学生的积累量不断增加,俗话说“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我在学生熟读、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今后试着创造写诗,这样学生不光深刻地体会了古诗内涵,也表现出了求新、求异的创作精神。正如新课标所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习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收获。”

古诗文是中国最早的一种文学样式,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古老”的歌谣传唱、延续下去,让我们借用诗的甘霖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孩子都徜徉在浩瀚的诗海之中,让他们的心智沐浴在诗风里,使他们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让学生从多彩的古诗文中去谛听到落叶的叹息、感受溪水的欢畅,探寻春花的芳踪!让孩子们在古诗文的百花园中深情诵读唇齿留香,看尽那满园春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作文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3580 字

+ 加入清单

在语文学习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有的孩子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有的孩子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得具体;有的孩子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有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提高技巧水平?在教学实际中我采用多管齐下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一、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积累写作的源泉。

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想让学生写出新鲜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的投入生活:布置教室,设计黑板,组织班队活动,编辑手抄报,参加学校各类活动的表演……充分解放学生的感官,实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当学生在一起创造感受充满激情的学校生活时,生活也馈赠给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如《难忘的运动会入场式》,《我的生日》,《我参加了……》等题目都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样,家庭、社会也给他们内心世界荡起层层浪花,对于很多内容他们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那么写作的素材丰富了,写作热情就必然高涨。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有兴趣地学习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首先,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在教学中,作文命题应开放,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六一儿童节时,命题为《六一,我想……》;期末家长会前,请学生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心理话》;还可以让孩子们写写《我最喜欢的游戏》。这些内容都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在生活中经常交流的内容,因此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也就有兴趣了。

其次,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在教学中我经常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在班级中作为范文宣读,小作者就会充满自豪和满足感。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写作吃力的学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

再次,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还可以请孩子们将将自己的假期见闻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语言新课程标准》规定:“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学生在写作中大胆想象,神思飞扬,文思泉涌,浮想联翩,写出来的文章就与众不同,就会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首先,在教学中,经常进行想象练笔。小语教材中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中结合阅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练笔。如学习《假如》一文,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要做些什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且在他人的想象中互相启发,拓展思路,这样的练习,既训练学生自主作文的权利,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

其次,借助插图,观察想象。形象生动的课文插图,具有情节浓缩性的特点。如果就图讲图,学生的想象就会受到插图内容的局限,使插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想象的羁绊,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去推想插图中未曾出现的内容,把插图作为想象的发端,为学生开辟想象的广阔空间。如教学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时,请学生想象:早春时节,除了苏轼想到的, “春江水暖”和“河豚欲上”还有哪些情景是我们也可以进行描绘的?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了想象力。

最后,大胆假设,虚构幻想。小学生最喜欢听童话、读童话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自己选材,大胆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用童话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兴趣盎然,尽情地在想象空间驰骋。如我以《假如我是校长》、《孙悟空和我在一起》为题引导学生大胆假设,插上想象翅膀,写出了充满奇思妙想的想象作文来。

四、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首先,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都有意地对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如学习《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先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再运用恰当的比喻分诉庐山云雾的样子,记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的,即对写景文章可以怎样谋篇布局。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其次,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例如在写作《我最喜欢的游戏》时,学生在描写游戏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摹仿冰心的《吹泡泡》一文中,描写孩子们制作肥皂泡及吹泡泡的过程的写作手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体现人物的特点。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比较清晰地知道,面对这样的作文应该怎样入手。

再次,加强阅读、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不仅课内要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我注重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并且,我每天都会给孩子有固定的时间段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们渐渐地想读书、爱读书,逐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通过读、背使学生把积累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最后,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不但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就是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作文课堂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教师应该在这里尽显才华,大有作为,为学生创造更多地写作空间,让写作帮助学生过滤情感,形成人格,为学生铸就辉煌的人生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教学读书笔记

全文共 1789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课题总体研究方案,这学期我们课题开始进入调查和初步研究阶段。依据课题组的科研计划要求,再结合本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本学期的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并在科研课题研究层面和科研课题管理层面展开研究与探索,双轨并进。一学期来,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在:“阅读深度”和“有效”上做足功夫,下面就本学期的科研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首先,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研究。

1、从教材入手寻找深度阅读的训练点。本期研究紧紧围绕“寻找阅读训练点,有效进行深度阅读教学”的要求,从教材入手,要求每位实验教师在小组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将本册每课的阅读教学训练点找出来,然后在小组里一起讨论其准确性。

2、从课堂教学探索深度阅读战略。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采用科研轮流课的形式,围绕研究主题,展开研究课的研讨,本学期共上轮流课10余节,大家对寻找训练点都有了一起的体会,比方“在题目上寻找训练点”“在文中重点句子中寻找训练点”“训练点不在多,贵在精”等等,从这些执研教师的研究心语当中,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研究,老师们理论基础增强了,深度阅读教学实践的能力也在提高了。

3、从教学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化生长。每位实验教师的研讨课均采用评议等级制进行评价,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和深度战略的原则,每位听课者给上研讨课的老师进行课堂教学评议并写出听课意见,由年级组长综合意见对执教者进行反馈,加大信息交流,促进执教老师不时发现问题,并在同伴互助下不时提高。老师们不只加强组际之间的交流,还积极参与课题大组活动,积极听课,参与评课不时提高。

4、从优秀教案中总结胜利经验。本学期还重视教师反思,让老师们每学期根据自身上课的情况,撰写最为满意的一两份优秀教案.经过撰写,把阅读教学中的得失都记录下来,为下步的研究提供依据。本学期课题组教师撰写案例数篇,并精选出案例四篇,为今后留下了丰富的教学积累。

