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研究报告作文(精彩20篇)

导语: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可以运用一些故事来加以丰富文章的内容,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中考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1494

作文

1000

名人故事读书笔记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故事》这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发明家、文学艺术家、英雄与伟人、财富思想家等40位名人的故事。阅读这些伟大人物的传记,能够领略他们年少时经历的故事和成功智慧,使我及其他青少年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提高素质,培养有益的爱好。特别是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这本书图文并茂、语言精美、可读性强,是青少年儿童最佳的课外知识读物。

这本书能启迪心灵、陶冶情操、培养趣味、丰富知识、开发智力。培根曾经说过:“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胜于一切教育。”也许说的就是这本书里面的伟大人物吧!里面有许多名人,比如爱迪生、牛顿、李时珍、居里夫人、诺贝尔、伽利略等大家都很熟悉的许多名人,他们都有各自的发明,各自的创造。妈妈给我说过,成功人士的背后,其实有艰苦的一面,没有一个成功的人没有受过苦的,所以我们现在受些苦是值得的。我非常喜欢看名人故事,每当看过一个人的事迹后,我的心里就老光琢磨:我要怎样才能做一个成功人士呢?现在我才知道,我既然想做到,就不能老光空想,要实际去做一做,没有努力,是不会有结果的,光说不练假把式,不说真练才最棒!

作者利用名人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它极具收藏价值,是馈赠少年儿童的最佳礼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热爱生活的人。他们不屈不挠,争取进步。今天,我读了张海迪故事

张海迪小时候是个活泼快乐的孩子。但在她五岁的时候,突然患上了脊椎血管瘤。病情复发,五年做了三次大手术,最后不得不截瘫。

看着朋友们开心地跳橡皮筋,背着书包去上学,小海迪幼小的心灵很痛苦。她伤心地哭了:“妈妈,我要走了!我要上学!”

爸爸给小海蒂买了书、笔记本和钢笔。告诉她,很多名人尽管身有残疾,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受到父母的爱和鼓励,她决心振作起来,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后来张海迪看了十几部医学专著,请教了有经验的医生,学习了针灸等医术,给群众免费治疗。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我感到羞愧。虽然张海迪病重,胸下完全昏迷,但面对残酷的命运,她并没有屈服于疾病,而是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掌握了英语、日语、德语等多种外语。她是多么勇敢和坚强啊!她不怕病,勇敢面对,奋力抗争。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总是微笑着面对任何困难。

医生曾断言张海迪活不到27岁。但是现在张海迪54岁了。她已经踏上了为中国残疾人服务的新征程。

成功不是“中彩票”,人生梦想需要汗水和心血浇灌。从这个意义上说,张海迪还是“年轻”的,“海蒂精神”还会进一步发扬光大。

张海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生活中的强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写一个成语故事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竹篮打水一场空

竹篮子小姐出了名的精致漂亮,纤细的竹篾编制而成的镂空花样,别提多美了,薄薄的竹篾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竹香,篮筐上的提手上包裹的红色布条,鲜艳夺目。

竹篮子小姐的邻居是锈迹斑斑的水桶大姐。竹篮子小姐自恃美貌,处处想占上风,压水桶一头。

这不,今天看到水桶大姐打了满满一桶水,心里很是嫉妒,非要和水桶比赛打水不可。

水井先生说:“竹篮子小姐,你和水桶比赛打水?可真不自量力呀!”竹篮子小姐不屑一顾:“哼!你以为我打不了水是吧?今天就让你开开眼。”

竹篮子小姐不由分说地跳进井里,井水“哗哗哗”地涌向竹篮子小姐那镂空的肚子里。竹篮子小姐得意洋洋地说:“看,我的肚子里满满的都是水。”竹篮子小姐顺着井绳向上爬,刚刚浮出水面,井水“哗哗哗”地从那镂空的肚子里漏了出来,竹篮子小姐的肚子瞬间空了。

水井先生岔着腰笑:“哈哈,漏了吧?来来来,水桶大姐,打一桶水给她瞧瞧!”老实的水桶大姐说:“算了吧,不比了,拿我的强项,跟竹篮子小姐的弱项比,没有什么意思。”可傲气的竹篮子小姐偏偏不认输:“丑水桶,你别走,咱们必须比一比!”水井先生和围观的人纷纷鼓励:“比一比,比一比!”