其次,以博客为平台,采取多种手段进行课题管理。

1、课题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课题负责人和执研教师的职责,收集相关课题资料并写好学习感受,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2、课题实行分组管理。将执研人员分为高年级段、中年级段和低年级段三个小组,设立课题组长,依照年段目标的不同,进行大组科研和分组科研相结合,依照规定的听课节数进行本组和跨组科研活动,保证课题的延续性。

3、课题采用网络化管理。在学校网站教师博客科研平台中,采用博客团队的形式,将研究成员加入该课题。各研究成员根据课题组发出的主贴要求以回复的形式按时完成每项任务,每个月课题组长检查一次,将检查情况公布并记录,与期末科研考核挂钩。严格执行该课题的计划,每月组织课题专题研讨课一次,课题研究月评月结活动一次。期末资料收集依照要求,整理博客里的资料,按具体的规定进行装订。

4、课题采用例会式管理。积极组织教师们根据主题开展科研,注意和日常的教学活动紧密联系,每月例会一次。凡本课题成员轮流课必需依照课题要求上阅读课,其他成员换课前往听课,并填好听课评议表。

再者,师生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氛围,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本学期,我们联合教导处、大队部,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活动。倡议全校师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营造书香学校氛围。除此之外,各班均在每周布置了一节阅读课,旨在结合课堂阅读,加强同学课外阅读辅导,是课堂阅读的延续和补充。通过教师的指导,培养同学学会摘录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在诵读、感悟、书写的过程中与历代名家名作亲近,感受书香的魅力。另外,要求各班建立图书角,由学校图书馆每周向班级开放一次更新班级图书。同时要求教师发动同学形成读书分享俱乐部,把自身好书分享给大家。我们还要求教师们以办公室为单位进行办公室阅读。学期末,我们就各项活动进行评选,并在校会上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经过一学期的实践,阵阵书香已在学校中开始荡漾。

本学期研究活动的开展,已取得了初步成果。教师阅读课重视力度加强了,阅读训练点会找了,阅读深度初步体现了,阅读效果也有所提高了。自己在华东六省一市赛课活动中获得二等奖,滕小艳在县语文阅读课竞赛中取得佳绩,我撰写的课题优秀论文《浅说小同学深度阅读》在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课题组成员薛美、周艳荣、张红影执教的阅读课在镇级赛课中表示突出。下学期,在本学期研究的基础上,做好问卷调查,并深入研究主题,让该课题的研究不时有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古诗教学初探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是个性抒发的最近途径。古诗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素养;有助于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那么,在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呢?以下我主要从四个环节进行古诗教学,提高古诗教学质量。

一、结合作品背景,挖掘古诗主旨。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谈心。古诗和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时代背景,使学生了解诗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才能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杜甫的《春望》,当时正值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杜甫被捕,在长安城里,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伤感,所以诗人的忧国思家之心就跃然纸上。教学中只有比较详细地介绍作品背景,才能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

二、抓住诗眼,挖掘古诗内涵。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的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所以我们要重视古诗的思想感情分析,分析它的思乡怀人,离愁别绪,忧国伤时,寄情山水等感情。那该如何做呢?就应该有必要抓诗眼知感情了,即抓住诗中的重要字词句和重要章节,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隐的《无题》诗,诗眼就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抓住这两句诱导,可以提挈全篇,领悟诗人忠贞不渝的感情;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极其完美地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想象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件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想象力的创造物,欣赏者的艺术接受活动也必须有一定的想象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写人作文及教学点评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晨,下雪了,我背着书包去上学,听到哗——哗——哗的声音,我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个清洁工伯伯正在一步一步地扫着路。

清洁工伯伯高高的、瘦瘦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他扫着雪,神情十分专注。突然,他发现下水道被堵塞了,就毫不犹豫地蹲下去,用双手将堵在下水道口的脏物抠出来。直到下水道通了,他的脸上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然而,他的手已经冻得通红。

雪,洁白无瑕,而清洁工伯伯的心灵比雪还要纯洁,还要美丽。

教师评语:这是篇写人的文章,小作者对清洁工外形、神态、动作的描写细腻生动,符合人物的年龄特点和当时的特定情境。文章内容真实具体,表达感情真挚,叙述完整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各年级作文教学目标

全文共 158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目前对于学生来说,作文写作仍然是一道难题。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小学年级作文教学目标,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课标提出的训练体系(低年级“乐于表达”,中年级“自由表达”,高年级“学会表达”),重视情意训练,一改过去的语言训练(低年级词句训练,中年级段的训练,高年级篇章训练),小学作文教学目标。新的训练体系缺乏具体的写作内容和形式标准,训练内容泛化,缺乏序列,缺乏评价的“标尺”,教师不知该怎样评价学生的作文,只能“跟着感觉走”。目前把两者结合,便于教师操作:

一年级

训练目标:

1、对写话有兴趣。

2、能够把句子写完整、通顺。

训练内容:

1、通过看图、影视节目、观察周围事物等,写一两句完整、通顺的话。

2、能运用阅读好生活中学过的词语造句,

并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

训练形式:观察写话、用词造句、仿句练习。

二年级

目标:

1、能乐于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

2、能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

3、能写留言条、请假条。学写简单的日记。

内容:

1、能看图并展开想象、观察大自然和周围的事物,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逐步向连句成段过渡。

2、能用几个词语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

3、会写留言条、请假条。学写简单的日记。

形式:看图写话、观察日记、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结合阅读练习仿写、续写。

三年级

目标:

1、乐于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2、能写内容较具体的片段,修改明显错误的词句。

3、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小练笔每学期30次左右,40分钟完成不少于250字的习作。

内容:

1、通过观察(抓住特点)写一段内容较具体的片段。

2、用一段连贯的话写下来,字数不少于250字。

3、能根据提供的词语展开想象,书写内容丰富的语段。

形式:仿写练习;连句成段;修改练习;结合阅读仿写、扩写、续写练习。

四年级

目标:

1、能用书面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3、能用简单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4、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每学年课内习作16次左右,小练笔50次左右,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300字左右。

内容:

1、能围绕习作要求,自主收集习作素材。

2、能抓住特点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并用几段连贯的话写下来。

3、学写书信、便条,掌握其格式。

4、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短文。每学年课内习作16次左右,小练笔50次左右,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300字左右。

形式:书信练习;修改短文;学习命题及自由作文;结合阅读进行扩写、续写练习。

五年级

目标: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

2、学习写简单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学写板报稿、建议书。自拟题目,学习编写作文提纲。

4、能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每学年课内习作16次左右,小练笔50次左右,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350字左右。

内容:

1、能审清题意,围绕中心选材。

2、初步掌握纪实作文及想象作文的一般规律,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培养先列提纲后作文的习惯。

3、学写板报、建议书,掌握其格式。

形式:板报及建议书的练习;习作的互评互改;命题或自由作文;结合阅读进行扩写、续写练习。

六年级

目标:

1、有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欲望。

2、能写简单的纪实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条理清楚。学写会议记录和读书笔记。

3、能根据习作要求自主选材,编写作文提纲。

4、能独立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与人交流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学写规范、整洁。每学年课内习作16次左右,小练笔50次左右,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00字左右。

内容:

1、能围绕目标系统地搜集、整理材料。

2、能进行初步的记叙、议论、抒情的综合训练,为升入中学打好基矗

3、能写简单的会议记录和读书笔记,做到格式正确。

4、能熟练运用常用批改符号进行习作的互评互改。

形式:综合练习;会议记录;命题或自由作文;文章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生作文教学效益低下的表现和对策

全文共 2864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小学生作文教学普遍存在效益低下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沿袭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模式,应试教育的“幽灵”仍在“作祟”。其表现如下:

1.重主导,轻主体,包办多,自主少;

2.重形式,轻内容,理性多,情趣少;

3.重虚构,轻生活,模拟多,写实少;

4.重共性,轻个性,统一多,能动少;

5.重结果,轻过程,指责多,肯定少。这些都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二、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效益的对策

崔峦同志指出作文教学要“从教学目的上划清提高素质同应付考试、追求高分的界限”,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改进作文教学”。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根本出路。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肤浅看法。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

传统作文教学把学生作文看作是应试工具,专注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模式写“八股文”,得“高分数”。大量的机械训练和僵化的教学模式,已使作文教学陷于套用某种模式或范文的境地。因此作文教学必须转变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作文教学观──素质观(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素质)、练习观(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习)、生活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为生活服务)、人文观(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差异,塑造完善的人格)、民主观(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训练)和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自主训练,主动发展)──从提高素质的高度来改进作文教学。这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前提。

2.减少束缚,宽松习作氛围。

目前小学生作文教学沿袭了传统作文教学专制的教学模式(教师命题→讲解文体结构和写作要求→提供范文→分析写作技巧→模仿范文进行习作),教师总是以自己的责任和权威,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强迫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一定的标准去写作;学生只能奉命而作,依样画瓢,不敢越雷池半步。长此之后,学生思维受束缚,个性受限制,思维遭定势,作文无生气。孰不知,习作如创作,也需要一种自由的习作氛围,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宽松、愉悦的课堂中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其次,要减少命题作文,多一些只给范围的开放性较强的作文,减少束缚,增加作文的自主性。

3.投身生活,接受生活馈赠。

有些教师忘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错误认为“只有课堂才是习作的殿堂,课本才是习作的源泉”,不准也不敢让学生离开课本,离开课堂。他们一味采用封闭的教学模式,专注于模仿范文,套用“路子”,让学生在一个预先划定的框框里施展“拳脚”,创造“吹牛”作文。这种脱离生活这个在课堂的“闭门造车”的教学方式,无异于“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孰不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打破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把学生引入校园内外那片沸腾的生活海洋,让学生在投身生活、观察生活之中,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接受生活无私的馈赠。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为民服务等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其次,要拓展语文实践活动天地,组织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学生文社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和各种校园游艺活动;第三,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寻找生活场面,选取精彩镜头,勤记观察日记,积累作文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4.从读学写,在积累上下功夫。

课文是写作的范例。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研习、化用(能动模仿),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正是从读学写、读写迁移的写照。因此作文教学要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抓住读写结合点,在积累上下功夫。首先,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作文辅导,使学生从读学写,“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遗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体会迥异的写作风格,领悟、借鉴不同的写作技巧;第三,在积累写作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品赏、摘抄优美词句,建立“语言宝库”,积淀语感,积累语言。

5.为读者而写,激发习作欲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不管是什么人,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都有一种让别人认同的心理。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苦思冥想、奋力“创造”的结晶,他们同样渴望得到人们的认同。但是,长期以来,他们的作文得不到教师(唯一的读者)的认可,因而写作激情逐渐消退,最终失去习作兴趣。美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罗伯特?希尔里奇博士在《儿童作文教学法》一书中提出了“课堂作品出版法”。认为教师指导学生将作文制作成“学生的书”,在班级、学校或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传阅,使他们拥有更多的读者群(特别是同龄读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和认同感,激发写作的欲望。这种方法启示我们,教师不应只把阅读作文、评讲作文作为自己的专利,应该提供作文交流机会,建立作文园地,出版作文小集,满足学生的认同感,鼓励学生变“为教师而写”为“为读者而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6.自主作文,为情而造文。