水桶大姐没有办法,只好打了满满的一桶水上来浇了菜地。竹篮子小姐二话没说,“扑通”一声,第二次跳进了井里,结果仍然是一滴水也没打上来。第三次、第四次……竹篮子小姐看到自己屡屡失败了,羞得满脸通红。

水井先生说:“你的肚皮是镂空的,根本存不住水。打水不是你的强项,不要再逞强了!”水桶大姐赶紧安慰她:“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虽说这次你失败了,但是其他方面你比我优秀很多,我还要向你学习呢!”竹篮子小姐频频点头:“以前是我错了,我不该瞧不起你。”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比赛的事情人们已经忘了。不知道为什么,“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这句话却悄悄地流传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成语故事》,书中有很多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小故事,其中《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课,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在推销矛和盾的时候,一时说他卖的盾坚固无比戳不破,一时又说卖的矛非常锋利戳无不破。由于说话绝对化,前后矛盾,被人一问:用你的矛攻你的盾会怎么样?结果不能自圆其说,陷入尴尬境地。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想事情或讲话不注意,也常常会自相矛盾,比如有时说妈妈对自己很好,放假时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有时又说妈妈很坏,开学以后什么事都管得很严格,中午不睡觉要管、放学回家晚一些要管,作业没完成要管,越想越愤愤不平。

又如回老家乡下我很喜欢那里的青山绿水和小朋友,但又很害怕那里的凶恶的山蚊和可怕的狗;从以上的事例中可以看到:如冷静下来想到底对妈妈是爱还是恨?能把妈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看成是一种爱,就不会说妈妈坏;只要对乡下有深厚感情的话,山蚊和狗就并不可怕了,农村人世代相传都能生活下去,回去住几天有什么可怕?

矛盾存在生活中、学习中,随处可见,到处都有,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不要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这样才不会被人笑话,才不会尴尬和出洋相。只有这样才能看清问题,清醒头脑,方向正确,步伐坚定向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名人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六,我读了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本书讲的是108个名人从小到大为人们做出的贡献和他们从小刻苦学习的事情.就说童弟周吧,童弟周17岁入学,从三年级上起,在班上总是倒数第一,最后由于他的勤奋上劲和积极进取,高三时他已经是正数第一了,又经过一段刻苦的学习,他成了中国开创胚胎学的一位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I was greatly inspired by me. This book talked about 108 celebrities contributions to people from childhood to childhood and what they learned from a young age.Lets talk about Brother Tong Zhou. The younger brother Zhou entered the school at the age of 17. Since the third grade, he has always been the first in the class. Finally, because of his diligence and aggressive forge, he was already the first in high school.After a period of hard study, he became a world -renowned biologist in China.

读了这篇文章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童弟周进竟然17岁才入学,而且入学以前没有受过任何的正规教育.而且是从三年级开始读的,他都能从入学的倒数第一,变成高三的正数第一,这是多麽大的困难啊,而童第周不但把这些困难一一的解决了,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我记得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考试总是不及格,每一次考试,老师都要请家长,从此,我就怕考试了,生怕自己考的不好,老师回请家长,但我又想,如果这样的话我长大了就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没用的人,从此,我便天天刻苦学习,工夫不付有心人,到三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是全班前三名了,现在我们有这麽好的学习环境,应该好好珍惜,争取取得最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舍旧谋新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舍旧谋新

【拼音】:shě jiù móu xīn

【解释】:指弃旧求新。

【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文公曾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后来得到楚国的帮助,才有机会回国做了君王。当时,楚国的势力很大,许多小国都向楚国称臣;晋文公为了成为霸主,就决定从立威诸侯做起。恰巧,为了曹、魏、宋三个小国,弄得晋、楚反目成仇,楚国派大将子玉和晋军作战,晋文公遵守当年的诺言,把军队撤退到九十里外,以报答楚王从前对他的优待;但是,楚将子玉仍然坚决要和晋国决一雌雄。当晋军撤退到城濮的时候,晋文公非常苦闷,他听到大家都在说:“我们的君王德行高超,应该舍弃对楚国的旧恩,建立新的功劳。”晋文公听了,恍然大悟,便重整军队,终于在城濮打败了楚军,称霸诸侯。后来的人,便将晋文公部下所说的“舍其旧而新是谋”,简化成“舍旧谋新”这一句成语,用来比喻拋弃旧的计画或人事,重新规画,建立一个新的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故事读书笔记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跟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我们说话就会经常说到成语、其次就算是做游戏也有像成语接龙这样的游戏,举个例子守株待兔、兔死狐悲、悲痛欲绝等等。中华成语千千万,我最近通读了一本叫《成语故事》的书,受益匪浅。

《成语故事》这本是顾名思义就是由许许多多成语故事组成的,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有几个,如掩耳盗铃、老马识途、亡羊补牢等。我觉得真正能让人理解意思悟出道理的又通俗易懂的应该是它们几个。