自主学习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因为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只有具有个人的意义,内化为个人的需要才能被学生主动地接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太多的人生体验,学生有太多的成功和失败、喜悦和苦恼急于“倾吐”;同时,在阅读教学中作文辅导的强化和课外读物的广泛涉猎,也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知识和语言材料。这些都为“自主作文”提供了可能。如果把作文课上成“自主作文”课,就能成为学生倾吐情感、为情造成文的写作实践课,“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也就能得以实现,教师也就无须喧宾夺主、越俎代疱,大讲写作方法,逼着学生说假话。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发展性和主体性,树立“自主作文”意识,一改过去一手包办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使学生“爱作文,练作文,能作文”。首先,作文训练要减少命题,只给学生作文任务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描写;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寻找题材;第三,应提供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互批互改,自批自改。当然,“自主作文”并非“放任作文”,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削弱,训练计划的安排、训练目标的调控、训练过程的组织、训练难点的指导、训练结果的评估都离不开教师的作用。

7.分层施教,殊途而同归。

人在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个性差异。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虽然经历共同发展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水平、区域则千差万别。如果过分强调共性,忽视差异,不管是对优生还是差生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因此作文教学首先必须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层次;其次,要科学地把握不同的训练要求;第三,要合理地把握不同的教学速度和进度;第四,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五,要注重个别辅导,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最终必定达到殊途同归。

总之,作文教学如果能正确处理好“阅读与写作、内容与形式、课内与课外、过程与结果、共性与个性、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改进作文教学”,必将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生作文教学心得经验感想

全文共 4865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们常苦于写作文。于是,一篇篇学生习作要么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要么空洞无物,言之无味。究其原因,作文教学不得法也。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作文教学呢?让我们把视线移向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他曾经以睿智的目光穿越深邃的时空,以他对语文教育真谛的深刻把握,透视语文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阐发有关语文教育的真知灼见。叶老早就指出:“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我们如果像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那样,局限在课堂内教作文,局限在笔头上练作文,那注定会“走进一条死胡同”。倘若“作文成为生活的必须”的话,学生还会怕作文吗?学习、借鉴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我有几点感悟。

一、写作源自生活,需给学生自由生活的空间

1、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叶老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他认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多年的教学,我也深刻体会到: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写作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多彩的生活,才会有多样的文章。

2、写作是生活的需要。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作文?对此,叶老有过这样精辟透彻的论述:“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并没有话而勉强要说话,或者把别人的话拿来,当作自己的话,都是和写作的本意相违反的。”从写作的目的上来看,写作是因为自己有话要说才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生活中人人都有说话的需要,都有需要倾吐的时刻,“写作就是说话”,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学生就可以把写作看作是稀松平常之事,就不必从心理上去害怕它。这对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3、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叶老指出,“意思情感和表达方式都是从一个人的整个生活中而来”。“必须整个生活产生得出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才能写出像样的文学作品的希望。”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更深领悟古人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深刻内涵。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种情感、一点感悟都可写进文章中来,真实的情感是我们写作的灵魂。

因此,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给了孩子多少广阔的生活的空间?整天呆在“象牙塔”里、埋首于“教科书”中,孩子们能产生出多少 “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来?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做,实乃难事。叶老说,写作之前,要让孩子“知人知事”,这“人”这 “事”,必须使孩子们去亲眼目睹、去亲自体察才行。叶老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教室的教科啊!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书本以内的教科啊!”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表述:要让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观察事物,丰富见闻,只有生活才能赋予学生具有这样的本领。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开创一片自由的生活,让他们有自己主宰的时间,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节假日,孩子们可以去郊外踏青、去乡间游玩,亲近生活、走进自然;双休日,孩子们可以去逛街购物、去参观游览;更别忘了让孩子们有自己亲密的小伙伴,那里也有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大”的人际关系。

二、写作基于阅读,需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统一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不明白这一点,会让我们局限于作文训练这个狭隘的圈子里,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事,写作水平是不会提高的。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目前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水平低落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 “阅读”这一关没过好。叶老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写作的技能、本领应该是从阅读中来的。但是如何教我们学生阅读,我认为要注重方法:

一是教学生自己感悟。一篇读物的意义,可以是作者作文的本意,也可以是读者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发现文章所包含的种种意义,也就是说读物的意义并不等于作者写作的本意,读物的意义应该有读者和作者共同来创造。我想,这样的阅读才是开放的阅读,这样所获得的文章意义才是积极的意义。有人歌咏向日葵的“目标专一”,有人却鄙视它的“毫无主见”;有人钦佩春蚕的“全心奉献”,有人却讥笑它的“作茧自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名言,证明了“读书解义”并不是读者被动接受作者所给的意义,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投入的过程。学生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应是教师把作者、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学生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切己体味,通过眼前所读的文字提取自己的生活积累、调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再现作者笔下的情景、去体现作者的生活感受,至于能体会多少、体会多深,教师大可不必强求到位,即使主观上有这个愿望,客观上也不可能。小学生读柳宗元的《江雪》与中学生、大学生读之所得体会一样吗?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应允许见仁见智,允许创新求异,关键是去悟自己所能体会的“情”、所能感悟的“理”。例如,对于《趵突泉》中的“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永远那么活泼”这句话,有学生读出了自然界的“神奇”,有学生读出了大自然的“伟大”,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持之以恒”,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顽强生命力,对此,我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因为这是学生切己的体察,这是一种体现主体意识的自我阅读。

二是教学生在读中传情。在学生“读中领悟情、切己体察情”之后,教师还应要求吟诵玩味,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作者的意境、传达文字的情趣、抒发自己的感兴、演绎文章的旨趣。学生如能达到这个程度,就是诵读达到了另一境界──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悟到了情,还要传达出情,这才达到了“读中悟情”的第三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渲染、音乐背景、实物再现等手段,带动学生多种感官,使情动于中,形之于声。例如,在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我通过音乐、语言、画面把学生带入了美好的暮春田园。“你看到了那金灿灿的菜花地了吗?你闻到了菜花的阵阵香味了吗?你听到了孩子们的声声欢笑了吗?”三个问题,伴随着美妙的乐曲调动了学生多种的感官去唤起记忆中的感知,“菜儿黄,蝶儿飞,孩儿戏蝶欢” 的场面形象的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时,我就要求学生不要用语言而是通过朗读把你仿佛看到的景、所能体会的“情”表达出来,即“读中传情”。

三是教学生在读中领会知识。课堂上读起来了,课文就活起来了:鲜活的语言形式使学生直接而充分地感知了,丰富的语言现象让学生直观而自如地接触了,那么,在老师的适时引导、点拨下,那些关于语言、语法的一些知识的获得、一些常见的语言运用的规律的掌握将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 “知识”包含着应该积累的语言材料、语言表达形式、语言运用的习惯,也包含篇章结构的知识、写作的知识,这种知识切忌以十分理性的“面貌”去告诉学生,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自读自得,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三、写作贵在真实,需给学生自由为文的空间

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呢?叶老说:“那是为生活上有记载知闻,有表白情意的必要,时时练习,时时把知闻记载下来,情意表白出来,这样成了习惯,才可以终身受用。”由此看来,写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需求,是一种内需,是一种真实的感受。叶老指出:“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叶老曾这样论述作文的认真与不认真:“自己有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认真。……反过来,自己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写什么,就是不认真。”如何使学生达到叶老所认可的“认真作文”的状态呢?我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要给学生选择写作内容的自由。写作内容来源于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于是每个人笔下的生活也是千姿百态。因此,老师应给学生绝对的自由写每个人的生活。不要一味以“法官”的眼睛去审视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作为写作的题材。学生写一天的“流水账”,那也是他一天的生活。只要生活存在,就有“倾吐”的权利。试想,一个还刚刚七八岁的儿童,就被告知这个不可以写、那个不可以用,那会泯灭他多少情感“表达情意、记载知闻”的需要。长此以往,他还会认为“写作是生活的必须”吗?

二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情感的自由。由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比仅仅从描摹生活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来得更为深刻,对写作的意义也了解得更为透彻。因此,教师不适宜给学生出命题作文,更不适宜给学生的作文定中心。学生需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与心绪,那只能出于他个人的需要。即使非出命题作文不可,也应做到叶老说的“题者何?思考之范围也。必以学生所有的东西作范围,或学生尚未全有,亦宜以其力所能搜索为范围。”

三要给学生选择写作时间的自由。每周2节定期作文课的安排,从作文意义的本意出发,也不够科学。叶老说:“咱们学习写作,也要像说话一样养成习惯。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错过需要写作的机会,便是自己对自己的禁遏。一回错过,两回错过,禁遏终于成功;于是,你觉得一支笔有千斤般重,搜尽肚肠你觉得没有东西写的,你不会写作了。”多么透彻的写作心理分析!我们应让学生养成“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的良好的写作习惯,那样才会让学生感到真实,让学生受益无穷。同时我们也要给学生宽裕的时间写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不要总是“今天布置作文,明天立马就交。”

四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方式的自由。既然写作是表达情感的需要,是倾吐见闻的需要,可以随便写,可以随时写,那么一切都应该是自然的:生活的自然再现、情感的自然流露,应该如泉水“滔滔汨汨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是非常澄清的”。于是写作(非文学创作)似应无章法可言,更多的是“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琢。”对于小学生作文更应该是如此。叶老多次强调,“写作系技能,……不能空讲知识,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围绕着写作技能的作文训练会让学生陷入新八股的窠臼,迫使学生循格就范,写出“只有骨架而没有血肉”的作文来。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一是“时时写”。“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每有所得即刻写作的记录的好习惯。如当时条件不允许马上写也应养成即刻记录的好习惯。老师可建议学生身边常备一个本子,一点新鲜的事物,一点心灵的感动,随时简约的予以记录。二是“日日记”。叶老提议: “日记最好能天天写,对修养有好处,对写作也有好处。”许多有作为的人,在谈到成功的经验的时候,许多多归功于他们所养成的“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把一天中的要事记下,把白天来不及写的有价值的东西一一记录。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日记,不仅培育了情思,锻炼了文笔,积累了材料,更养成了“思考、审视、坚持” 等等人生必备的优秀品质。三是“常常作”。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写作是一种能力,“凡能力必须继续不断地磨练,才会越来越精强。”在叶老语文教育理论中,“实践”的思想是一个十分突出的范畴,对作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就更大了。一学期8篇的作文练习量是无法培养出“自能作文”的学生来的。“多读书、多写作”是许多人总结的成功经验。大脑同四肢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写作当然也不例外。有了“时时写”、“日日记”的过程,相信“常常作”将是水到渠成之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样的教学才是叶老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作文教学中语言训练的有效途径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一篇好文章,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要有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为丰富并完善学生写作语言,抵制网络语言的不良影响,教师可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1培养学生的语感

传统汉语词汇丰富、语言精炼,并且具有音乐美。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等蒙学书籍都是韵文形式,讲究平仄,琅琅上口。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使学生逐渐积累大量的词汇,丰富他们的语言,培养他们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其写作时能够做到“言简意赅”。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诵读训练,定期向他们介绍一些诸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文质”俱佳的优美诗词和文章,让他们在反复诵读中仔细体会文字的意境美、音乐美,以及汉语字词运用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书读百遍”之后,学生会逐渐形成了正确、规范的汉语语体习惯,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2循序渐进地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文学理论家刘勰,在他的著作《文心雕龙》里有这样一段话:“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6]由此可见,字、词、句、段、章之间是互为联系的,而现代汉语字、词、句运用多变,结构复杂,各语言单位较之传统汉语联系更加紧密,作文教学应当重视组词、造句、写段、成章的训练。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诗词积累词汇的基础上,先进行造句、仿句训练。如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联词“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教学中可要求学生从事物范围、重要程度的变化、感情色彩等不同的角度造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段训练。段是由句过渡到篇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重要的一级语言单位,是不容忽视的语言训练。教学中,鼓励学生对造好的句子进行扩展,在其中加入一些合适的动词、形容词,综合运用一些恰当的,诸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丰富句子,使其扩展成语义丰富的段落。如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可以引导学生仿造,运用自己积累的词汇,将其扩展成段。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将写成段落合理布局,最终集结成文。通过作文语言表达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提高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语文作文评价方法与策略_小学生作文5600字