“掩耳盗铃”从表面意思来看,应该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他讲了一个人去偷一个大户人家的铃铛,他以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别人就不会听见,他真是太笨了。可是在我们面对许多没有做好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常会本能的选择逃避,选择隐瞒,但“自欺欺人”是不对的,这会让我们养成撒谎的习惯。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坏孩子。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人他一天丢了一只羊,这只羊被狼吃了,他却没有把羊圈修好,第二天他又丢了羊,这才把羊圈修好。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看到了自己的错误,就马上改正,不要知

错不改,并且还要听从别人的建议,并立刻改正。

快乐的成语故事的遨游就到此结束了,我希望大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而不是去做那个“掩耳盗铃”的人,“亡羊补牢”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望梅止渴中班成语故事教案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标】

1、学习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的含义,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望”“止”“沉思”的含义。

2、通过故事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3、初步体会成语的结构特点,对成语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梅子每人一颗。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44、磁带/CD。

【活动过程】

一、品尝梅子,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师:你吃过梅子吗?你感觉吃梅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请幼儿品尝梅子,说说自己的感觉。)

师:你听过有一个成语,叫做望梅止渴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如果有幼儿知道这个成语,可以鼓励他说说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二、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

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

师:究竟什么事望梅止渴呢?

—教师再次进行讲述故事,边讲述,边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播放故事CD,请幼儿看着图书,进一步理解故事。

—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看着图书,试着说一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三、通过讨论,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师: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它是什么意思?

四、拓展经验,进一步了解成语。

1、鼓励幼儿积极说出自己知道的成语以及含义。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中外名人故事》这一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很多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有的名人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有的则是一开始就是在贵族家庭出生并受到良好教育的。

我喜欢“经天纬地,旷世奇才——诸葛亮”。诸葛亮一生博闻强记,深谋远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他很小的时候便父母双亡,于是他便和叔父流落异乡。后来,诸葛亮的叔父客死他乡,他便在襄阳隆中定居下来。接下来,又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他死去后,留给后世的只有神话一般的人物和机智。

我最喜欢的是“软件大王——比尔盖茨”。比尔盖茨是第一个软件大王,世界首富。他从小精力过人而且极爱思考,一迷上某事便能全身心投入。当他15岁时,他的电脑才能已远近闻名了。

这本书收纳了很多名人的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坚持不懈,不可以半途而废,这样才可以成大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让皮球从树洞中浮上来名人故事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有没浮出的思路。当你以自己的善良,抓住了人们乐于施善的心,就能在这善良的海洋中,让你的人生扬帆远航……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加之对金钱狂热追逐所产生的浮躁心态,许多人难免觉得郁闷。出生在安徽芜湖的张宁就特别痛苦:在大学谈了两年的女朋友嫌他工作不好,挣不了多少钱,与他分手了。

他的苦痛没处发泄,更让他抓狂。突然间,他想起了儿时看的童话故事《国王长着驴耳朵》,知道国王这一秘密的理发匠们,因按捺不住内心的传播欲,将秘密说了出来,结果是一个个被国王砍了头。后来来了一个年轻的理发匠,他不想被杀,可憋得实在难受。一天,他跑到森林里,对着一个洞说出了心中的秘密,从而得以终年。

由这个树洞,张宁想到了互联网:要是网上有这么一个树洞就好了。这可是异想天开,他为有这个想法吃了一惊。有一天,他偶尔将这一想法向一位朋友说起时,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的朋友王鲁昆说:这怎么不可能呢?

“那么就在网上建一个‘树洞网站’吧!”无比惊喜的张宁说。朋友正有创业的打算,2010年9月,两人投资5000元,打造的树洞网站正式上线。

他俩疯狂转发为树洞网做宣传的论坛帖子和微博信息,常常熬到凌晨两三点钟,尽管这样,但访问量仍低得可怜,没有谁来花钱做广告,网站也就难以为继。

王鲁昆说放弃了吧!可张宁说再坚持坚持。一天,张宁正在为这事纠结着,一筹莫展。不如先去打打球,放松放松。张宁来到球场,一脚将球踢出去,那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掉进了一个树洞里。张宁心头不禁一动:他想到了向树洞灌水让球浮起来的故事,“我为什么只为用户提供一个单独的小间呢?用户既可以向树洞道出内心的秘密,独自发泄一番;也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让用户以游客的身份发布消息,以引起共鸣,形成气氛”。他对王鲁昆说了这一想法,王鲁昆为之叫好。

张宁将前一种叫作“皮球落入树洞里”,把后一种叫作“让皮球浮上来”。

事情果然就有了转机。26岁的莉莉是广告公司的白领,工作一年后,单身的她悄悄爱上了男上司。经人介绍知道树洞网后,她以化名在开放的空间发了一个帖子,让“皮球”浮上水面。