全文共 5433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语文作文评价方法策略

一、找亮点,通过激励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

作业评价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主,恰当的鼓励,会激励出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发挥出其潜在的能力;正确的激励评价,可以让学生享受到认真完成作业的成功和快乐,以利于其再努力地学习。

老师在进行评价时,要以人为本,根据每一名学生的特点进行,要抛弃传统的评价模式,观察每个学生的优点。对于一贯学习好的学生,给予五角星一颗奖励;有独特见解的,也给予一颗五角星进行奖励;学习差的学生有进步,也要给予五角星奖励。或者口头表扬,诸如“你很棒!”“你是好样的!”等等。对于学习差的学生,不要一棒子打死,要有策略地进行帮助,比如在错题旁注上“再考虑考虑”“再检查一遍”,对于粗心的同学,可以提示其“请仔细看题目要求”等,让学生心平气和地对照评语改正错误,对于改正错误的,老师再予口头表扬或五角星奖励。

二、树信心,通过分层差异式方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个统一的学习标准,学习好坏的学生老师一样对待,作业一样多,没有考虑学生的特点,往往会出现学习好的觉得没深度,学习差的觉得学不会。这与学生的智力和兴趣都有关系,笔者将学生的层次划为三级,悟性好的学生多布置作业,学习没压力的,适当按课本要求进行,学习差些的,老师适当减轻作业标准,以领会为主,不以作业量多少为标准。分层布置作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评价也比较灵活,这样多数同学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激励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口头表扬,可以五角星鼓励,也可以在作业旁加注鼓励的评语,一个大大的“优”,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激励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衡量标准,有针对性的评价,会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提高整体教学成绩。

三、重主体,尝试多向型的方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

传统的作业评价模式一成不变,老师是教学主体,老师一味的灌输和机械的评价,让学生永远处于被考试的状态,只知道应付作业,不会主动地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非常不利。笔者认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将评价形式全方位展开,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参与。

语文学习,阅读和摘抄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摘抄,老师不妨以学生的摘抄作为一个评价主体,首先请同学之间互评,看谁的摘抄内容好,谁的字迹工整,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然后大家一致推选最满意的作业,老师给予鼓励和表扬。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很多学生会以此为契机,认真学习,满怀期望和信心的对待作业,改变了以前疲于应付的局面。对于有不足的作业,老师及时客气的予以点播,很多学生会满意地接受,并予以改正。

四、突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对其进行作文评析

小学生的年龄正是养成好习惯的时候,但是很多学生很难完成令人满意的作业,拖拖拉拉,字迹潦草几乎是通病。但是,被老师肯定或鼓励,是每一名小学生的向往,老师如果以批评为主,很容易伤到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说自尊心,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语文作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动力。所以,建议老师以鼓励为主,开展多形式的评价,学生作业可以自评、同学间互评、老师评等方式,最大限度的给学生成功的感觉,以激励其学习积极性。

此外,还要着眼于学生发展,注重过程评价。我们知道,评价的结果,是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潜力,而评价的过程是值得肯定的老师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发现出色的作业就要给予肯定,并且在班上进行表扬,以促进其他同学认真的完成作业。评价的作用,不再是区分好与差,而是体现一种激励作用。笔者认为,新课程下的语文作业评价作用,是一个以评价为主体的活动,其目的是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作文评价方法策略二

一、多用商讨式评语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同他们交流,用商量的语气来达到启发的目的,相信学生会更容易接受而且更愿意接受。如我班一个学生写的《记一次运动会》中有这么一句:“王林很快地跑过去。”我的评语是:改为“飞跑”,你看是不是更准确一些呢?”这样教师在学生面前放下“架子”,与学生站在同一位置上,既减轻了学生写作的心理压力,又给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阅读了教师的评语后,感受到教师是用心在关注他、欣赏他,不仅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还会使师生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评语的阅读兴趣。

二、写鼓励性的评语

面对那么多学生的作文,有时也会很感到很烦恼,特别是有的学生一点优点也找不到,我们不能当头一棒,痛加批评。我们不仅要为水平高的锦上添花,也要为水平差的雪中送炭。有时哪怕只是三言两语切要的真情抚慰,也能给稚嫩的心带来持久的温暖和力量。同时换个角度想,学生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与尊敬。作文批语也是师生情意交流的可靠通道,更是学生搜寻对自己作文评价信息的主要窗口。

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必须坚持以鼓励为主的指导思想,不仅要在整体上充分肯定其优点,而且对文章中某一方面,或某一段节的长处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特别是对写作能力差的同学,发现他能用好一个词,能写好一个句子,或能较好地抓住文章主题去选材,或能在文中表现其本人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思想认识,都要充分肯定。对于有进步的文章,我会结合这个学生的表现及特点给予表扬。

三、多用启发式评语

现在许多孩子写作文往往是想到什么写什么,进而出现详略不当,没有重点等问题。如一个学生在《我学会了滑冰》一文中,写道:“开始我怎么也不会滑,还摔了好几跤。大家都笑我,后来教练来教我,我按教练的方法做,终于学会了滑冰。我开心极了!”我在这段话旁写下了这样一段评语:“你真棒,学会了滑冰,我也想学一学,可仔细地阅读了你的文章后,却不知道教练是怎么教的,如果在作文中写出来我就明白了!”这样的评语很容易让学生明白这篇作文的缺点所在,也更能让学生明白该如何改进和完善这篇习作。

小学语文作文评价方法策略三

一、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内心感受

许多教师认为只有“精批细改”才是对学生负责。其实,批改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文本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学生。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们必须进入儿童的经验世界,体会儿童的心理,理解并学会用儿童的眼光观察生活,切忌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儿童的语言,要尊重学生原作的完整性,尽量不随意改动。教师应把批改作文当作一次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用与学生商榷的方式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尽量多批少改,鼓励进步,在和学生的讨论中委婉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启发学生自己去修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因人而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重视个性化评价,对不同学生提出有层次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体验自信。可采用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方法捕捉学生个性化的写作行为以及写作心理的投射表现;通过习作、日记、小练笔等对学生的写作行为和写作心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个性化写作档案,为实现评价个性化提供依据。

在个性化评价理念指导下,教师决不吝啬赞许与鼓励,同时努力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更多地引导学生看到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学会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写作能力的进展,学会给自己和同学的习作写评语。尤其是当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发展较慢的学生或个性内向的学生写作感到困窘时,师生更应给予热情的鼓励与帮助,多给机会,允许宽限时间和向他人求助,使之有勇气逐步创造成功。

例如: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课堂上发言积极,但在书面写作时词不达意,按照书面情况给予评价显然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我就给他们做口头作文的机会,适当提高他们的作文成绩,同时不忘提醒:“你说得真好,如果写得也很好,那就更棒了!努力吧!”

三、随机应变,力求评价方式多样化

首先,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丰富评价的方式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其次,教师评价之外,也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例如,可以让学生先给自己的作文下个评语,打上等第,然后由教师参考学生的自评,写出赏识性的评语,也可以让学生互当小老师进行相互评价,通过相互评价,促进他们共同提高。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四、扬长避短,实现评价内容综合性

过去在作文评价中,只对写好的作文进行评价,简言之,是一种结果评价,采取的是“结果主义”或“作品主义”,显然,按照教育评价的理论,这种结果评价更偏重给学生评定作文成绩,而非帮助学生形成写作能力,远非真正的教育评价。

要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情况,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和自己的过去比较。对于优生,他原有的作文水平偏高,表达较为流利通顺,并能认真地修改作文。在这种基础上,我们应该看他们的作文是否能表达真情实感,更在于是否有创新意识。

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来说,他们原有的作文水平低,在表达方面较为欠缺,往往不流利、不通顺,作文习惯也较差,若他们能较好地表达出真情实感,一改以前不爱写作的态度就是一大进步。对于有创意的表达就更应给予鼓励、表扬,以促进其写出更高质量的作文。其次,要重视作文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所以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对于学困生来说,只要他能选出真实的材料,便可以给予高度评价。反之,如果优生选的材料一般、大众化,没有创意或写了不真实的事、物,哪怕他写得再好,也不能给予高评价,更要严肃指出他的不足。

小学语文作文评价方法策略四

一、教师要适时使用发展性评价原则

教师之所以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评价,本质原因在于教师希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写作能力都得到明显的发展。因此在实际作文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意识到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性。为了有效发挥出发展性评价的功效,教师则需要关注学生写作的整个环节,包括学生前期的构思、中期的努力以及最后的完善。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由此,学生通过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影响,自身的写作自信就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热情也可以持续高涨,综合写作素养自然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例如,我在自身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发展性评价的作用,采用了如下的做法:我给学生布置过以“家”为写作主题的作文任务。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前期构思过程中喜欢参考出色作文,部分学生则喜欢随性而为,而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则会在思维卡壳的时候停下来,好好想一下之后的文章构思,而部分学生则会在写之前就列好提纲。

在最后写作完成之后,部分学生喜欢检查错别字,而有的学生则会不了了之。结合对学生全程的观察,在学生每个环节工作完成之后,我都会对学生表示适时的评价,让学生通过我的评价了解到自身在这个环节上做得好坏以及改进的方案。由此,通过多次此类评价教学之后,我的教学目的可以轻松达成。

二、教师要重视多元的全员性评价原则

在实际作文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意识到,只有对全体学生都进行评价,且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类型的评价方案,教师的评价教学才可以发挥出最大程度的功效。具体教学过程中则表现为,对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采用启发型的评价方式,对不自信的学生采用激励的评价方式,对易于骄傲的学生采用打击式评价方案,对扎实刻苦的学生则采用最直接的评价话语。通过此类评价方式的合理运用,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中有所收获,自身的作文能力也能够不断获得提升。

例如,我在自身班级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全员性评价的功效,在教学的第一个月,就学生的写作能力、性格特征、上课状态、努力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学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类。基于我已有的分类,我再针对性地对学生运用多元的全员性评价方案,我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就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明显的提升,学生也能够通过我的评价和我拉近距离,整个写作教学工作就能够在师生的互动配合下完美完成。

三、教师要重视多维开放评价原则的运用

对学生进行写作评价不可以局限于学生作文本上的评语以及课堂的口头评价,此类评价显得十分单一,长期运用以后,学生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教师的评价教学效果就会逐步衰退。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维开放的评价原则。

如,在第一个月的作文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集中运用集体评价的方式,在第二个月就转变为实物奖励的评价方法,到第三个月,教师则可以充分发挥出榜样的力量,在班级内针对性地对某些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评价,让其他学生探究榜样写作的技巧。通过此类多维的评价教学工作,学生就能够始终感到新鲜感,自然自身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激情可以稳步提升,教师的写作教学自然也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的教师读书笔记

全文共 1735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一书,感触很多。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要想在历史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知识的入门,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实施有效教学,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七上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为起到这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辨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一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作决定:他说:“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三、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通过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 ,又掌握了知识。

四、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 ,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 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教师教学周记

全文共 2129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道当时我出于什么样的冲动想法,去做了你们的老师.孩子们,我真的没有想过我会站在讲台上为你们讲语文,讲算术,讲故事...