有网友说:“你是飞机,却偏偏要上火车道,你不知道火车出轨后果会有多严重吗?”还有网友说:“你若想沦为令人不齿的小三,你就前进一步;你若想拥有一片栋梁之材的单身森林,就不要把自己吊死在本不该属于你的那棵树上,后退一步……”

网友们善意而充满智慧的留言,让她缠绕在心中的纠结一扫而光。人们开始赞扬树洞网,一个个好的口碑,也就引起更多人对网站的关注。

2011年6月,网站每天浏览量从营运之初的不足20人,猛增到2000多。如今,以微博功能为基础,有日记、相册、投票、活动,以及其他扩展功能的树洞网设有、“不能说的秘密”“该和好吗”“职场那些事儿”等,用这些标签就能搜索到相关内容。

时下,张宁正筹划着在网站上推出免费文艺作品阅读、小说下载业务等。2011年,树洞网盈利50万元,2012年盈利预计可突破100万元。

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有没浮出的思路。当你以自己的善良,抓住了人们乐于施善的心,就能在这善良的海洋中,让你的人生扬帆远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忍耐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334 字

+ 加入清单

武则天时代有个丞相叫娄师德,他是个很有度量的人。他的弟弟当上了代州刺史,临行之时,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担任丞相,你现在又管理一个州,受皇上的宠幸太多了。这正是别人妒嫉的,你打算怎样对待这些人的妒嫉以求自免灾祸呢?”娄师德的弟弟跪在地上,对哥哥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也自己擦去,绝不叫你为我担忧。”娄师德却优虑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对你恼怒。如果你将唾沫擦去,那不是违反了吐唾沫人的意愿了吗?别人会以为你在顶撞他,这只能使他更火。所以要是人家唾你,你就要笑眯眯地接受。唾在脸上的唾沫,不要擦掉,让它自己干。”

后人对娄师德教人“唾面自干”的这种忍耐,总是嗤之以鼻,认为十分迁腐可笑。事实上,娄师德式的忍,是在训练一个人的韧性,教人知道如何收敛自己,而非以忍耐为目的。娄师德在武则天时代出任相位,总管边疆事务三十年,他在兼河源(今新疆于田)军司马时,和吐蕃大战,八战八捷,像这样勇毅不挠的精神和气魄,岂是一个畏缩者能够具有的?富弼是北宋仁宗时的宰相,字彦同。因为大度,上至仁宗,下至文武官员都称他品行优良。富弼年轻的时候,因聪明伶俐,巧舌如黄,常常在无意之间得罪一些人。事后,他自己也深为不安。经过长时期的自省,他的性格逐渐变得宽厚谦和。所以当有人告诉他某某在说你的坏话时,他总是笑着回答:“你听错了吧,他怎么会随便说我呢?”

一次,一个穷秀才想当众羞辱富弼,便在街心拦住他道:“听说你博学多才,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富弼知道来者不善,但也不能不理会,只好答应了。

众人见富才子被人拦在街上,都涌过来看热闹。

秀才间富弼:“请问,欲正其心必先诚其意,所谓诚意即毋自欺也,是即为是,非即为非。如果有人骂你,你会怎样?”

富弼想了想,答道:“我会装作没有听见。”

秀才撇嘴说道:“竟然有人说你熟读四书,通晓五经,原来纯属虚妄,富彦同不过如此啊!”说完,大笑而去。

富弼的仆人埋怨主人道:“您真是难以理解,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可以回答,怎么您却装作不知呢?”

富弼笑道:“此人乃轻狂之士,若与他以理辩论,必会言辞激烈,气氛紧张,无论谁把谁驳得哑口无言,都是口服心不服。书生心胸狭窄,必会记仇,这是徒劳无益的事,又何必争呢?”

仆人却始终不理解自己的主人为何如此胆小怕事。

几天后,那秀才在街上又遇见了富弼。富弼主动上前打招呼。秀才不理,扭头而去;走了不远,又回头看着富弼大声讥讽道:“富彦同乃一乌龟耳!”有人告诉富弼那个秀才在骂他。

“是骂别人吧!”

“他指名道姓骂你,怎么会是骂别人呢?”

“天下难道就没有同名同姓之人吗?”

他边说边走,丝毫不理会秀才的辱骂。秀才见无趣,低头走开了。

退让忍耐是中国传统的生存哲学,富弼的“胆小”其实是一种大智慧。如果他跟秀才争执起来的话,只会得罪对方,对自己实在无益。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对方的无理取闹,却能逐渐改变对方的态度,使矛盾得到缓和。

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冲突,如果你事事都要去争、去计较,那就会惹许多闲气、得罪一大批人,这样一来,你的人缘又怎么好得了!当然,这里的退让忍耐也并非是让你变成一个软弱可欺的人,只是说在面对一些无谓的争执时后退一步,但如果是处理大是大非的问题,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寸步不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前倨后卑的成语故事_1100字

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苏秦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曾游说列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因此,他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望。

但是,在开初的时候,他也有过不少次的失败,受过不少次的挫折。

比如,有一回他到一个国家去游说,没想到那个国家的国王竟不接待他。这叫他把钱花得精光,穷困不堪,人也累得黑瘦黑瘦的,闹得很不像个样子。无奈,他只好满面羞愧地向老家归去。

但回家后,没想到家人也都看不起他。妻子不给他缝衣服。嫂子不给他做饭吃。连父母也仿佛不愿意与他说话。而且,嫂子和妻子还在背地里讥笑他说:

“咱们这样的人家,治家产,做买卖才是正业。而他呢!却不干正业专门去游说。他今天落到这步天地,真是活该啊!”

听到这些话,苏秦自然十分伤心。但他却没有灰心。他仍他行他素,闭门不出,专心读书,认真研究如何游说的学问,发愤要干出一番事业……

后来,他的事业果然成功。有一回,他到赵国去游说。他对赵王说:

“燕、赵、齐、楚、魏、韩六国的土地合起来,有秦国的五倍大;六国的兵卒加起来有秦国的十倍多。假如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去攻击秦国,秦国必定被击破而听从我们的摆布。否则,秦国必将把咱们各个击败,那咱们六个国家,一个个都得服从它,向它称臣。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终于,赵王同意了苏秦的意见,表示愿意与别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秦。因觉得苏秦的话有道理,赵王还送给了苏秦100辆装饰得很漂亮的车子,1000镒黄金,100双白璧和1000束锦乡……。并支持他到别的国家再去游说。就这样,在赵王的支持下,他游说最后成功,列国联合起来抗秦……

因此,那时候,他成了人人皆知的显赫人物。

功成名就以后,苏秦又回老家去了。

他这一回的回家与上一次就大不相同。他父母听说他要回来了,急忙洒扫居室,修整道路,准备乐队,陈设酒器,带着家人到离城三十里以外的地方去迎接他。见面了。他的妻子很羞愧,不敢正面看他,只是侧着耳朵听他讲话。他的嫂子更是伏在地上,拜了又拜,向他赔罪……

看到这个场面,苏秦笑了。

他笑着去问嫂子:

“嫂子,你为啥先前那么傲慢,连饭都不给我做。而现在,为啥又如此卑谦呢?”他嫂嫂低头而老实回答:“因为你的地位已变得非常尊贵,又有许多的金钱……”嫂子的话,使得苏秦感慨万分。他长长地叹了一声之后,自言自语地说:“穷困的时候,父母都不把儿子当作儿子,亲人也不把亲人当作亲人。如今,我有了地位,我有了金钱。所以,父母也把儿子当成了儿子,亲人也把亲人当成了亲人。人生在世,对权势,名利和金钱,为什么看得这么重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真金不怕火炼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21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电影《在烈火中永生》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又何止宁死不屈的江姐?其中在白公馆、渣滓洞的故事:革命者的狱中斗争,狱中的新年联欢活动,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无一不让人感动。正所谓那一句老话——真金不怕火炼。

真金不怕火炼,语出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八回:“谁知你们真金不怕火,礼则礼,情则情,全无一毫苟且之心。”浩然《艳阳天》第一一五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永远是我们人民的天下!”这个成语用来说明真金虽然经历火炼,但是本色不变,比喻事物或人经得住任何考验。

成语的意思很是直白,老百姓中又作“真金不怕红炉火”,也是这个意思。不过,为什么说“真金不怕火”呢?这其中又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

原来,黄金历来是贵重的重金属,并担任着货币的职能。人们发现用火烧就可以辨别出真假黄金。因为黄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空气中灼烧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假黄金的成分是药金、黄铜合金(Zn、Cu),而黄铜、药金化学性质都比黄金(Au)活泼,在空气中灼烧(高温)容易生成黑色的氧化铜(CuO)及灰色的氧化锌(ZnO)。而金的熔点较高,达1063℃,在一般的火焰中也不会熔化。因此,用高温灼烧,就能辨别真假黄金。

历史上,寻求长生不老的秘方和永恒不朽的黄金一直是人们、尤其是统治阶级的追求。中国古代应运而生了一种特殊方术——炼金术。炼金术,又称金丹术、炼丹术、点金术、黄白术。其内容非常复杂,中心目标是用人工方法制作既可以使人“长生不死”,又能用点金的神丹点化铜、铁等普通金属以转变为黄金和白银。由于中国古时有“成仙”的说法,所以炼丹术最先在中国诞生。炼丹家认为,人的肉体可以借助于某种神奇的药物而获得永生。“丹”原来指丹砂(即硫化汞),后来泛指被认为是“长生药”或“点金药”的各种药物。