我开始以为只是单纯过来看看大家,不要你们太放肆就好了,结果...成了你们的老师.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我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我来教室的时候,你们围过来争先恐后地喊"老师好"的时刻,那种感觉真的是很幸福,很幸福...不知道为什么,老师写到这句话的时候,脸颊有滚烫的东西落下来...因为老师突然觉得时间很快.

记得第一天来看你们的时候,说实话,老师在讲台上的时候很紧张,虽然我装做很镇定...我记得当时有人跟我唱反调,老师当时很气愤,有点想一走了之,但是最后事实证明老师没有错,你们很喜欢老师.

第一天老师给你们讲了白雪公主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看着你们那样认真的表情,老师不仅很有成就感,而且当时就喜欢上了你们这群单纯可爱的孩子.

第二天,老师来很晚,听说你们一早就在问老师怎么还没有来,听到这样的话,老师心里很温暖,因为我们认识只有一天.

第三天的时候,老师一走进学校你们就疯扑过来,牵我的手,围住我,说实话,那么多人把我包围住真的还有一点点尴尬,但是老师保证,更多的开心.

第四天,老师教给你们讲了一些汉字,你们还记得吗?下次如果有机会,我回来还会考你们哦.然后老师给你们讲的成语故事,名字对于你们的记忆难了一点,"狐假虎威"要记好哦.下次回来,老师还要请同学讲给老师听呢.

时间很快,今天是最后一天了.老师特意起很早,想给你们一个很好的结束.虽然前一晚睡很晚.老师来的时候你们还在疯,你们没有注意到老师,但是当你们发现我走进教室的时候,你们还是露出了欣喜的声音,老师很开心.今天给大家讲的1-10以内的数字你们都记好了吗?不会再告诉我1+3=5了吧.你们很聪明.真的!

于是时间就这样走到了尾声,从来没有感受到一周星期如此之快,当老师上午放学告诉你们,今天是老师给你们讲的最后一堂课的时候,你们沉默了,老师知道,你们还小,很多感情无法表达,但是老师从你们的沉默中读出了你们想说的话...可是老师要很抱歉也很遗憾的对大家说,老师没有来得及跟你们道别,反正你们也不明白分别的意思,反而老师怕自己会在你们面前丢脸(老师此刻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对不起)

老师承认,你们真的很调皮,你们甚至不怕我,和我疯,但是我是老师,我可不能被你们操控了,要不然,老师比你们还疯呢.老师也承认,有好几次,有点生气,你们不认真上课,你们总和我顶嘴,还总是在下面影响我上课,所以老师也骂过你们一些孩子,但是现在想起来,不正是这些单纯和幼稚才真正是属于你们最大的财富吗?

因为你们,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曾经也和你们一样,走路蹒跚,撒丫子满操场的跑,在地上打滚,毫不顾及衣服弄脏的到处爬来爬去.那个时候好象真的是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考虑,就算死哭活哭不要坐到这里,等不到几分钟,看着大家玩得高兴,自己也什么都忘了,脸上还挂着泪珠就又疯跑去了.这就是童年,这么简单,这么晴朗,这么快乐...可是人为什么要长大.

孩子们,好好加油吧,因为老师看得出来你们真的都很聪明,说不定在很久以后你们中间会出现一个状元,一个比尔盖茨哦.老师没有和大家照相,因为老师会有点害怕在以后的日子里看到这样的照片,因为老师是很敏感很脆弱的,你们不懂这两个词的意思,等你们长大就明白了.

恩,调整了一下,因为刚才真的觉得很想孩子们,觉得还有好多知识没有教给你们,还有好多故事没有讲给你们听...

孩子们,你们真的很可爱,你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记忆里,虽然时间短暂,但是真的真的,你们的天真,你们的纯朴,你们的幼稚,你们的可爱都成为了我这个寒假很珍贵的收获.我想,这比起我在电台代班,比起我去参加文艺活动都要有意义很多很多.老师现在眼睛好痛,你们让我体会了久违了"排水健康法",谢谢~

孩子们,要答应老师,以后的日子里要好好的听你们老师的话,要好好保护自己,希望换个时间还能和你们见面,你们要让老师看到你们的进步哦.

还是很习惯你们叫我老师,还是很习惯一靠近学校就有你们闹喳喳的声音,还是很习惯一走进校园就有你们扑过来牵住我的手,把我包围住,争先恐后的喊"老师好".还是很习惯你们什么事情都向老师汇报,还是很习惯你们把老师当做很厉害的人物.你们要记得老师给你们讲的故事,教给你们的汉字和算术哦,要记得老师教给你们的礼貌和好习惯.要记得你们的墙壁上有老师的杰作,要记得老师我哦...

好啦,孩子们,此刻你们已经进入梦乡了吧.老师很高兴能给你们上一个星期的课.老师在这里为你们写下老师人生里的第一篇教师周记.送给你们喜欢的"小白船",虽然这个版本你们一定听不懂,老师听到这首歌会想起你们每一个细节,包括笑,包括哭,包括在操场疯跑追逐.包括你们唱歌参差不齐的声响,包括闹哄哄的教室,包括你们认真跳舞的表情,包括你们装做端正坐姿的样子,包括试图翻过铁栅栏,包括趴在栅栏上小小的影子.时间很快,老师也该要回自己的学校做一名学生了,或许这篇文章老师写得很乱,或许你们看来稀松平常,或许你们并没有很了解老师,但是这对于老师真的是很大的财富,至少那见面时的一声"老师好"会让老师想念很久很久,老师离开以后,你们会想老师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