长生不老当然是痴心妄想,不过在炼金的过程中,术师们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炼金术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化学的先驱。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生产也达到鼎盛时期。鼎本是煮肉汤和食品的器具,但这时人们就希望在鼎中也能炼出一些别的东西。传说秦穆公的女婿萧史就在宫中炼丹,他曾经炼成“飞雪丹”给秦穆公的女儿擦在脸上(实际上是炼成的铅粉)。他也许可以算是最早的化学家。

由于各种金属矿物都是由土中开采出来的,所以在五行生克学说中就有土生金的说法。于是当时就有一种设想,那就是认为矿物在土中会随时间而变化。例如认为雌黄千年后化为雄黄,雄黄千年后化为黄金。朱砂200年后变成青,再过300年后变成铅,再过200年成为银,最后再过200年化成金。能不能加速这种变化呢?这时就产生了夺天地造化之功的思想,企图在鼎中能做到“千年之气,一日而足,山泽之宝,七日而成”。于是就在鼎中放入各种药物,封闭后进行加热烧炼,以为可以炼出贵重的金银来,这样炼金术在战国末期就萌芽了。到了秦皇汉武时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炼金术就大大发展起来,这时不仅要由低贱的金属如铜、铁等制造出贵重的金、银来,还要为统治者修炼出吃了能长生不老的仙丹来。他们把人与物相类比,认为黄金和玉都是不朽不坏的,所以最好能由金和玉中提出精华来给人吃,于是就有“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的理论。这时炼丹家就希望能炼出一种名叫“金液”的神秘物质,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与普通物质配合就能变成黄金。

最早热衷于炼丹术的是西汉的淮南王刘安,他在他的宫中招集了方士千余人修炼金丹和表演特异功能,后来又编写了《淮南子》,提到了汞、丹砂、雄黄等药物。至景帝炼金风气流行,西汉末的王莽也喜神仙思想和炼丹术。另外,道教亦与炼丹术扯上关系,道教创办者张陵亦被称精通此术。

这一时期是炼丹兴起的时期,虽然真金没有炼出来,却制成了多种貌似黄银和白银的假金。更发现了许多种化学反应,最主要是铅、汞、硫、砷等之间的反应,还创造了各种炼丹仪器和提炼药品的方法。

到了东汉时期,魏伯阳编著了一部炼丹术的著作《参同契》,这是世界公认现存的最古老的炼丹书(外国现存的最老的炼金术著作是圣`马克书稿,是公元10世纪的抄本)。实际上,《参同契》是魏伯阳钻研总结了前人大量的炼丹书《火记六百篇》后总结的理论著作,他把物质分为阴阳两大类,提出要产生新物质必须阴阳配合,同类物质在一起是不会化合的。他还指出如果是“药物非种、分剂参差、失其纪纲”时,那就会“飞龟舞蛇,愈见乖张”,这实际是炼丹过程中发生爆炸的情况(这正是炼丹家发明火药的前奏)。

魏伯阳在书中记载了铅、汞、硫等的化合和分解的知识。但是魏伯阳有一大缺点,就是书中使用了各种隐语,例如“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实际上,河上姹女是水银,水银加热就会蒸发(飞)不见了。要想固定水银,就要加入黄芽,黄芽就是硫黄,这时加热后就会生成红色的硫化汞,“望之类白,造之则朱”。这部《参同契》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炼丹术的理论著作,从中可见当时火法炼丹已积累了大量经验性知识。

晋代炼丹家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对汉晋以来的炼丹术作了详细的记载和总结,他的炼丹术分为3个互相关联的部分:

(1)炼制万应灵丹,以为“仙道之极”。

(2)采集并加工制作长生药。这些药物包括矿物、动物性、植物性药物,认为它们能起到“令人身安命延”、“养性”和“除病”的作用。

(3)点化金银。用铜、铁等普通金属点化为黄金和白银,实际上是使用化学方法制成各种与金、银外貌相似的合金。

到了唐代,几乎各代皇帝都喜欢炼丹术,这时中国的炼金术发展到全盛时期,许多炼丹著作有了更实际的内容,也传往阿拉伯国家,促进了阿拉伯炼金术的发展。而阿拉伯炼金术后来又传入欧洲,几经演化发展,终于形成了现代科学的重要门类——化学。

现代化学Chemistry,源于阿拉伯炼金术AL-Kimiya。据曹元宇教授考证,这是源于中国金丹术中最重要的追求目的——金液。金液的泉州语言正是Kim-Ya,而泉州正是唐代最繁盛的通商口岸。而阿拉伯炼金术的鼻祖Geber(?~780年)就曾经著过一本名叫《东方的水银》的炼丹书。

去除古代炼金术中的迷信成分,它有着不少科学意义。首先,认识了一大批金属和非金属,并了解它们的性质。例如,对硫、汞、铅等元素作了十分透彻的研究,并用化学方法来提纯和鉴别它们。阿拉伯人写的《七十书》和《秘密书》等著作中,对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能也作出较全面的论述。

其次,认识许多化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的反应。例如,炼金者拉齐著的《秘密书》,就将当时已知物质分成三大类:金属、非金属和矿类。当时人们已能了解的铁矿、氮化镁、硼砂、苛性钠、草木灰、食盐等不下数百种化合物及其性质,这些也同炼金活动有一定的关系。又如,我国炼丹家葛洪能察知铅在不同条件下,氧化成氧化铅、四氧化三铅和二氧化铅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欧的炼丹家在后期已发现硫酸、盐酸和碳酸钠、氢氧化钠等重要化合物。

再次,在实验技术上,不仅发明了许多仪器,如加热器、蒸馏瓶、坩埚等,而且掌握许多实验操作技术,如蒸发、过滤、蒸馏等。特别是提纯物质的技术的创立,这对研究物质的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过,由于政治目的和社会意识形态,术士们始终把追求长生不老和点石成金作为最终目的,没有摆脱迷信思想的桎梏,也就未能向科学的道路上迈进,终没有诞生科学的化学。

海德格尔说得好,生命不过是终将死亡的人在世界上寻找栖居的过程。没有谁能永远占有美好的空间,长生不老从来只是神话。那么,在终将死亡的旅途中,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不用怕,毕竟——真金不怕火炼,不是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食指大动的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天早晨,公子宋和公子家一起去朝见郑灵公。突然,公子宋的食指跃跃跳动起来,公子家觉得很奇怪,公子宋说:“每次我的食指跳动,那天必有异味可尝;像前次我出使晋国,尝了石花鱼的鲜味;后来出使楚国,又尝到了天鹅的美味,不知道今天又能尝到什么好吃的东西?”两人进了朝门时,就听说楚人送来了一只大鼋,灵公命人烹煮,准备和朝内的大夫们一起尝尝。公子宋及公子家听了,不禁相视而笑。“你们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呢?”灵公问。公子家的把公子宋食指跳动的情形说了一次;灵公听了,笑了笑说:“这能不能灵验,主权还操在我的手里呢!”于是命令鼋羹改由下席分到上席来。当鼋羹分发到公子宋的时候,正好分完了,灵公大笑着说:“你的食指还灵验吗?”公子宋走到灵公的座前,伸手在他的碗里取了一块鼋肉吃,说道:“我已经尝过鼋味,谁说不灵呢?”

故事记载在左传里,后人便将它引申为“食指大动”这一句成语,用来形容有意外口腹的征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名人尊师重道哲理故事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尊师重教的故事——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39;礼制#39;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尊师重教的故事——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数学家华罗庚:修炼成名不忘师恩

华罗庚,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在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老师的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华罗庚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的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名人故事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过不少课外书。其中,令我深受启发的一本书是《名人故事》,这本书里的一个个故事,让我百看不厌、受益匪浅。其中有两个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乐坛“拼命三郎”》讲了我们最喜欢的音乐家聂耳的故事。聂耳自幼喜欢音乐,考上了上海明月歌舞剧社,成了一名小提琴练习生。聂耳知道自己基础差、起点低,于是他在大家去逛商店,或看杂耍的时候,抓住这宝贵的时间,勤加苦练,每天至少要练上七八个小时。因此,被人们称为“拼命三郎”。正是凭着这股勤奋和拼命劲儿,聂耳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好作品。

《墨池的故事》讲了的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酷爱书法的王羲之每天勤学苦练。有一次,他在书房练字,书童给他送来馒头和蒜泥,而他心思全在练字上,母亲来书房看他,却见他拿着馒头蘸着墨汁往嘴里送。他每次练完字后,总要到门口的池塘边清洗毛笔和砚台。起初,池塘里的的水还很清澈,可由于他不停地练习书法,不停的清洗笔和砚台,天长日久,清澈见底的池塘竟变成了黑黑的墨池……

读完《名人故事》这本书,使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功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没有天上掉馅饼这等好事,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经过一番磨砺,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勤学苦练,不断的探索,才能向成功的道路一步步迈进。

我现在是一名小学生,和他们相比起来,真是自叹不如。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把课堂学习的生字写三遍,我觉得非常简单,一会儿就写完了。妈妈下班回来看到我在玩,便问我作业是否完成。我信心满满地回答:“做好了”。但同时又不安起来。因为我自知这次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匆匆忙忙完成后便和我的新伙伴——芭比娃娃玩嗨起来。妈妈看完后一脸严肃地批评了我,说我对待学习太不认真。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王羲之,聂耳,他们获得成功,都是因为能坚持努力啊!无论什么时候学习都要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你的字也只有认真写认真练,才能写得好,知识也才能记得牢。”听了妈妈的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是啊!我们成长在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的时代,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学习呢?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名人们勤奋好学,努力拼搏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惊弓之鸟的意思及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后来用“惊弓之鸟”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战国策·楚策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包含哲理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

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朝三暮四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理解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心地善良的天才名人故事

全文共 970 字

+ 加入清单

1879年3月的一天,他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里,但很快便被戴上了“天资愚钝”的帽子,家里的女佣称他为“小笨瓜”——一直笨手笨脚,且到3岁多时才会说话。外界的嘲笑让他产生了自卑感,同时养成了一个癖好,在对人说话之前,一定先要小声地对着自己说一遍,演练一次,直到觉得没问题,才敢说。

6岁时,他被母亲送到学校,但也因为“愚钝”和不爱听老师的话而被迫退学。后来无奈之下,母亲只好把他送进一个天主教的学校里,他也因此成了该所学校70多年来的第一个犹太学生,可他的表现依然不是很好,老师们都不愿意关注他。

虽然学习不是太好,但他却有一个好品质——心地善良。10岁时,他遇到了一个叫马克斯·塔木德的哥哥,塔木德是一个家庭非常贫困的医科大学生,在学校连像样一点的饭菜都吃不起。

于是,他便请求父母让这个哥哥每周来他们家吃一次饭,算是加餐,并且要求母亲要拿出最好的食物来招待塔木德。

他的善心深深地感动了塔木德,作为一个穷学生,塔木德没什么东西能回报这个小弟弟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每次来都带上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给他看,这些书都是科学书籍,包括21卷的《通俗自然科学》丛书,该书强调生物和物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详细地记载了当时世界上的许多科学实验,这让他如获至宝,仿佛一下子开窍了似的,开始了如饥如渴地阅读了起来。

接着,塔木德又给他带来了一些几何和数学方面的书籍,这些书本该等他再长大些才能看得懂的,但他却能看得津津有味,有不懂的地方便向塔木德请教。

大约3个月后,塔木德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解答他的问题了。“因为弟弟的水平已经超过了我!”

他便是后来享誉世界的伟大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得感谢塔木德哥哥,是他帮我开启了探索科学的兴趣大门,他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

而塔木德却说:“我不敢邀功,我当时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是在跟一个天才打交道,是他的善良和爱心,让我觉得必须得为他做点什么。”

做一个善良的好人,到底有没有用?爱因斯坦的这个真实经历,或许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姑妄言之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gū wàng yán zhī

成语故事】宋代文学家苏轼早年在杭州做官,因写诗讽刺朝政,得罪了皇帝,被贬到黄州。晚年又再次被贬到海南儋州。苏轼到儋州后,因偏远荒凉,常读书写作,邀请朋友“姑妄言之”讲笑话,晚年写笑话集《艾子》。

【出处】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奚。 《庄子·齐物论》

【解释】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用法】作谓语、定语;与“姑妄听之”连用

【近义词】随便说说

【相反词】姑妄听之

【英语】tell some body something

【成语举例】这不过姑妄言之罢了,哪一个能办这件事? 《九命奇冤》第二十九回

【成语造句】

◎ 这方面的原因笔者姑妄言之,可能有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名人小时候故事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北宋欧阳修四岁而孤,其母含辛茹苦,亲自教其识字。因家贫买不起纸,以芦荻划地成书。贫苦的生活令欧阳修磨练出刚强的个性,从不向恶势力低头。

一年,街上来了一个算卦者,鹤发童颜,望之有如神仙。其实那老者是一个退官的读书人,因看破世情,隐于市井,并精研出一套处世哲学,柔能克刚。

他见欧阳修天庭饱满,他日必成大器,但过于刚强,日后仕途恐有挫折。老者有意开导他,便说道:“看你的机灵模样,想必读书不少,能对句吗?”

欧阳修当然不会在乎,老者便道出上联:

齿刚唇柔,刚者不如柔者久,柔能克刚;

欧阳修年纪还小,一时不明老者之意,还以为老者讥笑于他,于是答道:眉先须后,先生何似后生长,后来居上。

老者点头称赞,但不禁心中暗叹。后来欧阳修果然大有作为,但由于数以直谏逆旨,屡遭贬谪,晚年锐气尽消。

展开阅读全文